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风雨春秋之十二

耀桂传略 (外二篇)

 

立委按:

这是爸爸为妈妈撰写的传略:妈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跃然纸上,我们的儿时成长也有描述。

一九三五年阴历四月初一,耀桂出生于舒城县舒三乡礼墩村。故乡位于皖中三河古镇附近,是舒城、肥西、庐江三县交界处,较为偏僻。交通闭塞,信息迟缓,文化落后,孤陋寡闻。若外出都得先涉足八里去三河镇,然后靠水网和巢湖水路,通常是乘小轮辗转一天去90华里相隔的省城合肥。直到七十年代尚如此,只是近年来公路交通发展才略有方便。地形是大片低洼地,圈地为圩,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是鱼米之乡。人们集居于圩埂上,也有瓦房和古式宗祠,可见已世代栖息。耀桂家宅,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一幢五进瓦房变成一座简式平房,背河面圩,绿树成荫。家有三兄一妹(章义童兰),兄妹之间,各相间六岁,不易交融,各自独立。父亲为略具文化的乡村士绅,在三河经商,周末回家支派兄长农活,维持一个低水准的小康之家,是艰苦创业的农家典型。母亲是旧式家庭妇女,端庄、厚道、思维敏捷,善于操持家务,熟悉农计,统率全家,安排日常生活。家庭和睦兴旺。

耀桂是继三个长兄之后的第一个女孩,深受宠爱,视为明珠。为了珍贵,乳名“扣子”,意即扣住不跑,期望成人(以前兄弟们夭折者过半)。但她幼年不娇,聪明勤奋,有自强性格。读书成绩,高于兄长。小学阶段全在本村上私塾,老师是位年长远房堂兄晓青。该人文底厚,知识广,善于教学,要求严格,以古文为主,是孔孟教学典型。耀桂是少有的女生之一。

1950年,她凭着自己,居然考取了三河中学。与比她长一岁的堂兄结伴走读上学,风雨霜雪,14里往返,早出晚归,不谓不苦,尤其女孩,非具毅力不能坚持,也因此她就挣脱了指腹为婚的枷锁。读了一年,终因经济所困辍学,任小学教师,参加区乡宣传队,演戏唱歌(她本对此不具天分,也勉强支撑),报酬糊口。按世俗眼光,这17岁的小姑娘找个有工作的对象,就有所依附,学习或工作都好办了。然而,她向往上学和自重自立,全予拒绝。社会上的纷争和失学的痛苦,使她终于奋力复学,迟了一届,仍然走读。经常是天亮前出发,天黑后回家,中午吃餐自带的干粮,过着衣食不全的困苦生活。好在妈妈可以做鞋补纳,回家勉强充饥,其他一切奢求都舍去。此时大哥(抗日时参加新四军)在杭州部队工作,由于大嫂的缘因,帮助甚微。毕业前大哥回家,给妹妹一支钢笔和一套新衣,算是大福了。出于自主自尊,从不对大哥作任何乞求。

1954 年夏,面临毕业、升学大关。国家招生大减,首次动员毕业生回乡务农,加之恰遇家乡水灾,真是前途未卜,茫茫一片,漂泊何处,心情忐忑。与堂兄撑船去县城应考,堂兄落榜(后来工作了),耀桂有幸取入合肥医校,这是她们班仅能升学的七人之一,走过人生关键的一步。

 

五哥(实为小哥,夭折者计入,排行老五)划船送妹妹去省城进中专学医,对这个家庭来说,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凭着中专国家有供给,读完三年。然而,连肥皂、卫生纸、文具都难办。假期为了省吃家里伙食,也极少回家。不过,三年的省城生活,使她眼界大为开阔,也从此奠定了处世立足的基础。此时,亲友们再次介绍对象以解困境,但渴望自由自立的力量,阻挡了任何束缚企图。

耀桂从省医实习后毕业,1957年9月,国家分配,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皖南山区南陵县医院工作。这位22岁的姑娘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了生活的新起点。她终于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跻入国家体制行列,成为一个正式国家干部,立足于社会。

在这50床位的县医院里,她居然是国家分配来的第一位医生。穿着白大衣,手提听诊器,履行医生这一崇高职责,对一个出身穷乡僻壤的农家女孩,一种自立的自豪感,彻底解放的自由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虽然工资微薄(月薪 28.5元,一年后 38 元),立即承担父母的赡养及自身建设(此时一般人生活费水准为 8-10 元),一切从零开始,省吃俭用。

在稍许熟悉门诊、病房工作常规三个月之后,1957年10月20日,她被指派下乡支援血防,陪同护士一人,去东塘农村治疗血吸虫病,加入这个十人左右的治疗小组工作。在这里,她遇到我这位比她早一年毕业的学长,虽然年龄比她小一岁半,鉴于相同经历,思想相通,三个月的朝夕相处,工作、学习互为帮助,生活上互为关心,渐渐倾心成为知音。我们一道共同治疔血吸虫病人100名,令我获得当年全县唯一的“一等先进工作者”,这其中,有她的一半功劳!终于,事业、姻缘双丰收。

虽然我的经济也由于家境困难、父妹负担而一贫如洗,然而她精神上得到了巨大充实。从此结合并组织一个新的家庭,她有了适意的归宿,虽苦也乐。这样,两个命运相同的人,共同经营这人生征途,感到坦然、满足。

结婚,也就是去政府登记签章领个证书,借耀桂的医院宿舍,少数学友、同志茶话庆贺。婚假也只有三天,然后各奔东西,流动血防。初期的所谓家,也只是人到便是家,家产也只是各人一箱一被。在怀老大之后,她再次支援血防,我们仍一起流动于黄墓农村。三天、五天搬一处,搭张床便是家。由于过频活动、劳累,早产3月,使老大出生在黄塘公社古圩大队部(如今著名的大浦乡村世界)。五斤四两的头生子,也使外婆和父母感到新鲜。在黄墓度完产假,调回医院定居。一家四人,一挑一抱就回来了(此时为老大留了第一张两个月大的照片)。10平方米的栖息之所,就是真正的家了。箱面为桌,床沿为凳,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那是大跃进时代,白天上班,晚上砸矿石,所谓全民办钢铁,加之照顾老小,足致人精疲力竭。直到59年3月,我才调回县城血防办公室。60年去芜湖进修,年底来县医院搞放射和普外科,这才算安了家。自此,家庭雏形才得以出现。

三个孩子,健康成长。他们的长相、性格和智力均使我们喜爱和满足。虽然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众所周知的60年代的全民大饥荒,粮食配给使人无法饱腹,双方父亲在家乡为此殉“荒”。但悉心培养子女身心而无丝毫怠忽,孩童每月配粮8斤,得需从我们身上“平调”加倍供给,才能维持他们起码的饱腹要求,其他一切营养也就无法高求。因此,他们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也多少给身体留下了虚弱根苗。虽然作为父母我们甚至卖血,也难改变那拮据局面。

老大三岁半,准时送入幼儿园,正统依序受教育。1965年,我们全家,搬去何湾支援那里医院一年半,加之文革后停办幼儿教育,老二只得直进小学插班,读了两月也就跟班升级,赶上哥哥同届。小妹更于这年秋季,以虚五岁入小学一年级,连续升上来。兄妹仨的中小学阶段均获好成绩,历为班干和三好生,按时入团。作为学生领袖的老大,于高中毕业的1977年,刚够年龄就入党了。这一切,使我们甚为满意。他们的老师,我们极其尊敬和乐于联系,对孩子成长全过程,了如指掌。家庭教育,坚持正面引导,从不打骂和委屈他们。家庭的一切忧愁避免让他们感受。因为住在医院,又是医生家庭,所以也未受过疾病的过大困扰。孩子们的童年时代,还算是一帆风顺的。

外婆的苦心关照,非但使孩子们实惠,也使我们能腾出精力投入工作、学习,是家庭不可低估的助力。然而,她老人家于1973年9月16日在我家病逝于口腔癌(享年71岁),一家大小首尝伤感之苦。她一生为子孙出尽力量,更和三个孩子朝夕相处15年,孩子们尤感悲痛若失。

遇事有两人计议,对外有两双耳目,在那动荡的年月,谨慎处世,避免了可能累及的政治风波。凭着自强不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默默地发挥一颗螺丝钉的作用,使事业上渐有成效,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也因此受到社会的尊重,并左右逢源,使后来生活过得舒畅、自如。

1977年,文革后停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老大老二两孩历经下放一年(东塘、烟墩),一次考取大学本科,成为全家兴旺象征和幸福高潮,连南陵社会上也为此风传一时。人们投以羡慕的眼光,受到众多的祝贺。1981年女儿也凭高考分数被银行招干而正式工作。83年老二又再次考取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而进京上学,攻读语言机器翻译,使他跻入中国科学界最上层。这对于就业难的当代中国,三个孩子如此顺利走入社会,是全家最大的慰藉。

耀桂全心扑在这个家庭上,家庭的顺风,使她整日操劳无怨,她是苦中有福,累,成为她的一种享受。她包揽了一切家庭事务而滴水不漏,井井有条,为丈夫、为孩子掏尽心血。

在事业上,她也是强悍者。凭着自己力量,走进妇产科工作的全路程。她处事爽快、利落,跟上社会的步伐。她熟练进行妇产科各项手术,她单人扎管平均每例10分钟。她还勇于创新,80年省学术会议归来,她率先在科内首创腹膜外剖腹产术,在本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致使社会上求医者接踵而来,颇获得病人赞誉。她也撰写论文多篇,开展县内学术讲座,并参加妇联、社联等社会活动。1974年她与我同时晋升为医师(全县三人之一)。80年后兼任妇产科行政领导工作,使科室工作成绩显著,历获省、地、县表彰和嘉奖。     与此同时,我亦与她1982年参加国家统考,以全“优”的成绩获省厅批准,晋升为全县第一批主治医师。全县15人应考,第一批批准7人中,我俩同时双双获升,也引起社会的震动,对家庭、对她也确够欣慰。享受中级知识分子的社会优待,加之孩子们全部工作,并且正在上进的道路上,是家庭的极盛时期,使耀桂全力投入工作,忙中有乐,心满意足。

耀桂是全省相同经历中的少数成功者之一,她任科室行政主任期间,显示了她的行政工作能力,在全县同道和妇女工作者中颇获威望。她处人爽直、明快、热情,乐于助人、教人,工作上刻苦卖力,经得起高峰浪潮,经常日以继夜,走遍全县城乡,使众多的女同胞深受解除病痛之益,在人们心目中甚受尊敬。

劳累和过早苍老,使她幼年在农村就染有的胆石症和丝虫病累有发作,折磨了一生,并且为此接受了两次胆石症手术。虽然医疗条件较好,又有我亲自手术和依赖,恢复亦顺利,但毕竟遭苦甚多。1981年5月20日第二次手术作了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内引流术,后来证实这种术式治愈了胆石症。是时详查腹内脏器,未发现其他病损,尔后还担负了更为繁重的科室工作。直至83年12月才偶尔出现腹部绞痛和呕吐,似类似以往“胆石复发”?易止痛,亦未倒下来,一直坚持这个年终计划生育突击工作的重担。她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出力最多,为此,她在临终前还获得个人及其科室先进的嘉勉。到84年元月3日,在一周未正常进食和病痛情况下,还带病为病人刘爱莲、周满香作了剖腹产和女扎手术。这是她最后的手术,从此,她再也未能进手术室了。次日终于卧床倒下,病情反复绵延了一个月,于大年除夕(2月1日),被迫住院。全家惶惶无措,勉强捱到84年2月7日,又转往芜湖地区医院。当晚病危,血压下降,剧痛无耐。翌晨手术,揭示了一个万万没有想到的绝症--晚期胃癌,肝胰腹腔广泛转移,并且是低分化型。作为主治医师的丈夫,我亲睹这一切,而且还要独自吞下,深深埋藏(怕惊动身旁的子女,以免乱阵),所受的打击和痛苦,可谓晴天霹雳。血压骤升几乎倒下,暗暗地泪流如泉。看她和孩子们,内心的酸痛无言以表,人世间哪再有如此场面令人煎熬。然而,总得支撑局面,以让病者和孩子们度过危机。霎时,茫茫无际,无法以对。一切于事无补、无效。对手术只能毫无要求,住院八天,在病情毫无好转的情况下,绝望归来。然对她本人,却始终未敢给予精神创痛。为给她留下一丝求生之望的精神支柱,施展了瞒骗(实则是安慰)、伪造病理单,说是胃溃疡已作胃切除(实则病灶已不可能切,只作了胃肠吻合术)。为了尽量减少痛苦,给予保持连续硬膜外麻醉两周,然后适意吗啡等止痛,让她经常处于无痛而不昏睡的状态。有时候,她还给人一点微笑,给家人得以暂时假慰,但更多的是伤感贯穿全过程。好在孩子们逐渐被通晓病情之后,出于理智和对父母的保护,各自自制,自咽苦果,而未互相加压,避免了悲哀的连锁反应,使术后的53天安然糊过。她身为主治医师,又长期从事妇、外科临床工作,自然意识到病情严重,抱着前途未卜的熬煎,她冷静而理智地倾吐由衷之言:“我累你们了,让你们承受痛苦。我固然舍不得我这个家,但人要死,也无法,真死了,也就瞑目不思了,你们如何过呀?尤其是你,不上不下,真难啊!”

芜湖、南陵住院期间,始终有院领导及特护小组(特护是按她本人意愿指派的)在旁守候。在芜期间,每日有专车往返送人送物送温暖,体现了她几十年辛劳为人民,人们给予了深情答谢。我和子女自然始终不离身旁,使她睁眼见亲人。悉心的治疗,细致的护理,忍痛的安慰,使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痛苦。这点优厚待遇,是一般常人所难以得到的,她本人也深深地感受此点。

84年2月15日返院,次日正值古历正月十五,按她安排,全家在病房补过小年。加上巧遇老大女友邹霞(这位作为这个家庭第一个新添的成员,带来了欢乐和安慰)生日,该晚举行了生日晚会,一家人和亲朋好友、身边工作人员,欢聚病房,气氛达到高潮,一消忧愁(返院日和这天,耀桂病情似亦大有好转?虽仍滴水不入)。在老大主持下,特意就此时机,安排了拍照和录音,以留永久纪念。

.

由于医疗条件有利、有力(人体白蛋白、氨基酸、血浆、鲜血等),病情相当拖延和维持了一个时期(实则病情潜潜恶化),手术前后连续两月未进食,照片显示的面容和精神似难使人失望,偶亦息痛,也可谈心和睡眠。随后,居然也能进流质稀饭,侥幸的心理安慰,颇能缓冲“气氛”。老二为此已塌学一个月,又无“日期”可指待,耀桂和我,只得各抱心思,忍痛让他赴京上学。3月24日启程,让老大护送至宁换车,然而,走前晚病情又复加重,实致人无法悬决,然硬按计划行事了。临别时,妈妈亲了老二,并作了长谈,老二也私下作了话别录音(实则妈妈以后就无此可能了)。一场实际上的生离死别,全家人蒙受了内心的巨痛。小维在京,度日如年,坐卧不宁,每日来信,可恨邮途无济,复又电话探知母亲病情,真是心挂两头,终于在第六天被迫召回。

3月29日晨,突然休克,病情加重(脱水、营养缺乏症,肝继续肿大,黄疸加深,全身搔痒),使生命终结日益迫近。奋力抢救后似有好转,低度的生命征兆在维持,但补液5000,仍无尿,出现浮肿,更为险兆。晚7时,我劝她安睡,她本人预感不详,说:“我不能睡,要睡就不得醒了。”这最后的话语果然验证了,随后就是48小时的昏迷,一直未能清醒过来。急用电话通告在京老二,于3月31日午后1时,特快车赶回,见妈妈无语,只有眼珠在随他转动,似在盯视他。此间血压、泌尿却恢复正常,然呼吸费力。晚9时30分,出乎预料地突然停止了呼吸,全家人均在旁送终。

苍天抽泣,大地呜咽,昏天黑地,一片迷惘,肝胆欲裂,肚肠寸断。人世几多愁,甚似东流水,时间长河里一瞬,竟成骨肉之间永诀!

耀桂丢下工作重担在岗位上倒下,全县干群和同道深感痛惜和损失。一个全心倾注在这个家庭的人去了,一个慈爱的心停跳了,一个家庭主心角倒下了。全家悲痛欲绝,软瘫下来,深切的哀痛伤感,众多的同情之泪潸然滚滚而下,在一片嚎哭声中送别亲人,永远地别了。

三个月的病榻中接待了上千人的探望和慰问,成千人前来凭吊和守灵。1984年4月3日,一列长长的送葬队伍,冒雨在悲天恸地的哀泣声中送到城外后港桥上车。一场悲壮肃穆的送葬场面,在南陵也是绝无仅有的。人们悲痛她中年辞去,人们怀念她亲手为病人解除病痛,人们喜爱她明快、耿直的友好待人。南陵的人民和同志对耀桂和我们一家种下了深情厚谊。

繁昌火葬场及南陵土葬,随车奔忙一天者多达百余人。繁昌的学友、故交和学生也赶往火葬场送别。兄妹侄儿侄女也都从家乡赶来告别亲人。

南陵,耀桂的第二故乡,她在这里度过了廿七个春秋,把短暂的一生全部精华无保留地献给南陵人民,给千万个妇女同胞解除过病痛,她走遍了南陵城乡。她在南陵成长,由一个中专生到一位妇产科主治医师,主持南陵这一领域的业务领导工作。她在南陵归宿,她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家庭,生育二子一女,把他们培养成人,为国家输送了人才。她如今安息于南陵南门城外母亲身旁,含笑仰视南陵人民为中华腾飞的前进步伐。她永远属于南陵人民,南陵人民也将永远缅怀她。

挽联: .
鞠躬尽瘁解病人之痛苦
呕心沥血留欢乐于人间
唇齿相依情手足
你去我留痛断肠
在班上忙,在班下忙,忙了三十年
为爸爸苦,为儿女苦,苦了一辈子

潘耀桂同志悼念活动纪实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一日二十一时三十分, 南陵县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潘耀桂同志因患胃癌, 与世长辞了, 享年四十九岁。县、局、院主持了治丧活动。灵堂设在院内广场上, 庄严肃穆。遗体安放在灵堂中央, 遗体上覆盖着白底红十字旗, 周围撒满了青松翠柏, 象征着她为人民卫生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大幅遗像, 微笑慈祥。两棵青松伫立在灵堂前, 灵堂两侧的巨幅挽联是:“鞠躬尽瘁解病人之痛苦, 呕心沥血留欢乐于人间”。其爱人用青枝和白花制作的大花圈, 写着:“唇齿相依情手足, 你去我留痛断肠”。子女敬献了长幅黑色缎带是:“在班上忙, 在班下忙, 忙了三十年; 为爸爸苦, 为儿女苦, 苦了一辈子”。潘耀桂同志的特护小组精心制作的花圈上写着: “尊敬的潘老师,安息吧”。

 

灵堂四周摆满了孝帐、花圈和挽联, 在4月1日和2日的两天时间里, 前来吊唁的达700余人, 亲朋好友及病人络绎不绝地前来叩首、鞠躬、痛哭, 表现了深沉的惜别之情。数百人次日夜守灵, 他们是潘耀桂同志的丈夫李名杰, 子女李扬新、李维、李晨, 哥哥潘耀义、

潘耀童、潘耀政、李名实, 妹妹潘耀兰、潘林, 侄儿李扬缜、阙东辉, 特护小组伍剑和、席萍、奚玉萍, 妇产科同事, 以及亲朋好友徐金海、俞学政、朱梦英、李应知、朱律衡、吴新清、姚翠华、陈明君、项立辉、孙秀兰、鲁凤英、杨国民、甫周强、方兰、王根宝等。

 

 

治丧委员会由县宣传部、县科委、卫生局、县医院及各科室负责人15位同志组成。敬献花圈的有医院、宣传部、科委、社联、妇联、卫生局、医学会、中医学会、护理学会、保健站、防疫站、血防站、银行、繁昌医院、繁昌中学及各区、乡、卫生院等48个单位, 共献花圈44个, 亲朋好友638人敬献孝帐90床及其他(礼单另发)。

 

潘耀桂同志病重病危的三个月期间内, 县、部、局、院主要领导刘葆玉、曹中山、徐新义、叶晓云、陈崇发、张治平、梅为义、魏忠楷等多次来到病榻前探望慰问。亲友、同事数百人曾给予关怀、安慰。在芜手术一周中, 救护车专程往返18次, 送来温暖和友情。发来唁电、唁函及慰问信的有北京、上海、南京、合肥、安庆、石家庄、襄樊、芜湖、马鞍山、繁昌、当涂、舒城等地的单位和个人。

 

 

追悼大会于4月3日上午8时在医院门诊大厅内举行。大会由治丧委员会副主任、卫生局局长张治平主持, 治丧委员会主任、宣传部副部长陈崇发致悼词。副县长叶晓云及部、局、院各级领导, 潘耀桂同志的亲属、学生、病人、好友近一千人参加了追悼会, 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 有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军人、市民等等。

 

悼词中说:“潘耀桂同志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本职工作。她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生活俭朴, 学习刻苦, 工作认真, 尽职尽力, 把毕生的精力, 全部心血献给了人民的卫生事业。

“潘耀桂同志在妇产科是好医生、好领导, 在家里又是贤妻良母, 对待丈夫和子女, 她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尽管工作十分劳累, 但仍担负着全部家务劳动。今天, 她的丈夫在业务上取得的进步和她的子女在学习上取得的好成绩, 与潘耀桂同志所付出的代价是分不开的。

“潘耀桂同志的一生, 是革命的一生, 勤劳的一生, 忘我工作的一生。她的不幸逝世,使全县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医生, 使我县青年医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使妇产科失去了一位好领导, 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悼词中号召学习潘耀桂同志献身人民卫生事业的革命精神, 学习她任劳任怨、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 学习她大公无私、谦虚谨慎的高尚品德。与会人员排成长队, 缓步走向灵堂, 向潘耀桂同志遗体告别, 许多人失声痛哭, 呼天号地, 顿足捶胸。

 

九点二十分, 送葬开始。在花圈、人海中, 在哀乐声中, 长子李扬新手捧母亲遗像走在亲属前面。妇产科全体同志身穿白大衣, 臂佩黑纱, 护送灵车。送葬队伍长达一千米, 沿途成千上万的人, 抽泣着默默送别, 并不断燃放鞭炮, 表示对死者的敬重。

 

随车队 (六辆) 去繁昌火葬场送别的有一百余人, 还有繁昌县委、中学、医院等单位的同学、故交和学生几十人。最后告别, 使全体送葬人员悲痛欲绝。下午一时许, 南陵街头伫立了上百人迎候骨灰盒。亲属及送葬人员在城外下车, 缓步护送骨灰盒回到家中, 于卧室遗像前安放, 清茶一杯, 招待九泉之灵。子女下跪致敬。随后数百人护送骨灰盒至南门城外党校后何亚生产队坟地, 与其母亲徐天青合葬, 并立有穴碑和墓碑。

 

亲属为永志纪念, 立有纪念相册, 再现了潘耀桂同志的一生, 并作了生前录音。丈夫及子女誓将继续其未竟事业, 以告慰在天之灵。

 

人生相逢又相别

大江东去情不灭

 

耀桂,安息吧!

 

 

名杰及子女扬新、维、晨

一九八四年四月

 

 

 

附:送花圈的单位和个人统计 (以先后为序)

1 南陵县宣传部
2 南陵县哲学社会联合会
3 县医院妇产科
4 南陵县卫校
5 县医院传染科
6 县医院手术室
7 县医院总务股
8 县保健站
9 南陵县科委
10 葛林卫生院
11 县医院外科
12 南陵县卫生局、血防办公室
13 南陵县中医、护理、医学会
14 县医院内科
15 南陵县卫生防疫站
16 县医院供应室
17 县医院中医科
18 县医院知青印刷厂
19 田均等10人
20 张惠娟等25人
21 五里卫生院
22 录岭卫生院
23 南陵县血防站
24 县医院门诊部
25 南陵县妇联
26 南陵县人行、工会
27 县医院口腔科
28 南陵县医院
29 南陵县医院工会
30 南陵县医院药剂科
31 伍剑和、席萍、奚玉萍
32 家属:李名杰,子:扬新、小维;女:小妹
33 俞新民、潘永平
34 烟墩公社卫生院
35 石铺公社
36 石铺公社卫生院
37 九连乡医院
38 蒲桥公社
39 蒲桥公社卫生院
40 王太珍等9人 (繁昌)
41 奚滩、丫山、河湾公社卫生院
42 城关医院
43 弋江医院
44 黄墓区:黄墓、奎湖、仙坊、黄塘、太丰、东塘公社卫生院

 

潘耀桂同志治丧委员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三日

 

附:哀悼潘耀桂同志礼单 (以送礼先后为序)

卢治平 卢建红 魏忠楷 宋说炳 万光前 王平 伍靖来 易翠凤 郭年俸 周敦文 蔡勤英 孙伦华 任丽亚 伍剑和 赵祝男 徐远元 杨春芳 李应知 陈知遇 宁亚 徐元中 徐跃红 江秀英 席萍 夏斯云 胡晓红 夏桂英 徐辉 明净 刘玉萍 陈宏 王美兰 席德华 蒋明秀 刘竹山 刘显东 鲁凤英 俞学政 姚翠华 王来芝 姚家明 程志生 章培然 朱文典 胡项芝 陈明光 朱梦英 梅芳 蒋克旺 邹维根 俞英 熊传年 乔秀芳 张泽芳 王瑞荣 万景兰 王小怀 徐金玲 曹惠玲 谢飞 王洪伟 曹多文 曹小华 李宏标 朱文军 许永发 杨爱珍 张秀玲 卞祖金 章秀兰 刘辉 朱爱霞 李惠芳 沈福才 刘勇 冯玉兰 梁荣华 秦广珍 曹梅英 吴少堂 陈加文 李木奇 何维平 魏斌 贝春林 秦晓羊 汪录奇 鲁万英 金惠群 朱本贵 赵金根 蒋学勤 李晓宝 王仁安 胡宗贵 夏宜生 谢玉香 冯月英 周应生 吴长华 杨新年 罗惠民 刘胜祥 李明才 李福民 夏友德 叶宗全 朱律衡 周淑贤 戴玉珍 汪红穗 杨新民 马继庆 陶显洲 方能余 王维卿 赵启炳 袁千明 邓绪明 禹在熙 周先铎 刘长任 程林 王思安 翟玉光 汪爱萍 程靖英 戴峰 高仁和 薛云 陈加富 梅天喜 许荣 杨惠琴 甫周强 奚玉萍 徐建中 徐元明 戴翠萍 龚淑民 夏敏 范长青 汪国玉 张小玲 许翠兰 汪萍 木萍 明霞 李云霞 鲁萍 谢萍 赵晓红 邹金珠 李素兰 谢维联 周光兰 章建民 戴雷平 戴发祥 储凤兰 崔继恒 章安民 慕德新 倪世德 刘伯顺 丁明秀 王建新 王杨芝 赵中荣 何世荣 沐昌云 阮正宏 梅为义 张兆春 陈明君 戴履金 胡国才 胡国林 宋枝兰 彭惠 邓佩莲 王丽 徐先红 黄玲 万林 周云彩 叶亚军 张爱萍 严宗利 陈明 王卫东 李智华 徐皎如 曹靖华 刘国栋 陈疏冰 范济华 吴宗林 岳陵生 王赛男 柯虹 金惠群 方亚群 范泽民 周玉莲 李广菊 赵桂英 柯福珍 唐士树 叶显伦 陈文元 雷必芬 田均 崔德荣 刘建华 伍桂华 翟秀兰 程天铎 贾国珍 俞琴 黄书银 郭恺悌 李明涛 钟云生 陶绍联 陆勤华 朱瑪莉 王玉荣 王思安 费华英 宋玉珍 李左发 刘凤庭 樊传生 高文保 宫莲秀 吴四菊 魏泉海 徐金海 候启胜 鲁厚龙 张桂英 张振坤 刘惠琴 刘淑兰 陶翠萍 许萍 叶晓云 叶永伦 李振全 张治平 秦洪珠 孙宗仁 强承照 翟明春 夏维民 柯炜煌 洪戈香 张清南 邱步高 刘学勤 徐锦绣 朱强华 谷贤海 陶勇 王红兵 邓春华 任利功 陈玉生 葛明幸 倪玉泉 张容 曹华 汪友农 李鑫海 胡詹娥 杜明华 汪英华 李桂兰 张琳 张惠 吴凤香 高秀华 张霞珍 汪峰 汪小红 张同宝 李湘 席风云 王小兰 夏昭铭 姚洪儒 陈玉雪 邱艺新 周爱珍 邹友英 吴开林 朱华新 周守法 王一珍 古春兰 纪芝华 向玉莲 陈录金 张喜媛 刘显芝 黄爱玲 张菊英 王月娥 周李清 胡友能 潘桂华 纪锡录 朱本英 丁玉虹 彭亲妹 凤文霞 郭茜 蔡书兰 杨文彦 汪高扬 唐孝娟 唐孝荣 施宝珍 朱贵陵 李成杰 朱平 李淮 张建 汪飞林 方向 梁伟勤 郭跃红 曹德旺 朱海鸥 胡凝辉 江燕 朱海波 方兰 黄凤玲 朱小凤 方海燕 程卫贞 徐爱莲 周惠民 陆琴 陈玲 赵素琴 杨之象 江波 俞汪林 张家宝 贝宏利 孔延成 刘适亷 伍光彩 徐友龄 朱腊英 牧帮华 何奇正 李春香 周健康 汪春景 禹克民 汪小六 石玉成 程新民 孙秀兰 戴菊香 佘之依 孙维海 李光华 陈元新 李宜华 张建生 徐新义 王振武 李良英 黄南英 汪银芝 陈世银 蒋海如 沈淑珍 孔庆兰 吴胜妹 吴新清 傅元文 王建华 何继霞 周文琴 蒋素葵 彭敏 郭同英 徐谓芳 黄学梅 李世香 彭浴正 唐联生 阮斌 蔡明 宫艺辉 花传玲 吴玉祥 张少林 陈素娟 高志金 陈崇发 赖婉安 杨良琴 杨曲晨 邓广松 俞剑寒 周梅生 陈宝华 杨良杰 卢宝玉 许锦达 金银松 姚日余 黄国政 童天保 万崇迅 杨进 马慧安 李旭 过峰 王慧珍 孔晓铭 管翠芳 汪爱兰 张真奇 蒋冬兵 周翔 张跃 吴玉明 李道勤 宋家林 蒋浙东 王命喜 王桢祥 藏冬亚 张小兰 林典江 李名实 俞月娥 李扬英 李扬缜 李家英 马腊英 叶俊秀 张绪才 余万均 何玉兰 陶年生 陶显青 乔培英 吴月云 杜永 张瑞兰 汪秀珍 张金娣 张恒 刘芳洲 张秀峰 邓晓飞 林七珍 邢天锡 熊自力 支鸣 胡笑西 沈立新 刘玉华 钱水金 杨云峰 颜双润 张文元 李凤英 王先贵 邱雪华 周道和 丁广生 宋灿华 李泽秀 俞年珍 王利华 李洁 王爱琴 刘宗敬 过寿南 汪恕德 王奇珍 曹梅 肖民生 潘林 任家福 刘良俊 刘敬邦 张大启 鹿俊英 梅度生 李承信 曹建华 赵开生 邱泽超 伍成玉 熊林英 王旭红 陈虹 谢蓉 蔡小妹 王国栋 朱培群 吴久凤 杨俊 朱小平 朱玲玲 伍俊英 程春菊 徐艳 江学稼 张书清 唐文秀 鲁文生 刘彩坤 傅传贤 刘世富 章和平 郁子群 方梦玲 杨昌农 俞友龙 何平 骆一学 陈惠兰 潘耀政 潘耀义 潘耀童 潘祖安 叶昌茂 张庆国 邢见 许菊芬 张斌艺 王晓明 金剑冰 陈民选 陈文清 王玉山 吴晓凤 叶国庆 伍光宗 伍光彩 王太珍 王南庭 吴宗新 胡守平 吴报勋 桂肇权 黄杨之 张正苍 谢永庭 刘建群 翟大斌 潘新吾 熊世德 操世倬 王中英 施春瑞 陈万高 曹发祥 王立群 朱华波 倪丽玲 饶中平 陈树文 张芝寿 谈建国 朱国康 凤兆熙 黄永祥 俞大才 杨院长 王和翔 方有成 李玉生 夏明兰 俞凤妹 曲明 何尤 陈琳 王承宏 刘介明 邹霞 王知还 李玲

 

发来唁电和慰问信有芜湖、繁昌、南京、上海、北京、襄樊、安庆、石家庄、合肥、武汉。

生平相册
纪念册
纪念册(续)
立委母字珍藏
悼念活动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李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发布者

立委

立委博士,问问副总裁,聚焦大模型及其应用。Netbase前首席科学家10年,期间指挥研发了18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系统,鲁棒、线速,scale up to 社会媒体大数据,语义落地到舆情挖掘产品,成为美国NLP工业落地的领跑者。Cymfony前研发副总八年,曾荣获第一届问答系统第一名(TREC-8 QA Track),并赢得17个小企业创新研究的信息抽取项目(PI for 17 SBIR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