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我用过一个图形软件刚推出来的 个性化 fine tune 模型 feature,给老爸老照片做了精调,效果不好(碰运气,有的用户反应说效果很好),出来的形象老爸说不像。这是半年前的图片生成:
虽然有点影子,家里人都觉得总体不像。
现在重新做 fine tune,用的是 SDXL 1.0-finetune,效果似乎明显改善了。
但是,AI 预测人的不同年龄,实际上也是瞎蒙。因为随着岁月增长,人的形象改变有不同的方向,包括疾病、锻炼、营养等因素吧。这是 AI 根据老照片预测的90岁的形象:
这是老爸现在(88岁)的照片:
不能说预测完全离谱,但确实不像。
人物肖像应该是所有图画中,用生成模型产生作品最难让人满意的了,这是因为人的眼光对人的细微差别特别敏感,尤其是要让本人和亲友感觉很像,这是很难的。现在的 fine tune 水平,大约可以做到每生成四张,能有一张让人觉得像的,或可以接受的。对于特别挑剔的眼光,或者近距离的亲人来说,大约每10张生成能出现一张即便最挑剔的眼光也难以拒绝的作品来,不时还会让人感觉惊喜或震撼。
AIGC 甜甜儿时的尝试中就有一些惊喜,例如下面博文的前面几张肖像:
尤其是这一幅水粉画,非常像,也很艺术:
我们人类看世界,由近而远。譬如,大千世界的实体,根据不同品类,其实在我们眼中都差不多。例如野生动物,这只虎与另一只虎,我们通常感觉都差不多(动物园饲养员自然会有更细致的区别能力)。到了宠物就有所不同,因为宠物进入了家庭,我们会坚持自己的猫咪与别人家的同类型的猫咪有所不同,但也还是大同小异。
我们看外国人,一开始觉得都长得差不多,大体上根据肤色、种族、性别和年龄,有一些类别而已,实体个体的差异我们没有那么敏感。据了解,西人看东亚人其实也觉得长得都差不多。但同种族内,我们就会对人的形象有各种区分,甚至一眼能看出一个人是从哪个地区来的。
到了亲友和熟人,细微的差别也都能看出不同来。所以,画得像不像很难骗过身边的亲友。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这对模型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是考虑到生成模型实际上具有以下容易走偏的特征:fine tune 的样本有限,通常在 10-30张之间,与预训练基础大模型完全不成比例。
天然具有随机性的生成模型,其原理是根据预训练的基本模型所学到的人类形象的普遍特征,然后通过少量的 finetune 来逼近一个特定的实体形象。显然共性与个性的样本不成比例。这种情况下,能够迅速从人类的一般形象具像化到一个特定的实体,仅仅是少数几张样本的 trigger,这是一件一年前还难以想象的事情。把一个人的特征抓住,重现出不同场景的形象,做到真假莫辨,要让自己和亲友惊喜、服气,现在基本做到了。如今基础模型的发展及其 fine tune 技术,做到了对结果的可靠性有一定的保障了。
这其实开辟了很大的个人用图的想象空间,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自我中心(“自我”的延伸也包括自己的亲友)。自拍为什么流行全世界,正是因为符合了人的本性。半年前就见到有修图软件配备了类似的能力,推出了“情侣照”系列,可以让任何 couple 惊喜。
当然,四分之一的良品率,10分之一的惊艳率,听上去还不够好,因为次品还是太多了。但考虑到生成模型可以没完没了快速生成,而人的判断拣选则是非常简单、直觉的,这个比例已经不会成为实际使用的障碍了。当然这里有个生成(属于“推理”)过程的成本问题,毕竟推理需要在线的算力。不过,成本会随着时间和技术进步而下降。
从商业模式来看,订阅式(例如缴纳年费)目前是给你一定量的 credits,每生成一次要用n个credits,以此来控制成本,限制滥用。但随着AIGC产品和服务的内卷和白菜化,不久就会出现类似手机流量公司推出过的 unlimited plan。这样来看 1/4 或 1/10,成本最终也不是问题。何况,随着模型技术的爬升,良品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由于职业关系和技术控的思维定势,我对于业界领先的订阅付费式的AI工具和服务(chat,mj,nightcafe ......) 一律做 early adopters,好与我们的复现或创新工作有所比对。你会发现,AIGC 目前的确让人眼花缭乱,不断在演进。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爆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