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立委按】    这是一则感人至深的真实爱情故事,由张诗群以报告文学手法撰写,发表在《芜湖日报:真情版》(2009年8月18日)。张诗群文笔细腻流畅,值得欣赏。故事的主人翁是立委的三伯父及其初恋爱人,三伯父跨世纪的生死之恋

立委父亲那辈兄弟六人,父亲最小,五伯父少年病逝。抗日战争期问,兄弟四人都投奔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大伯、三伯参加新四军,二伯、四伯在根据地小学任小学校长和教师。立委爷爷也弃笔投戎,参加川军部队,抗日报国。父亲因年龄太小,和奶奶一起留守家中,但也送过鸡毛信,也冒过险,为抗日尽过一点力量。

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之际,出身书香之家的三伯李敏生正值弱冠之年,英俊倜傥,才气过人。虽然那时李大家族日渐衰落,敏生(名勤、若非)的书生意气不减,是胸怀理想的热血青年。敏生由父母包办,与当地的名门望族谢家订了一门亲,未婚妻谢邦宁知书达理惠中秀外。自古以来,包办婚姻的当事人往往没有机会品尝爱情的甜蜜,更少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可李敏生与谢邦宁的爱情则是异数。这对恋人情投意合,诗文唱和,生死两茫,爱情不朽,演绎了一场跨世纪的生死之恋,阅之令人动容。

共同的理想是他们爱情的基石。国难当头,李敏生决定加入了新四军抗日。谢邦宁对心上人的果敢行为又是自豪又是担忧,写道:“独自倚闺楼,怵欢心内揪。喜将雪国恨,痛定报民仇。勇猛为夫性,安全是妾忧。盼来年获胜,抵去夜常愁。” 三伯回信说:“儿女缠绵须要缓,江山美丽不能丢。他年高唱凯歌返,永抵春闺独怵愁。”

在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这样的篇幅较长的真情文字很容易淹没在互联网大海里。因特别转载于此,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希望将来某一天,有导演慧眼识珠,把这样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银幕。 

魂牵一世生死情 

作者:张诗群

 

    2009年清明节是个阴雨天,繁昌县繁阳镇范冲村西边的一片山岗地浸润在连绵的细雨中。此时,一位高大儒雅的老人在一座新修不久的墓前久久站立,墓碑上方镶嵌着一张精致的烤瓷遗照,年仅17岁便已病逝的谢邦宁在相片上绽开美丽淡然的微笑。老人用感伤的眼神一遍一遍缓缓打量自己为她拟定的碑文:故妻李谢邦宁之墓。然而陪伴他的当地亲友们都知道,相片上的秀丽女子并非他真正意义上的妻子,老人却深情怀念了一辈子…… 

== 1、不曾见面的订婚 == 

    1927年秋,李敏生出生于繁昌县旧县镇(今新港镇)小磕山一户书香门第,其父李应文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归国后因时局动乱回乡办学,培养了一批知识青年,在当地是名噪一时的教育楷模和爱国名士。在严谨的家风和得天独厚学习环境的熏陶下,李敏生渐渐成长为聪慧灵敏又充满正义感的俊逸少年,李应文对他疼爱有加,期待李敏生早日成家立业,光耀门庭。 
    抗日战争爆发后,小磕山沦为敌占区,日军得悉李应文在当地的影响便对他进行抓捕,逼迫他出任繁昌县长,以配合日军对繁的统治。一天深夜,李应文乘机逃脱,连夜携家带口迁往他乡,继续在无为黑沙洲、横山等地设馆办学,这期间,李敏生跟随父亲一起过着动乱不宁的生活。 
    李敏生的姐夫佘之涛是父亲的得意门生,此时在范冲给一个姓谢的大户人家当私塾先生。谢家是繁昌有名的开明地主家庭,抗战初期为新四军供应过粮食和日用品,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和妻子葛慧敏当年曾在谢家的小洋楼里结婚居住。谢家的学生中,老二谢葆初家的长女谢邦宁最为优秀,不仅容貌出众,知书达理,而且多才多艺,思想进步。姐夫佘之涛特别喜欢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学生,回家与岳父李应文商量,眼下战乱不停,祸福难测,不如给李敏生订门亲也算是早日了却一桩心事,如果谢家答应联姻,对两家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李应文对谢家的开明威望早有耳闻,加上佘之涛对谢邦宁的百般赞赏,自然十分高兴,催促佘之涛出面说合。 
    1940年春节,在姐夫和父亲的张罗下,双方家长互换了谢邦宁和李敏生的庚贴,按照当时的礼仪,给一对不曾见面的小儿女订下了终生。此时,李敏生刚刚14岁,谢邦宁也只有13岁,两人都懵懂年少,情窦未开,对订婚这件事并没有太多感受。

 

 

 

 

 

== 2、初相见,情意难舍 == 

    1942年,谢邦宁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设在泾县的皖南名校安徽省第十二临时中学。因一直跟随父亲四处奔波而几次中断学业,1943年春,李敏生在姐夫佘之涛的建议下,被父亲送到繁昌县原马仁乡中心小学读五年级,这时,李敏生和谢邦宁带着几分神秘与好奇,开始了书信往来。两人虽然年幼,却都聪明伶俐,又受过很好的教育,书信格式都是诗词短章,文辞华美,情真意切。他们在信中互致问候,相互了解和鼓励,谈论理想和人生,很快,两颗年轻的心充满了对彼此的好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情感的幼芽开始萌动。 
    1943年,为抵制日伪办学,谢家与当时繁昌县的另两户名门望族共同出资,在中分村创办繁昌县初级中学,李敏生以名列前矛的成绩连跳两级,考入繁昌中学直接上初二。李敏生把这个好消息在信中告诉了谢邦宁,谢邦宁也非常激动,两人约定,利用暑假期间谢邦宁回家时在中分村见面。 
    这次相会是李谢二人一生中仅有的会面,它的美好和珍贵谱成了一曲凄美的绝唱,让李敏生一生都难以忘怀,一生为之心心念念。任凭时间消逝得多么久远,这份情感也从未在李敏生心中褪色消减。 
    7月的中分村绿野平畴,清风拂面,夏日山林的宁静柔美让两个青春无限的年轻人沉浸在纯真浪漫的情怀中。这是李谢二人的初次见面,此时的李敏生已长成一个挺拔英俊的小伙,谢邦宁也已出落成温婉美丽的女孩,乍一相见彼此都被对方的谈吐气质深深吸引。此刻他们才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婚约是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一件事,带着深深的喜欢和爱意,他们穿过中分村的山林田野,沐浴着阳光清风,聆听蝉噪鸟语,他们谈学习谈友情谈抱负,一切都如梦境般美好,一切都像天地未开般纯粹,眼中一切都是彼此的影子,两颗青藤一样年轻的心,盛满了幸福和爱情。 
    一连四天,从太阳还未露脸开始,谢邦宁就悄悄从家里出门,步行五里山路赶到中分村与李敏生相见,直到太阳落山一天星光,两人才依依不舍作别。四天中,在树下,在林荫道旁,爱情的甜美盈满了相会的分分秒秒。有一天,他们觉得言语再也无法表达彼此的情意,于是一路跑到县城,找到一家照相馆,肩并肩靠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爱情的见证(后来,这张合影也在行军途中遗失)。他们商定,等到抗日战争结束和大学毕业,他们将用婚礼来庆祝胜利,然后,要永远生活在一起。 
    分别时刻,两人都情不自禁泪流满面。1943年8月29日,李敏生在繁昌中学写下了离别时的情景:“伸手互拂泪不净,无言只有咽噎音。唯期早日清秋去,但愿及时腊月临。”他希望秋天早早过去,寒假快快来临。 
    但是,这一分别,竟是永别。后来李敏生才知道,这次相见也许只是老天爷的怜悯:在这个曾是自己未婚妻的女孩离开人世前,老天爷准许他见她一面,与她相识。他和她的缘分,只有四天。

== 3、把她的牌位娶回家 == 

    战争局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已无法正常开课。日军的侵略激起了繁昌人的愤恨,1944年1月,在取得谢邦宁的同意后,李敏生加入了新四军皖南支队繁昌大队。谢邦宁在给李敏生的信中说:“独自倚闺楼,怵欢心内揪。喜将雪国恨,痛定报民仇。勇猛为夫性,安全是妾忧。盼来年获胜,抵去夜常愁。”李敏生深感谢邦宁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回信说:“儿女缠绵须要缓,江山美丽不能丢。他年高唱凯歌返,永抵春闺独怵愁。”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高昂的激情。 
    1944年4月,国民党川军144师投降日寇,繁昌成了敌占区。这年秋季开学,谢邦宁带着弟妹们去泾县第十二临时中学报名,但此时十二临中已满员,为了和弟妹们在一起,谢邦宁又带着弟妹去了附近的黄田培风中学就读。1944年12月,谢邦宁突患伤寒,同学将她辗转运送回家后,因为当时繁昌沦陷无法延医,经乡村郎中治疗无效后于发病的第二天去世。这一年,她刚刚17岁,正是花朵初开的年纪。一个对爱情充满遐想和憧憬的女孩,未及盛放便已凋零。 
    噩耗传来,仿佛惊雷击顶,李敏生彻底呆了。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那么美丽那么纯洁那么让他深爱的谢邦宁居然已经永离了人世!他写道:“遥知卿病逝,山岳似崩倾。吾笨竟后殁,汝聪何早行?顿脚如锣响,捶胸若鼓鸣。断肠观遗照,洒泪忆昔卿。”声声血泪字字悲情,刚刚品尝到爱情甘醇的李敏生瞬间跌进了苦痛的深渊。 
    父亲李应文与李敏生商量,既然已经订婚,那么谢邦宁就是谢家的人,生不能作李家的儿媳,死也要进李家的祠堂。李敏生对父亲的仁厚充满了感激,他含泪采纳了父亲的建议。1944年底,李家的花轿吹吹打打地抬到了谢家,李敏生将谢邦宁的牌位虔诚地放置在花轿中,像迎娶新娘一样,将谢邦宁的牌位接回家,安放在李家的祠堂。面对着她的牌位,李敏生心潮翻滚,他深深地鞠躬,在心底一遍一遍诉说着他的思念和哀伤。仿佛,他所有的青春梦想都随着谢邦宁的离去而消逝了。

== 4、思念陪伴他转战南北 == 

    谢邦宁去世后,李敏生一度异常消沉,为了离开这片伤心地,1945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改名李若非,先后进入狮子山第二联立中学和无为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学习,抗大毕业后,他被分到新四军七师政治部,之后,李敏生跟随部队戎马倥偬,转战南北。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期间,李敏生一直在部队从事训练改造国民党被俘军官工作。军中征战艰苦卓绝,他先后经历过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京沪杭战役等许多生死攸关的大战役。 
    战争的紧张激烈是可以让人忘却缠绵的回忆的,但是每当夜深人静,谢邦宁的身影就会在李敏生的眼前浮现,四天的相会场景无数次在他心头回放,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四天已成为李敏生一生永久的怀念,他写诗词纪念她,他一次次在梦里和她对话,醒来却是泪洒枕畔,惆怅满怀。1949年5月上海解放的第二天,李敏生站在原国民党上海港口司令部的大楼窗口,他看着马路上正在游行庆祝解放的大学生,不禁热泪盈眶。他想,如果谢邦宁还活着,以她的成绩一定考进了大学,她应该也会在他们的行列中,穿着学生裙,梳着齐耳发,挥舞着拳头高喊着口号,也许,她会回头向他展开甜蜜的微笑。想到此,李敏生悲伤得无法自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1月,他随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27日,他和战友们在补给不畅、粮弹不足的情况下,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血战长津湖,以伤亡一万多人的代价歼敌近一万四千人,扭转了朝鲜战局。 
    1952年底,李敏生从朝鲜轮换回国,1953年2月,奉命与经亲友介绍并订婚的戈国秀完婚。戈国秀是李敏生的同乡,家境富裕,曾和李敏生一起在父亲的学馆里读过书,容貌俊美,温良贤淑,当时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戈国秀早就知道李敏生和谢邦宁的婚约,她十分同情两人的遭遇,也非常理解李敏生时常表露的忧伤心情。 
    婚后,李敏生和戈国秀育有三女一子,虽然长期两地分居,但彼此相敬如宾,产生了深厚的感情。1956年,戈国秀调到杭州市轻工业局任职,结束了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1957年次女出生前,夫妻俩商定孩子出生后取名为“宁”,以纪念已经离逝13年之久的谢邦宁,后来,因李家亲属中有人同名,戈国秀对李敏生说:“敏”这个字是你与邦宁订婚和上学交往时用的名字,女儿就叫“敏”吧,对邦宁也是一种纪念。李敏生非常感动,妻子知道谢邦宁一直是他心中的隐痛,这么多年来,谢邦宁活在丈夫心中,也在她心中播下了种子。 
    1965年冬,李敏生转至合肥,在国防光学研究院从事激光反导弹工程的大气传输研究工作,从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升至研究室主任、书记,直到1987年离休。 
    离休后,南征北战漂泊了半辈子的李敏生终于清闲了下来,他开始愈发思念起家乡。戈国秀提醒他说,打听一下邦宁的墓还在不在,回家后也好去看看。
    掐指算来,离谢邦宁去世已近半个世纪。中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等许多波折,当年地主小姐的墓有没有遭毁,能不能找到,对此,李敏生已不抱太大希望。但是,几年后,反馈来的消息让李敏生激动难眠,谢邦宁的墓,居然还在。   

== 5、她是他永远的妻 == 

    2001年8月,戈国秀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74岁。李敏生怀着沉痛的心情在繁昌老家为老伴选址安葬。而隔山相望的范冲村西,则安眠着自己的另一个亲人谢邦宁。生死两茫茫啊,回首这一生的际遇,想到爱人们此时长眠青山泉下,与他阴阳两隔,李敏生悲从中来。 
    祭拜完老伴,他又来到谢邦宁的墓前,看着那荒芜的坟茔,墓碑上是一串谢家侄儿的姓名,李敏生内心酸楚,想想自己儿孙满堂,谢邦宁却是玉殒香消,孤寒凄冷地长眠地下。几十年前那四天的场景又不断地浮现眼前,他仿佛又看见她清秀的面容,又听到她清脆的笑声。李敏生五味杂陈:她曾是他的未婚妻啊!他必须要为她做点什么,就算自己大限来临,也不会再有遗憾。 
    回家后,他找出他一直珍存的谢邦宁唯一的一张照片,拜访了合肥所有能做烤瓷照片的地方,但大多数都是与公墓捆绑订做,最后终于有一家馆所愿意单独给他做。不久,一张放大的烤瓷相片被镌刻在墓碑上方,墓碑正中是一行干净有力的行楷:故妻李谢邦宁之墓,落款是李敏生携子孙的名字。李敏生想,哪怕只是美好的愿望,他也要给她一个归宿。 
    2005年清明节,李敏生来到他给谢邦宁新修的墓前,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包裹,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取出一堆烤瓷碎片,他说那是之前烤瓷相馆给做坏了的毛坯,这都是邦宁的东西,我带来要一起埋在这里。他又取出一个小包,那是他自己的一缕白发,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生不能陪伴她,那就剪下自己的头发寄托心意吧。 
    李敏生又来到当年和谢邦宁约会的地方,回首往事,往事如烟。中分村,北山岗,六十多年前,一个是青葱年少的英俊少年,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如花美眷,那四天的美丽,让李敏生用尽了一生的怀念去交换…… 

【采访手记】 

    从合肥采访归来,细读李老赠阅的诗词,不觉得竟落下泪来。李老与谢邦宁的故事,我恨自己没有能力写得更加贴近我的感动。一位半生征战跑马沙场的老军人,他本身的故事就是一部传奇,他的人生,甚至他的爱情,都与中国大半个世纪以来宏大的背景有关,所以,他的故事是凝重的。 
    走进李老的家刚说明来意,老人便说,我和她,只有四天。采访结束后我在想,四天和一生,这是多么奇异的一组时间概念。那四天,该有怎样刻骨铭心的心灵体验,该有怎样美好得无法忘怀的记忆?是的,现今的人们似乎越来越浮躁而功利,但是,看过李老的故事后请你相信,真情,其实一直在人间。

 

外一篇:

名勤诗词选

(注:名勤为名杰三哥,又名敏生、若非

 

敏宁初见

书香门第憨儿敏,地主豪宅俏女宁。姐丈热忱为月老,父亲包办定缘姻。
相商确认婚生效,互恋缠绵爱是真。全力先同筑金舍,合约后各献璞身。

注:

敏:李敏生(名勤、若非),1927年10月14日出生于繁昌北乡磕山村,世代书香门第,其曾祖父李香斋,清岁贡生。祖父李世秀(咸升、学香),清思贡生。父李应文,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法学士)。三叔李应会,稍晚也毕业于该大学(政学士)。他们先后谢绝出任官员,热心教育事业。曾祖父在乡办过老兰香学馆,祖父办过磕山学校(今磕山中学前身),父在安庆办过省立第八师范、安庆成城中学,在乡办过崇实学校。并先后执教于省立法政专科学校、江淮中学、安徽省立第八临时中学及在乡办过各种学馆和学校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宁:谢邦宁,1928年11月2日出生于繁昌县南乡范冲大地主家庭,系开明地主,抗战初期曾供应过新四军三支队不少粮食和一些武器、马匹。解放后谭震林(当时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为此曾给繁昌县委来信称其家为开明地主,子女不得歧视。1940年2月经范冲小学教师佘之涛(系我大姐夫)介绍,由父亲代我与她订婚 。1943年我在中分村马仁乡小学补习,已考取在中分村新建设的繁昌中学,等侍九月开学而未回家。此时恰逢她在泾县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读书暑假回家。因范冲距中分村不足五华里,她曾四次来中分村与我相聚,关系极为融洽。1944车12月,她在泾县黄田立培枫中学读书时不幸染后由其同学表姐欧阳邦馨请人护送回家,虽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17岁。她不仅容貌姣好,情感丰富,且才学俱佳,在中小学读书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尤其擅长语文、书法和演讲,多次参加校内外竞赛得奖。

1943年7月4日于繁昌中分村繁昌中学
1948年10月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解放军训一团

 

念奴娇  学校风流人物

皖南范冲,谢家女,学校风流人物。
玉叶金枝佳丽质,十载负芨面壁。
才貌倾乡,品学冠校,求爱纷如雪。
名花忠主,梦折多少学杰。

儿女素互钟情,似胶如漆,两地相思发。
抗战期间烽火烈,自有军人扑灭
先共读书,后合创业,再践约结发。
届时同度,幸福美好年月。

1943年10月写于中分村繁昌中学
1948年10 月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欲知她是谁?

品貌倾乡镇,才华冠县城,文章师鲁迅,书法效真卿。
善舞身姿美,能歌字咬清,欲知她是谁,我的谢邦宁。

1944年1月(入伍时)写于繁昌赤沙滩新四军皖南支队繁昌大队
1948年10月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喜见宁二世

刚进高陵地主门,旁观尕女喜凝颦。 感觉佳敏曾相识,幻想邦宁苏醒临。
品貌犹如同腹孕,德才恰似共胎分。 倘如得到娇丫爱,填我空虚心内殷。

1947年5月我部由莱阳县移驻牟平高陵村,温政委夫妇同我住恶霸地生王万金(已在土改中被农民打死)之子烈士王选遗孀艾晶露母女家。

进门后发现其女艾佳敏常独自坐在门口向外凝眸,似乎在等什么人。后来她告诉我她自小生长在威海市外婆家,初中毕业后才随母第一次回到农村,一切生活习惯都不能适应,对自己的前途也很担心。其母告诉我,她是主要怕在农村难觅如意爱人,当然在农村不适应也是个原因。

我一眼看见她好似曾相识,十分面热。仔细一想,她的一切酷似邦宁。其容貌才学,品德举止,甚至唱歌跳舞都酷似邦宁,可算是邦宁再世。看来只有她,才能填补我空虚心灵。

1947年5月11日写于胶东牟平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处
1948年10月1日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沁园春   地下情人

艾女佳妮,才貌双全,酷似邦宁。
喜粉腮映火,皙肤凝雪,品德高尚,思想晶莹。
义母求温,情丫嘱李,只要为半子名。
实无奈 ,是明为断爱,实更激情。

娇妮愤怒申明,甭批准双方爱就成。
望军官英俊,奘身若铁,民妮美丽,皙体如晶。
两敏结合,双佳并户,后代儿孙必定精。
宁二世,甘为夫冶愈,伤痛心灵。

注:
山东方言称女孩为妮。

温为学兵处政治员温华桂,他同我一并住艾佳敏家,干妈请她批准佳敏与我订婚,但未果。因军队对干都战时婚姻有“二八五团”规定,即男方须到28岁,五年军龄,团职干部才可恋爱结婚,缺一条不可,我是不够此条件。

由于温也十分喜欢小妮,所以她就向温政委撒娇说,不用你批准只要双方相爱就成。

两敏是指佳敏和我的学名敏生,两佳指佳敏是烈士遗孤,我是现役军官出身都佳。

由于佳妮各方面酷似邦宁,所以称她为邦宁二世,由她来治医我因邦宁去世的伤痛心灵。

1947年9月29日中秋夜写于胶东牟平县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训练处
1948年10月1日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西江月 艾佳敏入伍

叹父巳经身殁,怜妈长久心疼。 战场生死是常情,何必不时悲哽。
妹妹报仇雪恨,哥哥谙战知兵。 慈祥老母勿心惊,兄妹沙场驰骋。

注:

艾佳敏1932年生,自幼由外婆养大。初中毕业,1945年随母艾晶露来高陵村父家。由于她人品端正,思想单纯,作凤正派,不久即被村民选为夜校教师。她工作认真负责,颇得村民一致好评。1947年12月军区得知乃派员动员她入伍,到报务训练班学习报务。经她母女研究并证求我的意见,同意她参军,于当月 15 日离家参军

其父王选,系本村地主恶霸王万金(已镇压)之独子。他自幼思想激进,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38年参加八路军并入党,但不幸 1941 年牺牲于抗日战场上。

由子佳敏也参军了,其母艾晶露十分当心她和我的安全,常在我面前念叨。我只能告诉她,我俩均在后方机关工作,不会出事,来安慰她。

1948年6月写于胶东牟平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处
1948年10月重写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练一团

 

西江月   情誓

苦练健儿似铁,乐得靓女如花。正名半子是为佳,母恐姻缘虚化。
如此军中骄子,岂扔村中情丫。将来必定娶回她,情妹只需肯嫁。

注:

1947年10月14日艾母为我开办的20岁宴会上向与会的学兵处政治委员温华桂再次提出,希望领导批准将义子升格为半子(女婿),又一次被领导拒绝。我乃填此词赠于她,让她母女放心。

1947年10月14日写于胶东牟平高陵村华东军区司令部学兵处
1948年10月14日重写于济南市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解放军官训一团

 

沁园春   艾晶露

个别刁民,散布谣言,晶露心惊。
出身贫富,不能选定,个人道路,却可择行。
政策如斯,应当相信,勇卸包袱续远行。
从今起,要精神振作,爱憎分明。

众夸义母真情,善待我,犹如亲自生。
叹父亲抗日,马革裹体,赞妈可敬,喜妹多情。
爱护干儿,巳超亲女,生日鸡汤寿面烹。
分别后,嘱经常通迅,互报安宁。

 

注:

艾晶露,1910 年生于威海市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1928 年高中毕业与同学王运(地土恶霸兼商业资本家王万金之独子)在娘家结婚。以后夫妻同住在娘家,同在一个小学当教师。1938 年其夫参加八路军并入了党,不幸于1941年牺牲于抗日战场上。1945年与其女佳敏回夫家居性,分得七间房和在牟平城的全部商业。(田地她未要)并委托其弟帮助经营,她母子不与王万金来往。1947车10月我随温华桂政委夫妇住在地家,相处甚好,后她经温政委批准收我为义子。

她思想进步,人品极佳,待人和蔼,来村不久即被选为村妇女会长。土改复查中有个刁民(二汉子)说她娘家是资本家,夫家是恶霸地主,不能继续当村妇女会长。传入她耳后,思想苦闷,后经温政委开导才消除烦恼,更加积极地工作。

她独生女艾佳敏,1932 年生,一直由外婆抚养。长大初中毕业回父家,村民选她为夜校教员。表现很好,被军区得知,乃于1947年 12 月派员来村动员她入伍,学习报务。经她与其母和我商量后同意。9月 15日即进军队大家庭中。12 月底我部移居诸城县休整,临行前夕,其母含泪对我们说,你们两个都走了,我当然会弧单,只希望你俩在胜利后能双双回家,我就满足了。并一再嘱咐要常来信,尤其要佳敏常写信。要我们相互帮助,安心工作,要女儿尽快熟悉军队生活。我们三方后来先后通了二十八封信,其中大部份是佳敏写的。1948年6月我部又移驻河北濮阳县,这样离胶东更远了,战时邮络不通,就中断了联系。1949年1月北方各解放区都连成一片,我分别给义母和佳敏各寄了一封信。(她俩没法给我写信,因我部两次改变了番号和任务,她们是不知的)很久我收到两个回函,一个说说此人已故,家无亲人,退回。另一个说报训班已毕业解散,学员全部分配到部队,住地不明,退回信件。这样我们三人之间的亲情,就永远成了过眼烟云了,伤哉!

1949年2月写于保州华东野战军政治都解技军官到一团

 

沁园春   老耄亿旧

岁月如梭,当年佳丽,死死生生。
惜邦宁才貌,十七谢世,佳妮德品,十六当兵。
劲旅骄娃,雄师娇妇,向我皆施错误情。
坚婉拒,续杀敌解恨,宰兽烹蒸。

霞云妩媚娉婷,憨男子,心头就不怦
想村姑失散,双方无奈,天仙知错,相互分程。
四美皆空,烟消云散,两死一生一不明。
俱往矣,只哀翁老耄,闲话亡兴。

 

注:

佳妮是艾佳敏呢称,亦简称为小妮(妮为山东方言女孩别称)虽出生于恶霸地主家庭,但其 父是革命烈士,战时邮路又不通,以致失去联系。

骄丫系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干事黄婉霞,在五次战役中她多次追求我,因国内已有未婚妻乃婉拒,但她仍未放弃,直至1952年5月28日遭空袭牺牲成为她终身遗恨。

美妇系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兼浙江省军区司令部会计林蝶云,系有夫之妇,但还是钟情于我,后来我俩都知道这样是错误的便中止。

村姑是艾佳敏,她虽生长在城市,但是在农村老家参军的,故戏称为村姑。

天仙系指林蝶云,她生长在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又在驻杭部队工作,所以戏称为天仙。

四美皆空,邦宁病道,婉霞阵亡,蝶云健在,佳敏失踪。

 

2007年元且写于梅山新村宿舍

父亲诞辰百年纪念

留日学成返省城,热心教育作园丁。羞当污吏行苛政,耻作汉奸助虐兵。
教子参军驱日寇,送媳入伍筑长城。育成桃李满天下. 赢得终身代表名。

 

注:

父李应文,1896.9.15----1965.8.17(生卒月日为农历)。1939 年日寇占领繁昌时,将其捕去委任为繁昌县长,后逃回老家迁移外乡,续设馆教书直至 1945 年日寇投降,才迁回。1942 年国民党繁昌县政府令其女婿余之涛请他任繁昌县法院院长,他亦坚辞不就而作罢。1944年1月促使其子李敏生,参加新四军。1950年9月送其儿媳戈国秀参加皖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而入伍。1942年曾任皖江解放区临江行政办事处(县级政权)参议员。1954年自繁昌县第一届人大代表大会起,连任五届县人大代表直至逝世。

1996年10月9日于合肥梅山新村宿舍

 

西江月  喜初为人父

洪水漫流故县,爱妻来到杭卅。 军中又见喜心头,携手西湖逛够。
忙搞军营建设,快将喜报签收。 乐知产女叫苹儿,迅速电妻问候。

1955年5月12日杭卅解放军 0079 部队司令部营建委员会

 

西江月  喜添次女

国秀怀胎来到.,敏生着意叮咛。 夜间妻诉下身疼,忙电军医治病。
婴迅啼哭出世,妻哼痛苦方停。 拟将名字叫扬宁,因故改称李敏。

1957年3月10日写于杭州市0079部队军官宿舍21幢106室

 

西江月喜添三女

妻在芜湖待产 夫于高校读书 顷接电讯报生雏 更喜女婴媚妩
幸有国英照料 乐得国秀呼舒 婴名沿俗要夫出 夫告由妻作主

注:

1958 年 11月我正在石家庄市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 25 日接电报,妻已于 18 日顺利产下一飘亮女婴,时下母女平安。并嘱我为女儿取名,乃电告由妻取名即可。后妻与国英商定命名为红,以纪意1958年全国大跃进,我得知认可,并要此婴随母姓戈。

1958年11月26日夜写于石家庄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指挥系

 

西江月   喜中年得子

去岁中秋下种,今年初夏期收。 是男是女脑中游,只有耐心等候。
午夜护妻入院,凌晨探妇登楼。 几声哭叫是公牛,夫妇称心喜骤。

 

注:

1961年中秋之夜,我由驻地中村到闲林埠纲铁厂与妻戈国秀同度团圆之夜,两个月后妻告已怀孕,我俩均怕再生女孩(我已有三个女孩),忧喜交集。1962年5月13日晨护送至杭州妇幼保健院待产室,因忙乱忘带家门钥匙,夜,不得回家。无奈只好去杭州市火车站(城站),在军人候车室沙发上坐到天明,即赶到保健院。得知妻与一产妇同时进房待产,我只好在产房门外询问妻生产消息,但总不得要领未果。直到上午八时许,始出产房,我迎上去只见妻略显疲但掩盖不了内心喜悦,微笑告知她,一进产房就顺利产下一男孩。只因等另一难产妇,在产房足足待了三个小时,现母子平安。我迅即返家告诉其姑母,到郊区集市购买高价鸡、鸡蛋、肉类食品去了。

 

沁园春.  结婚十周年忆旧事

后代徽商,旧县发展,不再萍飘。
见富商二姐,语言少少,贫农四妹谈吐滔滔。
同校读书,性格各异,姐妹共同比下高。
戈国秀是品德俱备,无比妖娆。

惟独英秀多娇,怕碰壁谁人敢折腰。
幸军中娇子,全新思想,商家难姐,依归心骚。
亲友为媒,同学互爱,战后结婚不用雕。
入军校好,妇随夫唱,欢乐朝朝。

 

注:

戈国秀祖籍徽州,系徽商后代,其祖父早年在安徽沿江一带经商。

后在繁昌县旧县镇(今新港镇)定居,其父戈永辉(裕如)在旧县开有全镇最大的戈裕记绸布店由于善于经营,资金逐渐雄厚,并在芜湖市开有钱庄,为旧镇的首富。戈国秀在家排行老二,.为人忠厚,不善交际,言语甚少,性格内向,工于女红,乐于助人。其四妹何俊芳系其小姑母之女,因自小在其家中一同生活,故一同排行。还有其大姐何俊荣亦系小姑母之女,三妹系程自华大姑之女,五妹弋国莲,小妹戈国英等人。当时结婚都论门当户对,因其家庭富裕,一般家庭不敢向其提亲,怕碰壁丢面子,折腰,意指求婚。我曾与她同学,不久参加革命投奔新四军,1949 年随大军渡江得以回乡。才知其家在1945 年日军投降后,蒋政府接收人员见其家庭极为富有,便敲诈诬称其父为经济汉奸。一(因日军占领时他继续经商)将其捕去,并判刑被,逼患了精神病,于1947年逝世。其家庭财产,全部没收归公。其实是被政府某些人瓜分,使其全家生活无着,沦为贫民。我们相见时双方均满意,后经其大姐夫张正白和同学何永瑞介绍,促成订婚。1950年秋我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轮换回国,我俩经党组织批准,未举行正式婚礼,于1953年3月结婚。国秀1950 年2月投考皖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从而入伍。

1963年3月写于浙江杭州市中村解放军6294队司令部

 

贺老伴戈国秀七十寿辰

质丽工佳倾旧县,德高品正誉新园。少年求教同窗读,壮岁成婚共枕眠。
肝胆吐清儿女健,口碑特好婿媳贤。绕膝孙辈天伦乐,合度黄昏似两仙。

 

沁园春  痛老伴国秀病逝

国秀一生,年年先进,党性最纯。.
赞坚强意志,刚直秉性,立场坚定,工作纯真。
捐物救灾,捐资济困,似此完人必是君
挖敌特狠,如同狩猎,宰兽烹熏

互知各自倾心,同约定,和平后始婚。
喜洁身嫁敏 ,温情脉脉,忠心向党,铁骨铮铮。
貌美容姣,心灵手巧,品正德高大众钦。
唯一错,是抛夫弃子,独自西奔。

 

注:

国秀工作积极认真,年年获模范党员或先进工作者称号,在 1950 年土改工作中就曾荣获一等功荣誉。我俩于 1942 年在长江中间黑沙洲父亲办的学馆里同学,1949 年 12 月经父亲提出,经亲友促成,我俩同意订婚。1950 年11 月我赴朝鲜参战,1952 年底就轮换国国,我俩于 1953年春节结婚,婚后育有三女一儿。2001年8月27日她不幸实发脑病,治疗无效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2001年9月1日写于合肥梅山新村宿舍

 

我的一生

何家愁敏子,校舍啃书童,部队英雄汉,沙场宰兽工。
科学弘志壮,世界顶端攻,花甲离休了,闲人富贵翁。

注:

 我1927年秋出生于教育世家家庭。1933 年开始读书,师从牧惠通何秀伯,后因战乱学习时断时续。1943年春,我在本县中分村马仁乡中心小学读小学五年级,因成绩优异连跳二级,考入繁昌中学二年级就读。1944 年1月,我参加中共领导之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后调入解放区第二联立中学学习。不久又调入无为目山里村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十分校学习毕业,后分至七师政治部工作,至此,在部队工作二十余年。

1965 年 12 月乃转入中国科学院,后改为国防部第十五研究所,从事激光及导弹工程之大气传输研究的领导。(后又改为中国科学院领导,但研定任务未变)直至离休。

2007年10月14日写于合肥梅山新村宿舍

 

喜与恶

少年勇敢战雠仇,老龄离休没有愁,永世拒绝用烟酒,毕生酷爱看书邮。
忙时忙去两家店,闲日闲游二座楼,买到珍邮如获子,寻得罕本胜封侯。

注:

两家店和三座楼指市新华书店和市集邮公司的营业处的大楼

2005年12月于合肥长江西路宿舍

 

望海潮  抗战前后故乡

繁昌城北,长江边上,操同自古粮仓。
东有果园,西流涧水,桃杏鱼米飘香。
父办补习班,有人才济济,志气昂昂。
授课优良,慕名求教,遍城乡。

耕渔樵读同庄,看耕种田地,渔养鱼塘。
樵打树枝,读书朗朗,和谐共话麻桑。
寇犯皖如狼,惨杀人放火,民逃八方。
苦战八年胜日,返里喜如狂。

 

注:

父亲李应文在家中办补习班,招收大批有志生学青年学习,后这些学生大部分参加国共两方工作,一部分参加教育工作,只是没有一人当汉奸。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写于无为县团山里村抗大第十分校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日)重写于原上海敌港口司令部内,上海市军管会军事接管委员会

 

挽晏世珍

质如金似玉,貌若花和月。 含恨卸红妆,忍饥餐素雪。
绿江刚跨越,红蕾即摧裂。 悲痛促征夫,誓将韩美灭 。

注:

晏世玲,1934年12月2日出生于湖北汉川西正街77号,中学教师家庭,1948年8月入伍,1950年11 月8日夜入朝,第二天夜间遭空袭遇难。

1950年11月10日于朝鲜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