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屏蔽留存

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屏蔽已有 2509 次阅读 2014-3-17 16:05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加大, SCA5

以前说过,在美国加州,由研究型加大(UC)、教学型加州州大(CSU)和两年大专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三级组成的公立大学系统备受推崇,其中加大UC九个分校是全美公认最好的公立大学系列。一般认为,全美排名前100就是好学校,进入前50就算名校。看看加大的排名吧:

UCB 加大伯克利   [排名21,工程排名3,企管排名3,公立大哥大]

UCLA 加大洛杉矶  [排名24]

UCSD 加大圣地亚哥  [排名38]  

UCD 加大戴维斯   [排名38]

UCSB 加大桑塔芭芭拉   [排名41,化工排名9,物理排名10]

UCI 加大 Irvine   [排名44]

UCSC 加大桑塔克鲁兹  [排名86]

UCR 加大 Riverside  [排名 112]  

UCM 加大 Merced [暂无排名,2005 新建]

加大前六所学校都进入全美前50的名校行列,第七所UCSC也进入前百。由于多数一流名校都是私立大学,加大的地位在公立大学中可算是首屈一指了。不怪很多人羡慕加州教育资源的得天独厚。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 SCA5 加州宪法修正案,就是代表西班牙裔的墨西哥移民利益的参议员,鉴于西裔学生在公立大学(特别是在加大)的比例与其巨大的人口不成比例,提出来的一个平权(Affirmative Action)法案,试图改变目前加州公立大学的学生比例,照顾西裔和非裔。这是历史的倒退,本质上就是要亚裔子女让出名额给他们,所谓平权就是施行合法的种族歧视,因此引起了亚裔社区的强烈反弹。最新的好消息是,这个反弹如此之大,这个宪法修正案基本上无法获得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当然,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墨移民数量日益增加,西裔选民对政治的影响力会日益增强,类似的法案在文化多元族裔多样化的旗帜下还有出笼的土壤。

在美国的种族熔炉里,不同族裔争抢公共资源和机会是难免的。就那么大饼,你多一口,我就少一口。亚裔的理论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照顾。这符合当代美国的意识主流,公平的竞争应该不分族裔背景、年龄、性别和性趋向。就教育而言,老中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华人又比较勤奋和善于学习,只要遵照禁止公立大学考虑族裔因素的现行加州宪法,自然而然地华人子女上加大的比例就大,在加大伯克利和加大洛杉矶高达40%之多。墨西哥移民的家庭完全无法竞争。老墨很多都是非法移民来美国从事最繁重的低端工作(农场采摘、超市收银、洗车、清洁等),在他们身份合法化以后,其子女的教育环境与大多从事科技白领工作的华裔家庭仍然无法比拟。再加上观念上的不同,老墨家庭更加随遇而安,及时行乐,愿意苦读的人不多。因此,只要不考虑族裔照顾,加州公立大学这种亚裔为主西裔极少的学生分布状况就很难改变。据传加大董事会对这种状况有忧虑,试图绕过现行法律使校园多元化,其做法就是无论学校质量如何,加大确保招收每所高中的前 9% 的学生,这样亚裔占压倒多数的好学区学生在这个自动配额下吃亏一些,而很少有亚裔学生的较差学校的学生则增加上加大的机会。对这个曲线救国的政策,吃亏的亚裔社区虽然不满,但也不好说什么,算是吃了哑巴亏:谁叫大家都不惜代价赶往好学区呢。SCA 5 则不同,这是明目张胆的修宪,试图使种族歧视合法化。这才有亚裔社区空前团结,齐心打压 SCA 5 的种种宣传和行动。

【相关】

[转载]SCA 5 背景资料 2014-03-03

你知道美国存在的 “合法” 种族歧视么? 2014-03-0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6782.html

上一篇:女校的理由,兼论男女平等、平权
下一篇:加州校园之旅:加大戴维斯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rosejump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屏蔽留存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屏蔽已有 2307 次阅读 2014-3-26 23:36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雅学院, 美国名校, 长春藤 |文章来源:转载

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时间:2014-03-26 08:21:40 来源:上海书评 作者:
▍根据金的调查,只要赞助两万美元,一个学生就能被一 般的博雅学院优先录取。比较出色的大学,这个数目就达到了五万美元,而且学生家长需要许诺未来会投入更多的捐款。排名前二十五名的大学,十万美元是必须 的。而到了前十名,二十五万美元只是及格线,父母往往要投入上百万美元来为子女铺平道路。

▍捐款与录取,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一种潜规则。并不仅仅是大学会在富豪捐款后投桃报李,具有野心的大学,往往也会主动录取富豪的子女,并不停地讨好富豪,从而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捐款。

▍体 育特是大学录取的关注重点之一。然而,如果人们以为诸如篮球、长跑等能够帮助自己录取,那就大错特错了。穷人之中擅长这些运动的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为了 “多样性”,大学“不得不”去招录一些具备独特体育特长的学生,比如划艇、马术、击剑、马球等等。至于为什么这都是富裕家庭才能负担得起的运动,美国大学 也许会说这只是巧合。

《大学潜规则: 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美]丹尼尔·金著︱张丽华 张驰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5月版︱385页,49.00元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到,由于美国社会没有长子继承制,所以永远不会分化出世袭贵族。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一片机会均等的土地上,最优秀的人总会脱颖而出。那些仅仅占据家族财富的庸人则缺乏必要的竞争力。所以,这总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然而,据《时代周刊》2011年报道,美国的阶层流动性已经明显低于它曾经鄙视的旧大陆。一个新的世袭贵族阶层已然在美国形成。

在《大学潜规则》(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中,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丹尼尔·金(Daniel Golden)为我们揭示了美国贵族赖以达成世袭的秘诀之一。

1995 年,提摩西,格罗顿中学(Groton School)的一个学习水平中游的学生,申请了斯坦福大学。他在中学里是一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主打防守位置。斯坦福把他按照顶尖运动员特招入校。奇 怪的是,斯坦福并没有授予提摩西运动员奖学金(每一个特招橄榄球员都有的奖学金)。而时任斯坦福队总教练的泰隆·威灵汉(Tyrone Willingham)也声称他并没有招募提摩西。实际上提摩西也缺乏防守队员所必需的速度。他虽然在1995年至1997年间效力于斯坦福队,却极少上 场。作为一个防守队员,他在大学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有一次成功擒抱。

三年以后,格罗顿中学1998年度共有九人申请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最后只招录了玛格丽特。她在班级中仅是中游水平,SAT分数逊于其余八个申请者中的七人。在被斯坦福拒绝的八人中至少有一人在学术领域全面超越了玛格丽特。

那么,为什么斯坦福对他们情有独钟呢?

这两位幸运儿的父亲,罗伯特·贝斯(Robert Bass)是得克萨斯石油大亨,1991年他曾经向斯坦福捐款两千五百万美元。

美 国顶尖高校为了证明自己的公平,总是强调自己的录取都是“无视需求”(即录取时不管学生是否能支付学费),哈佛等大学甚至会免除贫困或中产学生的学费。但 这些学校往往不是“无视财富”。捐款与录取,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一种潜规则。并不仅仅是大学会在富豪捐款后投桃报李,具有野心的大学,往往也会主动录取富 豪的子女,并不停地讨好富豪,从而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捐款。

1993年杜克大学主动录取了罗伯特·贝斯的大儿子克里斯托 弗。1996年罗伯特向杜克大学捐款一千万美元。在这一年的杜克大学学报上,编辑如是写道:“谈到今年贝斯家族的赠礼,齐敖汉(杜克校长Keohane) 对该家族的‘示爱’从三年前本校录取其子的时候就开始了。父母二人受邀成为圣三一学院(杜克最古老的学院)访客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类似于一个小型信 托委员会,其工作是支持学校招收其百分之八十的本科生。杜克而后又经常赠与各种小礼品,比如篮球赛门票。”

不仅仅是知名私立大学有这种考量。公立大学如弗吉尼亚大学同样注重捐款。曾经以平等为宗旨的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在1980年代由于资金来源萎缩,也逐渐放弃了过去的信条,转而开始在富裕的市郊地区以及私立贵族中学寻找未来的学生。

根 据金的调查,只要赞助两万美元,一个学生就能被一般的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s)优先录取。比较出色的大学,这个数目就达到了五万美元,而且学生家长需要许诺未来会投入更多的捐款。排名前二十五名的大学,十万美元是 必须的。而到了前十名,二十五万美元只是及格线,父母往往要投入上百万美元来为子女铺平道路。赤裸裸地向学校提议以捐款来换取子女的录取,在美国上流社会 看来,实在是粗鲁不文。这些见不得光的口舌功夫,都是由私立预科学校(Prep School)的毕业咨询人员、亲朋好友或是受雇的大学入学咨询师来完成。

而这些活动,则包裹在层层谎言之中,成为了不可明言的潜规则。

 
谎言

长久以来,美国大学体系都以精英教育著称。大学都宣称主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而不是其他要素,来进行录取。美国左翼推行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曾受到右翼的激烈抨击,认为这伤害了美国的竞争力。

然而事实上,美国大学体系之中极少有谁真的是这么做的。那么,美国大学又是如何避免大众反感的呢?

主要的策略是包装。美国大学一般把校友子女称之为“传承”(Legacy)。美国大学一般会说,他们在两个势均力敌的候选学生之中,会选择有“传承”的那一个。他们说,这是为了校友的情分和褒奖这个家族对学校的“忠诚”。

事 实真相是,美国大学的校友群体是一个学校获得捐款的主要来源。而捐了款,校友自然期待学校的回报。很多捐了巨款的校友,即便其子女的水平明显低于很多被淘 汰的申请者,却还是脱颖而出。一些捐款甚巨的校友,如果其子女实在无法满足要求,还可以得到延迟入校的优待。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先被预定在下一年录取,然 后用这一年时间来加强自己。而其他那些贫寒子弟,几乎没有谁曾经获得如此的优待。如果这种校友的子女被拒绝,那么他们就会感到非常愤怒,甚至动用其影响力 来改变学校政策。

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十。但是“大学资源委员会”(哈佛大学主要捐款者组成的筹款组织)成员子女的录取率却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另一方面,即便是校友,如果对学校没有什么贡献,那么学校也不会因为其“忠诚”而对其子女有任何优待。当学校为自己的录取公平性辩护时常说:“即便是校友子女,也经常有被拒绝的案例。”这时候,他们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案例。

诸如杜克这种新兴名校,仅仅依赖校友是不足以快速发展的。而即便是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虽然有着非常庞大、富有的校友群体,有时候也需要在其他方面补充资金。因此各个学校往往都有一个他们常常会否认存在的领域,叫做“发展事项”(Development Case)。

所 谓发展事项,就是专门为筹集资金而对非校友子女进行的录取。相比于“传承”,这种录取往往缺乏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大学常常会否认其存在,或至少刻意低估 其数量。“发展事项”不仅要求出动校长、招生主任直接结交富豪、招揽其子女,还要求招生人员到各个私立贵族中学去宣传、寻找潜在的捐款人。

为 了能让“发展事项”名正言顺地入学,大学在招生中有着种种的“伪公平”举措。比方说,大学会强调希望校园具有多样性,也希望学生具备各种特长。比方说体育 特长,就是大学录取的关注重点之一。然而,如果人们以为诸如篮球、长跑等能够帮助自己录取,那就大错特错了。穷人之中擅长这些运动的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为 了“多样性”,大学“不得不”去招录一些具备独特体育特长的学生,比如划艇、马术、击剑、马球等等。至于为什么这都是富裕家庭才能负担得起的运动,美国大 学也许会说这只是巧合。

社会活动同样是大学招生的一个关注点。而这恰恰是贫困学生的短处。富裕家庭子女可以自费飞到肯尼亚去从事志愿活动,可以到十几个不同的国家游历,而贫困或中产子女却往往要用课外时间打工赚取零花钱或生活费。

丹尼尔·金在书中不禁问道,既然富裕家庭子女在私立贵族学校中接受着第一流的初等教育,为什么一个号称精英主义的大学却要为他们而放弃学习环境比他们差、学习成绩却更好的学生呢?

有 时候得益的甚至还不仅仅是这些富裕家庭子女。美国大学录取中有一个行话叫做“语境”(Context)。这是指与权贵子弟来自同一个学校的申请者。“语 境”处理不好将导致严重的公共关系危机,该大学录取的公平性将可能被公众质疑,使得名誉受损。美国政客比尔·弗里斯特(Bill Frist)的儿子哈里森在申请普林斯顿时,有四个同校的学生也申请了这所美国顶尖大学。但是这四人的成绩都比哈里森好。为了避免这些“语境”带来的公关 麻烦,普林斯顿不得不把他们全部录取。

更可怕的是,这些学校一方面要照顾权贵子弟,一方面还要服从法律,招收黑人、西班 牙裔子弟。其结果就是挤压其他人群的招收规模。这时受损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亚裔。亚裔要进入美国顶尖大学,必须拥有比别人高得多的分数、强得多的特长。而 美国大学对此的辩护是:“亚裔都是考试机器”、“亚裔缺乏创新力”,这大概是美国最公开、最“政治正确”的种族歧视了  

录取信

一 封薄薄的录取信中包含着大学太多的利益与太多的野心。大学所关心的,甚至仅仅是金钱。一些大学还专门优先录取名人子女,换取名人在校内举办活动,与师生、 家长互动。这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捐款者”,也能提高大学的名望。大学还优先录取教职员工的子女,从而提高大学的知名度。

所 有这一切,都破坏了美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宣扬的精英教育理念。当招生人员在讨论“发展事项”的录取时,他们常常争论的不是这个学生是不是足够优秀、未来是 不是能成功,而是这个学生是否能正常毕业以及能带来多少捐款。当金钱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大学把招生标准降低到“能不能毕业”的水平时,我们不由要问这一纸录 取信难道真的不得不承载这样的重担吗?择优录取难道真的就这么难?

从哈佛、杜克、布朗以及圣母大学来看,似乎没有钱大学就发展不好,似乎要有钱就要有交易。而大学能用来进行交易的,当然是录取信。也许这根本就不是丑闻,而只是无奈的现实?

具 有讽刺意义的是,丹尼尔·金在《华尔街日报》上登载的一系列披露美国高校招生丑闻的文章,在某些人群之中,非但不是一份对教育不公的调查报告,反而是走后 门的指南。金提到,在文章发表后,曾有一位高科技企业的老板找到他,希望金能帮助他们成绩平平的女儿。他们希望知道究竟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 的门票。

如果仅仅阅读前半本书,读者可能会倾向于把书名翻译为《录取的价格》。但是最后几个章节我觉得才是整本书最具力 量的部分。因为金证明了,大学的权钱交易并不是必要的。他想要讲述的,不单是录取的价格,更是美国现存大学招生体制所带来的代价,以及为什么这些代价都是 不必要的。

加州理工学院,一直秉承绝对的精英主义教育,没有人可以因为父母捐了钱而被优先考虑。这所学校的入学申请表之 中,虽然要求填写申请者父母的母校,但是在录取时有“传承”的申请者的录取标准却要高于一般申请者。这使得加州理工新生之中的校友子弟往往不到百分之十, 大大低于其他顶尖大学。也就是说,“传承”和“发展事项”在加州理工学院是被完全无视的。不为任何财富折腰,使得加州理工的学生素质在顶尖名校之中高居榜 首。该校贫困和中产阶级学生比例远高于其他名校。

远在肯塔基的拜利亚学院(Berea College)与加州理工持有共同的理念。这所学校甚至比加州理工更激进:除教职员工子女外,它拒绝任何家庭收入过高(2006年时上限为五万一千美 元)的学生入学。这使得该校学生家庭收入平均仅为二万七千美元(低于美国平均家庭收入)。拜利亚学院在美国博雅学院之中排名第七十六,本科教育水平排名第 十一。它曾经培养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F.芬恩(John F. Fenn)。

位于纽约的库珀联盟是一所顶级艺术学 院,曾有学生被库珀联盟因为资质不够而拒绝,却被耶鲁录取。他们也有着类似的做法。前招生主任理查德·伯利(Richard Bory)说他会确保每个录取的学生都是最好的,而每个被拒绝的学生都有正当的拒绝理由。他说他当了十八年的招生主任,只有三四次有人打电话来问为什么自 己的子女没有被录取。很多纽约名门子弟都被拒绝了,而他们自己很清楚是为什么。

在资金方面,这些学校把筹款活动回归到了本质——支持教育的慈善活动,他们拒绝那种“录取信采购大会”式的筹款活动。

有 人说典型常春藤盟校的筹款和加州理工的筹款具有本质差异。常春藤盟校在向某公司筹款时会问“这个公司里谁是校友”,然后与该校友联系。他们会对校友说: “您在本校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您难道不想让其他某个人也享受类似的时光吗?”而加州理工的筹款人员会说:“我们有着最棒的项目,如果您支持我们,您就 是在支持科学发展和国家繁荣。”

加州理工的筹款规模在美国约排名第十八位。拜利亚学院和库珀联盟的学费全免,完全靠筹款和学生勤工俭学维持收支平衡。脱离了美国大学传统的录取信交易,他们仍然获得了充足的经费。

所以,大概录取信原本不必如此沉重、如此复杂。钱与谎言原本也不必与录取信扯上任何关系。

▍本文作者冷哲,文载2014年3月9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9496.html

上一篇:米拉围脖:生孩子是头在先还是脚?
下一篇:三说“天平平衡原理问题”

 

1  王晓明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ykmch   2014-3-27 11:50
社会不公也许永远都会存在,无论古今中外!

删除 回复 |赞[1]ch555   2014-3-26 23:50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是美国主流刊物吗?你总不能住在美国转中国货吧?
 回复  : 我爱转什么是由我的兴趣点决定的。

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是不是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丹尼尔·金(Daniel Golden)写的?
这里的内容有什么疑问,请指出。

2014-3-27 00:441 楼(回复楼主)

[转载]泰晤士世界名校牛排榜 屏蔽留存

[转载]泰晤士世界名校牛排榜

屏蔽已有 2540 次阅读 2014-5-3 19:1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名校, 牛校, 泰晤士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英国泰晤士报的世界名校排名据说更加客观公正,调查的范围之广和问卷之多,无出其右。可它与美国的排名相差真不小。要说英国也是老牌权威了,不时想表现自己的不俗,可多少人信他呢?不过美国排名也明显 favor 私校了。二者应该折中一下。美国公校大哥大加大伯克利(UCB)排名老六(去年是老八),加大洛杉矶(UCLA)也高居第10(去年是12),居然超过老牌长春藤哥大(Columbia)和宾大(UPenn)呢。真长社会主义志气,灭资本主义威风啊。可是其实在美国的百姓眼中,这种排法是倒置了,不是说一流公校不好,但论师资比例和生源等条件,无法与一流私校比。泰晤士看重的是科研,其次才是教学,说是2比1的权重差,所以这个排名似乎更适合研究生做参考。另外,美国人青睐的与长春藤比肩的一流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schools),由于其规模较小,研究能力不足,虽然其本科被广泛认为是超一流的个性化教育,也几乎无一入围。而在美国,进入一流文理学院的难度和光荣,绝不亚于进入长春藤牛校。

 

2014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发布(图)

2014年3月5日,《2014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新鲜出炉。前十名的学校毫无悬念地被英美所垄断,哈佛大学仍然高居榜首,麻省理工以90.4的评分紧随其后;亚洲排名最高的为东京大学,得分为27.7,该校同样也是非英美高校的第一名,亚洲高校共有17所进榜,其中中国高校有6所;相比于去年,清华大学下降一名排在全球第36位,而北京大学则升至41位。以下就是是Top50学校的榜单:

 

 

这次《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还是运用比较独特的统计方法,新浪教育[微博]第一时间综合编译解析此次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排名的依据及统计方法:

调查来源分布情况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评判标准
  “地球上最好的大学是哪一个?”可能你看了这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的大学榜单的算分方法之后,就不会再觉得这个问题是个无稽之谈了。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使用独特的研究方法,只参照特邀专家的意见。该调查利用联合国提供的数据,确保了其能正确反映世界学术的分布状况,榜单被翻译成10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也遵循着平均化跨学科研究的原则。受邀参与调查的专家既代表了他们的国家、同时也代表着他们所处的学科领域。

  这份调查由汤森路透负责,数据来源于调查公司益普索集团。他们只针对经验丰富的、学术成果久负盛名并且能够为研究和教学领域提供尖端观点的专家发放问卷。

  2014年的问卷发放时间为2013年的3月至5月,这项调查从全世界133个国家中收到10536份回复。受调查者的平均学术“工龄”为18年

  该榜单首次于2010年发布时共得到了13388个回复,2011年和2012年回复数量则分别为17554和16639,而这次(2014年)从超过150个国家的收集了共58000多份详细的专家回复,这比前四年加起来还要多。

  这些反馈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在2014年,这些反馈中关注最多的来自于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22%),随后是物理学(18%)临床学科(16%),生命科学(13%),然后艺术与人文(9%)

  而在覆盖的区域方面该榜单也比较均衡, 25%来自北美,19%来自西欧,13%来自东亚,10%来自大洋洲,10%来自东欧,5%来自中东,4%来自南美。

  在调查之中,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一份涵盖许多学院的榜单,但是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15所专家心中的最佳学府。

  为了得到更多有意义的反馈,受访者被问到了很多基于行为的问题,比如:“你会将你最优秀的学生送到哪个大学读研[微博]究生”。

  调查的数据作为去年十月发布的2013-2014世界大学排名[微博]的11项客观指标的主要来源,并且单独用于每年都要发布的世界声誉排名。

  算分标准

  声誉排名综合了各学校在研究和教学领域声誉方面的数据,用全面的统计方法得出学校声望的分数值。

  这两部分的分数按照2:1的权重比例来计算,而研究部分占据了更大的比重。专家们在反馈中表示:他们有信心根据研究水平这一标准做出公正准确的评判。

  榜单中所列出的学校是被访者们认为在同领域之中最为优秀的。榜单头名的哈佛大学最为热门(被提名次数最多),所以排行将哈佛大学设置为满分100分,其他大学将以之为参考。例如牛津大学获得的提名数量为哈佛的67.8%,所以牛津和哈佛的得到的分数为67.8分与100分。这个评分系统不同于其他世界大学排名,在声誉评判领域、它将独立提供一个更为清晰、更有意义的视角。

  在前100名的大学声誉排名中,《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和汤森路透只是打出了前50名学校的分数,因为后面的大学相对“小众”。后半部分的学院(top50至top100)被分成了10组单独列出,按字母顺序排列。为了计算更为精确、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点击进入《2014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排行依据及51名至100名学校榜单
http://edu.sina.com.cn/a/2014-03-07/1715240400.shtml

2013-2014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

时间:2013-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 编辑:刘碧华

近日,最受中国留学生关注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出炉,立马成为留学界的热点话题。

这是泰晤士报连续第10年发布世界大学排名,排名主要考评参选院校的科研实力。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7500多名学术人士接受调查访问,50多位教育界权威人士参与了对排名的审核。此次世界大学排名依旧从5大类13项考评指标得出各个大学的总评分数:科研(30%)、教学(30%)、论文引用数量(30%)、国际视野(7.5%)以及产业收入(2.5%)。

在2013-2014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教育总体实力格局变动不大,美国依然独领风骚,加州理工学院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并列第2,斯坦福大学第4。TOP10中,美国大学占7席;TOP200中,美国大学占得77席。

可喜的是,亚洲的教育实力正在崛起。本届榜单中,共有6所亚洲大学进入TOP100,日本有5所大学入围200强,其中东京大学排名第23位列亚洲霸主;4所韩国大学进入200强,香港地区3所。北大和清华双双进入50强,且排名均有上升,大陆院校总体表现不俗,共有10所大学进入400强。

以下是TIMES 2013-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世界排名Institution学名称Country / Region 国家/地区总评得分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94.9

2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93.9

2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93.9

4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93.8

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93

6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92.7

7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92.3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89.8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7.8

10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帝国理工 United Kingdom 英国 87.5

11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7.4

1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86.3

13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5.2

14 ETH Zü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ürich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 Switzerland 瑞士 84.5

1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3.7

16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1

17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9.3

18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79.2

19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9.1

20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 Canada 加拿大 78.3

2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77.6

2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7.1

23 University of Tokyo 东京大学 Japan 日本 76.4

2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6

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3.4

2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Singapore 新加坡 72.4

27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72.2

28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71.6

2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71.4

30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1.1

31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Canada 加拿大 70.8

32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69.8

3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8.4

34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尔本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8.2

35 McGill University 麦吉尔大学 Canada 加拿大 68.1

36 Karolinska Institute 卡罗林斯卡学院 Sweden 瑞典 67.8

37 ?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院 Switzerland 瑞士 67.7

38 Kings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67.6

39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67.5

40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7.4

4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7.4

42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7.2

43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学 Hong Kong 中国香港 65.3

44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65.2

45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China 中国 65

4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4.9

47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4.5

48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4.4

49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州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4.2

50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China 中国 63.5

50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3.5

52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Japan 日本 63.2

52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3.2

5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3.2

55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慕尼黑大学 Germany 德国 63.1

56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先进科技学院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62.9

57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中国香港 62.5

58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62.3

59 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2

60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浦项科技大学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61.7

61 KU Leuven 鲁汶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61.3

62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0.7

63 Georg-August-Universit?t G?ttingen 哥廷根大学 Germany 德国 59.9

63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兰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9.9

65 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9.8

65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 France 法国 59.8

67 Leiden University 莱顿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9.4

68 Universit?t Heidelberg 海德堡大学 Germany 德国 59.2

69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9.1

7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9

70 ?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France 法国 59

72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8.8

73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鹿特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8.1

74 Universit?t Basel 巴塞尔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7.7

74 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乌特列支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7.7

76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Singapore 新加坡 57.2

77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er 瓦格宁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6.8

7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6.7

79 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6.3

80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6.1

80 Durham University 杜伦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6.1

80 Tufts University 塔夫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6.1

83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5.9

8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5.9

85 Ghent University 根特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55.5

86 Freie Universit?t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学 Germany 德国 55.3

87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慕尼黑工业大学 Germany 德国 55.2

8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凯斯西储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5

88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5

90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4.7

91 Monash University 莫纳什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4.6

92 McMaster University 麦克马斯特大学 Canada 加拿大 54.5

9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54.1

94 Humboldt-Universit?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学 Germany 德国 53.8

95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彻斯特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3.6

96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巴黎第六大学 France 法国 53.5

97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53.4

98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格罗宁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2.9

98 Maastricht University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2.9

100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赫尔辛基大学 Finland 芬兰 52.6

100 University of York 约克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2.6

102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52.5

10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2.4

103 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 Sweden 瑞典 52.4

103 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利桑那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2.4

106 University of Montreal 蒙特利尔大学 Canada 加拿大 52.3

106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2.3

108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52.2

109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 Hong Kong 中国香港 52

109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 Canada 加拿大 52

111 Uppsala University 乌普萨拉大学 Sweden 瑞典 51.9

11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1.8

112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谢菲尔德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8

114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尔士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1.7

114 Université Paris-Sud 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 France 法国 51.7

114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女王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7

117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Sweden 瑞典 51.6

117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6

117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科技大学 Denmark 丹麦 51.6

117 University of Glasgow 格拉斯哥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6

121 University of Sussex 苏塞克斯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2

121 University of Zürich 苏黎世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1.2

123 Lund University 隆德大学 Sweden 瑞典 51.1

124 University of Geneva 日内瓦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1

125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东京工业大学 Japan 日本 50.8

126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5

126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南非开普敦大学 South Africa 南非 50.5

128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4

129 RWTH Aachen University 亚琛工业大学 Germany 德国 50.3

129 Trin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Republic of Ireland 爱尔兰 50.3

131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内梅亨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0.2

132 Université de Lausanne 洛桑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0.1

132 Indiana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1

132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1

135 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50

1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9.9

137 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9.7

138 Aarhus University 奥胡斯大学 Denmark 丹麦 49.6

139 University of Leeds 利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9.5

139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9.5

141 University of Warwick 华威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9.4

14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国立台湾大学 Taiwan 中国台湾 49.2

143 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9.1

144 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学 Japan 日本 49

144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49

146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8.9

146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拿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8.9

148 University of Exeter 埃克赛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8.7

14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8.7

150 Tohoku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Japan 日本 48.5

150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学 Denmark 丹麦 48.5

152 Albert-Ludwigs-Universit?t Freiburg 弗莱堡大学 Germany 德国 48.4

153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伯明翰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8.3

154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卡尔斯鲁厄大学 Germany 德国 48

155 Université Joseph Fourier, Grenoble 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 France 法国 47.8

156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里昂高等师范学院 France 法国 47.5

157 University of Bern 伯尔尼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47.4

157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诺丁汉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7.4

159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克萨斯A&M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7.2

160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7

161 University of Iowa 爱荷华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7

161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大学 Republic of Ireland 爱尔兰 46.7

161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莱斯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6.7

164 University of Antwerp 安特卫普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46.6

164 Pompeu Fabra University 庞培法布拉大学 Spain 西班牙 46.6

164 Brandeis University 布兰迪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6

164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New Zealand 新西兰 46.6

168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46.4

169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利物浦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6.3

170 University of Twente 荷兰屯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46.2

170 University of Vienna 维也纳大学 Austria 奥地利 46.2

172 Yeshiva University 叶史瓦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1

172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鲁汶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46.1

174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特拉华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

174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东英吉利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6

176 University at Buffalo 布法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9

176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45.9

178 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 Paris 7 巴黎第七大学 France 法国 45.8

178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5.8

180 Wake Forest University 威克森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7

181 Universit?t Bonn 波恩大学 Germany 德国 45.6

181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伦斯勒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45.6

183 Iowa Stat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5

18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4

185 University of Oslo 奥斯陆大学 Norway 挪威 45.3

185 University of Miami 迈阿密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3

185 University of Ottawa 渥太华大学 Canada 加拿大 45.3

188 University of Aberdeen 阿伯丁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5.2

188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5.2

190 Yonsei University 延世大学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45.1

191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Israel 以色列 45

191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5

193 Mines ParisTech 巴黎高科矿业学校 France 法国 44.9

194 University of Reading 雷丁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4.8

194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乔治华盛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4.8

196 University of Dundee 邓迪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4.7

197 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佛罗里达科技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4.6

198 Newcastle University 纽卡斯尔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4.5

199 Bo?azi?i University 海峡大学 Turkey 土耳其 44.3

199 Tel Aviv University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Israel 以色列 44.3

http://www.igo.cn/2010/news/lxxw/dxpm/2013/11/25/81711.shtml

【相关】

 留学资讯:美国牛排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0967.html

上一篇:虎妈虎女羊爸录
下一篇:米拉围脖:研究“石头剪子布”的技术含量

[转载]柏克萊本州生錄取率 降至13.5% 屏蔽留存

[转载]柏克萊本州生錄取率 降至13.5%

屏蔽已有 4453 次阅读 2014-5-4 21:59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费, 公立, 伯克利, 加大, 国际学生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全世界公立大学的大哥大伯克利加大可能是最为国人熟悉的公立美国名校,是很多人的梦想。伯克利加大由于政府补贴的减少(富可敌国的加州,前几年州政府债台高筑,濒于破产,无力顾及教育,教育经费不增反减),财政逐步吃紧,不得不收紧本州招生,扩大外州和国际学生的比例。因为公立大学对于外地学生所收的学费远远高出本地:本州学生在近几年大幅调涨以后的学费才一万二千美元,而外州和国际学生则需缴纳三四万美金(大约比私立大学便宜一万多,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本地外地一律四五万美金,唯一不同是,很多助学金的申请不对国际学生开放)。这一改变,外地欢喜本州愁,是国际学生的福音。今年两所最牛的加大名校,加大伯克利(UCB)和加大洛杉矶(UCLA) 本州录取均创下新低。身边就见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被拒。

5月1日是加大今年錄取生決定所選學校的限期,但無論被錄取者選擇那一所加大分校,今秋能夠入讀加大的本州生人數都比前減少,因為今年符合入學資格而又被加大拒絕入學的人數打破了紀錄。

單單以位於中谷的麥賽德加大而言,今年就有1萬1183名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因為被柏克萊加大、洛杉磯加大、聖地牙哥加大和聖他芭芭拉加大等所拒,再轉給麥賽德加大。麥賽德加大建於2005年,是最年輕的加大分校。

柏克萊加大今年的本州生錄取率跌至13.5%(1996年為40%),洛杉磯加大也跌至16.3%(1996年為43%),其他加大分校今年錄取的本州生比例都比以前大為下降。

本州生錄取比例大降,反映出加州學生越來越難入讀加大;資料顯示,1994年時加大的本州生比例占了96%,但2012年已減至86%。

與本州生競爭的是外國學生和外州生,1994年加大的外國學生只占1%,但2012年增至8%,1994年外州生只占3%,但2012年增至6%。

高中成績和SAT成績好,再加上一連串的出色活動,現在已不能保證入讀柏克萊加大;由於申請者眾,而錄取率又低,柏克萊加大今年拒絕的學生人數竟然比史丹福拒絕的人數還多了2萬人;史丹福今年的錄取率只有5.1%,成為全美最低。

外國學生和外州生繳交的學費是本州生的三倍,為增加收入,以維持學校的競爭力,柏克萊加大於2012年所收的外國學生和外州生比前增加了三倍,在該年的5070名大一新生中,占了1150人。

柏克萊校長德克斯上月已表示,該校的外州生和外國學生還會增加,將由今年的20%增至23%。本州生今年的學費為1.3萬元,而外州生和外國學生則是3.6萬元。

原文:[世界日报]柏克萊本州生錄取率 降至13.5%

圣荷西水星报 By Katy Murphy

[email protected]

The promise of an elite public university education for California’s top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tinues to fade as record numbers of qualified in-state applicants are being rejected from every UC campus they applied to.

Admission rates at UC Berkeley, UCLA, UC San Diego and UC Santa Barbara have plummeted to less than half of what they were in the mid-1990s, a new analysis by this newspaper shows. This year, 11,183 freshman applicants who qualified for UC admission had no offers from their chosen campuses and were referred to UC Merced, the Central Valley campus that opened in 2005.

Some strove mightily and successfully in high school but found their aspirations opened few doors.

Student tour guide and Cal senior Sam Kirschner, right, leads a tour group past South Hall for students that have been accep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Student tour guide and Cal senior Sam Kirschner, right, leads a tour group past South Hall for students that have been accep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Berkeley, Calif. on Tuesday, April 29, 2014. Kirschner, originally from Louisville, CO, but now a California resident, is part of the trend to accept greater numbers of out-of-stat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Kristopher Skinner/Bay Area News Group) (Kristopher Skinner)

Aman Shergill — an A student who juggled an after-school job with a boatload of Advanced Placement classe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applied to seven UC campuses and got into one: UC Santa Cruz.

“It was within two weeks that I got all my rejections. It was pretty bad,” the Folsom teen said. “I just thought that with what I had done and all my hard work, I was hoping for a little more.”

Every year, more college-bound Californians feel the sting of rejection as spaces for the state’s college-bound students lag further behind the soaring demand for Cal and other popular UC campuses.

The ease of applying to many campuses online, the relatively low sticker price for in-state students compared to private colleges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radically changed the outlook for applicants. Growing numbers of out-of-stat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pay nearly three times the tuition and fees, also fuel the competition for a spot in the class.

By Thursday, students must make the difficult decision about where to go in August. UC Berkeley gave thousands of fall applicants another option to consider: Wait until the spring term for a spot, when graduating students free up more space.

The options are more limited than parents and educators from past generations might assume, one expert said.

“Students need to be exposed to the truth,” said Lisa Garcia, director of outreach projects for USC’s Pullias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I tell all my students, even the valedictorians, ‘You can’t just apply to Berkeley and (UCLA) and San Diego and Santa Barbara.’”

Excellent grades, solid SAT scores and a long list of activities these days might not be enough to get you noticed by Cal, which turned away some 20,000 more applicants this year than Stanford, the nation’s most selective campus.

Berkeley’s admitted class, as described in a campus announcement, included national robotics and debate winners, “a ballerina who has danced internationally,” Junior Olympics athletes, a Disney Channel series actor and “musicians, dancers and other artists who have performed at prestigious venues around the world.”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1349.html

上一篇:围脖:洗碗的浪漫
下一篇:幸福和金钱关系研究de新突破?

 

0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yuelushan1   2014-5-5 09:28
邻家小妞,去了伯克利,第二年就是加州本州学生待遇了。

美国的公立大学只对本州居民优惠学费,以加州为例,必须是在加州住满一年以上的美国公民才可以享受本州公立大学优惠。

美国公民移居外州,立刻可以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任何拖延,驾照也可以立马进行改变,当然缴税也是不会落后的。唯有补助优惠,要等满一年。

最近看一个纪录片《Inequality for all》,得知加州伯克利分校是个自由派大本营。

删除 回复 |赞[1]yuelushan1   2014-5-5 07:52
外州生第二年就是本州生学费待遇,(因为成为加州居民),所以还要继续增加外国学生比例,敲外国学生竹杠。
 回复  : 是这样么?有没有住满三年这样的要求?
也谈不上敲竹杠,愿意被敲的人太多,比起私校至少还便宜一万一年呢,当然资源和条件比私校也差了不少,但毕竟名气在那里。

2014-5-5 08:221 楼(回复楼主)

[转载]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屏蔽留存

[转载]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屏蔽已有 3075 次阅读 2014-5-14 01:55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名校, 伯克利 |文章来源:转载

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4-5-12 22: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升学爬藤|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41评论

关键词:血流成河伯克利录取

随着5月1日来了又走了,除了少数还在等待名单(waiting list)上的,美国高中毕业生应该都已经知道自己去哪里上大学。2013年度大学申请季节也告结束。回顾大学申请的过程,我想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很快忘记。几家欢乐几家愁,历来都是这样,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是愁的比欢乐的多了不少。有些被认为有冲大藤实力学生的连一个小藤也没有;有些被认为稳进伯克利,UCLA的被两个都拒绝。如果说是“血流成河”可能太夸张,但想进好学校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

每年4月18日左右伯克利公布本年度的大学录取数据,这份文件在加州的大学升学行业(college prep)内都被认真地研究。升学指导们希望从中找出新的趋势以便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加以调整。为什么伯克利的数据这么重要呢?第一:申请的人多。在加州乃至西海岸,好一点的学生很少有不申请的。斯坦福申请的人也很多,但大多数都知道希望不大。第二:伯克利在加州系统中有指标的意义。作为加大旗舰和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对趋势最敏感,也最具有代表性。第三:由于种种原因,伯克利在国内名头很响。如果你说达特茅斯(Dartmouth)也许知道的人不多,如果说伯克利,稍微对美国教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

那今年的数据又给我们透露点什么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去看看。

 

申请人数飙升、录取率猛降

表1列出过去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预计上学人数的变化。

作为家长,你也许对大学是怎样决定应该录取多少学生感兴趣。这当然不是一拍脑袋产生出来的数字。招生官员(admission officer)首先决定预想上学的人数,这个数目每年有所变化,主要取决于经费,校舍,师资等情况。如果由于预算问题能开的课少,只能少招些学生。有了预想上学人数,比如5120人,再根据估计的产出率(yield)反推出录取的人数。

产出率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概念。在美国,高中生多数会被多个大学录取,因此不是每一个录取的学生都会来上学的。根据经验,伯克利每年有40%左右的录取新生注册上学,那么就需要录取13000人左右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当然产出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招生办需要根据趋势调整产出率。

今年伯克利分校录取的人数有所下降,是4年来最低的,这主要是因为预计的产出率会有3个百分点的上升。也就是说学校预计更多的录取学生会来注册上学。如果招生办预计错误,产出率没有按预期上升,那可能就需要动用“等待名单”。

 

2014-15年度

2013-14年度

2012-13年度

2011-2012年度

申请总人数

73711

67665

61695

52900

录取总人数

12813

14103

13027

13670

录取率

17%

20.8%

21.1%

27%

预计上学人数

5120

5250

5200

5150

表1: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的变化

从过去4年的数据来看申请人数飙升,从2011年度的52900人涨到2014年度的73711人,增加4成左右。录取率猛降当然是意料之中,从4年前的27%降到2014年的17%。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进伯克利这样的好学校越来越难。

2014同2013年相比申请人数增加了9%,这是相当大的增加。加州学生申请伯克利的数量增加了3.2% (基本上同高中毕业人数的趋势相吻合),增加的大部分来自另外两个来源 – 外州学生和外国学生。非加州学生申请伯克利增加了19.9%,而外国学生的申请增加了18.3%。从这点可以看出加州学生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邻座的同学,那些远在德州或德国的优秀学生也是看不见的对手。

进好学校越来越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所谓“军备竟赛效应”。冷战时代,你有洲际导弹,我就开发逆火式轰炸机;你有核动力航空母舰,我就来个DF21航母杀手。爬藤升学就是今天的新冷战。要保持竞争力,今天的学生必须做的更多、更好。光是GPA和SAT高显然是不够的,课外活动,社区服务,领导能力,比赛得奖,升学作文一样都不能少。

 

谁动了加州学生的奶酪?

从过去4年的数据来看,录取学生中加州学生的比例有所下降,从70%左右降到了今年的65%以下。外国学生在9%上下徘徊,变化不大。而非加州学生占录取学生的比例则提高到25%,也就是说4个学生中有有一个是外州学生。

伯克利是加州的公立大学,培养加州子弟理应是它的首要目的。那伯克利为什么要招这么多外州和外国学生呢?台面上的理由招收这些学生有助于提高伯克利的声望,帮助学生括大视野,等等。另外这些外州和外国学生总体的GPA和SAT成绩也高于加州录取学生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没有为他们降低标准)。

 

2014-15年度

2013-14年度

2012-13年度

2011-2012年度

录取总人数

12813

14103

13037

13670

加州州内学生

8290(64%)

9100(64%)

9278(71%)

9267(68%)

外国学生

1218(9.5%)

1638(11.6%)

1137(9%)

1280(9.3%)

外州学生

3205(25%)

3365(24%)

2622(20%)

3123(22%)

表2:州内,州外,外国学生录取人数的变化

伯克利没有说出的理由同钱有很大关系。3年前我写过一篇博文“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对此有详细解释。长话短说,收一个外州或外国学生,伯克利可以比收加州学生每年多收入2万美元。要说它对学校没有吸引力恐怕是不符合事实的。2008年经济危机后加州政府对加大的经费一再消减,伯克利这样自救也无可厚非(不然就要增加更多的学费),问题是现在加州政府的财政支持逐渐恢复,伯克利也应该回到传统的录取加州子弟的水平。现在看来,这个回归并没有发生。

如果你问我,我的看法是伯克利录取学生80-90%是加州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加州政府财政周期性的陷入危机,伯克利也意识到靠着政府经费日子很难过,还是靠自己的好。1987年的时候,伯克利一半的预算来自州政府,到了2013年,经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州政府的拨款在伯克利预算中只占12%。不拿你的钱就不受你的管,伯克利在某些意义上讲已经不再是加州公立学校,财政的独立给了它很大的自主权。

 

四面受敌的亚裔学生

 

表3列出各个族裔的人数和在国内学生(包括加州和外州学生)比例的变化。从表上可以看出亚裔是伯克利学生中人数最多的族群,占到43%。虽然比3年前有些降低,但并不明显。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外国学生中的亚裔人数(中国,韩国,印度是伯克利外国学生最大的来源国)。如果加上他们,伯克利本科学生亚裔的比例可以轻松地超过50%。

另一个受人关注的比例是“未充分代表的少数民族”(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或URM)的比例。这包括美国印第安人,黑人和拉丁裔。他们在伯克利录取学生中的比例从3年前的18%上升到今年的接近20%。

加州在1996年通过禁止在大学入学时考虑种族的209号提案后,加大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亚裔学生分别增长19%和28%。可以想象,亚裔占这样大的比例别人不眼红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前一阵在华裔中引起激烈反应的SCA5提案出现的原因之一。

 

2014-15年度

2013-14年度

2012-13年度

2011-2012年度

美国印第安人

95

80

87

90

非洲裔

392

417

392

406

拉丁裔

1933

1838

1819

1703

亚裔

5017(43%)

5566(44.6%)

5427(45.6%)

5565(44.9%)

白人

3518(30%)

3988(31.9%)

3683(30.9%)

4152(33.5%)

未标明

540

576

492

474

国内学生总数

11495

12485

11900

12390

URM

1794(19.7%)

1861(18.2%)

1919(19.7%)

1813(18.0%)

表3:各个族裔学生录取人数的变化

后来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因为亚裔,特别是华裔的强烈反对,SCA5的作者决定暂时收回提案进行修改。加州民主党可能不会在今年底中期选举之前再推出这个有争议的议题,以免影响到亚裔对它的支持。我的感觉是在选后SCA5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另外非洲裔和拉丁裔也可以收集足够多的签名,直接推动修改209号提案的公投。最近非洲裔和拉丁裔在伯克利校园举行了抗议活动,抱怨他们的孩子进不了伯克利。这些都在显示事情远没有结束

其实伯克利和加州大学系统一直在致力与将亚裔的比例压下来。到现在为止,它已经尝试过取消SAT II考试增加ELC录取学生,增加外州录取学生等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如果SCA5通过,将会进行全加州的公投来推翻209号的限制。考虑到近年加州人口结构的变化,公投通过的可能性相当大,届时加州大学可以将族裔作为因素之一在录取时加以考虑。这对亚裔特别是华裔有多大的影响还很难量化,不过亚裔在伯克利录取学生中比例下降则难以避免。

白露为霜注:加州亚裔在升学方面是相当成功的,这充分体现在伯克利亚裔学生的比例上。亚裔也是209提案受益最大的族群。前面的道路却十分困难。他们面临外州学生,外国学生的激烈竞争。同时,加州其他族裔也虎视耽耽。说他们四面受敌并不为过。古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今天加州的亚裔孩子也要有这样的斗志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俯瞰伯克利校园 (背景是海湾大桥和旧金山)

from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99872/article-200996.html 

评论 (41 个评论)

回复钓鱼城 2014-5-12 22:34看来外国学生还未像南加大一样多。据说USC仅国内来的学生就有几千。回复徐福男儿 2014-5-12 22:37第一次听到有大藤、小藤的区分,有趣。请教哪几家是大藤?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吗?其他都算小藤?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2 22:40

徐福男儿: 第一次听到有大藤、小藤的区分,有趣。请教哪几家是大藤?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吗?其他都算小藤? 

通常的说法里大藤是HYPSM,其他5所藤校是小藤。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2 22:42

钓鱼城: 看来外国学生还未像南加大一样多。据说USC仅国内来的学生就有几千。

伯克利还没有到达USC这样,还披着公立学校的外衣。回复徐福男儿 2014-5-12 22:47我觉得华裔的孩子没有必要死盯着伯克利、UCLA等几家加大,从而同人家争得血淋淋的。应该把眼光转向一些非常好的文理学院,比如Pomona College一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绝对不输于加大,小班制对学生的照顾甚或胜过加大(加大往往一个班几百学生,老师根本照顾不到你)。本科毕业后,考研的时候再攻藤校或伯克利,实际收益会高很多。
很多华裔家长实际并不很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往往是冲着学校的名气,或者甚至抱着攀比心理在知道孩子的选择。他们都应该多读读LZ的文章。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0:11

徐福男儿: 我觉得华裔的孩子没有必要死盯着伯克利、UCLA等几家加大,从而同人家争得血淋淋的。应该把眼光转向一些非常好的文理学院,比如Pomona College一类的学校。这些学

谢谢推荐。我自己一直很喜欢文理学院(藤校其实多数是文理学院)。  
加州的学生以前一直是要么进藤校,进不了就进加大。现在看来还需要申请一些其他州的公立学校比如UVA,UM,UT,UIUC,等。外州的学生杀到家门口了,加州学生只能逆袭。回复fanlaifuqu 2014-5-13 00:52一亲戚孩子获多校录取,最后选了普林斯顿。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0:56

fanlaifuqu: 一亲戚孩子获多校录取,最后选了普林斯顿。

Congrats!    普林斯顿不会让他失望的。回复light12 2014-5-13 01:43SCA5通过法院会怎么看?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1:51

light12: SCA5通过法院会怎么看?

最高法院对Michigan的裁决似乎认为这事应该由选民决定。这个消息让SCA5的支持者很振奋,他们似乎认为如果公投通过,最高法院也不会挡路。

But three justices in the majority, Chief Justice John Roberts, Anthony Kennedy and Samuel Alito. concluded that the lower court did not have the authority to set aside the law.

"This case is not about how the debate about racial preferences should be resolved. It is about who may resolve it," Kennedy wrote.

"Michigan voters used the initiative system to bypass public officials who were deemed not responsive to the concerns of a majority of the voters with respect to a policy of granting race-based preferences that raises difficult and delicate issues," he added.

http://www.cnn.com/2014/04/22/justice/scotus-michigan-affirmative-action/回复金竹陶器 2014-5-13 02:24谢谢大作。社区耳语也是今年更难进了。回复light12 2014-5-13 02:25

白露为霜: 最高法院对Michigan的裁决似乎认为这事应该由选民决定。这个消息让SCA5的支持者很振奋,他们似乎认为如果公投通过,最高法院也不会挡路。

But three justices i

这样就给种族主义敞开大门 回复wcat 2014-5-13 02:51

白露为霜: 通常的说法里大藤是HYPSM,其他5所藤校是小藤。

不是藤校的 Stanford & MIT 算进去了,那 Univ. of Chicago 怎么不算呢?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2:53

wcat: 不是藤校的 Stanford & MIT 算进去了,那 Univ. of Chicago 怎么不算呢?

S & M 传统上被算进大藤。这几年哥大起的很快。芝加哥大学不是藤校更胜藤校。。 回复caro 2014-5-13 03:26好文章,未经你允许我给转走了。回复ChineseInvest88 2014-5-13 03:39鼓掌!又一篇好文章!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05

caro: 好文章,未经你允许我给转走了。

谢谢。没关系。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06

ChineseInvest88: 鼓掌!又一篇好文章! 

谢谢来访。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14

金竹陶器: 谢谢大作。社区耳语也是今年更难进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谢谢来访。回复jc0473 2014-5-13 04:37应该先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然后再选择学校

评论 (41 个评论)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53

jc0473: 应该先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然后再选择学校

如果能再上大学前定好发展方向,那是最好。但至少有一半的大学生改变主修。如果学生不是很确定,申请综合性大学比较合适。回复jc0473 2014-5-13 05:18

白露为霜: 如果能再上大学前定好发展方向,那是最好。但至少有一半的大学生改变主修。如果学生不是很确定,申请综合性大学比较合适。

嗯,是这样的。我想说硅谷的大学如SJ 大学或者联合大学(有的是所谓野鸡学校)读PC,EE等科目,可以学到知识。老师很多是附近高科技公司搞研究和项目工程师兼课,实用的最新科技。得天独厚,就业也容易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6:54

ryu: 盛名之下,其実難符,

伯克利是加州公立学校。对加州的学生来说性价比很高,很少有学校同它能相比。对其他州的学生来说,伯克利并不定是最合适的选择。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7:12

jc0473: 嗯,是这样的。我想说硅谷的大学如SJ 大学或者联合大学(有的是所谓野鸡学校)读PC,EE等科目,可以学到知识。老师很多是附近高科技公司搞研究和项目工程师兼课

如果不想进UC,可以考虑州立大学里的学校。Cal Poly SLO, San Jose State, 等在湾区的高科技界口碑不错。湾区也有一些“Wild bird",主要赚外国人钱的,也能签证出来。但我不会推荐给ABC。回复穿鞋的蜻蜓 2014-5-13 10:16伯克利加大一直有“中国城”的绰号,达特茅斯别说在中国鲜为人知,在美国知道的人也不多:)这两种学校互相借鉴一下可能更有好处,伯克利可以再贵族俗气一点,达特茅斯可以再大众高端(科研)一点。回复看得开 2014-5-13 10:59

jc0473: 应该先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然后再选择学校

  很大部分的大学学生在大学一二年转专业。回复jc0473 2014-5-13 15:34

看得开:    很大部分的大学学生在大学一二年转专业。

是滴,那就先上社区学校两年再转学,还能省不少经费呢 回复jc0473 2014-5-13 15:36

白露为霜: 如果不想进UC,可以考虑州立大学里的学校。Cal Poly SLO, San Jose State, 等在湾区的高科技界口碑不错。湾区也有一些“Wild bird",主要赚外国人钱的,也

明白,你是行家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5

Duffy: 绝对够专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好文。

   谢谢来访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6

mayimayi: 好文 !

谢谢详细分析

   问好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7

看得开: 就算进了加大,校内的竞争也是触目惊心!我一个华人朋友的儿子,上星期五打电话给我的朋友说想自杀! 

他要是说出来,可能问题不大。的确是满吓人的。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7

风天: 耶,大学城,
好风光。 

谢谢来访。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9

穿鞋的蜻蜓: 伯克利加大一直有“中国城”的绰号,达特茅斯别说在中国鲜为人知,在美国知道的人也不多:)这两种学校互相借鉴一下可能更有好处,伯克利可以再贵族俗气一点,达

如果伯克利变成私立学校,再把招收的学生减半,就能贵族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4193.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杨正瓴   2014-5-15 08:41
跟申请国家基金类似了。

[转载]几家欢乐几家愁: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 屏蔽留存

[转载]几家欢乐几家愁: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

屏蔽已有 2027 次阅读 2014-5-14 03:47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文章来源:转载

几家欢乐几家愁: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1-7-20 21: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升学爬藤|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11评论

关键词:

曾几何时外州学生要想考上加大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是件非常难的事情。成绩要特别优秀不说还要多付学费。2009年时伯克利只有不到10%是外州或外国学生。那时同一个寝室问起来不是Plao Alto 就是Cupertino,真是有点扫兴。为什么会这样哪?因为伯克利是公立学校。作为加州大学的旗舰校园(Flagship Campus)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加州纳税人的子弟。外州人只有很少的名额,谁叫他们的父母没有在加州纳税。

但随着加州财政的恶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加大不但基本解除对外州学生的限制,而且开始积极招收。2011年伯克利新生中外州和外国人的比例已达30% (外州学生占18.4%,外国学生占11.4%)。见下图。以伯克利新鲜人一届为4100人计算,仅仅两年之内非本州学生就从一年400暴涨到一年1200人。

这一切当是钱在作怪。招收一名州内学生,收学费 13,00013,000。如果换成一名外州学生,学费则是36,000。仅多收非本州学生一项伯克利每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000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外州学生到伯克利上学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年所有费用加起来超过55,000西(Rutgers)60西555,000,直追私立学校。有人也许会问:“谁会付私立学校的价钱来读伯克利?”其实有这样意向的人还不少呐。加州的居民常常忘记自己是多少幸运–加州有全美最优秀的公立大学。考不上哈佛,就上伯克利。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你住在新泽西,考不上普林斯顿的话,本州的公立大学是罗格斯(Rutgers)。其实排名60左右的罗格斯大学也是不错的学校,本州的人上也不贵,但有些人还是不甘心,所以他们把孩子送去密西根大学或佛及尼亚的一些大学。花费也要超过5万。这样相比之下伯克利的55,000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毕竟伯克利排名更高,加州气候更好,将来还去硅谷工作也容易一些。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利好的消息。

这个变化长远来讲对伯克利和加大或许是有利的。增加外州学生可以提高伯克利的知名度。它可以乘势成为全国性大学。现在的伯克利只能算西部或加州的大学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加州。多收的钱可以稳定伯克利的财政,减少对州政府的依赖,留住一流的教授等等。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百利无害,何乐而不为?所有估计今后几年伯克利外州和外国学生的比例还将提高,可能会达到40%甚至50%。

那么谁是伯克利的这个如意算盘的失意者哪?毫无疑问是加州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如果你感觉到伯克利比以前难考了,You are right!总人数没有增加,非本州学生增加了800,当然是本州学生就减少了800。就这么简单。因为亚裔占伯克利学生的40%,所有肯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而最有可能被挤掉的是那些在录取的边缘上又是低收入的学生。

对那些坏消息不断的加州的学子来说这真是雪上加霜。因此而梦碎的学生也不是一个两个。可怜那些任牢任怨为加州交税的父母们,到头来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挤下去。这难道能说是公平吗?

 

伯克利外州和外国学生迅速增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4197.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收藏

[转载]女孩应该学生物吗? 屏蔽留存

[转载]女孩应该学生物吗?

屏蔽已有 2556 次阅读 2014-5-14 07:0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这位白露为霜听上去耳熟,也许还认识。无论如何,她的系列博文谈美国教育、求职和亲子关系,都十分到位。从博文看,她是藤妈,把两个女儿都成功送进藤校,真是不容易。再转一篇,与各位分享。

女孩应该学生物吗?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1-11-9 15: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教书育人|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22评论

关键词:专业生物学女孩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专业比进入那一所大学更加重要。如果你有个女儿倾向于学习生命科学,你应该支持吗?

增加女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数量一直是美国大学以及工业界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也的确有了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孩子选择专攻被称为STEM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领域。

尽管如此,女性只取得在工程和计算机学士学位中的17-18%,以及物理科学 (physical science, 包括所有生命科学之外的科学类学科) 和数学的40%。那么,这些学科学的女生们到底去了哪里了呢?原来她们全挤在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大约58%的生物学学士,硕士和博士被授予给女性。但是,除医学院学生之外,她们的就业和工资前景并不理想,而人人最想要的研究工作也很难找到。

“女生传统上对数学要求不是很高,而又能帮助别人的专业较有兴趣,生物和医学满足这两条。” 乔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家 Paula E. Stephan 在她的新书“经济如何改变科学”中如是说。但是年轻女性对这种一起拥挤到同一领域而限制自己工资前景和工作选项的后果并不清楚。

每年全美国有超86,000生物学专业学生毕业,去竞争研究,环境检测,卫生,和教书的入门工作。起薪从$40,000到$50,000一年,而计算机和工程的毕业生的起薪是$55,000 到$65,000。很多迹象表明,如果只有生物学的本科学位,寻找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很多女孩子最初选择读生物是考虑最终要考医学院。有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或者考不上医学院。这样她们就处于一种相当不利的境地。

6年时间读个博士也没有太多好处。现在生物学博士严重过剩,以至于只有14%的人在6年之内可以找到可获得终身教职(tenure-track) 位子。

较年轻的博士面对的问题最大。他们中很多人10年前进入研究生院时联邦政府研究经费充裕。但大多数用于征服癌症或其他疾病经费流向已经成名的研究者。于此同时,大学面对经费不足的问题,减少各个领域 tenure-track 的教。于是,很多年轻的博士只好一个接一个地做博士后,帮着资深科学家管理实验室,等待机会为自己谋一个固定教职。

博士后的起薪是$37,000 到 $40,000,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物学家在他们拿到博士6年之后还在做这一类非 tenure-track 的工作。另有不少人在社区学院和高中里教书,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博士学位。另外一些则在工业界或政府工作。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雇用了40% 各种学位的生物学家,但各政府也开始勒紧腰带了。制药厂在过去10年中解雇了超出30万的员工,又开始把基本的研究工作外包到印度和中国。

当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坏的。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发展生物科技公司,也许比以前有所减慢,还在不断的括张。劳工统计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指出健康和环境技术的发展也会抵消一些制药业裁员的影响。给女性生物学家一些安慰的是她们赚的比那些学人文科学的要多,那些人在30几岁能开始赚钱就算运气好了。

 

 

 

from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99872/article-1289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4214.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4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3]杨正瓴   2014-5-17 09:25
主要根据兴趣和能力,无论学什么,基本不存在生存压力:
美国科技持续繁荣的社会保证啊!
   
中国人学什么主要是科举式的升官发财,所以中国不会有很多高水平科技成果。

删除 回复 |赞[2]杨正瓴   2014-5-15 09:26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18.aspx?id=1664
学生物的美女!!

删除 回复 |赞[1]杨正瓴   2014-5-15 09:25
甜甜要学生物?
是否农业比较好?信息类太累了,医生也一样。
   
干脆去学金融吧!在办公室里优雅,就是空气不如植物园。
要不去学律师?像希拉里大姐一样,挣钱多。就是辛苦了点。
 回复  : 孩子学什么最后还是自己定,主要根据兴趣和能力,家长也只能提供参考意见。好在海外长大的孩子(二代移民)无论学什么,基本不存在生存压力,这与他们的一代移民的父母完全不同。

2014-5-17 08:091 楼(回复楼主)

【校园之旅:公立大学大哥大 加大伯克利】 屏蔽留存

【校园之旅:公立大学大哥大 加大伯克利】

屏蔽已有 10652 次阅读 2014-5-16 22:40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Berkeley, 伯克利, cal

今年去参加了伯克利每年一度的开放日,叫 Cal Day,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伯克利人对UC Berkeley 自称 Cal,源于当年加大球队 California 的缩写,那时候加大别无分店,伯克利就是加大,加大就是伯克利,如今加大已经开了10所分校,成为公立大学的巨无霸,这个简称(比UCB的简称更常见)却沿用至今。

萨瑟塔(Sather Tower)是伯克利加大的地标建筑,学生导游跟我们说,这座塔比斯坦福的胡佛塔更高,这一点对于伯克利学生就足够了,因为加州湾区这两所世界名校一向是宿敌,无论学术还是体育。其实,我觉得伯克利学生也许确实把斯坦福看成是竞争对手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斯坦福未见得看得上伯克利:在美国人心目中,私立顶尖学校斯坦福比公立伯克利要高出两头。

下面是从塔上拍摄的伯克利加大的鸟瞰式图景,远处隐约可见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有说海湾大桥,轮廓看应该是金门桥)。

本来想写一篇详细的校园观感,配上图片,但后来在网上发现一位美国教育的业余顶级专家(是一位湾区藤妈,成功把两个女儿送进顶级长春藤名校,对美国高等教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相关博文行文流畅,图文并茂,靠谱得一塌糊涂,叹服),叫白露为霜,她已经写了一篇 Cal Day 观感: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白露为霜的日志。想,我怎么写也写不了她那么好,富有知识和历史感,精致、全面而有趣。罢了,就随便写几句,配上照片,意思意思吧,聊胜于无:没有伯克利,我这个《美国校园之旅》系列就太不完整 了。

美国有至少20所大学排名在加大伯克利之前,但伯克利在国内和世界的知名度却比大多数名校高。它是公立大学的大哥大,排在它前面的无一不是带有贵族气的私立学校。美国媒体对私立似乎有偏爱,伯克利这样的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居然挤不进20强,让人困惑。其他国家的排名则不然,譬如英国泰晤士报的世界名校权威排名,伯克利就高居第六,仅次于哈佛牛津剑桥等。

广场前的露天摇滚音乐会,震耳欲聋,但很给气氛。

排名放在一边,必须承认伯克利超强的综合实力。它的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完全可以媲美全美五强(哈佛、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和MIT),是其他小藤无法比拟的。不过,也必须承认超级公校的伯克利对于本科教育和本科生的照顾,比起私校,落差很大。学生的毕业率远不及私校,一度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得不辍学或转学(伯克利的应对之道是任其自然淘汰,然后再从无数渴望转学来伯克利的社区学院或其他大学的学生中选拔顶尖学生予以补充),这一点影响了伯克利的排名。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心理压力大,有不少学生有畏惧感,怕进来就没有 life 了。网上就有被伯克利和私校南加大(USC,在洛杉矶,排名稍低于伯克利,以前被称为富家子弟的派对学校)同时录取的学生,宁肯放弃伯克利,多缴两倍多的学费去排名低于伯克利的 USC,理由就是 I want to enjoy college life。

无论到那个校园,第一件事就是买印有校名(Cal)的衣帽

加大伯克利是自由主义大本营,当年反对越战闹校园学生运动,让全世界瞩目。这一点与国内北大的三角地自由论坛相似。

人以食为天。伯克利小镇上的这家正宗川菜馆可不能错过,它的飘香排骨堪称一绝:

 

【强力推荐白露为霜的伯克利相关博文】

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白露为霜的博文

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白露为霜的日志

度日如年等待伯克利- 白露为霜的日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5068.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42  刘全慧 李学宽 曹聪 董明 杨正瓴 张慧铭 武夷山 林中祥 高建国 庄世宇 游文武 李雪 袁贤讯 闫娜 张忆文 罗会仟 钟家伟 罗德海 张能立 贾伟 李璐 李刚 余昕 蒋永华 唐凌峰 徐大彬 徐福桥 喻海良 廖晓琳 强涛 fumingxu dachong99 wangqinling htysth biofans tuner dollge htli yunmu bridgeneer 心静如水 rosejump

发表评论评论 (18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0]董明   2014-5-18 05:12
[7]samuelwatch  2014-5-17 20:09
@samuelwatch
公交坐这轻轨:
http://www.caltrain.com

删除 回复 |赞[9]张洋   2014-5-17 23:23
米国的私立高校大都比公立高校好,除了学费

删除 回复 |赞[8]罗会仟   2014-5-17 20:56
三月份去了UCB,晚上爬山上去下来的,累啊,都看不清楚那个塔是啥。
不过见到了传说中的诺贝尔奖永久停车位,赞啊!

删除 回复 |赞[7]samuelwatch   2014-5-17 20:09
李老师:请问从旧金山国际机场(SFO)去斯坦福大学怎么乘车?(如果回答起来十分麻烦,就不要回复了)
 回复  : 公车不知道,也不太远,出租大概40美元内吧。

2014-5-17 20:23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6]郭辉   2014-5-17 18:02
美国大学还是很重视本科教育的,而伯克利这种公立大学本科教育相对差一些,所以排名较低。至于研究生教育,就蔚为大观,世界顶级了。伯克利最大的问题就是盛名在外,这使得它上升空间较小了。我个人看好密歇根安娜堡,比伯克利更有活力
 回复  : 密歇根安娜堡当然是没说的,那也是公立翘楚,再有就是UCLA。

没去过密大,但了解UCLA,论校园气氛、学生的幸福指数(笑脸常开,乐于助人,全校培养鼓励乐观主义)、校园建筑和地点(好莱坞比佛利山庄附近,洛杉矶郊区),都好过伯克利(其实排名也很接近了)。所以伯克利和UCLA都录取的学生常常很纠结,不知道该去哪一所。一般来说,伯克利旁边有硅谷,UCLA 旁边是好莱坞,所以学电脑最好去伯克利,学媒体娱乐类去UCLA。

2014-5-17 19:26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5]dachong99   2014-5-17 15:47
哈哈,很喜欢摆着剪刀手的照片,很阳光。

女孩很养眼,还是中国女孩好看

 回复  :   

2014-5-17 19:05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4]access   2014-5-17 14:32
蓝天白云,好久不见了
 回复  : 加州最盛产的就是阳光。以至于每年不得不应对大量山火。一点就着啊,今年野火成灾也蛮严重。

2014-5-17 19:30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fumingxu   2014-5-17 12:29
送女儿进名校,很幸福!远方的大桥难不成是金门大桥?这么近
 回复  : 应该是新的海湾大桥,非常气派,完工一年了吧

2014-5-17 19:0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回复  : 再仔细一看,图片中那不是海湾大桥,而是金门大桥(从轮廓看)。海湾大桥距离伯克利更近,轮廓应该是有一定角度到两截,塔上换一个角度应该可以拍到,当时没注意。

2014-5-17 19:162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董明   2014-5-17 08:15
镜侠熬出头了,千金聪明有为,可喜可贺 。
你的话看得出是肺腑之言, 过些年,我也会有同样的经历。
伯克利有两家很独特的巧克力店,一家在University street,  一家在 shattuck 上,都是小作坊,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 下次你过来可以试试。  
 回复  : 谢谢,拿应该试试。最怕巧克力太甜。

2014-5-17 19:0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董明   2014-5-17 04:02
1. 这地方眼熟。。。
2.  “学生的毕业率远不及私校,一度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得不辍学或转学。。。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心理压力大”
这地方的话是,养个儿子,送伯克利,学点本事; 养个女儿,送斯坦福,钓个金龟。
 回复  : 竞争日趋激烈,如今不是想送就送的出去了。
美国孩子的名校竞争之惨烈,作出的超强度努力之大,一点不亚于国内的高考压力。不同的只在于两点:
(1)国内只看高考,是一锤子买卖。美国要看“全面”,再怎么强还是觉得不够,觉得没把握到理想学校去,因此只好没完没了地折腾。高中四年,能睡到自然醒的孩子比熊猫还稀有。
(2)国外的就业前景好于国内,大学可以退而求其次。从这一点,美国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比国内小。国内普通院校出来很难找到工作,美国大学五花八门,多数孩子不管什么学校出来,一般总能进入职场。

2014-5-17 06:281 楼(回复楼主)

[转载]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屏蔽留存

[转载]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屏蔽已有 2697 次阅读 2014-5-17 06:32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伯克利, 劳伦斯 |文章来源:转载

无论你是一个机器人爱好者还是儿童文学的粉丝,体育迷还是古典音乐的忠实听众,或者你仅仅是想感受到一点年轻人的活力,伯克利日(Cal day) 的一系列的活动都会让你心满意足。

 

4月20日(上周六)上午9时至下午4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向公众免费开放多个实验室,表演厅,博物馆,教室。各种不同的活动数量达到300个。每年一度伯克利日是加州湾区的盛事,2013年的活动估计吸引了4万名参观者。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一天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Cal日最重要的目的是吸引今年刚录取的新生。以前都是高中生苦追各所大学(特别是名校)。但在录取之后到5月1日之前 (这一天学生必须决定去哪所学校),情况却发生了逆转。这是因为美国的高中生可以申请多所大学,在大学录取结束后,学生往往有多个选择。大学当然不愿意失去辛辛苦苦录取的学生,都会放下身段倒追这些新生。常见的方法是在校学生打电话,招生委员会成员写信,同一地区的校友举办各种聚会等。而且很多学校都会打开大门,把它们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哈佛有prefrosh,斯坦佛有admit weekend,麻省理工有CPW,而伯克利则是Cal Day。

 

 

 

新录取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占Cal日游客的很大比例。这些新生很好认,他们多半穿着Berkeley的T恤,笑逐颜开的父母跟在后面。早上8:30,校长和学校官员为他们举行了特别的欢迎仪式。之后还有有关财政支助的介绍,包括最新的“支持中产阶级家庭”计划的详细信息。随后同学们还可以参观学生宿舍,各学术部门,体育及康乐设施等。路边还有数以百记学生组织的信息亭,提供各种信息,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

 

未来的学生(现在的高中生)也可以听取负责招生的副校长介绍伯克利的申请过程中,而现在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则有为他们准备的转学(transfer) 特别咨询会。伯克利今年的申請人数共67,000人,打破了历年的最高紀录。伯克利录取了14,000名新生 (最后估计会有5,000人入学)。

 

去年Cal日最大的明星无疑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者扫罗·珀尔马特 (Saul Perlmutter)。他带领的团队在研究超新星的红移现象时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而不是象以前认为的放缓。今年Cal 日没有同样级别的超级明星,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后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决定去物理系大楼 LeConte Hall听个讲座。

 

LeConte 大楼和劳伦斯的幽灵

 

伯克利日不仅是属于录取的新生和他们的家人,也是给中小学的孩子们开眼界的一个好机会。这一点很多湾区的家长都知道,他们每年都来,乐此不疲。物理教授Bob Jacobsen的讲座“物理的乐趣:为什么物理系学生这么开心”在LeConte Hall的阶梯教室里举行。听众有一半以上是孩子。Jacobsen教授演示了一系列物理实验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有些实验是经典,我们在上学时就见过,比如静电让女孩的头发树立起来;有些则是相当新,比如用液氮冷却金属然后再展示其超导特性。

 

也许我是比较敏感的人,每当我在LeConte Hall 的长廊上行走时,就有一种皮肤上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时光倒流,在这同一长廊上,巨人们曾经行走过。在这栋不大的楼里出过八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它的黄金时代里(二战的前后),LeConte Hall可谓是群星灿烂,让人目不暇接。

 

伯克利地标建筑-Sather Tower边上的LeConte Hall 建于1924年,用于当时日渐扩大的物理系。新设施也成为吸引有才华的新人的重要手段。新聘用的教授中有一个名叫欧内斯·劳伦斯(Ernest Lawrence)。1928年伯克利物理系成功地把他从耶鲁大学给挖了来。

 

故事开始于1929年一个春天的晚上,年轻的劳伦斯浏览一本德国专业杂志(据称是会议无聊为了打发时间),他碰巧读到挪威物理学家的一篇关于加速带电粒子的文章。就在那一刻,劳伦斯想到了一个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新方法。劳伦斯赶回LeConte大楼,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同事的妻子,并宣布:“我就要出名了!”

 

劳伦斯找的是一种无需很高电压就能获得高能粒子的方法。不仅进行了设计,而且在他的研究生们的帮助下,劳伦斯造出了这个划时代的仪器 – 环形加速器。人类第一个环形加速器的真空室的直径只有4英寸,可以一手拿起。整个仪器的成本大约25美元,劳伦斯用的材料包括玻璃片,铜板,衣服架,电线,用来密封的蜡。虽然这台掌上型原型机更像一块饼而不像科学仪器,却在加2000伏电压后成功地将质子加速到80,000 eV(大约光速的十分之一)。劳伦斯的思路被证明是可行的。他找到了一条打碎原子的途径。不经意之间,他的发现也为十多年后美国的原子弹计划铺平了道路。

 

 

劳伦斯的4寸加速器模型

 

劳伦斯当时马上想到是要造更大的加速器。到了1931年的夏天,劳伦斯和他的同事开始建造11英寸的加速器。更大的加速室需要更多的磁铁,更多的电线,更大的地方。他的11英寸的加速器被安装在LeConte Hall的329号房间。这台像冒汽锅炉的加速器被称为第一个真正成功可用的环形加速器,可以把粒子加速到1.2 MeV (million electron volts)。

 

在以后的8-9年里,劳伦斯在伯克利建造一系列越来越大的加速器,从27寸,37寸,60寸,最后到达184寸。184寸的加速器,磁铁及其附属设备已经大到伯克利的校园都装不下了,劳伦斯的幅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最后只好搬到伯克利后面的山上。幅射实验室后来被改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是美国能源部主力实验室之一。

 

 

11寸加速器正在运行

 

因为欧内斯·劳伦斯在加速器上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也是伯克利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1958年,劳伦斯英年早逝,年仅57岁。

 

有关劳伦斯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1961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现了化学元素103号。它被命名为“铹”(lawrencium),用来纪念他。 1968年,劳伦斯科学馆(Lawrence Hall of Science)成立。用这座俯瞰伯克利的科学馆来向这样一位终生都在积极倡导公众,尤其是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的人致敬是非常合适的。科学馆设有劳伦斯一生事迹的永久展览,也是湾区孩子最喜欢的去处之一。

 

50多年过去了,在伯克利我们今天还可以感受到劳伦斯的存在。不管是LeConte大楼里,还是伯克利的校园,劳伦斯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开过。如果你感到后颈上汗毛倒竖,那就对了,他的一双转注的眼神还在看着我们。

 

 

白露为霜注:2012年CERN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粒子,有些像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玻色子(Higgs boson)。2013年3月,在多次反复验证以后,科学家们终于宣布,这的确是寻找已久的玻色子。科学家所用的工具是什么?建在欧洲的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加速器 LHC – 周长有17英里。当然更加精密,个头也更大,但LHC同劳伦斯的掌上型加速器是一脉相承的。劳伦斯天上有灵对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Good job, people, good job!

 

 

 
 伯克利日学生载歌载舞


学生组织摆摊子

伯克利大门



College of Letter & Science 是伯克利最大的学院

伯克利地标: Sather Tower

工程系和Cal Bear

工程系介绍情况

LeConte Hall - 物理系Building 之一

 

物理教授Bob Jacobsen的讲座



音乐系 - Morrison Hall

Hertz Hall 表演大厅


学生管弦乐队表演


Mariachi band

学校铜管乐队

亚裔清唱团

艺术系的学生

从劳伦斯科学馆俯瞰伯克利

小孩子做手工

 

Ernest Lawrence

from http://www.newhana.com/home.php?mod=space&uid=107&do=blog&id=6275#axzz31v8Cww4P

【相关】

【校园之旅:公立大学大哥大 加大伯克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5130.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3  秦逸人 强涛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秦逸人   2014-5-17 08:10
从照片看,那里的学生都各个满脸的轻松快乐。这才是我们年轻人追求的梦想

[转载]清华,MIT,斯坦福哪个最好? 屏蔽留存

[转载]清华,MIT,斯坦福哪个最好?

屏蔽已有 3330 次阅读 2014-11-3 00:07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清华, MIT, 斯坦福 |文章来源:转载

清华,MIT,斯坦福哪个最好?

这是一个Quora上的讨论,众说纷纭,很有意思。 

Who produces better computer engineers: Tsinghua University, Stanford, or MIT? 

from

https://www.quora.com/Who-produces-better-computer-engineers-Tsinghua-University-Stanford-or-MIT

首位答案得到八百多个点赞。他谈到了MIT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点。

I don't know much about Stanford as I've only visited for brief periods of time. I'm familiar with both MIT (I graduated from MIT) and Tsinghua (many friends from there, and been there many times) and in all honesty I think it's very hard to compare the two schools.

There are many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school culture, many of which on the Tsinghua side don't stem from the school itself. Many people ask me why there is a lack of startups coming out of Tsinghua and so many from MIT, and of all the reasons, the one biggest reason I can identify is freedom.

In Tsinghua, they turn out the lights in the dorms at night. The network is pretty restricted. There are guards standing at the entrances to every building. In Tsinghua, the overall university culture is to study first. It's evident in Larry Zhang's answer that people in Asia think MIT students are successful because of studying hard. It couldn't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Well, we do study hard. But that's not where strong computer engineers come from. At MIT, studying isn't why we are here. We're here to hack everything we can lay our eyes upon. In my undergraduate dormitory, we had welding equipment, wood cutting equipment, plenty of EE stations, spare concrete and wood lying around the hallways. We had easy access to supply rooms, machine shops, and all kinds of other facilities for non-academic personal use. We had a mailing list called Reuse where you could race around campus picking up all kinds of wacky stuff labs didn't want, from rack-mount servers to old nitrogen dewars. We have an open network without port restrictions, free static IP addresses, gigabit network drops to dorm rooms with unlimited symmetric bandwidth. And MIT encourages us to use these resources to the fullest extent possible and go build the future. I had 15 computers in my dorm room, until the advent of virtualisation. My neighbor across the hall picked up an industrial laser and built his own laser cutter. Another neighbor was busy with home-made RF electronics analysing security deficiencies of the local subway and the school ID system. Another neighbor built a second floor in his dorm room. Another neighbor managed to launch a camera into space for under $200 in parts just to prove it could be done. Another managed to build a 3D display, another was fooling with virtual reality headsets, another was busy hacking at the Linux kernel for fun.

When was all this stuff done? At the dead of the night. When Tsinghua pulls the power on its dormitories. In fact I'm not sure if I can think of a bigger showstopper to a country's technological future than forcefully pulling power on the brightest students. How are you supposed to build projects? How are you supposed to run your servers in the early stages? Over at MIT, we build companies out of dorm rooms and our bedrooms become datacenters and laboratories.

Did we sacrifice study time to build stuff? Totally. A lot of us weren't at MIT to study anyway, we came here to build, and so build we did.

Did we break any rules? All the time! But fortunately, MIT doesn't watch us. No guards standing everywhere, no cameras, nothing telling us what we can and can't do unless we really do something physically unsafe. And so we hack the hell out of the campus too with high-tech (safe) pranks, not just our dorm rooms, and by doing them I learned about everything from Python to RF circuitry to power electronic design. In Tsinghua, they wouldn't even let me take pictures inside; there was a silly guard at the entrance to every building. Good luck hacking anything there.

Where are these people today? Half of them are CEOs of major computer engineering companies, software companies, or hacking away at the next big innovation from a large Silicon Valley company. Computer engineering skills comes first and foremost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not from classes. And that's precisely what we were getting in our dorm rooms at obscene hours of the night.

Don't get me wrong, Tsinghua students are extremely intelligent, bright, smart, and in fact no different from us in the passions they have for inventing the future. I've been there many times. I have tons of friends from Tsinghua. The real problem is not the students, it'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traditional Asian academic value system, and everything else that quickly stops them from putting their dreams and future first rather than studies. That's been my general observation over the years.

Anyway, I was going to check out this new class they're teaching this term, but think I'm just going to screw it and get back to hacking at my app instead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40635.html

上一篇:假的百元钞。据说从某银行ATM里出来的,但是柜台不认。
下一篇:社媒挖掘:苹果CEO库克公开承认同志身份,媒体反应相当正面

 

1  王健玲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rlxahz   2014-11-3 12:11
不知道日本、韩国是不是也是MIT这种模式哦。

[转载]听一位美国教授谈生物教授之路 屏蔽留存

[转载]听一位美国教授谈生物教授之路

屏蔽已有 2537 次阅读 2015-1-12 00:10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士, 职业, 教授 |文章来源:转载

这篇文字写得很实在,与我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悟非常符合。特转载分享如下。

读罢唏嘘。

科学网有多少老帮菜还是很积极地鼓励孩子去攻洋博士做洋教授么(孩子自己的兴趣不算)?

反正我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Seeking 俱乐部 】
发信人: meiguolaotu (美国老土), 信区: JobSeeking
标  题: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3 21:55:48 2014, 美东)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2014-12-13 04:45:22)

[ZT} 瑞冬 BLOG

Here is the link for the full article
http://www.asbmb.org/asbmbtoday/201406/OpenLetters/

在一本美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协会的会刊上,读到一篇Bill Sullivan写的文章,谈了
他教授之路的辛苦,以及眼下美国科研界的弊病。读后感慨良深。这是一封虚拟的写给
父母的信,陈述了当代科研工作者的抱负,奋斗,所受到的不公正,和为之作出的牺牲
。 现将他译成中文,大概会引起一些共鸣。Sullivan教授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爸爸:

我曾决定读研究生,拿生物科学的博士学位。我要为社会对我们身体细胞的了解作出与
众不同的贡献,希望有所发现,从而减轻痛苦,拯救生命。

这听起来是一个高尚的愿望。我被告知,没有挑战和成绩是达不到目标的。

比如,我的经济独立和建立家庭将比一般人晚。我将花五年多的时间取得学位,这时间
取决于我的实验是否成功,而这,却是很难预料的。自然科学是一个狡猾的野兽,我们
对事物的推测常常都是错误的。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知的结果,使事物变得诱人。我要
使自己身列前沿,取得突破。

我希望我的导师一直有基金,但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的基金主要来自
NIH,他们为筹金已艰苦奋斗了十几年了。如果我的导师失去资助或决定离开学院,我
将不得不另谋新路从头开始。

要说好事就是读博不用付学费。实际上还为此拿到钱。但先不忙将你的帐单置之脑后,
我取得的奖学金每年只有2万4千美元。对一个每周为课题工作80小时以上,而有朝一日
他的工作将造福于几百万人的人,只付这么一点钱,听起来真近于荒唐。但我不是为钱
而来。哦,别指望我周末或节日会待在家里!我照顾的细胞和小鼠是从不在乎今天是什
么日子的。我曾不知道我如何付得起房租,直到后来我在全市最不安全的地方找到住处
。管他的,就住这儿吧,反正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切都如意,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我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我仍然没有
一个真正的工作。由于竞争太激烈,我还需要2或3年的博士后训练。博士后是什么?你
们会问。呵呵,那就像一个学徒,在这段时间里,我受到更多的实验技术的训练,学会
严密的思考,而且,很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介绍我的科研,吸引基金资助,从而使自己
可升级到课题领头人。作为一个博士后,我得比研究生时期更努力工作,不断将知识向
前推进,不断取得大的创新性的重要发现。

你也许会想这样的付出一定能得到相当好的报酬。嗯, 和读博时期比,确有明显的增
加。如果幸运的话,可拿到3.5到4万的年薪。有这笔收入,我大概终于可以考虑建立家
庭了。但是,如果我推迟这事,也请你们理解,因为我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是最具挑战性
的。

博士后结束后,我得想法找到一个正当工作。眼下这可是极端困难的。但由于我已经十
多年不在求职市场上了,我还是有点乐观,希望形势会好转。这时我已是30出头的人
了,也许有点烤糊了。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还得往下深挖。我所有的奋斗,多年的训
练和牺牲能没有回报?我难道不该建立自己的研究课题,争取基金,接受新人,用新的
发现造福社会?

但,我必须承认,失败率是高得叫人胆颤。85% 的申请都在NIH碰了钉子。因为他们钱
不够,尽管作为一个新人,我会受到某种优先照顾。我希望从今往后的十年里,我们的
政府能对花了那么多时间和财力培养出来的精英提供确实的资助。我们的政治家们喜欢
对癌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等疾病宣战。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需要基金垫底,
就像面对真正的战争一样。

你们能想象得出吗,那个睁大眼睛喜欢将东西拆开,看看它们究竟怎样工作的孩子,那
个总喜欢用无休止的问题打扰你们的宝贝,会成了教授?教授的称号听起来似乎很安定
,而且多少会令父母感到骄傲。但很多人大概没想到,我得自己付自己部分或大部分的
工资。大多数人都以为,大学会付她教员的工资,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工资来自我自
己的科研基金。增加工资是一件叫人又喜又忧的事。工资增加了,但必须更加倍地工作
,以便拿到钱来付自己。这不是荒唐吗?我知道。但是,嘿,谁叫我爱科学的呢。

我真心希望,我们这系统能让我集中精力于科学发现,而不是考虑如何养活我家庭。我
得留住我的学生和博士后,付他们的工资是我的责任。我得完成我必须完成的教学学时
, 去培养下一代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还得参加大学的各种服务。还有,得评审别人
的基金申请,论文。如果有人能第一个理清事情怎么会这样,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那种成就和欣快感,将是无法估计的。

写完这些,我感到问题的危险性是前所未有的。我有点担忧,甚至有点害怕。我知道有
很多轻松的生活方式,但我要研究生物学,要弄懂我们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我坚信取
得这些知识本来就是重要的, 它甚至会导致对危及千百万人的疾病的治疗,作出革命
性的发现。我不懂为什么这条路上会布满如此多的障碍。但是,你们了解我,我是充满
激情的人。我将尽力而为。

爱你们,

你们已萌芽的科学家

from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929489.html

【相关】

金玉良言:资助是毒品,谈博士的陷阱

 再谈留洋读博还是读硕

 【留学资讯:博士无用论】

 【留学资讯:过来人谈申请北美博士学位的种种(English)】

 【留学资讯:北美移民、学位与职业前景杂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58573.html

上一篇:名人与不名的人
下一篇:评说“CCF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3  徐晓 姬扬 张云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屏蔽留存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屏蔽已有 1830 次阅读 2015-10-23 02:56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中学 |文章来源:转载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你根本无法想象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

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本以为田田将在音乐的道路上就此发展下去,她却说,“我要去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钢琴,仅是这个女孩众多特长之一。除此之外,田田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英语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
与田田和她的母亲聊足整整4个小时后,记者发现,田田的故事不只说给琴童听。当留学日益低龄化,当许多人把低龄留学称为“逃离”,田田在美国的求学和成长经历,真实展现了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为了考名牌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美国家庭拼了。

分层教学从进校那一刻开始
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们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要熬夜,泡图书馆写论文;努力学习,在分班考试中表现突出,进入“提高班”。
纽约近郊的斯卡斯代尔小镇风景如画,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故居、一年一度的斯卡斯代尔汽车公益秀,还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学斯卡斯代尔中学(Scarsdale School)。每年,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们会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岁的田田考入音乐名校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这是为优秀琴童设立的周末学校,不少孩子自此远离了全日制学校,一心为考音乐学院而努力。不过,田田的父母却决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尔中学。这个决定让她得以在数年后目睹美国中学生活的疯狂、压力和快乐,也让她锤炼成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竞争始于开学第一天
2010年,田田进入斯卡斯代尔中学高中部。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原来,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自幼成绩突出的田田每个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级。尽管如此,这种分班考试是她始料未及的,倒是她的母亲左贞觉得似曾相识。 “我们总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老实说,美国的小学教育几乎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度过的,但到了中学,压力一下子变大。从分班举措看,谁能否认,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 和许多美国高中类似,斯卡斯代尔中学要求学生必修数学、英语、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
有一次,田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页纸的小论文。起因是历史老师在课上播放了关于“奴隶制”的三部电影,并据此布置论文:“这三部电影是如何反映美国奴隶制这段历史的?” 中学生写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准?曾有学生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田田的书包总是很重,因为除了六七门学科的教科书,还有其他必读书和选读书。比如,英文老师会让大家精读小说,如果你选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惨了,600多页。
有人曾测算,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104斤重。有时老师甚至不上课,让学生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田田重复着老师的口头禅,美国教育从小强调批判思维,学生压力巨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尽管老师说记时间段就可以,但到了考试时,七八十道选择题,答案都很接近……”见识了SAT2历史科目中大量的选择题,美国学生明白,必须乖乖“背历史”。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
相较国内课堂,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会开设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有人就在3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拼教育美国家庭不输给中国家庭
到了大学申请季,竞争变得隐蔽,但更为骇人。老师会提醒学生,不要互相交流申请学校的信息;有的家长在超市遇见会装作不认识,谁都不想告诉对方,我的孩子报了什么学校,以免引来“同伴竞争”。
今年,田田11年级,进入学校的“荣誉协会”,这是美国中学里的一个特殊组织,只有入学两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A的学生才能参加。协会有项明文义务,即会员自动成为“学生导师”,为同学义务指导作业。在美国教育中,“服务他人”的意识一再被看得很重。当然,协会不只有义务,也有“权利”。在许多学校,荣誉协会成员即是“名校候选人”。每当名校招生官到校时,会让校方打印一张平均成绩排名在学校前20%-30%的学生名单,而这往往就是荣誉协会名单。
据此,在美国家长圈里,“荣誉协会”是绝对值得一提的谈资。数据显示,由于申请人数增加,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今年,哈佛收到34302份申请,录取2032名,录取率为5.9%;普林斯顿收到26664份申请,录取率7.9%,皆是两校历年最低水平。 “许多人说,在美国考大学很容易,的确,全美有3000多所大学,几乎可以做到‘全民上大学’。但,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就业依然困难。”左贞有三个女儿,田田是老二,大女儿前年被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老三还在读初中。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觉到:为了孩子的前途,美国家庭拼教育的劲头丝毫不输给中国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几乎90%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周末,孩子们流连在各大家教培训班。而家教价格不菲,一节课,一小时,得好几百美金。与中国的学生需要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同,美国的考试次数更频繁,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与“前途”相关。比如,AP课程会在高中高年级时陆续开出,由于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通常是“有条件入读”:大部分高中要求学生前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A,甚至A+,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而这意味着,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一次考试失误,就可能让平均成绩从A滑到C,从而与AP课程无缘…… 在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体系下,孩子们对每项作业、每次考试都格外看重。“许多美国家长从小就带着孩子去运动,让他们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通过运动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左贞说。
也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去看心理医生。在美国学生中,这很流行,一旦医生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他们的考试时间可以翻倍……学校关于公平原则的考量,也让不少学生通过“表演生病”骗取更多的考试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业表现……
求“亮点”疯狂投入课外活动
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每天练琴外,她的课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办校报,采访、写稿;参加网球训练,每周1小时;和同学创建社团,去社区为植树筹款;此外,还有她最喜欢的校数学队训练,在男生居多的数学尖子中,她是难得的女队长。每周放学后,田田都有一两次集中训练,做各种怪题难题,还要外出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田田带领的团队曾夺得当地100多所中学参与的数学比赛第一名。此类校园俱乐部在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乐部有辩论队、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校报,数学队等。它们往往采取积点制,俱乐部成员要通过比赛次数和比赛表现积攒“积分”。
通常,校际间比赛比较频繁,但只有攒到相当积分的会员,才有资格代表团队参加州际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如果积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有时候,参加俱乐部或社团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田田的好朋友参加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反复修改辩词。有的同学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比如开展“基因”研究,这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这些课外活动都在下课后,时间至少两小时,进入决赛后花费的时间更多。学生们回家最早是吃晚饭时间,有时是七八点,然后再投入作业。“晚上12点睡觉算早的,凌晨一二点睡觉是常态。”
田田的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过着这样的忙碌生活,而这种氛围,又促使着每个人追求各自的兴趣这是美国中学的文化,当然,也夹杂着美式“高考(微博)指挥棒”效应。数据显示,今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SAT阅读、数学和写作成绩超过700分的申请人分别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从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同学们在成绩上难分胜负时,课外活动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战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表上一直有“特长”栏,学生不仅需要列出特长,表格下有“得奖地区:州、全国、世界”的等级提示。如果不是成绩斐然,不算特长,特长必须“与众不同”。特长栏空白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录取。
“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擅长点,这样一来,他们兴趣爱好很多。但必须承认,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专长,并不容易。”左贞说。田田的数学老师在听完她弹奏时,曾感慨,“看着你的两只手快速地键盘上飞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数学不等式,左右开攻!”数学、音乐是田田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长点”,她无疑是少数的“成功学生”。可在这种教育生态下,也有人坚持不了,几近崩溃,“有的同学会跑到老师办公室大哭,但其实他们的成绩也不算很差……”
有人说,正是美国教育的这种特点,让学生发展了许多兴趣,并且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融会贯通”。也有人看到,美国学生对此感觉压力巨大,嗑药、骗心理医生的伎俩愈演愈烈。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对一心送孩子出国的中国家长而言,有必要了解的是,真实的美国留学,不只是在中介交30万元保证金那么简单。就算能进哈佛、耶鲁,赴美留学根本不是“逃离学习苦海”的出路。在美国学习,没有捷径,无法突击“优秀”,这是个常识。作者手记美国教育很“美”?那是误读!美国的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我们真的有太多误解。最近,一批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中学”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
当留学日益低龄化,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学生活。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从2001年秋季开始,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此书在2003年出版,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有人说,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国所有高中,惠特尼的高中生也不代表全美高中生。
但是,田田母亲左贞女士一直对我强调:“直到现在,许多人依然在误读美国的中学生活、美国的中学生。事实上,美国有一大批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追求卓越。
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但都要求卓越!
作者/唐闻佳

from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你根本无法想象

【相关】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高考快结束了吧?端午节的高考一叹

有感于美国高中生当下的 college 申请 season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可恶又无奈的过度竞争:美国中学摧残少年健康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美国的高中是炼狱

草根纪录片《Race to nowher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30220.html

上一篇:《泥沙龙笔记:【钟摆摆得太远】高大上,但有偏颇》
下一篇:泥沙龙小品:小词搭配是上帝给汉语文法的恩赐

 

1  张云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屏蔽留存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屏蔽已有 1699 次阅读 2016-7-1 07:5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高考, 社会问题, 过度竞争, 摧残

严:

高考又发榜了,我也凑凑热闹。多年前的文章,曾给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看过。“教授”是编辑封的。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我:

从社会角度看 高考就是一个选拔手段而已。无论怎么选拔 大面上对社会基本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个体则不同 一个是基于道德的公平原则 另一个是不摧残原则:少数人(学霸?)不怕过度竞争,越战越强;但大多数人面对过度竞争,就是饱受摧残。现在的高考制度在第一个公平原则上达标了。但是第二个原则则是一塌糊涂。成就了少数,摧残了大部,从这一点看,这是一个近乎罪恶的制度。

市场化是不是能解开这个死结不知道,但是这个制度需要改造是无疑的。而且改造的方向不要向美国学,尽管美国的“德智体美全面考量、黑箱作业”的升学选拔机制听上去确实比东土强。不跟美国学 是因为这边的制度也在检讨,对青少年的四年(高中)摧残几乎不亚于国内的高考。美国有草根运动做调研、拍电影呼吁减轻学生负担,改革升学制度(如草根纪录片《Race to nowhere》)。

严:

我相信多样化、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经济、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

深入看,机器学习也是这个精神,在数学上,同样的优化机制。

依然有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倒退,而应进一步发展。解决民主的弊病绝不是回到专制上去。

我:

不仅是高考,不仅是中国,现代世界的过度竞争和两极分化造成了严重的人类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恐怖主义的盛行和心理疾患的流行。两极分化可以用加强社会主义元素来缓解,虽然目前世界的趋势恰恰相反,社会主义式微,自由主义猖獗。

严:

竞争从来都是过度的。自然界就是通过残酷的竞争发展的现在。相对而言,现在是最不残酷的时候。

我:

过度竞争吃掉了竞争带来的所有好处,造就变态的人和畸形的社会。

严:

要求太高了,以前的三千年就不变态了?

我:

不是这样的,你回看历史,莽荒时代不算,前现代(农耕、游牧时代)与现代这两个社会形态,后者的竞争远强于前者。

严:

至少不相互残杀了

我:

那个要求太低了。现代的精神折磨比残杀好不过一头。

毛:

那时候人口少,需求也简单,资源就不是那么稀缺,竞争可以少一点。再说,那时候战争多,许多人连竞争的资格和机会也没有。

我:

制度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严:

将高考看作classification problem, 现在中国高考的 feature set 太贫乏了。

我:

如果你折磨100个人,有五个人受益了,凤凰涅槃,炼狱重生,成为社会的精英,而多数人是白白地陪着被折磨,或死亡(肉体的或精神的)或受伤,这就是一个不值当也不人道的买卖。

现代社会大体如是。

毛:

适当的调整是好的,但是要说美国的高中教育是对多数人的摧残,恐怕值得商榷。

严:

其后果学生向这套贫乏的 feature set靠拢,变得相对知识单调、思想贫乏

毛:

我看美国的中学倒是竞争不足的。

我:

美国的高中教育和升学制度,在亚裔社会,实际上是对多数人的摧残,这个观察应该大体不错。对于其他族裔,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副作用,老墨、老黑就不 care,因为他们基本上就是 care 也很少能参与有效竞争,不 care 反倒好了,这是对制度说 I quit,避免了被摧残。

毛:

你有不受摧残的自由,但是却死活往里面挤,这能怪谁?要说摧残,也是家长在摧残。

我:

说得对啊,是自找的,但是制度本身创造了自找的条件。

者:

从这个意义上人生即是摧残。高考最多象几年,也许长达十几年的感冒,过去就过去了。

我:

中国高考被无数人批判,你也可以一句话为高考辩护: 你觉得高考指挥棒不对,你可以不受指挥棒指挥啊,你可以不去高考啊 或者不在乎高考的结果啊。

毛:

任何制度都杜绝不了自己找摧残,自己找死的条件。你说失恋摧残不摧残?

我:

这并不是说制度上无所作为,制度与制度等价。

毛:

你说怎么作为?工农兵推荐上大学?

我: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升学要看你的潜力和智力有多大,其中一项指标就是看你上了多少大学课程 APs. 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大家牺牲睡眠 牺牲健康 无限加码,我考了 8 门 APs,可水涨船高,隔壁阿二据说考了 10 门。

毛:

只要你愿意降格以求,完全可以不上。

我:

如果从制度上就做一点改动,APs 占的权重下降,而且超过 5 门 APs 以上的部分 不予考虑。就这么一点点的改变 就可以缓解多少不必要的压力。我就不相信 这种无限制看人的能力极限的考察 真地就是选拔人才的最佳路径。

毛:

当别的办法已经分不出考生高下的时候,就只能再多加一个维度。

我:

不是那回事儿

毛:

这是供需不平衡引起的

我:

对于社会 高下没有那么重要 选张三选李四 不会造成社会的不同影响。没有必要以极限运动的方式去选拔。

毛:

是啊,那你何必要去爬藤呢?

我:

魔鬼训练只对奥林匹克有效(虽然也是非人性的,但毕竟是小范围的,而且跨进门的门槛很高,进来的都是有备而来),在涉及全社会的人类活动中理应摈除。

毛:

如果我一心要参加奥运,我就早已死了,所以我从来不想,只是看别人去争。这不挺好吗?又想爬藤,又怕竞争,这不是自找的吗?

我:

跟毛老无法对话,人家经受太多,已经百毒不侵了。这是我的不完全归纳,包括对自己过往的审视: 人的同情心与人受过的摧残成反比。熬成婆的前媳妇绝少同情新媳妇。跟婆婆谈媳妇的苦衷,基本是对牛弹琴,甚至不如。

毛:

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个问题不是靠同情能够解决,关键是供需不平衡。然而要是想要成为“人上人”,那么这供需就注定就是不平衡的了。

Jing:

没有这些选拔机制,华人更惨了,或者说没有话语权的人群更惨了。

毛:

国内也是一样,没有高考,农村的人哪有出头之日?问题在于考分的标准不公平。

奥运之所以还算公平,在于他们的秒表和尺子是统一的。

Jing:

高考算很公平的了。没有多少资源的要求就能参与竞争,主要看学生自己。

毛:

不公平之处在于各地的分数线不一样。

Jing:

是的

【相关】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高考快结束了吧?端午节的高考一叹

有感于美国高中生当下的 college 申请 season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可恶又无奈的过度竞争:美国中学摧残少年健康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美国的高中是炼狱

草根纪录片《Race to nowher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87884.html

上一篇:【关于人工智能】
下一篇:【一日一parsing: 屈居世界第零】

 

1  武夷山

《立委推荐:插一腿 - 赌士列传: 老邱传奇》 屏蔽留存

《立委推荐:插一腿 - 赌士列传: 老邱传奇》

屏蔽已有 4639 次阅读 2009-12-23 20:1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立委按:

前不久,老友插一腿,人称“国公”的资深网虫兼赌士,以《老邱传奇》系列在两岸三地刮起一阵旋风。国公的文字,一句话:有趣,好看,一旦开读,就要一口气读完。有传奇之人,遂有传奇之文,有传奇之文,传奇才能流传下去,国公的这篇无疑可以传世。

赌士生活技术性很强,涉及很多术语,很难跟圈外人说明白。国公是讲故事的好手,真正做到了让外行看到了传奇和热闹,让内行看到了精彩和门道,无论行内行外,都能领略阅读的愉快。可圈可点之处甚多,风趣幽默,信手拈来,比如强调老邱来美多年,卧薪尝胆,说法是:“敌营18年,早在1978年,老邓小胡几个人刚刚吵吵着要开放,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老邱作为交换学生就只身一人来美……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尝试。把吴钩看了多年,偶然下山行走,不期然地一夜间名动江湖。这一年是老邱的本命年,一转眼他来美已经卧薪尝胆十八年了。” 给外行介绍玩牌术语盲注和锅底,他是这样写的,妙趣横生,暗含机锋:“说这么热闹,也得照顾一下不会玩牌的读者。有人说不好的牌就缴枪, 等有好牌再玩。嗯,要是这样这牌就没法玩了,都等AA再玩,可是别人没AA还不跟你玩呢。Holdem 中的盲注和锅底(Ante)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和谐社会要挑起争端而设计的。打个比方,盲注和锅底就像税,大家先交了,弄出国家财政这么一个大锅,然后大家勾心斗角争课题抢项目要拨款,就是抢锅。要没这些东西可抢,谁还当官呀,那国家社会还怎么玩?”

国公叙事议论,如天马行空,恣意挥洒文字,无处不得其所。信马由缰,经常在叙事中间突然扯上闲篇。比如那段关于赌的议论,是如此精彩,全文引用如下:

人这种高级动物太复杂了, 好多事情说不清楚。一般人都是没什么想什么,有什么还容易烦什么。战乱年代的人诅咒战争盼着过太平日子,咱这身在太平日子的福中人却常常觉得日子淡出鸟来。 网上过干瘾的军迷不少,羡慕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马上取功名的英雄豪杰的人也不少。大概是从猿进化到人再生存下来不容易,与天斗与地斗,还得与兽斗与人斗,我们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经过无数轮淘汰赛存活下来的赢家。因此,我瞎猜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还是基因中都有争强好胜的因子,老憋着就不舒服就会郁闷烦躁。和平年代的人也得有渠道释放,吃喝玩乐帮着溶解郁闷烦躁, 于是娱乐业成了最大的产业; 体育竞争权当战场,奖牌顶替了军功章,造出些能跑会跳惯打善踢的英雄来,也有成群擀蛋无穷多的粉丝拥趸。 连最需要平静心态的搞科学的人, 也成天忙着造论文争奖牌。政府跟发糖哄孩子玩似的一瞎掺和事情往往就搞糟, 我不知道堕落到本质上是糊弄糊弄我党骗钱花的奖牌拿到之后心理还有没有真正的成就感。“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还是玩真的带劲。说了半天怎么弄的好像有点赌士比院士还高尚的意思,嗯,至少咱是玩自己的钱, 玩输了认倒霉玩好了也不往人大政协里挤。这点意思直说出来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话说回来,正经的竞技体育比赛有很大的局限,能上场真练还拿牌的人数也是极小的一小撮,别人只配当观众, 而且偏重四肢发达没什么脑力。动脑的有围棋桥牌等,爱好者众多,男女老少都能玩,但这些活动的缺点是技术含量太高,累人,不易大面积普及。扑克,兼具技术与运气因素,既容易像麻将一样大众化,同时还能像围棋一样让人精益求精一直瞎琢磨。眼看着十几年间,扑克在美国从非主流地下活动变成登堂入室的健康的大众化活动,我挺佩服洋人在这方面的运作折腾能力,也有很多值得我和谐天朝学习借鉴的地方。不能满足于口号治国顺口溜辩是非,一论国事就高举这个那个伟大旗帜,一说坏就是“吃喝嫖赌”就不动脑子了。要多动脑子引导改造,变不良嗜好为健康活动,别老把人民当成孩子管怕这怕那不让人玩痛快,孩子大了自己有判别能力, 管急了还逆反呢。又有点跑题了,还是回来接着说老邱吧。

好,各位还是自己欣赏全文吧。立委善意提醒,读前请准备好清茶和点心,一旦上路,爱不释手,你不大会愿意挪动身子去弄吃弄喝了。

 

http://www.webjb.org/webjb/viewtopic2.php?topic=10074592&forum=01

自散仙谷:http://www.webjb.org/webjb/viewtopic2.php?topic=10074592&forum=01

=================================================================================

赌士列传: 老邱传奇(全)

插一腿

{续按:本文在7月份基本写完,就差一个结尾的时候,突然心情很差停笔了。后来几次想续完,都感觉电压不足而作罢。最近把该处理的正事烦心事都处理完了,牌运也顺过来了,就提提精神把这篇文章的结尾补上。拖延这么久,对有兴趣读的读者表示歉意,尤其对老邱同志深表歉意。除了结尾的第八节,前面只是个别文字小有改动,顺便改改错别字, 算是可以随便转贴的洁本。}

去年春,老邱夺得世界扑克巡回赛(WPT)总决赛冠军的时候,我曾在博客里为之发了一篇短文。虽然在2004年我参加当年该项比赛的时候就和老邱认识了,但只是泛泛之交,见面点头打个招呼而已。我知道他是江湖上成名的人物,他并不知道我是哪里的草寇。我以为他早就全盘西化, 甚至汉语都说不利落。去年看到他在赛场披着国旗的照片,我心里一动:行,有种。今年以来通过双方的好友老朱搭桥,互相都有了更多的了解,电话里一聊还很投缘。趁着这次去拉斯维加斯参加WSOP比赛,我和老邱又有了长聊的机会,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故事。两年多前我写了篇赌士斯杜-恩戈列传,之后就没什么激情再写赌士列传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要写的人有很大距离,写出来干巴巴的没劲。这次跟老邱聊熟之后又有了想写的欲望,跟老邱一说,老邱慨然应允。

老邱并不老, 还不到五十岁。他的中文原名叫邱芳全, 可能没几个人听说过,连我自己也是不久前才知道的。但若提起老邱的英文名字 David Chiu, 那可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对于见过点儿世面的玩扑克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真牛的都在三十六天罡数内。在扑克比赛中扬名立万的人物多如牛毛,就我能说出名姓来的也不止一百零八条。我查了一下PokerPages 网站的统计,若按比赛赢的奖金来排,前一百名基本都有三百万以上,老邱以将近六百五十万美元排在第二十四名,绝对是位列天罡的牛人。其实网上的统计不是很准, 比如老邱在1996年拿的 US Open 冠军和1999年TOC 冠军的奖金都给漏掉了。

(一) 技惊四座
我知道有老邱这么个人物,是在十年前。当时老邱刚拿了TOC 冠军,被很多人认为是 Best Limit Holdem player, 也就是最牛的有限豪胆玩家。这个TOC 是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就是冠军赛的意思, 不是谁都可以报名参赛的,必须是在WSOP 等重要比赛中拿过冠军的人才有资格参赛。1999年是第一届,搞了个入场仪式,三十几个国家的牌手,跟奥运会似的有礼仪小姐打着国旗引领入场。跟随五星红旗入场的选手只有老邱一人。最后咱们的老邱不单拿了第一成为冠军中的冠军,而且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牌技。直到今天还不时有人提起他在 FLOP 前放掉KK的那手牌。TOC比赛前面是Limit Holdem, Omaha Hi-Low, 7 Card Stud 几项混合比赛, 到最后还剩下54个人的时候转为No-Limit Holdem。那把扑史留名的牌的经过是这样的:
盲注为5000/10000, 前面两个人跟进1万,老邱在Button上加注到7万5,小盲全进。大盲和前面跟进的两人都缴枪了。小盲有60多万的筹码,老邱当时有大约85万。老邱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淡淡地说道“我放弃”,然后把一对老K面朝上扔到了废牌堆里。网上可以找到一些当时在场者的记述,即便不读这些记述我也可以想象当时在场观战者是怎样的惊诧莫名。KK, 仅次于AA的第二好牌,平均每玩221把才能拿到一次,就这样轻易地给扔了?对手也同样的惊诧,但可能更多的是敬佩老邱非凡的读牌能力,友好礼貌地亮了他的底牌:AA。我们还可以想象观战者是怎样的更加惊愕。虽然佩服,但怎么也不能明白老邱是如何能读出对手底牌的。当时为比赛做解说的迈克-塞克斯顿(Mike Sexton)和费尤-海尔姆斯(Phil Hellmuth)惊叹道“Wow, What a lay down!” (多么了不起的放弃呀). 在FLOP之前能放掉KK,老邱并不是第一个人, 之前Hamid Dastmalchi 也曾在WSOP中干过,但那是经过三次加注之后,而且对手是很紧的牌手。即便这样,也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现在这把牌,对手在老邱加注之后直接全进,实话说,从牌局的进程来看,根本不能断定对手是AA。连大高手泰德-佛瑞斯特(Ted Forest)当时都很不解地说“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这他妈是怎么一回事)?”是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直到这次我去拉斯维加斯比赛期间和老邱聊天,他向我道出了其中奥妙,我才恍然大悟,更加佩服老邱的读牌能力,也不由慨叹:大概我永远也做不到了。 老邱少年时游泳耳朵感染,导致部分失聪。这个不足使他在牌桌上格外注意用眼睛观察对手,再加上他在赌场当发牌员的几年,阅尽三教九流牌手,每个牌手的一举一动他都细心观察,养成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耳朵失聪正好排除干扰,更专注比赛。长久的磨练,使他即使在WPT和 WSOP的终桌比赛观众呐喊不断,在电视台长枪短炮的摄像镜头下听着现场解说,也能全神贯注比赛而心无杂念。这手牌老邱观察到了以下迹象: 第一,小盲在微微捻开底牌看牌的时候,两张牌分得比他每次分的稍微有点宽, 这是上面那张牌是A的一个迹象,因为只有A要稍微多露一些才能看清楚;第二,看完牌后他小心地放了一个筹码压住底牌;第三,他喊“全进”之前,头向右偏,对他左手边的下家大盲以及跟进的两家连看也不看;是什么牌能够让他有这样的自信?几点综合一起,可以断定他手里一定是AA。

其实,这把牌虽然被人广泛议论称道,但老邱说这并不是他在那次比赛中最得意的一把。他在终桌还有一把惊人的跟进。在桌上全部5张牌都出来之后, 对手下了很大的注。老邱一个对子都没有,手里的大牌是一张K,就是个king high。但他通过观察研究,认定对手就是Q high, 就勇敢地跟了,而对手果然就是Q high!“What a great call!” 天才牌手斯杜-恩戈在和曼苏尔比赛中那J high 惊人的一跟,作为读牌能力和胆略的一个经典范例而载入史册。但白瑞-格林斯坦(Barry Greenstein)曾经说过“大家都谈论斯杜-恩戈的跟进如何天才,但谁见过他什么时候有过了不起的放弃?没有。”伟大的放弃比天才的跟进更难做到。而老邱在同一场比赛中,既展示了一把伟大的放弃,也表演了一把天才的跟进, 能不得意乎?实在是该拿冠军,也拿到了。

跟老邱聊完后我自感也有所悟,在当天的比赛中也有出色表演,上演了一把不算太伟大的放弃(QQ Preflop 放掉,对手亮了KK)和一把不算太天才的跟进(在河牌后A high 跟进Q high 的一个大注),呵呵。所以俺那个比赛进了钱圈也是应该的。但是最后还是没经受住考验,AA在转牌放不掉,输给了对手的同花, 没能拿大钱,教训深刻,也深深体会到理智的放弃比勇敢的跟进更难于做到。还得修炼啊。

(二)敌营十八年
老邱1960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农村,比我略大几岁,跟我六哥同岁。家里也是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也是日子比较苦。他虽然排行靠后,但成年以后靠着自身的艰苦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一直承担了全家的希望, 尽到了能尽的义务。

早在1978年,老邓小胡几个人刚刚吵吵着要开放,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老邱就只身一人来美,到俄勒冈大学学习。我在1990年来美的时候,中国人几乎随处可见,我还是感到一种说不清的孤独和不适应,好像中国人到这后一入乡随俗也变得挺没劲了。像我这样心里对入乡随俗有比较强烈抵触情绪的人,一般来讲混得都不得意,像挪了窝的树苗一样, 很久还蔫了吧唧不上水,支楞不起来。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来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甚至连说中国话的同胞都很难见到一个,可以想象那时的老邱是怎样的孤独寂寞, 并忍受着乡思的折磨。那时候往家里打一个电话转来转去要好几个小时才接通。刚来时老邱住在美国人家里。没人讲中文也有好处,就是天天说洋文,英语进步快。老邱一边上学,一边在一个养老院打工。 刚开始每个月只有四百美元的工钱, 短短三个月后就被提升为管带(manager), 月薪涨到了一千一百。那时的一千一可是大钱,在国内工资超过一百元人民币的是极少数的一小撮坏人,老邱往家里寄上几百元就能让全家提前小康了。我对独生子女政策深不以为然。并不是怕自己被计划掉了,而是其负面作用从国家从家庭来讲都实在太大,最起码应该允许每对夫妻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或者被娇惯或者承受父母全部希望的压力,成年以后还有一对夫妻养活两家老小的负担,而且不能享受兄弟姐妹间那种关爱之情, 很不人道。算了,跑题了。 虽然俺正经学过人口理论,不扯这个了。

在俄勒冈呆了三年,老邱搬到了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这时的老邱已经不念书了,全职在餐馆打工。在餐馆打工的这几年,除了挣钱外,不甘居人下的老邱,认真留心学习餐馆的经营之道,煎炒烹炸的手艺和跑堂坐堂的本事都学会了,钱也攒了一些,于是就大胆地自己当老板开起了馆子。餐馆倒是能赚钱,每个月进个三五千的。但是那份操劳不是谁都能受的。每天十几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辛辛苦苦地剥削别人也剥削自己,长干肯定会折寿。有拿云之志的老邱当然不会满足于当一个小餐馆的老板,但这些历练对他日后作为职业牌手的牌风也有很大影响:每一手牌都兢兢业业,坚韧不拔,特别善于在落后形势下绝地求生反败为胜。他从不满足现状,一直都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开餐馆期间,他学会了玩扑克,时常去当地俱乐部里玩。老邱是个有着强烈好奇心和好胜心的人,干什么,玩什么,学什么,都很认真。玩着玩着,不光牌技长进了,连经营俱乐部也都暗暗学会了,很快被俱乐部雇用当管理人员。不久赌场在当地合法化,由于老邱勤奋好学表现出色,俱乐部的老板赏识他是个难得的人材,又把他推荐给大赌场当领班(shift manager). 老邱这时已有要在牌上有所作为的想法,一个人既要照顾餐馆的生意,又在赌场上班,还要花时间研究牌技,还要吃饭睡觉。思来想去,干脆把经营了三年的餐馆忍痛转卖了。孙红雷说“有一种胜利叫放弃”。打牌就得有壮士断腕的魄力,该放就放,有舍才有得,有时候为了更好的机会,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当了一段领班,老邱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主动要求降级使用,去当发牌员。这等于是要求从白领转为蓝领,从正式雇员变成合同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一方面是他发现以小费为主要收入的发牌员比他这个拿工资当头的领班挣得还多,辛苦一些但收入也多些。更重要的原因是,发牌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观察牌手,有助于增长牌技。不得不佩服,老邱真是个有心的人。他`一边发牌,一边细心留意观察研究桌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什么人输钱,什么人赢钱,怎么玩输的, 怎么玩赢的,他都潜心琢磨。拿到好牌什么表情,拿到坏牌什么神态,什么手势,什么眼神,钓鱼的什么套路,蒙人的什么招术,他都留意观察。在发牌时候学到什么,下班后自己打牌就试着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学而时习之,很快老邱就成了赢家,玩的也越来越大。几年下来,老邱对牌桌动态了然于胸,对牌手细微的动作具有敏锐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不知不觉就练成了降龙十八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尝试。把吴钩看了多年,偶然下山行走,不期然地一夜间名动江湖。这一年是老邱的本命年,一转眼他来美卧薪尝胆已经十八年了。

(三)逐鹿中原
人这种高级动物太复杂了,好多事情说不清楚。一般人都是没什么想什么,有什么还容易烦什么。战乱年代的人诅咒战争盼着过太平日子,咱这身在太平日子的福中人却常常觉得日子淡出鸟来。网上过干瘾的军迷不少,羡慕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马上取功名的英雄豪杰的人也不少。大概是从猿进化到人再生存下来不容易,与天斗与地斗,还得与兽斗与人斗,我们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经过无数轮淘汰赛存活下来的赢家。因此,我瞎猜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还是基因中都有争强好胜的因子,老憋着就不舒服就会郁闷烦躁。和平年代的人也得有渠道释放,吃喝玩乐帮着溶解郁闷烦躁, 于是娱乐业成了最大的产业;体育竞争权当战场,奖牌顶替了军功章,造出些能跑会跳惯打善踢的英雄来,也有成群擀蛋无穷多的粉丝拥趸。 连最需要平静心态的搞科学的人,也成天忙着造论文争奖牌。政府跟发糖哄孩子玩似的一瞎掺和事情往往就搞糟,我不知道堕落到本质上是糊弄糊弄我党骗钱花的奖牌拿到之后心里还有没有真正的成就感。“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还是玩真的带劲。说了半天怎么弄的好像有点赌士比院士还高尚的意思,嗯,至少咱是玩自己的钱,玩输了认倒霉玩好了也不往人大政协里挤。这点意思直说出来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话说回来,正经的竞技体育比赛有很大的局限,能上场真练拿奖牌的人数也是极小的一小撮,别人只配当观众,而且偏重四肢发达没什么脑力。动脑的有围棋桥牌等,爱好者众多,男女老少都能玩,但这些活动的缺点是技术含量太高,累人,不易大面积普及。扑克,兼具技术与运气因素,既容易像麻将一样大众化,同时还能像围棋一样让人精益求精一直瞎琢磨上瘾。运气由天定,技术在人为,扑克是真正天人合一的游戏。眼看着十几年间,扑克在美国从非主流地下活动变成登堂入室的健康的大众化活动,席卷欧美澳,我挺佩服洋人在这方面的运作折腾能力,也有很多值得我和谐天朝学习借鉴的地方。不能满足于口号治国顺口溜辩是非,一论国事就高举这个那个伟大旗帜,一说坏就是“吃喝嫖赌”就不动脑子了。要多动脑子引导改造,变不良嗜好为健康活动,别老把人民当成孩子管怕这怕那不让人玩痛快,孩子大了自己有判别能力, 管急了还逆反呢。又有点跑题了,还是回来接着说老邱吧。

“打起你的背包, 到哥廷根去!”这是一百多年前令热爱数学的青年热血澎湃的一个口号,估计就跟有志青年投奔延安似的。 嗯,三十年前俺也暗恋过数学,这句话就是那时从一本讲数学史的书上看来的。虽然还没人喊出“收拾你的行装,到拉斯维加斯去!”这个口号,但拉斯维加斯对无数热爱扑克的青年现在可能具有更大的诱惑。昨天在电话里跟老邱了解战况进展,老邱说比赛还剩下五六十人的时候,他抬头一看,几乎全剩下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自己最老了。

1996年是老邱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个年头。这一年春夏之交,老邱收拾行装去了趟赌城拉斯维加斯。本来只是去度假开开眼的,但度假期间玩现金局赢了不少钱,正赶上WSOP比赛,原来有这等热闹,得,一高兴就报名参加了WSOP的2000WSOPDavidChiu1996DavidChewOmahaHilo西UnitedStatesPokerChampionship,WSOPWSOP使1997耀199627WSOP1998WSOP2000有限豪胆比赛。无限豪胆是本世纪在电视及网络扑克热潮兴起后才成为绝对主流的,之前还是玩有限豪胆的人更多。参加这个比赛的人数有五百二十八人,是当年WSOP所有比赛里参赛人数最多的。老邱初闯拉斯维加斯,初次参加扑克比赛(注:有些网站列出DavidChiu曾在1996年以前取得一些比赛的名次,实乃讹误,其实那个是新加坡人DavidChew),竟然在参赛者最多的比赛中一举夺魁,赢得了近四十万美元的奖金,那是什么感觉?牛掰!一高兴接着再打,在随后的OmahaHi−lo比赛中又得了第十三名,最后在报名费为一万美元的主赛中居然也名列第十!真是一鸣惊人。看人家这个假度的,名利双丰收。打铁趁热,当年晚些时候,老邱又东征大西洋城,参加美国扑克冠军赛(UnitedStatesPokerChampionship),结果又一次把第一名的奖金揣入腰包。这一年是老邱三十六岁的本命年,初闯江湖就活捉敌酋牛师长,戴上了WSOP的金手链(WSOP每个比赛的冠军除奖金外还获得一条金手链),收获五十多万美元,使他信心倍增、志气大长、钱包猛鼓,为成为职业牌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邱是个冷静的人,未动先谋,并没因为一时大顺就马上下海,而是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又干了一年。除了比赛奖金,老邱平时在现金局里也是个赢家,养家糊口没有问题。前后利弊都想清楚了,家里思想统一了,老邱才毅然决定千里蹦出大别山,于1997年举家迁往扑克重镇洛杉矶,开始了职业牌手的生涯。扑克比赛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有些人可能牌技一般,但运气来了挡不住,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在当今参赛人数众多的年代里,乱世英雄起四方,八方风雨会中州,没真本事光凭运气很难能撞上一两回,撞上了也很难再现辉煌。而真正牌技出色的人,不会像撞大运者那样昙花一现后速朽然后就永垂不醒。老邱在1996年第27届WSOP初现江湖就出手不凡,时隔一届,在1998年第二十九届WSOP中又赢得3000 Limit Holdem 比赛的冠军, 戴上了第二条金手链。又隔一届,于2000年赢得5000SevenCardStud5020055000SevenCardStud冠军(奖金50万余),成为三个代表优秀牌手。2005年,赢得5000 Limit Omaha Hi-Lo 冠军(奖金近35万),成为四进士。今年是第四十届WSOP, 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老邱又有不俗表现,六进钱圈,斩获五十余万。在其中的10000 大杂烩混合赛中取得了遗憾最大的好成绩 —— 一步之遥没能戴上金链子的第二名。迄今为止,老邱出山十三年来,在每年一度的世界扑克系列赛(WSOP, 最重要的扑克比赛)上,四十二次杀进钱圈(获得奖金), 十四次打入终桌(Final Table, 就是比赛还剩下的最后一桌), 四次第一, 两次第二, 两次第三。奖金累计二百六十多万。1999年赢得首届TOC, 成为冠军赛的冠军。此外,在另一重要比赛WPT 中也屡有出色表现,并书写了到今天为止他扑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章¬¬——夺得报名费为25000 的2008年WPT总站比赛的冠军(奖金接近三百四十万)。 相对来讲,老邱在有限比赛上比无限的功力更加深厚, 他十四次WSOP终桌大都是有限比赛。 特别是在limit holdem, 老邱那几年的成绩无人能敌, 8次WSOP终桌,其中两次冠军。此外还在其他比赛中两获冠军。所以,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最佳 limit holdem 玩家。 本世纪以来no limit Holdem成为比赛的绝对主流和大奖之所在,老邱也不客气地拿了一回三百多万奖金的大家伙,证明他在 no limit holdem 里也不是闹着玩的。

玩牌的都知道,比赛和现金局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比赛名气很大,但在现金局里万水千山总是输;还有些人现金局里收拾金瓯一片,比赛中却毫无建树。以前还有些人声称只玩现金对比赛没兴趣,现在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了。因为扑克比赛进入主流媒体后已形成很大的产业链,很多比赛成名的牌手除了奖金之外还有很可观的广告和加盟收入,甚至比打牌收入还高很多。老邱在比赛里是攻城拔寨的战斗英雄,在现金局里也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劳动模范,早在1997年就玩 400/800有限游戏的大局了,每天出入数万是家常便饭。曾经是湖人队老板杰瑞-巴斯(Jerry Buss)和情色产业巨擘赖瑞-佛林特(Larry Flynt)私人现金局的座上客。在那场闹得满城风雨的德州银行家安迪-毕友(Andy Beal)与职业高手的豪赌中,老邱没上场,但也是职业队的股东之一。究竟输赢多少众说纷纭,被传闻激怒的安迪还曾到Card Player 杂志上向职业牌手下战书挑战(参见拙文《赌士列传:牛人安迪-毕友》)。从老邱的分红,我可以推测安迪同志在下战书之前的豪赌中大概输了两千五百万左右。不过据老邱讲,职业队在 1万/2万级别有很大优势,2万/4万也能把握,赌注升到3万/6万就不太好说了,到5万/10万就明显感到很难打了。难怪后来安迪同志在战表中强烈要求玩大的, 而刀友-不让孙在回复中死活不肯升级。

(四)无妄之灾
1996年是令老邱终生难忘的一年,那是辉煌的一年。1998年同样令老邱终生难忘,但那却是因为刻骨铭心的屈辱。就在那年的圣诞节前三天,老邱因涉嫌绑架被捕了。当天,老邱正在考莫斯赌场玩400/800的现金局, 忽然赌场的扩音器里说停车场里有一辆车被别人撞了, 车牌号是xxxxxx,正是他的车牌号。老邱起身离开牌桌,打算去看一看回来再接着玩。当他走到他的车位时, 突然四周窜出十几个警察,不由分说把他扑倒在地反绑起来。老邱完全懵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问也没人回答。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老邱想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误会,很快就会弄清。直到他被带到警察局,看见夫人和岳父岳母都被抓来了,这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终于他被告知,他和他夫人因涉嫌绑架被逮捕了, 保释金每人100万美元。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前一天晚上老邱和夫人出去看电影,回家的路上先到一个商店给孩子买牛奶,然后才回家。你说它怎么那么巧,当天发生了一起绑架案,绑匪是几个中国人。这几个绑匪用公共电话给人质家里打电话勒索三万美元。老邱买牛奶时候把车正好趴在了那个电话旁边,正好绑匪打电话也是那几分钟内,还巧的是老邱开的车刚好和绑匪的车看上去颜色外观也差不多。警察从商场的监控录像里查到了老邱的车号,然后就跟踪。第二天在赌场里设计将他引到停车场里抓捕。真是天大的冤枉,可是警察哪里听他分说。

洛杉矶警察的混蛋是臭名昭著的,也难怪非裔兄弟暴乱。其后三个月的牢狱生活跟地狱里差不多,犯人像恶魔,警察比黑社会也强不到哪里去。牢狱里犯人经常打架, 尤其是黑人和白人, 到一起就打。所以犯人也按皮肤扎堆分群,白找白,黑找黑,中国人自然和中国人呆在一起。黑哥们儿和黄皮肤的亚裔还算基本和谐。白人的种族歧视在监狱里毫不掩饰,不光犯人,甚至狱警也是这样。有一次,一个狱警在边上没人的时候对老邱说“你个黄狗,我真想打死你”。老邱也是怒火满腔,对他说“你要是个男人,就把你的警服脱下再来找我打架,我随时奉陪”。还有一次老邱去出庭,同车有很多白犯。那个车里有一个笼子,跟运送凶猛动物的一样。为了保护老邱免被白犯殴打,警察将老邱关进笼子里站着。每个白犯上车, 都对着笼子里的老邱吐一口痰。

其实,那四个绑匪很就被抓获了,而且就和老邱关在一起。老邱并不恨他们,甚至觉得他们身无一技谋生走这条路也有些可怜。家里送来吃的东西老邱还分给他们一些。后来混熟之后,几个绑匪也知道老邱是干什么的了, 还和老邱开玩笑说“大哥,早知道你这么有钱,不如当初把你绑了”。老邱从赌场里被抓走时,他桌上有一万七千块钱,警察还从他的保险箱里起获二十多万现金。但分警察有点脑子想想,老邱这么多现金怎么会去干绑架的事,而且才要三万赎金?事实上,被抓后不久,一个绑匪就把整个经过全部招供了,跟老邱没任何关系,完全是冤案。四个绑匪后来分别被判了15年、8年、7年和5年徒刑,判5年的那个就是因为他全招了。

坐了三个多月的牢,老邱和夫人终于被无罪释放,没收的现金也都归还了。普通人能拿政府大额支票去银行的,可能都是中六合彩的。老邱拿着政府退款的二十几万元支票去银行存款时, 热情的柜台小姐还挤出满脸的欢笑说“恭喜先生”,老邱真是哭笑不得。这三个多月对老邱一家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被抓走时,两个孩子被政府指派的社工领走。女儿三岁多,儿子才一个月大!老邱花钱请了两次律师,才把孩子要回来让岳父岳母照看。为自己申冤也要请律师,前后老邱花了十万多美元律师费。然而,政府知道是冤案却没做任何赔偿。没有精神赔偿,没有金钱补偿,也没有报销律师费,甚至连道歉都没有, 到今天也没有, 这很让老邱不能释怀。老邱一度还请律师上告,后来律师跟老邱说实话了:你如果还不想搬出洛杉矶,最好不要再告了。警察不是好惹的,他们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骚扰你甚至收拾你, 你防得过来吗?在人屋檐下,只好低头。虽然忍了,但到底意难平。出来后不久,政府的社工来到老邱家里,表示关心孩子,问能提供什么帮助。老邱气愤地说“我从来没用过你们政府的帮助,现在不用,永远也不会用。你们现在想帮我?那就赶紧滚蛋吧!” 社工灰溜溜地走了。这三个多月的经历像噩梦一般。后来泰德-佛瑞斯特问老邱“假如当初你可以放些血而不用坐牢,你保险箱里有一百万现金,你愿意出多少?” 老邱回答“全部,有多少全让他们拿走。”

扑克有 bad beat, 就是愤输的意思,指的是这样的情形:自己优势很大的情况下把很多筹码推进去了,但运气不佳来了邪门牌让对手赢了。老邱这场牢狱之灾也是愤输,运气不佳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损失惨重。然而,高手毕竟是高手,打牌愤输是常事。愤输以后,低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楞来(术语叫 On Tilt), 通常是损失更加惨重。高手更多的是在乎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运气因素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愤输也是一把牌,不能把坏情绪带到下一把牌里。老邱是一等一的大行家, 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狱之后,很快就赶上第一届TOC 冠军之赛,老邱技惊四座成为冠军中的冠军。当然,那场愤输经历沉淀在老邱的心底,更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我觉得,后来老邱在TOC比赛中代表中国出场,以及去年正当奥运火炬传递变成政治风波之后,老邱在世界扑克巡回赛总决赛上赢得冠军后当场身披五星红旗,都折射出这场无妄之灾的沉淀效应。

(五)惊天逆转 (上)
说起扑克比赛来, 最重要的两个赛事是世界扑克系列赛(World Series of Poker, 简称WSOP)和世界扑克巡回赛(World Poker Tour, 简称WPT)。WSOP 有点像奥运会,每年五月底至七月中在拉斯维加斯的 RIO赌场(2004年以前在马蹄赌场)举行,天天有赛事。WPT是2002年才创立的。加盟WPT举办比赛的赌场选择不同时间分别举办比赛,每一站 WPT比赛像个小WSOP,除了主赛(一般为一万元报名费)还有很多报名费比较低的比赛。最后主赛的终桌(Final Table)比赛经过剪辑解说后在电视上播出。每年四月份,在拉斯维加斯的比拉揪(Bellagio)赌场举办的报名费为两万五千美元的比赛,为WPT的冠军赛,获胜者成为年度WPT冠军。由于两万五报名费的门坎儿太高,大部分业余选手因负担不起而被挡在了门外,参赛者基本都是职业选手,因此这个比赛是最难打的比赛之一。因为照顾电视转播时间的原因, WPT比赛的终桌人数限定为6人。

2008年4月26日,比拉揪赌场, WPT 冠军赛终桌比赛。
经过6天的角逐,545名参赛者只剩下了6名幸存者:
一号座位:约翰-罗歪头(John Roveto), 筹码 272万
二号座位:戈斯-汉森 (Gus Hansen),筹码857万
三号座位:邱芳全 (David Chiu), 筹码605万
四号座位:黎淘米 (Tommy Le), 筹码 196万
五号座位:考瑞-开若耳(Cory Carroll), 筹码 667 万
六号座位:寨夫-金(Jeff King), 筹码131 万

比赛奖金分配如下:
第一名: 3,389,140:3,389,140第二名:1,714,800
第三名: 923,355:923,355第四名:593,645
第五名: 395,725:395,725第六名:263,815

六位牌手中最引人注目的非戈斯-汉森莫属。这不光是因为他的筹码最多,更因为他名头最大。戈斯虽然跟WSOP金手链总是缘悭一面,但在WPT比赛中风头最盛,曾夺得三站比赛的冠军, 并夺得2005年澳大利亚百万冠军赛(Aussie Millions Champinship)冠军,是电视里最脸熟的牌手之一。这位有着威猛面孔的丹麦人曾被时尚杂志评为性感男星。他牌风松猛诡诈,什么牌都玩,别人很难猜出他手上的牌。一旦让他打顺了,收起别人的筹码来就像城管见了街头摆摊儿卖菜的,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没什么道理好讲。但是,在他貌似胡来的牌风背后,其实是有着十分精明的计算。他所著《Every Hand Revealed》是我读过的扑克书中为数不多的好书之一。

在终桌比赛开始前,选手休息一天。这一天,老邱一个人呆在旅馆房间里没有出门,他反复琢磨每一个对手的牌风特点,分析形势,预测比赛进程,想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最后制定出自己的策略。从筹码来看,戈斯一马当先,老邱和考瑞随后。老邱预计,牌风强悍不肯让人的考瑞和城管戈斯之间大打出手的可能性很大。自己坐在两人中间,最好不轻易卷入战团。可以先坐山观虎斗,不怕他们一人独大。只要自己筹码不是太低,进入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自己是有信心的。

扑克不同于一般的赌博,但毕竟是玩钱的游戏,因此包括很多著名牌手都好赌,纯粹的赌。我在拉斯维加斯期间玩了很多卫星赛,基本每个比赛都有很多人玩last-longer, 就是愿意参加的人每人出比如100块钱,谁的名次最好谁把这些钱全拿走。去年WSOP期间,Phil Ivy 赌自己可以拿到一条金手链,结果没拿到,据说他为此输了有上百万之巨。这次终桌比赛开始前,也有人操持开出了赌盘,毫无疑问,大部分人把赌注押在了戈斯身上。但押老邱的也不乏其人,其中包括巨星级牌手刀友-不让孙(Doyle Brunson) 、丹牛-奈格瑞努(Daniel Negreanu)。

比赛开始,果然不出所料,戈斯利用筹码优势频频出击。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他的气势如此之盛, 运气如此之好,人借运势,运助人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在短短二十二手牌里竟然一人把其余四人一脚一个全踢出去了。

第一个倒霉的是寨夫,他的草花AQ全进对戈斯的黑桃9黑桃10,寨夫领先。桌面开出FLOP是(8,6,4),转牌K。就差一张牌寨夫就赢了,可河牌偏偏就来了个10,寨夫愤死。刚过五手牌,桌上是(Q, 10, 5;4),戈斯和黎淘米俩人全进,淘米亮出手里的一对5,以为要翻倍呢,令他目瞪口呆的是戈斯竟然亮出了一对10!小三条遇上了大三条,除了怪点儿背也只能仰头问天死不瞑目了。

下一个惨遭戈斯毒手的是考瑞。桀骜不驯的考瑞并不买戈斯的帐,在终桌前的比赛中曾几次对戈斯的野蛮执法进行暴力反抗并有所斩获。这把牌戈斯加注到48万,在大盲位置上的考瑞立即反加到165万,戈斯跟。FLOP开出来(Q,J,6),两张方块。考瑞过,戈斯站起身来数了数考瑞还有多少筹码,想了两分钟后直接全进。这把牌前考瑞手里有八百多万筹码,如果赢了这把,就成了遥遥领先的带头人。考瑞想了又想,终于决定跟进。俩人摊牌,考瑞是方块A和黑桃J,戈斯是方块5和方块7,考瑞领先。转牌是红桃Q。最后一张,如果不是方块考瑞就赢下这把巨大的一锅筹码了。此时考瑞赢的概率将近82%。但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河牌蹦出来个方块3,考瑞壮志未酬饮恨出局。观众席上的惊叫哄笑声还没有平静下来,势不可挡的戈斯又把只有不到两百万筹码的贫农罗歪头给揪上擂台了。老罗是一对老K,自无退让之理。戈斯(A,10)。FLOP开出来(8,9,J),转牌是个6。不用说,到这时候谁都知道牌神是戈斯他们家亲戚了,河牌准得帮他。啪!果不其然,是一张7!戈斯的顺子灭了贫农老罗的KK。老天如此不公,哪里有穷人说理的地方?

一直冷眼作壁上观的老邱,此时成了挡在戈斯夺冠路上的最后一个对手,亮剑吧。

(六)惊天逆转 (中)
最后的决斗来到了。亮剑之前,可以短暂地休息几分钟,看看金钱美女。WSOP有一个传统,就是当比赛剩下最后两人时来个美钞入场仪式,把成捆儿的现金在赛桌一端堆成小山,然后两个决斗者对着金山开始斗智斗勇比运气。2003年我初次踏足拉斯维加斯观看比赛的时候,入场仪式极为简单:在荷枪实弹的保安前呼后拥护卫下,俩大胖子一人抱一纸箱子钞票腆着肚子呼哧呼哧进场。WPT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大概是电视播出要照顾美感,不用枪也不用胖子了:迷幻的灯光下,一串儿长腿短裙满脸阳光灿烂的美女鱼贯出场,一人捧一托盘,托盘里不是仙桃也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汤,而是成捆儿的百元绿票儿。把钞票在桌子上码好后,美女退场,两个决斗者沉着脸重新入座, 一股肃杀之气又罩住半张牌桌。

现在双方的筹码是:戈斯两千二百九十万,老邱四百三十六万,不足戈斯的五分之一。会打牌的人知道这个差别有多大,不是不可能翻盘,但是太难了。尤其对方又是当今No-Limit Holdem比赛的超一流大牛,运气又这么好,气势又这么盛,想翻盘谈何容易!说实在的,我估计当时观战的所有人恐怕都认为戈斯夺冠是挡也挡不住的事,说不定还要破WPT 终桌比赛53手牌结束的最快纪录呢。当然了,我也不用卖关子,谁都知道老邱是翻了盘拿了冠军。但是这盘是怎么翻的还是很值得一说。在我和老邱聊这个比赛的过程中,老邱的精湛牌艺又让我开了眼界。

说这么热闹,也得照顾一下不会玩牌的读者。有人说拿到不好的牌就缴枪,等有好牌再玩。嗯,要是这样这牌就没法玩了,都等AA再玩,可是别人没AA还不跟你玩呢。Holdem 中的盲注和锅底(Ante)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和谐社会要挑起争端而设计的。打个比方,盲注和锅底就像税,大家先交了,弄出国家财政这么一个大锅,然后大家勾心斗角争课题抢项目要拨款,就是抢锅。要没这些东西可抢,谁还当官呀,那国家社会还怎么玩?比如这个比赛进行到现在,盲注是10万/20万,锅底是2 万。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把牌发牌前,每人先扔2万筹码到锅里(桌子中央),然后小盲先押上10万筹码,大盲押上20万。这样,还没发牌锅里就有34万筹码等待争夺了。如果你老是缴枪等好牌,盲注和锅底很快就把你抽干了。所以,一般到盲注很高的比赛中后期,抢夺盲注和锅底是比赛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对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筹码偏低,有好牌要抢,没好牌装有好牌也要抢,宁可当强盗被剿灭,也不当饥民饿死。明白了这些,可能更理解老邱现在翻盘有多难了。如果去抢注,一般加注到3倍左右,也就是下注60万。如果对方反加住怎么办?你总共就剩四百多万,输一把就伤筋动骨。因此,稍微大一点的锅就把身家性命押上了,输不得。对于我们这些网上杀出来的牌手(现实里大部分牌手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大都采用简单的策略:要么不进,进就玩命。拿到大牌争取引对方全进,一般好牌加注抢锅做好遇到抵抗就死磕的准备。如果是该玩但又不希望对方抵抗,比如一小对5,就直接全进。这个打法理论上也没什么问题,实战中也行之有效,玩起来也简单,反正尽人力听天命就是了。那么老邱比我们高在哪呢?且待我随着比赛进程略表一二。

现在我们再站在戈斯的角度想一下怎么打。作为筹码领先的一方,策略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不要让对手轻易翻倍,看准了一招致命。基本点之一是,如果对手比较凶猛抢锅拼命,可以稍加忍让,适时反击,耐心等待对手一头撞墙的机会。基本点之二,如果对手偏于保守,就利用对方不敢轻易搏命的弱点不停抢锅施加压力。如遇对手拼命而我没把握,则敌进我退,反正偷两把锅底又回来了。这样一步步勒紧绞索,勒个半死了即便最后一击失手,敌人翻个身仍在我佛掌控之中。

一对一决斗开始后,气势如虹的戈斯仍然步步紧逼,进一步扩大优势。到了第33手,老邱只有不到370万筹码,戈斯却拥有将近2370 万,优势超过6比1。第33手是老邱退到悬崖边的第一次反击。老邱拿到一对5,在FLOP前加注到50万5千,戈斯全进,老邱想了一会儿然后跟进。戈斯是一对2,桌上开出来的5张牌是(K,J,7;7;Q),老邱翻倍有了760万筹码, 可以踹一口气儿了。

从网上比赛记录中看到这手牌后,我对老邱的打法不太理解。一对小5,目前剩下这么点筹码当然要玩了,但是,为什么只加注到50万5千,而不直接全进呢?要知道,这么做给对方留下了 bluff (蒙)的余地,一旦对手反加注,自己这点筹码很难缴枪,就等于双方全进了。一旦全进,对方随便两张比5大的牌也有将近50%的胜率。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全进抢锅而是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去和对方搏命呢?我想这背后一定有别的故事。昨天我把这个疑问跟老邱讲了。果然,原来是老邱从戈斯的脸上看出了机关。老邱说,戈斯看牌的时候经常喜欢两张牌分别拿起来看(有些牌手有多次看牌的习惯,经过剪辑后播出的电视节目未必是第一次看牌)。当他看第一张牌的时候,老邱看出他不是很喜欢,估计是张小牌。当老邱加注戈斯突然全进之后,老邱想了两分钟,判定戈斯手里或者是小牌凑成了对子,或者是(A,2)(A, 3)这种两张同花。如果是前者,自己有80%左右的胜面; 如果是后者,自己也有三分之二的胜面。不论哪种都领先很多,所以他果断跟进,翻了个身。经老邱这一说我明白了他为什么那么打。但他这种打法是建立在他读牌读人的深厚功力基础上的,我等无此法力,太难效仿了。

老邱筹码翻身之后有了些回旋余地,但仍然落后。Card Player杂志描述这一段时这么说“He now had some breathing room, and he made good use of it. He stayed out of Hansen’s way, but won the pots he needed to win to keep the momentum shifted his way” 通俗点说,就是老邱充分利用这一喘息机会,避免跟戈斯按他的战法搞阵地战,避开敌人猛烈火力,但是该赢的锅还都赢了,并把战局拉到自己习惯的运动战中来。我听了老邱对这一阶段的自战解说又长学问了。原来老邱翻了个身有了喘气的空间后立即调整战略施缓兵之计。实话说,这么高级战法我此前根本没什么主动意识。一般人也不会跟你讲,书上也不会告诉你。老邱说他非常希望看到有更多华人牌手出人头地,他不在乎用中文讲他的心得。我呢,一时半会好像还出不了头儿,也乐于跟讲中文的朋友吹牛交流,就给抖落出来,相信很多跟我差不多水平的人会从中受益。从整体策略来讲,老邱希望打小锅,慢慢往上追赶,而不是轻易搏命。戈斯气势逼人,抢锅加注比较大,这样进去看FLOP三张牌的成本就很高。而老邱的策略是要打太极,借力打力,希望打小锅,看FLOP之后看再发力。为了把戈斯拉到自己擅长的打法上来,就要缓解他的攻势,让看FLOP的成本降下来。这样,就相当于把盲注变小,自己的筹码相对盲注变多了,生存压力就小了。怎么实施这个战略意图呢? 老邱故布疑兵,几次拿到如AQ这类强牌故意不加注而是平进。在FLOP戈斯放弃之后,老邱又故意亮了几把牌。这样,给戈斯造成老邱在慢打强牌设陷阱的疑虑,戈斯不由的开始防范,不自觉地放慢了攻势,加注变小甚至平进变多起来, 让老邱达到了低成本多看FLOP的战略意图。

(七)惊天逆转 (下)
从数学上来讲,因为扑克每手牌都重新洗牌再发牌,两手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任何关联。但是,玩牌年头比较多的人都知道,运气这东西有时候还就是不得不服,一阵儿一阵儿的。
终桌比赛开始后,戈斯的运气好得如有神助,就跟值班的牌神是他们家亲戚似的,七了卡吃二十二手牌就灭了四个对手,而且个个都死得一肚子委屈。在和老邱一对一单挑比赛开始之后,戈斯依然攻势旺盛咄咄逼人,前五手牌里就有两手全进。老邱的55对22翻身那把牌似乎是一个转折点,戈斯他们家亲戚被双规了,戈斯的旺势(扑克术语叫 Rush,)也过去了。老邱的战略谋划也缓解了戈斯的攻势,其后虽然戈斯仍保持着很大的筹码优势,但老邱已经突破重围到了陕北成了气候,再剿就不那么容易了。那把牌之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在四十多手牌里基本没有太大冲突。戈斯还是频频出击抢锅,而老邱则是不急不缓,该赢的时候总是能赢。戈斯赢的次数多,老邱赢的锅大,双方明显不同的牌风却维持着一种整体均衡,真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

那天有不打牌的网友问我老邱有没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我可以简单地回答:有,肯定有,而且几乎天天都有。老邱牌技很高,但我没必要也不想将其神化。再伟大的牌手也不是神,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承认,不同的人在牌上的天份高低有很大差别,有些人的所谓第六感更灵敏一些,但我不相信谁有天眼通的特异功能。读牌需要牌感和一定的推理能力,读人则需要敏锐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按着行家的说法,大部分人都有tell(这个词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译法, 就是说人的表情或肢体的下意识动作透露出一些牌的信息),训练有素如老邱这样的高手, 能迅速捕捉到这些信息并明辨真伪正确解读。

智游城的几个牌友对老邱被戈斯蒙掉的一手牌有所讨论:这手牌盲注是15万/30万,锅底3万。FLOP前戈斯加注到75万,老邱是红桃Q红桃4,跟;Flop 出来(7草花,Q方块,2方块),两人都没下注;转牌是方块4,老邱再过,戈斯下注90万,老邱再跟;河牌又来个方块9,老邱还是过,戈斯下注205万,老邱想了半天放掉了。单从这手牌来讲,老邱有两对,被戈斯诈去了,是判断错误吗?是。这也说明高手如老邱也不是天眼通的牌神,不能确定戈斯有没有一张方块。其实这是扑克的常态,大部分时间里是无法确切读出对手牌的,尤其像这种没什么 action 的小锅,从牌上可推断出的信息不多。有一句扑克名言说“为了生存,你必须愿意去死”,是说扑克有时候必须去拼。还有一句名言说“为了成为长久的赢家,你必须愿意被别人蒙”,是说该放的就得放,即使可能是被蒙掉的。还有人说在转牌上老邱应该下注。从这一把牌上来讲,尤其我们是看着双方的底牌来想,这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从对局的策略和实战心理来说,我觉得老邱打得很好。老邱的整体策略一直是借力打力,让戈斯领跑。很多扑克书往往过分强调猛(aggressive),其实需要因人因势制宜,很多情况下保守一些是更合适的打法。我有一个重要的得分手段就是在河牌上过(check),等对手送钱来。像这手牌,老邱这种打法有两个好处;如果对手领先,不给他加油,自己少输一些;如果对手落后,给他个送钱的机会。我问老邱放掉这手牌的想法,他说:第一这锅不是很大,放掉没有太大伤害;第二,骄纵一下戈斯使诈(Bluff)对后边有好处。

这段看似你来我往大体均衡的折冲中,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趣事,但我又觉得全写出来可能不一定合适,我就透露一半吧。前边说过,大部分人有tell,连戈斯这样的顶尖高手居然也被老邱读出了破绽!比赛前老邱做了大量的准备,他以前有很多和戈斯同桌竞技的经历,也和其他一些高手讨论过戈斯的打法,也细心研究过电视录像。大家从电视上可以看到,戈斯在打牌时偶尔有转头活动脖子的动作。这么个细微动作被老邱看出了蛛丝马迹。他的头先向哪边歪并不是随机的,呵呵。他向某一侧先歪的时候心态比较消极,看到这个动作后老邱就主动进攻,甚至手里拿着不同花的(2,4)就去 bet in the dark , 就是在发牌员还没开出牌来就提前下注。拿着7 high 什么都没有,在FLOP 上check-call (先过再跟对方的注),然后转牌再主动下注巧取豪夺。老邱曾跟我讲“你们这样看书比较多的,对概率很清楚,这是好的。但是,如果你看到机会不能很好利用,那就是浪费机会”所以呀,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还得多练习捕捉战机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

终桌比赛进行到第76手,战局从相持转入了老邱战略反攻阶段。戈斯加注到77万5, 老邱反加到185万, 戈斯跟。三张扶老婆(FLOP)开出来是(J,6,3)全是黑桃。老邱想了一分多钟,下注160万。戈斯想了两分多钟,跟。转牌来个草花6,老邱思考一分钟后把手里还剩的517万5千筹码都推上去,全进!戈斯迅速交枪。老邱跟我讲这把牌他手里是一对Q, 其中一张是黑桃。这把牌赢下之后老邱的筹码超过1千2百万,戈斯还有1千5百万。虽然仍是戈斯领先,但此消彼长,昔日摆摊儿卖菜的小贩儿转身当了警察不再怕城管了,鹿死谁手正未可知也。两把牌之后,戈斯一个失误又损170多万,老邱的筹码第一次超出!

终于,该交代最后一把牌了。扶老婆前,戈斯加注到75万,老邱还是不紧不慢的跟。扶老婆三张牌开出来是(A草花,10草花,8黑桃)。老邱仍是check,戈斯下注90万,老邱还是个跟。转牌是黑桃5, 老邱下注120万,略多于锅里的三分之一,似乎有试探意味。想了半分钟,戈斯全进!老邱想了两分钟,又把筹码数了一遍,然后说“我跟”。观战的人群轰地一下站了起来,急切等待看双方手里是什么牌。戈斯是(黑桃10,红桃8),两对儿;老邱手里是(黑桃A,黑桃9), 只有一对儿A。 戈斯领先,但是老邱还有16张活牌。最后一张河牌, 老邱需要来个A, 或者9,或者5,或者任何一张黑桃,胜面是11分之4,约36%。人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河牌的开出:是红桃A!不可否认,这把牌老邱是运气好。戈斯在事后认为老邱那120万试探性下注之后,当自己全进时,老邱应该交枪才是连贯的打法。老邱说,当戈斯全进时候,他已经知道戈斯是两对。那为什么要跟呢?理由有三:其一,锅里钱很多了,感觉落后不多(用867万去赢锅里的1440万,需要38%的胜率,36%很接近);其二,就是前面讲过的运气因素,现在自己正处于旺势,牌神是咱们家亲戚。其三,万一输了,自己还剩下四百多万,又回到起始状态,并不绝望。

老邱赢了!人们狂呼, 惊叫,这是扑克史上最牛逼的绝地大反攻之一。这一幕惊天逆转令人震惊,老邱超强的韧性更令人叹服。曾经解说TOC的塞克斯顿这次又担任解说,他称老邱是职业中的职业,此言不虚。戈斯-汉森虽然也赢得了一百七十多万美元奖金,但是他说,感觉是输了一百七十多万。除了奖金的巨大差别,这么大的优势下又输回去,精神挫折更令他难于接受。极度的失望中,他还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过去礼貌地向老邱表示祝贺。没人否认,戈斯-汉森依然是当今最牛的牌手之一。《牌手》(card player)杂志在6月10日那一期的封面是老邱,里边有对老邱的采访和比赛的长篇报道,文中称老邱为反超先生 ( Mr. Comeback).

(八)非常之常人

老老年间听村里人讲,刚解放的时候识字人太少,能写自己的名字再会写“河北省隆化县”几个字就可以参加革命工作,不用再种地当农民了。像我爹那样只念过四年小学的,就算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去教书育人了。现在人都有文化了,念完大学还找不到工作的比例肯定比上了小学还尿炕的比例高得多,博士太多没那么多学问可搞,摆摊儿跳楼进政治局干嘛都不稀罕。扑克这东西,深究起来学问大了,博士也不能都整清楚,可是整不清楚也能成为优秀牌手。所以,拿了博士学问再打牌不算浪费,没念什么书的人去打牌也未必是输家。从我知道的牌手来讲,甚至是出来这些年接触过的所有中国人里,像老邱这样本科没读完的应该说是很少的。但是,上牌桌能独领风骚,过日子致阖家欢乐,交朋友随和大度,论语里说: 如此牛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顶尖高手们都能很快根据牌局进程不断变速,不让对手轻易判断自己的打法和心态。但是,各人之间在风格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老邱在牌桌上的形象是冷静沉稳,不管领先还是落后都不露声色,总是显示出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特别长于诱敌深入借力打力后发制人。丰富的对局经验,外稳内敏的对局风格,再加上卓越的读人读牌能力,可谓是不动如山,动如山倒,总是给对手以强大的压力。我在WSOP比赛中曾经两次跟老邱坐在一张桌子上,其中2004年主赛那次老邱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桌上先有两大高手越南人 Scotty Nguyen 和 John Phan。John Phan 的打法是极端蛮横的掠夺式,几乎每一手牌到他那都加注,甚至有时连牌都不看,抓一把筹码往中间一扔就加注了。加上鬼子运气也壮,很快就把整桌给摆平了。大家都是一个心理,等有好牌再跟他死磕,一般就忍了。但是中间老邱被换到我们桌,正好在John Phan 的下手。他们俩几次冲突,最后都是 John Phan 顶不住老邱的强大压力跳出圈外,很快就被老邱打回原形像别人一样奉公守法过日子了。

在扑克圈子里老邱的人缘非常好。 生活中的老邱也是温良恭俭让那种类型的, 跟朋友平易随和, 在家里是好家长。我跟老邱交往这半年来,他多次跟我谈到好牌手(good player)和成功牌手 (successful player)的区别。好的牌手能够赢钱甚至以牌为生也没有问题,但是生活未必幸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包括很多很著名的牌手。成功的牌手不仅仅能靠扑克养家,而且要让家人跟你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担惊受怕过日子,要让自己和家人都幸福。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有比较好的传统,我知道的高手像老邱、老朱和 Johnny Chan 都是很优秀的成功牌手,不像有些老外那样有钱瞎造上边乱吸下边乱排糟蹋身体。对于大部分牌手来讲,玩扑克是有一定乐趣的,但挣钱还是主要目的。老邱玩现金打比赛都是大赢家,投资也非常成功。现在老邱生活无忧,牌也就不打那么多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老婆。出去比赛能带家人出去玩总是带着。另外,老邱和老朱共同创建了一个非商业无广告的中文论坛智游城,在那与民同乐切磋扑艺。几个月来老邱中文进步神速,从开始发一个几句话的帖子还要人帮忙打字,到现在能发上千字的长贴了。前几天在电话里,老邱说我博客里的所有文章他都看了几遍,让正为牌绩不佳而在郁闷之中的我颇觉受用。

实话说,在性格和生活态度上我和老邱有很大距离。有人说过,斯杜-恩戈赌博不是为了赢钱,而是有钱为了赌,他的最大快乐就是赌博活动本身。我虽然远没有这么极端,但也是经常冲动征服理智,甚至有时候清清楚楚知道怎么做是理智的、正确的,怎么做是冲动的、鲁莽的、弊大于利的、错误的,知道以后反而选择错误行动的诱惑莫名其妙地变得更大了,隐隐约约有个念头感觉理智行为就是上帝给你选好了让你这样的,我他妈的就偏不理智,爱JB怎么着怎么着,大不了如何如何。当然,如果这个如何如何非常严重比如要命或者害人,我基本还是不服也得服了。以前下棋如此,知道如果简单认怂就赢定了,偏偏去找刺激走最贪的杀招,甚至常常怕对手马上认输有刺激的妙招没机会施展了,所以我下棋优势之下输棋是家常便饭。生活中这样的错误也没少犯。通过和老邱老朱这样的高手交流,我认识到我最大的差距是在赌资管理上,也认识到我这样的性格很难成为成功的现金玩家。现金局跟比赛大不一样,每一手牌出入都是真钱,都需要同样小心,所以更需要耐心和自制力。经过多年牌桌上的磨练,我的耐心有极大改进,但我还是觉得比赛更适合我,状态好能打好一个比赛就行了。玩现金需要一贯地保持好脾气好耐性,我是把持不住的。还是老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老邱这么一个谦谦君子,在获得WPT 大赛冠军后却做出了身披国旗的举动,虽然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喊好,但又觉得好像有些不大自然。毕竟扑克不是奥运会爱披国旗的人多了去了。事实上老邱这个动作让现场的观众颇为惊愕,后来在论坛上也有很多老美表示不能接受,认为老邱已经来美三十来年了,怎么还会披中国国旗呢?不知道的老中读者也有人认为老邱这一举动是打爱国牌。后来我了解了老邱的经历之后,再加上当时奥运火炬传递风波,老邱比赛的那一周也正是在美华人抗议CNN辱华言论达到高潮的一周,老邱的这一意外举动就很自然了。而且,老邱说自己并没有任何准备,是当时有人(好像是在Bellagio赌场工作的华人)递过来的,他想也没想就披上了,太自然了。对扑士来讲,打爱国牌就跟玩假钱一样没意思。不像运动员,以后当个什么官什么代表的,政治正确和公众形象都可能有关联。在现在的中国主流官方文化中,扑克跟其他赌博没区别。尽管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好赌的民族之一,尽管全民皆麻,可是教导人民吃喝嫖赌都是恶习这一老生长谈却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所以,扑克玩得再好,除了自己满足,最多也就是赌民眼里的江湖好汉草根英雄,对朝廷来讲连招安的价值都没有。很多老美对五星红旗敏感,那也不能老顺着他们。在WSOP一群啦啦队打澳大利亚国旗、加拿大国旗,又喊又唱的,没有任何人感到不舒服。他们对英德法的国旗也不会不舒服。对中国国旗不舒服有历史原因,可是谁让你们的国和我们的国互相承认建了交呢,这个是我们的国旗,我们现在除了这个没别的可披的,慢慢适应吧。不留神又跟政治有关了,看了可千万别跟我讨论政治,我怕累。

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老邱在牌场上是个叱咤风云的豪杰,自有其非同一般的才能。可是老邱给人大面上的印象,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常人:谦虚、随和、顾家,爱孩子、爱妻子,除了抽烟无其他不良嗜好。牌桌上的形象也是最传统的tight-aggressive打法。然而,跟他同桌竞技才能感觉到他寻常打法后面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力量;也只有跟他比较接近,才能认识到他在生活中也是看似平淡其实是很不一般的人,一个有远见也有行动的人,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一个自律而随和的人,一个会赚钱也很仗义的人,一个非常的常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0870.html

上一篇:《朝华午拾:温哥华,我的梦之乡》
下一篇:德赛主管有没有科学主义洁癖?

 

2  武夷山 许小可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许小可   2009-12-23 21:15
原来牛博网没关的时候经常看老邱的连载,那些扑士的故事叫他讲的活灵活现,很有意思!

《立委推荐:乔姆斯基》 屏蔽留存

《立委推荐:乔姆斯基》

屏蔽已有 3933 次阅读 2009-12-25 13:13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向所有没有读过老乔的人推荐老乔。 (23147)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September 23, 2006 09:45AM

这种不世出的智者,初读他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他是在世的 cited 最多的学者明星。老乔是现代真正的启蒙者。他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对美国媒体的批判入木三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论述严密、丝丝入扣的典范。老乔虽然是超级语言学家,但并不文科,他早年是搞数学的,有过非常好的理科训练。

老乔有点象老马(马克思),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不嫌其烦。当年读比砖头还厚的《资本论》就有这种感受,后来读下来才发现有很多车轱辘话。老乔也类似,有点拉皮糖,也许明星似的学者常有这个毛病。从读者角度,其实是好事,你可以把他的代表著读读,并不需要看全集,对他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就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老乔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的左翼自由知识分子,虽然被主流媒体排挤,但在自由世界却被准媒体(互联网、地方媒体、外国媒体等)热烈追捧。随便Google一下Chomsky,你会发现无数相关的专门网站、音影资料、采访记录和乔本人的博客和论坛。如此明星,却温文儒雅,毫不张狂。虽然有无数条小鱼小虾和三教九流的粉丝可以利用,老乔毫无贡献网络娱乐的献身精神和行动。可喜亦可叹。

周末说点语言学:从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说开去 (1392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ne 17, 2006 11:25AM

这句“名言”是大名鼎鼎的乔姆斯基(Chomsky)说的。

Noam Chomsky是MIT顶级教授(Institute Professor),各位应该很熟悉了,他不但是一位超级语言学家,而且对于美国外交的强盗主义行径和大众传媒的欺骗主义本质深刻揭露,是所谓的西方“持不同政见者”,左派人士。据说,他的著作的引用率仅次于《圣经》和马克思,在当代还健在的科学家中首屈一指。他是真正的学者明星,全世界巡回讲演,每到一处,崇拜者甚。著述甚丰,在中下层民众中影响深远。有次在加拿大乘出租,出租司机跟我聊起乔姆斯基来,眉飞色舞,说起自己曾经特意开车一百多公里去听乔姆斯基讲演。

关于乔姆斯基的政见,以后有空再介绍。今天简单谈谈他的语言学方面的影响。乔姆斯基1957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史称“乔姆斯基革命”(Chomsky’s Revolution)。此前的语言学主流是行为主义主导,讲究细致观察记录言语行为,用归纳法慢慢总结规律。乔姆斯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套语言机制(叫“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后天的语言习得不过是对 universal grammar 的某些参数做调整而已。语言学重点应该研究这种普遍语法的机制。自1957年以来,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界一直是龙头老大,他的理论也经历了四次大的创新,每次都是他的自我突破,每次突破都引领世界潮流。在语言学历史上,乔姆斯基现象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实例。没有乔姆斯基,语言学不知道会是什么形态,甚至反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语言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是乔姆斯基提升了语言学的地位以及语言学对其他学科(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谈乔姆斯基的材料,汗牛充栋。今天,我只就乔姆斯基的上述名言做一点介绍。这句名言是,repeat: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有一次,我说话漏嘴了,女儿大笑,说:“Dad, it does not make sense at all”。我就趁机跟女儿介绍了上述名言,她居然极感兴趣,整整一天都在那里一边唠叨,一边自娱:“haha, this is the most stupid sentence I have ever heard. How can ideas sleep? Ok, even if it can sleep, how can it sleep furiously? Ideas have color? Green? Come on. Ok, if it is green, how can it be colorless.”

就是,在这个短短的句子中,所有发生语法关系的词,在概念上都不具有兼容性,不 make sense. 可是,每一个 native speaker, 都发现这是 perfect grammatical English,否则我们怎么能够理解这个句子的荒谬(how do we make sense of nonsense?)。乔姆斯基的这个俏皮的思维实验是要表明,句法结构是可以独立于语义(和概念)的。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应该排除语义的干扰,才能深入了解语言结构及其转换规律。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有隐患的(此处不谈),但是把句法(syntax)和语义(semantics)分开,在当时确实极大地推进了语言学的研究深度。

有意思的是,nonsense 是相对的,在特定场合,context 能够使得 nonsense 变得有意义。我多年前曾经以世界语的场景作为例子,对此名言做过如下解释(后来一个世界语小报编者还来信要求转载这个近似幽默的解释):

Interpreting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Does it make sense?

In a certain domain, the Chomsky’s famous sentence is well imaginable.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Imagine the following context:

As we know, Esperantists wear a badge of “a green star”, a symbol for Esperanto
and its ideals. From there, “green ideas” would be easily conprehensible to
their minds.

Suppose now comes an opponent to Esperanto, he may say,

“Your green ideas are really colorless, not only colorless, those ideas are no
longer popular!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now!”

Well, what is a possible reaction from some Esperantists?

“Yes, our ideas sleep now. But remember,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

2006年06月18日

———————————————————————–

立委补记:

老乔研究语言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人一辈子在有限的语言exposure的环境里面,input is full of fragments, errors, slips of the tongue, etc. 怎么可能学会语言?他最后归结到人与生俱来的universal grammar机制。外在的imperfect input不过启动了这个机制,对其做微调而已。所以再笨的人母语也还是学会了,有语感。不过学第二语言就不同了,因为universal grammar 的 parameters 一旦置值,就有了固化的顽固。第二外语学得好坏各个不同,看造化了,总体来说,女孩比男孩强,所以立委虽为师兄,也不敢在师妹面前逞强。

Comments (2)

 
海水一滴01月 14th, 2009 at 9:33 am   edit

推荐一个不知道共产主义饿死人的无知老美干嘛?

 
子平01月 14th, 2009 at 9:42 am   edit

到立委地面上来踩踩。

在德赛园左派声音太少。以我的经历,在此处发表左派言论,会立即招致怨恨,一些人甚至会堵在门口谩骂。

这应该正是中国读书人争取的“民主”。十方明确,这种“民主”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而更接近墨西哥式的“民主”。

按照我对美国的体会,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存在的。而且,美国的顶尖大学往往都有左派大本营。象Harvard, MIT,Berkeley.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1314.html

上一篇:王知还老师的汉诗英译
下一篇:mirror - 讲科学原本是个好事情、好习惯

 

3  许小可 蔣勁松 高建国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蔣勁松   2009-12-25 16:32
我喜歡這樣的學者

雖然其實我不太喜歡他的哲學。

學者總是應該有點風骨,有點特立獨行的范兒!

删除 |赞[1]许小可   2009-12-25 14:04
乔姆斯基,世界活着的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用范式的话讲,绝对是德艺双馨式的人物。因为老婆是学语言的,所以早就知道这么一个巨牛。

[转载]《立委推荐:psychina -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psychina -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屏蔽已有 299 次阅读 2010-2-10 05:24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psychina -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141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16, 2008 04:01AM

立委按:这几天追踪抗震救灾的报道,心情沉重,尤其是成千中小学生遭活埋的惨剧,真是无法接受。老友赛中国(psychina)写了首小诗,悼念遇难的孩子们,他写道: 

引用: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日月推回去 
把倒下的墙壁推回去 
把你的头你的手你的脚推回去 
如果推不回去 
我们至少也能够把你推到操场去 
拥围着你

诗句让人感动、心颤。人同此心,值此国难当头,转载于此,以为纪念。 

又,老友小孟(号白字秀才),仿诗经一首,古为今用,寄托哀思。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赛中国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会看到你 
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你 
如果没有能够看到你 
我们也会想象到你 
我们都坐在心里的灵堂里 
守候着你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日月推回去 
把倒下的墙壁推回去 
把你的头你的手你的脚推回去 
如果推不回去 
我们至少也能够把你推到操场去 
拥围着你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就可以输出我的血液 
如果血液已经成为多余 
那我的情感也是O型 
我觉得它就是一种万能 
这样我就可以搭好天梯 
搀扶着你 

~~~~~~~~~~~~~~~~~~~~~~~~~~~~~~~~~ 

【地 牛】----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340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May 18, 2008 10:40PM 

【地 牛】 

----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地牛地牛,莫毁我楼! 
百年苦建,莫顾我劳。 
逝将鞭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地牛地牛,莫伤我母! 
十年养育,莫顾我孝。 
逝将杀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地牛地牛,莫害我子! 
三年血肉,莫顾我亲。 
逝将烤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仿《诗经. 硕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027.html

上一篇:mirror - “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也不过是个“说辞”
下一篇:【立委科普:教机器识英文】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生命的起源》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生命的起源》

屏蔽已有 3420 次阅读 2010-2-10 07:2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命, 起源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生命的起源》
Posted by: 立委
Date: November 03, 2007 11:53PM
立委按:飞鹰还是科普好手。这篇《生命的起源》就写得极为生动风趣。 

 

生命的起源 
飞鹰 于 June 18, 2004 10:03:44: 

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活动,最高的山巅,最深的 
海洋,最冷的冰层,最热的温泉,甚至岩石层下,都有生命的迹象,到底地球 
上的生命怎么开始的呢? 

地球据说有45亿年的历史了,地球诞生后(怎么诞生的呢?谁知道呢?宇宙大 
爆炸?谈点别的吧,比如牛肉多少钱一斤),10亿年后,出现了一种神秘的东 
西,据说有生命(也许还不是生物)。怎么定义生命,我也不知道,暂且说是 
生命的特征是能够把某项自己的特征,复制出一个和自己基本上差不多的东西 
来。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不是一个大飞跃,甲烷也是有机物,闪电一闪,就可以产生 
甲烷,据说地球早期的大气中甲烷很多,没有氧气。怎么从小的有机分子演变 
成有机的生物大分子呢,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比如氨基酸,核苷酸。一个叫 
MILLER的人,想,大家都说地球早期大气中,甲烷,氢气很多,还有水,而且 
啊,风雨雷电不断,在实验室制造这么一种环境,看看能产生些什么?在他电 
击他的人造地球早期大气环境(其实就是一大烧瓶,里面有一些水,氢气,甲 
烷,也许还加了些什么,得看他的实验记录了),电击了多长时间,100多天? 
最后一检查烧瓶里面的东西,他居然发现了氨基酸!有人说,不行,我得亲自 
动手,看你造假没有,这样别的一些人用类似的方法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氨基 
酸,核苷酸等。这样大家都相信生命的基础是电出来的! 

基础还是基础,不是生命啊,有人就开始想象,有了基础后,生命怎么开始呢? 

生命的特征是自我复制,要有一些东西来促成这种自我复制,还要有能量,能 
量不是问题,闪电多着呢,有人就想,蛋白质肯定是最先的生命形式,因为氨 
基酸一连就成了多肽,而且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但是呢,蛋白质如何携带信 
息呢? 

1989年Cech发现RNA有酶的特性,而且还得了诺贝尔奖,有人就开始制造生命起 
源的故事了,说是电出来一堆核苷酸后,接着又一电,他们居然首尾相连了, 
成了一种后来我们叫做RNA的东西,由于这个东西能催化自己复制自己,所以说 
RNA是生命的鼻祖,可有人问,刚开始产生的RNA也有酶特性么?没有人知道35 
亿年以前的事。 

各派各执己见,有人就来和稀泥:也许RNA与蛋白质是同时产生的,偶尔地, 
他们混在一团泥巴里,泥巴将他们粘在一起了,泥巴里的一些无机离子有催化 
作用,比如现在我们做PCR还要加一些MG与K呢,而且由于温度等的变化,一些 
放射性衰减会产生一些能量,泥巴里还有水,这样,由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早期 
生命类似物就开始跟着泥巴在地球上晃荡了,他们晃啊晃,弹指一挥键,5亿年 
过去了,他们不知怎么的就成了细胞!我们到现在也不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其 
实我们不知道所有的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有人想象是这一小团RNA与蛋白质, 
结合得很紧,不知怎么的滚到油里去了(油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然后弄 
了一身油,这层油居然还可以让某些东西近来出不去,有些东西出去进不来, 
这种选择性的油层,我们后来叫细胞膜。这样第一个细胞诞生了,我们都是这 
个细胞的后代,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这个祖先到底是什么摸样,能干些什么,我 
们只好猜想,这个家伙肯定不喜欢氧气,因为那时没有氧气啊,可能喜欢泡在 
温泉里,比如黄石公园那样100摄食度的温泉里,他们应该能够固定碳。有人 
发现一块岩石中有35亿年前细胞的化石,摸样居然和现在的一种叫Cyanobacteria 
的东西很相象,而这个东西被我们认为是个比较现代的细菌。 

这个细胞不知在地球上又晃荡了多少年,怎么到什么原因,他们居然有了个核, 
而且内部的一些东西还各自为政,用膜将自己包起来,我们把那些东西叫细胞 
器,比如线立体,叶绿体什么的,这些东西怎么产生的,据说我们有证据说, 
他们是寄生物,钻到那些古细菌里面,古细菌呢,来了?好!抓住为我所用, 
于是被俘虏了,被改造了。这个过程化了多长?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最早的真 
核细胞化石是15亿年前形成的。 

于是,一个细胞觉得孤单,他们形成一团,于是他们开始分工合作,于是,于 
是,于是,就成了人。人在地球上挖来挖去,寻找生命留下的遗迹,拼命想拼 
造出了这个于是发展的过程。 

生命就这样开始,发展。可有人有不同看法,屁话而已,40亿年能从无到有, 
产生这么绚丽多彩的生命?生命肯定是从外星球来的,看到没有,澳大利亚发 
现一块陨石,上面有个细菌的化石!没错,天上一块石头到澳大利亚,有好事 
者拿到显微镜下一看,居然发现一个象细菌化石的结构,不得了了,生命是天 
外来的!人们发现地球上的陨石大部分来自于火星,这是人类送到火星的海盗 
说的。后来送了一个叫“勇气”的家伙,以及他的兄弟,叫什么来着?“幸运”? 
他们就想看看,火星上到底有没有可以称为生命的东西。据说发现了生命可能 
存在过的迹象。有人就这样想啦:生命会不会随着陨石在行星间旅游呢?WHO 
KNOWS?虽然不久前有人指出,澳大利亚的那块天上掉下来的石头里的结构也 
许是石头的结构,并不是什么细菌。 

生命的起源,我们知道得还不如我们到火星,对太阳系知道的多。现在的都只 
是故事,猜想而已。谁有确切的证据,谁就可以获上若干次诺贝尔奖。 

【虹桥科教论坛网友文库(www.rainbowplan.org/cgi-bin/edu/mainpage.p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04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随笔:关于科学、宗教和信仰》

《立委推荐:何新》 屏蔽留存

《立委推荐:何新》

屏蔽已有 2266 次阅读 2010-3-7 09:0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左派, 术士, 何新

04.03.16, 【推荐】何新论坛:http://www.hexinnet.com/

其实不是真地推荐他,他的观点多数我都不认同。何新是著名左派理论家和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术士, 十几年来一直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中共出谋划策,为中国现存秩序的鼓吹者。他是一个奇才, 理论和论述角度独特, 有相当深度, 能自圆其说, 并有很强的可读性及时代感。何新现象在当今中国是一大奇观。何新论坛是我常去的, 每次皆有所得, 尽管有时觉得他的“左”及对中央领导 (江泽民, 邓小平, 王震, 等) 的奉承很搞笑。

立委推荐一个与自己政治思想完全背道而驰的左派理论家,算是一个例外吧。不过,何先生同情弱势群体的言行,我是赞许钦佩的。记得有人问他这位生活的强者智者,为什么总站在弱势穷人一边,他的回答是(大意):因为佛陀也是站在穷人一边的。

立委补注:其实立委并不是纯粹的右派,自我测量了一下,属于政治偏右(信仰自由主义),经济偏左(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民,总体不偏不倚。在充斥着愤怒青年乃至愤怒中老年的网络上,如此不偏不倚的爱国人士已经不多了,值得自我表扬一哈。

远香近臭,我对党国基本持谨慎乐观态度。 (776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27, 2008 02:06PM

 

中国的经济起飞,有目共睹,为中国骄傲。有很多原因,但改革开放是根本的,这点我充分肯定。 

我坚决反革命。稳定也许不必压倒一切,但确实很重要。民运极端分子要闹革命是很危险的事情。 

中国的经济自由政治高压的道路,到现在为止,至少看来没有出大的问题。自天安门近20年以来,民运份子和西方一直唱衰中国,没有一次符合现实,中国是越来越强。他们低估了跛腿经济改革的增长空间,党国领导人的领导艺术和灵活性,以及中国人民的才智,天生的商业头脑以及底层百姓的委曲求全。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在一党专制和民主之间,怎样才能既开放政治(逐渐言论自由,废除党禁等),又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我不相信当局及御用文人一放就乱的说法,也怀疑和反对民运右派人士激进改革休克疗法不顾人民死活的主张。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between, but where is it, I know not, either. 

 
太危言耸听了些。 (332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27, 2007 12:29AM


以前看《大参考》,就见过很多危言耸听论国内政治和经济的篇什,很合我右派的胃口。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我每天看到和相信的都是中国危机四伏,陈胜吴广大起义在即,经济崩溃在所难免。 

后来回到国内一看,才知道有多大的偏差。 

中国的问题成堆不假,两极分化,蛀虫也多。但踏踏实实勤劳苦干的也很多。两相抵消,结果还是经济起飞的势头挡也挡不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054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特别推荐:毛泽东博览】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蔣勁松   2010-3-8 00:54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仰望星空,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屏蔽已有 2846 次阅读 2010-3-17 17:4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爱情, 童话, 传奇, 浪漫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27, 2007 02:44AM
立委按:飞鹰是星湖和虹桥的老网友了,文笔优美,人缘极佳。飞鹰今春离网时所引起的震撼和挽留,在两岸三地,如潮水一样。飞鹰的这篇封笔之作“月亮出来亮汪汪”是爱情故事的极品,有如童话。有网友建议好莱坞以此题材拍成电影,让动人的爱情故事永远流传。我倒觉得,对于以如此婉约的文笔写就的真实人生故事,阅读的愉悦是电影不能替代的。  

 

鹰在旅途(最后一集):月亮出来亮汪汪 (7007 bytes) 
Posted by: 飞鹰 
Date: February 12, 2007 08:22PM 

鹰在旅途:月亮出来亮汪汪 

引子 

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哥,山下小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攸攸,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这是我最喜欢听一首歌,我不敢轻易听,一听就会陷入一种回不来的回忆之中。只有这个回忆,如果有某个细节想不起来,身边会有人提醒我。 

两天三夜的火车,一天两夜的汽车,深夜12点,我和我的导师才到达这个距离边境才几公里的小镇。明天还有16公里的山路,才到达我们的研究地点,导师告诉我,那个寨子门口有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上面开满了红红的木棉花。 

我计划要在这里呆三个月,而导师带我熟悉研究位置以后就要回北京。我们住在一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研究站,吃饭在一个哈尼族老乡家。我们的研究地点位于热带雨林, 

刚把行李放下,安顿下来,保护管理站的一个小伙子过来给我们打招呼,小伙子是白族,盛情邀请和我和他们一起去采“水木耳”(一种长在小河里石头上的一种类似木耳的菌子)。来到河边,除了他,还有三个姑娘,笑眯眯地盯着我,小伙子向她们囔到:北京来的研究生!我不敢看她们,赶忙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是我出行前我妈妈塞到我包里的咖啡糖,一人几颗。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河中小鱼很多。他们从水里捞着水木耳,我就四周看着这小河,小河旁边的森林,听着林子里的鸟叫声,和旁边姑娘们唧唧喳喳的笑声和说话声(他们说的是一些民族语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心里想的却还是要做的项目。突然,姑娘们一阵大笑,小伙子对我说,这三个姑娘,都很漂亮,你喜欢哪一个,就可以带她回北京。我是从脸红到耳根,只好尴尬地笑笑。一会儿后,小伙子说,阿梅,你唱个歌给北京来的研究生听吧。那个叫阿梅的,转过身来,盯着我说,喂,你喜欢听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你就唱个民歌吧。“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亮汪汪……”这首《小河淌水》我原来听过几次,感觉旋律非常优美。阿梅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悠扬甜美,我有点惊讶,边听边看她,个子很高,腿很修长,眼睛很大,皮肤很黑。。。。。。, 等她唱完后,另外一个姑娘说,阿梅,今天是你唱得最好的一次。阿梅走过来,“喂,还能给我一颗咖啡糖吗?” 

第二天,导师,我,还有一个向导,我们察看了我们的研究调查地点,穿过密密的雨林,一边走,向导一边介绍在原始森林里要注意的一些危险,这里常有野猪,豹子,老虎,甚至大象等危险动物,还有蟒蛇。很毒的蚂蟥,昆虫等。给我介绍各种可能性和措施等。三天后,导师回北京了,我呢,每天早早起来,由向导陪同,走大约5公里,去研究地点工作,到天黑回来。工作进展还算顺利,除了被蚂蟥叮以外,只有一些有惊无险的遭遇。向导介绍说,野兽往往更还害怕人,听到响声,他们早就跑到雨林深处去了。 

有一天早上,我和向导去研究地点,居然遇到阿梅和一群孩子。阿梅原来是当地小学的老师,教一个年级,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还有勤工俭学。她带孩子们在山里找一种中药,卖到钱以后,可以给孩子们买一个教育器材。(我在以前的系列中介绍了一位小学老师,就是阿梅)。 

过了几天,我想写封信回北京,向导师汇报一下工作进展。写好后,没信封。想起来,阿梅那里肯定有。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阿梅那里,阿梅打开门,惊奇地看着我,我说明来意。阿梅给了几个信封给我,说,在我这里坐一会吧。她把孩子们打发回家(那是个星期天),把孩子们给她拿来的东西拿进去,拿来一把凳子,让我坐下,告诉我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孩子们给她拿来了很多生日礼物,有野花,有甘蔗,柚子,芒果等,还有糯米饭,腊肉,鱼等。阿梅说,她前年从职业高中毕业以后,来这里当代课老师。坐在她对面,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她,她真的很漂亮,一种山里女孩的青纯。我们说了一个上午,我给她介绍我的课题等等,中午吃了孩子拿来的食物,算是给她过生日。她虽然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里,但她的思想却很清晰,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很独特,很令我佩服。后来,每到周末,我就到她那里起坐一会,聊一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快两个月了,我的项目进展很顺利,有一天,向导告诉我,他不能陪我去了,因为农忙,家里就他一个劳力,他不能丢下。我很理解,为了陪我,他家里的活,基本上都让他妻子做了。另外,我的经费也很紧张了,如果还要付向导的钱,只怕等不到项目完成,我的钱会用光了,导师说过,经费很紧张,希望节约使用。这样,我就决定一个人去研究地点。平时都是两个人,当我一个去的时候,阴暗的林子,真是感觉一种毛骨悚然,任何一种声响,都会让我害怕,可我又不得不去,其实危险可能并不多。 

那个周末,我又去阿梅那里,不经意说了一下,我现在一个人去深山里。她很惊讶,坚决不赞成我一个人,说是非常危险,特别是我这样对森林不太熟悉的人。我说,没事,我能对付。她想了一会,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刀来交给我,我拿过来一看,刀不长,很沉,很锋利。我非常喜欢,我平时拿的是向导家砍猪草的一把刀。她对我说,明天你去,带上我这把刀。过两天,我就放假了,放了假,我陪你去。 

拿着刀在手,心里还是很害怕,不过还好,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两天后,阿梅放假了,她家就住在附近寨子,她真的来了,每天早上,她拿者一些糯米饭,里面有干鱼或肉干等,戴着一顶自编的草帽,山里的姑娘,漂亮的山里姑娘!一路上,阿梅给我介绍,怎么在山里生存,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怎么防蚂蟥,虱子,等等。当我工作时,阿梅给我做纪录,她很聪明,很快就知道我做的是什么,提了两个建议,我很惊奇,我自己怎么没意识到呢。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两个星期,我的课题就可能收集数据,完成这个季节的工作。阿梅每天来,和我一起去研究地点。一天早上,阿梅唱歌,我听,一起去研究地点,突然,我突然觉得脚上一阵刺痛,然后看到一条绿色的小蛇嗖地钻到旁边草丛里,我感到一阵紧张,知道自己被蛇咬了,阿梅一听,问我看见的是什么蛇,我告诉她是一种绿色的小蛇,她一听,也很紧张,说那种蛇很毒,但安慰我,让我别急,她爸爸知道怎么治疗(她爸爸的故事,我也写过:最后一个布东猎人)。简单地把伤口用溪水洗了一下,我们就往回走。虽然才走2公里,我却感到脚步很沉,头也开始发痛,发晕,我知道可能是蛇毒开始发作。阿梅扶着我,我还是越走越慢,还有两公里。阿梅说,来,我背你。她把我的包挂在前面,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到她家,我的眼睛开始花了。她爸爸刚好在家,一看伤口,有点发黑发肿了,他爹一看我的脚,叫阿梅给他找一把刀,阿梅从我的包里翻出她的那把刀来,他爸很快在伤口上划了一刀,然后从嘴吸出很多血来,我基本上没什么感觉了。半昏半醒的,很快,他爸给伤口上上了一些药,出去叫来村里唯一的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拉到乡里的卫生院,洗伤口,打针,吃药。到晚上,我才感觉脚伤口处刺痛。阿梅说,当你感觉痛的时候,就说明没什么大事了。晚上,阿梅坐在床边坐了一晚上。早上醒来,我才想起我的试验,当时正是收集最后数据的时候,如果错过了,这个季节的工作全浪费了,必须等到第二年,那我的论文就没法按时完成。我着急起来,想挣扎着起床。但脚上还是刺痛,无法走路。阿梅一下子扶住我,问我要做什么。我把我的焦虑告诉她。她说,我去给你收集数据,我知道怎么做。你在交代一下,肯定没问题。我一想,也就只能这样了。晚上,阿梅到医院来,带来一些吃的,和她当天收集到的数据,我看了一下,基本上还行。 

就这样,我医院住了两天,回去后,又过了两天,才感觉可以走路。这期间,都是阿梅一个人为我去收集收据。到第五天,我可以一颠一颠慢慢走,阿梅扶着我,我才能去研究地点,完成了最后一个星期的工作。工作完成了,我也要回北京了。 

要回去的前一个晚上,我去阿梅那里道别,我说,阿梅,明天我就要回去了,没有你的帮助,我根本不能完成工作。阿梅说,我再为你唱一个《小河淌水》吧。月亮从东边的山上爬上来,月光下,我看见阿梅眼里的泪光。我把她的刀拿出来还给她,她说,这到就送给你吧,希望你以后还能记起我。 

第二天,当汽车经过阿梅的学校时,我看见阿梅站在窗前。阿梅送我的刀,陪着我走了很多地方,最后遗失在云南的原始森林里。第二年的同一个时候,我再一次来到阿梅那里,阿梅从教室里走出来,泪光涟涟:阿哥,你终于回来了。 

后来,阿梅到了北京,到了澳大利亚。 

(这是飞鹰的封笔故事。飞鹰就此别过所有朋友。不知冰儿是否记得,我曾说过,等飞鹰江郎才尽的时候,就会写这个最后一集。另请把此故事转给小沫)。 

~~~~~~~~~~~~~~~~~~~~~~~~~~~~~~~ 

鹰在旅途(最后一集):月亮出来亮汪汪 (7007 bytes) 137 飞鹰 2007-02-12, 08:22PM 
知道你不会回答我,但还是要问 (461 bytes) new 75 bing2 2007-02-13, 04:00PM 
你绝对不能走! (0 bytes) new 76 Alicia 2007-02-13, 09:35AM 
有情人终成眷属. (31 bytes) new 68 阿福 2007-02-13, 07:04AM 
为什么要封笔呢? (72 bytes) new 73 testtest 2007-02-12, 10:31PM 
为什么突然告别?祝过年好! (0 bytes) new 69 carmen 2007-02-12, 09:22PM 
don’t stop. (14 bytes) new 67 Charles 2007-02-12, 09:18PM 

飞鹰在封笔前曾光顾立委博客,并有留言,多缪爱之词,惺惺相惜,立委诚惶诚恐。『鹰在旅途』–飞鹰专辑就在立委星湖博客的隔壁,请移步欣赏飞鹰优美的文笔和传奇:[www.starlakeporch.ne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386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音乐心情:落雨的时节,失恋者的歌》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屏蔽已有 2803 次阅读 2010-3-17 17:48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人生, 爱情故事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31, 2007 04:58AM
立委按:飞鹰兄弟是真性情人,阅历丰富,感情细腻,心地明净清澈有如山溪。继图雅之后,飞鹰成就了中文网的又一个传奇。飞鹰离网之前,著“鹰在旅途”系列,信手写来,一气呵成,在在佳作。立委再择一篇,推荐如下。 

 

这也是篇感人至深的真实爱情故事。但我们从童话世界回到了现实,满目人生的沉重和命运的无奈。掩卷太息,一个朴实纯洁深谙爱之真谛的农家女的影子,挥之不去:她不哭了,说只要我好,她就好。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Posted by: amelie 
Date: February 19, 2007 08:21AM 

[www.rainbowplan.org]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平时我写的那些回忆的东西都是与野外考察,是科学的幌子下的故事。今天这个故事,与科学关系不大,本来不想拿出来。以前答应了小沫说要讲我的故事给她听,我想今天这个才是我真正的故事。 

我想应该大四的第二学期,我们整个班在河南邢台临西下堡寺乡进行毕业实习(这个乡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省委书记),我们两个人一个组,分散到这个乡的每个 村。条件还不算艰苦,从小在农村,象从垃圾堆捡来两个碗做饭碗这样事,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最大的痛苦还是吃惯了米饭,而那里只有馒头,吃了三天馒头后,我就开始拉肚子,不消化。两个星期后,领队老师来看我们,看到我们瘦得只有皮包骨,向上反映,县里才专门拉来一车大米,分给南方来的同学。有米还得有菜,好像那时我们可以买到的菜只有茄子和辣椒,刚好这两样是我和我的搭档喜欢的蔬菜,这样,我们就吃了整整两个月的茄子炒辣椒,辣椒炒茄子。不过我们在邻村干活的同学请我们去吃了蛇,刺猬,还有油炸知了(一个同学深夜和女主人一起出去捉知了,据说还捉出了一段故事)。 

艰苦的三个月,本来就有很多的故事,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苦痛的三个月,不是因为工作,因为我交往了七年,认识了十年的女朋友飞了!而且要说要嫁给一个认识才几个月的人。 

在我们那个年代,在中学就有恋爱倾向的同学是要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的,因此在中学的时候,我们有那种朦胧的感情,但不敢在一起说话,我们之间是不用递纸条的,常常偶尔一个对望。早恋不好啊,我没考上大学,不过我本来就笨,即使没有朦胧,我也考不上。而她考上了。农村的孩子,不考上大学,就要在家种田。在妈妈的泪眼与爸爸的无声的责骂中,我开始准备第二次高考。她没有给我写信,但去大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就给我寄来了一大堆在长沙买的参考资料。以后的一年,每隔一个月,我就会收到她寄来地参考资料,整整一年,她没给我写过一句话。 

后来,我终于考上武汉一所重点大学。我看到我分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车到她,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这是我第一次到她家,我看得出,她比我还高兴。我们坐在她家门前的田埂上,她望着我,听我说复读是什么。晚上我错过了回家的车,不过才八公里路。我回家时,我爸爸妈妈在等我。 

从此我在武汉,她在长沙。在大学的前两年里,每个星期我会收到她的信,她每个星期也会收到我的信。假期回家,我会去看她,她也会来看我。去她家时,我们就坐在她家前面的田埂上,来我家时,我们爬到我家后面的小山上,那时无聊的话题也有趣。大二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踢足球的时候踢了过个骨折,绑上石膏躺在床上,或者由同学们背着去考试。一天考试回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宿舍前的台阶上,是她从长沙来看我。她听说我脚骨折了,执意要来照顾我。我把她安排在同班的女同学那里睡觉,同宿舍的哥们也尽量不在宿舍。我们在一起过了我们最幸福的十天,我第一次牵了她的手,第一次吻了她。但我们没有走得更远。考试完了后,她做我的拐棍,我们一起回家。 

下个学期开学时,我的脚基本上好了,我回武汉,而她毕业分配到我们老家县的一个乡工作。从此,我基本上不缺钱花了,她每次发工资后都会给我寄一百块前,而那时我们的生活费50元就够了。大三第二个学期暑假,我去她单位看她,当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给我看她的手,尽是老茧!我明白了她工作的辛苦,吻着她的手,想哭。终于,她办了停薪留职,去南方打工了,每个月,我都会收到她的钱与信。 

后来,我准备考研究生,没日没夜地看书。然后就是毕业实习,然后就是上面所说的绝交信。当时我很气愤,去信问她为什么。她不回信,但仍旧寄钱来。 

实习完 回学校后,我心高气傲,不再给她写信了,钱取出来,但不再用了。大学毕业后,我回她家,她没回。我把我用了她的钱全部还给她爸爸妈妈,他们坚决不要,老两口流着泪要我不要怪她,我忘 了我说了一些什么,总之是一种不高兴的话。 

后来我去北京念研究生,时时想起她,可再也找不到她了。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婆,死心塌地爱上我,我也一样。大约三年后,我接到一个电话,没人说话,只有一阵隐隐的哭泣声,我一听就知道是谁!是她!但她不说话,只是哭。大约十分钟,她挂了。几天以后,她又来电话了,还是哭,最后她告诉我一个号码就挂了。我马上跑到打长途的地方,打通了那个电话,她只问了我好不好。我如实地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她。她只说了一句,只要我好,她就放心了。然后就挂了电话,从此我再也打不通那个那个电话了。问尽所有的同学,他们也不知道她的信息。有一次回家去她家,她爸爸妈妈退休后也搬家了,也找不到了。后来,我出国了,结婚了。不知道她咋样了。 

去年年底回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她的姐姐,来到她爸爸妈妈家。她爸爸妈妈还是要我不要怪她女儿。后来她姐姐告诉我,那一年,她查出得了肝炎,医生告诉她,肝炎患者不能结婚,不能生孩子,而且要花很多钱,也不一定能治好。她一听着急了,不想连累我,就编出一个故事,与我分手了。后来,她的肝炎一直没治好,但保持稳定不传染了。后来,我向她姐姐要她的电话,她姐姐征得她同意后,打通电话后给我,我忍着眼泪,问她,为什么那么傻?她不哭了,说只要我好,她就好。 

~~~~~~~~~~~~~~~~~~~~ 

拍砖的人所说的,正是我惭愧,责骂自己的地方 

送交者: 飞鹰 于 February 28, 2005 10:03:06: 

回答: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由 飞鹰 于 February 25, 2005 17:08:38: 

没有料到这个回忆这么受到关注,有掌声,还有拍砖声。其实拍砖的人们所说的,正是我惭愧,责骂自己的地方。我要是当时理智一点,到南方去找她,可能现在是另外一种结局了。我当时没有想到她会是生病了,想到的在南方的花花世界,所有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当时她的信充满了这些暗示。 

确实,作为一个男人,用女孩的钱,现在想起来,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农村,这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农村,又说到农村了,农村里有很多城市人不知道的事。比如她家门前的田埂,我家屋后的小山等等。如果我要说到,我爸爸三年前退休了,那就更成了大漏洞。其实这是我爸爸妈妈那一代非常普遍的事。常常是爸爸是商品粮,妈妈和孩子们是农村户口,生活在农村。我家是这种情况,她家也是这种情况。 

她得的病是乙型肝炎,是她刚到南方就被传染了,她给我写最后一封新的时候,正发病。现在还是带病毒,但早已经不感染了。她前年结婚了,嫁到江西,现在还在深圳打工。得知她的情况后,我的确有去就看她的想法。我想了一晚,看看旁边的老婆孩子,我放弃了。我已经对一个人造成了伤害,一则这个伤害已无法挽回,二则努力去挽回这个伤害,只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写这个回忆,并不想要得到大家的掌声,歌声,与诗画(谢谢),虽然却是很让我感动。一半是答应小沫要讲我的故事(在没有知道这个故事的真相以前,我原来想讲的是关于那个“死心塌地爱上我”的故事),另一半是我自己正处于一种惭愧自责的心理。我没有含着泪写。只有一个晚上,那个知道真相以后的晚上,在老婆与儿子都睡着了之后,坐在寒冷的月光下,直到很晚很晚。 

阅读次数 117 

所有跟贴: 
在中国,得乙型肝炎的很多,带3阳的比比皆是, - reminder (445字节) 2/28 18:39 似乎也不必要过于自责 - 离乡客 (90字节) 2/28 14:47 
飞老师:姑娘的心思,是能藏一辈子的。 - 微副虚记 (75字节) 2/28 10:42 
回来就好,我想这是最好的结局。 - JFF (38字节) 2/28 10:31 (1) 

[www.rainbowplan.or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3862.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音乐心情:落雨的时节,失恋者的歌》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屏蔽已有 2298 次阅读 2010-3-17 17:5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传奇, 布东族, 猎人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29, 2007 06:47PM
立委按:阿梅实际上是一个少数民族族长的女儿。族长因为善于打猎,保护本族,极受拥戴和女性青睐:可以想见漂亮的阿梅,其母一定很漂亮。这篇现代童话极富传奇色彩,有点类似于Disney 经典片 POCAHONTAS,那个白人殖民小伙子,爱上土著酋长女儿的故事。有情人终成眷属,阿梅跟随她的王子出了云南边寨,携手走上人生旅途。他们先回北京,后定居澳大利亚,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少数民族族长的故事见: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Posted by: amelie 
Date: February 19, 2007 08:03AM 

[www.i-fox.org] 

(注:匆匆写就,就贴在这里,下星期在来拣错别字吧) 

最后一位布东族猎人。 

引子。 

布东族,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式被承认的少数民族,他们称自己为布东族,分布在云南和老挝的邻近地区,他们以前靠打猎,捕鱼为生,现在已经完全放弃打猎捕鱼的生活,以种植旱稻,玉米为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中国仅存几十人,他们原来很少外族通婚,但现在已经完全与别的民族婚嫁了,(在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纯血统的布东族今年34岁。 

我在那里考察的时候,见到了布东族最后一个猎人,一个有传奇式经历,而又不幸的老人。 

老人年轻时候,是一个部落的头领,这个部落他们自己称为布东,生活于中国和老挝交界的原始森林中,男人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女人在家照顾孩子。解放后,他们生活的地方一部分被划为中国,一部分被划为老挝。老人的部落里的人也一部分成了中国人,另一部分称了老挝人。老人带领的大约60人成了中国人,而他兄弟带领另外一部分成了老挝人。即使现在,这两拨人还经常来往,他们的脚下没有国界。 

老人带着他的人住在一个山谷,过着渔猎的生活。那时山里野兽很多,大到老虎,大象,豹子,熊,野牛,小到麂子,马鹿,松鼠,河里的鱼也很多,几十斤重的团鱼也很常见。老人那时年轻,浑身是力气,能空手追到马鹿。带领寨子里的年轻人,上山打猎,下河捞鱼,女人在家种一点苞谷,到山里找些野菜。老人打猎不用枪,用弩,百发百中,从大象,到老虎,到黑熊,野牛,野猪都是他的猎物,他唯一没有猎到的猎物是传说中的独角兽,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好几次看见一个头上长着一只角的,象牛一样大的野兽,每次都在他的弩射程之外就跑掉了,我怀疑那可能是犀牛。猎到野兽以后,只要比猴子大的,他会分成若干份,寨子里的每家都有份。小的野兽和鸟,就送一些给家里没人能打猎的家庭。老人还知道很多草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寨子里的人有什么小病,全靠他的草药。老人给我看过一种最神奇稀少的草药:猴结。 

大约60年代初,一场瘟疫侵袭了他们寨子,寨子里的人死了一半多,老人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只好迁到另一个山谷。寨子里的一些家庭,男人死了,或主要劳力死了,老人就照顾起所有的残缺家庭,经常晚上出去打猎,捕鱼,给那些家庭送去。 

到了70年代,他所在的地区开始引入旱稻,推广种植橡胶,再加上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始保护野生动物,打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他带领寨子里面的人砍林种稻,种橡胶。在初期,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野兽,后来,慢慢地,生产队有旱稻了,橡胶也可以割胶了,各家不再依靠山里的野兽了,特别是80年代后,一些人从内地迁到他们的寨子,他也慢慢地在寨子里变得不重要了。大约1980年的时候,政府开始宣布保护野生动物,不提倡打猎的时候,老人有了他的第一杆枪,不在用弩,他枪下的猎物还是当时寨子里面人的主要肉食。 

后来,寨子里的人开始自己耕耘自己的旱稻田和橡胶林,开始养猪,养鸡,不再依靠老人的猎物,老人也老了。 

老人最后一次打猎是1991年。一头野猪来到寨子附近糟蹋玉米地。老人决心打掉这头野猪。他爬在野猪可能要经过的地方的一片草丛中等待野猪的出现。半夜,野猪来了,他站起来,举枪就射。谁知在他开枪的同时,从对面草丛中也冒出一串火光。最后,他打死了野猪,而对面来的火光击中了他的右腿。原来村子里一个小伙子也来打野猪,两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野猪出现后,那小伙子没射中野猪,却打中了老人的腿。老人的右腿膝盖骨被打碎,胫骨被铅子打穿,后来由于耽误医治,从大腿处截肢。 

一次和老人闲谈时,老人给我看了一个他爱之如命的宝贝:一顶竹篾编的草帽,上面拴着很多彩色的细线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彩绳。老人的女儿对我说,这个草帽是她爸爸年轻时候编的,每一根细绳代表一个爱过他的女人,女人在他的草帽上拴一个彩线,就表示爱他,拴一根用很多细彩线编成的彩绳就表示要嫁给他。老人说,他死后,这个草帽要挂在他的坟头。 

[www.starlakeporch.net] 

~~~~~~~~~~~~~~~~~~~~~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走出边寨漂流世界的王子与公主的平实生活花絮 

谁有过田园梦?(从下面搬上来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虹桥科教论坛 [s109196612.onlinehome.us] 
送交者: 飞鹰 于 October 12, 2004 11:10:26: 

其实生活中的精彩很多,即使鹿摘走了你的玫瑰,玫瑰虽可以饱你的眼福,但对于鹿来说,也许你的玫瑰让他免受一夜的蓟饿。 

在北京住鸽子笼的时候,经常和家里的领导一起做梦说,要是能有一个大院子,在院里种些蔬菜,挖个小池塘养几条鱼,过过那种都市里的田园,那多好啊。 

来到大海的另一边后,终于有了一个有很大的院子的房子,虽然还是租住的,多交20刀一个星期的房租后,房东大方的说,只要你们不把我的房子搬走了,你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装饰院子,条件是搬走时必需恢复原样。 

搬进去后,在领导的亲自带领与指挥下,每个周末就在院子里开始田园梦,领导说,在这里种几棵辣椒,在那里种几棵茄子,还有葱,大蒜,黄瓜。最大的工程是挖了个小鱼池,因为考虑到以后还要填平,挖出来得沙土还用带子装好,好好放在储存室里。经过几个周末的汗水,嗯,院子象个田园了,有菜园,菜园里有新种的蔬菜苗,鱼池里有新放的小鱼(本来想放几条小鲤鱼,找了几个地方,发现只有长得象鲤鱼的,以为是鲤鱼,18刀一条,买了5条。后来清邻居老太太来欣赏我们的田园,她对我们的田园没有什么评价,只是建议我们把鱼养到鱼缸里,因为这种鱼很名贵,叫什么koi,才知道是日本锦鲤)。 

田园做好了,我们也开始做梦了,嗯,等茄子揭茄子了,等辣椒结辣椒了,等鲤鱼长大了(我们可不管他是不是锦鲤),我们就不用上超市买菜了,还有鱼吃了。于是我们就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这田园了,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可是田园里的小蔬菜苗似乎不领情,茄子苗辣椒苗西红柿苗等从来就没绿起来,象营养不良的孩子,越来越黄,越来越黄,最后变得没有了。萝卜籽倒发了芽,可是每天早上起来一看,总是有一些被什么连根咬断,经过晚上的观察,原来是蜗牛干的,因为不愿意用杀虫药,晚上12点了,领导还带着我做蜗牛(一点也没想起和领导谈恋爱时,晚上去捉萤火虫)。可是蜗牛还是与我们作对,每天晚上还是要破坏几根萝卜苗。有几天没有数我们的鱼了一天下班回来,领导杏眼圆睁:你煮了一条鱼吃了?不老实交待,今晚罚你捉蜗牛到晚上12点!天啦,那小鱼,才两寸长,我又不是猫!可是这鱼,数来数去,只剩四条了,活不见鱼。死不见鱼尸。神秘的消失一条了。邻居家又没有会潜水的猫。过了几天,我们的鱼只有三条了,领导说,嗯,肯定是鱼自相残吃了。正考虑怎么让他们分居。我却在鱼池边发现有几个小鱼鳞!肯定是有飞贼!守候两个周末后,终于发现飞贼是海鸥!代价是我们的鱼只剩一条了,为了保存这个独苗,我们买了个鱼缸,孤身寡影,最后一条锦鲤在搬进鱼缸三个星期后,郁郁而终。 

由于没有什么好照看的了,我们很少去后院了,偶尔去看一眼,越来越绿,我们浇了很多肥,杂草喜欢啊。又过了很久,踏着过膝深的杂草,领导去巡视过去的田园,惊喜地发现,鱼池旁有两棵萝卜!拔出来一看,萝卜比超市里卖的还大,而且还没有花心!领导骄傲地宣布,今晚我们吃牛肉炖萝卜,自家种的萝卜. 

又是一个周末,看着绿油油的后院,领导对我说,这草可以养活两只羊,我说养活两只兔子绝对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周末去逛宠物市场,买两只小兔子扔进去。第二天下班回来一看,杂草没有了,只剩根了,原来是邻居抱怨,杂草结子后,会飞到他家后院,打电话去房东那里抱怨,房东派人来把草剪了。正在唏嘘之中,遗憾不能养兔子了,房东来电话了,责令我们马上把后院里的坑填平!原来白天剪草时,剪草工人与剪草机一起掉到我们的鱼池了! 

看着光秃的后院,我问领导,我们以后种什么?领导说,我们什么也不种了,搬家! 

[www.rainbowplan.or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3863.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音乐心情:落雨的时节,失恋者的歌》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天空--陈圆圆》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天空--陈圆圆》

屏蔽已有 2915 次阅读 2010-4-30 06:12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曾宁, 陈圆圆, 历史新编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隆重推荐美女作家曾宁的这篇历史新编。尽管我于历史不熟,这篇历史传奇的精致神妙还是令我叹服。芥老的评价说出了我想说而表达不清的意思:

这是一篇构思精妙的故事新编,显示了作者浑厚的文学功底和挥洒自如的表达艺术,尤其是绚烂精到的文学语言,既大跨度地勾勒了人物命运的时空,又细腻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形象跃然于读者面前。如此文才,不亚班、谢!

以前戏说做宁粉,9分冲美女,1分冲作家而来。因为自己也爬格子,虽然只是业余爱好,但文人相轻的流弊我也不免,除了“美女”作家和曹雪芹,很难再粉谁,包括鲁迅。从此,宁粉的作家指向多于美女。

天空--陈圆圆
曾宁

那一年,妈妈说我必须被梳笼。

众龟奴仆环纷纷跪下:“恭喜圆姐儿。”我对著菱花铜镜没支声,丫头应了:“起来,姑娘有赏。”他们在我身后闹闹腾腾地抢赏钱,打情骂悄声响作一片,我悄悄抬眼,浣纱里弯曲的画梁屋檐精巧地勾划出一方蓝天。天空纯净得任我驰骋,从懂事起我就开始看天空,我生著一双和天空一样清纯的大眼睛,我执意认为只有我这样的明眸才配直视天空。天空无一丝污浊,我们浣纱里的天空与千金闺秀屋檐外的天空是一样的,只可惜,天空下的一切截然不同。

婆子们在妈妈的指挥下端来大小红漆盆,为我沐浴开脸。打头的婆子用一根红丝线浸水刮去我脸上的汗毛,我一阵生疼,竟痛出泪来,婆子安慰:“圆姐儿,你好福分,听说梳笼你的公子是大名鼎鼎的冒公子,家有钱,模样俊年纪轻,吹拉弹唱诗词曲赋无所不能。你妈妈疼你,宁愿少要钱,也要给咱与圆姐儿找个称心的姐夫。”我心动了动,复社冒辟疆公子早已是名满天下的俊士,秦淮板桥一带的姐妹常以炫耀的口吻宣称冒公子在她们那里打过茶围,而我却是被冒公子重金梳笼。我习惯地抬眼仰望窗外,晚霞朵朵,在墨蓝的天空,羞涩地呈现欣喜的嫣红。

我站起身,不知不觉随著晚霞的余晖步出卧房,穿过天井,掠过人声嘈杂的浣纱里,晚霞变成美丽的紫红色,一只墨笔勾勒出深紫色的边----

“卡察”一个轻微的剪刀声引我低头望去,一位驼背的老婆婆低头在我身边专心挖野菜,浣纱里即将发生的大喜事,似乎对她没有惊扰。我向她说:“我懂事起,就天天看见你在这里挖野菜,你不能看到天空么?天空很美---”她没有停止动作:“我看过天空,我是天女。只是,我的男人们一定要把我留在地面上,等到我不得不俯视地面的时候,我的男人们都离开了我----圆圆,你命里注定不能飞天的,因为男人们不允许。”她勾娄著背脊,缓缓向前,“再过几年,我就可以升天了,我就可以回到天空父亲那里,再老再丑都是他的女儿。你呢,你不会沉寂的,因为你真美,美得只能让男人们死死按在大地上----”她消失在夜幕中,我始终没有看见她有多丑,多老。

后来人们描写我是个天生的娼妓,近来也有人更离谱,说我纯洁高贵万般无奈才被逼成娼。都很好笑。我一生下来就注定是烟花,因为我诞生在浣纱里,生母则是远近闻名的头牌红姐儿。现在的妈妈实为我的养母,她告诉我,我生母发觉怀孕的时候捶胸顿足,以头撞墙,一迭声地要打胎,不知寻访了多少名医,喝了多少汤药,我却倔强地在她腹中茁壮成长。生我的那天,鸨母将血淋淋的我要塞进便桶,生母却说:“不如给她吃砒霜来的痛快。”鸨母应声拿来了砒霜,生母却仰头看了看午后的蓝天,一片纤小的白云飘过。她让鸨母去准备午饭,将砒霜融入茶杯里,老鸨一再吩咐:“量多一点。”生母不答,又一次抬头仰望蓝天,她会看见了什么?不知道。一个时辰过后,我的哭声引来所有的人,大家惊见我母亲已服下砒霜,她美丽的大眼睛依旧直视著窗外的蓝天。一颗泪挂在眼角,我的养母,当年浣纱里的姐儿,抱起不满一天的我,我竟伸出小手,合上母亲的眼睛。

娼妓为男人而生,我却是为天空而生,我告诉别人,我的生父就是天空。每次歌舞教习,我无师自通了唐舞“飞天”。在深沉得有些灰色的唐乐声中,我用彩色飘带舞出最轻盈的飞花,我腰肢柔软,弯出一道道飞天的彩虹,灵巧的双手画出掠过天空的浮云。“陈圆圆,天人!”凡是欣赏过我舞蹈的男人,半天才出了这一句,包括冒襄,包括田□,包括吴三硅,包括李自成,还包括他,崇祯皇帝朱由检。说完这句话,他们最想做什么,很简单------

我头顶红帕,十二盏宫灯指引,穿过曲曲廊廊,穿过弥漫无奈的红尘。我注定要贡献给男人,而且是极优秀的男人。每次,我最遗憾不能望见天空,透过帐幔和雕梁画栋,我想象窗外的天空什么颜色,心头对男人只有失望。

“圆圆,我最喜欢天空。我是天子,天空的孩子。在大内,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我想走,和你一起走。可是我不能,求死都不得!”他说,当年叱吒风云,一举铲除魏忠贤、客氏乱党的他,这时,柔弱的象个大孩子。我和他依偎在窗下,窗外暗蓝色天空寂静无云,“你不能在这里了。”他说,“流寇,满清鞑子眼看就要打过来,大明江山朝不保夕啊。”我第一次告诉一个男人;“我离不开你。”他悲哀:“圆圆,出宫去从良吧,不要在这里陪我死。”

我扯下所有的帷幔,让月光尽情写入寝宫,我吹熄所有的宫烛,一件件除下我的外衣,没有唐乐伴奏,没有锦衣华服的渲染,我的玉体坦陈与月下,自出娘胎,虽然经历无数的男人,我却从未如此赤裸在别人面前,我跳起了我们最喜欢的飞天,黑夜的无边温柔为我伴舞,黑暗中,他泪眼朦胧,我亦几欲乘风而去,飞向我神往已久的天空。隐隐约约,杀声四起,流寇已经逼近京城。

三个月后,他自杀於煤山,他凝视天空,一颗泪挂在眼角。扼死他的三尺锻带便是我跳飞天的飘带。我擅自离开吴府直奔煤山,轻解下缎带,为他合上眼。在贼兵们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手执缎带走向皇宫。

百年后,人们痛斥我的“自甘下贱”,居然对李闯主动送上门,最后引来吴三硅的“冲冠一一怒为红颜”___降清。有人直指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我。

事与愿违,我的指甲一触摸到他的脖子,我的手软了,本来醉成一滩烂泥的李自成,杀死他易如反掌,然而,对於这个刚才给我唯一的性高潮的男人,我竟然拎不动细巧的飘带,飘带滑落在我的亵衣上,连同我的爱情,我的羞耻心被弃於床下。我一瞬间变得极无耻,我开始需索无度,日日夜夜地进行妓女应有的工作,我只能以此麻痹,否则我会痛苦而死。一次次我喘息著瞪视蓝天,天无云。

夕阳如血,扬州的土地鲜红。扬州十日无声无息的开始了,也无声无息的结束了。当我赶到扬州,正巧赶上最后一天。摄政王多尔衮颁发召令,躲在地窖苟延残喘的扬州难民开始陆续出来,“剩下不多人了。”家丁告诉我,“夫人,这里危险,平西王吩咐小的---”我座在车辇上,放眼伏尸遍野。

我很快就要和吴三硅去云南赴任,我被朝廷封为一品夫人,总算有了娼家们艳羡的归宿。不知为何,当我抬眼遥望天空,便立刻吩咐下人给我备车马去当时最血腥屠杀的扬州。

难民们的脸竟无惊惧之色,他们缓缓地抬尸体,慢吞吞地挖土坟,有的人挖著挖著就倒了,旁边的视若无睹,继续低头铲土掘坟。没有人开口说话,也没有人有表情。斜阳下,红色的土堆一个个隆起,周围静的只有乌鸦的两声低吟。

“落你兴亡几点泪,谈千古,慨半生湖海---”一声高亢的吟唱,惊起一滩飞鸥,但见一书生打扮的中年人,依靠在江边桥头,对著具聚血肉模糊的尸首,只顾大声吟呃。他真丑,满脸疤痕,他的眼睛----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可怕的两个黑洞,告诉大家,他的眼睛被人为挖去!然而他的声音却是浑厚高企,如同天赖之音:“一声高唱万山惊!---”难民们无动于衷地挖土,抬尸首掩埋。一旁几个清兵哗地抽出明晃晃的长剑,慢慢逼近他,“闪开!”一名清军推一把挡道的难民,难民竟毫不避让,一铲铲的下去,他是瞎子还是聋子?清军火起,手起刀落,难民倒下,又一个人挡道,清军又是一剑,难民又倒地,第三个,第四个----难民们的表情致死都是麻木的,象毫无感觉的僵尸,而没有人避让。那丑人还在说书:“只劝柚台追后主,不愁弓矢下南唐。”清军步步趋近,他们身后是一条血路,他们的长剑已经砍缺,血一滴滴地侵入土壤。吸饱鲜血的黑土泥泞不堪,难民们鲜红的血溅在清兵们的黑衣上。

我高喊:“别杀了。”大家惊望我,清军当中一个头领模样的人打量了我的车马和仆从,客气地问:“敢问夫人是谁家宝眷?”家丁喝道:“大胆,平西王福晋在此,还不回避。”他们忙跪下行礼,我令他们退下。直接走向那个说书人,他没有停下:“青衣衔壁何年返碧血贱纱此地亡,南内汤池仍蔓草,东陵辇路又斜阳。”我座在他身旁,沐浴在夕阳的火红之中,我轻声问:“你的眼睛呢?”他答:“被多铎挖走了,弃置在总兵府的后花园,化为淤泥。好在天空已经装在我的心里,不需要再看了。”我又问:“我们这是在哪里?”他又答:“在十八层地狱,你的杰作。”我站起身,抬眼望著天空,:“我会飞,你相信吗?”他所答非所问:“明年秦淮桃叶渡,你能为我收尸吗?”我笑了,我笑得美极了:“柳敬亭,等不到明年了。我为你跳一曲飞天吧。可惜无人伴奏。”柳敬亭应道:“我继续说书----全开琐钥淮扬泗,难整乾坤左史黄。建帝飘零烈帝惨---”慨然的说书声伴随我轻如飞燕的舞姿,柳敬亭的嗓音破了,他剧烈地咳出了鲜血。但他还说;“英宗庸碌武宗荒,那知还有福王在,临去秋波泪几行!!”他悲愤的脸仰望天空,天空红如火烧,他空洞的眼眶竟迸出鲜血,我激烈地舞动并不属於人间的肢体,伸手为他合上并不存在的眼睛,扬起彩色缎带,瞥一眼天空,从从容容的投入桥下的茫茫江水。

我的初夜被英俊多才的冒公子梳笼,后来他在<影梅庵忆语>中忍不住提到我,对我的依恋付诸笔端,尽管这本书为董小宛而写。我的爱情献给朱由检,在苍凉的天空下,他目睹我最纯洁的飞天舞,他读懂了我的挚爱,那条七彩飘带为证!我的性爱被李自成肆意享用,在没有天空的锦被下,他让我感受到腾云驾雾的飞天般的快乐。我的青春被吴三硅占有,他是唯一正式娶我的男人,我为他“一代红妆照汗青”,他为我“全家尸骨成灰土”。遇见柳敬亭,我只剩下生命了。

没有人相信我最后的男人是柳敬亭,因为他奇丑。人家情愿编我在云南做了道士,最后羽化西去,自由翱翔於我钟爱的天空。我多么盼望有如此诗意的死亡。然而,我只能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只能有最平淡的开始和最软弱的结局。“与君唱作圆圆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3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784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朝华午拾:老乡妹妹》

 

1  魏玉保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鹤顶红*袖箭*枪》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鹤顶红*袖箭*枪》

屏蔽已有 2898 次阅读 2010-5-1 10:48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武则天, 曾宁, 故事新编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又是曾宁伊人的故事新编,实在太妙,不得不转。这篇构思极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ttp://www.dingding.tv/bbs/thread.php?fid=20
 
鹤顶红*袖箭*枪
曾宁

没有比今夜更圆润的月亮,妩媚的白,阴柔的晕。月光透过窗纸洒入桃红色锦衾,青铜兽炉摇曳出袅袅的檀香。这些日子后宫一直冷清,就连徐妃都很少被招幸。从太极殿太监们诡秘的神色中,我判断皇上这次病得不轻,很可能—–我抬起手,曾经倍受皇上恩宠的五指白嫩纤美,柔若无骨,无名指上一只绿宝石戒指闪出荧光,如黑夜中猫头鹰的锐眼。我按一下宽袖里的袖箭,去年皇上问我如何驯服烈马,我的回答很简单:皮鞭,铁棒,匕首。虽然凶器非到最后的关头不会祭出来,但现在危机四伏,须得时时防身。

轰的一声,一阵怪异的浓雾在室内蒸腾,我刚想叫太监来,却见雾中出现一个红衣女人,她的神色也如雾一般茫然。

我立刻命令自己冷静下来,凡是大难将临,我都镇定自若,熬到苦难过去,这些年不是这样过来的吗?我定神问:“什么妖人?敢来禁宫作怪?”

这个女人自言自语:“禁宫?别又是末代。”我愤然:“什么末代?现在是大唐贞观年。”她立刻嘻皮笑脸地说:“太好啦,李世民的朝代!你是谁?”我也笑了:“你这个妖精挺和气,我呀,小名叫—-”我眼珠一转,编了个名字:“我叫照儿,是后宫才人。”她爽快地道:“我叫伊人,我是一千五百年以后的人,我是乘搭时空穿梭器过来的。”我惊异:“时空穿梭器是什么东西?一千五百年以后是怎样的?”她搔了搔头:“时空穿梭器是我表弟眼睛儿发明的,不过,也只有他才能发明这个,其他人还不会制造。一千五百年后怎么样,我也说不清,反正,变化不太大。也有皇帝,改个名称而已,叫总统,主席什么的。也有后宫,只不过不能公开。至於朝代嘛,有些地方是终身的,有些地方每四年换一个皇帝。不过不打仗。”我亦笑道:“改朝换代而不杀戮,倒比我们现在强多了。”伊人大笑:“还有更好玩的哩,我们女人可以休夫。”我惊叹起来:这可真奇怪了,女人休夫,那岂不是鼓励女人通奸?嗯,他年我若掌权,会好好考虑制定类似的律例。

我看伊人,她大大冽冽坐在软榻上,好奇地东张西望,两腿交叠。我有些不快,这个女人挺没规矩,我又一想一千五百年以后的人,恐怕不懂大唐宫规,便按下怒气。开始端详伊人,她身穿大红唐装,金色抹胸隐隐约约,袒胸露背,象教坊女子,不过后宫一直偷偷仿效这类服饰。她长相也和我们没有区别,她大概三十左右吧?皮肤白皙,杏核眼,圆脸,倒也算周正,却比不上我凤眼广颐,柔媚万端,不知道千年后的女人可会用柔媚去魅惑男人?或者她们具备更多的本事。

我笑问:“你们的朝代最漂亮的女人是怎么模样?”她从怀中掏出一张画片,神秘地说:“眼睛儿不让我带任何东西过来,这可是我偷藏的好莱坞明星照。”我不解:“明星是什么?”伊人想了想:“大概是名优伶,或者名歌舞伎。”我眼光落在画片上,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奇丑的西域女子,金发碧眼不错,可惜眼如铜铃,嘴似河马,颧骨高耸典型的克夫恶相!伊人笑问:“好看吗?她叫朱丽亚罗伯兹。”我苦笑摇头,又发现:“画师可为巧夺天工。真是纤豪毕现的好画。”伊人收好画片,哈哈大笑:“这是照片,对了,照相机一千年以后才会有。”我有些落寞,一千五百年后,会是多么神奇的世界。

我的思绪转移到现实问题上来,试探问:“你既然是千百年以后来,请告诉我皇上如今龙体能否恢复了?”她警惕起来:“李世民病了?那么武媚娘现在在哪里?”我心里大惊,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地问:“你知道武媚娘,武媚娘会在历史上留名?”伊人肯定地一点头:“她的名气高于李世民。她现在一定在冷宫吧?”我含含糊糊:“她—现在是侍女,待会儿去服侍汤药。”伊人陷入沉思:“侍奉汤药,那会碰上太子李治。”

我平息自己的惶恐不安,冷眼旁观这个一千五百年后过来的女人,不,不能让她落入其他人手里!去年一句谶语“女主武王”,皇上差点赐死我。现在这个伊人知晓得太多,比袁天罡的法力还大。刚才的话若传出去,别说后宫妃嫔会整死我,外面有的是杀机重重的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高阳公主、魏王、废太子、李治的妻妻妾妾甚至满朝文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敌人,每一个人都会伺机杀我!再加上一个对我的过去和未来都了如指掌的厉害女人,把她拉去入伙那还得了?!

待会儿太监进来发觉她,后果不堪设想!杀机在我心头暗暗升起,我对自己说:不要怕,杀死她就象处死一个扫茅厕的小太监那么简单。我习惯地堆上一副娇媚无比的笑脸,我常常这样对付皇上,也这样对付李治,我将开杀戒的时候也这样笑着。我揭开红漆食盒,端出自制茶食,开一瓶波斯进贡的葡萄酒,我无名指轻轻一挑,那颗绿宝石戒指立刻脱落,沉在瓶底。我知道戒指里镶嵌的鹤顶红在酒里开始融化,我殷勤地说:“伊人,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这酒和茶食略为果腹吧。”

伊人想是饿了,一把抓起小巧的茶食,大口吞食起来,一边问:“这叫茶食?<金瓶梅>里面提到过,明末后就失传了,形状象云片糕,嗯,绿茶做的吧?”我心不在焉唯唯应声,镇静地为她斟上酒递给她,她没接,盯着金质镶翡翠的酒杯:“照儿,你这酒杯后来传到南唐去了呢。”我才不管什么南唐北唐,我只管眼前,漫不经心地噢了声,她感慨万千:“从嘉,百年后李氏的后代,就是喝了这酒杯的酒鸩死的。”我惊得几乎丢掉酒杯,下意识地握住袖箭:是不是该下手了?却见伊人红着眼圈,摇摇头:“算啦,不说这些,照儿,谢谢你的招待。我就要回去了,给你出个主意吧,这次你们皇帝驾崩后,你和武媚娘会被遣送到感业寺,你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你会有机会出去的。”我立刻恭顺地请教:“什么机会?”

伊人站起身,在庭内慢慢度步,俨然一副国师模样说:“其一,好好对待武媚娘,尽力照顾她,甚至要为她忍辱负重!其二,千万要学习治国之策,日后她若出去,必会记得你。”我好奇起来,悄悄搁下酒杯:“既然是她的恩人,她必会报答我,为什么还要学习?”伊人摇头:“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人,是不会太在意小恩小惠的,你拥有别人不曾有的一技之长,再加上善心恩惠,贵人才会垂青你。你才会得到永久的荣华富贵!”我暗暗思度,这个伊人倒不傻,我连忙问:“我熟读诗词曲赋,还要学什么呢?”伊人笑道:“我生有涯学海无涯,你熟读这些会自己编写吗?会拟奏折吗?会帮忙题匾吗?会掌管案卷吗?匈奴未剿,突厥未灭,出征频频,你懂得兵法吗?不仅三十六计,还须督军,辎重,兵器,兵士训练,另外治理国家还有农工商,件件都是学问啊,照儿,你若能让武媚娘启用你,这些每一样你都得熟读熟背。”我惊呆了:“那么武媚娘自己的将来是什么?”伊人顿了顿,叹气:“我若告诉你,你就不知努力只知溜须拍马了。”

我手微微颤抖,这个伊人不比寻常女性,难道千年后的女人都这般胸怀韬略吗?这样的人既不能为我所用,我就必须斩草除根,杀!我再一次下决心。慢着,她不是说她要回去吗?杀了她处理尸体麻烦,在旁人发觉她之前,返回一千五百年后,倒也省事。我轻松地舒口气,不动声色地将酒杯移远一点,作出天真可爱状:“那么,武媚娘怎会有这么大的本事?”伊人笑:“还不是因为李治,这个没用的男人。”我一凛,李治与我的私情,历史上也留下一笔吗?伊人续道:“李治会让武媚娘青云直上。”我暗暗点头,太子李治对我可是迷恋极了。我问:“历史有没有说武媚娘最爱谁?”伊人茫然了:“她不会爱上谁吧?除了权势。这也许就是她的惊人之处,没有爱情的女人会更变态地追求权势。”我怒火中烧,这个女人,肆无忌惮的言谈无不打中要害,象一把利剑刺穿我的五脏六腑!不行!我的手又一次伸向酒杯。

“你一定要小心服侍武媚娘,照儿。”伊人走到我的面前,拍拍我浑圆的肩膀,语气十分沉重,“她杀人不眨眼,她的亲姐姐,她的外甥女,还有她的亲生女儿,亲生儿子,凡是反对她的人一律被她诛杀。”

酒杯从我手上滚落在地,杀儿女?我亲手?!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极力克制自己的失态,然而,伊人却愕然注视地上腾起烟雾的酒液,再抬头,赫然见我手持袖箭向她逼近,她惊叫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个袖珍玩艺,圆圆的管子象是铁做的,她喊:“站住,我开枪了。”我不明白她的意思,却本能站住脚,圆管内黑洞洞的看不出东西,但是直觉告诉我这是比鹤顶红袖箭更厉害百倍的杀人武器。黑色玩艺依旧对着我,伊人声音放轻柔:“告诉你,这是雷射手枪,一道红线就能取下你的头颅,还是规矩一点吧。你就是武媚娘,我刚才没有看出,不错,敢做敢为名不虚传。”我咬牙切齿:“我走错一步,仁慈心一动,没有当机立断杀了你,以后我可不会那么笨了。”伊人叹气:“难怪后来你杀人如麻,武则天,你的行状昭告世人,只有杀人不手软,才能飞黄腾达。”我喘了口气:“你什么意思?你不是恨我太追求权势,不是恨我杀人太多?”伊人还是叹气:“历史偏偏垂青你,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登峰造极。文化教导我们善良无为,其实是教我们甘心作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有凌驾文化之上的人才能统驭历史,可惜这样的强人寥寥无几。”

更声在玄武门外敲响,长安城鸡叫头遍,伊人要离去,她整整红衣,溜一眼穿衣铜镜中她的身影:“我在平时,常被一些老女人讥笑为波大无脑,堂堂的武则天却要用毒药刀子对付我,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我记得你的名言:皮鞭,铁棒,匕首,万不得已才用最后一招。”我没有回答,却问:“你恨我吧?不愿意告诉我的将来?”伊人的表情十分古怪:“我敬佩你,你将来不亚于盘古开天辟地。”我心头激荡万分,我的野心一定会实现!不仅青史留名而且成为一代帝君!伊人的表情又有些怜悯:“你永远也找不到杀害你孩子的凶手,因为凶手就是你自己。”我尖利地嘶叫:“你说什么?我要杀几个?”伊人回答:“起码三个,其中一个是未足月的婴儿!”我微微发抖,我第一次如此哀伤,仿佛眼前血淋淋地摆着三个亲生骨肉的尸首,一阵撕心的痛楚传遍全身,我几乎软弱得要滑倒。

伊人厉声喝道:“武媚娘,别忘了刚才的话,仁慈心一动,你就错过杀机!”我努力克服自己的软弱,坚定地昂起脸庞:“伊人,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千年后的皇位该轮到你做庄了吧?”伊人脸红了:“千年后明白这个道理的女人何止千万,没有几个像你这么残忍就是了。而我,连当部门主管都没兴趣,我最大的乐趣在於儿子和家。亲情和爱情,对千年前的女人和千年后的女人来说,都一样是生命的全部。”我冷冷地笑了,顿悟出女人千年的弱点。

一阵烟雾腾起,伊人不见了踪影,外面太监吆喝:“武媚娘侍奉汤药—”我应一声,悄悄拣起毒戒指,这只戒指还有用,比如用在今晚的汤药——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4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840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如何思考系列(八):“非常”的思考

[转载]ZT: honghua - 热聊《蜗居》 – 走进丁丁电视里 屏蔽留存

[转载]ZT: honghua - 热聊《蜗居》 – 走进丁丁电视里

屏蔽已有 2341 次阅读 2010-5-15 16:3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蜗居, 丁丁电视 |文章来源:转载

热聊《蜗居》 – 走进丁丁电视里

作者:honghua

 

 
 
   以前都是坐在电视机前面欣赏各种的电视节目,评头论足。对于精彩的论坛节目,红花也会绕有兴致地从头看到尾,佩服各路嘉宾的唇枪舌战,据理力争,从中了解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增进了知识,增进了透明度。论坛节目实在是很有意思的节目。

   没有想到的是,昨天晚上,红花也有幸和几位湾区热爱文学的写作手们,走进了家喻户晓的丁丁网络电视的直播现场,当起了主持人丁维平的热邀嘉宾,在“丁丁论坛”节目档里滔滔不绝起来。

   带上耳麦,面对镜头,大家围拢在小巧温馨的丁丁演播室,在热烈又轻松的气氛下,开始了“评头论足”“唇枪舌剑”。大家各抒己见,抒发感想,和同步在电视机和电脑前观看的观众们,热烈互动。四十分钟的节目,在有丰富演播经验的主持人丁维平的巧妙带领下,大家谈笑风生,妙趣横生 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制作的节目结束了,可是大家的讨论却无法结束。大家站在走廊上,走往停车场的路上,继续探讨着话题,。。直到大家各自要开车回家了,仍然感到与犹未尽。

   昨天晚上的几个小时,度过得很开心愉快。我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在大陆的那头炒翻了天的话题:你是如何评价《蜗居》这部电视连续剧的。

   《蜗居》刚刚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就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脑欣赏了一遍。那个时候,湾区周围的朋友都在看,大赞特赞,好几个人推荐给我说是难得的一部好作品,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现实,一针见血,还说这部片子隐射了上海的什么什么人,是以真实人物和故事为背景编写的,是六六的又一部叫好叫座的成功作品。

   反映当今社会题材,有一定的真实性,又有婚外情的感情纠葛,家庭伦理,权力欲望,这些素材加在一起,无疑是吸引人的眼球的。于是,我就是怀着这样的热切和好奇,走进了《蜗居》电视连续剧,甚至也是不吃不睡地抱着电脑,窝在床上一集接着一集地看。。。看着看着,大概看到海萍的丈夫苏淳被一个官司缠绕进了公安局,然后又要海藻出面求助宋思明,用宋的金钱和权力来救姐夫出狱的那一剧集,就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了。我关掉了电脑,好好地补睡了一大觉,正式从《蜗居》中走了出来,不再迷恋。毕竟,电视剧是电视剧,生活还是生活。

   没有想到的是,由作家六六创作而改编的这部电视剧,却在大江南北火爆起来。剧中的人物,无疑成了许多人追捧的偶像。女孩子恨不能也立马找一个能呼风唤雨的宋思明当靠山不劳而获,男人暗自祷告偶遇一位像海藻这样年轻可爱的情人生死不渝。在我看来,这部电视机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早就背离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误导了观众群体,它打着剖析现实的幌子,给各种不正之风立牌坊,更是为所谓丰满的人物特性找到借口来张扬意淫歪风。

   道德的底线在哪里?社会的价值观在哪里?我很担忧,如果社会上有那么多人追捧着“小三”和“贪官”,笑贫不笑娼,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险恶和堕落。我们所谓为美好人生而梦想的理想和追求,勤劳和创业,都还有什么意义?有很多的朋友说,电视机能够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本身就是成功。我也赞同。但是,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承担社会责任的引领者的人。作家思想的立意,直接影响着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从这个层面上去说,《蜗居》充其量不过是一部可供观赏价值的电视连续剧,却是一部失败的文学作品。

   因为湾区观众的强烈要求,我们这里的地方台前一断时间也开始在黄金档栏目里播放了《蜗居》,照样在这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我,却没有兴趣再回顾一遍再看一遍。

   前几天,好朋友曾宁和我闲聊天,问起我对这部剧的看法,红花直抒了反感的意见,没想到她高兴地说:丁丁电视台正要做一期访谈节目,现在绝大多数的观众都是持赞成票的,缺少的就是反对票的人,你何不上一次电视谈谈自己的看法呢?我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前几天,为了访谈节目,只好再把后面的几集恶补了一次。

   昨天晚上的9点钟,我和几位湾区比较活跃的文学爱者们,一同走进了丁丁的演播厅,来了一个现场直播,畅所欲言了一番对《蜗居》的感想。时间有限,过了些干瘾,却没有过够瘾。

主讲嘉宾:红花、立委、曾宁

红花:
文学作品不但要有可读性,也必须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如果看了《蜗居》以后,男人都去喜欢海藻,女人都去倾慕宋思明,勤劳致富的还不如去傍大款的。。在我看来,无论这部作品多么的轰动和成功,在它的社会价值上,道德底线上,都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立委:
《蜗居》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没有脸谱化,把好人和坏人用固有的格式框起来,而是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明和生动的。呵呵,是男人嘛,都会喜欢海藻。在她的身上,有女孩子的可爱。她是社会的牺牲品,是无辜的受害者。

曾宁:
非常喜欢《蜗居》,非常喜欢宋思明。他具有中年成功男人的魅力。他是真心爱海藻的,从一开始,到最后死之前,都在为海藻安排着想着,这样的男人成熟有个人魅力,很难让女人抵挡住不去爱慕。呵呵,宋思明这样的男人不应该有结婚有家庭,他对自己的太太未免太残酷了些。

   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蜗居》,听到不同的声音和感触,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湾区极有知名度的海云在现场全方位阐述的观点,对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这部连续剧就很有帮助。他提到了六六最可敬之处是敢于直面中国当今现实,勇敢地揭露阴暗丑陋又浮躁的社会现象,同时,在人物塑造上,她刻画的60后,70后,80后以及90后的人物特质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我非常赞同海云的观点,佩服她敏锐的观察力。

   丁维平在新闻行业已经超过十年,我曾经在大小不同的文艺演出和电视上,见过她敬业又专业的主持风格。后来有一次和朋友在餐桌上,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了丁维平,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她的为人个性,以及她艰苦创立丁丁华语网络电视的过程。当时,她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非常有共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专注认真投入地做下去。能为湾区和更多的人提供一个健康和有创意的平台,是我非常享受的事情。”

 
【立委补记】:
 
好像维平过两天总是有 youTube 制作出台。到时候我的窘相就被永远定格了。

上电视不容易。出了一身冷汗。当年给黄华委员长做翻译也没这样过。一辈子糊涂胆大,今日翻船,说话不连贯,姿态不自然,想说的说不出来,不想说的却溜出来了。你看看...
死猪不怕开水烫。不管了。

各位表现都很精彩。海云很有章法和见地,简直是口若悬河。Caysey 也很了得,见解不凡,对海藻的描述比66本人还生动:“假扮清纯已经不够了,还要 加上迷茫。 更in一点的说法是脑残。” 透彻到骨头里面去了。而且幽默。

猫哥老道。宁宁有范。红花正义。维平统领。套句俗话,与各位同台,与有荣焉。

 
丁丁电视滚动式全球重播:
 
其他有关该节目的评论:

立委论《蜗居》: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80

重播,昨夜朋友请进: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702

神仙姐妹相认记: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99

文化艺术之夜非常成功!: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95

看《蜗居》后狠狠地发点缪论: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75

一早起来看直播: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90

直播在哪里?: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8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477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开博五月,灌水如注,点击30万,影响因子仍不及格

[转载]ZT: zengning - 忘情夏季 屏蔽留存

[转载]ZT: zengning - 忘情夏季

屏蔽已有 408 次阅读 2010-5-27 15:0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文学, 曾宁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再转一篇曾宁的回忆文字,相信各位会欣赏。立委在宁宁论坛的点评是:

率性张扬的文字,瑰丽感伤的人生,好文好文。
几乎字字句句可圈可点,随手摘录精词妙句,稍加点评:

“当年与你相遇,是一阵夏风制造的机缘。” (开篇就不凡,极富诗意)
"我跑着,短裙旋成一朵盛开的墨荷。青春,灿如夏花。在这一刻,你猝然现身。" (电影一样的画面,十分写意,笔锋一转,引入男主人公)
“那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青春,野心,幻想,激情,敏感,眼泪和笑,支撑“美丽”的所有元素,无不充足,无不召之即来。” (青春万岁,美丽无疆)
“我就山洪爆发般格格大笑,......你却跟着我,笑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叫 chemistry,可遇不可求)
“我骄傲地把打印出来的新作抛向空中,你惊讶地仰头,看白纸在风中飞扬,然后纷纷坠落。那年代,我的青春和纸片一般,听命于风。”(听命于风,与开篇夏风机缘呼应,妙绝。)
“很多很多年后,我站在太平洋之滨,面对壮烈的落日,想起那个夏季,想起我无所忌惮的青春,竟没有后悔,只有尖锐的疼痛,有如海平线上的云霞,灿烂得惊心。”(修饰语的撞击:“壮烈的落日”,“无所忌惮的青春”,“尖锐的疼痛”,“灿烂得惊心”)
“一张张彩印的海报杂志,化为无情的火舌,热烘烘地舔我的颊。一张张地火葬着,往事的断片在眼前掠过,我蓦地停下来,手里一张性感的照片,是你拍摄的,对着镜头的我,神采飞扬,近于跋扈,一阵莫名的酸楚袭来,我狠命咬住牙根,直到全部照片成了灰烬。我从火盆旁站起来时,一脸是泪水和灰垢。” (决绝)
“我后面的追兵,就是如烟如梦的前尘 。”(牵念)
“夏季像一首歌执拗地缠绕着我,你风采依旧” (魂绕)

唯一感觉突兀的一句是:“至于文采和思想,还提到了新的高度”,不大伦类的插句,老怀疑是笔误,要不就是有深意?

~~~~~~~~

忘情夏季

曾宁

准确地说,当年与你相遇,是一阵夏风制造的机缘。
那是15年前还是16年前?淮海路上,参天的梧桐树,疏密有致的叶子为干净的街道筛下一圈圈玲珑的阳光,穿透墨色的叶阵,在市声上头闪转腾挪的,是疲乏然而倔强的蝉鸣。
我刚刚从上影厂拍完广告出来,风吹拂第一次穿的黑地黄圆圈的短裙,我在梧桐树下一路小跑,蛮有兴致地踩着阳光制造出来的一把把镶绿边的小小团扇,象读幼儿园时跳房子。风从背后吹来,像恋人又多情又固执的手,轻轻推着我。
我跑着,短裙旋成一朵盛开的墨荷。青春,灿如夏花。在这一刻,你猝然现身。
当戴墨镜的你酷酷地向我打招呼时,我别过脸去,不想搭理--别烦我,你不是港商就是台巴子。
于是我冷冷地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你一下,转身走进锦江一条街的“梦咖啡”。刚刚拿到广告片的酬金,该慰劳自己一杯现磨现煮的黑咖啡。你尾随着跟我走进咖啡店,礼貌地作自我介绍:“我叫达奇,正在为新的MTV物色演员,明天你来我这试镜头吧。”
我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当时我正在和王诗槐、严翔、乔奇等大腕一起演出上海市政府的重点话剧,担任的角色不轻,我下决心干出名堂,除了拍广告赚点小外快,其他的不敢碰。更何况,对mtv这种小CASE从来看不上眼。可是,不知道为何,我呷下第三口咖啡时,莫名其妙地向你点了头。事后我想,是因为略略受你的魅力吸引吧?于是,我神差鬼使地走到你的临时筹备组办公室。
如今回想,那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青春,野心,幻想,激情,敏感,眼泪和笑,支撑“美丽”的所有元素,无不充足,无不召之即来。

我出现在你面前的头十分钟,便获得你起的绰号:小魔鬼。我也毫不胆怯地大声叫你“北极熊”,笑闹声引得片场里诸色人等纷纷回过头来看。你不像别的老成男人那般惊慌失措或故作正经,反而哈哈大笑,说我叫得好。我则肆无忌惮地抱住你的胳膊,笑成一团。
MTV正式开拍那天,你让我自己带情人来,让他扮男主角。可那时,我并没有男朋友,情急之下,把一位闺中腻友的小情人抓来,滥芋充数。说实话,那腼腆的男孩长得真够抱歉,我看这位“情人”一眼就忍不住想笑,怕笑场,自然要竭力克制,然而越是克制越是忍不住。到你喊“开机”时,我就山洪爆发般格格大笑,腰也直不起来,男孩在旁边发愣,恼怒的摄影师从镜头后面探出头来要开骂。你却跟着我,笑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一边笑一边对周围人说:“看看这个小魔鬼。”不得不陪着我们窝工的老资格剧组成员摇头叹息:哎,真是小魔鬼和北极熊。那时,你和某女星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
当时,我悄悄地写作,圈内人中,你是唯一读过我作品的。你谈完读后感,对我说:“你很有才华,学习电影制作吧,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我一把夺过我的文章,发出一串嘲弄的笑声:“不行,学制作的女人要么丑得上不了台,要么太老,没办法了才吃幕后这碗饭!这次台湾剧组来了四个女人,都是幕后的,天啊!她们往外景地一站,厥倒一大片!我们背后叫她们台湾四大美女!”
我骄傲地把打印出来的新作抛向空中,你惊讶地仰头,看白纸在风中飞扬,然后纷纷坠落。那年代,我的青春和纸片一般,听命于风。
很多很多年后,我站在太平洋之滨,面对壮烈的落日,想起那个夏季,想起我无所忌惮的青春,竟没有后悔,只有尖锐的疼痛,有如海平线上的云霞,灿烂得惊心。
和你认识两年之后,我决定离开文艺圈,去美国寻求另一种梦。
那也是夏季,湿热难耐。你打来电话:我都听说了……我刚到上海,能和你喝杯咖啡吗?
我紧紧握着话筒:……让我走得开心点,好不好?
挂上电话,我没有来得及哭泣,只是匆忙收拾行李,把衣服塞进箱子,顺手将梳妆台抽屉里的剧照丢进火盆。一张张彩印的海报杂志,化为无情的火舌,热烘烘地舔我的颊。一张张地火葬着,往事的断片在眼前掠过,我蓦地停下来,手里一张性感的照片,是你拍摄的,对着镜头的我,神采飞扬,近于跋扈,一阵莫名的酸楚袭来,我狠命咬住牙根,直到全部照片成了灰烬。我从火盆旁站起来时,一脸是泪水和灰垢。
离国那天,我知道你人在上海。但是文艺圈谁都不知道我的行期。
我将笨重的行李扔上出租车,喊一声:“快走!” 车向机场急速行驶,我心急如焚,不向外看,车子路过淮海路吗?路过锦江一条街了?你孤独的身影可徘徊在梦咖啡门口?-----我没心思想,唯一担心的就是从后面伸出一只手将我拖回来。我后面的追兵,就是如烟如梦的前尘 。
我离开,没有留恋。走过美国海关,回头一瞥,烟云渺渺,乡关何处?
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我在网上认识了诗人大雪。他来自你的家乡哈尔滨。去年他造访我家,一见面,他的脸庞便让我困惑起来--这个人,很久以前就认识了。
“大雪和一个人很像。” 我迷糊地自语过,和谁呢?直到你与我重逢在土村,才恍然大悟!
夏季像一首歌执拗地缠绕着我,你风采依旧,激情依旧,至于文采和思想,还提到了新的高度。我已迟暮,万念成灰。
你说你要拍摄新电影,“我们还可以合作,高兴吗?小魔鬼?” 你的声音温和依旧。
泪水纵横在颊,我无言。……

[www.dingding.tv]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9278.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笔细文集》目录

[转载]ZT: mendel - 你算几流的科学家? 屏蔽留存

[转载]ZT: mendel - 你算几流的科学家?

屏蔽已有 3758 次阅读 2010-6-4 04:46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家, 分类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老友小孟写的这个题目很有意思。顶着主任/首席科学家的抬头多年了,今天才发现其实贵为立法委,也只落在第四等的科学家,呵呵。其实是个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策划和工匠,转化的是技术,解决的是应用性问题。四等就四等吧,此中有真乐。对于前几类科学家是由衷钦佩,但是各人的角色不同,能力和特长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亦不必妄自菲薄。这不,刚开发了一个技术产品,正在做梦它成为 killer app 呢。乐在其中也。
 
你算几流的科学家? (5870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ne 02, 2010 07:41PM


同样的科学家,水平也大不一样。有些科学家,他们属于先行者,开路先锋,给后来人指出研究的方向。当然,并非这些科学家都如爱因斯坦,普朗克,牛顿,达尔文那样能留名青史,不少人也被当作怪人,疯子而淹没在人类科学探索的长河大浪中;有些科学家,他们属于伟大的实践者,能把先行者所指明的道路探索得仔仔细细,把科研道路修得平平整整,是我们普罗大众真正享受到科学的好处。 
美国Cure Lab公司的总裁Shneider先生写了篇文章,把科学家们分成四个等级[1].Shneider认为,第一等的科学家,他们创造新的科学概念和思维,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如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他们就属于这类的科学家。Shneider总结发现,这类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发现,往往并不精确,甚至会有错误。但是,对这类科学家,精确的发现,并非他们的目的。Shneider以元素周期表发明者门捷列夫为例,当时许多人试图建立元素周期表,但是,他们都局限于已经发现的元素,而门捷列夫给他的表格留下空格,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或不精确性,使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拉瓦锡曾经错误地认为光和卡路里属于一种化学元素。达尔文一直错误地相信泛遗传物质的存在。这些一流的科学家,对别的科学家对他们的研究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毫不屈服。如果一直追求完美,精确,永远正确,这些科学家就成不了一流的科学家。 

第二等科学家,相反,他们被第一等科学家雇佣,来建立和发明技术,公式,语言,完善和发展一流科学家的观点和发现。如发明蛋白质电泳的Laemmli和发明BLAST的Altschul,这类科学家,具有天才,能吃苦,有创造精神和对风险的耐受力。 

第三等科学家是那些能运用新方法,新工具来解决一些新问题的科学家。他们有独特的洞察力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自从Watson他们发现的DNA结构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后,这类科学家就能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他们各自领域里他们关心的问题。这些科学家和第一等科学家不同,他们更关注“精确性”和“准确性”,他们更讲求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细节。绝大多数真正的科学家,属于这第三等的科学家,他们解决各自科研领域里面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发表一篇又一篇的SCI。今天,在许多科研杂志发表SCI的科学家,绝大多数属于这类科学家。 

第四等科学家即最后一类的科学家,是那些能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领域的科学家,如解剖学领域。他们运用别人发明或发现的科学知识,但是很少创造新的知识。这等科学家,知识丰富,博闻强记,熟悉科研领域里面的许多知识,他们往往是写作的好手。他们也许不善于发表original articles,但是,他们往往是写Review的好手。如编写的Benjamin Lewin。他们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贡献巨大。这类科学家很重要,没有他们,第三类科学家发表的多如牛毛的科研成果,会杂乱无章,无人总结。 

Shneider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属于第一等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课题往往会被拒绝,因为评价这些研究课题的科学家,往往属于第三等,各自思维不同。各类科学家关心的重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第一等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课题是第一等科学家来评审,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官方机构的“政治正确”又会扼杀知识和学术的自由,阻止第一等科学家探索他们的假说。 

Shneider的分类很有意思,这个分类其实也揭示了真正科学研究的进化历程。在这个历程链条上的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等级的科学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来完成整个的“科学研究”。 

[1]

引用:

http://images.the-scientist.com/content/images/articles/57368/29-1.jpgTrends Biochem Sci 34(5):217-23 (2009) 
Four stages of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four types of scientist. 
Alexander M Shneider 
Cure Lab, 43 Rybury Hillway, Needham, MA 02492, USA.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stages that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evolves through and the type of scientists that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at each stage. I believe that each scientific discipline evolves sequentially through four stages. Scientists at stage one introduce new objects and phenomena as subject matter for a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 To do this they have to introduce a new language adequately describing the subject matter. At stage two, scientists develop a toolbox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new discipline. Owing to this advancement in methodology, the spectrum of objects and phenomena that fall into the realm of the new science are further understood at this stage. Most of the specific knowledge is generated at the third stage, at which the highest number of original research publications is generated. The majority of third-stag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the initial application of new research methods to objects and/or phenomena. The purpose of the fourth stage is to maintain and pass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generated during the first three stages. Groundbreaking new discoveries are not made at this stage. However, new ways to presen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re generated, and crucial revisions are often made of the role of the discipline within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scientific environment. The very nature of each stage determines the optimal psychological type and modus operandi of the scientist operating within it. Thus, it is not only the talent and devotion of scientists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y are capable of contributing substantially but, rather, whether they have the 'right type' of talent for the chosen scientific discipline at that time. Understanding the four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of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might be instrumental for many scientists in optimizing their career path, in addition to being useful in assembling scientific teams, precluding conflicts and maximizing productivity. The proposed model of scientific evolution might also be instrumental for society in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the scientific process. No public policy aimed at stimulating the scientific process can be equally beneficial for all four stages. Attempts to apply the same criteria to scientists working 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scientific evolution would be stimulating for one and detrimental for another. In addition, researchers operating at a certain stage of scientific evolution might not possess the mindset adequate to evaluate and stimulate a discipline that is at a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 This could be the reason for suboptimal implementation of otherwise well-conceived scientific policies. DOI: 10.1016/j.tibs.2009.02.002 

★★★★★★★★★★★★★★★★★★★★★★★★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8448/dewayoungbonobolko8.jpg 
--我思故我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31786.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什么是技术?

 

2  张学文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IP: 58.19.230.*   删除 |赞[1][游客]woiie   2010-6-22 18:27
就第一类来说,经常被不服气的人看成民科。可以观察的出来,现在使用民科一词 不再针对 没有经过科学培养或自学成才的人了。
就算博士出身,提出异端也被看成民科。

[转载]ZT mendel - 『进化论』大厦的缔造者--拉马克,达尔文和孟德尔 屏蔽留存

[转载]ZT mendel - 『进化论』大厦的缔造者--拉马克,达尔文和孟德尔

屏蔽已有 3584 次阅读 2010-6-11 08:47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达尔文, 进化论, 孟德尔, 拉马克 |文章来源:转载

『进化论』大厦的缔造者--拉马克,达尔文和孟德尔 (4022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ne 06, 2010 07:09PM


达尔文也是个坚定的拉马克主义者,坚信获得性遗传 

许多人看到这个标题时,可能非常吃惊。达尔文怎么可能相信“获得性遗传”?达尔文不是创造了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吗? 
在这里,许多人,包括那些以『进化论专家』自居而传播进化论的人,都发生了逻辑上的偏差。他们都认为“获得性遗传”和“自然选择”是对立的两个理论,而事实上,二者叙说了进化论不同的侧面,并非矛盾。 

谈到『进化论』的时候,事实上这里含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概念或内涵: 

1)新物种来自哪里或物种可以从一个物种变成另外一个物种吗? 

2)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 

3)新物种是如何把其新得到的形状稳定地传递给后代的? 

只有完全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进化论』才能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而成立,三者缺一不可,或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进化论』的『三位一体』。这往往被许多自以为是的进化论专家所忽略。 

对第一个问题,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在1809年的时候,就给出了明确和肯定的回答:新物种是从旧物种进化来的,高等生物是从低等生物进化论来的。拉马克明确认为人是进化自低等生物。对第二个问题,拉马克提出了他那著名的而错误的所谓“用进废退”学说:他认为新物种的新性状是因为个体『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其不停运用某个器官或不用某个器官,导致某个器官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因为“用进废退”,最后导致物种的形成。对第三个问题,拉马克认为『获得性遗传』,就是个体在因为环境改变中而得到的性状可以传给下代,当然也是错误的。拉马克因为正确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50年后,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因为正确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而名声大震。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当时的英国非常强大而法兰西已经没落,当时许多外行以为是达尔文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而攻击达尔文。其实,50年前,拉马克就认为人和猴子是有共同的祖宗了。达尔文对第一个问题没有太大的新贡献,只是进一步证实了拉马克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而已。但是,达尔文正确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新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产生的。达尔文不认为因为动物内在的愿望,使有用的器官越来越有用,没用的器官越来越没用,而是因为那些存在的器官能使生物体被自然选择了下来,适应环境而生存。在这里,达尔文把新物种形成的力量交给了大自然的选择力量,而不是如拉马克认为的那样是生物个体一直内在的驱动力。著名的例子如长颈鹿的长脖子,拉马克认为是长颈鹿想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伸长脖子,这个伸长的脖子可以遗传,于是,只要长颈鹿想吃高处树叶,它们的脖子就会越来越长,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脖子的长短,是随机突变的,但是,只有长脖子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有生存优势,于是被自然选择了下来。那么对第三个问题,达尔文的答案和拉马克几乎是一样的:『获得性遗传』。达尔文也坚定地认为,生物个体因为环境变化而得到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达尔文在家养动物的变异这书中,“充分”地认为环境或人工导致动物的性状的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不过,达尔文比拉马克高明的是他认为只有那些能让动物适应环境和自然的变异才可以遗传给后代,而拉马克没有看到这点。为了进一步解说『获得性遗传』,达尔文采用了古老的“泛生论”来解释生物的遗传:生物体的每个体细胞会释放一种叫“pangene”『泛基因或泛遗传物质』的非常微小的颗粒,然后生物体各个部位的这些『泛遗传物质』就汇集到生殖系统里面去,通过生殖系统,传给后代。在这里,达尔文明确地认为,如果因为环境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某个部位的改变,比如锻炼使肌肉强壮,就会释放相应的『泛遗传物质』,那么,得到来自强壮肌肉的『泛遗传物质』的后代,如果强壮肌肉能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那么“强壮肌肉”这一获得性的性状就遗传给后代了。 

对第三个问题,达尔文当然是错得一塌糊涂。 

几乎同时的奥地利修士Mendel发表了其关于豌豆的遗传学论文,正确地回答了进化论的第三个问题:一种小颗粒的遗传物质,能稳定地从亲代遗传给后代,这个小颗粒就是“基因”,由DNA组成。亲本突变的性状,必须是通过生殖细胞的DNA传递给后代。孟德尔似乎无法正确回答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因为他信奉上帝。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位,基本只正确地回答了三个其中的一个问题,当然,对第一个问题,达尔文是采信了拉马克的说法。 

对这三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如同支撑『进化论』大厦的三个支架,缺一不可。 

拉马克,达尔文,孟德尔,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分别正确地回答“物种进化”,“自然选择”和“遗传规律”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进化论』是一座大厦,那么拉马克为这座大厦打下了正确而坚实的基地,达尔文为这大厦竖起牢固的梁架,而孟德尔在这大厦的梁架上,钉满了牢固的铁钉,使这大厦坚如磐石。 

至此,『进化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的大厦,才完全地,牢固地,科学地建立了起来。 

唯有正确地了解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才可以真正地理解进化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3429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苹果爱拍(iPad),教我如何不爱它

[转载]《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

屏蔽已有 3814 次阅读 2010-7-5 00:0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超导, 元江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 (4070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4, 2007 03:24PM


立委按:元江是中文网元老级的人物,文笔老到圆熟。著名作品有《元江知青系列》( [fadshop.net] ),一时洛阳纸贵。早年在《新语丝精华论坛》看元老的《超导之路》入迷,爱不释手,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我写《朝华》,多少也受他的影响。 现特转存元老大作于此,与各位分享。 

======================================================================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7:51: 

把自己在研究超导时得到的一点知识和成果在互联网上介绍出来,有这个想法很久了,可总是在时间和心绪上排不过来。其中也有叙述文体选取上的犹豫和畏惧打字的艰难。 

然而近年来,发觉自己记忆力在衰退,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在减弱。"血水里泡三遍,硷水里煮三遍",我一生已转行多次,脑子里的记忆体也早被格式化了三遍,现在只有一些自己经验过的知识还能依赖,纯靠读书得来的知识不够鲁棒,已经不能运用自如了。 

~~~~~~~~~~~~~~~~~~~~~~~~~~~~~~~~~~~~ 

走过超导之路(1)----缘起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论坛精华区[www.xys.org]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7:30: 

走过超导之路(1)----缘起 

元江 

把自己在研究超导时得到的一点知识和成果在互联网上介绍出来,有这个想法很久了,可总是在时间和心绪上排不过来。其中也有叙述文体选取上的犹豫和畏惧打字的艰难。 

然而近年来,发觉自己记忆力在衰退,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在减弱。"血水里泡三遍,硷水里煮三遍",我一生已转行多次,脑子里的记忆体也早被格式化了三遍,现在只有一些自己经验过的知识还能依赖,纯靠读书得来的知识不够鲁棒,已经不能运用自如了。 

前两天在网友烁泥的激励下,决定要写几个帖子介绍超导,请朋友去NYU借Parks主编的上下两册超导电性,没想到诺大一个NYU,只有一套,还只有第二册在架。半本就半本吧,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靠这半部写超导系列帖子。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超导上投入过十来年精力并有一些自己的结果与看法,这介绍超导的帖子原也是轮不到我来写的。土庙山客老兄早有闲聊超导的帖子,而超导历史中牵扯到的一些名人轶事,也早有很好的介绍,如华新民的聊聊郎道。我要再写,自然得从不同视角出发,所幸这个视角不难找。网上流行的是拍版砖,和和,以一个退役研究者和民间科学家的身份,我就一边做介绍,一边拍版砖。如能挑起正统的科学共同体与民间科学家之间的激烈论战,余所愿也。 

记得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又称工业展览馆,办过一个工业展览,陈列品有中外的各种工业产品。去看过的朋友回到云南后告诉我有一个产品给他印象很深,就是热水壶。中国人喜欢喝茶,泡茶自然要开水,这热水壶几乎是每家必备的。其时建国已三十年,这个热水壶的造型却是三十年一贯制,竹壳子里一个保温瓶胆,而外国的热水壶,样式层出不穷。其后几年,就见市场上不断推出新产品,花式,功能都有很大的改观。没有比较就不能有鉴别。学习,模仿,创造,这条路上一步都不能少。 

唯一不变的是热水瓶胆,因为这是物理,物理的规律能让人去发现,利用,但却不让人改变它。热水瓶胆的学名叫杜瓦瓶,是英国物理学家又是化学家杜瓦发明的。杜瓦在1890年代初做的工作是致力于低温环境的获得,在低温下来液化各种气体。当时与杜瓦做类似工作的还有一个科学家名叫库默林.昂尼斯,在荷兰的莱顿大学(莱顿知道吧? 

蓄电池莱顿瓶的发明者),这个老库与杜瓦在当时是竞争者,双方争着向获得更低温度环境努力。老库有一个牛皮之处,当年爱因斯坦穷途末路,听说库默林.昂尼斯要招一个实验室助手,去信求职,老库把老爱给拒了。历史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以老爱的脑子,如果到这个实验室,真不知道以后老爱的成就到底会在哪一方面,我们人类的文明又会向那一方面演化。 

老库当时达到了能液化氦的低温,这就是说4K,如果用摄氏温度那就是零下269度的样子。有了液氦就有一个多少算稳定的低温环境,在这个低温环境中能把平常室温下做的实验在液氦中重复一遍,比如,测金属的电阻。老库实验室里有个助手,名叫霍尔斯特(谢谢镜子网友找到这个名字),当时正在测泡在液氦里的水银的电阻,他观察到了水银电阻突然消失为零的现象──超导电性第一次向世人撩起了一角面纱。 

今天我们总说老库是超导之父,我以为也许说老库是超导之母更为合适。老库的实验室孕育了一个能发现超导的环境,但超导来到人世的第一眼是那个助产士先看到和触摸的。 

以前,科学家们之间的竞争基本上是个人的竞争,谁先发现谁就获得荣誉。但从超导出现以后,这情况有了微妙的改变,不是谁先发现,而是谁有权力能最先宣称。以老库的情况,他就是被称为发现超导的人也不算过分,但传到近世,这种掌握资源,占据要职,雇别人做研究,自己获取荣誉的活剧越演越烈。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0022,20022#msg-20022

 

 
走过超导之路(2)----超导的实验现象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8:20: 

走过超导之路(2)----超导的实验现象 

元江 

自老库在1911年宣布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过去了九十多年,期间关于超导性 
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高潮迭起。能够标志性地描述初期超导的实验现象有这样几 
个。 

第一个当然是老库宣称的"完全导电性",这个完全导电性的意义并不只是在零 
电阻,它的主要特徵是一种金属是怎样从有电阻态达到无电阻态的,也就是讲这 
个电阻趋零的过程对我们理解超导的帮助大於零电阻这一结果本身。老库发现, 
随着温度的降低,一种金属的电阻固然也是在降低,但是到了某一温度(以后称之 
为临界温度,Tc),金属电阻的下降是突然掉到零,这就象一个人本来是从高处沿 
着楼梯逐渐往下走,突然失足后从楼梯上跌到地面一样。 

第二个实验揭示了超导特有的磁现象。一块超导材料,让它进入超导状态(降低温 
度使其低于临界温度),随后外加一个磁场,迈斯纳与奥森费尔德发现,磁场不能 
穿过超导状态下的导体,而对於正常状态下的导体,磁场应该是能穿过它的。这 
一个效应后来被称之为迈斯纳效应,或者叫完全抗磁性。完全抗磁性并不是在任 
何磁场强度下都存在,当磁场强度加到一定值时,超导状态会消失,导体回到正 
常金属状态,而磁场也就可以穿过导体。这就说明这种完全抗磁性是超导状态特 
有的。由此也可引出另一个概念,叫做临界磁场(Bc)。这个实验结果是在1933年 
发表的。超导态下的磁现象后来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但那是发生在理论预言之 
后,我就留在后面再介绍。 

本来还有一个揭示超导状态热力学现象的实验可以排在迈斯纳效应之前,原苏联 
的科学家,舒布尼柯夫,曾经做了这个实验,但可能是材料选取或制备不当,舒 
布尼柯夫没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到1941年,由老库的学生Keesom(基萨母)测出 
了导体在正常和超导两态间转化时的比热异常。基萨母的实验数据说明在导体从 
正常态到超导态转变时,导体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了第二级相变。看到过一瓶水结 
成冰么?水结成冰就是一种常见的相变。不过,水结成冰时有热量排出来,这种 
相变称为一级相变。而两级相变时体系与外界是无热量交换的,但体系是进入一 
个新的热力学状态。 

到1962年,约瑟夫逊提出可以用量子力学方法来研究超导体,他研究的对象是 
SNS结,也就是一层超导,一层非超导金属和又一层超导组成的三明治。这种 
SNS的几何尺度要比单个氢原子大得多,可以看作宏观物体。约瑟夫逊的理论结 
果得到了实验证实,於是超导也被确定为宏观量子现象。据说,目前超导的工业 
产品中,基於这种宏观量子现象的超导干涉仪占了很大的份额。 

涉及超导的实验多如牛毛,我在这里选取的实验既是超导发展史上的几个里程碑, 

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超导的复杂性。只要是读过一点物理的读者都知道,物理的 
知识是分类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高级一点的就到了量子力学。而 
从上面叙述的实验事实就可以看到,超导作为一种物理状态,同时兼有电,磁, 
热,量子现象。这对做理论的物理学家是一个挑战,一个成功的,能应用的理论 
应该能准确地描述以上各种现象,而从探索自然的角度来看,一个成功的理论又 
应该能够说明超导状态是如何出现的。 

顺便这里提一下,我所介绍的超导实验和理论,都是所谓低温超导。

 

 
走过超导之路(3)--早期超导理论探索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8:43: 

走过超导之路(3)--早期超导理论探索 

元江 

先对上一个帖子做点补充。讲到超导的这几个里程碑实验和先驱人物,有些是名 
实相符的,如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有些是可以商榷的,如热力学相变的确 
定和宏观量子力学。对於前者,当时做过比热测定的人应该不少,只是没有能够 
系统地,令人信服地作出结论,到基萨母这里才算一站;对於后者,其实加埃佛 
在做隧道实验时已有约瑟夫森效应的出现,只是加埃佛专心于隧道实验数据的解 
释而把表征约瑟夫森效应的实验数据说成是杂质干扰(!!!),这个遗漏成全了 
约瑟夫森的诺贝尔奖。 

早期的超导理论落后于实验事实很久,第一个理论的出现要到1934年。据镜子网 
友提示,老库的实验室有很长一段时间垄断了低温技术,从1908-1923年,我依稀 
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的说法,如果有网友知道可以补充出帖。 

这第一个理论称之为歌特-卡西米欧理论。它的要旨是说在一块超导体内电子可在 
两种电流状态下存在。当温度高于Tc时,所有电子都在正常态,当温度下降到 
Tc时,部分电子进入超导态--这就形成了无阻电流,当温度到达绝对零度时所有 
的导电电子都进入超导态。这个理论基本就是给了一个说法,难以有可验证的结 
论。 

在下一年,伦敦兄弟提出了一个唯象理论,这个理论假定有一个超导电流密度。 
学过电磁学的人都知道,电磁学(呵呵,就是电动力学)的精髓在於有了给定的电 
流密度就可以算出磁场的空间分布,伦敦兄弟提出的这个理论就是想要定量地解 
释迈斯纳效应。还记得迈斯纳效应么?超导内部无磁场穿透。如果导体内部有超 
导电流密度,而解出的磁场在导体内部处处与外界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 
导体内部的总磁场就处处(几乎处处)为零,这就可以解释迈斯纳效应。称这个理 
论为唯象,是因为它从超导体的磁现象入手,而对这个理论中的超导电流密度到 
底怎么来并没有说明。伦敦随后甚至也考虑了这个超导电流密度的起源,猜测是 
由量子力学波函数而来的。这个看法本身相当接近事实,只是伦敦没能把这些想 
法正确地用数学表达出来,伦敦理论因此不算很成功。 

也是在1937年左右,朗道从超导的热力学现象着手提出了一个唯象理论。这个理 
论后来被改造成应用很广泛的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里我想插点题外话。为了写 
这些帖子,我用上了"孤狗学",在许多讲超导的网站上,我发现朗道的理论以 
及原苏联的一些理论被提得很少,基本上是BCS理论包打了天下。这与我几年前 
在网上看到的情形有相当的不同,有些资料甚至在讲到第二类超导体时都不提朗 
道和阿布利科索夫的名字,真是"天上掉下个第二类"。比如这个网站 
[superconductors.org]。 

朗道的这个理论认为导体的超导和正常态都为稳定的热力学状态,所以都处於自 
由能极小的状态。当导体从正常态向超导态转变时,导体作为一个热力学体系经 
历了从正常态的自由能极小向超导态的自由能极小值的"逐渐过渡"(连续的), 
这个"逐渐过渡"意味着二级相变。学过一点热力学的人都知道,一个热力学体 
系是由一些参量来描述的(如体积,磁场等),而自由能的表达式就由参量来表示。 

但是我们知道,超导可以在无外加磁场下发生,超导也不涉及体积的变化。朗道 
的说法是有一个"序参量",Ψ,这个"序参量"在正常态时为零,进入超导态 
时从零开始逐渐增长。这个"序参量"实际上具有量子力学波函数的特徵,我猜 
想朗道当时也与伦敦一样认为超导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的起源,只是不知道如何论 
证而已(就是今天也难以清楚地论证),因此利用已知的实验现象,塞进了一点私 
货。 

在很多书中,都把朗道写出这个自由能表达式称为"天才的直觉",我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内也是无条件地接受这个讲法。只是到了后来,自己做了一些工作后对 
这个说法有点怀疑起来了。因为我发觉,朗道的这个理论包括三个要点,第一个 
是"序参量"的选取有量子力学波函数的特徵,这一点我已经讲了,做这样猜测 
的并不是朗道一个人;第二点是这个自由能表达式,ΔF= -α|Ψ|^2+β|Ψ|^4,只 

要把Ψ换成x,它的吓人外表就去掉了,每个人都可以试试,一个x^4减去一个 
x^2是会产生两个新的极小值的,而α,β的不确定,正好可以用来容纳温度的变 
化,使这个自由能可以在温度达到Tc时产生上述新的极小值;最后一点是要给这 
个自由能一个合理的说法,朗道号称这是自由能对|Ψ|作泰勒展开后取前两个偶 
次项。我最初的怀疑即从此而来,因为朗道的理论是不可重整化的,也就是讲, 
如果的确把它看作是取近似,那么丢掉的是"无穷大"。由这些怀疑,我就有了 
点不臣之心,嘻嘻,这也是天才,那也是天才,那我们这些不是天才的还要不要 
活了?:-)至少我们也可以追踪朗道的思路,虽然朗道当时不一定这样想。 

在结束早期超导理论的介绍以前,我还要提一下匹派理论。嘿嘿,提是不提,不 
提是提。提这个理论是为了以后有一大堆东西都不必再提了。在超导的书中,有 
很多关于物理长度的讨论。这些长度可以归为两类,相干长度和穿透深度。什么 
意思啊?这个相干长度就是匹派理论的东西,它说在导体内一点处电子发生的超 
导转变与这个电子周围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电子有关系。(就象小苦在沉心斋的长哭 
当歌与哈蚂在虹桥科教的叫声有关系。:-))这个穿透深度呢是指迈斯纳效应发生 
时磁场要在导体表面一个薄层内降为零,这个薄层的"特徵"厚度叫做穿透深度。 

超导里关于这些长度的讨论很繁琐,要理解也很伤脑筋。我把它们排除掉是因为 
以后我要讲的是真正解出导体内的超导波函数和磁场,那种复杂的形状根本就不 
是一两个长度能准确描述的,因此,把这些长度与物理联系的结果基本上就是瞎 
子摸象。 

和和,这一段大家看累了吧?我来揭个宝盅,给学士以上水平的网友提提神:-) 

蚁民兄对一个成功的超导理论表示怀疑,我先给出思路。 

找到一个量子力学方程,解出波函数,用波函数构造电流密度,通过电流密度用 
麦克斯维方程解出导体内部磁场,把这个磁场对导体求空间平均就得到宏观磁场, 

由此宏观磁场可求热力学自由能。呵呵,电,磁,热,三者通吃了吧?

 
Re: 《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1)》 (860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4, 2007 03:37PM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1)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9:07: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1) 

元江 

讲过了超导的早期理论,就该讲到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和BCS理论了,这两个理论 
代表着超导理论的两大流派。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着眼于座标空间的超导形态描述, 

而BCS理论则是在波矢空间(K-空间)里描述超导形态。就我个人的爱好,我喜欢座 
标空间的工作,"seeing is believeing",而BCS理论用K-空间算子方法却是继承 

了自粒子物理以来的场论方法(这种方法对读者很不友好,经常是在把读者绕晕以 
后给出结论)。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出现于1950年,而BCS理论出现于1957年。从 
超导现象问世到BCS理论的问世,已有四十多年。我们一方面看到理论进展的缓 
慢与艰辛,同时也可看到每一个理论提出时,作者对实验现象有著相当的认识, 
所以一个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有着相当明确的目标。与后来高温超导出现后的理论 
文章数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恐怕有成百倍的差别。早期的科学家 
也重发表文章,但更重视的是文章的内容和质量,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 
知",发表文章是为了宣布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成果。而现在许多的研究者以发文 
章为第一要素,文章的质量在其次乃至末次。这种现象固然是因为科研队伍扩大 
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的科研教学体制在鼓励大家朝 
这方面走,谁不跟上,就要遭淘汰。科学研究工作本来就是一群人在不清楚的领 
域,用不清楚的方法探索不清楚的自然奥秘,原无一定之规。迷信制度,迷信个 
人都是行不通的,SCI不可不要,不可只要,我以为那种对高产作者晋升高级职 
称时由其自行挑选四五篇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来参加评审在目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呵呵,扯远了,打住) 

朗道的超导理论到1950年推广成了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个理论的具体形式大概 
每本超导理论的书上都有。此理论的要点是把"序参量"改进成了一个"波函 
数"。在上个帖子里,我介绍了朗道理论ΔF= -α|Ψ|^2+β|Ψ|^4,在这个形式里, 

这个"序参量"Ψ,是与空间坐标无关的数,而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中这个"序 
参量"被写成ψ(x),这里的x是指(x,y,z)三个空间坐标,就以记号而论,网友们不 

妨把它看成"波函数"。这一个改进非同小可,因为ψ(x)如果在空间有变化(嘻嘻, 

这是一定的,不然改个bird啊),那么就要在自由能中加格外的能量来解释这个空 
间变化。实际上这正是金茨伯格和朗道要的,这个额外的能量一加,就有了微分 
算符的出现,於是,对金茨伯格-朗道自由能做变分就出来了金茨伯格-朗道微分 
方程。方程一共有两个,第二个是常见的磁场-电流密度方程,而第一个是著名的 
金茨伯格-朗道非线性微分方程,如果把非线性项丢掉,这个方程与量子力学波动 
方程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形式,差别只在两个常数的意义上,一个是质量m*,什么东 
西的质量?一个是电荷e*,什么东西的电荷?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结论, 
m*=2m,e*=2e,是两倍的电子质量和两倍的电子电荷。 

金茨伯格和朗道究竟用这两个方程得出什么有意义的成果我不知道,书上也没有 
介绍,想来是没有。但是到1957年,朗道的学生,阿布里科索夫却用这个理论得 
到了一个堪称超导理论和材料史上的经典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一个金茨伯格-朗道 
理论的解析解。这个解表明,可以有一种超导状态存在,这种超导状态在外加磁 
场下,不是呈现迈斯纳效应,而是让磁力线以集束形式穿过自身同时又保持超导 
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涡旋态,而这种集束磁力线分布的空间图形称为涡旋点阵 
(Vortex Lattice)。 

看见过稻田么?稻子成熟的时候?把每一根稻杆看成一根磁力线,把稻田看作一 
块超导体,稻杆均匀地植在稻田里,这就是正常态。如果稻田进入超导态,按原 
来知道的是迈斯纳态的话,相当与把所有的稻子收割掉,全部去杵在田边四周(呵 
呵,别让它们睡下来)。又有些地方是这样做的,收割的人把稻子一捆捆拦腰扎好, 

杵在田里等人来挑走,这样的稻田景象是一捆捆直立的稻子立在田里,而人可以 
在稻捆之间行走。这就是阿布里科索夫解所预言的涡旋点阵,一束束扎紧的磁力 
线在导体里,留出来的空白地是超导区域,也就是看不见的波函数所在区域。知 
道一点国画的朋友都知道,国画中有留白的技法,留白不是空白,一张画的整体 
感是由色块与留白处共同形成的。 

由於这个解析解,阿布里科索夫得出了一个结论,超导材料有一个材料参数,κ, 

当这个κ大於根号二分之一时,这种材料是第二类超导体,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 
会呈现上述的涡旋态;而当κ小於根号二分之一时,不会有这种涡旋态,要么是 
迈斯纳态,要么是磁畴态(龙卷风刮过的稻田:-))。 

阿布里科索夫解的发表带出了一桩师生关系的公案。阿布里科索夫是朗道的学生, 

用的又是朗道的理论,然而,当阿布里科索夫发表他的文章时,朗道没有署名。 
要知道,从1937年朗道提出的超导理论起到1957年,二十年内,朗道提出的超导 
理论唯一结出的硕果就是阿布里科索夫解。而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有师生的不和, 

令人惋惜之余,深思不已。 

长久以来,朗道的恃才傲物是有名的。我还在工厂里做工人时就听一个中学物理 
老师说起过。关于朗道和阿布里科索夫之间的这段公案是大家都关心的(如同我们 
想知道李杨之间的关系一样)。阿布里科索夫在1987年成为原苏联科学院院士, 
(苏联科学院院士之尊崇由此可见一斑)原苏联解体后,有一大批科学家给罗致到 
美国来,阿布里科索夫到了阿岗实验室。在九十年代初的一期"今日物理 
(Physics Today)"上,阿布里科索夫写了一篇文章,讲到了这件事。据我残破的 
记忆,阿布里科索夫说当他发现了这个解时,他去看正在医院里的朗道,阿布里 
科索夫兴奋地谈起了这个解,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朗道保持着沉默。我想真 
实的情况永远也弄不清,这只有朗道和阿布里科索夫知道。但从这桩公案却可知 
道,科研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是一大课题。 

有了上面的这些信息垫底,我估摸读者已对超导涡旋态有了相当的了解,至少可 
以进入民间科学家的共同体。那么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老阿的解析解,看看科 
学共同体的人到底是在做些什么? 

老阿当年从金茨伯格-朗道方程入手,起手第一式就是把方程里不好处理的非线性 
项丢掉。丢掉非线性项这种事,如果干得好了,叫做线性化(^_^,这是科学共同 
体成员的福利,民间科学家要这么做,成吨版砖砸你没商量)。线性化以后的金茨 
伯格-朗道)方程就象(是?)量子力学的薛定锷方程(只是不知道这个粒子的质量 
m*和电荷e*而已),再把这个方程简化一下,剩下一个一维的谐振子方程要解了。 
呵呵,天才的第一声哭和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水平差不多吧? 且慢,水平还得降 
低,老阿连那些激发态都不要,只要基态波函数,就是这个 

ψ=exp(-iky)exp[-(x-k)^2/2]。 

这个波函数不难吧?我用的是无量纲的坐标,就是x与y都是用一个特殊的尺来度 
量的,叫做ξ,比如讲x=5,这个意思是一个长度有5ξ。所谓微观宏观的区别, 
就在於这把尺子的大小。如果要换算到我们熟悉的尺度,这个ξ通常用埃 
(10^(-10)米)来度量,不过可以到几千几万埃。 

这个波函数是两个初等函数的乘积,第一个表示相位,第二个表示波函数在空间 
的形状。"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波函数的形状就象那口钟。 

波函数里的那个k大有来历,一时难以讲清,但从第二个函数来看倒也有简明的 
解释,那就是挂那口钟的位置,如果取不同的k值,就是把钟在搬来搬去。现在 
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波函数在x方向的复盖范围很小,不信可以试试,(x-k)取到 
10这个函数就差不多是零了,这就是讲,钟的边缘(x)离开钟的中心(k)也就10个ξ 

的样子。只能复盖这么小范围的函数要描述宏观的超导现象的确是不够的,亦即 
一个钟盖不住寒山寺。不过,要是有很多很多钟,放在不同处(k),那么整个寒山 
寺就可以被钟排满。 

老阿就利用这个性质,把许多ψ放在一起排出一个能布满宏观超导样品大函数, 
Ψ,这就是原来朗道说的那个"序参量"。做物理的人不乏精巧的构思,但是能 
不能构思是一回事,物理上是不是允许把这样的构思作为一项研究成果又是另一 
会事。老阿面临的问题是这样构造出来的Ψ是不是在能量上对体系有利?要说明 
这一点,我必得再描绘一副图像。 

让稻田变成舞池,让一捆捆的稻子变成长身玉立的男子,让波函数所在的空白处 
化出一个个长裙摇曳的女子。看过"Dirty Dancing"这个电影么?Johnny教Baby 

跳舞时说:"这是你的空间,这是我的空间"。跳舞的男女之间原是有着各自的 
空间的,舞曲响起,这空间就开始交融。男子右脚前出,跨进女子的空间,女子 
裙随身转,裙摆飘入男子的空间。我们不妨让这个场景定格,看一看两人空间交 
融的情状。从男子重心垂线到右脚腿弯处的距离算作"穿透深度"λ,从女子重 
心垂线到小腿裙围处算"相干长度"ξ,男女之间有了一个共享空间。这个图像 
就是磁场与波函数互相穿透的图像,老阿要证明的是这样一个图像在热力学能量 
上是有利的。结果呢?当然是证明了的。不过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有利,这"穿 
透深度"λ要大於"相干长度"ξ的根号二分之一时,共有空间区域提供负的 
"表面能"从而降低整个体系的自由能,体系稳定。这就是κ=λ/ξ作为第二类 
超导体判据的来源。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既然共有区域提供负的"表面能",则共有区域越多越好。 
回到稻田的图像,就意味着稻捆扎得越细越好,到哪里才能停呢?呵呵,稻捆有 
一个最小的单位,称为"磁通量子",稻捆分到这里就得停了。 

这个"磁通量子"与原来G-L方程中的e*有联系,一个磁通量子的测量结果含有 
2e电荷,所以可以定出G-L方程中的e*对应两个电子电荷。如果结合泡利不相容原 
理,那么我们难道不可以讲线性化的G-L方程是描述一对自旋相反电子的量子力 
学方程么?可惜这个方程的出身不好,是从热力学理论中作了线性化"近似"而 
来的,因此掩盖了它自身的物理意义。当年朗道的不肯合作,也许是已经看出这 
个线性化的G-L方程对他自己提出的热力学论证的反叛性,故而不置可否。 

老阿的涡旋点阵解确定了另一个临界磁场,称为Bc2,而原来的那个对应迈斯纳 
效应的临界磁场称为Bc1。本来,在老阿的理论结果出来之前,原苏联科学家舒 
布尼可夫在1937年就间接测得有Bc2与Bc1两个临界场,只是不明白怎么一回事, 
要到阿氏解的出现,才使超导的这部分奥秘大白于天下。阿氏解的涡旋点阵大概 
到1964年(?)才由磁装饰法拍出照片。这种给涡旋点阵的拍照技术就是在高温超 
导的今天也是一门显学。 

线性化的G-L方程下一朵奇葩要等法国科学家,圣.简姆斯和披埃尔.德.让 
(P.G. de Gennes)来培植了。(后面这个名字熟么?)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2)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9:36: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2) 

元江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在论坛上与网友交流一些个人心得,没 
有发表文章,申请基金的烦恼,实在是一桩愉快的事。所苦的是打字速度太慢, 
不能尽快上帖。几位相熟网友的意见,点拨,我一定采纳,以后叙述时要加以改 
进,不过有些概念与些许数学公式恐怕免不了要用一点,只因为不如此做便无法 
显示超导理论的精微之处。并且地并且,我有时要指出一些成名理论的瑕疵,言 
之须得有据,这些细微之处就少不得了。 

比如新语寺山门外摆的那座BCS倒空间大阵,端是吓人。常人只要踏入阵中,便 
有库柏对,电声作用,能隙,费米面种种法宝漫天祭出,不把人绕死也把人绕昏。 

这BCS理论名声很大,曾于1972年在瑞典一年一度论剑之时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 
名头。不过BCS理论名头虽大,它的下盘却甚是不稳,待我先用一招"充分必要" 
逼其自顾不暇,免得搅了我们玄谈的清兴。待我与诸君把座标空间的超导现象参 
透到第五六层,再一起前去找这BCS门的晦气。:-) 

自老阿的解问世以后,六年间在苏联再无进展,想必朗道的态度对此有很大作用, 

亦见得苏联科学家多少有权威崇拜。结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便宜了法国科学家。 

1991年的诺奖得主德.让在1963年时尚无今日头上的光环,他与圣.简姆斯合作, 

研究了块状超导体在外加磁场下的行为与性质。块状超导体有两个平行平面与外 
加磁场平行,就如你合掌夹住一本书,手指算磁力线。我们说超导波函数用来度 
量空间的尺子是ξ,这ξ的长度可在一万埃,那么我们考虑一块厚度为一千ξ的 
超导体,也不过是一毫米的尺寸。对超导波函数而言,这已经是很大的空间了。 
为了以后好解释,我在这里取个坐标,使x方向垂直于块状超导体表面,原点 
取在中心,则左右端面各离原点500ξ。 

为了理解德.让与老阿工作的不同之处,我们还复习一遍老阿解的几个特点。老 
阿的解是个铜钟波形,铜钟的位置由一个k参数确定,在老阿所考虑的无限大空 
间中,k可以随便在哪里,铜钟波形不变。再加一点就是,一种波形对应一个量 
子力学的能量,波形不变,此能量也不变,老阿解中ψ的能量是1(为方便计,我 
取了适当的能量单位) 

德.让他们一如老阿,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起手第一式便是丢去非线性项。有 
老阿的例子在,接下来的一路推导一直到谐振子方程。所以德.让和老阿用的方 
程是一样的,差别在於空间大小的不同以及边界条件的不同。老阿的边界条件是 
波函数在无穷远处为零(无限空间)。德.让他们要求的ψ局限在导体内,这就规 
定了,ψ在两个表面上导数为零(这个意思是超导电子不能流出导体)。 

德.让与老阿的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考虑一个在导体中心处的波形,因为 
离边界很远,德.让与老阿两人得到的波形几乎无差别,所以能量也都为1。但 
是当德.让的波形在移近边界时波形就要改变了,因为波形的一侧会触到表面。 
大海里起浪时,远离海岸的波浪形状都差不多,接近岸边的波浪其形状会改变, 
当碰到岸边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波形的改变会导致能量的改变,而波形的改变又是因为其位置不同而造成的,波 
形的位置是由那个k来描述的,这一串因果就使波形的能量与位置k建立了关系。 
这个关系非同小可,它称之为能谱。成百上千的物理学家不断地计算,就是为了 
算一个能谱。每年各个国家化在算能谱上的钱少说要几十亿刀。 

要说明德.让的能谱,再看一个极端的例子。我要借雪焰师太的倚天剑一用,把 
一个铜钟直剖为二,把铜钟右边的一半移到左边的边界面上。这自然是德.让要 
的解之一,因为它满足导数为零的边界条件。 

我们有了在中心处的波形,能量为1,又有了在边界面上的波形能量也为1,现在 
我们把波形从中心朝左边界移。只要波形离开左边界足够远,波形总是不变,但 
是到离表面几十个ξ时,波形的左侧开始碰到边界,波形就变了,能量也变了。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能谱,从中心处为1起到接近边界变小后再变大到1。在中心的 
另一侧是一个对称的能谱。 

整个能谱上每一点都对应一个波形,也就是方程的一个解,这么多解,德.让他 
们要挑哪一个呢?他们要挑能量最低的那个,因为在超导理论里最低的能量对应 
最高的临界磁场。 

这个最低的能量值是0.59,称为表面解,而这个能量对应的临界磁场是老阿解的 
1.69倍,称之为Bc3。大家公认这个更高的临界磁场是导体表面引起的,这是超导 
里著名的表面效应。这个最低的能量值是在距表面根号0.59个ξ处找到,这个点 
称为"成核中心",这意思是超导从这一点开始出现的。 

德.让和圣.简姆斯接下来又研究了导体变得越来越薄的情况,结果是两个表面 
处的能谱极小值被挤得向中间靠拢,最后汇成一个。这个现象称为薄膜效应。 

在物理中,这种理论上的结果是必定要受到实验验证的。实验的主要结果有这样 
几条。薄膜效应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薄膜在外磁场中可以呈现"无能隙"的超 
导性质。这个效应造成的超导现象称之为"无能隙超导体"。BCS理论里的一个 
要点就是超导必由能隙造成,这里的"无能隙超导体"是BCS理论解释不了的, 
我攻向新语寺山门外那座BCS倒空间大阵的那一招就含此"必要"一式。另一个 
重大结果是Bc3在众多的材料表面都被证实,这种情况下,超导电性只存在於表 
面那一薄层,材料中心处却还是正常状态,超导的无阻电流,就以短路形式在表 
面流过。 

在实际应用中,超导需要解决制备材料的问题,而制备材料时要知道的正是这种 
细节。接受电视机讯号的天线都只有薄薄一层金属覆在外面,而不是沉重的实心 
金属棒,这个做法就是因为知道了高频电流下只有金属表面薄层内的电子起反应。 

研究超导在实空间中的具体行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哈佛大学超导掌门人廷亥姆教授在他的超导引论老版本(有中译本)中曾赋予这个 
"成核中心"一个解释,说是它对应波函数的极大值,并画出一张示意图,那波 
形就象一个鸭子把嘴顶住表面,鸭头顶就算波函数最大值,从鸭头顶往下的垂线 
与表面的距离标出了"成核中心"的位置。我做的计算表明,此处只能作波函数 
的几何重心解释,不能作波函数极大值解释。就此事,我曾以晚辈身份去信向廷 
亥姆教授请教过,廷亥姆教授回信没有说我错。廷亥姆教授的超导引论现在有新 
版本,不过我没有看过,不知道他这个图是怎么处理的。 

大多数超导典籍书中都是只讲成功,不讲失败,也不揭露矛盾的。我早年读书时 
很虔诚,全盘接受书上的论述,这个也是对的,那个也是高明的,凡遇不懂处, 
总是深深自责,"苦恼拳"打了一趟又一趟。为了这点,我痛苦了很长时间。后 
来我读天龙八部,发觉有王语嫣这样一个人物,竟能于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能 
指出其高低之处,不觉想到,要是有这样一个师姐或师妹就好了,可以少走不少 
弯路。 

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流布已广,凝聚态物理自不必谈,凡与非线性理论,相变理论 
相关的学科,必颂金茨伯格-朗道之名。殊不知在其出生处超导领域里,阿布里科 
索夫与德.让两朵奇葩都是丢掉了非线性项的。丢掉了非线性项的金茨伯格-朗道 
方程已是量子力学的薛定锷方程,因此阿布里科索夫与德.让的成功实在可以归 
于量子力学的成功。 

当年西域高僧鸠摩智直闯少室山,挑战少林武功,以少林七十二绝艺之一的"拈 
花指法",激得山门铜钟"当当"作响,震摄住阖寺僧众。独有小和尚虚竹看出, 

这鸠摩智"拈花指法"手势虽似少林武功,内劲却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而 
老阿与德.让的量子力学超导本源一如"小无相功"是夹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 
个"拈花指法"中使将出来的,纵收一时之功,日后却是误人不浅。 

细心的网友也许已经注意到,在讲阿布里科索夫与德.让两个成就时,我不断地 
引用"能量最小"这个讲法,不过在阿布里科索夫解中,我用的是热力学自由能 
最小,而德.让的解中我用的是量子力学能谱中最小能量,各种书上也是这样的 
讲法。不过我现在要对这两种讲法做个交待。 

自1963年德.让和圣.简姆斯的解出现后,从没有人问一下为何德.让不象阿布 
里科索夫那样,在取了最小量子力学能量后(阿布里科索夫的量子力学能量是1, 
德。让他们是0到0.59)再继续求热力学自由能,或许也有新的磁结构出来。或者 
老阿为何不扩展一下他的解把边界也包括进来。无论哪本超导典籍,都没有讲这 
个问题,而这个矛盾是相当容易察觉的,至少做这方面工作的学者应该知道。 

这个疑问,从1963年算起,在超导物理学界存在了三十一年。真相大白的时刻, 
尚待元江的研究结果闪亮登场。三十一年来,大师们对这个问题非不知也,乃不 
为也;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中秋节快到了,我向网友们问好,并送上西瓜一担(是freegale网友挑来的:-)) 

师太的倚天剑一并奉还,多谢,网友们可用来剖西瓜吃。:-) 

还要恭喜一哈读完此文的网友,你已用过了合流超几何函数。 

----------------------------------------------------------------------------- 
--- 
freegale网友的BCS倒空间大阵 

G-L理论是唯象理论,而BCS理论则是唯观理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一个唯象 
理论再成功,也不会被认为是对一个物理问题的最终解决.G-L理论可以很好的 
描述超导现象,却无法回答超导形成的背后原因.只有BCS理论从微观层次上回 
答了超导现象的物理机制,这就是电子之间可以通过电子-声子作用而相互吸引, 

从而形成cooper对,导致正常态的费米球失稳,而塌缩到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 
超导态.所以BCS理论的出现才被认为是对常规超导问题的最终解决,所以该理 
论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把G-L理论和BCS理论看成是平行的理论是不通的. 

众所周知,对常规超导研究最关键的突破是cooper对的概念的出现.而cooper对 
是电子在倒空间(k-空间),而非实空间的配对.没有倒空间,费米面的概念,理解 

常规超导是不可能的.元江舍弃这些概念不用,而独独钟情于波函数的实空间分 
部,实在是本末倒置,或曰"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人说当前高温超导的难解是因为没有朗道,费曼这样的物理学大师,这实在是 
对物理学史的无知.须知,朗道,费曼都研究过常规超导问题,但朗道只是停留 
在唯象的水平上,而费曼一无所获,而且他清楚地知道他搞不了这个问题,很快 
就退出了.现在我们知道,高温超导比常规超导远为困难和复杂.常规超导的实 
验清晰明了,其母体正常态是简单金属,而BCS理论也只是Hartree-Fock近似,本 
质上是一个单体问题.而高温超导是一个多体问题,其理论解释自然复杂得多. 
其实验结果也是杂乱无章,高温超导的母体正常态的性质本身已极为复杂而怪异, 

所以有正常态不正常的说法.所以朗道也好,费曼也好,牛则牛矣,但既然常规 
超导都搞不定,就没有理由说生在今天就能解觉高温超导的问题. 

----------------------------------------------------------------------------- 
--- 

元江的一招两式一出,料想没有三五十年的时间,倒空间大阵不敢再布于山门 
外。:-) 
----------------------------------------------------------------------------- 
--- 
BCS理论的两大基石: 
电子配对,电声作用,这两点导致一个费米面上的能隙 (Gap)。 
这两点可在一切导电金属中找到。 
为什么那些好的导电体,如铜,不能进入超导态?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由此,如果我讲BCS理论不充分,是否成立? 
我们再看在已经找到的超导体,有所谓gapless超导现象,这又怎么用 
BCS理论解释? 由此,如果我讲BCS理论不必要,是否成立? 
如果两点都成立,那么BCS理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那这理论是否能 
独步天下?

走过超导之路(5)--青史从头论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40:03: 

走过超导之路(5)--青史从头论 

元江 

还是在文革期间,我在工厂做工人。那时一周六天工作制,每晚还得政治学习二 
小时,只有周五周六晚上得空。周五晚上是组织生活,周六么是家庭生活,组织 
在家庭之前。我们最怕的是开大会,当时有个军代表,中年,原是个营级,白天 
打牌睡觉,晚上等革委会主任讲完了话,笑嘻嘻地端着茶缸子上台,旁边自有人 
给送上热水壶,一包烟望桌子上一丢,开讲。这个军代表并没有多少文化,讲不 
出什么名堂,把一些道听途说的闲事翻来复去,可以讲上近两个小时,我们总是 
盼他讲一句"现在来总结一下。。。",这句话出来就意味着讲话要结束了。 
我当时很自然地就假设,我如果坐在台上,不会像他一样讨人厌。 

嘻嘻,我这超导帖子系列看来也象这个军代表的讲话了,网友热情日渐低落,那 
么我也学军代表来一句,"现在来总结一下。。。"给网友们振作一下精神。 

我把金茨伯格-朗道的两大成果介绍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了。 

都说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是唯象理论,其实啊,朗道理论是唯象理论,而金茨伯格 
-朗道理论是半唯象理论。半唯象理论不是连唯象理论都不够资格的意思,它是半 
微观理论的意思。为什么说半微观呢?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序参量"也就是那 
个ψ,是含空间坐标的,已经不是朗道理论的那个大个儿Ψ了。其实,说它是 
半微观都是瞎摆乎,这主要是ψ的出身不好,所以那些以正宗微观自居的理论就 
要排挤它,把ψ说成是"半微观",也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在对阿氏和 
德.让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到,ψ就是一个在微观尺度上的东西,要说尺度的 
话,象BCS理论里随便找来一个长度都可以比ψ的空间尺度大,最多也就和ψ一 
样小。我做过的超晶格计算中有单个薄层小到30埃,大概才15个原子的大小的, 
ψ照样在里边待的好好的,还不微观么?。不过,就是叫个半微观,半唯象也没 
有关系。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为什么一定要捆翻 
呢?对吧,酸猪?:-) 

我们来盘点阿氏的成功之处:有一个明确的数学解,确立κ作为超导分类标准(做 
生物的同学可以想象男女分类标准的重要性),预言磁涡旋点阵(实验证实),结合 
磁通量子化可以提供理论参数e*是两个电子电荷值,所以是超导电子配对的一个 
证据。不成功之处是不能描述有边界有形状的超导体的磁行为,因为假设了无限 
空间(无限大导体)。对於空间问题后文还要提及。 

我们再盘点德.让与圣.简姆斯的成功之处:有一个明确的数学解,这个解包括 
在不同位置的不同的波形、以及随波形位置而变化的能谱。从这些解中选出的一 
个解意味着这个解有最小能量、有最佳波形并在最佳位置。有能量,波形,位置 
的变化,使德.让与圣.简姆斯对半无限导体预言了表面效应(当厚度很大时的情 
况),对薄膜预言了尺寸效应(size effect,Size does matter:-)),给出成核中 
 
(nucleation center)的意义。不足之处在於不能在导体厚度很大时过渡到老阿的解, 

即不能描写大块超导体中心处的解。 

源出同门,都是用的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只是对导体的形状假设不同,为 
何阿氏与德.让他们的解有这样的差别,就象华山派的气宗剑宗之差?更令人诧 
异的是这两个解又互相弥补,宛如双剑合璧,一个管大块导体的中心,一个管大 
块导体的边缘和薄膜,既不重迭,又无缺失。 

关于这两个解的异同讨论且压一下,先厘清它们的师门渊源。 

这两个解都用的是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而原来的金茨伯格-朗道方程是非 
线性的。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与薛定锷方程一样(几乎),所以大家有理由怀 
疑也许这本来就是个薛定锷方程。要排除这种怀疑应该是很容易的,只要做一个 
亲子鉴定即可,那个丢掉的非线性项就可以充当DNA。解一个非线性金茨伯格-朗 
道方程,要求这个非线性解要能包括线性解的结果,又能提供新的物理性质供实 
验检验。可是四五十年来,没人能解出满足这样要求的非线性金茨伯格-朗道方程。 

不但如此,既然线性化近似后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如此吻合,我们很可以怀疑,要 
真正得到了非线性金茨伯格-朗道方程的解,也许反而证明在描述超导现象上,非 
线性项根本就是不能加进去的。奇葩之奇,就在这里了,毕竟物理是以实验为判 
据的。有些书上称老阿的解是非线性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解,这是误导。老阿的 
解只用到其线性化部分,没有非线性在内。 

在老阿得到他的解的过程中,老阿用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而又方便的数学关系, 
就是谐振子基态著名性质, 

(d/dx + x ) exp(-x^2/2)=0,或者 a|0〉=0 

(懂的就懂了,不懂的也不要紧,记住老阿用了一个特殊的公式就行)。缺了这个 
关系,老阿不能得到他的解。而这个关系只有对无限空间中的解才成立。这就是 
为什么老阿不能包进边界和有限空间的缘故,也就是老阿无法把德.让他们的解 
统一过来。成也萧和,败也萧和,帮助老阿得到解的数学关系同时也限死了老阿 
解的应用范围。老阿的解在数学上平淡无奇,都是早已存在的公式和关系,但却 
得到了丰富的物理结论,所以老阿的解可以比作华山派的气宗,不重剑招,气在 
剑先,以物理的洞察力取胜。 

这个谐振子方程是个量子力学的名称,作为方程本身,它在数学里的学名叫做韦 
伯方程。(别怕,没有新方程,只有新名字。)韦伯方程的解并不只限於无限空间, 

它的解叫做韦伯函数。韦伯函数的性质既复杂又很坏,动不动就要趋於无穷大(发 
散)。我们知道,数学,数学,只能处理数,无穷大不是数,所以数学处理不了。 
人们要用韦伯函数,就只能在它表现好的那一段空间范围内用。德.让与圣.简 
姆斯处理的正是韦伯函数。韦伯函数就是在今天会算的人也不多。当年我在数年 
钻研之后,用韦伯函数算出的超晶格临界磁场与一日本小组的实验资料完全地系 
统地吻合,该教授在日本的一次报告中声称,当今世界只有一家会算,此评论随 
风漂过太平洋,传到耳边。十来年又过去了,不知今日域中,又有几家会算? 

(插一段,酸猪名头很大,肉质细腻,人见人爱,到哪个论坛都是这块牌子。但到 
了虹桥科教论坛,就改叫唐团了。韦伯方程就相当于酸猪这个名字,而谐振子方 
程就相当于唐团这个名字。酸猪在虹桥科教论坛的束缚态,已被研究过,:-)要 
了解更多的,就得考虑酸猪,不是唐团,在别的论坛上的行为了。) 

在物理中算韦伯函数,德.让与圣.简姆斯算是先驱,尽管他们考虑的几何形状 
比我算过的超晶格简单,但是在四十年前的计算机条件下算韦伯函数,大概还要 
用汇编语言编程,其勇气是非凡的,值得后人尊敬。德.让与圣.简姆斯的工作 
虽然已估计到在引进导体边界和形状后会出新结果,但结果到底是什么却不能明 
确预料,只能在算出韦伯函数的能谱后,从能谱上看有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做法 
重在剑招的创新,可以算华山派的剑宗。早早年的物理学界气宗比较流行,现在 
的物理学界,大多数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是剑宗,尤其是现在的Computational 
Physics,大都是算些东西出来看了再说。毕竟剑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要好 
学一点。用了韦伯函数,德.让与圣.简姆斯能得到新的结果,但是他们失去了 
用那个a|0〉=0的机会,因为对在有限空间中求出来的韦伯函数来说,这个式子不 
成立。没有这样一个关系式,德.让与圣.简姆斯只能用韦伯函数构造一个电流 
密度,却无法由电流密度解出导体内的局域磁场,而没有导体内的局域磁场,就 
没有宏观磁场。因此,德.让与圣简姆斯断了通向热力学之路,也断了研究新的 
磁结构之路。(可以回想一下在第三帖里我揭过的那个宝盅)因此,德.让与圣.简 
姆斯也无法把老阿的解包进来。因为这个原因,德.让与圣.简姆斯也根本就 
不去构造电流密度,到解出波函数就停止了。 

华山派的气剑两宗,老阿与德.让他们就这样各立门户,在江湖上开帮立派几十 
年。这两派的门徒并不多。象老阿这样的研究成果,除了个人的才智和洞察力外, 

机遇很重要,做得巧而又能有意义的工作可遇不可求。德.让他们的门派又因为 
韦伯函数的难以驾驶,剑招过於繁复,学的人不多。而且地而且,这种实空间中 
的工作,是硬碰硬的功夫,算的时候繁难,出来的东西倒是容易被验证为无意义 
或错的。就象看列宾,罗中立的画作,随那个都至少可以评一句象不象,而毕加 
索的那种画鬼的风格,又好学又好糊人,做这样的研究,容易出文章。就连德. 
让本人,都转到其它领域了。 

上面的这些叙述,我就交代了上一帖末对大师们的八字评语,"非不为也,乃不 
能也"。"不能"就在於韦伯函数的难缠上面,而且早期的大师们通常不宵于依 
赖计算机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况乎无器乎?看不过我说这些大话的 
网友这会气顺一点了吧?嘻嘻,别忙,我还得给您马杀鸡一下。还有八个字"非 
不知也,乃不为也"没交代呢。 

韦伯函数在超导典籍中被提到的不多,但这不等於有经验的学者不知道或没有意 
识到其重要性。这里我讲两个小故事来作佐证。 

九十年代初,正是物理学热潮开始走下坡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凝聚态物理三月会 
议上,塞满了嗷嗷待哺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几乎人人都在忙着找工作,谋出路, 
并无多少人专心学问的交流。虽然会议声势浩大,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 
象,盛宴即将结束的感觉笼罩在大多数人心头。是年最热门的报告是怎样找工作, 

而上台介绍经验的人悲壮地讲以前他如何靠糊纸盒子谋生度日,最后又转回物理 
领域的经历,以此来鼓舞底下的博士们,博士们听得愤恨不已,似乎糊纸盒子是 
每个人最现实的出路。 

三月会议分很多主题,一个主题一个会场。在众多的分会场中,有一个是作超导 
理论报告的。主持者是老阿与另一个老美教授,我姑且称他为美教授,美教授其 
时年富力强。这两人看上去很是互相尊重,美教授处处让老阿,老阿也处处让美 
教授。老阿和美教授坐前排,前两排的位置都空着,但其它的坐位都坐满了。我 
进会场晚了,就去第二排边上坐下。 

当时我已有文章发表,虽然淹没在每月几百篇一起发表的文章中,默默无闻,但 
我自己心里明白,我的文章是好的。:-)好在哪里?好在可以与实验数据吻合而 
不用自由参数调节,这才是物理,这才是我从牛顿力学开始就习惯的物理。在不 
断反复的计算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感到前面还有戏。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三部曲, 
算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然后构造电流密度,解麦克斯维方程得局域磁场,最后再算 
自由能。当时我一身计算韦伯函数的横练功夫,准备走数值解的道路。只不过此 
工程太大,我一面作准备工作,一面想在理论上多一点准备。因此在这个会议上 
想问问老阿,这样做有没有戏。 

一听老阿的报告,一看周围的阵势,我发觉事情不妙。老阿那时到美国不久,英 
语不太好,而我的英语也不好,而且平时围住老阿说话的人特别多,我没办法与 
老阿静心交流。就在这时候,一个名校的博士后做完了一个报告,是用什么共形 
群变换得出一个超导性质。美教授站起来,很严肃地问这个博士后为什么要用共 
形群方法,博士后小声咕噜了几声,美教授转身对大夥儿说,这个结果早在二十 
年前就做出来了,转身又对这个博士后说放着金茨伯格-朗道方程不解,blah blah 

...。我一听,好,这个教授的看法和我想的是一样的,不喜欢那些花拳绣腿, 

待会我问他。 

会散时美教授身边也有一堆人围着问问题,我插到空档,立刻就打了招呼开口自 
我介绍,还递上了一篇我所发文章的单行本,美教授一手接过单行本,我立刻把 
我的想法说给美教授听,刚说了一句,美教授才刚刚眼睛扫过单行本封面,就眼 
也不抬地问我"你用不用韦伯函数?"我一听如雷灌顶,知道对路子了,赶忙说 
用,我就是用韦伯函数算的。美教授这才抬头看我一眼,"你似乎正在正确地接 
近问题(It seems that you are approching the problem correctly)."。立刻, 
别人又插 
上来问美教授问题了,我只来得及挤出一句"thank you"。 

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曾在对敌之际向全真教道长马钰探问何为'铅汞 谨收 
藏',马钰顺口回答"铅体沉坠,以比肾水:汞性流动,而拟心火。 '铅汞谨收 
藏'就是说当固肾水,息心火,修息静功方得有成。"得此一句,梅超风哈哈一 
笑,谢过了马钰,腾身而去。 

我得了美教授的这一句评语,自然信心增强了不少。其实,关键倒不在於他的话, 

而是在於他快捷而又确定的反应,这说明他也象马钰修炼全真教内经要诀那样, 
对韦伯函数念兹在兹。 

另一个故事已是在这次三月会议两年后了,我的三部曲设想已经大成,发出的文 
章被基本接受了。我对自己的成果很有信心,但我总是埋头做自己的工作,对别 
人的工作不甚了解,有时看看别人的文章,发觉他们也在做涡旋点阵,但好像和 
我的很不一样,说法,解释用的都是不同的语言,心下很是疑惑。这时又有了一 
次小型会议机会,就在我们学校开。参会者有帖子贴在会场里。我就去看,看到 
一份算层状超导体内涡旋点阵的什么熵的,那涡旋象一根根筷子插在层间,我就 
找到了这个帖子的主人,也是个老美教授。这个教授很傲慢,爱理不理,我同他 
一起走到学生的酒吧里,帮他买了啤酒,坐下交谈。我向他请教,他说你可以读 
读那个帖子。我再说明,我不是问他那篇帖子在做什么,我想知道他用来算熵的那 
个涡旋点阵是怎么来的,他说是模型,假定在那层面处插着一个个磁通。原来 
如此,我想,这不糊人嘛,我小时候逢地藏王菩萨生日时满地插香,就干的这个。 

我把身边带的一迭纸拿出来给他看,上面都是超晶格在平行磁场下的涡旋点阵, 
我说这些涡旋点阵都是很复杂的,你看看怎么可以想半法算它的商?他的脸色不 
自然了,他说这是他的博士后做的工作,他不太了解。随后他诚恳地说,你的问 
题大概有一个人可以讨论,他从德国来,对超导很熟悉。谢过了这位美国教授, 
我就去找那个德国教授。我就称他为G教授吧。 

找到G教授时,他正在与别人讨论他的帖子里的内容,我等他稍空一点,作了自 
我介绍,就问他可不可以谈谈层状和超晶格里的涡旋点阵问题,一边说一边就把 
手上的图翻给他看。G教授一看就问,"边界处条件是不是导数为零?"我说是。 
G教授再问:"那你用了韦伯函数吗?"我说用了。G教授翻了两页说,你写文章 
了没有,我说写了。OK,他说:"你能不能把你的文章给我一份,我今晚看看, 
明天跟你谈。" 

第二天午餐时,我俩坐在学生饭堂里,阳光暖暖地从落地长窗照进屋内,我们在 
饭桌上就着餐巾纸画图写公式。我给他的文章稿子上,到处是红笔写的OK和惊叹 
号,昨晚他读得非常仔细。G教授是个温和的长者,他不断地问我问题,我看得 
出来,有的问题是他想弄清,有的问题是他懂的,怕我不懂,所以提我问题。和 
懂行的长者在一起平心静气地讨论学术,真是难得的经验和享受。谈话差不多三 
个小时,G教授推掉了那天下午的活动,快结束时他对我说,你知道吗,阿布利 
科索夫是错的。我有点不认同,虽然我知道我的确已经把阿布利科索夫和德.让 
他们的解都包括在一个非均匀超导体的热力学自由能中,因此统一了气剑两宗, 
但我觉的只就大块均匀超导体来说,老阿的解也是对的。可是,我没有读过阿布 
利科索夫的原始文献,也许G教授读过,知道老阿还有些错误的想法。G教授见我 
没接口,沉默了一下,说Maybe,他是幸运的。我点头同意,我想我也是幸运的。 

理论物理里,勤奋是少不了的,而没有幸运,要出成果也很难。G教授告诉我, 
他这次回去要给TEWORDT 老师做寿,这又是一个超导界中的大德耄宿。 

"非不知也,乃不为也"到此也作了交代。 

阿布利科索夫和德.让乃当世凝聚态物理中两大高手,我的研究工作要在他们的 
合璧双剑中硬抢战果,全身而退,难度非同一般。要想知道故事捏,就得容我再 
写两个微分方程,很简单的两个。 

千兜万转要出台,又抱琵琶遮半面。:-)

 
走过超导之路(6)--铜铁炉中翻火焰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40:31: 

元江 

走过超导之路(6)--铜铁炉中翻火焰 

------------------------------------------------------------------------- 
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 读史 1964 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 

我的屠龙宝刀要出炉,这一帖的名字嘛得起好了。想起来毛主席的诗词,就去 
孤狗一下。果然是好,颇合我此时想在超导理论中飞扬跋扈一番的心情,就引 
在这里。特别又有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象歪把的"上网有害健康", 
我要提请读我帖子的"妙玉"们(槛外人)注意,要是让你们读的头飞雪,我可就 
罪孽深重了。所以有不懂的地方,只管提问,只管跳过,你胡乱喊几声好捧个人 
场就行。 

这帖要出几个方程,别怕,实际上是一个方程,不同形式而已。就象一个人从 
不同角度照的多张照片。下面我们就看第一张照片。这张是写真,看仔细一点, 
然后我们再看其它装扮好的。看完了,你就知道为什么花钱买漂亮衣服是值得 
的。 

韦伯方程的写真是这样子地 

-ψ'' + x ^2 ψ= λψ (1) 

这里,x^2读作x平方,那个λ是个数,而ψ写得全一点就是ψ(x),是个x的函数, 

我们也叫它波函数或者波形。第一项是这个ψ 的二姐倒竖(sorry,二阶导数,此 
词神童所创,不用可惜)。我们要处理的ψ 是个没有零值的函数,也就是一条在 
x-y平面上半部的曲线,所以我可以在方程两边都除以 ψ ,不会有把零放在分母 
上的危险,结果就是 

- ψ ''/ ψ + x^2 = λ (2) 

还没糊涂吧?:-)接着整。 

这第一项现在就象耍杂技的,一个底座,就是那个ψ,背上一个二姐倒竖。 

现在你随便取一个x值,比如说6,这个意思就是6个ξ处,我这里用的长度单位 
是ξ所以ξ不明显地出现在我们的分析中。在这个x=6处二姐倒竖有个数,函数 
自己也有个数,两个一除还是个数,记作A1。x^2=36也是个数。这个方程呀就说 
36减去A1 等於一个数,这个数是λ。这不废话吗?数减数当然还是数了。且莫心 
急,我们再接着整。 

现在取x=7,那么那个杂技项又给出一个数,记作A2,这会呀49减A2还得等於 
"同一个数",λ。第一次等於一个数可以讲是平庸,第二次等於同一个数还可 
以讲是巧合,但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这样做,也就是说,不管取x等於几,x的平 
方值减去那杂技项的值永远等於"同一个数",λ。这就是个条件。 

呵呵,这会谁都估摸得出来,这个ψ 不好找。如果找到这样一个ψ ,这个ψ就叫 
做本征函数,而那个 λ就叫做这个本征函数的本征值。以一个固定的数通过方 
程来确定ψ 的空间形状,本征之本,意义就在这里了。实际上找这样的函数是许 
多物理学家的日常科研工作,也不难,背得动二姐就行。 

在物理中,这个本征函数就叫做波函数或者波形,它描写电子的空间范围,而本 
征值就对应这个波形的能量(我也只用数来表示,意思是取适当的能量单位)。你 
可以把这个ψ看作一把大伞,电子看作打这把伞的小孩。远处望去,你看得到伞, 
看不清那小孩。小孩到底在伞下哪一点是个严重的哲学问题,我们不伤那个脑筋, 

我们只要知道伞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就行了。 

现在我再加一点点东西到方程里去,加一个"中心",就是在括号里加一个k 

-ψ '' + (x - k) ^2 ψ = λψ (3) 

这个k可以看作是波形ψ 的几何中心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置。像我们上面对方程 
(2)作解释时,就是把k取在座标原点处,也就是ψ中心在原点处的意思,所以k是 
零。加了这个并没有改变韦伯方程任何性质,不过是使我们在选取坐标系时更自 
由一点。解这个方程是老阿与德.让他们要过的第一关。 

老阿找这个ψ时说,我要找个ψ,它满足这个方程,不管ψ位置在哪里,也就是 
不管k在哪一点。这个说法是要有条件的,那就是导体所充填的空间无边无际,天地 
玄黄,宇宙鸿荒。这才能把ψ的几何中心取在任何一点。老阿找到了他要的 
ψ。这个函数我们已经看到是 exp[-(x-k)^2/2],它的λ=1(本征值为1),这里k是 
 
全不确定的,所以老阿可以用许多许多不同的k造出Ψ来。结果是涡旋点阵的出 
现。 

德.让他们找ψ 的时候说,我也要ψ 满足方程,但是还要在导体边界上满足导 
数为零,就是讲ψ不能在导体之外。结果德.让他们找到一大堆ψ,它们的波形 
(ψ),位置(k)和能量(λ)各不相同 。如果是薄膜,最小能量的ψ在薄膜中心找到, 

这个ψ的中心就是薄膜的中心,好像老阿的解被两个边界挤扁了一样,这是薄膜 
解。如果是很厚的导体,就在距边界处根号0.59个ξ的地方有一个λ=0.59的波形, 

这称为表面解。 

现在我再给这方程加上两点,两个"基本点",这会看起来象这样 

(x - k) ψ^2 = [ (x - k)^2 ψ^2 - λψ^2 - ψ'^2 ] '/ 2 (4) 

这个方程里的ψ 和ψ' 都是两次方的形式,穿了衣服后 ψ 要显得厚实一点。 

衰啊,网友们要叫了,元江你还要哄我们看多少方程啊?嘿嘿,就这个方程了, 
神物自晦,无声无色,这就是我的屠龙宝刀了。 

你把方程右边方括号外面的导数一求,右边会有一项(x - k) ψ^2出来,与左边的 

减掉,剩下的就是原来的方程(3)。这左右两边加上的(x - k) ψ^2就是后来加上的 

两个基本点。屠龙宝刀就是这样练成的,韦伯方程加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 

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韦伯方程任何数学性质,是恒等变换。gandong网友预言, 
大概有一个"很厉害的数学家"做个变换来统一两大高手的理论,嘻嘻,"很厉 
害的数学家"是个蹩脚裁缝,只会做三点式泳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四十年前德.让他们在找到表面 
解后驻足不前,再也走不动,倒不是看不透,实在是没舍得买件泳装打扮韦伯方 
程,致使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化钱买衣服的理由找到了 
吧? 

看我这个系列帖子的物理网友可能会去读我的文章。要注意的是在那文章里, 
我一手舞动屠龙宝刀,发出一派解析式荡开两大高手的内力,生生把那块超导 
体罩与刀光之下;一手使韦伯函数的横练功夫,向那块超导体一掌掌的招呼,逼 
出超导体在各种磁场条件下的波形,能谱,局域磁场。结果琳琅满目,缤彩纷呈, 

致使两大高手心知今日超导四周,已非两家天下,逐知难而退,不复争夺。如果 
不读我这帖子,直接读文章,就可能为热闹的打斗场面所引,忽略了这屠龙宝刀 
的存在。嘿嘿,无此宝刀,元某挡不住两大高手的掌风一扫,韦伯掌招呼不到导 
体身上。 

老阿和德.让他们的做法是先解韦伯方程,再从得到的解上入手找关系。应此, 
老阿的向前走和德.让他们走不了,都是正常的,因为在他们求解时已经都加进 
了空间条件。但是地但是,我的这个变换是在解方程前就做的,所以不受空间条 
件的限制! 

当我用解得的ψ来构造电流密度时,它都是一些(x - k)ψ^2这样的项以及交叉项 
(这个屠龙宝刀的变形),这样就可以把方程(4)里的右边代进去,於是那电流密度 
就成了全导数。再把这个电流源代入麦克斯维方程时,那磁场旋度也是一阶导数。 

这样,"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原函数从导数背后脱颖而出,连 
ψ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用知道,导体内部的磁场解析解已经出来了,往下一路,求 
磁场的量子力学平均,求自由能,无往而不利,解析式一路到底,开通量子力学 
到热力学的道路。此刀初得之时,我一路扫向薄膜,块状,无限,超晶格种种结 
构。刀锋到处,迷雾四散,各种局域磁场先后现身,纤缕尽呈,我虽身居斗室, 
纸上波涛一样激起雄心万丈。 

自我开始写这个系列以来,很有一些奉BCS理论为名门正派网友,以为我在替金 
茨伯格-朗道理论张目,所以前来理论。而我确实对BCS理论有一点看法,所以也 
不免争论一番,於是,大家的印象是我就是信奉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其实我非金 
茨伯格-朗道门下弟子。 

我既从介绍超导理论开始,那就是别人的理论,比如金茨伯格-朗道,我不能歪曲 
别人的理论。所以我得尽量挖掘出别人理论的优缺点,让读者有个了解。对金茨 
伯格-朗道,对阿布利科索夫,对德.让他们都是这样。因为对金茨伯格-朗道这 
一派的工作介绍得多,以至於造成了误解。实际上,如果我当年也是循这条道走 
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突破。这几位大师手下学生无数,不乏聪明才识之士, 

为何让这个问题搁置三十一年之久呢?如果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很可能向他们 
一样,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已识到了也就此轻轻放过。 

在我多次对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做评论时,我都再三强调老阿与德.让的成功是 
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成功。金茨伯格-朗道要让这两大成果认祖归宗,还 
得做个非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DNA检查,就是要把非线性项的解得出来 
与老阿和德.让的物理结果比较。做不到这一点,金茨伯格-朗道无法声称这两大 
成果出於它们的门下。单从老阿与德.让的武功路数来判别,就说是薛门弟子 
(量子力学)也是不错的。可惜前来论理的人看不明白,枉费我做的一番眉眼,可 
见即使是搞科研的人,要改变见解有多难。 

说起我的超导入门,倒还是从BCS理论开始的。我开手做工作是用的德.让-勿杀 
马方程(de Gennes-Werthamer)和德.让边界连续条件。嘿嘿,这德.让厉害吧。 
虽说德.让在块状超导体上承让一招,让我在他身边跨前一步,我还是很佩服他 
的。科学研究工作就应该这样,前人趟平的道让后人走得顺当一点。这德.让-勿 
杀马方程呢,又源于戈尔科夫方程。戈尔科夫是原苏联科学家,与阿布利科索夫 
同时晋升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原苏联解体后也到了美国,在佛罗里达大学。 

我称这戈尔科夫为封神榜里的"接引道人",因为戈尔科夫在1959-1960年间从BCS理 
论"推导"出了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BCS理论是在倒空间里弄神通的, 
我曾被其搞得头昏脑涨,而戈尔科夫的工作在座标空间和倒空间凿了一条通道, 
让我逃出生天。不然,那个从量子力学到热力学的问题谁来解决啊?戈尔科夫最 
初开凿的是一条极小的通道,只在很严酷的条件下才适用,后经德.让-勿杀马在 
戈尔科夫小道的基础上拓宽,才变成康庄大道。只是这康庄大道也不是人人肯走 
的,特别是一帮习惯了在倒空间里弄神通的朋友,要解决humen-desire的问题, 
不肖于回到座标空间里来与实验见面。用罗盘来看风水和用罗盘来航海究竟是有 
区别的。 

由於戈尔科夫从BCS理论推出了坐标空间的方程,现在许多人一句"金茨伯格-朗道 
理论可从BCS理论推出"就牛皮地对坐标空间不肖一顾。我在这里用常识与大 
家商榷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推出"的意思是数学推导,那 
么金茨伯格-朗道方程或者德.让-勿杀马方程与BCS是不是等价?或者讲能不能 
推回去?如果能推回去,那么两者等价也就应该有同等地位。如果推不回去,那 
么就要有个说法,是在哪一步上推不回去,为啥? 

我倒可以讲个原因,推不回去是因为一路推导时做过多次"近似",这些"近似" 

从来没有被证明过是近似。什么叫近似?我欠你100元,还你99元,你知道我少 
还一元,一元比99元小很多,你不计较,这叫我近似地还清了欠你的钱。如果你 
不知道我欠你多少钱,只知道我欠你,当我还你99元时告诉你这就已"近似"于 
我欠你的钱了,你肯相信么? 

那么,有没有办法证明那些那些"近似"的确是近似呢?比如说,把精确的推导 
做出来,以发现丢掉的到底有多大?嘿嘿,要是精确的推导做得出来,还取近似 
干什么?这些工作都是有资格在斯德哥尔摩打转的,谁愿意丢了精确取近似啊? 

好,回到我的武功流派来,我当初是从用德.让-勿杀马方程解决康托尔分形超导 
超晶格的磁现象入手的,这德.让-勿杀马方程啊说来让人不信,又是一个薛定锷 
方程!所差的是那些常数的名字不同而已。这就奇怪了,怎么弄来弄去都象薛定 
锷方程啊?不懂的人以为是巧合,半懂的人以为是数学推导的自然结果,真懂的 
人才知道,这是凑出来的! 

自量子力学问世,大家都知道,这世界上能和电子说得上话的只有薛定锷方程。 
因此,金茨伯格-朗道改造理论时要把薛定锷方程藏了进去,再让自由能变分后露 
出来;戈尔科夫和德.让-勿杀马方程在推导时用了许多不明不白的近似,胆儿那 
么肥,要凑的答案就是薛定锷方程的形式(这个凑答案的活大家不陌生吧?)。无 
论是金茨伯格-朗道的线性化近似还是戈尔科夫和德.让-勿杀马的近似,他们推 
导结果的正确性不是由出发点的稳固与推导的精确来保证的,而是以结果象不象 
薛定锷方程来衡量的。而常数解释的不同又可以区别于薛定锷方程,以避免薛定 
锷方程当初是单粒子方程而不能用于超导的尴尬。我可以推想,在大师们当年用 
的草稿纸上,很可能有不象薛定锷方程的结果,被他们丢掉了。当然,这种话书 
上都是不说的。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我在分形超晶格的研究中发现了奇怪的能谱(正确的能谱!),不能解释,历时数 
年后,我终於有机会自主研究。我的想法很直截,一个程式要是能解决复杂结构, 

必定要能够解决简单结构,於是我退到最简单超晶格,退到三明治结构,退到单 
层,每一步都算,再一步步向前走。在这个一步都不脱的过程中我逐渐解除了对 
名人的迷信,对理论的迷信,而把眼光转向实验数据的核对。唯有实验数据的支 
持,才使我有勇气向大牛们的理论表示怀疑。这一段逐渐改变做研究态度的过程 
大概可以另外出一个系列,先压下不表。 

当时我的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超导的量子力学特徵与热力学特徵。德.让和老阿 
做的似乎是热力学特徵,因为他们号称是金茨伯格-朗道那里来的。而日本的高桥 
-立木两人及我的工作又似乎是量子力学特徵,因为我们用的德.让-勿杀马方程 
是从BCS唯观理论推过来的。但是看方程的形式又完全是一样的,只在说法上有 
差别。最明显的就是我做的超晶格表面与德.让的表面解有内在的联系,那么这 
个能谱是热力学能量还是量子力学能谱呢? 

第二个矛盾就是超导分类,简单超晶格(千张饼的意思)由两种超导材料组成,每 
层可在几十个埃左右(纳米的量级)。两种材料的κ值不同,那么这个超晶格的κ 
值怎样确定? 

我长期的思索带来了一个信念,超导有生和存两个环节。判断其生是用量子力学 
能谱,判断其存则用热力学能量。 

这个想法可用一个比喻来让不做超导的网友明白。量子力学与热力学在超导体上 
的理论矛盾是微观解释与宏观解释的矛盾,就象一个孩子的生和养。生孩子从本 
质上来说是两人的事,比之于微观的;把孩子养大和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是社会性 
的,比之于宏观的。超导能不能在一个导体内生成是微观的,受量子力学控制; 
生成超导的机制有了以后能不能实现并被观察到是宏观的,受热力学控制。 

这个想法今天讲来简明,我当时却是混混巫巫的折腾,直到我锻出宝刀,打通 
了超导在微观与宏观的通路为止。有了这个观点,回看各家超导理论,六经注 
我,再无窒碍。我只看一个理论怎样描述超导的生,怎样描述超导的存,是否 
能有生和存的标准。 

这把屠龙宝刀是在超晶格的情况下先打造出来的,形式还要复杂一点,但是写文 
章时我却为难了。屠龙宝刀虽利,但只能在比武场里助我,能不能上比武场又是 
另外一层障碍。这一篇文章要推出从量子力学到电动力学到热力学的三部曲; 
要改变κ的定义;要给超晶格中新的涡旋点阵;要推广阿布利科索夫的理论。 
有这几个内容,无论什么地方审稿者对不上眼,都可能拒稿。 

光明顶上,张无忌看清了空性和尚的少林三十六式龙抓手的使法,逐用龙抓手对 
龙抓手与空性对攻,招招快一步,折服空性和尚。我也要用此法将我的结果穿上 
传统理论的外衣,以便说动审稿人。 

我选定了德.让和圣.简姆斯的块状超导体,因为这个结构最简单,但是又有表面 
效应与薄膜效应来让我的解尽情发挥。他们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框架下没走完 
的通向热力学之路我可以帮他们走完。线性化的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又有足够的空 
间容纳我的三部曲构想。於是我对块状超导体的薄膜和边界效应做完计算,并导 
出了热力学自由能,隐掉了我在超晶格中才会出现的几个新结果,带上金茨伯格 
-朗道的帽子,点缀成篇,写出了文章。并计划要在这篇登出后再顺理成章发超晶 
格解。 

文章既成,发向德国的凝聚态物理杂志。我虽然以前发过些文章,但从没有在这 
家杂志发过。我要找一家与我过去文章从无挂葛的杂志发表,以求公平公正的审 
稿。 

----------------------------------------------------------- 

下面是些闲话,今年暑期,红墙论坛开办中国故典诗词讲习班,我去偷听。那里一 
大帮学生在叫老师。等到开课,我发觉这不象个课堂嘛,倒象是华山论剑,学 
生们一个个武艺高强,哪里需要上课啊,原来都是些起哄架秧子的主。:-) 

Anyway,偷看一回热闹,也多少学了一点,知道这写诗两大要素嘛是字数有规定, 

行数有规定,这叫格式。嘻嘻,我也来试试,请看到此帖的高手们指导 

超导百年青史载 
理论经典次第来 
后学有年窥半豹 
热力量子两为难 
深解物理赖实验 
巧推公式恃变换 
锻得神兵赴云台 
先遣偏师定边远 

这会我得意啦,我拿上面这八行去敲诈来一首诗。做此诗的是个挨踢教的魔头,倚 
天剑的主人,被我硬拖到超导里转一圈,都弄懂了,就有了这首诗 

自然奥秘叹无穷 
经典新知待贯通 
壮岁探寻超导路 
青春格致韦郎功 
学深量热宏微处 
技展方程变换中 
一自德阿融会后 
宝刀新铸好屠龙

 
走过超导之路(7)--无边落木萧萧下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40:54: 

元江 

走过超导之路(7)--无边落木萧萧下 

------------------------------------------------------------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伶白发生! 
----------------------------------------------------------- 

千山万水,长途跋涉,读者给我带到这一帖,够幸苦的?:-)这还是在我们实空 
间呢,我举的例子你能想象,要是在倒空间,呵呵,现在大家体会我当初在倒空 
间的痛苦了吧?好了,咱们接着说超导故事。 

上一回讲到我用"暗渡陈仓"之计,要把那屠龙刀法和解析解的方法带着金茨伯 
格-朗道的外衣先卖出去,然后再卖用屠龙刀法和解析解得来的超晶格中的物理和 
老阿理论的推广,这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是容不下超晶格的。网友想干嘛这么麻烦 
呢?嘿嘿,这世道。。。 

我那篇文章本是点缀而成,熟门熟路的理论有了解析解还怕出不去?审稿者的意见 
一回来,不对,我的算盘没能瞒过审稿者的法眼。 

审稿者先说:"这个结果可能是重要的,数据可能是准确的,课题可能是令人感兴 
趣的,但是。。。"这后面一堆话,带了五点意见。最重要的是第一和第五。 
第一点呀说作者应该写出这篇文章的Philosophy,奇怪,我又不是哲学家。第五点 
说作者都是引的老文献,是不是近年在这方面有什么发展作者给漏了。 

我咂了半天滋味,咂出来了。第一和第五是呼应的,审稿者在说你小子寄来的这 
工作不错,要是你做的,你得说说怎么想到这问题的,要是你从别处拿来的,给 
我老老实实把出身地报上来。我再仔仔细细品味,知道审稿者是善意,而且中间 
那三点也在指点我怎么改文章。於是我和盘托出,告诉他,我还有超晶格解,这 
个Philosophy的问题么就是关于κ定义在非无限大非均匀超导体中的失效。我现 
在把表面和内部不均匀分两篇处理,先送这篇简单的。再告诉他,这确实是我的 
工作,如果审稿者在任何杂志上看到以前有类似工作,请告诉我。那屠龙刀之类 
的话就没舍得写上去,得留着到网上吹破天,那才过瘾不是? 

这篇文章我改了一个月,再发,两个星期后回信到,一句话,接受。我一边等它 
登出来,一边整理超晶格的材料。我那篇超晶格的文章是对着实际材料算的,实 
验数据是日本的渡边教授的文章提供的。我在文章里同时做了量子力学能谱的分 
析,并又做了热力学自由能的分析。两者的综合说明,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计算 
都表明了实验结果应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事实上渡边教授的数据也果然是如 
此如此,这般这般。我相信这是自有超导理论以来到我文章发表时为止,第一篇 
不用自由可调参数对一个实际材料同时做量子热力计算并与实验核实的。 
(嘿嘿,有人说我这篇文章SCI=0,这是给二黑网友批评SCI提供炮弹:-)) 
这就是我认可的物理理论,是科学。这第二篇文章没有阻碍,下一年登出。 

现在啊,要让跟我晕乎了这两三个星期的网友尝试一下内功上了层次,筋脉具通 
的感觉。先来一个"沙场秋点兵"。 

我们的理论计算思路是这样一条路子(我们的!你掌握了这理论,它就是你的。) 

ψ- Ψ- J - b - B - G 

有了这样一条思路,我们就来体会一下"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ψ是从"量子力学"方程解出来的,无论是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德.让-勿 
杀马方程还是薛定锷方程,到这一步,都只是韦伯方程。咱们就不论出身了, 
就叫韦伯方程。韦伯方程都会解了吧?你就跟人说会的好了,反正也没有几个人 
知道怎么解。别吹到太牛的人那儿去就行。:-) 

解出ψ后,学学老阿的样子,把小ψ拼成大Ψ。这个大Ψ如果写成|Ψ|^2,就是歌 

特-卡西米欧理论里的超导电子密度。呵呵,大师们当年靠猜,咱们靠算,比大师 
们还牛一点,歌特-卡西米欧只能猜平均值,我们知道哪里多哪里少,先下一城。: 
-)(晕了的同学请复习第三帖) 

把大Ψ变成电流密度J,这是当年伦敦兄弟梦寐以求的超导电流密度,伦敦兄弟 
靠假设,就是唯象理论;咱们靠算,就是。。。就是微观理论,就是本质理论, 
就是不用说为什么对的理论,对的一塌糊涂。又下一城。:-) 

那个辟派理论还记得吗?一个超导电子的行为与周围电子有关?我们的|Ψ|^2早就 
把这全包了,到处都有关。不过,这不算一城,我没怎么讲辟派理论不是?不讲辟 
派理论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按我们这个路子,超导理论里最基本的长度只有一个, 
那就是相干长度ξ。另外那个穿透深度λ描述磁场的空间范围,既然磁场是解出来 
的,那穿透深度λ也是解出来的,所以是个"导出长度",不是独立的 
长度。这就是我为什么排除了一大堆有关于长度的工作。还记的跳舞那例子么? 
男子的出腿用穿透深度λ来描述,嘿嘿,那得让女子给管着,明白了?:-) 

从J到b(b的意思是空间有变化的磁场),用我的屠龙宝刀,就可解出,这一步咱们已 
经与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第一朵奇葩平手放对了。实际上比老阿还厉害一点, 
因为他用的是屠龙宝刀刀鞘一样的兵器(a│0〉=0),但老阿用得早,咱算平手。 
第二朵奇葩德.让本来稍逊一着,德.让都没有这个b场,但是地但是,他开通 
的从倒空间到实空间的大道和他的边界连续条件对我的工作实在贡献巨大,我也 
算他平手。(网友们要牛一下只管请便) 

看出屠龙宝刀厉害了吧,B(热平均场)和G(自由能)还没算,几十年的超导理论一 
扫而过。(还有个高桥-立木解(1986)也在扫过之列)只有老阿还勉强能站住,仗了 
宝刀刀鞘之利。:-)(老阿也有自由能)。 

至于那个约瑟夫森的宏观量子力学,还用得着讲么?小ψ和大Ψ,要微观有微观, 

要宏观有宏观,早让我们的理论包圆了。 

还有一个理论我没有介绍,就是BCS理论,不过有人来吵过架了。:-) 

我现在没有心思跟他们罗嗦,等我下会再开始写,放出我的WMD,把那倒空间 
炸个七零八碎算了。现在先给个警告,让那帮迷信的弟子们有个回头是岸的机会。 

到时大难临头,勿谓言之不予。:-) 

好,再回来讲故事,发超晶格文章时,我在一个小城里做事。这个小城在大西洋 
边上,原来是个渔村,总共才六千人。我当时一家三口,分三个地方已经数年了, 

但咱们有陈景润的榜样不是?我仍然孜孜不倦在做研究。做研究这个东西也迷人, 

尤其是你突破过什么,就不肯再做平庸的工作了,老想再突破。我那时看着什么 
量子霍尔效应啊,量子阱啊,不过一时入不了门,入不了门的原因不是理论,而 
是实验细节不清楚。平常的消遣么,猜猜是什么?新语丝之友邮件组,可我是哑 
巴,说不出话,不会打字,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开夜航船讲故事。 

那天下午四点,我们校长突然要全校开会,他宣布,经费短缺,要砍项目。我所 
在的项目也在其中。我的宿舍门外几十步就是大西洋,我沿着岸边走了很久很久, 

那风啊,又硬又冷。后来我想通了,物理啊,我对得起你,你也对得起我,我们 
就此分手吧。 

有一首诗,以前喜欢,但不懂。后来听人解,还是不懂,但还是喜欢,就录在这里 
算这个系列的结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4120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老老帖,评元江的超导等

 

3  李宇斌 肖重发 刘全慧

[转载]赛医生:晒太阳 屏蔽留存

[转载]赛医生:晒太阳

屏蔽已有 1977 次阅读 2010-7-31 23:3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引用:

晒太阳 (134939) 
Posted by: psychina 
Date: February 15, 2008 11:16AM 

我的少年时期,有好几个夏天是在黄陂农村度过的。那里的青山绿水是我心里面最美好的画卷,我想,这就是因为我常常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我的灵魂和肉体都和山水融合一体了。对少年时期的很多记忆到现在还是很清晰,那种暖洋洋的感觉,再也体会不到,也就越发怀念。 

黄陂农村是比较富裕的,要么是劳动力出去打工(七十年代!),要么是城里的亲人寄钱回来。奶奶很会安排生活。每年的冬天,过年的时节,就会制作很多豆皮。我在上学以前也在那里过过年,看到了豆皮的制作过程。蚕豆泡水,磨浆,可能混合少量粘米的米粉,搅匀。用大锅烙成皮,好像不用放油。把皮卷起来,切1厘米宽,晒干,储存。这就我夏天的主要食物。 

开水里面下豆皮,卧鸡蛋,放猪油,放点青菜。煮的越久越好吃。邻居的孩子都很羡慕我,到了夏天还能够吃上豆皮。吃完了,就到河边去玩。玩累了,就在青草地上躺下,听着知鸟的鸣叫,由地上蒸腾的水分托着身体,暖洋洋地睡去。少年就在充分的营养和和暖的阳光下成长着。 

有一天,我躺在地上,转头看见很远很远的田野上,有一件红色的衣衫在阳光下移动,我无法判断这个红色是向我逼近还是离我而去,我没有起身,但我知道,这是一个美好的令人神往的世界。我的青春就是从潺潺的小河边在这里的阳光下用这样的方式开始的。 

...... 


好文笔,好细腻,好真切,我也有类似感受。谢谢医生。 (13516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February 16, 2008 05:24AM 

比医生平时的文字真切,少了玄虚,多了清新。 

一直想《立委推荐》一下老兄,可您老的著述等身,一直不知道选择哪篇比较有代表性,能帮助自我推荐一下么? 

最好是选择两篇这样的代表: 

一篇是结婚后的,即玄的,跟分析有关联的,譬如由老乡妹妹而发的劫持理论那样的。 

一篇是结婚前的,童贞的,风格类似这篇《晒太阳》。 

《立委推荐》专栏的宗旨是介绍有特色的老友作品。展示老友的才华,显摆立委所交皆饱学之士也,跟着沾光。 

要比玄,镜子算不了本池第一。玄而又玄,非君莫属。 (11814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November 23, 2007 09:49AM 

虽然不大懂,赛医生的玄妙,又自有风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46080.html

上一篇:mirror - 也说办丧事儿
下一篇:《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转载]欧阳峰:民族主义是非谈 屏蔽留存

[转载]欧阳峰:民族主义是非谈

屏蔽已有 2374 次阅读 2010-9-25 02:2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钓鱼岛, 爱国, 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 |文章来源:转载

贴一篇十年前的旧文,看我们大家都有没有长进 (3760 bytes)
Posted by: 吴礼
Date: September 24, 2010 07:42AM


【这是写于1997年的旧文。翻出来看了看,想不出有什么大的补充和修改。文中所举海湾战争的例子,现在该叫“第一次海湾战争”了。但为史存证,还是保持原文吧。 

当时为了钓鱼岛的事,先是群情激愤与日本人掐,后来阵营内部又分为”激进派“和”稳健派“相互掐,相互指责对方“不爱国”。 

温故而知新。请各位看看,这十多年来我是不是唯一没有长进之人? 】 

民族主义是非谈 

  民族主义在海内外是一个热门话题。对其功过是非也有许多感性和理性的讨论。本文试从几个比较抽象的角度提供一些参考。 

  历史证明,民族主义可以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如何判断“好的”或“不好的”民族主义呢?有人提出,“进攻的”民族主义是不好的,“防守的”是好的。但 这有时很难划分。在美国独立战争时,美方是要争得“不可剥夺”的人权,英方是要维护“自古以来”的领土主权。谁是防守?核武器是用来打击别国目标的,该算 进攻。但核武能使侵略者有所顾忌,又可用于防守。如果发展核武是防守,阻止别国发展者是否就是进攻?比拥有核武进一步,在别国或公海布署核武,是否仍然是 防守?又有人说,要争得平等待遇,是好的民族主义。然而什么是平等?南非前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被国际社会排斥抵制多年,是否平等?中美公民在对方境内都须遵 守当地法律,是平等。但由此而来,中国人可以在美国以各种方式来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而美国人在中国则无相应可能。这又是否平等?也有人说,民族主义 没有正义不正义,只有利益与实力。这也不解决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所谓国际舆论是由没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形成的。象海湾战争,美国出兵当然是出于自身利益。 但它能得到许多盟国的参与和联合国的首肯,而其它阿拉伯国家却没有一个公开支持伊拉克,这恐怕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不义行径有关。再者,对一个特定的人, 民族的定义并不总是很清楚的。比如一个伊拉克的库克人,他可以为库克的利益反对中央政府,也可以为伊拉克的利益支持它。他可以为伊拉克的利益支持对伊朗的 战争,也可以为阿拉伯的利益反对这场战争。所以光是民族主义并不足以作为行为准则。 

  你可以说这些例子都是纯论辩,在现实中是非通常是很清楚的。那是因为我们通常有一些广为接受的原则,如和平、发展、遵守条约和国际法。最重要 的看来是主权国家的观念。上面列举的问题,几乎都可以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然而,这些原则都是在某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质疑与 本文化不符的普遍原则。如东方文化中的“国”,其疆界、权力范围和相互关系,都不是那么神圣的。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也。如果我们认为主权国家是 民族主义中不可分离、不可否定的一部分,那也许我们应该称之为“国家主义”。但是这样一来,其道德上的地位似又不如民族主义那样自然了。 

  由此可见,光从基本逻辑是得不到关于民族主义的是非标准的。要判断“好的”或“不好的”民族主义,我们还需要建立其他一些共同原则。把“文化特色”绝对化,就会带来思维和行为上的困扰。 

  不少批评者认为民族主义会导致专制主义。希特勒德国就是一例。但也有不少民族主义盛行的国家却是民主体制,如以色列和法国。事实上,很多“主 义”都可以为专制所用。君不见多少专制国家以“民主共和国”命名?其实专制主义所需要的,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维一的、不可挑战的道德 标准的地位,而且专制者拥有维一的、不可挑战的解释权。民族主义并不必然导致专制,但它的确比较容易被利用,因为它主张权力和资源的集中,具有很大感性号 召力,而且有很大的解释余地。要想保持民族主义的独立地位,就要排除上述两个条件。 

  世上有很多思想和主义,单独来看都是正确崇高。但它们相互之间却往往有矛盾。如自由和秩序,公平与效率等。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在其中取某种平 衡。把一个主义推到高于一切,不容置疑的地位,往往是它弊端渐生,走向衰落的开始。以前的儒家和基督教,当代的共产主义都经历过这样的命运。民族主义恐怕 也不例外。 

  即使在民族主义的框架内,也可以有很不同的观点。什么是民族利益,它们之间的优先顺序和相互关系怎样,应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等,都须要 通过各种考虑研究来解答。前一阵海内外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讨论,基本属于这个性质。不能认为我是民族主义者,所以反对我即反对民族主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好的”民族主义,是开放的民族主义。它对外容许其他观念价值并存,并相互补充来提供行为准则。对内它也接受多元的解释和推绎。把握住开放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困扰和混淆。 

刊登在 1997 华夏文摘 cm9701e

“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 人情淡始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6743,66762#msg-66762

欧阳峰科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u/fouya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66580.html

上一篇:自然单位制对一般人而言,等于又多了个“糊涂”
下一篇:庆国庆,请欣赏湾区文艺界的歌唱表演(土豆网高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