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来评评这句话:微笑地生活下去
说"微笑着生活下去",不持续笑也得时不常地笑一下。
日期: 05/23/2011 17:22:55
而"微笑地生活下去"的说法,可以与人笑不笑无关,是一种借意。“ 微笑着”是面孔,“微笑地”是心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合法, 但不如“微笑着”/"带着微笑“ 生活下去
“地”-字结构 (语法形式) 做动词状语,通常表示“方式”(语法意义);
日期: 05/23/2011 13:41:28
带有体助词“着”的动词(语法形式)可以做动词的状语,表示“伴随情形”(语法意义)。
如果理解成 ,用微笑的办法(来)生活下去,那么“地”本无不可。
如果理解成,带着微笑(去)生活下去,就应该用“着”。
前者太刻意;后者更潇洒。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套这个句式可以说:合法的,都是有道理的。
这个道理就是,温总的原意是不是强调“方法”多于“情境”。
汉语活用词法一般指的是自主的、不用外在助词的用法。
日期: 05/23/2011 14:40:53
古汉语中,或者现代汉语构词法中,有很多词活用的例子:瓦解;玉成,等等。瓦和玉原来是名词,活用为副词 ,做状语,等价于介词框架结构“象N那样”。
用了助词以后就不是什么活用了,就是被强迫了,语法上叫做“地字结构”。虽然形容词比较常见,但原则上任何词和短语都可以与“地”构成地字结构,其结构功能是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的状语。
回答:加不加助词,就要把本来活用的词另外分类?
活用 by definition is 隐性的,加了助词就是显性的了
日期: 05/23/2011 15:01:47
重要的语言事实是,无 论什么词(或者短语)加上“地”以后,其功能都是一致的。
因此,说“微笑+地”是微笑的活用,是不妥的。因为 X+地 也仍是如此,不单是微笑。
说到底,为什么要用 词类活用、地字结构等等概念,所有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概括语言现象和规律。从这个宗旨上看,拿 X+地 的 地字结构的说法来说明“微笑地V”这样的语言现象,显然比说“微笑”活用以后加上一个可有可无的助词“地”来修饰动词,要简洁漂亮得多。
因此,这个回合,你还是举白旗比较好。你面对的是语言“学”匠人,不是语言匠人,而你语言学没有入门,最多算个语言匠人或语言艺术家(高级匠人),与语言学没有什么关系。不在一个层次上。我是在元语言层次上呢。
会跳舞的不见得是舞蹈专家;会拉小提琴的不一定是音乐家;会写美文的大多不是语言学家。
至于
在语言学上,是一个不知所云的说法。
不是说词类活用么?没说合法非法。
日期: 05/23/2011 16:31:09
第一个活用的人有非法嫌疑,大家都活用了,就成为一词多类。
对于古汉语,活用 是常态,因此,第一个活用的也不非法。
断言不如是我的错,认。任何说法,只要 fit 那个情形,就是好的。
日期: 05/24/2011 13:44:40
我说不如的时候,是不知道这句话在哪种场合说的,谁说的,具体要表达什么。其实现在还不知道究竟,只是知道出自温 总,在日本。既然你如此推崇在这里的这个“地”字,我相信你的判断。
我说不如是一般而言。当然,这不过是小学教师的判断而已。
好,你赢了,下次见面我请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47914.html
上一篇:说说科学院的“结构”与“解构”
下一篇:匠人做好了,就是鲁班,就是爱迪生,就是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