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围脖:We were so young, so in love, so in debt
屏蔽 ||| |
we were so young, so in love, and so in debt求翻译(奥巴马老婆说的) 由 夹疼那个阴 发表在虎扑篮球·步行街 http://bbs.hupu.com/bxj
|
屏蔽 ||| |
we were so young, so in love, and so in debt求翻译(奥巴马老婆说的) 由 夹疼那个阴 发表在虎扑篮球·步行街 http://bbs.hupu.com/bxj
|
屏蔽 |||
屏蔽 |||
A Message from President Obama about Your Petition on Reducing Gun Violence
By Bruce Reed, Chief of Staff to Vice President Biden In the days since the tragedy in Newtown, Americans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have called for action to deter mass shootings and reduce gun violenc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you have signed petitions on We the People. I'm writing you today to thank you for speaking up, to update you on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and to encourage you to continue engaging with the White House on this critical issue. First, you should know that President Obama is paying close to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response to this tragedy. In fact, he sat down to record a message specifically for those of you who have joined the conversation using We the People. Watch it now: On Wednesday, the President outlined a series of first steps we can take to begin the work of ending this cycle of violence. This is what he said:
"We know this is a complex issue that stirs deeply held passions and political divides. And as I said on Sunday night, there's no law or set of laws that can prevent every senseless act of violence in our society. We're going to need to work on making access to mental health care at least as easy as access to a gun. We're going to need to look more closely at a culture that all too often glorifies guns and violence. And any actions we must take must begin inside the home and inside our hearts.
But the fact that this problem is complex can no longer be an excuse for doing nothing. The fact that we can't prevent every act of violence doesn't mean we can't steadily reduce the violence, and prevent the very worst violence." Vice President Biden has been asked to work with members of the Administration, Congres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o come up with a set of concrete policy proposals by next month -- proposals the President intends to push swiftly. The President asked the Vice President to lead this effort in part because he wrote and passed the 1994 Crime Bill that helped law enforcement bring down the rate of violent crime in America. That bill included the assault weapons ban, which expired in 2004. As the Vice President's Chief of Staff, I'm going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 ensure we run a process that includes perspectives from all sides of the issue, which is why I wanted to respond to your petition myself. Two decades ago, as domestic policy adviser in the Clinton White House, I first worked with Joe Biden as he fought to enact the Crime Bill, the assault weapons ban, and the Brady Bill. I will never forget what a key role the voices of concerned citizens like you played in that vital process. The President called on Congress to pass important legislation "banning the sale of military-style assault weapons," "banning the sale of high-capacity ammunition clips," and "requiring background checks before all gun purchases, so that criminals can’t take advantage of legal loopholes to buy a gun from somebody who won’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doing a background check at all." An issue this serious and complex isn't going to be resolved with a single legislative proposal or policy prescription. And let's be clear, any action we take will respect the Second Amendment. As the President said: "Look, like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 I believe that the Second Amendment guarantees an individual right to bear arms. This country has a strong tradition of gun ownership that's been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bviously across the country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how people feel in urban areas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fact is the vast majority of gun owners in America are responsible -- they buy their guns legally and they use them safely, whether for hunting or sport shooting, collection or protection.
But you know what, I am also betting that the majority -- the vast majority -- of responsible, law-abiding gun owners would be some of the first to say that we should be able to keep an irresponsible, law-breaking few from buying a weapon of war. I'm willing to bet that they don't think that using a gun and using common sense are incompatible ideas -- that an unbalanced man shouldn't be able to get his hands on a military-style assault rifle so easily; that in this age of technology, we should be able to check someone's criminal records before he or she can check out at a gun show; that if we work harder to keep guns out of the hands of dangerous people, there would be fewer atrocities like the one in Newtown -- or any of the lesser-known tragedies that visit small towns and big cities all across America every day." The President said it best: "Ultimately if this effort is to succeed it's going to require the help of the American people -- it's going to require all of you. If we're going to change things, it's going to take a wave of Americans -- mothers and fathers, daughters and sons, pastors, law enforcement,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 and, yes, gun owners -- standing up and saying 'enough' on behalf of our kids." So let's continue this conversation and get something meaningful done. If you have additional ideas and are interested in further engagement with the White House on this issue, please let us know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ere: http://www.whitehouse.gov/share-your-thoughts-reducing-gun-violence Thank you for speaking out and staying involved. Stay Connected Tell us what you think about this response and We the People. Stay connected to the White House by signing up for periodic email updates from President Obama and other senior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45143.html
上一篇:“妇科检查碰上了男医生”的话题……
下一篇:世界末日手记
屏蔽 |||
自尊= 1/學問 「學問愈多,自尊愈少;學問愈少,自尊愈多……」 —愛因斯坦別在意不瞭解你的人批評你,記住,狗只向牠們不認識的人吠叫。指甲長了,剪指甲,不是剪手指。同樣地,誤解增加時,減你的自尊,不是剪情誼。舌頭無骨,但是它卻強得能粉碎一顆心,所以千萬慎言。要多聽老年人的忠告,不是因為他們總是對的,而是因為他們犯錯的經驗比較多。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57111.html
上一篇:说“门当户对”
下一篇:嗅、闻、听(聴)之辨
屏蔽 ||| |
【立委按】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目前在机器学习界最热,整个领域随着它在转,说是革命性突破,值得关注。报道说在语音识别、图形识别等传统机器学习领域,深度学习使得精准度大幅度提高,已经投入应用。本篇提到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理解上的前景,听上去太过乐观,几乎就是当年日本高唱第五代人工智能电脑高调的翻版。当时所仰仗的技术革命基础是 Prolog 语言及其预备在其上建立的类似于 cyc 的人工智能系统。五代机可以说是完败。这次的调子虽然耳熟,但其技术基础是几十年来在不同方面(如语音、机器翻译等)显示了实力的机器学习。值得谨慎期待。
即日起,小编将为各位读者带来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Review(《科技评论》)杂志评选出的“2013突破性科学技术”系列文章,本篇为全系列第一篇。
2012年7月,雷·库兹韦尔与Google总裁拉里·佩奇会面,那时他不是来求职的。库兹韦尔,鼎鼎大名的机械智能学家,他告诉佩奇自己对打造全智能计算机颇有研究,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准备开始设立公司打造这样的计算机。他所述的全智能计算机指的是能够自己理解语言,自己进行推论,自己做决定的计算机。
要完成这项工作,自然要用到Google的数据和计算能力。“我可给帮你弄到数据和服务器,但是要靠一家公司完成,太难了,”佩奇对他说,于是建议从来没有为别人打过工的库兹韦尔加入Google公司。经过6个月的挣扎,库兹韦尔最后还是选择了以工程总监的身份加入Google。他说:“这是我50多年来研究人工智能的顶峰。”
吸引库兹韦尔加入Google的不仅仅是Google独有的数据和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而是Google公司内部一个正在闪闪发光的人工智能分支部门“深度学习”。Google公司的深度学习软件尝试模仿人的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层活动(该区域负责人脑80%的思维)。这个软件可以识别数字化的声音、图片和其他数据片段。
神经网络这一基本思想已经出现了几十年,但是却没有取得多少突破。不过,借助算法的改进和计算机性能的猛增,科学家现在可以模拟更多的神经层神经活动。
借助深度学习,他们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12年6月,Google公司的深度学习系统在识别物体的精确度上比上一代系统提高了一倍,并且大幅度削减了Android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的错误率。2012年12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展示了中英即时口译系统,错误率仅为7%,而且发音十分顺畅。(点此观看视频和文章)同样在12月,一群大学生和两名教授组成的团队利用深度学习软件完成分子识别,可用于发现治病新药。
Google目前正成为一块写着“深度学习”的吸铁石,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高端、专业人士。2013年3月,Google公司收购了一家深度学习企业。这家企业由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杰弗里·希顿(Geoffrey Hinton)创立,曾获默克大奖。希顿目前已经把自己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给了大学,一半给了Google。他的计划是“将大学中的理论拿出来,应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说 图像识别、搜索、自然语言理解等有关人工智能。
上面提到的应用领域时刻在提醒着人工智能研究者:科幻电影里智能机器很有希望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机器智能的应用领域正从交流、计算转向医疗、制造业和运输。比如,IBM公司的深度学习技术正用于训练医师,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微软的深度学习技术则应用于Windows Phone和Bing语音搜索中。
然而,要将深度学习应用领域从图像和语音识别扩大到其他领域需要在概念和软件上做更大的突破,而且还需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也许几年之内,我们还见不到全智能计算机,但是几十年内出现这样的计算机是没有问题的。微软美国研究院的院长Peter Lee说:“深度学习激起了人工智能领域新的挑战。”
建造大脑
有挑战,就有解决方法。首先是软件编程需要大量人力,其次是混乱的数据结构,再就是应用领域的短缺。
紧跟人工智能思想的出现,上世纪50年代的神经网络也进入了人们视野,神经网络尝试以简单的形式来模拟人脑的运行。今天的一些人工神经网络已经可以训练自己来识别复杂的物体。但是早期的神经网络智能模拟有限的神经元,物体或者模块以复杂,就无法识别。逐渐在上世纪70年代末落。到了80年代中期,希顿和同事开发出了名为“深层”的模型来更好地利用软件模拟的多层神经网络。但因为那时计算机性能的限制,依旧需要大量人力介入,比如数据需要程序员人工标注等。
直到本世纪头十年,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希顿开发出一种更有效地训练单层神经员的新方法。即,第一层网络学习主要特征,用来识别图像边缘或声音最小单位,确认之后进入第二层去学习更负责的特征,比如说边缘角度和声音单位的组合等。这一过程将持续进行下去,直到系统可以准确识别图像和声音未知。
去年6月,Google演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神经网络,这一网络上拥有超过10亿个节点,并成功从YouTube视频中提取了1000万张画面上带猫的图片。如果没有深层学习,也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功能。
深度学习让人工智能专家震惊的是其在图像识别上的进步。深度学习系统可以准确的将物体分类并添加主题,使YouTube视频分类达到16%的准确度。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已经比上一代系统提高了70%。需要注意的是,YouTube的系统所用的深度学习是将视频分到22000个分类中,许多分类连常人无法区分。而当把分类缩小到1000个时,系统识别的准确率瞬间提高到了50%。
大数据
为了训练深度学习的多层虚拟神经元系统,Google公司动用了16000个计算机处理器,这样的规模只在开发搜索引擎时才能用到。业内专业表示,最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有80%要归功于计算机能力的上升。
这就要感谢Google公司强大的数据中心。真是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性能和智能的任务分配机制,才加速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研发步伐,
深度学习已经提高了智能手机的语音搜索功能。2012年,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中的语音识别突飞猛进,正是因为深度学习的关系。因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允许对语音做更精确的训练,所以使语音识别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语音搜索结果也有了不小的改善。一夜之间,智能手机语音识别系统的错误率就下降到了25%,这让不少评论人士觉得Android手鸡的语音搜索要比苹果的Siri更智能。
尽管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人们还是认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不能超越人脑。有人认为机器无法超越人脑的计算能力。
未来路向何方?
Google对深度学习的态度是坚定的。首先,可以为YouTube提供更好的图像识别功能,为语音搜索提供更快更精准的识别,为自驾驶汽车提供更复杂的图像识别系统,以及优化搜索和广告投放等等。
文章开头的库兹韦尔算是一个奇人,他发明了计算机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可以识别打印文字并阅读的机器,第一个可以扫描文质并保存文本的软件,第一个音乐合成器,第一个具备大型词典的对话识别系统。
库兹韦尔当前的目标就是帮助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并以自然语源与用户对话。他希望将深度学习算法用到解决自然语言的问题上,让计算机能够发现语言的问题,解决语言的问题。虽然库兹韦尔的目标还要很多年才能实现,但是深度学习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图像、声音识别已经越来越成熟。
在模拟人脑的科学尝试中,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就现在来讲,深度学习是研究人工智能最先进的方法。
文章来源:Technology Review
【相关篇什】
屏蔽 |||
请看:
博客总排行
1 | 黄安年的博客 | 黄安年 | 12605801 |
2 | 许培扬博客 | 许培扬 | 9924764 |
3 | 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 | 杨学祥 | 9046172 |
4 | 陈安 | 陈安 | 7987403 |
5 | 武夷山 | 武夷山 | 7449754 |
6 | 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 | 王鸿飞 | 7153789 |
7 | 饶毅的博客 | 饶毅 | 5712091 |
单周博客排行
1 | 黄安年的博客 | 黄安年 | 58670 |
2 | 许培扬博客 | 许培扬 | 47863 |
3 | 陈安 | 陈安 | 37851 |
4 | 嵇少丞的博客 | 嵇少丞 | 34503 |
5 | 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 | 杨学祥 | 31439 |
6 | 饶毅的博客 | 饶毅 | 29736 |
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变是相对的,变是永恒的。
可是这个宇宙真理一到科学网就不灵。不知何年何月开始,反正远在在下被引诱上了Z船之前,就有这七雄称霸科网的传说。观察经年,愈演愈烈,是可忍,孰不可忍。总统还有个任期,这科学网的交椅怎么就成了终身制。呼吁全网同仁,静坐请愿,实施反托拉斯法。舍得一身剐,敢把达人拉下马。
饶毅是熊猫级国宝,就不说了 。其他几位何德何能,高高在上?
在科网混过年头的都知道,甭管你多努力,鼻涕也好,口水也罢,帖海战术,还是精雕细刻,这些手段只在初期有效。等你混过了双百,挣扎到前50,基本就死定了,you are stuck:玻璃天花板,绝不是西人世界的专有。我就不信这七霸是不吃不喝的上帖机器。没有内线,没有后台,他们如何能撑到今日?
造反啦,造反啦。
先辈陈胜君有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不得其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91785.html
上一篇: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 ...
下一篇:从今日起,我成为11公的粉
而许的博文,每次只写一行自己的东西,然后就是大批转载别人的,除了机器会这么傻不断读,稍微有点智力的人会读吗?
屏蔽 ||| |
2013年08月26日11:54 新华网 我有话说(11645人参与)
审判长:被告人薄熙来,根据法律规定,除了你的辩护人为你辩护外,你还有自行辩护的权利,你现在可以自行发表你的辩护意见。
被告人:我总的感觉公诉人刚才发表的意见继续重复了他在质证阶段的意见,基本都是老话。而且他的指控是非常勉强的,在质证阶段,大家相互交流,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已经讲清楚了。我认为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很辛苦地找了大量证据,组成了90卷,我尊重他们的工作,这确实是重大复杂案件,但这90卷到底有多少和我有关?在法庭上我如实陈述自己的意见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利。我希望公诉人不要把我在法庭上讲我的意见当作是恶劣的行为。当作是翻供。我国法律为了防止冤假错案,设置了公、检、法相互制约的制度,特别是检法的互相制约的机制,还包括辩护人,就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如果只听检察机关的一面之辞,会导致冤假错案大量发生。
审判长:被告人,本庭提醒一下,就此你所发表的意见既是我国的法律规定,也是目前的现实,需要紧紧围绕本案发表意见。
被告人:好的。我只是按照中国法律进行解释,我是按法律办的。下面我就简单地对公诉人的意见做一些回应。涉及唐肖林三次给我送钱的事情,这是编出来的,这里有几个基本事实。第一,从唐肖林的笔录中可以看到他投机倒卖房产和汽车指标,这种事情他从未对我说过,我会不会莫名其妙地收他十几万却从不问来源?我会不会十几年前就和他一起投机倒卖房产和汽车指标,并从中获利,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第二,我过去签过的笔录和自书是违心之作,三次收钱的时间、地点、钱数、币种、面额,以及钱的走向,唐肖林都是抄来的,我为什么不能如实陈述?再有,我当商务部部长后,唐肖林送了5万元人民币,我当时为表示态度,为了配合,为了取得组织的谅解,我写了这段话。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说的三次钱根本不存在。我们共用的保险柜里面人民币并不只有那5万,至少有几十万。笔录中也清楚说明我并没给谷开来提过这个事,谷开来也并不知道我收了这5万元,那她怎么能够确定从我们共用的保险柜里拿走的5万元就是我收唐肖林的那5万元?我认为这是不真实的。
审判长:被告人,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对这部分的质证,包括在庭前会议中你和辩护人已经充分发表了意见,本庭决定庭后对这个事进行认真的调查核实。现在就相关的事实陈述你的辩论意见。
被告人:谢谢。类似作假的情节,我认为是无可辩驳的,但公诉人仍非常顽强的坚持,还说排除了合理怀疑,这种说法有点主观武断,包括美元也是如此。再有,说唐肖林送给我5万元,还有8万美元、5万美元,开来和唐肖林都有证词。对此我想讲两点:唐肖林十几年前就弄虚作假,倒买倒卖,他的话他的证言在今天是不是就能够被法庭轻易的采信,他把钱从帐上调出来以后怎么能确认是给了我而不是他自己贪掉,谷开来当时已经存了几千万,我不知道,这是检察卷宗告诉我的,她自己存了几千万元而要到共用的保险柜里每次取的干干净净,这不符合常理。再有,我对唐肖林驻香港办事处的支持,我认为理所当然,那是大连的窗口单位,建大连大厦,所有的证词都不能证明我知道唐肖林是倒卖房产,怎么能说我为唐肖林谋利呢?作为市长,要在深圳搞一个大连的窗口,建一个大连大厦,我顶多是被他们蒙蔽了,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和唐肖林是在倒卖房产,这个推断是完全不成立。再有汽车指标,他作为大连的一个派出机构,深圳是改革的前沿,我为大连驻深圳办事机构搞一些汽车指标这个东西何罪之有,而且大连大厦汽车指标怎么能与我收唐肖林的钱相挂钩。第二,徐明他和我谈过什么话,实际上我那天的问题已经问过他,有过没有和我有什么认真地交谈,没有。他自己知道在我眼前是什么层次的人。他与我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不在一个层次,我是什么身份?商务部长。徐明是什么身份?他跟我搭话的机会有多少,硬把徐明当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觉得这种逻辑和分析不合常理。当然他与开来是朋友,我回家有时候碰到他们这是常有的事情,但并不能意味着我把他当我的朋友。比他有水平的人,和我密切的人我能数出一百个来。所谓说我给徐明办的事我认为都是公事公办,都是为大连辽宁做的好事,发展是硬道理,讲个大实话,这个事情如果建起来,三十万吨的油码头,这对大连和对辽宁都是大喜事。在当时来看,如果建成的话,在全中国都是非常有影响的企业,一个重大的调整,而且对调整辽宁的老工业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辽宁是重大的工业基地,但是到我接任省长的时候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有100万下岗职工,有这么一个项目难道不能考虑考虑吗,难道不应该推动推动吗?而且中国的沿海岸线有什么地方能够建一个30万的油码头?大连能找到一个建32吨油码头的地方,是大的转变,这个何乐而不为呢?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拿这个事情和贪污来说事,我认为实在是证据不足。再有,有两个指责我给徐明办的事,一个是大连足球,实德俱乐部,一个是足球型的广告,叫直升飞球。这两个成为我的罪名,我感觉很光荣。不管谁支撑起这个球队我都会支持,时光倒流十年,不管是谁挑头,把这个球队搞起来,我还会支持,这与贪污毫无关系。至于在大连搞一个直升飞球作一个广告我认为是顺理成章,而且在大连市政府对面的绿山的足球博物馆是我设计的,把和足球相关的事情都挂在我的罪名上,大连人买账吗?全国的球迷买账吗?我觉得这种联系非常荒唐。有人说徐明是我家的钱袋子,这个事情我现在要澄清,我对此全不知情,而且是确确实实不知情,而且徐明也好、开来也好、瓜瓜也好都没有和我提过徐明出钱的事情。他可能到家里来吃饭,徐明你们看他那个样子,也是生意场上的人,对我客客气气,见了面说说话,可以设想他好意思跟我说,省长我给你家报销机票了?省长我给你儿子又出钱了?他能这么说吗,最低水平的电视编剧也不会作出这种情节来。徐明前天我问了他三十个问题,几乎全部都是说没有没有没有没有。你比如说我前天问徐明,大家可能还记得,你挣钱了吗?没有。你的足球队挣钱了吗?有品牌效应。你得直升飞球挣钱了吗?没有。你得了什么好处没有?品牌效应。你跟我向瓜瓜和开来提过跟我说过出钱的事吗?他说没有。你跟我说过瓜瓜的住宿、旅行等问题吗?没有。你给开来买贵重的东西给我说过吗?没有。我和你谈过我的政治前途吗?没有。我问了他许多的问题,他都说没有。
被告人:有什么理由说我和徐明有特殊关系。这种说法实在是不客观。过去的30年实实在在地讲,我水平不高,但我就是一架工作机器,没有功夫去过问那些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小事,如果我整天对着机票、住宿费、旅行费这些事,我觉得大连搞不起来,商务部的谈判也没法进行,国家选拔我,不是因为我会算账,我不是搞报销机票的会计,还有,开来说我知道,还事前事后多次对我说过,开来有这个证词。但实际上,开来和我的家庭生活是什么状态呢?其实,2000年到2007年她一直是在国外的,回国时间很有限,直到2007年以后十七大开完了,我到了重庆市,要知道,重庆有十四个贫困县,是个小省,但我到任后,却把十四个县都跑遍了,这得需要多少精力和时间,然后我还很困难地回到重庆,迎来送往的,我已经很累了,我有多少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开来还见到我时就给我提什么报销机票的事,什么瓜瓜旅行的事,而且还事前事后每次都给我说,这符合情理吗?我认为检察机关对我的起诉实际上是非常片面地、武断地、主观地,且也不问这些人的人品,都无条件地采信了这些不利于我的证言,然后整在一块,说是我不可推翻的证明,我认为,这显然不符合我国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要求。刚才公诉人还说已经排除了合理的怀疑,我也提醒了你们不要误导法庭,对于开来说不厌其烦地把这些小事都给我谈,试想开来她是不是一个知识女性?她还希望不希望我对她还有感情、还爱她?而对于我来说,我认为她还是个有文化的人,设想一个有文化的人每天都来和我谈这些小事,我是辽宁省长、商务部长啊,我会看的上那些吗?还有,开来曾是国际法学大师的得意门生,她在我心中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试想她愿意在我印象深处蒙上一个家庭妇女的印象吗?还有,说开来有证言徐明给瓜瓜花钱,说什么瓜瓜是薄家第三代最有出息的等等,如果开来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你们想一下,瓜瓜又跟人要名表、又要豪车、又要国际旅游,又找一大部分同学来开销,还信用卡超额消费,我会喜欢这样的儿子?谷开来当时是千方百计在我面前,让我感受到薄瓜瓜行,薄望知不行,反过来再说,这还是我们薄家的家风吗?我可以给大家讲,我现在穿的夹克,我柜子里放的西服,还是大连新金县(音)乡镇企业生产的,我本人对穿戴没什么兴趣,我现在穿的棉毛裤,还是我母亲60年代给我买回的。还有,说到尼斯的房产,检察机关费了很大的劲,我很佩服你们的工作,我觉得这些都是必要的,但问题是,说来说去,所有尼斯房产跟我相关的证据是什么?其实就是十年前,我回家的时候偶然看到徐明和开来正在看幻灯,但我对此毫无印象。
被告人:徐明和谷开来的证言中,关于什么徐明出资,什么瓜瓜长大以后怎么样等等,这些主要情节,谷开来和徐明二人惊人地相似,但最后问薄熙来有什么反应?都说不上来了,徐明说薄熙来就是点了点头笑了笑,谷开来就说“他挺高兴,他支持我。”这话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呢?质证时我问徐明,既然你和开来这么亲密合作,后来谷开来在沈阳看幻灯之后,又跟你说过我有什么反应?“没说过。”这个事很凸头凸脑地冒出来,而且谷开来说图纸摊了一桌子,所以薄熙来知情。看图纸和摊了一桌子和我知情有关系吗?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就突然听了看幻灯的概念,就能说明我受贿吗?这种证据支持是不是太脆弱了?太牵强附会了?而且我说之后十年谷开来一直在瞒着我,她费尽心机、屡遭挫败,甚至怒气冲天,最后艇而走险。这十年有任何一个环节谷开来向我说过什么吗?和我商量过什么吗?请我帮过什么吗?所有的情节一概没有!这合理吗?真有什么困难她应该和我商量商量,她干嘛不跟我商量商量?我是她丈夫啊,我是知情人啊?有无数情节和机会。谷开来费这么大劲,为什么不找我商量?直至尼尔·伍德和德某某出现,她宁肯找王立军和徐明说,但就是对我守口如瓶,案卷中没有任何一点显示我知道这些事情。这不让人奇怪吗?我总应该比谷开来权力大一点吧?能力、办法多一点吧?如果我知情,她跟我商量商量我再改上几笔,再跟郭某某以某种方式通个信息,把握不是更大吗?但这个事没办成,多可惜啊?关于2004年,我问过徐明,2004年前后你觉得开来对你讲过,我有什么担忧吗?他说没有。你去找我之前,开来对你讲过什么意见吗?他说都没有。我实际上已经把这些问题简单地做了提问,而且事实上你们现在把它作为攻守同盟的判断,我觉得这个东西实在太牵强。另外谷开来当时讲是在十年前她要把房子留给瓜瓜作产业,让他专心学习。实际上瓜瓜当年才15岁,还在上中学,谷开来至于这样吗?而且我确切地说,她如果这样讲,我会非常愤怒,这不是我们薄家的家风。我希望检察人员也不要侮辱我们的家风。
审判长:被告人注意措辞,不要使用这些措辞。
被告人:谢谢审判长,我接着说,徐、唐两个事情,公诉人提到这个问题,意思是说我过去写过自书写过笔录,我都承认,说我现在反复,所以你所有的供述都成立,所以我们可以一概定下来。我觉得这种逻辑不符合我国法律的要求,公诉人翻来复去引用我的自书,是因为当时我心中燃有一个希望,希望保留党籍,保留我的政治生命。
审判长:这些意见在质证过程中你已经发表了,书记员也已记录在案,庭后核对笔录的时候,你可以再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被告人:审判长,我非常尊重您的意见,您的这个意见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审判长:本庭提请控辩双方在下一步的辩论中紧紧围绕案件事实进行。
被告人:王正刚的事情,其实我认为经过这两天的质证,在座的人都看得清楚,王正刚答问自相矛盾,与笔录多处不符,与开来的说法也不相符。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质证的时候我提过几个问题,我一点都没有对他挑战和辩论,我问他你何时认识的开来?他说记不清了,但他在笔录中说的是1995年。我问当时就500万元的问题具体说过什么话吗?他说没有,意思就是说我什么都没问他就将500万元给我了,我就和二百五一样就收了。我问市长李某某是否知道这个项目?他说知道。我问市长李某某是否知道这是个涉密项目?他说不知道。而且李某某的笔录说他知道这是个涉密项目。在庭上王正刚讲李某某不知道这个事涉密这是假话,这与其自己的笔录和李某某的笔录和事实都不符。我问他李某某是否知道这个项目,他说知道。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实际上说明我已经明确地表明这个钱你不应找我,你应该去找李某某。而且这时我问他我几次和你说过,他说两次,也就是两次和我谈这个工程时,我都明确告诉他去找李某某就行了。难道我没有将这个管理关系交待清楚吗,这完全是王正刚演戏。我问他你以什么理由说服我收下这笔钱?他说我没说什么。我问他什么时候打电话给的谷开来,开来在场吗?他说是,她在场。我问他电话里怎么说的?他说有笔工程款500万元,这就是说把这个事说清楚了。我可能在打电话说这些话吗?反过来谷开来说的证词是什么?
被告人:说我们心照不宣,如果我点出了工程款500万元,这还含蓄吗?还有,对于我和王正刚在哪里见面的,我说是在友谊宾馆,但开来却说是省府大院,这两个地点是不一样的,而且友谊宾馆和省府大院也环境不同。再有,说开来是怎么对你说的,王正刚说她已经知道了,我说这个事,500万元工程款,你说的这些事详细吗?他说不详细,就是个大概,在他的笔录中,他还说见了谷开来向谷开来怎么描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这有一大段,而且他自己也讲,谷开来也是这么说,我认为,一种是你不用说我知道了,一种是详细地描述,总之,我认为谷开来和王正刚的话自相矛盾。还有,王正刚还讲,说我给谷开来讲这事阴差阳错,钱给谁都一样,试问,这个话他能这么跟我讲吗?如果他跟我这样讲,我想我当时又得情感失控,煽他一个耳光。还有我问他,你接到上面的预算通知后我让你怎么干的,你让我找李某某,找了几次?找了两次,这个情况说清楚了吗?说清楚,以上这都是当天的对话,请法官查阅所有案卷。还有,他提到,跟我在沈阳见面的时候的对话没有一处提到马某某,但问他说提到马某某了吗?提到了。我认为他这是当庭撒谎。还有,他说是他坚持要向薄熙来汇报,但他在他原来的笔录里说的是马某某让他汇报的,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些都是在他的笔录里面有的,请法庭审查案卷,说我必须得向薄熙来汇报,因为马某某要求我一定要向薄熙来汇报。这么重要的情节,马某某又要求,而且马某某还明确说了这个钱500万元就是给大连财政的,他为什么不给我说?我问王正刚马某某说过要这500万元给大连拿过去,他说说过,如果王正刚给我说清楚了马某某说这500万元要给大连拿过去,我当时敢于把这个钱收下吗?我问马某某追问过这笔钱怎么处理吗?如果他追问你你准备怎么说呢?他说我没想好。试问,就是做这么大的鬼,马某某两次追他,这钱怎么处理,怎出回答他都没有想好,这符合常理吗?他说安全这有什么理由?他有什么理由作出这种判断。再有,我问他你给马某某说过不能向大连领导汇报吗?他说说过。那么马某某什么时候说不能向大连领导汇报,我认为这话明显是个谎话。还有,马某某明确说要把这500万元给大连财政拿过去,你之后对薄熙来又提过钱的事吗?没有,这都是那天的对话,我认为这些已经把问题都讲得非常清楚了,在这种情况下,硬要说王正刚说的是真话,我认为实在脱离实际。总之,王正刚和谷开来说话的矛盾点多,比如说钱是从哪儿来的?王正刚和谷开来谈话的地点、谈话情况、不能向大连领导汇报的事以及打电话的情况,都矛盾百出,一望即知。我希望刚才讲到庭审王正刚时说的话和我做的解释,我希望法庭能如实记录。我还要强调几点,第一,工程,就是在2001年3月这项工程做预算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大连到沈阳工作了,大连是计划单列市,在我离开大连后,而2001年4月马某某才签批的预算通知,这事从预算到完工我都不在大连,我从来没有要求王正刚说我离开大连后我还要管这个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可能把我过去所有处理的案卷一一拿出来,一一嘱咐,我当时没有别的精力。王正刚找我,我已经给他明确讲过你去找李某某,在请款时我也说过了,在预算调整时我也说过,我认为我已经尽到责任了,这个管辖已经非常明确了,现在王正刚硬说这事必须得经过我,必须得我管,我认为没有根据,任何有行政常识的人都能理解。
被告人:再有一个基本点,这个事情我早已两次告诉王正刚去找李某某办,此事的管辖非常明确。马某某表示500万是给大连财政拿回去的,这个也很清楚。第四,此事有多人知道多个环节,这些事我都未过问,这全是王正刚在那做手脚,而且他说大连除了我和他500万谁都不知道,但严某某就知道,而且马某某也告诉他了。再有,说这个事十年都未翻出来,就证明王正刚的策划是合理的。说实在的,即使不合理的策划,没有揭出来问题在中国也大量存在,不能因为策划的不合理,就说明某人犯罪就存在,此逻辑不合理。再有,我对王正刚送来的500万不闻不问不嘱咐就收了,这完全不合情理。再有,王正刚和开来一会说认识,一会说不认识,实际王正刚多次讲话,包括这次质证,就说了早就和谷开来认识,是好朋友,不必回避他们的这种关系,而且那次也讲了包括德某某,包括程某,他们很早都认识,德某某和程某都涉及到工程设计,而王正刚是规划局长,正好负责这个事。王正刚多次想撇开与谷开来的关系,但事实上他们95年就认识。这是王正刚的事情。
审判长:关于最后一部分,被告人庭前会议和前面的法庭调查过程中对相关的事实你也是认可的,只是对性质有辩解意见,现在围绕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你认为不当或不对、不准确的地方发表意见。
被告人:好的,我再补充几句。公诉人刚才举出的证据,有相当一批是不准确的,证据是不成立的。关于500万工程款,检方的逻辑是500万不管怎么说进入了赵某某的账户,王正刚和谷开来都指证过我,所以妥了。说来说去,但事实上涉及的环节就一个,就是王正刚到沈阳找了我一次,跟我说了这么个事,说工程完了,上边拨了点款,我能给开来表示点什么?我给拒绝了。然后他又想去找开来,让我给开来打个电话。实际就这一个情节。在这个环节中,王正刚找我是一对一,我给开来打电话是一对一,旁边站着王正刚。而王正刚对电话的理解,说法又不同,就这一个情节。而随后的情节的矛盾我已陈述。再有一个,从逻辑分析来讲,检方说王正刚、谷开来都不会说谎,只有我会说谎,他俩的证据都应该采信。对于我的证据应该否认,因为是他们是2比1,我觉得这种逻辑是不合理的。再就是王立军的事情。
审判长:对这一部分,还是尽可能地突出重点,因为你的辩护人还要进一步发表辩护意见。
被告人:对。关于王立军,有几个基本事实。首先,1月28日我是初次听到此事,并不相信谷开来会杀人,我跟11·15杀人案无关,我不是谷开来11·15杀人罪的共犯,这个大家都认可。实际上谷开来3月14日她在北京被抓走,在这之前她一直非常确切地跟我说她没杀人,是王立军诬陷她。我在1月28日初次听到这个事时我不相信她会杀人,第二个事实,免王立军的局长,是多个因素,一个,我确实认为他诬陷谷开来,但我并不是想掩盖11·15,我是觉得他人品不好。因为谷开来和他是如胶似漆,谷开来对他是言听计从,那王立军也通过与谷开来的交往中打入了我的家庭,那现在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作为一个起码的人,要讲人格的话,你干吗不找谷开来商量,而跑我这里来说这些话?第二个免他的原因,是他想要挟我,他多次谈他身体不好,打黑压力大,得罪了人,其实这是在表功。第三,徐某某给我反映了他有五六条问题,有记录。实际上免他是有这些原因的,绝不只是一个谷开来的原因。这是多因一果。
被告人:第三,免王立军的局长和书记不能够简单的说是免,实际上是工作的调整,实际上所有的市长各负其责,他已经是副市长,而我是给他工商、教育、科技,难道这些东西都无足轻重?第四,他那天说他身边十一人失踪,实际上这些事我都不知情,而且可以去调查。所有的事都是谷开来直接指示吴某某办的,我对谷开来和吴某某不以为然,我认为吴某某和谷开来太过分了,王立军是夸大其词,其中有四个人是王立军自己抓起来的,笔录里都有证实,跟我无关。第五,谷开来和王立军两人的关系就和一场闹剧一样。谷开来抄王立军的家,还贴了六七十份说王立军你要警惕了,这不是什么仇恨的事情,这完全是两个人如胶似漆产生的一场闹剧,还把王立军的皮鞋拿到我家里去,我让张晓军立马拿走,这个事情是谷开来所为与我毫无关系。王立军说不让他到3号楼了这也是他逃跑的理由,3号楼是在市委大院里我的家,包括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也没有不敲门就到我家里来,我家里又不是大杂院,实际上王立军能随便来,那实际上是他们俩的一种极特殊的关系,我烦透了,实际不让他进3号楼来不是我,我对这个事根本不知道,是谷开来气王立军,你以后不
要来了,王立军全当成是我逼走他的原因。
审判长:你的意思是说检察机关指控你打王立军的耳光、摔杯子是王立军叛逃的原因,你认为不只这个原因,还有其它的原因?
被告人:对。王立军到底为什么跑,是免公安局长就要叛逃吗,他还有副市长在干着呢?再有不让他去3号楼他就要跑吗,他心里没鬼他跑什么呀,他说我暂缓让他到京开会,就上升到我限制他人身自由,其实他开会是2月3、4日,这时候正是市公安局在交接,你开完会到哪去不行啊?我并没有限制他,我认为这几个理由根本不成为理由,其实王立军自己跑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很轻微的,内因是有基础的。我打他一把掌,我向法院向中央诚恳地检讨。
审判长:这个理由你已说明白了。
被告人:我一巴掌把他打跑,我有错误,但是一个巴掌就打出一个叛徒来也不容易。
审判长:这一部分就说到这里,请继续说。
被告人:其实王立军为什么要跑,他自述的那几个理由根本都不成立,包括公诉人讲的那几个理由我认为也是非常牵强的,他真正理由就是因为王立军他自己已经交待了,他暗恋着谷开来,情感纠结,他不能自拔,也向谷开来做了表白,这个他与谷开来写信时写出来了,而且自己打自己八个耳光,谷开来说你有点不正常,他说我过去不正常我现在正常了,没想到这时我突然出现,我把东西收走了,他知道我的性格,他侵害了我的家庭,侵害了我的基本情感,这才是他真正叛逃的原因。王立军实际上想把水搅浑。
审判长:被告,本庭提醒你围绕本案事实进行辩论。
被告人:好的。我认为王立军谎话连篇,用他的证言证明我有罪,我认为是不可信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19881.html
上一篇:不能理解为何可以“加精”
下一篇:读科网上论文的一些“外行”的感想
屏蔽 ||| |
2012-12-18中国文化传媒网
核心提示:王立军、谷开来等人的外号,体现各自在圈子内的地位和关系。谷开来母子昵称王立军为“鬼子”,王立军称谷为“瓜妈”;王立军公安局的下属李阳、王鹏飞、王智称王立军为“老师”。2011年12月14日晚上薄谷开来举行的晚宴上,喝高了之后,称王立军为“老师”的李阳、王智等人既称谷“师母”,又叫她“大姐”。
·王立军与谷开来一起拆封毒杀尼尔-伍德的药物
·谷开来动身毒杀伍德前与王立军在卧室待20分钟
·谷开来唤王立军“鬼子” 王立军称谷开来为“瓜妈”
·谷开来曾带人查抄王立军办公室 抄走大量金银奢侈品
·王立军出走前两天谷开来单独见王 据称谷开来哭
东窗事发
王立军突然出走美领馆,令举世震惊,其后顺势牵引而出的一桩涉及英国人尼尔·伍德的谋杀案,更是将薄谷开来乃至她的家庭推入谷底,重庆形势自此急转直下。作为打黑红人,王立军此惊世之举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主笔:季天琴 重庆、北京、大连、合肥、上海报道
2012年2月15日凌晨5点,《南方周末》记者褚朝新与原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军单线联系的号码上收到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英国人尼尔·伍德在渝被害,其破案剑指薄谷开来(以下简称“谷”),于是王被休假、入美领馆。这既是2月6日王立军出走美领馆后,外界首次听到其消息,也是关于尼尔·伍德案的最早信息。
半年后,薄谷开来、王立军先后接受审判。2012年8月20日,薄谷开来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死缓。9月24日,王立军因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叛逃、受贿,数罪并罚,共获刑15年。
《重庆日报》11月6日报道称,王立军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除上述问题外,王还存在收受他人贵重物品、利用职权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关系等严重违纪问题。
谋划
按照前述判决所示,尼尔·伍德之死,薄谷开来(以下简称谷)是主犯,重庆市委办公厅工作人员张晓军系从犯,重庆市局副局长郭维国以及李阳、王鹏飞、王智等四个高级警官负有包庇之责。《南都周刊》记者获悉的资料显示,在尼尔·伍德案的策划实施中,原大连实德总裁徐明起到了重要作用,亦可见到王立军的影子。
谷徐王三人之间,彼此关系密切。谷、王之间,徐明既是两人的钱袋,又充当了牵线认识的中间人。
徐和王的交情始于2006年,“朋友找王办事,他当场就办了,此后我们很熟”。检方指控,徐明也曾出资人民币285万余元为王立军在北京购置两套住房,并以其岳父名义办理了购房手续。
2007年底,时任辽宁锦州市公安局局长的王立军经徐明介绍,与薄谷开来结识。当年,谷身体不适,医生发现在其服用的虫草胶囊中混合了铅、汞。谷指控有人投毒。谷身边的工作人员称此为12.06案。徐明推荐王立军办理此案。
“后来处理了谷的司机,谷比较满意,后王立军调到重庆。”徐称。
2008年6月,王立军调任重庆市公安局长副局长,颇受当时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重视。2008年11月4日起,王立军一周内在市局召开三次会议,学习薄的讲话。王称,熙来书记要求给他压担子,他本人备感压力。他还提到,时任市局局长、党委书记刘光磊“两次跟我谈到担子侧重移位的事”。
此后三年,王立军仕途通畅,从重庆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一路飙升至副省级的重庆市副市长,不仅成为薄治理重庆倚重的手下,也是薄谷家庭内务的重要帮手。
薄谷开来供述,自12.06案后,她和王立军关系良好,“王立军担任了我医疗组的组长,工作之外对我也很尽心,我对他相当依赖,瓜瓜(薄谷开来之子)在美国的安保也是他负责。”因此,当认为尼尔威胁到其子的安全时,谷连续两次向王紧急报案。
尼尔·伍德和薄谷开来及其子的经济纠纷,由来已久。2011年7月11日,尼尔·伍德致信薄瓜瓜,索要1400万英镑的报酬。此前,尼尔曾参与重庆江北区的某土地项目,该项目后搁浅。薄瓜瓜回信拒绝,随后双方多次交涉未果。
2011年11月10日,尼尔再次致信薄瓜瓜,称“如果你言行不一,你将会自食其果。我对你还未完全放弃”。薄瓜瓜回复称,会据此采取措施。尼尔再次致信薄,称“如果现在还不是解决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吧。”
对尼尔的邮件,各人的解读不同。谷报案称,尼尔会“像当年毁掉圆明园一样毁掉薄瓜瓜”。在接到报案材料后,王立军安排副局长郭维国检查薄瓜瓜和尼尔的往来邮件。郭安排网安总队排查,认为事情并非谷说的那么严重,“没有恐吓信息”。
《南都周刊》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11月11日,徐明前往重庆市委3号楼拜访薄谷开来,3号楼是薄家住地。谷向徐抱怨王立军办事不力。
在听到谷的抱怨后,徐明受托前去王立军处斡旋此事。王立军对徐明称尼尔·伍德是外国人,不好控制。徐借口称,“听说尼尔吸毒、贩毒”。
徐供述,自己话音未落,王立军说“这就好办了。”
《南都周刊》记者获悉,11月12日,王立军让徐明安排人致电重庆110,举报尼尔·伍德为西南贩毒网重要头目,并按王立军的要求,向王立军手机上发送了举报短信。当天,张晓军以薄谷开来的名义邀请尼尔至渝。
毒药
2011年11月13日11点35分,张晓军偕尼尔·伍德乘坐CZ8129航班头等舱,由京赴渝。王立军安排郭维国对尼尔进行监控,郭将监控手续放在12·06案中。郭介绍,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操作,因为“这个案子是薄谷开来家里的事,到现在还没结束。”
如果说徐明是谷、王关系的牵线人,那么郭则是谷、王关系的见证人。
郭原为锦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支队长,作为王立军的下属,曾协助王处理谷家的12.06案。2008年11月由锦州调任重庆市江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历任江北区公安分局调研员、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常务副局长、局长等职,2011年1月,升任重庆市局副局长。
材料显示,薄谷开来称,在郭维国的任命上,她曾向原重庆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打过招呼,郭对她比较感恩,她也认为郭很不错,但只能保持和郭的距离,“因为王立军不希望其他人跟我们走近”。
对郭维国,王立军既利用又防备。薄谷开来称,王立军曾告诉她不要跟郭多说,因为此人“不可信”。平时,王又通过郭向其他东北籍干部如原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长李阳、原技侦总队长王鹏飞、原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常务副局长王智(注:后文《治警》中详述)等人安排工作、发号施令。
11月13日,郭维国安排王鹏飞对尼尔进行监控。薄谷开来供述,当天下午,王立军来到3号楼,告知其在飞机出口处对尼尔的监控情况,称一切都在他掌控当中。
据新华社报道,王立军在庭审时表示,为了不得罪薄谷开来,他回避了尼尔·伍德案。谷的供述却称,王在此案中推波助澜。
谷称,当晚8时许,王立军再次来到3号楼,“当晚我身体不舒服,他问我怎么还没去,我表示不想去,王立军说那不行”。材料显示,谷当场还写了一封信,称尼尔·伍德精神不正常,请求公安对她远距离保护。信的原件给了王立军,谷自己复印了一份。
“出门前,王立军还让我吃了一碗面。”谷称。
勤务人员王昊回忆,11月13日晚上,王立军来到3号楼,直接进了谷的卧室,中途还让他送了一碗面进去。
张晓军回忆,当晚王立军在谷的房间里呆了20多分钟,随后喊勤务人员“备车,瓜妈要见客人”。“瓜妈”是王对谷的特有称呼。
为了伪造尼尔·伍德吸毒、贩毒的现场,2011年11月13日,薄谷开来让张晓军带上一个棕色的VC瓶,里面装有冰毒、摇头丸等毒品。
新华社报道称,当晚21时许,薄谷开来、张晓军携带毒药和毒品,以及酒、茶等物来到尼尔·伍德入住的南山丽景酒店。谷与尼尔·伍德一起饮酒、喝茶。趁其醉酒呕吐后要喝水之机,谷将事先准备的毒药用酱油壶倒入伍德口中,致其死亡。
资料显示,当晚离开酒店后,薄谷开来通过勤务人员的手机致电王立军,后者未接电话。谷随后致电郭维国,问他“鬼子呢?”“鬼子”为薄谷开来用来称呼王的外号。郭维国随后去王的办公室,说谷在找他,王立军不耐烦地看看手机,说“知道了”。
“我感觉,王立军当时是故意不接电话”,郭称。
谷供述,当晚回到3号楼后,她用“红机” (保密电话)和王立军通话,简略告知了投毒过程。次日中午,王来到3号楼,谷详细告知。王对此进行了秘密录音。
据新华社报道,谷称,当天王立军“让我把案件的记忆抹去。我讲我有点担心,他讲过一两个星期就好了。”
这是一起张扬的谋杀案。郭维国供述,薄谷开来事后跟他提起,人是她杀的。徐明称,谷也曾告诉他,尼尔是间谍,她是为民除害,是英雄,跟圣女贞德一样。
罅隙
薄谷开来、王立军一度关系非常密切。资料显示,2010年1月12日 ,身着红风衣、黑裙、黑色长靴的薄谷开来携其母范承秀,牵着宠物狗,莅临重庆市局,王立军作陪。当天,谷不仅参观了打黑展,还在王的办公室里把玩了微缩骷髅模型,亲手为王制作桌上装饰品。当年8月20日,谷开来到重庆街头探望执勤的王立军,并送水慰问。
鲜为人知的是,谷王两人都有多重身份。2009年1月,市民“乌恩”由辽宁锦州7711部队因退伍、转业迁入重庆。证件照显示,“乌恩”实为王立军。该张身份证由渝北分局签发,属黄泥磅派出所管辖。重庆市局即位处黄泥磅。《南都周刊》记者查实,两张分别署名为王立军和乌恩的身份证,年龄并不相同;当年6月,市民“开来”从北京东城区迁入重庆,迁入理由同为退伍转业,户籍地址也是黄泥磅派出所。“开来”和北京市民“薄谷开来”显示为同一人。《南都周刊》记者查实,这两张身份证年龄都是1963年11月15日出生,而据新华社报道,薄谷开来的真实年龄为1958年11月15日出生。
在重庆市局的一次打黑文学创作研讨会上,谷又变身为将军。2011年10月4日,谷身穿军装、佩戴专业技术松枝叶领花、陆军胸章、副军级级别章,参与座谈会,而座位上的名牌又显示为“开来律师”。除王立军外,参会者有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人以及来自东北的作家等人。
他们的外号,也能体现各自在圈子内的地位和关系。薄谷开来母子昵称王立军为““鬼子”, 李阳、王鹏飞、王智称王立军为“老师”。对谷的称呼则各不相同:王立军称谷为“瓜妈”;郭维国称她为“律师”;3号楼的工作人员称谷为“五哥”,因谷在家排行第五;2011年12月14日晚上薄谷开来举行的晚宴上,喝高了之后,称王立军为“老师”的李阳、王智等人既称谷“师母”,又叫她“大姐”。
在薄谷开来看来,她和王的关系,2011年6、7月份出现了罅隙。谷称,自2011年5月王立军当选为重庆市副市长后,想进市委常委没能如愿,“有一次,王立军让他的女儿跟我说,当副市长不如当市委常委,他本人也在场”。
“还有一次,王立军在3号楼告诉我,他能不能进市委常委,就是薄熙来一句话。晚上薄回来我跟薄说了。薄很生气。”谷称。
据新华社报道,当年8月12日,薄谷开来之子薄瓜瓜有事想见王立军,王立军谎称自己在万州,结果薄瓜瓜在夜赴万州的路上差点出车祸,谷因此对王立军很生气。
但这些小插曲,并未影响谷在尼尔·伍德一案上对王立军的信任和倚重。2011年11月15日,尼尔·伍德被发现死亡后,王立军指派郭维国负责此案。郭召集李阳、王鹏飞、王智到现场。郭称,“我们都是王立军圈子里的人”。11月16日,郭维国等人做出尼尔·伍德系酒后猝死的结论,王立军未提出异议,并同意隐匿谷到过现场的证据。11月17日,王立军将王鹏飞、王智提取的酒店监控录像硬盘交给薄谷开来。
“11月18日,王又到3号楼,说他随时监控这个事。”谷供述称,当晚尼尔·伍德火化后,王立军用红机电话打给她,说了8个字“化作青烟,驾鹤西去”。
到了2011年12月份,重庆市局气氛稍显怪异,有比较敏感的警员预感可能会有事发生。2011年12月11日晚10点,王立军紧急召集市局党委扩大会议,名曰“研究廉政建设”。会上他首先清理了自己名下的车。他通知警保部,北京那辆武警牌照的车要从自己名下移出,供班子成员共同使用,“凡市局领导到北京都要用那台车”。
对于在重庆由其使用的几辆奔驰、别克商务车,王称,这些车不能归于个人。他把每辆车都指定给了其他党委成员。
他还在会上解释了研究基金的事。重庆恒德集团总裁王秉文在重庆万科悦府小区购置了三层别墅,捐赠给王立军建设“国际法医人类个体识别技术学会中心”。王秉文为山西煤老板,2009年在重庆茶园新城投资65亿人民币,开发工业地产。
王称,这个价值一千多万的捐赠虽是冲着他个人而来,但“必须交给国家,必须交给社会”。他要求,这些事形成会议纪要,在组织部、纪委要有记载。
据郭维国、王智等人的证词,当时王立军面临的形势是,上级部门正在考察他。
3天后,2011年12月14日,王立军在京开会,原重庆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找王智谈话。王智供述,“我以为是谈王立军提拔的事。但是领导告诉我,我有今天的位置,都是3号院的功劳,让我要忠诚。”
当晚,薄谷开来在3号楼宴请李阳、王智、王鹏飞,及原重庆市局经侦总队长李永宁,后者也来自东北。对这场饭局,谷、王双方各陈一词。谷称是受王的请托,代为宴请他的学生。王则认为,这是一场探测口风的鸿门宴。
调解
12月14日那晚的饭局,颇显离奇。酒后的李阳为了让谷放心,让张晓军去自己办公室搬走碎掉的11·15案笔录和碎纸机。王智和王鹏飞次日在洗脚房醒来,对当晚没什么记忆。谷则打电话给王立军,称他的学生又叫她师母又叫大姐,“还没刑讯逼供呢,全都招供了”。王立军通知郭维国把这几个人带回北京。次日上午,郭维国带着王智、王鹏飞飞赴北京,李阳也于下午赶到,向王立军请罪。王立军责骂了他们的不得体,也提醒他们,“昨晚的酒被下药了”。王鹏飞说手上起了疹子,以佐证王的说法。李阳则认为,当晚喝的茅台,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王立军对李阳尤为生气。李阳供述,王立军骂他表功,问他是不是翅膀硬了想单飞,想单线联系3号楼。
郭维国推测:“王立军想通过11·15案控制薄谷开来,达到个人仕途目的。李阳在3号楼的表功透露了案情,破坏了王的计划和步骤。”
据新华社报道,王立军认为,应该是12月15日他当着郭维国的面责骂王鹏飞、王智的话传回了重庆,“从12月14日以后,谷开来就跟我变脸了,开始对我防备。”
2011年12月底,谷调换、审查了王立军身边4名工作人员。张晓军供述,12月下旬,趁王立军在北京开会,薄谷开来以其贪污腐败为由,带他查抄王的办公室。当天从王的办公室共抄走六十多双皮鞋,七八箱衣服,几十瓶香水,烟酒、补品、手表、金银若干。
这些举动,令谷、王的矛盾迅速升级。徐明回忆,2012年1月7日左右,薄谷开来让他到重庆,调解其与王的关系。
面对中间人徐明,谷、王的说法再次不一。谷的说辞是,中纪委正在查王,她搜他的办公室,把东西都带到3号楼,是为了保护王。
王显然认为找自己麻烦的是谷,中纪委只是她的托词。王向徐明抱怨,谷把他的东西列了清单,跟他女儿说他是第二个文强,说中纪委要办他,还让重庆纪委找他谈话。
2012年1月10日,徐明说服王立军去看望住院的薄谷开来。徐明供述,当天,王的情绪还是很大,谷也装睡,不理王。徐明先行退出,留下闹别扭的二人。
二人的关系并未因这次见面有任何起色。1月14日左右, 王立军要求王智、王鹏飞、李阳各写一封辞职信,要点有三:尼尔·伍德为薄谷开来所杀,无法立案;谷安排他们做不恰当的事情;在3号楼喝酒,怀疑酒里被下药,心生恐惧。
王智等人供述,王立军并非要他们真辞职,而是利用他们的辞职来向谷施压。郭维国也按王立军的要求,写了尼尔·伍德案现场勘查存疑报告。报告中称,尼尔·伍德案与首长夫人“K”有关。
谷对王也日渐防备。1月23日,大年初一,徐明在重庆。徐称,王立军跟他抱怨薄谷开来竟然通知进3号楼之前要先报车号,“以前王几乎每天都要去3号楼见谷,都是长驱直入,最近居然被挡,他很生气。”谷也告诉徐,王“根本不行”。
徐明供述,1月26日左右,王立军给其电话,让他去薄熙来那说说谷飞扬跋扈的情况,替他说说话。徐明认为此举不妥,有挑拨夫妻关系之嫌,予以拒绝。王告诉徐:“你要是去了,就是为了党和民族大义,做了一件大好事,如果不去,就会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爆炸事件,覆水难收。”
“我觉得他很嚣张,就去了重庆。”徐称,1月28日,他在3号楼见了薄谷开来夫妇。当晚,他还见了王立军。王向其透露,自己当晚见到了薄熙来,并向其控诉了谷的四大罪状:杀死尼尔·伍德;动用“两劳”人员搜查重庆市委秘书长徐鸣的办公室和家;让王立军抓其四姐谷望宁;让王立军抓薄与前妻的儿子李望知。王告诉薄,这些事情他都压着,办理尼尔案的几个警察要辞职,他也一直维持着。
但事情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
徐明供述,1月29日上午11点多,他到3号楼见谷,原重庆市委办公厅主任吴文康也在场。谷告诉徐,昨晚王立军向薄邀功,列举了她的四大罪状,1月29日上午,薄把郭维国、王立军都喊去,当场把茶杯都摔了。
郭维国供述,1月29日上午9点,他和王立军一起去市委1号楼,“薄骂王,说他陷害薄谷开来,又说他忘恩负义,越说越激动,伸手打了王一耳光,王立军躲闪了下,嘴唇还是出血了。王立军又向薄解释,和薄出去说话。”
新华社报道称,郭维国在讯问笔录中称,“打了王立军,导致矛盾就公开化了”。当天下午,王立军召集李阳、王智、王鹏飞,要求重新制作尼尔·伍德案案卷,案卷指向薄谷开来。
王立军仍未对自己的仕途感到绝望。王智、王鹏飞等人称,王立军并未将此案上报公安部,他并不是想真正破案,而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
郭供述,当天他和王立军返回市局时,他对王称:“这回咱们是打不着狐狸还惹一身骚,还不如真整呢。”王立军答:“能真整吗?这回也达到80%的目的了,还有20%挂起来了。”
王立军确实并未放弃与薄、谷修好的努力。他给二人写了一封信。2月1日上午,徐明在3号楼薄谷开来处看到了这封信,信的内容是表忠心,称所有问题都是吴文康的挑拨。
2012月2月2日上午9点,王立军在市局15楼的局长办公室会见驻渝某部领导,双方讨论的是一个涉及军地双方的强奸案,王透露,这是他“最后一次局长公务”,因为昨天市委已决定他不再兼任公安局长,而他本人前几天就已经知道这个结果。
2月2日中午,重庆市局召开党委会议,宣布王立军不再兼任市局局长、党委书记。原重庆市江津区委书记关海祥代替王立军,担任市局党委书记职务。
王立军被撤职当天,王智为表效忠,给薄谷开来写了悔过信。谷供述,“信上说王立军指使他陷害我有7条人命。当天我到市委1号楼去找王立军对质,王打了自己的耳光,辩解不是他指使的。”
据重庆市局办公室民警李娜(化名)回忆,2月4日,王立军还未搬离市局,薄谷开来来访,两人在王的办公室密谈了很久。当天中午,谷、王二人在市局14楼政务接待餐厅用餐,在外的服务员听到了谷的哭声。
2月2日,不再兼任市局局长的王立军,其副市长一职的分工也被调整,从分管政法领域换到分管教科文卫口。据新华社报道,2月初,王身边另外3名工作人员又被非法审查。王感到自身处境危险,遂产生叛逃的想法。2月6日,王立军以洽谈工作为由,于当日14时31分私自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在美领馆内,王立军称因查办案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求美方提供政治避难。后经重庆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劝导,王于2月7日离开美领馆,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害尼尔·伍德的问题。
月9日,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开庭。谷在庭审时表示,尼尔·伍德案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很大损失,“我应当承担责任,我将永远难以心安”。提到王立军时,她遗憾自己“用人不察”,“这个人实在太卑鄙了”。
王立军也认为薄谷开来拖了自己后腿。9月17日,王在成都中院受审时称,“这个案件如果不是牵涉到谷,我肯定会安排多管齐下,早就把这个案件查清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19884.html
上一篇:不能理解为何可以“加精”
下一篇:读科网上论文的一些“外行”的感想
屏蔽 ||| |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889eeb0101r2tw.html?tj=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20736.html
上一篇:“外行”接着点评杂志和论文
下一篇:小学生“减负”成了一个话题
屏蔽 ||| |
IRT的头头叫Jeffrey M. Smith。这人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却被尊为GMO专家。他在98年以反GMO作主题参加Iowa州议员选举获少于1%的选票。该报告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而只是提供了很搞笑的两个猜测。尽管如此,IRT的这个报告还是马上被许多网站转载(尽管主流媒体,包括主要网络媒体没有转),估计在社交网站上也爆炸性地引发了很多GMO造成gluten intolerance的话题。
严重的gluten不耐导致Celiac Disease。The Celiac Disease Foundation很快出来反驳Jeffrey Smith的claim:
http://www.geneticliteracyproject.org/2013/12/05/jeffery-smiths-claim-of-rampant-gmogluten-allergies-rebuked-by-celiac-disease-foundation/#.Ur3cbvuJnBc
所以我以前的推测不对,立委报告里反映的不是Celiac Disease和他们亲朋好友的叫喊,而是一小撮anti-GMO activists的鼓噪。但是vocal minority理论依然成立。这些同一批anti-GMO activists在不同的时候会找出不同的理由来鼓噪,试图制造新闻。所以我预计如果用长期数据比如一年的来分析,gluten intolerance会退回到次要的反对GMO的理由,而像allergy这些会成为mainstream。
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你要不反对,我可以转载你这篇调查到我博客,以正视听
我那篇随手做的粗糙民调”流毒“甚广,已经上万直接点击了,创我博文点击历史记录
基因被调节了之后,有些是人们知道的变化。这是因为人们想知道有哪些变化,去观察得到的结果。还有 人们不知道的变化。因为不知道,所以连看都没有去看。这就是所谓的不知道不知道,也是风险所在。
物理学家们花了这么多年、这么多钱,才知道宇宙里发光的物质(人们能看到的)才不过百分之几,绝大多数是暗物质、暗能量。一帮“搞生命”的人,何德何能,就能知道自己操作的事儿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RE:‘所谓的不知道不知道,也是风险所在’这个说法对杂交育种也成立
“对杂交育种也成立”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杂交育种,根本就没有什么全封闭的设备要求。
而对人工的转基因实验,在设备、装置上会 有要求的。
好比是对核辐射性材料和一般材料,如果使用者过分强调了材料加工、使用方面的相同性,而不对大众说明需要有特殊设备、条件才能加工、使用的特殊性,那就是有问题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RE:那太空育种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立委原报告在此(有空会做进一步的舆情民调对照组来搞清楚 vocal minority 到底在舆情表象上有多大影响度):
【美国网民怎么看转基因:英文社交媒体大数据调查告诉你】 2013-12-24
继续转基因的大数据挖掘:谁在说话?发自何处?能代表美国人民么 2013-12-2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3769.html
上一篇:与理发师的交谈
下一篇:"科学里说法的‘短命性’不是好事情吗?"
屏蔽 ||| |
【立委按】这是师姐推荐的转基因科普,这里转而推荐给大家。瞧瞧人家科学家的讲解和素养,有理有据,温和理性,让人信服。我赞成她最后的提议,给转基因强制标识,让人有选择的自由。
生物技术学家叶蔚蓝谈转基因食物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几何?方舟子与崔永元大战更增加了公众关注。基因专家叶蔚蓝博士(838校友)用她温和理性的语调直面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
首先,现代自然的食用植物很多是经过人类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基因改造而形成的。天然的植物产量太少,养不活这么大的人口,比如水稻杂交其实就是一种基因工程,只是采用的是传统方法,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人造”的产品。我们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吃了不少基因改造过的食物,比如无籽西瓜、苹果梨,等等。所谓转基因,只是把基因改造的过程急速加快,用了现代技术把想要的基因放进了种子里。
第一代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为了增加作物生长优势,转进去的基因使农作物有抗虫或抗病毒的能力,或者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第二代转基因农作物还改造一些能提高营养成分的基因,比如有些转基因黄豆产的油会比较能抗氧化,从而使豆油产量增加,并增长油的保存期。
虽然美国的转基因农作物都经过安全检验,很多人还是担心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下面针对最主要的而且有科学依据的几点担忧评价一下:
1)转进食物里的基因会不会传到人的细胞或者人体里的细菌、从而产生付作用?基因指的是完整的DNA分子,吃了以后是会被人的消化系统消化掉,从而不能再起基因的作用了。所以食物里的基因转到人的细胞或人身体里的细菌里面是极端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了一辈子蔬菜水果却没有得到植物基因的道理。
2)转进食物里的基因会变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不会引起过敏?这是最有道理的一个担忧。因为转基因产出的蛋白质是有特殊功能,人体很少接触,免疫系统有可能认作有害物而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过敏。过敏反应是美国检验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最主要项目。现代发达国家的人有比较多人对食物过敏,有些可能跟转基因食物有关,但也不都是,有不少小孩对天然食物也过敏,所以凡事都怪到转基因食物上是不全面的。现代人多过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环境干净了,免疫系统不必长期跟微生物斗争,能力有余,所以有时就跟食物里的某些蛋白过不去。
3)增加抗虫害抗病毒的基因产品通常是有毒的蛋白质,它们会不会对人体有害?有可能,但几率比较小,因为蛋白质到了人体里都是要消化的,被消化了的蛋白大多都没有原来的功能了。只有消化不了的毒蛋白才会对人体有毒害。转基因产物的毒性是美国检验转基因食物安全的另一个重要项目。
除了以上有根据的担忧,舆论界和民间有不少各种各样的传说, 描绘了很多转基因食物的毒性。比如对肝肾有害啦,抑制生育能力啦,等等。这些传说没有真正的数据支持,从科学原理上也很难讲得通。当然了,因为转基因食物的历史才大约二十几年,要完全排除这些可能性也是困难的。每个人也能想出种种假设来解释这些担忧。作为一个做科研的人,我也可以想象出潜在的危险。比如说,假如转基因食物的人造蛋白质结构非常特殊的话,人的消化酶有可能无法处理,那它就有可能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肝肾要排掉这些比较特殊的消化物质也就会因而操劳多些。我估计这是那些说对肝肾有害的人的推理原因,这样的推理是假设,没有真正的事实支持。
在过去大约二十年来,美国多于60%的食物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比如说夏威夷的木瓜就全都是转基因的,因为有一种木瓜病毒几乎全面杀净了所有原来的木瓜。没有转基因,也就再也没有夏威夷木瓜。大多数的美国人吃了这么多年转基因食物,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因此导致的健康危机,我觉得很担心转基因食物的人应该想想这个事实。
对转基因食物的看法还应该从更多层面来考虑:首先,世界人口巨大,要养活这么多人靠天然食物已经很困难。如果我们在乎人类不应挨饿的话,转基因食物是个实际的解决办法,坚决反对是不理智的。但是转基因植物里的基因会不会转到野生植物上,将来造成生态破坏?这是个有道理也应该担忧的问题。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包括我自己,这是反对转基因食物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认为每个人要自己多了解关于转基因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到的意见。可靠的信息来源有不少,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转基因食物的问答就通俗易懂,可点击这里。
对于反对转基因食物的人来说,目前在美国要选择不吃转基因食物还比较麻烦,原因是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FDA)和农业部(USDA)只推荐要标明转基因食物,但没有强制必须这么做。所以有很多转基因食物并没有明确标记。选择坚决不吃转基因食物的人只好买标明是百分之百有机(organic)的食物。去年加洲全民投票决定要不要强制标明转基因食物,可惜反对的人是多数,立法没有成功。象我这样支持强制标明转基因食物的人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如果国内的同胞很担心转基因食物的话,要求政府立法强制标明转基因食物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值得做的事情。
作者叶蔚蓝与838校友简介:叶蔚蓝(838)是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血管生物学项目主任科学家,1983年毕业于汕头金中。1995年匹兹堡大学博士,该公司简称基因泰克(Genentech),是美国历史最长、全球第一个生物技术公司。 叶蔚蓝是血管发育与疾病的专家,曾在《Nature》和《Cell》等国际著名科技杂志上发表文章。
叶蔚蓝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明星班级(838)。838——据称是中国科大校史上第一个女生超过男生的班级(够奇葩吧?)838女生中有原CCTV主持人、澳大利亚电信中国区总裁陈晓薇、在《Cell》等王牌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自称“家庭主妇”的栾东梅博士、 BectonDickinson & Company中国诊断事业部业务总监王晓岚、血管研究专家叶蔚蓝、天禾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颖川、爱因斯坦医学院教授叶碧蕙、协和医科大学生化系系主任蒋澄宇、山东大学教授张燕君。男生们是838的绿叶——他们中走出了北 京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韩世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兵、汕头大学教授魏炽炬、CCTV英文频道编辑秦小虎、Crescendi Capital Group管理合伙人冷晓华博士、辞去《Cell》编辑职务回中国推销国产论文的李党生。李党生打破中国本土不能产生一流学术期刊的魔咒,他领导的《Cell Research》已成为亚洲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秦小虎则作为战地记者,出现在阿富汗、索马里等战地的炮火中。在一条《摩加迪沙硝烟未散》的新闻中,秦小虎和同事们在采访中,反政府武装突然开火,极为危险。
本文系新创基金会《中国科大手机报》周末版(2013年11月5日) 内容,通过添加微信可订阅。
from
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89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4026.html
上一篇:与理发师的交谈
下一篇:"科学里说法的‘短命性’不是好事情吗?"
屏蔽 ||| |
【立委按】这是师姐推荐的转基因科普,这里转而推荐给大家。瞧瞧人家科学家的讲解和素养,有理有据,温和理性,让人信服。我赞成她最后的提议,给转基因强制标识,让人有选择的自由。
生物技术学家叶蔚蓝谈转基因食物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几何?方舟子与崔永元大战更增加了公众关注。基因专家叶蔚蓝博士(838校友)用她温和理性的语调直面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
首先,现代自然的食用植物很多是经过人类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基因改造而形成的。天然的植物产量太少,养不活这么大的人口,比如水稻杂交其实就是一种基因工程,只是采用的是传统方法,所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人造”的产品。我们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吃了不少基因改造过的食物,比如无籽西瓜、苹果梨,等等。所谓转基因,只是把基因改造的过程急速加快,用了现代技术把想要的基因放进了种子里。
第一代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为了增加作物生长优势,转进去的基因使农作物有抗虫或抗病毒的能力,或者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第二代转基因农作物还改造一些能提高营养成分的基因,比如有些转基因黄豆产的油会比较能抗氧化,从而使豆油产量增加,并增长油的保存期。
虽然美国的转基因农作物都经过安全检验,很多人还是担心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下面针对最主要的而且有科学依据的几点担忧评价一下:
1)转进食物里的基因会不会传到人的细胞或者人体里的细菌、从而产生付作用?基因指的是完整的DNA分子,吃了以后是会被人的消化系统消化掉,从而不能再起基因的作用了。所以食物里的基因转到人的细胞或人身体里的细菌里面是极端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了一辈子蔬菜水果却没有得到植物基因的道理。
2)转进食物里的基因会变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不会引起过敏?这是最有道理的一个担忧。因为转基因产出的蛋白质是有特殊功能,人体很少接触,免疫系统有可能认作有害物而引发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过敏。过敏反应是美国检验转基因食物安全的最主要项目。现代发达国家的人有比较多人对食物过敏,有些可能跟转基因食物有关,但也不都是,有不少小孩对天然食物也过敏,所以凡事都怪到转基因食物上是不全面的。现代人多过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环境干净了,免疫系统不必长期跟微生物斗争,能力有余,所以有时就跟食物里的某些蛋白过不去。
3)增加抗虫害抗病毒的基因产品通常是有毒的蛋白质,它们会不会对人体有害?有可能,但几率比较小,因为蛋白质到了人体里都是要消化的,被消化了的蛋白大多都没有原来的功能了。只有消化不了的毒蛋白才会对人体有毒害。转基因产物的毒性是美国检验转基因食物安全的另一个重要项目。
除了以上有根据的担忧,舆论界和民间有不少各种各样的传说, 描绘了很多转基因食物的毒性。比如对肝肾有害啦,抑制生育能力啦,等等。这些传说没有真正的数据支持,从科学原理上也很难讲得通。当然了,因为转基因食物的历史才大约二十几年,要完全排除这些可能性也是困难的。每个人也能想出种种假设来解释这些担忧。作为一个做科研的人,我也可以想象出潜在的危险。比如说,假如转基因食物的人造蛋白质结构非常特殊的话,人的消化酶有可能无法处理,那它就有可能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肝肾要排掉这些比较特殊的消化物质也就会因而操劳多些。我估计这是那些说对肝肾有害的人的推理原因,这样的推理是假设,没有真正的事实支持。
在过去大约二十年来,美国多于60%的食物都含有转基因成分。比如说夏威夷的木瓜就全都是转基因的,因为有一种木瓜病毒几乎全面杀净了所有原来的木瓜。没有转基因,也就再也没有夏威夷木瓜。大多数的美国人吃了这么多年转基因食物,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因此导致的健康危机,我觉得很担心转基因食物的人应该想想这个事实。
对转基因食物的看法还应该从更多层面来考虑:首先,世界人口巨大,要养活这么多人靠天然食物已经很困难。如果我们在乎人类不应挨饿的话,转基因食物是个实际的解决办法,坚决反对是不理智的。但是转基因植物里的基因会不会转到野生植物上,将来造成生态破坏?这是个有道理也应该担忧的问题。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包括我自己,这是反对转基因食物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认为每个人要自己多了解关于转基因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到的意见。可靠的信息来源有不少,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转基因食物的问答就通俗易懂,可点击这里。
对于反对转基因食物的人来说,目前在美国要选择不吃转基因食物还比较麻烦,原因是美国食物药物管理局(FDA)和农业部(USDA)只推荐要标明转基因食物,但没有强制必须这么做。所以有很多转基因食物并没有明确标记。选择坚决不吃转基因食物的人只好买标明是百分之百有机(organic)的食物。去年加洲全民投票决定要不要强制标明转基因食物,可惜反对的人是多数,立法没有成功。象我这样支持强制标明转基因食物的人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如果国内的同胞很担心转基因食物的话,要求政府立法强制标明转基因食物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值得做的事情。
作者叶蔚蓝与838校友简介:叶蔚蓝(838)是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血管生物学项目主任科学家,1983年毕业于汕头金中。1995年匹兹堡大学博士,该公司简称基因泰克(Genentech),是美国历史最长、全球第一个生物技术公司。 叶蔚蓝是血管发育与疾病的专家,曾在《Nature》和《Cell》等国际著名科技杂志上发表文章。
叶蔚蓝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明星班级(838)。838——据称是中国科大校史上第一个女生超过男生的班级(够奇葩吧?)838女生中有原CCTV主持人、澳大利亚电信中国区总裁陈晓薇、在《Cell》等王牌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自称“家庭主妇”的栾东梅博士、 BectonDickinson & Company中国诊断事业部业务总监王晓岚、血管研究专家叶蔚蓝、天禾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颖川、爱因斯坦医学院教授叶碧蕙、协和医科大学生化系系主任蒋澄宇、山东大学教授张燕君。男生们是838的绿叶——他们中走出了北 京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韩世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李兵、汕头大学教授魏炽炬、CCTV英文频道编辑秦小虎、Crescendi Capital Group管理合伙人冷晓华博士、辞去《Cell》编辑职务回中国推销国产论文的李党生。李党生打破中国本土不能产生一流学术期刊的魔咒,他领导的《Cell Research》已成为亚洲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秦小虎则作为战地记者,出现在阿富汗、索马里等战地的炮火中。在一条《摩加迪沙硝烟未散》的新闻中,秦小虎和同事们在采访中,反政府武装突然开火,极为危险。
本文系新创基金会《中国科大手机报》周末版(2013年11月5日) 内容,通过添加微信可订阅。
from
http://www.ustcif.org/default.php/content/189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4026.html
上一篇:与理发师的交谈
下一篇:"科学里说法的‘短命性’不是好事情吗?"
屏蔽 |||
本来东土百姓对领导对政策对厂家大多信不过,但是至少民间一直对美国对科学还是敬畏的。牢骚也有,但不改敬畏仰慕的底色。
转基因占了这两利:一是主流科学认为有益无害,值得推广。二是这是美国标准,FDA 认定。中国的食品安全何时能全面达到美国标准,有 FDA 这样的有信誉的权威做认定,老百姓做梦也要笑醒了,不是?
可是这次转基因在民间遭遇如此大的抵制反弹是怎么回事儿?
很可能是科学主义挺转极端派牵累了转基因,也牵累了科学的名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4350.html
上一篇:围脖:GMO 会不会与 MSG 同等遭遇?
下一篇:什么叫做“不开窍”?
屏蔽 |||
至少有半年吧,我的博客一直 stuck 在排名20,终于意识到这是在下的玻璃天花板:
1 | 黄安年的博客 | 黄安年 | 15970637 |
2 | 许培扬博客 | 许培扬 | 12527400 |
3 | 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 | 杨学祥 | 10736697 |
4 | 陈安 | 陈安 | 10197509 |
5 | 武夷山 | 武夷山 | 8747825 |
6 | 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 | 王鸿飞 | 7673090 |
7 | 饶毅的博客 | 饶毅 | 7027360 |
8 | 嵇少丞的博客 | 嵇少丞 | 6392887 |
9 |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 | 王德华 | 5776436 |
10 | 可真的博客 | 周可真 | 5664291 |
11 | Neil反面教材☆凤雏.. | 吴宝俊 | 5281037 |
12 | 博客乎?茶馆乎? | 曹广福 | 5187559 |
13 | lix | 李小文 | 4378955 |
14 | 王飞跃的博客 | 王飞跃 | 4344096 |
15 | 氢分子医学 | 孙学军 | 4275556 |
16 | 大毛忽洞 | 李世春 | 3993959 |
17 | 刘进平的博客 | 刘进平 | 3890113 |
18 | 從科學出發,何時能.. | 蔣勁松 | 3822019 |
19 | 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 | 吴中祥 | 3814184 |
20 | 《镜子大全》《朝华.. | 李维 | 3741445 |
除了以前大批判过的 黄许杨陈武 这 Magic 5 科网达人外,在我之上的19条好汉都是爱网如命久经沙场的主儿,其排名次序相当稳定,几乎无从超越。
人比人,气死人;人比命,嫉妒恨。
不是我军不努力,是共军太网虫了。再怎么勤奋灌水也没用。就说蒋科学老师吧,自从三年前受他诱惑上了贼船,他就是一堵不可逾越的大墙。拼老朽之躯,行分身之术,持米拉宝鉴,仍回天无力,奈何。
羡慕嫉妒恨你们!
罢了罢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69081.html
上一篇:围脖:格语法创始人菲尔墨(Charles J. Fillmore)教授千古!
下一篇:“安全套最薄”的联想。。。。。
屏蔽 ||| |
【立委按】这是我见到的对美国华侨的热点话题 SCA5 的来龙去脉以及美国种族问题(种族歧视、平权运动、逆向种族歧视等历史和现状) 讲得最透彻的文字了。什么叫 Affirmative Action 平权优惠政策,那是矫枉过正,说到底就是逆向种族歧视。逆向歧视也是歧视,所以只能是暂时性的,否则就会演化并加剧新的种族矛盾和不公平。可是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历史免不了反复。但是引入种族因素是开历史倒车,终究不得人心。转发给关心此事的朋友。
美亚团结促进会UAAFA就反对SCA5前景的分析以及行动
这几天UAAFA一直在研究和关注事情的进展。就像网友说的,这不是谁骂谁几句的问题 ,这是华裔美国人的核心利益被触犯的问题。当教育空间受到打压,那么这个族裔的未 来将非常灰暗。
截至到昨天深夜,我们掌握的信息表明,SCA5在进入众议会投票前,要经过教育委员会 和选举委员会的批准,但是具体讨论、通过的时间可长可短。虽然时间已经非常紧迫, 但是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家现在行动起来阻止该提案在众议会通过的成本最低。
UAAFA的分析如下:
1,通过与两个委员会的人士接触与沟通,或许可以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这两个委员会的组成均为5名民主党,2名共和党,主席都是湾区的众议员。
Education Committee members - http://aedn.assembly.ca.gov/membersstaff
Joan Buchanan is the chair. She is the Dubling/San Ramon/Livermore
representative. Membership is 5 Dem, 2 Rep. Das Williams is part of the
API Caucus.
Elections Committee - http://aelc.assembly.ca.gov/membersstaff
Paul Fong is the chair. Committee is also made up of 5 Dem and 2 Rep. Rob
Bonta, Filipino who represents Oakland/Alameda is also on this committee.
2,众议会里有80位议员,55票民主党,25票共和党。SCA5如果拿到2/3的票数,可以 放到公投选票上。所以,如果共和党全部反对,加上2位民主党议员反对(或者弃权?), 那么就不能通过。
3,事情需要舆论与民意的支持。而舆论曝光的程度也会与民意有一定挂钩。
在我们的高层运作之外,希望大家组织自己选区内的民众联署签名,呈交给自己选区的
议员。尤其是对议员为亚裔,以及选区内很多亚裔居民的选区,要重点运作。
只有庞大的民意数量 反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令议员考虑慎重投票。所以,中越韩印
社区要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在这项议题上合作。
具体的公开信和联署link,UAAFA会稍后发出。
美亚团结促进会
http://www.uaafa.org/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2/SanFrancisco/34111417.html
----------------------------------------------------------
SCA 5 背景资料
By Chunhua Liao on Saturday, February 15, 2014 at 5:53pm
什么是SCA 5 ?
SCA 是 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的缩写。 SCA no. 5 是在加州参议院提出的加州宪法修正案 5.
1996年,加州通过了著名的209提案,也叫加州民权提案。
该提案修改加州宪法,禁止州政府在公务员招募,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这个提案让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取标准之一的州。
SCA 5 是想删除掉209提案中任何提到 “公共教育” 的文字。实质是允许公立大学考虑种族,性别,族群的因素。
谁提出SCA 5, 什么目的?
SCA 5 由 西裔背景的加州 参议员 Ed
Hernandez提出。理由是加州大学中少数族裔比例太少,需要宪法允许公立大学录取时候考虑种族背景,平均受教育的权力。
实质是 1996年,加州通过了209提案,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取标准之一的州。至那以后,加大系统亚裔学生录取率较高。像伯克莱加大和洛杉矶加大等名校,西裔和非裔学生大幅度减少。
在支持SCA5的人们眼中,加州209 提案在大学录取中取消种族因素是错误的,对西裔和非裔学生不平等,因此应该保障西裔和非裔学生的入学名额,而不是任由亚裔占据 名校的多数名额。
11月的加州公投几乎可以肯定对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不利。目前西裔民主党选民在加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人数众多,投票积极。相对来说,亚裔包括华裔人数少得多,投票意愿历来不高,如果公投案得以通过,未来很多华裔子女申请加州公立大学,就会面临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SCA 5 现在的状况
加州宪法修正可以由两种途径提出,最后选民投票表决,超过50%同意就可以修改宪法。
第一种途径是 两院中的任何一院提出, 在两院中都获得2/3多数同意后可以进入最后选民表决。 SCA 5 由参议员议员提出,已经获得多数票通过。
现在已经送到众议院表决,如果众议院也多数通过。最快今年11月可能选民投票,超过50%同意就成为加州宪法。
另一种途径是又由一定数量的选民签字提出。SCA 5不是这种途径。所以不详细解说。
还会有SCA 6,7,8么?
SCA 5只是一个开端
教育权只是第一个开刀的,西裔如果这次成功,下次会拿proposition 209中剩下的 公务员雇佣,公共合同签约开刀,要求考虑种族配额。
根源是加州人口变化,新兴主流人群不想正当竞争,而是通过篡改宪法直接攫取私利。
----------------------------------------------------------
在美国, 所谓“affirmative action” 又叫“平权法案”,指的是“平等人权在就业 领域的体现”,即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ment”。具体而言,“平权法案”要 求美国联邦的各级 contractors and subcontractors必须遵照执行。 其目的是杜绝各 类就业歧视,包括因肤色,信仰,性别,国别等引起的歧视。
“平权法案”影响所及, 在美国大学及研究生院申请中有几个著名案例。
案例一:“Grutter V. Bollinger” 2003
1997年,白人学生,密西根居民Barbara Grutter申请Univ. of Michigan Law
School 时被拒绝, 她的GPA 是3.8,LSAT:161。 但Grutter女士发现有黑人学生的GPA 和LSAT成绩比她低, 却获得录取, Grutter女士于是把密西根大学告上法庭。 这个 Case叫“Grutter V. Bollinger" (Lee Bollinger 当时人密西根大学校长, 现在是
Columbia 的校长)。 这个案子最后闹到最高法院, 2003年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
多数判决密西根大学没有违反宪法,种族区分政策得以维持。
案例二:“Gratz V. Bollinger” 2003 一个时期以来,密西根大学的本科录取规矩是,把学生置于一个150分的体系里排序, 学生如果得分高于100分,则获得录取。密西根大学的录取体系里,少数民族学生包括 非洲裔,西班牙裔和印第安人,自动获得加分20;而一个满分的SAT成绩,只有加分12 。
这次把密西根大学告上法庭的是一女一男两位白人学生(他们都是密西根居民)
Jennifer Gratz and Patrick Hamacher。 他们在申请密西根大学文理学院本科录取时
被拒绝。“Gratz V. Bollinger”案子也闹到最高法院, 2003年最高法院判决,声称
密西根大学不加区别,机械性地给少数民族学生加分,所以违反宪法。
案例三:“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Ongoing)
白人女生Abigail Noel Fisher and Rachel Multer Michalewicz 在2008年申请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时被拒绝录取. 她们认为自己受到种族歧视, 以宪 法第十四修正案为依据,将UT-Austin告上法庭, 并进而要求推翻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的判决。官司现在打到最高法院。
现在的情况是, 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中,Elena Kagan已经表示弃权,剩下的八人中,
一般认为,John G. Roberts,Samuel A. Alito,Antonin Scalia 和 Clarence
Thomas 会投票给 Fisher,而Sonia Sotomayor,Stephen Breyer,Ruth J B Ginsburg
会投给 Univ. of Texas。法官 Anthony M. Kennedy 则是摇摆票也是关键票。如果投
票结果是4:4,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的判决无法推翻,Race-conscious 得以维持,二十年内,类似案件都不可再被讨论。也就是说,种族区分将再持续二十年,整整一代亚裔都将受影响;如果投票结果是5:3,Fisher 获胜,2003年的判决被推翻,种族区分政策宣告结束,这同时也终结了 Affirmative Action (AA) 在大学录取中所起的作用。
这次诉讼发生在个人和公立学校之间,那么判决结果会对私立学校,尤其藤校,有什么
影响呢?
这个影响就是 Affirmative Action 在大学录取中的终结。Affirmative Action 虽然被要求使用于公立机构,学校和政府中,但私立学校可以选择性使用。亚裔学生由于普遍出色,竞争力强。私立学校则利用以 Affirmative Action 为依据的种族区分政策, 限制了亚裔学生的入学,从而造成了亚裔学生入学门槛高,尤其是SAT分数极高的现象。
如果 Affirmative Action 不可以在公立学校中使用的话,私立学校同时失去了使用它
的法理基础。任何考虑种族因素的录取政策都将被简单指控为种族歧视,学校将无法应
对。更何况由于美国的案例法制度,以后再有任何类似的诉讼案,学校都很难获胜。这
就是为什么哈佛在这次诉讼中,很早地跳出来,支持种族区分的原因。他们知道这次案
件的判决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如果 Fisher 一方获胜的话,学校能做的就是把种族因素
从他们录取政策中摘除。所有的学生将会在不考虑肤色的基础上公平竞争,亚裔的平等
权利才能得以保证。
“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一案,最高法院的判决日期定于2012年10月。因
为上述原因, 我个人支持最高法院在“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 一案中推翻
2003年“Grutter V. Bollinger" 一案的判决,所以我积极参与有关团体的签名联署活
动, 我们的签名已经送达最高法院。
Affirmative Action(平权行动)背景资料:
--------------------------------------
Affirmative Action(平权行动)
“平权行动”是1960年代随着美国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兴起的一项政策。由美国总
统约翰逊在1965年发起,主张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政府招标时,应当照顾少数种族和女性。目的就是扳回历史上对黑人和女性的歧视,把他们在历史上承受的痛苦折算成现实的利益。
“平权行动”实施之后,黑人和妇女的大学录取率、政府合同中的黑人中标率大大
提高。高校录取制度尤其是“平权行动”的热点。有的大学,甚至明确地采取了给黑人
、拉美裔申请者“加分”的制度或者给他们实行百分比定额制。这种拔苗助长的善良愿
望,促成了美国的大学里各种族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到90年代中期,一个曾经几乎是“纯白”的学校,已经被“平权行动”粉刷得五
颜六色:39%的亚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
然而从19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对“平权行动”嘀嘀咕咕,其主要的矛头,就是它
矫枉过正,形成了一种“逆向歧视”。
1978年的“巴克案”(Bakke Case)打响了反对“平权行动”的第一枪。巴克是一
个白人男性,连续两年被一个医学院拒绝录取,与此同时,这个医学院根据16%黑人学生的定额制,录取了一些比巴克各方面条件差的黑人学生。巴克不干了――我不就是白一点吗?我白招谁惹谁了?他一气之下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对黑人学生实行定额制是违宪的,但仍然在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
紧接着,嘀咕发展成了议论,议论发展成了抗议。最著名的抗议,来自1990年代中期加州州长Peter Wilson。他抗议道:“不能让集体性权利践踏个人的权利,我们应当鼓励的是个人才干。”于是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废除“平权行动”的运动。1995年6月
,公立的加州大学及其九个分校废除了录取学生中“平权行动”。1996年11月,加州用
公投的方式废除了包括教育、就业、政府招标等各方面的“平权行动”。1997年4月, 这一公投结果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认可。受到加州的影响,另外十几个州也开始蠢蠢欲动
,要铲除逆向歧视的“平权行动”。
取消“平权行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1998年是加州大学各分校取消“平权行动 ”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伯克利大学黑人学生的录取率下降了一大半,从1997年的
562个黑人下降到1998年的191个;拉美裔的学生也从1045个下降到434个。各大学校方很有点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的感慨。
2003年“平权行动”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因为今年最高法院遭遇了一个新的“巴克
案”―― 密歇根大学的Gratz/Grutter对Bollinger案。2003年6月23日,最高法院再次
作出了一个八面玲珑的裁决:密歇根大学给每个少数民族申请者加20分的本科生录取政策是违宪的;但同时,它又裁定法学院为了增加学生的“多样性”而照顾少数族裔是合
法的。这与其1978年对“巴克案”的裁定是一样的: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但反对用定量的方式来固定这种“平权行动”。
如果说最高法院1978年的暧昧还是理直气壮的,2003年的暧昧就已经是如履薄冰了。那个加分制违宪的裁定是6比3作出的,而法学院“平权行动”原则合法的裁定,是5
比4惊险胜出的。Peter Wilson们吆喝了这么些年,终于把“平权行动”的阵脚给吆喝
乱了。
“平权行动”争论的核心,正如众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程序性正义”和“
补偿性正义”的矛盾。“程序性正义”主张一个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会群体,无论
结果如何――同一条起跑线,兔子也好,乌龟也好,你就跑去吧。“程序性正义”的最
大问题,就是对“历史”、“经济”和“文化”的无视。一个经历了245年奴隶制、100
年法定歧视和仅仅30年政治平等的种族,必须和一个几百年来在高歌雄进征服全球的种族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补偿性正义”则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
证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但“补偿性正义”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操作性问题:由谁、如
何、是否可能来计算鉴定一个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遭遇?一个祖上是黑奴的黑人录取
时加20分,那一个祖上是华工的亚裔应该加多少分呢?一个祖上四代是贫农的人,和一个祖上两代是贫农的人,分值又有什么不同?一个穷白人和一个富黑人,谁更应该加分?这就听起来有点耳熟了,而且是不太悦耳的一种耳熟。这种“补偿性正义”的原则,
需要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来整理、裁判历史和现实无限的复杂性,而这种裁判权一旦被
权力机器劫持,问题就不仅仅是如何抵达正义,还有这架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了。
所以说,美国最高法院对“平权行动”的暧昧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智慧。它一方
面赞同将历史、经济等因素融入政策的考虑当中,否定了纯粹的“程序正义”;另一方
面,对如何具体地补偿历史、经济问题,又支支吾吾。毕竟,就算是爱因斯坦,估计也
研究不出历史和现实之间、经济地位和政治资本之间的兑换率。
2014-02-16
> 您有孩子吗?您想让你的孩子上加大和州大的机会从36% 降到只有13%吗?!
>
>
> 如果您不想看到您的孩子未来上加州大学和州立大学的机会大幅度降低,请加入我们!
>
> 2014年1月31日, 加州参议院27:9通过了由拉丁裔Ed
> Hernandez提出的SCA-5,亚裔进入加州公立大学的机会将由现在的36%降为13%!!
> 而亚裔中又包含了不止华裔的印度裔,菲律宾,越南,日韩等东南亚裔。
>
> 具体内容:http://leginfo.legislature.ca.gov/faces/billVotesClient.xhtml
>
> 由于我们华裔亚裔平时投票率极低,华人议员,亚裔议员的票仓是黑人和拉丁裔,而非华裔。而这次SCA-5的直接受益人就是占人口比亚裔多的拉丁裔和非洲人,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华裔议员出来为我们说话。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亚裔家庭还不知道这个议案会对我们的孩子的未来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
> 如果众议院再通过,这个议案就会被列入11月的选票公投。考虑到亚裔和西语裔投票率,一旦投票,一定会通过的。如果SCA-5变成法律,亚裔上UC和加大的机会就由36%降为13%!
>
> 这个议案貌似要平权,但其实是要削减和限制少数族裔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只能最多13%,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种族歧视!
>
> 我们为了ABC主持人的一句台词上街抗议,逼迫ABC做出道歉和改进(见后面),这一次没有华人政治人物为我们出头,我们只能靠自己!
>
>
> 希望大家能够按照美国的政治运行方式表达我的意见,让社会以及议员更多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们将成立新组织,专门从事为华人维护政治权力和利益,我们会陆续推出以系列措施。
> 为了我们的孩子,请一起反对这个议案!
> 1,给众议员写信,要求他们反对SCA-5。
>
> email模板,
>
>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2/SanFrancisco/34108335.html
>
>
> 2,参加网上签名,
>
> https://www.change.org/petitions/california-state-assembly-vote-no-to-sca-5
>
>
> 为了华裔的利益,请大家一起发出自己的声音!
> 上个月底在洛杉矶的华人和亚裔社区代表与Disney/ABCNetworks有一个见面会,会上出席的另一方 是ABC公司的Paul Lee ,Hope Hartman , Steve Milovich, Olivia Cohen-Cutler 和 Tim McNeal。
>
> 会议内容大概如下:
>
> 第一,ABC公司详细解释了公司节目内容核审人员是如何在审核吉米晚间秀时所犯的判断错误,并决定把ABC以前只有一层的内容审核机制,提升到由资深付总裁终审的两层审核机制;
>
> 第二,ABC将会在节目中增加有关亚裔,历史和民权等内容的节目,并将从今年五月亚太裔传统月开始播放。ABC并承诺将全面评估未来的相关节目,改进ABC公司在节目和用人方面的多样性;
>
> 第三,ABC和母公司迪斯尼将成立一个亚裔咨询顾问委员会,定期与亚裔社会进行对话和咨询。
【相关信息】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DGuiJRZa4I&feature=share
Elder和SCA5的提出者Hernandez的英语辩论很值得一听。
Great debate on SCA5 which wants to introduce race as a factor in the college admission decisions in California. Vote no to SCA5: it does not work and it will make things just worse.
3. 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2014-03-1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2552.html
上一篇:你知道美国存在的 “合法” 种族歧视么?
下一篇:挺反自便,但不要欺负语言学!
屏蔽 ||
[12]文克玲 2014-3-4 10:46科学家要光明正大,挺转就挺转,反转就反转。不要一面标榜自己中立,一面拉偏架。
看看博文受到那一派的支持,赞扬,就知道是挺还是反。
博主回复(2014-3-4 13:53):你不用给我带高帽,我又不是法官。我什么时候标榜自己中立了?我为什么要中立?我说我不刻意避免转,因为没感觉到危险,但也不爱好转,这些陈述的只是事实。挺呀反呀的我都有看不惯的地方,但对挺转的科学主义派更加看不惯,有啥不可以?
[15]朱玉长 2014-3-4 11:11楼主这篇博文,没看出来有中立的意思啊……
博主回复(2014-3-4 14:00):没看出就对了,我从来没说过要中立,我也从来不中立,倒是不时有偏激或急躁。中立不在我的基因里,我也没打算转基因。
不仅是转基因这点P事儿。大到政治经济,上到宗教哲学,我从来都不是中立派。中立就是中庸,我最讨厌的一种。我以前说过,政治上我基本是自由主义右派(反独裁、争自由、要民主、厌恶意识形态灌输),而经济上我则是社会主义左派(宁肯牺牲部分效率也要基本的社会保障,反对两级分化,主张社会和谐),宗教上我是反对科学主义、同情羡慕宗教的无可奈何的 de facto 无神论者,哲学上是不可知论和悲观主义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3073.html
上一篇:同感,《太可怕了,一个理科博士生竟有如下表述》
下一篇:围脖:马克思的震撼性
对宗教的的看法,只有上帝才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
某个宣言公开说明“xx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某党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招牌嗤之以鼻,对某党的缩头缩脑的韬光韬晦猥琐战术不屑一顾。
屏蔽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3687.html
上一篇:同感,《太可怕了,一个理科博士生竟有如下表述》
下一篇:围脖:马克思的震撼性
屏蔽 |||
里面招聘的唯一条件就是女的要年轻漂亮,做一些起码的礼貌和微笑培训。
然后,里面开设各种娱乐餐饮设施,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清一色是漂亮姐儿,远高于市场价格聘用,但绝不涉黄。就是一个花瓶世界。当然又漂亮又有特别专长的是难得招进来,但以中国人口之众,只要放宽其他条件,单凭秀色作为标准是不难招到不错的员工。
这个城中城的所有消费就两个字,死贵。一杯饮料起码两百元,一杯葡萄酒要三千,本来餐的就不是饮料俗物,餐的是秀色。愿打愿挨。根本不用广告,靠口碑就可以立足。口碑就是,进了那个城中城,国中国,所见皆美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的创意和生意没人去做?选美竞赛都能搞得声势浩大,这样一个女儿国,岂能不火?
今后企业发奖金外,应该流行女儿国的旅游券。
如果怕女权主义者抗议,或为了政治正确,就在旁边再建一个“潘安阁”,专秀男色。
------
“嗨,一看就是没文化的人,连金点子都是斜斜的。”
有朋友说,这算啥金点子,早就在美国实施了?没听说过著名的 Hooters 连锁帝国么,如今已经遍及全美,乃至全世界了。The Hooters Girls 一律性感女郎,各大城市都有呢。
http://www.hooters.com/Locations/Locations.aspx?lat=0&long=0
孤陋寡闻,以前还真没听说过。应该前往观摩。
o 刚发现,原来北京也有 Hooters 店,里面的女郎当然都是同胞了,这里有个 youTube 视频,需要翻墙才可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82182.html
上一篇:脚踩两只船的道德困境与化解
下一篇:一种悲剧:教育部抽查大学发出的博士论文
屏蔽 ||| |
【立委按】所谓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AA)是美国对于历史上黑人、妇女等受到歧视而设立的矫枉过正的措施。“过正” 不能持久,否则将导致新的歧视(称为逆向歧视)和不平等,因此平权法案注定要终结。终结之旅一波三折,前不久加州的 SCA5 宪法修正案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潮流的反动,引起华裔社区的强烈反弹。最高法院的最新裁决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最新发展,可喜可贺。
from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3410/201404/2067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87814.html
上一篇:校园之旅:CMU 印象记
下一篇: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光学以及量子计算机
屏蔽 ||| |
安徽人看了要低调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一个胡主席和吴邦国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陈独秀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八大菜系里有一个徽菜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历史上出了老子庄子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有个仅仅比五岳好点的黄山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一个皇帝朱元璋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有一群叫做徽商的人比较能挣钱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个奇瑞设计出了中国第一台汽车发动机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被叫做文房四宝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个包黑子人家都说是青天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十大名茶占了四个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搞了个人造小太阳而已.【立委问:人造小太阳是神马?】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有个“桐城书院”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黄梅戏唱的许多人喜欢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个亚洲最大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而已。【立委按:没去过】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拿了中国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大禹是古涂山氏国(今怀远)人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合肥有个杨振宁可惜了。【立委按:为啥可惜?人家8228呢,谁牛得过他】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曹操、周瑜等人在三国比较有名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有个中国科技大学而已。【立委按:说科大在安徽可惜了,大概赞成者居多】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有个“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说法而已。【立委问:因为风光好?】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刘安写了个《淮南子》,编了二十四节气而已。
说安徽没什么,就是出了个胡雪岩而已
说安徽人没文化,曹操、曹丕、曹植、嵇康、刘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吴敬梓、吴汝纶、张恨水、陶行知都笑了!
说安徽人没思想,老子,庄子,姜尚,管仲,张良,刘安,桓谭,朱熹,李善长,朱升,方以智,戴震,王茂荫,陈独秀,朱光潜,王稼祥,胡适,赵朴初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诗,李绅,张籍,杜荀鹤,梅尧臣,施闰章,海子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写词,张孝祥,女词人吕碧城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画画,李公麟,渐江,新安画派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会戏曲,程长庚,严凤英都笑了!
说安徽人古代科学不行,王蕃,陈翥,程大位,梅文鼎,王贞仪(女)笑了!
说安徽人不爱国,姚莹(保卫台湾),王锡朋(定海三总兵之一),聂士成(战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笑了!
说安徽交通不发达,詹天佑笑了!
说安徽人不懂科技,邓稼先,任新民,杨武之都笑了!
说安徽没有将军,英布,周瑜,鲁肃,吕蒙,桓温,徐达,常遇春,胡宗宪,丁汝昌,刘铭传,冯玉祥,方振武,张治中,卫立煌,许继慎,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孙立人,戴安澜都笑了!
说安徽人不爱运动,许海峰(奥运零突破)拿起了枪,江涛(亚洲左拳王)伸出了拳头:找死呀你?!
说安徽人不会唱歌,赵薇,祖海,张燕,解晓东,谢雨欣都笑了!【立委按:怎么可漏掉童丽!】
说安徽不出美女,尔等可知江东二乔乎?
说安徽小伙不帅,胡总拍板了:谁说我不帅了?年轻的时候更帅而已!
说安徽人光会说安徽话,央视周涛抿嘴而笑!!!
说安徽人不会做生意,胡雪岩(红顶商人),周学熙(与张謇齐名),所有的徽商全都笑了!
说安徽风景不好,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祁连山,巢湖都笑了!
说安徽人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你当你爷爷我挂了吗?
说我们安徽人不优秀……全安徽人都笑了
安徽人最低调....
看后是安徽人不转载的就不要回家了....
屏蔽 ||| |
从维基图表上看,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非洲,南美,都是不吃大米的。
另外一点
黄金大米还处于生物药理验证阶段,开始人体验证的地方屈指可数,怎么就可以堂而皇之公开试吃了?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维他命A缺乏症并不严重,处于中等水平。既然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台湾这些以大米为主食的)都还没开始或者没完成金大米的无害验证,为什么急着要在中国推广?而众所周知中国政府所谓的检验程序根本不可信(三鹿奶粉就是优质免检产品)
图片及部分内容来自维基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lden_rice
第二,国内的老百姓没你想象中那么蠢,他们常年累月跟形形色色的骗子交手,包括最大 的骗子,早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事模式。比如金大米这个东西,人家发达国家都还没拿到销售许可,吃的话得到的眼前好处不多,还要冒做白老鼠的风险;不吃的话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弥补。两者一权衡,当然就是观望了。如果不吃会死人,什么公知记者都挡不住老百姓去买来吃。
就算我相信公知记者老罗小崔这些都是脑残白痴骗子,那司马南赵南元这些又是什么东西?有任何生物化学的履历吗?凭什么他们就可以给金大米背书?
In particular, since carotenes are hydrophobic, there needs to be a sufficient amount of fat present in the diet for golden rice (or most other vitamin A supplements) to be able to alleviate vitamin A deficiency. In that respect, it is significant that vitamin A deficiency is rarely an isolated phenomenon, but usually coupled to a general lack of a balanced diet (see also Vandana Shiva's arguments below). The RDA levels accep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far in excess of the amounts needed to prevent blindness.[4] Moreover, this claim referred to an early cultivar of golden rice; one bowl of the latest version provides 60% of RDA for healthy children.[24]
http://en.wikipedia.org/wiki/Golden_rice
我给你抽屉一下哈
第一:金大米并不能消除维他命A缺乏症,但不失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第二:胡萝卜素是非水溶性的,所以需要和一定量的富油食品一起吃才有较好的吸收效果。(死肉按:真相大白啊,原来以为穷人有了金大米就翻身了,结果发现还是要吃肉才能解决问题,有这么忽悠人的吗?)
【相关】
我觉得我应该支持金大米和反射弧 2014-06-2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07489.html
上一篇:我觉得我应该支持金大米和反射弧
下一篇:再说北京人进PQ大学分数低的事情
屏蔽 |||
这几天不敢称体重。管他呢,先腐败,后廉政,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屏蔽 |||
犹他州是现代美国的一个异数。它地处偏远,远离喧闹,最为知名的当然是摩门教(Mormon)。正式名称: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信众描述自己通常用LDS,只在不正式的场合下用Mormon。我们一般人对摩门教了解甚少,似乎有些基督教异端或邪教的特征。零星的印象来自媒体报道的一夫多妻与现代婚姻制度的冲突案例,有些长老有几十妻子,上百子女,总免不了让人联想到旧中国妻妾成群的制度。跟盐湖城的朋友聊起这个,朋友说,多妻制是有其历史成因的,而目前摩门教的教义最后还是做了妥协,把多妻的条款删除了。如今当然还有摩门教徒的私生活是多妻大家庭的(法律上大概与通奸类似,民不告,官不究,只要妻子们相安无事,志愿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不致于陷入重婚的麻烦),不过多妻的生活方式已书面禁止,不再流行。历史上,摩门教在东部纽约州由斯密约瑟创立以后,一直被视为异端,不为所容,于是不得不西迁求生,历尽艰险。斯密约瑟死后,继续由长老杨百翰带领,最后来到类似戈壁的盐湖山脚下,据说杨百翰说,this is the place,从此在此拓荒建城,使得盐湖城成为摩门教的首府和圣地。
近30年前在北京,我在世界语大会上认识一位摩门教徒,一位非常英俊的白人小伙子,正好也是同行,他当时为一家机器翻译公司工作,研究阿拉伯语言的词法结构。回美国后他寄给我一叠犹他州的明信片,那粗犷的原生态的地貌和自然风光,令我印象深刻。前两年与他恢复了联系,如今他定居欧洲,在大公司研究部门任职,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了。
这次来盐湖城讲演,时间匆忙,又是寒冷的冬季(我也不滑雪),没有机会去看野地的自然风光了。朋友还是带我去了市中心的庙广场(Temple Square),就是当年杨百翰指认的地方。那里的教堂(庙)是全世界摩门教徒心目中的圣地,高高在上的紧闭的金色大窗据说只有到基督再临才会开启。
看到那扇只为基督再来才开启的紧闭的金色窗户了吗?
(有网友反映,以前博文图片一多,文件太大,页面就打不开,其他有关照片就另文分享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62697.html
上一篇:Invited for big data talks in Harvard and Salt Lake City
下一篇:从“石头剪刀布”研究到探测人体细胞总数
屏蔽 ||| |
特大新闻:乔姆斯基(乔老爷)在新婚一周年接受采访,谈上帝礼物,与杨振宁惊人一致
五年前丧偶,当时他极度沮丧和绝望,对没有爱的生活他看不到任何生活的意义。如今他老当益壮,格外活跃。祝福他。
乔老爷什么人物?最简单的说法可以是除了上帝外的第一号神人。
顶级语言学家,逻辑学家,电脑理论家,政治活动家,超级持不同政见人士,令美国政府头疼又令美国骄傲的超世纪智者和先知。是活着的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仅次于《圣经》和马克思)。
At the age of 86, Noam Chomsky remains as active as ever in his work as a world-renowned political dissident and pioneering linguist. He has also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his life, recently celebrating a one-year anniversary with his new wife, Valeria Wasserman Chomsky, his second marriage. Chomsky discusses the joys of newfound love and why it is a "privilege" for him to help people make sense of a very difficult world.
This is a rush transcript. Copy may not be in its final form.
AMY GOODMAN: Noam, you’re headed off on a Latin America trip right now for a month. You’ll be in Brazil. You’ll be giving talks in Argentina. When you go to Brazil, you’re going to be meeting your new family.
NOAM CHOMSKY: That’s correct.
AMY GOODMAN: And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talk a little about that?
NOAM CHOMSKY: Well,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a variety of things that range from unpleasant to horrific, but we shouldn’t overlook the fact that the world has some wonderful things in it, too. And I got an unexpected, wondrous gift from Brazil that fell into my arms not long ago. We’re now—Valeria—we’re now about to celebrate our first anniversary and off to Brazil to meet Valeria’s family.
AMY GOODMAN: And what is that like for you? You are seen around the world, by many, as—not only as a person who shares incredible political insight in the world, but really as a role model. And so, can you talk personally about your own life?
NOAM CHOMSKY: I’m a very private person. I’ve never talked about my own life much. But, you know, I’ve—personally, I’ve been very fortunate in my life, with—there have been tragedies. There have been wonderful things. And Valeria’s sudden appearance is one of those wonderful things.
AARON MATé: You said, after your first wife, Carol, died, that life without love is empty—something along those lines. Can you talk about that?
NOAM CHOMSKY: Well, I could produce some clichés, which have the merit of being true. Life without love is a pretty empty affair.
AARON MATé: And your own tireless schedule, keeping up with your lectures, writing extensive articles, and still tirelessly answering the emails, from correspondence from people around the world—when I was in college, I remember I wrote you several times and got back these long, detailed answers on complex questions. And there’s people across the globe who could attest to a similar experience. Do you feel a certain obligation to respond to people? Because nobody would fault you, at the age of 86 now, if you took more time for yourself.
NOAM CHOMSKY: I don’t know if it’s an obligation exactly. It’s a privilege, really. These are the important people in the world. I remember a wonderful comment by Howard Zinn about the countless number of unknown people who are the driving force in history and in progress. And that’s people like—I didn’t know you, but people like you writing from college. These are people that deserve respect, encouragement. They’re the hope for the future. They’re an inspiration for me personally.
AMY GOODMAN: You mentioned your daughter Avi being an expert on Cuba, among others. You have three children that you and Carol raised, now broadening your family to Valeria, as well.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philosophy of child rearing in a very politically active family? You have said in the past that you thought, because of your opposition to the war in Vietnam, for example, you might spend years in jail.
NOAM CHOMSKY: Came very close, came close enough so that by 1967, '68, when resistance activities were at their height—and I was an unindicted co-conspirator in one trial, and the prosecutor announced I'd be the leading person in the next trial, but—
AMY GOODMAN: In which trial?
NOAM CHOMSKY: Pardon me?
AMY GOODMAN: In which trial?
NOAM CHOMSKY: These were the so-called trials of the resistance. The first was called the Spock-Coffin trial, although—a lot to say about that. The next ones were called off, mainly because of the Tet Offensive in Vietnam, which convinced the American business community that the war is going to drag on, and they—in a rather significant power play, they compelled Johnson to start backing off. And one of the things they did was end the trials. But it was serious enough so that my wife Carol went back to school after 16 years to get a—finish up with her doctoral degree, since we had three kids to take care of. But during those years, although I was extremely active—I mean, there were times when I was giving seven talks a day and going to demonstrations and so on, but I always managed—took care to spend as much time as I could, quality time, with the kids when they were growing up.
AMY GOODMAN: So what gives you hope?
NOAM CHOMSKY: Things like what you described, also the wonderful things in the world of the kind that I mentioned, like my wife.
AMY GOODMAN: MIT professor, world-renowned linguist, dissident, author, Noam Chomsky. To hear part one of our interview yesterday, when he talked about Israeli Prime Minister Netanyahu’s speech to Congress today, you can go to our website. This is just a clip.
NOAM CHOMSKY: Basically, a joint effort by Netanyahu and mostly Republicans hawk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undermine any possibility of a negotiated settlement with Iran. Neither Israel nor U.S. hawks want to tolerate a deterrent in the region to their violence.
AMY GOODMAN: Noam Chomsky. To hear both of our hours of interview with him, go to democracynow.or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72319.html
上一篇:热点话题的社会媒体传播真是了得,柴静的雾霾调查瞬间传遍全网
下一篇:从插座说起
屏蔽 ||
小平同志阅兵的那一年,我在读研,半夜从西八间房骑自行车来到东单看阅兵彩排。
解放区的天是改革的天,那是小平的巅峰时刻,众望所归,国泰民和。
如今迎来了习大大时代,反腐倡廉,大见成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中国崛起,又见阅兵!
屏蔽 |||
尼:
罗素说科学够不着的哲学,哲学够不着的宗教。科学和宗教有交集,如生死,意识,自由意志等。我有篇未完长文 "当我们谈论生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准备作为我《人工智能简史》最后一章。再长的话,得问洪爷了。
@洪 邓总问哲学和宗教啥关系。我昨晚没回复。你接茬说。
邓:
原始问题是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啥?
白:
科学尽头是哲学,哲学尽头是八卦。
邓:
宗教呢?
白:
宗教尽头是科学啊
洪:
好比有个大鱼缸,
鱼游随便哲学想。
科学只限缸内忙,
缸外有宗教对象。
尼:
@洪 缸能自动变大或变小吗?
邓:
@白 @洪 你俩意见貌似相反
洪:
缸是人所能感知的;如果人类感知进步了人,例如开了天眼啥的,边界就能扩大
邓:
我等白老师和洪爷打起来
邓:
罗素原话怎么说的?
白老师和洪爷彼此惺惺相惜,不打……
白:
缸外有缸
邓:
请白老师明示。解说解说。
马:
探索哲学的小孩
尼:
这小屁孩把想哲学的鱼都给捞走了
邓:
你们都是禅宗的
洪:
身心灵各有其缸,
有界有墙可以撞。
科学自觉不骑墙,
宗教墙外寄希望。
李:
除了红包与痛苦为真 一切皆假。宗教貌似也远不能普度众生,最多是抚慰一小片。至于科学 则是鸦片。让所谓科学家在虚假的高高在上中,求得半片玩积木的兴奋和满足。
邓:
立委登场,讨论正式开始,
彭:
已有的宗教如果不能普渡众生,就只能创新教,当教主了。@wei
李:
当教主肯定更惨。做个追随者至少还可以把负担转嫁 教主的重负转谁呢?
白:
不同领域,宗教尽头到来的时点不同。有的早有的晚。
洪:
假设鱼缸水不浑,
科学/哲学可显灵。
鱼缸壁若玻璃弄,
宗教可以很理性。
李:
面对终极问题 一切那么苍白。高人不高 哲人不哲 敬畏之心难存。
邓:
白老师本质上是认为科学发展会终结宗教?
张: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科学发展证实了宗教
邓:
洪爷的说法是两者之间有无法逾越的边界?
李:
都不能解决人类的痛苦问题。
白:
说的就是人类的痛苦问题,科学一定会有办法。
邓:
刺激神经中枢吗?
白:
不是人类整体的痛苦,是一个个具体个体的痛苦。
张:
具体个体的身体痛苦通过科学一个个在解决了。但是精神层面的痛苦无法解决的。就像科学对我们身体的自愈能力一无所知一样。
白:
精神痛苦需要举例,然后看搞定它的途径和时间表
洪:
鱼跃出水有可能,
科学宗教一时懵。
落回或许先知成,
天慧法佛眼开睁。
白:
@张 现阶段科学不等于科学。
邓:
@白 终极的科学是不是等价为绝对真理?
白:
不是。搞科学一般都怕谈“真理”。
张:
精神痛苦的例子太多了,幼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失恋,被甩。。。
邓:
如果科学认为不存在真理,宗教又把自己定义为真理,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完全两件事?
张:
估计在地球上找到绝对真理的时候我们要移民外太空了。科学的真理好像是相对的,而宗教的真理是绝对的。
白:
失恋跟记忆关系很密切。如果可以干预和改变记忆,对待失恋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
邓:
原来@尼 大师提到“自我”的容器问题,就是那个换头术悖论,跟白老师这个观点探讨的方向一致吧。
鸣:
精神痛苦,多与欲望相关
白:
执着都是有物质基础的。现在不敢动这个物质基础,主要是怕误伤。如果定点改变,确保不误伤,改了又何妨。离开要解决的问题,真理的绝对还是相对就是个伪问题。有了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就直接比疗效好了,不必涉及那些伪问题。
张:
失恋不要被忘记。那也是一种情感需要被回忆的。有了痛苦才有反差,否则人生又有什么意思。
白:
想保留反差就谁也别找,不想反差太大就定点微剂量清除记忆,在这点上宗教活儿太糙,论精准还得寄希望于科学。
邓:
@白 “基督教是现代科学的接生婆”跟您的说法一致吗?
白:
也不尽然吧……
邓:
宗教的尽头是科学
张:
或者科学的尽头是宗教
邓:
现在是张老师力战白老师
张:
来搅浑水。
白老师是严谨的科学家,我们是来搅搅乱。
邓:
必须有人捣乱才能激发白老师讲话的欲望。
白:
娱乐而已。
邓:
@尼 大师该你了。向白老师开炮。咱们那天关于这个主题聚聚。顺便听白老师弹琴。
@白 《those were the days》这歌用曼陀铃应该不错。
尼:
好多讨论的词汇没法定义。例如,"人文"在文艺复兴时的意思是为了和“神”唱反调,科学也算人文,但几经周转,人文语义迁移了。在中国,就成文科生的意思了。
邓:
请大师先定义词汇
尼:
哲学也一样。一种方便的定义是哲学就是哲学系教的那些玩意。那恐怕现在的哲学和100年前哲学不一样了。再过10年,逻辑就不算哲学了。我得开会去,晚上喝两口再聊。
阮:
对于一个生命有穷的个体来说,科学能解决的问题少之又少,当科学不能解决时,就赖宗教获得个体幸福了。因此,科学的终端是宗教。
白:
@阮 宗教就是昨天的科学
李: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繁荣 但人类的精神问题没有减少 貌似日趋严重,至少是停滞的感觉 与科技的一日千里 无法比拟。
白:
人类不好伺候啊。
穷也矫情,富也矫情。
阮:
科学伺候的是客观世界,宗教伺候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目的不同。
张:
白老师,宗教比科学早啊
白:
对啊,宗教的明天是科学。一个意思。
李:
宗教要真伺候得好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迷途羔羊?
譬如 执着心,佛教 甚至fl功 都有很多放下执着心的教义,道理是深刻的,几乎无懈可击,可是怎么那么违背人性 难以接受?
张:
其实科学和宗教确实很难放在一起,科学也许永远找不到最终的答案。
阮:
这世上有这么多无知的人,为什么不说科学伺候得不好?
白:
@阮 不一定啊。你以为高保真音响只是伺候耳朵的?不是的,是伺候听觉欣赏的。
马:
@阮 看你怎么定义终端。科学和技术要分开。享受属于技术。
阮:
@白 科学求真,让人类获得享受是副产品。
李:
好吧 就说死亡不可抗拒 这个我等可以接受 (虽然也是经历很多才接受的)。那么 在我们死亡之前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想减免痛苦,可痛苦依然挥之不去。
马:
所谓死亡只是换了一个躯体而已。
白:
说不定吃一种药就不怕。又减少痛苦又不上瘾。到时候再痛苦就矫情了。
dl: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欲望,而其中相当部分欲望,与个体独立性反相关,社会科技越发达,社会越富有,反而大家都落不着好了,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毛病。典型的是权力的欲望。
白:
藏族人对死的态度很豁达
李:
痛苦二字也许太抽象 但我们多少人没感受过一个 “累” 字。人生真累。活着真累。
dl:
越是发达的社会,越是号称平等自由的社会,人们从权力方面获得的满足感越少。越是专制,反而每层都能找到权力的感觉。
阮:
人类麻烦事太多,除了生死,还有一堆其他的。科学帮助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就用宗教。
白:
能量极小化,就是懒;物质极大化,就是贪。
李:
其实这种累的感觉,不是简单的欲望不得满足。
白:
都想出人头地才累。
dl:
归根结底,出人头地也是权力欲望。没有雄心壮志,就比较容易快乐。
熊: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美国政府在做的。
白:
权力欲望也一定有物质基础的。吃药可医。早晚的事。
李:
在古代 流行的是简单的快乐。进入文明社会 简单的快乐的能力 现代人丧失了。
我们的远亲 猿猴就没有人类这么多这么深这么厚的痛苦。
dl:
以前皇帝的物质条件未必比现在普通人好啊,但是快乐太多了。现代社会另外一块问题,就是虚伪性,其中最大的就是婚姻制度,也是导致痛苦的主要原因。本来古代制度性解决的问题,现在需要每个聪明人耗尽自己的才智,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wei 主要是一夫一妻制度的推广造成的。
李:
那就废除这个制度好了。可群婚也不会幸福。
dl:
太多成功学,个人奋斗案例,给大家打鸡血,也是导致大家辛苦的原因。美国鼓吹的那一套人人奋斗也是大家痛苦的原因。以前不成功还可以把原因推到制度上,现在只能埋怨自己了,能不痛苦吗。
邓:
看高手过招真心快乐。@白 将来我们都喝老爸茶、弹琴、斗嘴。
李:
过度紧张 过度竞争 恶性竞争 肯定是罪魁之一。
dl:
人之所以快乐,无外乎比别人优越那么一点点。也许现在宗教存在的意义,就是我失败了,能让我找到一点点借口。否则就是赤裸裸的自我解剖,太痛苦,没几个人受得了。
李:
找不到工作 社会上混得不好 肯定不快乐。
但有一个不错工作的人 也往往快乐不起来
白:
这点借口,科学也会给的。将来都ai了,找不到工作是常态。
dl:
很重要的一点,和身边的人比较起来,是不是优越。最谦虚的人,内心也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恭维的。最不在乎的人,他在乎的东西,超乎我们的想象,除非这个人完全破罐破摔。
白:
把自己贬低到常人难以接受的水平,来恭维别人的人,一定极其阴暗,破坏力不可低估。自尊心是守恒的。这里按下去,就意味着一定会在其他地方冒出来。
李:
回想起来 人生中比较真切的快乐的确有 就是助人为乐 远比自己得到好处快乐得多。这个助人为乐 首先是亲友。看到自己爱的人 亲友 由于自己而改善了境遇 那种满足幸福感相当不赖。如果觉得自己可以帮助全世界,快乐就源源而来。
dl:
@wei 这也算一个麻醉剂。中国人这个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本来就是高高在上的。
明白嘛,高高在上。帮助他人,也是体现自己优越感的好地方,当然客观上是有好处的。仔细分析,从内心来讲,并不比我要出人头地高尚多少。
白:
精英已经失去了代表人类平均感受的资格。
dl:
@白 现代社会的痛苦,就是精英阶层弱化的痛苦。
白:
去精英化
李:
暴发户回家乡办学 就是这种幸福的展示。
dl:
@wei 你说的这种东西,并非精英阶层追求的东西,而是把精英阶层平民化的过程。这里有一种不可调和的东西存在。
李:
雷锋的快乐就是,做好事不留名,记在日记里自我欣赏的感觉超级棒。
高:
雷锋不识字,何故多记事
dl:
@wei 雷锋这种现象,主要还是愚民策略的一个证明
李:
一介武夫 无权无钱 不富不贵 但没人否认,雷锋是幸福的 每一天活得那么充实满足。
dl:
反正在这个群里,我得到的快乐,肯定没有我的粉丝群里得到的多,这是肯定的。原因是肯定的,这个群里大家都很自我。没有人太屌谁,这就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白:
反过来说,精英扎堆儿的地方,不适合精英自我表扬。
桂:
李白是计算语言学界活雷锋。
dl:
所以每个人权力获得感会大幅下降,这是必然的。预测以后的世界,每个人的存在感问题会更大。这会是一个主要问题。
白:
唱戏当皇上也是爽的。
以后ai发达了,nlp发达了,慕容复何至于那么孤单,可以乱真的奴才臣子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权力欲真那么难满足吗
dl:
@白 反正我不会和机器人谈恋爱。
这个每个人细细体察内心就可以知道
李:
不要说那么绝对。没人会拒绝快乐,快乐来自人和机器 不重要。
白:
来自药物和现实乃至虚拟现实,也不重要,关键是不要有副作用
dl:
精英阶层的人士,快乐在于控制和影响力,不在于太物质的东西。而世界趋势在背道而驰。庸俗化正在席卷全球。
@白 吃药也许可以。五石散。魏晋南北朝,其实也是一个世家没落的时代,和现在有点像。
白:
所以科学宗教哲学,说到底都是solution,是骡子是马,最后都要在problem面前遛遛。
dl:
@白 同意。问题是这里面存在不可调和性。发展趋势和人快乐的基础之间有不可调和性。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庸俗化引起的权力满足感丢失,可能是问题的核心。
顾:
科学和宗教类同,只不过科学适用面宽些,预测能力强些。
白:
人太多了,逆选择一下也是必要的。这么辛辛苦苦伺候都快乐不起来的人,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dl:
目前解决方案,就是创立一个公司,然后去当土皇帝。这才是正道。所以要创业。这才是创业的终极目标啊。公司目前是满足权力感最好的形式。
白:
权力自由但财务不自由的创业,好不到哪儿去。
dl:
@白 这就是你说的唱戏当皇帝也快乐啊。
白:
自己印钱啊,虚拟货币。
想象力太受现实束缚了。
dl:
@白 我只是调侃一下而已
白:
我调侃两下行不
dl:
当然可以。以后都去参加拜公司教就好了。这就是宗教。solution直面最核心的问题,精英阶层存活的意义就在于此。
白:
ai让你唱戏当皇上比真皇上还爽,连个不爽的理由都找不出来。
dl:
@白 现在很多人沉醉于虚拟网络,可能也和这个有关系。找到了存在感。但是如果获得太容易,就没优越感了。存在感其实在某些意义上等同于优越感。
白:
那容易啊,工作量证明,挖矿挖到了的当皇上。
dl:
@白 其实发明一种机制,让人去做梦,这样人的一生其实不需要活动。可以拍一个电影,以后少数精英人士操纵社会,大多数人生下来,就被装在器皿里培养做梦,大家觉得如何?都很快乐。其实社会本质未尝不是这样?
邓:
今天讨论这么热闹@尼 得发个红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55259.html
上一篇:【李白之43:谈谈绑定和回指】
下一篇:【李白宋铿锵行:聪明的一休与睿智的立委】
||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辩论第二夜,终于迎来了华裔候选人杨安泽(Andrew Yang)的高光时刻。绝对精彩,一鸣惊人。第一次辩论由于现场争抢话语权不够有力而失利后,这次他是精心准备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无可挑剔。对主流议题提出了独特的视角和前瞻性解决方案,具有新鲜的冲击力。
请看辩论现场杨辩的翻译(thanks to 有道MT):
Opening Statement
BASH: Andrew Yang?
YANG: If you've heard anything about me and my campaign, you've heard that someone is running for president who wants to give every American $1,000 a month. I know this may sound like a gimmick, but this is a deeply American idea, from Thomas Paine to Martin Luther King to today.
Let me tell you why we need to do it and how we pay for it. Why do we need to do it? We already automated away millions of manufacturing jobs, and chances are your job can be next. If you don't believe me, just ask an auto worker here in Detroit.
How do we pay for it? Raise your hand in the crowd if you've seen stores closing where you live. It is not just you. Amazon is closing 30 percent of America's stores and malls and paying zero in taxes while doing it. We need to do the opposite of much of what we're doing right now, and the opposite of Donald Trump is an Asian man who likes math.
(APPLAUSE)
So let me share the math. A thousand dollars a month for every adult would be $461 million every month, right here in Detroit alone. The automation of our jobs is the central challenge facing us today. It is why Donald Trump is our president, and any politician not addressing it is failing the American people.
(APPLAUSE)
开场白:
BASH: 安德鲁·杨?
杨: 如果你听说过我和我的竞选活动,你一定听说过有人竞选总统,他想给每个美国人每月1000美元。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噱头,但从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到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再到今天,这是一个深刻的美国理念。
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做,以及我们是如何支付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被自动化了,你的工作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如果你不相信我,就问问底特律的任何一位汽车工人。
我们怎么负担?如果你看到你住的地方的商店关门,请在人群中举手。不仅仅是你。亚马逊关闭了美国30%的商店和购物中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缴一分钱的税。我们需要做与我们现在所做的相反的事情,而与唐纳德·特朗普相反的,是一个喜欢数学的亚洲人。
(掌声)
让我来分享一下这里面的数学。每个成年人每月1000美元,仅在底特律将是4.61亿美元。工作岗位的自动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主要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上了我们的总统,而任何不解决这个问题的政客都辜负了美国人民。
(掌声)
TAPPER: Thank you. Thank you, Governor Inslee.
Mr. Yang, I want to bring you in. You support a Medicare for All system. How do you respond to Governor Inslee?
YANG: Well, I just want to share a story. When I told my wife I was running for president, you know the first question she asked me?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our health care?
That's a true story, and it's not just us. Democrats are talking about health care in the wrong way. As someone who's run a business, I can tell you flat out our current health care system makes it harder to hire, it makes it harder to treat people well and give them benefits and treat them as full-time employees, it makes it harder to switch jobs, as Senator Harris just said, and it's certainly a lot harder to start a business.
If we say, look, we're going to get health care off the backs of businesses and families, then watch American entrepreneurship recover and bloom. That's the argument we should be making to the American people.
(APPLAUSE)
TAPPER: Thank you, Mr. Yang.
TAPPER:谢谢。谢谢你,英斯利州长。
杨先生,我想带你进来。你支持全民医保。你如何回应英斯利州长?
杨:嗯,我只是想分享一个故事。当我告诉妻子我要竞选总统时,你知道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吗?我们要怎么对待我们的医疗保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不仅仅是我们。民主党人谈论医疗保健的方式是错误的。作为做生意的人,我可以明白告诉你,我们当前的医疗保健系统使得雇人很难,很难对雇员好,给他们实惠,并把他们当作全职员工,也很难换工作,当然也更加难以创业。
如果我们说,看,我们要把医疗保健的重负从企业和家庭的背上卸下来,然后看美国的企业家精神的复苏和繁荣。这才是我们应该向美国人民提出的论点。
(掌声)
谢谢你,杨先生。
【关于移民议题】
LEMON: Mr. Yang, your response?
(APPLAUSE)
YANG: I'm the son of immigrants myself. My father immigrated here as a graduate student and generated over 65 U.S. patents for G.E. and IBM. I think that's a pretty good deal for the United States. That's the immigration story we need to be telling.
We can’t always be focusing on some of the -- the -- the distressed stories. And if you go to a factory here in Michigan, you will not find wall-to-wall immigrants; you will find wall-to-wall robots and machines. Immigrants are being scapegoated for issues they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in our economy.
(APPLAUSE)
莱蒙:杨先生,你有什么看法?
(掌声)
杨:我自己就是移民的儿子。我父亲作为研究生移民到这里,为通用电气和IBM申请了65项美国专利。我认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笔不错的交易。这就是我们需要讲述的移民故事。
我们不能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痛苦的故事上。如果你去密歇根州的工厂,你不会发现到处都是移民;你会发现到处都是机器人和机器。移民被当作替罪羊,他们与我们的经济困境毫无关系。
(掌声)
【关于刑事司法议题】
TAPPER: Thank you, Mr. Vice President.
YANG: May I, please?
TAPPER: Mr. Yang, your response?
(APPLAUSE)
YANG: I speak for just about everyone watching when I say I would trust anyone on this stage much more than I would trust our current president on matters of criminal justice.
(APPLAUSE)
We cannot tear each other down. We have to focus on beating Donald Trump in 2020.
I want to share a story that a prison guard, a corrections officer in New Hampshire said to me. He said, we should pay people to stay out of jail, because we spend so much when they're behind bars. Right now, we think we're saving money, we just end up spending the money in much more dark and punitive ways. We should put money directly into people's hands, certainly when they come out of prison, but before they go into prison.
TAPPER: Thank you, Mr. Yang.
(APPLAUSE)
TAPPER:谢谢你,副总统先生。
杨:我可以插一句吗?
TAPPER:杨先生,你有什么看法?
(掌声)
杨:我可以代表在场的每一个人说,在刑事司法问题上,我相信这个舞台上的每一个人,远远超过相信我们的现任总统。
(掌声)
我们不能拆散彼此。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在2020年击败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我想分享一个监狱看守的故事,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名狱警对我说。他说,我们应该付钱让人们远离监狱,因为当他们在监狱里时,我们花了很多钱。现在,我们认为我们是在省钱,我们只是以更加黑暗和惩罚性的方式花钱。我们应该把钱直接交到人们手中,在他们出狱之后,但也在他们入狱之前。
谢谢你,杨先生。
(掌声)
LEMON: Mr. Yang, why are you the best candidate to heal the racial divide in America -- your response?
YANG: I spent seven years running a non-profit that helped create thousands of jobs, including hundreds right here in Detroit, as well as Baltimore, Cleveland, New Orleans. And I saw that the racial disparities are much, much worse than I had ever imagined.
They're even worse still. A study just came out that projected the average African-American median net worth will be zero by 2053. So you have to ask yourself, how is that possible? It's possible because we're in the midst of the greates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our histo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coming. It's going to displac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all center workers, truck drivers -- the most common job in 29 states, including this one.
And you know who suffers most in a natural disaster? It's people of color, people who have lower levels of capital and education and resources. So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about it? We should just go back to the writings of Martin Luther King, who in 1967, his book "Chaos or Community", said "We need a guaranteed minimum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at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for us to address racial inequality in a genuine way and give every American a ch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
(APPLAUSE)
LEMON: Mr. Yang, thank you very much.
莱蒙:杨先生,为什么你是治愈美国种族分裂的最佳人选?
杨:我花了七年时间经营一家非盈利机构,帮助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底特律、巴尔的摩、克利夫兰和新奥尔良的数百个就业机会。我发现种族差异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更糟的是,一项刚刚出炉的研究预测,到2053年,非洲裔美国人的平均净资产中值将为零。所以你要问自己,这怎么可能?这是可能的,因为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转型时期。人工智能即将到来。这将导致成千上万的呼叫中心工作人员和卡车司机失业——而这是29个州最常见的工作,包括这个州。
你知道谁在自然灾害中受害最深吗?是有色人种,他们的资本、教育和资源水平较低。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回顾一下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的著作,他在1967年出版的《混乱还是社区》(Chaos or Community)一书中说,“我们需要美国有保障的最低收入。”这是我们以真正的方式解决种族不平等问题、让每个美国人在21世纪的经济中都有机会(分享经济红利)的最有效方式。
(掌声)
莱蒙:杨先生,非常感谢。
BIDEN: - in research for new alternatives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BASH: Mr. Yang, your response?
BIDEN: And that's bigger than any other person.
YANG: The important number in Vice President Biden's remarks just now is that he United States was only 15 percent of global emissions. We like to act as if we're 100 percent, but the truth is even if we were to curb our emissions dramatically, the earth is still going to get warmer.
And we can see it around it us this summer. The last four years have been the four warmest years in recorded history. This is going to be a tough truth, but we are too late. We are 10 years too late. We need to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start moving the climate in the right direction, but we also need to start moving our people to higher ground.
And the best way to do that is to put economic resources into your hands so you can protect yourself and your families.
拜登:在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选择的研究中。
巴什:杨先生,您有什么看法?
拜登:这比其他任何人都重要。
杨:拜登副总统刚才讲话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数字是,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的15%。我们喜欢表现得好像我们是百分之百的,但事实是,即使我们大幅减少排放,地球仍然会变暖。
今年夏天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我们周围。过去四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四年。这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但我们已经太迟了。我们晚了10年。我们需要尽一切努力让气候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我们也需要让我们的人民搬到更高的地方。
最好的方法是把经济资源放在你的手中,这样你就可以保护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TAPPER: Thank you, Senator Gillibrand. Mr. Yang, in poll after poll democratic voters are saying that having a nominee who can beat President Trump is more important to them than having a nominee who agrees with them on major issues. And right now, according to polls, they say the candidate who has the best chance of doing that, of beating President Trump is Vice President Biden. Why are they wrong?
YANG: Well, I'm building a coalition of disaffected Trump voters, independents, libertarians, and conservatives, as well as democrats and progressives. I believe I'm the candidate best suited to beat Donald Trump and as for how to win in Michigan and Ohio and Pennsylvania, the problem is that so many people feel like the economy has left them behind.
What we have to do is we have to say look, there's record high GDP in stock market prices, you know what else they're at record high is? Suicides, drug overdoses, depression, anxiety. It's gotten so bad that American life expectancy had declined for the last three years.
And I like to talk about my wife who is at home with our two boys right now, one of whom is autistic. What is her work count at in today's economy. Zero and we know that's the opposite of the truth. We know that her work is amongst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vital.
The way we win this election as we redefine economic progress to include all the things that matter to the people in Michigan and all of us like our own heath, our well being, our mental health, our clean air and clean water, how are kids are doing.
If we change the measurements for the 21st century economy to revolve around our own well being then we will win this election.
(CROSSTALK)
TAPPER: Thank you, Mr. Yang. Congresswoman Gabbard, your response?
TAPPER:谢谢你,吉里布兰德参议员。在一次又一次的民意调查中,民主党选民表示,对他们来说,有一个能够击败特朗普总统的候选人比有一个在重大问题上与他们意见一致的候选人更重要。现在,根据民意调查,他们说最有可能击败特朗普总统的候选人是副总统拜登。为什么他们错了?
杨:嗯,我正在建立一个由心怀不满的特朗普选民、独立人士、自由主义者、保守派、民主党人和进步人士组成的联盟。我相信我是最适合击败唐纳德·特朗普的候选人。至于如何在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获胜,问题是很多人觉得经济已经把他们甩在了后面。
我们要做的是,看,股票市场的GDP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你知道处于创纪录的高水平的还有什么吗? 自杀,药物过量,抑郁,焦虑。情况变得如此糟糕,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在过去三年里下降了。
我想谈谈我的妻子,她现在和我们的两个儿子在家,其中一个患有自闭症。她的工作在今天的经济中起什么作用? 0,我们知道这是与事实相反的。我们知道她的工作是最具挑战性和最重要的。
当我们重新定义经济发展时,我们赢得这次选举的方式包括所有对密歇根人民和我们所有人都重要的事情,比如我们自己的健康,我们的幸福,我们的精神健康,我们干净的空气和干净的水,孩子们过得怎么样。
如果我们改变对21世纪经济的衡量标准,使之围绕我们自己的福祉,那么我们将赢得这次选举。
(相声)
谢谢你,杨先生。国会女议员加巴德,你怎么看?
BASH: Mr. Yang, Mr. Yang, women on average earn 80 cents, about 80 cents for every dollar earned by men. Senator Harris wants to fine companies that don't close their gender pay gaps. As an entrepreneur, do you think a stiff fine will change how companies pay their female employees?
YANG: I have seen firsthand the inequities in the business world where women are concerned, particularly in start-ups and entrepreneurship. We have to do more at every step. And if you're a woman entrepreneur, the obstacles start not just at home, but then when you seek a mentor or an investor, often they don't look like you and they might not think your idea is the right one.
In order to give women a leg up, what we have to do is we have to think about women in every situation, including the ones who are in exploitive and abusive jobs and relationships around the country. I'm talking about the waitress who's getting harassed by her boss at the diner who might have a business idea, but right now is stuck where she is.
What we have to do is we have to give women the economic freedom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own situations and start businesses, and the best way to do this is by putting a dividend of $1,000 a month into their hands.
(APPLAUSE)
It would be a game-changer for women around the country, because we know that women do more of the unrecognized and uncompensated work in our society. It will not change unless we change it. And I say that's just what we do.
(APPLAUSE)
巴什:杨先生,杨先生,女性的平均工资是男性的平均工资是80%,男性挣一个美元的工作,女性才能得80美分。哈里斯参议员希望对那些没有缩小性别薪酬差距的公司进行罚款。作为一名企业家,你认为严厉的罚款会改变公司支付女性员工的方式吗?
杨:我亲眼目睹了商界的不平等,尤其是女性在创业和创业方面的不平等。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做得更多。如果你是一名女企业家,障碍不仅来自家庭,而且当你寻求导师或投资者时,他们往往和你长得不一样,他们可能认为你的想法不正确。
为了给女性提供帮助,我们必须做的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各种情况下的女性,包括那些在全国各地处于被剥削和虐待处境和关系中的女性。我说的是女服务员,她在餐馆里被老板骚扰,她可能有一个商业想法,但现在却被困在原地。
我们要做的是给女性经济自由,让她们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创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每月给她们1000美元的红利。
(掌声)
这对全国的女性来说将是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因为我们知道,在我们的社会中,女性做了更多不被认可和没有报酬的工作。除非我们改变它,否则它不会改变。我要说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掌声)
TAPPER: Thank you. Thank you, Congresswoman.
Mr. Yang, Iran has now breached the terms of the 2015 nuclear deal after President Trump withdrew the U.S. from the deal, and that puts Iran closer to building a nuclear weapon, the ability to do so, at the very least. You've said if Iran violates the agreement, the U.S. would need to respond, quote, "very strongly." So how would a President Yang respond right now?
YANG: I would move to de-escalate tensions in Iran, because they're responding to the fact that we pulled out of this agreement. And it wasn't just us and Iran. There were many other world powers that were part of that multinational agreement. We'd have to try and reenter that agreement, renegotiate the timelines, because the timelines now don't make as much sense.
But I've signed a pledge to end the forever wars. Right now, our strength abroad reflects our strength at home. What's happened, really? We've fallen apart at home, so we elected Donald Trump, and now we have this erratic and unpredictable relationship with even our longstanding partners and allies.
What we have to do is we have to start investing those resourc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right here at home. We've spent trillions of dollars and lost thousands of American lives in conflicts that have had unclear benefits. We've been in a constant state of war for 18 years. This is not what the American people want. I would bring the troops home, I would de-escalate tensions with Iran, and I would start investing our resources in our own communities.
(APPLAUSE)
TAPPER: 谢谢。谢谢你,国会女议员。
杨,在特朗普总统宣布美国退出2015年核协议后,伊朗违反了该协议的条款,这使得伊朗离制造核武器又近了一步,至少有能力制造核武器。你说过,如果伊朗违反协议,美国需要做出“非常强烈”的回应。那么,杨现在会如何回应呢?
杨: 我想采取行动缓和伊朗的紧张局势,因为他们是在回应我们退出这项协议的事实。不仅仅是美国和伊朗。还有许多其他世界强国也参与了这项多国协议。我们必须试着重新达成协议,重新协商时间表,因为现在的时间表已经没有意义了。
但我已经签署了一项承诺,结束永远的战争。现在,我们在国外的实力反映了我们在国内的实力。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国内四分五裂,所以我们选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现在我们与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和盟友之间的关系也不稳定、不可预测。
我们要做的是开始投资这些资源来解决国内的问题。我们已经花费了数万亿美元,在冲突中失去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的生命,而这些冲突的好处并不明显。18年来,我们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不是美国人民想要的。我将把军队撤回国内,我将缓和与伊朗的紧张局势,我将开始在我们自己的社区投入我们的资源。
(掌声)
TAPPER: Welcome back to the CNN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debate. It is time now for closing statements. You will each receive one minute. Mayor de Blasio, let's begin with you.
TAPPER:欢迎回到CNN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辩论节目。现在是结束陈述的时候了。你们每人将得到一分钟。白思豪市长,让我们从你开始。
TAPPER: Mr. Yang?
YANG: You know what the talking heads couldn't stop talking about after the last debate? It's not the fact that I'm somehow number four on the stage in national polling. It was the fact that I wasn't wearing a tie. Instead of talking about automation and our future, including the fact that we automated away 4 million manufacturing jobs, hundreds of thousands right here in Michigan, we're up here with makeup on our faces and our rehearsed attack lines, playing roles in this reality TV show.
It's one reason why we elected a reality TV star as our president.
(LAUGHTER)
(APPLAUSE)
We need to be laser-focused on solving the real challenges of today, like the fact that the most common jobs in America may not exist in a decade, or that most Americans cannot pay their bills. My flagship proposal, the freedom dividend, would put $1,000 a month into the hands of every American adult. It would be a game-changer for millions of American families.
If you care more about your family and your kids than my neckwear, enter your zip code at yang2020.com and see what $1,000 a month would mean to your community. I have done the math. It’s not left; it’s not right. It’s forward. And that is how we’re going to beat Donald Trump in 2020.
(APPLAUSE)
TAPPER:杨先生?
杨:你知道上次辩论后那些人不停地说些什么吗? 并不是说我在全国民调中排名第四。谈的是我没有打领带。我们不是在谈论自动化和我们的未来,包括自动化让40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消失的事实,就在密歇根这里,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消失了。我们化着妆,排练着台词,在这个真人秀节目中扮演角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了一个电视真人秀明星当了我们的总统。
(笑声)
(掌声)
我们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当今的真正挑战,比如美国最普通的工作可能在十年后不复存在,或者大多数美国人无法支付账单。我最重要的提议,自由红利,将使每个美国成年人每月获得1000美元。这将改变数百万美国家庭的游戏规则。
如果你更关心你的家庭和孩子,而不是我的领带,请在yang2020.com输入你的邮政编码,看看每月1000美元对你的社区意味着什么。我算过了。这不是蛇么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向前看。这就是我们如何在2020年击败唐纳德·特朗普。
(掌声)
【相关】
youTube:
看看这个剪辑。七分多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97zgXh89jM&t=335s
还有辩论后CNN采访:
Andrew Yang and Anderson Cooper, Post Debate Interview (July 31, 2019)
屏蔽 ||| |
万圣节讲鬼故事(根据网上流传故事剪辑编写) (1220 bytes)
Posted by: shijie
Date: October 31, 2007 03:52AM
深夜,天也寒冷。
一位出租车司机决定收班回家,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再拉一趟顺路的活儿。
司机无聊地、慢慢地开着车,突然发现前面一个白影晃动,仿佛向他招手。
司机打了一个激灵,猛然想到:鬼!
到了跟前,司机发现是个女人,决定停车,他可不想放弃最后一趟活儿。
女人上了车,轻轻地用沙哑的声音说:“到城北殡仪馆。”司机又一激灵,难道真是……他不能往下想,也不敢再往下想了。他迅速扫了一眼女人。女人脸色惨白,但很清秀,披肩发很长。
司机很后悔,后悔不该贪这趟活儿。现在只有尽快地把女人送到目的地。
女人上车后,一路无话。四周寂静一片,只有汽车马达的轰鸣声。司机不禁毛骨悚然,硬着头皮没让自己失态。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司机结结巴巴地说:“小姐,真不好意思,前面不好调头,你自己走过去吧,不远。”
女人点点头,问:“多少钱?”司机赶紧说:“算了,算了,你一个女人,这么晚了,来这里也不容易,算了!”“那怎么好意思。”“就这样吧!”司机坚持着。
“那,谢谢了!”女人说完,打开了车门……
司机推上车档,准备起步,可是没听到后面车门关上的声音,于是回头……女人不见了!
他看了看后座,没有!车的前边、左边、右边都没有!难道她就这样消失了?
司机下车绕过去关车门。然后好奇地环顾四周,没有女人的身影,他要崩溃了,只想赶快离开此地。刚转身,一只手扒住了他的肩膀,他猛然回头,女人满脸是血,说:“师傅!请你下次停车的时候不要停在沟的旁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78957.html
上一篇: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下一篇:《 甜甜花絮:Halloween, the Holiday of Can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