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春秋之二
立委按:我一直觉得,老爸就是时代造就的现代华佗,就医疗面之广、救助病人之多、服务时间之长,基本是前无古人(maybe 除了华佗),后无来者。 老爸从基层行医至今60多年了(如今年过八旬依然半日在岗),遇到过各种状况。凭着他过人的才智、精力和手巧,因地制宜,胆大心细,不知道救回多少人命,练就全科绝技。在30多万人只有两三个主刀的社区,手术哪里还有什么外科、妇科、骨科等等区别,我老爸是全科专家!诚如老爸所说:“我的外科生命,堪称最长,手术数量亦多,手术科目也广(普外、骨科、泌尿、妇产、神经、五官、胸外等).” 老爸自15年前大手术后,元气大伤,加上年岁已高,精力不济。可他一边上班,一边总想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见闻总结给后人,可老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说,篇不在长,点滴记载,也是宝贵的资料,可以给后人以启迪,鼓励他把自己的亲历写出来。
我的外科生涯 —— 院外集锦
2011年10月
我的外科生涯,从60年代初至今,从不言止,已逾50年。除我前后供职的三所医院(南陵县医院、芜湖长航医院、中铁卜家店医院)外,涉及到“客座执业”的外院有几十家,包括南陵、芜湖各级医院,市四院、六院、新芜、马塘、江东、冶炼厂等,外加出诊、急救以及下乡巡回医疗就地手术和远程会诊等。我做的手术数量之多,科目之广 (普外、骨科、泌尿、妇产、神经、五官、胸外等),是很罕见的。算下来,院外手术例次,可能超过供职医院的总和。
直到2007年6月,我的健康进入拐点,亮起了红灯:胃Cancer大出血,去武汉协和医院,做了全胃切除外,加因胆囊结石附带同时切除了胆囊,术后恢复尚算顺利。术后病理:胃Ca,低分化,累及深肌层,所检胃周18枚淋巴结全阴性,可谓”早期”。术者放话:无需放疗、化疗。凭这,对癌魔来说,是化险为夷,雨过天晴。但并不是柳暗花明,体重一下子下来15公斤(从70Kg降至55Kg),虽然没有出现狭窄、返流、倾倒、消化不良等常见并发症,但少了胆、胃两个器官,人也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实际上,生命进入了倒计时,精力体力也差多了。生理机能上也总有这样那样不是,好在可以维系最低水平的“健康”运转,也还一直在上半天班,并且还可以上台做3-4小时手术。此间还于去年6月至8月去了美国硅谷,看望在那里IT行业供职的两个洋博士儿子及其全家,经历连续14小时旅途劳顿考验。至今,术后已过4年多了,可能有幸躲过癌症这道坎,留下的也算是风烛残年,来日有限,更需备加珍惜。
这以后,除也还“救台”几次外,基本停歇了院外会诊手术,但供职医院手术一直没有停。院外手术占我外科生涯过半,在此,回顾那院外客座执业或救台,很有可圈可点片段。
科技界有说,鼓励科技人员多岗、多职,以充分挖掘可贵的人力资源为社会服务。可现行的“执业”,是墨守定岗、定科、定点,不可逾越雷池半步。但市场经济的今天,专家“走穴”也顺势萌生,使“客座”变味,让白衣天使的圣洁蒙诟。只是我本人历经各个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要求和需要,我的客座执业,在当时,则别具风格。
供职南陵县医院的29年 (1956-1985) 中,社会的人力资源匮乏,医生少,外科医生更少。能解决一些难题的手术医生,30多万人口一个县,也只两三个人。也就是说,这个人群所有的手术病人,基本上就是要这二、三个人来完成。加上那时的经济和交通的限制,极少有外流的。那么除了来院的以外,还有急诊来不了的,出诊、会诊,就地手术,也就成为必然。尤其是1968年以后,我作为外科负责人,出诊、会诊就更为频繁。
这里有一个花絮,那时也刚有一辆救护车,农村乡下沙石公路,能有40码速度就了不起了。而且多是我与司机两人,久而久之,我没有进驾训班,也能“无照”开车 (那时交通规则不严,路上车辆也少)。以后几十年来,我驾车出诊足有一万公里,驾龄长达30多年,可比一专职司机。也是在我手术后,健康和年龄的因素,才让我错过了开车时代。
不过,那是“为人民服务”时代,院外手术,从来就没有出诊、会诊费用这一项目。我们请上级医院来会诊,也是如此。就是以出公差回院报销差旅费,连吃饭也要丢下2毛钱饭费。所以,那个年代,再有名的医生,也难有一丁点工薪外收入,更何谈“走穴”!
1 下乡巡回医疗就地集中手术
1965年最后三个多月100天里,我这个队长带领5-7人的医疗队,在南陵烟墩公社,光做大小手术612例次。其中开腹手术121人次,有胃、肠、胆、子宫、疝、痔、甲状腺、肾、输尿管、膀胱、骨科、眼科、牙科等。有一天下午,趁有一位麻醉医生在帮忙,连台做了三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加盆底修补重建术(那个中国著名的大饥荒后,留下营养不良后遗症—三度子宫脱垂(实为盆底疝)的高发病率)。直到如今,也是难能可贵的高工作效率,更何况是在一个偏远的公社医院临时性“手术室”完成的。也就是这天,一直手术到凌晨三点,另外还做了十多例其他手术。
有一例中年妇人,患伤寒病肠穿孔并发腹膜炎(那时此类传染病盛行,近年来罕见.), 做了肠切除手术。她身无分文,给予免费、募捐,出院后我本人骑着自行车,携带由我们医生掏腰包的礼品,再去青阳木镇她农村家中随访和慰问。彰显“阶级”情,这是毛时代医疗界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一个”标榜”,也是体现了”白衣天使”圣洁原味。
一例不全流产大出血,血流如注,分秒面临危局,我与一位助产士在三星大队她家中给紧急清宫并快速补液,回天有术.救回一命。
一例膀胱阴道瘘手术修补,12天康复出院,填补空白,开创这一手术先河。
2 急救出诊,下面拈几个案例,供后人分享
那是1968年,何湾肝破裂,一个13岁丫山男孩,从牛背上摔下,右肝破裂,腹内大出血,要开胸才能完成手术,还要输血。只得让救护车开回县城(那时就这么一辆车可用)拉麻醉机和输血员,这简陋山路70多里,山区雾多,一来一去要4个多小时。不得已,从腹腔大胆地首次抽取积血回输达1700毫升(这里也有一个理论问题:就是混有胆汁的血能否安全回输,这也在后来的文献上陆续论述肯定的。)才维持这段”等待”时间的血液动力学运转,也终于就地全麻开胸开腹,作了肝修补手术,术后恢复倒也算“顺利”。术后9天,本拟翌日出院,可是肝内胆道大出血并发症来了。很典型:一阵胆绞痛,血压下来,面色苍白、贫血、休克,反复发作。经一天观察,保守治疗无效,乃果断转来县医院,再做肝固有动脉结扎加胆总管外引流,手术成功。这手术很经典:术中扪得肝动脉震颤,显示在出血,扎后震颤立马消失,胆总管出血表现延缓、仃止(文献上如是注释),终于救回了一命,这是当时的县医院外科水平的”奇迹”,.绝对前沿。
当时,我们月薪才不到50元,这例前后花了一千多元,人们戏称他叫”王一千”。但农家哪能出得起这天文数目,好在毛”救死扶伤”时代,贫下中农,一笔勾销,这,在社会上传为美谈。
再一例是东河脾脏破裂,我与另一位同仁去出诊,就在公社的办公桌上为其就地成功作了脾切除手术。称奇的是腹血回输800毫升,克服无血源难题。
这血,无须抗凝亦无法抗凝(解决手头无抗凝药的又一难题),虽然这是去纤维蛋白血,不凝,但这是处女行、首创。路是逼出来的,”时势造英雄”,理论支持和认可,是后来才逐渐见诸文献。
繁昌新林剖腹产,横位,子宫先兆破裂,不敢再转运,只得就地行剖宫产。办公桌上当手术台,顶上拉布挡灰,地面洒消毒水,吊上水,局麻下手术,救了两条人命。
3 武斗练艺
文革武斗期间,各派武装割据,交通中断,医院停诊,子弹是不长眼的,枪伤是乱来的,穿肝、伤肺以及肾、肠胃等,也只得就地手术,肝、肺修补术,也是那时逼上路的,倒也救命,好歹有功无过(真的救不过来,也少有问责的,当然,多数还是成功的.),让我大长技术、手艺,医学理论也是跃升阶段,实践出真知。
这是为人民服务时代,所有这一切,都不发生经济效益的,那时也不追求收益。
4 客座任职
1985年8月来芜湖长航医院后,职工医院,工作不是满负荷,有闲,有客座任职可能。
4.1 新芜区院外科顾问三年,直到该院改制,变为民营。每周六上午专家门诊,再就是包管病房。那期间所有外科手术,都是我主持的,日常手术几乎全都到场。该院的院长陈xx患胆囊结石症,手术就是在本院进行的。
4.2 市结核病院,后来的市红十字医院(六院),地处郊区月牙路,要担负一方百姓的综合医疗。然,这是专科医院,外科是零,院方找我,请求包揽这个院外科工作。我也正处于”精力有余”之时,于是,我组织全市各区、厂医院的外科主任们,请我院放射科主任为其排班总管(相当于住院总),日夜值班者来自4、5所医院。有手术,我本人与我的麻醉医生陈xx就被该院院车接去出诊。就这样,在一年多时间里,做上百台手术,涉及到外、妇、骨、泌尿各科,有胃、胆囊、阑尾、腰椎间盘、子宫、骨折等,也还培养了一批外科人才。
期间,遇一少见子宫积脓,为一次清除病灶,为其一期作了子宫切除,恢复顺利,是该院一次开创。
4.3 四院,市精神病院,外科骨科妇产科不是他们主旨,人力不济。他们综合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他们遇到此类课题,我应聘出诊,为该院作过剖宫产、胆总管结石等手术。
4.4 马塘区医院,在城南,较偏,是城乡结合部。虽也是二级医院,技术力量不足,也常有需求高诊指导。我与我的麻醉医生,去救台或手术,一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为其急诊手术,成功救治。
4.5 赭山分院,江东厂医院,是在城内的一级医院,在我住宅区红梅新村近邻,早晚叫我方便,基本上外科方面的事,全由我包揽了,历时多年。是我的“自留地”, 或叫“后院”,虽然他们也都有副主任医师掌门,还少了独立撑家能力,我扶持他们是“双赢”互惠,家乡熟人老病人慕名来找我,为了方便和节约,大多就在此解决问题的,做了大量手术。
孩子五舅直肠癌,从合肥过来投我,在江东作的根治术,恰遇骶前大出血,花了7小时,让他过了这一关。
南陵一胸椎骨折并高位截瘫,在赭山医院做的椎管探查和减压。还为该院一医生做了剖腹产,也为他们做阴式全子宫切除示范。
大量的常规手术,一月就有几十例。
5 大量周末出诊
南陵的三里、弋江(是南陵的二院、三院)、计生站、血防站、何湾、许镇、城关等医院,我成了他们的常年顾问,几乎每周双休日,轮回去帮助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症,属于三、四类的高难手术,我有师从国内顶级骨科泰斗许竟斌教授的底气和多年临床经验。就在我2007年大病、手术前不久,早上驾车出诊(南陵血防站),一天作了三例,关键是彻底松解受压神经根和脊膜囊,疗效确切。下午还自驾驱车回家吃晚餐,并不嫌累。
还有一例汪xx,年轻司机,有世交,也患此病,日夜不宁,寸步难移,我与市二院院长林xx(是我学弟)在赭山院给予手术,全椎板减压,术后三个月,就可开车,十多年来,一直再无症状,后来他成了亿万富豪。
6 随时救台
6.1 南陵牯牛山民营医院,一台双侧输尿管结石,术中无法找出结石,他们院长就在公路外等盼,我打的,一小时不到,就上台了,取出双侧结石,通畅尿流。
6.2 弋江院一横结肠癌亚急性穿孔腹膜炎,夜间三点,电话求救,我只得出门打的,也是一小时上台,天亮下台,一期切除病灶根治,还获得长期疗效,救了病人,也救了医生,他们都是我的门徒啊,此举,义无反顾。
7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28” 唐山大地震,官方公布死亡人数是24万。我8月3日受命赴唐山抗震医疗,在芜湖上车前,中央来电:伤员南下,我作为队长,组织繁、泾、南三县25人医疗队外加25人后勤保安,任务是接收100位伤员。.当然,一切费用,全由国家保下来。在铁路旁的峨桥设点,去南京车站上卫生专列护接,那是一场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骨科专业技术拷量,三个月下来,我们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全部安送回乡。是一次历史功碑。
转来的大多是骨折,周围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并截瘫,手术不是很多,大部是康复治疗。
这次大型医疗活动,芜湖地区就有几十个点,骨科权威就有解放军127医院的许竟斌主任和原弋矶山医院的仇乃贻主任(两次赴南也门医疗队长)。各医疗队长,定期碰头会,多次研讨所有临床问题。我既是队长,也是骨科中坚力量,参与全程活动。
8 远程导诊
在美的儿子维,一次网上聊天,他说,偶发“心口”绞痛,医生让他做胃镜,查心脏,绝然没有想到他是胆绞痛。一个健康中年人,突痛又突消,我在这万里之外大洋这边,想起他早一年体检曾发现有胆囊结石,当时无症状,不以为然,自己也确信与此无关。我是职业敏感和经验,一口说出:这是胆石绞痛,可手术。他再去看医生,提醒他,就再做超声波检查,明确诊断,行腹腔镜手术, 就大事告成,尔后多年,一直平安。
也有多次类似事件,我们护士长来电说,她老公突然剧烈腹痛,我知道他有胃溃疡出血史,自然想到是穿孔并发腹膜炎,明确告知这一诊断,叫其立马去医院,腹部透视拍片、查血等,作术前准备,我也同时奔去急诊,虽然,膈下没有查出“气层”,还是果断手术,切胃根治,这过来的十多年,一直健康劳动、生活。
我的众多院外执业、客座手术,又那么跨科,是我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别产物。按如今标准,既不够规范,也不足严谨,是不可取的。不过,那也救了不少人,治好了不少病,是我行医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对社会也是贡献,我的那些病人,还是终身难忘的。我这一生, 有过无数不眠之夜,寝食无序,但救人成功之自我满足,弥足自慰; 我,无怨无悔!
晚近,随着科技高速发展, 医学也在跨越式进展,日新月异,方兴未艾。药械也有革命式发展,尤其是新药和骨科器材,令人耳目一新。像吻合器、闭合器以及疝补片 (repair mesh) 等,我因一直在岗,所以,也上了这趟“末班车”,而我们这一代人的多数,被堵在门外。但,现已通行的腔镜(Laparoscopy)外科,微创技术 (Minimally Invasive),限于设备,对我,还是个盲区。
医学上近年来,出现大量新概念、新词汇,如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 TM), 靶向治疗 (Targeted Therapy TT),循正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等,我与时俱进,更新知识, 仍在不断跟进。理论和临床,都在发生变革。
按着现代临床医学精细分工的要求,胃切除后这5年来,我基本上放弃普外以外的其他相关专业工作,如骨科、妇产科甚至泌尿外科等。这,也是让贤于高手,彰显了社会的进步。我头衔是“普外”(General Surgery) 主任医师,有意坚守这个阵地,在有生之年,永不落伍, 永葆“青春”!
我的长孙女在武汉同济医科大读本\硕\博8年制的大4,可望成为我家下一个博士,她,高起点来接我的班,去年春节假期来跟随我处见习\实习,白大衣一穿,俨然是21世纪新式大夫。这接力棒由她传承,我,夫复何求。 诚然,这个职业,是奉献,亦是风险和劳累。但,它能展示人生价值!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1: 封面、代序1
《李家大院》2: 家谱
《李家大院》3: 代序2
《李家大院》4: 上册目录
《李家大院》5: 我的外科生涯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