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随笔:听老爸讲家史有感》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听老爸讲家史有感》

屏蔽已有 3394 次阅读 2010-1-19 17:11 |个人分类:夫子遗墨|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立委随笔:听老爸讲家史有感》 (11543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13, 2008 06:35PM

英才早逝,听老爸讲家史有感 (1051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11, 2008 10:44AM 

老爸最近搜寻整理先人遗像,跟我们回忆家史说: 

引用:

我们家史按上下5代人考量,前二代,我曾祖父及祖父(李老夫子)是家业创始人,让这个家从赤贫农民变成绅士门第儒家学子,但单传。他们事迹流传,但没有留存遗像。至我的父辈兄妹4人,男3女1,顶优秀的是三叔李应会,30岁英年早逝,但亦事业有成,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毕业,《遗墨》书里有他的专辑,是当地法律界的显赫权威。我们这代6男4女,公认优秀者是大哥李名朴(李应会大儿子),不幸的是,跟他爸爸一样英才早逝,28岁就牺牲于南京雨花台,但他聪慧能干,以德待人,虽只上到中学一、二年,但17-18就在大伯私塾里执教,并加入地方抗日队伍,担任区宣传部长,后来又北上山东(改名李怀北),参加解放战争。他突击学习三个月英语,就能流利对话,中英文书法确似字帖,同辈人中无一不交口称赞和敬仰有加。

[www.starlakeporch.net] 

英才早逝,听老爸讲家史有感 (10519 bytes) - 立委 2008-05-11, 10:44AM (28085) 
好! (215 bytes) - 桂铭 2008-05-12, 12:09AM (28101) 
我的家史由于老爸的记述以及《夫子遗墨》的幸存,轮廓很清晰了。 (4701 bytes) - 立委 2008-05-12, 01:37AM (28105) 
其实,人类历史就是家族史 (0 bytes) new - mendel 2008-05-11, 03:42PM (28092) 
不简单啊。 (104 bytes) - 剑 2008-05-11, 02:10PM (28089) 
立委学长老家是哪里人?向雨花台的英雄致敬! (0 bytes) - moon 2008-05-11, 10:58AM (28086) 
安徽人氏?雨花台英雄以小资产阶级小地主出身居多。 (0 bytes) - micro 2008-05-11, 06:05PM (28095) 
是,老家在安徽芜湖以南。 (3815 bytes) - 立委 2008-05-11, 06:44PM (28097) 
啊哈,白秀才偶像小燕子的故乡。 (139 bytes) - micro 2008-05-11, 06:51PM (28099) 
半个老乡见老乡,两眼一样泪汪汪。 (750 bytes) - 立委 2008-05-12, 02:05AM (28106) 

是,老家在安徽芜湖以南。 (3815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11, 2008 06:44PM 

关于磕山老家,小时候去过,堂兄还领着爬山,感觉是个花果山,僻静偏远。三年前回家探亲,哥哥开车带我们又去了趟老家,至今仍是被遗忘的角落,一条山区小路,颠簸起伏,尘土飞扬,临近老家,山路狭窄到勉强可以过一辆车。当年,先辈择此江南山地而居,大兴土木,大约很有些躲避尘世,开辟桃园的想法。 

伯爷李应文的《吾庐记》有生动记述: 

引用:

吾 庐 记 
二磕山之脉,来自红花,蜿蜒如人臂。其最阔处,为大冲口,吾庐在是。清光绪间,吾祖父因租事往来此间,爱其林泉之胜,遂家焉。原基如掌,益之以田成幅,建屋二重,十数椽,高二丈而楼焉。左起二间,高与正屋齐,连而通之,亦辟一户,为款宾之所。右因余地之大小,而平房之,为昔家酿之厂。不雕刻,无丹青,戒其奢也。多天井,少屏风,流通空气也。门前有隙地亩许,围之以垣,门楼三间,南其向,杨柳树于檐下,柿柏植于垣旁。奇花异草,杂种于花台之中。登楼而望,大磕山矗于前,邻舍伏于后,南之众山,如弓张,如箭发,北之长江,风帆上下,出没于烟村之间。把酒临风,可以餐幽芳而吞浩气。俯视则树木交荫,花草荣茂。穿柳之莺,采花之蜜,无不可娱其目而悦其耳者。乡村之居,而有隐士之乐矣。或曰,子方少时,奔走天下,未尝一日休,似举世鲜足当其意者。今伏处园庐,经之营之,孜滋不已,何其前后之不同若是?予曰,唯唯、否否、不然,夫庐为人养生之源,发祥之地也。祖宗坟墓在是,妻子田园亦在是。古者游宦不逾千里,非气馁也,非怀居也,直不能忘情于其庐耳,每见仕宦之属,以官为家,及解职后,多怅怅无所归,甚至流落江湖穷而无告者,盖经营其官,而不经营其庐之咎也。且世之争名者,动谓三不朽,殊不知三者之中,修身为重。夫阙里之多士,有善言语者矣,有能政事者矣,独颜回以陋巷曲肱饥卧终其身,其道德固当时叹为不可及,而后世亦未有能及之者,于以知士之立功立言,或不足恃。而修德于茅庐,及其至也,斯真历万世而不朽矣。予家读有书,耕有田,商有作厂器具,子孙苟非不孝者,亦可以自立,于世又何求乎?且予倦游归来,形瘦而神衰,几不可药治。遂偃息于吾庐,琴书之暇,或赏花焉,或垂钓焉,日与子侄辈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数年来体日健,貌日丰,精神日益畅旺,尝指屋而笑曰,此真养吾之庐也,记之以解或者之疑。
老爸的记载也很细致: 

引用:

故居回眸 
深宅大院,古色古香,依山面溪,坐东朝西。大门上“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对联经年常在。正房是前后各五大间,中间一排由三个天井和两边二个厢房 组成。这样前后三排,上下两层,构成一体。楼上形成环状贯通的走马楼,左 边有两间“新屋”,右边及后面是一排裙屋。前面院子,有大小院门,院内七个 花台,松柏相衬,花簇绵秀,果实飘香。花有梅、菊、桂、及玫瑰、蔷薇、天 竹;果有柿、桃、杏、李、枣等。所有大门均有石鼓、石狮,天井是大理石铺 成。建房的砖瓦是自家建窑特制,质量堪称上乘;木材取自江西,放排顺江而 下,更是一流,足见主事者之匠心。正屋楼上是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楼下和 “新屋”是家人生活区,脚屋是酿酒作坊和厨房、柴库。
摘自 风雨几春秋

磕山老家在皖南山区繁昌县内靠近新港,濒临长江。当年李家学堂红火的时候,伯爷爷李应文带领弟子登山远望,曾著文,其中有对家乡的地势描述, 颇有趣味: 

引用:

重九登高记 
月之九日,余率诸生登校前之磕山,非寻避炎之故事,聊作秋季旅行耳。山高如削,崖危而壁绝,扳援而上,至其巅,有平地亩许,似天造地设为游人休息之地者。登览之余,南之群山,起伏于足下,北之长江,奔放于地中,阡陌似蛛网,庐舍历历可数,天地之大观,至是尽露而无隐矣。余谓诸生曰,子等亦知安徽之形胜乎?小孤山扼于上,二梁山锁于下,陆有层峦之险,水有天堑之雄,接壤姑苏,为金陵之门户久矣。金陵为我国首都,其雄壮已可想见。夫金陵之得失,关系天下之盛衰,而安徽之得失,关系金陵之安危。故争天下者,多驰骋于此,非一世也。虽然,晋代衣冠,成为古丘,吴宫花草,已埋幽径。城郭犹是,人民已非,凡所经营,徒为后人凭吊之墟,何为者哉。当其得志之时,睥睨一切,席宇内而举八荒,孰不以为子孙帝王万万世,然不旋踵而灭亡者,固气数之使然,要亦人事之失也。今试顺江而望,越鸠兹,过彩石,苍烟迷漫中,赫然有庄严灿烂之国民政府在,其能亿万斯年乎,是在执政诸公为之也。言未既,一生笑谓曰,先生之论宏矣,惜无放音机,以传警之也。日已亭午,游腹以枵,各出干粮果之。忽有指茱萸而问曰,桓景盛此于绛纱囊,登高避炎有诸?余曰,于书有之,有无其事,殆不可知。夫今之水灾之后,饿殍塞途,盗匪充斥,村落为墟,灾情之重,空前未有。吾人欲寻世外桃源不可得,茱萸犹是也,高山犹是也,荆棘为绿林之薮,峻岭为暴客之凭,杀人于货,日有所闻,行人相戒不敢足林壑,灾难临头,避无可避,何亦斯人之不幸欤。无何,晚烟四起,天将欲暮,诸生有拾怪石者,有折茱萸者,盖归为矿植物之参考者也。余与诸生倒行而返,呼号怒发者,秋声也,纷飞乱舞者,秋叶也。秋风彻骨,人觉衣单,秋露降零,足将欲湿。迨抵校,已灯火零星矣。因诸生之请,记之如此。
摘自《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homepage.mac.com] 

引用:

重九登高解 
晨起入塾,诸生有以登大磕山为请。予曰,子欲登高,亦知登高之义乎?予为子释之。考登高始自桓景,书籍所载,桓景登高避灾,鸡犬代死,言类卜筮,信不足徵,纵有其事,殆亦偶然。夫灾之出于天,不可避,其出于人也,无庸避。不可避而避之,无益也。无庸避而避之,徒劳也。且高于树者,多死于壑。高于崖者,多死于壑。位高必危,势高必怨,趾高而心不固,名高而实难副,是高者祸之胎也,何庸登为。众人瞆瞆,相习成风,固不足论,子等新学之士,亦欲随波逐流,何可者哉。若夫学焉,则尚游矣。人徒知子长之文奇,而不知子长之游奇,方其少时,足迹遍天下,凡山水之奇,禽兽之奇,听之于耳为奇声,触之于目为奇观,寓之于心而心奇,发之为文而文奇,非子长自能奇其文也,游而后奇之也。当此秋高气爽,试登磕山之巅,放眼而观,南山之层峦如排剑,可練雄壮之气,北之长江如带襟,可开奔放之怀。遥望姑苏,周瑜之将台,可想见已,近瞻覆釜,蓝王之寨迹,已消磨已,亦足以开阔胸襟,而动兴亡之感。他如闾阎雍穆,则喜其风纯,炊烟缭绕,则乐其岁丰。秋雁横空,悉遵气候,秋林叶落,亦见生成。凡耳目所见闻,罔不足资学助,归而为文,虽不能如子长雄壮伟丽慷慨悲歌,亦庶几乎近之,否则,尾众人寻避灾之故事,不但无益于所学,且章迷信之风,陋孰甚焉。子等行矣,各优为之,予欲观其所得矣。
摘自《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五則)》:[www.starlakeporch.net] 

关于我大大伯李怀北烈士的事迹,传说是这样的:当时南京已解放,大大伯留在南京一个俘虏营任营长还是教导员什么的,负责管理改造战俘。没想到其中一个改造份子顽固不化,私藏武器,放暗枪杀害了大大伯。可怜大大伯南征北战枪林弹雨中没有牺牲,却在解放后遭敌人暗算。大大伯作为烈士葬在雨花台。 

当年大大伯怎样乔装打扮闯过敌人关卡,北上寻找组织,加入革命队伍的故事,老爸的回忆录有记载: 

 
英年早逝的大大伯李怀北 

引用:

“鸡毛信” 
这是1946年夏我们家的一个“革命”故事。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 鼎盛时期,我的四个长兄在抗日期间,或直接或间接都已参加了共产党在皖南 的新四军。除三哥已随大军北上,二哥、四哥因为是在红区教书,未能走成, 赋闲在家。而大哥在大军北撤时,他的脚底被剌伤化脓,不得已滞留在家(国 统区)。时至翌年夏,他决意追赶部队。 一个晚上,几个在家的哥哥,聚在门 前长坝桥头,共商出走事宜。我虽比他们年幼10岁,他们的这种政治机密并不 瞒我,并决定第二天让我来送“鸡毛信”,当时我10岁,不惹人注意。我将他们 给我的“信”藏在鞋袜缝里,午后出发,先走15里地,在横山桥西郊父亲的学 校,等待黄昏(父也不知内情,除了“保密”外,也怕他阻止子侄们的这一“冒 险”),再前进15里去三山的一个乡公所。 只身行进,天黑下来了,莫名的害 怕,全身冷汗......当到三山街头之前,路在两山夹缝中走,昏沉沉,空荡 荡,四周空无一人。壮着胆子往前赶,追上一个扛布的中年男子,默默地紧跟 他壮胆。但在就要进街之前,他突然岔向北边山头去......我顿感紧张,怕是 “拐子”(人贩),于是,我蹬下躲起来,等他走远了,我再孤身前进。终于上 街了,找到在此打工的哥哥,此时是晚饭后了。他给我用猪油、酱油泡锅巴, 外加一个咸鸭蛋,吃饱了。他陪我向街东郊去“散步”,我把“信”掏出,然后找 了一个远房表亲,在三山乡公所私下盖到公章,取到“通行证”。这份“密件”, 我第二天回家交给大哥,这才完成了他北上归队夙愿,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 行前他为了筹措盘缠,卖了“青棵田”,扮成大后方凯旋归来“接收大员”,富贵 高雅(这之前他特地在旧县街学了三个月英语,可以对话),好蒙混“关 卡”......一直到解放后重逢时,他告诉我们:当年的这一天衣无缝的设计, 虽然途中也被关审几天,但终因“无缝”而如愿。我当年的“鸡毛信”,功不可殁。
摘自《人生记忆:老爸-风雨几春秋》:[homepage.mac.com] 

好! (215 bytes) 
Posted by: 桂铭 
Date: May 12, 2008 12:09AM 

最近我舅舅也在张罗家族历史的事情,还要拍DVD,把相关人物资料都数码和活动化。 

这种家族历史文献,国家图书馆或者地方图书馆应该收藏。家的历史,是国的历史的一个剖面,大家都积极起来写家史,历史就丰富,先人们就“活”了。 

我的家史由于老爸的记述以及《夫子遗墨》的幸存,轮廓很清晰了。 (4701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12, 2008 01:37AM 

也算是一个标本,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变迁。 

 
英年早逝的叔爺爺李應會遗像 

立委按:小叔爺李應會民國二十二年(1933)不幸早逝,年僅31歲,是李家衰敗的開始。親朋好友,後學門生,編纂《李應會先生榮哀錄》記述其生平事跡,緬懷其品行為人,閱之令人感慨萬端。曾祖父李老夫子已過六旬,先已喪妻,繼又喪子,風燭殘年,日薄西山。命運多舛,國難家憂,顯赫一時的李大家族,從此一蹶不振。及至家父出生,家貧如洗,至食不果腹。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www.starlakeporch.ne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8689.html

上一篇:mirror - 说文解字,与师姐对话录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及其自律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