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六十年谜团的新时刻
2025年3月18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超过7.7万页肯尼迪遇刺案档案,承诺"无编辑"和"最大透明度"。这批档案分三次发布:美国东部时间晚7点的32,000页、晚10:30的31,400页,以及3月20日上午9:30的13,700页。虽然解密规模庞大,但仍有约2,400份FBI新发现档案和500份国税局记录未包含在内。这些文件揭示了一系列此前未被公众知晓的惊人细节。
双面间谍与冷战阴影:谁才是棋局背后的操纵者?
新解密档案揭示了一个远比官方叙述复杂得多的真相。官方历来坚持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孤独的枪手",但现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CIA前情报人员加里·安德希尔曾向朋友爆料称,肯尼迪之死是CIA内部一个"小集团"所为。他声称:"CIA这个特工装置被自成一体的小集团所渗透",这些人"就像黑手党一样高效"运作。安德希尔在爆料后不久离奇死亡,官方裁定为自杀,但他左侧头部中弹而他本人惯用右手,现场邻居也未听到枪响。这一新解密的证词首次完整公开,为理解CIA内部派系与肯尼迪关系提供了全新视角。
奥斯瓦尔德的双重身份:棋子还是特工?
在墨西哥城的活动一直是奥斯瓦尔德身份之谜的核心。新档案揭示了更多震惊细节:
一份1991年来自CIA圣彼得堡站的备忘录记录了一位CIA官员与KGB官员的对话。这位KGB特工审阅了关于奥斯瓦尔德的"五卷厚"档案后确信:奥斯瓦尔德"从未是KGB控制的特工"。有趣的是,该备忘录也注明KGB官员怀疑"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奥斯瓦尔德",尽管"KGB在他位于苏联期间对他进行了密切和持续的监视"。更值得注意的是,KGB文件显示奥斯瓦尔德在苏联进行射击练习时是个"糟糕的射手",这与他在达拉斯展现的惊人射击精准度形成鲜明对比。
1999年解密的情报文件显示,在奥斯瓦尔德未能获得签证后,CIA监听显示有人在打给苏联大使馆和古巴领事馆的电话中冒充奥斯瓦尔德。更令人震惊的是,为确认奥斯瓦尔德身份的墨西哥城录音带被销毁或篡改,这对维持"孤独枪手"的官方说法至关重要。
CIA监控技术与隐形战争
新解密文件首次揭示了CIA在墨西哥城复杂监控行动的完整细节:
CIA在1962年12月至1963年1月期间对墨西哥城苏联和古巴外交设施的电话通信实施了系统性窃听。档案详细描述了特工如何使用特殊化学物质标记电话设备,这些标记只能在紫外光下被其他间谍识别。一份79页的文件中,新解密的15页内容列出了当时监听的电话号码清单,显示美国政府监控范围之广。
更具爆炸性的是,CIA反情报负责人詹姆斯·杰瑟斯·安吉尔顿被证实知晓奥斯瓦尔德与KGB官员科斯蒂科夫的接触信息。科斯蒂科夫被怀疑工作于KGB第13部门,该部门专责政治暗杀。一份最近解密的报告显示,FBI高级特工在1963年11月15日(即刺杀前一周)向安吉尔顿办公室报告了奥斯瓦尔德返回达拉斯-沃思堡地区的情况,但安吉尔顿未能采取行动阻止悲剧发生。
肯尼迪与CIA:内部对抗的惊人证据
亚瑟·施莱辛格在1961年6月给肯尼迪的备忘录(现在首次完全解密)揭示了肯尼迪政府与CIA之间的严重紧张关系:
施莱辛格严厉批评CIA势力侵蚀国务院职权,称"CIA在某些国家的官方驻外人员几乎与国务院人数相当,甚至试图垄断与某些外国政要的联系"。备忘录具体提到CIA在巴黎使馆的渗透以及其独占对法国国民议会议长的接触。这些内容反映了肯尼迪团队对CIA的深度戒心,可能为理解暗杀背景提供关键线索。
奥斯瓦尔德在墨西哥城的"失常行为"
新档案揭示了奥斯瓦尔德在墨西哥城的极度不稳定行为:有证据表明"他曾在一名KGB特工的办公桌上拔出手枪并猛击桌面,导致苏联使团认为他精神不稳定"。更惊人的是,有理由相信"奥斯瓦尔德在墨西哥城公开谈论暗杀肯尼迪,而且有人听到他说这话"。如果属实,这些言行为何未触发美国情报机构的警报?
奥斯瓦尔德的神秘同伴
一份包含手写笔记的CIA文件表明,奥斯瓦尔德在墨西哥可能有一名被称为"El Mexicano"的同伴,此人被认为是一名后来叛逃到美国的古巴叛军上尉。另一个消息来源将此人确认为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塔马约,据另一份文件称,他是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反卡斯特罗训练营的负责人。这一线索将奥斯瓦尔德与CIA支持的反卡斯特罗团体联系起来,挑战了"孤独枪手"理论。
跨越国界的连接点
档案还揭示了一些异常的国际联系,包括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的前专用游艇"波托马克号"被古巴流亡者团体使用的情况。该游艇原本交给马里兰州政府用作渔业巡逻船,后不明原因落入反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者之手。
此外,苏联克格勃在肯尼迪遇刺后的内部调查认为,暗杀可能是"右翼阴谋嫁祸莫斯科"的苦肉计。有古巴情报记录显示,他们在事发前曾收到"美国人愿为古巴效劳"的信息,这与奥斯瓦尔德曾向古巴领事表达的意图相吻合。
新发现的历史意义
这批档案虽然没有提供确凿的"终极真相",但填补了许多关键空白。它们展示了一个复杂的历史画面:CIA对奥斯瓦尔德的持续监视、多方情报机构的交锋、肯尼迪政府与CIA的深度矛盾,以及可能的"叛逆特工"活动。
这些发现既挑战了沃伦委员会对CIA作用的轻描淡写,也为众议院刺杀调查委员会(HSCA)曾提出的疑点提供了新佐证。它们为我们理解这一改变美国历史轨迹的事件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多维视角。
随着研究者继续深入解读这些档案,肯尼迪遇刺的谜团或许不会被彻底破解,但我们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真相。这些文件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录,更是对权力运作、情报战争以及国家机器内部紧张关系的揭示,对理解现代政治与情报世界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Claude)
【相关】
- Grok:超大数据的大模型为何能收敛?
- 《“蜜蜂巢”里的子弹:JFK档案解密后》
- 2025年肯尼迪遇刺档案解密揭示的惊人真相
- 2025年肯尼迪遇刺案档案解密
- Gemini Deep Research:用“Logits Lens”洞察神经网络的奥秘
- Sonnet3.7: 推理大模型的挑战与前景(图文版)
- 数学圆舞曲:欧拉恒等式(配乐诗朗诵)
- 检索增强(RAG)与窗口数据的互补性 (图文版)
- 检索增强(RAG)与窗口数据的互补性
- 关于颈椎病,大模型医疗建议靠谱吗?
- Xiao Hong Red:肖弘其人
- 万字长文解析 LLM-native Agent 及其混合计算方式
- o3 deep research: LLM 驱动的 Agent 综述
- Agent:数字代理的崛起与未来
- Agent元年:从聊天机器人到数字员工的当代进化史
- 生成式AI学习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术语
- 思维链是大模型的符号神助攻
- 再谈自然模态数据是高维空间的低维流形
- 深度学习的局限性研究综述
- o3 deep research: 深度学习局限性研究报告
- 深度学习的基石:多层感知机
- o3 Deep Research: DeepSeek R1 多阶段训练流程问答解析
- RPA 赛道与大模型Copilots早期创业者的困局
- Transformer 和注意力机制简介
- 立委科普:如何理解自注意力机制中的QKV分工?
- DeepSeek 笔记:推理新范式 query+cot+answer 支持新的 scaling law 吗?
- DeepSeek 笔记:R1 部署阶段的推理机制
- 从R1幻觉谈起,大模型幻觉是缺陷还是创意火花?
- 推理强化学习是端到端的监督,推理过程的非监督
- DeepSeek 风暴下看看它的论文
- 大模型风云诡谲的下半场:scaling 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