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
近来一些语言学泰斗提出汉语没有主谓结构的观点,轰动一时,我等做nlp的人怎么办?
Bai:
有无主谓无所谓,有坑就灵。名分的事,NLP不介入也不会损失什么。
Wang:
支持白老师的观点
Bai:
“这本书我只读了第一章。”
反正首先要回答“我、这本书、第一章、读”之间谁跟谁有关系(可以先不问是什么关系)。能答对的理论就比不能答对的理论强。我、这本书、第一章,都跟读有关系。这本书和第一章有关系。怎么起名,其实无所谓。
Dong:
“汉语没有主谓结构”,其实本来应该由nlp学者提出的。其实nlp界早有人对词类、词性标注、树库提出过挑战。然而,人微言轻,更何况语言学界的那种学术民主、平等观念的淡薄,阻碍了学术的发展。
Feng:
振东意见高明。
Feng:
语言学家不关心nlp的研究,但是又想指导nlp的研究。这是很遗憾的?
Liang:
NLP 由数学家研究比较好,也许。思路不一样。语言学家描述,language-as-we-know-it. 老乔的思路其实挺好的,什么样的机制能够生成语言。语言是怎样 emerge 出来的。白老师的“萝卜-坑理论”挺好的,挺简单,动词、形容词、一价二价名词是坑,专有名词都是萝卜。
Me:
语言学家不是不关心 是没法关心。不懂怎么关心?只好无视。各种跨学科的事儿 有很多,但像 nlp 这样的跨学科还是比较特别。特别就特别在 两边大都不懂,互相不认账 互相无视。 就是这样。
Bai:
小心有人躺枪~
Feng:
nlp是在深层次上跨学科,需要进行更新知识的再学习。
Me:
就是。即便做nlp的 互相不懂也不为少数。更不要指望纯粹的语言学家(人称文傻)去懂了,也不要指望精算师(统计学家、数学家,人称理呆)去懂语言学了。隔行如隔山,同行也隔山。没办法,术业有专攻。
Jiang:
太互相不懂了!
Liang:
这很正常。思路不一样。
Jiang:
嗯!亲身工作体验很重要。
Me:
冤家,属于人类学者的 spectrum 中的两极,两种不同的材料制造出来的人。不懂居多是常态;两边都懂属少数。两边懂得又深又透的,可尊为国宝,比大熊猫还稀罕。
Liang:
快灭绝了?
Me:
所处的层面不一样。
肯定有躺枪了。至少显得后继无人 不信问白老师。好在白老师桃李满天下,保不定出息几个出来。但大环境在那儿。大环境不利于跨学科相互了解和融入。
Bai:
我觉得微观上从语言学获得了许多营养,宏观上欠语言学一个理论创新。
Me:
我们这种半瓶水只能羡慕嫉妒了。燕雀仰慕鸿鹄之志。
有意思的是,nlp 回归语言学 是大势所趋。其实 整个 ai 都有回归的趋势。未来的 ai 是领域专家的天下。
Bai:
烈火过后看出来什么是真金
Me:
现在做nlp平台的少数贵族,做 ai 平台的极少数大神,都已经看到了,平台出来是给领域专家施展的,而不是给精算师的。高明的平台创造种种条件,让领域专家有最大的决策和施展的空间。
精算师将来只有两条路,要不升格为贵族,要不降格为机器人。想做领域专家也是一条路 可底子不行 又放不下身段 基本走不通。
Bai:
nlp称不上平台,引擎差不多
Me:
nlp 有平台的一面。当然 可以说 ai 平台涵盖了 nlp 平台,不过毛毛虫机制(formalism)的探索,现有的ai平台貌似不能完全涵盖。
我们所处的时代恰好是领域专家被歧视的时代。主流把领域专家看成资料员,或负担,不是一日两日了,是整整一代,有一代的断层。但大趋势是,领域专家在下一个时代会成为香饽饽,他们是 ai 的主力和实施的关键,质量的保证。对于可能降格为机器人的平台维护人员,领域专家是他们的客户,他们的上帝。一切为领域专家服务。
这不是乌托邦的图景,是有相当明显迹象的趋势。其实在小范围内,这也是一种已经实现过的模式。过去18年在我建立的环境中,基本就是采这种模式。语言学家团队属于领域专家,一直被伺候着。一个很深的体会是,领域专家中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培训出来,具有某种 engineering sense,因此可以适应这种 AI 模式。也有领域专家就是不入,虽然领域素养很深厚,但就是与 AI 无缘。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