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唐老师网文钩沉:我为文章鼓与呼】 屏蔽留存

[转载]【唐老师网文钩沉:我为文章鼓与呼】

屏蔽已有 1701 次阅读 2013-9-11 17:46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发文章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要说这世界雷锋并没有绝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咱科网就有。不过因为大数据时代了,信息泛滥,人心浮躁,雷锋们比较矮小,常被视为无物而已。不必谦虚,自举不避嫌,立博(立委博客)就是一例。单说这 n 年如一日编发【镜子大全】,洋洋洒洒百万言。连铁石心肠的毛委员都会被感动,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今天再添一好事,编发【唐老师网文钩沉】一篇,与各位分享。

商榷之商榷

唐吉诃德观光团 于 October 15, 2003 12:39:19:

庆祝完了大家都休息了?插播广告 ^+++^

跟二黑同学商榷一哈,本来呐,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些话题过去一两年里咱们反复拉呱过,隐隐有王八拳的迹象。但是的但是,咱们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一点是,至今还在讨论,虽然彼此血压都有所上升,但是还没有堕落到坐地炮的地步。且以"真理越辩越明"为安慰吧。

NB的说法:此为序。^+++^

1)发文章为什么?

"经过在这里和你们交流争论,我发觉文章真的是你们的生命线。这可以理解,就如同项目合同是我的生命线一样。但是,可以理解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有理,尤其是国内科学界(居然包括工科院校)把这种东西看成唯一的衡量标准,绝对有问题。主事的手里有方向盘。他制定的政策是这个导向,就难怪你们为那五斗米折腰了。"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

(1)文章发表是不是科学家的生命线?

很负责地告诉你:不是,不发文章死不了。俺还就不信了,不做scientist了,

咱去给包工头打工还不行么?你别以为科学家都手无缚鸡之力,男有AceDB,女有机器猫,都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但是折回来说,行有行规。基础研究工作人员的成果如何评价?到目前为止发表在peer-reviewed杂志上与同行交流还是最最主要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2)要不要为五斗米折腰?

当然要。五斗米,搁1948年的江南,那是棉麻工厂初等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啊。

当然了,通货膨胀了,旧制换算又是一团乱麻,五斗米差不多15升吧?做上几顿饭一家老小吃饱还是可以的。还是那句话,温饱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科学家为五斗米折腰,谁又不为?换过来谈你引以为自豪的工程界,以我这个外行的看法,你们搞什么效益嘛,多学学爱迪生,搞点儿电灯那样划时代的发明好不好?当初爱迪生一个人顶你们多少啊?现在工程人员越来越多,豆腐渣工程之比例也是与时俱进,堕落啊。你同意么?

我觉得,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从总体来说,在整个人群中绝对是可以算作知足常乐的群体,按腐败度来评价,肯定是要垫底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本坛让小哈骂完让二黑骂,也算是冤案吧?

2)什么样的文章值钱?什么样的文章不值钱?

"既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些量化的IF,引用数等等成为评判某人升迁的指标是不是就变得荒唐了?如果某系甲乙两位教授,甲教授的文章比乙教授多一篇,引用数也多两个,是不是就一定甲比乙强?

文章值不值钱,时间和历史自有公断。本来要十年才检验出来的东西,非要在两年内有个结论,那就只好用莫名其妙的量化标准了。"

这个问题真是老生常谈,我觉得有必要在本坛poll一哈,看看多少人赞同用这些数据作为评价其学术成就的唯一标准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赞成这个看法的人是少数。再一次跟二黑说,希望你能听进去,SCI只是一个index,把它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杠子,我只在国内某些大学系统见过,如果把这样的不正常现象当作普遍存在而反复责难这个坛子上的大多数,我觉得是不负责任的。

3)文章数量上去了,质量必然下来么?

"这不是我的原意。我是说烂的比例增大了。优秀的成果什么时候都是那么几个,绝对数并不必几十年前增加,但近年来文章总数呈几何增长,所以烂的比例增大了。"

如果你说烂的数目增加了,我或许能同意,比例增加就不敢苟同了。发表文章,其质量如何各有各的看法,但是统计地看还是有个trend的,当然仅限于看得懂的人。如果一定要用烂来形容,那么恐怕要有个标准,比如二黑贴个烂的样本,再贴一个不烂的样本,让这里的科学家们做到心中有数,泛泛地说烂怕是会被说成诬告。

4)文章与知识的关系

"我的要求不高。我眼里的垃圾文章的特征之一就是那些相当于一个学校大作业的试验报告或计算报告。什么玩艺都写成文章,失败的也写。写了就写了贝,过后还要以这种东西去邀功。人家李时珍做那么多试验,最后不就是一本本草,换今天估计教授肯定评不上。知识有没有爆炸?如果李时珍搞清楚一份草药就来一篇SCI,估计知识在他那时就爆炸了。"

好好好,李时珍大夫,这老头挺可爱的。这么说吧,倘若李大夫的时代有如今这样的条件,他的方子是独立发表供其他医生参考用于临床进行验证予以改良治病救人好,还是洗洗地用蝇头小楷抄好藏在阴凉的地方传男不传女好不容易出本本草传世李大夫本人都已经挂了N年了你想写个读者来信商榷一把都得先吞了药上阴间去拜访他好?

知识体系这个东西,不是板着脸正襟危坐"我要创建知识体系了"就可以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你谈到的失败也要发文章的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大约两年前,临床上出现数个艾滋病人对治疗药物不反应而造成病情恶化,失败?当然,病人都挂了,不打官司就不错了。可是这几个医生硬(格老子的,读"摁"h)是在《柳叶刀》上发表了垃圾文章,说经查这几个病人自己进行了一些herbal medicine的治疗,用的是St. John's Wort,研究发现这玩意儿加速了艾滋病治疗药物的体内代谢,药物达不到治疗要求的浓度,所以无效。这篇垃圾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医生摁是意识到了了解病人所采用的alternative medicine的重要性,而病人也知道了不告诉physician就乱吃药弄不好就挂了。好像有一点点效益哈?

anyway,闲着也是闲着,就聊一哈。我还是希望本坛的交流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比如这个文章问题。如果反复地交流,但是原地打转,那就离王八拳不远了——破老师发明的这个词真是有生命力啊。:)

有了序就要有跋,拔不好随便拔一哈:

文章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文章是万万不能的。

我为文章鼓与呼

唐吉诃德观光团 于 October 15, 2003 04:20:18:

王八拳俺不掺和了,这里说说文章。抄一段二黑的观点:

"文章越来越不值钱,杂志越来越多且烂是可以普遍观察到的事实。众多的文章

到底产生多少新知识呢?仍然一个大大的问号。"

关于这个问号,我是这么看。

1)发文章为什么?

Originally,以科学的名义。发表文章主要是为了同行评议和交流。Practically,

发文章事关tenure,事关房子车子等等,所以这个为什么的问题还真不好说。 泥沙俱下的时候你看水还是看砂,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看法,混 着砂子的水,曹老师说过男人是泥女人是水的话,泥多了水混水多了泥稀。又 有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当然一潭清水是理想状态,但是鱼都会被饿死。二黑不 禁要问:干吗要水混才不会被饿死?这是私心。然,人之初性本恶,温饱权是 最基本的人权。

2)什么样的文章值钱?什么样的文章不值钱?

通常的想法,Science Nature的文章值钱,IF 0.1的最不值钱,如果有的话。

但是的但是,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这就比如大部分人觉得西施漂亮,但是唐 朝的同志们就觉得她丑死了:病兮兮的老捧着个心,不发胖偏要减肥,作死啊? 我们知道,当今的研究之分类是如此细致,隔壁实验室的人在干吗我大概知道 个大略,具体的是一无所知。对于我有价值的文章,对于他们也许屁都不是。 但是我能以我的价值观衡量他们的文章么?所以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文章数量上去了,质量必然下来么?

这个问题有个类似的说法: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有没有可能卫星上天,红旗

依然飘扬呐?且不说文章,我们看看发文章的人。30年前,几乎每个毕业的博 士都能找到不错的位置,做博士后的基本没有超过2年的(天堂!);再看如今, 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培养的博士比从前多了数倍,但是积压在博士后阶段的 却也是数倍。不说这个现象是否合理,这么数倍的人在做研究,他们的结果在 哪里发表?30年前足够的杂志数,现在还足够么?

于是的于是,这个问题演变为:研究领域里头人员数目增加,研究质量必然下

降么?我不知道。不过科学在发展,知识在爆炸,不知道算不算成果,算不算 质量?

4)文章与知识的关系

看来二黑的要求颇高,一篇文章就得有一点新的知识。我不知道其他学科,但

是在试验科学里头,一篇文章有一点儿新的方法经验还是可以做到的。哪怕报 道了一个失败的法子,也是红笔标上:此路不通。这个做法早期见于神农尝百 草。你说他一个糟老头子,东吃西吃的一副饕餮样儿,找灭么不是?可是他尝 过了,拉得死去活来,你不就不用去尝了么?知识这个词儿太大,经验也许更 加适合。

而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并不是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成就,而是无数人前仆后继

努力的结果。上次跟小哈说社会大机器和个人螺丝钉的问题,其实道理是通的。 一篇文章是长城上的一片砖,抽走它也许只是局部的不稳固罢了,但是没有第 一块砖,长城是不会建成的。你现在把每块砖抽出来看,撇着嘴说:烂东西! 可是你且退后些,目光放远些,你会看见长城,或者叫做:知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而言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叶障目的事情经常

发生,但不要永远发生才好。至于打赌的问题,公允地说,AceDB完胜,二黑 出局,建议不要再就此事打王八拳,大家散了吧,该干吗干吗去。:))

【虹桥科教论坛网友文库】

http://www.rainbowplan.org/lib/archive/2003/10/013.txt

http://www.rainbowplan.org/lib/archive/2003/10/011.tx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24079.html

上一篇:Social media mining: Teens and Issues
下一篇:鸭粉有米粉和粗粉之分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