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毛时代的送医下乡制度】

科技界有说,鼓励科技人员多岗、多职,以充分挖掘可贵的人力资源为社 会服务。可现行的”执业”,是墨守定岗、定科、定点,不可逾越雷池半步。但市场经济的今天,专家”走穴”也顺势萌生,使”客座”变味,让白衣天使的圣洁蒙诟。我本人经历的毛时代的送医下乡, 则别具风格.

供职县医院的29年(1956-1985)中,社会的人力资源匮乏,医生少,外科医生更少,能解决一些难题的手术医生,30多万人口一个县,也只两三个人。也就是说,这个人群所有的手术病人,基本上就是要这二、三个人来完成。加上那时的经济和交通的限制,极少有外流的。那么除了来院的以外,还有急诊来不了的,出诊、会诊,就地手术,也就成为必然。尤其是1968年以后,我作为外科负责人,出诊、会诊就更为频繁.

这里有一个花絮, ,那时也刚有一辆救护车,农村乡下沙石公路,能有40码速度【疑笔误,当时的路况也就20mile时速吧】就了不起了,而且多是我与司机俩人.久而久之,我没有进驾训班,也能”无照”开车(那时交通规则不严,路上车辆也少), 以后几十年来,我驾车出诊足有一万公里,驾龄长达30多年,可比一专职司机。也是在我手术后,健康和年龄的因素,才让我错过了开车时代。

不过,那是”为人民服务”时代,院外手术,从来就没有出诊、会诊费用这一项目,我们请上级医院来会诊,也是如此,就是以出公差回院报销差旅费,连吃饭也要丢下2毛钱饭费,所以,那个年代,再有名的医生,也难有一丁点工薪外收入.更何谈”走穴”!

下乡巡回医疗就地集中手术是当时送医下乡的一个制度性的有效措施。

1965年最后三个多月100天里,我这个队长带领5-7人的医疗队,在烟墩公社,光做大小手术612例次,其中开腹手术121人次,有胃、肠、胆、子宫、疝、痔、甲状腺、肾、输尿管、膀胱、骨科、眼科、牙科等。有一天下午, 趁有一位麻醉医生在帮忙,连台做了三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盆底修补重建术(那个中国著名的大饥荒后,留下营养不良后遗症---三度子宫脱垂(实为盆底疝)的高发病率),直到如今,也是难能可贵的高工作效率,更何况是在一个偏远的公社医院临时性“手术室”完成的. 也就是这天,一直手术到凌晨三点,另外还做了十多例其他手术。印象深刻的有下面几个实例。

一例不全流产大出血,血流如注,分秒面临危局,我与一位助产士在三星大队她家中给紧急清宫并快速补液,回天有术.救回一命.

一例膀胱阴道瘘.手术修补,12天康复出院,填补空白,开创这一手术先河.

有一例中年妇人,患伤寒病肠穿孔并发腹膜炎, 做了肠切除手术,她身无分文,给予免费、募捐,出院后我本人骑着自行车,携带由我们医生掏腰包的礼品,再去青阳木镇她农村家中随访和慰问.彰显“阶级”情,这是毛时代医疗界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一个”标榜”.也是真现了”白衣天使”原味。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