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天快讯,白宫就中美贸易谈判发表声明
Stat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Regarding China Talks
For the last two days, high-ranking official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ve engaged in intense and productive negotiations over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appreciates the preparation, dilig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shown throughout these meetings by Vice Premier Liu He and his team.
The talks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1) the ways in which United States companies are pressured to transfer technology to Chinese companies; (2) the need for stronger prote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3) the numerous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 faced by United States companies in China; (4) the harm resulting from China’s cyber-theft of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property; (5) how market-distorting forces, including subsidi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lead to excess capacity; (6) the need to remove market barriers and tariffs that limit United States sales of manufactured goods, services, and agriculture to China; and (7) the role of curren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China trading relationship. The two sides also discussed the need to reduce the enormous and growing trade defici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with China. The purchase of United States products by China from our farmers, ranchers, manufacturers, and businesses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negotiations.
The two sides showed a helpful willingness to engage on all major issues, and the negotiating sessions featured productive and technical discussions on how to resolve our differences. The United States is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reaching meaningful commitments on structural issues and deficit reduction. Both parties have agreed that any resolution will be fully enforceable.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much work remains to be done.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has reiterated that the 90-day process agreed to in Buenos Aires represents a hard deadline, and that United States tariffs will increase unle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ach a satisfactory outcome by March 1, 2019. The United States looks forward to further talks with China on these vital topics.
搜狗机器翻译如下:
过去两天,美国和中国的高级官员就我们两国的经济关系进行了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谈判。美国赞赏刘副总理和他的团队在这些会议中表现出的准备、勤奋和专业精神。
会谈涉及广泛的问题,包括: ( 1 )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转让技术的压力;( 2 )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必要性;( 3 )美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众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 )中国网络盗窃美国商业财产造成的危害;( 5 )市场扭曲力量,包括补贴和国有企业,如何导致产能过剩;( 6 )需要消除限制美国向中国销售制成品、服务和农业的市场壁垒和关税;( 7 )货币在美中贸易关系中的作用。双方还讨论了减少美国对中国巨大且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的必要性。中国从我们的农民、牧场主、制造商和企业购买美国产品是谈判的关键部分。
双方表示愿意参与所有重大问题的讨论,谈判会议就如何解决我们的分歧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技术性讨论。美国特别注重就结构问题和减少赤字达成有意义的承诺。双方同意,任何决议都将完全可以执行。
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重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商定的90天进程是一个艰难的最后期限,除非美国和中国在2019年3月1日前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否则美国关税将会增加。美国期待着与中国就这些重要议题展开进一步会谈。
阿:@wei 文字相当棒
马:@wei 没看你说明之前,没有觉得是机器翻译的。
李:一字未改,就是搜狗MT。新闻类、IT类、科普类、日常会话类翻译都已经不是障碍了,机译已经达到人译水平,比多数人强。关键是随时随地 立等可取。所以那些写不了通顺英文的人,也不必费时间学英文了。你可以用随便写出来的中文,翻译过去,会成为一篇相当通顺的英文。不信试试搜狗MT或有道MT。译文往往比原文更通顺。从神经机器翻译的原理和目前水平看,译文总是通顺的,基本不受原文顺不顺的影响。原文只要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就好了。稍加修改,这比自己用英文拽要简单多了。
其实,可以专门针对不同文体训练机器写应用文的套路。这个服务保不准比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会更火,因为写文章、报告等比需要做翻译,对于多数人是更加频繁的日常任务,特别是在时间和老板压力下。现在,改错字、零星的文法错误已经有非常好的软件了,譬如我每天使用的 Grammarly,但还没见谁有意识地整篇文章,用神经自我翻译的方式,帮助作文差的人,瞬时提高顺畅度。常见应用文针对文体专项训练,肯定比一般人学得地道。这是无疑的。这个产品定位的主意可是NLP应用的一个金点子啊,先放在这里。不太远的未来,肯定会有人这么做,这么吆喝(市场化)的。没道理不火。
最近试了试讯飞口语翻译机,日常口语语音传译也已经不是问题了。我有意用非标准的普通话,蹩脚的英文为难它,两边互译倒腾。结果都不错,常常有惊喜。
阿:@wei 怪不得现在大学英文系都萧条了 。
李:AI 各应用领域要是都达到 MT 的水平,我就同意奇点到了,然后就相信马斯克、霍金之流的耸人听闻,呵呵。胜利大逃亡,跟马斯克到火星去避难。
严:看了@wei 引用的机器翻译的文章,加上这些年飞速进展,让我更纠结了。在美国高中的儿子告诉我他不想学外语,但我太太觉得一定要学的,因为绝大多数大学入学都有外语要求。不学外语的话大学选择就会大大缩小。但儿子说得也对,学三年还是比不过机器翻译,不如用这时间学点别的,比如离散数学之类。我真拿不定主意。
瑞:现在医院里护士都用手机上的APP翻译软件跟病人用各种语言交流。虽然翻译未必精确,但足够表达主要意思
迈:@严 如果学外语用数学做代价,可能是定位误差。人应该是多面手,学外语发展另一块脑力,或许可以增加认识能力,学其他科目的成效大大提升,也未可知。
严:@迈 有道理。但通常间接效益超过直接效益,需要特殊条件。
毛:如果机器翻译芯片可以植入人体,那就真的可以不学外语。
阿:@严 学语言不仅仅是学习机械的语言 看上文《【人文科大】语言赋予思维的变革性力量》
李:说老实话,绝大多数国人学外语 尤其是相当数量学得很苦 很受罪折磨的人,的确是劳民伤财 何苦来哉。如果把学一门外语当作一个业余兴趣,学了可以开开眼界 了解原来思想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手段。但学一门 浅尝辄止就好 除非是想专门研究语言。
瑞:马云学数学是对自己的折磨,学英语却是享受
阿:至少对语言的结构有更多了解 不学西语 就不知道什么过去式 进行时 虚拟语气等等 中文好像不教这个。课堂上学的基本没用。
李:当年学第二外语法语 第三外语俄语 回想起来 真是遭罪。现在也几乎全还给老师了。好在做了语言学家 虽然具体语言的能力是久不用就忘了 但语言学职业上还是受益。但绝对不主张 不鼓励非语言学家去学二外三外。有那时间 干什么不好。其实学英语也很遭罪,不过是遭罪一辈子了,麻木了而已。
阿:对有些人来说 语言就是一种爱好 一种游戏。你去跟打游戏的人说 你玩别的多好 他不会理睬。
李:唯一不遭罪 真正感到乐趣的是学世界语。那真是神奇的东西 学起来非常过瘾。学完了 也终于没有还回去 听说是退化了一些 阅读和写作没影响。
自然语言作为外语 基本上就是把人当机器折磨。无数鸡零狗碎的习惯用法需要死记 需要反复练习。可人脑毕竟不是硬盘啊 哪里经得起这种折磨。属于低级的强体力劳动 劳动对象是头脑记忆和条件反射。不值。
世界语不同 死记的部分被压缩到最小 逻辑和规律一统天下 学进去感觉进入了思维表达的自由世界。如果学外语只是为了开阔眼界 了解母语以外的表达方式 可以推荐世界语。
以前老觉得世界语因为没什么用 会逐渐式微。现在看来 有了机器翻译 有用无用已经不是主要标准了。剩下的就是语言的兴趣、特色和投入产出了。保不准100年后 它将成为唯一的“二外”供人娱乐 满足好奇心。
《师弟轶事——疯狂世界语》
这是当年学世界语的投入,师姐的夸张描述。大概与玩游戏的人入迷类似。
Nuva:学会一门外语,等于大脑多开发了一块地方,语言间链接更多。
梁:多学一门外语,等于在你的黑屋子里多开一道窗户,也让思维更加多元。会外语,才有可能接纳,至少不排斥,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还有,学外语,得老年痴呆的可能性也减小,大脑开发的越多,得老年痴呆的可能越小,cognative reserve 比较大。
李: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啥事都有个性价比、投入产出比。学外语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与它带来的好处对比,简直就是黑洞。而且学了以后,如果不经常使用,一多半都会吐回去。如果回报是可以看外文原文资料、出国旅游可以与老外简单会话,问路点菜上个厕所啥的,这个回报在有机器翻译的现代社会,已经不值一提了。其他的回报还有啥可以度量的?
有一种回报是,因为人与人对于外语的吸收能力差别很大,在全民学外语的环境下,语言能力强的人会有特别的优越感。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学外语更快,更溜,所以学外语是妇女能顶大半边天的难得机会。这些也算是特别场景下的回报。但这种优越感是建立在其他人学外语的挫折感的基础之上。如果有挫折感的人 突然悟出来现代社会有电脑,没必要进入外语这个赛道了。这个好处也就不复存在了。
总之,外语与钢琴类似。孩子愿意学就让他学。不愿意学不必勉强他学。不是学了没好处,而是投入太大,收益太小,一般来说不值。目前的教育制度还是滞后于时代,规定人人学外语。等再过20年,也许教育制度会改成不是必修。
毛:完全同意。
王:急功近利未必能学好。艺不压身,如果能做到,会弹钢琴比不会要好。会一点外语也不错。这些技能都很费时,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严:@wei 很受鼓舞!给儿子推荐世界语!估计只有网上资源,又要跟counselor协商了。高中里只有法语、西班牙语、日语。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