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李老夫子遺墨》簡介


 李老夫子(李咸昇,號學香)是我的曾祖父。《李老夫子遺墨》(現代文言,又稱“時文”)收集了其徒子徒孫傳抄的李老夫子遺作,包括詩詞歌賦、喜壽輓聯、序傳雜文等,由他的門生編輯成冊,內部發行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家傳孤本掃描上網。除了對我們傢具有獨特意義外,亦具有一定的文史資料價值。掃描版本不甚清晰,我將逐篇陸續輸入校對,以利永久保存和流傳。 

附錄還收錄了我的兩位叔爺(伯祖父李應文和叔祖父李應會)的作品。曾祖父非常開明,重視教育,不惜變賣田產送孩子(我的叔爺)去日本留學深造。但我的爺爺(李應期,行二)被曾祖父留下來幫助理家,失去了留學機會。據說,我爺爺當年每年去南京一趟,將家產變賣的銀子匯款到日本,供給兩個兄弟的學業。兩位叔爺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分別獲得明治大學法學士和政學士學位歸國。在那個年代,有這樣教育背景的人才很難得,本可做一番大事業。他們後來的建樹不大(與其教育水平不成比例),影響止於本地,我猜想原因有三:一是年代不濟,中國自上世紀初開始,兵荒馬亂不斷;二是曾祖父淡泊名利,進而要求孩子們繼承父業,在家鄉興辦教育,而不是鼓勵孩子們出去闖天下;三是兩位叔爺身體都不大好,沒有“革命”的本錢:伯祖父久卧病榻,是鄉間生活使他休養生息,逐漸康復;叔祖父更是不幸,英年早逝(見本書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但是從他們所著文字,可以看出,他們思想開明,關註時事。除了鄉居閑篇如“李應文-哀死鴿文”外,也不乏豪情熱血之作,如“李應會-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李應文-王君加入義勇軍序”。 

我爺爺在我出生那年死於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大飢荒。三兄弟中,就數伯祖父李應文比較幸運,1965年在老家壽終正寢(遺像見下)。李家所有晚輩全部到齊,舉行隆重葬禮(李家合影見下)。還記得我們孫兒輩,在棺柩落地後,每人輪流掬一捧黃土。伯祖父生前作為開明紳士和“統戰對象”,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曾經當選為縣人大代表(證書見下),幸免於政治運動的波及。仙逝於文革前一年,更是大幸,否則,以他歷史上的複雜經歷,文革中少吃不了苦頭。(一直看顧我們長大的外祖母在文革中,就被揪鬥,每日掛著“地主分子”的牌子,受盡羞辱,給我們幼小心靈也蒙上陰影。) 

以上可算是我的“書香門第”背景。只不過,到我父親這一輩,由於國家內憂外患(抗日和內戰),連年戰亂,家道中落,生活日漸艱難。我父親小時候忍飢挨凍的事常有。想當年,李家“崇實學校”在當地可是富有盛名,桃李滿天下。不過,家道衰落倒成為一件好事:共產黨當道後的土改,家庭由此被定為“小土地出租”,而不是“地主”、“富農”這樣的“四類分子”(指的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四類,後來又加上57年劃分的“右派”),使得我們後輩少受政治運動的衝擊。 

說到家庭成分“小土地出租”,還有一些故事。在我們小時候,家庭成分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標簽:“貧下中農”子弟被認為天生革命,“根正苗紅”,高人一等;而“地、富、反、壞、右”子弟受到極端的社會歧視,被剝奪很多機會(招工、上學等),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受欺侮。還記得我們小學時班上有一個女生,家庭出生地主,很可憐的樣子,總是抬不起頭,就這樣,還常常有同學羞辱她。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對家庭出身自然很敏感。我家情況不是很妙,母親出身地主(是個可憐的土地主:外祖父做小生意賺了點錢,捨不得吃和穿,一家人勒緊褲腰帶,卯足勁置辦田產,以期小康,換來了一個地主帽子),成了我們的一個死守的秘密。好在子女家庭出身隨父,所以我們每次填表,家庭成分欄都是“小土地出租”。問題出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搞不清這個比較偏僻拗口的成分的政治含義,心裡不免惴惴。記得在班上,有幾個同學議論我家這個奇怪的出身,其中一個自作聰明地說:“小土地出租,就是小地主”(其實這個理解不算離譜),一下子把我們推到“階級敵人”陣營,讓我們無地自容。我的堂兄揚縝也有同樣的煩惱。有一天,他很高興地宣佈,經過深入研究,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有關黨的政策文件,發現“小土地出租”大體相當於“上中農”,屬於革命隊伍的團結對象。而且黨的主席毛澤東也出身於上中農家庭。(實際上嚴格說起來,毛家顯然已經進入“富農”級別,印象中毛在跟斯諾交談時對此“供認不諱”。說他出身上中農好象是後來革命群眾為領袖諱的變通。一個在韶山衝這種窮鄉僻壤的上中農是很難蓋上毛家那間著名的大瓦屋的。我們對這個大瓦屋象天安門一樣熟悉,它成為人們瞻仰紅太陽誕生的聖地。)這些偉大發現使我們大大松了一口氣。 

背景資料: 在那個荒唐年代,所有人被階級出身劃分為不同等級。跟所有分類一樣,這些級差是連續的,有模糊地帶,但大體分為“敵、我、友”三類:革命階級(以無產階級、貧農、雇農、下中農為代錶),團結對象(以中農為代錶,民族資本家曾經一度被看作是團結對象),革命對象(即階級敵人,以地主、富農和官僚、買辦資本家為代錶)。而“上中農”和“小土地出租”這樣的成分就屬於敵友之間的模糊地帶:這就是煩擾我們多年的原因所在。 

2004年10月12日,記於美國水牛城 

補記:現在象《李老夫子遺墨》這樣自成一體的資料已經很少了,它的文史價值是可以肯定的,反映了那個劇烈變遷的時代(從前清到民國)以及南方山城繁昌的一個側面。有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和娛樂價值。我大學畢業後在繁中教書的時候,從同在繁中的大伯處借來他收藏的一本殘缺不全的《李老夫子遺墨》,工工整整手抄下來,並試圖添加註釋(掃描件選附在有關章節後),可惜註釋工程沒有完成。手抄本後還有四種相關的附錄,附錄一是我父親撰寫的生平回憶《風雨幾春秋》(其中有家史的回顧)。附錄二是我的遠房叔爺李應繁的詩詞選集。李應繁年少時闖蕩江湖,憑著過人才氣,解放前也曾供職上層(曾任顧祝同抗日時期的秘書),有很多傳奇故事。他是我見到的一個少有的樂觀豁達的年邁智者。他儘管年衰背駝,但精神矍鑠,態度謙和,手住拐杖,背負行囊,來去無蹤,很有高僧仙道的風採。他出口成章,無處不詩,令我心折,遂亦從大伯處借來他的詩歌,手抄留存,現掃描上網,以為紀念。附錄三是我堂兄李揚縝撰文介紹的書法家郭俊峰老先生。郭先生早年曾在李家崇實學校讀書,書法啓蒙於我的大叔爺“體罰式”教育(這種教育是私塾和半私塾的常規教育方式)。郭老先生的書法現在早已名揚四海,飲水思源,他還歸功於當年李家學堂的嚴格教育呢。


1965年李家後輩參加伯祖父葬禮留影一(攝於1965年九月十六日) 
後排左起:大伯父(實際行二)李名實,父親李名傑 
前排左起:大伯母,堂姐李揚英,堂兄李揚縝,我(五歲)和母親 


1965年李家後輩參加伯祖父葬禮留影二(攝於1965年九月十六日) 
左起:三伯母,堂弟(三伯母小兒),母親和我(五歲) 
堂弟和我手裡各拿著從李家大院裡的柿子樹上摘下的柿子(印象中柿子多得吃也吃不完) 


1965年李家後輩參加伯祖父葬禮留影三(攝於1965年九月十六日) 
後排左起:四伯父李名毅,三伯父李名勤(若非),大伯父(實際行二)李名實(何求)和父親李名傑 
中排左起:三伯母,堂弟(三伯母小兒),?,?,?,大伯母和母親 
前排左起:?,?,?,堂兄李揚縝,我(五歲)和堂姐李揚英 


 

《李老夫子遺墨》線裝封皮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the legend continues ...) 留存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the legend continues ...) (3318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ne 29, 2008 12:59AM

 

引用: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154140)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May 18, 2008 11:26PM 

今天下午,领导在 Macy's 采购,我等着无聊就开始玩 iPhone. iPhone 可以随时通过 AT&T wireless 上网,但是如果周围有 wireless routers, 就会提示用户先接 router, 因为这样信道应该宽一些。 

提示的网是上锁的,我一般遇到上锁的,就 cancel it, 但甜甜兴趣来了,说:Dad, let me break it. 

我笑:you are not a hacker. 

甜甜固执得很,非要试试,拿过 iPhone, 胡乱敲了一些字母作为口令,失败,再敲,还是失败。 

我对甜甜说:you know how many possibilities are there? 

甜甜说:I will try various combinations. 

我不屑一顾:you may spend the rest of the year trying it without success, that's how small the probability is... 

我话音未落,甜甜大叫:I broke it, I broke it, look, Dad... 

我一瞅,还真进去了。甜甜仿佛是杀敌归来的大英雄,得意极了:I can be a hacker too, it is fun. 

我问:what did you type the third time? 

I typed AAAAA. 

Why AAAAA? 

That's my lucky letter. 

Why did you repeat it five times? 

That's my lucky number. 

我哑口无言,甜得意忘形。我说,I 'll write it down for old buddies. 回家以后,先陪甜甜操场玩tennis一小时,刚吃罢晚饭,甜甜不忘问道:Dad, have you posted the story to Old Buddies? 

So I am posting it now. 

-------- 
立委名言:请祈祷,捐献。 
星湖【立委专栏】 
[homepage.mac.com] 

浏览: 前帖•下帖 选项: 回复此帖•引用该帖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1150 字节) - liwei999 08-05-18, 11:26PM (154140) 
♦ 哈哈哈!有意思。青出于蓝胜于蓝。 (空) - 何人可 08-05-19, 04:27AM (154182) 
♦ 请甜甜给找一个lucky number for 乐透mega。。。 (空) - 笑笑 08-05-19, 12:04AM (154150) 
◊ 一定中大奖!捐一半到洗脚池。 (空) - shijie 08-05-19, 12:08AM (154151) 
♦ yes, i meant it. (22 字节) - 笑笑 08-05-19, 12:13AM (154157) 

~~~~~~~~~~~~~~~~~~~~~ 

This is absolutely unbelievable (16346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ne 28, 2008 07:54PM 

 

It just happened a couple of minutes ago. One of those days again, when Lingdao was shopping at a location of Talbots and we were bored. Tanya was playing with my iPhone. 

"Dad", Tanya said with a big smile and pride, "you won't believe it: I broke the code again". She showed the iphone connected to a locked wireless router in store. 

"How did you do that?" 

"I am an amazing and lucky girl, ain't I?" 

"How many times did you try?" 

"Twice. The second time I tried it, I got in. I entered some random letters the first time just to warm up. No surprise, I was rejected." 

"What did you type the second time, AAAAA or BBBBB?" 

"No. I typed asdfg." 

"Why asdfg?" 

"I got a hunch. I happened to be good at this game". 甜甜得意极了,我真地不得不服,心想,我也甭为她的将来操心了,这孩子太灵气太运气,还用我瞎操心吗? 

后来甜甜说:“You know, Dad, what we got is a QWERT keyboard. People are lazy when they set up a password and they simply want a code to be remembered easily. asdfg is just under qwert. Somehow, they always use my lucky number 5. I guess that's my hunch." 

因为得意忘形,破天荒同意我用iPhone给她拍照。当然,照片是胜利造型,双手打出V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025.html

上一篇:mirror - “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也不过是个“说辞”
下一篇:【立委科普:教机器识英文】

童言无忌:甜甜论权力交接的三种制度 隐藏留存

童言无忌:甜甜论权力交接的三种制度

隐藏已有 8 次阅读 2010-10-24 14:22 |个人分类:成长花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甜甜的中文学校的教材中谈到国家最高领袖的权力交接的三种主要方式:世袭制,禅让制,民主选举制。留下的家庭作业是你喜欢哪种方式。

结果甜甜写道:

“三个系统之间,我喜欢禅让制因为我觉得聪明的领导会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76599.html

上一篇:《镜子大全》de 品牌
下一篇:丁丁论坛文艺沙龙首次版聚吃的是鱼头

《成长花絮:小鬼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屏蔽留存

《成长花絮:小鬼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屏蔽已有 2160 次阅读 2011-10-14 06:13 |个人分类:成长花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历史, 马克思, 共产主义

陪女儿研究马克思主义
 
早上起床,甜甜告诉我:Dad, I had a weird dream.  The last sentence I remember saying to somebody is: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I know, communism is for you."
 
看来,这个学期学世界历史,甜甜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着迷了。
 
前几天,女儿回来告诉我,说她的世界历史课程要求介绍一位历史名人,其他同学有选卢梭、拿破仑、教皇保罗二世等,她选的是卡尔马克思,要求我帮助她了解马克思主义。我说那没问题,我从小就学习马克思,谈马克思主义如数家珍。女儿说,首先要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然后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下面两个问题的论点:马克思怎么看人性?马克思怎么看政府?
 
马克思的人性论,我这个当年的学马列小组积极分子也不大了解。人性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是塔布(taboo),学习马克思也要绕开它:当年我们强调的是阶级性,而不是人性。改革开放以后,在老邓发动反自由化之前的思想解放年代,曾经有过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大讨论,印象深刻。顺藤摸瓜,上了维基百科 wiki,发现还真有专题论及青年马克思的人性论及其异化论。马克思的生平、其他论述,包括政府,wiki 上都有很好的概述。互联网上的百科wiki是人类新技术时代的一个创举,女儿已经养成习惯了,凡事查 wiki,我也鼓励她做这类研究项目尽可能参照 wiki.
 
生吞活剥看了维基百科的马克思条款,甜甜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整理了不少笔记。笔记上交给老师前,必须用自己的话综述改写,这样就对有些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譬如人性,维基的讲解围绕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然性、创造性以及天赋才能的肯定,反衬生产关系对于劳动者创造本性的异化,显得太过抽象。女儿问:马克思到底是说人性是好,还是坏啊?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说:马克思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要说的是,其所以产生阶级斗争等残酷的事件,那是人的社会环境和地位决定的。资本家作为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压榨无产阶级的坏蛋,但是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必须剥削无产阶级,以追求最大利润。资本家作为人格化资本的本质,是他的资本家身份决定的,不是他的本性问题。一个无产者,无论多么善良,一旦成了暴发户,变成资产阶级以后,他一样要被异化,成为资本的代表。
 
女儿最感兴趣的是共产主义,说我们从小被洗脑了,以为共产主义导致独裁和邪恶,其实共产主义是多么地美好。
 
"we were brain-washed to believe that communism is associated with dictatorship and leads to evil. But according to Marx, communism is a beautiful society, no class. no class struggle, work is fun and not a burden, one can satisfy his most potential with his gifted talents.  But why the countries experimenting with communism all failed?
 
"They failed for a good reason.  The reason is clearly stated in Marx's works but the followers did not take it seriously.  That is, an ideal society like communist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the maximum productivity."
 
女儿说:马克思了不起,资本主义太臭了(sucks),你看这两年的金融风暴,目前席卷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倒债危机,处处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女儿说,我觉得我现在已经是共产主义者了,资本主义太烂,一定要被共产主义所取代(Dad, by now, I think I am already a communist.  Capitalism sucks, got to be replaced by communism.)

 
我乐了,这话怎么与四十年前我们的信仰如出一辙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96571.html

上一篇:《成长花絮: I love me too》
下一篇:《成长花絮:Hi, I’m Karl Marx》

 

3  武夷山 全嬿嬿 吴吉良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杨正瓴   2012-1-15 22:02
甜甜的其它消息?

删除 |赞[1]武夷山   2011-10-14 08:05
四十年前是被灌输的,现在她是自己得的结论----尽管还处于结论常变的青春期.

立委其人:政治右,经济左,文化中立,总体不偏不倚 屏蔽留存

立委其人:政治右,经济左,文化中立,总体不偏不倚

屏蔽已有 3338 次阅读 2010-3-7 19:50 |个人分类:立委其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测试, 左派, 右派, 政治坐标

也做了一把测验: 脚池大右 派立委是 政治右,经济左,文化中立 (353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14, 2007 04:39AM
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北大未名版): [blog.farmostwood.net] 

也做了一把测验,比较欣赏这批测验题的创制: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75,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05,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2 

不知道在分布里面,我处在什么位置? 

从桂铭转的分布看,大家普遍偏右,大概是国人被多年的极左弄怕了。这样看来,我也算是基本随大流了。 

1、如果人民没有受过民主教育,他们是不应该拥有普选权的。 

同意 

2、令人沮丧的是,经济学家越来越成为富人的代言人。 

同意 

3、人权高于主权。 

强烈同意 

4、不应指责两个成年人自愿的婚前性行为。 

强烈同意 

5、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多都被一小群人占有了,大多数人没得到什么好处。 

反对 

6、发生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时,即使认为信息公开会导致骚乱的风险,政府仍应该开放信息传播。 

同意 

7、在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中,个人利益应该为社会利益让路。 

同意 

8、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强烈反对 

9、不应当谈论或者在公开的文字中记录自己的长辈的缺点。 

同意 

10、浪费粮食也是个人的自由。 

同意 

11、在中国照搬西方式的言论自由会导致社会失序。 

反对 

12、现代中国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同意 

13、为保障社会公平,对富人征税应采用更高的税率。 

强烈同意 

14、由高校自主考试招生比全国统一考试招生更好。 

反对 

15、应当对国外同类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同意 

16、应该容许宗教人士在非宗教场所公开传教。 

同意 

17、任何艺术作品,只要有很多人愿意花钱去欣赏,就不能说它毫无艺术价值。 

同意 

18、在华外国资本应该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发展。 

同意 

19、无论中小学生或大学生,都应参加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军训。 

反对 

20、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比私有财产更应当保护。 

反对 

21、试图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行为是不可行的,会破坏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危害。 

反对 

22、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社会的最高利益。 

反对 

23、改善低收入者生活的首要手段是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扶持。 

同意 

2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能真正容许中国崛起成为一流强国。 

同意 

25、个人有权利决定自己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 

同意 

26、即使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减少,国有企业也不应该在市场竞争中享有特殊的保护。 

同意 

27、应当保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官方新闻机构的存在。 

反对 

28、高收入者应该公开自己的经济来源。 

同意 

29、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可以出现在漫画中。 

同意 

30、周易八卦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能够有效的解释很多事情。 

反对 

31、劫富济贫是行侠仗义。 

反对 

32、当法律未能充分制止罪恶行为时,通过极端手段对犯罪进行制裁是可以容忍的。 

反对 

33、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一些现代主流医学不能比拟的优势。 

同意 

34、与其让公有制企业亏损破产,不如转卖给资本家。 

同意 

35、国家没有义务进行对外援助。 

反对 

36、那些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其他重要国计民生的领域,必须全部由国有企业掌控。 

同意 

37、如果国家综合实力许可,那么中国有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任何行动。 

强烈反对 

38、电视机构应当尽量制作格调高雅的节目,而不是只追求高收视率。 

同意 

39、资本积累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普通劳动人民利益的伤害。 

反对 

40、条件允许的话应该武力攻台,台独者死不足惜。 

反对 

41、将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作为儿童的主要读物是值得称赞的。 

同意 

42、即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出现危机或萧条,也不应当考虑退回计划经济体制。 

同意 

43、军队应当国家化。 

强烈同意 

44、政府应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 

同意 

45、应该允许公民在获得外国国籍之后依然保留中国国籍。 

强烈同意 

46、同性恋对社会没有危害,人们应该接纳同性恋者。 

强烈同意 

47、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的先进科技产品,我们没必要自行研制。 

同意 

48、哪怕经历了违反程序规定的审讯和取证过程,罪大恶极的人也应被处以死刑。 

反对 

49、政府不应当干预猪肉价格。 

同意 

50、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培养和支持体育健儿在各种国际比赛场合为国争光。 

同意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20667,20670#msg-206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075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有道是: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别闲着

 

2  武夷山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IP: 96.224.163.*   删除 |赞[1][游客]youke   2010-3-8 06:12
国家应当出钱让奥运健儿的父母和直系亲属到奥运赛场支持他们的亲人为国争光

重发:《关于自由的寓言》 屏蔽留存

重发:《关于自由的寓言》

屏蔽已有 2805 次阅读 2010-3-8 17:08 |个人分类:立委其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自由, 真假

我赞成大嫂的口号:言论自由是个纲,纲举目张。 (236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06:09PM   

民主政体可以缓行,但言论自由应该加紧。 

随之而来的是,出版自由,新闻自由。 
最后是结社自由和民主选举。 

哲人乔姆斯基批判美国的大众媒体和政治制度入骨三分,但是他从来都是美国言论自由的最大鼓吹者,是有其道理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杆。 

我赞成大嫂的口号:言论自由是个纲,纲举目张。 (236 bytes) - 立委 2008-07-08, 06:09PM (30582) 
还记得你那个金镣铐的寓言故事吗? 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你还会创作类似金镣铐的寓言故事吗?(52 bytes) - shijie 2008-07-08, 06:28PM (30584) 
多谢师姐还记得。立委当年就是自由派斗士啊。 (0 bytes) - 立委 2008-07-08, 07:55PM (30586) 
好故事请拿出来给大家听。 (0 bytes) - micro 2008-07-08, 08:53PM (30587) 

 那时硕士刚毕业留所,我还是个愤怒青年。原文找不着了, (74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11:10PM 

就是当众说了一个寓言。 

寓言说的是一个带着金镣铐的阿桂,找主人下套,主人欺骗说,这是为你定制的金表索,很贵重呢。于是阿桂四处炫耀,受到很多讥讽。天长日久,自己也觉得不方便,又去找主人解绑,说:你看人家多自由。主人变脸了:那是假的,那些自由统统是假的。 

阿桂说:我连假的还没有呢。你就把假的自由给我吧。 

主人于是凶相毕露。 

阿桂索性自己砸了这劳什子。革命大功告成。 

大体如上。20年了,记得当时写得文采一些,但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不过,在老论派(不少是国学大师)占统治地位,向来作风保守的社科院语言所大会上这样发言,有点异数。年轻气盛,不管天高地厚,也不计后果,觉得不吐不快。据师姐说,老先生们居然对此印象深刻。 

我当年是方励之的信徒,觉得中国非全盘西化没有出路,很有些革命思想。其热情与小白类似。20年了,长进还是不大,只是不赞同闹革命了。革命派走向了反革命,但自由的理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引用:

你还记得你在语言所大会上所作的“发言”吗?一个是“好了歌”,一个是关于自由的寓言。这两个发言给语言所的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hijie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52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1037.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投鼠忌器与吞灯泡的实验

 

1  魏玉保

[转载]欧阳锋:巧遇语言学新锐 - 乔姆斯基 屏蔽留存

[转载]欧阳锋:巧遇语言学新锐 - 乔姆斯基

屏蔽已有 2734 次阅读 2015-4-15 10:39 |个人分类:立委其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乔姆斯基 |文章来源:转载

巧遇语言学新秀 - 乔姆斯基
作者: 欧阳峰
日期: 04/14/2015 09:42:43
今天我又到系里转一圈。语言学系一如既往地沉闷。这也不是本校的问题,据说现在全国会议也同样地乏善可陈。有 才的年轻人,眼睛都盯着钱。这种纯学术的领域很冷清。

该回家了。我走进了电梯,里面有两个亚洲人,一男一女。虽然在我背后,我还是感觉到那男的一直盯着我看。女的轻轻说了一句,大概是中文吧。但依靠语言学家的敏锐,我隐约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回头一看,哈,原来这人我认识。以前一个中国学生给我介绍过他的博客,据说在科学网上是金牌博主。记得他在计算机公司主持什么NLP开发,在我看来也是充满铜臭的东西。但看了几篇他的博文,似乎他对纯学术的东西还有点旧情难忘。这种人现在很少了,所以我还有点记得。他的姓很普通,我不记得了。但记得他的名字叫Wei,中国学生告诉我,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当然,真正让我认出他的,还是他的招牌衣着:圆领衫。到底是语言学家,在衣着上也找到了自己的voice。不容易。

记得他在博文上好几次提到了我,甚至说我是几千年出一个的伟人。哈哈,连我这样的也快被捧晕了。也许中文对人评价的calibration不同?这倒是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不管怎样,多一个崇拜者总是让人高兴的事。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所以我相信他的几百万读者中至少有80%是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所以我的知名度也因他而提高吧。如果他的读者中有10%buy his statement,那我就征服了又一个国度了。

这些念头转过后,我就默默地等着他和我打招呼。谁知电梯到了,他也没有make move。我只好走出了电梯。我故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相信我,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一点也不难。

但是他没有追上来。我只听见照相机响了一声。

今天阳光普照,是美好的一天。

~~~~~~~~~~~~~~~~~~~~~~~~~~~

可以转载到科学网博客么?博人一乐

>>老头在立委心目中就是神圣,大大方方提出合影本来就是一件很普通的请求

古人说,近乡情更怯,我这厢是 面圣心忐忑,手足无措、思维停摆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在我心目中更高大的了
作者: 立委
日期: 04/14/2015 11:17:09
这就好像我时光穿越,突然遇见孔夫子一样,一定是手足失措的

【相关】

巧遇语言学上帝乔姆斯基 2015-04-14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82495.html

上一篇:巧遇语言学上帝乔姆斯基
下一篇:吐槽系列:验收的“紧箍咒”

 

1  bridgeneer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mirrorliwei   2015-4-16 00:42
  

《江城记事:革命的困惑》 屏蔽留存

《江城记事:革命的困惑》

屏蔽已有 2479 次阅读 2010-4-22 19:49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困惑, 江城记事

 

文革期间,革命思想的灌输是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作为中小学生的我成了虔诚的革命信徒。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限忠诚,对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充满热情,对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性质坚信不疑,对党塑造的各类各色英雄人物极度崇拜,对毛主席他老人家更是疯狂热爱和执着迷信。文革十年间,我从几岁的儿童成长上为一个成年人,但那段时间的思想教育给我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待人处世的方式都留下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它严重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的思维,限制了应具有的宽阔视野。怀旧和偏执、颓废和贪婪,美化过去的苦难生活,与现存制度格格不入,我们很难走出这无形设定的怪圈,思想或多或少被过去那个时代所绑架,思维无法跟上现今的时代步伐。很多人不可避免成为时代落伍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剧。

 

遥想当年,我特革命,特左倾,特正统,特偏执。在列宁同志倡导的“灌输”式洗脑下, 宗教式的盲目信仰、服从和捍卫一切以革命名义的行动和理论。谁反对毛主席,谁反对共产党,谁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为世界革命,为人类解放,为真理为理想,愿抛头洒血牺牲生命。狂热遮没了冷静,激情丢弃了思考,我们那一代人充满了神圣使命感,天降大任于己,舍我其谁也。只是我特爱读书,因为读书就免不了会思考,因为思考自然产生困惑,而这困惑那十年让我常夜不能寐,在自责与批判中,在迷惘与无助中熬过那漫长的夜晚。虽然常常念叨: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但这些仍无法让我从困惑中解脱,因为年轻,因为童贞,因为单纯,因为忠诚,反而陷入更深更深的困惑迷思。

 

当年的困惑之一是叛徒问题。当年我们脑海中叛徒的定型就是蒲志高和王连举。可恶可恨,对革命不忠。一个出卖江姐一个出卖李玉和。由于长期宣传的巨大影响,我们从小就对叛徒深恶痛绝。不坚定,没骨气,缺乏为个革命理想的献身精神,助纣为虐,用同志鲜血铺就自己生活之路,苟且偷生,千夫所指。况且中国传统也是赞美坚贞不屈的,正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但是到高中,在年龄的增长中我开始怀疑了:人的意志真的有那么坚强吗?人在酷刑面前真的能挺住吗?当叛徒的人难到就一定会改变他自己的信仰吗?违背自己意志的叛变难到真的不可原谅吗?看到文革中大量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在牢中不堪压力,大肆交待揭发检举自己的战友和领导的反革命行为,我就更相信:绝大部分叛徒是行刑逼供所致,是人性固有的弱点所致,不是信念信仰的改变。再回头读起我高中喜欢并经常阅读的小说《水浒传》,我的这种念头更强烈了。小说中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那就是梁山泊好汉白胜经不起拷打,叛变招出生辰冈案主谋,但梁山泊的英雄并没怪罪他,他后来仍是大家庭中一员。我佩服梁山泊英雄的胸襟,而我们现在还不如当年农民起义领袖,这是进步吗?后来又听说,给人打迷晕针也能认人产生幻觉而自觉招供,那算不算叛徒呢?我确信,酷刑一定会让人开口,而且叫他怎么说就会怎么说。人可能不怕死,但人的精神承受肉体伤害能力不是无限的。有了这一想法,我开始有点同情起叛徒了,这让我心中十分害怕,这在当年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学雷锋运动从我小学到中学贯彻始终,雷锋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雷锋爱憎分明,对敌人严冬般残酷,对同志春天般热情;雷锋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姓名,干工作兢兢业业。做一颗螺丝钉,一切听从党安排,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就这样走进了我们心中。当年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雷锋日记被我们当成圣经反复阅读。我们刻意模仿,写雷锋式日记,做好人好事,成为雷锋式战士是我们向往的目标。但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也不见有多好转,整人,走后门,打砸抢仍很猖獗,不文明现象时常可见。我相信任何朝代的当权者以及它的善良百姓们,都不会反感普通人的做好事行为,这对各方都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是人为塑造出来的,目的是净化社会环境,巩固统治的基础。我在想如果雷锋他搀扶的大娘是个地主婆,他是残酷还是热情呢?他的日记不记载每天个人的生活情况,却大量抒发革命情怀,那日记不是失去它本来效用吗?做好事不留名,怎么后来都知道了呢,他成了做好事的代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做一颗螺丝钉,那党强调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怎么发挥,社会能进步吗?现在看来,雷锋就是党的一个工具,一个培养听话顺民的标杆,可当时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

 

中学期间有一门课,叫《社会发展史》,是属于政治课一类。讲社会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制度更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制度就不适应了,只能被新制度取代。即所谓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这门课当时我有三点不能理解:一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和尚未经过资本主义的中国产生?虽然御用理论家们用尽口舌,解释这一特例情况发生的原因,但我还是疑惑,这逆规律而动的制度是否是早产儿,有违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他所阐述的规律呢?规律可改变那还叫规律吗?二是不能理解,既然社会发展是永恒不停的,那共产主义以后的社会是什么呢?一个如此完美的社会制度也要死亡吗?也会被取代吗?人类真会达到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思想极大提高按需分配的境地吗?那人与人有什么区别呢,这些想得我头疼。三是我十分明显地感到,欧州的奴隶社会和中国的奴隶社会,在体制上很不一样,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它们能统划为那几类形态吗?是否为了证明理论正确性,硬是骡驴马不分呢?我不解,因而对这一门课产生思想上抵制,又不敢与别人辩解,闷在心里,压抑得很。

 

中小学时,我们一直受这样的教育,那就是说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的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农民是小生产者,毛主席也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是后来为了大力宣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毛主席创造了中国农民的一个类式无产阶级的先进群体----贫下中农,并号召广大学生和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我很是矛盾,一方面我全身投入下乡学农活动,并积极报名去农村去最艰苦的地方接受思想改造。另一方面我很疑惑,为什么我们不去接受最伟大的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呢?农村是苦,但经过近二十年集体化生活的贫下中农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贫下中农吗,和其他家庭出生的农民有何区别?如果说苦难,奴隶最让人辛酸,是不是更应接受奴隶阶级的再教育,这不是倒退吗?弄不明白,理更乱。上山下乡运动让多少家庭受尽苦难,虽然不少城市青少年因此感受到当年中国最底层最本质的生活,但理论上讲这是很荒谬的,也是毛主席时代最大的失政。虽然现今明白这是毛主席为缓解城市青年失业压力的美丽说词,但这理论上的矛盾困惑了我近十年之久。

 

   “有成份论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表现”,这是当年党的一个政策。但有成分论怎么可能不唯成份呢?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而文革十年也确实如此,家庭成份成为个人上学、农村上调、提干、参军甚至恋爱婚姻的一条重要参考值。在讲成份最严重的文革前期,我有一位朋友W某和一个邻居G某,都是才子,绝顶聪明,但因成份不好(一个是黄浦军校子弟,一个是伪军医官子弟)小学毕业竟不让升初中念书,毁了他们一生。另一邻居P某,一个演大春的英俊男生,因成份问题,被深爱他的女友的父母(当地主要领导)活活拆散。这种以成份论英雄的血统论在当时社会占主导地位,是主流社会形态。年轻的我时终弄不明白的是,当年党的领袖大多家庭出身不好,为什么他们要推行成分论?在旧社会,他们都能起来革命,为什么解放后,这些反动阶级子弟反而被打入另类,不让他们革命呢?难到反动阶级能培养他们子弟作为革命者,而无产阶级掌权后,反而无法培养这群出身反动阶级的子弟吗?当年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底层,排斥反动阶级子弟成为一种时尚,真正实现了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贼的儿子只能是贼的这一奇特逻辑。后来我还知道,当年划分成份,在农村以解放前三年为基准,有土地且雇佣农民者为地主,即使大地主如果三年前破产了,他也可以划为贫农。而一直贫穷苦干,想发家致富光宗耀祖存血汗钱在三年前购置土地的勤劳农民,大都被划为地主富农,我外公外婆就是如此。解放后十几年了,失去土地也远超过三年,已经是无产的公社社员了,但他们却仍是地主富农,其子女受到社会极不公正的对待,这不是在制造敌人吗?这个推理逻辑也困扰我好多年,无法释疑。

 

历史反革命,是文革和文革前的新中国特有的一个名词。特指中国的某一群人,他们在解放前当过敌军连长以上干部,地方上保长村长以上干部的人,这些人均可纳入历史反革命范畴。属于四类分子,是受打击的对象。至于解放前如果是三青团员、国民党员以及在敌军当兵、在反动机关工作的人甚至包括被敌人俘虏的我军官兵,虽不算历史反革命,但归属于历史上有疑点的问题人物,不论其人品如何,都是被控制被监视被批斗被羞辱的对象,重用不可能,有时连基本生活权力都被剥夺。不过当时我似乎对这种无情清算失败者的行为反感并不大,不理解的也只是一些形式上的问题,对本质问题当时尚未深入思考。当时主要考虑的是那些在敌伪工厂工作的工人,为什么还是工人阶级,还是最先进分子?他们为敌人生产枪弹,生产被衣,直接间接帮助敌人,为何不是历史反革命?为何不受追究?同样是为了生存,当伪警察伪职员,就大逆不道了呢,就要遭到历史清算,这不是标准不一致吗?只要阶级好,帮助敌人也可忽略,阶级不好,为了生存也不可原谅。对标准的因人而异而产生疑问,对于我后来对人、爱、仁、人性和人文的思考有着启蒙的意义。

 

文革中后期,有两个英雄人物很特出,一个叫黄帅,一个叫张铁生,都是我初中期间推出的所谓敢于反潮流的革命闯将。一个反师道尊严的小学生,一个是交白卷的下放知青,都发生在教育战线上。至此中国教育界迅速掀起了“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把当年好不容易恢复的近两年的学习氛围彻底摧毁了。仅此这点就让我特别不满,因为回潮时期我在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常被表扬,上光荣榜,很是骄傲,自己的成就感大大地满足了。而他们让我这些光环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当年我特别崇拜共产党塑造的英雄,不论是董存端、黄继光,还是雷锋、王杰、欧阳海,都是我心目中大英雄。而现在这两位英雄,我毫无敬仰之意,黄帅是个小孩,未成年人,能懂什么?我一个初中生对妹妹级的黄帅崇拜不起来。而对张铁生我不但不太喜欢,甚至有点厌恶。七五年邓小平在台上时还写过反张铁生的大字报,以泄心头不满。当年我己经可以用路线斗争的观点分析问题了,认为这个典型是党内一小撮坏人乱国乱党的工具而己,这样分析心理也平衡不少。虽不敢怀疑徽宗,但可以咒骂秦桧,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用武之地了,困惑缓解不少。

 

 

谈情说爱在当时是被批判为小资产阶级不健康情调的,当年的小说电影戏剧把它视为禁区,自然我也深受其影响,常常义愤填膺地批判这一资产阶级思潮。不过外在行动是一回事,内心渴望是另一回事。批判归批判,憧憬仍会憧憬,只是内心十分矛盾十分苦恼。当年虽然封闭,虽然禁欲,苦行僧的教育仍无法抑制人性的本能,冲动仍冲击这个封闭社会甚至学校。初三时,我们班己有六对同学半公开谈恋爱,人数不可谓不多。虽然谈恋爱的男方都是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喜欢打架、奇装异服、抽烟喝酒的所谓坏学生,但女方却都是漂亮活泼、学习认真、能歌善舞、活动积极、可爱善良的优质女孩。这让我们这些进步、积极、上进的先进男生很是愤怒,愤怒中含有嫉妒,不满中隐着羡慕。我班班委会所有女学生干部都在谈恋爱,而我们这些男学生干部去不敢面对。心中十分不平,更不服那些胜利者的男生。只能以恶毒的攻击猛烈的批判来掩失那一颗失落的心。其实当时我很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正统的教育使我不敢。内心渴望爱情,心想异性,但却拚命掩饰,强迫自已非礼勿视,去做一个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方面我活得十分疲累,这种扭曲了人的本性的矛盾和困惑害人害己。

 

忆苦思甜是当年推行的一种政治思想教育方法之一,刚开始行之有效,但物极必反,后来效果越来越差。听忆苦报告,吃忆苦饭成了一个形式一种负担。当年忆苦饭之难吃,不如猪狗食。这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自我摧残。这种自残式的教育方法流行了一年多,害苦了许多虔诚的革命青年,我也不例外。虽然我当时很革命,但就是咽不下那个忆苦饭,即使反复自我批评,也不能让我大口大口吞下这玩意儿。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但榜样的力量不是无穷的,我仍是厌恶那红军都吃不到的饭,这让我心里产生严重的负担,分裂的人格让我苦恼。至于贫下中农忆苦报告,常常忆苦忆走了形,不是忆解放前地主欺压农民的苦难,而是回忆起解放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生活,让主持人十分尴尬,让我们很难接受。但贫农老大爷老大娘们十分坚持,不停说他们一生中最苦的就是在六0年至六二年,还常与主持人对扛上了,很坚定,弄得主持人下不了台。我就多次见过这样的场面,安徽省那三年是重灾区,饿死人最多,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现象。虽然当时我心理能平衡,以为是严重自然灾害所致,但仍留有阴影,对党与政府的领导责任,对人定胜天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存有疑问,也使我逐逐学会了独立思考,当然也曾带给我内心无尽的烦恼。

 

忠于党忠于毛主席,是当年一项基本政治素质,是不容质疑的,我是一个最忠的革命青年。 我们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天经地义,顺理成章。至于万岁、万寿无疆是否与唯物主义理论相冲突,一点也没去考虑。我们喊着共产党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那是发自内心的,十分虔诚。即使文革后期,我对许多政策产生怀疑,但对共产党,对毛主席仍是十分忠诚。毛主席仍是我心中的神,神圣不可侵犯。当然当时我也有一个小困惑,那就是,全中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是自觉自愿的,是真心的,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即使这样,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总不能要求别人热爱自己赞美自己吧,那成什么呢?当年党的文件毛主席讲话都要求人民热爱他们,不热爱就是反革命,这不是对觉悟了的无产阶级战士不信任吗?这不是不相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吗?这样行为不是给我们的敌人提供话题,让他们有打击我们的口舌吗?想想怎么有这么蠢的幕僚,制定出这些傻政策,害党害毛主席,只是我实在不知道该揭发谁,只有闷在肚里,让它发酵残害自己了。

 

今天看来,这些困惑都不是问题,可是在当年,却困扰我整个中小学学生生活,给我留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不停的思索,不停的否定。苦读马列原著和毛泽东的书,以寻找答案,解开我长久的心结。可是书读的越多,心中困惑越重,越是难以解脱。这种痛苦今天的新生代难以理解的。那是一个革命青年者对现实对信仰对制度的一种朦胧的怀疑,是心灵深处的一场战争,是否定自我否定过去,是不可承受之重。

 

每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独有的困惑,当年的我们应可归属于革命的困惑了。

 

革命的困惑摧残了一代革命青年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503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早期文字: 革命大批判的化石标本》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曹聪 侯成亚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侯成亚   2010-4-23 15:51纠正“一思想”应为“有思想”。删除 |赞[1]侯成亚   2010-4-22 22:36一思想。有些亦有同感。但切忌形而上学、绝对化。一切皆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否则,祸患无穷。

《江城记事:偷读小说》 屏蔽留存

《江城记事:偷读小说》

屏蔽已有 5377 次阅读 2010-4-23 09:57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回忆, 文革, 禁书, 偷读小说

从小学开始,图书馆、书店就是我常去的地方。尤其喜欢去同学和父母朋友家搜罗旧书。当年图书馆和书店书极少。 

小学前三年看小说不多,基本是读毛主席著作和鲁迅的书为主,毛选四卷我通读几遍,鲁迅的《彷徨》、《呐喊》和《故事新编》这三本短篇小说集成了我少儿读物,甚至他的杂文选和《中国小说史略》这样学术书,也让我糊涂看了许久。唯一的两本少儿读书《闪闪的红星》和《向阳院的故事》,是小学毕业时才看到的。另一本所谓少儿小说,名叫《红雨》,那是一本描过有高超技术的少年赤脚医生故事的政治图解小说,到高中才看到。

 

 给我印象最深是,六六年初,文革刚开始,我的老师每天早晨在教室给我们读《欧阳海之歌》,那时我念小学一年级,我如痴如醉地听着老师朗读,每天都盼着早读课快到。老师那富有磁性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表情和还算吸引人的故事,让我和全班小朋友对欧阳海这个英雄人物崇拜至极。没过多久,《欧阳海之歌》被批成大毒草,红极一时的作者也被批判。 

早读变成天天读,内容就是毛选及语录、文件和报纸。 

读第一部大部头小说是《艳阳天》,它是文革仅存的一个作家,名叫浩然的一部农村题材小说。细节很有生活气息,但内容很是概念化,政治理念的解读。说得是合作社里的故事。不外是贫下中农最革命,富裕中农太私心,地主富农很反动。此后农村题材小说全都按这个模子套。我大约在小学六年级读的,是厚厚三大本一百多万字小说。小说里描写的富裕中农弯弯绕印象最深,其次是主人公肖和团支书焦的革命恋爱,也让我惊奇。因为文革时,爱情是禁忌语,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反唤,是革命者应当鄙视的。《艳阳天》却是文革正式出版的唯一有爱情描述的文艺作品,虽然是革命恋爱,但与当时氛围还是有所冲突,显得十分的难得可贵。估计能出版是与作者被塑为文革中唯一现存的无产阶级作家有关,且作品第一部也是文革前就出版发行了,仅是文革中再版时未作改动。作者本人在文革中所著的农村题材大部头作品《金光大道》和应景小说《西沙儿女》就再也见不到这些爱情情节了。 

文革初、中期,中国几乎没有出版一部新小说,文革前包括解放前的小说及其他文艺作品也几乎全被打成大毒草,归属于“封资修”一类而被禁止和销毁。全国没有文艺期刊和其他人文类杂志,仅剩《红旗》一本党刊和八个样板戏。到了文革中后期才开始出现少量革命文艺作品,有了几十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大部是写农村题材的,政治说教和政治图解十分突出,但我饥不择食全都拜读过。概念化登峰造极的作品是由上海出版的,所谓写作组集体创作的一部名叫《虹南作战史》的小说。这是一部描述中国农村合化作化运动题材的长篇小说,是毛主席合作化运动理论和实践的笨拙艺术表现,充满说教和议论。固定的僵化模式,图谱式的各色人物,虚假的阶级斗争,拔高的英雄形象,完美的理想主义让全书真正成为“假大空”的标本。浩然文革中的长篇巨作《金光大道》,主人公干脆名字就叫高大泉,意指形象是“高大全”。这部小说也是写合作化运动的,仍然以先进阶级,落后阶级和反动阶级的斗争为主轴,小说中一般会有一个典型有觉悟的贫下中农老大娘或老大爷,梦想发家致富的富裕中农和企图复辟剥削人民的地主富农。主人公一定是党的书记,符合“三突出”的这一不可动摇的最高艺术原则,行政主任一般是反动阶级在党内代理人,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金光大道》是这类小说中艺术最高的。其次是《春潮急》,像《牛田洋》、《万年青》、《江畔朝阳》、《剑河浪》、《铁旋风》等农村题材的作品,现在已不忍目睹了。 

当时比较喜欢的作品,长篇小说有《海岛女民兵》、《沸腾的群山》、《昨天的战争》、《大刀记》、《前夕》。尤其是《前夕》,它是最令我难忘的一部阴谋文学作品。它描述的是某一中学文革前夕高三毕业班师生生活,猛烈抨击所谓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塑造一个敢于反潮流的无产阶级教师方壮涛的英雄形象。内容很政治,情节很曲折,文笔很激扬,它是《峥嵘岁月》第一部,因文革结束而使后面几部夭折。这部小说我通读应十遍以上,文笔流畅,故事引人入胜,印象极深。另外文革时知青农村小说有《征途》和张杭杭的《分界线》,叶辛的《岩鹰》等。题外话,文革中诗歌,我很喜欢北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的《理想之歌》和张永枚的《西沙之战》。两部长诗都是遵命文学,且《理想之歌》美化苦难,丧失自我,并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其激情昂扬的气势仍受当时的年轻人着迷。左倾短篇小说比较喜欢《朝霞》杂志上的一篇名叫《朝霞》的小说。由它改编的广播小说我百听不厌。 

文革期间小说不多,我几平把几个图书馆中所有小说都看完了,甚至一些难懂的理论书籍也囫囵吞枣,半懂不懂全看了。如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列宁《怎么办》、《联共党史》、列宁《进一步退二步》、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列宁《左派幼稚病》、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中国哲学史》、儒法斗争史。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的书也读过。外国小说,图书馆公开出借的不多,前期有鲁迅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高尔基的《母亲》及法国的《红与黑》等可数的几部。中国古典小说也只有四大名著,经毛泽东批准而在全国印发和借阅,《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成为我少年保存和阅读最久影响最深的古典白话小说。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书籍已完全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我平均每两天看完一部三十万字小说,每天阅读至凌晨二点以后,中学几年几乎从未间断过。以至后来造成神劲衰弱,失眠困扰我很久时间。 

无米下锅,没有书读怎么办?正规渠道的书,不论质量好坏全看了。 

书已读完,再也没有可补充的了。虽然国家管的严,虽然阶级斗争这根弦很紧,虽然破四旧收过焚过大量禁书,虽然当时除革命领袖著作外几乎都是禁书,但散落在民间各类禁书仍比比皆是。只要用心,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书也会有的。关键是要突破自己心理障碍,面对毒草读物,要能说服自己,要时刻认为自己是带着批判眼光去看,以求心理平衡。为了一些反动小说,可以说是花尽心事,使尽手段,一睹为快。记得我家附近有一个以看厕所和卖血为生的一家,有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为了能看到这本书,我与他儿子,一个低我一届同学套近乎,天天泡在他那狭小、灰暗、低矮的棚户,磨破了嘴皮,用了半月时间,终于借来一阅。虽然那本小说已十分破旧,无头无尾,但我仍欣喜若狂。这是我初中以前看到的最黄最毒最反动的小说,也是我最喜爱读的小说之一。那传奇故事,那樊公子、何小姐和卖唱丫头的三角恋,那有情有义的侠士侠女,都给我带来惊喜,这是当时革命作品不可能有的情节。 

至此,偷读被禁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及人文著作,成为我中小学生活中最主要内容,只要有机会,我就想方设法去借,去偷读。但决不在校内读,一般在家中,在晚上偷看。当年我们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学习负担,我有大把时间去寻觅偷读所谓毒草作品。乐此不疲,像吸了鸦片,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偷读作品,是文革前的革命战争小说,这类小说虽然被批判,但民间存量很大,比较好弄到。如《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暴风骤雨》、《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红岩》、《敌后武工队》、《红日》、《保卫延安》、《野火春风斗古城》、《晋阳秋》,书绝大部分残缺不全,但战争题材总受少年人喜爱。像《林海雪原》,充满传奇战争故事,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奔击大雪原,这些故事倾倒不少新中国青少年。少剑波英俊智慧满足不少少年的英雄情结,第九章白茹的心,又萌发少年朦胧的情感,使我至今不能忘怀。近四十年后,第九章仍清晰可见。战争时代小说我最喜欢三本书,一是《三家巷》、一是《风云初记》、一是《红旗谱》。它们是完全不同风格的小说,特色非常鲜明。《三家巷》是岭南特色,广州生活,描述一个家族变迁。英俊的革命主人翁,大量美丽的表姐表妹,给人充满幻想的情感纠葛,以及少见的艺术表现力都让当时的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风云初记》是荷花淀派始祖孙梨的作品,用诗一样语言描述那一段战争生活,浪漫气息浓厚,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是一部风格独具的、当时仅见的另类战争小说。而《红旗谱》是典型的北方风格,粗犷、豪爽,结构宏大,气势磅礴。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作品,书中主角朱老忠是一个闪烁着夺目光彩难以忘怀的形象。 

第一次寻找《青春之歌》这部小说,费了很大劲。这是一部文革中大受批判的反动小说,被认为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以知识分子为主角,以学生运动为主线,以革命加爱情为佐料,是一部歪曲中国革命和工农兵主导作用的修正主义大毒草。当时我父亲一朋友参与收缴反动小说活动,在堆积如山的房间里,其中就有《青春之歌》,而且是第一版的,虽然没有表皮,但还是被我发现。因尚未造册,我很想把它偷偷拿走,但未能得逞。对这部小说,我己如雷贯耳,很想一阅。那位高叔叔,一位青年造反派头头就是不同意,害怕出问题。我软磨硬磨,毫无效果。最后只得请出我父亲,在父亲出面担保下,借出一天,才得以如愿以偿,看到了全书原文。那天我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一口气读完,当看完最后一页时,天空已露鱼肚白了。太吸引人了,太精彩了,不论是情节、文笔、故事和格调都让我着迷,写得很成功。虽然后来我知道落后人物余永泽原型张中行是北大的国学大师,感到有点苦味,但当时对这部小说仰慕不已。小说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追求革命的过程。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真的不知道毒在何处?虽然批判文章说林道静未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说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而且更重要是作品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没有描写知识分子如何接受工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和如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书中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林道静自始至终散发着小资产阶级不健康的情调等等。但我体会不到,我深深地被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真诚以及信念的坚贞所感动。文字优美,感情深挚,激奋人心,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和概念化的趋向,但在当时文学作品中是最少说教的小说。我喜欢,终于找到一部让我折服的作品,我真不愿将书返还。当时的背景,不还是不可能的,但我发誓一定要收藏一本《青春之歌》,以便闲时反复阅读。大约两年后,我终于在别处找到一本第二版的破旧《青春之歌》,如获至宝,收藏家中。不停阅读学习多年。《青春之歌》是我中学时代唯一熟读不知多少遍的革命小说,能与它相比的,也只有《水浒传》了。 

偷读的解放后的小说,有不少是农村题材的。如《山乡巨变》、《创业史》、《李双双小传》、《香飘四季》、《铁木前传》等,最喜欢孙梨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这是中国农村小说很另类作品,完全没有过去常见的模式结构,书中人物具有内涵的多义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让人耳目一新。陈残云《香飘四季》也有特色,该书清纯秀丽,刚柔相济、个性鲜明、风格清朗自然,乡土气息浓郁,是岭南文学的杰出代表。 

到高中时,我已开始偷读解放前就出版的小说,这部分作品民间存量不多,即使解放后再版过的进步作家作品也很难寻觅。当时我收集到《围城》、《边城》、《子夜》、《虹》、《家》、《春》、《秋》、《骆驼祥子》、《倪焕之》、《灭亡》、《南行记》、《虾球传》和曹禺的话剧等作品。其中茅盾的《虹》、《子夜》和钱钟书的《围城》在当时给我印象最深。我没想到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妇女就那么开放,《虹》的描述让我完全无法想像。当我看到《围城》开头,更是惊讶。在轮船上,萍水相逢的小姐就主动投怀送抱,在我这个在文革中受禁欲主义教育的青年学生来看,简直不可思议。总认为那个时代是十分落后、封建和闭塞,妇女没地位受压迫。可书中,那个时代知识女性那么独立、自主和女权,性观念也十分大胆,让我目瞪口呆。《子夜》用词华丽、结构严谨、线索繁多、人物复杂、情景交融,让我特别欣赏。尤其是用词的细腻、生动,让人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对其语言功力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革时期还偷看了《李自成》第一部、《上海的早晨》、《红旗飘飘》、《大波》以及古代小说《说唐》、《说岳全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今古传奇》等,但《金瓶梅》当时无法寻到,也没看过。大量中国古代色情小说当时都全没看过,也没想到礼教最严最封建的明清时代,会有那么多色情小说。 

那个年代,还有一个特有现像,那就是手抄本小说大规模在中国地下流行。如《梅花党案》、《一双绣花鞋》、《绿色的尸体》、《三条命案》、《叶飞三下南京》、《公开的情书》、《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等,手抄本小说从内容看,大概有爱情类、侦破反特类、恐怖类等类型。也有极个别的是描写色情的,其中侦破反特类最多。这类小说我大多看过,艺术质量都不高,是那个文化荒芜时代的产物。质量最佳的是《第二次握手》,一部革命、爱情加科研的理想化小说。遗憾的是当时我没看过色情小说《少女之心》,班上有很多同学看过,包括一些女同学。我心里也有渴望,也想看,但最终因听说过于色情,而不敢看。直到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我才把它看了一遍。确实《少女之心》,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在语言上,都算是情色小说,但并不是上乘的色情作品。但它占尽了天时地利,风靡一时。那个时代是一个无性的时代,是一个把性当作魔鬼和邪恶的时代,是一个稍稍有一点性过错就可能惨痛地付出生命代价的时代,《少女之心》手抄本的影响与意义,现在看来应该是相当正面的,当时却是批判最厉害的一本手抄本反动黄色小说。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色情文字本身,而在于它是一部换起无数被压抑的中国人的人性的色情孤作,是对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伦理的控诉,成为影响那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最特殊的作品。在那种所谓无耻下流色欲的故事表象下,隐藏着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可惜当时我没能偷读这部小说,甚感遗憾。 

偷读小说己成历史,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和行为。偷读小说是我个人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4305,54305#msg-5430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5145.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早期文字: 革命大批判的化石标本》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曹聪 iwesun 侯振宇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6 个评论)

删除 |赞[6]曹聪   2010-4-23 22:47这些书都带到了国外?删除 |赞[5]iwesun   2010-4-23 17:07江城,是武汉么?删除 |赞[4]iwesun   2010-4-23 15:29你怎么保存的?这点就很牛!删除 |赞[3]侯振宇   2010-4-23 13:29批判最大的作品似乎应该是《战火中的青春》!

因为它较客观地描写了黑1号。删除 |赞[2]侯振宇   2010-4-23 13:26《前驱》读过吗?删除 |赞[1]侯振宇   2010-4-23 13:22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我的大学》3本连环画很著名。

小城记忆 屏蔽留存

小城记忆

屏蔽已有 2020 次阅读 2010-11-14 18:59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回忆, 家乡, 江南, 乡愁, 小城

小城记忆

 

从出生到二十岁之前,我都生活在一个江南小城。

它地处黄山山脉边缘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汇处,城的西边是起伏的丘陵,城的东边是一望无际的水乡平原。小城不大,当时城内人口约三万多,仅有一条十字型的街贯穿东西南北,分别叫东门、西门、北门、南门和十字街口,其中东西长约二公里许,南北长不到二公里,尤其是南门的街道很短,大约五百多米。城东和城西各有一条小河,城东那条河叫漳河,我们习惯叫它为东门大河,是长江的支流,至芜湖市汇入长江。城西的河叫后街河,是漳河的支流,该河在城北汇入漳河。不论城东的河,还是城西的河,当时都十分清彻。每年五一到十一这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会去河中游泳,有时泡在河里,一泡就是大半天,它承载了我青春的悲欢喜乐。

西门后街河的河岸有一种黑色的粘土,是我儿时的最爱。我常去河旁挖这黑土,用来做手枪等玩具。这黑土很粘,能塑成各种形状,凉干后坚如石块,用铅笔打光,黝光发亮,做手枪尤为逼真。当年此土分布不多,也不成片,不知今天的后街河岸还有此土不?东门的漳河盛产河沙,小城的建筑用沙,当年全靠此河。包括我上中小学,它的运动场的跳高跳远的沙坑的沙,都来自东门大河,而且是我们学生从东门大河一担一担,行走三华里多挑到学校的,几乎每年运动会前都会去东门大河挑一次。

小城很破旧,以一层平房为主,偶尔有几处二层楼房,街道门面全是板房,木板揿在石凹中,可拆下。城内最高的楼是县委大楼,有三层,但只是局部三层,呈凸型状。当年我们这些小孩特喜欢爬这三楼,常趁守门人不注意时,混到三楼。在三楼平台上,我们沐浴着细风,俯视全城,心潮澎湃,油然而生一种立足平台、放眼全国、胸怀世界的豪迈情怀。看着眼前的小城,远处的小山,似乎体会到毛泽东当年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豪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解救全世界三分之二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大众的担子,历史地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在我生活在小城的二十年中,它几于乎没有什么变化,东门还是东门,西门还是西门,一辆破旧的苏联轿车是县城唯一的豪华,那是县委书记的专车。我同学父亲是这车的司机,让我们对她好生羡慕。可数的重大变化是,十几年尘土飞扬的土石街路终于在文革末期简单柏油化。到了高中,终于有自来水了。城中医院在我小学时拆迁,准备建三层的门诊及办公大楼。不过从我小学四年级建起,到我文革后快进大学的时候,这栋非框架的三层大楼才告落成,也算创造了一项奇迹。

小城以商业为主,没什么工业,整个城镇在上世记七十年代中期才建有四个小工厂,即小化肥厂,小钢铁厂,农机厂和手扶拖拉机厂。但我第一次看到那钢铁厂高耸的烟囱时,我为我们祖国工业突飞猛进的成果由衷地感到骄傲。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莫大的幸福。

小城很安静,也很纯朴,文革的大批判声音也未真正改变它朴实的气质。多数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鱼肉是难得的奢侈品,能填饱肚子就是一种幸福。小城的人们每天或劳作或聊天或晒太阳,似乎很满足于这贫困单调的生活。我家条件算好的,有一台家电,那是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当年是我们那一排房子十来家中唯一的一台(后期这种收音机就多了)。大家都很关心国家大事,议论着世界,议论着他人,唯独对自己生活现状没有满腹牢骚。清贫而又满足,是小城大多数人的现状。

小城只有一个公园,叫中山公园。在小城民众的心目中,它很神圣。其实那个公园算不上真正的公园,只是个小小运动场,小城的大型集会都在此进行。小城没有什么古迹,也没有什么风景,老的夫子庙毁了,城中的一个古塔也推倒了。文革破四旧时,一切封资修的东西都属摧毁之列。仅有的几个古建筑也随着高亢歌声被推倒了。虽然没有了古迹,也看不到美景,但小城有质朴的可爱:有土城墙,有护城河,有黄黄的油菜花,有青青的水稻田,江南的小城,总给人无限的遐想。雨巷的韵味,水乡的特质,这就是我魂梦相萦的小城。

自从上了大学离开小城,一晃三十年了,小城变化之大,让我谅讶。

它已不是我那个小城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3194.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好久没有听到王老师的声音了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唐常杰

文革中看过的书 屏蔽留存

文革中看过的书

屏蔽已有 3427 次阅读 2010-12-14 18:17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文革, 看书

文革中看过的书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列宁<怎么办>

联共党史

列宁<进一步退二步>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列宁<左派幼稚病>

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

中国哲学史

儒法斗争史

法家著作选

毛泽东选集

再版前言(林彪)

鲁迅杂文与小说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陈望道"修辞学"

吕叔湘"语法修辞讲话"

薄冰"简明英语语法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学习与批判"(杂志)

"参考消息"(报纸)

"简明政治经济学教程"

"九评: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十万个为什么"

 

......

 

小说

 

艳阳天

金光大道

沸腾的群山

较量

前夕

虹南作战史

牛田洋

春潮急

闪闪的红星

万山红遍

桐柏英雄

碧空雄鹰

向阳院的故事

三探红鱼洞

渔岛怒潮

海岛女民兵

西沙之歌

 

电影

 

新闻简报(5年)

海岸风雷(阿尔巴尼亚)

看不见的地平线(阿尔巴尼亚)

地下游击队(阿尔巴尼亚)

多 河之波(罗马尼亚)

南方来信(越南)

买花姑娘(朝鲜)

金姬和银姬的故事(朝鲜)

摘苹果的时候(朝鲜)

列宁在十月(苏联)

列宁在1918(苏联)

奇袭

英雄儿女

地道战

地雷战

南征北战

鸡毛信

以及后来的

青松岭

火红的年代

春苗

红雨

决裂及革命样板戏电影

 

这些是文革中最流行的小说与电影,其中<前夕>最令我感兴趣,这是文革快结束时出版的,描写中学反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方面的书.

 

~~~~~~~~~~~~~~

暴风骤雨

苦菜花

迎春花

苦斗

三家巷

林海雪原

烈火金刚

红岩

新儿女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

子夜

上海的早晨

红旗谱

红旗飘飘

大波

青春之歌

平原枪声

铁道游击队

敌后武工队

山乡巨变

创业史

铁木前传

欧阳海

红日

保卫延安

啼笑姻缘

二月

 

 

 

这是文革中禁止但社会上仍能找到且偷偷阅读的文革前解放前小说,其中<青春之歌>最让我激动,

 

~~~~~~~~~~~~~~~~~~~~ 

第二次握手

一双绣花鞋

梅花档

少女之心

 

这是文革中手抄本小说,其中少女之心属于色情类,在当时那个社会中让人心中害怕和无尽遐想

 

~~~~~~~~~~~~~~~~~~

西游记

水浒

三国

红楼梦

岳飞传

封神演义

说唐

荡寇志

 

 

中国古典小说主要就是这几本, 均是繁体字.

 

~~~~~~~~~~~~~~~~~~~~

外国文学当时也看了点,如

鲁迅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

铁流

牛虻

青年近卫军

高尔基的<母亲>

红与黑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以及朱可夫回忆录(内部板)

 

另外早期俄国马克思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书也读过

 

 

 

 

这些构成我们自我"精英"教育的一个部分:忍辱负重,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从小受的是精英教育。不说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至少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物质虽然贫乏,精神上一直有优越感:老觉得天将降大任。很多年过去,当年天马行空一样的凌云壮志,如隔日黄花,半隐半现,似幻似真,让人唏嘘。

-

江城记事:偷读小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5145

 

相关专题:读书荐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93557.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甜甜花絮:白马王子》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人: 武夷山 王晓明 刘全慧 孟津 陈绥阳 王德华 罗帆 傅云义 吉宗祥 吕喆 刘圣林 余昕 赵宇 李泳 曾庆平 王永林 bridgeneer huxuanlai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5 个评论)

删除 |赞[5]刘玉仙   2010-12-15 21:10都记得,难得。我只看过第二次握手,对我影响巨大。删除 |赞[4]逄焕东   2010-12-15 17:54U read many books.删除 |赞[3]王德华   2010-12-15 13:45卖花姑娘吧?删除 |赞[2]吕喆   2010-12-14 21:51没少看呀!
有些小说和手抄本好像后来陆续都拍了电影、话剧和电视剧了。删除 |赞[1]曾庆平   2010-12-14 21:47呵呵,我们是同时代的,但没你看得多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结语】 屏蔽留存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结语】

屏蔽已有 2091 次阅读 2017-2-28 05:59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游记, 加拿大, 社会观感

【立委按】这篇结语显然是老哥有感而发的由衷之言,也看得出震撼般观感以后的对比和思索。不过,说实话,对于我们在北美讨生活多年的海华,部分观感显得有些表面和肤浅,语气也欠平和沉稳。这其实是很自然的。毕竟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很多年,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角度不可能一致。我想是,我可能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他也可能乍来枫叶之国,不见其弊。但总体而言,我们有一些关键性的共同观点值得强调:加拿大的确是一个美丽到让人窒息、胸怀宽广、社会和谐的伟大国家。它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魂萦梦牵的所在。如果一定要在人间寻找天堂,加拿大很有可能高票当选,虽然加拿大的经济并不最强,机会也远没有美国多。

这次去加拿大自驾游,由西向东行程近一万多公里,耗时一余月,穿过加拿大城镇几十个,说到底还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当然不可能准确地、完整地、立体地、全面地了解加拿大民情,而且自己缺乏多层次、辩证法、科学观和历史思维的模式,又受自己接触范围和观察水平所限,所以结语与感想这节所述内容不可能是绝对真理。我不能保证我的结语与感想是正确的,正能量的和主旋律的,但我能保证我绝不会弄虚作假,也不会无中生有,它是我有限的信息和知识的结累,是我独立判断与分析的结果,属于阶般性的个人认知和结论。我的所有结语都有依据,我的所有感想都是发自内心的。

加拿大是个伟大的国家,面积很大,人口不多,经济发达,法制建全。空气、阳光与水,一个字:净,是TM的真净。原生态、无污染、原汁原味,当然也包括食品。
税收高,退休晚,福利好,大家特别遵纪守法,人人都愿做志工社工,社会公德意识强烈,宗教、科学、民主、法制和自由是整个社会共奉的核心价值。全社会尊老爱幼,各种族各宗教相互宽容,整个国家有如社会主义理想的再现,实在想不出这是一个没落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结语。

有关感想,大家别急,请我一一道来。

到加拿大首先感觉环境好,没有那该死的P2.5的烦恼,第二天,我在中国常年发病的鼻炎症状消失了,这可是我在武汉大小医院检查诊治多年不见好转的顽疾。医生一会儿说是过敏性鼻炎,一会儿说是慢性鼻炎,药也没少吃,就是不见好。再就是我久治不愈的胃肠道紊乱消失了,大便通畅了,小便不黄了,在中国,我常年大便不正常,经常腹泻,西药中药都吃过,大小便颜色仍不正常。到了加拿大,不用治疗,全好了。这是加拿大这个国家给我赠送的第一个惊奇。

第二个惊奇是,加拿大的所有居所没有天朝常见的防盗门和铁丝窗,没有小区围墙,每家都靠马路,出入自由,实在不可思议。后来发现,连学校、政府、企业都没有围墙,这说明什么呢?不要小看这个没有围墙的小宅院,说明社会治安好呀,它会给你一份踏实,让你从内心爽快。大家不要认为那一定和中国一样,到处安装监控摄头?不是!是有安装,但真的很少,甚至公路交通监控摄头都安装不多,这让我这个受了几十年正统教育的人惊呆了。贪婪的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贫困的劳动人民和吸血如鬼的资本家,这样的国度怎么能有比天朝还要好的社会治安呢?没有严酷律令,还能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是值得中国学者和当政人物好好思考的。我住在朋友兼向导在郊区的小别墅,一个普通木门,一把小锁,朋友一个月不来一次,但从来没有被盗窃过。我们把从中国带来的大包小包放在屋里,然后去东部玩了一圈,也没不放心,更不担心有人入室行窃,这种心态在国内我从来没有过。因为我们居住的小区,有围墙,有保安,有摄像头,但每年都发生盗窃,去年就我所知有五家被盗,有一家损失惨重,百万财产消失了。

第三个惊奇是,没有网络控制,无须翻墙,可随意看阅祖国任一网站。今天社会是网络社会,出国在外人,网络更显重要。我们可以用微信向国内亲友报平安,发照片,也可以上网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制度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工人阶级通过网络,向往那令人神往的美好制度,造成人才流失?理论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人民通过网络,掌握精神原子弹,造成社会动乱?道路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公民通过网络,结聚社会正能量,让人民当家作主?文化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组织通过网络,被先进文化俘虏,走向社会的异化?不理解!不明白!加拿大这个充满着多元文化色彩的国度,能如此和谐,实属难得。

第四个惊奇是,在加拿大自驾这么久,走过不同道路,各地的公路车水马龙,但井然有序,也没有人横穿马路,没在路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一个月来唯一一起交通事故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后面再详谈。而我在中国,只要出去游玩,总能碰到交通事故。要知道加拿大很多高速公路硬件条件不如中国,比如我们走的是5号公路,虽然也叫高速公路,但并不完全封闭。也无中间隔栏,沿途基本没有固定摄像头和测速仪,很多地方只是双向二股道,弯道也多,有很多非立交岔口可以进车,远不如在中国很多省级非高速公路,加拿大高速公里没有规范的服务休息站,有时候一百公里都看不见一个服务区。我们开车的那条高速不少路段,公路车流量也不少,但不论大货车,小轿车速度都很快,包括常见的房车基本都在110或120公里/小时,山区的路能跑这么快,还看不到交通事故,不能不佩服加拿大的交通制度!加拿大人的交通意识很强,那怕再挤,靠里的两人乘坐的专用道再空,也没有人去转道插队。该停的地方一定停下,唯一普遍违规的就是超速。本来加拿大道路限速起点就高,在中国限速六十至九十的,在加拿大一般限速九十以上,而且道路硬件远不如中国限速六十的道路,但加拿人驾车仍在110至120之间,尤其是大货车,开得挺猛。我问过我朋友,他说加拿大警察默许超速,但过了120后,如果抓到,后果也很严重。加拿大很多地方高速没有限速监控摄像,主要靠巡路警察执法,我们开了一天车去珞基山,也没看见一辆巡路警察车,也未看到一起事故,是个奇迹!据说加拿大这种所谓高速公路事故率很低,这让我很困惑了一番。而我们天朝山区高速,比如湖北恩施段,硬件环境比它不知好多少倍,可却限速80或60,还老出事故,真是让人想不通。

第五个惊奇是,加拿大人民真善良,加拿大衙门真亲民。我在加拿大曾经的首都金斯顿Kingston出了一起小事故,在我停车等红灯时,从侧面轻微碰擦了我们车。车主是个年轻妈妈,带着小孩,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十分困难。后来只能求助于多伦多的朋友,作为翻译,双方才明白各自意思。事故发生后,这位女士很友善,不推卸责任,她把车主证,驾驶证和保险凭单让我们拍照,本来这事按当地处理方式就此了结,但这位女士很热心,不放心提出要看看我们租车合同。看后,她告诉我们,合同明确规定在外行驶中,事故不论大小都须报警,並带回当地交警部门责任书,才能理赔。这位女士不顾两个小孩吵闹,立既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在电话里说,人手不够,这种小事故不能来现场处理。那位女士马上热心对我们说,她要带我们去警察局报警,并打电话给她丈夫,让他去警察局去接小孩。她拖着两个小孩带我们一起去警察局,真是个活雷锋。到金斯顿警察局,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处理交通事故,在等她处理上一起交通事故后,就立马分别给双方车子照像,热情地单独分开询问双方事故发生情况并作笔录。态度极为友善认真,比中国交警处理事故态度要暖心许多,不厌其烦,耐心解释,然后开具责任事故单。唯一缺点是太认真太热情太负责太教条,耗费时间太多。在国外出事故是最麻烦的,我们深有体会,一直到旁晚才了结这个案件。加拿大人民真善良,在这次出行中我们常常感受到这种温暖。比如在皇家山公园停车场,素不相识人把停车位让出后,还没已交停车费尚未到时间的停车票一并赠送;比如在行驶路,总有热情人热心指路,耐心解答我们询问。总之,富裕的加拿大人善良、朴实、热情。

第六个惊奇是,加拿大把信用看得很重,信用是他们立国之本。宾馆退房不查房,也没押金。大家都会按次序排队,绝没有插队加塞的行为。这里的商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你在这里买东西心里觉得踏实,不用担心商品质量和被欺骗。人们都很文明,没见过随地吐痰的。记得我们去魁北克市那一家汽车旅馆----谢瓦利埃汽车旅馆 Motel Chevalier时,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门口有一张留言条,告诉我们房间钥匙在门口小箱子里,可自取自住。第二天退房也没人,只叫把钥匙丢进小箱子里就可走人,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到各个公园,有部分也需购票,但没人管靠自觉。地铁站只有一位售票员,没见其他工作人员,门也敞开,买票也靠自觉。当然有抽检的,据说查到后信用会受损,但并不频繁抽捡,我一次没碰到过,但也几乎没见到人逃票。

第七个惊奇是,加拿大社会保险体系涵盖广泛,社会福利倾斜贫困者,关心弱势群体成了风尚。服务员、清洁工、木工、水道工、电工,报酬不低,干起来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我行走加拿大一余月,只在温哥华市加拿大广场碰到一个乞讨者,很是不相信。我朋友告诉我加拿大还是有一些无家可归者,但是政府很关心他们。我这位朋友Max每周都去做义工,照顾无家可归者,对这方面情况相对熟悉。他告诉我们,照顾无家可归者场所实施非常不错,伙食也好。他每周过去就是给他们做甜点,不少无家可归者以此为家,白天出去,傍晚回来,不受限制,不管来历。费用主要是政府拔款和个人捐助,食品都十分新鲜卫生也很可口。有时食品剩多了,他们也带点回家,小孩特别喜欢吃。一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受寡头资本操纵控制的政府对自己压迫的阶级仍能这么细心周到,是某些理论无法自说其圆的。

我一余月在加拿大唯一见到的一个无家可归者,温哥华加拿大广场:

第八个惊奇是,加拿大农民真幸福。这次自驾游,从西到东,在加拿大广阔田野里奔驰,所见所看,没有发现破旧房屋,最起码从表面看,农民生活很富足。没有地主也没有贫农,大家都是农场主。和中国农民不一样,他们不是农民工,不是弱势群体,更不是收入低,生活苦的代名词。说是农村,给人的感觉蛮现代化的,他们生活也是高品质的。农村住宅各具特色且体量较大,房前屋后是草坪、鲜花、树林,还有汽车、拖拉机和游艇,不是别墅胜似别墅,内部装饰也干净明亮卫生和舒心,更没有在中国农村常见的鸡鸭、农具、柴草。比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合理,更有美丽乡村味道。就居住条件、生活品质而言,在加拿大说不准已没有比农民更好的了。不知道在加拿大农村,还有没有阶级斗争?但贫下中农是绝对绝迹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九个惊奇是,加拿大让不少中国人失望,这里没有国内丰富的娱乐活动。在祖国大地遍布的冼脚城、桑拿房、美发室、夜总会,在这里很难寻觅到。更没有我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灯红酒绿的景致。这里一切平淡如水,波澜不惊。有些国内来的人,会非常失望,这里太不热闹,太安静,太讲人权了。加拿大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没有土豪金的嚣张跋扈,暴发户的醉生梦死,不论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都十分喜爱徒步,划船,滑雪这类活动。人们生活健康,情趣高雅,而且人际关系也简单许多,没有国内那种压力与压抑。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腐朽没落垂死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一丝征兆来。对不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广大革命群众,你们臆想的帝国主义丑陋就如你们臆想的自己已当家作主一样,我仔细观察,证据实难搜索到。

一个月时间十分短暂,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深刻的,但这次旅途给我触动很大,所见所闻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过去给我们的那些教育是否过于偏执?资本主义也在改革,也在自我完善,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良性的运行体系,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加拿大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学习。科技在发展,世界又不大,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上。争斗归争斗,冲突归冲突,但大家也有必要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精诚合作,一起破解,如果地球毁了,争个意识形态的是非又有什么意义?

经过这次短暂而又深刻的游历,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收获是大大地,体会是深深地。我决定: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游历不停。

【相关】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前言】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结语】

【立委兄:加拿大东部枫叶游(1/16)】

【立委兄:加拿大西部山水游 (1/16)】

游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36500.html

上一篇:【语义计算:“他衣服要烫得笔挺才肯穿出门”】
下一篇:【立委兄:加拿大西部自驾山水游 (9/16)】

 

0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mirrorliwei   2017-2-28 09:44
  

笔细 - 苦夏(三幕话剧) 屏蔽留存

笔细 - 苦夏(三幕话剧)

屏蔽已有 2948 次阅读 2010-5-28 09:17 |个人分类:笔细文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文革, 话剧, 笔细

立委按:笔细兄这出话剧对医疗界的文革场景刻画相当细腻,表现了其荒诞,也反衬了人性的美好的一面。在现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很少有人有耐心看完这样的历史话剧。文革似乎是个遥远的噩梦,我们已经淡忘。然而,我们怎能忘记!

 

笔细 - 苦夏(三幕话剧)

 
 
苦  夏

卫青  著 

 人物表

石世文         县医院医生
贾竹君         县医院护士
陈邦孝         派到县医院的军代表
刘芳平         县医院护士
姚素芳         县医院护士长
文美娟         县医院护士
金述兰         县医院护士
齐立人         县医院医生,原医务主任
赵 枫         县医院医生
周克让         县医院医生
老 卢         县总务科科长
于伟英         县医院药房主任
沙树林         县水泥厂厂长
伍家徽         劳改农场干部
李便民         劳改农场干部
王洪兴         劳动教养人员
黑 子         劳动教养人员
霍修文         劳动教养人员
尚天明         劳动教养人员
县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
县水泥厂的工人及其家属
劳动教养人员






第一幕

六十年代
晚上七点多钟
县医院住院部的护士办公室
县医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的楼房.住院部在二楼.护士办公室离楼梯不远.有人上下楼梯这儿都听得见.
对着舞台的是一面墙,墙上开有两扇大窗.此时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但室内的光线已经显得有些暗淡了,所以幕启后不久,贾竹君就嫌光线太暗而把灯开了.随着剧情的进展窗外越来越黑,天上狮子星座清晰可辨.
窗户上方的墙上贴着毛泽东像,像的两旁是两张毛泽东语录:”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霸权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靠窗摆着一张二屉桌.桌上立着一尊白瓷的毛泽东像.桌前有一把椅子,桌的右边则并排放着两把椅子.二屉桌左边有一个存放住院病人病历的鸽笼式分类架.架子上方的墙上是住院病人的姓名牌,可以看到,大部分病床都住上了病人.
台左侧另有一条长桌,上面放着电消毒锅,白色的带盖搪瓷盘,搪瓷缸子等,这是护士们准备注射器等治疗用品的地方.长桌旁边,靠窗户的一侧有一个白色的木制药柜,药柜分两层,每层都有两扇镶玻璃的拉门,都用挂锁锁着.隔着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摆着不多一些磨砂玻璃药瓶,装注射剂的纸盒之类.着是病房里备用的常用药柜,等一会贾竹君就从药柜里取出药品给病人注射或口服.这面墙上还有一副带小红灯的唤人铃,住在哪个病床的病人按铃时,对应该床的电铃就玎玲玲地响,小红灯泡也亮起来.长桌的另一侧,也就是靠舞台前方的一侧,有一个白色的瓷制洗脸池.洗脸池有两个水龙头,但就如国内绝大部分洗脸池一样,其中只有一个水龙头能放出冷水,而另一个热水龙头则是虚设的.
舞台右侧是护士办公室的门,此时门是关着的.门背上钉着衣钩,衣钩上挂着几件白大衣.门边放着一个木制衣架.门打开时衣架会被挡住.此时门正关着,所以能看到衣架上挂着刘芳平和贾竹君的外衣,看得见衣服上都别着毛泽东像章.衣架后方的墙上垂着两条灯绳.
幕启时两位护士--刘芳平和贾竹君坐在二屉桌边.贾竹君在对医嘱,刘芳平在做棉球.


贾竹君  (打哈欠,以手掩口)真困啊,才几点,就觉得发困.怪不得人家说:”春乏秋困夏打盹...”
刘芳平  (接着说)睡不醒的冬三月.
贾竹君  (笑)
刘芳平  我说,你真是一个十足的懒姑娘.老听你说困.
贾竹君  没有不困的时候.(站起来活动活动)
刘芳平  活动一下吧.
贾竹君  要能睡一小会多好.
刘芳平  没你睡觉的地方.有地方,你还会嫌脏不睡呢.
 〔铃响
贾竹君 喔唷。铃响了.我看是谁。啊,是三床,可能是那瓶输液完了,我去看看。(下)
 〔铃又响
刘芳平  哦.(看红灯亮的床号,下)
 〔贾竹君先拿着连着皮管的空盐水瓶回来,拆下皮管,针头,泡在搪瓷盘中;到洗脸池处洗手,接着抄医嘱
 〔刘芳平接着也回来
贾竹君  又是哪床叫人?
刘芳平  二十床说胃疼.我给他送一片颠茄.(开药柜,取药下)
 〔刘芳平很快回来,洗手,坐到原先的椅子上,继续做棉球
刘芳平  不困了吧?活动一下就精神了.
贾竹君  你说这叫什么事呢?开处方不让用外文.连写STSD也不行,非一笔一划写中国字.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都要写全,这几个字可都没简化.写ST,SD多简单方便.我数过写”磺胺噻唑”几个字要52笔,写”磺胺嘧啶”要50笔.不让写还能不让说吗?你看有人说”磺胺噻唑”和”磺胺嘧啶”的,谁不是简单明了地说ST,SD呢.连tidqid也不许写,一定要写成”一天三次”,”一天四次”.这笔画倒还少点.
刘芳平  我还记得在卫校时英语课是齐主任上的.本来学的不多,只会认那些药名.还不让用.再不用还不忘光了。
贾竹君  齐主任够倒霉的。 
刘芳平  在我们医院里他技术是最高的,技术高倒成为”反动学术权威”.
贾竹君  好端端挨那么多批斗。
刘芳平  要不说是造反派呢.
贾竹君  都一起工作好几年了...
刘芳平  他们也下得去手。那次批斗会上让他跪在碎石子上,还有好多人打他,把我吓得...今天想起来都害怕.
贾竹君  什么派我都不参加。 
刘芳平  赵枫倒想参加.可造反派不要他.他跟石世文一样,出身不好。
贾竹君  我听说,石大夫在政治学习时,老带着他那本英汉对照的<毛主席语录>在那儿看,你也说不清他看的是这一面还是那一面.
刘芳平  这总比聊大天浪费时间好得多.
贾竹君  以后政治学习我就带一本<新华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这不比秀才认字人半边强?
刘芳平  是啊.
贾竹君  (合上医嘱本)总算抄完了。 
刘芳平  抄医嘱也多抄不了几个字.你没听陈代表说下星期要开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吗,那才叫人发愁呢.没个人都要讲用,都哎哟写讲用稿.写什么呢?
贾竹君  抄报纸啊.
刘芳平  (突然拿腔拿调地)”红旗迎风舞,万里山河笑...”
贾竹君  (掩口而笑)你这是怎么了?做报告啊?
刘芳平  我是学周克让呢.学习会上他一发言,开始一定是这两句.大家听多了忍不住笑,他说讲话写文章总得有个帽儿啊.
 〔周克让推门入
 〔刘芳平吐了吐舌头
刘芳平  周大夫,收病人了?
周克让  没有,刚才急诊室来了一个手外伤的,我去处理了一下.
刘芳平  不用住院?
周克让  不用.在门诊处理完就走了.
刘芳平  那好.
周克让  病房里没事吧?
刘芳平  太平无事.
周克让  那好.(下)
贾竹君  说曹操曹操就到.
刘芳平  刚才的话也不知他听到没有?
贾竹君  看来他没听到.
刘芳平  那最好.
贾竹君  前两年,大家还是很随便的.现在都互相防起来了。
刘芳平  现在是文化革命.人家是造反派,是军代表支持的左派.
贾竹君  也搞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县政府里几派打成一团,动用起武器来了,闹出人命来了。这倒好,让军队接管了。连学校,医院都派了军代表。
 〔从楼梯上传来纷乱的脚步声,嘈杂的说话声,还有人在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刘芳平  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下)
 〔听到刘芳平与别人的对话:”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来看病人.”
              ”什么病人.”
              ’水泥厂的沙厂长.”
              ”你们知道病人在哪儿?”
              ”知道,我们来过.”
              ”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
              ”我们真有事要跟厂长说,我们看一下就走.”
              ”不行,病人该休息了.”
              ”大姐,我们不高声说话,呆一会就走.”
              ”就呆十分钟,你们不走我就撵你们.”
              ”谢谢你,好大姐.”
 〔刘芳平上
贾竹君  什么人?
刘芳平  水泥厂的.看他们沙厂长.
贾竹君  是胆囊炎吧?来好几天了.
刘芳平  是啊.已经缓解了.
贾竹君  这水泥厂,还是我们县里最大的企业呢.
刘芳平  可不是.
贾竹君  (看手表)我该去量TPR了.(拿体温计下)
 〔刘芳平将做好的棉球收在敷料罐里,将敷料罐放进药柜,坐到桌前方才贾竹君坐过的位置,无聊地翻阅报纸
 〔过了一会,贾竹君上,从病历架上取下用铁皮夹子夹着的病历,坐到二屉桌旁的椅子上,将测量结果记到病历首页上
 〔楼梯上传来橐橐的脚步声
贾竹君  (倾听)是不是来了?
刘芳平 (没反应过来)谁来了?
 〔贾竹君将手中的铅笔夹在耳朵上
 〔刘芳平示意贾竹君将铅笔拿下来,
 〔贾竹君将铅笔拿下,两人注视着门口
 〔门开,石世文上,他没穿白大衣
刘芳平  石大夫。你值班?
石世文  不是。我来看看下午收的那个病人怎么样了。
刘芳平  哦。三床啊?出血止住了。还在输液。烧退下来了,睡着了。
石世文  那就好。病房里没事吗?
刘芳平  没事.
石世文  我想看一下病历(从贾竹君面前的病历中找出一份,阅)
 〔铃响,刘芳平看了一下床号,下
石世文  (合上病历夹子,还给贾竹君)谢谢。我想去看看病人。(下)
 〔刘芳平上.
刘芳平  石大夫走了?
贾竹君  他去看病人去了.
刘芳平  他哪儿是看什么病人.他分明是看你来的.
 〔贾竹君把用完的病历夹子送回架上
刘芳平  只要你值班,他有事没事就往这儿跑.他喜欢你.
贾竹君  芳平!
刘芳平  在咱们医院的年轻大夫里他也属于比较强的。可惜出身不由己.
贾竹君  说他父亲是什么买办.
刘芳平  什么买办.他来医院时跟我聊天说过,他父亲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外国公司工作,解放后在中学教英语.
〔陈邦孝上,他穿着军装,领口和风纪扣都没有系上.胸前有一枚硕大的毛泽东像章,直径足有五六厘米.他左耳上夹着一根香烟.看见他近来,贾竹君用手指捏了捏自己的左耳垂
陈邦孝  病房里没什么事吧?
刘芳平  没什么事.陈代表.你没穿工作服?
陈邦孝  下班了嘛,不用穿了。其实我也是挺喜欢穿件白大挂的。(望着门后的衣架)
刘芳平  怎么光站着啊?
陈邦孝  坐一坐.(说着坐到贾竹君旁边的椅子上,贾竹君显得局促不安)那天我穿着白大衣到内科诊室去,医院有些人管我叫陈大夫.他们是什么意思?(愤慨起来)是讽刺我不会看病?其实你们只会治身体的毛病,我会治思想的毛病.
刘芳平  是啊,能治病的当然就是大夫.别管是谁得的病,是哪儿的毛病.农业局门口不是有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吗?门脸就写着”庄稼大夫”.
贾竹君  (笑)卫生局对过还有家钢笔医院呢.
陈邦孝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治病也是这样.政治思想带了头,难治的病也好治了。上星期那个胃穿孔的难治不难治,我带领几位政工干部一鼓动,病人怎么样?转危为安了。
刘芳平  早就听说了。可惜我没在场,没能受点教育。不过听手术室小张说,你带领几个孙干事,钱干事,曹干事,站在手术台后,手持<毛主席语录>,高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那场面一定够壮观的.
陈邦孝  (得意)这就是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在”用”字上狠下工夫.下星期医院要开一个讲用会,我打算组织人把这生动的例子写成讲用稿,在会上宣讲.掀起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高潮.
刘芳平  我有一个问题.
陈邦孝  什么问题?
刘芳平  你们戴口罩了没有?
陈邦孝  什么戴口罩?
刘芳平  做手术时大家都得戴口罩.
陈邦孝  当时只考虑抢救阶级兄弟,没考虑戴口罩.
刘芳平  高声朗诵时口腔里的唾沫星子难免喷出,里头会带有病菌,如果污染了伤口,手术就白做了.
陈邦孝  你讲得也对.戴口罩也挡不住毛泽东思想的声音.
贾竹君  (站起来)还有几个q.4h.的药要发.我这就去.(拿着发药盘下)
 〔陈邦孝取下耳上的香烟,把手伸到衣袋里掏什么
刘芳平  别掏火柴了.病房里不让抽烟.
陈邦孝  (把香烟放回耳朵上)不抽了,不抽了.
刘芳平  我说整个医院里都不应该抽烟.要抽烟到外头去.
陈邦孝  (随手翻看桌上放的处方笺)我说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崇洋媚外的思想无处不在.以前开处方,尽用外国字.什么意思呢?欺负我们老百姓看不懂吗?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涤荡这些污泥浊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我以为开处方里的外国字都扫除干净了。还没有。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中国字,为什么到处印着曲里拐弯的洋字码?(指着处方笺上的符号  )
刘芳平  (忍住笑)这不是洋字码儿,这是一个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处方的符号.
陈邦孝  (察看病人名牌)这是不是外国字?(指着一个名牌下的※号)
刘芳平  这更不是外国字.这也是一个符号,表示”重病”.
陈邦孝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就好卖弄点学问,不实际。我们工农兵就讲实际,也解决实际问题。你们动不动拿学历吓唬人。你们都上过什么卫生学校啦,什么大学啦.都是狗屁!还有人问我是什么学校毕业?我是高粱秆大学毕业!医院里有些人瞧不起我们高粱秆大学毕业的呢,架子大得很呢.没有用,高粱秆大学毕业的就是要领导你们.毛主席说过,外行就是要领导内行嘛.
 〔刘芳平开始准备大注射盘,不语
陈邦孝  不过知识分子也有好的.也有向工农兵靠拢的.
 〔铃响,刘芳平看了看床号,拿着大注射盘和皮肤消毒盘,急下
 〔陈邦孝一个人坐着,觉得很没意思,下
 〔贾竹君上,放下发药盘
 〔刘芳平上
刘芳平  走了?
贾竹君  我刚进来.这儿一个人也没有.
刘芳平  我准备打针去,正好五床按铃,对我是求之不得的机会.我把他一个人留在这儿,他一定呆着没意思,走了。
贾竹君  五床又怎么了?
刘芳平  睡不着,我给送片药去.(开药柜,取药)
贾竹君  针都打完了?
刘芳平  打完了.我送药去.(下)
 〔贾竹君洗注射器,刘芳平上
刘芳平  你记得不记得半个月前收的那个休克型肺炎病人?大夫护士抢救了半夜,陈代表来瞎指挥,把回家的人都叫了回来.让大家都上.两个胳膊都吊上瓶了,该用的药都通过大输液用上了.他却指挥周克让切开腿上一条血管.血管切开后才发现根本用不着切开.白白毁一条血管.
贾竹君  出了问题不通知他吧,不行;通知他吧,也不行.真难办.
 〔两个人做完手头的工作,坐下来
刘芳平  快九点了.往常这时候文美娟早该来了.
 〔门开,文美娟上.这是一个俊美苗条的少妇,她进来以后就脱去外衣
文美娟  今天家里有点事来晚了.
刘芳平  还早呢.
 〔文美娟打算把外衣挂到衣架上.衣架靠门一侧的钩上原来挂有一件白大衣,文美娟将它移到另一个钩上,把自己的衣服挂到这个腾空的钩上
文美娟  还有两个钟头.我想睡一会.请不要吵我(下)
刘芳平  文美娟还真是挺漂亮的.
贾竹君  真是.
刘芳平  如果把头发烫了,穿上旗袍,再抹上那么点胭脂,她真是个美人.准能把人迷住.
贾竹君  你被她迷住了?
刘芳平  她迷不住我,可能迷住别人.
 〔石世文上
石世文  我想查一下几份病历.你们不用吧?
刘芳平  我们不用.
 〔石世文取出几份病历
刘芳平  你天天在办公室看书?
石世文  是,宿舍里很嘈杂,光线又不好,不值班的日子我就在办公室看书.
刘芳平  也不早了.
石世文  我再看一会就走了.(下)
 〔陈邦孝上,他耳朵上的香烟已经不见了
陈邦孝  没事吧?(看着衣架)
刘芳平  没事.
陈邦孝  没事就好.
刘芳平  坐坐吧.
陈邦孝  不了.
刘芳平  坐坐吧.给我们讲讲活学活用的经验.
陈邦孝  下次给你们讲.(下)
 〔刘芳平和贾竹君做完手头的工作,在桌边坐下来
刘芳平  说点什么吧.
贾竹君  说点什么呢?
刘芳平  说点高兴的.
 〔床外传来院子里有人唱歌的声音:”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毛主席.”

              (幕落)

第二幕

县医院的门诊部。
晚上。
当舞台上的人物静下来的时候可以听到阵阵蛙鸣,这暗示着时令已是初夏。
县医院的主体建筑是一所两层楼的楼房,门诊部设在一楼,二楼就是病房。舞台上看到的就是门诊部走廊一侧的房间。舞台的最左侧有一道楼梯,通往二楼的病房。楼梯又分两段,在两段之间有一个平台。平台处的墙上写着一个很大的静字。楼梯下面就是门诊部的走廊。几个房间开向走廊,第一间是急诊室,第二间是治疗室,第三间是化验室,门的上方都有标示牌。这几个房间都亮着灯,门也开着。看得到屋内人影闪动,这表明有人在里面工作。各个房门之间靠墙摆放着几条带背的长椅。看得出墙面本来是刷的白灰,现在却涂上红漆,用黄色的颜料写上了毛泽东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和林彪的指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时急诊室与治疗室之间的长椅上躺着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轻声地呻吟着。椅边站着一位穿草绿色军便服的妇女,似乎是病人的家属,此刻正焦急地往急诊室里张望。
过一会,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扶着另一个也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从急诊室出来,从躺着病人的长椅前经过,走进治疗室。穿军便服的妇女站开一点给他们让路,然后扶起躺着的男子,搀着他走向急诊室。这时正好一位穿白大衣的医生来到门口招呼他们。
一会儿刚才那位搀扶病人进治疗室的男子独自从治疗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处方,从舞台右侧下去。随后拿着一瓶大输液,一个装注射剂的纸盒和一个纸袋上,回到治疗室。
在本幕以后的时间里有许多穿工作服或不穿工作服的病人上上下下,其中以男性居多;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县水泥厂的工人,以下统以”工人”称之。大多数病人由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陪同,这些陪同的人不是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就是他们的同事或朋友。为了方便以下一律以”家属”称之。多数家属也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或便服,因此舞台上,特别是大批病人来到医院那个时刻,是一片蓝色。如果不是有几件白大衣点缀其中,人们会感到色彩非常单调。当舞台上满是来来去去的,站着的,坐着的,或是躺着的蓝色时,这情景会让人想起蚁巢中忙碌的蚂蚁,甚至会产生一种压迫感。

工人1 (从舞台右侧上,手抚着腹部,面有痛苦的表情,简直是踉踉跄跄地走到急诊室门口)喔唷!
工人2 (一面系皮带一面从急诊室走出,见工人1)你也来了?你也闹肚子了?
赵 枫 (穿着白大衣,出现在工人2身后)你自己行吗?
工人2  我自己行。(走向化验室)
赵 枫 (对工人1)进来吧。 
工人2 (对小窗口里面的人说话)给我一个装大便的小盒。(接过里面递出来的小盒,从左侧下)
 〔刚才躺着的病人由家属搀着出急诊室
石世文 (跟他们一起出来,嘱咐家属1)先把病人送到治疗室,让他躺下,你再到药房取药。 (指舞台右侧)
家属1 好的。(搀扶病人1进治疗室)
 〔工人2出急诊室,从左侧下
 〔赵枫出急诊室,石世文与两个人站在走廊里
赵 枫  这一个多小时真够忙的。
石世文  这些病人都是水泥厂的。病情都一样。我看水泥厂有点问题。
赵 枫  得了解一下。
石世文  说不定一会还会有病人来。我得先去方便一下。(从右侧下)
 〔家属1从治疗室出来,从左侧下
 〔工人1拿着装药的纸袋从左侧上,从右侧下
家属2  (急急上)大夫,有担架吗?
赵 枫  有。病人在哪儿呢?
家属2  在小车上。我背不动。
赵 枫  病人怎么了?
家属2  又吐又泻。
赵 枫  哦。(进急诊室,取出一副担架)走吧。(家属2接过担架。赵枫与家属2一同从右侧下)
 〔家属1拿着药从左侧上,进治疗室
 〔赵枫和家属2两人抬着病人上
赵 枫 你们也是水泥厂的?(两人抬病人进急诊室,从开着的门可以看到他和家属2把病人抬上诊断床)
 〔从治疗室传出病人的声音:”喔唷!”
 〔石世文从左侧上,走到急诊室门口
石世文  啊,一样的病情。。。
 〔工人2拿着化验单从左侧上,进急诊室
 〔家属3从治疗室出来,匆匆从左侧下。治疗室有呻吟声
家属2  (出急诊室,到治疗室)都满了!(返回急诊室)
 〔家属3拿着一个便盆从左侧上,进治疗室
 〔工人2手拿处方出急诊室,从左侧下
家属2  (出急诊室,到治疗室门口,皱了皱眉)护士!
金述兰  (出现在治疗室门口)怎么回事?
家属2  (把一张厨房交给金述兰)大夫请你给打一针。
 〔金述兰转身进去,马上拿着吸了药液的注射器出来,与家属2一同到急诊室
 〔家属2出急诊室,从左侧下
 〔石世文,赵枫,金述兰三人走出急诊室
石世文  我看今晚不好过。一个多小时来了十多个病人,都是水泥厂的。症状都一个样。我看是食物中毒。
赵 枫  我看也是。恐怕还会继续出现病例。
  〔家属3端着便盆从治疗室出来,从左侧下
金述兰  四张观察床都满了,再来一个都没地方了。
石世文  病情重一点的就收住院。述兰,你上楼去看一看,还有多少空病床。注射室有事,我们看着。
金述兰  好的。(从楼梯上去)
 〔家属3两手湿淋淋地从左侧上
石世文  (叫住家属3)请等一下。(家属3站住)你说你们厂今天卖皮皮虾了?
家属3  是,从小西沽拉来的。读多数人都买了。
赵 枫  集体食堂也做了吗?
家属3  也做了。
 〔赵枫和石世文交换了眼光
赵 枫  (对家属3)好的,谢谢你。你照顾病人去吧。
 〔家属3进治疗室
 〔家属2取了药从左侧上。赵枫与他一起把病人从急诊室掺到治疗室
 〔病人4搭着家属4的肩头从右侧上
家属4  (见石世文)大夫,病人发烧。
石世文  好,先测一下体温。(与他们一道进急诊室) 
〔金述兰从楼梯上下来,石世文闻声出急诊室
石世文  (对金述兰)怎么样?
金述兰  (摇了摇头)只剩两张床了。怎么办?再来一个重的就不好办了。
沼 枫  (出治疗室)述兰,输液我给扎上了。
金述兰  好的。
 〔工人2拿着领来的药从左侧上,走到他们跟前时停了一下,看看他们,又从右侧下
石世文  我看可能是一起嗜盐菌食物中毒。既然水泥厂大多数人都买了,吃了皮皮虾,可能继续出现病例。如果吃食堂的单身汉们也发病,那就是一大批。到时候我们招架不了。得想个法子。
 〔家属1拿着拖把出治疗室,从左侧下
金述兰  是啊,得想个法子。再来个要输液的就没地方放了。治疗室里又拉又吐的也不成样子了。
赵 枫  得准备接受住院病人。大夫,护士,药房,人手都不够。这个时候,乱糟糟的,谁能把人组织起来?
石世文  有了。把齐大夫请出来。
金述兰  老主任?
  〔家属1从左侧上,进治疗室
赵 枫  可他现在什么都不是。早靠边站了。
石世文  他不是主任了,没有职权了。可他有技术,有威信。只有他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赵 枫  咦,军代表哪儿去了?
石世文  由他指挥?那不就乱套了?不过这件事也不能不通知他。
 〔又有病人上
石世文  要当机立断了。没时间讨论了。述兰,你去把齐大夫请来!
金述兰  (略一犹豫)请齐主任?
石世文  请他!(这时他们已被病人和家属包围,他只好放大喉咙)这样,你上楼请哪位离得开的帮忙,一起分头去把齐大夫和医院的人请来,再去通知陈代表。这儿的事我们来应付。
 〔金述兰快步跑上楼梯。石世文和赵枫忙着接待病人。
 〔金述兰和另一位护士跑下楼梯,穿过走廊,从右侧下
 〔急诊室内的一位家属出来找医生
 〔赵枫进急诊室
 〔舞台上都是人。病人和家属还继续来到门诊部。因为人多,原先躺在椅子上的人只好坐起来,让出地方给别人挤着坐。
齐立人  (一面穿白大衣一面从右侧上)世文,是怎么回子事?
石世文  你来太好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先看看病人。(两人进急诊室)
 〔在候诊的病人和家属望着急诊室,互相交谈着
齐立人  (与石世文,赵枫一同出急诊室)你们判断得对,像嗜盐菌食物中毒。主要的治疗是矫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许许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我们来想想办法。(对石世文)我们到后院看看。(两人同从左侧下)
 〔陆续来了几位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相互交谈或同病人交谈。舞台上一片嘈杂。 
赵 枫  (从急诊室出来,见到一位刚看来的同事)周大夫,你来了?
周克让  听说把齐立人请来了,是这样吗?
赵 枫  是的。 
周克让  你说合适吗?
赵 枫  有什么不合适呢,他是老大夫嘛。
 〔齐立人和石世文同上
齐立人  (见到医院同人)同志们都来了。这太好了。大家知道,水泥厂发生了一批食物中毒,看来是嗜盐菌食物中毒。估计还会有病人来到医院。几个值班人员对付不了这个局面,光是医生护士也不行,需要大家帮忙,只好把大家请来了。多数病人需要输液,在门诊治疗解决不了问题。楼上没有病床了。那怎么办?后院那排平房,去年闹流感时不是用来当作简易病房的吗?现在还要用它。好象里面堆了杂物。要把它立即腾出来做临时病房。时间紧迫,我就指挥了。总务科老卢在吗?
老 卢  有!
齐立人  好!你领科里同志收拾那排平房。从仓库里把床搬出来。一会就收病人。再有,还要把茶炉烧起来。
老 卢  好嘞。总务科的,跟我来。(带领几个人下)
齐立人  姚护士长来了吗?
姚素芳  来了。
齐立人  你组织一下护士。留两个在这儿照顾。其余的到好院去。临时病房准备铺单,准备好输液。
姚素芳  (对护士们)你们俩留下,其余的都到后院去。(带走一批护士)
 〔从右侧传来人的喊声,马蹄声,拖拉机发动机的突突声
 〔上来许多能走的病人和送病人的人。见到门诊部内有这么人,不觉一惊,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这么多人!”
  ”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有担架没有?”
  ”等一会。”
   ......
 〔一些病人和送病人的人新把医务人员围住询问,人声鼎沸
齐立人  (大声)大批病人来了。我们得快点。药房谁在?
于伟英  我们都在。
齐立人  估计要用大量大输液。维生素,抗生素也要备足。
于伟英  明白。(与几位同事同从左侧下)
金述兰  (从右侧上)找不到陈代表!县委大院里没有,剧团里也没有。
石世文  算了。都安排好了。你看,大批病人真的来了。
老 卢  (满头大汗地从左侧上)病房收拾好了。
齐立人  好极了。谢谢你。(大声)请大家安静。急病人很多,我们要有条不紊地工作,非则就乱套了。我们去看看来了多少病人。该住院的就安排住院。(与一些医务人员同从右侧下)
 〔一些医务人员就在走廊里问病史,或给病人作检查。从右侧抬上来两副担架,就放在走廊里。工作在忙而不乱地进行。石世文和赵枫也一直在忙着。
 〔齐立人和一位中年人同从右侧上,中年人一脸苦相。看来病人和家属都认识他,纷纷与他打招呼:”沙厂长!你来了!”
 ”这下病倒那么多人,可怎么好?”
 ”沙厂长,你脸色也不好,别也病了。”
沙树林  我也拉了好几次了。
齐立人  你也得治。
沙树林  等一会。我不厉害。先把大家安顿好了再说。你说,一共病了多少人?
石世文  到目前连工人带家属已经有四十多个了。
沙树林  这么多?
齐立人  既然建议病房已经收拾好。各位大夫,你们甄别一下。需要住院的病人就到病房去吧。
 〔需要住院的病人由家属或医务人员搀扶着,或由担架抬着从左侧下。沙树林也跟着下去。舞台上只剩下齐立人,石世文,赵枫,和金述兰。
赵 枫  总算消停了。
金述兰  奇怪,陈代表哪里去了?医院里闹翻了天了,他却没有露面。往常有屁大一点事他都要来凑个热闹。今天出这么大事,他老人家不知跑哪儿舒坦去了。
石世文  你倒真盼他来啊?
金述兰  我盼他干什么?
赵 枫  还是石大夫考虑得周到,把老主任请出来,事情办得多么利落。
石世文  齐大夫你要不来,不指挥一下,着台戏真不好唱啊!
齐立人  我现在算什么?无职无权,还是反动学术权威。
石世文  没有你的权威,那么多人,怎么指挥得动?
齐立人  (忽然感慨起来)说起来也可笑,我是个什么权威啊?人的一生,也不能不认命。想当年我也是医学院的高才生,也有过一番抱负。谁知阴差阳错,跑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赶上一次又一次运动,白白蹉跎了青春。唉,我当年确确实实雄心勃勃,一心想烟具出点什么来,在学术上有所成就。那时真是做梦也想成为一个权威。可万万想不到,权威还没当成,倒先反动上了。
金述兰  齐主任!
齐立人  你看我,这是怎么了?我干吗说这些话,让你们年轻人听着都要难过?
石世文  齐大夫,你并不老,你完全可以继续干一番事业。
 〔一群医务人员,一些家属从左侧上,沙树林也在其中
姚素芳  全安顿好了。留下两位大夫,两位护士在简易病房值班。其他人可以回家了。
齐立人  谢谢同志们!大家辛苦了。(对沙树林)老沙,该给你开点药。
石世文  我给他开吧。请跟我来。
 〔他和沙树林进急诊室
 〔忽然从楼上传来女子的尖叫声,响亮的关门声,接着是急促的奔跑声,女子的哭声
 〔有人跑下楼梯的脚步声
 〔沙树林从急诊室出来,拿着处方往左册走去,听到楼上的声响就停住脚步
 〔贾竹君从楼上往下跑,跑到楼梯拐弯的平台处看到下面有着么多人,停了下来。她头发凌乱,脚上没有穿鞋。她穿一件白色的短袖上大衣,前襟撕破了,一个纽扣连着长长的线,挂了下来。
 〔姚素芳见状连忙走向楼梯
 〔石世文从急诊室出来,听见声响也向楼梯走去
 〔贾竹君一见姚素芳就大哭起来
贾竹君  (对姚素芳)姚护士长...
姚素芳  (惊讶)你这是怎么了?
贾竹君  (边哭边说)姚护士长。太欺负人了...
姚素芳  谁欺负你了?
贾竹君  今天本来是文美娟上大夜班。可是她今天下午突然病了,发着高烧,让我替她上班,这你知道。我今天上了一天白班,晚饭后觉得有点累,想到休息室睡一会再接班。我睡得迷迷糊糊,觉得有什么人躺在我身边,搂住我,我以为哪位小姐妹跟我开玩笑。也不想理她,又困得很,于是朦朦胧胧睡着了。想不到那只手解开我的衣服扣子,还伸到我怀里乱摸...(泣不成声)
 〔在贾竹君哭诉的时候,陈邦孝悄悄地从楼上走下来,走到接近平台处就停住脚步。他没戴军帽,军服显得皱巴巴的,还是不系风纪扣和领扣,胸前被扯开一块,一个硕大的毛泽东像章挂了下来。他的脸上有一道明显的血痕。
姚素芳   不要哭,你慢慢说。
贾竹君   我吓出一身冷汗。刚转过身看个究竟,那只手更不老实了。我这才发现躺在我身边的人(她转过身,指着陈邦孝)就是他!(陈邦孝似乎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我完全醒了,惊叫起来。他反而把脸凑上来,想亲我的嘴。我使劲咬了他一口。他不但不放手,却更放肆地往我衣服里探。还压到我身上来。我害怕极了。拼了命才挣脱出来。我翻身下床,想拉开房门望外跑,他力气大,又把我拉回去,把我往床上拖。我狠命在他脸上抓了一把,他疼得松了手,我才逃了出来。(哭)
陈邦孝  (大声地)同志们,革命的同志们!大家看看这个女人吧!刚才她,刚才她居然想勾引我,她是想把军代表拉下水啊。
贾竹君  姓陈的!你怎么...(气得说不出话来)
陈邦孝  同志们!你们相信她还是相信我?
贾竹君  (气得大哭)姚护士长!你们听,这个人太不要脸。姓陈的,你不要欺人太甚。你一来就想占我们的便宜。这谁不知道?
陈邦孝  (故作镇静,将领扣扣好)我不是自己来这儿的。我可是代表党来的,代表军队来的。
贾竹君  你代表什么党,你代表什么军队?我们医院的护士,哪个你不想欺负,见了哪个你不动手动脚的?
陈邦孝  我怎么你了?你是什么金枝玉叶,碰都碰不得的?像你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
贾竹君  我不是那种人。我可没那么贱,我应该想得到的,我应该想得到的,是我太大意了....(泣)
陈邦孝  贾竹君,你不要不识抬举。你污蔑我,就是污蔑军队,就是对党的污蔑。
 〔石世文忍无可忍,分开人群,走到楼梯口
石世文  姓陈的!今天县里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全院都在努力抢救病人,你到哪儿去了?躲起来了?还指望你组织抢救呢!你不来参加抢救,还侮辱妇女!
陈邦孝  (恼羞成怒)石世文,你自以为了不起,抢救个病人就了不起了?这个我懂。
抢救病人我抢救得多了。别以为只有你才治得好病。没有你地球一样转,没有你我一天照样吃三顿饭。
 〔姚素芳走上楼梯平台
姚素芳  竹君,你回去休息。今天的大夜班我来上。(转身对还站在楼下的刘芳平)芳平,你送竹君回去。
 〔刘芳平走上来,陪还在抽噎的贾竹君下了楼,穿过走廊,从右侧下
石世文  (目送贾竹君和刘芳平下,又对陈邦孝)你是一个好色之徒。见了女的你就没了魂,这县里没有人不知道。军队的脸让你丢尽了。
 〔陈邦孝似乎庆幸有了转移目标的机会,便不再躲在上一段楼梯的阴暗处,索性走到平台靠下一段楼梯的地方。这儿的光线比较亮,可以看得清他裤子的纽扣没有系上,白色的衬衫前摆都露了出来;他穿着一双皮鞋,鞋带也松开着。人们看到这个情形,不由面面相觑。陈邦孝对自己的这副狼狈相却毫无觉察
陈邦孝  石世文,你的底我都知道。你不是洋奴的孝子贤孙吗?你父亲留洋学,吃饱了洋面包,放足了洋屁;这一套你都要继承啊?
石世文  (被激怒了)陈邦孝,你怎么什么人都咬?
 〔姚素芳望了一下人群,又望了一下陈邦孝,上楼去了
 〔赵枫在后面拉了拉石世文的衣服
陈邦孝  你经常到到新华书店去,是不是?你去书店干什么去了?你不买毛主席著作,只买医学书,买英文书,是不是?
石世文  (啼笑皆非)你真是又无知又无耻!书店里的毛主席著作哪一种我没有?总不能去一次书店买一套毛选吧?
陈邦孝  呃,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复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反复学习,反复运用。
 〔大家面面相觑,石世文也不知应如何应答
陈邦孝  (显得有点得意)你不要跟我摆什么知识分子的臭架子。你一向不把军代表放在眼里,我心里是非常明白的。只要在走廊里看到我,你就躲开,你不是拐到哪间屋里去,就是从那头出了去。哪有那么巧啊?
石世文  我跟你有什么好眼的呢?
陈邦孝  我刚到这儿来的时候,你确实是主动找我谈过话的。我以为你要跟我汇报思想改造得怎么样,谁知你思想改造一字不提,倒提了这个那个的建议。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不但学习专业,还要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对你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改造。照你这种反动思想,业务再好,也等于为地富反坏右服务。不过不能怪你,你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嘛。(指着人群中的齐立人)他是谁?他不是反动学术权威吗?谁把他请到这儿开的?
石世文  是我请来的,请来救死扶伤的。 
 〔从舞台右侧上来一位妇女,她看到这么多人,不觉一楞。随后走到急诊室门口。
妇 女  哪位大夫值班?
金述兰  (就势拉了石世文一把)石大夫,有急诊!
 〔石世文离开人群,进急诊室
陈邦孝  (大声地)大家看见没有?反面教员自己跳出来给我们上课了。(发现自己的裤子未系扣,连忙用手把突出的衬衫前摆塞进去,大声地)阶级敌人出来亮相了!阶级斗争就在我们身边! 
 〔姚素芳穿着白大衣,从楼上走了下来
姚素芳  (声音很低但有力)已经半夜了。病人需要休息,大家也累了半天了。请大家回去吧。有话明天在说。请大家不要喧哗,说话都轻一点。             
 〔众人纷纷散去,大部分走向右侧,小部分向左侧走去

     (幕落)

第三幕

幕启。这是一个劳动教养队的医务室。
一个夏天的下午
对着舞台是两扇颇大的窗,此刻正大开着。从窗口可以望到天空.天空阴沉沉的.蝉声时断时续.随着剧情的进展,每当有风时就听得到树叶的沙沙声,风越大,沙沙声也就越响.不时有人在窗外走过,有时还有人往屋里张望.窗边挂着一个苍蝇拍。
窗上方的墙上贴着一张毛泽东像.毛泽东像的两侧分别贴着两张毛泽东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舞台右侧是一道门,通向外方.左方也有一道小门,通往一间小室,这就是石世文住的房间兼药房,这小间在舞台上当然是看不到的;小门左侧,也就是靠舞台的一侧摆着一张长桌,上面有一个电炉,电炉上放着一个铝锅,用来消毒注射器之类.电炉旁边放着一个白色的方形搪瓷盘,上面又放着一个带盖搪瓷盘和一个很大的棕色玻璃瓶,显然原来是装药的,此时瓶里放了一把大镊子.小门的右侧,也就是远离舞台的一侧,靠墙摆着一张诊断床,用一道屏风挡着。墙上也贴]着毛泽东的词<满江红>和”劳动教养人员就诊需知”。窗户右侧也有一张长桌,桌上摆放着一些盛放药水(如红药水、紫药水)的玻璃瓶,小卷的绷带,缠着胶布的小木版,装有镊子的大玻璃瓶等.桌子下还有一个用来支起脚部的木架。桌边是一个白色的污物桶.
舞台的当中是一张桌子,桌上摆放着血压计,听诊器,和许多文具.幕启时石世文穿着白大衣,正坐在桌前撕胶布,他把成大张的胶布撕成窄条,缠到一块长形的木板上。

 〔伍家徽从舞台右侧医务室的门上.因为天热他穿着背心短裤,不穿袜子就穿着布鞋.
伍家徽 就你一个人在这儿。
石世文  伍队长!
伍家徽  我还怕你睡了呢.
石世文  天太热,睡不着,干脆起来干点事.
伍家徽 这几天可真热。
石世文  是啊,闷热得很。(擦汗)
伍家徽  今年的夏天也真叫长,往年到这时候早该秋凉了。天气又热得出奇.也不下场雨。气压低,把人闷得喘不过气来。好多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
石世文  这几天队里病号也比较多。
伍家徽  太阳太毒。天天在地里晒着也是够受的。想气停吧,气象预报总是3536的,差一度也不行啊!今天上午还是大太阳呢,不过下午倒是阴上来了。(望窗外)有门儿,也该下一场雨了。
石世文  (转头望望窗外)好象是要下雨.下场雨倒能凉快点.(见伍家徽用手拭汗)你要扇子不要?(递给伍家徽一把蒲扇)
伍家徽  你还穿着白大挂干什么.这儿不比你从前的医院,用不着那么正规.医院里起码有电风扇吧?你是初来乍到,事情还不摸门.医院的好多规矩在这儿用不上.在这儿你只要把事情办妥了就行.什么规矩不规矩的.用不着那些规矩.
石世文  (脱下白大衣,挂在屏风上)脱了它凉快多了.
伍家徽  这件白大挂原先那个胡大夫穿过.你们俩身材倒真差不多.他的医道不错,有他在这儿也很解决问题.可是他到期了,该走了.总不能不让人走吧.他一走,有病人得领到外头去.挺不方便的.可好你又来了.唉,我们这儿什么人才没有!
 〔石世文无语,回到桌边坐下.伍家徽也坐下.
伍家徽 你在撕胶布呐。给我一点。
石世文  你要粘哪儿?
伍家徽  我家的蚊帐破了一个口,夜里蚊子往里钻.想用胶布粘上点。
石世文  (拿起剪刀剪胶布)这么大够不够?
伍家徽  够了够了。
 〔石世文剪下一块胶布交给伍家徽,伍家徽接过胶布塞进裤袋里.
伍家徽   你这儿有四环素吗?
石世文  你怎么了?
伍家徽  我不怎么了,不是我自己吃,倒是我家的鸡有点怎么了.我们家不养了几只鸡吗。这几天鸡老打蔫,不爱吃食,怕是病了。记得去年也有过这么一次,吃了点四环素就好了。
石世文  四环素是有。(站起来从左边的门下 ,拿了药出来)
石世文  (回到桌前,将包好的药交给伍家徽)我不懂兽医,不知道该给鸡吃多大的剂量。
伍家徽  (接过药) 我有经验。不过你治人的病还是有一手.我们家小三拉稀拉了两个礼拜,到医院看了两三趟,药水药片吃了不少,就是不好.让你开了一次药,没吃完就好了.怪不得我们家就是信服你.
石世文  伍队长.你听过一个吃馅饼的故事吗?
伍家徽  什么吃馅饼的故事?
石世文  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肚子饿了,便下小馆子吃饭.他先要了一张馅饼,吃了没饱.再要了一张,还是没饱.于是要了第三张.等他吃完第三张.就觉得饱了.这时他非常后悔,不该要那头两张饼:早知道吃第三张饼就能吃饱,前两张饼就可以省下来了.我给你们孩子的就是第三张饼.
伍家徽  (笑)不管怎么样.你那第三张饼管了事.我用不着再要第四张饼了. 
石世文  伍队长,我想要几本医学书可以不可以。我到这儿来的时候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医务室,更没料到会到这医务室里来工作.甚么业务书都没带,全凭脑子记忆是不行的。
伍家徽   可以吧,写封信,家里有人来探视时可以让他们带来。
石世文  不会有人来看我的。
伍家徽  怎么会呢?让他们寄来也可以的。
石世文  那好。
伍家徽  (站起来)我得走了。先把药给鸡吃了看它们能不能缓过来,(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呆会儿你再替我熬点中药.我托人到医院取药去了.脾胃不和,药倒管事,就是熬药麻烦.下午还有个批判会。你不用参加了,把药给我熬了。批判会就在院子里开.(望望大开的窗户)你在这儿都听得见.常书敏这家伙尽给我们找事。
 〔伍家徽下,石世文开始做棉球.
 〔窗外传来嘈杂的说话声、脚步声.王洪兴从窗口向里望了一下.
王洪兴 (上,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光着膀子,肩上搭着一件背心,背心本来是白色的,因为好久没有洗换,已经变成灰色的了)给我点感冒药吧.
石世文  你觉得怎么不好呢?
王洪兴  你说邪性不邪性,大热天还着凉.我这是热伤风.头疼,浑身难受,流鼻涕,还咳嗽.(说着真的咳嗽起来,他往地上啐了一口痰)胃口也不好。
石世文  (望着地下)你往哪儿吐痰?
王洪兴  (用鞋底把吐在地上的痰蹭掉)这行了吧?
石世文  你这病有几天了?
王洪兴  快一个礼拜了.本来想挺挺就过去了.反倒越来越厉害了.
石世文  你还是一个人住在工具房里?
王洪兴  是的.那屋子四面透风,大清早还有点凉.苍蝇蚊子想来就来,我那破帐子也不太管事。
石世文  (耸耸肩)看你吐的痰,你的气管发炎了.我给你开点药吧.(作记录,又起身到左边的小室去)
 〔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上场,他胸前挂]着一条已变成灰色的围裙。他的右手紧紧地捏着一块肮脏的蓝布,裹住左手的食指,蓝布上湮出鲜红的血液。
王洪兴  (向小门的方向)来买卖了.(向刚上场的年轻人)你怎么了,黑子?切白菜剁手上了?
黑 子  哪能啊!为了给你们弄好吃的付出血的代价!
 〔石世文拿了药从左侧的小门出来.
王洪兴  有好吃的你舍得给我们吃?天天给我们吃老三样,熬白菜、辣白菜、炒白菜..想起吃饭就倒胃口.
黑 子 呆会儿有好东西你别吃。
王洪兴  甚么好东西不先填了你们哥儿几个.
黑 子 你亏心不亏心啊?等会儿把肉吃到嘴里可别忘了我剁排骨都挂了彩了。
石世文  先别耍贫嘴了。让我看看伤得怎么样了?(起身为黑子处理伤口)挺热的天怎么动起荤腥来了?
黑 子  外头宰几头猪.我们沾点光.肥肉留给人家.下水,腔骨归我们.大夏天这东西存不住,来了就得马上加工做熟了.
王洪兴  好,今儿晚上改善。我得早点儿去打饭。(看黑子的伤口)口子可不小。也许还能吃到你的血豆腐呢。也该让你们出点血了。平常你们尽吃我们的,喝我们的。
黑 子  我怎么吃你们的,喝你们的了?
王洪兴  你说,你们吃饭有没有定量?
黑 子  我们没法定量. 
王洪兴  这不就结了。你们吃得多,喝得多.除了一天三顿想吃就来点。给大伙吃的都分量不足.你们多吃的从哪儿来?还不是从我们嘴里刮了去?
黑 子  哪能!
王洪兴  我怎么不知道,我也在伙房干过。这可是美差使。在伙房里干一阵子哪个不落一副好 下水?
黑 子  后来你怎么又不干了呢?
王洪兴  后来我不愿意干了.
黑 子  得了.哪有美差不愿意干的。你准是手脚不干净,让人家给轰出来了。
王洪兴  你狗嘴长不出象牙来。
石世文  依我说炊事员稍为多吃那么一点,不但没坏处,而且是应该的。他能多吃你多少?炊事员有积极性,是大家的福分.记得我从前单位的领导曾经订过一条规矩,炊事员也按定量吃饭。这样可好,第二天做出来的饭就没法吃。第三天这规矩就取消了。
王洪兴  说真的.你知道谁真吃大伙的,喝大伙的?
石世文  谁?
王洪兴  去年我还在伙房.每次伙房里做点甚么好的,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来检查工作。那时朱彦贵那小子是伙房组长.干部一来,朱彦贵就拍马屁,挑最好的盛一大碗尝尝,再倒上一碗酒。人家吃饱喝足,抹抹嘴就走.朱彦贵劳教期满释放,在外边又当上火头军.常常拿大水壶装满一壶菜子油往干部家里送.
黑 子  (看看包扎好的手指头)得。谢谢您了.我不能再聊了,我得赶紧回去干活。
王洪兴  我也得走。(拿了一卷绷带塞进裤袋里)
黑 子  你小子恶习不改,又偷点甚么了?
王洪兴  谁偷甚么了?我的蚊帐破了几个大洞,我拿卷绷带补一补。
黑 子  你这是贼不走空。(两人同下)
 〔石世文回到桌前,继续做棉签
 〔霍修文在窗口探了探头,随即从右边的门上.他戴着眼睛,像个知识分子.可是这时头发很长,胡子也没刮干净,显得很憔悴的样子
霍修文  大夫.
石世文  你怎么了?
霍修文  肚子不好。
石世文  从甚么时候开始的?
霍修文  从今天早起到现在拉十几次了。
石世文  大便是什么样的?
霍修文  完全是稀的,还有点脓血.
石世文  有没有肚子疼想大便又拉不出的感觉?
霍修文  有.
石世文  这几天除了食堂的饭你都吃什么了?
霍修文  我中午才回队里来.我屋子里那帮人还睡得死猪一样.这几天我没在咱食堂吃饭,在汽车修配厂食堂吃饭来着,那食堂的卫生太差劲。我昨天吃午饭时在柿子椒里吃出一条毛毛虫来,还让我咬断了,现在想起来都恶心。
石世文  是够恶心的。
霍修文  还有人幸灾乐祸,说甚么:我们一个月半斤的肉票交给伙房,可吃不到三两四两的。你倒好,一顿吃一两多肉。
石世文  听说今晚真有肉吃.
霍修文  我也不想吃,最希望别吃柿子椒.
石世文  看来你是得痢疾了.先拿点药吧.我给你开点呋喃西林.(在登记本上作记录,开处方,取药)
石世文  (把药交给霍修文)你说你去到汽车修配厂了.
霍修文  我到汽车修配厂去干了好几天活。
石世文  是不是总场部那儿的汽车修配厂?
霍修文  是的,几部拖拉机出了问题,修配厂硬是找不出毛病.知道我是技师,就找到这儿,队里派我去干了好几天.
石世文  给他们修好了?
霍修文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嘛.毛病出在变速箱上.这种负载换档变速箱结构复杂,技术要求也高.那厂子里倒是工种齐全:车,钳,铸,焊样样都有,设备也不错.可没有人玩得转这种型号.
石世文  修配厂离这儿有多远?
霍修文  离这儿有十多里地。
石世文  我还没到过那里.
霍修文  你还没去过?
石世文  我来这儿三个月了,连这大院的门也没出去过.
霍修文  农场医院就在那儿. 一天我伤了手,到医院上过药.那儿真有几位好大夫.听说有个右派大夫是医学院的什么教授,我告诉你那儿连国民党的少将军医都有.你知道不知道那儿有个很大的葡萄园,还有一家酿酒厂.酿的葡萄酒是第一流的.晚上跟厂子里的工人聊天,听他们说这个农场里什么人都有,作家,新华社的翻译,唱花旦,唱武生的.这个农场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石世文  你每天来回跑?
霍世文  哪能啊.那天队里派车送我到修配厂的。以后谁能天天接我送我呢?白天我在车间里干活,晚上他们给我在车间里支起一张铺,就在那里休息。
石世文  他们也不怕你跑了?
霍修文  往哪儿跑?跑回来?
石世文  队里这几天可跑了好几个。
霍修文  都有谁跑了?
石世文  昨天傍晚收工,点名时少了常书敏、展国光、全兴城三个人,他们逃跑不是第一回了.当时动员了几十个人在苇子地里搜到天黑,果真把常书敏抓了回来,展国光、全兴城两个可就就不知去向。这不,一会儿要开批判会批判常书敏。至于那二位......(传来隆隆的火车声)恐怕已经下了火车了.
霍修文  他们行.全兴城跟我躺在一条炕上.晚上尽听他扯淡.他们行.没有钱一样日行千里.他们不用车票就能上火车,没有车票照样出站.上车时两手空空,下车时就有了行李.这种本事用他们的行话叫什么,你知道不?
石世文  不知道.
霍修文  这叫”滚大包”.你知道他们的”工种”叫什么?
石世文  叫什么?
霍修文  叫”钱工”.
石世文  怎么叫钳工?
霍修文  (笑)不是车,钳,铆,焊的”钳”,是金钱的”钱”.是能从你口袋里把钱拿走的”钱工”.
石世文  (笑) 这也是一门学问.
霍修文  这学问你我是学不会的.
石世文  听说你是挺高级的技师.
霍修文  我这张嘴不好.要不是多说了话,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石世文  哦...
霍修文  你愿意听吗?
石世文  愿意.
霍修文  是这么回事:我们厂办公条件很差,办公室就挤在那么几间平房里.早就计划要盖办公楼,一盖就盖了几年,好容易才盖得,我们技术科也搬了进去。你知道搬进新房子要办的第一件事是甚么?
石世文  是什么?
霍修文  挂毛主席像啊。办公楼一盖好,总务科当下就买来,不,请来一批主席像,让各个房间派人去领。每层楼有12个房间,却只来了11个人领主席像,一开始书记也搞糊涂了。他怎么也搞不明白着是怎么回事.十二个房间,只来了十一个人.你猜是怎么回子事?
石世文  (略一思索)我明白了...可是我想每层楼应当只有十个人来领.
霍修文  有你的。你猜得差不多。可你只知其一不知起二。我们的办公楼有四层,男厕所只有一楼和三楼有,而女厕所在二楼和四楼。
石世文  后来呢?
霍修文  我提醒他们:一号还没派人来领主席像呢。我本来想开个玩笑,没成想玩笑开得太大.想不到这下把书记给惹火了。他说我是故意侮辱伟大领袖,是反革命行为。以后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石世文  (轻轻叹一口气)”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都占全了.
霍修文  (露出难看的表情)我肚子又疼起来了.得上厕所,接着就得吃药.(急下)
 〔石世文走到窗前,窗外天色更阴沉了.听得到杂沓的脚步声,说话声,吹哨声.有人大声地喊:”集合,各队集合,到院子开会!”
伍家徽  (提着一捆摞成一摞的小纸包上)石世文,这些中药放在你这儿,你替我熬了.我一会儿来取.
石世文  好的.
 〔石世文打开一包中药,把它倒入一个熬药的沙锅,加水,把沙锅拿到电炉上,插上插销
 〔李便民上.他穿着短袖衬衫,可没把扣子扣上
石世文  李干事.
李便民  真热.(环视四周)
石世文  看这天气也许会下雨,下了雨就凉快了.
李便民  (看见电炉上熬着中药)你这是干什么呢?
石世文  我给伍队长熬中药.
李便民  一会儿在院子里开批判会,批判常书敏.全队都要参加.不过你就别去了,在这儿批判会的发言也能听得见.你熬药吧.当然你也需要改造思想.思想改造不能放松.可是你跟常书敏是两回事.(下)
 〔床外传来高音喇叭播放的革命歌曲,如毛泽东语录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有人往话筒吹气,喊”喂,喂...”
 〔杂乱的脚步声,说话声
 〔李便民的声音:”安静!安静!批判会开始。”会场上的声音时时传进来
 〔石世文走窗前
李便民的声音: 大家安静,开会了.今天开批判会.批判什么人呢?批判常书敏.常书敏是怎么回事,大家一定都知道.把常书敏带上来...
 〔会场上嗡嗡的语声
 〔口号声:”打倒坏分子常书.敏!””常书敏必须低头认罪!””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从门口进来一个瘦高个子.
尚天明  我来打针.
石世文  来吧.
 〔石世文从消毒锅里取出注射器,从一只安瓿里吸出药液,示意尚天明到屏风后去
尚天明  我打了几个星期的针了.还得打多就才好?
石世文  神经炎恢复得很慢.你的症状减轻得算快的.
尚天明  吃药真能引起这病?
石世文  你那阵用呋喃西林的量的确太大,用药的时间也长了点.你的神经炎很可能就与呋喃西林有关系.
 〔尚天明打完针,一面系裤腰带一面走到窗前,他们两人站在那里观看院子里的批判会
尚天明  常书敏这回可是栽了.那天他在苇子地被三小队哥儿几个抓到,给了他一顿臭揍.他们在苇子堆里让蚊子咬得好苦,就拿他出气,打得鼻青脸肿的.
石世文  他们这也不对.常书敏有杀头的罪,也不该打他.那天晚上押着他来处理伤口,我看着也挺不好受的.现在天气热,弄不好伤口要感染,
尚天明  常书敏还算造化呢,只受了点皮肉之苦.去年这儿出了一件大事.有一个名叫张大山的顶撞了队长,队长让把他用绳子捆起来.绳子捆得太紧,捆的时间太长,结果把神经捆坏了.我记得那时胡大夫就说过这样不行,可他是教养分子,算老几?谁听他的?最后他右手的手指头不能动了,手也变得爪子一样.末了让张大山保外就医了事.也不知他到底好了没有.
石世文  常书敏跟你是在一个小队吧?
尚天明  原先是在一个小队的.就在上星期小队重新分过了.他划到二小队去了.
石世文  为什么小队的人员要常常改来改去的?
尚天明  原来的小队太团结了.只好拆了重新分队.
石世文  团结还不好么?
尚天明  小队里团结了就互相包庇,没有人靠拢政府,出了事也不汇报.一小队个个冤家对头似的,谁放个屁队长都知道,好管.二队,三队就讲义气,出什么事都瞒着不揭发.这回可要掺沙子了.如果常书敏队里有个冤家,知道他打算逃跑,给捅了上去,今天这批判回也就甭开了.
石世文  如果大家整天互相揭发,生产也搞不好.
尚天明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嘛.
 〔批判会上李便民正在发言,他的声音清晰可辨
李便民  常书敏你是几进宫了?在宫里你还要进宫,还要进宫里的宫.你说,禁闭室你进去多少次了?派出所里的小号你也是常客了.(笑声)他还时不时出点新花样.大家记得,去年外边供应站的后墙让人打了个洞,偷去现金和货物.这是谁干的?常书敏.打洞偷东西,在农场的历史上还是头一会.常书敏有本事,破了农场的记录了.
 〔大笑声,还听得到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
 〔突然从批判会上传来愤怒的吼声
愤怒的声音1: 常书敏,你还笑,大家笑,是笑你抗拒改造,你笑什么?笑你能耐,打破记录吗?.
愤怒的声音2: 常书敏!你还敢笑,你还配笑.你还笑得出来!你怎么就没皮没脸.这可不是表扬你破记录.不是夸你有本事!这是批判会,批判你的罪行!
愤怒的声音3: 常书敏,你仰着头干什么?把头低下去!
 〔口号声:”打倒常书敏!””打倒死不悔改的坏分子常书敏!””常书敏必须低头认罪!””踩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愤怒的声音4  常书敏,你要老实交代.你们三个人当初是怎样商量的?跑出去以后怎么办?
石世文: 你不去参加批判会了?
尚天明: 我该走了.(下)

(石世文走到把熬好的中药倒到一个搪瓷缸子里)
(窗外起风了,天空一明一暗的,那是在打闪,有隐隐的雷声.批判会还在进行)
愤怒的声音1: 常书敏!你在干什么?
愤怒的声音2: 他的脚在干什么?
愤怒的声音3: 我说.是我把常书敏带上来的.我就一直就站在常书敏的身边.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他在哼小调!
愤怒的声音4: 他的脚在打拍子!
愤怒的声音5  他还有脸哼小调!大家对他的批判他一句没听进去!
 〔乱糟糟的说话声,口号声
 〔伍家徽上.
伍家徽  我的药熬好了么?哦!已经熬好了.我这就喝了它.(喝药,皱眉)这药可真叫苦!良药苦口嘛.石世文!今天是探视的日子.你家属可真来看你了.
石世文  (感到意外)我家属来探望我?
伍家徽  你不知道她要来?
石世文  我不会有家属来看我...
伍家徽  这还有假的?
石世文  真不知道是谁.
伍家徽  等一会我让看大门的许师傅领她到这儿来,你们在这儿谈吧.不用到接见室去了.(下)
 〔石世文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一脸大惑不解的样子
 〔贾竹君随一位中年汉子上,她跟前两幕时不同,没有穿工作服.上身是白色的短袖衬衫,下身是蓝色的长裤.肩上挎一个黄色的帆布军用挎包,从挎包里突出一把伞.
汉 子  石世文!你家属来看你了.伍队长让我把她领到这儿来.(对贾竹君)你们谈.有什么事再找我.(下)
贾竹君  (轻声地)石大夫!
石世文  (意外)没想到是你?
贾竹君  没想到是我吧?
石世文  真是没想到.他们告诉我有我的家属来探视.我以为他们搞错了.我哪有什么家属会来看我.
贾竹君  我不说是你家属人家是不允许我进来的.我在火车上就遇到好多妇女来这儿探视的.她们告诉我非直系亲属还不让探视.到了这儿我就说是你家属.
石世文  真委屈你了.
贾竹君  你是为我落到这地步的.
石世文  不要那么说.这跟你没有关系.姓陈的在医院里胡作非为,我早就看不惯.不止我看不惯,谁也看不惯.知识敢怒而不敢言.开始,我也是想,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可是我想了.这个人欺人太甚,你退一步他进十步.躲是躲不过的.冲突是一定要发生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那天的事只不过是导火线.
贾竹君  可是你到底还是因为我得罪了姓陈的.我想起来就心里不安.
石世文  不要为这件事不安.姓陈的早晚是要收拾我的.他想欺负你,不料在群众面前丢了面子.借题报复我.老实说,开头我也觉得够委屈的.痛顶思痛.我认识到这是命里注定.没什么可以埋怨的.哦.你请坐吧!
贾竹君  (坐下)你就在这里工作?
石世文  是的,我就住在里面那间小屋子里.倒也挺清净的.
贾竹君  看到这我真放心多了,我真怕你会跟那些人挤在一个大房间里.你怎么能受得了?我想着都受不了.(悲伤)
石世文  真到了那份田地也会受得了的.人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我刚来时就挤在大通铺上.
 〔窗外又传来口号声
贾竹君  外面在干什么呢?
石世文  批判会.有个劳教分子逃跑被抓回来.今天开他的批判会.
贾竹君  听到这我都要打寒战.
石世文  我们不谈这个.你说说医院里大家都好吗?
贾竹君  大家都还好.刘芳平知道我要来看你,让我向你问好.她让我告诉你,医院里大多数人都说你是好样的,你为大家出了一口恶气.你为大伙受了罪.大家心里明白,你的罪不会白受.她让我对你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有那么一天的.
石世文  谢谢她.你到这儿来别人知道吗?
贾竹君  就刘芳平一个人知道.我打听到你的情况,有意攒了几天公休.我说我姨妈病了,要去看她.其实我跑这儿来了.
石世文  姓陈的后来怎么样了?
贾竹君  这个人坏事做绝,在县里呆不住.走了.
石世文  走了?
贾竹君  你知道他没带家眷,县委大院里有他一间房.大院里住的尽是县里的头头脑脑.这些人你也是知道的,大多是造反派,坐火箭的.都是小人得志.他们的素质你可以想象得到.姓陈的邻居就是文化局长,姓邓,原来是县剧团管道具的.
石世文  我知道这个人.
贾竹君  他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像个疯丫头似的.
石世文  我见过她.去年还到医院里看过病.
贾竹君  就是她。学校里的玻璃都敲碎了.课桌椅也砸烂了.老师已经七零八落.学生不上课,在社会上混.也不知姓陈的怎么吸引了她,这丫头整天往姓陈的屋里跑.时间长了,姓陈的就动手动脚起来,有人看见他们俩嘻嘻哈哈在床上闹.也搞不清她父母知道不知道.反正没管他们.你离开不久,那姑娘的肚子就一天天大起来了.天气一天天热,衣服一天天单薄,瞒也瞒不住了.邓局长的面子丢光了,他把女儿送回老家乡下,据说把孩子打了.姓陈的在县里呆不下去,灰溜溜地调走了.
石世文  调走就算了?
贾竹君  这事没人追究.可不就算了.
石世文  真便宜他了.
贾竹君  听说在公社当了什么武装部部长.
石世文  他这是犯罪啊!他欠下全县人民一笔帐走了.
贾竹君  姓陈的走时,医院派总务科的小江帮他装车.他来县医院时也是小江帮他卸行李的.小江对他的家底最清楚了.姓陈的到县里来时,只有一个柳条包,一个包袱皮,还有一袋麦子.他离开时,行李可装了一卡车:家具是整套的,包袱皮没有了,换了几个木箱子.还有几袋粮食,几桶食油.带来的那袋麦子又原样带走了,小江说他记得清清楚楚,还是那一袋.小江对这袋麦子可有个评语.
石世文  怎么说?
贾竹君  他说:最不相信共产党的不是别人,正是姓陈的那样的人,他们认为只要共产党领导,不知哪天肯定还会出现60年那样的饥荒,所以总要储备着一些粮食,到饥荒时好吃.
石世文  (笑)太深刻了.
贾竹君  陈邦孝这样的人才应该往这儿送.可反而把你送来了.(又悲从中来)
石世文  这地方可不收容他那样的人.
贾竹君  文美娟打那以后一直不声不响.我有时觉得她也挺可怜的。
石世文  其实她也是受害的。
贾竹君  石大夫.请你原谅我从前对你的态度.我那时的思想太幼稚,我那时对你不了解,没看出来你是医院里最好的人.
石世文  也许你以前真是把我看低了,可现在又看得太高.
贾竹君  不是的.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自从你离开,大家都觉得我们失去一个多么好的人.如果我当时对你好一点,姓陈的就不敢欺负我,你也不会为我吃苦...
石世文  你千万不要自责.我看不惯他们那些人,那些事.不谴责他们我做不到,他们一直想收拾我,这只是早晚的事.我拖得过初一,也拖不过十五.我还记得上高中时,老师推荐我们读<历代文选>,我至今还记得”林觉民烈士遗书”中的一句话:”吾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这句话的意思,我今天是真懂了.
贾竹君  你一点不怨我?
石世文  我怎么会怨你呢?...我坦率地说吧,不管会不会冒犯你,我那时真是喜欢你的.
贾竹君  ...现在就不喜欢了吗?
石世文  (苦笑)现在不能想了.
贾竹君  我已经想开了.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很多.从前我不了解你,把你从身边给丢了.现在我不能再失去你.我等着,等你出去,我们就走.哪怕到天涯海角,我都跟你去.我们凭技术生活,自己养活自己.
石世文  (感动)竹君....
贾竹君  世文...
 〔石世文握住贾竹君的手,把她的手贴近自己的脸,贾竹君悲喜交集
 〔天色暗下来.看得见天上乌云滚滚
 〔天上打着闪,传来隆隆的雷声
 〔窗外传来乱杂杂的人声,树叶的沙沙声
 〔窗外传来李便民洪亮的嗓音:”散会!散会!”
 〔有人高喊”大家回去收衣服去!”
石世文  (转头望着窗外)要下雨了.
贾竹君  好象是要下雨了.
 〔传来木头板凳在地上拖动的声音,杂沓的脚步声,呼喊声
声音1  快收被子!
声音2   我还晾着衣服呢!
 〔台上光线已经很暗了
贾竹君  (打开她的帆布背包)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取出一个纸包,打开)
石世文  <内科诊疗手册>,<常用药物手册>,好极了.我正用得着.你考虑得太周到了.
贾竹君  我决定来看你,心想带点什么来呢.我觉得你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书了.着是我在新化书店买来的.
石世文  这些书来得很及时.现在我手里什么专业书都没有.刚才我还跟这儿的一位队长说起,希望能得到几本医学书.他还说可以让家属来探视时带来.没想到一会儿你就把书送来了.谢谢你.
贾竹君  只要你用得着我以后还给你送来.
石世文  我需要什么,你能知道...
 〔两个人冒冒失失地撞了进来,看见石世文和贾竹君,又互相看了看,吐吐舌头,匆匆退了出去
石世文  这些天这儿热极了.县里怎么样?
贾竹君  也非常的热.干热干热,却不下雨.怕病人热得受不了,我们拉了一些天然冰来,放在病房里.不到半天就化成水了.你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医院支援食品公司冰窖,到湖上拉冰吗?
石世文  记得.去了二十多人呢.
贾竹君  先是用冰钩推着冰快走,后来许多人干脆踩着冰块走.
石世文  我们踩在大冰块上,用冰钩撑着,在湖面上滑着走,那真是很愉快的.
贾竹君  那是好日子啊.
 〔一阵大风从窗口刮进来.把桌上的纸张刮到地上
 〔雷声大作
石世文  好凉快!
贾竹君  快下大雨了!
 〔天完全黑下来.闪电一个接着一个.雷声越来越响.
石世文  暴风雨就要来了.这个夏天把人热死了.这几天整个世界就好象是一个大蒸笼.来一场暴风雨,起码能让人轻松地喘口气.暴风雨,来得更快些吧!
 〔霹雳般的雷声.窗外传来噼啪的雨声.
 〔窗外有人大声喊:”下雨了!”
 〔高音喇叭播放着歌曲:”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两个人并肩站在窗前.台上光线昏暗,在闪电时窗框中勾出两人清晰的轮廓.

      (幕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9535.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笔细 - 我走在一条狭窄的小巷(诗)

 

1  金小伟

笔细 - 探亲路上 屏蔽留存

笔细 - 探亲路上

屏蔽已有 2312 次阅读 2010-11-5 16:31 |个人分类:笔细文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探亲路上

我一大早就动身了。先搭上一趟短途列车到海河之滨,再等上两三个小时。这是一个重要的换乘站,往西、往南、往东北方向的列车在这里交汇,候车室里正天是熙熙攘攘的。一般是列车进站前十来分钟,才给我们这些中途上车的旅客检票。我们踏上月台不久,那趟南去的长途列车便靠站了。同样背着、提着沉重行囊的男男女女一个接一个出现在车门口,匆匆踏上站台,又忙不迭地向出站口走去。我没有跟在那些争先恐后地往车门口挤的人后面,却认准了一节车厢,因为一群显然是集体出行的旅客成群结队地从那节车厢下来。等我上去,车厢里已变得空落落的。我从容地在第二个分隔厢一条可坐两个人的座椅上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把简单的旅行包放上行李架,从黄色的帆布挎包里取出毛巾袋,拉开拉链,将毛巾抖开,搭在窗子上访的毛巾架上。车厢里,靠窗的位置最受欢迎。如果你坐夜车,到了夜间,可以把头稳稳地靠在椅背与车身交接处形成犄角里安然入睡,如果小桌没被人占用,也可以在小桌上伏着打盹。


严格说,我此行是去休假的。每年,差不多在同样的时间,我都要坐上同一车次的列车,踏上同样的旅途,去度探亲假。说是探亲假,其实更多是理论上的,这倒不是说我无亲可探,我的亲人都还住在原来的地方,每次回去他们也同样欢迎我的归来,母亲也不会忘记买下一些荸荠和茭白,她知道我喜欢吃这些东西,而我的工作地点又见不到,慈母心是三春晖啊。亲情,恐怕任什么政治运动也难以完全割断的。回家以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免不了交流阔别一年来的遭际。一年三百六十日,所见、所闻、所历,应该是很丰富的,按理应有说不完的话题。但往往第二天以后许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冥思苦想,竟找不出多少可以无所顾忌的话头,可以畅所欲言的题材,范围越来越窄,大家谈着谈着,往往觉得语塞,于是陆续找个理由站起来,各自散迄。回想起来,仅仅过了几年,情况居然恍如隔世。就在几年前,人们相聚时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关不上。现如今人们却要小心谨慎,避免一些敏感的问题。口没遮拦,倒不用怕亲人告密,可是许多事,许多人,却不敢提起。母亲的一位总角之交,后来当了小学教师,与我家来往甚密。那年她当小学校长的丈夫被打成右派,夫妻俩长期受人尊敬,忍受不了对他们人格的侮辱,很快就双双投黄浦自尽。我那次暑假回家不知深浅,问了一句阿姨最近来了没有,害得母亲掩面大恸。以后,我一直小心避免涉及这件事。更万万想不到的是,事隔不到半年,我自己也卷入旋涡,从此不得不忍辱偷生。如今年纪轻轻,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对人言无二三”,于是,没消息就成了好消息了。

可是,探亲假的机会我总是不愿放过的。每到这个时期我可以不用牵挂工作,清闲上十几天。不管怎样,见到疏阔的亲人总是件愉快的事。事实上,在探亲假期间我很少呆在家里,却喜欢每日价在城里转悠,也总忍不住故地重游,旧日的师友无心去访,往昔的足迹还想去寻。虽然从前那些亲切的面孔不知去了何方,他们是吉是凶也无从打听,我还是在弄堂里、小街上久久蹀躞。我常留连在展览会、博物馆,沉溺在知识的海洋中可以忘忧。还有一件爱做的事是一连多日光顾书场,欣赏终年听不到的评弹。悦耳的吴音让我暂时摆脱了萦绕在心头的烦恼。江滨公园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常浴着和煦的江风,把往事细细回忆,虽然回忆难免使我心紧紧地缩成一团。

在这条线路上来回走了几年,我已经对它十分熟悉了。我不满足于直来直去,常常在中途下车,到故地重游,或到当地的古迹凭吊一番,然后回车站赶下一趟车。有一次甚至故意坐过了站,游览过名胜再返回头。于是,探亲假成了我的“旅游假”。

火车要走上30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按照规定,休探亲假时只能报销硬席座位的费用。我必须在火车上过一夜。好在旅途中只我只消坐上一宿,加之我年轻力壮,丝毫不以为苦。其实我不算最艰苦的,同事中有人回到四川探亲,竟要在火车上度过三天两夜呢。

我旁边的空座位不久都坐满了。在长途旅行时与偶遇的道伴天南地北地闲谈,确是很惬意的事,这样做不但可以排遣旅行中的寂寞,还可以听到许多平时从其他途径难以获得的信息。旅客们本来是萍水相逢,一到目的地就天各一方,虽然分别时习惯地说声“再见”,大家都明白其实是再也见不着的。除了太过敏感的问题外,讲话的顾忌也相对较少,言谈中也比较肆无忌惮。

与什么人为邻,这本是缘分。我曾有幸与各色人等为邻,这包括引车卖浆者流,读书人,坐办公室的,修理工,庄稼汉……。人本来天生平等,纵使被人为地划分成三六九等,本质上亦无高下之分,不同的仅是兴趣的广窄,知识的深浅而已。尤其是有些道伴见过世面,他们的谈吐真能令你大开眼界。

虽说这趟列车是一趟普通快车,但停靠的车站很多,只作短途旅行的的旅客也很不少。也是机缘不巧,今天我的邻座不但更换得频,而且多不善言谈。我只索取出一本书,独自看将起来。当时我带了一本原版的“Immensee”( 茵梦湖)。以前我读过译本,深深沉浸在这凄婉的故事里。一次出差时在旧书店用很便宜的价钱淘换到这本小册子。既然没有合适的道伴,下车前我就能把这本书读完了。

列车靠站,尤其是停靠在小站时,当地的农民便凑上前来,高举起手里的竹篮子,兜售土特产品。即使在一些小站上列车只停一分钟,乘客只消推开纱窗,就可轻轻松松地买东西了。吃剩的果皮、骨头、碎纸也很好处理,往窗外一扔即可。

列车又到站了。同一分隔厢的旅客几乎都下了车。

站台上立着一个昂首挺胸的铁狮子,背上驮着一个莲座。我知道这只是件仿制品,因为没见过原件,对仿制品还是很感兴趣。

铃声响起。列车徐徐开动。

我把目光从铁狮子移回车厢,刚才空出的座位这会儿又坐满了。

我几乎叫出声来,注意到对侧靠窗的座位上新来了一位旅客。身穿浅紫色的短袖上衣。

那不就是她吗?这娟秀的形像几年来多次进入我的梦中,此刻居然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到文学院拜访一位中学校友,他生在苏州,后随父母迁居沪渎,转学后与我同校、同届而不同班。中学毕业后我们同时考上这所著名的学府,但他上的是文学院,而我则进入医学院,两个学院隔了半个城的距离。算来他离开姑胥。已有年矣,可至今乡音不改。我们在校园的湖边谈天,操的自然都是吴语。一位凑巧坐在我们旁边的穿一件浅紫色短袖上衣的女生可能为他动听的苏白所吸引,忍不住与我们搭讪了一句。原来她也来自平江,而且与我的校友同系。这搭讪不打紧,从此我成了文学院的常客。先是(也许应该说以此为借口)找老校友,后来干脆直截了当地找她。

那个年代,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年轻人都怀着远大的理想,有幸上了大学的无不珍惜这个机会,个个勤学苦读,准备建设祖国。我们的交往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学业,在某种意义上还成了我们苦学的动力。我总希望以一个成功的学生的形象出现在她面前,她的想法与我也别无二致。

真应了元曲《儿女团圆》中那句唱词:“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厄运很快降临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头上。

那个夏天,人民的热情被煽得像烈火一样。一时间,各种报刊上整版整版地登载着各界人士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批评。说也惭愧,医学院课程繁重,师生们也向来对政治不关心,不敏感,校园里的大字报寥寥落落的。只听说文学院的师生思想活跃,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我也曾到文学院去过多次,可心无旁骛,早把老校友冷落在一边,遑论关心运动了。及后风云乍变,全国各地揪出来许多“右派分子”。 我知老校友一向心直口快,忽然为他担心。我决定到文学院去找他。校园里张铺天盖地贴着花花绿绿的大字报,里面好多张赫然写着他的名字。我门两个顾不得喁喁私语,马上一同找到他的宿舍。他却非常泰然,说目前的事态只是一股逆流,形势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

他想得太天真了,局面越来越严峻。六月飞雪的日子过去之后,似乎风平浪静了一阵,可是第二年,运动又紧锣密鼓地搞将起来。这时得到一个噩耗:老校友在一个批斗会上突然奔到窗口,纵身跳下四楼,当场毕命。我闻讯不由泪如雨下,痛斥那些那些将他逼向绝路的人。不料第二天大字报就贴到我宿舍的门上,我就被补定为右派。几年后,一位知情的同学私下告诉我,本来医学院的“反右”就被批评为搞得不得力,规定的比例都没完成,还发愁怎样完成任务。我胆敢为自绝于人民的右派分子说话,正好自己撞到枪口上,补了这个数。

我一下不知所措,也不敢分辨。我忍气吞声,熬到毕业,得到了一份工作,可是永远失去了两个最亲密的朋友。一个与我们已经幽明永隔,另一个呢,我不愿拖累她,也无心去寻她,从此暌离有年,天各一方,更不知花落谁家。

不想今天我们又得以同路。

我们确曾同路过。那时一到假期我们就结伴还乡。我们是从起点站上的车。在车上靠窗的位置总是留给她的。

到了苏州,我坚持随她下车,并把她送到家。后来,这样的安排成了习惯。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喜欢苏州园林,喜欢这里的小桥流水,喜欢苏州糕团,喜欢苏州的一切。

每次,她母亲都热情地接待我。这个充满江南水乡气息的处所,对我,竟成了遥远的梦。

这几年,我也曾悄悄地重访过这地方。潺潺的小河、白墙青瓦的旧宅、悠长的铺着卵石的小巷,还是老样子,但已物是人非。我没有勇气走近去,只是远远地眺望她家的那个院门,站到红日西沉。

紫衣姑娘坐的是一个靠窗的座位,她把一个黑色的手提包挂上了衣帽钩。我偷偷地往那边瞧上一眼。她正与邻座的一个女人交谈,对面的一个汉子好象也加入了聊天。可能是谈到高兴处,她粲然一笑,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我看得清清楚楚,左侧面颊上的酒窝比右面的稍深一些。当年我早就注意到这个动人的特征了。她的两条辫子依旧又粗又长,辫稍可及腰际。从前,她坐下时辫子就常常垂在凳面以下。我喜欢把她的辫子拿在手里抚弄,她也听之任之,不以为忤。她的辫根扎得高,高于耳朵的水平,这也是与当年一致的。

从前我敢肆无忌惮地盯着她看,欣赏她姣好的面庞。如今,我只能悄悄地眺望一下,察觉到她的目光转向四周时,我便立即把视线移开。

许多年不曾见面,她一儿也没有改变:那身材,那模样,同样颜色的衣服,同样的发辫,脸上同样的笑靥。岁月竟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她怎么会在沧州上车的呢?难道她被分到这里工作?难道她在这里成了家,要不然她有亲戚在这座狮城?她家在哪里有亲戚,原来我是一清二楚,不过流光易逝,过去的信息早成明日黄花。

我多想再听到那悦耳的吴侬软语,但车轮在铁轨上滚过时隆隆作响,加上车厢里人声嘈杂,我的座位又离她太远,我只能看到她嘴唇的翕动,却听不清一个字音。

她的眼光有好几次扫射到我这个方向,随即又移向他处,好像没注意到我的存在,好象看到的是一个陌生人。她视线的移动似乎是无意识的,但不管怎样,她总应能看见我坐在这里吧,可是她却。

我们早已劳燕分飞,我知道这是迫不得已。我不怪她,反而为自己给她带来的麻烦而自责。但即使旧缘已断,如今旅途邂逅,也用不着“觑得人如无物”,见面也不相认。她可不是绝情的人。实在不想见到我了,满可以换个座位,或者干脆起身走到别的车厢去。这个女子的行止,确实不像她的为人。

假如说不是她吧,又何其相似乃尔,容貌、服饰都不爽累黍。

我想找个机会移坐到她那边的座位上去,这样不但可以就近观察她,还可以找机会与她攀谈。遗憾的是她那边的座位一直不曾空出来。我只能从远处悄悄地注视着她。

这到底是不是她呢?我脑子里进行着不断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活动。如果确实是她,怎么表现得这么冷漠,这与她热情的性格判若云泥。当年分襟,本来出于无奈,如今偶遇,即使难叙旧情,也不必形同陌路;如果说不是她吧,为什么姿容、装扮都与当年一样?

如果真的是她,我要不要陪她回姑苏呢?

我靠在椅背上,不住地胡思乱想。列车车轮在钢轨上滚动,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和有节奏的颠动,如同催眠曲一样,我竟不知不觉地昏昏进入梦乡。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岸边的垂柳。我轻轻地把木桨划过水面,一面望着她泛着幸福的脸庞。湖面上飘荡着叶叶小舟。远远一条船上传来悠扬的手风琴的声音,伴着几副年轻嗓子的歌声。他们唱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时多少优美的苏联歌曲在青年学生中间传唱……

火车突然一震,原来是靠站了。我惊醒过来,习惯地用惺忪的睡眼望望窗外,看看有什么可买的土特产。站台上,站牌分明写着:“薛城”。这个站不算大,我知道这儿有一条重要的支线,所以上下车的旅客也比较多。我忽然发现往出站口走去的十多个人中有一件浅紫色的衣服。

我往过道那边的座位瞧。她的座位是空的,衣帽钩上也没有她的手提包。我一下子完全清醒过来了。没有时间考虑了。我猛地站起身来,一把从窗口上方的毛巾架上扽下我的毛巾。毛巾还没有干透,我顾不了许多,把它塞进挎包。再从行李架上拉下旅行包。

列车在这个站上只停两分钟,如果我不赶快一些,就下不去了。

我向车门跑去,刚刚踏上月台,就听见开车的铃声响了。站在车门口的列车员招呼还逗留在月台上的旅客立即回到车上。

五六个拎着、扛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向出站口走去,紫衣姑娘也在其中。我远远地跟在这个人群后面,一面想,她怎么会在这个地方下车呢?从没听她讲过这里有什么亲戚。她在旅途中只带了一个不大的手提包,从如此简单的行李来判断,她好像只是出趟短门办点事的。她会在这里安了家么?

出了车站就是一条大街。我猜这可能就是县城的主街了。我看看手表,已经五点多钟。一眼望去,街上见不到什么楼房。房舍虽显老旧,倒也整齐。

我在她身后五十多米处尾随着她。生怕她偶然转过身来看见我。在车厢里,她对我视而不见。可在县城里瞥见我在身后,会不会感到奇怪呢?

我不敢离她太近,又害怕把她丢失,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尽量将身体隐在行道树后。街边种着的许多柳树、槐树,还夹杂着一些法国梧桐。我原来只知道法国梧桐在江南很多见,不知道这树种还能生长到这个纬度。

当下我躲躲闪闪地走走停停,不时偷眼瞧瞧街道两边的房屋和商铺。这些店铺与其他地方的店铺原也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我注意到有几家店铺的柜台上大书:新到花生。还有一家水果店,除了卖西瓜、香瓜,还摆着石榴。

行不到三百米,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拐角处一个院门上方挂着一块大木匾,上面写着遒劲有力的“进士第”三个黑色大字,左侧竖写着“殿试第三等第十六名”,“朝试第三等第二十名”,“赐进士出身”等字样。木匾挂得高,有一些字看不准足。似乎是清道光年间的,这着实是有些年头了。这块匾表面的漆皮已有些剥落,从木门看来这宅第也一样年久失修了。因为怕失去紫衣姑娘的踪迹,我不敢在匾下久留。这时我与她的距离又增加到了十多米。我赶紧拔脚。

她穿过十字路口,再走完一条较短的街道,向右拐入横街。横街上冷清多了,行人稀稀朗朗。我不怕丢失她的踪迹,却更担心被她发现,每走到一棵行道树边都要停留一下。马路对过有两个颇大的院落相并着,院内各有一栋三层的楼房。院外墙上挂着县委和县政府的大牌子。

她没有发现跟踪的人,却与不多的几个行人打过招呼。因为距离较远,我听不到他们讲的话。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穿过一条狭窄的街道。过马路不久,就是一个一个院门,从中走出一位中年妇女,似乎是要上街的样子。她大声与紫衣姑娘打招呼说:“好几天没见你。你出门了吧?”

紫衣姑娘也大声回答:“我舅舅病了,我去沧州看他。“

“你出去好多天了吧?“

“出去一个礼拜了。刚下车。你上街啊?”

我见到她以来,还是第一次听清她说的话。她说的完全是当地的方言,完全没有吴音的味道,她的音色我也完全是陌生的。

“你舅舅病好了?”

“我和我表姐轮流在医院照顾了好几天。现在他好多了,已经出院回家。用不着我了。”“那就好,你够累的了,快回家歇着吧!我上街买点东西。”

姑娘的音色非常好听,可惜我听着没有亲切感。

中年妇女朝商业街的方向走了。紫衣姑娘再向前走,进了第二个大院的门。

看来事情很明显了,紫衣姑娘显然是另一个人。但我既然走到这里,不搞得水落石出也不甘心。

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我小心翼翼地走向她进去的院子。

我在院门口朝里张望。院子很大,地面看不到一片落叶和碎屑。一个人也没有,那姑娘想必是进屋去了。院东、西、北三面各有一间平房,都镶着占了半面墙的玻璃窗。屋里的摆设从院子里就一目了然。

院子里靠东屋和西屋的窗前分别长着两株粗可合抱的乔木:一株是枣树,一株是石榴。两株树上都能看到累累的果实。此刻已近傍晚,要是大白天,院子里一定浓荫匝地,在这里歇息,一定是非常惬意的,这从摆在院内的两把椅子就可以推断出来。

我壮着胆子进了院子。没被人发现。我想,如果有人出来询问。我就找个托词说是问路,要找县政府办事的。

我刚进得院来,听见北屋响了一声,拉上了蓝色的窗帘,接着从窗帘遮不到的缝隙里透出柔和的电灯光。透过不厚的窗帘可以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紫衣姑娘的剪影清晰可辨。

东、西两屋都空无一人。我站立的位置离东屋最近,便走到窗前朝里张望。对着玻璃窗的墙上挂着一幅张全家福的照片。我凑近窗前细看。长辈坐在前排,站在后排右侧的明明就是那位姑娘,其他人物我一个都没见过。

到了此时此刻,真相已经大白。紫衣姑娘与我心中的人儿毫不相干。

我没有勇气再停留下去,连忙溜出院门。

暮色更浓。街上依然阒无一人。我已无心在这个地方停留,重新走上来时的道路,向车站的方向走去。疏落的灯柱漠漠地站着街边,投下暗淡的光线。街两边的窗户,透出星星点点昏黄的亮光,回头一望,已经是万家灯火了。

我一边走,一边自己暗笑。我居然在一个陌生的市镇,盯梢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如果今天这件事被人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呢?会认为我荒唐吗?会怀疑我的居心吗?盯梢的结果,依然是找不回那久已失去的梦。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我不随着她下车,如果我不跟着她进了她家的院子,那我就还会认为车上的姑娘的的确确就是我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儿。如果火车停在薛镇时我还在黑甜乡,如果我来不及下车,如果这是个大都市而我竟然在人群中失去她的踪影,那么我整个假期都会过不好的,不,不止如此,火车上的邂逅我今生都会念念不忘,也许一辈子都为此过不好了。

现在也好,既然事情已经分晓,心中的疑团可以解开。细想起来,这姑娘与她,与当年的她,委实太相似了。惟其太过相似,反足以证明这不是她。无论生活条件怎样的好,无论一个人怎么善于保养,岁月也不会不留下一些痕迹,何况这年月谁没经历过雨雪风霜?

真相大白以后作这样的分析是容易的,但没有听到她的声音,没走进这个典型的北方小院,没见到她们的全家福照片以前,这样的结论是得不出的。

大街上的路灯全都开亮了,但因为数量不多,街上仍显得黑黢黢的。不多的几家餐馆也开始上座,只是食客寥寥。一家食品店的玻璃窗上分明写着出售花生、核桃、板栗、红枣、石榴,可是店员已经摆出打烊的样子。又途经进士第的门口,很想再细细欣赏一下那牌匾的书法,可惜光线过于昏暗,我只能匆匆走过。

我得走得再快一些,否则就赶不上今晚最后一趟在这个小车站上停靠的列车。果真那样,我就不得不这小镇上找地方过夜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0738.html

上一篇: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下一篇:说“误人子弟”有些过了,应袁老师文

 

2  赵宇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蔣勁松   2010-11-6 16:12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仰望星空,

删除 |赞[1]蔣勁松   2010-11-6 16:12
可惜,字太小了,我等老眼昏花看得很吃力!
博主回复:接受批评,字体改大,大到可供政治局委员级别人士阅览了。

笔细 - 小 窗 情 史 屏蔽留存

笔细 - 小 窗 情 史

屏蔽已有 2714 次阅读 2010-11-6 15:47 |个人分类:笔细文集|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回想起来却宛如昨天发生的一样。一个人所学的知识,由于年深日久可能会忘得一干二净,往昔十分熟悉的脸庞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可对这件事的记忆却注定要伴我终生。
   那时我父亲还在人世,他体弱多病,工作地点离家又远,为了照顾他上班方便,我们不得不毅然放弃了居住了十多年的幽静舒适的淮海别墅,迁到平安弄这条陋巷来。这儿环境嘈杂,房屋设备又差,才搬过来的时候,父亲似乎总有一种对不起家人的感觉;不过我当时年轻力壮,又是应届高中毕业生,正忙着准备升学考试,对这儿的生活条件丝毫也不在意。
   这是一幢旧式的二层楼石库门房子,楼上楼下住了好几户人家。每日晨昏一片声地喧嚣,小孩哭,大人喊,热闹非凡。公用的水龙头前更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整天,弄堂里叫卖声不绝于耳,我常常想,如果将这些行商小贩的营销艺术悉数收集起来,对研究民俗和商业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们一家四口,我姐姐前年到苏州工作,父母膝前只剩下我一个孩子。迁来之后,我父母住在西厢房,我的卧室则在亭子间里。亭子间其名甚雅,但却低矮狭窄,夏热冬凉。我们所住的宅子位于一排房屋的西端,我的亭子间除北墙有窗外还开有一扇西窗,室内光线极为充足。我们搬来时已入夏季,这段时间雨水又少,一到下午,烈日的西晒便透过西窗外的竹帘迳射进来,把这小房间烤得像蒸笼一般。我的书桌就摆在西窗下,下午温课时即使拉上布帘也不免要汗流浃背。床铺紧靠北窗,从北窗向下望去是一条狭窄的支弄,窄得只能容一辆自行车通过;抬头却望不到青天,一堵高墙挡住了视线。高墙上斜对我的窗口,大约高出一二尺的光景,也开有一扇小窗。我来了几日,可从未见那窗前出现过人影,入夜则发现那儿垂着翠绿色的布帘。我读书久了,感到疲倦,便靠在床上小憩,只要一抬眼就能瞥见那幅色调淡雅的窗帘,渐渐地我的还奇心被挑逗了起来。
   室中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儿的人物呢?也许是一个颟顸的老人,举步维艰,连踱到窗前也感费力;作兴是个可怜的病人,虚弱到终日偃卧在床,只好看天花板打发时光;要不然是个孜孜不倦的实干家,从清晨操劳到晚,直到眼皮再抬不起来,才匆匆回家,和衣睡下,连从窗口朝外望望的功夫都没有;再不然......
   我每天这样胡思乱想几次,也悟不出个究竟。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复习功课这个首要任务占去,仅仅于攻读疲乏,略事休息时,才往往不自觉地挨近北窗,痴痴地望着那神秘的窗口出神。
   一天我突然产生一个奇想:要是我站到北窗外的窗台上,对过那房间的内容即可一览无余,那折磨我多时的谜不就马上解开了么?
   这种做法也许是太唐突了些,但我每次躺到眠床上,这念头总是顽固地浮现出来,使我不得安宁。最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把它付诸实现。  
   我觑着弄内无人,便小心翼翼地踏上那狭窄的稍稍向外倾斜的窗台,两手紧紧抓住窗框,探头向对面望去,小室的景物尽收眼底。
   窗前也摆着一张小小的书桌,乌油油的桌面摊着几本大大小小的书籍,当窗的一本翻开着,书页上印了两幅插图,细节可看不真灼。书的夹缝里搁了一支红蓝铅笔,两端都削得非常尖细。既然零乱的桌面未加收拾,似乎刚才还有人在这儿读书,主人一会儿就要回来继续钻研。书桌的右前侧立着一面圆形的小镜子,镜子背面镶的是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楼台会”一折的剧照。这段缠绵悱恻的唱词早脍炙人口 ,连走街串巷卖花生糖的小贩在摆地摊时也要唱上几句,以广招徕。镜前一字儿排着高高矮矮几个小瓶:圆柱形的、扁平的、曲线形的,好象是什么化妆品之类。瓶边横着一角木梳,用得油光锃亮。一盏台灯放在书桌的左前侧,灯盏也是淡绿色的,灯座上镶着一个小小的相框,可容一张二寸的像片,想必是小室主人的写真了,可惜背向着我,看不到庐山真面目。桌后一把交椅,椅背上搭着两条浅红色的布带,无疑这是一只帆布书包,被桌面遮盖住了,只露出两条书包带。
   一张眠床紧靠着书桌,铺上了红色大方格子的被单;印有荷花图案的枕巾上压着一本精装的小说,从封面上我辨出那是《简.爱》。一张从画报上剪下的图片钉在床边的粉墙上:四位身穿连衣裙的外国姑娘笑容满面,手挽手地向前迈步,这显然是从哪一期《苏联画报》里选出来的。小室也很狭窄,正对窗口的房门上贴着的《天鹅湖》剧照看得清清楚楚,正是乌兰诺娃扮演的奥杰塔。这些日子,影片《俄罗斯芭蕾舞大师》风靡一时。
   四下里静悄悄的,弄堂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得以从容观察。由室中布置看来,小室的主人恐怕也是一个学生吧。
   一个更为荒唐的念头闪电般掠过脑际:我只消纵身一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那吸引人的场所。
   我刚压抑下这疯狂的冲动,对室的门忽然“呀”的一声开开了,它的主人回来了。
   进来的是一位穿着短袖白上衣、蓝短裙的女学生,她掩上门,发现我这副模样,圆圆的脸庞上先露出迷惑的神气,随后不禁莞尔一笑。没料到我的偷窥会被主人(而且是个女学生)撞见,我窘迫得无地自容,全身的血一起涌了上来,耳根都热辣辣的。我愣怔了一下,马上本能地退了回去。我迅速从窗台跳下,顺手把窗帘拉上。这一切都是在一两秒钟之内发生的。
   我躺在床上,心里怦怦直跳。我竟像小偷一样让人当场作捉住!对适才的举动我后悔莫及。要是我满足了那无聊的好奇心后立即撤回来呢?其实从室中的布置我早该猜得出来,那是个青年女子的闺房......要是房间主人是个青年男子问题不就简单得多了吗?偏偏是个女子,还是个女学生,偏偏她那个时候回来......。怎么办呢?我无可奈何地用双手掩住脸,羞愧的泪珠从指缝间渗出来。
   我失魂落魄地去吃晚饭,饭菜到了嘴里就犹如嚼蜡一般。母亲问我怎么了,我用头痛掩饰过去。她说现在离考期还有两三个月,切不可过于用功,搞垮了身体反而把事情弄糟,我只好诺诺连声。她连饭桌也不要我帮着收拾就让我回房休息去了。
   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勇气拉开北窗的窗帘,更没有胆量抬头望那窗户。那女学生会怎么想呢?她一准会认为我是一个不检点的轻狂少年,甚至是穿墙逾穴之徒!她一定要紧紧闭上窗扉,低低垂下布帘,以防我再去窥视。唉!想不到迁来未久便给人带来这么一个坏印象,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所造成的后果又如何挽回呢?
   无论是销魂荡魄的狂喜,无论是撕心裂肺的悲伤,人世间任何激越的感情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淡漠。
   又过了几天,那种压迫我的不安渐渐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心情突然牢牢地控制着我。那剪得齐刷刷的短发,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颀长的眼睫毛,她忍俊不住时露出的洁白的牙齿......总是在我眼前转来转去。短短的一瞥竟然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我渴望再见到她。我要同她攀谈,同她结识。说实在的,站在自家的窗台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谁家都不免要擦玻璃,要修理损坏了的窗户,也就是说需要爬上自家的窗台......。这纯粹是个人的私事,别人管不着的。我如果为此而不安,岂不是庸人自扰?
   我嗖地拉开窗帘,房间里顿时明亮起来。我不住地往北窗外瞟上一眼,等待着,等待着她。她,终于在窗口出现了。我大着胆子直勾勾地看着她,甚至试图向她笑一笑,可是没有成功,也忘了应该说上一句什么话。
   我到底找到机会同她说话。一天,我下课后参加团支部会议,回家已是薄暮暮时分。我走近平安弄斜对过的一家杂货铺,正待横穿马路时,那女学生从杂货铺里出来。她左手提着一只网袋,丁丁当当地几个瓶子在里面乱碰;右手拎着一只草篮,里头盛满大大小小的纸包。她刚跨过门坎,草篮一倾斜,一个粽子形的纸包便一骨碌滚落到人行道上。她想去拾,又不愿把手中的东西放在地上。正在为难之时,我连忙趋向前去把它拣起来,拍去浮土,放回草篮子里 。她低下头,又 嫣然一笑,那是感谢的一笑,这使我勇气百倍。
   “我替你拿一样吧!”我伸出手去。
   她没有拒绝,我便接过草篮。我们一前一后穿过了马路。
   我努力寻找话题:“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家里来人客了?”
   她没吭声,只从眼角扫了我一眼,含笑点了点头。
   她只让我送到她家的大门口,也没道谢便夺过草篮,迳直走进门去。我如释重负地跑了回去,晚饭时多吃了一碗。
   后来我成了她小室的常客,当然不是从窗口进去,而是堂而皇之地从大门进去的。这是她的卧室兼书房。台灯座上的小照果然是她的近影,她在照相里穿的正好就是那天的穿白上衣。她笑容可掬,照得十分自然。这充满青春活力的像片,她洗了好多张,准备毕业后送给同学留念的。我向她要了一张,至今带在身边,虽然这像片因年久有些发黄,我还像保护眼睛一样珍藏着。她也多次到我的房间来过,由于慵懒我平日不大整理房间,桌上常常零乱不堪,有时被子也整天不叠,她看不惯,好几次亲自动手帮我把书籍文具码放整齐,打那以后我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她勤快,又文静,我母亲也非常喜欢她,常常在我面前夸奖她:“你看看人家李慕安,心又细,手又勤,你该多向她学......”
   不过这时,我们都无暇闲谈嬉戏。李慕安是申江女中的高三学生,也行将毕业。在这决定一生命运的关键时刻,我们都在准备参加一场紧张的角逐。我们相聚时经常默默无言地并坐在桌前温习,只是在讨论什么难题时才低声地交谈。一次,趁着同在窗前眺望,我悄悄问她对我们独特的初遇有什么感想,她说开始确实有点莫名其妙,过后便把这件事完全忘记了。一句话轻轻拈去我心头的重负。
  青春!无限美好的青春!热情洋溢的青春!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哪个没有伟大的理想?哪个不憧憬着幸福的未来?
   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我独自闷在斗室之中连续伏案几小时,感到疲劳了,站起来舒展一下酸痛的腰肢,瞥见她也倚在窗前稍事休息,我们便相视一笑。一次,我还沉溺在书中的世界里,突然什么东西重重地打在我的后背,接着跌在地上。我抬起头,李慕安在她的窗口对我致以歉意,又忍不住掩口而笑。原来她要给我一只苹果,可我低头苦读,一动不动,她想把苹果扔到我的床上,可是掼偏了。我威胁地用手指点点她,俯身拾起滚到床下的苹果。那苹果红扑扑的,跟她本人一样鲜艳。我仔细地把它擦干净放在案头,可惜最后还是烂掉了。又有一次,她天女散花似的撒过来一把糖块,我舍不得吃,把它们藏在一只小铁盒里,到雨季糖块粘成一团。我把变了形的糖胶舔食,糖纸洗净晾干,小心地夹在书页里压平保存起来。
   考试的一天终于到了。我们的考场一个在江湾,一个在南市。考试的那几天天色阴沉,不过倒没有了酷暑的燠热。
   考期过后,我们才忐忑不安地“轻松”一下。我大着胆子挽着她的手爬上佘山,肩并肩地俯瞰锦绣般的大地。我们陶醉了。要知道,我们已不是小孩子了,我们是有选举权的大人了。
  盼到了发榜的日子。我考上金陵大学文学院,慕安却名落孙山,她考得不错,本来满有信心的,可是志愿报得不得法,她报的专业招生人数本来就少,再好的成绩也白费了。她失望得哭了。我伴她坐到深夜,用想得出来的话语去安慰她。她是个坚强的姑娘,很快就摆脱了沮丧的情绪,表示要再接再厉,吸取经验教训,明年继续报考。
   我们充分利用开学前余下的时间,尽量多地在一起厮磨。在送别的那一刻,她用那双深情的眼睛望着我。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互相说过多少蠢话啊!想起来脸上都会发烧。话说回来,哪个年轻人不曾有过这种经历呢?
   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方式,紧张,热烈,生动,朝气蓬勃。建立了新的友谊,却没有建立新的爱情。什么都比不上初恋的甜蜜,刚涉足人生的青年那种纯真、无邪的恋情,回味一下都是醉人的。慕安, 慕安,哪一个少女比得上你?哪怕她千娇百媚,哪怕她名门高第,我心中只容得下慕安一个人。
   慕安没有完全兑现她的诺言。那时我们的祖国正是蒸蒸日上,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有生力量。我到金陵没几个月,一所为海关培养人才的专科学校在社会招生,慕安动了心,考了进去。她在信中告诉我这个信息,并请求我不要责怪她。 她说:“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建设祖国”,又说她永远在等待着我。唉!慕安,你真是太多虑了,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不管你穿上什么制服,你永远是我的心上人。
   每隔半个月,她准时给我寄一封信。看得出,她的心情也迅速好起来,对未来的职业也很感兴趣。她喜欢摄影,一连寄来多张照片:在课堂里的、在海关的、便装的、穿制服的,一律楚楚动人。其中一幅她的半身像照得最好£ 她比以前更丰腴,更漂亮,焕发出青春的光芒。我把这像片放大了挂在床头,这样睡前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她,醒来见到的第一个人也是她。后来虽然不得不把像片包好收藏起来,每到更深人静,总忍不住取出呆呆地看。当年我写下许多首小诗赞美她,纵然有些不免浅薄,但我至今对这些“少作”毫无懊悔之意。
   我进校不久便在学生会办的杂志《金陵潮》担任编辑,这对我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份刊物主要由文学院学生负责,其他学院也有些热心的学生在编辑部工作,比如说副主编就是理学院的三年级学生。《金陵潮》是综合性杂志,刊载的文章多数短小精干,生动活泼,不但深受金陵大学学生的欢迎,外校的学生也很爱看。过了一学期,我就受命担任副刊“时代之光”的责任编辑。
   等我放假回家,见过父母,丢下行囊,我的心便马上飞到她的身旁。她一准在大门口迎着我,亮晶晶的大眼睛闪着喜悦的火花。
   离家不远有一座小小的公园,就建在江边。公园设计得十分紧凑,十分雅致,它早就成为我们相会的好场所。华灯初上的时分,我们常常在公园的假山下、花径上散步,更爱坐到绿树丛中、芳草地里的长椅上窃窃私语。慕安总爱紧紧地靠在我肩上,不知她用的什么化妆品,沁人心脾的阵阵幽香飘来,我深深地陶醉了,周围的世界对我们好象也不复存在了。我们有时默默无言地坐到夜深才慢慢地往会走,一路上仍不作声,我偷偷瞟她一眼,发现她也在瞧着我,我们于是相视而笑了。我也依然常到她的小室去。也许是受了我的影响,也许是为了让我高兴,她的案头摆了一本又一本的中国古典文学书籍。
   我们可没有光沉溺在谈情说爱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刚刚开过,大会好象一座炽热的火炉,把全国青年人的血液烤得沸腾起来。青年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是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的。
   谁料得到,百花盛开的春天居然会上冻?谁料得到,一平如镜的湖面下居然会藏着暗礁?    
   我那时太年轻,而且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向来一帆风顺,对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毫无思想准备。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生活越来越活跃。那年,党号召全国人民帮助整风,我也和大多数青年一样积极投入运动。我一向办事认真,这时为校刊征集和撰写了大批稿件。在编辑部的努力下校刊办得更是有声有色。投稿十分踊跃,刊物上发表了许多针砭时弊,对学校工作提出积极建议的文章和漫画。不必讳言,并非每一件作品都十全十美,有些不免偏激,甚至有失实之处,但其动机,我敢断言,则都是善意的。不料形势急转直下,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场景我得以躬逢其盛。有关当局采取了非常卑劣的手段,从未参加过编辑工作、没好好读过校刊的人被组织起来,按事先拟好的调子对完全不认识的人进行“批判”。编辑部被一网打尽,一顶吓人的大帽子如泰山压顶一般压得我们再也透不过气来。突如其来的灾难令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一开始我曾据理力辨,但马上发现这是徒劳的。不过我还算头脑清楚。批判会后我冷静地分析了形势,我注意到每个班级、每个教研室,党员中、团员中、非党团员中各有多少人划为右派,这是有一定比例的,我正好处于这比例之内,如果不批判我,那就必须抓另一个倒霉鬼顶我的数,所以我是在劫难逃。认识到这严酷的现实,在以后的批判会上我索性一言不发,这给那些无情打击我们的人造成一个“认识错误”的印象,其实他们大错了,我没有错,怎么会认识错误呢?我心中装着对这一切事件,对制造这一切事件的人的憎恨。最后我受到“开除团籍、留校察看”的处分。对这一切,不论是无据的指责,人格上的侮辱,我倒能挺得住,可我父亲得到这个凶信,竟一病不起,很快与世长辞。我未能亲观启足,也不曾回家奔丧。也许本来他的寿数已尽,但他在这当口猝然逝世,叫人不能不把这与政治运动联系起来。对父亲的逝世我总有一种负罪感,而这种内疚的心情将持续一生。母亲悲痛之余,把房门一锁,到苏州投奔我姐姐去了。
   任凭鳞稀雁绝,慕安还是很快获悉真情。想象得出她会是怎样的伤心。她真是个坚强的姑娘。她给我寄来一封长信,信中说,她不相信我会做出什么错事,肯定是他们搞错了。她说,她永远站在我这一边,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她都要等着我,就算漂流到天涯海角也在所不惜。她劝我千万不要气馁,问我为什么不回家看看?来吧, 她说,她将同以往一样欢迎我,和我一起到“我们的角落”去谈心。她要请我到老城隍庙吃我爱吃的南翔馒头。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她不在乎。在“批判会”上,我是够镇定的,面对着攻击、谩骂、诬陷不实之词我都默默地忍受了,读着这封信我竟哭得像小孩子一样。我不得不使劲咬紧嘴唇,拉过被子把头蒙上。这封信我读了又读,能一字不易地背得出来。她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我受伤的心。可是我已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踽踽独行,还要出现什么打击和挫折我将自己承受,无需他人来看分担。慕安是个好姑娘,为什么要让她因我受连累?我现在的处境已经让她难过了,我不该影响她的前途,海关工作人员的社会关系是要受审查的。况且,又跟她说什么呢?解释吗?分辨吗?批评那些指责我的人吗?作检讨吗?她接连来过几封信,我狠狠心一概没有作覆,后来就断了音讯。这可算是我平生所犯的最大的错误,为此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后思想起来总是悔恨不已。
   我咬紧牙关,逆来顺受,苦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我坚信,我做得对,我没有错,而说我有错的人早晚有一天要承认正是他们自己犯了错误。没有这个坚定的信念,我早就了此残生。我从此变得沉默寡言,只潜心于学业,顽强地锻炼着自己的意志和体格。我相信,所学的知识总有一天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我终于修完学业,并得到一个卑微的职位。我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学习着 ,我的成绩也得到人们的认可,我不满足,我知道其实我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的。我年纪轻轻,已阅尽世态炎凉。我也结交了几个新朋友,他们和我一样命运坎坷,大家见了面总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从他们和其他人的遭际中我学到了、懂得了许多。我也时时感到一种难以摆脱的抑郁,生怕我会就这样走到人生的尽头,生怕历史上这荒唐一幕的真相会从此湮没。我忍不住偷偷拿起笔将所见、所闻、所历的事情记载下来,心想即使今生这些材料再也不能得见天日,我也要将它们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我常常想,就算我这次蒙混了过去,恐怕我也会这么做的。个人的恩怨算不了什么,问题是一次又 一次残酷的政治运动,伤害的是自己人中的精英,这些人本来可以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的,可现在他们含冤负屈,备受折磨,有些人甚至因此命丧黄泉。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将真相告诉人们,希望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出现。
   多少个寂寥的夜晚,旧事执拗地涌上心头,使我久久不能成寐。我在人前从不轻弹珠泪,但在独处时也愿意放松一下自己的紧张的神经,用被子蒙住脸,让泪水痛痛快快地涌出来,这样心情可以暂时平静片刻。我心上有一处严重的创伤,勉强合上口,只需轻轻一戳就会淌出血来。
   好几年过去了,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强烈欲望的驱使,我束装踏上归途,回到久别的故乡。母亲几年来一直在阊门居住,从未回去过;姐姐仍像从前一样疼爱我,怜惜我。我却一共没到那儿去过几次,我实在不愿过于打搅他们。至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城,许久以来只在梦中魂游过。栉比鳞次的房舍、车水马龙的长街、熙熙攘攘的百货商店、令人目迷神眩的夜景、昔日亲密的侣伴......这一切,这一切我又将重见。但只怕,只怕已经物是人非了。    
   火车于黎明时分到达。整个城市笼罩在雾霭里,透着一种朦胧的美。人潮将我推出站口。踏上熟悉的街道,重睹无限亲切的景物,热泪不由夺眶而出。我刚用绢头拭去泪水,眼前又马上变得模糊起来。       
   看来周围的一切还都跟原来一模一样。横竖路不很远,我没有坐车,索性一步一步走回去,两腿却千斤般地沉重。唐人诗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个中意境,我今天才算领悟到了。
   又经过东方大楼,经过那座大自鸣钟。我以前上学途中不知望过几千次,如今它还立在这儿,忠实地报告时间。我的心跳得这样厉害,气都快喘不上来。我扶着墙,几乎没勇气往前挪动了。
   我鼓起余勇,走进已从睡梦中醒来的弄堂,弄堂里人来人往,尽是些陌生的面孔。我一口气奔上因年久失修而吱吱作响的木制楼梯,哆哆嗦嗦地拧开发涩的门锁,一股霉味从长期遭人弃置的房间里冲了出来。我赶紧推开紧闭的长窗,放进凉爽清新的空气,光线和嘈杂的声音一起涌进来,使这儿也像个有人居住的地方,房门刚打开时那种阴郁的气氛总算一扫而空。
   打扫经年的灰尘足足用去我半天的功夫。这就是我动身去读书以前的那个家么?我记忆中的家还从来没这么凄凉冷清过。这就是母亲离开前的样子么?父亲的遗物仍在,我不忍去动它们。我在楼里连一张熟悉的面孔都没遇到,谁也没问我是什么人。我与不相识的邻居拥挤在一排公用的水龙头前接水洗脸时,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说什么李家的女儿要结婚了。李家,哪个李家?听到这对我十分敏感的词儿我想问又不敢问,也不知怎么问。可等我洗完,水池边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决定仍住在亭子间里。就着从老虎灶冲来的开水吃了一只面包,我躺在新换上的床单上休息。对过那扇小窗后仍挂着窗帘,只是换成粉红色的了。新住户是什么人呢?慕安,你又在哪里呢?这些疑问在我脑海里翻腾,我躺下又坐起来。我渴望得到答案,又无从打听,也许还是什么也不打听,什么也不知道的好......疑虑使我焦躁不安,精神和体力的紧张使我筋疲力尽,我终于昏昏入睡。   
   西斜的阳光并未失去灼人的威力,将我从沉眠中晒醒。我略略挪了挪动身体,阳光却又跟了过来。睡意一下子消失得干干净净,对室里传来一阵笑语声。我陡地坐起来,那窗边出现一个不相识的年轻男子,他漫不经心地瞥了我一眼,弹了弹烟灰,转身离开窗户。我正讶于新邻居的出现,对过又出现一个女子的身影,她凭窗向外张望。是她!就是她!尽管她烫了发,尽管她换穿了旗袍,尽管岁月留下了痕迹,她的轮廓却是不会变的。这盼望已久却又意外的相见反使我手足无措,我只顾怔怔地呆视着她。她分明也认出了我,嘴唇微微动了几下,没有出声。等我定过神来,她已经从窗前消失。
   事情完全清楚了,事情完全清楚了。世界上的事情是多么奇怪:当你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至少你还存在有希望,可你一个劲儿地探究它的底蕴,好让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
   粉红色的窗帘已经拉上。那里曾有过我的幸福,是我亲手把它埋葬了。夜幕低垂,我辗转反侧久久不能成寐。好容易合上眼,各式各样的恶梦又轮番骚扰我。后半夜感到头痛欲裂,起床找到一片阿斯匹林服了下去,出了一身透汗。
   东方透出鱼肚白色,我一早就醒来。一整天在城市里乱转,寻觅着旧日的足迹,把那无忧无虑的年华里的旧梦重温了一下。
   我来到江滨公园,在花木蓊郁的小径上徘徊了许久。到处都有她的影子 ,到处都有她的声音,可都虚无飘渺,捉摸不住。我在绿叶掩映中找到那条长椅,我们曾在那上面度过多少个黄昏。它还放在那儿,经过风吹雨打,变得旧了些,破了些,油漆剥落了,板条开裂了,铁架子生锈了。它是我们纯洁爱情的见证人,又曾给多少情侣服务过,人间的悲欢它一定司空见惯。我在长椅上坐下,它低低地呻吟了几声。啊,我又回到老地方,一个人回到老地方。我一生只做错过一件事,其后果是严重的,我必须为此忍受生活的报复和打击。当年的冤屈也无情地打击了我,但冤屈,我相信,有朝一日总会昭雪,而错误抉择的后果无可挽回,我将因此遗恨终身。
   我陷入沉思。什么人挨近我身边坐下来。我微微抬起头,是她!我惊喜交集,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她。是的,在这儿, 在“我们的角落”, 我可以肆无忌殚地盯着她看。她,还是那样。虽然生活的磨炼终究刻下一些印痕,她更大方,更稳重,更成熟,眼光也更深沉,脱略了羞涩和稚气。她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眼泡也有些浮肿。我们无言地对视了好一会。我忍不住轻轻抓起她的手,这双手还是那么柔软,那么纤细,在这盛暑季节里 ,却是冷冰冰的。
   “你太狠心了!”还是她首先打破沉默,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沿着她的面颊滚落下来。
   “你......你怎么知道我会在这儿?” 我问。
   “我看你不在房里,我想你一定出门去了,最后你准会到这儿来。我没有猜错。我认识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过去,你一举手,我能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一开口,我能猜到你打算说什么。只有一回,我可没有猜对......”
   我低下头,躲避她的眼光。
   她又问:“你收到我给你的信吗?”
   我点点头。
   “你收到了信,那你为什么不回信呢?”她的声音颤抖着,“好几年了,你不理我,连家也不回了......”
   “我......,我那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知道,我那时处境实在太恶劣了。我前途茫茫,我怕给你带来麻烦......”    
    "你还说是为我好。你这样做可害得我好苦。我一直揪着心,不知道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父亲故去以后,你母亲又很快离开了。想打听你的消息,连个可问的人也没有,我心里的苦闷,也没有地方可说去。我俩的交情可不是一天半天了,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话?我就不相信你会做什么错事,你就这么不相信我?你连我都不理了......你可以想象得到,周围环境对我的压力有多大!这些我都能顶得住,你不理睬我,好象我不存在,好象我是个不相干的陌生人,我受不了,我受不了......你太伤我的心了。你真是无情无义,你呀,你呀,你好狠心......”
   她一口气数落我,说着说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她泪如泉涌,咬紧银牙,两只捏紧的拳头雨点似地在我身上乱捶。
   “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是我害的你。”我说:“你打我吧,你骂我吧。你痛痛快快出了这口气吧,这样我还能好受些。”
   慕安反而平静了下来,她松开拳头,用手背去擦鼻涕。接着她用手抚摸我的肩背,叹了一口气说:“不,不,我打痛了你没有?我知道,你也是不得已,你也很痛苦。可你也该给我一个信儿啊。我等你的消息多少年了,我等啊,等啊,盼啊,盼啊,老对自己说,也许今天就有消息了,也许明天你就回来了,一点事也没有了。可始终一点消息都没有。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你想过没想过?”
   泪水又涌出她的眼眶。这双眼睛,一向多么明亮,多么精神,现在充盈着泪水,显得暗淡无光。
   “这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过错。是我辜负了你,我对不起你。你理解我,同情我,我却伤你的心。我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我当时心情恶劣极了,我以为自己已经活不下去了,想给你写信又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样一拖再拖就更没有勇气拿起笔了。时间越长,越没有勇气。我都以为今生今世是见不到你的了。一想到这点,心里就难过极了。我丢失的是什么呀,是无价之宝呀。我把无价之宝丢了。其实这些年来,我那一天不想念你。我也常常梦见你。你给我的东西,那怕只是一片纸,对我都成了宝物。我失去了你,我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慕安伏在我的肩上泣不成声。从前她受了委屈,无论是受了别人的欺负,还是我得罪了她,她往往就是这样的。要是在从前,我会搂住她的双肩,抚摸她乌黑的秀发,把嘴唇贴近她的耳边安慰她。可现在我不能,我不能......我只能掏出自己的绢头放进她的手中。这方手帕不一会便湿透了。
   慕安抽抽噎噎地说:“我不怪你,我不怪你。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打击太大了,太残酷了,你怎么能挺过来的?多少次我想得非常可怕,想到你......我只要一想都害怕得发抖。好几年了,我不知道这几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你可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我已经完全绝望了,以为你不会回来了,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我正要......你却回来了,我们又见面了,你叫我怎么办呢?......”
     她把阑干满面的泪水都揩在我的衣服上。
   “这样不是很好吗?”我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这次能见到你,我也了了多年的宿愿。我曾经让你伤过心,现在看到你有一个很好的归宿,我的心也得到一丝慰籍。如果没有这场劫难,兴许我们会像柴米夫妻一样吵吵闹闹地过日子。不会吗?是的,也许不会。不过,还是像好朋友那样对待我吧。让我们像同胞手足一样相亲相爱吧。我在最困难的时刻,只要念及人间有一个女子,她理解我,同情我,我就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让我们就这样生活下去吧。”
   “你......你还是一个人过吗?”
   “是的。”
   “你这样过太苦了。”一丝江风吹来,她往我身上靠得更紧了些。
   “这些年来,我一直从早忙到晚,连痛苦的时间都没有。你好记得我从前给你讲过的辛词吗?辛弃疾是这么写的:‘要愁哪得功夫’。他说得多好啊。我也没有功夫发愁。我从工作和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困难没压垮我,也没把我磨得光滑。我没有颓废,我也不死心。我还在盼望着有一天能真正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情。”
   太阳已落到地平线下。一抹殷红的晚霞映在天边。小树丛后传来沙沙的脚步声。慕安停止了啜泣,仍靠在我的胸前。我想让人看见了不好,于是轻轻地将她扶坐起来。我就势仔细端详着她的脸。这张脸,许多人见了或许会无动于衷,对我却是那么亲切,那么动人,我自己错过了机会,今生已无由亲近。一时间,后悔、羡慕,嫉妒、惭愧、失望种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咬噬着我的心。忽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便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她泛红的脸颊,把我干涩的嘴唇端端正正地贴上他红润的、热辣辣的樱唇。我自己都被这放放肆的举动惊住了。我的心几乎从咽喉里跳出来。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吻她,这是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_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0739.html

上一篇: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下一篇:说“误人子弟”有些过了,应袁老师文

 

3  马臻 苗元华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马臻   2010-11-6 16:16
能在书报杂志刊登!

删除 |赞[1]蔣勁松   2010-11-6 16:12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仰望星空,

《旧文翻新:澳洲之行散记》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澳洲之行散记》

屏蔽已有 2140 次阅读 2015-5-5 04:44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澳大利亚, 黄金海岸

《朝华午拾:澳洲之行散记》
Posted by: 立委
Date: February 25, 2007 04:41AM

1995年,我在温哥华攻读博士期间,去澳大利亚开会。大会结束,我跟我同门师妹的父母联系上,她母亲开车接我到她家住了几天。师妹父母是澳洲农民,经营一家农场多年。退休时把农场卖了,到著名的旅游城黄金海岸(Gold Coast)买了一批房产,劳苦一辈子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房东,从此过着地主(landlord)老财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生活。两位年过七十的老人朴实爽朗,日子过得有条不紊,屋子也收拾得窗明几净,家里轻轻飘荡着音乐声,环境优雅而闲适。这是我见到的最令人羡慕的退休生活。老人对远道而来的我,非常客气,照顾有加,让我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们白天放我出去自己游荡,让我尽兴玩,嘱咐我完累了,随时打电话给他们接回家去。

 

这是一个天堂一样美丽的城市,让人沉迷。到处是奇花异木,五彩的鹦鹉和各类水禽优哉游哉,如入无人之境。绿树成荫,街道整洁。沿海滩有很多造型别致的饭店,多由日本投资商兴建。据说这个充满了异国情调和金发丽人的澳洲城市,已经继夏威夷之后成为日本人海外度假的首选。

连续两天的下午,我光着膀子在数英里的海滩漫游, 不敢相信大自然能生产这样的美丽。北美的春天是澳洲的秋天,刚刚过了黄金海滩的避暑盛季。少了一份喧闹的海滩,更加别有情调。

有如 Bay Watch,抬眼望去,美不胜收。海滩上三三两两,有健硕的小伙子在冲浪,性感的少女在嬉戏,天真的小孩在堆古堡。

天边慢慢卷来一片乌云,遮住了刺目的阳光,海风呼啸,人渐稀落。有一个小女孩,有如自天而降的仙女,不疾不徐在暗淡下来的滩上溜狗,小狗在卷来的潮水里雀跃。几颗雨点下来,姑娘身影朦胧。阳光重现,欢笑声又起,而仙女与狗,却随风飘去。

雨后晴空,一望无垠的金色沙滩,仙润清新。见一金发女童,坐在色彩鲜艳的救生筏上,眺望海的尽头。

再向前,有一个轻灵活泼的teenager女孩,身着蓝色露脐泳装,身材绝美,在逗引她的两三岁的小弟弟兜着圈玩儿。

晚霞映照下,一对古铜色臂膀的青年男女,沿海滩慢跑。游览黄金海滩,仿佛天堂敞开了一扇窗口,空灵洗净,纤尘不染,祥云笼罩,仙女飘飘,怎不令我流连忘返。

晚上,老太太忙着给我们弄吃的,老头儿把我带到地下室,耐心教我打康乐球。他说,地下室的角落是他的office,摆放着一台电脑,他每月月底工作几天,在电脑上写写算算收租情况,照应一下租户的出出进进。平时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打高尔夫球,参加一个local的俱乐部,非常投入。老太太主要在家料理家务,平时把自己修饰得极为体面,没周一次去老人院看望她90多岁已经话语不清的老妈。两位老人很愿意跟我唠家常,谈起当年闹兔子荒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以前给彭丽媛们讲授《New Concept English》时,在课本里面读过,老人则是亲历。说从欧洲来的早期移民把兔子带到澳洲大陆,没成想这澳洲没有兔子的天敌,而狡兔性欲旺盛,繁育能力特强。刹那间,兔子铺天盖地而来。老人跟我说,那真是恐怖,整个农场到处流窜着兔子,毒药火枪短兵全部用上,就是打不尽,杀不绝。

离开澳洲,从飞机上看新西兰,恰似一只人的耳朵,沿耳廓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海滩、石壁和丛林。此前也已多次乘飞机跨洲旅行,但是每次乘飞机,从万米高空向下俯瞰,都令我诧异。耀眼的太阳,瞬息万变的云彩,玩具一样的房舍,蚂蚁般的车辆。总觉得不可思议。

这次澳洲之行,使我大饱眼福,真正领略到旅游的乐趣。美中不足的是在海滩游览时,皮肤被太阳灼伤。我在国内,向来不怕晒。插队那阵在炎热的暑期,从来都是图省事,只穿条短裤衩,光膀子暴晒,硬是晒脱了几层皮,成了地道的小黑鬼,比村子里多数人都黑。也怪,国内太阳不管怎么晒,没有紫外线灼伤的顾虑。倒是出国以后,习惯性以为太阳不可怕,根本想不起要涂防晒霜,几度灼伤。这次最为严重,晚上睡觉怎么也睡不着,后背火辣辣的,躺在那里,翻身都难,这才领教了太阳的厉害。回温哥华,领导查看,发现背部满是难看的黑点,吓坏了,以为得了皮肤癌,拿了油膏涂了一个多月,才慢慢好起来。

2007年二月二十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87412.html

上一篇:微博:多米音乐,抗堵神器
下一篇:低温冷冻电镜的门道和方法学

 

1  王善勇

【旧文翻新:立委小传】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立委小传】

屏蔽已有 2890 次阅读 2015-12-30 13:33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立委

人生苦短,掐首去尾,不过三五十载,可分三段:立业阶段(而立之年),成熟阶段(不惑之年)和下滑阶段(天命之年),反映在称呼上,叫小李、大李和老李。可怜,立委却从小李一跃到老李,没有机会品尝壮年人生的豪情,心尝有戚戚焉。


红小兵立委(1966)

自幼儿园至小学连跳两级,立委在班上始终最幼。更加荒年生人,孱弱矮小,体育课常告病假,或遭遣送回,始终是个小可怜儿。所幸中学伊始,正值“修正主义回潮”,先帝启用邓公收拾文革残局,邓公责成教育总管周荣鑫整顿教育,校风日新。乘此东风,立委崭露头角,以学习委员兼数学科代表之身,受班主任委派,每日早自习登台主讲,演示解题思路,俨然助教。然好景不长,先帝昏庸,文革派重居上风,学校大乱,文化课退居后台,大批判遂成主课,兼以学工学农学军。立委不能以文化课呈威,然风头不减反盛,盖因立委最长批判文字,历经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直至批四人帮。大会小会,凡立委发言,必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佐以诙谐幽默,风靡校园,称颂于一时。有言,立委颇具鲁迅遗风,入木三分,且能推陈出新,妙语连珠。露天千人大会,常嘈杂狼藉,然立委登台,全场必静肃,洗耳恭听之,听至妙处,笑声一片。立委由此炼得糊涂胆大,从不怯场,终身受益。

及至大学,文革后首届,立委仍居尾,同学长一到十多岁不等。同学之间皆直呼其名,唯同桌七仙女戏称 “小立委”,不为亲热,却为避嫌,以示划清界限。同桌四载,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授受不亲,避而远之。然仙女文具笔墨滑落在地,自有立委抢先一步,拾拣归案。类此者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七女天生聪颖,想出一招,以长立委一岁为由,呼 “小立委”,就此来往,当可名正言顺也。

由七仙女开此恶例,随后多年,“小”字即不离身。中学教书,人称小李老师(22岁)。上研究生,小李出入机房,蓬头垢面,且口中念念有词,言“世界之语”(Esperanto),终成笑谈(23-26岁)(见《朝华午拾:我的世界语国》)。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1987)

及至毕业留所,立委事迹亦有流传:一见钟情,闪电结婚,不修边幅,撞南墙而道歉云(见

《朝华午拾:shijie-师弟轶事》 )。


立委在中关村公司指导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1988)

立委如此这般在研究所及中关村公司一扎五年(26-31岁),练就一身绝技,与老中医相若,专事疗治电脑,驯其语言功能。其间,出国热持续升温,由上海蔓延北京,街头巷尾,言必议美日英澳,以致居委会大妈亦知考托福鸡阿姨乃上进青年之标杆。立委及其贴身领导却浑浑噩噩,卿卿我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间送上门两次良机,留学德美,均因导师明阻暗挡,本人木呐,擦肩而过。直至身边同学悉数走尽,小李幡然醒悟,痛下决心,赶末班车。其时,适逢包玉刚基金会遴选才俊,滥竽充数,小李竟被选中,送至成都科大出国培训中心修行半年。

岂料想,此一去竟成小李老李的分水岭。来培训的诸位才子才女均是全国各地选上来的各行好手,共分两拨:一年的访问学者大多年长,而拿三年博士奖金的多为年轻新秀,立委在后一拨里遂成老大。每有考试,立委必中头彩,引来才子才女,大事小事,纷纷登门请教,“老李”之声不绝于耳。立委名噪一时,响应者众。然从小习惯了倚小卖小,乍一被老,立委不免郁闷。

   
成都科大出国培训中心的才子才女们(1990)

小李变老李,心里虽别扭,好处却多多。龙头大哥大,备受尊崇。立委外语本科出身,本应免试英语,无奈官家财大气粗,慷人民之慨,不问青红皂白,悉数押解天府之国,集中喂养。不止英文鸟语,更有政策轮训。众兄弟姐妹兢兢业业,争先恐后,唯立委悠哉游哉,终日沉迷天府美食,流连于茶肆酒吧,众兄弟钦羡有加。

成都一站始称老李,立委心内实不以为然也。其时立委事业发达,如日中天,业内行外,交游甚广,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见《朝华午拾:“数小鸡”的日子》)。导师为本行泰斗,立委乃导师仅有的关门弟子(其他弟子皆叛国投美去也),“青年”才俊,明日之星,业内同侪为之侧目。去国前夕,全国电脑翻译界在香山招待所年度聚会,点睛之笔为导师与本行另一大牛的席间对谈,人称“刘董对话录”,其间立委频频亮相,为导师提供实例,讲解细节。影响所及,与会众学妹(多为刚入门的外地在读研究生)纷纷上门请教立委,无奈立委远走高飞心切,痛失辅导上进学妹之良机。


立委在加拿大(1995)

去国经年,由英而加,由加转美。颠沛流离,不知所止,壮年人生,如水流逝。及至水牛城八年抗战(37-45岁),立委青春不再,壮年已过,“老李”名至实归。然立委壮心不已,励精图治,双线出击,称雄一方(见《朝华午拾:创业之路》,《朝华午拾:在美国写基金申请的酸甜苦辣》)。

立委在水牛城办公室(2000)

回首往事,不胜唏嘘。立委一生,由青年而壮年,正值创造力最盛,精力充沛流溢之时,天时地利人和,飞黄腾达有望,却为漫长的留学生涯拦腰截断。大而言之,立委固赶上出国之末班车,却误了千年不遇的中国经济起飞之航。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此之谓也!

去岁归国省亲,杯觥交錯,在某宾馆餐厅与亲友相聚甚欢。席间小憩,踱步凉台,享清凉之气,赏京华夜色。偶遇一妙龄少妇,携一幼童,见立委两鬓染霜,嘱曰:“叫爷爷”。立委血压骤升,如雷轰顶,满腹酒意,化为凉液,由脊背滑落。

立委老矣,尚能饭否?

记于2006年11月5日


立委老矣

【作者简介】立委先生,IT业技术研发首席兼架构师,自然语言处理资深专家。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文革后第一届77级大学生,后进社科院修读硕士,主攻机器翻译。1991年去国离乡,漂流海外。由英而加,获计算语言学博士。1997年由加转美,为创业公司研发副总及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先后赢得美国政府17个研究创新项目近千万美元资助,同时忽悠华尔街千万风投作商业开发。对于信息抽取有全方位研究,研究成果对美国政府科研立项有直接影响。业余爱好:音乐、科普、微信、博客,舞文弄墨。坐而论道,辟有专栏《立委科普》,著有回忆录《朝华午拾》

【相关】

【朝华午拾集锦:立委流浪图】

《朝华午拾》总目录

原博客在:【朝华午拾 - 立委小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46857.html

上一篇:《新智元:有了deep parsing,信息抽取就是个玩儿》
下一篇:《旧文翻新:立委流浪图》

 

5  陈儒军 徐令予 武夷山 韩玉芬 wangqinling

【旧文翻新 - 立委外传】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 - 立委外传】

屏蔽已有 2468 次阅读 2016-5-4 17:00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人生苦短,掐首去尾,不过三五十年。大体分为三段:创业阶段(而立之年),成熟阶段(不惑之年)和下滑阶段(天命之年),反映在称呼上,叫小李、大李和老李。可怜,立委却从小李一跃到老李,没有机会品尝壮年人生的豪情,心尝有戚戚焉。 


红小兵立委(1966) (《朝华午拾:永做毛主席的红小兵》

自幼儿园到小学连跳两级,立委在班上始终最幼。更加荒年生人,孱弱矮小,体育课常告病假,或遭遣送回家,始终是个小可怜儿。所幸中学伊始,正值“修正主义回潮”,先帝启用邓公收拾文革残局,邓公责成教育总管周荣鑫整顿学校,校风日新。乘此东风,立委崭露头角,以学习委员兼数学科代表之身,受班主任委托,每日早自习登台主讲,演示解题思路,俨然助教。但好景不长,先帝昏庸,文革派重居上风,学校大乱,文化课退居后台,大批判遂成主课,兼以学工学农学军。立委不能以文化课呈威,然风头不减反盛,盖因立委最长批判文字,历经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直至批四人帮。大会小会,凡立委发言,必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佐以诙谐幽默,风靡校园,称颂于一时。有传言,立委颇具鲁迅遗风,入木三分,且能推陈出新,妙语连珠。露天千人大会,常嘈杂狼藉,然立委登台,全场必静肃,洗耳恭听之,听至妙处,笑声一片。立委由此炼得糊涂胆大,从不怯场,终身受益。 

及至大学,文革后首届,立委仍居尾,同学长一到十多岁不等(《朝华午拾:我的考研经历》)。同学之间皆直呼其名,唯同桌七仙女戏称 “小立委”,不为亲热,却为避嫌,以示划清界限。同桌四载,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授受不亲,避而远之。然仙女文具笔墨滑落在地,自有立委抢先一步,拾拣归案。类此者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七女天生聪颖,想出一招,以长立委一岁为由,呼 “小立委”,就此来往,当可名正言顺也。 

由七仙女开此恶例,随后多年,“小”字即不离身。中学教书,人称小李老师(22岁)。上研究生,小李出入机房,蓬头垢面,且口中念念有词,言“世界之语”(Esperanto),终成笑谈(23-26岁)(见 《朝华午拾:我的世界语国》)。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1987)

及至毕业留所,立委事迹亦有流传,多为一见钟情,闪电结婚,不修边幅,撞南墙而道歉之类小李“景润”之逸事(见《朝华午拾:shijie-师弟轶事》《朝华午拾:shijie-师弟轶事(3)——疯狂世界语 》)。


立委在中关村公司指导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1988)

立委如此这般在研究所及中关村公司一扎五年(26-31岁),练就一身绝技,与老中医相若,专事疗治电脑,驯其语言功能。其间,出国热持续升温,由上海蔓延北京,街头巷尾,言必议美、日、大英,澳大利亚,以致居委会大妈亦知考托福鸡阿姨乃上进青年之标杆。立委及其贴身领导却浑浑噩噩,卿卿我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间送上门两次机会,留学德美,均因导师明阻暗挡,本人木呐,擦肩而过。直至身边同学悉数走尽,小李才幡然醒悟,痛下决心,赶末班车。其时,适逢包玉刚基金会来各单位选拔年轻业务骨干,滥竽充数,小李竟被选中,送至成都科大出国培训中心修行半年。

岂料想,此一去竟成小李老李的分水岭。来培训的诸位才子才女均是全国各地选上来的各行好手,共分两拨:一年的访问学者大都比较年长,而拿三年博士奖金的大多年轻,立委在后一拨里面理所当然,成了老大。每有考试,立委必中头彩,引来才子才女,纷纷登门请教,“老李”之声不绝于耳。立委名噪一时,响应者众。 

   
成都科大出国培训中心的才子才女们(1990)

从小习惯了以小卖小,乍一变老,立委难免诧异。然小李变老李,备受尊崇。立委外语本科出身,本应免试英语,无奈官家财大气粗,不问青红皂白,全数押解天府之国,集中喂养。不止英文鸟语,更有政策轮训。众兄弟姐妹兢兢业业,争先恐后,唯立委悠哉游哉,终日沉迷天府美食,流连于茶肆酒吧,众兄弟钦羡有加。

成都一站始称老李,立委心内实不以为然也。其时立委事业发达,如日中天,行内行外,交游甚广,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见 《朝华午拾:“数小鸡”的日子》《朝华午拾:一夜成为万元户》)。导师为本行泰斗,立委乃导师仅有的关门弟子(其他弟子皆叛国投美去也),“青年”才俊,明日之星,业内同侪为之侧目。去国前夕,全国电脑翻译界在香山招待所年度聚会,点睛之笔为导师与本行另一大牛的座谈,人称“刘董对话录”,其间立委频频亮相,为导师提供实例,讲解细节。影响所及,与会众学妹(多为刚入门的外地在读研究生)纷纷上门请教立委,无奈立委远走高飞心切,痛失辅导上进女青年之良机。


立委在加拿大(1995)

去国经年,由英而加,由加转美(《朝华午拾:哦,加拿大!》《朝华午拾:温哥华,我的梦之乡》)。颠沛流离,不知所止,壮年人生,如水流逝。及至水牛城八年抗战(37-45岁),立委青春不再,壮年已过,“老李”名至实归。然立委壮心不已,励精图治,双线出击,称雄一方(见 《朝华午拾:创业之路》《朝华午拾:在美国写基金申请的酸甜苦辣》《朝华午拾 - 水牛风云》)。

立委在水牛城办公室(2000)

回首往事,不胜唏嘘。立委一生,由青年而壮年,正值创造力最盛,精力充沛流溢之时,天时地利人和,飞黄腾达有望,却为漫长的留学生涯拦腰截断。大而言之,立委固赶上出国之末班车,却误了千年不遇的中国经济起飞之航。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此之谓也! (《朝华午拾: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去岁归国省亲,杯觥交錯,在某宾馆餐厅与亲友相聚甚欢。席间小憩,踱步凉台,享清凉之气,赏京华夜色。偶遇一妙龄女士,携一幼童,见立委两鬓染霜,嘱曰:“叫爷爷”。立委血压骤升,如雷轰顶,满腹酒意,化为凉液,由脊背滑落。

立委老矣,尚能饭否?

记于2006年11月5日


立委老矣

【作者简介】立委先生,IT业技术研发经理兼架构师,自然语言处理资深专业人士。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后跳龙门进社科院读硕士,攻机器翻译。1991年去国离乡,漂流海外。由英而加,获计算语言学博士。由加转美,作为创业公司研发副总及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先后赢得美国政府17个研究创新项目近千万美元资助,同时从资本家腰包亦忽悠千万风险投资作商业开发。对于自然语言信息抽取 (Information Extraction) 有全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对美国政府有关科研项目的确立有直接影响。业余爱好:音乐、博客、舞文弄墨。著有回忆录《朝华午拾》

原载【朝华午拾 - 立委小传】 2010-1-9

【相关】

【朝华午拾集锦:立委流浪图】

《朝华午拾》总目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74854.html

上一篇:有那么老吗?
下一篇:【新智元笔记:中文自动分析杂谈】

 

3  庄世宇 yangb919 bridgeneer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1]wzx777   2016-5-5 14:35
看了你很多博文,可惜依然不知道你的工作内容是啥?感觉非常复杂,和相对论有一比。巴菲特曾说【一句话说不清楚利润来源的公司】最好不碰。
 回复  : 那就别碰。 

2016-5-5 15:071 楼(回复楼主)

[转载]《旧文翻新:三伯父跨世纪的生死之恋》 屏蔽

[转载]《旧文翻新:三伯父跨世纪的生死之恋》

屏蔽已有 1965 次阅读 2014-6-17 15:29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世纪恋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这是一则感人至深的真实爱情故事,由张诗群以报告文学手法撰写,发表在《芜湖日报:真情版》(2009年八月18日)。张诗群文笔细腻流畅,值得欣赏。故事的主人翁是立委的三伯父及其初恋爱人。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之际,出身书香之家的三伯李敏生正值弱冠之年,英俊倜傥,才气过人。虽然那时李大家族日渐衰落,敏生的书生意气不减,是胸怀理想的热血青年。敏生由父母包办,与当地的名门望族谢家订了一门亲,未婚妻谢邦宁知书达理惠中秀外。自古以来,包办婚姻的当事人往往没有机会品尝爱情的甜蜜,更少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可李敏生与谢邦宁的爱情则是异数。这对恋人情投意合,诗文唱和,生死两茫,爱情不朽,演绎了一场跨世纪的生死之恋,阅之令人动容。 

共同的理想是他们爱情的基石。国难当头,李敏生决定加入了新四军抗日。谢邦宁对心上人的果敢行为又是自豪又是担忧,写道:“独自倚闺楼,怵欢心内揪。喜将雪国恨,痛定报民仇。勇猛为夫性,安全是妾忧。盼来年获胜,抵去夜常愁。” 三伯回信说:“儿女缠绵须要缓,江山美丽不能丢。他年高唱凯歌返,永抵春闺独怵愁。” 

在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样的篇幅较长的真情文字很容易淹没在互联网大海里。因特别转载于此,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希望将来某一天,有导演慧眼识珠,把这样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银幕。 

~~~~~~~~~~~

魂牵一世生死情

张诗群/文

2009年清明节是个阴雨天,繁昌县繁阳镇范冲村西边的一片山岗地浸润在连绵的细雨中。此时,一位高大儒雅的老人在一座新修不久的墓前久久站立,墓碑上方镶嵌着一张精致的烤瓷遗照,年仅17岁便已病逝的谢邦宁在相片上绽开美丽淡然的微笑。老人用感伤的眼神一遍一遍缓缓打量自己为她拟定的碑文:故妻李谢邦宁之墓。然而陪伴他的当地亲友们都知道,相片上的秀丽女子并非他真正意义上的妻子,老人却深情怀念了一辈子……

 

== 1、不曾见面的订婚 ==

1927年秋,李敏生出生于繁昌县旧县镇(今新港镇)小磕山一户书香门第,其父李应文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归国后因时局动乱回乡办学,培养了一批知识青年,在当地是名噪一时的教育楷模和爱国名士。在严谨的家风和得天独厚学习环境的熏陶下,李敏生渐渐成长为聪慧灵敏又充满正义感的俊逸少年,李应文对他疼爱有加,期待李敏生早日成家立业,光耀门庭。
抗日战争爆发后,小磕山沦为敌占区,日军得悉李应文在当地的影响便对他进行抓捕,逼迫他出任繁昌县长,以配合日军对繁的统治。一天深夜,李应文乘机逃脱,连夜携家带口迁往他乡,继续在无为黑沙洲、横山等地设馆办学,这期间,李敏生跟随父亲一起过着动乱不宁的生活。

李敏生的姐夫佘之涛是父亲的得意门生,此时在范冲给一个姓谢的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谢家是繁昌有名的开明地主家庭,抗战初期为新四军供应过粮食和日用品,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和妻子葛慧敏当年曾在谢家的小洋楼里结婚居住。谢家的学生中,老二谢葆初家的长女谢邦宁最为优秀,不仅容貌出众,知书达理,而且多才多艺,思想进步。姐夫佘之涛特别喜欢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学生,回家与岳父李应文商量,眼下战乱不停,祸福难测,不如给李敏生订门亲也算是早日了却一桩心事,如果谢家答应联姻,对两家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李应文对谢家的开明威望早有耳闻,加上佘之涛对谢邦宁的百般赞赏,自然十分高兴,催促佘之涛出面说合。

1940年春节,在姐夫和父亲的张罗下,双方家长互换了谢邦宁和李敏生的庚贴,按照当时的礼仪,给一对不曾见面的小儿女订下了终生。此时,李敏生刚刚14岁,谢邦宁也只有13岁,两人都懵懂年少,情窦未开,对订婚这件事并没有太多感受。

 
(年轻时的李敏生)

 
(李敏生与父亲女儿合影)

== 2、初相见,情意难舍 ==

1942年,谢邦宁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设在泾县的皖南名校安徽省第十二临时中学。因一直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几次中断学业,1943年春,李敏生在姐夫佘之涛的建议下,被父亲送到繁昌县原马仁乡中心小学读五年级,这时,李敏生和谢邦宁带着几分神秘与好奇,开始了书信往来。两人虽然年幼,却都聪明伶俐,又受过很好的教育,书信格式都是诗词短章,文辞华美,情真意切。他们在信中互致问候,相互了解和鼓励,谈论理想和人生,很快,两颗年轻的心充满了对彼此的好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情感的幼芽开始萌动。

1943年,为抵制日伪办学,谢家与当时繁昌县的另两户名门望族共同出资,在中分村创办繁昌县初级中学,李敏生以名列前矛的成绩连跳两级,考入繁昌中学直接上初二。李敏生把这个好消息在信中告诉了谢邦宁,谢邦宁也非常激动,两人约定,利用暑假期间谢邦宁回家时在中分村见面。

这次相会是李谢二人一生中仅有的会面,它的美好和珍贵谱成了一曲凄美的绝唱,让李敏生一生都难以忘怀,一生为之心心念念。任凭时间消逝得多么久远,这份情感也从未在李敏生心中褪色消减。

7月的中分村绿野平畴,清风拂面,夏日山林的宁静柔美让两个青春无限的年轻人沉浸在纯真浪漫的情怀中。这是李谢二人的初次见面,此时的李敏生已长成一个挺拔英俊的小伙,谢邦宁也已出落成温婉美丽的女孩,乍一相见彼此都被对方的谈吐气质深深吸引。此刻他们才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婚约是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一件事,带着深深的喜欢和爱意,他们穿过中分村的山林田野,沐浴着阳光清风,聆听蝉噪鸟语,他们谈学习谈友情谈抱负,一切都如梦境般美好,一切都像天地未开般纯粹,眼中一切都是彼此的影子,两颗青藤一样年轻的心,盛满了幸福和爱情。

一连四天,从太阳还未露脸开始,谢邦宁就悄悄从家里出门,步行五里山路赶到中分村与李敏生相见,直到太阳落山一天星光,两人才依依不舍作别。四天中,在树下,在林荫道旁,爱情的甜美盈满了相会的分分秒秒。有一天,他们觉得言语再也无法表达彼此的情意,于是一路跑到县城,找到一家照相馆,肩并肩靠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爱情的见证(后来,这张合影也在行军途中遗失)。他们商定,等到抗日战争结束和大学毕业,他们将用婚礼来庆祝胜利,然后,要永远生活在一起。

分别时刻,两人都情不自禁泪流满面。1943年8月29日,李敏生在繁昌中学写下了离别时的情景:“伸手互拂泪不净,无言只有咽噎音。唯期早日清秋去,但愿及时腊月临。”他希望秋天早早过去,寒假快快来临。

但是,这一分别,竟是永别。后来李敏生才知道,这次相见也许只是老天爷的怜悯:在这个曾是自己未婚妻的女孩离开人世前,老天爷准许他见她一面,与她相识。他和她的缘分,只有四天。

 
(李敏生近照)

== 3、把她的牌位娶回家 ==

战争局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已无法正常开课。日军的侵略激起了繁昌人的愤恨,1944年1月,在取得谢邦宁的同意后,李敏生加入了新四军皖南支队繁昌大队。谢邦宁在给李敏生的信中说:“独自倚闺楼,怵欢心内揪。喜将雪国恨,痛定报民仇。勇猛为夫性,安全是妾忧。盼来年获胜,抵去夜常愁。”李敏生深感谢邦宁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回信说:“儿女缠绵须要缓,江山美丽不能丢。他年高唱凯歌返,永抵春闺独怵愁。”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高昂的激情。

1944年4月,国民党川军144师投降日寇,繁昌成了敌占区。这年秋季开学,谢邦宁带着弟妹们去泾县第十二临时中学报名,但此时十二临中已满员,为了和弟妹们在一起,谢邦宁又带着弟妹去了附近的黄田培风中学就读。1944年12月,谢邦宁突患伤寒,同学将她辗转运送回家后,因为当时繁昌沦陷无法延医,经乡村郎中治疗无效后于发病的第二天去世。这一年,她刚刚17岁,正是花朵初开的年纪。一个对爱情充满遐想和憧憬的女孩,未及盛放便已凋零。

噩耗传来,仿佛惊雷击顶,李敏生彻底呆了。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那么美丽那么纯洁那么让他深爱的谢邦宁居然已经永离了人世!他写道:“遥知卿病逝,山岳似崩倾。吾笨竟后殁,汝聪何早行?顿脚如锣响,捶胸若鼓鸣。断肠观遗照,洒泪忆昔卿。”声声血泪字字悲情,刚刚品尝到爱情甘醇的李敏生瞬间跌进了苦痛的深渊。

父亲李应文与李敏生商量,既然已经订婚,那么谢邦宁就是谢家的人,生不能作李家的儿媳,死也要进李家的祠堂。李敏生对父亲的仁厚充满了感激,他含泪采纳了父亲的建议。1944年底,李家的花轿吹吹打打地抬到了谢家,李敏生将谢邦宁的牌位虔诚地放置在花轿中,像迎娶新娘一样,将谢邦宁的牌位接回家,安放在李家的祠堂。面对着她的牌位,李敏生心潮翻滚,他深深地鞠躬,在心底一遍一遍诉说着他的思念和哀伤。仿佛,他所有的青春梦想都随着谢邦宁的离去而消逝了。

 
(永远青春的谢邦宁)

== 4、思念陪伴他转战南北 ==

谢邦宁去世后,李敏生一度异常消沉,为了离开这片伤心地,1945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改名李若非,先后进入狮子山第二联立中学和无为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学习,抗大毕业后,他被分到新四军七师政治部,之后,李敏生跟随部队戎马倥偬,转战南北。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期间,李敏生一直在部队从事训练改造国民党被俘军官工作。军中征战艰苦卓绝,他先后经历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京沪杭战役等许多生死攸关的大战役。

战争的紧张激烈是可以让人忘却缠绵的回忆的,但是每当夜深人静,谢邦宁的身影就会在李敏生的眼前浮现,四天的相会场景无数次在他心头回放,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四天已成为李敏生一生永久的怀念,他写诗词纪念她,他一次次在梦里和她对话,醒来却是泪洒枕畔,惆怅满怀。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李敏生站在原国民党上海港口司令部的大楼窗口,他看着马路上正在游行庆祝解放的大学生,不禁热泪盈眶。他想,如果谢邦宁还活着,以她的成绩一定考进了大学,她应该也会在他们的行列中,穿着学生裙,梳着齐耳发,挥舞着拳头高喊着口号,也许,她会回头向他展开甜蜜的微笑。想到此,李敏生悲伤得无法自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1月,他随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27日,他和战友们在补给不畅、粮弹不足的情况下,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血战长津湖,以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歼敌近一万四千人,扭转了朝鲜战局。

1952年底,李敏生从朝鲜轮换回国,1953年2月,奉命与经亲友介绍并订婚的戈国秀完婚。戈国秀是李敏生的同乡,家境富裕,曾和李敏生一起在父亲的学馆里读过书,容貌俊美,温良贤淑,当时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戈国秀早就知道李敏生和谢邦宁的婚约,她十分同情两人的遭遇,也非常理解李敏生时常表露的忧伤心情。

婚后,李敏生和戈国秀育有三女一子,虽然长期两地分居,但彼此相敬如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56年,戈国秀调到杭州市轻工业局任职,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1957年次女出生前,夫妻俩商定孩子出生后取名为“宁”,以纪念已经离逝13年之久的谢邦宁,后来,因李家亲属中有人同名,戈国秀对李敏生说:“敏”这个字是你与邦宁订婚和上学交往时用的名字,女儿就叫“敏”吧,对邦宁也是一种纪念。李敏生非常感动,妻子知道谢邦宁一直是他心中的隐痛,这么多年来,谢邦宁活在丈夫心中,也在她心中播下了种子。

1965年冬,李敏生转至合肥,在国防光学研究院从事激光反导弹工程的大气传输研究工作,从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升至研究室主任、书记,直到1987年离休。

离休后,南征北战漂泊了半辈子的李敏生终于清闲了下来,他开始愈发思念起家乡。戈国秀提醒他说,打听一下邦宁的墓还在不在,回家后也好去看看。

掐指算来,离谢邦宁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中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许多波折,当年地主小姐的墓有没有遭毁,能不能找到,对此,李敏生已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几年后,反馈来的消息让李敏生激动难眠,谢邦宁的墓,居然还在。

 
(李敏生与妻子戈国秀及女儿合影)

== 5、她是他永远的妻 ==

2001年8月,戈国秀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4岁。李敏生怀着沉痛的心情在繁昌老家为老伴选址安葬。而隔山相望的范冲村西,则安眠着自己的另一个亲人谢邦宁。生死两茫茫啊,回首这一生的际遇,想到爱人们此时长眠青山泉下,与他阴阳两隔,李敏生悲从中来。

祭拜完老伴,他又来到谢邦宁的墓前,看着那荒芜的坟茔,墓碑上是一串谢家侄儿的姓名,李敏生内心酸楚,想想自己儿孙满堂,谢邦宁却是玉殒香消,孤寒凄冷地长眠地下。几十年前那四天的场景又不断地浮现眼前,他仿佛又看见她清秀的面容,又听到她清脆的笑声。李敏生五味杂陈:她曾是他的未婚妻啊!他必须要为她做点什么,就算自己大限来临,也不会再有遗憾。

回家后,他找出他一直珍存的谢邦宁唯一的一张照片,拜访了合肥所有能做烤瓷照片的地方,但大多数都是与公墓捆绑订做,最后终于有一家馆所愿意单独给他做。不久,一张放大的烤瓷相片被镌刻在墓碑上方,墓碑正中是一行干净有力的行楷:故妻李谢邦宁之墓,落款是李敏生携子孙的名字。李敏生想,哪怕只是美好的愿望,他也要给她一个归宿。

2005年清明节,李敏生来到他给谢邦宁新修的墓前,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包裹,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取出一堆烤瓷碎片,他说那是之前烤瓷相馆给做坏了的毛坯,这都是邦宁的东西,我带来要一起埋在这里。他又取出一个小包,那是他自己的一缕白发,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生不能陪伴她,那就剪下自己的头发寄托心意吧。

李敏生又来到当年和谢邦宁约会的地方,回首往事,往事如烟。中分村,北山岗,六十多年前,一个是青葱年少的英俊少年,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如花美眷,那四天的美丽,让李敏生用尽了一生的怀念去交换……

【采访手记】

从合肥采访归来,细读李老赠阅的诗词,不觉得竟落下泪来。李老与谢邦宁的故事,我恨自己没有能力写得更加贴近我的感动。一位半生征战跑马沙场的老军人,他本身的故事就是一部传奇,他的人生,甚至他的爱情,都与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宏大的背景有关,所以,他的故事是凝重的。

走进李老的家刚说明来意,老人便说,我和她,只有四天。采访结束后我在想,四天和一生,这是多么奇异的一组时间概念。那四天,该有怎样刻骨铭心的心灵体验,该有怎样美好得无法忘怀的记忆?是的,现今的人们似乎越来越浮躁而功利,但是,看过李老的故事后请你相信,真情,其实一直在人间。

转载自《张诗群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

From sanbai

原载 立委推荐:张诗群 - 魂牵一世生死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04117.html

上一篇:世界杯是全世界的热点,纵不懂也有义务挖掘一哈
下一篇:《李老夫子遗墨》主要编纂者何秀柏后人网上留言存录

《旧文翻新:拿美国总统寻开心的华裔笑星黄西》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拿美国总统寻开心的华裔笑星黄西》

屏蔽已有 3649 次阅读 2014-6-22 14:33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娱乐圈, 华裔笑星, 黄西

这位长相有些滑稽的人叫黄西(Joe Wong),在美国娱乐圈走红,他一上场,随便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停顿,也会引起阵阵掌声笑声。他算是进入美国喜剧界的主流了,甚至被请到白宫去讲笑话。另一位北京侃爷出身的北美崔哥(Brother Sway)虽然也用英文讲过喜剧小品,譬如去咖啡馆讲中国功夫或者星巴克的笑话。但是崔哥比起黄西来,显得边缘化多了,主要还是在华人社区有些名气。黄西的演出有过非常宏大的场面,现场几千上万人,也曾出现在美国亿万观众的当红电视节目里,听众总是被逗得前仰后合。

黄西显然潜心研究过西方喜剧的路子,他的一鸣惊人是个异数。黄西的英语不纯正,但他深谙西方文化的幽默要素和喜好。除了东方面孔给人以新鲜感外,他非常懂得怎样向主流靠拢,譬如,美国人热衷谈性,有点类似于中国的成人笑话。黄西第一次上全美电视夜间节目 Letterman Show 的一开始就讲了个带色的笑话迎合他们的趣味,说他读到一个研究报告表明,性成熟的巅峰是18岁。他说,可我到了25岁才得知这一点(他是24岁从中国来美的)。他故意顿了一下,一脸茫然的样子,说,在我蜜桃最成熟多汁的时候,怎么就无缘被人咬一口呢?

"I read a report saying that a man reached their sexual peak at the age of 18, but I did not know this until I was 25. So the world would never know what a stud I was.    Nobody took a bite out of this peach when I was ripe."

这个笑话暗喻东方的保守文化使得很多人生理成熟以后很久还不懂“人事”,比较西方的性早熟性开放,对比很强烈。引得老外笑到捧腹。

他接着以移民生活为题材讲笑话,说是为了公民入籍考试,他必须学习美国历史,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Who's Benjamin Franklin?"

I was like; ahh... 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s get robbed?

And the second one was:

"What's the 2nd Amendment?"

I was like; ahh... 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s get robbed?

因为美钞百元大票上印有富兰克林的头像,他于是调侃说:富兰克林不就是我们商店被抢的诱因么?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宪法第二修正案?第二修正案保障的是公民持枪自卫的权利。他接着用完全一样的答案和语气调侃第二修正案,暗讽该案具有很强的副作用,使得美国枪支管制松散,暴力案件加剧。这类笑话没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是讲不出来的,很多涉及敏感话题。虽然美国是言论自由的大国,面对亿万观众,尤其是面对上层社会比如白宫的时候,其中的分寸拿捏也很重要。黄西做得非常好。当然名气到了他这个层次,后面的高参估计也少不了。

这是黄西在白宫的经典段子,值得反复咀嚼品味

黄西最出色的段子,我以为就是上面这则在白宫讲美国政治的段子。为此他精心准备了很久,非常经典,相信会作为保留节目流传下去。美国副总统拜登笑得很开心,奥巴马因故没有出席,也被黄西调侃了一番,暗示奥巴马因为害怕被他开涮吓得不敢来了。精彩之处比比皆是,比如下面几段就让人拍案叫绝,这是怎样的天才!

他先是当面拿副总统拜登开涮。他说,我来前就看过了副总的自传,现在当面见到了他本人。他看了一眼拜登,然后转向观众说,我不得不说,书上的拜登比他本人好太多了。这是讽刺他写自传过分美化和宣传自己。这种无伤大雅的玩笑,贵为美国第二号人物,也只能报以掌声。

话题也说到移民后代为什么要学双语。其实第一代移民由于深厚的祖国情结,尽管自己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难以进入西方文化的主流,却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完全“香蕉”化,于是特别强调对中国语言的学习(也因此全美各地的周末中文学校越办越红火),怕孩子失去中华文化的根儿在西方社会迷失自己。黄西却故意把双语学习的原因指向另一面,调侃美国。当儿子不喜欢学习繁琐的中文,问父亲为什么要他学中文?黄西的回答是:孩子,将来你如果做美国总统,你当然需要用英文来签署法令,可你也要用中文与你最大的债主中国谈判不是?

奥巴马不在场,黄西也不放过,一样开涮这位美国新总统。拿总统开玩笑是谐星到白宫表演的一个传统了。总统与演艺界明星一样,都是供大众娱乐的。黄西的诺贝尔和平奖的玩笑我开始觉得有些过分,但似乎并没越线,满场的政客名流一样欢声笑语。他说大家都批评奥巴马太过软弱,但是奥巴马还在同时指挥着两场战争啊,他们居然还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没有比这个更操蛋的事了吧。他停顿片刻,说,唯一可以想到的比这个更操蛋的事就是,如果你拿了诺贝尔和平奖,你却转赠给军方(满堂大笑)。

后来他又开总统和副总统的玩笑,讽刺他们人浮于事,没有效率。他说,如果我当总统,我要用降低生产率的方式彻底解决失业问题,这样,一个人的活就让两个人来做,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总统和副总统两人做同一份工作一样。他接着说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前,他一直是个悲观主义者,感觉自己如此渺小,对社会毫无影响(does not make a difference,雁过不能留声的痛苦)。对他来说,人生就好象在黑暗冬夜的雪上撒了一泡尿,也许是有点儿影响,可是很难说有什么影响( I felt that life is kind of like, pee into the snow in a dark winter night, you probably make a difference, but it's really hard to tell. (laughter))。黑白混血背景的奥巴马的成功给了他这个新移民以希望。既然半白半黑 (half black half white) 都可以登上权力颠峰,自己是半不白半不黑(half not black half not white)的少数族裔新移民,也应该一样可以竞选总统。

最后黄西开始 mock 自己的总统竞选纲领,讲的都是政治热门话题,一样嬉笑拉扯皆成幽默。首先讽刺竞选口号往往都是华而不实的空架子,他说自己的竞选口号是 Who cares (爱咋咋,谁管你?其双关在他此前交代过自己的昵称就是 Hu,Hu cares, 就是对选民保证他急大家所急)。请看这个段子的上下文:

You may be saying "Hey, what would be your campaign slogan?" You see, I spent ten years in the past decade (laughter) [20] oh you too? okay. (laughter) So I understand that American people are suffering, so my campaign slogan would be "Who Cares". (laughter)
他先说的是同义重复的废话  I spent ten years in the past decade,然后故意面对观众的反应说,哦,原来你跟我一样啊,一个 decade 中花费了十年,来观察美国的社会问题,因而深知美国人民饱受经济不景气的煎熬。然后转到这个 Who/Hu cares 的双关语口号来:表面上是我才不在乎美国人民死活呢,实际是突出自己救民于水火的的亲民形象。
几乎所有竞选中的热门话题都成为他的笑料。他说,为了争取先锋派年轻人的选票,他保证当选以后,不仅要使同性恋合法化,而且成为合法婚姻的必需形式(即,要让异性婚姻非法化)。他讽刺美国高达50%的离婚率,也故意反着说:我现在是结婚了,可婚前我犹豫了很久,我想,哇,多么可怕,有50%的婚姻会一直持续到老,挣脱不了。他说他有解决地球暖化的方案,就是把华氏改成摄氏,原来100度高温,眨眼间就降到了40度了。
黄西在表演过程中,非常注意细节。比如,他说成为公民以后,他立马把选票投给了奥巴马和拜登。然后转身看拜登,没等拜登反应,他抢先说了声不用谢(you are welcome)。这是给拜登一个措手不及,凸显拜登反应迟缓。因为西方的习惯是无论何时你受惠于人,你都要表达谢意。黄西说投票选了拜登,理所当然要领受拜登的谢意,所以他故作脱口而出,说了一声不用谢。可是拜登还愣在那里呢。我们的副总统大人显得多么迟钝啊。

黄西讲喜剧小品,不徐不疾,张弛有度。他对西方观众心理的把握很到位。他自我设计的形象是不露锋芒,故作木纳,甚至有点机器人似的一脸茫然,其幽默机智隐含其中。他的风格受到西方传统的影响,远胜于中国的相声和小品。他的笑话在国人中据说不很讨好。他自己在访谈中也说,他初出道在同胞人圈子里讲过,虽然精心准备了,会心而笑的却不多,这使得他开始很丧气,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喜剧演员的材料。后来慧眼识才的还是老外。
他在美国成为华裔谐星而广为人知以后,他对记者说自己还不能算完全成功,一个成功的喜剧艺人不能仅仅局限于到俱乐部甚至电视上,表演几个零星的段子,至少要演几部电视情景喜剧(Sit-com)。他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最大的难关当然还是情景剧的剧本的创作。
黄西是一个从我们这代留学生新移民中成长出来的值得关注和期待的喜剧艺术家。他的出现有助于改善我们东方人过于拘谨,被主流社会和文化边缘化的形象。

===================

为帮助读者/听众了解这几个段子,我在网络上搜到了热心粉丝的两个帖子,转载如下:

【附1】 Letterman Show transcript:

Hi everybody. So... I'm Irish. I read a report recently that a man reaches his sexual peak at age 18 but I didn't know this... until I was twenty five. So the world will never know what a stud I was. No one took a bite out of this peach when it was ripe.

I'm not good at sports, but I love parallel parking... because unlike sports, when you are parallel parking, the worse you are, the more people that are rooting for you.

I'm an immigrant and I used to drive an old car with a lot of bumper stickers that are impossible to peel off. And one of them said, "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I didn't notice it for two years.

I worked really hard to become a U.S. citizen and I have to take these American History lessons where they asked us questions like:

"Who's Benjamin Franklin?"

I was like; ahh... 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s get robbed?

And the second one was:

"What's the 2nd Amendment?"

I was like; ahh... 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s get robbed?

"What is Roe vs. Wade?"

I was like ahh... Two ways of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 have a family now, but I used to be scared of marriage. I was like wow... 50 percent of all marriages end up lasting on forever!

I just had my first child last year. I was really amazed at it. I was in the delivery room, holding up my son, thinking to myself, "Wow... He was just born... And he's already a U.S citizen."

So I said to him, "DO you even know who is Benjamin Franklin?"

Now I have a sign in my car that says ”Baby On board.”

This sign is basically a threat. It just says that I have a screaming baby and a nagging wife and that I am not afraid of dying anymore.

Thank you very much!

==========================

Implicit explanations to audience with culture difference:

1. Ben Franklin's picture is on the US $100 bill.

2. Second Amendment refers to the US Constitution for the right to keep and bear arms.

"Roe vs. Wade" is a famous court case that you'll learn about in history class that deals with abortion.

Joe Wong used this case in a form of a question: What is Roe vs. Wade? To which he cleverly delivered the punchline "Two ways of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Roe is used as a play on words to describe "row", as in using a boat to "row" to the US.

The denotation of wade was used, the definition meaning "to walk in water".

from:http://www.chenwangdesign.com/blog/2009/05/joe-wongs-letterman-show-script.html

【附2】

.

某网友:

这几天我很迷黄西/Joe Wong 3月17号在RTCA Dinner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 Dinner,全美电台电视记者协会年会晚宴)上的表演。这个晚餐会是当天在C-SPAN 和C-SPAN2 频道上现场直播的,但我直到几天后才在youtube上看到的。实在太迷了,而且网上好像也没见他的表演全文,我就决定把它的全文听写下来并集中注释一下。听写中有个别词不确定用"(??)" 标出来了。注释(理解他的包袱是什么意思)是靠的众多的youtube、mitbbs上的留言,以及自己查字典和google。

--------------------------------------------------------
Transcript for Joe Wong at RTCA Dinner, aired on C-SPAN 3/17/2010
Transcribed by PB
-----------
Good evening, everyone. My name is Joe Wong, but to most people, I'm known as "who?!" (laughter) which is actually my mother's maiden name, (laughter) and the answer to my credit card security question. (laughter) [1]
But joking aside, I just want to reassure everybody that I am invited here tonight. (laughter) [2]
I grew up in China, who didn't? (laughter) [3] And my childhood memories are totally ruined by my childhood. (laughter) When I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 a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 had to work at a rice paddy right next to a xxxxx quarry where they use explosives to break rocks, and that is where I learned that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laughter) which is almost as slow as a flying rock. (laughter) [4]
My dad was a grumpy guy, but occasionally he would try to cheer me up with jokes, but he doesn't do it right. When I was seven, one day he said to me, "hey son, why is tofu better than centralized socialist economy?" (laughter) so five minutes later I said "why?" (laughter) He said "because I said so!" (laughter) [5]
I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when I was 24, to study at Rice University in Texas. (some applaud cheers and some laughter) that wasn't a joke (laughter) until now. (laughter) And I was driving this used car with a lot of bumper stickers that's impossible to peel off. And one of them said "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And I didn't notice it for two years. (laughter)
Like many other immigrants, we want our son to become the president of this country and we try to make him bilingual, you know, Chinese at home and English in public, which is really tough to do, because many times I have to say to him in public "Hey listen, if you don't speak English, go home" (laughter) And he would say to me, "Hey dad, why do I have to learn two languages?" I said "son, once you become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you are going to have sign legislative bills in English, and talk to debt collectors in Chinese" (laughter) [6]
When I graduated from Rice, I decided to stay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n China, I can't do the thing I do best here, being ethnic. (laughter) And in order for me to become a U.S. citizen, I have to take this American history lessons, where they ask us questions like "Who is Benjamin Franklin?", where I was like "ah, 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 gets robbed?" (laughter) [7] "What's the Second Amendament?", where I was like "ah, the reason our convenience store gets robbed?" (laughter) [8] "What is roe vs. wade?", where I was like "ah, two ways of com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laughter) [9]
Later on I read so much about the American history that I started to harbor white guilt. (laughter) [10] In the America they say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but after birth, it kind of depends on the parents' income, or early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laughter) I read in the Max House Men's Health Magazine that President Obama every week has two cardio days and four weight lifting days. You see, I don't have to exercise, because I have health insurance. (laughter) I live in Massachusetts now, where we have universal health care; then we elected Scott Brown (laughter) - talk about mixed messages. (laughter) [11] I think there was a movie about him - it's called "Kill Bill" (laughter) [12]
I'm honored to meet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here tonight, (Joe turned to face Biden) I actually read your autobiography, and today I see you. (Joe turned back to face audience) I think the book is much better. (laughter) They should've get guest cast Brad Pitt, or even Angelina Jolie. (laughter)
So to be honest, I was really honored to be here tonight, and I prepared for months for tonight's show, and I showed the white house my jokes about President Obama, and that is when he decided not to come. (laughter)[13] And he started to talk about immigration reforms, (laughter) Take that, Stephen Colbert (laughter) [14] And president Obama has always been accused of being too soft, but he was conducting two wars. and they still gave him the Nobel Peace Prize, and he accepted it. (laughter) You can't be more bad ass than that. (laughter) where actually, I'm thinking the only way you can be more bad ass than that is if you take the Nobel Prize money and give it to the military. (laughter)
We have many distinguished journalists here tonight, whom I consider as my peers. (laughter) because I used to write for campus newspaper. (laughter) I think journalism is the last refugee for puns. [15] Only on the newspaper can you say things like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horse and that is why I'm a naysayer" (laughter) [16] my point exactly.
And tonight is my first time on C-SPAN, which is a channel I obviously always watch, when I couldn't stand the sensationalism and demagoguery of PBS? and QVC. (laughter) If I still couldn't fall asleep after watching C-SPAN, there's C-SPAN2 and C-SPAN3. (laughter) [17] Thank you very much. (laughter)
So I became a U.S. citizen in 2008, which I'm really happy about. (applause) thank you very much. American is number one, (laughter) that's true, 'cause we won the world series every year. (laughter) [18]
After becoming the U.S. citizen, I immediately registered to vote for Obama and Biden. (Joe turned to face Biden) you're welcome. (laughter) You handed me a had me at "Yes We Can" (laughter) (Joe turned back to audience) that was the their slogan. (laughter)
So after getting Obama and Biden elected, I felt this power trip. (laughter) And I start to think maybe I should run for president myself. Where, I have to take a step back and explain a little bit, you know, because I have always been a morose and pessimist guy. I felt that life is kind of like, pee into the snow in a dark winter night, you probably make a difference, but it's really hard to tell. (laughter) [19] But now, we have a president who's half black half white, it just gives me a lot of hope, because I'm half not black half not white. (laughter) Two negatives make a positive. (laughter)
You may be saying "Hey, what would be your campaign slogan?" You see, I spent ten years in the past decade (laughter) [20] oh you too? okay. (laughter) So I understand that American people are suffering, so my campaign slogan would be "Who Cares". (laughter) [21]
If elected, I would make same-sex marriage not only legal but required, (laughter) that will get me the youth vote.(laughter) You see I'm married now, but I used to be really scared about marriage, I was like "wow, 50% of all marriages end up lasting forever" (laughter)
And I will eliminate unemployment in this country, by reducing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 (laughter) so two people will have to do the work of one, just like the President and the Vice President,(laughter) or the Olsen twins. (laughter) [22]
And despite heart disease and cancer, most Americans die of natural causes. So if elected, I will find a cure for natural causes. (laughter) You seem to like that one. (laughter) but you won't be covered by health insurance though, (laughter) because of pre-existing conditions. (laughter)
And I have a quick solution for global warming. I will switch from Fahrenheit to Celsius, (laughter) It was 100 degrees, now it's 40. (laughter) You're very welcome. (laughter)
And I'm great with foreign policy. Because I am from China, and I can see Russia from my backyard. (laughter) I believe that Unilateralism is too expensive, and open dialog is too slow. So if elected, I will go with text messaging. (laughter) I will text our allies just to say hi, (laughter) and text our enemies when they are driving. (laughter) "OMG you're building a nuclear weapon?" (laughter), "but you're doing it wrong LOL" (laughter)
I just want to thank Video TV correspondence xx xx for having me here tonigh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wish my son knew what I was doing. Thank you so much and have a very good night. Thank you Linda Scott.    
-------
注解: based on comments from youtube and mitbbs, dictionary look-up, and google
-------
[1] 他妈妈姓“Hu”,刚好跟"Who"同音。 maiden name :大部分老美婚后改跟丈夫姓(所以夫妻俩同姓);女性结婚前的姓就叫maiden name
[2] 黄西这儿强调说“我是被邀请的”,mitbbs上有人指出这是指去年年底两次白宫安全问题--11月份、12月份各有一对夫妇没有邀请函但通过了层层安检进到了白宫宴会并到奥巴马身边。
[3] youtube留言:he said he grew up in china... it's a joke about the over population of china and how? many people there are there。

    还是youtube留言,但解释不同:If you related to "I grew? up in US, who wasn't?" You got to be smart to understand him。(Mitbbs上有人同意这一个,说这是讽刺美国redneck动不动就说I grew up in US。 )
[4] 黄西说他小学时(劳动课)在水稻田(rice paddy)干活,旁边就有一个采石场,用炸药炸石头。因为经常看到爆炸光亮听到爆炸声(还可能有碎石飞过来),后面黄西接着说“我学到了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大概跟飞溅的石头差不多”。
[5] youtube留言:tofu and centralize economic joke: you got? understand that China is a Communist country, there is only one party in power, everything is like his dad said "because I said so"
    还是youtube留言,稍微有点不同:it's sort of non-sense talk said by his dad, then his dad went 'because I? said so'.... his farther == the centralized social system. the nonsense == whatever enforced by the centralized social system.
[6] youtube留言:it is "debt collector"..Because of the hu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US owes to China.
   还是youtube留言,稍微有点不同:China is the country that holds the most US treasure bonds now.
[7] youtube留言:Benjamin Franklin - 100 dollar bills.   Convenience stores have 100 dollars bills. (100美元币上是美国总统本杰明-弗兰克林的头像;便利店/社区小超市当然有100刀币;所以被抢劫了)
[8] youtube留言:Second Amendment: is the freedom to carry gun. - It gives the robbers guns to rob convenience stores.? (因为民众能自由持枪,所以小店被抢劫了)
   黄西这个笑话之前在别的地方也讲过。我google的一个中文网站的解释:什么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允许公民拥有枪支)?黄西接着说:这是不是我们杂货店被抢的原因?
[9] youtube留言:Roe vs Wade, famous? court case on abortion. Joe thought two ways of coming to US, on boat or swim
  我找的别的地方的:In 1973, the US Supreme Court had prohibited states from making laws that interfered with a woman's right to an abortion during the early months of pregnancy. Joe 把 roe vs. wade 转换成 row (rowing the boat) & wade (swimming ) to USA. (划船和游泳偷渡到美国)
[10] youtube留言:He studies America history. It talks a lot of white Americans kill Indians, slavery, kills, etc. Basically, white American were guilty of many things, i.e. white guilt. He starts to harbor (to feel inside)? white guilt (as if he were white).
[11] youtube留言:Obama does exercise, but Joe himself doesn't need to because he has health insurance. MA has universal health care which is viewed as the result of Democratic dominance in MA. But they recently voted a Republic senator Scott Brown, mixed message. (MA就是Massachusetts,常说的麻省)
[12] youtube留言:Scott Brown is a? Republican and their motto on health care reform seemed to be "Kill (the health care reform) Bill"  
[13] 新浪北美网上报道说,这个年会历来是“上至总统下到各大媒体负责人都会出席”。本来奥巴马已应邀出席,但因为health insurance reform bill最后投票是3月21日,他“亲自四处催票拉票,频上媒体呼吁支持。临时排定当晚6点上保守倾向的Fox电视台的访谈,所以无法出席”;白宫于是请副总统Biden代为出席。“黄西说,当然有点失望,不过没问题,听说‘副总统人也挺幽默的’ ”。(我想这样他一定临时修改了讲稿,而他开的副总统的那个玩笑效果很好,考虑到他有限的修改时间,可见他的功底!)

[14] 黄西说“Stephen Colbert,把这个表演出来”。Stephen Colbert 是一个美国喜剧演员,因他的讽刺和扑克脸式的喜剧表演风格在美国广为人知。2006年4月29日,科拜尔受邀在白宫新闻记者协会晚餐会上进行表演。科拜尔用他一贯的风格当面挖苦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历史”的相似性)

[15] pun: a humorous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which has several meanings or which sounds like another word (以转意或谐音的方法达到诙谐的效果)
[16] youtube留言:"Nay-SAYER". Horses go “Nay" . It was a joke on a bad pun.
      neigh: a long, loud, high call that is produced by a horse when it is excited or frightened. (马嘶叫声)
[17] C-SPAN, C-SPAN2, C-SPAN3 是美国的有线电视频道(一家三个)新闻频道,创办于1979年,节目内容主要探讨政府及公共事务议题,也有转播国情咨文、共和党全民大会、民主党全民大会。所以黄西说用它来催眠。
[18] youtube留言:Because the World? Series is not for the world...only 2 countries play in the World Series. America and Canada. (World Series 指棒球比赛,说是国际/World,其实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球队。大部分时候都是美国赢)
[19] youtube留言:actually it means pee in snow will melt it, as pee is warmer. but since? it is a dark winter night, so it is hard to tell
[20] "I spent ten years in the past decade" -- ten years 是十年,decade也表示十年。
[21]我的理解 “Who cares” 有两层意思:1。"Who"指黄西自己(表演开始的时候黄西说大部分老美不知道他,指代他为"Who"),这个竞选口号是“我关心你们”;2。“Who cares”直接的意思是“谁在乎呢?!” 因这双重意思而逗笑。
[22] “Olsen twins” 好莱坞最红双胞胎姐妹花奥尔森姐妹。看你认不认得出这张她们小时候的图片及她们演的那部电视剧(我很喜欢那部电视剧)

【相关信息: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赖特曼秀」,上月(Apr. 2009)17日晚上破天荒邀请中国口音极重的黄西(Joe Wong)亮相,以英语讲美式笑话,近六分钟的演出,观众反应热烈。...

--------------

from http://hi.baidu.com/%B3%C9%B2%C5%B0%FC/blog/item/dbded0f59724d429bd3109bb.html

原载  侪入美国娱乐圈主流的华裔笑星 Joe Wong

【相关】

联合国福音,祝各位54青年节快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05576.html

上一篇:检索字库,发现一桩很奇怪的事情
下一篇:《旧文翻新:我发表的第一篇 Book Chapter》

 

1  秦承志

《旧文翻新: 王一千起死回生记》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 王一千起死回生记》

屏蔽已有 2825 次阅读 2014-7-12 20:25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外科, 麻醉机, 积血回输

中国绝无仅有的一次手术

1968年,在皖南深山乡镇何湾,一个13岁男孩从牛背上摔下。老爸出诊,发现该小孩右肝破裂,腹内大出血,要开胸、开腹才能完成手术。需要大量血液,当时无法在本地获得。

病人不宜搬动,时间又不容耽误;一要麻醉机,二要血源。时间就是生命。开车回县城,拉麻醉机和输血员。这简陋山路70多里,是时正值山区大雾,一来一去要四到六个小时。如何度过这漫长时间?是一道难解的课题。

不得已,老爸急中生智,大胆决定,从腹腔抽取积血回输,首创混有胆汁的腹血回输。

临床上自血回输,有脾血、肝血、血管破裂积血及宫外孕积血等。老爸有脾血及宫外孕积血回输经验。宫外孕混有羊水和肝破裂混有胆汁,与积血所占比例甚微,少至人体可以耐受。而肝血回输,当时医学上尚极少论及,因有胆汁污染。10年后,文献才有报道:混有胆汁的血亦能安全回输,并在后来的文献上陆续得到肯定。

那一夜,老爸立在病人身旁,“车水战术”,从腹内把积血抽出来,过滤后再静脉输入,共回输1700毫升,赢得了时间,维持血液动力学运转,终于等来了输血员和麻醉机。

接着就在汽油灯下,老爸在山村卫生院,就地全麻开胸、开腹。初战告捷,顺利完成肝修补手术。在一个小山村,没有电,缺乏助手,在设备简陋、药品奇缺、无血源的情况下,老爸成功完成他外科生涯中第一例肝脏手术,这应算是一个奇迹。术后恢复倒也算“顺利”,但术后9天,本拟翌日出院,可是肝内胆道大出血并发症来了。很典型,一阵胆绞痛,血压下来,面色苍白、贫血、休克,反复发作。经一天观察,保守治疗无效。

让其转来县医院,老爸再进腹,作肝固有动脉结扎加胆总管外引流,手术成功。这手术很经典,术中扪得肝动脉震颤,显示在出血,扎后震颤立马消失,胆总管出血表现延缓、停止。终于救回患者一命。在那个时代,那样条件,这技术,是个了不起的成绩。这是当时中国的县级医院外科水平的高峰。

而在山村小镇完成的手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位病人前后两次手术,医药费一千多元,坊间戏称他叫“王一千”。当时老爸月薪才不到50元,是老爸工资二十倍。农家哪能付得起这天文数目。好在那个时代,病人出身贫下中农,又是当时当地最大手术,老爸出面为其申请,政府以民政救济,把费用一笔勾销。这在社会上传为美谈,是毛时代的一曲社会主义赞歌。

(根据老爸《我的外科生涯》节选改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11160.html

上一篇:没有语言学的 CL 走不远
下一篇:《旧文翻新: 骨科三奇例》

 

5  武夷山 姬扬 张珑 ddsers Vetaren11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张珑   2014-7-13 07:11
这个应该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现代中国应该没有医生敢做这个手术了。

《旧文翻新:曾祖父李老夫子傳》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曾祖父李老夫子傳》

屏蔽已有 1666 次阅读 2014-6-3 07:13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文史, 遗墨, 家史

【立委按】《夫子遺墨》專欄源自我的曾祖父的作品《李老夫子遺墨》,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八月編印,內部發行。家傳孤本掃描上網。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

任圖南 - 李先生傳

李先生(諱)咸昇,號學香,清歲貢生香齋翁之長子也。世居本邑北鄉之永保圩,旋以地勢低窪,頻遭水患,獻計於香齋翁。擇仁於小磕山大衝口而處焉,置田產,營住宅,皆先生贊助之力也。香齋翁品性端方,學問淵博,遠近之負笈請益者,皆以獲坐春風為幸。凡列門墻者,莫不因熏陶而為成德達材之彥。學香受過庭之訓,讀等身之書,鑽仰高深,獲卓爾之效。群疑其有異聞焉。先生兄弟三人,仲季均早世,香齋翁鐘特甚,先生亦能仰體先志,愈加奮勉,朝夕披吟,於書無所不讀。是以早歲即游泮宮,繼遂食於廩祿。年三十三以明經而蒙國恩,爰貢於鄉焉。先生晚年酷好昌黎文集,揣摩諷誦,終日把玩,未嘗釋手,故下筆即有古大家風範。遠近之人,得先生之片紙只字,均珍如拱璧。即偶有吟哦,朝脫稿而夕傳抄矣。所惜底稿不存,後人不獲梓其專集,以為後進之楷模。香齋翁作古後,陶太孺人效敬姜之無逸,親紡績之劬勞。先生乘歡色喜,甘旨罔缺。

及陶太孺人病卧床褥,先生親嘗湯藥,朝夕侍奉,未嘗廢離。迨至疾革,先生則擗踴號泣,哀毀骨立。其篤於孝養有如是也。先生性情渾樸,淡於名利。國體變更後,遂無意進取。惟以裁成狂簡,傳道來世為務。辦理族學,誘掖家族之俊義。督促諸子留學東洋,使之吸收新鮮文化。及諸子學成回國後,促之於家中辦理崇實學校,以啓迪後進。邑令操震聞其善而降臨之,大加奬勵。先生之勤於勸學有如是也。先生宅傍均系高壠,不宜稼禾,多半荒棄。先生乃審視而竊嘆曰,此大利所在,何久使貨之棄於地也。乃價買而墾藝之,樹以李桃果實之屬。每值春晚,群芳競秀,幾疑董奉之杏林,潘岳之花縣也。夏晚果熟,販夫麇集,獲利頗豐。鄰近居民羡而效之,於是荒山瘠土,悉化為沃壤矣。民國二十年,巨浸為虐,餓殍盈途。此鄉獨免飢寒之慘者,皆食先生樹藝之報也。先生舉子三。長曰應文,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得法學士歸國後,服務於省立第八師範,繼復應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之聘。次曰應期,高小畢業後,遂經理家務。三曰應會,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得政學士位後,與長兄應文於皖城創辦成城中學。繼遵父命回裡與乃兄辦理崇實小學。孫五人,幼即聰穎可愛,可謂後起之秀也。先生享年六十有四而終。贊曰,鯉艇受業,鳳毛濟美,文章壽世,化雨被裡,盈砌芝蘭,滿門桃李。興學校而作育英材,課樹藝而利洽桑梓。倘死者猶可作,實吾黨所矜式。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秋月上浣世愚弟任圖南拜撰。

==============

姚學銘 - 序一

余自弱冠時,始識李翁香齋先生,以前輩禮見之。睹其面溫恭儉讓,洵洵如也。先生觀余文藝亦欣賞之。其子學香長余一歲,嘗同考試,嘖嘖有聲,遂與為友。自後心心相契,文字交深。因以長女士偉配學兄季子應會而聯姻焉。學兄亦弱冠游庠,旋食餼,家居教授,以先翁之學紹後生。其為文宏深而淵博,其為詩幽遠而清逸。邑之北區凡有名於學者,皆先翁與學兄父子之徒也。是以鄉之人每敬稱之。余嘗想儒者讀書,本以窮經致用,取科名,策清時,以顯揚於國家,蔚為事功,名彪史冊。至不得志以經生終,雖文如韓愈,詩如杜老,亦幸中之不幸也。以學兄之學,行學兄之志,夫豈不足以展市,胡竟以教授老其身耶。惜哉夫子,今者學兄休矣,享年六四,以壽考終,殆所謂耳順而欲不從心歟。學兄之友門,示不忘先生,爰集學兄之詩文遺稿而付梓,問序於余。余應之曰,人生有三不朽,其亦可矣。因綴數語而弁之。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秋月上浣姻愚弟姚學銘拜識

==============

編者: 序二

清恩貢生候補江蘇直隸州州判,李公學香夫子,即清歲貢生太老夫子香齋公之長子也。太老夫子為清末經師,門下由科名發達者遍鄰邑。儒林山鬥,望重一時。夫子承鯉庭之訓,得衣鉢之傳。幼有文名,弱冠入泮,旋食餼。每逢歲科兩試,幾有譽滿江南,群空驥北之慨。無如萼薦屢邀,一售難獲,以恩貢終,非其志也。改革後,無心名利,提倡實業,興辦學校,每欲佑啓後人。暇時則對於古書常加溫習,嘗謂文為載道之器。孔孟而後,惟韓愈其庶幾乎。以故益粹。每有所作,氣盛言宜,置之昌黎集中,幾無以辦。晚年來,淡泊自甘。蒔花種竹,課子課孫。道愈高,文愈精。問字之車,門無虛日。夫子偶一吟哦,執筆立就。諷誦之間,他人不能移易一字。此非僅天分之高,抑亦學力之充有以致之耳。小子等先後受業有年,欲效步趨,望塵莫及。惜乎夫子休矣,天喪斯文,不獲憗遺一老,享年六旬有四。小子等傷音容之莫睹,幸手澤之猶存,爰集其平生所作若干篇,付之梓人,以餉後學雲。夫子之子三,孫五,皆卓卓有聲,聰穎可愛。次子應期世兄由高等學校畢業,經理家務,問事公益,頗得地方信仰。而長子應文三子應會二世兄,留學日本得學士位歸國,辦黨興學,多歷年所。應會雖早世,而文字亦有父風。因各採若干篇,附之冊末,以見師門多賢,經學相傳,歷數代而未有替也。

民國二十五年歲次丙子仲秋月上浣 編者謹識

==============

《李老夫子遗墨》影印件及编者名录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印

非卖品

编者后学:

高德芬 王继铠
余明 牧邦盛
何秀柏 孙嗣续
方銮 陈瑶琨
胡义生 尚显义

原载 《夫子遺墨:李先生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9909.html

上一篇:【旧文翻新:我的世界语国(2)】
下一篇:【旧文翻新:《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1  徐晓

《旧文翻新:我的世界语国(5)》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我的世界语国(5)》

屏蔽已有 1831 次阅读 2014-5-30 15:48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阿姆斯特丹, 世界语, 红灯街

1989年夏天,我和导师去德国慕尼黑应参加第二次国际机器翻译最高级会议。此前,我跟荷兰BSO(Buro voor Systeemontwikkeling BV)公司的机器翻译研究组一直有联络,应约为他们的以世界语作为媒介语的多语机器翻译系统 DLT,编写了一部现代汉语依从关系的形式句法。他们听说我们要来欧洲,就邀请我和我的导师,还有中国机器翻译界知名人物董老师,会后顺道访问他们的实验室一周,做学术交流,共同讨论汉语句法里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次活动,他们称作 Chinese Week.

我们是应慕尼黑机器翻译峰会的召集人,西门子公司的S先生特邀,提交论文,介绍我们的JFY英汉系统。这是我第一次出国,一切陌生而新鲜。大会在大酒店的拱圆形讲演大厅举行,气派豪华。我的导师是俄语出身,所以派我上台宣讲论文。初生牛犊不怯场,我报告完后,回答了两个问题下场,正赶上中场休息时间。大概东方面孔的报告人很少,慕尼黑电台的记者现场采访了我,询问我的观感,还好没有涉及64的问题(当时64刚过,风声很紧,我们办到一半的出国手续,又重新审查一遍,险些泡汤)。

大会以后,我们乘火车沿莱茵河往阿姆斯特丹,一路风景如画,赏心悦目。河岸高地上屹立着一座座中世纪古城堡,引人遐想。我们在大学城 Karlsruhe 停留两天,访问两个刚认识的电脑专业的留学生。德国小城的整洁优美、绿地成片和德国人的彬彬有礼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城也有一条红灯街,而且就在大学生宿舍楼门前。后来到了号称世界“性都”的阿姆斯特丹才明白,这是小巫见大巫了。当时,本室同事傅大姐正在阿姆斯特丹进修,她请了一位留学生带领我们参观举世闻名的红灯区。这是来阿姆斯特丹的人必游项目之一,对荷兰旅游业很重要(几个月前,报载争议已久的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终于关门大吉)。

运河边的红灯区好像台北的夜市和北京的庙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见到有导游打着小旗,带领一队队游客。不时有骑着摩托的警察穿过。红灯区占据了运河边纵横七八条大街,沿街的房子,有一串串布置得很讲究的橱窗,每个橱窗里面有身着三点式的小姐坐台亮相。妓女有各种肤色和体态,有的小巧,有的肥硕,大部分都不好看,甚至倒胃口,但一律打扮得光鲜妖艳。第一次来参观的游客,不大敢正眼看妓女,因为她们总盯着游客频抛媚眼。我们的导游同学显然是老油条了,一路跟这些妓女打招呼,送飞吻,你来我往,但并不进门。看到一位日本人好像在门口讨价还价,等再回头时,这位买春客已经登堂入室,橱窗的帘子也拉上了,表示正在营业。不过,多数橱窗是没有业务的,毕竟众目睽睽之下招徕买春客似乎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我怀疑她们也许有政府旅游局的补贴,否则怎么可能经营下去。红灯区还有很多性商店和录象馆。走进一家商店,满目都是各式各色的硕大的性器官模型,吓得我赶紧逃离。

游览阿姆斯特丹后,我们按计划去Utrecht的BSO公司访问一周。DLT 项目研究组十几个人,一半是语言学家,一半是工程师,看得出来,这是个气氛融洽的团队。德国世界语者 Klaus Schubert 博士是系统枢纽“依存关系句法”(dependency grammar)的设计人,在项目第二阶段继 Witkam 成为项目组长。71届大会后招进来的美国世界语者 Dan Maxwell 博士,负责东方语言的句法项目的承包、质询和验收,是我的直接领导(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后来我成为他的 boss,这是后话,见《朝华午拾 - 水牛风云》)。Dan一看就是老实人,照顾我们客人殷勤有加。我看到他早上骑自行车来上班,笑着跟他说:“我在北京上班跟你一样”。

研究组的骨干还有国际世界语协会的财务总监,知名英国籍世界语者 Victor Sadler 博士,我在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跟他认识。作为高级研究员,他刚刚完成一项研究,利用 parsed (自动语法分析)过的双语对照的语料库 (BKB, or Bilingual Knowledge Base) 的统计信息,匹配大小各异的翻译单位(translation unit)进行自动翻译,这一项原创性研究比后来流行的同类研究早了5-10年。显然,大家都看好这一新的进展,作为重点向我们推介。整个访问的中心主题,仍然是解答他们关于汉语句法方面一些疑难问题。他们当时正在接洽欧洲和日本的可能的投资人,预备下一步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汉语作为不同语系的重要语言,其可行性研究对于寻找投资意义重大。

期间,Victor以世界语朋友身份,请我到他家吃晚饭。他住在离公司不远的一栋公寓里,太太来开门,先跟丈夫轻吻,然后招呼我进来。太太也是世界语者,忘了哪国人了,总之是个典型的世界语之家,家庭用语是世界语。Victor告诉我,太太实际上会一些英语,但是用英语对她不公平啊。太太很和善,跟我说,他们俩非常平等,她做饭,Victor洗碗。我说,这跟我家的分工一样,我最爱洗碗这种简单劳动。她笑着说,“Victor, vi havas helpanton hodiau (你今天有帮手了)”。饭后Victor洗碗,并没有让我插手,我站在旁边陪他聊天,一边看他倒进大把的洗涤液,满是泡沫把餐具拿出来,用干布擦干。我告诉他们,这跟我的做法不同,我们总是怀疑化学制品有毒或副作用,最后必须用清水涮净才好。太太不解地问:“洗涤液如果有毒,厂家怎么能生产呢?” 这倒把我问住了。Victor夫妇和蔼可亲,我感觉在老朋友家一样,饭后一边吃甜点和水果,一边闲聊,尽兴而归。

记于2006年6月21日

立委《我的世界语国》系列入《世运人物志》

原载 《朝华午拾:欧洲之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9006.html

上一篇:【旧文翻新:我的世界语国(4)】
下一篇:《旧文翻新:一小时学会世界语语法》

 

1  徐晓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icgwang   2015-10-11 11:41
观感之魅力语感和暴力欲感!

《旧文翻新:叔祖父遗作选-游戲類(四則)》 屏蔽留存

《旧文翻新:叔祖父遗作选-游戲類(四則)》

屏蔽已有 1208 次阅读 2014-6-1 07:53 |个人分类:旧文翻新|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遗墨, 时文

【立委按】叔祖父李應會思想开明,关注时事。名曰游戏文字,抗日保国之心可鉴,汪洋恣肆,情系笔端。 天妒其才,不幸早逝,呜呼。


應會世兄 (立委叔祖父)

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

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150);
戲擬討日軍檄(仿北山移文)(152);
戲擬某軍長報孫傳芳書(仿楊惲報孫會宗書)(154);

================

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

為強暴日本者,地非廣大,人亦不多,昔為蓬萊荒野,曾以維新統治,洎乎晚近,跋扈東鄰,潛隱帝國之私,陰圖侵略之計,處心好利,絲毫不肯讓人,積慮嗜貪,涓滴都是為己。並朝鮮為內廄,吞台灣為外府。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勾通姦賊,蹂躪中華,殺人掠地,奪利侵權,人類之所同嫉,國際之所不容。猶復妄逞奢欲,窺竊中土,清之遜帝,挾之以重來,我之命官,驅之而遠去。嗚呼,熱河區之已失,喜峰口之又亡。直搗天津,痛華北之全喪,長驅關內,懼華中之頻危。本會抗日先鋒,人民領導,奉良心之使命,受海內之推崇。蔡公時之割鼻,良有道也。張作霖之炸腦,豈無故哉。是用疾首痛心,出生入死,因國聯之失望,順輿論之推心,爰樹漢旗,以驅倭寇。化除私見,摒棄黨爭。眾志成城,同心御侮。九萬方裡,大漢之土地無窮,四兆黎民,黃帝之苗裔靡盡。馬聲嘶而北風起,民氣奮而南鬥平。圍攻則受睏垓心,散擊則竄回海外。以次御侮,何侮能來,以次清妖,何妖不去。同胞或居內地,或寄外邦,或親橫行於目見,或聆殘暴於耳聞。既同一本,豈可貳心。三省之土未回,方寸之地難服,倘能撥亂誅暴,逐寇安民,共立恢復之功,毋負本會之望。凡我華胄,莫不歡迎,若其居家偷生,臨陣怕死,構成滅亡之兆,必遭殺戮之誅。請看今日之滿洲,竟是誰家之領土。

================

戲擬討日軍檄(仿北山移文)

大漢之英,黃帝之靈,馳文郵路,宣言漢人,夫以禮讓為國之標,和平待人之想,以刑威為非是,以德柔為崇尚,吾方知之矣。若其巍巍世錶,昂昂海外,救災厄而不吝,恤睏窮而不迫,聞虎踞西半球,見龍盤北寒帶,固亦有焉。豈期倭小猖狂,心志毒酷,淚人類之悲,慟國際之哭。常行險以僥幸,亦兵窮而武黷,何其謬哉!嗚呼,軒轅不存,總理既往,山河破碎,文物誰賞。世有日本,負隅自恃,既陰既狠,亦蛇亦豕。然而,學彼英暴,習夫德虐,竊壞盟條,濫毀公約,侵我權利,填彼欲壑。雖假口於護僑,乃專心於大陸。其始至也,竟而割台灣,占琉球,屬朝鮮,蹂福州,貪情張日,殺氣橫秋。似干畦之蚯蚓,似涸澗之泥鰍,如汪汪之瞎狗,若蠢蠢之蠻牛。沐猴適可比,小丑真堪儔。及其既望入蜀,故先赴隴。炮轟彈炸,機飛艦動,而乃占據東省,侵掠滬上,蔡廷楷禦敵有方,張學良守土無狀。海上凄其帶憤,華北咽而下愴。痛遼吉之已失,哀人民而如喪。至其陷熱河,下冷口,奪長城之雄,搗北平之首。擊秦皇之島嶼,攻天津之左右。公道長擯,公理久埋,蜂蠆有毒真堪慮,國聯無用弗可懷。滿洲已失,清帝又續,謀寸節之進攻,托傀儡而侮辱,殺越人而於貨,淫婦女以肆欲。希吞三江水,圖並九州域,使猶悠忽無憂,衰頹不舉,印度之伴,朝鮮之侶。國亡家破無所歸,自由幸福徒空佇。至於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奮神武兮我膽壯,殺妖魔兮寇心驚。曾聞投筆以入伍,未見有路不請纓。於是辭別家園,荷負槍炮,鼓我智勇,用我玄妙,聽中國之獅吼,聆漢族之虎嘯。使其狡窮詐盡,聲嘶力竭,還我失土,歸彼本國。處東海以朝貢,來中原稱臣妾。今正水深火熱,一發千鈞,縱國亡之不顧,矧家破而不驚。豈可使黃帝無顏,總理蒙恥,受宰割辱,遭奴隸鄙,睹瘡痍於滿目,聽呼號於充耳,宜塞口岸,堵隘關,輕財命,毋吝慳,截劣貨於海口,抗倭軍於郊端。於是人人瞋膽,個個怒魄,或械鬥以靳元,乍肉搏而滅跡,請回扶桑去,免我寶刀割。

矧 拼音:shěn, 况且。亦。much more, still more; the gums: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9FZdicA7.htm

================

戲擬某軍長報孫傳芳書(仿楊惲報孫會宗書)

某才疏學淺,軍政無所能,幸賴老友拔擢,得長皖省,適逢時變,以獲司令,終非其任,卒與黨會,鈞座非其行,蒙賜書指責以所背負,言詞深刻,然竊恨鈞座不深維其時勢,而猥偏見之責備也,言鄙陋之苦衷,似巧言而脫罪,默而息乎,恐遭道遠傳言失實之冤,固敢詳陳其情,惟鈞座察焉。某家當貧賤時,游江湖者數年,身為皂隸,職備小兵,侍奉主人,以給衣食,曾不能於早年有所做作,以獲爵位,又不能效同伴相機乘時,籠絡當局之顯宦,已受奚落輕視之氣久矣。懷祿慕勢,不忍終屈,遂值革命,獲取軍官,身頗顯貴,妻子麗都,回思昔日,自分老死不可以得志,豈意獲得富貴,而榮先人之丘墓乎。深維人生有命,不可輕量,君子安分,不事強求,小人得意,定要再往。竊自思念官未高也,祿未厚也,冀享榮華以歿世也。是故身率妻子戮力拍馬,脋肩諂笑,以要鈞座,不意竟爾用以為司令也。夫時勢所不可為者,忠死無益,故鈞座於清室,官其官也,有時而背,某之境遇,亦猶是也。黨軍北伐,大兵偪近,攻城奪地,烈焰莫嚮,官此皖也,能不皖衛,職司令也,理應死戰,而士卒歌者數千人,飯後臂袒,仰天鼓腹而呼嗚呼,其歌曰,上打鼕鼕鼓,下打鼓鼕鼕,兩頭一齊打,當中翦芙蓉。軍心已變矣,思輓救不能。是日也,賚印而出。膝行匍匐,頓首百拜。誠卑污無狀,不知其不可也,某幸有官運,方卸甲投降,除軍長之任,此二品之官,簡任之職,某獲得之,同流之人,眾慕所歸,咸欲效法,而雅知某者,獨昧時而貴,究何損譽之有。俗語不雲乎,明明求貞節,尚恐不能報主者,忠臣之志也。明明順實務,常恐不識者,俊傑之意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鈞座安得以忠臣之志而責僕哉。夫蔣公黨魁,中山之徒,有李宗仁唐生智之健將,凜然皆有本領。知攻守之機,頃者鈞座離皖垣。臨金陵,金陵岩險之區,逸仙舊壞,民黨羅列,豈保守之天塹哉。而今乃圖子之時也,方當軍務之急,願勉旃,毋多談。

賚 拼音:lài,同“賚”。賜予,給予:~賞。~賜。give, present, confer; surname:http://www.zdic.net/zd/zi/ZdicE8ZdicB3Zdic9A.htm

《夫子遗墨:附载应会世兄遗著-游戏类》影印件:

原载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四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9410.html

上一篇:【旧文翻新:我的世界语国(2)】
下一篇:【旧文翻新:《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2  尤明庆 武夷山

【社煤挖掘:大数据告诉我们,希拉里选情告急】 屏蔽留存

【社煤挖掘:大数据告诉我们,希拉里选情告急】

屏蔽已有 2948 次阅读 2016-11-1 07:22 |个人分类:社媒挖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希拉里, 美国大选, 自然语言理解, 克林顿, 社煤挖掘

这是最近最近一周的对比图:

brand-passion-index-15
的确显得不妙,川大叔领先了。是不是因为FBI重启调查造成的结果?
这是过去24小时的图:

brand-passion-index-17
这是一个月的涨跌对比:

timeline-comparison-25

至此局势基本清晰了:希拉里的确选情告急。MD 这大选真是瞬息万变啊,不久前还是喜妈领先或胶着,如今川大叔居然翻身了,选情的变化无常真是让人惊心动魄。

这是last week:

timeline-comparison-26

这一周喜婆,很被动很不利。过去24小时 一直在零下20上下,而老川在零上10左右,有30点(note:不是传统的 percentage points)的差距 NND:

timeline-comparison-27

看看更大的背景,过去三个月的选情对比:

timeline-comparison-28

原来是, 喜大妈好容易领先了,此前一直落后,直到九月底。九月底到十月中是喜妈的极盛期,是川普的麻烦期。

至于热议度,从来都没有变过,总是川普压倒:

timeline-comparison-31

眼球数也是一样:

timeline-comparison-32

一年来的狂热度(passion intensity)基本上也是川普领先,但喜婆也有不有不少强烈粉她或恨她的,所以曲线有交叉:

timeline-comparison-33

这个 passion intensity 与所谓 engagement 应该有强烈的正相关,因为你痴迷或痛恨一个 candidate 你就愿意尽一切所能去投入、鼓噪、撕逼。

最好是赶快把川大叔的最新丑闻抖出来。这家伙那么多年,难道就留不下比电话录音更猛、更铁的丑闻证据。常识告诉我们肯定有 skeleton in the closet,可是这家伙太狡猾,可能一辈子做商人太过精明,连染有液体的内裤也不曾留下过?是时候从 closet 拿出来了。反正这次大选已经 low 得不能再 low 了,索性 low 到底。不过如果要是有,不会等到今天,大选只剩下一周、先期投票已经开始。

这么看来,作为 data scientist,我不敢不尊重 data 一厢情愿宣传喜妈的赢面大了。赶巧我一周前调查的那个月是克林顿选情的黄金月,结果令人鼓舞。

我们有 27 种 filters,用我们的大数据平台可以把数据任意组合切割,要是在会玩的分析师手中,可以做出很漂亮的各种角度的分析报告和图表出来。地理、时间只是其中两项。

邮电门是摧毁性的。FBI 选在大选前一周重启,这个简直是不可思议。比川普的录音曝光的时间点厉害。那家印度所谓AI公司押宝可能押对了,虽然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和角度,远不如我们的平台的丰富灵活。他们基本只有一个 engagement 的度量。无论怎么说,希拉里最近选情告急是显然的。至于这种告急多大程度上影响真正的选票,还需要研究。

朋友提醒所谓社会媒体,其实是 pull 和 push 两种信息的交融,其来源也包含了不少news等,这些自上而下的贴子反映的是两党宣传部门的调子,高音量,影响也大,但并非真正的普罗网虫自下而上的好恶和呼声,最好是尽可能剔除前者才能看清真正的民意。下面的一个月走势对比图,我们只留下 twitter,FB,blog 和 microblog 四种社会媒体,剔除了 news 和其他的社会媒体:

timeline-comparison-49

下面是推特 only,大同小异:

timeline-comparison-50

对比一下所有的社会媒体,包括 news 网站,似乎对于这次大选,pull 和 push的确是混杂的,而且并没有大的冲突和鸿沟:

timeline-comparison-51

希拉里为什么选情告急?看看近一个月的希拉里云图,开始红多绿少了:

sentiment-drivers-43

sentiment-drivers-44

对比一下川普的云图,是红绿相当,趋向是绿有变多的趋势,尤其是第二张情绪(emotion)性云图:

sentiment-drivers-45

sentiment-drivers-46

再看看近一周的云图对比, 舆论和选情的确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是川普最近一周的sentiment 云图:

sentiment-drivers-47

sentiment-drivers-48
对比喜婆婆的一周云图:

sentiment-drivers-49

sentiment-drivers-50

下面是网民的针对希拉里来的正负行为表述的云图:

sentiment-drivers-51

not vote 希拉里的呼声与 vote for her 的不相上下。对比一下川普最近一周的呼声:

sentiment-drivers-52
vote 的呼声超过 not vote for him

这是最近一周关于克林顿流传最广的posts:

clinton_trouble

FBI 重启调查显然被川普利用到了极致,影响深远。

Most popular posts last week by engagement:

clinton_trouble1

Most popular posts last week on Clinton by replies and comments:

clinton_trouble2

Some random sample posts:

clinton_tposts_random
negative comments are rampant on Clinton recently:

clinton_tposts

如果这次希拉里输了,the FBI director 居功至伟。因为自从录音丑闻以后,选情对希拉里极为有利,选情的大幅度下滑与FBI重启调查紧密相关。媒体的特点是打摆子,再热的话题随着时间也会冷却,被其他话题代替。这次的问题在,FBI 重启电邮门调查的话题还没等到冷却,大选就结束了,媒体和话题对选民的影响当下为重。而录音丑闻的话题显然已经度过了发酵和热议期,已经冷却,被 FBI 话题代替了。从爆料的角度,录音丑闻略微早了一些,可谁料到在这个节骨眼 FBI 突然来这么一招呢。

看看最近一周的#Hashtags,也可以了解一点社会媒体话题的热度:

word-cloud-23

与事件有关的有: #fbi #hillarysemails #hillarysemail #podestaemails19 #podestaemails20
Negative ones include: #wikileaks #neverhillary #crookedhillary #votetrump

Look at the buzz around Hillary below: the biggest is "FBI" in the brands cloud mentioned with her in the last week's data:

word-cloud-24

The overall buzz last week:

word-cloud-26

这是最近一周有关希拉里话题的emoji图:

hullery1weekemoji

虽然说笑比哭还,希拉里及其阵营和粉丝却笑不起来,一周内用到这个话题的emoji总数高达 12,894,243 。这也是社会媒体的特点吧,用图画表达情绪。情绪的主调就是 哭。邮件门终于炸了。

现在的纠结是,【大数据告诉我们,希拉里选情告急】,到底发还是不发?为了党派利益和反川立场,不能发。长老川志气,灭吾党威风。为了 data scientist 的职业精神,应该发。一切从数据和事实出发,是信息时代之基。中和的办法是,先发一篇批驳那篇流传甚广的所谓印度AI公司预测川普要赢,因为那一篇的调查区间与我此前做的调查区间基本相同,那是希拉里选情最好的一个月,他们居然根据 engagement alone 大嘴巴预测川普的胜选,根本就没有深度数据的精神,就是赌一把而已。也许等批完了伪AI,宣扬了真NLU,然后再发这篇 【大数据告诉我们,希拉里选情告急】

FBI director 说这次重启调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厘清。现在只是有了新线索需要重启,不能说明希拉里有罪无罪。没有结论前,先弄得满城风雨,客观上就是给选情带来变数。虽然在 prove 有罪前,都应该假定无罪,但是只要有风声,人就不可能不受影响。所以说这个时间点是最关键的。如果这次重启调查另有黑箱,就更惊心动魄了。如果不是有背后的黑箱和势力,这个时间点的电邮门爆炸纯属与新线索的发现巧合,那就是希拉里的运气不佳,命无天子之福。一辈子强性格,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功亏一篑,无功而返,保不准还有牢狱之灾。可以预测,大选失败就是她急剧衰老的开始。

一周前有个记者interview川普,川普一再说,希拉里这个犯罪的人,根本就不该被允许参加竞选。记者问,哪里犯罪了?川普说电邮门泄密,还有删除邮件隐瞒罪恶。当时这个重启调查还没有。记者问,这个案子不是有结论了吗,难到你不相信FBI的结论?川普说,他们弄错了,把罪犯轻易放了。这是一个腐烂的机构,blah blah。可是,同样这个组织,老川现在是赞誉有加。这就是一个无法无天满嘴跑火车的老狐狸。法律对他是儿戏,顺着他的就对,不顺着他心意的就是 corrupt,rigged,这种人怎么可以放心让他当总统?

中间选民的数量在这种拉锯战中至关重要,据说不少。中间选民如果决定投票,其趋向基本决定于大选前一周的舆论趋向。本来是无所谓是鸡是鸭的,如今满世界说一方不好,合理的推断就是去投另一方了。现在看来,这场竞赛的确是拉锯战,很胶着,不是一方远远超过另一方。一个月前,当录音丑闻爆料的时候,那个时间点,希拉里远远超过川普,毫无悬念。一个月不到,选情大变,就不好说了,迹象是,仍然胶着。

不过,反过来看,川普的 popularity 的确是民意的反映。不管这个人怎么让人厌恶,他所批判的问题的确长久存在。某种意义上,Sanders 这样的极端社会主义者今年能有不俗的表现,成为很多年轻一代的偶像,也是基于类似的对现状不满、对establishment的反叛的民意。而希拉里显然是体系内的老旧派,让人看不到变革的希望。人心思变的时候,一个体系外的怪物也可以被寄托希望。至少他敢于做不同事情,没有瓶瓶罐罐的牵扯。

上台就上台吧,看看他造出一个什么世界。

老闻100年前就说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相关】

Trump sucks in social media big data in Spanish

Did Trump’s Gettysburg speech enable the support rate to soar as claimed?

【社煤挖掘:川普的葛底斯堡演讲使支持率飙升了吗?】

【社煤挖掘:为什么要选ta而不是ta做总统?】

Big data mining shows clear social rating decline of Trump last month

Clinton, 5 years ago. How time flies …

【社媒挖掘:川大叔喜大妈谁长出了总统样?】

【川普和希拉里的幽默竞赛】

【大数据舆情挖掘:希拉里川普最近一个月的形象消长】

欧阳峰: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立委科普:自动民调】

【关于舆情挖掘】

《朝华午拾》总目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12046.html

上一篇:Trump sucks in social media big data in Spanish
下一篇:【大数据跟踪美大选,希拉里成功反击,拉川普下水】

 

3  许培扬 蔡小宁 强涛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赞[3]蔡小宁   2016-11-1 13:01
其实川大叔上台对美国发展更有利,喜婆政治正确不能当饭吃,还是追求实惠为好。

删除 |赞[2]高典   2016-11-1 10:18
邮件门事件,放在尼克松时代,早就没戏了。希拉里就是一个liar,不知道楼主为何支持她。民主党上台,对美国华裔更坏。

删除 |赞[1]ljxm   2016-11-1 07:57
希拉里干过总统,还想干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