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18: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幼孙女甜甜(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数据科学学士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节选)

立委原按:

这是甜甜小学四年级在我出差的时候独立完成的语文课老师布置的自传出版物项目,有文有图有封皮。原作是英文,机器翻译成中文,稍加编辑,完成图文电子版。

看孩子写她的过去以及对未来的想象,很有意思。世界观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影响她的因素除了父母、学校、书籍,还有大众媒体,如电视。跟我们小时候对金钱不屑一提,视之为资产阶级铜臭不同,在北美的成长环境下,挣钱是理所当然的目标。所以,甜甜选择当既能挣大钱也能为无辜者(the innocent)辩护的律师,她想像中的丈夫也是高薪职业,大夫。两个人挣了很多钱,买下了自己的庄园。

甜甜愿意努力学习,想象用自己的成绩赢得上哈佛大学的奖学金。但是看样子,她不相信光靠努力工作就可成功,于是她有了两次乐透大奖。有了钱,她首先想到的是捐献给慈善机构,并给父母尽孝心,剩下的才留给自己偿付教育费用和购买时装。

她对自己谈恋爱和婚嫁的描述也很有意思。平时,她就跟我说,OK, I will not start dating too early, but Dad, I cannot be like you, dating and marrying so late. How about 17?

I will start my first date in senior prom (高中临毕业的舞会),OK?

我跟她说,最好上大学以后再谈恋爱。她坚决不同意,说如果到了 senior prom 还没有 date, 很丢人的。我说,那如果一上大学就要分开怎么办?她说,no problem, we are supposed to date a few guys and get some broken hearts before we finally marry. 这些观念,都是耳濡目染从 teenager movie 和书籍里面学的,跟我们当年的观念迥异。她根本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倒是心甘情愿生养一串孩子,并随时准备放弃专业做一个家庭主妇,培养自己的新兴趣,跟孩子玩耍,培养孩子成人

 

小学四年级 • 2006 年 4 月出版

题献

感谢我的天才老师帮助我编辑这本书,感谢我最好的朋友 HaolingPamPurplehead Brittney (Purplelina) 帮助和鼓励我完成我的书!哦,我差点忘了把这本书也献给我的其他朋友。

 

 

 

1章 天使的诞生

 

首先,我落地就是加拿大人!

先看我妈妈这边,我有姥爷和姥姥,他们都退休了,喜欢享受生活中更轻松的部分。例如,有一次我的表弟到我姥爷姥姥家吃晚饭,但我的姥爷和我的表弟并没有吃饭,而是通过互相扔纸巾球和空水瓶来玩一种叫做战争的游戏。在我爸爸的家里,我有爷爷,1936年出生于中国芜湖。爷爷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的农村,没有上过正规小学。虽然没上过小学,但至少上过中学。不幸的是,他也没有能上高中,而是直接到医校学习。他医校毕业,就遇到了奶奶作为他的同事。我爷爷现在还在芜湖,是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的爱好是下棋和摆弄电子产品。接下来是我爸的哥哥,就是我的大伯,1958年出生,比我爸大两岁。和我爸爸一样,他中学的成绩也是全A。他的最后一个学位是学士学位,去了一所南京大学。他目前的爱好是游泳,但有时他很粗心。我爸的妹妹李晨在高考之前成绩都很好。可惜她没有上正规大学,而是上的夜校。她的爱好是吃肉,但她的食谱营养不全。

2章 风俗与传统

我爱中国新年 


这就是我!

2000 年 6 月 12 日,我正慢慢走向幼儿园的前门,父亲安慰道:“别害怕。” 但他的话让我更加紧张。当我进入大楼时,我的老师凯西女士带我去了她的房间,我敬畏地看着六间色彩缤纷的房间。但其中 三个房间是为婴儿准备的。两分钟后,老师把我拉进了她蓝色的教室。一进蓝色的教室,爸爸正要离开,我的眼眶就开始噙满泪水。看到我的泪水,我爸就没有走。在我做手工和玩耍的时候,我不时看一眼爸爸,确保他没有离开教室。但校长来了,硬是说服爸爸离开。没多久,我的眼眶就又噙满了泪水,哭个不停。我的老师试图安慰我,但她无能为力,所以我一直拼命哭,直到午餐时我吐了,衣服上到处都是呕吐的食品。那是我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最糟糕的一天。

 


尖子生

您刚刚读了有关我学前班和幼儿园的信息,现在进入一年级。我最好的日子是当我的工作是班里最好的时候。例如有一次,我们学习写不同的句子,我的老师弗里塔格女士,她以我的故事句子作为范例!这让我笑得很开心,我以为我的笑容是粘在了我的脸上。我最糟糕的一天是被我最好的朋友 Rena 羞辱。一月份的一天,我交了另一个最好的朋友,她的名字叫阿曼达。我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我最喜欢的音乐是 Lilo and Stitch。

一年级郊游合影

 

3   年级三年级

魔法花园,森林小学

“欢迎来到三年级”,我的老师 Lennert 女士尖叫道。一看老师,我就觉得她有点老了,但看起来很开朗,到我上三年级课程的时候,她让我们学习额外的写作。她让我们写散文,还要给妈妈写有说服力的信。不管我怎么努力,她总是对特定的人很好,比如根据 Lennert 女士的评价,Meagan 和 Emily 似乎是班上最聪明的人。在三年级时,我和 Rena 分手了,因为我们开始经常吵架。幸好我交到了一个新的好朋友,她的名字叫Cieran。

那一年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因为春天来了,我去了中国。我的中国之行很有趣,我买了纪念品,我拜访了我的亲戚,所有的事情都很有趣,除了我必须每天写一页给老师看。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我最喜欢的电视连续剧是Full House。

4章 四年级的乐趣

再见了布法罗

五年级时,我上了怀特夫人的数学课和 K 夫人的班主任课。怀特夫人总是让我们一直玩游戏(她只是来教一点数学的),除了在数学课开始时我们必须做一点练习(否则怀特夫人的课就不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了)。K 夫人很善良,但有时也很严厉,如果你让她生气,她就像火山喷发一样。

在五年级的时候,豪玲、紫头、布兰妮和帕姆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将永远是朋友,因为在五年级开始时,我们都签署了一份自愿的条约,我们都将永远做最好的朋友。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踢足球、聊天和逛商场。我喜欢足球,因为我开始尝试加入足球队并且我成功了(虽然有些勉强)。自从我加入足球队以来,我们的球队几乎赢得了每一场足球比赛,我们是无敌的。我也喜欢聊天,帕姆和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话多。我的朋友帕姆和我可以连续谈笑几个小时。这是我们友谊中最有趣的部分。

5 最后,中学

我是一个少年!

Jasper 高中是充满压力和忙碌的一年,因为我们必须参加SAT 考试并决定我们将从事什么职业方向。高中的好处是你可以参加课外活动。我自己加入了管弦乐队、数学队和篮球队。由于每个人都必须选择第二语言,所以我选择了中文。我有一个优势,因为当我读一年级时,我在中文学校跳过了一级。每天都很累,因为我要练习小提琴、学习中文、和朋友 Pam 一起打篮球、做作业,还要抽出时间和我最好的朋友 Purplehead、Pam、Brittney 和 Haoling 一起出去玩。无论如何,当我在 12 年级时,我参加了一次考试,并荣获数学和语言方面的优秀学者奖励。尽管我喜出望外,但“The Royalties”中令人头疼的领导者杰米·蒙特兹(Jamie Montez)却遇到了麻烦。这一次又有一个女孩要欺负周围的人,她的名字叫汉娜·梅德利,是个“毒舌之人”。每次我看到她,她要么不理我,要么蔑视我,贬我为失败者,但我实际上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之一。但她怎么知道呢,她的大脑只有花生那么大。

彩票

在我高中的最后一年,我在星光电影院找到了一份检票员的工作,到高中结束时赚了 25,000.00 美元。我变得越来越有钱,因为当我学会了开车,下次我买彩票看电视的时候,我中了500亿的彩票!!!!!!

无论如何,我最喜欢的课是语言和数学,因为我爸爸教我额外的语言,这让我特别擅长语言,我妈妈是一个数学天才,教我大学数学。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每个女孩都很可能会迷恋男孩,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我没有和心中的他约会,事实上他直到毕业舞会才同意和我一起跳舞。我后来的新暗恋对象叫Bobby Candid,他在足球队,已经获得了大奖,他有一双雾蒙蒙的眼睛和一头黑发。在我看来,他是完美的!

当我参加SAT考试时,我确信自己的成绩是最差的,但令人惊讶的是,我得到了最高分,并获得了哈佛的5年奖学金。

 

6 漫长的大学时光

坦尼亚,还是……李小姐???

哈佛大学似乎并不比高中好。除了一件事,我的新老师是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由男教授做数学老师。吴老师教我的数学课,我是他最好也最可怜的学生。我很不高兴,因为吴老师一直叫我李小姐,但我习惯了被称为坦尼亚。有一天,我真的哭了,因为我以为我再也不会叫我自己的名字了。但只要看到我的朋友,我就没有再哭。12 年级时,我开始加入了科学团队、啦啦队和数学俱乐部。现在我继续学习汉语,直到大学毕业。我获得了音乐学士学位,但我的专业是数学,我的辅修是语言。

中了彩票后(再次!!!),我开设了坦尼亚无辜者律师事务所(以我的名字命名)担任律师。我嫁给了一个叫乔伊伯明翰的男人。乔伊和我在纽约的圣保罗教堂结婚,靠近我的老学校。2026 年 3 月,我们决定在我生日那天结婚,这样我们可以有双倍的庆祝,而乔伊尤其喜欢庆祝活动。当我们举行婚礼时,我妈妈在抽泣,因为她认为我成长得太快了。后来我妈妈说,“你可以站在自己的结婚蛋糕上。”

新一代

后来我每周赚5百万,而我的丈夫作为大夫每周也赚三百万。很快我们就买了一座帝国大厦大小的城堡。2029 年 6 月 10 日,我生下了 Amy,2032 年 8 月 12 日,我生下了 Kara。孩子们一直不停降临。2034 年 9 月 15 日,我生下了双胞胎男孩 Tim 和 Erin。最后,在 2040 年 10 月 17 日,我们u迎来了小女艾米丽。

 

爱好和最喜欢的活动

生活仍在继续

婚后和分娩的痛苦之后,我开始发展新的爱好,开始参加瑜伽和杂技班。我最喜欢的爱好是购物、听音乐、上网、和孩子们在一起、帮艾米做作业、和蒂姆和艾琳一起踢足球、和卡拉打网球、和艾米丽一起扮演医生,以及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玩,有Brittney、Purplehead、Pam 和 Haoling。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会永远和 Brittney、Purplehead、Pam 和 Haoling 在一起,果然我是对的,她们是我的终身好友。

我可能有很多回忆,但下面这些是最难忘的。我最初的记忆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获得了优秀学者荣誉和哈佛大学的 5 年奖学金。我嫁给了一个名叫乔伊伯明翰的男生,生了五个孩子,艾米、卡拉、艾琳、蒂姆和艾米丽。我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我的丈夫是一名成功的医生。我中了两次彩票。我的下一个记忆是我在 SAT 中获得了最高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我成为他们的律师。后来我丈夫和我买了一座豪宅,我们甚至没有使用抵押贷款。有一天我听到艾米说:“我终于决定了我的职业,我要像你一样成为一名律师”,我笑得合不拢嘴。

 

 

作者生平

作者 Tanya Lee 目前居住在美国 T 市。她写过很多书,包括 Hamtaro、Remember When… 和 Winnie the Pooh Postman。她的《小熊维尼》被拍成电影。在空闲时间,她喜欢在她的游戏机上玩口袋妖怪,画动物或花卉,以及摆弄电子产品。

结束

 
警告:这本书仅供某些人阅读,否则!
(不必当真,开玩笑的

 

Tian Tian (Age 10): Tanya's Amazing Life

 Little Stories of Tian Tian

成长花絮

外一篇

唐天诗文选

作者:唐天

南国女孩

她说,“我前世一定欠下你巨大的恩情”。
一片汪洋,两处思念。百尺情思,寸寸断肠。
她说,世间有情有缘。你我相遇,是缘;异地而同心,是情。若不能终,是缘不至此,命中不得。
她爱得奋不顾身,轰轰烈烈;她走得毅然决然,不曾回首。她的爱杜绝啼血,娇艳欲滴、摄人心魄;她的泪晴空潋滟,透明澄澈,延绵寂寥。
她是大山的孩子,踏着山歌,哼着小调,闯入我的视线,直插心底;她是土地的精灵,泛着初春泥土的气息,带来鲜花与绿叶,化作诗与歌。
她来自南国,不羁地游走于世。时而流连于湖光山色,时而迷错在世事人情。阳光的温度融化了坚冰,无防备的笑容开辟出一条道路。
朝朝暮暮,岁岁月月。求片刻相守而不得,望今生之约而不知。微蹙的眉头,下撇的嘴角,用俏皮掩饰委屈,用可爱装饰寂寞。
南国女孩,绽放在枝头,摇摆在春风中。一身素色,娇柔而坚强,明媚又忧伤。
南国女孩,我想拂去你的泪水,温暖你的心房。愿你梦中有茶,人生如画。

山里的孩子

那片郁郁葱葱,是你曾经后院。
你光着脚,奔上跑下,留下一串串足迹;
你咧着嘴,气喘吁吁,绽开一片片花容。
那条潺潺霏霏,仍在你心间流淌。
叮叮咚咚,是经年不息此起彼伏的清澈;
窸窸窣窣,是源泉边生命挣扎的力量。
山里的孩子啊,是什么夺去了你的笑容,带给你泪水?
是人情冷淡世事艰辛?还是那多舛的命运,也不愿被提及。
大山的精灵啊,是什么蒙蔽了你明澈的双眸,在你心中挖出深深的欲望之壑?
是那无数个独自抹泪的黑夜?亦或是被击得粉碎的水晶之心。
我愿化作山风,在黑夜侧耳,倾听你的气息;
我想化成清泉,将你拥入,带给你平静;
我要成为太阳,温暖你冰冷的身躯,晒干你的泪痕;
我会变成大山,无论走到哪,都驻扎在你的心底。
如果,我可以,
我希望在山中遇见你。
那一天,太阳雨,
你光着脚丫,沾着泥土,毫无防备地笑。
于是,我便在心中默默念道,
我可爱的孩子,那份笑容,是我生生世世的守候。

夏逝

    浑浊的天空下,一两颗恒星挣扎着穿过层层雾霭与氤氲,将微弱的星光带给疲惫的夜晚。混杂着汗水与烟草的气味,少年少女们坐在路边斑驳的台阶上。熟悉的夜幕,却少了一份聒噪。
    又是一个离别的时刻,正如同千百个在这之前的离别,也似那将会发生的千百次离别。初秋的空气中酝酿着暧昧和激荡,而此刻都沉醉在这与视线连成一片的天际。
    啊,秋天到了。无数次的担心、感叹,而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香樟枝头已不见细小果实的踪影,梧桐叶也零落一地,等待着春风中的新生。时不时游来的凉风,吐露出秋的讯息。即使在三个月之前,我仍然哼着《夏祭り》,忧心这多情而热烈的季节是如此短暂,短暂到难以察觉它逝去的那一刻。在更早的三年前的某个夜晚,在夏天即将离开的那一天,我整夜未眠。
    而今年,是那样的相似,又如此不同。我真切地听见渐弱的虫鸣,看见风中飘舞的华叶。故乡的山林尽染,故乡的秋水向东滚滚不绝。在一个我已不再生活于其中的城市,这里仍然有我熟悉的面孔,有我未尽的梦想。这里是我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依恋难舍的诅咒,是我每每驻足四望的站台,是那些被模糊了视线的回忆。
    少年少女们终于起身,简短的交耳,回首。人群分成两拨,三拨,四拨,似鲤鱼般游散开来。有些消失于暮色,还有些掩映在霓虹灯中。一切都定格在欲言又止的那一刻。
    夜,更深了。

声声慢  拾华

年年日日,岁岁朝朝。秋毫落木萧萧。西顾迢迢,廿载皓月皎皎。孤琴细抚慢摇,忆当时,絮絮叨叨。

酒将尽,人欲行,却也雁过留痕。那日红花绿影,又翻土为泥,冷冷清清。

沥沥淅淅,莫过三言两语。他乡若是再见,应别离,弗道春秋。不思量,难相忘,点点滴滴。

清平乐 新安秋夜

半池粉黛,送桂花流水。九转新安云霄坠,一樽明月独醉。
曲径厌晚归雁,阑珊登楼凭槛。满城新雨缱绻,金风不待人间。

皖南

千年宛陵千年徽,长毛剃头一朝颓。
三江口岸迎开埠,太平故地鸠兹飞。

(注:唐天为名杰外孙)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名杰《风雨春秋》之四

回忆文革40周年

1966年中共中央“5.16”通知下达后,让全国人民“朦”了,国家发生了什么?所谓“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铺天盖地充斥全国城乡各个角落。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神”,连篇累牍,兴师动众,刹时暴风骤雨,如火如荼。

直到“炮打司令部_我的一张大字报”出笼后,事主之“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打倒中国“赫鲁晓夫”。然高层内幕有谁知晓?一言九鼎之“红太阳”把全国人民带入一场政治游戏泥潭之中,随之而来的“文斗”、“武斗”硝烟弥彻中华大地,煞有介事地陷入一场没有“敌军”的“人民战争”,真的是运动群众了。

此时正值“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我被派往何湾创建一所“战备医院”。按当时反动“血统论”理念,对于我这样非“红五类”出身的人,料定是整肃对象。然,我逃出人声鼎沸的县医院,在这难得的世外桃源,躲过一劫。

我对这场莫名的“运动”和后来演变成全国性武斗格杀,没有兴趣和热情。也因为出身不“硬”,有点“明哲保身”。自己又处于事业初期,所以我,不“抓革命”,只“促生产”,埋头看书、开刀,日夜兼程,既治病又治伤,练就手术本领。

说说当时“运动”之深度、广度,我的三个孩子是4、6、8岁,我下乡,他们没有幼儿园上,老大、老二就一把掳进一年级。不久,停学闹革命,这些娃娃们没事干,也跟着大人“革命”了,老大扬新也领着他们小伙伴,成立” “匕首“小分队”革命组织“,被推任为“司令”。全社会无政府状态,没有任何人来管他们,老师、家长也不敢干预“革命”。居然,他们有自己的队旗、袖章、公章和办公室(记得那时上二年级的扬新为此独自去县城刻章、做旗、串联、取经,住在他同学、好友杨国民家。),也上街搞“四大”,还造他们校长的反,真的像模像样,光荣地自称“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要让江山万年红、代代红“。荒诞的岁月,造就奇事、怪才,这9岁的娃娃,也能独闯江山闹革命,超过了当年我11岁那次“鸡毛信”。

67年,弟弟妹妹趁着哥哥这司令权威,也挤了进去。帮人家贴大字报,他俩拎浆糊桶;人家造反,他俩听得也起劲。仨兄妹带上红袖章,英姿飒爽的风采,40年啦,依然让人难忘当年的那场政治游戏。

“革命”闹了一年多,时至1967年夏,全社会瘫痪了。医院里的一派“扫黑线”,外出“革命大串连”,守家的另一派“批联部”,不能支撑开诊,尤其是外科。该派头头们就令当局将我从的乡下调回,(原本我下乡一年,后来革命乱了没人管,至此我已离院一年半了,然我正好“蛰居”安稳。)主持外科病房工作。

武斗,就有“人为”伤员,让我有用武之地,为此,受到“敌对”双方的重用和保护。我“安分守己”,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成为名震一方“一把刀”、生命的守护神。多救了不少病弱,减少不少无辜因“革命”的牺牲者,真的功德无量,于公于私,两利双赢。

我仍然坚守“不革命、只生产”的自定准则和底线,不是我胆小怕事。当时,压根就没有悟出“斗争”有何价值?牺牲更不值得。发疯似的全国大宣传,也没能让我心服!但也只能消极怠慢,不敢顶撞,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高压,螳臂当车,不啻是自取灭亡。

那时光,人像疯了一样,昏天黑地。挂牌、游街、戴高帽、搞喷气式,除了地、富、反坏、右这些阶级敌人,还有共产党的各级大小当权派,都是打击对象。多如牛毛的“革命”组织,“无法无天”,都声称“悍卫毛泽东思想”,后来大致都发展成对立的两派。各立据点,抢枪抢炮,真枪实弹。就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武斗中就死了10个人,都是青年学生和工人,恒古没有结案,不了了之。这,何止是“触及灵魂”,更泯灭其躯体,真的攸关黎民百姓身家性命。然而人们的“热情”是空前绝后,火药味极浓,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前赴后继,死而后已。而我却“无动于衷”,虽然我也被卷进“批联部”一派,但连派会我也极少参加。更何况文斗、武斗,好友们戏称我是“逍遥派”。

1967年夏秋之交,武斗正酣,“工事、战壕”遍布,俨然是一场“人民战争”。处处是战场,枪声、炮声,弹痕累累,造反派可随意抓人、关人甚至杀人,一抹“红色恐怖”。武斗跟文斗不同,语言罪,文字狱,虽可无端,但还只是批呀、斗呀。而武斗那怕是一人也可向你下手,让你瞬遭不测,人身安全,全无保障,比战乱更可怕。知情人之间内讧,外加冷枪流弹,让人人害怕。我虽素来与人为善,人缘不错,但也胆战心惊,人人自危。

一天傍晚时分,“批”派一个“便衣女战士”从我家后门直冲我内室,从鞋底里抠出一张纸条,是该派浦司令的手令,让我火速赶去大本营“救人”。当然是“天命”了(一则天命不可违抗,二则救人不得迟疑,再则保己也无二选),立马出家,可我家是“扫”派阵地,敌对双方,哪能包容此举,(就是正式战场上,还容“红十字”救人。)所以我的这一出诊,也是一次冒险。好在一出门,就有“便衣”一队护卫,以防堵截,火速抵达目的地。

一位中学生红卫兵战士受伤,子弹穿右胸伤肺致血气胸,诊断需X线检查,循着自己一派的后方送,专车直去泾县晏工煤矿医院,就地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我,全程主治和护理,总算救回一命。

又一次是在我们院的扫派伤员,右股动脉子弹伤,患肢全无血供,苍白、灰冷,要是在6小时内手术修补,完全可以保肢。为争取这一时限,我奔走呼号,找派头头和院领导,终因种种原因而误时,高位截肢致残,可惜可悲。

还有一次是批派后方一家属难产,无处就医,乡里乡亲的,一个县城几十年相处,大都是熟人甚至过从,找了我,没办法,从院里悄悄地取出消毒包和器械,就在患家堂前大桌上作了剖腹产,救了母子。

武斗激烈时,医生和病人都不敢住在病房里(人群中总有敌对一派),自然散伙停诊。遇上急腹症,我只得携着病人,到处找地方开刀。一例阑尾炎带到弋江手术的,一例疝气跑到何湾开的刀。寻找一切可能的条件,为病人治病手术了。

何湾区委书记唐文秀,与我可谓至交,胃溃疡出血,无法输血,药品极为短缺,治疗条件极为简陋和不足,我给作了胃切除,术后6天,他就吵着要出院,并善意邀我一道到他乡下的家避一避,躲避风险。因为他是正宗的当权派,在造反派眼中当然是揪斗对象。他,闯过疾病关,只怕躲不过政治关。朝夕自危,只得重现当年地下游击战争年代“风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刀口没拆线就溜号了。若干年后,我们笑谈这一幕,不胜感慨。

此间,为武斗中伤员作过肺修补、肝修补、肠切除、骨、血管等手术。基本无死亡,拯救了不少生命。这不,特定的环境下,出给外科医生的课题,是十分严峻而苛刻的,40年前,就这样,逼出来我们这批“全科医生”,造就出这些“全能医生”,一切求教于书本,现贩现卖,时势造“英雄”!

重读张志新报道有感

今天在“大江晚报”的生活、往事版上看到原《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回忆文章“一份血写的报告”,揭示40年前泛滥在中国大地上的那场“大革命”造成的大批冤案中一个特例。1975年4月4日,45岁的张志新,被割喉处死,成为那场“史无前例…革命”时代的祭奠!她只是有思想、有意见,是宪法所明文所允的公民权利,她没有惹着谁,也没有伤着谁,何罪之有?当时法院一位处长阅案后私下说:毛主席说:“一个不杀,大部不抓”,何况她动口不动手,没有搞破坏。再则,党员在组织会上发表自己看法,也能是犯罪?只因是震撼了龙威,罪责难逃。她69年9月18日入狱,座了7年牢,终被处死。然,事隔4年,于79年初才被平反。还是共产党的“天”,英雄和死囚,全是政局使然。但,一个人的生命不能重来、再生,要是当时判她无期、哪怕是死缓,也让人少点无尽惋惜!死前已全然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哪家“法”对这样人也可量其死罪?

由此,我连想起一则身边故事,也同样荒唐无解。

我的堂二姐夫何永祈,20岁时曾任过繁昌县永固乡(现在的无为县黑沙洲)乡长,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解放军过江时,他们那一班人在被赶到泾县时,集体起义倒戈,收入革命队伍,当时的政策“英明”,这是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智举。所谓革命不分前后,并且不究既往。从此他也成了革命队伍中一员,顺理成章,很快成为郎溪法院一位审判员,亲友们还为此窃喜和庆幸。然,好景不长,50年“镇反”来了,他那伪乡长历史,属历史反革命,揪回原籍批斗入狱,出来后好几十年也还是“阶下囚”,好在他留下了性命,才熬到肃清文革遗毒、落实干部政策79年。还是他,几十年没有工作,居然又成了“离休干部”,但,不知何因,落实不彻底,不伦不类,算他是退休干部,终身享受“离休干部”这一待遇。与张志新相比,他算幸运了。

这一离奇故事与前宗一样,发生在同一个党的天下,遵从的是同一部宪法,怎黑白不分、天地乱转?!那是中国长期以来“人治”的恶果,现在,我国正力主法治;但,任重道远。当求冤假错案不再重来,长治久安。 

六、我的几次工作主持

1   我的第一次主持

    那是1957年秋冬,在南陵血吸虫病重灾区东塘陈村,设点治疗血吸虫病。一个组7-8个人,要组成俨然是一个完整治疗班子,日夜24小时护理值班,化验,医生。
    这完全是农舍村落,病房、治疗室、办公室、住宿,全见缝插针地安在全村各家各户,我们住在人家闲置的楼阁上,病房设在各家堂屋的地铺,有七、八头十个病房散落全村,没有电,煤油灯、马灯当道,水,也就是塘水加明矾沉淀,煮沸消毒,条件简陋到原始。
三价锑(酒石酸锑钾)20日、3日疗程,必须在严格的住院条件下进行,是医学上高难课题,对心、肝、肾均有剧毒,可诱发阿-斯氏(Adams_Stokes  syndrome)综合征、肝衰、肾衰,甚至死人。且不说药水漏一滴在血管外,就会导致组织坏死。这一“工程”,对任何有经验医生来说,也可谓是“泰山”,可这个担子却落在我的身上,换句话说是由我来主持,好在初生牛犊不怕虎,叫担就担起来。而且是独人掌门。
    我虽出校一年多,是从事这一工作时,但都另有“主持”。这次不同,这么快轮到我了,二十一岁中专生就主持医疗全局,哪能不胆寒
    这不,我一天三次查房,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晚上提着小马灯,周游全村,巡视病人,除了了解病人“毒性反应”外,还要听心脏、测血压、扪肝脾……
    这样超负荷工作,又没商量,既不科学,又不安全。上级考虑增援,从县医院调来一女医生,同时还派一护士陪同,增强我们的技术力量。来者是刚从合肥医校毕业,工作才三个月新手,但,至少有个讨论、会诊的余地,当然还是以我为主。 
    就这样,三个多月下来,前后完成100例治疗任务,所幸,没发生意外和并发症,交了一个满分的答卷。这个年终,我因此被评为“一等先进工作者”,并给一双球鞋的物质奖励(价值七块五毛钱,也是我第一次穿上此鞋,难能可得)。我还有一个副收获,协助我工作的这位,由于朝夕与共,专业相同,经历类似,年龄相仿,水到渠成,她,后来就成了我的夫人。
    我这首次“主持”,事业、家庭双丰收。也“主持”了我的一生。

2      我的第二次主持

    1965年7月底,我被派带10人去接管弋江医院,改制挂牌,县医院分院。而且配置给我的人力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科人员齐备,然,内、外、妇诸学科领头人,是我一人独揽,那时我的医技水平,虽不是什么主治、主任的,常见的外科手术大多可独自操刀了。但毕竟是初出茅庐,还没到“而立”之年,临床经验不算厚实。一个月下来,那30床位的病区,加床住上35个病人,开展了胃、胆、阑尾切除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内引流术以及剖腹产、子宫切除等,轰动一时,名震一方。我的外科生涯,初露锋芒。这一段工作历时2月余。

3      我的第三次主持

    接下来还是遵“6.26”指示,继续下农村到烟墩乡巡回医疗。7个人,我是副队长,队长是位年过半百的内科医生,体质不佳,在岗很少,实际是我主持全盘。这是1965年最后100天,光大小手术600余例,其中开腹手术是121例次,手术遍及普外、妇科、骨科、五官等,胃、胆、肠、子宫、切除,胆肠内引流,阴式全子宫摘除,膀胱阴道瘘修补……疝、痔、眼球摘除、不全流产急诊清宫等手术,也常到农舍家中去做,重现当年“白求恩”风采,是我的外科一次特别展示。
    与此同时,全乡6个大队卫生员分批脱产培训一遍,创建卫生村一个,为这个村镇建了两口水井,改变此地世代饮用“泥水”的历史。
    对于我,忙,是属当然,三个多月工作,昼夜不分。我没离岗一天,离家也就几十里地,1小时车程,百日竟未回家一次,虽然家中有老、有小。而且收入不增分文,这种对工作投入精神,是现今不可思量的例外。
    为此,得到地、县表彰和奖励,并在褒奖会上展览了我们所用的“全部手术器械”,并由我作了专题报告,发了专文通告,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一个奇迹。

4      我的第四次主持

    1 966年伊始,我被派往何湾创建战备医院,虽然不是调动,这次是全家老小也搬过去了,后来由于文革的“无政府”,一呆,一年半,这期间,我有两个业绩。
    开始就得知,至少一年,于是我按部就班,拿现在术语讲,既搞软件又搞硬件建设。虽然我不是院长(另有一个老革命在任此职),但还是全心投入,毕竟是我的人生“而立”之年,总想有所成就和造诣。
    本来,这也是白手起家,一无房舍,二无医疗器械,三无人力资源。于是,在公社党委支持下,拆了一所祠堂,亲自扛木、搬砖、填土,全部搬来建了一幢房屋,9大间内走廊,对开共18间房,这就有了病房,有了手术室(手术室中央水泥地上印有1966字样,至今仍在)。自己动手,烧蒸馏水,自制大输液制剂,调配口服药水,自给自足,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技术人才,除了我们夫妇主持外科、妇科,还有一位高年资“摘帽右派”内科医师及几位低年资医师,运转得很像样的一个区级医院。在这交通闭塞偏僻山乡,尤其可  贵。凡是县医院可收治的病人,基本我们均能保证同样疗效,其综合水平在本县应名列第二。本人的到来,就带来了当时县医院的技术水平。
   对本人还有第二个收获,那就是正值文革风暴,我客居稍避风雨,在那疯狂的时代,这里蛰居,确也是难得的避风港,少了一次同室操戈。

5         我的第五次主持

    67年暑后,文革武斗高潮,我来县医院任大外科负责人,集全县病人、伤员,整日整夜,忙于手术,几乎有台必上,这是一项严谨科学又责任重大的救死扶伤工作,所以也是我看书最多的、技术水平提高最快时期,奠定了我外科事业日后攀登高锋的基垫。主治、副主任、乃至主任医师,同代人中,我是风顺的,此时的付出,也是种瓜得瓜。从这里起,我工作一直处于前沿,与时俱进,近代科学飞跃,诊治手段日臻完善,几十年变革,非往日同语,远远突破了前人手术范围和领域。
   从南陵县医院到85年来芜湖长航医院直至退休10年后的今天,一直管着服务医院的外科临床工作,也就是一直没有离过手术台,总还是自得其乐。

6   我的第六次主持

  还有一次主持值得留下一笔,76年7月28日那场旷世唐山大地震与我有一渊缘,8月2日,我就被召参加我市三人医疗队赴震区救援。当晚北京来电:伤员南下,各地准备,就地接纳医治。
  于是,我被安在繁昌峨桥治疗点,带25人医疗队,当地再配25人后勤,接收100位伤员。我是队长,通管全盘,还有三个副队长和二位指导员(可谓一个强悍的领导班子),人员挑选也都是“精英”,直接受市县领导,一切为伤员的开支由国家包下来,是当时国家的头等政治任务。
  我带几位医生到南京车站,上卫生专列检查、接收伤员,车至峨桥,大队人马在迎候,担架抬入“病房”,来的大多已无生命危险,主要是骨伤、筋伤,好在我还算得上是骨科医生,此时,从行政安排转而重点临床医疗,几个月下来,逐一使之恢复,并派医生全程护送回原籍。
  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是对这场震惊世界、付出24万人生命、罕见的自然大灾害的丁点贡献。
  这一年,中国多灾多难,国家主要领导人,继周、朱作古之后,就在这全国闹地震的国难当口,9月9日,毛――中国一号人物,也溘然去世,给全国人民撒下了阴云,中国前景如何?人们茫然!
  我当时身在客地,担负这一重任,管理100个伤员和50个工作人员,本地也在闹地震,工作人员自己和家人安危和牵挂,加上国家的“家长”们相继辞世,可以想见,人们心头,抑郁、无望!
  我发挥全身解素,以身作则,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又交了一份完满答卷。

随母探父-追忆父亲从军

  上世纪40年代,抗日烽火正烈。我们家乡主要抗日部队是国民党川军(军人全来自四川,地方百姓管叫“垂子”),那是1941-1942年,父亲投笔从戎,在一个师部当文书。家乡沦陷,父随军后撤至青阳、贵池一带,音讯不通。于是,母亲带着5岁的我,带上干粮,徒步探望父亲(好像根本没有车辆交通)。一妇一幼,长途跋涉,入夜投宿农家,也常能得到厚待。国难当头,人人都不料明天,同病相怜,中华一家人!但,其艰辛可想而知,我家与外婆家才30里,从小我就怕走外婆家,何况这一、二百里啊(要是如今,不过2小时车程!)。我总努力自己走,极少要妈妈背驮,但脚底起血泡,还是有被背着的时候。妈妈是三寸金莲小脚,更是步步为艰,走了几天,也难记清。
    记得走了3、4天后,快到青阳了,路边歇脚。一庙里出来一中年尼姑,为我俩送来热茶和面条、鸡蛋,好一片善举,至今,难以忘情。
   千辛万苦,终于在快到东至县时,找到在部队的父亲。父亲同仁们也都热心关怀,不几天,父请假送我们返回。又是如何,记不大清了,但,总比去时好多了,不是特殊,记忆就不深,这是常理。有了父亲这个“靠山”在身旁,至少不用我母子操心了,但,也少不了“徒步”。
    可这也多了一个“麻烦”,这是国统区和沦陷区之间的“旅行”,我们妇幼,无人“过问”,现在有了一个中年父亲在,哪能“轻便”通行?果然,在繁昌-横山途中,被日军扣住,查他“良民证”(这是日占区发给百姓的身份证),恰此时父亲机敏地将自己身上的军人证甩向路边,压在一个石下。如果被发现了,无疑投入监牢,我们能有何法?
    记不得是如何运动的,是通过亲戚找了“维持会”(日占区汉奸们的组织,帮助日军管理政局)里的人,“运动”一下,果然,关了不到一周,还就放出来了,逃过一死。
    父亲丢了“证件”,自然回不了他的抗日部队,只得重操旧业,再教蒙馆。

我的大学

我没有上过小学,是半工半读“家教”完成的。我也无缘上正宗大学,但在自办的“大学校园”里完成了理科专科和医科的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业。
    56年春我医校毕业伊始,投入“送瘟神”行列,搞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游弋于乡间田野。工作无法引发专业兴趣,除了应付之外,并没不去深研医学。加之我原本理科基础较好而又颇感兴趣,故而自设理科专科班课程,买来全套数学、物理学等大学一、二年级课本,一题不拉地演习,无论酷暑、寒冬,挑灯夜战,总过午夜,二、三年下来,作业本一大摞,还真的未遇过不去的坎。这,也算过了理科大专。
    59年,我被上调卫生局当干事,受上司器重,我的母校(皖南医学院)首办大专班,招调干生,后来知道我被选中,但擦肩而过,被他人抢走。
    60年我被调进医院搞放射科临床,再一年,又进外科当医生,这才引发对医学临床浓厚兴趣。尤其是外科,立竿见影,通过手术更可准确了解病情,又易见证疗效。但需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于是我再自定任务、自办医学专科、本科乃及研究生班。卧薪尝胆、悬梁剌股,以常人倍加的功夫,矢志不辍,日夜兼程。
    买来全套医学院课本,什么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化、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学等等(至今还存于家中一大摞,常读常新。),按部就班,一丝不苟,重蹈出校初那股咬劲,硬啃骨头。我61年进临床,63年我就做了主治医师工作了,由于文革的影响,74年才升为“医师”,这才被认定为大学本科水平。我持之以恒,再研究专著、名著,似乎进入“研究生”攻读阶段。文革后学术活动恢复初期,开始写论文、出专著,  82年第一批晋升为主治医师,以及后来的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直占领这一领域的前沿,超越自我。时至今日,退休后10年,我仍未中断我的学业,专业杂志从未间断,跟随知识翻新,做一个“学业后”,当然,这与我一直工作未断有关。
    我上学的缺失,在自我规划中,作了弥补,终致完满、完善,不比别人稍逊。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名杰《风雨春秋》之九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外一篇)

 

再过几天,就是今年的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这次我们家三个孙辈们—外孙唐天、孙女李梦岚、侄孙李乐都是应届高考生,虽然他(她)们受教育比他们上两代都强,智商也不低,还都上的省重点中学,成绩上等,招生数也比上辈时代成几何级数增多,高考录取率50%,但对他们结果还是忧心忡忡。是由于他们同辈都有好的教育条件,竞争性强,加上都是独生子女,是一家人的唯一希望寄托所在。所以,孩子高考,成了全家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竭尽所能。甚至专职侍候、监督,其良苦用心,尽过前人。

31年前,1977年,文革后中断10年的高考恢复了,我家扬新、小维赶上了,他们少上了1年高三(文革后在“学制要缩短”号召下,硬是废了高三,绝世荒唐。),取而代之的是1年下放当农民,所以从时间上算,正好没耽误,比他们前十届要算是幸运儿。但在“书越读多越蠢”年代,天天在“学工、学农”和凭手上“老茧”上大学的氛围下,所谓完成了中、小学教育,当然是“先天不足”了。加上考大学离我们已经久远了,(我们这一代是在战乱和饥荒中度过,无此福份。)心中无底,又是4%的录取率,而我家特渴望家里出大学生,以续家风,成为“劳心者”,那种忐忑心境,无从言表。

好在当时“劳动光荣”和“臭知识分子”社会风气是主流,我家却反之,认定“知识和技能”是谋生的金钥匙,加上家内学风浓重,相比之下,他们俩成绩一直处于前茅。加之我的“先知先觉”---早在下放初期,从《参考消息》上窥觉,就要恢复高考了。书本带下去了,没上的高三课是主攻对象。

春季下放成了十足的农民,春耕、午收、三秋,一轮农作周期下来,经过我的疏导,下半年这个学期,他们俩被安排到各自的公社中学去当代课教师,这样,不但有了学习环境,还有身边的老教师,可直接补课,这个冬天,“背水一战”。所以,比起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是有备而来,略具优势,结果是双双中榜。这是我们家两代人的“首中状元”,家里家外一片道贺声。当然,我更自得其乐,乐得由衷!

这次,中榜与否,分数是唯一标杆。文革十年,政府号召青年学生“长大要当工农兵”,反对“白专道路”,所以,学科学、学外语,成了另类,只能“地下活动”?!而我们没有遵“训”,恰遇上这回“知识”大检阅,分享甜果。

那个年代,学生下放农村成了“新式”农民,但谁也梦想跳出“农”门,招工、招兵和当时“招生”,不但无规律,也难指望,全靠“人情”关,又是挤破头。这次考试方式上大学,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尽管如此,比以前公平公正,利国利民,功德无量!只有如此,中国才有希望。果然,30多年后今天,看出这批当时被录取的幸运儿就是当今社稷栋梁人才,正在为这个世界作奉献,推动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加速推进。他们这一代,社会进程,赛过以往千年万代!让我们也有幸分享这高科技成果。而他们俩也成了今天的“洋博士”和企业“老总”。

更冀今年高考的三个孙辈,顺利接过这一接力棒,成为国家栋梁人才。

注:三个孙辈当年均高考中榜。

 

外一篇:

一组孙辈少儿诗文选

 

作者:梦岚

孙女梦岚,医学博士,供职于国内三甲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无题(诗)

夜,黑色的眼睛考视着睡梦中的心灵

宁静时
一盏街灯在霓虹灯的照耀中
悄悄熄掉
因为它知道,这城市不会因为少了它
而改变什么

喧闹中
一支野花在争妍斗艳的花朵中梳妆着
慢慢凋谢
因为它知道,地球不会因为少了它
而停止转动

玩耍时
时间在毫无意义的渲嚣世界上浪费中
慢慢滑过
因为它知道,人类有时会因为失去它
而错过美好的未来

夜,深沉的气息压迫着大地的神经

致爸爸妈妈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工作是否顺利?请不要为我担心,别来无恙。

今天我要借此机会向你们倾诉。

请不要过于“关心”我。我已经十二岁了。许多事我自己能做,就请你们不要代劳。有些事我有自己的看法,就请你们不要包办。如此一来,我会得到更好的生活经验。如果反之,我将来可能会难以自立。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是综合能力的竞争,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很重要的两项。如果你们过于“关心”,实际上是“害”了我。

另一点就是关于学习。要知道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好了,但竞争也激烈了。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可是请你们冷静分析一下,第一永远只能有一个,可是有那么多人要争第一,所以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第一,都是最优秀的。所以请你们不要苛求。

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学习,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但我不一定就是最优秀的。我认为,如果我努力了,过程会比结果更吸引人。每天要做那么多的作业,请为我想一想吧。

就此搁笔。                                                                                                                                  

                                              2003年9月23日

 

星星与月亮

我看月亮,她看星星;
我爱月亮,她爱星星;
我是月亮,她是星星。
以前,我是孤独的,她也是;
现在,有我也有她,也有了一双牵着的手;
以后,不敢设想,也许没我也没有她。
我们共爱星空,
共爱夜空,
共爱月亮,
共爱星星,
更爱我们!

2003年4月17日

 

孤独

风中只有我,雨中也只有我;
她走了,走到很远很远;
她已不是原来的她了,可我还是原来的我。
她已不是那个同我牵手的星星;
而我仍是那个等待友谊的月亮。
《星星与月亮》已不存在,
只有《孤独》

2003年5月9日

 

生活

生活有时是一碗酸甜苦辣汤,
有时又犹如一杯白开水:
无味、无聊。
一点点微风吹来,
看看窗外,
仍是一片漆黑。
我在哪?
不知道,大概在乌云中!

2003年5月12日

 

三月是春天的季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我却闻不到一丝春的气息。

雨是下了几场,偶尔也会有文章中描写的那样春雨如丝、如酥、如牛毛般细细地打在人身上,好舒服。可它却没有催醒春笋,我从来都是以春笋的到来,来标志春天的到来,可它却迟迟不来。也许是今年的冬太暖和了,笋儿依然认为是冬天;也许是因为我年龄、年级的增长太忙了,没有注意到;也许……也许……

我有一千一万个也许,可是春天还是来了,来得太突然了,我还没有准备好,它就站在我的面前。我不得不承认春天确实来了。

春天,意味着绿色,而此时的社会又怎会缺少绿色呢?我身边的墙便是绿色,可是它毕竟没有生命,如果我淹没在没有生命的绿色中,我会死掉,窒息而死。

身边的同学仍在争辩电流和电压,而我呢?

2004年3月1日

 

 

作者:唐天

外孙唐天,美国某大学计算机硕士,供职于全球一高科技公司

永恒

生命不会永恒,星辰不会永恒,美丽也不会永恒。但是星辰的光芒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彩虹的绚丽构成了人间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所有曾经有所奉献的人物都会永葆青春。

彩虹羡慕石桥生命的长久,其实它自己瞬间的美丽已经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石桥赞美彩虹的永恒,其实它的“默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从溪流的这一边跨到那一边,默默地数着人们的脚步,陪伴人们留下了生命旅程中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在我的生活中,爱是永恒的——父母的爱,那是一种永远不会改变,不会背叛的爱。无数次看见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我改作业,看见父亲拖着自己已重病的腿,一瘸一拐的到学校来给我送磁带,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真正感觉到被那种强大的爱包围着。

每天晚上,我都能在朦胧的睡意中感觉到母亲为我盖好踢开的棉被。我没有说话,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眼睛睁开一丝缝隙,借着幽暗的月光,看见几根白发安详地躺在母亲的黑发中,显得有些耀眼。我眼前又闪过一幕幕母亲过去的倩影。在我考试成绩优秀时孩子般喜悦的目光,在我考试成绩落后时眼中的失望。看我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懂事,那日夜为我操劳的脸上露出永久的微笑。但儿时的我却不懂得母亲为我付出的爱。母亲那如大海般深邃的爱一滴一滴地从指间流过。但现在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也已经不再怀疑梳子上的白发是谁的了,因为它们组成了一条爱的银河……

我似乎感到母亲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我,仿佛是一条注满爱的河流,温暖的波涛追逐着我的脚步,拍打着我全身的每一根血脉,催动我寻求人生的价值,渐行渐远……

永恒……

江城子 少年

陌上杨柳初迎春,絮飞纷,不留身。一夜西风,顾帘卷红尘。醉梦今朝思王谢,情纵在,韶华陈。

谁家豆蔻与秋棠,踏青石,着红裳。十指荒芜,道水月流芳。应见故人如旧日,执素手,染微霜。

风夏

 昀浅影斜初沾露,烟青云曳将掩槲。夏风不语故人别,丛深未知华去处。

终梦

人生半百南柯梦,纷扰是非白云狗。得生皆逐钟鼓玉,隔世独念明月楼。
昨夜流萤扑青丝,今朝冬水流白首。韶华人道去莫留,雪月花时唯我求

月下舞扇

乌空银盘川逝去,花前柳中人初见。千度百转将回首,尤持玉扇半遮面。
青丝如絮目流波,朱唇半点落鱼雁。轻罗扑人人断肠,流苏似火火飞溅。
玉珠散下千万霰,游霜四落看不见。举首望月轻叹咏,半夜半昼波滟滟。
春江不尽去悠悠,佳人提袖舞翩翩。岂有凡尘几回见,安得人间五十年!

忆江南

青石板,乌篷船,烟花易冷雨易寒。
浊米酣,孤夜阑,灯影桨声醉江南。

一二三四五

微风细雨一燕斜,英舞鹅黄两三家。
五洲同赏四时月,旧炉微火正新茶。

无题

风清扬,雨缠弦,一丝一玉思故颜。
青石鸣,乌樯摧,孤坟野狗啼杜鹃。
庄生晓梦,怎不忘流年?

英雄

《英雄》在半年前上映。

当时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也去影院看了一遍,可是感觉很麻木。然而,直到今天,那漫天的枫叶,大漠的飞沙,秦军的强弩仍时常在我的梦中出现。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因为一些问题在困惑着我──到底谁是英雄?

是无名吗?因为他最后放弃了刺杀秦王,他为“天下”二字,成全了秦的统一。不,他作为一名刺客,背弃了自己的天职,更辜负了长空的性命。

是残剑吗?他为“天下”的意义而与情人飞雪三年无语,也正是因为他,无名才会放弃刺秦。不,他忘记了自己的父母是为何而死,他背叛了他体内的血液、灵魂!

是秦王吗?他统一了全国,把“天下”二字的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你忘了吗?他发动的残酷战争使多少壮士血染江河,永卧于沙场。

究竟谁是英雄?无名不是,残剑不是,秦王也不是。然而,当残剑跨上马劲风烈火般地追上无名,在无垠的大漠上刻下“天下”二字;当无名面对秦王,却黯然弃剑高飞;当秦王率领金戈铁马南征北伐,统一了中原,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组合在一起时,就可以诠释“英雄”的含义了──它不是某个人,而是历史导演的电影而已。

历史是一条碧沉沉的大江无语东流。我捧起一掬浪花,滴落指间的,点点是冷去的泪水。

近墨者未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古话确有一些道理,它启示我们要注意警惕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交友要慎重选择。但并非绝对。

在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瞧不起差生,他们见到别人有缺点,不关心,不帮助,还另眼相看。他们中一类人也鄙视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另一类人则抱着“我走我的阳光道,你走你的独木桥”这类心理,对别人漠不关心,认为只要自己优秀就行,别人的死活不关他的事。

若社会中人人都这样,别人有了困难不见帮助,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都需要人们的关心。自身条件不好的,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更何况“三人行,必有吾师”,再落后的人也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得到提高。

我应当像古人所说的“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必穷矣”那样,乐于当“风伯”和“雨师”。把心灵的美,把高尚的品行和情操像春风夏雨般浸入失足者和后进者的心田,使他们迷途知返,及早奋起直追,和我们一齐前进。

大家在能保证自身不会被别人缺点所影响时,应敢干近“墨”,乐于近“墨”。

 

令我困惑的教育

当今中国的教育属于应试的天下。

中国人喜爱循规蹈矩,于是学生就成了这样的牺牲品,当然,我也不例外。

中学时代的学生有着不成熟却独立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由于年龄处于特殊阶段,逆反心理强,情绪的波动大。面对此时繁重的作业负担与应试的摧残,往往会产生一些抵抗。而此时的学校与家长则担当了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的说服者。而谁又知学校与家长这样的行为桎梏般的限制了孩子个性的自由发展,家长与学校为何不给孩子一些空间来发展具有独特的自我的个性?为何不给一些空间来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呢?如何一定要磨平孩子的棱角,让他们一定变成圆的呢?我困惑!

扼杀孩子的天性,磨平孩子的棱角,并不是一件好事,且后果严重。孩子离家出走,服毒自杀的惨剧日益频繁,迫使社会开始反思:是否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或者减负了呢?于是教育部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同情,一口气发布了一大摞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要求各地方有关部门大力推行让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改革。面对所谓的“素质教育”,我同样困惑!

面对升学率,各个学校的改革只能是虎头蛇尾,叫嚣一阵便草草了事。学生们也开始议论纷纷,然后得出结论:减负减负,负负得正。接着便又传出素质教始终打不过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继续掌管天下。素质教育就如那清末的皇帝一般是傀儡,而应试教育则如慈禧太后一般掌管实际。表面说是素质教育,而实质却仍是换汤不换药啊!不知何时才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让中国人拥有好的素质,以至于不被外国人看不起,我困惑!

有人说:高考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拼搏三五年,幸福一生。有的学生认为考上好大学,有好工作,就有光明的前途,可一定是上了大学的人,工作才一定好吗?答案是,不一定,除了成绩,你更应该有好的素质,这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体现。为何现在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素质、生活能力、经验,待人处事呢?对于新世纪的人才来说,全方面发展才是有用之才,没有这些,一张大学文凭或是再高的文凭也是一纸空文!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到这一点呢?我困惑!

……

这样的困惑,对于我,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生来说,是无法解决的。或许有人会解决这个困惑,帮我走出这个困惑,我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竞争

如今,社会充满了竞争。

校园中更是腥风血雨,充满了火药味。同学们你追我赶,老师们争先恐后,作业堆积如山。直至午夜时分学生们仍在挑灯夜战,大有拼个你死我活之势,以至于一个班从班主任到所有学生全部成了“四眼联盟的成员”。

听说某校一学生因疲劳过度,在课堂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上课睡觉,面带微笑,口水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想必此君前些日子在家中废寝忘食,努力学习。

又闻四川省某地一所中学高三学生有疯狂之举:每当劳累时,就会站起来振臂高呼:“北大!北大!”此种类似于宗教狂热分子的举动,令本人张口结舌。

上述内容乃竞争的真实写照。本人由衷地佩服上述人士能将“竞争”二字理解得如此透彻,表现得淋漓尽致。本人生性贪玩,自愧不如。

前几年中央下达命令,说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人万分激动,在家一会儿拜耶稣,一会儿谢安拉。不料好景不长,一个月后,老师又开始增加作业,完全忘记了中央再三强调的精神,“老师、家长、家教”三座大山依然压在我们的头上,书包又沉了起来。我大失所望。是呀,高考还要考,谁敢放松?

本人已被分数和名次整得死去活来,身心俱竭,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真不知何时能不再是分数的奴隶。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我爱桃树

作者:安徽省芜湖市狮子山小学四年级 李乐
(注:李乐为名杰侄孙)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暖和的春风向我们吹来,万物都苏醒了。小鸟在"间欢快地飞来飞去,小草顶出了坚硬的土壤,摇动着它那调皮的小脑袋,沐浴在春天那柔和的阳光里,鱼儿在小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山坡上的桃树也长到了嫩绿的新芽,过了几天,桃树长出了一个个花蕾,就像一个个胖胖的橄榄球花蕾在春雨的滋润下终于张开了那甜蜜的笑脸,那就是盛开的桃花。桃花的色有很多种,有粉红色的,有玫瑰色的,还有白鱼的等等,非常好看。桃花瓣有5个像半圆形的花瓣组成的,中间的花蕊是黄色的,顶上面是红色的,桃园,你就会闻到桃花散发的阵阵淡淡的清香,招来一群群密蜂来采花酿蜜。

    夏天,正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桃树上的嫩牙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薄薄的像是涂上了一层油,桃叶像一把利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不久桃花谢了,长出了果实,那就是桃子,这些香甜的、可口的大桃子,沉甸甸的把树都压弯了。桃子种类也很多,比如水蜜桃、蟠桃、黄桃、六月白、五月红,真是个桃子丰收的季节啊。

    秋天,桃树落叶了,叶子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人们走在上面感觉绵绵的,落叶归根,桃叶,变成了肥料,滋养着树根。

    冬天,桃树已经赤裸裸的了,只剩下粗壮的树干和许多分杈的枝条,它还是坚强地屹立在那儿与寒风搏斗着,期待着下一个温暖的春天的到来

    我爱桃树,它千百年来为人们奉献自己那鲜艳的花朵,供人们欣赏;营养丰富的果实,供人们品尝。因此,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白垩纪探险

    2022年春天,我和几名考察队员,组成白垩纪恐龙考察队,来到 13500万年-6500万年前-白垩纪时代。当时,整个地球是动物的天下,这些动物主要是恐龙。我们此行目的,就是为了考察恐龙而来的,

    我们乘上时间飞船,越过蔚蓝色的太平洋,首先来到白垩纪前期的洲热带丛林里,丛林军到处都是苏铁植物和裸子植物等,几只三角龙在那休闲地吃着苏铁,我们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土壤,不一会儿,我们就了解到了我们在后来没有发现的动物,植物的许多知识。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一片很大的湖泊旁,一眼望不到边,湖里面有许多浮游生物,鱼类和水生植物,我们探测器的指示,了解到离我们250米处远,没有一大群恐龙。我们决定到那儿去,我们拍摄下了恐龙觅食行动情况。记着记着,忽然听到尖叫,有一个队员惊呼:快来看,恐龙全跑了!我们大家抬头一看,恐龙飞快地跑进河里,我们又往远处一看,原来有两只跃龙朝我们跑来,有人喊道:快用隐身器隐身!大家赶忙隐了身,并用随身带的摄像器材拍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其中一只跃龙飞快地向一只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梁龙扑过去,死死地咬住它的脖子,不停地摇晃着,直到梁龙死去。这时,我们又乘时间飞船来到亚洲河流的一块三角洲,一只盘足龙正在那里贪婪地吃着裸子植物,我们想,它可能是饿极了吧。我们又来用测量仪器测量了恐龙几种食用物的成分。

    接着,我们又乘坐时间飞船来到白垩纪的北美洲的森林里,几只淡蓝色的无齿翼龙在我们上空盘旋着,还不时地呜叫着,而这里,不像我们现在的森林,这几周围一片翠绿,地上还长着一些苏铁植物,我们赶忙采集这些珍贵的植物标本。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奔跑的声音越来越近,原来是一群盔头龙在奔跑,真是险象环生。

    离开美洲,我们又来到海洋里,采集了些海洋植物,还带回了几只小鱼龙。后来,我们还去了南极,考察南极当时的气温和生态情况……

    最后,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带着考察白垩纪时代的丰富的动物、植物、土壤及生态方面的资料,回到了2022年的世界。我亲手把考察得到的文字资料、照片、录像带和动物、植物标本等送给了古生物研究院,供科学家研究,我们的考察为古生物学界对恐龙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至此,我们的考察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一次难忘的电脑比赛

    1999年11 月6日的那一天下午,我很激动,也很紧张,因为我要去参加全区的电脑比赛

    下午,我和参赛的同学还有辅导老师乘坐出租车来到比赛现场---三园小学。比赛共分两场,1小时一场,我被安排在第二场。第一场赛完后,我就进入机房。一开始,我有些紧张,怕时间不够怎么办。可我又一想,在学校时,我们练习过多天了,所以我又放松下来。绘图的内容是机器猫钓鱼。首先我把正面最上面的中国机器猫画好,它穿着红色对襟衣服,头上戴着瓜皮帽,它正在欢快地跳舞。接着我又画了日本机器猫,它全身是蓝色的,由大小圆圈一个一个套起来的,它也在跳舞。最后我又画了一个西班牙机器猫,它正趴在池塘边的草地上钓鱼。接着我把钓鱼的那个池塘画了出来,在池塘里加上了水波纹再画上了地平线,蓝天上画了白云、太阳,还有草地上的火堆和旁边的烤鱼。下一步就是上颜色,我把草地加上了绿色,池塘加上了蓝色,太阳加上了红色,其他部位也都涂上了颜色。这样,一幅有蓝天、白云、太阳、草地、池塘、火堆,机器猫郊外钓鱼的画就画好了。最后,我在右下角打上了画的名字、校名和我的名字。这样,全部绘好后,我就把这幅画存进了电脑。这时比赛的时间正好到了,我轻松地走出了赛场。

 (原载《大江晚报》2000年2月24日B1)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风雨春秋之七

又是栀子花开时---大劫周年追记

又是栀子花开时,去年这个时节,2007-06-03 中午时分,一场“暴风骤雨”向我袭来,那大口呕血,出血量足有2000毫升,那莫名的高烧,竟达摄氏40度。不谓不凶,不谓不险!虽然年过七旬,但,一直是个整劳力、自诩“不老不衰”的我,一下被击垮了。

无奈只得住进医院。两次胃镜及病理检查,果然是胃的恶性肿瘤。虽然还算早期,没有侵及浆膜,胃周所检18枚淋巴结全为阴性,又作了全胃切除(外加胆囊切除---是因原有胆结石),术者及国内外肿瘤专家都放言:术后无须化疗。但还是服了一年的化疗药希罗达(Xeloda;Capecitabine卡培他滨)。除了胃肠功能一直不能正常外,体重一下子从70公斤掉到55公斤,还派生出一个新病“右腹股沟疝”,让这已经破落的身体雪上加霜。现在,虽还不算老态龙钟,但也是虚弱不堪,真的服了,进了另类!

自然法则无法抗拒,岁月催人老,疾病令人衰。虽然我逃过这一劫难,但一年来基本没有过上“健康”生活,让人闹心,但我的心境泰然。诚然本人去留是迟早的事,但对于家人,则攸关大事。不过,现时头脑尚好,处理事务与前无异,还上台做过数次手术。至此,也没有完全“下岗”,算是准半班吧!只是体力大跌,时有力不从心之感。

分布各地的子女和亲友,总是牵肠挂肚,爱莫能助。最苦是我的一号人物-夫人润月,朝夕相伴,寸步不离,天天如履薄冰。除承担贴身“保姆”之劳,还时时处在“提心吊胆”的惊恐中。她诙谐地说:你不但要付我保姆费,还要加倍给我精神损失费。是的,一年365天,有多少次晕厥,又多少次大汗虚脱,还有腹泻及大量不断的放屁,脱发、消瘦,至今还是准半流。这也苦了她,陪我吃这特殊伙食,从无正餐。加上我天性就懒,在她理性的运动和休息、营养膳食要求下,我总难令其满意,甚至任性纵行,实在有愧她的“良苦用心”,真要喊冤叫屈。但人有病体,理智修养也大打折扣,还时有大暴脾气,让人匪夷所思!也没有恩仇规则,好在家人谁也不会计较于斯。

从理论上讲,我逃过了这劫,是不幸中之大幸。还算早期,手术可能根治,术后正规检查三次,各项指标均正常。血红蛋白130G,血浆总蛋白75G。还有一个副收获——就是把我为之服了多年药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稠度)消除了。所以,以我虚弱之躯,还会让家人“平安”若干年,这也是我身边几十号人的所盼,我自当努力为之!

经历这一场大难之后,深深感悟:人生一世,无论老幼、尊卑,唯一珍贵的是“健康”,舍此皆空。不为自己,就为亲人,也得倍加珍重。

2008-06-03

劫后余生十年,人类又前行一大步

又是栀子花绽放季节,十年前今天,我的健康,突然进入拐点!

2007年6月3日上午十一点,我在楼下朋友杨家,象棋对弈收场。回家,手持他家院内的栀子花和茶杯,上红梅新村五楼家门,头晕欲吐。夫人开门,我突然大口呕血,至翌晨,足出鲜血两千多毫升。血压下降虚脱,立即救治,补液输血、止血。随后一周内两次胃镜检查,姑且不惧其病变“兇恶”(胃癌、低分化),就其大出血,也足致险情!

好在很快止血,但出现无名高热。因为“大敌”在案,急奔武汉协和医院(那边的院长姚尚龙、护士长田莳夫妇,电话盛邀、保駕),手术根治。

扬新自驾车,就夫人、我三个人,七个多小时车程,那无名热,也就“云散”!

作了全胃切除加胆囊切除(原已有胆石多年),术后很顺。(卢小明主任主刀)

一月后返回,随后并发“右疝”及极度贫血。前者,术后一年,手术愈;后者,再经补血好转。十年来,再无别乱!还一直可以上点班,上台手术(本人是外科主任医师),基本不用医疗干预。消化营养,亦可维持,还去美国探亲(二儿、小儿家及外孙)。旅游两次,海南环岛自驾遊(国内的老大及女儿共三家人),是为大幸!人生贵在幸逃一劫。

幸在这十年,自己是“健康”的把舵人!历史、现实,证明没有瑕疵。并且,至今,始终不愿丢失这一掌控权。医生职业的这一自我服务我独具“特权”!这,也是不愿移居美国的初衷。我保“平安”,就是对家人的最好“贡献”!这是我此时唯一要做的。

十年,历史长河,只是一瞬,然而,有幸让我再看这人类历史加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信息产业的飞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致到了“智能手机”无所不能的时代。通信、视频、新闻、淘购、订餐、购票、转账汇款、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旅行导航、多米音乐、在网游戏、网下游戏……它替代了相机、收录机、电脑,电报、传真……一“机”在手,百事搞定!“微信”通行一切,钱包、银行卡也都淡出。

十年啦!这么短暂,如何想象,我们的社会、科技,如此迅猛前行。其辉煌,赛过任何前史。我冀望再享下一个十年,全面进入人工智能(AI)时代!海底超级高铁时代!企望星际旅行的到来!

为我庆幸!为全人类大发展庆幸!

2017年6月3日

诊疗电子化

我,进入“医生职业”新时代。 自一九五六年伊始,我连续外科临床工作六十六年,差不多算吉尼斯纪录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都是传统的纸笔的诊疗记录程序。这次,二零二二年八月十八日,我供职的医院,全面废除传统就诊方式,实行电子化,让我耳目一新!然而,适应它,却是一道新工程。特定的医院软件系统要从头熟悉,要适应它的模版,而不可随意编写。再有打字这一关,也是不大不小的坎:我拼音不准,五笔遗忘过半(曾经自学王碼五笔,陆续完成了《风雨春秋》的上网;近十年,手机代替电脑,渐渐丢了它,忘了五笔)。手写板,由于年高手笨,远远落后于年轻人。这一时代的变革,使我年届八十以后,再当“小学生”。也好,新的课题,引发那原本的“求知欲”,孜孜不倦,重操电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桌上电脑,启动程序,准备接诊病人,使之进入工作状态!天天有新知识收纳,难中作乐,找回了“获得感”,虽然浅薄,但却新鲜。诚然,诊治水平,依然是吃老本,但有机会再过诊疗电子化这一关,也是幸逢其时。跟进时代,颇自鸣得意!

2022-08-18 于芜湖中铁医院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风雨春秋之六

生死历险记___我的黑六月(外一篇)

 

2007年6月3日,一个黑色的星期天。上午悠闲无事,我去楼下与杨律师下棋对弈,11点半,从他家院子里摘些栀子花并手捧一个茶杯,上5楼回家。

    夫人开门,我靠在门边,全身冷汗,上翻想吐,急进门蹿到沙发上,就一阵大吐,一摊血200毫升,旋即便血500克,难受的感觉好转,出于职业的敏感,第一考虑的是胃部肿瘤。

    于是,急唤身边的侄子和女婿(女儿正巧出差外地),去地区医院侄子扬缜家,电话请来我的旧友刘载丰外科主任,商讨急查胃镜和超声等事宜,以求确诊。后来,考虑到当时体质较弱加上此时胃内视野不清,决定安排在次日上午胃镜检查。

    入住长航医院(自己供职的医院,前一天我还在上班!),补液、备血、止血、抗酸。随后,下午和一夜,便血6次,量不是很大,还较平稳。翌晨5时许,再次呕血达1000毫升多,血色素降至75克,血浆总蛋白50克以下,血压90/50毫米汞柱,出血总量估计有2000毫升以上,濒临病危。

    急输血800毫升加血浆260毫升,弋矶山医院消化内科和普外科主任急来会诊,并转至该院消化内科。按阿斯匹林胃(药物应激性溃疡)治疗,大便转黄,没再出血。止血三天后,6月6日下午,作无痛胃镜(全麻下),胃体浅溃疡2-3Cm,病理发现“异形细胞”,建议复查!“平稳”地过了5天,我主动要求再作胃镜,6月12日第二次胃镜,次日病理报告是“胃腺癌,低分化”(然给我本人的是重度不典型增生?)。

    这当口又出了一个岔,11日起连续三天下午高热达41度,不明原因,家人在13日得知确诊之后就出院,当晚住进工行宾馆(自家5楼怕上不去),还是发热,14日由扬新开车直奔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那边由邹霞和田莳安排妥善,直进病房。也怪,7小时车程,我精神特好,一路谈笑风生,那没名的发热也就烟消云散,再没来了。平静地等待几天术前检查和准备,21日全麻下手术,全胃加胆囊切除(原有胆结石)。

    下午3时许出手术室,5点多醒来,虽有静脉镇痛泵,但那剧痛却在挑战人体忍耐的极限,好在50毫克杜冷丁也就打发过去了。后来再痛,两次5毫克吗啡也就让我度过了这术后难关,虽然有胃管、尿管、氧气管,也还不是不可承受的,终于一天一天地捱过来了,但那咳嗽、喷涕还真考验人!加上三根腹腔引流管持续6-8天,没日没夜地打吊针,好在不怎么发烧。术后11天,7月2日我就出院了,总算手术顺利。也不怪,一次作了全胃加胆囊切除,对人体总是不小的负担,虽然我的体质不错,各器官功能正常,从来没有住院过。但,体重下降15公斤(由70Kg至55Kg),仍然贫血、低蛋白血症,以致一过性胸水发生。

    这病,要是在若干年前,要是上一代人,注定是难逃一劫。那大出血、那不明的高热,暴风骤雨,生命的大限已经来临!是啊,出血量再大一点,发烧再持续下去,都足以置人于死地。要是这次不出血预示你,再悄悄地过几个月,病情在潜行发展,届时也是无可挽救,重蹈大多这类病人覆辙,无计可施,无力回天。可叹人的生命的脆弱,自然法则不可违,科学和人力还是可以略加改变它。这次,让我幸运地早发现,果断彻底手术,终可再将大限推迟若干年。大媳妇邹霞说:“我们根本就没考虑会失去你”!

    手术前一日,女儿和侄子特从芜湖赶来汉口,至此,除老二李维在美和小儿李磊在北京微软刚上班没让到而外,家人全部集簇在协和医院外科大楼20楼181床,等待2007-06-21的手术揭晓。

    手术后病理结果是:胃体腺癌,低分化侵及深肌层;但胃周所检18枚淋巴结全阴性,上下切缘无残癌。手术医生发话:术后无需化疗。可谓不幸中之大幸。

     出院后移至大儿、媳的一空闲房居住,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除了亲友电话慰问之外,几乎全无打扰,正适合病后休养。术后两周,请来医生上门给伤口拆线,一切还好,只是食量较少,勉强维持生存代谢需求。7月19日打道回府,还是扬新专程开车,由夫人陪护,再回芜湖红梅村家中,这次离家46天,是生死未卜大关。这其间,充分体现了人间亲情、友情,除扬新、邹霞常在身边外,夫人日夜陪同,让她瘦了一截,是精神和体力双重煎熬!外地子女们是每日电话询问和安慰。真是,一人生病,牵动全家!其实,人生总是有限,虽然人有求生本性,但本人去留只是一时痛苦,而留给家人和亲友伤害,却是长久和不可弥补的。所以这次能闯过这一关,不仅给我再留时光,更重要的是给家人重拾平安!

     返芜的次日,7月20日就去医院抽血检查:CEA(癌胚抗原)0.99(参考值0-5);CA199(胰腺胃肠癌相关抗原或糖类抗原)7.58(参考值0-37)。总蛋白:73.8,白蛋白:44.3;红细胞(RBC):4.75,血红蛋白(HGB):130,白细胞(WBC):4.1,血小板(PLT)120;肝肾功能也都正常。雨过天晴,化险为夷。

 

 

 

外一篇:

安徽省第二届骨科学术会议交流资料

外科截瘫14例手术分析

安徽省南陵县医院 李名杰

(摘要) 文章回顾了作者近13年间所遇因外科病因而截瘫14例病人的手术处理及长期随访,获得10例痊愈、3例好转、1例死亡的结果,具体介绍了病因、病理及手术方式,并加以讨论。

按病因分类为:脊柱骨折7例,脊柱结核5例,椎管内肿瘤2例。

脊柱骨折,尤其是“横断全骨折” (指椎体、椎弓及椎间诸韧带一并损伤),易致脱位;若在颈胸段,每易挫损或压迫脊髓而发生截瘫。其中脊髓毁损4例, 术中见脊髓实质呈粉糊样漂流,无论何种术式皆不能使截瘫抑转,但除1例颈髓高位损伤致呼吸困难、肺部感染而于伤后一月死亡外,一般皆可带残延年,甚至可行手工劳动、自食其力,故仍应重视其合理处理。脊柱骨折使脊髓受压而截瘫的3例,在排除脊髓体克后极早地施行骨折复位和减压术,能使截瘫迅速恢复,并且预期康复。此类病人,术中应仔细探查脊髓受损、受压的病理情况,以估计预后;要有效减压,力争复位,并力戒医源性重复损伤; 还需坚强的内固定,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支持力,有利于早期活动和恢复劳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脊柱结核,若在胸段,因其脓肿无法远处流注,加之此处椎管相对狭窄,易于造成椎管梗阻,压迫脊髓而致截瘫。文中收集的5例,均在下胸段,椎体结核4例,椎弓结核1例,经手术清除病灶,全部痊愈。文中着重推荐在有适应症的病例施行经胸一次病灶清除并前路椎间植骨术式,不但提高了疗效,也大大缩短了疗程,显示了优越性。对于少见的椎弓结核,应予重视和寻找,祛除病灶,易于收效。

椎管内肿瘤,多为良性,位于髓外,手术摘除或并减压措施,收效良好。本组2例均为髓外良性肿瘤,一例完全摘除,一例大部分摘除并硬脊膜敞开减压,均获痊愈。不过,对于恶性肿瘤,手术宜十分慎重,以免误伤和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

概 述

脊髓因损伤而功能丧失,或因受压而功能不全,临床上出现程度不等之截瘫表现,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若处理得当,可挽回大多数病例。作者自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一年的13年间,共遇此类病人14例,均经手术,明确诊断,并作了相应的处理,获得10例痊愈,8例好转和1例死亡的结果。兹就本组病例的病因、病理、手术及预后作一介绍与分析。

一、病因分类

脊柱骨折 脊柱结核 椎管内肿瘤
脊髓损伤 | 脊髓受压 椎体结核| 椎弓结核 硬膜内神经纤维瘤|软膜下脂肪瘤
4    |    3 4   |   1 1     |   1

二、截瘫程度

截瘫指数 1 2 3 4 5 6
例数 0 0 2 4 3 5

三、麻醉选择及手术入路

  麻   手术   入路
局麻 硬麻 全麻 椎板后入路 侧前方入路 经胸前入路
2 4 8 11 1 2

四、手术方法

探查+牵引 探查+复位+固定 减压+复位+固定 病灶清除+减压 病灶祛除
1 3 3 5 2

五、病理改变与预后

脊髓损 伤 (4例) 脊髓受 压  (10例)
无改变 死亡 痊 愈 (恢复)
3 1 10

 

关于脊柱骨折合并截瘫

脊柱骨折,由于外力作用点的不同,可以出现在脊柱各段。但因脊髓园锥终止于第一腰椎下缘,其下即为马尾,而马尾系神经纤维,其损伤一般是不完全的; 脊髓却十分脆嫩,易于毁损。所以颈胸段脊柱骨折并发截瘫率高,而且预后多系不良。此类病人的治疗目的是: 1. 探查脊髓,查清病理改变,力谋解除压迫或并加减压措施,以恢复椎管通畅,并对预后作一估计。2. 在手术直视下使骨折复位,力戒重复损伤,加以坚强的内固定,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支持力。基于以上目的,虽然涉及到骨科和神经外科两科工作,但必须兼顾而不得偏废,因为恢复脊髓功能,关系到生命安危; 而脊柱稳定性的恢复,却关系到恢复劳动力。临床上常一并处理之。·

一、病例摘要

二、典型病例介绍

例①: 男性,36岁,脊柱胸9横断性全骨折并脱位。手木探查: 脊髓受压、无毁损。直视下行骨折复位、解压,脊柱钢板内固定。术后14天自行排尿,下肢肌力III级,感觉恢复。术后一月出院,三个月扶拐下地,以后逐渐行动自如,并恢复劳力。一年后拆除钢板,痊愈。

例②: 颈椎4.5.粉碎骨折并高位截瘫,手术探查证实脊髓毁损,仅予颅骨牵引,终因呼吸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及褥疮而於手术后一个月死于全身衰竭。

例③: 男,42岁,胸8脊柱全骨折并截瘫,手术见脊髓呈粉糊样漂流,给以脊柱钢板
内固定,截瘫末恢复,下肢肌内萎缩,上肢发达,全依扶杖移动,反射性膀胱,但可进行编织劳动,5年后死于糖尿病。

三、讨论

脊柱骨折并发截瘫,除脊髓休克可按期恢复外,少数因椎体压缩楔变,其后缘向椎营内退让移位,压迫脊髓前方,加上血肿压迫及脊髓反应性水肿所致; 多数的情况是椎体及其附件乃至椎间诸韧带均在一个平面上的损伤或移位,即“脊柱横断全骨折”,使脊柱的正常解剖遭受破坏。于是坚硬的骨质或骨折碎片极易挫毁,切割脆嫩的脊髓实质,而使其功能丧失; 且难以恢复。对前者,Osterholm①氏认为脊髓一旦机械受压,局部儿茶酚胺含量就不断增加,使该处血管强力收缩而致血供障碍,导致该段脊髓变性、软化,加速截瘫的发展,或使截瘫变得不可回逆。基于此理,则力劝人们甚至予以急症手术复位或解压,以免贻误治疗时机。不过,临床上亦有延迟手术使截瘫获得恢复的报告。至于后者,即脊髓已被毁损,却仅仅为了探查和避免尚未损伤的部分重复遭受医源性再损伤,而保留可能存在的一部分脊髓功能。 Allem氏曾指出①: “脊髓在严重损伤后24~48小时内全部溶解,这与髓内固有的自体破坏过程有关”。因此,对脊髓有部分实质性损害患者,最好在24小时内手术。除椎板减压、脊膜切开,还得考虑作脊髓背侧切开,以改变神经传递物质与出血性坏死的损伤反应,以阻断续发性脊髓损害。根据本组病例的手术检视和长期随访观察,病人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程度。凡脊髓毁损者,恢复极少,例2、3、4 属此,例7也可能恢复无望; 而脊髓受压者,只要有效减压则可望痊愈,例1、5、6 属此。国内外资料表明②: 胸12以上脊柱移位程度大于1厘米伴全瘫者,常表示脊髓严重受损,恢复希望极少; 移位小于1厘米之全瘫,表示脊髓轻度受伤,恢复希望较大。但需注意脊柱骨折移位常有自动弹回的情况,故X线片示移位程度常小于实际受伤瞬间的错位幅度。一般统计,手术组较保守治疗组恢复率高50%左右。对于压缩椎体后上角突出于椎管压迫脊髓前方者,公认为侧前方减压效果较好,后侧椎板减压常无效果,但本组例1虽属此,而仅行后侧半椎板减压,亦获疗效。

四、小结

说明外伤性截瘫,除高位截瘫因严重并发症而近期死亡外,若压迫所致,一旦解压多能恢复; 而脊髓挫伤则难于希望恢复,但通过手术复位内固定,稳定脊柱,仍可以较长时间生存。需注意: “压迫和挫伤”之间并非绝对分界,且常可交迭存在,况且肉眼所见难以十分准确,故“挫伤”者,尚寄希望于维护残存的部分脊髓功能; “压迫”者,亦可因水肿、局部贫血而续发脊髓变性,使截瘫加重。因此,对疑有脊髓实质损害者,亦宜按“受压”来处理,以作最大的挽救。

关于脊柱结核并发截瘫

脊柱结核,以椎体结核为多见,脊椎附件结核却甚为少见,约占1%,若因结核性物质充填椎管造成梗阻,可发生截瘫,常在胸段,因此处椎管相对狭窄。

胸椎结核并发截瘫机会甚多,保守治疗,不但卧床时间漫长,而且治愈机会极少。而截瘫并发症又咄咄逼人,刻不容缓,适当准备后力争尽早手术,已成为现代定型观点。在抗痨治疗的保护下,给以彻底病灶清除,使椎管通畅; 若再加上植骨融合,稳定病灶部位脊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且能防止复发。本组5例经手术全部治愈。

一、脊柱结核病例摘要

二、典型病例介绍

1.  例1, 男,35岁,胸椎8.9.结核并截瘫。经过三周抗痨准备,按照分次、分侧手术计划,先予硬麻下行后入路清除右侧病灶, 清出多量脓汁、死骨及结核肉芽,术后显示截瘫有恢复,但末能撤除导尿管。一月后拟再次手术清除对侧病灶并行融合术,但全麻后高热 (41℃) 惊厥,被迫停止手术。尔后病家不愿再手术,乃出院休养。返家20天导尿管脱出而自行排尿,三月后扶拐下地,半年后轻劳动,手术后一年患者竟将其病母抬送40里来院看病,使术者感到惊讶!

2.  例3, 男,36岁,胸7椎弓结核并截瘫。全椎板减压后4个月下地,一年后亦恢复劳动。此例行脊髓造影,因蛛网膜粘连出现假性定位; 术中找到病灶,切除后经病理证实。

3.  例5, 女性,29岁,工人, 胸椎8.9.结核,椎体塌陷出现驼峰,同时有肺部增殖性结核灶, 右髋结核并脱位, 痊愈型。体质弱, 体重42公斤。住院作术前准备期间,截瘫进行性加重,毒血症状未能控制。气管内乙醚全麻下经右胸一次直视下清除病灶,切除病椎2.5个,椎管前减压,潜行刮出10厘米椎管内结核物质,可见到硬脊膜恢复搏动,椎体间嵌入肋骨条 2根,冲洗手术野,转移胸膜办修补手术区的胸膜缺损,常规关胸。术后无并发症,截瘫迅速解除,机体恢复亦顺利,卧床4个月下地,一年后重返纺织工作。拍片复查植骨片融合,椎旁脓肿影消失,肋角稍钝。

三、讨论

脊柱结核系一特异感染,结核肉芽、干酪样物质、脓液充斥于椎管内外、脊髓周围,尤其在胸椎管狭窄,脓液又无法远处流注,加上死骨或坏死椎间盘组织,使椎管梗阻、脊髓受压而出现截瘫。此时结核的毒血症状侵扰机体各个器官,较之机械压迫因素造成的截瘫,病情大为复杂和难处理。

后入路分次分侧病灶清除,是习用至今的定型手术。它除能清除病灶和打破“结核屏障”,有利病灶的痊愈外,还能同时进行椎板减压,对并发截瘫的恢复,亦甚有效,甚至仅作一侧病灶清除亦显示了疗效,如例1。不过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因为手术是在视野不清的深部操作,只能凭借经验进行和做到“相对彻底”,更还有误伤血管、脊髓或内脏的危险。据国内方先之氏报导47例手术效果为61.6%④。而经胸前入路,不但能在直视下安全有效地进行彻底病灶清除,更可清除椎管内结核性破坏物质,解除脊髓的压迫因素,加之椎管前方可靠的减压,更有利于截瘫恢复⑤。同时行前路椎间植骨, 促成加压融合, 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这不但避免了多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主要是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缩短了疗程⑥。我们近年来已有改行经胸手术的倾向,如例4、例5,在经胸一次手术之后完成了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三个目的,使截瘫迅速恢复,均一年内恢复了劳动能力,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好的治疗途径。

脊柱附件结核,发病率低,周围肌肉多,血液循环好,病灶易被吸收,一般予后良好。但在胸段亦能并发截瘫。给以椎板减压,祛除病灶、若不破坏小关节突,则无碍脊柱的稳定,治疗尚称方便,如文中例3。

关于椎管内肿瘤并发截瘫

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内的神经纤准瘤为常见,髓内多为胶质瘤和室管膜瘤,而软脊膜下脂肪瘤较为罕见。肿瘤对脊髓构成占位性压迫,可逐渐产生部分瘫并随着肿瘤的生长、增大,截瘫程度也进行性加重,非手术切除或推管减压所不能逆转,应予重视⑦。但需区别内科截雍 -- 横断性脊髓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以免误行手术,增加病情。

一、病例摘要

例次 年份 节段 奎氏试验 病理诊断 手术所见 手术方法 预后
1 1969 T10 部分梗阻 神经纤维瘤 T10右旁硬膜内髓外1.5x1.0x1.0Cn 完全摘除肿瘤 痊愈(2个月恢复)
2 1979 C7 T1 完全梗阻 软膜下脂肪瘤 C7 T1软脊膜下脂肪块压扁脊髓50%达3cm 摘除肿瘤约70%,硬脊膜敞开减压 痊愈(6个月恢复)

二、讨论

上述两例均由临床神经定位诊断的,术中证实无误。对其具体病理请况和最后的定性诊断,术前难以确定,但手术切除或减压,肯定能改善病情。例1神经纤维瘤在髓外,完全摘除痊愈; 例2肿瘤在软膜下与脊髓紧贴,已系颈陶段高位,故未敢彻底切除,给予敞开硬脊膜减压,术后病理报告为良性脂肪瘤,故亦痊愈,是解除了有脊髓压迫之故。

椎管内肿瘤所造成截瘫的原因,除恶性肿瘤对脊髓实质破坏外,归根到底是椎管内占位性压迫因素。它所构成的椎管内梗阻,可以由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和脑脊液化学检查来确定。至于压在何处,临床上定位神经损害颇能提示,而脊髓造影,理论上是可靠的定位方法,然而需排除操作的误差及蛛网膜下腔的粘连、血管异常等病理因素的干扰,提高放射线学诊断水平才不致被可能出现的假象所迷惑,俾增进术前的正确判新。

术前还需尽力明确肿瘤在髓内抑或髓外、是良性抑或恶性,它对手术的难度和予后估计皆具意义。脊柱各个方位的X线片,可剔除椎管的骨质损伤或破坏。改进脊髓造影技术,注意临床症状和体征,正确施行奎肯氏试验等,加以综合分析,有可能提高诊断水平。不过,对于确实无法明确诊断者,亦不能因循延误,以尽早手术探查为好。因为: 其一,椎管内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手术摘除易于收效。其二,即便系恶性肿瘤, 起码可以减压而缓解病情。(但需慎重,因手术可能发生意外出血和损伤。) 其三,通过手术检视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给予适当处理和估计予后。

总结

木文通过回顾本院近13年来因外科原因所致的截瘫14例手术后病人的长期观察,介绍了典型各例病人的处理过程和转归,评价了各种治疗方法,分析了外伤、结核和肿瘤所引起的截瘫的各别情况,提出了推荐意见。

全组14例,无手术死亡率。完全恢复痊愈10例; 1例颈段外伤高位截瘫术后近期死亡; 1例胸段外伤性截瘫于撰写本文时术后才一个月余,犹待继续追访; 另两例胸椎骨折伴脊髓毁损,术后截瘫未恢复,但术后生存了5年及3年分别死于其他并发症 -- 糖尿病和肠梗阻,这种死因与截瘫有无因果关系尚难定论。

结核和脊髓良性肿瘤手术,显示100%疗效。对胸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治疗,已进展到经胸一次手术,疗程大为缩短,而且可以予期收效,改变了过去对“截雍”望而生畏的态度,从而展望了新的前景。至于外伤性截瘫的预后,关键是由脊髓受伤情况决定的。

 

参考资料:

  1. 郭世绂等: 脊髓损伤后病理改变及应用不同疗法的初步观察 (动物实验),骨料附刊: 4∶176, 1979
  2. 胥少汀: 地震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骨科附刊: 4:146, 1980
  3. 郭巨灵等: 震伤截瘫治疗初步总结。骨科附刊: 1:28, 1978
  4. 方先之等: 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疗法。P: 58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5. 范秉哲: 开胸施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华外科杂志: 7∶20, 1959
  6. 王志先: 经胸腔施行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华外科杂志: 7:271, 1959
  7. 曾广义等: 脊髓肿瘤。中华外科杂志: 10:(6)374, 1962
  8. 吴英恺等译: 苏联卫国战争医学经验,外科部分摘译。第十一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6

 

一九八一年一月初稿;一九八一年九月修正。

AN ANALYSIS ON OPERATION OF 14 CASES OF PARAPLEGIA
FOR SURGICAL CAUSES

Li Mingjie
Nanling People's Hospital, Anhui

ABSTRACT

14 cases of paralysis due to the trauma or compression of spinal cord in the last 13 years have been reviewed. The operative procedures and long-term follow-up reveal the results: excellent 10, survivals 3 and death 1.  The etiology, pathology and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etiologic survey, they are classified thus: spinal columa fractures and co-existing dislocations in 7 cases, tuberculosis in 5 and tumor in 2.

Fracture-dislocations of spinal column can easily cause bad injury in spinal cord, especially when the injury lies in cervical and last-dorsal vertebrae. However, except for the carvical damage which susceptibly causes death, as a rule, the patients may still live rather long. So a fit prescription should be given.

The thoracic vertebrae tuberculosis, as abscess cannot be far drained away, is likely to cause pressure which brings about paralegia as a result. However, surgical treatment can lead to excellent result. The author specially recommends  the practice of via-thorax one-time operation.

Most of the tumors within vortebral canal are benign, and they are usually located in the outside-cord. Excision is also good for the outcome.

Oct1 1981.

注: 本文承芜湖地区医院骨科袁思忠医师审阅,特此致谢。

 

原载《安徽省第二届骨科学术会议交流资料》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风雨春秋之五

我与127医院(外二篇)

 

1968年,我身为南陵县医院外科负责人,临床上难题、大题或者急症,相距5里马山咀解放军127医院,就是“近水”解渴之地。

当时它还是处于筹备之初,是解放军下放在繁昌孙村的“八一医疗队”转承此任,其时是一位宋队长(后来的院长),付队长是辛炳南(副院长),外科主治军医章冠东,我们之间就有“热线”业务来往。

1974年,我参加芜湖“骨训班”,又投奔该院骨科许竟斌教授门下进修半年,深入这个团队,共同战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几乎成了他们编外的一员,他们的风采,成了我一生难忘的记忆。他们的一些领军人物,成为我终身的莫逆之交。

与辛炳南院长奋战手术台

记忆深刻的是一台巨大肝癌切除和另一台巨脾再手术,当时是在“一根针、一把草”毛精神下,行时针麻。好歹这两台手术,切口大显露宽,对肌松要求可以迁就,但毕竟是顶级手术,而且是破冰之旅,手术之艰辛,可以想见。辛院长当我助手,他的娴熟手技和诲人精神,闭目不忘。左半肝切除,重达3公斤,而且没有开胸。

另一例是血吸虫巨脾女性病人,曾在太平县医院作过一次剖腹,因为致密粘连而关腹退却,这次仍是针麻(辛是毛路线的忠实执行者,“老八路”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完美!),确实,脾周无一不粘,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步步为营,丝丝相扣,先扎脾动脉,再直视下一一分离结扎脾周所有可行的粘连,包括脾膈、脾肾间,那真的独具匠工,非教科书上所能述及。终于大功告成,完成这一外科生涯中难遇的大题。要不是辛院长—外科前辈的悉心指导和支撑,我,哪有这种胆略和底气。

辛院长的人格魅力和高超技艺,是共产党旗下又红又专的典范,他的精神万古长存!

附:后来我们都在芜湖,我刚来芜时他多次上门来看我,尽显关怀之情。1996年辛院长病故于胰腺癌,临终前,我与芜湖二院院长林清高(当年127医院大门前的家发医院院长,也是他的学子。)一道去上门看望,尽表敬仰。

与张由己主任共台切除颈动脉瘤

张由己主任是资深外科主任,以脑外见长,其临床经验、外科功底和治学风采,受人信赖。我有幸与他共台,是一颈动脉瘤病例,位于右颈内、外动脉交叉处,由于瘤体的牵拽,使颈内动脉迂曲折迭,如此,术后易形成血栓,影响脑部血供,于是需要切除吻合。作此手术必须阻断该动脉若干时间,这,得首先要判断颅底韦利斯氏(Willis)动脉环是否健全,其个体差异很大。张主任教我一妙招,就是用手指掐阻该动脉几分钟,观察病人有无晕厥,以此测知其可否耐受临时阻断血流。

再则,此处附近,人体有一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刺激它易引起压力反射致颅内高压,而引发意外。这是此手术注意要点又一。

在张主任辅佐下,手术顺利成功了,后果良好。一台手术,胜读十年书,受益匪浅。良师益友,终身不忘。

张主任除了开展了高难度脑科手术外,还进行了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国内先行者。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还没有B超、CT、磁共振(MRI)等现代检测手段,常见他和助手李之邦主任裸露在X线下进行血管造影,其献身精神,可钦可佩!

章冠东主任是我家常客

他来127最早,在“八一医疗队”担纲主角,还在该院挂牌之前,我们就已来往。我俩共做过甲状腺、泌尿系手术等,也常在一起讨论各种课题。他是外科、泌尿科专家,初识时他才38岁,正宗的国家认定的主治军医。而我32岁,还不是主治、主任什么的,但是本院外科负责人。我当然是下级和小弟,既是革命同志,又有手足之情。那时,就是公事出诊、会诊,于公于私,也都是义务,那不是商品时代,而是革命人道主义,所以,非但毫无报酬,连招待也没有,总是自己骑辆自行车,独来独往,工作餐也都落在我家,好在彼此并不介意,革命大家庭啊!

1987年,127撤了,他回南京八一医院,我调来芜湖,凡过南京,总要登门拜访,重聚旧情,切磋医术,交流信息。

章主任那时就作过甲癌廓清术等到外科前沿手术,领先国内。也作过鹿角形肾结石离体肾冷灌注切开取石自体再植,给这一外科难题找出了解决途径,在芜湖地区享有盛誉。

127院病理、化验、放射成了我院的辅助科室

127院,无论设备还是人力资源,远高于我们这个县级医院,它自然成了我们上级医院,他们所有成员也都乐于胜任此责。军民鱼水情!它除了为军人服务外,为一方百姓救死扶伤,也成了他们的天职。我们地方医院,他们总是鼎力相助。

病理科李祥周主任,为病理分级,给我一份书面材料,细说其细胞分化等级,至今受用。

放射科黄主任、检验科姬主任,也是我常去造访和请教的人物,他们的学识和人品令人钦佩。

芜湖“骨训班”与127医院

1974年芜湖办“骨训班”,市县医院10员“大将”,成为其首届学员。我是他们称之为“老大”,是因为本人从事临床外科、骨科较早又有一定经验的人。127院骨科许竟斌主任,是我们的客座教授,每次出教,总是由我招呼左右,我俩之间师生之情已历经数年了。

1973 骨训班与许老(下排居中)合影(中排最右是李名杰)

他每次来授课,市里几家医院包括弋矶山医院,纷纷慕名邀请作专题讲座。一次,我的老校长王尔功教授和李竟院长,请其作了《腰腿痛综合征》精辟讲学,我亦陪同。李院长设家宴款待,我们四个人共餐共聚,李院长还翻开他珍藏的英文版的骨科学指给我看,腰5骶1间有一块脂肪组织是其特有标识,在我以后手术中累被证实,至今不忘。许主任也在地院、一院、二院作手术示教,彰显轰动效应,引领一方手术先河,令芜湖骨科界学子们大开视野。

在系统理论课完成后,分头进入临床实习,宣城医院熊从道医师和我俩人,有幸来到127骨科,直接跟随许主任半年。聆听许教授教诲,在他亲授手术指导下,让我们后来在安徽省骨科界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基础。我的腰椎间盘手术,出师他的手下,作过数以百计此类手术,疗效良好。

进修期间,除了完成骨科病房工作外,为解决农民就诊困难,在许老带领下,我们就地在127院大门前的家发乡医院设家庭病房,因陋就简,开展手术。骨科器械不济,就到铁匠铺现造,如骨刀、骨锤、骨锉、骨凿等。解决了大量病例的治疗,除了增加了我与熊医师临床实践机会外,同时也带出了当时该乡医院两位院长林清高和丁明秀医师,使他们后来走上骨科专业,并在若干年后出任芜湖市一院、二院院长和弋矶山医院分院院长,林还是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简陋条件下也培养出人才,并都按时晋升为主任医师,桃李满天下。

1969年6月26日,127医院正式挂牌后,许就被从南京八一医院调来任职,时年52岁,许是我国骨科界领军人物、拓荒者,一路开辟前沿,52年就是《外科学报》编辑,50年代就编著《实用骨科学》,发表大量专业论文。

许老1944年毕业于著名的国立湘雅医学院,供职于南京中央医院,后来入伍任职于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127医院,51年出任志愿军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

他一生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多次立功受奖,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是骨科界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

许老在7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下放到农村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农民“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也赤脚下水田。一次我去看他,他病了,委身在门外墙边晒太阳,全身颤抖,口唇青紫,是感染了丝虫病。下肢淋巴管炎发作,在寒战发烧,也不回院,还是我给送去药品。他说:能扛得住,吃点药就行了。真令人佩服!他在下乡”三同“期间,还得了疟疾,都是被蚊子叮咬的结果。为革命的献身精神和无私奉献,令我辈望尘莫及!

他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从不推诿病人。他有一个铁定原则,任何难题,也要设法解决。也许是出于“艺高胆大”,当然他也得从大量国内外文献中找答疑,从不仰求别人,正是他处于学术上高位使然。一例80高龄的腰椎间盘脱出患者、退休市长刘健农,全市大会诊,认为手术风险大,所谓“70不留宿,80不留餐”,谁都不敢为之手术。请来许老,他认为:手术指征明确,手术对全身打击不大,可保安全。并说:难道老年人的病痛就听之任之,不是我们医生的羞愧吗!于是,在市一院,他亲自执刀,使之康复,令人叹服。又一例地院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二次了,无效,同一间隙,再次手术,谁有胆量!他那娴熟的手技,让在场人膛目结舌!他一辈解决了多少难题、高题,是业内人士的偶像。我们有难就找他,是医患的天使!

他退离休后,依然常去科室,解疑释难,讲学出诊不辍。为答谢芜湖地区人民对他的崇敬和厚爱,还常年担任我市医院的骨科顾问,并亲自上台操刀。在他80高龄时,对我们下辈们说:“我还能帮帮你们忙!”,总是有请必到。

 

1994年,为祝贺许老从医50周年,我们在芜的几位学子牵头,在芜湖市中华饭店召开了骨科专题学术会议,并编辑出版了《骨科临床》专刊,收编论文100篇,由许教授亲自编审,并对各类专题作出述评。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盛况空前,不啻是一个全国性专业会议。他所在的南京八一医院,也为此举行了纪念盛会,表彰他50年从医为人民作出的贡献。

在我从事外科、骨科生涯中,127医院及其师长们,给我的教诲和指导,受益极深,以他们为榜样,95年晋升外科主任医师,至今,已超期服务11年,手术不辍,贡献余热。并以此为乐、为荣。终身感谢127医院!

 

骨科导师许竞斌先生从医50周年纪念增刊资料
骨科导师许竞斌先生从医50周年纪念增刊资料 (科学网)

 

立委按: 老爸行医60多年,实践经验异常丰富,也曾发表20多篇专业论文,老爸说,论文中报告的有些手术难度很高,至今还占外科前沿,具有借鉴价值。比如肝叶切在当时,省內很少医院开展此项手术,包括皖医附属弋矶山医院,而老爸在设施简陋的基层县医院就独自开展此类手术,并全获成功。再比如颈椎结核病灶清除手术,稍有闪失,就会高位截瘫,甚至死亡!是骨科铁4类手术。这类手术就是在上海北京大医院做,主任们也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而老爸也是在县医院独自开展了此类手术,同样全获成功。
老爸专业论文,我现在统一整理,数字化留存,除了作为纪念,也为专业文献的知识积淀以及新人的经验搜索做一点贡献。

外一篇:

李名杰:肝左外叶规则性切除治疗肝内结石

肝内结石是指左、右肝管以上的肝内胆管结石,其发病率根据我院近五年手术病例的统计: 原发性胆管结石368例中 (占同期胆石症手术441例的83.4%,肝内有结石为112例,占30.4%,与国内文献报告基本符合 [4, 5]。可以肯定,由于诊断水平的限制,实际发病率还要高过此数。其肝内分布情况见表一。

表一        112例肝内结石的分布

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  42
左肝管+右肝管 6
左肝管+总管内 39
左肝管 6
右肝管+总胆管  14
不详 6

    此种结石即使经过手术,亦易漏诊,漏治。截止目前,尚无妥善处理办法,反复发作,多次手术和不良予后累见不鲜。为了提高肝内结石治疗效果,我院于七五、七六年进行过5例肝左外叶切除术,并已随访3-4年,远期疗效良好,就此获得一些体会,使我们在处理肝内结石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临床资料

    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在21-40岁之间,其中有2例为残余结石。手术时皆并有胆总管结石梗阻。肝内结石分布以左外叶为主,并有程度不等之该肝叶纤维萎缩。全部为硬麻、经腹切口,切除左外叶,胆总管“T”形管外引流,或并“会师”取出其他肝叶内结石,有并发症的2例,为迟发性出血及腹腔感染,住院14-72天,均痊愈出院。术后复发胆总管结石2例,再次手术取石,并辅加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但检查肝内胆管无结石。全部病例,随访3-4年,无再复发,并均健康。(病历摘要见附表二)

    关于肝内结石的诊断问题

    肝内结石绝大多数以胆道梗阻而手术。本组112例肝内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者95例,占84·9%。早年往往仅满足于肝外胆道取石恢复通畅和引流,加以全身治疗而获缓解或“痊愈”; 但亦有始终不能控制肝内感染而予后不良。由于忽略了肝内结石的发现和处理,导致了再次发作和重复手术。从而认识到肝内结石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故后来治疗胆石症时注意寻找正确诊断。归纳起来其方法为:

    1、术中见总胆管扩张为色素结石所铸型或泥砂充满,胆囊又无结石,是肝源性结石的提示,需进一步检查肝内病灶。

    2、肝脏视诊、扪诊:肝内结石肝表面可见丘状隆起,发硬,局部苍白,病肝局限性萎缩,而健肝代偿性肥大,呈现肝中裂 (以胆囊为标志) 的偏移。左叶较薄,更可在膈、脏二面双合诊而扪到。但肝右叶或其他深处结石和细小、少量结石却难以扪及。

    3、多发性胆管源性肝脓肿,常为肝内结石所致。

    4、术中、术后“T”管造影,所见的负性阴影,如豆与豆荚模式或某一局部肝管囊状扩张阴影。

    5、术后“T”管引流瓶呈现泥沙样结石沉积,为术后肝内结石的下降。

    左肝外叶切除术在肝内结石治疗上的地位

    1、手术创伤小,对肝功能损害小,对全身扰乱少,若使用得当能解决多数肝内结石的治疗问题,近期恢复和远期效果比较满意。

    2、彻底消除了病灶,避免肝内胆管因炎症狭窄,引流不畅,胆汁滞留而导致炎症不消,结石再生。

    3、利用肝面之二级肝管分枝与肝总管、胆总管“会师”,可以从另一有利角度探查和清除其他肝叶内的结石; 若再作附加其他肝内胆管切开取石等措施,比较易于清除肝内病灶。

    4、肝左外叶切除较之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为方便,技术上易于达到。

    但必须指出:对中毒性休克,全身感染严重,肝功能极差的病人宜从简手术,以解除梗阻,“T”管外引流为妥。

    手术指征

    1、明确左外叶多发性肝内结石,或伴纤维萎缩,而其他肝叶无结石,或有结石而用其他方法能取净者。

    2、在外叶结石,伴有该区胆管狭窄,引流不畅,若切开肝实质取石,术后易于结石再生者。

    3、合并左内叶肝管汇合处结石无法取出者。

    4、左外叶结石合并脓肿者。

    5、因肝外胆管无法找到(炎症、粘连)或狭窄无法成形需要施行Roux-Y Longmire 氏手术(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改道内引流者。

    规则性左外叶肝切除之实施技术

    1、麻醉、体位、切口,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右侧垫高。右腹直肌纵切口,咬除剑突即可够用。也可切断第七肋弓,经胸膜外扩大显露。

    2、止血技术

    ①局部阻断法:左外叶游离后,助手将其握住,或抵于肋弓,术者在其远侧切除,基本无失血。文中5例全用此法。

    ②肝门阻断法: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肝1门之肝功脉、门静脉,常温下压迫15分钟放松5分钟,可安全反复使用。

    ③我们未使用肝钳及橡皮束带法,亦未予置褥式缝合。

    3、手术程序

    切断肝园韧带,镰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左冠状韧带,肝胃韧带,在离第2肝门左1Cm处缝扎一针,结扎肝左静脉 (提防伤及肝中静脉)。将游离的肝左外叶由助手握住或将其抵压于肋弓,控制血运。沿悬韧带左侧1Cm并与之平行切开肝包膜,复以刀柄断离肝实质 (基本平切,勿成“V”形,以免伤及左内叶脉管)。每遇脉管均施以个别结扎,开放此肝管与胆总管“会师”清除结石,然后缝扎或行内、外引流。肝面褥式缝合,以不越过悬韧带为限,避免医沅性损伤左内叶血运和胆汁引流。翻转悬韧带复盖肝断面并固定之。肝下虹吸引流或负压引流。

    讨 论

    肝内结石分布的规律性是以解剖学因素,即引流的顺畅度及其动力学为基础的,以左叶为多。本组统计,除去左,右肝管内同时有结石外,左肝管与右肝管之比为 3:1 (44:14)。至于肝胆管的直接造影 (术前经皮穿刺,术中置管) 理论上虽属必要,但限于技术和条件并非皆能施行,况且胆石症又极为多发,占急腹症第二位 (仅次于阑尾炎) 所以还得靠临床综合判断和术中详查。

    肝左叶结石,因病变迁延日久,多已纤维萎缩,失功能,加之解剖分界明确,可以“顺切法”完成切肝手术,而无需从肝门解剖 Glisson氏鞘,这就提供了手术的方便和安全性。

    对于有适应症的病例,施以左外叶肝切除,辅以其他手术,如肝实质切开取石,狭窄肝的扩张或成形及内引流术,能解决肝结石的多数问题。国内有报告(二、三军医大)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治疗率达90%左右,本组5例远期效果良好。虽然两例术后两年复发再次手术,但术中检查肝内却无结石,仅总胆管结石和以缝线为核心的结石,显然为上次手术后其他肝叶残余胆砂聚集而成的。因此推想若同时有一个“无阀”的内引流或可避免复发而致再次手术,表现了我们处理上的缺陷。

    基于肝内结石治疗要求是消除病灶、通畅引流和防止结石再生,而高位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广泛性结石,光凭直观是无法全面了解的,就是直接造影,也可因体位、重迭和肝管窄等因素而出现片面性。手术也无法彻底,故仍应以综合措施为宜。即使当时手术也已“彻底”,结石的再生还属可能,故一个宽敞的胆肠内引流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便术后采用中药利胆、排石等措施期望从根本上消除结石的再生因素,至于由此而可能产生的上行感染,根据临床经验,实际很少见到。Madden氏试验证明:人工梗阻的总胆管作结肠、胆总吻合术后未见到上行感染更为佐证。回顾临床上胆石症,再次手术的病例,已行内引流者极少。本文例2、例5,再次手术时作了此项手术,也就再无复发。其实施方法以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为简便有效。另外若Oddi氏括约肌纤维狭窄,则需要切开成形,以避免术后“试管”现象。

    肝内结石往往合并较严重的感染,若污染易致腹腔感染,文献报告和本组病例均说明此一事实,应予足够重视。加强无菌技术,是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的。至于术中胆管冲洗问题,只能作为探查方法之一,并宜低压。作者感到,其治疗效益十分可疑,且易使感染扩散,以慎行为宜。输血与否不予强调,一般体质之患者,可以节省,本组两例未输血。

    至于肝内结石如此多发,且为胆色素性泥沙样结石,其真正原因虽尚不十分明了,但与下列事实不为无关:胆道蛔虫症的多发及其带来的格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使胆管反复发炎而致狭窄,胆汁滞留,加之所谓“色素性素质”,逐渐形成以寄生虫尸核,虫卵,脱落细胞为核心的结石颇为多见,国内有报告肝胆管结石以蛔虫残体或虫卵为核心者高达70-84%,这就给予防医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总结

    本文报告了本院5例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随访结果,论述了手术指征,优点及实施技术和注意事项。推荐:左外叶肝切除、并“会师”取石或肝实质切开取石,辅加建立“无阀”内引流,消除感染和结石再生,给肝内结石这一临床上的难题提供了有用的治疗途径。

 

参考资料

[1] 钱文治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初步经验。 中华外科杂志 18221- 1965
[2] 孟宪民 肝切除术 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 1965
[3] 韩永坚 肝脏外科解剖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 1963
[4] 黄志强 肝内胆管结石及其治疗中华外科杂志 91716 1961
[5] 冉瑞图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中华外科杂志 9:2161961
[6] 周宏泉 肝内胆管结石病因学和治疗问题的探讨 中华外科杂志 50(8):501 1964

南陵县医院外科 李名杰

 

本文原载《南陵医学》1979;35-41    
后载皖南医学院学报《皖南医学》1980;13:51 
《国内医学外科分册》1981;(上):39

 

外二篇:

肝胆管盆式胆肠内引流术一例

芜湖长航医院 李名杰 仰宗华 史良会

 

    患者男,46 岁,船员,于 1973 年因胆囊炎、胆石症,作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外引流,出院后三个月出现胆系感染症状,绞痛黄疸发热,累发,持续三年,1976年用中药活疗,排出结石二枚,症状消失。1990年6月及12月作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直径1.9cm,1991年10月B超及大剂量静脉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肝外胆管结石伴胆总管扩张(2.2cm)及左肝内结石伴胆管扩张,但无感染及黄疸,肝功正常,无手术反指征,拟择期作高位胆管切开盆式胆肠内引流加病灶肝切除术。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作右肋缘下 L形切口,切除剑突,右抵腋前线,进腹后从原手术疤痕中解剖出胆总管,扪及其中大量铸型结石,显露出“残余胆囊”,指尖大并内含结石。转而游离肝周韧带,包括左右三角、镰状及左冠状韧带,使肝脏松动下移,扪摸左肝管矢状部有结石集簇伴左外叶Ⅲ段纤维化,肝管汇合部结石,继续解剖肝门外肝外胆管,切开肝门板及脐板,钝性分离其纤维膜直抵左右级肝管,高位切开肝总管抵隆突部,取出胆色索性结石,旋即作左外叶Ⅲ段肝切除,消除左肝内结石及囊状扩张之胆管,从左肝断面与肝总管会合掏尽肝内结石,双氧水冲洗,左肝断面缝扎止血,再作“小胆囊”切除,并由此扩大胆总管切口,取出其下段结石,7号探子通入十二指肠,修补此胆总管切口。将肝总管及左右I级肝管敞开,分别显露各Ⅱ级肝管及尾叶胆管开口,分别予以扩张取石冲洗,并修整盆缘,使盆沿保持 2mm,以利吻合,盆径3.5cm,止血牵吊搁置。

    空肠起始部下 15cm 切断肠管,远端空肠结肠前上提与肝胆管盆作端侧一层粘膜外翻吻合,检查无泄漏,在输胆肠袢40cm处作与近端空肠侧端吻合。肝门盆下作双套管负压引流,术中失血 300ml经过平稳,术中补血600ml

    术后经过

    术后用止血三联三天,选用庆大霉素、氨卡青霉素及甲硝唑金三联(Gold Standard)抗感染,术后体温38℃左右达两周,腹腔血性渗液三天,无渗胆,术后9天撤除引流,无腹腔及切口感染,无黄疸,三周痊愈出院。

    随访5个月,无胆系返流感染及腹部症状,消化功能正常,B超复查未发现肝内外结石残留。

    讨论

    肝内外胆管结石,至今仍无规范术式,肝外胆管手术无法除净结石,解除肝胆管狭窄和通畅引流,常致症状复发,导致多次手术,甚至因此而出现AOSC及胆源性败血症,病死率甚高(1),近年来多数学者已将手术延伸至肝内,方可一举取得胆石,使疗效提高(2),其手术虽创伤较大,但对于一般选择性手术病例,准确的手术技术,合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可获得满意效果,

    I级肝管在肝实质之外,可以安全解剖出来,以此可进一步处理Ⅱ级肝管之结石和狭窄,若方叶肥大,有人主张(可予局部切除,改善手术野显露,使胆肠吻合准确,提高安全系数,然解剖得法,肝脏下降并可向上翻转牵引,并非必需作方叶切除,本例未切方叶,亦感吻合方便。

    对肝内各处结石,则分别情况各作如下处理:表浅肝结石,可切开肝实质取石再作肝修补;局限于叶段的结石并近侧胆管扩张者,可作叶段切除;对某部的铸型结石,可按入肝径路直接将其切开取石,再作胆管修补或置T管、U管引流;对局限性肝结石,则可作”雕刻式”肝切除,以避免牺牲健肝的“规则性”切除,但需注意保留肝脏的血供及胆汁流路,还可各术式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10年进展. 实用外科杂志 1991;8.9:447.

2.吴金术等.肝胆管盆式肝肠内引流术209例.中华外科杂志1989;27:130

3.王哲生,等.肝门部舌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狭窄伴结石 56例报告. 实用外科杂志1991;8.9494.

 

          本文原载《交通医学》1993;7:91

 

【李名杰医学生涯资料汇编(电子版)】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立委按】    这是一则感人至深的真实爱情故事,由张诗群以报告文学手法撰写,发表在《芜湖日报:真情版》(2009年8月18日)。张诗群文笔细腻流畅,值得欣赏。故事的主人翁是立委的三伯父及其初恋爱人,三伯父跨世纪的生死之恋

立委父亲那辈兄弟六人,父亲最小,五伯父少年病逝。抗日战争期问,兄弟四人都投奔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大伯、三伯参加新四军,二伯、四伯在根据地小学任小学校长和教师。立委爷爷也弃笔投戎,参加川军部队,抗日报国。父亲因年龄太小,和奶奶一起留守家中,但也送过鸡毛信,也冒过险,为抗日尽过一点力量。

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之际,出身书香之家的三伯李敏生正值弱冠之年,英俊倜傥,才气过人。虽然那时李大家族日渐衰落,敏生(名勤、若非)的书生意气不减,是胸怀理想的热血青年。敏生由父母包办,与当地的名门望族谢家订了一门亲,未婚妻谢邦宁知书达理惠中秀外。自古以来,包办婚姻的当事人往往没有机会品尝爱情的甜蜜,更少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可李敏生与谢邦宁的爱情则是异数。这对恋人情投意合,诗文唱和,生死两茫,爱情不朽,演绎了一场跨世纪的生死之恋,阅之令人动容。

共同的理想是他们爱情的基石。国难当头,李敏生决定加入了新四军抗日。谢邦宁对心上人的果敢行为又是自豪又是担忧,写道:“独自倚闺楼,怵欢心内揪。喜将雪国恨,痛定报民仇。勇猛为夫性,安全是妾忧。盼来年获胜,抵去夜常愁。” 三伯回信说:“儿女缠绵须要缓,江山美丽不能丢。他年高唱凯歌返,永抵春闺独怵愁。”

在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样的篇幅较长的真情文字很容易淹没在互联网大海里。因特别转载于此,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希望将来某一天,有导演慧眼识珠,把这样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银幕。 

魂牵一世生死情 

作者:张诗群

 

    2009年清明节是个阴雨天,繁昌县繁阳镇范冲村西边的一片山岗地浸润在连绵的细雨中。此时,一位高大儒雅的老人在一座新修不久的墓前久久站立,墓碑上方镶嵌着一张精致的烤瓷遗照,年仅17岁便已病逝的谢邦宁在相片上绽开美丽淡然的微笑。老人用感伤的眼神一遍一遍缓缓打量自己为她拟定的碑文:故妻李谢邦宁之墓。然而陪伴他的当地亲友们都知道,相片上的秀丽女子并非他真正意义上的妻子,老人却深情怀念了一辈子…… 

== 1、不曾见面的订婚 == 

    1927年秋,李敏生出生于繁昌县旧县镇(今新港镇)小磕山一户书香门第,其父李应文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归国后因时局动乱回乡办学,培养了一批知识青年,在当地是名噪一时的教育楷模和爱国名士。在严谨的家风和得天独厚学习环境的熏陶下,李敏生渐渐成长为聪慧灵敏又充满正义感的俊逸少年,李应文对他疼爱有加,期待李敏生早日成家立业,光耀门庭。 
    抗日战争爆发后,小磕山沦为敌占区,日军得悉李应文在当地的影响便对他进行抓捕,逼迫他出任繁昌县长,以配合日军对繁的统治。一天深夜,李应文乘机逃脱,连夜携家带口迁往他乡,继续在无为黑沙洲、横山等地设馆办学,这期间,李敏生跟随父亲一起过着动乱不宁的生活。 
    李敏生的姐夫佘之涛是父亲的得意门生,此时在范冲给一个姓谢的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谢家是繁昌有名的开明地主家庭,抗战初期为新四军供应过粮食和日用品,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和妻子葛慧敏当年曾在谢家的小洋楼里结婚居住。谢家的学生中,老二谢葆初家的长女谢邦宁最为优秀,不仅容貌出众,知书达理,而且多才多艺,思想进步。姐夫佘之涛特别喜欢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学生,回家与岳父李应文商量,眼下战乱不停,祸福难测,不如给李敏生订门亲也算是早日了却一桩心事,如果谢家答应联姻,对两家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李应文对谢家的开明威望早有耳闻,加上佘之涛对谢邦宁的百般赞赏,自然十分高兴,催促佘之涛出面说合。 
    1940年春节,在姐夫和父亲的张罗下,双方家长互换了谢邦宁和李敏生的庚贴,按照当时的礼仪,给一对不曾见面的小儿女订下了终生。此时,李敏生刚刚14岁,谢邦宁也只有13岁,两人都懵懂年少,情窦未开,对订婚这件事并没有太多感受。

 

 

 

 

 

== 2、初相见,情意难舍 == 

    1942年,谢邦宁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设在泾县的皖南名校安徽省第十二临时中学。因一直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几次中断学业,1943年春,李敏生在姐夫佘之涛的建议下,被父亲送到繁昌县原马仁乡中心小学读五年级,这时,李敏生和谢邦宁带着几分神秘与好奇,开始了书信往来。两人虽然年幼,却都聪明伶俐,又受过很好的教育,书信格式都是诗词短章,文辞华美,情真意切。他们在信中互致问候,相互了解和鼓励,谈论理想和人生,很快,两颗年轻的心充满了对彼此的好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情感的幼芽开始萌动。 
    1943年,为抵制日伪办学,谢家与当时繁昌县的另两户名门望族共同出资,在中分村创办繁昌县初级中学,李敏生以名列前矛的成绩连跳两级,考入繁昌中学直接上初二。李敏生把这个好消息在信中告诉了谢邦宁,谢邦宁也非常激动,两人约定,利用暑假期间谢邦宁回家时在中分村见面。 
    这次相会是李谢二人一生中仅有的会面,它的美好和珍贵谱成了一曲凄美的绝唱,让李敏生一生都难以忘怀,一生为之心心念念。任凭时间消逝得多么久远,这份情感也从未在李敏生心中褪色消减。 
    7月的中分村绿野平畴,清风拂面,夏日山林的宁静柔美让两个青春无限的年轻人沉浸在纯真浪漫的情怀中。这是李谢二人的初次见面,此时的李敏生已长成一个挺拔英俊的小伙,谢邦宁也已出落成温婉美丽的女孩,乍一相见彼此都被对方的谈吐气质深深吸引。此刻他们才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婚约是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一件事,带着深深的喜欢和爱意,他们穿过中分村的山林田野,沐浴着阳光清风,聆听蝉噪鸟语,他们谈学习谈友情谈抱负,一切都如梦境般美好,一切都像天地未开般纯粹,眼中一切都是彼此的影子,两颗青藤一样年轻的心,盛满了幸福和爱情。 
    一连四天,从太阳还未露脸开始,谢邦宁就悄悄从家里出门,步行五里山路赶到中分村与李敏生相见,直到太阳落山一天星光,两人才依依不舍作别。四天中,在树下,在林荫道旁,爱情的甜美盈满了相会的分分秒秒。有一天,他们觉得言语再也无法表达彼此的情意,于是一路跑到县城,找到一家照相馆,肩并肩靠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爱情的见证(后来,这张合影也在行军途中遗失)。他们商定,等到抗日战争结束和大学毕业,他们将用婚礼来庆祝胜利,然后,要永远生活在一起。 
    分别时刻,两人都情不自禁泪流满面。1943年8月29日,李敏生在繁昌中学写下了离别时的情景:“伸手互拂泪不净,无言只有咽噎音。唯期早日清秋去,但愿及时腊月临。”他希望秋天早早过去,寒假快快来临。 
    但是,这一分别,竟是永别。后来李敏生才知道,这次相见也许只是老天爷的怜悯:在这个曾是自己未婚妻的女孩离开人世前,老天爷准许他见她一面,与她相识。他和她的缘分,只有四天。

== 3、把她的牌位娶回家 == 

    战争局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已无法正常开课。日军的侵略激起了繁昌人的愤恨,1944年1月,在取得谢邦宁的同意后,李敏生加入了新四军皖南支队繁昌大队。谢邦宁在给李敏生的信中说:“独自倚闺楼,怵欢心内揪。喜将雪国恨,痛定报民仇。勇猛为夫性,安全是妾忧。盼来年获胜,抵去夜常愁。”李敏生深感谢邦宁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回信说:“儿女缠绵须要缓,江山美丽不能丢。他年高唱凯歌返,永抵春闺独怵愁。”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高昂的激情。 
    1944年4月,国民党川军144师投降日寇,繁昌成了敌占区。这年秋季开学,谢邦宁带着弟妹们去泾县第十二临时中学报名,但此时十二临中已满员,为了和弟妹们在一起,谢邦宁又带着弟妹去了附近的黄田培风中学就读。1944年12月,谢邦宁突患伤寒,同学将她辗转运送回家后,因为当时繁昌沦陷无法延医,经乡村郎中治疗无效后于发病的第二天去世。这一年,她刚刚17岁,正是花朵初开的年纪。一个对爱情充满遐想和憧憬的女孩,未及盛放便已凋零。 
    噩耗传来,仿佛惊雷击顶,李敏生彻底呆了。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那么美丽那么纯洁那么让他深爱的谢邦宁居然已经永离了人世!他写道:“遥知卿病逝,山岳似崩倾。吾笨竟后殁,汝聪何早行?顿脚如锣响,捶胸若鼓鸣。断肠观遗照,洒泪忆昔卿。”声声血泪字字悲情,刚刚品尝到爱情甘醇的李敏生瞬间跌进了苦痛的深渊。 
    父亲李应文与李敏生商量,既然已经订婚,那么谢邦宁就是谢家的人,生不能作李家的儿媳,死也要进李家的祠堂。李敏生对父亲的仁厚充满了感激,他含泪采纳了父亲的建议。1944年底,李家的花轿吹吹打打地抬到了谢家,李敏生将谢邦宁的牌位虔诚地放置在花轿中,像迎娶新娘一样,将谢邦宁的牌位接回家,安放在李家的祠堂。面对着她的牌位,李敏生心潮翻滚,他深深地鞠躬,在心底一遍一遍诉说着他的思念和哀伤。仿佛,他所有的青春梦想都随着谢邦宁的离去而消逝了。

== 4、思念陪伴他转战南北 == 

    谢邦宁去世后,李敏生一度异常消沉,为了离开这片伤心地,1945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改名李若非,先后进入狮子山第二联立中学和无为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学习,抗大毕业后,他被分到新四军七师政治部,之后,李敏生跟随部队戎马倥偬,转战南北。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期间,李敏生一直在部队从事训练改造国民党被俘军官工作。军中征战艰苦卓绝,他先后经历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京沪杭战役等许多生死攸关的大战役。 
    战争的紧张激烈是可以让人忘却缠绵的回忆的,但是每当夜深人静,谢邦宁的身影就会在李敏生的眼前浮现,四天的相会场景无数次在他心头回放,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四天已成为李敏生一生永久的怀念,他写诗词纪念她,他一次次在梦里和她对话,醒来却是泪洒枕畔,惆怅满怀。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李敏生站在原国民党上海港口司令部的大楼窗口,他看着马路上正在游行庆祝解放的大学生,不禁热泪盈眶。他想,如果谢邦宁还活着,以她的成绩一定考进了大学,她应该也会在他们的行列中,穿着学生裙,梳着齐耳发,挥舞着拳头高喊着口号,也许,她会回头向他展开甜蜜的微笑。想到此,李敏生悲伤得无法自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1月,他随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27日,他和战友们在补给不畅、粮弹不足的情况下,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血战长津湖,以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歼敌近一万四千人,扭转了朝鲜战局。 
    1952年底,李敏生从朝鲜轮换回国,1953年2月,奉命与经亲友介绍并订婚的戈国秀完婚。戈国秀是李敏生的同乡,家境富裕,曾和李敏生一起在父亲的学馆里读过书,容貌俊美,温良贤淑,当时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戈国秀早就知道李敏生和谢邦宁的婚约,她十分同情两人的遭遇,也非常理解李敏生时常表露的忧伤心情。 
    婚后,李敏生和戈国秀育有三女一子,虽然长期两地分居,但彼此相敬如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56年,戈国秀调到杭州市轻工业局任职,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1957年次女出生前,夫妻俩商定孩子出生后取名为“宁”,以纪念已经离逝13年之久的谢邦宁,后来,因李家亲属中有人同名,戈国秀对李敏生说:“敏”这个字是你与邦宁订婚和上学交往时用的名字,女儿就叫“敏”吧,对邦宁也是一种纪念。李敏生非常感动,妻子知道谢邦宁一直是他心中的隐痛,这么多年来,谢邦宁活在丈夫心中,也在她心中播下了种子。 
    1965年冬,李敏生转至合肥,在国防光学研究院从事激光反导弹工程的大气传输研究工作,从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升至研究室主任、书记,直到1987年离休。 
    离休后,南征北战漂泊了半辈子的李敏生终于清闲了下来,他开始愈发思念起家乡。戈国秀提醒他说,打听一下邦宁的墓还在不在,回家后也好去看看。
    掐指算来,离谢邦宁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中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许多波折,当年地主小姐的墓有没有遭毁,能不能找到,对此,李敏生已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几年后,反馈来的消息让李敏生激动难眠,谢邦宁的墓,居然还在。   

== 5、她是他永远的妻 == 

    2001年8月,戈国秀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4岁。李敏生怀着沉痛的心情在繁昌老家为老伴选址安葬。而隔山相望的范冲村西,则安眠着自己的另一个亲人谢邦宁。生死两茫茫啊,回首这一生的际遇,想到爱人们此时长眠青山泉下,与他阴阳两隔,李敏生悲从中来。 
    祭拜完老伴,他又来到谢邦宁的墓前,看着那荒芜的坟茔,墓碑上是一串谢家侄儿的姓名,李敏生内心酸楚,想想自己儿孙满堂,谢邦宁却是玉殒香消,孤寒凄冷地长眠地下。几十年前那四天的场景又不断地浮现眼前,他仿佛又看见她清秀的面容,又听到她清脆的笑声。李敏生五味杂陈:她曾是他的未婚妻啊!他必须要为她做点什么,就算自己大限来临,也不会再有遗憾。 
    回家后,他找出他一直珍存的谢邦宁唯一的一张照片,拜访了合肥所有能做烤瓷照片的地方,但大多数都是与公墓捆绑订做,最后终于有一家馆所愿意单独给他做。不久,一张放大的烤瓷相片被镌刻在墓碑上方,墓碑正中是一行干净有力的行楷:故妻李谢邦宁之墓,落款是李敏生携子孙的名字。李敏生想,哪怕只是美好的愿望,他也要给她一个归宿。 
    2005年清明节,李敏生来到他给谢邦宁新修的墓前,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包裹,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取出一堆烤瓷碎片,他说那是之前烤瓷相馆给做坏了的毛坯,这都是邦宁的东西,我带来要一起埋在这里。他又取出一个小包,那是他自己的一缕白发,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生不能陪伴她,那就剪下自己的头发寄托心意吧。 
    李敏生又来到当年和谢邦宁约会的地方,回首往事,往事如烟。中分村,北山岗,六十多年前,一个是青葱年少的英俊少年,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如花美眷,那四天的美丽,让李敏生用尽了一生的怀念去交换…… 

【采访手记】 

    从合肥采访归来,细读李老赠阅的诗词,不觉得竟落下泪来。李老与谢邦宁的故事,我恨自己没有能力写得更加贴近我的感动。一位半生征战跑马沙场的老军人,他本身的故事就是一部传奇,他的人生,甚至他的爱情,都与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宏大的背景有关,所以,他的故事是凝重的。 
    走进李老的家刚说明来意,老人便说,我和她,只有四天。采访结束后我在想,四天和一生,这是多么奇异的一组时间概念。那四天,该有怎样刻骨铭心的心灵体验,该有怎样美好得无法忘怀的记忆?是的,现今的人们似乎越来越浮躁而功利,但是,看过李老的故事后请你相信,真情,其实一直在人间。

 

外一篇:

名勤诗词选

(注:名勤为名杰三哥,又名敏生、若非

 

敏宁初见

书香门第憨儿敏,地主豪宅俏女宁。姐丈热忱为月老,父亲包办定缘姻。
相商确认婚生效,互恋缠绵爱是真。全力先同筑金舍,合约后各献璞身。

注:

敏:李敏生(名勤、若非),1927年10月14日出生于繁昌北乡磕山村,世代书香门第,其曾祖父李香斋,清岁贡生。祖父李世秀(咸升、学香),清思贡生。父李应文,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法学士)。三叔李应会,稍晚也毕业于该大学(政学士)。他们先后谢绝出任官员,热心教育事业。曾祖父在乡办过老兰香学馆,祖父办过磕山学校(今磕山中学前身),父在安庆办过省立第八师范、安庆成城中学,在乡办过崇实学校。并先后执教于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江淮中学、安徽省立第八临时中学及在乡办过各种学馆和学校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宁:谢邦宁,1928年11月2日出生于繁昌县南乡范冲大地主家庭,系开明地主,抗战初期曾供应过新四军三支队不少粮食和一些武器、马匹。解放后谭震林(当时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为此曾给繁昌县委来信称其家为开明地主,子女不得歧视。1940年2月经范冲小学教师佘之涛(系我大姐夫)介绍,由父亲代我与她订婚 。1943年我在中分村马仁乡小学补习,已考取在中分村新建设的繁昌中学,等侍九月开学而未回家。此时恰逢她在泾县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读书暑假回家。因范冲距中分村不足五华里,她曾四次来中分村与我相聚,关系极为融洽。1944车12月,她在泾县黄田立培枫中学读书时不幸染后由其同学表姐欧阳邦馨请人护送回家,虽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17岁。她不仅容貌姣好,情感丰富,且才学俱佳,在中小学读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尤其擅长语文、书法和演讲,多次参加校内外竞赛得奖。

1943年7月4日于繁昌中分村繁昌中学
1948年10月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解放军训一团

 

念奴娇  学校风流人物

皖南范冲,谢家女,学校风流人物。
玉叶金枝佳丽质,十载负芨面壁。
才貌倾乡,品学冠校,求爱纷如雪。
名花忠主,梦折多少学杰。

儿女素互钟情,似胶如漆,两地相思发。
抗战期间烽火烈,自有军人扑灭
先共读书,后合创业,再践约结发。
届时同度,幸福美好年月。

1943年10月写于中分村繁昌中学
1948年10 月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欲知她是谁?

品貌倾乡镇,才华冠县城,文章师鲁迅,书法效真卿。
善舞身姿美,能歌字咬清,欲知她是谁,我的谢邦宁。

1944年1月(入伍时)写于繁昌赤沙滩新四军皖南支队繁昌大队
1948年10月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喜见宁二世

刚进高陵地主门,旁观尕女喜凝颦。 感觉佳敏曾相识,幻想邦宁苏醒临。
品貌犹如同腹孕,德才恰似共胎分。 倘如得到娇丫爱,填我空虚心内殷。

1947年5月我部由莱阳县移驻牟平高陵村,温政委夫妇同我住恶霸地生王万金(已在土改中被农民打死)之子烈士王选遗孀艾晶露母女家。

进门后发现其女艾佳敏常独自坐在门口向外凝眸,似乎在等什么人。后来她告诉我她自小生长在威海市外婆家,初中毕业后才随母第一次回到农村,一切生活习惯都不能适应,对自己的前途也很担心。其母告诉我,她是主要怕在农村难觅如意爱人,当然在农村不适应也是个原因。

我一眼看见她好似曾相识,十分面热。仔细一想,她的一切酷似邦宁。其容貌才学,品德举止,甚至唱歌跳舞都酷似邦宁,可算是邦宁再世。看来只有她,才能填补我空虚心灵。

1947年5月11日写于胶东牟平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处
1948年10月1日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沁园春   地下情人

艾女佳妮,才貌双全,酷似邦宁。
喜粉腮映火,皙肤凝雪,品德高尚,思想晶莹。
义母求温,情丫嘱李,只要为半子名。
实无奈 ,是明为断爱,实更激情。

娇妮愤怒申明,甭批准双方爱就成。
望军官英俊,奘身若铁,民妮美丽,皙体如晶。
两敏结合,双佳并户,后代儿孙必定精。
宁二世,甘为夫冶愈,伤痛心灵。

注:
山东方言称女孩为妮。

温为学兵处政治员温华桂,他同我一并住艾佳敏家,干妈请她批准佳敏与我订婚,但未果。因军队对干都战时婚姻有“二八五团”规定,即男方须到28岁,五年军龄,团职干部才可恋爱结婚,缺一条不可,我是不够此条件。

由于温也十分喜欢小妮,所以她就向温政委撒娇说,不用你批准只要双方相爱就成。

两敏是指佳敏和我的学名敏生,两佳指佳敏是烈士遗孤,我是现役军官出身都佳。

由于佳妮各方面酷似邦宁,所以称她为邦宁二世,由她来治医我因邦宁去世的伤痛心灵。

1947年9月29日中秋夜写于胶东牟平县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训练处
1948年10月1日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西江月 艾佳敏入伍

叹父巳经身殁,怜妈长久心疼。 战场生死是常情,何必不时悲哽。
妹妹报仇雪恨,哥哥谙战知兵。 慈祥老母勿心惊,兄妹沙场驰骋。

注:

艾佳敏1932年生,自幼由外婆养大。初中毕业,1945年随母艾晶露来高陵村父家。由于她人品端正,思想单纯,作凤正派,不久即被村民选为夜校教师。她工作认真负责,颇得村民一致好评。1947年12月军区得知乃派员动员她入伍,到报务训练班学习报务。经她母女研究并证求我的意见,同意她参军,于当月 15 日离家参军

其父王选,系本村地主恶霸王万金(已镇压)之独子。他自幼思想激进,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入党,但不幸 1941 年牺牲于抗日战场上。

由子佳敏也参军了,其母艾晶露十分当心她和我的安全,常在我面前念叨。我只能告诉她,我俩均在后方机关工作,不会出事,来安慰她。

1948年6月写于胶东牟平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处
1948年10月重写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练一团

 

西江月   情誓

苦练健儿似铁,乐得靓女如花。正名半子是为佳,母恐姻缘虚化。
如此军中骄子,岂扔村中情丫。将来必定娶回她,情妹只需肯嫁。

注:

1947年10月14日艾母为我开办的20岁宴会上向与会的学兵处政治委员温华桂再次提出,希望领导批准将义子升格为半子(女婿),又一次被领导拒绝。我乃填此词赠于她,让她母女放心。

1947年10月14日写于胶东牟平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处
1948年10月14日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沁园春   艾晶露

个别刁民,散布谣言,晶露心惊。
出身贫富,不能选定,个人道路,却可择行。
政策如斯,应当相信,勇卸包袱续远行。
从今起,要精神振作,爱憎分明。

众夸义母真情,善待我,犹如亲自生。
叹父亲抗日,马革裹体,赞妈可敬,喜妹多情。
爱护干儿,巳超亲女,生日鸡汤寿面烹。
分别后,嘱经常通迅,互报安宁。

 

注:

艾晶露,1910 年生于威海市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1928 年高中毕业与同学王运(地土恶霸兼商业资本家王万金之独子)在娘家结婚。以后夫妻同住在娘家,同在一个小学当教师。1938 年其夫参加八路军并入了党,不幸于1941年牺牲于抗日战场上。1945年与其女佳敏回夫家居性,分得七间房和在牟平城的全部商业。(田地她未要)并委托其弟帮助经营,她母子不与王万金来往。1947车10月我随温华桂政委夫妇住在地家,相处甚好,后她经温政委批准收我为义子。

她思想进步,人品极佳,待人和蔼,来村不久即被选为村妇女会长。土改复查中有个刁民(二汉子)说她娘家是资本家,夫家是恶霸地主,不能继续当村妇女会长。传入她耳后,思想苦闷,后经温政委开导才消除烦恼,更加积极地工作。

她独生女艾佳敏,1932 年生,一直由外婆抚养。长大初中毕业回父家,村民选她为夜校教员。表现很好,被军区得知,乃于1947年 12 月派员来村动员她入伍,学习报务。经她与其母和我商量后同意。9月 15日即进军队大家庭中。12 月底我部移居诸城县休整,临行前夕,其母含泪对我们说,你们两个都走了,我当然会弧单,只希望你俩在胜利后能双双回家,我就满足了。并一再嘱咐要常来信,尤其要佳敏常写信。要我们相互帮助,安心工作,要女儿尽快熟悉军队生活。我们三方后来先后通了二十八封信,其中大部份是佳敏写的。1948年6月我部又移驻河北濮阳县,这样离胶东更远了,战时邮络不通,就中断了联系。1949年1月北方各解放区都连成一片,我分别给义母和佳敏各寄了一封信。(她俩没法给我写信,因我部两次改变了番号和任务,她们是不知的)很久我收到两个回函,一个说说此人已故,家无亲人,退回。另一个说报训班已毕业解散,学员全部分配到部队,住地不明,退回信件。这样我们三人之间的亲情,就永远成了过眼烟云了,伤哉!

1949年2月写于保州华东野战军政治都解技军官到一团

 

沁园春   老耄亿旧

岁月如梭,当年佳丽,死死生生。
惜邦宁才貌,十七谢世,佳妮德品,十六当兵。
劲旅骄娃,雄师娇妇,向我皆施错误情。
坚婉拒,续杀敌解恨,宰兽烹蒸。

霞云妩媚娉婷,憨男子,心头就不怦
想村姑失散,双方无奈,天仙知错,相互分程。
四美皆空,烟消云散,两死一生一不明。
俱往矣,只哀翁老耄,闲话亡兴。

 

注:

佳妮是艾佳敏呢称,亦简称为小妮(妮为山东方言女孩别称)虽出生于恶霸地主家庭,但其 父是革命烈士,战时邮路又不通,以致失去联系。

骄丫系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干事黄婉霞,在五次战役中她多次追求我,因国内已有未婚妻乃婉拒,但她仍未放弃,直至1952年5月28日遭空袭牺牲成为她终身遗恨。

美妇系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兼浙江省军区司令部会计林蝶云,系有夫之妇,但还是钟情于我,后来我俩都知道这样是错误的便中止。

村姑是艾佳敏,她虽生长在城市,但是在农村老家参军的,故戏称为村姑。

天仙系指林蝶云,她生长在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又在驻杭部队工作,所以戏称为天仙。

四美皆空,邦宁病道,婉霞阵亡,蝶云健在,佳敏失踪。

 

2007年元且写于梅山新村宿舍

父亲诞辰百年纪念

留日学成返省城,热心教育作园丁。羞当污吏行苛政,耻作汉奸助虐兵。
教子参军驱日寇,送媳入伍筑长城。育成桃李满天下. 赢得终身代表名。

 

注:

父李应文,1896.9.15----1965.8.17(生卒月日为农历)。1939 年日寇占领繁昌时,将其捕去委任为繁昌县长,后逃回老家迁移外乡,续设馆教书直至 1945 年日寇投降,才迁回。1942 年国民党繁昌县政府令其女婿余之涛请他任繁昌县法院院长,他亦坚辞不就而作罢。1944年1月促使其子李敏生,参加新四军。1950年9月送其儿媳戈国秀参加皖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而入伍。1942年曾任皖江解放区临江行政办事处(县级政权)参议员。1954年自繁昌县第一届人大代表大会起,连任五届县人大代表直至逝世。

1996年10月9日于合肥梅山新村宿舍

 

西江月  喜初为人父

洪水漫流故县,爱妻来到杭卅。 军中又见喜心头,携手西湖逛够。
忙搞军营建设,快将喜报签收。 乐知产女叫苹儿,迅速电妻问候。

1955年5月12日杭卅解放军 0079 部队司令部营建委员会

 

西江月  喜添次女

国秀怀胎来到.,敏生着意叮咛。 夜间妻诉下身疼,忙电军医治病。
婴迅啼哭出世,妻哼痛苦方停。 拟将名字叫扬宁,因故改称李敏。

1957年3月10日写于杭州市0079部队军官宿舍21幢106室

 

西江月喜添三女

妻在芜湖待产 夫于高校读书 顷接电讯报生雏 更喜女婴媚妩
幸有国英照料 乐得国秀呼舒 婴名沿俗要夫出 夫告由妻作主

注:

1958 年 11月我正在石家庄市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 25 日接电报,妻已于 18 日顺利产下一飘亮女婴,时下母女平安。并嘱我为女儿取名,乃电告由妻取名即可。后妻与国英商定命名为红,以纪意1958年全国大跃进,我得知认可,并要此婴随母姓戈。

1958年11月26日夜写于石家庄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指挥系

 

西江月   喜中年得子

去岁中秋下种,今年初夏期收。 是男是女脑中游,只有耐心等候。
午夜护妻入院,凌晨探妇登楼。 几声哭叫是公牛,夫妇称心喜骤。

 

注:

1961年中秋之夜,我由驻地中村到闲林埠纲铁厂与妻戈国秀同度团圆之夜,两个月后妻告已怀孕,我俩均怕再生女孩(我已有三个女孩),忧喜交集。1962年5月13日晨护送至杭州妇幼保健院待产室,因忙乱忘带家门钥匙,夜,不得回家。无奈只好去杭州市火车站(城站),在军人候车室沙发上坐到天明,即赶到保健院。得知妻与一产妇同时进房待产,我只好在产房门外询问妻生产消息,但总不得要领未果。直到上午八时许,始出产房,我迎上去只见妻略显疲但掩盖不了内心喜悦,微笑告知她,一进产房就顺利产下一男孩。只因等另一难产妇,在产房足足待了三个小时,现母子平安。我迅即返家告诉其姑母,到郊区集市购买高价鸡、鸡蛋、肉类食品去了。

 

沁园春.  结婚十周年忆旧事

后代徽商,旧县发展,不再萍飘。
见富商二姐,语言少少,贫农四妹谈吐滔滔。
同校读书,性格各异,姐妹共同比下高。
戈国秀是品德俱备,无比妖娆。

惟独英秀多娇,怕碰壁谁人敢折腰。
幸军中娇子,全新思想,商家难姐,依归心骚。
亲友为媒,同学互爱,战后结婚不用雕。
入军校好,妇随夫唱,欢乐朝朝。

 

注:

戈国秀祖籍徽州,系徽商后代,其祖父早年在安徽沿江一带经商。

后在繁昌县旧县镇(今新港镇)定居,其父戈永辉(裕如)在旧县开有全镇最大的戈裕记绸布店由于善于经营,资金逐渐雄厚,并在芜湖市开有钱庄,为旧镇的首富。戈国秀在家排行老二,.为人忠厚,不善交际,言语甚少,性格内向,工于女红,乐于助人。其四妹何俊芳系其小姑母之女,因自小在其家中一同生活,故一同排行。还有其大姐何俊荣亦系小姑母之女,三妹系程自华大姑之女,五妹弋国莲,小妹戈国英等人。当时结婚都论门当户对,因其家庭富裕,一般家庭不敢向其提亲,怕碰壁丢面子,折腰,意指求婚。我曾与她同学,不久参加革命投奔新四军,1949 年随大军渡江得以回乡。才知其家在1945 年日军投降后,蒋政府接收人员见其家庭极为富有,便敲诈诬称其父为经济汉奸。一(因日军占领时他继续经商)将其捕去,并判刑被,逼患了精神病,于1947年逝世。其家庭财产,全部没收归公。其实是被政府某些人瓜分,使其全家生活无着,沦为贫民。我们相见时双方均满意,后经其大姐夫张正白和同学何永瑞介绍,促成订婚。1950年秋我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轮换回国,我俩经党组织批准,未举行正式婚礼,于1953年3月结婚。国秀1950 年2月投考皖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从而入伍。

1963年3月写于浙江杭州市中村解放军6294队司令部

 

贺老伴戈国秀七十寿辰

质丽工佳倾旧县,德高品正誉新园。少年求教同窗读,壮岁成婚共枕眠。
肝胆吐清儿女健,口碑特好婿媳贤。绕膝孙辈天伦乐,合度黄昏似两仙。

 

沁园春  痛老伴国秀病逝

国秀一生,年年先进,党性最纯。.
赞坚强意志,刚直秉性,立场坚定,工作纯真。
捐物救灾,捐资济困,似此完人必是君
挖敌特狠,如同狩猎,宰兽烹熏

互知各自倾心,同约定,和平后始婚。
喜洁身嫁敏 ,温情脉脉,忠心向党,铁骨铮铮。
貌美容姣,心灵手巧,品正德高大众钦。
唯一错,是抛夫弃子,独自西奔。

 

注:

国秀工作积极认真,年年获模范党员或先进工作者称号,在 1950 年土改工作中就曾荣获一等功荣誉。我俩于 1942 年在长江中间黑沙洲父亲办的学馆里同学,1949 年 12 月经父亲提出,经亲友促成,我俩同意订婚。1950 年11 月我赴朝鲜参战,1952 年底就轮换国国,我俩于 1953年春节结婚,婚后育有三女一儿。2001年8月27日她不幸实发脑病,治疗无效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2001年9月1日写于合肥梅山新村宿舍

 

我的一生

何家愁敏子,校舍啃书童,部队英雄汉,沙场宰兽工。
科学弘志壮,世界顶端攻,花甲离休了,闲人富贵翁。

注:

 我1927年秋出生于教育世家家庭。1933 年开始读书,师从牧惠通何秀伯,后因战乱学习时断时续。1943年春,我在本县中分村马仁乡中心小学读小学五年级,因成绩优异连跳二级,考入繁昌中学二年级就读。1944 年1月,我参加中共领导之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后调入解放区第二联立中学学习。不久又调入无为目山里村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十分校学习毕业,后分至七师政治部工作,至此,在部队工作二十余年。

1965 年 12 月乃转入中国科学院,后改为国防部第十五研究所,从事激光及导弹工程之大气传输研究的领导。(后又改为中国科学院领导,但研定任务未变)直至离休。

2007年10月14日写于合肥梅山新村宿舍

 

喜与恶

少年勇敢战雠仇,老龄离休没有愁,永世拒绝用烟酒,毕生酷爱看书邮。
忙时忙去两家店,闲日闲游二座楼,买到珍邮如获子,寻得罕本胜封侯。

注:

两家店和三座楼指市新华书店和市集邮公司的营业处的大楼

2005年12月于合肥长江西路宿舍

 

望海潮  抗战前后故乡

繁昌城北,长江边上,操同自古粮仓。
东有果园,西流涧水,桃杏鱼米飘香。
父办补习班,有人才济济,志气昂昂。
授课优良,慕名求教,遍城乡。

耕渔樵读同庄,看耕种田地,渔养鱼塘。
樵打树枝,读书朗朗,和谐共话麻桑。
寇犯皖如狼,惨杀人放火,民逃八方。
苦战八年胜日,返里喜如狂。

 

注:

父亲李应文在家中办补习班,招收大批有志生学青年学习,后这些学生大部分参加国共两方工作,一部分参加教育工作,只是没有一人当汉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写于无为县团山里村抗大第十分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日)重写于原上海敌港口司令部内,上海市军管会军事接管委员会

 

挽晏世珍

质如金似玉,貌若花和月。 含恨卸红妆,忍饥餐素雪。
绿江刚跨越,红蕾即摧裂。 悲痛促征夫,誓将韩美灭 。

注:

晏世玲,1934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北汉川西正街77号,中学教师家庭,1948年8月入伍,1950年11 月8日夜入朝,第二天夜间遭空袭遇难。

1950年11月10日于朝鲜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名杰《风雨春秋》之四

风雨几春秋续篇

我的人生回忆“风雨几春秋”写出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一吐为快。

的确,人生驿站,总有许多华光异彩,难忘记忆,或惊心动魄,或入狱深渊;或光彩夺目,或称奇前后。何况我们这代人,纵观千古,横溢全球,无论是人文或是科技,皆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代人时光,越过过往千年万年。

一、改朝换代

一夜改朝换代 __忆家乡解放的一天

公历1949年4月20日午夜以后,中国著名的“渡江战役”开始了。

我们在家看到10里外长江边一片火海,流星样火光从江北穿梭过来,炮弹只落在江边一带,旨在摧毁沿江工事,所以我们就好像看焰火一样,而且我们知道这是共产党的解放军横渡长江(其原委后述),一直“热闹”到天亮,远近枪声不绝于耳,近处越来越远,远处越来越近,早饭后就陆续见到解放军大队人马走过我们村前,他们秋毫无犯于老百姓,所以包括我们家在内,百姓们都送茶水到路边慰劳,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敌人闻风丧胆,一路后逃,几乎没有抵抗,好像两队人马在竞跑。就这样简单,一夜之间,完成了改朝换代。

但此时却有一队十几个国民党顽兵在我家隔壁大堂桌上架上机枪准备巷战,但大势己去,大兵压境.此时,怀有“亲共”的我家父亲出面斡旋,使之“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了火并和伤亡。

当时我家就驻有国民党部队一个排,但他们在天明之前就溜之大吉,无影无踪,而我们一家在枪声大作之时,都委身躲在墙旮旯里,以防流弹。几个大兵冲进来,一枪打在我们身边的石墩上,火光四射,吆喝“有人出来”,我们出来后看他们个个满面通红、满眼血丝,是战场上特有的“威武”面孔。他们看没有残军,也就马不停蹄地走了,有惊无险。从此我们就换了一个天。

亲睹村前有一个国民党兵,背着一杆枪在拼命地跑,后面追赶者喝令投降,但他“义无反顾”,一枪过去,立马倒在水田里,悲哉!否则,我们国家不又多了一个离休老干部,后来村民们将他“长眠”于村后扁担山上,也不知是哪家子弟!魂留异域他乡。

战场怎有良莠之别,战争总会冤死人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场上敌我双方都有聪慧善良的人们,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企盼如今台海两岸人民,乃至全世界芸芸众生,切勿重蹈旧辙。和平为上,共创美好愿景,已为共识。可惜迄今,生灵涂炭,滥杀无辜,时有发生,可悲。和平万岁!

再说说我们家“亲共“的缘由,我们这一代,少年时期,正值战乱和饥荒,家境衰落,国民党执政腐败,民不聊生,书香门弟的兄长们,有了点”先知先觉“,认为中国前途在于后生的共产党,于是就有“先行”,他们都先后加入共产党阵容,我家堂兄名朴(李怀北)和名勤(李若非),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大军(当时在江南家乡是新四军)北辙,此时正在军中,而且家乡换天前这几年,一直音讯全无,连生死也是不知,所以,盼啊盼啊,盼这天到来,果然在此后几个月,两兄长分别与家里联系上了,全家都庆幸他们,而且都成了军官,一个地道的革命先行者。

潜在家乡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队长毛和贵,从抗日到国内战争,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神奇人物,日伏夜行,穿梭于敌人眼下身旁,誉满一方的英雄。就是他,带领一班人,常于深夜来我家谈心探情,并取“大公报”(我家常年订有此报,当时它好像比较“公正”);还是他,于解放前三天来我家透露:“大军不久就要打过江南来,到时我负责打听你们家两位同志”。所以,这次变天,我们家连我也是心中有数的,没有以往散兵乱戎那样带来恐慌。

此后,虽然好长时间仍然贫苦,国家也百废待兴。但毕竟是一个新时代开始,开国时的政治清明,显示出全社会勃勃生机,一切从头越。     

 

二、衣食住行

民以食为天,食,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然而我们少年时代,虽没有出现象60年代“人祸饥荒”上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但也是“糠菜半年粮”,这, 除了政治、自然等因素外,更是因为没有化肥工业的兴起和“袁隆平”的科技,“地收”养活不了世人,真是冤了造物主了。尤其是“青黄不接”之时,总有饿殍野外。我们家还不是最底层,也是粮不济口,那时要有月均口粮30斤,就算是“小康”了。柴自己砍,菜自己种,茶山上摘,油菜籽榨,盐、醋、洋火(火柴之前靠打石引火,松枝、香油灯照明――古有挑灯夜战之说)等以鸡蛋换取,洗衣用皂角及草灰(含有碱)去油污,完全是一个准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殊不知人类已经走过了千年万年,欧美等在我们这一代已进入工业化时代,我们国家何其落后!人类文明时至今日终于恩泽了我们。

我本人儿时确也感受了“饿“的滋味,大麦糊难以下咽记忆尤深,青棵稻粑、糊,其味甘甜。直到49年、59年春荒安葬母、父,送葬者就是靠大麦糊糊、粑支撑的,悲哉何尤!

保暖御寒是人生的第二需求,然而七十年前,就在我们这书香门第的家庭,却依然靠自己纺纱、自己织布,做土布衣御寒,妈妈全程承担此项任务。偶而也有点“洋布”衣,就成为奢侈、时髦。一年新,二年旧,补补纳纳又一年,帽衣袜鞋没有不上补钉的,也有家人合穿褂裤的;而如今除了少数少男少女作秀(show)外,难见有补有纳的着装。几十年啊,在人类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而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让人瞩目、称奇。

依着上祖的福泽,我们家有一幢大院落,住的比别人家好,但上无天花、下无地平装饰,仍是一片泥地,扫地灰蒙蒙,永不绝。然而村民们大多是土墙草顶窝棚,年年翻盖,还陋雨透风,无异于古代穴居。我一家4人就是窝在一个床上,共盖一床被褥。我上中学时不也是一床没被面的4斤被褥,又垫又盖,通宵不暖。于是我也有办法,将棉裤脱下一半焐脚,好了许多。

农村基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农田阡陌都是“路”。只看到侵华日军有飞机、汽车和轮船,我们百姓就是走路,距外婆家30华里,我们也要从早走到晚,累得可怕。奢侈的是人抬的轿,妈妈小脚好像也偶而座过轿子。运东西除了肩挑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独轮木车,无须择路,遇有坑沟垫块木板,靠人力硬推,叽叽喳喳,满身大汗,也能装上三、五百斤,也有新娘子除了轿抬之外就是这车推过门。

压根就没有代步工具,全凭两条腿。后来慢慢有了自行车,除了要有路外,一辆车,也要我们半年工资,不比如今西人买一辆轿车,更何谈那挣农民工分的人!时比今天,日行万里,天壤之别!只不过一代人时光啊!

三、杂感

我经历的人民币沿革

54年前,我在芜湖上学,一根油条是200元,这一年不知哪月,就变成新币2分钱一根油条了。我们前届同学毕业后工作定级是42万元,到56年9月我工作定级为41元,新币与旧币相差1万倍,这是它的第一次变化,有形的变。但并不损各方利益,只是减少数字上的麻烦,少了4个0而已。

第二次则是无形的变,86年我来芜工作,是医务12级,月薪75元。上等米9分几1斤。然而,只几年乃十年多时间,虽然我从主治医师晋为主任医师,还未等到退休,就很快变成月薪几千元了(国家规定我的这一级是3000多元),1斤普通米也是1元以上才行,这中间人民币实际贬值何止十倍!否则,人民币还不比美元含金量要高!

我,一点不懂经济学,不知道这中间是个什么学问?与人民生活、与国际贸易有何意义?

注:个人管见:这次人民币贬值就导致国家不声不响地鲸吞了它的子民手中现有的存款的90%。这,是否是一个“豪贪”!?但,没有酿成社会震荡。还好,我们一家在此前近30年工作,仅够养家活口,几乎没有积余,在这点上,我们对国家没有作出“贡献“。

环境、农耕及其演革

   我儿时家乡是原本自然面貌,无雕无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门前溪水,清沏见底。然而今非昔比,社会进步也带来了污染,破坏了原生态。正在改进中。相信,人能破,也能立,何况有今日之科技,定能创造出一个宜人的世界。
    农耕主要是牛力犁田,有时也人背的,其他锄耙也全是人力。遇上天旱,人力水车。收割、脱粒、摊晒风干,无一不是凭着一双手。砻稻、舂米、筛糠也均出自厚茧的手。
现在,农村是拖拉机、化肥、锄草剂、电力水泵、收割机、机米…..如今,物质文明惠及黎民百姓,自来水、电灯、电视、电话、电脑、空调、冰箱、手机、自行车、摩托车乃至汽车遍布城乡。瓦房如雨后春笋,低矮草房已经寥寥。村村通油路。城市更是迅速发展。像芜湖市,十多年时光,旧市消失了,新市出现了,而且扩大了10倍之多,其现代化程度赶过我10年前去的温哥华。
   记得50-60年代,只有乡政府才有手摇电话,靠人工一级一级接通,打一个电话要费好多人周折才行。通常联络方式是写信,信也是邮递员分送,直到85年我来芜湖,挂长途要去邮局登记,86年我已住红梅新村了,市内这个大村有一万多人口,也还没有一部电话,一次我家人有事迟归,急得全家分头到全市各家大医院急诊室去找。儿子去国外留学,一封信往返得两周时间。
    10年前我去加拿大温哥华,见到街头路边尽是投币电话,我一人就敢单行外出,要是迷路了,塞进2角5加币,就可给家里打电话了,觉得新奇方便;5年后,我们芜湖也就如此了,是磁卡电话,但如今的它却又被人们冷落一边了,几乎人人手机或小灵通,加上网络电话,随时随地可通话,更可视频聊天,天涯比邻。这世界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眼花缭乱。

我国户口和粮票

54年大水灾后,学校让我们学生回家转来户口,从此,不经意间,我就成了非农业户了,此后的口粮就跟着它走,一直有了粮票这个比钞票还要贵重、维持生存的第一要素。尤其在那著名的60年代初“三年大饥荒”,它就是命根子。直到改革开放若干年后,实行了40年的粮食配给终于取消了。近年来户口的概念也已淡出。中国社会这一轨迹,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人心中。几乎是两代人时光,人们为“跳出农门”和获得粮票,花费了多少心血和劳动!当然,现在它已成为历史了。

中国国企取向何方

今天受友盛邀,我驱车去了距市区20公里的长江下游,叫“西华基地”的泊地参观。江边停泊了一大片轮船,锈迹斑斑,俨然成了一个垃圾场。然而,曾几何时,它却是雄踞一方的工业重地。

就在十多年前,我国的公路、铁路还不发达时,长江水运,也有过“一票难求”。长江轮船公司,国营大企业,鼎盛一时。在“改造国营大企业”浪潮中,江河日下,衰败如今,客轮全部退出市场,销声匿迹,人员下岗,船停泊在此,任凭风摧浪蚀,一堆废铁,每班8人,轮值看守,毕竟是“国有资产”,不得怠慢。

这条世界上著名的黄金水道,天老爷赐予的无本通道,总该让它为人民多效劳,再展雄风,但不知尚待何年!

国家兴望,社会进步,而这里的下岗工人,不能分享年增10%GDP福祉,产生了又一个社会低层,加入了新时期新的“工农大军”。统筹全社会,冀贤慧志士,何时方可摆平这一阵局。 

54年在芜湖防汛

在我的记忆中,除了49年一次全局性水灾后,就是54年的又一次重演,可见,在那低科技年代,灾害频仍,人民遭殃,水深火热。那是天灾,不是人祸,无怨无恨。

54年,我在芜湖卫校上二年级,暑期又发大水,那时沿江无设防,任凭自然摆布。江水上涨满过江堤,整个城市几乎全泡在水中,全市瘫痪。中山路,水入二楼,房屋像漂在湖中的荷叶,街道上撑船。我们学校在儒林街打铜巷,位高没有上水,学校要求学生全部留校防汛。我们这批人正值年壮力强,热气又高,于是不分昼夜,分班上阵。

从北门上船,直达小官山(现在的师大附中),挖山不止,把土装上麻袋,运往江边,垒成江堤以挡水,一暑下来,挖了半边山,手上全是血泡,一身汗,满身泥,饭堂全天有稀饭,中午工地上是每人一角钱大饼。但,人人争先恐后,精神焕发。

可那以后,就开始口粮配给,粮票用了40年。也并不年年灾荒,除了落后生产力之外,也有“人祸”因素。揠苗助长,瞎指挥,欲速则不达,种而不收,连年粮食不济饱腹,长久困扰全社会。尤其60年代风调雨顺大饥荒,空前绝后,然而付出了几千万生灵的惨重代价。如今,世界上也还有饥荒肆虐,像黑非洲,是全人类支援的重点。

人类与大自然抗争千万年、几多代,起码是争得生存和繁衍。在人类进入高科技的今天,征服自然能力,大为提高,人们的需要,已远远超过饱腹要求。庆幸千古期待我们这个时代的到来,可谓已经“小康”了,人类共享今日的文明。      

四、学而优则龙

我的首次进京、陪考

83年4月26日,在繁昌一中任教一年的儿子李维,意外收悉来自北京社科院语言所刘秘书电话,查问他为何不按时面试?这就引出了一个惊人的故事:繁昌一邮递员将这份电报通知丢失了,然而他作了一个荒谬决定:私自隐灭。这不但有悖于他的职业行规,更可能断送了一个人的一生重大时运,其“罪”不可恕。幸好,刘秘书的这一善举,救了两个人。(后来追究下来,该员托人上门求饶,逃过被开除。) 

本来事情是这样:该所本届招研2人被初选面试,由于李维未到,只有王承宏一人,那时通信不甚发达,事主们惑而不解,好在有了严守职责的刘秘书,一个电话过来,才真相大白。并允诺重安排面试。

小维手足无措,急回家商讨。紧急应考,还要长途旅行,又首次进京,于是决定我亲自陪送,临时凑了400多元,是我半年多的工资收入,足够用了,旨在减少一切后顾之忧。要了一辆救护车,当天即返繁中,连晚再上火车,由南京转,直达北京,但没有买到卧铺,17个小时旅程,真的十分倦人,好在维可无所用心,迷迷糊糊。直奔语言所,还是刘秘书接待,这人,和善可人,连我一道安排在本所住上,免除外出花费时间和精力,尽给方便,非常感谢。

28日就进入随后的两天面试日程,刘涌泉、刘倬两导师,很赏识这一学生,说:语言学91高分,难得!顺利过了,几乎明白通知了,我们也就放心了。这是4月30号。

次日5.1节,我们搬出,心安理得地住在一家旅社,一心出玩。我也是第一次进京,心情好,又新奇。去北大,上长城,逛颐和园,游故宫,赏天安门,从长安街到学院路,到处转悠。

可一天下来,一头灰砂,口干舌燥,鼻孔出血,一派准“塞外风光”,对我们南方人来说,别有一方感觉。

在颐和园中,我们还第一次买了一个简易相机,20元啊,还真的能照出相片来,也好留下一些记忆。回程我还真的去了航空站,准备飞回来,但要从济南转,感到并不省事,钱倒不是问题,我们花掉的还不到一半,绰绰有余,后来还选由中转合肥返程。

对我们家来说,对小维,这是一次愉快而特具意义的旅行。

果然,不几天,来了正式通知,圆了读研梦,从此开始了小维人生一个新起点。铺垫他后来的留学英加,驰骋于世界科学殿堂。

饮水思源,这一“折腾”的圆满结局,需再次感恩于那位敬业而善良的刘介明秘书!

陪送小维上大学

77年春,因文革而停止招生的大学,开始了10年来第一次招考,小维和扬新一次中榜,而且都是本科,除扬新是第一志愿去了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而无怨无悔外,小维却取在志愿之外,超出了心理承受力,甚至弃此再考。

经过家庭一再斟酌,不可贻误steps,委曲成行。安庆师范学院英语系,一班30人,彼此彼此,他们誓言:低着头进来,昂着头出去。果然,后来历史证明,的确如此。这30人,大都成为博士、教授,甚至世界名流,小维也不例外。也许,逆境激励,是个动力。

话说回来,当时小维,除此之外,又值年幼,才17岁,第一次出远门,精神和体力均不支。于是,我来全程陪送,他本人就不用操心了。直到为他铺好床铺,见了班主任,还陪住了两天,才依依不舍地留下他,祝他磨合适应。实际上,这是强其为难,我内心也为此而承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感到不安、愧疚和后悔。何必让他受这4年精神压抑,要是只迟半年,再考再选,说不定更好一些,少了那不悦的4年,路也可更顺些。这是我的传统的保守思想主宰使然,缺乏胆识,先得为安。可能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错误,也是我的人生经历局限了我的思想境界。好歹后来经小维努力,弥补了这一失误,才没有造成长远恶果,否则,这是我的一个终身憾事!

护送小维下放农村

那个年月,学生读完高二,就只有下放农村一条出路。将来如何,也是茫茫,不得已,只得随大流。虽然小维年龄不够,但也别无选择。好在他识大体,又有吃苦毅力,于是决定也下去,听天由命。

只有16岁,从未离过家,要一人生活在无亲无故的农村,还要劳动自食,任何父母,也是舍不得、不放心啊! 实际这也是无奈之举,是这个社会的独特创造。

一个人下放,父母两人护送,拜托人家,安排生活。好在我们是医生职业,还名噪一方,人们纷纷表示友善。又放在乡医院边上,有吴月云院长呵护,使我们放心不少。但毕竟,苦,还总是要吃的。无论劳动或生活,也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最苦的农民,起码生活在自己家里,远远好过这些“知青农民”。

随后,就是一个最最基层的乡下农民了。白天要上工,一天工分不及一顿饭,这倒不要紧,谁家也没有把这当成目标。一身黑、一身泥,回来还要挑灯烧饭,没菜哪有营养,几个月下来,脱层皮,瘦一截,好在精神不垮,因为大家一样,彼此彼此,社会公平。

头脑清楚,知识无价,将来社会总要有人出来创造价值。比较起来,还是不放松学习,书带下去了,晚上听听英语广播,一些未开卷书本,有时也打开看看。

在做了一个农业周期之后,从春耕到三秋,我来了一个“英明”决策“,设法让他和扬新都去公社中学任代课教师,旨在为高考作点准备,我仗着职业的优势,如愿以偿。

这好,生活安定了,也还是下放,不违背政策,教余可进入正常备考,还有身边的各科老师请教。这一智举,为高考取得胜利,有汗马功劳。

小儿子_一个高考状元

94年暑期,小儿子李磊,中学毕业高考。凭着他高智商和成绩,学校决定“保送”进上海同济大学,这,在我们家当然是件大喜事,在“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激流中,他能如此,大皆欢喜,师长、朋友们,纷纷为之道贺。然而峰回路转,发生一个戏剧性“折腾”,他受同学之请,擅自贸然为另一位同学代考(毕业考试),犯了规,应受罚。他的班主任找我们家长谈话了,为了避免日后被人举报误事,决定取消他的“保送”资格。我们无话可说,校方也还是一方善意。但惋惜之情,深藏暗吞,“风险”之意,油然而生,得而复失,懊恼之至。

然而事主,毫不经意,甩开膀子上考场,轻松应考,场场下来,都说“可以”。然而我们家长,忐忑不安,怕“挫折”中伤了他的竞技心态,妨碍正常发挥。

果然,成绩出来了,617分,成为师大附中高考状元,录取时还要另加市优秀学生5分,与他本人的事先估分几乎不差,说明他的这次考试,心态正常。

考试分正式公布之前,各高校抢先从内部拿到成绩,纷纷上门,网罗高分学子。中国科技大学招生老师,首先找到我家,允诺:“保证录取,任选专业。”就这样,“顺理成章”,进了该校计算机系,5年制本科。至此,我们心境坦然,如释重负。

再一次,峰回路转,失而复得。

毕业后,在上海工作一年多,再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至今,就将毕业,可谓“功成名就”。笑顾当年人生的这一出剧,还是能者常胜。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