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沙龙笔记:图灵测试是语言理解的合理表示吗?】

毛:
伟哥对 理解 的理解似乎与二师兄不同?@wei

李:
董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 他当年的逻辑语义学说 回答了一个语句理解的问题 觉得豁然开朗 迄今也没别的学说这样让我信服过。@董振东

毛:
愿闻其详 ?

李:
说理解了一句话 就是解构出里面的逻辑语义:谁是逻辑主语 逻辑宾语 等。董老师定义了将近 100 种逻辑语义角色,形成一个 hierarchy,最上层的逻辑语义角色不过10种。简单说 就是搞明白 谁 对谁 做了 什么  何时 何地  何原因 如何做的 等等。

毛:
那就必定是符号派了?
乡下的老太太,根本不知道主语谓语,她们不是也能理解吗?

Nick:
@毛德操 老太太不知道,但老太太的大脑知道。老太太不知道自己的大脑知道

李:
是啊 老太太知道 “她喜欢红烧肉” 与  “红烧肉她喜欢” 是一个意思,也知道与 “红烧肉喜欢她” 意思正好相反,后者是胡说。所以老太太的逻辑语义是明白的 虽然她不懂得这就叫 parsing 或逻辑语义解析。

毛:
那怎么知道老太太的大脑知道?她可能并未转化成符号并加以解析。
@wei 你讲的 理解 是否包含对于因果的认知?

李:
语句理解包含部分的因果。

毛:
“部分”,多大的部分?有多大的部分,才算是 理解 了?老太太的大脑知道,其外部表现是什么?如何判定?

郭:
“理解”,我的理解如下:我脑子里有一个我自己的“大前提”,或者叫“common sense”,就是我的“认知”。你说一句话,如果我“理解”了,我就可以把你的话作为“小前提”。然后,我可以用“我自己的逻辑”,“推导”出“我的结论”来。这里,是否“符号”并不必然。这“逻辑”,也完全可以“非 亚里士多德”,更不必“因果”。但无论如何,要能再走一步。

毛:
这其实就是图灵测试的变形,只是把它用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机器与人之间)。你是以你自己的认知作为对照,看老太太的反应是否与这个对照者等同。所以,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图灵测试。

郭:
“老太太的大脑”的判定,其实无异于图灵测试。你说“我喜欢红烧肉”,她如果回答“我小时候吃不起啊”,我就认为她“理解”了。

毛:
对。你还可以问:“为什么吃不起”,如果回答“没钱”,就更说明她理解了。通过了图灵测试,就可以认为测试目标真的理解了,或者说具有了(正常)人的智能。图灵在五几年就想透了这一层。问题其实在庄子那个时候就提出来了(子非鱼),但是他没有答案,没有提出方法。

郭:
不过,图灵测试,可是批评者众啊!也是问题一大堆。

白:
图灵测试这思路不对。

毛:
愿闻其详 ?批评者众可以,但是得要提出替代方案。

白:
我喜欢Winograd Scheme的路子。用代词指代考系统。

毛:
那都涉及语法,可是许多人根本不知语法为何物。比方说我五岁的外孙女,她已经能理解不少事情了,但是她根本不知道语法。

白:
没有显性语法,普通人做得出来的。比如“张三告诉李四他很伤心,他安慰了他。” 然后问:谁很伤心?谁安慰了谁?这完全不涉及显性的语法。

毛:
问题是,你怎么知道她会运用隐性的语法?你钻不到她脑子里,只能从外部观察。

白:
都是这套路。不管有没有隐性语法,做出来算。

毛:
对,做出来算,这实质上就已经是图灵测试了。

白:
不是自然对话,是语言学家和NLP专家设计出来的考题。比较人和机器的考分。

毛:
这实质上仍是图灵测试,形式上有所不同。当然,现在机器一般而言还没有能通过图灵测试。但是观察目标物对于外部刺激所作的反应,并与对照物相比,这个原理是一样的。我们在考察一个软件模块时只看其外部表现,即API, 而不追究其内部实现,也是同样的思路。

白:
其实音乐和语法问题很类似。会唱的听众可以不识谱,但是哪里跟原曲不一致是可以听出来的。

毛:
对的。其实这就对应着符号和神经两条路线的差异。

白:
但是用什么记谱更精确,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李:
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迷信SVO,即逻辑语义。

毛:
你自己已经说了,迷信。

白:
手握精确武器的人对手握原始武器的人,的确有傲视的资本。

毛:
SVO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而神经元是低级的,接近于本能的反应(所谓 下意识 的反应)。下意识的反应猫狗都有,而 SVO 只有人能做。所以脱离 SVO 谈人工智能是不现实的,只是目前的热点是在解决 下意识 活动而已。

白:
记谱法的好坏不需要迷信。

毛:
记谱方法的好坏,是符号派内部的冲突。简谱与五线谱,基本上就是首调唱名与固调唱名的分岐,我觉得都有道理。一些年轻人把人脸识别说得神乎其神,我说: 别以为你这就有多牛,你去牵条狗来,它照样也能人脸识别。

白:
比如说切分音,这个概念在不同记谱法里面可能表现形式不同,这无关大局。但假设一个记谱法里居然没办法表示切分音,这就是落后的记谱法了。

毛:
是的。这就是所谓“不完备”。这里又可看出深度学习与符号推理之间的差异。前者相当于能跟着唱,或记住了几支小调,但绝对成不了音乐家。所以,连接主义所能达到的水平,只能相当于人类中的文盲。而若想要知书达理,就得上学校去读书,学习符号与推理。

白:
当年表示不了“异或”的情况,就很像表示不了切分音的记谱法。

毛:
对对对

白:
如今表达不了robustness的符号逻辑,则是另一种尴尬。都构成被鄙视的理由。

毛:
反正戈德尔已经说了,逻辑本身就是不完备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逻辑。

白:
表达不了灵活语序的形式语言,也是另一种尴尬。也不意味着逻辑不要创新。

毛:
那是因为有得必有失。你把语言简化了,当然就得付出代价。

白:
还原复杂的路径不止一条,也不为某种技术路线所专属。

毛:
对,应该互补。所以符号推理与深度学习都需要,而且得要能打通才好。

白:
也许真相离大家都有点远,谁不创新都是危险的。

毛:
是啊。但是创新难呐。

 

【相关】

【李白宋93:汉语语序的自由与不自由】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朝华午拾》总目录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