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99:从大小S的整体部分关系看舆情挖掘的统计性】

白:
“这家公司从年报看业绩没什么起色。”

李:
“业绩”可以是小s 也可以是“看”的宾语,其实语义基本不变。“从N看”很像个习惯表达法,可以等于 “从N看上去”(“以N而观之”)。

白:
“这个人从眼睛看瞳孔是蓝色的。”

董:
两位,“这家公司”、“这个人”,还是“状语”吗?怕不合适吧?

李:
主语。“从N看”可以做状语。还是大s小s那套,及其变式。逻辑上就是整体与部分的情形,谓语说部分自然也在说整体。感觉 大小S的问题 有很强的逻辑意味 是逻辑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大S是整体 小s是部分 谓语直接说的是部分,自然也就间接说了整体,这是逻辑上的不完全归纳,与三段论的演绎正好相反。归纳不如演绎严谨,容易引发种种争议,但归纳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广泛使用的手段,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很有说法了。

这个问题我们在做舆情分析中,无数次遭遇:说 “iPhone 屏幕很好”,直接说的是“屏幕”,间接说的是 “iPhone”,算不算是说 iPhone 的好话?当然算,至少是找到了 iPhone 的一个亮点。

A:iPhone屏幕好
B:iPhone 屏幕好,但别的都不行。
A:照你说,iPhone 只剩屏幕好了?
............

A 是说 iPhone 的好话,用的逻辑是不完全归纳。B 是说 iPhone 的坏话,但也做到了与 A 并不矛盾,根据的是归纳的不完全原理。所以说 不完全归纳就是那半瓶水,乐观主义看见的是水,算是点赞;悲观主义看见的是空气,可以是吐槽。如果反过来用三段论演绎法,说的是整体而不是部分,譬如 “iPhone 就是好”,就没有这些弯弯绕了,不会留下模糊的空间。

大前提:iPhone 好
小前提:iPhone 屏幕也是 iPhone (有机部分)
结论:iPhone 屏幕好。

这跟 “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一个道理,是点赞没商量。

回到原句:“这家公司从年报看业绩没什么起色。” 句法上的大S在逻辑语义层转为O,句法上的小s上升为S,这些都说得通,只欠O(整体)与S(部分)之间的关系了:

愿意做细活的话,这个有点特别的 “从N看”(习惯表达法)可以看成是状语或插入语,它不是语句的重心。不过,这种细活做多了,不仅费工,而且也难免弄巧成拙,譬如,万一前面出现了一个通常不出现的主语“我们”或“大家”,就找不到自己的谓语了。

“这个人从眼睛看瞳孔是蓝色的。”

“瞳孔是蓝色的。”
“这个人是蓝色的。”

这就是不完全归纳法推向极端的情形:上句因为是极限事例,听上去不 make sense,但却的的确确隐含归纳法从部分到整体的逻辑链条在内。如果改写成这样,就貌似有些道理了:

“就瞳孔而言,这个人是蓝色的。”

“瞳孔” 这个概念 在其常识性本体知识库里 在Color的字段下 其 appropriate 的属性值里面包括了“蓝色”。但是 “人” 这个概念里面 常识本体库里面的 Color 栏目 没有“蓝色”这个选项,只有“黑 白 黄 红”。说 这个人是蓝色的 违背了这个常识 所以觉得很怪:除了妖怪和童话,怎么会有蓝色的人呢?但人的某个部位的确可以是蓝色的。部分的属性推广到整体的时候 遇到了矛盾。

“希特勒特别善于演说”

是说 希特勒好 吗?还真地就是说他的好话。在舆情抽取的时候,我们记录每一个这种表述,部分好相当于给整体好投了一票,但抽取的碎片化情报只是零散的一票一票,到了对于整个数据源进行信息融合(fusion)的时候,这每一张投票就被统计出来,“舆情”就自然得出。

白:
这是诛心。说鸡蛋好是不是也给下蛋的母鸡投了一票?

李:
最后的结果非常 make sense。原来,在与希特勒相关的舆情数据里面,整体而言,点赞的不足 1% 吐槽的高达 99%,可见其不得民心。这是全貌。舆情的细线条分析 进一步揭示 即便点赞,赞他的方面(aspects)或依据(why)几乎总是其客观能力(演说才能)等,吐槽的却是他的实质:思想,行动,内心,等。

说鸡蛋好,的确是给那只老母鸡点了赞。虽然钱先生对喜欢他的《围城》的粉丝说,鸡蛋好吃,又何必认识老母鸡呢。其实钱先生不仅仅是谦虚或清高,其实就是懒。懒得搭理那些无穷无尽的崇拜者。他内心何尝不知道,鸡蛋吃得香的人,对于老母鸡是有赞的。至少,我去超市买鸡蛋,对于能下黄鸡蛋的母鸡,比只会下食之无味的白鸡蛋的母鸡,心里不是一视同仁的。anyway,我们做了多年舆情挖掘,就是这么个原理。利用的是不完全归纳,对于不完全归纳所带来的副作用和逻辑不严谨,弥补的手段就是大数据投票。并不离谱,有全貌,有细节。

在大数据下,好人不会被评坏了,坏人也不会被评好了。当然,国内水军据说可以左右大数据,另当别论:主要是数据还不够大,水军也太便宜。

白:
无罪推定的原则,逻辑上(典型的就是三段论)推不出来的,你不能安给我。统计算个数也就罢了,把标签落到人头上,贻害无穷。这与诛心何异。比如,我反对一个人的证据(比如钓鱼贴里面那种荒唐证据),对其结论并没表态(尽管结论可能很政治正确),这是一个正常的理性行为。如果因为这个给我打上政治不正确的标签,我很难接受。

李:
大数据下,任何标签都不是黑或白。

白:
可是这种粗暴做法,冠以“舆情分析”的高科技帽子,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

李:
说你 99% 的政治正确,1% 的政治不正确,你应该很高兴。我要是开个餐馆,或经营一家NLP咨询公司,只要有 80% 的赞誉度 就笑懵了。每次找餐馆,我从来不特别找全五星的,总是找4星以上的,一万个评论打了四星的,比一千个评论打了五星的,要好得多。

白:
评好人缺点的人、不赞成拍好人马屁的人、不赞成捧杀好人的人、不赞成用荒唐论据支持好人的人被当作跟好人不一伙的人,这样的技术是危险的。其实是在诛心,或者在实现一种诛心的逻辑。

李:
退回到人工问券调查民意的时代,手工民意测验其实更差 更不完备。因为大S作为调查对象虽然是确定的,这个 大S的方方面面 那些点赞他吐槽他的种种理由 却五花八门。这些五花八门 个体可能有诛心的风险 整体统计却化解了风险。到了民主政治 一人一票 根本就无心可诛。大数据下 只看票 不看理由。

白:
挺转和反转,就因为双方的旗手而呈现站队状态。反崔挺崔,反方挺方,本来与挺转和反转是互相独立的,在舆论场中愣是给弄成掰不开了。这个话题与政治关系不大。一个人只要不满崔,就会被当成挺转分子。

 

【相关】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朝华午拾》总目录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