偷读小说(外二篇)
我爱读书,从小如此。
从小学开始,县文化馆图书馆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同学芦霞的母亲是图书管理员,她母亲应该记得一个小孩常常在借书窗口待很久很久。
尤其喜欢去同学和父母朋友家搜罗旧书。当年图书馆和书店书极少,小说类的我几乎全看过一遍。
小学读书的前三年期间,我还小,看小说不多。基本是读毛主席著作和鲁迅的书为主,毛选四卷我通读几遍,鲁迅的《彷徨》、《呐喊》和《故事新编》这三本短篇小说集成了我少儿读物,甚至他的杂文选和《中国小说史略》这样学术书,在小学时,也让我糊里糊涂看了许久。
唯一的二本少儿读书《闪闪的红星》和《向阳院的故事》,是小学毕业时才看到的。另一本所谓少儿小说,名叫《红雨》,那是一本描述有高超技术的少年赤脚医生故事的政治图解小说,到高中才看到。
给我印象最深是,六六年初,文革刚开始,我的老师每天早晨在教室给我们读《欧阳海之歌》,那时我念小学一年级,我如痴如醉地听着老师朗读,每天都盼着早读课快到。老师那富有磁性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表情和还算吸引人的故事,让我和全班小朋友对欧阳海这个英雄人物崇拜之极。没过多久,《欧阳海之歌》被批成大毒草,红极一时的作者也被批判,幼小的我,实在无法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困惑甚久。
不久,学校早读变成天天读,内容就是毛选及语录、文件和报纸。
读第一部大部头小说是《艳阳天》,它是文革仅存的一个作家,名叫浩然的一部农村题材小说。细节很有生活气息,但内容很是概念化,政治理念的解读,说的是合作社里的故事。不外是贫下中农最革命,富裕中农太私心,地主富农很反动。此后农村题材小说全都按这个模子套。我大约在小学五年级读的,这是厚厚三大本一百多万字小说。小说里描写的富裕中农弯弯绕印象最深,其次是主人公肖长春和团支书焦淑红的革命恋爱,也让我惊奇。因为文革时,爱情是禁忌语,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是遭到广大革命群众鄙视的。《艳阳天》却是文革正式出版的唯一有爱情描述的文艺作品,虽然是革命恋爱,但与当时氛围还是有所冲突,显得十分的难得可贵。估计能出版是与作者被塑为文革中唯一现存的无产阶级作家有关,且作品也是文革前就出版发行了,仅是文革中再版,作者如果改动也很不易,会伤筋动骨。作者本人在文革中所著的农村题材大部头作品《金光大道》和应景小说《西沙儿女》就再也见不到这些爱情情节了。
文革初、中期,中国几乎没有出版过一部新小说,文革前包括解放前的小说及其他文艺作品也几乎都被打成大毒草,归属于“封资修”一类而被禁止和销毁。全国没有文艺期刊和其他人文类杂志,仅剩《红旗》一本党刊和八个样板戏。到了文革中后期才开始出现少量革命文艺作品,有了几十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大部是写农村题材的,政治说教和政治图解十分突出,但我饥不择食全都拜读过。
概念化登峰造极的作品是由上海出版的所谓写作组集体创作的一部名叫《虹南作战史》的小说。这是一部描述中国农村合化作化运动题材的长篇小说,是毛主席合作化运动理论和实践的笨拙艺术表现,充满说教和议论。固定的僵化模式,图谱式的各色人物,虚假的阶级斗争,拔高的英雄形象,完美的理想主义让全书真正成为“假大空”的标本。
浩然文革中的长篇巨作《金光大道》,主人公干脆名字就叫高大泉,意指主人公是“高大全”。这部小说也是写合作化运动的,仍然以先进阶级,落后阶级和反动阶级的斗争为主轴,小说中一般会有一个典型有觉悟的贫下中农老大娘或老大爷,梦想发家致富的富裕中农和企图复辟剥削人民的地主富农。主人公一定是党的书记且理论和管理水平举世少见,还要符合“三突出”的这一不可动摇的最高艺术原则,行政主任一般是反动阶级在党内代理人,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金光大道》是这类小说中艺术最高的。其次是《春潮急》,像《牛田洋》、《万年青》、《江畔朝阳》、《剑河浪》、《铁旋风》等农村题材作品,现在已不忍目睹了。
当时比较喜欢的作品,长篇小说有《海岛女民兵》、《沸腾的群山》、《昨天的战争》、《大刀记》、《前夕》。
尤其是《前夕》,它是最令我难忘的一部政治图解文学作品。它描述的是某一中学文革前夕高三毕业班师生生活,猛烈抨击所谓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塑造一个敢于反潮流的无产阶级教师方壮涛的英雄形象。内容很政治,情节很曲折,文笔很激扬,它是《峥嵘岁月》第一部,因文革结束而使后面几部夭折。这部小说我通读应十遍以上,文笔流畅,故事引人入胜,印象极深。
另外文革时知青农村小说有《征途》、张杭杭的《分界线》和叶辛的《岩鹰》等。题外话,文革中诗歌,我很喜欢北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的《理想之歌》和张永枚的《西沙之战》。两部长诗都是遵命文学,且《理想之歌》美化苦难,丧失自我,并成为政治斗争工具。但其激情昂扬的气势仍受当时的我喜爱。左倾短篇小说比较喜欢《朝霞》杂志上的一篇名叫《朝霞》的小说,由它改编的广播小说我百听不厌。
文革期间小说不多,我几乎把县城几个图书馆中所有小说都看完了,甚至一些难懂的理论书籍也囫囵吞枣,半懂不懂全看了。如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列宁《怎么办》、《联共党史》、列宁《进一步退二步》、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列宁《左派幼稚病》、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国哲学史》、儒法斗争史。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的书也读过。
外国小说,图书馆公开出借的不多,前期有鲁迅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高尔基的《母亲》及法国的《红与黑》等可数几部。
中国古典小说也只有四大名著,经毛泽东批准而在全国印发和借阅,《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成为我少年保存和阅读最久影响最深的古代白话小说,意外收获,让我由此认识了繁体字。
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书籍已完全满足不了我巨大的求知欲了,我平均每两天看完一部三十万字小说,每天阅读至凌晨二点以后,中学几年几乎从未间断过。以至后来造成我神经衰弱,失眠困扰我很久时间。
无米下锅,没有书读怎么办?正规渠道的书,不论质量好坏我都全看了。
书已读完,再也没有补充了,这对我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虽然国家管的严,虽然阶级斗争这根弦崩得很紧,虽然破四旧收过焚过大量禁书,虽然当时除革命领袖著作外几乎都是禁书,但散落在民间各类禁书仍比比皆是。只要用心,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书也会有的。关键是要突破自己心理障碍,面对毒草读物,要能说服自己,要时刻认为自己是带着批判眼光去看,以求心理平衡。
人很怪也很矛盾,当时我特左特革命,对待封资修的出版物,却能来者不拒。为了一些反动小说,可以说是花尽心事,用尽办法,使尽手段,非一睹才快之安之。
记得我家附近有一个以看厕所和卖血为生的家庭,他家有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为了能看到这本书,我与他儿子,一个低我一届同学套近乎,天天泡在他那狭小、灰暗、低矮的棚户里,磨破了嘴皮,用了半月时间,终于借来一阅。虽然那本小说已十分破旧,无头无尾,但我仍欣喜若狂。这是我初中以前看到的最黄最毒最反动的小说,也是我最喜爱读的小说之一。那传奇故事,那樊公子、何小姐和卖唱丫头的三角恋,那有情有义的侠士侠女,都给我带来惊喜,这是当时革命作品不可能有的情节,虽有违我革命理念和革命道德,但却爱读,也不反感,怪不?
至此,偷读被禁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及人文著作,成为我中小学生活中最主要部分之一。只要有机会,只要有可能,我就想方设法去借,去偷读。但决不在校内读,一般在家中,在晚上偷看。当年我们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学习负担,我有大把时间去寻觅去偷读所谓受批判作品。
后来乐此不疲,像吸了鸦片,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偷读作品,是文革前的革命战争小说,这类小说虽然被批判,但民间存量很大,比较好弄到。如《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暴风骤雨》、《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红岩》、《敌后武工队》、《红日》、《保卫延安》、《野火春风斗古城》、《晋阳秋》,书绝大部分残缺不全,但战争题材总受少年人喜爱。像《林海雪原》,充满传奇战争故事,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奔击大雪原,这些故事倾倒不少新中国青少年。少剑波英俊智慧满足不少少年的英雄情结,第九章白茹的心,又萌发少年朦胧的情感,使我至今不能忘怀。近四十年后,第九章仍清晰可见。
描述战争时代小说我最喜欢三本书,一是《三家巷》、一是《风云初记》、一是《红旗谱》。它们是完全不同风格的小说,特色非常鲜明。
《三家巷》是岭南特色,广州生活,描述一个家族变迁。英俊的革命主人翁,大量美丽的表姐表妹,给人充满幻想的情感纠葛,以及少见的艺术表现力都让当时的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风云初记》是荷花淀派始祖孙梨的作品,用诗一样语言描述那一段战争生活,浪漫气息浓厚,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是一部风格独具的、当时仅见的另类战争小说。
而《红旗谱》是典型北方风格,粗犷、豪爽,结构宏大,气势磅礴。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作品,书中主角朱老忠是一个闪烁着夺目光彩难以忘怀的典型形象。
第一次寻找《青春之歌》这部小说,费了很大劲。这是一部文革中大受批判的反动小说,被认为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角,以学生运动为主线,以革命加爱情为佐料,是一部歪曲中国革命和否定工农兵主导作用的修正主义大毒草。当时我父亲一朋友参与收缴反动小说活动,在书籍堆积如山的房间里,其中就有《青春之歌》,而且是第一版的,虽然没有表皮,但还是被我发现。因尚未造册,我很想把它偷偷拿走,未能得逞。对这部小说,我已如雷贯耳很是熟悉,当然很想拿来一阅。那位高叔叔,一位青年造反派头头就是不同意,害怕出问题。我软磨硬磨,毫无效果。最后只得请出我父亲,在父亲出面担保下,借出一天,才得以如愿以偿,看到全书原文。那天我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一口气读完,当看完最后一页时,天空已露鱼肚白了。太吸引人了,太精彩了,不论是情节、文笔、故事和格调都让我着迷,写得很成功。虽然后来我知道落后人物余永泽原型张中行是北大的国学大师,感到有点苦味,但当时对这部小说推崇之极。小说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追求革命的过程。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真的不知道毒在何处?虽然批判文章说林道静未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说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而且更重要是作品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没有描写知识分子如何接受工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和如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书中所描写知识分子,特别林道静自始至终散发着小资产阶级不健康情调等等。但我体会不到,我深深地被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真诚以及信念的坚贞所感动。文字优美,感情深挚,激奋人心,人物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和概念化的趋向,但在当时文学作品中是最少说教的小说。我喜欢,终于找到一部让我折服的作品,我真不愿将书返还。当时的背景,不还是不可能的,但我发誓一定要收藏一本《青春之歌》,以便闲时反复阅读,多加学习。大约两年后,我终于在别处找到一本第二版的破旧《青春之歌》,如获至宝,收藏家中,不停阅读学习多年。《青春之歌》是我中学时代唯一熟读不知多少遍的革命小说,和它相比,也只有《水浒传》了。
偷读的解放后的小说,有不少是农村题材的。如《山乡巨变》、《创业史》、《李双双小传》、《香飘四季》、《铁木前传》等,最喜欢孙梨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这是中国农村小说很另类作品,完全没有过去常见的模式结构,书中人物具有内涵的多义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让人耳目一新。陈残云《香飘四季》也有特色,该书清纯秀丽,刚柔相济、个性鲜明、风格清朗自然,乡土气息浓郁,是岭南文学的杰出代表。
到高中时,我已开始偷读解放前就出版的小说,这部分作品民间存量不多,即使解放后再版过的进步作家作品也很难寻觅。当时我收集到《围城》、《边城》、《子夜》、《虹》、《家》、《春》、《秋》、《骆驼祥子》、《倪焕之》、《灭亡》、《南行记》、《虾球传》和曹禺的话剧等作品。其中茅盾的《虹》、《子夜》和钱钟书的《围城》在当时给我印象最深。我没想到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妇女就那么开放,《虹》的描述让我完全无法想象。当我看到《围城》开头,更是惊讶。在轮船上,萍水相逢的小姐就主动投怀送抱,让我这个在文革中受禁欲主义教育的青年学生来看,简直不可思议。总认为那个时代是十分落后、封建和闭塞,妇女没地位受压迫。可书中,那个时代知识女性那么独立、自主和女权,性观念也十分大胆,使我目瞪口呆。《子夜》用词华丽、结构严谨、线索繁多、人物复杂、情景交融,让我特别欣赏。尤其是用词简洁、细腻、生动,让人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对其语言功力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文革时期还偷看了《李自成》第一部、《上海的早晨》、《红旗飘飘》、《大波》以及古代小说《说唐》、《说岳全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今古传奇》等,但《金瓶梅》当时无法寻到,也没看过。大量中国古代色情小说当时都全没看过,更没想到礼教最严最封建的明清时代,会有那么多色情小说。
那个年代,还有一个特有现象,那就是手抄本小说大规模在中国地下流行。如《梅花党案》、《一双绣花鞋》、《绿色的尸体》、《三条命案》、《叶飞三下南京》、《公开的情书》、《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等。
手抄本小说从内容看,大概有爱情类、侦破反特类、恐怖类等类型。也有极个别的是描写色情的,其中侦破反特类最多。
侦破反特这类小说我大多看过,艺术质量都不高,那是那个文化荒无时代的产物。质量最佳的是《第二次握手》,一部革命、爱情加科研的理想化小说。遗憾是当时我没看过色情小说《少女之心》,班上有很多同学看过,包括一些女同学。我心里也有渴望,也想看,但最终因听说过于色情,而不敢看。直到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我才把它看了一遍。
确实《少女之心》,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在语言上,都算是情色小说,但并不是上乘的色情作品。当年它占尽了天时地利,风靡一时。那个时代是一个无性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把性当作魔鬼和邪恶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稍稍有一点性过错就可能惨痛地付出生命代价的时代,《少女之心》手抄本的影响与意义,现在看来应该是相当正面的,当时却是批判最厉害的一本手抄本反动黄色小说。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色情文字本身,而在于它是一部换起无数被压抑的中国人的人性和人文的色情孤作,是对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伦理的控诉,成为影响那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最特殊的作品。在那种所谓无耻下流色欲的故事表象下,隐藏着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可惜当时我没能偷读这部小说,甚感遗憾。
偷读小说已成历史,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和行为。
毕竟那是个不可理喻的年代,而我的青少年中小学学生生活却正处在那个时代。我无法选择,只能曲线适应。
人改变不了时代,但可以改变自己,机会总是给有所准备的人。
偷读小说是我个人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外一篇:
与文学女博士的对话
博士:你的人生感悟我看了,看了你的文章,沉重的心情好像也好转许多,人生历练就是财富,看了你的文字,觉得你真的是个很有内涵、很博学,认识问题很深刻的人,文字也很干净利索,看了很舒服哦。我觉得你的人生感悟写的很有鼓动性,但是有点像宗教,呵呵,总是生啊死啊,这些东西。跟你写的地球啊宇宙啊比起来,我的日记都是一些儿女情长,自己的爱恨情愁,不像你的文字那么洒脱,我的日记都是无病呻吟。
本人:看来我只是空洞宣泄。
博士:不是空洞啊,至少从理论上把人的渺小,把人的情感的渺小写出来了。
本人:会走向虚无的。
博士:虽然地球宇宙都会毁灭,但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就像文艺复兴的口号,人是宇宙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充实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管他宇宙毁灭还是怎样,都跟自己没关系。
本人:那是自我安慰哟,自我麻醉哟。不过人有时真需要这类精神食粮,消除恐惧,避免罪恶的本性泛滥,快乐面对生活和未来。这一点宗教做得最成功。所以我是无神论者但从不反感宗教。
博士:我觉得不是的,因为所谓的几十亿年的时间我们既无法想象也无法见证,对每个人来说都属于传说性质,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杞人忧天,但是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每天的快乐和痛苦都是自己切身感受到的,都是被自己无限放大的,再跟那种类似虚无的东西比较起来,很明显,不会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当哲学家的。宁愿当自己的芸芸众生,浑浑噩噩,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虚无的想法,都想到几十亿年宇宙的毁灭,那么还有人愿意去希望去建设嘛,不都生下来就等死算了。
本人:是呀,哲学家是苦恼人生,但人类总在思考所谓人生,古今中外从未断过。
博士:但真正思考的人很少很少啊,大多数都是浑浑噩噩。你是虚无主义者嘛?
本人:目前不是,但对生命感到无奈,对人生的意义感到迷茫。
博士:是你所谓的怕死?
本人:怕死倒没有,只是感觉人生是为什么?总与蚂蚁相比,感觉人类太渺小。
博士:那我的思考跟你的思考肯定有很大差距的,我也总感到生命没有意思,好像感觉什么都看透了。但是我并没有经历过很多东西,所以我的思考应该是浅薄的,甚至是无病呻吟的。而你,应该是经历了人生大部分岁月之后的思考吧,肯定比我的要深刻的多吧。我觉得我的所谓的看透了,更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害怕和焦虑吧。
本人:谈不上深刻,更是老庄的思想的部分再现。
博士:我觉得老庄对人生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啊,儒家的太功力太累太痛苦,道家的佛家的刚好可以缓解一下,让疲惫的心灵慰藉一下休息一下。但是光老庄的就不行了,太虚无太消极了。
本人:是的,老庄思想让人会失去动力,社会无法前进了。
博士:对啊,所以儒家的东西有很多是很有用的,只不过需要用道家的和佛家的调剂一下。
本人:我对儒家一直反感,厚古薄今,对经过二程和朱熹老先生改造的儒家更反感。
博士:毛泽东反孔嘛?你经历文革,受其影响吧。还有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影响。
本人:那倒不是,孔子核心是复礼,推崇周天朝。是典型的复古派,我比较崇尚厚今薄古的学术、理论、流派和思潮。对向后看的理论本能地反感。毛泽东反孔但他本身儒家味极浓。
博士:我说的不是孔子的大方向,不是他的复古主义,这点我也不赞同。但是他的有些人生哲理,像中庸、仁爱等等吧,我觉得还是有用的。我觉得毛泽东不是反孔,是反宋明以后的儒学,本来宋明以后的儒家就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在招摇撞骗啊,他要反宋明以后的,就必须也打着反孔的旗号啊。
本人:当然孔子的哲理部分很有启发性,但孔子主张是以复古为最高目的。毛泽东后期反孔更多带有很强的政治动机,不是理论上清算。早期反孔是受五四运动影响,是爱国救国的青年人本能的冲动。
博士:那是啊,复古这个谁都不会赞同的,现在复兴儒学,复兴的应该是那些积极有用的东西吧,那种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精神。你看了《孔子》电影没有啊?
本人:看过,有点美化,没有反映孔子本质。孔子不是个好政治家,是个伟大思想家,更出色更本质是个教育家。作为思想家的他崇古是本质,强调复礼,作为教育家他最让人欣赏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忠、恕、仁、孝是很珍贵的文化遗产。
博士:我觉得虽然孔子大方向是复古主义,没人会赞同。但是他真正影响后人的是他的精神啊,虽然他的理论被后代统治阶级利用,但是就人性伦理上来说,孔子自己就是个典范,电影里面这点还是表现出来了。
本人:孔子没有学术著作,其《论语》是否是他本人意思真实反映也有疑义,且是语录式叙述,理论创见不多,远不如韩非子的理论文章。另外电影中都未反映孔子杀少正卯,不算很客观。
博士:孔子这个形象经过两千年的神圣化或者妖魔化,根本就无法还原,更谈不上客观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每个孔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无法对孔子这种历史人物去“客观” 啊。就连史记里面记载的也只能代表司马迁的观点,他的观点也未必客观。历史啊,怎么可能客观呢。孔子他就是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工具,一个希望。我觉得拍《孔子》这种电影,就是自讨没趣,根本就不可能把一个神话还原,还去做这种找骂的事情。
本人:是,历史已不重要了,符号更重要。可几千年来这符号以压抑个性压抑生命压抑创造力而著称。
博士:就是要这种压抑个性和生命,封建社会才能延续2000年,中国才能发展啊。如果都是道家,都是法家,都是杨朱,中国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嘛?我觉得只要一种精神,不管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能延续两千年,不管别人是骂还是赞,总有他的可取之处的。你说历代皇帝,又不都是白痴,为什么都无一例外的选择孔子作为他们的精神控制呢,我觉得应该是有原因的。
本人:一个理论不更新、不发展就会走向反面。儒家理论被当作教条,被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能怀疑,不许创新。一千多年来只可注释无法创造,任何好理论也只能窒息。所以近代中国的落后,尤其是民主自由法制和议会等现代观念的落后和被中国化,异化成怪胎都或多或少是儒家害的。民权与君权、民主与专制实际是对立的。
博士:是啊,西方是先文艺复兴,再科技大炮。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信几千年,然后鸦片战争后,是先洋务运动搞坚船厉炮,维新变法,最后才有五四的人的发现啊,搞反了。
本人:日本也是反的呀,但成功了。虽然日本也是华文化系统,但它没有科举制度,所以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尚不会成为教条。日本也是皇权,改革自上而下的。
博士:日本国情不一样啊,中国2000年的传统,谁有啊?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不是差不多就在中国的明代中叶啊?不记得了。
本人:不是, 在中国洋务运动时。中日革新起步时间大体相同。
博士:如果中国从明代中叶以后就走日本的道路,能成功嘛?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是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无数事实证明其他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以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都只知道依靠皇帝依靠皇权改革,五四人都知道发动民众启蒙大众。
本人:日本也是皇权,改革自上而下的。
博士:是啊,中国就走不通,搞了多少次就是不能成功,为什么呢?中国当时有9亿农民啊,不发动这些人,革命能成功嘛,所以毛泽东还是比孙中山高明那么一丁点啊。五六十年代搞运动,他还是继续发动民众的精神崇拜,是嘛?
本人:毛泽东本质上是一个伟大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朱元章也成功了,有用吗?没新思想,成功了也许更是害人。
博士:到目前为止,他还是算成功了啊。
本人:从本质上说他是失败者,邓小平理论就是非毛化,毛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针、思想和政策实际上都被抛弃了,他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也中止了。人亡政亡,是个悲剧。你可以看看我《有关毛泽东评价的断想》一文,有一定启发。
博士:你写的嘛?我对毛泽东不了解,很多东西都是从小到大老师课本灌输给我们的。你的文章可以增添好多我对毛泽东的了解啊,我觉得很多还是一语中的。不谈政治了,谈点别的吧?
本人:谈什么呢?
博士:感情吧,我老公心眼特小,管我特严,跟异性多讲点话也会不满,常查我手机和QQ哟,弄得我很烦。
本人:看来对你严格管理哟。估计他过分自卑造成的。你漂亮学位又高,他有不安全感。为了证明自己,他会更愿和异性来往,倒有可能率先出轨。
博士:是啊,你说得太对了,所以更气愤撒。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估计就是因为他自己不规矩,所以对我更是严加防范啊。
本人:所以压迫越深反抗越烈,你内心也应有这种情感,有出轨的可能哟。
博士:他以前对我管得严,我还可以理解为在乎我,现在管得严,就是怕我也出轨吧。
本人:我总认为他如果仍断不了喜欢与异性联系,又控制你的交际,那么你出轨是迟早的事。
博士:那是肯定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认识的人也不多,能谈得来的更少了,这些事情我根本不可能跟我的同事同学讲,都憋在心里呢,连我妈也没讲,闷的慌。对了,男人要到什么时候才没有需求啊?
本人:男人一般55岁后需求大减,但也有人80岁还有。董必武七十多岁还生了个儿子,当年是知青模范。
博士:这么厉害,那女人一般50左右就没有了吧?
本人:女人绝经后就不太有了,像你这岁数应该性欲最强。
博士:绝经是什么时候?50岁。
本人:48岁左右吧。
博士:那性欲最强是什么时候啊?
本人:26岁至36岁,你现在感觉强吗?春梦常做吗?
博士:不常作,我觉得我更希望感情寄托,这个事情并不那么强烈啊。不是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嘛,四十多岁就没什么欲望了啊?我喜欢发自情感的,如果为了做而做,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但如果长期不做,也还是蛮想的。
本人:从本质上说性与爱是可以分离的。
博士:我今年给本科生开的课程是讲解放以来小说重点是讲文革中小说,而我很少看过文革中的小说。以前都上古代文学,今年现当代,没有上过,重新备课,大部分小说我也没看过。
本人:我有不少文革中小说,可以借给你一阅,但怕你无法看下去的。我的《偷读小说》一文有这方面介绍。
博士:谢谢,需要时找你借。文章看了,还没仔细看呢,我今天只是走马观花的大致看了一下,以后有时间细看一下。
本人:现当代小说包括文革全部小说,过去我都看过。
博士:那你帮我去讲吧,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讲了,都没看过,你有那些小说的电影嘛?给他们放电影算了。
本人:网上有下载的,我上次还曾下载看过呀,用百度搜一下。可看我的《文革中看过的电影》一文。文革小说不明白的可问我,业余专家也。
博士:好呀,把你的文章给学生讲讲得了。
本人:我对文革小说记忆很深。你讲文革小说还是诗歌??
博士:讲1949-现在的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曲、文学思潮和运动,都讲。但主讲文革中文艺。
本人:文革前流派只有二个,山药蛋和荷花淀派,也是勉强划分的。然后就是革命历史题材的,题材两类最多,革命历史和农业合作化。有几次反文化运动对当代文学影响深远。即批清宫秘史,批武训,评红楼梦、反胡风、反丁玲、反右、评海瑞罢官、评水浒等,当然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影响最深.。
博士:我不跟你聊了,我要备课去了,时间过得好快,下次再约你聊。
本人:好的,一切听你安排。88
博士:886
外二篇:
我对鲁迅感觉很复杂
作者:立委
一方面,喜欢他的《野草》,《朝花夕拾》和他的小说,不是一般地喜欢,是特别地喜欢。 读鲁迅我最有感觉的散文集子就是《野草》,诗意盎然,可以慢慢品味,字字珠玑,是难以超越的现代文学巅峰。
另一方面,厌恶他杂文中表现出来的偏执和刻薄,不是一般地厌恶,是特别地厌恶。骂梁实秋是一只饿得精瘦、无人豢养的野狗,鲁迅尖刻得可以!鲁迅那些杂文毒得很,可以不看。
鲁迅行文有绍兴刀笔吏的遗风,但是他提倡的“硬译”并未成气候。至于硬译,从理论到实践都是败笔,我的印象里鲁老爷子的全集里面,硬译的文字占了快一半,感觉是没人看,后代更不会看。
个人感觉而已。
有时候想,为什么伟人常让人感觉这么复杂呢?比如老邓、老马(甚至包括列宁)和这位鲁爷。可能是我们俗人太渺小了,无法参透。
(注:立委是汉阳一江水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