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硕士论文:层次递归成分体系 (3)

世界语到汉语和英语的自动翻译试验
-- EChA机器翻译系统概述

层次递归成分体系

在给出层次递归成分体系(CDC)的定义之前, 我们先说说该体系的来源及其理论依据.

CDC体系是机器翻译的一种中间语言, 我们试图提供一套更加合乎独立分析独立综合要求的机器翻译抽象文法. CDC是EChA系统的关键, 它体现了我们对语言结构的看法和对机器翻译的认识. CDC是直接从导师们的中介成分体系[2] 脱胎而来的, 它保留了中介成分的形式, 继承和改造了它的内容, 其思想基础是有向直接联系理论(或轴心词理论). 体现在CDC中的要点是:

1) 句子的最顶层是主句谓语, 它是全句的最大联系中心(主轴心), 所以谓语是全句的代表. 一个完整的句子的最简单也是最典型的形式, 就是独词祈使句. 如:

Venu! Come! 来!

任何其他句子(无谓句是不完整句, 除外)都是从上面的简单形式一层一层推衍出来的:

Venu! ... La studento venu chi tien! ... La studento, kiu parolis, venu chi tien! ......

Come!     Let the student come here!     Let the student, who spoke, come here!

反过来说, 对一个无论怎样复杂的句子层层归约, 归约的顶层必然是主句动词谓语:

VENU
/                \    \
studento         tien   (!)
/           \               /
la        parolis      chi
/     /    \
(,)    kiu      (,)

2) 一个词只能跟另外的一个词发生直接联系, 但一个词可以带 N 个 ( N>=0 ) 直接联系词. 这就是句子结构的有向直接联系观点.[3] 带直接联系词的词叫轴心词, 当 N>0 时, 它是非终结节点词. 直接联系词本身也常常是低一层次的轴心词.

3) 主句谓语(主轴心)处在第一层. 与主句谓语发生直接联系的词位于第二层. 与第二层词直接联系的词在第三层. 这样一环扣一环, 组成句子的每一个词都处在某一个层次上. 理论上说, 句子的层次可以是无限的.

4) "虚词不虚." 虚词(或者叫功能词, 结构词)较之实词包含更多的句法结构信息. 有些虚词同样可以充当轴心词. 比如: 在 "介+名" 结构中, 介词是轴心词. 主从连词如 SE (IF), KVANKAM (ALTHOUGH) 等也充当轴心词, 作为从句的代表, 它跟主句谓语发生直接联系, 它所带的下位直接联系词是从句谓语.崐    5) 作为源语文句的中间语言映射, 层次递归成分应该, 也可以落实到每个词上. 所谓词, 从机器角度来看, 就是两空之间的字符串(汉语另当别论). 严格地说, 标点符号也是词(虚词), 也要参与文句的分析和归约.

建立CDC体系的两项基本原则是:

1) 层次递归原则: 有多少层次反映多少层次, 而且层次是递归的. 层次的递归性表现在: (1) 对文句可以自底而上层层归约(参见EChA系统的目标语生成算法); (2) 对文句可以自顶而下层层分析(参见EChA的源语分析算法).

2) 词本位原则:[4] 词到句子(以主句谓语为代表)是一个动态递归过程的两极, 其间的各个环节就是所谓层次. 贯彻词本位原则的实质, 就是在一切层次上都把成分(CDC)落实到词. 句子是, 也仅仅是由句素组成的. 而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句素(词组, 短语, 从句等)按照我们的看法, 总是以一个轴心词来代表的.

现在, 我们给出层次递归成分体系的形式化定义:

  1. 层次递归成分体系是层次递归成分的集合.
  2. 层次递归成分是这样一个六元信息组:
    形态信息 | 结构关系信息 | 节点信息 | 分布信息 | 层号信息 | 链号信息
  1.  <形态信息>::=
    { <词性>, <格>, <数>, <时态>, <语态>, <语式>, <非谓语形式>, <体>, <人称>, ... }

<词性>::= { N, V, A, F, P, Z, C, K, B }

N=名词, V=动词, A=形容词, F=副词, P=介词, Z=助动词, C=并列连词,
K=主从连词, B=标点符号

<格>::= { 非格, 普通格, 目的格 }

<数>::= { 非数, 单数, 复数 }

<时态>::= { 非时态, 现在时, 过去时, 将来时 }

<语态>::= { 非语态, 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 }

<语式>::= { 非语式, 陈述语式, 命令语式, 虚拟语式 }

<非谓语形式>::= { 非非谓语形式, 分词, 不定式, 名动词 }

<体>::= { 非体, 进行体, 完成体, 将来体 }

<人称>::= { 非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

  1. <结构关系信息>::= { S, W, O, D, F, B, T, I, C, L, M, A, Z, V, R }

S=主语, W=谓语, O=宾语, D=定语, F=状语, B=补语, T=同位语,
I=独立成分, C=同等连词或标点, L=从句起始标点, M=从句末标点,
A=插入成分起始标点,Z=插入成分末标点, V=非结构意义标点, R=句末标点

  1. <节点信息>::= { J, <非终结节点> }

J=终结节点

<非终结节点>::= { S, O, D, B, K, X, Y }

S=主语从句节点, O=宾语从句节点, D=定语从句节点, B=补语从句节点,
K=一般从句节点, X=动词性非终结节点, Y=其他非终结节点

  1. <分布信息>::= { Q, H, G }

Q=位于轴心词前, H=位于轴心词后, G=轴心

  1. <层号信息>::= { 非层号, <自然数> }

<自然数>::= { 1, 2, 3, ... }

  1. <链号信息>::= { <左链号>, <右链号> }

<左链号>::= { 非左链号, 99, N }

N=大于句首号小于句末号的自然数

<右链号>::= { 非右链号, N }

[说明]   左链号的设置是为了处理同等成分的方便. 我们把同等成分的最右元素认作整个成分的代表(落脚点, 轴心).  左链号99是同等成分最左元素的标志. 有了左链号, 消除了后顾之忧, 同等成分就可以和其他句素一样, 参加文句的分析和归约.

下面是用这套成分体系作分析的例句(004):

CDC中形态信息略去, 余下依次是: 关系/节点/分布/层号/左链/右链, 例如:

FJQ 05 00 02 --->
状语/终结节点/位于其轴心词之前/处于第5层/没有左链(00是非左链号)
/右链号为02

Pli    poste          ,              kiam           la                     sciodisketoj
英:   More  later ,             when           the            knowledge-disks
汉:   更以后           ,            当(...时)                            微型知识磁盘
CDC链:  FJQ 05 00 02   FYQ 04 00 17   LJQ 05 00 04   FKQ 04 00 17   DJQ 07 00 06   SYQ 06 00 07

estis          eltrovitaj     ,             la          plenan         indikaron [注:目的格]
had been       found out      ,    the            full           indication
被             发明了         ,                             全套           指令集合
WBH 05 00 04   BJH 06 00 07   MJH 05 00 04   DJQ 05 00 12   DJQ 05 00 12   OYQ 04 00 17

,              endiskigitan   ,              oni            metis          en
,              endisked       ,              people         put            into
,              所写入磁盘的   ,              人们           放             到(...里面)
AJQ 06 00 14   DYH 05 00 12   ZJH 06 00 14   SJQ 04 00 17   WXG 03 99 20   BYH 04 00 17

mashinojn      kaj            ili            tiamaniere     povis          en
machines       and            they           therefore      could          in
机器                                    它们           这样               能             在(...里面)
OJH 05 00 18   CJQ 02 17 23   SJQ 02 00 23   FJQ 02 00 23   WXG 01 20 00   FYQ 03 00 27

si             mem            akumuli           sciencan       stokon         ,
themselves                 accumulate     scientific      stock          ,
自己           本身           积累                     科学           贮蓄           ,
BYH 04 00 24   BJH 05 00 25   BXH 02 00 23   DJQ 04 00 29   OYH 03 00 27   VJQ 05 00 32

pli            grandan        ol             la             homa           cerbo          .
more       great          than           the            man's          brain          .
更             大                 比                                 人的           头脑           .
FJQ 05 00 32   DYH 04 00 29   FYH 05 00 32   DJQ 07 00 36   DJQ 07 00 36   BYH 06 00 33   RJH 02 00 23

层次递归成分实质上就是不同层次的词之间直接联系关系的一种反映. 它揭示了文句结构的正确的句法树. 根据文句的CDC链, 我们很容易画出该句的句法树.

实验证明, 作为体现独立分析结果的机器翻译中间语言, 层次递归成分体系是比较有效的. 现在, 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建立能充分体现对源语分析的结果, 正确揭示文句的层次结构和语义信息的媒介语, 或类似媒介语的东西. 许多文章论证了分析和综合独立的必要性. 原语分析依赖译语, 或译语综合依赖原语, 使分析和综合都不能深入, 而且难免捉襟见肘.[5]

当然, 层次递归成分体系还处于草创时期, 必然存在不少问题, 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改进和完善. 通过时间的考验和我们的努力, 也许它最终能成为一个比较得心应手的机译工具, 而为人们乐于采用, 这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 也许它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很快便被淘汰了. 但无论如何, 总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这套体系的不足之处是, 它不大能够反映有向直接联系的语义性质, 而这对于高质量的机器翻译是比较关键的信息. 人类语言不管怎样千差万别, 总有某些共同的东西. 例如, 句素间的层次结构及其直接联系关系就具有很强的普遍性. 正是这些语言共性才使翻译成为可能, 从而它成为语言转换的基础. 句素与句素之间的逻辑语义联系, 也是重要的语言共性之一.[6] 逻辑语义的确定, 将大大有助于生成地道的目标语. 在CDC体系中, 结构关系一项基本上是传统语法中句法成分的继承, 反映的是句子表层结构的关系(主谓宾定状补等). 看来, 有必要扩充CDC, 再加一个逻辑语义元:

<逻辑语义信息>::= { Ag, Sb, Ob, Vb, Pl, Tl, Mn, Pp, Rs, Fr, Rg, Dg, Tm, Pr, Cl, Fn, Ms, Pm, Cd, Nb, Pt, Mt, Ps, Tg, Cs, Ex, Dt, Ct, Cn, Cc, Cp, Tw, Xx }

Ag=施事(Agent), Sb=主体(Subject), Ob=受事(Object), Vb=行为(Verb), Pl=地点(Place),
Tl=工具(Tool), Mn=方式(Manner), Pp=目的(Purpose), Rs=结果(Result),
Fr=频率(Frequency), Rg=范围(Range), Dg=程度(degree), Tm=时点(Time),
Pr=时段(Period), Cl=颜色(Colour), Fn=功能(Function), Ms=尺寸(Measurement),
Pm=后饰(Post-modifier), Cd=条件(Condition) , Nb=数量(Number),
Pt=属性(Property), Mt=质料(Material), Ps=领属(Possession), Tg=对象(Target),
Cs=原因(Cause), Ex=说明(Explanation), Dt=限定(Determiner),
Ct=环境(Circumstance), Cn=内容(Content), Cc=让步(Concession),
Cp=比较(Comparison), Tw=同位, Xx=非语义(或不定语义)

[注] Xx是所有无法确定, 或没有必要确定的成分的逻辑语义. 机器翻译跟自然语言理解不同, 并不一味要求分析得越具体越透彻越好. 机器翻译过程中的中间信息究竟要深入到怎样的程度, 应根据充分必要的原则来决定. 少则影响效果(质量), 多则白费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注: [2] 关于中介成分体系, 参见:

刘涌泉, 刘倬, 高祖舜 <<俄汉机器翻译规则系统新旧方案比较>> ( <<中国语文>> 1962.2 )

刘涌泉 <<外汉机器翻译中的中介成分体系>> ( <<中国语文>> 1982.2 )

刘  倬 <<三次机器翻译试验>> ( 第一次机器翻译学术会议论文, 1980.9 )

[3] 关于有向直接联系理论, 参见:

刘涌泉, 刘倬, 高祖舜 <<俄汉机器翻译规则系统新旧方案比较>> (同上)

刘涌泉, 刘倬, 高祖舜 <<机器翻译中的词序问题>> ( <<中国语文>> 1965.3 )

并请参阅 <<特斯尼埃的 <结构句法基础> 简介>> ( 张烈材, <<国外语言学>> 1985.2 )

[4] 参见: 刘涌泉 <<词>> ( 1984年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 1984.9 )

[5] 参见: 冯志伟 <<当前机器翻译的一些新特点>> ( <<情报学刊>> 1982. Vol 1 No.2 )

[6] 参见: 董振东 <<逻辑语义及其在机译中的应用>> ( <<中国的机器翻译>> pp.25-45 )

 

 

 

 

【相关】

立委硕士论文:目标语调序

《朝华午拾:shijie-师弟轶事(3)——疯狂世界语 》

灵感有如神授,巧夺岂止天工

《立委随笔:一小时学会世界语语法》

立委世界语文章 (1987): 《中国报道:通天塔必将建成》

立委世界语论文(1986): 《国际语到汉语和英语的自动翻译》

立委(1988)《世界科技:世界语到汉语和英语的自动翻译试验》

DLT项目背景介绍

立委硕士论文全文(世界语版)

PhD Thesis: Morpho-syntactic Interface in CPSG (cover page)

【关于机器翻译】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