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立委推荐:psychina -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psychina -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屏蔽已有 299 次阅读 2010-2-10 05:24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psychina -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141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May 16, 2008 04:01AM

立委按:这几天追踪抗震救灾的报道,心情沉重,尤其是成千中小学生遭活埋的惨剧,真是无法接受。老友赛中国(psychina)写了首小诗,悼念遇难的孩子们,他写道: 

引用: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日月推回去 
把倒下的墙壁推回去 
把你的头你的手你的脚推回去 
如果推不回去 
我们至少也能够把你推到操场去 
拥围着你

诗句让人感动、心颤。人同此心,值此国难当头,转载于此,以为纪念。 

又,老友小孟(号白字秀才),仿诗经一首,古为今用,寄托哀思。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赛中国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会看到你 
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你 
如果没有能够看到你 
我们也会想象到你 
我们都坐在心里的灵堂里 
守候着你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日月推回去 
把倒下的墙壁推回去 
把你的头你的手你的脚推回去 
如果推不回去 
我们至少也能够把你推到操场去 
拥围着你 

我把灵堂就设在心里 
这样我就可以输出我的血液 
如果血液已经成为多余 
那我的情感也是O型 
我觉得它就是一种万能 
这样我就可以搭好天梯 
搀扶着你 

~~~~~~~~~~~~~~~~~~~~~~~~~~~~~~~~~ 

【地 牛】----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340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May 18, 2008 10:40PM 

【地 牛】 

----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 

地牛地牛,莫毁我楼! 
百年苦建,莫顾我劳。 
逝将鞭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地牛地牛,莫伤我母! 
十年养育,莫顾我孝。 
逝将杀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地牛地牛,莫害我子! 
三年血肉,莫顾我亲。 
逝将烤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仿《诗经. 硕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027.html

上一篇:mirror - “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也不过是个“说辞”
下一篇:【立委科普:教机器识英文】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生命的起源》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生命的起源》

屏蔽已有 3420 次阅读 2010-2-10 07:2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生命, 起源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生命的起源》
Posted by: 立委
Date: November 03, 2007 11:53PM
立委按:飞鹰还是科普好手。这篇《生命的起源》就写得极为生动风趣。 

 

生命的起源 
飞鹰 于 June 18, 2004 10:03:44: 

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的活动,最高的山巅,最深的 
海洋,最冷的冰层,最热的温泉,甚至岩石层下,都有生命的迹象,到底地球 
上的生命怎么开始的呢? 

地球据说有45亿年的历史了,地球诞生后(怎么诞生的呢?谁知道呢?宇宙大 
爆炸?谈点别的吧,比如牛肉多少钱一斤),10亿年后,出现了一种神秘的东 
西,据说有生命(也许还不是生物)。怎么定义生命,我也不知道,暂且说是 
生命的特征是能够把某项自己的特征,复制出一个和自己基本上差不多的东西 
来。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不是一个大飞跃,甲烷也是有机物,闪电一闪,就可以产生 
甲烷,据说地球早期的大气中甲烷很多,没有氧气。怎么从小的有机分子演变 
成有机的生物大分子呢,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的,比如氨基酸,核苷酸。一个叫 
MILLER的人,想,大家都说地球早期大气中,甲烷,氢气很多,还有水,而且 
啊,风雨雷电不断,在实验室制造这么一种环境,看看能产生些什么?在他电 
击他的人造地球早期大气环境(其实就是一大烧瓶,里面有一些水,氢气,甲 
烷,也许还加了些什么,得看他的实验记录了),电击了多长时间,100多天? 
最后一检查烧瓶里面的东西,他居然发现了氨基酸!有人说,不行,我得亲自 
动手,看你造假没有,这样别的一些人用类似的方法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氨基 
酸,核苷酸等。这样大家都相信生命的基础是电出来的! 

基础还是基础,不是生命啊,有人就开始想象,有了基础后,生命怎么开始呢? 

生命的特征是自我复制,要有一些东西来促成这种自我复制,还要有能量,能 
量不是问题,闪电多着呢,有人就想,蛋白质肯定是最先的生命形式,因为氨 
基酸一连就成了多肽,而且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但是呢,蛋白质如何携带信 
息呢? 

1989年Cech发现RNA有酶的特性,而且还得了诺贝尔奖,有人就开始制造生命起 
源的故事了,说是电出来一堆核苷酸后,接着又一电,他们居然首尾相连了, 
成了一种后来我们叫做RNA的东西,由于这个东西能催化自己复制自己,所以说 
RNA是生命的鼻祖,可有人问,刚开始产生的RNA也有酶特性么?没有人知道35 
亿年以前的事。 

各派各执己见,有人就来和稀泥:也许RNA与蛋白质是同时产生的,偶尔地, 
他们混在一团泥巴里,泥巴将他们粘在一起了,泥巴里的一些无机离子有催化 
作用,比如现在我们做PCR还要加一些MG与K呢,而且由于温度等的变化,一些 
放射性衰减会产生一些能量,泥巴里还有水,这样,由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早期 
生命类似物就开始跟着泥巴在地球上晃荡了,他们晃啊晃,弹指一挥键,5亿年 
过去了,他们不知怎么的就成了细胞!我们到现在也不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其 
实我们不知道所有的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有人想象是这一小团RNA与蛋白质, 
结合得很紧,不知怎么的滚到油里去了(油怎么来的,我们不知道),然后弄 
了一身油,这层油居然还可以让某些东西近来出不去,有些东西出去进不来, 
这种选择性的油层,我们后来叫细胞膜。这样第一个细胞诞生了,我们都是这 
个细胞的后代,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这个祖先到底是什么摸样,能干些什么,我 
们只好猜想,这个家伙肯定不喜欢氧气,因为那时没有氧气啊,可能喜欢泡在 
温泉里,比如黄石公园那样100摄食度的温泉里,他们应该能够固定碳。有人 
发现一块岩石中有35亿年前细胞的化石,摸样居然和现在的一种叫Cyanobacteria 
的东西很相象,而这个东西被我们认为是个比较现代的细菌。 

这个细胞不知在地球上又晃荡了多少年,怎么到什么原因,他们居然有了个核, 
而且内部的一些东西还各自为政,用膜将自己包起来,我们把那些东西叫细胞 
器,比如线立体,叶绿体什么的,这些东西怎么产生的,据说我们有证据说, 
他们是寄生物,钻到那些古细菌里面,古细菌呢,来了?好!抓住为我所用, 
于是被俘虏了,被改造了。这个过程化了多长?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最早的真 
核细胞化石是15亿年前形成的。 

于是,一个细胞觉得孤单,他们形成一团,于是他们开始分工合作,于是,于 
是,于是,就成了人。人在地球上挖来挖去,寻找生命留下的遗迹,拼命想拼 
造出了这个于是发展的过程。 

生命就这样开始,发展。可有人有不同看法,屁话而已,40亿年能从无到有, 
产生这么绚丽多彩的生命?生命肯定是从外星球来的,看到没有,澳大利亚发 
现一块陨石,上面有个细菌的化石!没错,天上一块石头到澳大利亚,有好事 
者拿到显微镜下一看,居然发现一个象细菌化石的结构,不得了了,生命是天 
外来的!人们发现地球上的陨石大部分来自于火星,这是人类送到火星的海盗 
说的。后来送了一个叫“勇气”的家伙,以及他的兄弟,叫什么来着?“幸运”? 
他们就想看看,火星上到底有没有可以称为生命的东西。据说发现了生命可能 
存在过的迹象。有人就这样想啦:生命会不会随着陨石在行星间旅游呢?WHO 
KNOWS?虽然不久前有人指出,澳大利亚的那块天上掉下来的石头里的结构也 
许是石头的结构,并不是什么细菌。 

生命的起源,我们知道得还不如我们到火星,对太阳系知道的多。现在的都只 
是故事,猜想而已。谁有确切的证据,谁就可以获上若干次诺贝尔奖。 

【虹桥科教论坛网友文库(www.rainbowplan.org/cgi-bin/edu/mainpage.p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04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随笔:关于科学、宗教和信仰》

《立委推荐:何新》 屏蔽留存

《立委推荐:何新》

屏蔽已有 2266 次阅读 2010-3-7 09:0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左派, 术士, 何新

04.03.16, 【推荐】何新论坛:http://www.hexinnet.com/

其实不是真地推荐他,他的观点多数我都不认同。何新是著名左派理论家和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术士, 十几年来一直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中共出谋划策,为中国现存秩序的鼓吹者。他是一个奇才, 理论和论述角度独特, 有相当深度, 能自圆其说, 并有很强的可读性及时代感。何新现象在当今中国是一大奇观。何新论坛是我常去的, 每次皆有所得, 尽管有时觉得他的“左”及对中央领导 (江泽民, 邓小平, 王震, 等) 的奉承很搞笑。

立委推荐一个与自己政治思想完全背道而驰的左派理论家,算是一个例外吧。不过,何先生同情弱势群体的言行,我是赞许钦佩的。记得有人问他这位生活的强者智者,为什么总站在弱势穷人一边,他的回答是(大意):因为佛陀也是站在穷人一边的。

立委补注:其实立委并不是纯粹的右派,自我测量了一下,属于政治偏右(信仰自由主义),经济偏左(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民,总体不偏不倚。在充斥着愤怒青年乃至愤怒中老年的网络上,如此不偏不倚的爱国人士已经不多了,值得自我表扬一哈。

远香近臭,我对党国基本持谨慎乐观态度。 (776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27, 2008 02:06PM

 

中国的经济起飞,有目共睹,为中国骄傲。有很多原因,但改革开放是根本的,这点我充分肯定。 

我坚决反革命。稳定也许不必压倒一切,但确实很重要。民运极端分子要闹革命是很危险的事情。 

中国的经济自由政治高压的道路,到现在为止,至少看来没有出大的问题。自天安门近20年以来,民运份子和西方一直唱衰中国,没有一次符合现实,中国是越来越强。他们低估了跛腿经济改革的增长空间,党国领导人的领导艺术和灵活性,以及中国人民的才智,天生的商业头脑以及底层百姓的委曲求全。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在一党专制和民主之间,怎样才能既开放政治(逐渐言论自由,废除党禁等),又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我不相信当局及御用文人一放就乱的说法,也怀疑和反对民运右派人士激进改革休克疗法不顾人民死活的主张。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n between, but where is it, I know not, either. 

 
太危言耸听了些。 (332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27, 2007 12:29AM


以前看《大参考》,就见过很多危言耸听论国内政治和经济的篇什,很合我右派的胃口。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我每天看到和相信的都是中国危机四伏,陈胜吴广大起义在即,经济崩溃在所难免。 

后来回到国内一看,才知道有多大的偏差。 

中国的问题成堆不假,两极分化,蛀虫也多。但踏踏实实勤劳苦干的也很多。两相抵消,结果还是经济起飞的势头挡也挡不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054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特别推荐:毛泽东博览】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蔣勁松   2010-3-8 00:54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仰望星空,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屏蔽已有 2846 次阅读 2010-3-17 17:4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爱情, 童话, 传奇, 浪漫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月亮出来亮汪汪》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27, 2007 02:44AM
立委按:飞鹰是星湖和虹桥的老网友了,文笔优美,人缘极佳。飞鹰今春离网时所引起的震撼和挽留,在两岸三地,如潮水一样。飞鹰的这篇封笔之作“月亮出来亮汪汪”是爱情故事的极品,有如童话。有网友建议好莱坞以此题材拍成电影,让动人的爱情故事永远流传。我倒觉得,对于以如此婉约的文笔写就的真实人生故事,阅读的愉悦是电影不能替代的。  

 

鹰在旅途(最后一集):月亮出来亮汪汪 (7007 bytes) 
Posted by: 飞鹰 
Date: February 12, 2007 08:22PM 

鹰在旅途:月亮出来亮汪汪 

引子 

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哥,山下小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攸攸,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 

这是我最喜欢听一首歌,我不敢轻易听,一听就会陷入一种回不来的回忆之中。只有这个回忆,如果有某个细节想不起来,身边会有人提醒我。 

两天三夜的火车,一天两夜的汽车,深夜12点,我和我的导师才到达这个距离边境才几公里的小镇。明天还有16公里的山路,才到达我们的研究地点,导师告诉我,那个寨子门口有一棵高高的木棉树,上面开满了红红的木棉花。 

我计划要在这里呆三个月,而导师带我熟悉研究位置以后就要回北京。我们住在一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研究站,吃饭在一个哈尼族老乡家。我们的研究地点位于热带雨林, 

刚把行李放下,安顿下来,保护管理站的一个小伙子过来给我们打招呼,小伙子是白族,盛情邀请和我和他们一起去采“水木耳”(一种长在小河里石头上的一种类似木耳的菌子)。来到河边,除了他,还有三个姑娘,笑眯眯地盯着我,小伙子向她们囔到:北京来的研究生!我不敢看她们,赶忙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是我出行前我妈妈塞到我包里的咖啡糖,一人几颗。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河中小鱼很多。他们从水里捞着水木耳,我就四周看着这小河,小河旁边的森林,听着林子里的鸟叫声,和旁边姑娘们唧唧喳喳的笑声和说话声(他们说的是一些民族语言,我一个字也听不懂),心里想的却还是要做的项目。突然,姑娘们一阵大笑,小伙子对我说,这三个姑娘,都很漂亮,你喜欢哪一个,就可以带她回北京。我是从脸红到耳根,只好尴尬地笑笑。一会儿后,小伙子说,阿梅,你唱个歌给北京来的研究生听吧。那个叫阿梅的,转过身来,盯着我说,喂,你喜欢听什么?我想了一下说,你就唱个民歌吧。“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亮汪汪……”这首《小河淌水》我原来听过几次,感觉旋律非常优美。阿梅的声音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悠扬甜美,我有点惊讶,边听边看她,个子很高,腿很修长,眼睛很大,皮肤很黑。。。。。。, 等她唱完后,另外一个姑娘说,阿梅,今天是你唱得最好的一次。阿梅走过来,“喂,还能给我一颗咖啡糖吗?” 

第二天,导师,我,还有一个向导,我们察看了我们的研究调查地点,穿过密密的雨林,一边走,向导一边介绍在原始森林里要注意的一些危险,这里常有野猪,豹子,老虎,甚至大象等危险动物,还有蟒蛇。很毒的蚂蟥,昆虫等。给我介绍各种可能性和措施等。三天后,导师回北京了,我呢,每天早早起来,由向导陪同,走大约5公里,去研究地点工作,到天黑回来。工作进展还算顺利,除了被蚂蟥叮以外,只有一些有惊无险的遭遇。向导介绍说,野兽往往更还害怕人,听到响声,他们早就跑到雨林深处去了。 

有一天早上,我和向导去研究地点,居然遇到阿梅和一群孩子。阿梅原来是当地小学的老师,教一个年级,语文,数学,自然,音乐,体育,还有勤工俭学。她带孩子们在山里找一种中药,卖到钱以后,可以给孩子们买一个教育器材。(我在以前的系列中介绍了一位小学老师,就是阿梅)。 

过了几天,我想写封信回北京,向导师汇报一下工作进展。写好后,没信封。想起来,阿梅那里肯定有。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阿梅那里,阿梅打开门,惊奇地看着我,我说明来意。阿梅给了几个信封给我,说,在我这里坐一会吧。她把孩子们打发回家(那是个星期天),把孩子们给她拿来的东西拿进去,拿来一把凳子,让我坐下,告诉我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孩子们给她拿来了很多生日礼物,有野花,有甘蔗,柚子,芒果等,还有糯米饭,腊肉,鱼等。阿梅说,她前年从职业高中毕业以后,来这里当代课老师。坐在她对面,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她,她真的很漂亮,一种山里女孩的青纯。我们说了一个上午,我给她介绍我的课题等等,中午吃了孩子拿来的食物,算是给她过生日。她虽然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里,但她的思想却很清晰,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很独特,很令我佩服。后来,每到周末,我就到她那里起坐一会,聊一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快两个月了,我的项目进展很顺利,有一天,向导告诉我,他不能陪我去了,因为农忙,家里就他一个劳力,他不能丢下。我很理解,为了陪我,他家里的活,基本上都让他妻子做了。另外,我的经费也很紧张了,如果还要付向导的钱,只怕等不到项目完成,我的钱会用光了,导师说过,经费很紧张,希望节约使用。这样,我就决定一个人去研究地点。平时都是两个人,当我一个去的时候,阴暗的林子,真是感觉一种毛骨悚然,任何一种声响,都会让我害怕,可我又不得不去,其实危险可能并不多。 

那个周末,我又去阿梅那里,不经意说了一下,我现在一个人去深山里。她很惊讶,坚决不赞成我一个人,说是非常危险,特别是我这样对森林不太熟悉的人。我说,没事,我能对付。她想了一会,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刀来交给我,我拿过来一看,刀不长,很沉,很锋利。我非常喜欢,我平时拿的是向导家砍猪草的一把刀。她对我说,明天你去,带上我这把刀。过两天,我就放假了,放了假,我陪你去。 

拿着刀在手,心里还是很害怕,不过还好,没有遇到任何危险。两天后,阿梅放假了,她家就住在附近寨子,她真的来了,每天早上,她拿者一些糯米饭,里面有干鱼或肉干等,戴着一顶自编的草帽,山里的姑娘,漂亮的山里姑娘!一路上,阿梅给我介绍,怎么在山里生存,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怎么防蚂蟥,虱子,等等。当我工作时,阿梅给我做纪录,她很聪明,很快就知道我做的是什么,提了两个建议,我很惊奇,我自己怎么没意识到呢。 

时间过得真快,再有两个星期,我的课题就可能收集数据,完成这个季节的工作。阿梅每天来,和我一起去研究地点。一天早上,阿梅唱歌,我听,一起去研究地点,突然,我突然觉得脚上一阵刺痛,然后看到一条绿色的小蛇嗖地钻到旁边草丛里,我感到一阵紧张,知道自己被蛇咬了,阿梅一听,问我看见的是什么蛇,我告诉她是一种绿色的小蛇,她一听,也很紧张,说那种蛇很毒,但安慰我,让我别急,她爸爸知道怎么治疗(她爸爸的故事,我也写过:最后一个布东猎人)。简单地把伤口用溪水洗了一下,我们就往回走。虽然才走2公里,我却感到脚步很沉,头也开始发痛,发晕,我知道可能是蛇毒开始发作。阿梅扶着我,我还是越走越慢,还有两公里。阿梅说,来,我背你。她把我的包挂在前面,背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到她家,我的眼睛开始花了。她爸爸刚好在家,一看伤口,有点发黑发肿了,他爹一看我的脚,叫阿梅给他找一把刀,阿梅从我的包里翻出她的那把刀来,他爸很快在伤口上划了一刀,然后从嘴吸出很多血来,我基本上没什么感觉了。半昏半醒的,很快,他爸给伤口上上了一些药,出去叫来村里唯一的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拉到乡里的卫生院,洗伤口,打针,吃药。到晚上,我才感觉脚伤口处刺痛。阿梅说,当你感觉痛的时候,就说明没什么大事了。晚上,阿梅坐在床边坐了一晚上。早上醒来,我才想起我的试验,当时正是收集最后数据的时候,如果错过了,这个季节的工作全浪费了,必须等到第二年,那我的论文就没法按时完成。我着急起来,想挣扎着起床。但脚上还是刺痛,无法走路。阿梅一下子扶住我,问我要做什么。我把我的焦虑告诉她。她说,我去给你收集数据,我知道怎么做。你在交代一下,肯定没问题。我一想,也就只能这样了。晚上,阿梅到医院来,带来一些吃的,和她当天收集到的数据,我看了一下,基本上还行。 

就这样,我医院住了两天,回去后,又过了两天,才感觉可以走路。这期间,都是阿梅一个人为我去收集收据。到第五天,我可以一颠一颠慢慢走,阿梅扶着我,我才能去研究地点,完成了最后一个星期的工作。工作完成了,我也要回北京了。 

要回去的前一个晚上,我去阿梅那里道别,我说,阿梅,明天我就要回去了,没有你的帮助,我根本不能完成工作。阿梅说,我再为你唱一个《小河淌水》吧。月亮从东边的山上爬上来,月光下,我看见阿梅眼里的泪光。我把她的刀拿出来还给她,她说,这到就送给你吧,希望你以后还能记起我。 

第二天,当汽车经过阿梅的学校时,我看见阿梅站在窗前。阿梅送我的刀,陪着我走了很多地方,最后遗失在云南的原始森林里。第二年的同一个时候,我再一次来到阿梅那里,阿梅从教室里走出来,泪光涟涟:阿哥,你终于回来了。 

后来,阿梅到了北京,到了澳大利亚。 

(这是飞鹰的封笔故事。飞鹰就此别过所有朋友。不知冰儿是否记得,我曾说过,等飞鹰江郎才尽的时候,就会写这个最后一集。另请把此故事转给小沫)。 

~~~~~~~~~~~~~~~~~~~~~~~~~~~~~~~ 

鹰在旅途(最后一集):月亮出来亮汪汪 (7007 bytes) 137 飞鹰 2007-02-12, 08:22PM 
知道你不会回答我,但还是要问 (461 bytes) new 75 bing2 2007-02-13, 04:00PM 
你绝对不能走! (0 bytes) new 76 Alicia 2007-02-13, 09:35AM 
有情人终成眷属. (31 bytes) new 68 阿福 2007-02-13, 07:04AM 
为什么要封笔呢? (72 bytes) new 73 testtest 2007-02-12, 10:31PM 
为什么突然告别?祝过年好! (0 bytes) new 69 carmen 2007-02-12, 09:22PM 
don’t stop. (14 bytes) new 67 Charles 2007-02-12, 09:18PM 

飞鹰在封笔前曾光顾立委博客,并有留言,多缪爱之词,惺惺相惜,立委诚惶诚恐。『鹰在旅途』–飞鹰专辑就在立委星湖博客的隔壁,请移步欣赏飞鹰优美的文笔和传奇:[www.starlakeporch.ne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386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音乐心情:落雨的时节,失恋者的歌》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屏蔽已有 2803 次阅读 2010-3-17 17:48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人生, 爱情故事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31, 2007 04:58AM
立委按:飞鹰兄弟是真性情人,阅历丰富,感情细腻,心地明净清澈有如山溪。继图雅之后,飞鹰成就了中文网的又一个传奇。飞鹰离网之前,著“鹰在旅途”系列,信手写来,一气呵成,在在佳作。立委再择一篇,推荐如下。 

 

这也是篇感人至深的真实爱情故事。但我们从童话世界回到了现实,满目人生的沉重和命运的无奈。掩卷太息,一个朴实纯洁深谙爱之真谛的农家女的影子,挥之不去:她不哭了,说只要我好,她就好。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Posted by: amelie 
Date: February 19, 2007 08:21AM 

[www.rainbowplan.org]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平时我写的那些回忆的东西都是与野外考察,是科学的幌子下的故事。今天这个故事,与科学关系不大,本来不想拿出来。以前答应了小沫说要讲我的故事给她听,我想今天这个才是我真正的故事。 

我想应该大四的第二学期,我们整个班在河南邢台临西下堡寺乡进行毕业实习(这个乡出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省委书记),我们两个人一个组,分散到这个乡的每个 村。条件还不算艰苦,从小在农村,象从垃圾堆捡来两个碗做饭碗这样事,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我最大的痛苦还是吃惯了米饭,而那里只有馒头,吃了三天馒头后,我就开始拉肚子,不消化。两个星期后,领队老师来看我们,看到我们瘦得只有皮包骨,向上反映,县里才专门拉来一车大米,分给南方来的同学。有米还得有菜,好像那时我们可以买到的菜只有茄子和辣椒,刚好这两样是我和我的搭档喜欢的蔬菜,这样,我们就吃了整整两个月的茄子炒辣椒,辣椒炒茄子。不过我们在邻村干活的同学请我们去吃了蛇,刺猬,还有油炸知了(一个同学深夜和女主人一起出去捉知了,据说还捉出了一段故事)。 

艰苦的三个月,本来就有很多的故事,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苦痛的三个月,不是因为工作,因为我交往了七年,认识了十年的女朋友飞了!而且要说要嫁给一个认识才几个月的人。 

在我们那个年代,在中学就有恋爱倾向的同学是要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的,因此在中学的时候,我们有那种朦胧的感情,但不敢在一起说话,我们之间是不用递纸条的,常常偶尔一个对望。早恋不好啊,我没考上大学,不过我本来就笨,即使没有朦胧,我也考不上。而她考上了。农村的孩子,不考上大学,就要在家种田。在妈妈的泪眼与爸爸的无声的责骂中,我开始准备第二次高考。她没有给我写信,但去大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就给我寄来了一大堆在长沙买的参考资料。以后的一年,每隔一个月,我就会收到她寄来地参考资料,整整一年,她没给我写过一句话。 

后来,我终于考上武汉一所重点大学。我看到我分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车到她,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这是我第一次到她家,我看得出,她比我还高兴。我们坐在她家门前的田埂上,她望着我,听我说复读是什么。晚上我错过了回家的车,不过才八公里路。我回家时,我爸爸妈妈在等我。 

从此我在武汉,她在长沙。在大学的前两年里,每个星期我会收到她的信,她每个星期也会收到我的信。假期回家,我会去看她,她也会来看我。去她家时,我们就坐在她家前面的田埂上,来我家时,我们爬到我家后面的小山上,那时无聊的话题也有趣。大二第二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踢足球的时候踢了过个骨折,绑上石膏躺在床上,或者由同学们背着去考试。一天考试回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宿舍前的台阶上,是她从长沙来看我。她听说我脚骨折了,执意要来照顾我。我把她安排在同班的女同学那里睡觉,同宿舍的哥们也尽量不在宿舍。我们在一起过了我们最幸福的十天,我第一次牵了她的手,第一次吻了她。但我们没有走得更远。考试完了后,她做我的拐棍,我们一起回家。 

下个学期开学时,我的脚基本上好了,我回武汉,而她毕业分配到我们老家县的一个乡工作。从此,我基本上不缺钱花了,她每次发工资后都会给我寄一百块前,而那时我们的生活费50元就够了。大三第二个学期暑假,我去她单位看她,当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她给我看她的手,尽是老茧!我明白了她工作的辛苦,吻着她的手,想哭。终于,她办了停薪留职,去南方打工了,每个月,我都会收到她的钱与信。 

后来,我准备考研究生,没日没夜地看书。然后就是毕业实习,然后就是上面所说的绝交信。当时我很气愤,去信问她为什么。她不回信,但仍旧寄钱来。 

实习完 回学校后,我心高气傲,不再给她写信了,钱取出来,但不再用了。大学毕业后,我回她家,她没回。我把我用了她的钱全部还给她爸爸妈妈,他们坚决不要,老两口流着泪要我不要怪她,我忘 了我说了一些什么,总之是一种不高兴的话。 

后来我去北京念研究生,时时想起她,可再也找不到她了。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婆,死心塌地爱上我,我也一样。大约三年后,我接到一个电话,没人说话,只有一阵隐隐的哭泣声,我一听就知道是谁!是她!但她不说话,只是哭。大约十分钟,她挂了。几天以后,她又来电话了,还是哭,最后她告诉我一个号码就挂了。我马上跑到打长途的地方,打通了那个电话,她只问了我好不好。我如实地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她。她只说了一句,只要我好,她就放心了。然后就挂了电话,从此我再也打不通那个那个电话了。问尽所有的同学,他们也不知道她的信息。有一次回家去她家,她爸爸妈妈退休后也搬家了,也找不到了。后来,我出国了,结婚了。不知道她咋样了。 

去年年底回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她的姐姐,来到她爸爸妈妈家。她爸爸妈妈还是要我不要怪她女儿。后来她姐姐告诉我,那一年,她查出得了肝炎,医生告诉她,肝炎患者不能结婚,不能生孩子,而且要花很多钱,也不一定能治好。她一听着急了,不想连累我,就编出一个故事,与我分手了。后来,她的肝炎一直没治好,但保持稳定不传染了。后来,我向她姐姐要她的电话,她姐姐征得她同意后,打通电话后给我,我忍着眼泪,问她,为什么那么傻?她不哭了,说只要我好,她就好。 

~~~~~~~~~~~~~~~~~~~~ 

拍砖的人所说的,正是我惭愧,责骂自己的地方 

送交者: 飞鹰 于 February 28, 2005 10:03:06: 

回答: 鹰在旅途:与科学无关的故事 由 飞鹰 于 February 25, 2005 17:08:38: 

没有料到这个回忆这么受到关注,有掌声,还有拍砖声。其实拍砖的人们所说的,正是我惭愧,责骂自己的地方。我要是当时理智一点,到南方去找她,可能现在是另外一种结局了。我当时没有想到她会是生病了,想到的在南方的花花世界,所有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当时她的信充满了这些暗示。 

确实,作为一个男人,用女孩的钱,现在想起来,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农村,这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农村,又说到农村了,农村里有很多城市人不知道的事。比如她家门前的田埂,我家屋后的小山等等。如果我要说到,我爸爸三年前退休了,那就更成了大漏洞。其实这是我爸爸妈妈那一代非常普遍的事。常常是爸爸是商品粮,妈妈和孩子们是农村户口,生活在农村。我家是这种情况,她家也是这种情况。 

她得的病是乙型肝炎,是她刚到南方就被传染了,她给我写最后一封新的时候,正发病。现在还是带病毒,但早已经不感染了。她前年结婚了,嫁到江西,现在还在深圳打工。得知她的情况后,我的确有去就看她的想法。我想了一晚,看看旁边的老婆孩子,我放弃了。我已经对一个人造成了伤害,一则这个伤害已无法挽回,二则努力去挽回这个伤害,只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写这个回忆,并不想要得到大家的掌声,歌声,与诗画(谢谢),虽然却是很让我感动。一半是答应小沫要讲我的故事(在没有知道这个故事的真相以前,我原来想讲的是关于那个“死心塌地爱上我”的故事),另一半是我自己正处于一种惭愧自责的心理。我没有含着泪写。只有一个晚上,那个知道真相以后的晚上,在老婆与儿子都睡着了之后,坐在寒冷的月光下,直到很晚很晚。 

阅读次数 117 

所有跟贴: 
在中国,得乙型肝炎的很多,带3阳的比比皆是, - reminder (445字节) 2/28 18:39 似乎也不必要过于自责 - 离乡客 (90字节) 2/28 14:47 
飞老师:姑娘的心思,是能藏一辈子的。 - 微副虚记 (75字节) 2/28 10:42 
回来就好,我想这是最好的结局。 - JFF (38字节) 2/28 10:31 (1) 

[www.rainbowplan.or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3862.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音乐心情:落雨的时节,失恋者的歌》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屏蔽已有 2298 次阅读 2010-3-17 17:5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传奇, 布东族, 猎人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飞鹰 -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Posted by: 立委
Date: October 29, 2007 06:47PM
立委按:阿梅实际上是一个少数民族族长的女儿。族长因为善于打猎,保护本族,极受拥戴和女性青睐:可以想见漂亮的阿梅,其母一定很漂亮。这篇现代童话极富传奇色彩,有点类似于Disney 经典片 POCAHONTAS,那个白人殖民小伙子,爱上土著酋长女儿的故事。有情人终成眷属,阿梅跟随她的王子出了云南边寨,携手走上人生旅途。他们先回北京,后定居澳大利亚,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少数民族族长的故事见: 

鹰在旅途:最后一个布东族猎人 
Posted by: amelie 
Date: February 19, 2007 08:03AM 

[www.i-fox.org] 

(注:匆匆写就,就贴在这里,下星期在来拣错别字吧) 

最后一位布东族猎人。 

引子。 

布东族,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正式被承认的少数民族,他们称自己为布东族,分布在云南和老挝的邻近地区,他们以前靠打猎,捕鱼为生,现在已经完全放弃打猎捕鱼的生活,以种植旱稻,玉米为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中国仅存几十人,他们原来很少外族通婚,但现在已经完全与别的民族婚嫁了,(在中国)最年轻的一个纯血统的布东族今年34岁。 

我在那里考察的时候,见到了布东族最后一个猎人,一个有传奇式经历,而又不幸的老人。 

老人年轻时候,是一个部落的头领,这个部落他们自己称为布东,生活于中国和老挝交界的原始森林中,男人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女人在家照顾孩子。解放后,他们生活的地方一部分被划为中国,一部分被划为老挝。老人的部落里的人也一部分成了中国人,另一部分称了老挝人。老人带领的大约60人成了中国人,而他兄弟带领另外一部分成了老挝人。即使现在,这两拨人还经常来往,他们的脚下没有国界。 

老人带着他的人住在一个山谷,过着渔猎的生活。那时山里野兽很多,大到老虎,大象,豹子,熊,野牛,小到麂子,马鹿,松鼠,河里的鱼也很多,几十斤重的团鱼也很常见。老人那时年轻,浑身是力气,能空手追到马鹿。带领寨子里的年轻人,上山打猎,下河捞鱼,女人在家种一点苞谷,到山里找些野菜。老人打猎不用枪,用弩,百发百中,从大象,到老虎,到黑熊,野牛,野猪都是他的猎物,他唯一没有猎到的猎物是传说中的独角兽,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好几次看见一个头上长着一只角的,象牛一样大的野兽,每次都在他的弩射程之外就跑掉了,我怀疑那可能是犀牛。猎到野兽以后,只要比猴子大的,他会分成若干份,寨子里的每家都有份。小的野兽和鸟,就送一些给家里没人能打猎的家庭。老人还知道很多草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寨子里的人有什么小病,全靠他的草药。老人给我看过一种最神奇稀少的草药:猴结。 

大约60年代初,一场瘟疫侵袭了他们寨子,寨子里的人死了一半多,老人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只好迁到另一个山谷。寨子里的一些家庭,男人死了,或主要劳力死了,老人就照顾起所有的残缺家庭,经常晚上出去打猎,捕鱼,给那些家庭送去。 

到了70年代,他所在的地区开始引入旱稻,推广种植橡胶,再加上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始保护野生动物,打猎为生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他带领寨子里面的人砍林种稻,种橡胶。在初期,主要的食物来源还是野兽,后来,慢慢地,生产队有旱稻了,橡胶也可以割胶了,各家不再依靠山里的野兽了,特别是80年代后,一些人从内地迁到他们的寨子,他也慢慢地在寨子里变得不重要了。大约1980年的时候,政府开始宣布保护野生动物,不提倡打猎的时候,老人有了他的第一杆枪,不在用弩,他枪下的猎物还是当时寨子里面人的主要肉食。 

后来,寨子里的人开始自己耕耘自己的旱稻田和橡胶林,开始养猪,养鸡,不再依靠老人的猎物,老人也老了。 

老人最后一次打猎是1991年。一头野猪来到寨子附近糟蹋玉米地。老人决心打掉这头野猪。他爬在野猪可能要经过的地方的一片草丛中等待野猪的出现。半夜,野猪来了,他站起来,举枪就射。谁知在他开枪的同时,从对面草丛中也冒出一串火光。最后,他打死了野猪,而对面来的火光击中了他的右腿。原来村子里一个小伙子也来打野猪,两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野猪出现后,那小伙子没射中野猪,却打中了老人的腿。老人的右腿膝盖骨被打碎,胫骨被铅子打穿,后来由于耽误医治,从大腿处截肢。 

一次和老人闲谈时,老人给我看了一个他爱之如命的宝贝:一顶竹篾编的草帽,上面拴着很多彩色的细线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彩绳。老人的女儿对我说,这个草帽是她爸爸年轻时候编的,每一根细绳代表一个爱过他的女人,女人在他的草帽上拴一个彩线,就表示爱他,拴一根用很多细彩线编成的彩绳就表示要嫁给他。老人说,他死后,这个草帽要挂在他的坟头。 

[www.starlakeporch.net] 

~~~~~~~~~~~~~~~~~~~~~ 

living happily ever after: 走出边寨漂流世界的王子与公主的平实生活花絮 

谁有过田园梦?(从下面搬上来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虹桥科教论坛 [s109196612.onlinehome.us] 
送交者: 飞鹰 于 October 12, 2004 11:10:26: 

其实生活中的精彩很多,即使鹿摘走了你的玫瑰,玫瑰虽可以饱你的眼福,但对于鹿来说,也许你的玫瑰让他免受一夜的蓟饿。 

在北京住鸽子笼的时候,经常和家里的领导一起做梦说,要是能有一个大院子,在院里种些蔬菜,挖个小池塘养几条鱼,过过那种都市里的田园,那多好啊。 

来到大海的另一边后,终于有了一个有很大的院子的房子,虽然还是租住的,多交20刀一个星期的房租后,房东大方的说,只要你们不把我的房子搬走了,你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装饰院子,条件是搬走时必需恢复原样。 

搬进去后,在领导的亲自带领与指挥下,每个周末就在院子里开始田园梦,领导说,在这里种几棵辣椒,在那里种几棵茄子,还有葱,大蒜,黄瓜。最大的工程是挖了个小鱼池,因为考虑到以后还要填平,挖出来得沙土还用带子装好,好好放在储存室里。经过几个周末的汗水,嗯,院子象个田园了,有菜园,菜园里有新种的蔬菜苗,鱼池里有新放的小鱼(本来想放几条小鲤鱼,找了几个地方,发现只有长得象鲤鱼的,以为是鲤鱼,18刀一条,买了5条。后来清邻居老太太来欣赏我们的田园,她对我们的田园没有什么评价,只是建议我们把鱼养到鱼缸里,因为这种鱼很名贵,叫什么koi,才知道是日本锦鲤)。 

田园做好了,我们也开始做梦了,嗯,等茄子揭茄子了,等辣椒结辣椒了,等鲤鱼长大了(我们可不管他是不是锦鲤),我们就不用上超市买菜了,还有鱼吃了。于是我们就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这田园了,浇水,施肥,除草,除虫。可是田园里的小蔬菜苗似乎不领情,茄子苗辣椒苗西红柿苗等从来就没绿起来,象营养不良的孩子,越来越黄,越来越黄,最后变得没有了。萝卜籽倒发了芽,可是每天早上起来一看,总是有一些被什么连根咬断,经过晚上的观察,原来是蜗牛干的,因为不愿意用杀虫药,晚上12点了,领导还带着我做蜗牛(一点也没想起和领导谈恋爱时,晚上去捉萤火虫)。可是蜗牛还是与我们作对,每天晚上还是要破坏几根萝卜苗。有几天没有数我们的鱼了一天下班回来,领导杏眼圆睁:你煮了一条鱼吃了?不老实交待,今晚罚你捉蜗牛到晚上12点!天啦,那小鱼,才两寸长,我又不是猫!可是这鱼,数来数去,只剩四条了,活不见鱼。死不见鱼尸。神秘的消失一条了。邻居家又没有会潜水的猫。过了几天,我们的鱼只有三条了,领导说,嗯,肯定是鱼自相残吃了。正考虑怎么让他们分居。我却在鱼池边发现有几个小鱼鳞!肯定是有飞贼!守候两个周末后,终于发现飞贼是海鸥!代价是我们的鱼只剩一条了,为了保存这个独苗,我们买了个鱼缸,孤身寡影,最后一条锦鲤在搬进鱼缸三个星期后,郁郁而终。 

由于没有什么好照看的了,我们很少去后院了,偶尔去看一眼,越来越绿,我们浇了很多肥,杂草喜欢啊。又过了很久,踏着过膝深的杂草,领导去巡视过去的田园,惊喜地发现,鱼池旁有两棵萝卜!拔出来一看,萝卜比超市里卖的还大,而且还没有花心!领导骄傲地宣布,今晚我们吃牛肉炖萝卜,自家种的萝卜. 

又是一个周末,看着绿油油的后院,领导对我说,这草可以养活两只羊,我说养活两只兔子绝对没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周末去逛宠物市场,买两只小兔子扔进去。第二天下班回来一看,杂草没有了,只剩根了,原来是邻居抱怨,杂草结子后,会飞到他家后院,打电话去房东那里抱怨,房东派人来把草剪了。正在唏嘘之中,遗憾不能养兔子了,房东来电话了,责令我们马上把后院里的坑填平!原来白天剪草时,剪草工人与剪草机一起掉到我们的鱼池了! 

看着光秃的后院,我问领导,我们以后种什么?领导说,我们什么也不种了,搬家! 

[www.rainbowplan.or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3863.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音乐心情:落雨的时节,失恋者的歌》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天空--陈圆圆》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天空--陈圆圆》

屏蔽已有 2915 次阅读 2010-4-30 06:12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曾宁, 陈圆圆, 历史新编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隆重推荐美女作家曾宁的这篇历史新编。尽管我于历史不熟,这篇历史传奇的精致神妙还是令我叹服。芥老的评价说出了我想说而表达不清的意思:

这是一篇构思精妙的故事新编,显示了作者浑厚的文学功底和挥洒自如的表达艺术,尤其是绚烂精到的文学语言,既大跨度地勾勒了人物命运的时空,又细腻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物的形象跃然于读者面前。如此文才,不亚班、谢!

以前戏说做宁粉,9分冲美女,1分冲作家而来。因为自己也爬格子,虽然只是业余爱好,但文人相轻的流弊我也不免,除了“美女”作家和曹雪芹,很难再粉谁,包括鲁迅。从此,宁粉的作家指向多于美女。

天空--陈圆圆
曾宁

那一年,妈妈说我必须被梳笼。

众龟奴仆环纷纷跪下:“恭喜圆姐儿。”我对著菱花铜镜没支声,丫头应了:“起来,姑娘有赏。”他们在我身后闹闹腾腾地抢赏钱,打情骂悄声响作一片,我悄悄抬眼,浣纱里弯曲的画梁屋檐精巧地勾划出一方蓝天。天空纯净得任我驰骋,从懂事起我就开始看天空,我生著一双和天空一样清纯的大眼睛,我执意认为只有我这样的明眸才配直视天空。天空无一丝污浊,我们浣纱里的天空与千金闺秀屋檐外的天空是一样的,只可惜,天空下的一切截然不同。

婆子们在妈妈的指挥下端来大小红漆盆,为我沐浴开脸。打头的婆子用一根红丝线浸水刮去我脸上的汗毛,我一阵生疼,竟痛出泪来,婆子安慰:“圆姐儿,你好福分,听说梳笼你的公子是大名鼎鼎的冒公子,家有钱,模样俊年纪轻,吹拉弹唱诗词曲赋无所不能。你妈妈疼你,宁愿少要钱,也要给咱与圆姐儿找个称心的姐夫。”我心动了动,复社冒辟疆公子早已是名满天下的俊士,秦淮板桥一带的姐妹常以炫耀的口吻宣称冒公子在她们那里打过茶围,而我却是被冒公子重金梳笼。我习惯地抬眼仰望窗外,晚霞朵朵,在墨蓝的天空,羞涩地呈现欣喜的嫣红。

我站起身,不知不觉随著晚霞的余晖步出卧房,穿过天井,掠过人声嘈杂的浣纱里,晚霞变成美丽的紫红色,一只墨笔勾勒出深紫色的边----

“卡察”一个轻微的剪刀声引我低头望去,一位驼背的老婆婆低头在我身边专心挖野菜,浣纱里即将发生的大喜事,似乎对她没有惊扰。我向她说:“我懂事起,就天天看见你在这里挖野菜,你不能看到天空么?天空很美---”她没有停止动作:“我看过天空,我是天女。只是,我的男人们一定要把我留在地面上,等到我不得不俯视地面的时候,我的男人们都离开了我----圆圆,你命里注定不能飞天的,因为男人们不允许。”她勾娄著背脊,缓缓向前,“再过几年,我就可以升天了,我就可以回到天空父亲那里,再老再丑都是他的女儿。你呢,你不会沉寂的,因为你真美,美得只能让男人们死死按在大地上----”她消失在夜幕中,我始终没有看见她有多丑,多老。

后来人们描写我是个天生的娼妓,近来也有人更离谱,说我纯洁高贵万般无奈才被逼成娼。都很好笑。我一生下来就注定是烟花,因为我诞生在浣纱里,生母则是远近闻名的头牌红姐儿。现在的妈妈实为我的养母,她告诉我,我生母发觉怀孕的时候捶胸顿足,以头撞墙,一迭声地要打胎,不知寻访了多少名医,喝了多少汤药,我却倔强地在她腹中茁壮成长。生我的那天,鸨母将血淋淋的我要塞进便桶,生母却说:“不如给她吃砒霜来的痛快。”鸨母应声拿来了砒霜,生母却仰头看了看午后的蓝天,一片纤小的白云飘过。她让鸨母去准备午饭,将砒霜融入茶杯里,老鸨一再吩咐:“量多一点。”生母不答,又一次抬头仰望蓝天,她会看见了什么?不知道。一个时辰过后,我的哭声引来所有的人,大家惊见我母亲已服下砒霜,她美丽的大眼睛依旧直视著窗外的蓝天。一颗泪挂在眼角,我的养母,当年浣纱里的姐儿,抱起不满一天的我,我竟伸出小手,合上母亲的眼睛。

娼妓为男人而生,我却是为天空而生,我告诉别人,我的生父就是天空。每次歌舞教习,我无师自通了唐舞“飞天”。在深沉得有些灰色的唐乐声中,我用彩色飘带舞出最轻盈的飞花,我腰肢柔软,弯出一道道飞天的彩虹,灵巧的双手画出掠过天空的浮云。“陈圆圆,天人!”凡是欣赏过我舞蹈的男人,半天才出了这一句,包括冒襄,包括田□,包括吴三硅,包括李自成,还包括他,崇祯皇帝朱由检。说完这句话,他们最想做什么,很简单------

我头顶红帕,十二盏宫灯指引,穿过曲曲廊廊,穿过弥漫无奈的红尘。我注定要贡献给男人,而且是极优秀的男人。每次,我最遗憾不能望见天空,透过帐幔和雕梁画栋,我想象窗外的天空什么颜色,心头对男人只有失望。

“圆圆,我最喜欢天空。我是天子,天空的孩子。在大内,只能看见四角的天空。我想走,和你一起走。可是我不能,求死都不得!”他说,当年叱吒风云,一举铲除魏忠贤、客氏乱党的他,这时,柔弱的象个大孩子。我和他依偎在窗下,窗外暗蓝色天空寂静无云,“你不能在这里了。”他说,“流寇,满清鞑子眼看就要打过来,大明江山朝不保夕啊。”我第一次告诉一个男人;“我离不开你。”他悲哀:“圆圆,出宫去从良吧,不要在这里陪我死。”

我扯下所有的帷幔,让月光尽情写入寝宫,我吹熄所有的宫烛,一件件除下我的外衣,没有唐乐伴奏,没有锦衣华服的渲染,我的玉体坦陈与月下,自出娘胎,虽然经历无数的男人,我却从未如此赤裸在别人面前,我跳起了我们最喜欢的飞天,黑夜的无边温柔为我伴舞,黑暗中,他泪眼朦胧,我亦几欲乘风而去,飞向我神往已久的天空。隐隐约约,杀声四起,流寇已经逼近京城。

三个月后,他自杀於煤山,他凝视天空,一颗泪挂在眼角。扼死他的三尺锻带便是我跳飞天的飘带。我擅自离开吴府直奔煤山,轻解下缎带,为他合上眼。在贼兵们目瞪口呆的注视下,手执缎带走向皇宫。

百年后,人们痛斥我的“自甘下贱”,居然对李闯主动送上门,最后引来吴三硅的“冲冠一一怒为红颜”___降清。有人直指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我。

事与愿违,我的指甲一触摸到他的脖子,我的手软了,本来醉成一滩烂泥的李自成,杀死他易如反掌,然而,对於这个刚才给我唯一的性高潮的男人,我竟然拎不动细巧的飘带,飘带滑落在我的亵衣上,连同我的爱情,我的羞耻心被弃於床下。我一瞬间变得极无耻,我开始需索无度,日日夜夜地进行妓女应有的工作,我只能以此麻痹,否则我会痛苦而死。一次次我喘息著瞪视蓝天,天无云。

夕阳如血,扬州的土地鲜红。扬州十日无声无息的开始了,也无声无息的结束了。当我赶到扬州,正巧赶上最后一天。摄政王多尔衮颁发召令,躲在地窖苟延残喘的扬州难民开始陆续出来,“剩下不多人了。”家丁告诉我,“夫人,这里危险,平西王吩咐小的---”我座在车辇上,放眼伏尸遍野。

我很快就要和吴三硅去云南赴任,我被朝廷封为一品夫人,总算有了娼家们艳羡的归宿。不知为何,当我抬眼遥望天空,便立刻吩咐下人给我备车马去当时最血腥屠杀的扬州。

难民们的脸竟无惊惧之色,他们缓缓地抬尸体,慢吞吞地挖土坟,有的人挖著挖著就倒了,旁边的视若无睹,继续低头铲土掘坟。没有人开口说话,也没有人有表情。斜阳下,红色的土堆一个个隆起,周围静的只有乌鸦的两声低吟。

“落你兴亡几点泪,谈千古,慨半生湖海---”一声高亢的吟唱,惊起一滩飞鸥,但见一书生打扮的中年人,依靠在江边桥头,对著具聚血肉模糊的尸首,只顾大声吟呃。他真丑,满脸疤痕,他的眼睛----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可怕的两个黑洞,告诉大家,他的眼睛被人为挖去!然而他的声音却是浑厚高企,如同天赖之音:“一声高唱万山惊!---”难民们无动于衷地挖土,抬尸首掩埋。一旁几个清兵哗地抽出明晃晃的长剑,慢慢逼近他,“闪开!”一名清军推一把挡道的难民,难民竟毫不避让,一铲铲的下去,他是瞎子还是聋子?清军火起,手起刀落,难民倒下,又一个人挡道,清军又是一剑,难民又倒地,第三个,第四个----难民们的表情致死都是麻木的,象毫无感觉的僵尸,而没有人避让。那丑人还在说书:“只劝柚台追后主,不愁弓矢下南唐。”清军步步趋近,他们身后是一条血路,他们的长剑已经砍缺,血一滴滴地侵入土壤。吸饱鲜血的黑土泥泞不堪,难民们鲜红的血溅在清兵们的黑衣上。

我高喊:“别杀了。”大家惊望我,清军当中一个头领模样的人打量了我的车马和仆从,客气地问:“敢问夫人是谁家宝眷?”家丁喝道:“大胆,平西王福晋在此,还不回避。”他们忙跪下行礼,我令他们退下。直接走向那个说书人,他没有停下:“青衣衔壁何年返碧血贱纱此地亡,南内汤池仍蔓草,东陵辇路又斜阳。”我座在他身旁,沐浴在夕阳的火红之中,我轻声问:“你的眼睛呢?”他答:“被多铎挖走了,弃置在总兵府的后花园,化为淤泥。好在天空已经装在我的心里,不需要再看了。”我又问:“我们这是在哪里?”他又答:“在十八层地狱,你的杰作。”我站起身,抬眼望著天空,:“我会飞,你相信吗?”他所答非所问:“明年秦淮桃叶渡,你能为我收尸吗?”我笑了,我笑得美极了:“柳敬亭,等不到明年了。我为你跳一曲飞天吧。可惜无人伴奏。”柳敬亭应道:“我继续说书----全开琐钥淮扬泗,难整乾坤左史黄。建帝飘零烈帝惨---”慨然的说书声伴随我轻如飞燕的舞姿,柳敬亭的嗓音破了,他剧烈地咳出了鲜血。但他还说;“英宗庸碌武宗荒,那知还有福王在,临去秋波泪几行!!”他悲愤的脸仰望天空,天空红如火烧,他空洞的眼眶竟迸出鲜血,我激烈地舞动并不属於人间的肢体,伸手为他合上并不存在的眼睛,扬起彩色缎带,瞥一眼天空,从从容容的投入桥下的茫茫江水。

我的初夜被英俊多才的冒公子梳笼,后来他在<影梅庵忆语>中忍不住提到我,对我的依恋付诸笔端,尽管这本书为董小宛而写。我的爱情献给朱由检,在苍凉的天空下,他目睹我最纯洁的飞天舞,他读懂了我的挚爱,那条七彩飘带为证!我的性爱被李自成肆意享用,在没有天空的锦被下,他让我感受到腾云驾雾的飞天般的快乐。我的青春被吴三硅占有,他是唯一正式娶我的男人,我为他“一代红妆照汗青”,他为我“全家尸骨成灰土”。遇见柳敬亭,我只剩下生命了。

没有人相信我最后的男人是柳敬亭,因为他奇丑。人家情愿编我在云南做了道士,最后羽化西去,自由翱翔於我钟爱的天空。我多么盼望有如此诗意的死亡。然而,我只能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只能有最平淡的开始和最软弱的结局。“与君唱作圆圆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3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784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朝华午拾:老乡妹妹》

 

1  魏玉保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鹤顶红*袖箭*枪》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鹤顶红*袖箭*枪》

屏蔽已有 2898 次阅读 2010-5-1 10:48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武则天, 曾宁, 故事新编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又是曾宁伊人的故事新编,实在太妙,不得不转。这篇构思极精巧,令人拍案叫绝。

 
 
 
蓦然回首,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ttp://www.dingding.tv/bbs/thread.php?fid=20
 
鹤顶红*袖箭*枪
曾宁

没有比今夜更圆润的月亮,妩媚的白,阴柔的晕。月光透过窗纸洒入桃红色锦衾,青铜兽炉摇曳出袅袅的檀香。这些日子后宫一直冷清,就连徐妃都很少被招幸。从太极殿太监们诡秘的神色中,我判断皇上这次病得不轻,很可能—–我抬起手,曾经倍受皇上恩宠的五指白嫩纤美,柔若无骨,无名指上一只绿宝石戒指闪出荧光,如黑夜中猫头鹰的锐眼。我按一下宽袖里的袖箭,去年皇上问我如何驯服烈马,我的回答很简单:皮鞭,铁棒,匕首。虽然凶器非到最后的关头不会祭出来,但现在危机四伏,须得时时防身。

轰的一声,一阵怪异的浓雾在室内蒸腾,我刚想叫太监来,却见雾中出现一个红衣女人,她的神色也如雾一般茫然。

我立刻命令自己冷静下来,凡是大难将临,我都镇定自若,熬到苦难过去,这些年不是这样过来的吗?我定神问:“什么妖人?敢来禁宫作怪?”

这个女人自言自语:“禁宫?别又是末代。”我愤然:“什么末代?现在是大唐贞观年。”她立刻嘻皮笑脸地说:“太好啦,李世民的朝代!你是谁?”我也笑了:“你这个妖精挺和气,我呀,小名叫—-”我眼珠一转,编了个名字:“我叫照儿,是后宫才人。”她爽快地道:“我叫伊人,我是一千五百年以后的人,我是乘搭时空穿梭器过来的。”我惊异:“时空穿梭器是什么东西?一千五百年以后是怎样的?”她搔了搔头:“时空穿梭器是我表弟眼睛儿发明的,不过,也只有他才能发明这个,其他人还不会制造。一千五百年后怎么样,我也说不清,反正,变化不太大。也有皇帝,改个名称而已,叫总统,主席什么的。也有后宫,只不过不能公开。至於朝代嘛,有些地方是终身的,有些地方每四年换一个皇帝。不过不打仗。”我亦笑道:“改朝换代而不杀戮,倒比我们现在强多了。”伊人大笑:“还有更好玩的哩,我们女人可以休夫。”我惊叹起来:这可真奇怪了,女人休夫,那岂不是鼓励女人通奸?嗯,他年我若掌权,会好好考虑制定类似的律例。

我看伊人,她大大冽冽坐在软榻上,好奇地东张西望,两腿交叠。我有些不快,这个女人挺没规矩,我又一想一千五百年以后的人,恐怕不懂大唐宫规,便按下怒气。开始端详伊人,她身穿大红唐装,金色抹胸隐隐约约,袒胸露背,象教坊女子,不过后宫一直偷偷仿效这类服饰。她长相也和我们没有区别,她大概三十左右吧?皮肤白皙,杏核眼,圆脸,倒也算周正,却比不上我凤眼广颐,柔媚万端,不知道千年后的女人可会用柔媚去魅惑男人?或者她们具备更多的本事。

我笑问:“你们的朝代最漂亮的女人是怎么模样?”她从怀中掏出一张画片,神秘地说:“眼睛儿不让我带任何东西过来,这可是我偷藏的好莱坞明星照。”我不解:“明星是什么?”伊人想了想:“大概是名优伶,或者名歌舞伎。”我眼光落在画片上,天啊!天下竟有如此奇丑的西域女子,金发碧眼不错,可惜眼如铜铃,嘴似河马,颧骨高耸典型的克夫恶相!伊人笑问:“好看吗?她叫朱丽亚罗伯兹。”我苦笑摇头,又发现:“画师可为巧夺天工。真是纤豪毕现的好画。”伊人收好画片,哈哈大笑:“这是照片,对了,照相机一千年以后才会有。”我有些落寞,一千五百年后,会是多么神奇的世界。

我的思绪转移到现实问题上来,试探问:“你既然是千百年以后来,请告诉我皇上如今龙体能否恢复了?”她警惕起来:“李世民病了?那么武媚娘现在在哪里?”我心里大惊,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地问:“你知道武媚娘,武媚娘会在历史上留名?”伊人肯定地一点头:“她的名气高于李世民。她现在一定在冷宫吧?”我含含糊糊:“她—现在是侍女,待会儿去服侍汤药。”伊人陷入沉思:“侍奉汤药,那会碰上太子李治。”

我平息自己的惶恐不安,冷眼旁观这个一千五百年后过来的女人,不,不能让她落入其他人手里!去年一句谶语“女主武王”,皇上差点赐死我。现在这个伊人知晓得太多,比袁天罡的法力还大。刚才的话若传出去,别说后宫妃嫔会整死我,外面有的是杀机重重的人物,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高阳公主、魏王、废太子、李治的妻妻妾妾甚至满朝文武!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敌人,每一个人都会伺机杀我!再加上一个对我的过去和未来都了如指掌的厉害女人,把她拉去入伙那还得了?!

待会儿太监进来发觉她,后果不堪设想!杀机在我心头暗暗升起,我对自己说:不要怕,杀死她就象处死一个扫茅厕的小太监那么简单。我习惯地堆上一副娇媚无比的笑脸,我常常这样对付皇上,也这样对付李治,我将开杀戒的时候也这样笑着。我揭开红漆食盒,端出自制茶食,开一瓶波斯进贡的葡萄酒,我无名指轻轻一挑,那颗绿宝石戒指立刻脱落,沉在瓶底。我知道戒指里镶嵌的鹤顶红在酒里开始融化,我殷勤地说:“伊人,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这酒和茶食略为果腹吧。”

伊人想是饿了,一把抓起小巧的茶食,大口吞食起来,一边问:“这叫茶食?<金瓶梅>里面提到过,明末后就失传了,形状象云片糕,嗯,绿茶做的吧?”我心不在焉唯唯应声,镇静地为她斟上酒递给她,她没接,盯着金质镶翡翠的酒杯:“照儿,你这酒杯后来传到南唐去了呢。”我才不管什么南唐北唐,我只管眼前,漫不经心地噢了声,她感慨万千:“从嘉,百年后李氏的后代,就是喝了这酒杯的酒鸩死的。”我惊得几乎丢掉酒杯,下意识地握住袖箭:是不是该下手了?却见伊人红着眼圈,摇摇头:“算啦,不说这些,照儿,谢谢你的招待。我就要回去了,给你出个主意吧,这次你们皇帝驾崩后,你和武媚娘会被遣送到感业寺,你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你会有机会出去的。”我立刻恭顺地请教:“什么机会?”

伊人站起身,在庭内慢慢度步,俨然一副国师模样说:“其一,好好对待武媚娘,尽力照顾她,甚至要为她忍辱负重!其二,千万要学习治国之策,日后她若出去,必会记得你。”我好奇起来,悄悄搁下酒杯:“既然是她的恩人,她必会报答我,为什么还要学习?”伊人摇头:“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人,是不会太在意小恩小惠的,你拥有别人不曾有的一技之长,再加上善心恩惠,贵人才会垂青你。你才会得到永久的荣华富贵!”我暗暗思度,这个伊人倒不傻,我连忙问:“我熟读诗词曲赋,还要学什么呢?”伊人笑道:“我生有涯学海无涯,你熟读这些会自己编写吗?会拟奏折吗?会帮忙题匾吗?会掌管案卷吗?匈奴未剿,突厥未灭,出征频频,你懂得兵法吗?不仅三十六计,还须督军,辎重,兵器,兵士训练,另外治理国家还有农工商,件件都是学问啊,照儿,你若能让武媚娘启用你,这些每一样你都得熟读熟背。”我惊呆了:“那么武媚娘自己的将来是什么?”伊人顿了顿,叹气:“我若告诉你,你就不知努力只知溜须拍马了。”

我手微微颤抖,这个伊人不比寻常女性,难道千年后的女人都这般胸怀韬略吗?这样的人既不能为我所用,我就必须斩草除根,杀!我再一次下决心。慢着,她不是说她要回去吗?杀了她处理尸体麻烦,在旁人发觉她之前,返回一千五百年后,倒也省事。我轻松地舒口气,不动声色地将酒杯移远一点,作出天真可爱状:“那么,武媚娘怎会有这么大的本事?”伊人笑:“还不是因为李治,这个没用的男人。”我一凛,李治与我的私情,历史上也留下一笔吗?伊人续道:“李治会让武媚娘青云直上。”我暗暗点头,太子李治对我可是迷恋极了。我问:“历史有没有说武媚娘最爱谁?”伊人茫然了:“她不会爱上谁吧?除了权势。这也许就是她的惊人之处,没有爱情的女人会更变态地追求权势。”我怒火中烧,这个女人,肆无忌惮的言谈无不打中要害,象一把利剑刺穿我的五脏六腑!不行!我的手又一次伸向酒杯。

“你一定要小心服侍武媚娘,照儿。”伊人走到我的面前,拍拍我浑圆的肩膀,语气十分沉重,“她杀人不眨眼,她的亲姐姐,她的外甥女,还有她的亲生女儿,亲生儿子,凡是反对她的人一律被她诛杀。”

酒杯从我手上滚落在地,杀儿女?我亲手?!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极力克制自己的失态,然而,伊人却愕然注视地上腾起烟雾的酒液,再抬头,赫然见我手持袖箭向她逼近,她惊叫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个袖珍玩艺,圆圆的管子象是铁做的,她喊:“站住,我开枪了。”我不明白她的意思,却本能站住脚,圆管内黑洞洞的看不出东西,但是直觉告诉我这是比鹤顶红袖箭更厉害百倍的杀人武器。黑色玩艺依旧对着我,伊人声音放轻柔:“告诉你,这是雷射手枪,一道红线就能取下你的头颅,还是规矩一点吧。你就是武媚娘,我刚才没有看出,不错,敢做敢为名不虚传。”我咬牙切齿:“我走错一步,仁慈心一动,没有当机立断杀了你,以后我可不会那么笨了。”伊人叹气:“难怪后来你杀人如麻,武则天,你的行状昭告世人,只有杀人不手软,才能飞黄腾达。”我喘了口气:“你什么意思?你不是恨我太追求权势,不是恨我杀人太多?”伊人还是叹气:“历史偏偏垂青你,只有你这样的人才能登峰造极。文化教导我们善良无为,其实是教我们甘心作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只有凌驾文化之上的人才能统驭历史,可惜这样的强人寥寥无几。”

更声在玄武门外敲响,长安城鸡叫头遍,伊人要离去,她整整红衣,溜一眼穿衣铜镜中她的身影:“我在平时,常被一些老女人讥笑为波大无脑,堂堂的武则天却要用毒药刀子对付我,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我记得你的名言:皮鞭,铁棒,匕首,万不得已才用最后一招。”我没有回答,却问:“你恨我吧?不愿意告诉我的将来?”伊人的表情十分古怪:“我敬佩你,你将来不亚于盘古开天辟地。”我心头激荡万分,我的野心一定会实现!不仅青史留名而且成为一代帝君!伊人的表情又有些怜悯:“你永远也找不到杀害你孩子的凶手,因为凶手就是你自己。”我尖利地嘶叫:“你说什么?我要杀几个?”伊人回答:“起码三个,其中一个是未足月的婴儿!”我微微发抖,我第一次如此哀伤,仿佛眼前血淋淋地摆着三个亲生骨肉的尸首,一阵撕心的痛楚传遍全身,我几乎软弱得要滑倒。

伊人厉声喝道:“武媚娘,别忘了刚才的话,仁慈心一动,你就错过杀机!”我努力克服自己的软弱,坚定地昂起脸庞:“伊人,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千年后的皇位该轮到你做庄了吧?”伊人脸红了:“千年后明白这个道理的女人何止千万,没有几个像你这么残忍就是了。而我,连当部门主管都没兴趣,我最大的乐趣在於儿子和家。亲情和爱情,对千年前的女人和千年后的女人来说,都一样是生命的全部。”我冷冷地笑了,顿悟出女人千年的弱点。

一阵烟雾腾起,伊人不见了踪影,外面太监吆喝:“武媚娘侍奉汤药—”我应一声,悄悄拣起毒戒指,这只戒指还有用,比如用在今晚的汤药——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44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840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如何思考系列(八):“非常”的思考

[转载]ZT: honghua - 热聊《蜗居》 – 走进丁丁电视里 屏蔽留存

[转载]ZT: honghua - 热聊《蜗居》 – 走进丁丁电视里

屏蔽已有 2341 次阅读 2010-5-15 16:3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蜗居, 丁丁电视 |文章来源:转载

热聊《蜗居》 – 走进丁丁电视里

作者:honghua

 

 
 
   以前都是坐在电视机前面欣赏各种的电视节目,评头论足。对于精彩的论坛节目,红花也会绕有兴致地从头看到尾,佩服各路嘉宾的唇枪舌战,据理力争,从中了解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增进了知识,增进了透明度。论坛节目实在是很有意思的节目。

   没有想到的是,昨天晚上,红花也有幸和几位湾区热爱文学的写作手们,走进了家喻户晓的丁丁网络电视的直播现场,当起了主持人丁维平的热邀嘉宾,在“丁丁论坛”节目档里滔滔不绝起来。

   带上耳麦,面对镜头,大家围拢在小巧温馨的丁丁演播室,在热烈又轻松的气氛下,开始了“评头论足”“唇枪舌剑”。大家各抒己见,抒发感想,和同步在电视机和电脑前观看的观众们,热烈互动。四十分钟的节目,在有丰富演播经验的主持人丁维平的巧妙带领下,大家谈笑风生,妙趣横生 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制作的节目结束了,可是大家的讨论却无法结束。大家站在走廊上,走往停车场的路上,继续探讨着话题,。。直到大家各自要开车回家了,仍然感到与犹未尽。

   昨天晚上的几个小时,度过得很开心愉快。我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在大陆的那头炒翻了天的话题:你是如何评价《蜗居》这部电视连续剧的。

   《蜗居》刚刚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就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脑欣赏了一遍。那个时候,湾区周围的朋友都在看,大赞特赞,好几个人推荐给我说是难得的一部好作品,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现实,一针见血,还说这部片子隐射了上海的什么什么人,是以真实人物和故事为背景编写的,是六六的又一部叫好叫座的成功作品。

   反映当今社会题材,有一定的真实性,又有婚外情的感情纠葛,家庭伦理,权力欲望,这些素材加在一起,无疑是吸引人的眼球的。于是,我就是怀着这样的热切和好奇,走进了《蜗居》电视连续剧,甚至也是不吃不睡地抱着电脑,窝在床上一集接着一集地看。。。看着看着,大概看到海萍的丈夫苏淳被一个官司缠绕进了公安局,然后又要海藻出面求助宋思明,用宋的金钱和权力来救姐夫出狱的那一剧集,就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了。我关掉了电脑,好好地补睡了一大觉,正式从《蜗居》中走了出来,不再迷恋。毕竟,电视剧是电视剧,生活还是生活。

   没有想到的是,由作家六六创作而改编的这部电视剧,却在大江南北火爆起来。剧中的人物,无疑成了许多人追捧的偶像。女孩子恨不能也立马找一个能呼风唤雨的宋思明当靠山不劳而获,男人暗自祷告偶遇一位像海藻这样年轻可爱的情人生死不渝。在我看来,这部电视机所引起的轰动效应,早就背离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误导了观众群体,它打着剖析现实的幌子,给各种不正之风立牌坊,更是为所谓丰满的人物特性找到借口来张扬意淫歪风。

   道德的底线在哪里?社会的价值观在哪里?我很担忧,如果社会上有那么多人追捧着“小三”和“贪官”,笑贫不笑娼,这个社会是多么的险恶和堕落。我们所谓为美好人生而梦想的理想和追求,勤劳和创业,都还有什么意义?有很多的朋友说,电视机能够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本身就是成功。我也赞同。但是,作为一个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承担社会责任的引领者的人。作家思想的立意,直接影响着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从这个层面上去说,《蜗居》充其量不过是一部可供观赏价值的电视连续剧,却是一部失败的文学作品。

   因为湾区观众的强烈要求,我们这里的地方台前一断时间也开始在黄金档栏目里播放了《蜗居》,照样在这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而我,却没有兴趣再回顾一遍再看一遍。

   前几天,好朋友曾宁和我闲聊天,问起我对这部剧的看法,红花直抒了反感的意见,没想到她高兴地说:丁丁电视台正要做一期访谈节目,现在绝大多数的观众都是持赞成票的,缺少的就是反对票的人,你何不上一次电视谈谈自己的看法呢?我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前几天,为了访谈节目,只好再把后面的几集恶补了一次。

   昨天晚上的9点钟,我和几位湾区比较活跃的文学爱者们,一同走进了丁丁的演播厅,来了一个现场直播,畅所欲言了一番对《蜗居》的感想。时间有限,过了些干瘾,却没有过够瘾。

主讲嘉宾:红花、立委、曾宁

红花:
文学作品不但要有可读性,也必须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如果看了《蜗居》以后,男人都去喜欢海藻,女人都去倾慕宋思明,勤劳致富的还不如去傍大款的。。在我看来,无论这部作品多么的轰动和成功,在它的社会价值上,道德底线上,都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立委:
《蜗居》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它没有脸谱化,把好人和坏人用固有的格式框起来,而是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明和生动的。呵呵,是男人嘛,都会喜欢海藻。在她的身上,有女孩子的可爱。她是社会的牺牲品,是无辜的受害者。

曾宁:
非常喜欢《蜗居》,非常喜欢宋思明。他具有中年成功男人的魅力。他是真心爱海藻的,从一开始,到最后死之前,都在为海藻安排着想着,这样的男人成熟有个人魅力,很难让女人抵挡住不去爱慕。呵呵,宋思明这样的男人不应该有结婚有家庭,他对自己的太太未免太残酷了些。

   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蜗居》,听到不同的声音和感触,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湾区极有知名度的海云在现场全方位阐述的观点,对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这部连续剧就很有帮助。他提到了六六最可敬之处是敢于直面中国当今现实,勇敢地揭露阴暗丑陋又浮躁的社会现象,同时,在人物塑造上,她刻画的60后,70后,80后以及90后的人物特质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我非常赞同海云的观点,佩服她敏锐的观察力。

   丁维平在新闻行业已经超过十年,我曾经在大小不同的文艺演出和电视上,见过她敬业又专业的主持风格。后来有一次和朋友在餐桌上,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了丁维平,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她的为人个性,以及她艰苦创立丁丁华语网络电视的过程。当时,她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非常有共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专注认真投入地做下去。能为湾区和更多的人提供一个健康和有创意的平台,是我非常享受的事情。”

 
【立委补记】:
 
好像维平过两天总是有 youTube 制作出台。到时候我的窘相就被永远定格了。

上电视不容易。出了一身冷汗。当年给黄华委员长做翻译也没这样过。一辈子糊涂胆大,今日翻船,说话不连贯,姿态不自然,想说的说不出来,不想说的却溜出来了。你看看...
死猪不怕开水烫。不管了。

各位表现都很精彩。海云很有章法和见地,简直是口若悬河。Caysey 也很了得,见解不凡,对海藻的描述比66本人还生动:“假扮清纯已经不够了,还要 加上迷茫。 更in一点的说法是脑残。” 透彻到骨头里面去了。而且幽默。

猫哥老道。宁宁有范。红花正义。维平统领。套句俗话,与各位同台,与有荣焉。

 
丁丁电视滚动式全球重播:
 
其他有关该节目的评论:

立委论《蜗居》: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80

重播,昨夜朋友请进: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702

神仙姐妹相认记: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99

文化艺术之夜非常成功!: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95

看《蜗居》后狠狠地发点缪论: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75

一早起来看直播: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90

直播在哪里?: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68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477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开博五月,灌水如注,点击30万,影响因子仍不及格

[转载]ZT: zengning - 忘情夏季 屏蔽留存

[转载]ZT: zengning - 忘情夏季

屏蔽已有 408 次阅读 2010-5-27 15:0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文学, 曾宁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再转一篇曾宁的回忆文字,相信各位会欣赏。立委在宁宁论坛的点评是:

率性张扬的文字,瑰丽感伤的人生,好文好文。
几乎字字句句可圈可点,随手摘录精词妙句,稍加点评:

“当年与你相遇,是一阵夏风制造的机缘。” (开篇就不凡,极富诗意)
"我跑着,短裙旋成一朵盛开的墨荷。青春,灿如夏花。在这一刻,你猝然现身。" (电影一样的画面,十分写意,笔锋一转,引入男主人公)
“那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青春,野心,幻想,激情,敏感,眼泪和笑,支撑“美丽”的所有元素,无不充足,无不召之即来。” (青春万岁,美丽无疆)
“我就山洪爆发般格格大笑,......你却跟着我,笑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这叫 chemistry,可遇不可求)
“我骄傲地把打印出来的新作抛向空中,你惊讶地仰头,看白纸在风中飞扬,然后纷纷坠落。那年代,我的青春和纸片一般,听命于风。”(听命于风,与开篇夏风机缘呼应,妙绝。)
“很多很多年后,我站在太平洋之滨,面对壮烈的落日,想起那个夏季,想起我无所忌惮的青春,竟没有后悔,只有尖锐的疼痛,有如海平线上的云霞,灿烂得惊心。”(修饰语的撞击:“壮烈的落日”,“无所忌惮的青春”,“尖锐的疼痛”,“灿烂得惊心”)
“一张张彩印的海报杂志,化为无情的火舌,热烘烘地舔我的颊。一张张地火葬着,往事的断片在眼前掠过,我蓦地停下来,手里一张性感的照片,是你拍摄的,对着镜头的我,神采飞扬,近于跋扈,一阵莫名的酸楚袭来,我狠命咬住牙根,直到全部照片成了灰烬。我从火盆旁站起来时,一脸是泪水和灰垢。” (决绝)
“我后面的追兵,就是如烟如梦的前尘 。”(牵念)
“夏季像一首歌执拗地缠绕着我,你风采依旧” (魂绕)

唯一感觉突兀的一句是:“至于文采和思想,还提到了新的高度”,不大伦类的插句,老怀疑是笔误,要不就是有深意?

~~~~~~~~

忘情夏季

曾宁

准确地说,当年与你相遇,是一阵夏风制造的机缘。
那是15年前还是16年前?淮海路上,参天的梧桐树,疏密有致的叶子为干净的街道筛下一圈圈玲珑的阳光,穿透墨色的叶阵,在市声上头闪转腾挪的,是疲乏然而倔强的蝉鸣。
我刚刚从上影厂拍完广告出来,风吹拂第一次穿的黑地黄圆圈的短裙,我在梧桐树下一路小跑,蛮有兴致地踩着阳光制造出来的一把把镶绿边的小小团扇,象读幼儿园时跳房子。风从背后吹来,像恋人又多情又固执的手,轻轻推着我。
我跑着,短裙旋成一朵盛开的墨荷。青春,灿如夏花。在这一刻,你猝然现身。
当戴墨镜的你酷酷地向我打招呼时,我别过脸去,不想搭理--别烦我,你不是港商就是台巴子。
于是我冷冷地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你一下,转身走进锦江一条街的“梦咖啡”。刚刚拿到广告片的酬金,该慰劳自己一杯现磨现煮的黑咖啡。你尾随着跟我走进咖啡店,礼貌地作自我介绍:“我叫达奇,正在为新的MTV物色演员,明天你来我这试镜头吧。”
我不置可否地唔了一声。当时我正在和王诗槐、严翔、乔奇等大腕一起演出上海市政府的重点话剧,担任的角色不轻,我下决心干出名堂,除了拍广告赚点小外快,其他的不敢碰。更何况,对mtv这种小CASE从来看不上眼。可是,不知道为何,我呷下第三口咖啡时,莫名其妙地向你点了头。事后我想,是因为略略受你的魅力吸引吧?于是,我神差鬼使地走到你的临时筹备组办公室。
如今回想,那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青春,野心,幻想,激情,敏感,眼泪和笑,支撑“美丽”的所有元素,无不充足,无不召之即来。

我出现在你面前的头十分钟,便获得你起的绰号:小魔鬼。我也毫不胆怯地大声叫你“北极熊”,笑闹声引得片场里诸色人等纷纷回过头来看。你不像别的老成男人那般惊慌失措或故作正经,反而哈哈大笑,说我叫得好。我则肆无忌惮地抱住你的胳膊,笑成一团。
MTV正式开拍那天,你让我自己带情人来,让他扮男主角。可那时,我并没有男朋友,情急之下,把一位闺中腻友的小情人抓来,滥芋充数。说实话,那腼腆的男孩长得真够抱歉,我看这位“情人”一眼就忍不住想笑,怕笑场,自然要竭力克制,然而越是克制越是忍不住。到你喊“开机”时,我就山洪爆发般格格大笑,腰也直不起来,男孩在旁边发愣,恼怒的摄影师从镜头后面探出头来要开骂。你却跟着我,笑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一边笑一边对周围人说:“看看这个小魔鬼。”不得不陪着我们窝工的老资格剧组成员摇头叹息:哎,真是小魔鬼和北极熊。那时,你和某女星的绯闻传得沸沸扬扬。
当时,我悄悄地写作,圈内人中,你是唯一读过我作品的。你谈完读后感,对我说:“你很有才华,学习电影制作吧,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我一把夺过我的文章,发出一串嘲弄的笑声:“不行,学制作的女人要么丑得上不了台,要么太老,没办法了才吃幕后这碗饭!这次台湾剧组来了四个女人,都是幕后的,天啊!她们往外景地一站,厥倒一大片!我们背后叫她们台湾四大美女!”
我骄傲地把打印出来的新作抛向空中,你惊讶地仰头,看白纸在风中飞扬,然后纷纷坠落。那年代,我的青春和纸片一般,听命于风。
很多很多年后,我站在太平洋之滨,面对壮烈的落日,想起那个夏季,想起我无所忌惮的青春,竟没有后悔,只有尖锐的疼痛,有如海平线上的云霞,灿烂得惊心。
和你认识两年之后,我决定离开文艺圈,去美国寻求另一种梦。
那也是夏季,湿热难耐。你打来电话:我都听说了……我刚到上海,能和你喝杯咖啡吗?
我紧紧握着话筒:……让我走得开心点,好不好?
挂上电话,我没有来得及哭泣,只是匆忙收拾行李,把衣服塞进箱子,顺手将梳妆台抽屉里的剧照丢进火盆。一张张彩印的海报杂志,化为无情的火舌,热烘烘地舔我的颊。一张张地火葬着,往事的断片在眼前掠过,我蓦地停下来,手里一张性感的照片,是你拍摄的,对着镜头的我,神采飞扬,近于跋扈,一阵莫名的酸楚袭来,我狠命咬住牙根,直到全部照片成了灰烬。我从火盆旁站起来时,一脸是泪水和灰垢。
离国那天,我知道你人在上海。但是文艺圈谁都不知道我的行期。
我将笨重的行李扔上出租车,喊一声:“快走!” 车向机场急速行驶,我心急如焚,不向外看,车子路过淮海路吗?路过锦江一条街了?你孤独的身影可徘徊在梦咖啡门口?-----我没心思想,唯一担心的就是从后面伸出一只手将我拖回来。我后面的追兵,就是如烟如梦的前尘 。
我离开,没有留恋。走过美国海关,回头一瞥,烟云渺渺,乡关何处?
很多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夏天,我在网上认识了诗人大雪。他来自你的家乡哈尔滨。去年他造访我家,一见面,他的脸庞便让我困惑起来--这个人,很久以前就认识了。
“大雪和一个人很像。” 我迷糊地自语过,和谁呢?直到你与我重逢在土村,才恍然大悟!
夏季像一首歌执拗地缠绕着我,你风采依旧,激情依旧,至于文采和思想,还提到了新的高度。我已迟暮,万念成灰。
你说你要拍摄新电影,“我们还可以合作,高兴吗?小魔鬼?” 你的声音温和依旧。
泪水纵横在颊,我无言。……

[www.dingding.tv]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9278.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笔细文集》目录

[转载]ZT: mendel - 你算几流的科学家? 屏蔽留存

[转载]ZT: mendel - 你算几流的科学家?

屏蔽已有 3758 次阅读 2010-6-4 04:46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家, 分类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老友小孟写的这个题目很有意思。顶着主任/首席科学家的抬头多年了,今天才发现其实贵为立法委,也只落在第四等的科学家,呵呵。其实是个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策划和工匠,转化的是技术,解决的是应用性问题。四等就四等吧,此中有真乐。对于前几类科学家是由衷钦佩,但是各人的角色不同,能力和特长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亦不必妄自菲薄。这不,刚开发了一个技术产品,正在做梦它成为 killer app 呢。乐在其中也。
 
你算几流的科学家? (5870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ne 02, 2010 07:41PM


同样的科学家,水平也大不一样。有些科学家,他们属于先行者,开路先锋,给后来人指出研究的方向。当然,并非这些科学家都如爱因斯坦,普朗克,牛顿,达尔文那样能留名青史,不少人也被当作怪人,疯子而淹没在人类科学探索的长河大浪中;有些科学家,他们属于伟大的实践者,能把先行者所指明的道路探索得仔仔细细,把科研道路修得平平整整,是我们普罗大众真正享受到科学的好处。 
美国Cure Lab公司的总裁Shneider先生写了篇文章,把科学家们分成四个等级[1].Shneider认为,第一等的科学家,他们创造新的科学概念和思维,开辟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如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他们就属于这类的科学家。Shneider总结发现,这类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发现,往往并不精确,甚至会有错误。但是,对这类科学家,精确的发现,并非他们的目的。Shneider以元素周期表发明者门捷列夫为例,当时许多人试图建立元素周期表,但是,他们都局限于已经发现的元素,而门捷列夫给他的表格留下空格,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或不精确性,使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拉瓦锡曾经错误地认为光和卡路里属于一种化学元素。达尔文一直错误地相信泛遗传物质的存在。这些一流的科学家,对别的科学家对他们的研究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毫不屈服。如果一直追求完美,精确,永远正确,这些科学家就成不了一流的科学家。 

第二等科学家,相反,他们被第一等科学家雇佣,来建立和发明技术,公式,语言,完善和发展一流科学家的观点和发现。如发明蛋白质电泳的Laemmli和发明BLAST的Altschul,这类科学家,具有天才,能吃苦,有创造精神和对风险的耐受力。 

第三等科学家是那些能运用新方法,新工具来解决一些新问题的科学家。他们有独特的洞察力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自从Watson他们发现的DNA结构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后,这类科学家就能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他们各自领域里他们关心的问题。这些科学家和第一等科学家不同,他们更关注“精确性”和“准确性”,他们更讲求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细节。绝大多数真正的科学家,属于这第三等的科学家,他们解决各自科研领域里面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发表一篇又一篇的SCI。今天,在许多科研杂志发表SCI的科学家,绝大多数属于这类科学家。 

第四等科学家即最后一类的科学家,是那些能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领域的科学家,如解剖学领域。他们运用别人发明或发现的科学知识,但是很少创造新的知识。这等科学家,知识丰富,博闻强记,熟悉科研领域里面的许多知识,他们往往是写作的好手。他们也许不善于发表original articles,但是,他们往往是写Review的好手。如编写的Benjamin Lewin。他们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贡献巨大。这类科学家很重要,没有他们,第三类科学家发表的多如牛毛的科研成果,会杂乱无章,无人总结。 

Shneider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属于第一等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课题往往会被拒绝,因为评价这些研究课题的科学家,往往属于第三等,各自思维不同。各类科学家关心的重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果第一等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课题是第一等科学家来评审,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评价。官方机构的“政治正确”又会扼杀知识和学术的自由,阻止第一等科学家探索他们的假说。 

Shneider的分类很有意思,这个分类其实也揭示了真正科学研究的进化历程。在这个历程链条上的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等级的科学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来完成整个的“科学研究”。 

[1]

引用:

http://images.the-scientist.com/content/images/articles/57368/29-1.jpgTrends Biochem Sci 34(5):217-23 (2009) 
Four stages of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four types of scientist. 
Alexander M Shneider 
Cure Lab, 43 Rybury Hillway, Needham, MA 02492, USA.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stages that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evolves through and the type of scientists that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at each stage. I believe that each scientific discipline evolves sequentially through four stages. Scientists at stage one introduce new objects and phenomena as subject matter for a new scientific discipline. To do this they have to introduce a new language adequately describing the subject matter. At stage two, scientists develop a toolbox of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new discipline. Owing to this advancement in methodology, the spectrum of objects and phenomena that fall into the realm of the new science are further understood at this stage. Most of the specific knowledge is generated at the third stage, at which the highest number of original research publications is generated. The majority of third-stag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the initial application of new research methods to objects and/or phenomena. The purpose of the fourth stage is to maintain and pass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generated during the first three stages. Groundbreaking new discoveries are not made at this stage. However, new ways to presen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re generated, and crucial revisions are often made of the role of the discipline within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scientific environment. The very nature of each stage determines the optimal psychological type and modus operandi of the scientist operating within it. Thus, it is not only the talent and devotion of scientists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y are capable of contributing substantially but, rather, whether they have the 'right type' of talent for the chosen scientific discipline at that time. Understanding the four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of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might be instrumental for many scientists in optimizing their career path, in addition to being useful in assembling scientific teams, precluding conflicts and maximizing productivity. The proposed model of scientific evolution might also be instrumental for society in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the scientific process. No public policy aimed at stimulating the scientific process can be equally beneficial for all four stages. Attempts to apply the same criteria to scientists working 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scientific evolution would be stimulating for one and detrimental for another. In addition, researchers operating at a certain stage of scientific evolution might not possess the mindset adequate to evaluate and stimulate a discipline that is at a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 This could be the reason for suboptimal implementation of otherwise well-conceived scientific policies. DOI: 10.1016/j.tibs.2009.02.002 

★★★★★★★★★★★★★★★★★★★★★★★★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8448/dewayoungbonobolko8.jpg 
--我思故我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31786.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什么是技术?

 

2  张学文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IP: 58.19.230.*   删除 |赞[1][游客]woiie   2010-6-22 18:27
就第一类来说,经常被不服气的人看成民科。可以观察的出来,现在使用民科一词 不再针对 没有经过科学培养或自学成才的人了。
就算博士出身,提出异端也被看成民科。

[转载]ZT mendel - 『进化论』大厦的缔造者--拉马克,达尔文和孟德尔 屏蔽留存

[转载]ZT mendel - 『进化论』大厦的缔造者--拉马克,达尔文和孟德尔

屏蔽已有 3584 次阅读 2010-6-11 08:47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达尔文, 进化论, 孟德尔, 拉马克 |文章来源:转载

『进化论』大厦的缔造者--拉马克,达尔文和孟德尔 (4022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ne 06, 2010 07:09PM


达尔文也是个坚定的拉马克主义者,坚信获得性遗传 

许多人看到这个标题时,可能非常吃惊。达尔文怎么可能相信“获得性遗传”?达尔文不是创造了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吗? 
在这里,许多人,包括那些以『进化论专家』自居而传播进化论的人,都发生了逻辑上的偏差。他们都认为“获得性遗传”和“自然选择”是对立的两个理论,而事实上,二者叙说了进化论不同的侧面,并非矛盾。 

谈到『进化论』的时候,事实上这里含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概念或内涵: 

1)新物种来自哪里或物种可以从一个物种变成另外一个物种吗? 

2)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 

3)新物种是如何把其新得到的形状稳定地传递给后代的? 

只有完全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进化论』才能作为一个科学理论而成立,三者缺一不可,或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进化论』的『三位一体』。这往往被许多自以为是的进化论专家所忽略。 

对第一个问题,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在1809年的时候,就给出了明确和肯定的回答:新物种是从旧物种进化来的,高等生物是从低等生物进化论来的。拉马克明确认为人是进化自低等生物。对第二个问题,拉马克提出了他那著名的而错误的所谓“用进废退”学说:他认为新物种的新性状是因为个体『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其不停运用某个器官或不用某个器官,导致某个器官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且因为“用进废退”,最后导致物种的形成。对第三个问题,拉马克认为『获得性遗传』,就是个体在因为环境改变中而得到的性状可以传给下代,当然也是错误的。拉马克因为正确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50年后,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因为正确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而名声大震。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当时的英国非常强大而法兰西已经没落,当时许多外行以为是达尔文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而攻击达尔文。其实,50年前,拉马克就认为人和猴子是有共同的祖宗了。达尔文对第一个问题没有太大的新贡献,只是进一步证实了拉马克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而已。但是,达尔文正确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新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产生的。达尔文不认为因为动物内在的愿望,使有用的器官越来越有用,没用的器官越来越没用,而是因为那些存在的器官能使生物体被自然选择了下来,适应环境而生存。在这里,达尔文把新物种形成的力量交给了大自然的选择力量,而不是如拉马克认为的那样是生物个体一直内在的驱动力。著名的例子如长颈鹿的长脖子,拉马克认为是长颈鹿想吃到高处的树叶而伸长脖子,这个伸长的脖子可以遗传,于是,只要长颈鹿想吃高处树叶,它们的脖子就会越来越长,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脖子的长短,是随机突变的,但是,只有长脖子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有生存优势,于是被自然选择了下来。那么对第三个问题,达尔文的答案和拉马克几乎是一样的:『获得性遗传』。达尔文也坚定地认为,生物个体因为环境变化而得到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达尔文在家养动物的变异这书中,“充分”地认为环境或人工导致动物的性状的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不过,达尔文比拉马克高明的是他认为只有那些能让动物适应环境和自然的变异才可以遗传给后代,而拉马克没有看到这点。为了进一步解说『获得性遗传』,达尔文采用了古老的“泛生论”来解释生物的遗传:生物体的每个体细胞会释放一种叫“pangene”『泛基因或泛遗传物质』的非常微小的颗粒,然后生物体各个部位的这些『泛遗传物质』就汇集到生殖系统里面去,通过生殖系统,传给后代。在这里,达尔文明确地认为,如果因为环境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某个部位的改变,比如锻炼使肌肉强壮,就会释放相应的『泛遗传物质』,那么,得到来自强壮肌肉的『泛遗传物质』的后代,如果强壮肌肉能使生物体更适应环境,那么“强壮肌肉”这一获得性的性状就遗传给后代了。 

对第三个问题,达尔文当然是错得一塌糊涂。 

几乎同时的奥地利修士Mendel发表了其关于豌豆的遗传学论文,正确地回答了进化论的第三个问题:一种小颗粒的遗传物质,能稳定地从亲代遗传给后代,这个小颗粒就是“基因”,由DNA组成。亲本突变的性状,必须是通过生殖细胞的DNA传递给后代。孟德尔似乎无法正确回答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因为他信奉上帝。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位,基本只正确地回答了三个其中的一个问题,当然,对第一个问题,达尔文是采信了拉马克的说法。 

对这三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如同支撑『进化论』大厦的三个支架,缺一不可。 

拉马克,达尔文,孟德尔,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分别正确地回答“物种进化”,“自然选择”和“遗传规律”中的一个问题。如果『进化论』是一座大厦,那么拉马克为这座大厦打下了正确而坚实的基地,达尔文为这大厦竖起牢固的梁架,而孟德尔在这大厦的梁架上,钉满了牢固的铁钉,使这大厦坚如磐石。 

至此,『进化论』作为一个科学理论的大厦,才完全地,牢固地,科学地建立了起来。 

唯有正确地了解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才可以真正地理解进化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34291.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苹果爱拍(iPad),教我如何不爱它

[转载]《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

屏蔽已有 3814 次阅读 2010-7-5 00:0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超导, 元江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 (4070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4, 2007 03:24PM


立委按:元江是中文网元老级的人物,文笔老到圆熟。著名作品有《元江知青系列》( [fadshop.net] ),一时洛阳纸贵。早年在《新语丝精华论坛》看元老的《超导之路》入迷,爱不释手,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我写《朝华》,多少也受他的影响。 现特转存元老大作于此,与各位分享。 

======================================================================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7:51: 

把自己在研究超导时得到的一点知识和成果在互联网上介绍出来,有这个想法很久了,可总是在时间和心绪上排不过来。其中也有叙述文体选取上的犹豫和畏惧打字的艰难。 

然而近年来,发觉自己记忆力在衰退,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在减弱。"血水里泡三遍,硷水里煮三遍",我一生已转行多次,脑子里的记忆体也早被格式化了三遍,现在只有一些自己经验过的知识还能依赖,纯靠读书得来的知识不够鲁棒,已经不能运用自如了。 

~~~~~~~~~~~~~~~~~~~~~~~~~~~~~~~~~~~~ 

走过超导之路(1)----缘起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论坛精华区[www.xys.org]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7:30: 

走过超导之路(1)----缘起 

元江 

把自己在研究超导时得到的一点知识和成果在互联网上介绍出来,有这个想法很久了,可总是在时间和心绪上排不过来。其中也有叙述文体选取上的犹豫和畏惧打字的艰难。 

然而近年来,发觉自己记忆力在衰退,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在减弱。"血水里泡三遍,硷水里煮三遍",我一生已转行多次,脑子里的记忆体也早被格式化了三遍,现在只有一些自己经验过的知识还能依赖,纯靠读书得来的知识不够鲁棒,已经不能运用自如了。 

前两天在网友烁泥的激励下,决定要写几个帖子介绍超导,请朋友去NYU借Parks主编的上下两册超导电性,没想到诺大一个NYU,只有一套,还只有第二册在架。半本就半本吧,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靠这半部写超导系列帖子。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在超导上投入过十来年精力并有一些自己的结果与看法,这介绍超导的帖子原也是轮不到我来写的。土庙山客老兄早有闲聊超导的帖子,而超导历史中牵扯到的一些名人轶事,也早有很好的介绍,如华新民的聊聊郎道。我要再写,自然得从不同视角出发,所幸这个视角不难找。网上流行的是拍版砖,和和,以一个退役研究者和民间科学家的身份,我就一边做介绍,一边拍版砖。如能挑起正统的科学共同体与民间科学家之间的激烈论战,余所愿也。 

记得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的中苏友好大厦,又称工业展览馆,办过一个工业展览,陈列品有中外的各种工业产品。去看过的朋友回到云南后告诉我有一个产品给他印象很深,就是热水壶。中国人喜欢喝茶,泡茶自然要开水,这热水壶几乎是每家必备的。其时建国已三十年,这个热水壶的造型却是三十年一贯制,竹壳子里一个保温瓶胆,而外国的热水壶,样式层出不穷。其后几年,就见市场上不断推出新产品,花式,功能都有很大的改观。没有比较就不能有鉴别。学习,模仿,创造,这条路上一步都不能少。 

唯一不变的是热水瓶胆,因为这是物理,物理的规律能让人去发现,利用,但却不让人改变它。热水瓶胆的学名叫杜瓦瓶,是英国物理学家又是化学家杜瓦发明的。杜瓦在1890年代初做的工作是致力于低温环境的获得,在低温下来液化各种气体。当时与杜瓦做类似工作的还有一个科学家名叫库默林.昂尼斯,在荷兰的莱顿大学(莱顿知道吧? 

蓄电池莱顿瓶的发明者),这个老库与杜瓦在当时是竞争者,双方争着向获得更低温度环境努力。老库有一个牛皮之处,当年爱因斯坦穷途末路,听说库默林.昂尼斯要招一个实验室助手,去信求职,老库把老爱给拒了。历史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以老爱的脑子,如果到这个实验室,真不知道以后老爱的成就到底会在哪一方面,我们人类的文明又会向那一方面演化。 

老库当时达到了能液化氦的低温,这就是说4K,如果用摄氏温度那就是零下269度的样子。有了液氦就有一个多少算稳定的低温环境,在这个低温环境中能把平常室温下做的实验在液氦中重复一遍,比如,测金属的电阻。老库实验室里有个助手,名叫霍尔斯特(谢谢镜子网友找到这个名字),当时正在测泡在液氦里的水银的电阻,他观察到了水银电阻突然消失为零的现象──超导电性第一次向世人撩起了一角面纱。 

今天我们总说老库是超导之父,我以为也许说老库是超导之母更为合适。老库的实验室孕育了一个能发现超导的环境,但超导来到人世的第一眼是那个助产士先看到和触摸的。 

以前,科学家们之间的竞争基本上是个人的竞争,谁先发现谁就获得荣誉。但从超导出现以后,这情况有了微妙的改变,不是谁先发现,而是谁有权力能最先宣称。以老库的情况,他就是被称为发现超导的人也不算过分,但传到近世,这种掌握资源,占据要职,雇别人做研究,自己获取荣誉的活剧越演越烈。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0022,20022#msg-20022

 

 
走过超导之路(2)----超导的实验现象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8:20: 

走过超导之路(2)----超导的实验现象 

元江 

自老库在1911年宣布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过去了九十多年,期间关于超导性 
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高潮迭起。能够标志性地描述初期超导的实验现象有这样几 
个。 

第一个当然是老库宣称的"完全导电性",这个完全导电性的意义并不只是在零 
电阻,它的主要特徵是一种金属是怎样从有电阻态达到无电阻态的,也就是讲这 
个电阻趋零的过程对我们理解超导的帮助大於零电阻这一结果本身。老库发现, 
随着温度的降低,一种金属的电阻固然也是在降低,但是到了某一温度(以后称之 
为临界温度,Tc),金属电阻的下降是突然掉到零,这就象一个人本来是从高处沿 
着楼梯逐渐往下走,突然失足后从楼梯上跌到地面一样。 

第二个实验揭示了超导特有的磁现象。一块超导材料,让它进入超导状态(降低温 
度使其低于临界温度),随后外加一个磁场,迈斯纳与奥森费尔德发现,磁场不能 
穿过超导状态下的导体,而对於正常状态下的导体,磁场应该是能穿过它的。这 
一个效应后来被称之为迈斯纳效应,或者叫完全抗磁性。完全抗磁性并不是在任 
何磁场强度下都存在,当磁场强度加到一定值时,超导状态会消失,导体回到正 
常金属状态,而磁场也就可以穿过导体。这就说明这种完全抗磁性是超导状态特 
有的。由此也可引出另一个概念,叫做临界磁场(Bc)。这个实验结果是在1933年 
发表的。超导态下的磁现象后来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但那是发生在理论预言之 
后,我就留在后面再介绍。 

本来还有一个揭示超导状态热力学现象的实验可以排在迈斯纳效应之前,原苏联 
的科学家,舒布尼柯夫,曾经做了这个实验,但可能是材料选取或制备不当,舒 
布尼柯夫没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到1941年,由老库的学生Keesom(基萨母)测出 
了导体在正常和超导两态间转化时的比热异常。基萨母的实验数据说明在导体从 
正常态到超导态转变时,导体作为一个整体发生了第二级相变。看到过一瓶水结 
成冰么?水结成冰就是一种常见的相变。不过,水结成冰时有热量排出来,这种 
相变称为一级相变。而两级相变时体系与外界是无热量交换的,但体系是进入一 
个新的热力学状态。 

到1962年,约瑟夫逊提出可以用量子力学方法来研究超导体,他研究的对象是 
SNS结,也就是一层超导,一层非超导金属和又一层超导组成的三明治。这种 
SNS的几何尺度要比单个氢原子大得多,可以看作宏观物体。约瑟夫逊的理论结 
果得到了实验证实,於是超导也被确定为宏观量子现象。据说,目前超导的工业 
产品中,基於这种宏观量子现象的超导干涉仪占了很大的份额。 

涉及超导的实验多如牛毛,我在这里选取的实验既是超导发展史上的几个里程碑, 

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超导的复杂性。只要是读过一点物理的读者都知道,物理的 
知识是分类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高级一点的就到了量子力学。而 
从上面叙述的实验事实就可以看到,超导作为一种物理状态,同时兼有电,磁, 
热,量子现象。这对做理论的物理学家是一个挑战,一个成功的,能应用的理论 
应该能准确地描述以上各种现象,而从探索自然的角度来看,一个成功的理论又 
应该能够说明超导状态是如何出现的。 

顺便这里提一下,我所介绍的超导实验和理论,都是所谓低温超导。

 

 
走过超导之路(3)--早期超导理论探索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8:43: 

走过超导之路(3)--早期超导理论探索 

元江 

先对上一个帖子做点补充。讲到超导的这几个里程碑实验和先驱人物,有些是名 
实相符的,如完全导电性和完全抗磁性。有些是可以商榷的,如热力学相变的确 
定和宏观量子力学。对於前者,当时做过比热测定的人应该不少,只是没有能够 
系统地,令人信服地作出结论,到基萨母这里才算一站;对於后者,其实加埃佛 
在做隧道实验时已有约瑟夫森效应的出现,只是加埃佛专心于隧道实验数据的解 
释而把表征约瑟夫森效应的实验数据说成是杂质干扰(!!!),这个遗漏成全了 
约瑟夫森的诺贝尔奖。 

早期的超导理论落后于实验事实很久,第一个理论的出现要到1934年。据镜子网 
友提示,老库的实验室有很长一段时间垄断了低温技术,从1908-1923年,我依稀 
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的说法,如果有网友知道可以补充出帖。 

这第一个理论称之为歌特-卡西米欧理论。它的要旨是说在一块超导体内电子可在 
两种电流状态下存在。当温度高于Tc时,所有电子都在正常态,当温度下降到 
Tc时,部分电子进入超导态--这就形成了无阻电流,当温度到达绝对零度时所有 
的导电电子都进入超导态。这个理论基本就是给了一个说法,难以有可验证的结 
论。 

在下一年,伦敦兄弟提出了一个唯象理论,这个理论假定有一个超导电流密度。 
学过电磁学的人都知道,电磁学(呵呵,就是电动力学)的精髓在於有了给定的电 
流密度就可以算出磁场的空间分布,伦敦兄弟提出的这个理论就是想要定量地解 
释迈斯纳效应。还记得迈斯纳效应么?超导内部无磁场穿透。如果导体内部有超 
导电流密度,而解出的磁场在导体内部处处与外界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 
导体内部的总磁场就处处(几乎处处)为零,这就可以解释迈斯纳效应。称这个理 
论为唯象,是因为它从超导体的磁现象入手,而对这个理论中的超导电流密度到 
底怎么来并没有说明。伦敦随后甚至也考虑了这个超导电流密度的起源,猜测是 
由量子力学波函数而来的。这个看法本身相当接近事实,只是伦敦没能把这些想 
法正确地用数学表达出来,伦敦理论因此不算很成功。 

也是在1937年左右,朗道从超导的热力学现象着手提出了一个唯象理论。这个理 
论后来被改造成应用很广泛的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里我想插点题外话。为了写 
这些帖子,我用上了"孤狗学",在许多讲超导的网站上,我发现朗道的理论以 
及原苏联的一些理论被提得很少,基本上是BCS理论包打了天下。这与我几年前 
在网上看到的情形有相当的不同,有些资料甚至在讲到第二类超导体时都不提朗 
道和阿布利科索夫的名字,真是"天上掉下个第二类"。比如这个网站 
[superconductors.org]。 

朗道的这个理论认为导体的超导和正常态都为稳定的热力学状态,所以都处於自 
由能极小的状态。当导体从正常态向超导态转变时,导体作为一个热力学体系经 
历了从正常态的自由能极小向超导态的自由能极小值的"逐渐过渡"(连续的), 
这个"逐渐过渡"意味着二级相变。学过一点热力学的人都知道,一个热力学体 
系是由一些参量来描述的(如体积,磁场等),而自由能的表达式就由参量来表示。 

但是我们知道,超导可以在无外加磁场下发生,超导也不涉及体积的变化。朗道 
的说法是有一个"序参量",Ψ,这个"序参量"在正常态时为零,进入超导态 
时从零开始逐渐增长。这个"序参量"实际上具有量子力学波函数的特徵,我猜 
想朗道当时也与伦敦一样认为超导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的起源,只是不知道如何论 
证而已(就是今天也难以清楚地论证),因此利用已知的实验现象,塞进了一点私 
货。 

在很多书中,都把朗道写出这个自由能表达式称为"天才的直觉",我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内也是无条件地接受这个讲法。只是到了后来,自己做了一些工作后对 
这个说法有点怀疑起来了。因为我发觉,朗道的这个理论包括三个要点,第一个 
是"序参量"的选取有量子力学波函数的特徵,这一点我已经讲了,做这样猜测 
的并不是朗道一个人;第二点是这个自由能表达式,ΔF= -α|Ψ|^2+β|Ψ|^4,只 

要把Ψ换成x,它的吓人外表就去掉了,每个人都可以试试,一个x^4减去一个 
x^2是会产生两个新的极小值的,而α,β的不确定,正好可以用来容纳温度的变 
化,使这个自由能可以在温度达到Tc时产生上述新的极小值;最后一点是要给这 
个自由能一个合理的说法,朗道号称这是自由能对|Ψ|作泰勒展开后取前两个偶 
次项。我最初的怀疑即从此而来,因为朗道的理论是不可重整化的,也就是讲, 
如果的确把它看作是取近似,那么丢掉的是"无穷大"。由这些怀疑,我就有了 
点不臣之心,嘻嘻,这也是天才,那也是天才,那我们这些不是天才的还要不要 
活了?:-)至少我们也可以追踪朗道的思路,虽然朗道当时不一定这样想。 

在结束早期超导理论的介绍以前,我还要提一下匹派理论。嘿嘿,提是不提,不 
提是提。提这个理论是为了以后有一大堆东西都不必再提了。在超导的书中,有 
很多关于物理长度的讨论。这些长度可以归为两类,相干长度和穿透深度。什么 
意思啊?这个相干长度就是匹派理论的东西,它说在导体内一点处电子发生的超 
导转变与这个电子周围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电子有关系。(就象小苦在沉心斋的长哭 
当歌与哈蚂在虹桥科教的叫声有关系。:-))这个穿透深度呢是指迈斯纳效应发生 
时磁场要在导体表面一个薄层内降为零,这个薄层的"特徵"厚度叫做穿透深度。 

超导里关于这些长度的讨论很繁琐,要理解也很伤脑筋。我把它们排除掉是因为 
以后我要讲的是真正解出导体内的超导波函数和磁场,那种复杂的形状根本就不 
是一两个长度能准确描述的,因此,把这些长度与物理联系的结果基本上就是瞎 
子摸象。 

和和,这一段大家看累了吧?我来揭个宝盅,给学士以上水平的网友提提神:-) 

蚁民兄对一个成功的超导理论表示怀疑,我先给出思路。 

找到一个量子力学方程,解出波函数,用波函数构造电流密度,通过电流密度用 
麦克斯维方程解出导体内部磁场,把这个磁场对导体求空间平均就得到宏观磁场, 

由此宏观磁场可求热力学自由能。呵呵,电,磁,热,三者通吃了吧?

 
Re: 《立委推荐:元江-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1)》 (860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4, 2007 03:37PM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1)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9:07: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1) 

元江 

讲过了超导的早期理论,就该讲到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和BCS理论了,这两个理论 
代表着超导理论的两大流派。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着眼于座标空间的超导形态描述, 

而BCS理论则是在波矢空间(K-空间)里描述超导形态。就我个人的爱好,我喜欢座 
标空间的工作,"seeing is believeing",而BCS理论用K-空间算子方法却是继承 

了自粒子物理以来的场论方法(这种方法对读者很不友好,经常是在把读者绕晕以 
后给出结论)。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出现于1950年,而BCS理论出现于1957年。从 
超导现象问世到BCS理论的问世,已有四十多年。我们一方面看到理论进展的缓 
慢与艰辛,同时也可看到每一个理论提出时,作者对实验现象有著相当的认识, 
所以一个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有着相当明确的目标。与后来高温超导出现后的理论 
文章数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恐怕有成百倍的差别。早期的科学家 
也重发表文章,但更重视的是文章的内容和质量,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 
知",发表文章是为了宣布一个经得起检验的成果。而现在许多的研究者以发文 
章为第一要素,文章的质量在其次乃至末次。这种现象固然是因为科研队伍扩大 
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的科研教学体制在鼓励大家朝 
这方面走,谁不跟上,就要遭淘汰。科学研究工作本来就是一群人在不清楚的领 
域,用不清楚的方法探索不清楚的自然奥秘,原无一定之规。迷信制度,迷信个 
人都是行不通的,SCI不可不要,不可只要,我以为那种对高产作者晋升高级职 
称时由其自行挑选四五篇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来参加评审在目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呵呵,扯远了,打住) 

朗道的超导理论到1950年推广成了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个理论的具体形式大概 
每本超导理论的书上都有。此理论的要点是把"序参量"改进成了一个"波函 
数"。在上个帖子里,我介绍了朗道理论ΔF= -α|Ψ|^2+β|Ψ|^4,在这个形式里, 

这个"序参量"Ψ,是与空间坐标无关的数,而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中这个"序 
参量"被写成ψ(x),这里的x是指(x,y,z)三个空间坐标,就以记号而论,网友们不 

妨把它看成"波函数"。这一个改进非同小可,因为ψ(x)如果在空间有变化(嘻嘻, 

这是一定的,不然改个bird啊),那么就要在自由能中加格外的能量来解释这个空 
间变化。实际上这正是金茨伯格和朗道要的,这个额外的能量一加,就有了微分 
算符的出现,於是,对金茨伯格-朗道自由能做变分就出来了金茨伯格-朗道微分 
方程。方程一共有两个,第二个是常见的磁场-电流密度方程,而第一个是著名的 
金茨伯格-朗道非线性微分方程,如果把非线性项丢掉,这个方程与量子力学波动 
方程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形式,差别只在两个常数的意义上,一个是质量m*,什么东 
西的质量?一个是电荷e*,什么东西的电荷?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结论, 
m*=2m,e*=2e,是两倍的电子质量和两倍的电子电荷。 

金茨伯格和朗道究竟用这两个方程得出什么有意义的成果我不知道,书上也没有 
介绍,想来是没有。但是到1957年,朗道的学生,阿布里科索夫却用这个理论得 
到了一个堪称超导理论和材料史上的经典结果,这个结果就是一个金茨伯格-朗道 
理论的解析解。这个解表明,可以有一种超导状态存在,这种超导状态在外加磁 
场下,不是呈现迈斯纳效应,而是让磁力线以集束形式穿过自身同时又保持超导 
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涡旋态,而这种集束磁力线分布的空间图形称为涡旋点阵 
(Vortex Lattice)。 

看见过稻田么?稻子成熟的时候?把每一根稻杆看成一根磁力线,把稻田看作一 
块超导体,稻杆均匀地植在稻田里,这就是正常态。如果稻田进入超导态,按原 
来知道的是迈斯纳态的话,相当与把所有的稻子收割掉,全部去杵在田边四周(呵 
呵,别让它们睡下来)。又有些地方是这样做的,收割的人把稻子一捆捆拦腰扎好, 

杵在田里等人来挑走,这样的稻田景象是一捆捆直立的稻子立在田里,而人可以 
在稻捆之间行走。这就是阿布里科索夫解所预言的涡旋点阵,一束束扎紧的磁力 
线在导体里,留出来的空白地是超导区域,也就是看不见的波函数所在区域。知 
道一点国画的朋友都知道,国画中有留白的技法,留白不是空白,一张画的整体 
感是由色块与留白处共同形成的。 

由於这个解析解,阿布里科索夫得出了一个结论,超导材料有一个材料参数,κ, 

当这个κ大於根号二分之一时,这种材料是第二类超导体,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 
会呈现上述的涡旋态;而当κ小於根号二分之一时,不会有这种涡旋态,要么是 
迈斯纳态,要么是磁畴态(龙卷风刮过的稻田:-))。 

阿布里科索夫解的发表带出了一桩师生关系的公案。阿布里科索夫是朗道的学生, 

用的又是朗道的理论,然而,当阿布里科索夫发表他的文章时,朗道没有署名。 
要知道,从1937年朗道提出的超导理论起到1957年,二十年内,朗道提出的超导 
理论唯一结出的硕果就是阿布里科索夫解。而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有师生的不和, 

令人惋惜之余,深思不已。 

长久以来,朗道的恃才傲物是有名的。我还在工厂里做工人时就听一个中学物理 
老师说起过。关于朗道和阿布里科索夫之间的这段公案是大家都关心的(如同我们 
想知道李杨之间的关系一样)。阿布里科索夫在1987年成为原苏联科学院院士, 
(苏联科学院院士之尊崇由此可见一斑)原苏联解体后,有一大批科学家给罗致到 
美国来,阿布里科索夫到了阿岗实验室。在九十年代初的一期"今日物理 
(Physics Today)"上,阿布里科索夫写了一篇文章,讲到了这件事。据我残破的 
记忆,阿布里科索夫说当他发现了这个解时,他去看正在医院里的朗道,阿布里 
科索夫兴奋地谈起了这个解,谈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朗道保持着沉默。我想真 
实的情况永远也弄不清,这只有朗道和阿布里科索夫知道。但从这桩公案却可知 
道,科研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也是一大课题。 

有了上面的这些信息垫底,我估摸读者已对超导涡旋态有了相当的了解,至少可 
以进入民间科学家的共同体。那么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老阿的解析解,看看科 
学共同体的人到底是在做些什么? 

老阿当年从金茨伯格-朗道方程入手,起手第一式就是把方程里不好处理的非线性 
项丢掉。丢掉非线性项这种事,如果干得好了,叫做线性化(^_^,这是科学共同 
体成员的福利,民间科学家要这么做,成吨版砖砸你没商量)。线性化以后的金茨 
伯格-朗道)方程就象(是?)量子力学的薛定锷方程(只是不知道这个粒子的质量 
m*和电荷e*而已),再把这个方程简化一下,剩下一个一维的谐振子方程要解了。 
呵呵,天才的第一声哭和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水平差不多吧? 且慢,水平还得降 
低,老阿连那些激发态都不要,只要基态波函数,就是这个 

ψ=exp(-iky)exp[-(x-k)^2/2]。 

这个波函数不难吧?我用的是无量纲的坐标,就是x与y都是用一个特殊的尺来度 
量的,叫做ξ,比如讲x=5,这个意思是一个长度有5ξ。所谓微观宏观的区别, 
就在於这把尺子的大小。如果要换算到我们熟悉的尺度,这个ξ通常用埃 
(10^(-10)米)来度量,不过可以到几千几万埃。 

这个波函数是两个初等函数的乘积,第一个表示相位,第二个表示波函数在空间 
的形状。"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波函数的形状就象那口钟。 

波函数里的那个k大有来历,一时难以讲清,但从第二个函数来看倒也有简明的 
解释,那就是挂那口钟的位置,如果取不同的k值,就是把钟在搬来搬去。现在 
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波函数在x方向的复盖范围很小,不信可以试试,(x-k)取到 
10这个函数就差不多是零了,这就是讲,钟的边缘(x)离开钟的中心(k)也就10个ξ 

的样子。只能复盖这么小范围的函数要描述宏观的超导现象的确是不够的,亦即 
一个钟盖不住寒山寺。不过,要是有很多很多钟,放在不同处(k),那么整个寒山 
寺就可以被钟排满。 

老阿就利用这个性质,把许多ψ放在一起排出一个能布满宏观超导样品大函数, 
Ψ,这就是原来朗道说的那个"序参量"。做物理的人不乏精巧的构思,但是能 
不能构思是一回事,物理上是不是允许把这样的构思作为一项研究成果又是另一 
会事。老阿面临的问题是这样构造出来的Ψ是不是在能量上对体系有利?要说明 
这一点,我必得再描绘一副图像。 

让稻田变成舞池,让一捆捆的稻子变成长身玉立的男子,让波函数所在的空白处 
化出一个个长裙摇曳的女子。看过"Dirty Dancing"这个电影么?Johnny教Baby 

跳舞时说:"这是你的空间,这是我的空间"。跳舞的男女之间原是有着各自的 
空间的,舞曲响起,这空间就开始交融。男子右脚前出,跨进女子的空间,女子 
裙随身转,裙摆飘入男子的空间。我们不妨让这个场景定格,看一看两人空间交 
融的情状。从男子重心垂线到右脚腿弯处的距离算作"穿透深度"λ,从女子重 
心垂线到小腿裙围处算"相干长度"ξ,男女之间有了一个共享空间。这个图像 
就是磁场与波函数互相穿透的图像,老阿要证明的是这样一个图像在热力学能量 
上是有利的。结果呢?当然是证明了的。不过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有利,这"穿 
透深度"λ要大於"相干长度"ξ的根号二分之一时,共有空间区域提供负的 
"表面能"从而降低整个体系的自由能,体系稳定。这就是κ=λ/ξ作为第二类 
超导体判据的来源。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既然共有区域提供负的"表面能",则共有区域越多越好。 
回到稻田的图像,就意味着稻捆扎得越细越好,到哪里才能停呢?呵呵,稻捆有 
一个最小的单位,称为"磁通量子",稻捆分到这里就得停了。 

这个"磁通量子"与原来G-L方程中的e*有联系,一个磁通量子的测量结果含有 
2e电荷,所以可以定出G-L方程中的e*对应两个电子电荷。如果结合泡利不相容原 
理,那么我们难道不可以讲线性化的G-L方程是描述一对自旋相反电子的量子力 
学方程么?可惜这个方程的出身不好,是从热力学理论中作了线性化"近似"而 
来的,因此掩盖了它自身的物理意义。当年朗道的不肯合作,也许是已经看出这 
个线性化的G-L方程对他自己提出的热力学论证的反叛性,故而不置可否。 

老阿的涡旋点阵解确定了另一个临界磁场,称为Bc2,而原来的那个对应迈斯纳 
效应的临界磁场称为Bc1。本来,在老阿的理论结果出来之前,原苏联科学家舒 
布尼可夫在1937年就间接测得有Bc2与Bc1两个临界场,只是不明白怎么一回事, 
要到阿氏解的出现,才使超导的这部分奥秘大白于天下。阿氏解的涡旋点阵大概 
到1964年(?)才由磁装饰法拍出照片。这种给涡旋点阵的拍照技术就是在高温超 
导的今天也是一门显学。 

线性化的G-L方程下一朵奇葩要等法国科学家,圣.简姆斯和披埃尔.德.让 
(P.G. de Gennes)来培植了。(后面这个名字熟么?)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2)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39:36: 

走过超导之路(4)--朗道理论的奇葩(2) 

元江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在论坛上与网友交流一些个人心得,没 
有发表文章,申请基金的烦恼,实在是一桩愉快的事。所苦的是打字速度太慢, 
不能尽快上帖。几位相熟网友的意见,点拨,我一定采纳,以后叙述时要加以改 
进,不过有些概念与些许数学公式恐怕免不了要用一点,只因为不如此做便无法 
显示超导理论的精微之处。并且地并且,我有时要指出一些成名理论的瑕疵,言 
之须得有据,这些细微之处就少不得了。 

比如新语寺山门外摆的那座BCS倒空间大阵,端是吓人。常人只要踏入阵中,便 
有库柏对,电声作用,能隙,费米面种种法宝漫天祭出,不把人绕死也把人绕昏。 

这BCS理论名声很大,曾于1972年在瑞典一年一度论剑之时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 
名头。不过BCS理论名头虽大,它的下盘却甚是不稳,待我先用一招"充分必要" 
逼其自顾不暇,免得搅了我们玄谈的清兴。待我与诸君把座标空间的超导现象参 
透到第五六层,再一起前去找这BCS门的晦气。:-) 

自老阿的解问世以后,六年间在苏联再无进展,想必朗道的态度对此有很大作用, 

亦见得苏联科学家多少有权威崇拜。结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便宜了法国科学家。 

1991年的诺奖得主德.让在1963年时尚无今日头上的光环,他与圣.简姆斯合作, 

研究了块状超导体在外加磁场下的行为与性质。块状超导体有两个平行平面与外 
加磁场平行,就如你合掌夹住一本书,手指算磁力线。我们说超导波函数用来度 
量空间的尺子是ξ,这ξ的长度可在一万埃,那么我们考虑一块厚度为一千ξ的 
超导体,也不过是一毫米的尺寸。对超导波函数而言,这已经是很大的空间了。 
为了以后好解释,我在这里取个坐标,使x方向垂直于块状超导体表面,原点 
取在中心,则左右端面各离原点500ξ。 

为了理解德.让与老阿工作的不同之处,我们还复习一遍老阿解的几个特点。老 
阿的解是个铜钟波形,铜钟的位置由一个k参数确定,在老阿所考虑的无限大空 
间中,k可以随便在哪里,铜钟波形不变。再加一点就是,一种波形对应一个量 
子力学的能量,波形不变,此能量也不变,老阿解中ψ的能量是1(为方便计,我 
取了适当的能量单位) 

德.让他们一如老阿,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起手第一式便是丢去非线性项。有 
老阿的例子在,接下来的一路推导一直到谐振子方程。所以德.让和老阿用的方 
程是一样的,差别在於空间大小的不同以及边界条件的不同。老阿的边界条件是 
波函数在无穷远处为零(无限空间)。德.让他们要求的ψ局限在导体内,这就规 
定了,ψ在两个表面上导数为零(这个意思是超导电子不能流出导体)。 

德.让与老阿的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考虑一个在导体中心处的波形,因为 
离边界很远,德.让与老阿两人得到的波形几乎无差别,所以能量也都为1。但 
是当德.让的波形在移近边界时波形就要改变了,因为波形的一侧会触到表面。 
大海里起浪时,远离海岸的波浪形状都差不多,接近岸边的波浪其形状会改变, 
当碰到岸边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波形的改变会导致能量的改变,而波形的改变又是因为其位置不同而造成的,波 
形的位置是由那个k来描述的,这一串因果就使波形的能量与位置k建立了关系。 
这个关系非同小可,它称之为能谱。成百上千的物理学家不断地计算,就是为了 
算一个能谱。每年各个国家化在算能谱上的钱少说要几十亿刀。 

要说明德.让的能谱,再看一个极端的例子。我要借雪焰师太的倚天剑一用,把 
一个铜钟直剖为二,把铜钟右边的一半移到左边的边界面上。这自然是德.让要 
的解之一,因为它满足导数为零的边界条件。 

我们有了在中心处的波形,能量为1,又有了在边界面上的波形能量也为1,现在 
我们把波形从中心朝左边界移。只要波形离开左边界足够远,波形总是不变,但 
是到离表面几十个ξ时,波形的左侧开始碰到边界,波形就变了,能量也变了。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能谱,从中心处为1起到接近边界变小后再变大到1。在中心的 
另一侧是一个对称的能谱。 

整个能谱上每一点都对应一个波形,也就是方程的一个解,这么多解,德.让他 
们要挑哪一个呢?他们要挑能量最低的那个,因为在超导理论里最低的能量对应 
最高的临界磁场。 

这个最低的能量值是0.59,称为表面解,而这个能量对应的临界磁场是老阿解的 
1.69倍,称之为Bc3。大家公认这个更高的临界磁场是导体表面引起的,这是超导 
里著名的表面效应。这个最低的能量值是在距表面根号0.59个ξ处找到,这个点 
称为"成核中心",这意思是超导从这一点开始出现的。 

德.让和圣.简姆斯接下来又研究了导体变得越来越薄的情况,结果是两个表面 
处的能谱极小值被挤得向中间靠拢,最后汇成一个。这个现象称为薄膜效应。 

在物理中,这种理论上的结果是必定要受到实验验证的。实验的主要结果有这样 
几条。薄膜效应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薄膜在外磁场中可以呈现"无能隙"的超 
导性质。这个效应造成的超导现象称之为"无能隙超导体"。BCS理论里的一个 
要点就是超导必由能隙造成,这里的"无能隙超导体"是BCS理论解释不了的, 
我攻向新语寺山门外那座BCS倒空间大阵的那一招就含此"必要"一式。另一个 
重大结果是Bc3在众多的材料表面都被证实,这种情况下,超导电性只存在於表 
面那一薄层,材料中心处却还是正常状态,超导的无阻电流,就以短路形式在表 
面流过。 

在实际应用中,超导需要解决制备材料的问题,而制备材料时要知道的正是这种 
细节。接受电视机讯号的天线都只有薄薄一层金属覆在外面,而不是沉重的实心 
金属棒,这个做法就是因为知道了高频电流下只有金属表面薄层内的电子起反应。 

研究超导在实空间中的具体行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哈佛大学超导掌门人廷亥姆教授在他的超导引论老版本(有中译本)中曾赋予这个 
"成核中心"一个解释,说是它对应波函数的极大值,并画出一张示意图,那波 
形就象一个鸭子把嘴顶住表面,鸭头顶就算波函数最大值,从鸭头顶往下的垂线 
与表面的距离标出了"成核中心"的位置。我做的计算表明,此处只能作波函数 
的几何重心解释,不能作波函数极大值解释。就此事,我曾以晚辈身份去信向廷 
亥姆教授请教过,廷亥姆教授回信没有说我错。廷亥姆教授的超导引论现在有新 
版本,不过我没有看过,不知道他这个图是怎么处理的。 

大多数超导典籍书中都是只讲成功,不讲失败,也不揭露矛盾的。我早年读书时 
很虔诚,全盘接受书上的论述,这个也是对的,那个也是高明的,凡遇不懂处, 
总是深深自责,"苦恼拳"打了一趟又一趟。为了这点,我痛苦了很长时间。后 
来我读天龙八部,发觉有王语嫣这样一个人物,竟能于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能 
指出其高低之处,不觉想到,要是有这样一个师姐或师妹就好了,可以少走不少 
弯路。 

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流布已广,凝聚态物理自不必谈,凡与非线性理论,相变理论 
相关的学科,必颂金茨伯格-朗道之名。殊不知在其出生处超导领域里,阿布里科 
索夫与德.让两朵奇葩都是丢掉了非线性项的。丢掉了非线性项的金茨伯格-朗道 
方程已是量子力学的薛定锷方程,因此阿布里科索夫与德.让的成功实在可以归 
于量子力学的成功。 

当年西域高僧鸠摩智直闯少室山,挑战少林武功,以少林七十二绝艺之一的"拈 
花指法",激得山门铜钟"当当"作响,震摄住阖寺僧众。独有小和尚虚竹看出, 

这鸠摩智"拈花指法"手势虽似少林武功,内劲却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而 
老阿与德.让的量子力学超导本源一如"小无相功"是夹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 
个"拈花指法"中使将出来的,纵收一时之功,日后却是误人不浅。 

细心的网友也许已经注意到,在讲阿布里科索夫与德.让两个成就时,我不断地 
引用"能量最小"这个讲法,不过在阿布里科索夫解中,我用的是热力学自由能 
最小,而德.让的解中我用的是量子力学能谱中最小能量,各种书上也是这样的 
讲法。不过我现在要对这两种讲法做个交待。 

自1963年德.让和圣.简姆斯的解出现后,从没有人问一下为何德.让不象阿布 
里科索夫那样,在取了最小量子力学能量后(阿布里科索夫的量子力学能量是1, 
德。让他们是0到0.59)再继续求热力学自由能,或许也有新的磁结构出来。或者 
老阿为何不扩展一下他的解把边界也包括进来。无论哪本超导典籍,都没有讲这 
个问题,而这个矛盾是相当容易察觉的,至少做这方面工作的学者应该知道。 

这个疑问,从1963年算起,在超导物理学界存在了三十一年。真相大白的时刻, 
尚待元江的研究结果闪亮登场。三十一年来,大师们对这个问题非不知也,乃不 
为也;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中秋节快到了,我向网友们问好,并送上西瓜一担(是freegale网友挑来的:-)) 

师太的倚天剑一并奉还,多谢,网友们可用来剖西瓜吃。:-) 

还要恭喜一哈读完此文的网友,你已用过了合流超几何函数。 

----------------------------------------------------------------------------- 
--- 
freegale网友的BCS倒空间大阵 

G-L理论是唯象理论,而BCS理论则是唯观理论,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一个唯象 
理论再成功,也不会被认为是对一个物理问题的最终解决.G-L理论可以很好的 
描述超导现象,却无法回答超导形成的背后原因.只有BCS理论从微观层次上回 
答了超导现象的物理机制,这就是电子之间可以通过电子-声子作用而相互吸引, 

从而形成cooper对,导致正常态的费米球失稳,而塌缩到一个高度有序的状态- 
超导态.所以BCS理论的出现才被认为是对常规超导问题的最终解决,所以该理 
论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把G-L理论和BCS理论看成是平行的理论是不通的. 

众所周知,对常规超导研究最关键的突破是cooper对的概念的出现.而cooper对 
是电子在倒空间(k-空间),而非实空间的配对.没有倒空间,费米面的概念,理解 

常规超导是不可能的.元江舍弃这些概念不用,而独独钟情于波函数的实空间分 
部,实在是本末倒置,或曰"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人说当前高温超导的难解是因为没有朗道,费曼这样的物理学大师,这实在是 
对物理学史的无知.须知,朗道,费曼都研究过常规超导问题,但朗道只是停留 
在唯象的水平上,而费曼一无所获,而且他清楚地知道他搞不了这个问题,很快 
就退出了.现在我们知道,高温超导比常规超导远为困难和复杂.常规超导的实 
验清晰明了,其母体正常态是简单金属,而BCS理论也只是Hartree-Fock近似,本 
质上是一个单体问题.而高温超导是一个多体问题,其理论解释自然复杂得多. 
其实验结果也是杂乱无章,高温超导的母体正常态的性质本身已极为复杂而怪异, 

所以有正常态不正常的说法.所以朗道也好,费曼也好,牛则牛矣,但既然常规 
超导都搞不定,就没有理由说生在今天就能解觉高温超导的问题. 

----------------------------------------------------------------------------- 
--- 

元江的一招两式一出,料想没有三五十年的时间,倒空间大阵不敢再布于山门 
外。:-) 
----------------------------------------------------------------------------- 
--- 
BCS理论的两大基石: 
电子配对,电声作用,这两点导致一个费米面上的能隙 (Gap)。 
这两点可在一切导电金属中找到。 
为什么那些好的导电体,如铜,不能进入超导态?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由此,如果我讲BCS理论不充分,是否成立? 
我们再看在已经找到的超导体,有所谓gapless超导现象,这又怎么用 
BCS理论解释? 由此,如果我讲BCS理论不必要,是否成立? 
如果两点都成立,那么BCS理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那这理论是否能 
独步天下?

走过超导之路(5)--青史从头论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40:03: 

走过超导之路(5)--青史从头论 

元江 

还是在文革期间,我在工厂做工人。那时一周六天工作制,每晚还得政治学习二 
小时,只有周五周六晚上得空。周五晚上是组织生活,周六么是家庭生活,组织 
在家庭之前。我们最怕的是开大会,当时有个军代表,中年,原是个营级,白天 
打牌睡觉,晚上等革委会主任讲完了话,笑嘻嘻地端着茶缸子上台,旁边自有人 
给送上热水壶,一包烟望桌子上一丢,开讲。这个军代表并没有多少文化,讲不 
出什么名堂,把一些道听途说的闲事翻来复去,可以讲上近两个小时,我们总是 
盼他讲一句"现在来总结一下。。。",这句话出来就意味着讲话要结束了。 
我当时很自然地就假设,我如果坐在台上,不会像他一样讨人厌。 

嘻嘻,我这超导帖子系列看来也象这个军代表的讲话了,网友热情日渐低落,那 
么我也学军代表来一句,"现在来总结一下。。。"给网友们振作一下精神。 

我把金茨伯格-朗道的两大成果介绍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总结一下了。 

都说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是唯象理论,其实啊,朗道理论是唯象理论,而金茨伯格 
-朗道理论是半唯象理论。半唯象理论不是连唯象理论都不够资格的意思,它是半 
微观理论的意思。为什么说半微观呢?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序参量"也就是那 
个ψ,是含空间坐标的,已经不是朗道理论的那个大个儿Ψ了。其实,说它是 
半微观都是瞎摆乎,这主要是ψ的出身不好,所以那些以正宗微观自居的理论就 
要排挤它,把ψ说成是"半微观",也就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在对阿氏和 
德.让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到,ψ就是一个在微观尺度上的东西,要说尺度的 
话,象BCS理论里随便找来一个长度都可以比ψ的空间尺度大,最多也就和ψ一 
样小。我做过的超晶格计算中有单个薄层小到30埃,大概才15个原子的大小的, 
ψ照样在里边待的好好的,还不微观么?。不过,就是叫个半微观,半唯象也没 
有关系。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为什么一定要捆翻 
呢?对吧,酸猪?:-) 

我们来盘点阿氏的成功之处:有一个明确的数学解,确立κ作为超导分类标准(做 
生物的同学可以想象男女分类标准的重要性),预言磁涡旋点阵(实验证实),结合 
磁通量子化可以提供理论参数e*是两个电子电荷值,所以是超导电子配对的一个 
证据。不成功之处是不能描述有边界有形状的超导体的磁行为,因为假设了无限 
空间(无限大导体)。对於空间问题后文还要提及。 

我们再盘点德.让与圣.简姆斯的成功之处:有一个明确的数学解,这个解包括 
在不同位置的不同的波形、以及随波形位置而变化的能谱。从这些解中选出的一 
个解意味着这个解有最小能量、有最佳波形并在最佳位置。有能量,波形,位置 
的变化,使德.让与圣.简姆斯对半无限导体预言了表面效应(当厚度很大时的情 
况),对薄膜预言了尺寸效应(size effect,Size does matter:-)),给出成核中 
 
(nucleation center)的意义。不足之处在於不能在导体厚度很大时过渡到老阿的解, 

即不能描写大块超导体中心处的解。 

源出同门,都是用的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只是对导体的形状假设不同,为 
何阿氏与德.让他们的解有这样的差别,就象华山派的气宗剑宗之差?更令人诧 
异的是这两个解又互相弥补,宛如双剑合璧,一个管大块导体的中心,一个管大 
块导体的边缘和薄膜,既不重迭,又无缺失。 

关于这两个解的异同讨论且压一下,先厘清它们的师门渊源。 

这两个解都用的是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而原来的金茨伯格-朗道方程是非 
线性的。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与薛定锷方程一样(几乎),所以大家有理由怀 
疑也许这本来就是个薛定锷方程。要排除这种怀疑应该是很容易的,只要做一个 
亲子鉴定即可,那个丢掉的非线性项就可以充当DNA。解一个非线性金茨伯格-朗 
道方程,要求这个非线性解要能包括线性解的结果,又能提供新的物理性质供实 
验检验。可是四五十年来,没人能解出满足这样要求的非线性金茨伯格-朗道方程。 

不但如此,既然线性化近似后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如此吻合,我们很可以怀疑,要 
真正得到了非线性金茨伯格-朗道方程的解,也许反而证明在描述超导现象上,非 
线性项根本就是不能加进去的。奇葩之奇,就在这里了,毕竟物理是以实验为判 
据的。有些书上称老阿的解是非线性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解,这是误导。老阿的 
解只用到其线性化部分,没有非线性在内。 

在老阿得到他的解的过程中,老阿用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而又方便的数学关系, 
就是谐振子基态著名性质, 

(d/dx + x ) exp(-x^2/2)=0,或者 a|0〉=0 

(懂的就懂了,不懂的也不要紧,记住老阿用了一个特殊的公式就行)。缺了这个 
关系,老阿不能得到他的解。而这个关系只有对无限空间中的解才成立。这就是 
为什么老阿不能包进边界和有限空间的缘故,也就是老阿无法把德.让他们的解 
统一过来。成也萧和,败也萧和,帮助老阿得到解的数学关系同时也限死了老阿 
解的应用范围。老阿的解在数学上平淡无奇,都是早已存在的公式和关系,但却 
得到了丰富的物理结论,所以老阿的解可以比作华山派的气宗,不重剑招,气在 
剑先,以物理的洞察力取胜。 

这个谐振子方程是个量子力学的名称,作为方程本身,它在数学里的学名叫做韦 
伯方程。(别怕,没有新方程,只有新名字。)韦伯方程的解并不只限於无限空间, 

它的解叫做韦伯函数。韦伯函数的性质既复杂又很坏,动不动就要趋於无穷大(发 
散)。我们知道,数学,数学,只能处理数,无穷大不是数,所以数学处理不了。 
人们要用韦伯函数,就只能在它表现好的那一段空间范围内用。德.让与圣.简 
姆斯处理的正是韦伯函数。韦伯函数就是在今天会算的人也不多。当年我在数年 
钻研之后,用韦伯函数算出的超晶格临界磁场与一日本小组的实验资料完全地系 
统地吻合,该教授在日本的一次报告中声称,当今世界只有一家会算,此评论随 
风漂过太平洋,传到耳边。十来年又过去了,不知今日域中,又有几家会算? 

(插一段,酸猪名头很大,肉质细腻,人见人爱,到哪个论坛都是这块牌子。但到 
了虹桥科教论坛,就改叫唐团了。韦伯方程就相当于酸猪这个名字,而谐振子方 
程就相当于唐团这个名字。酸猪在虹桥科教论坛的束缚态,已被研究过,:-)要 
了解更多的,就得考虑酸猪,不是唐团,在别的论坛上的行为了。) 

在物理中算韦伯函数,德.让与圣.简姆斯算是先驱,尽管他们考虑的几何形状 
比我算过的超晶格简单,但是在四十年前的计算机条件下算韦伯函数,大概还要 
用汇编语言编程,其勇气是非凡的,值得后人尊敬。德.让与圣.简姆斯的工作 
虽然已估计到在引进导体边界和形状后会出新结果,但结果到底是什么却不能明 
确预料,只能在算出韦伯函数的能谱后,从能谱上看有什么样的结果。这种做法 
重在剑招的创新,可以算华山派的剑宗。早早年的物理学界气宗比较流行,现在 
的物理学界,大多数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是剑宗,尤其是现在的Computational 
Physics,大都是算些东西出来看了再说。毕竟剑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要好 
学一点。用了韦伯函数,德.让与圣.简姆斯能得到新的结果,但是他们失去了 
用那个a|0〉=0的机会,因为对在有限空间中求出来的韦伯函数来说,这个式子不 
成立。没有这样一个关系式,德.让与圣.简姆斯只能用韦伯函数构造一个电流 
密度,却无法由电流密度解出导体内的局域磁场,而没有导体内的局域磁场,就 
没有宏观磁场。因此,德.让与圣简姆斯断了通向热力学之路,也断了研究新的 
磁结构之路。(可以回想一下在第三帖里我揭过的那个宝盅)因此,德.让与圣.简 
姆斯也无法把老阿的解包进来。因为这个原因,德.让与圣.简姆斯也根本就 
不去构造电流密度,到解出波函数就停止了。 

华山派的气剑两宗,老阿与德.让他们就这样各立门户,在江湖上开帮立派几十 
年。这两派的门徒并不多。象老阿这样的研究成果,除了个人的才智和洞察力外, 

机遇很重要,做得巧而又能有意义的工作可遇不可求。德.让他们的门派又因为 
韦伯函数的难以驾驶,剑招过於繁复,学的人不多。而且地而且,这种实空间中 
的工作,是硬碰硬的功夫,算的时候繁难,出来的东西倒是容易被验证为无意义 
或错的。就象看列宾,罗中立的画作,随那个都至少可以评一句象不象,而毕加 
索的那种画鬼的风格,又好学又好糊人,做这样的研究,容易出文章。就连德. 
让本人,都转到其它领域了。 

上面的这些叙述,我就交代了上一帖末对大师们的八字评语,"非不为也,乃不 
能也"。"不能"就在於韦伯函数的难缠上面,而且早期的大师们通常不宵于依 
赖计算机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况乎无器乎?看不过我说这些大话的 
网友这会气顺一点了吧?嘻嘻,别忙,我还得给您马杀鸡一下。还有八个字"非 
不知也,乃不为也"没交代呢。 

韦伯函数在超导典籍中被提到的不多,但这不等於有经验的学者不知道或没有意 
识到其重要性。这里我讲两个小故事来作佐证。 

九十年代初,正是物理学热潮开始走下坡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凝聚态物理三月会 
议上,塞满了嗷嗷待哺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几乎人人都在忙着找工作,谋出路, 
并无多少人专心学问的交流。虽然会议声势浩大,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 
象,盛宴即将结束的感觉笼罩在大多数人心头。是年最热门的报告是怎样找工作, 

而上台介绍经验的人悲壮地讲以前他如何靠糊纸盒子谋生度日,最后又转回物理 
领域的经历,以此来鼓舞底下的博士们,博士们听得愤恨不已,似乎糊纸盒子是 
每个人最现实的出路。 

三月会议分很多主题,一个主题一个会场。在众多的分会场中,有一个是作超导 
理论报告的。主持者是老阿与另一个老美教授,我姑且称他为美教授,美教授其 
时年富力强。这两人看上去很是互相尊重,美教授处处让老阿,老阿也处处让美 
教授。老阿和美教授坐前排,前两排的位置都空着,但其它的坐位都坐满了。我 
进会场晚了,就去第二排边上坐下。 

当时我已有文章发表,虽然淹没在每月几百篇一起发表的文章中,默默无闻,但 
我自己心里明白,我的文章是好的。:-)好在哪里?好在可以与实验数据吻合而 
不用自由参数调节,这才是物理,这才是我从牛顿力学开始就习惯的物理。在不 
断反复的计算过程中,我也越来越感到前面还有戏。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三部曲, 
算量子力学的波函数然后构造电流密度,解麦克斯维方程得局域磁场,最后再算 
自由能。当时我一身计算韦伯函数的横练功夫,准备走数值解的道路。只不过此 
工程太大,我一面作准备工作,一面想在理论上多一点准备。因此在这个会议上 
想问问老阿,这样做有没有戏。 

一听老阿的报告,一看周围的阵势,我发觉事情不妙。老阿那时到美国不久,英 
语不太好,而我的英语也不好,而且平时围住老阿说话的人特别多,我没办法与 
老阿静心交流。就在这时候,一个名校的博士后做完了一个报告,是用什么共形 
群变换得出一个超导性质。美教授站起来,很严肃地问这个博士后为什么要用共 
形群方法,博士后小声咕噜了几声,美教授转身对大夥儿说,这个结果早在二十 
年前就做出来了,转身又对这个博士后说放着金茨伯格-朗道方程不解,blah blah 

...。我一听,好,这个教授的看法和我想的是一样的,不喜欢那些花拳绣腿, 

待会我问他。 

会散时美教授身边也有一堆人围着问问题,我插到空档,立刻就打了招呼开口自 
我介绍,还递上了一篇我所发文章的单行本,美教授一手接过单行本,我立刻把 
我的想法说给美教授听,刚说了一句,美教授才刚刚眼睛扫过单行本封面,就眼 
也不抬地问我"你用不用韦伯函数?"我一听如雷灌顶,知道对路子了,赶忙说 
用,我就是用韦伯函数算的。美教授这才抬头看我一眼,"你似乎正在正确地接 
近问题(It seems that you are approching the problem correctly)."。立刻, 
别人又插 
上来问美教授问题了,我只来得及挤出一句"thank you"。 

射雕英雄传里的梅超风,曾在对敌之际向全真教道长马钰探问何为'铅汞 谨收 
藏',马钰顺口回答"铅体沉坠,以比肾水:汞性流动,而拟心火。 '铅汞谨收 
藏'就是说当固肾水,息心火,修息静功方得有成。"得此一句,梅超风哈哈一 
笑,谢过了马钰,腾身而去。 

我得了美教授的这一句评语,自然信心增强了不少。其实,关键倒不在於他的话, 

而是在於他快捷而又确定的反应,这说明他也象马钰修炼全真教内经要诀那样, 
对韦伯函数念兹在兹。 

另一个故事已是在这次三月会议两年后了,我的三部曲设想已经大成,发出的文 
章被基本接受了。我对自己的成果很有信心,但我总是埋头做自己的工作,对别 
人的工作不甚了解,有时看看别人的文章,发觉他们也在做涡旋点阵,但好像和 
我的很不一样,说法,解释用的都是不同的语言,心下很是疑惑。这时又有了一 
次小型会议机会,就在我们学校开。参会者有帖子贴在会场里。我就去看,看到 
一份算层状超导体内涡旋点阵的什么熵的,那涡旋象一根根筷子插在层间,我就 
找到了这个帖子的主人,也是个老美教授。这个教授很傲慢,爱理不理,我同他 
一起走到学生的酒吧里,帮他买了啤酒,坐下交谈。我向他请教,他说你可以读 
读那个帖子。我再说明,我不是问他那篇帖子在做什么,我想知道他用来算熵的那 
个涡旋点阵是怎么来的,他说是模型,假定在那层面处插着一个个磁通。原来 
如此,我想,这不糊人嘛,我小时候逢地藏王菩萨生日时满地插香,就干的这个。 

我把身边带的一迭纸拿出来给他看,上面都是超晶格在平行磁场下的涡旋点阵, 
我说这些涡旋点阵都是很复杂的,你看看怎么可以想半法算它的商?他的脸色不 
自然了,他说这是他的博士后做的工作,他不太了解。随后他诚恳地说,你的问 
题大概有一个人可以讨论,他从德国来,对超导很熟悉。谢过了这位美国教授, 
我就去找那个德国教授。我就称他为G教授吧。 

找到G教授时,他正在与别人讨论他的帖子里的内容,我等他稍空一点,作了自 
我介绍,就问他可不可以谈谈层状和超晶格里的涡旋点阵问题,一边说一边就把 
手上的图翻给他看。G教授一看就问,"边界处条件是不是导数为零?"我说是。 
G教授再问:"那你用了韦伯函数吗?"我说用了。G教授翻了两页说,你写文章 
了没有,我说写了。OK,他说:"你能不能把你的文章给我一份,我今晚看看, 
明天跟你谈。" 

第二天午餐时,我俩坐在学生饭堂里,阳光暖暖地从落地长窗照进屋内,我们在 
饭桌上就着餐巾纸画图写公式。我给他的文章稿子上,到处是红笔写的OK和惊叹 
号,昨晚他读得非常仔细。G教授是个温和的长者,他不断地问我问题,我看得 
出来,有的问题是他想弄清,有的问题是他懂的,怕我不懂,所以提我问题。和 
懂行的长者在一起平心静气地讨论学术,真是难得的经验和享受。谈话差不多三 
个小时,G教授推掉了那天下午的活动,快结束时他对我说,你知道吗,阿布利 
科索夫是错的。我有点不认同,虽然我知道我的确已经把阿布利科索夫和德.让 
他们的解都包括在一个非均匀超导体的热力学自由能中,因此统一了气剑两宗, 
但我觉的只就大块均匀超导体来说,老阿的解也是对的。可是,我没有读过阿布 
利科索夫的原始文献,也许G教授读过,知道老阿还有些错误的想法。G教授见我 
没接口,沉默了一下,说Maybe,他是幸运的。我点头同意,我想我也是幸运的。 

理论物理里,勤奋是少不了的,而没有幸运,要出成果也很难。G教授告诉我, 
他这次回去要给TEWORDT 老师做寿,这又是一个超导界中的大德耄宿。 

"非不知也,乃不为也"到此也作了交代。 

阿布利科索夫和德.让乃当世凝聚态物理中两大高手,我的研究工作要在他们的 
合璧双剑中硬抢战果,全身而退,难度非同一般。要想知道故事捏,就得容我再 
写两个微分方程,很简单的两个。 

千兜万转要出台,又抱琵琶遮半面。:-)

 
走过超导之路(6)--铜铁炉中翻火焰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40:31: 

元江 

走过超导之路(6)--铜铁炉中翻火焰 

------------------------------------------------------------------------- 
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 读史 1964 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 

我的屠龙宝刀要出炉,这一帖的名字嘛得起好了。想起来毛主席的诗词,就去 
孤狗一下。果然是好,颇合我此时想在超导理论中飞扬跋扈一番的心情,就引 
在这里。特别又有一句,"一篇读罢头飞雪",就象歪把的"上网有害健康", 
我要提请读我帖子的"妙玉"们(槛外人)注意,要是让你们读的头飞雪,我可就 
罪孽深重了。所以有不懂的地方,只管提问,只管跳过,你胡乱喊几声好捧个人 
场就行。 

这帖要出几个方程,别怕,实际上是一个方程,不同形式而已。就象一个人从 
不同角度照的多张照片。下面我们就看第一张照片。这张是写真,看仔细一点, 
然后我们再看其它装扮好的。看完了,你就知道为什么花钱买漂亮衣服是值得 
的。 

韦伯方程的写真是这样子地 

-ψ'' + x ^2 ψ= λψ (1) 

这里,x^2读作x平方,那个λ是个数,而ψ写得全一点就是ψ(x),是个x的函数, 

我们也叫它波函数或者波形。第一项是这个ψ 的二姐倒竖(sorry,二阶导数,此 
词神童所创,不用可惜)。我们要处理的ψ 是个没有零值的函数,也就是一条在 
x-y平面上半部的曲线,所以我可以在方程两边都除以 ψ ,不会有把零放在分母 
上的危险,结果就是 

- ψ ''/ ψ + x^2 = λ (2) 

还没糊涂吧?:-)接着整。 

这第一项现在就象耍杂技的,一个底座,就是那个ψ,背上一个二姐倒竖。 

现在你随便取一个x值,比如说6,这个意思就是6个ξ处,我这里用的长度单位 
是ξ所以ξ不明显地出现在我们的分析中。在这个x=6处二姐倒竖有个数,函数 
自己也有个数,两个一除还是个数,记作A1。x^2=36也是个数。这个方程呀就说 
36减去A1 等於一个数,这个数是λ。这不废话吗?数减数当然还是数了。且莫心 
急,我们再接着整。 

现在取x=7,那么那个杂技项又给出一个数,记作A2,这会呀49减A2还得等於 
"同一个数",λ。第一次等於一个数可以讲是平庸,第二次等於同一个数还可 
以讲是巧合,但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这样做,也就是说,不管取x等於几,x的平 
方值减去那杂技项的值永远等於"同一个数",λ。这就是个条件。 

呵呵,这会谁都估摸得出来,这个ψ 不好找。如果找到这样一个ψ ,这个ψ就叫 
做本征函数,而那个 λ就叫做这个本征函数的本征值。以一个固定的数通过方 
程来确定ψ 的空间形状,本征之本,意义就在这里了。实际上找这样的函数是许 
多物理学家的日常科研工作,也不难,背得动二姐就行。 

在物理中,这个本征函数就叫做波函数或者波形,它描写电子的空间范围,而本 
征值就对应这个波形的能量(我也只用数来表示,意思是取适当的能量单位)。你 
可以把这个ψ看作一把大伞,电子看作打这把伞的小孩。远处望去,你看得到伞, 
看不清那小孩。小孩到底在伞下哪一点是个严重的哲学问题,我们不伤那个脑筋, 

我们只要知道伞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就行了。 

现在我再加一点点东西到方程里去,加一个"中心",就是在括号里加一个k 

-ψ '' + (x - k) ^2 ψ = λψ (3) 

这个k可以看作是波形ψ 的几何中心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置。像我们上面对方程 
(2)作解释时,就是把k取在座标原点处,也就是ψ中心在原点处的意思,所以k是 
零。加了这个并没有改变韦伯方程任何性质,不过是使我们在选取坐标系时更自 
由一点。解这个方程是老阿与德.让他们要过的第一关。 

老阿找这个ψ时说,我要找个ψ,它满足这个方程,不管ψ位置在哪里,也就是 
不管k在哪一点。这个说法是要有条件的,那就是导体所充填的空间无边无际,天地 
玄黄,宇宙鸿荒。这才能把ψ的几何中心取在任何一点。老阿找到了他要的 
ψ。这个函数我们已经看到是 exp[-(x-k)^2/2],它的λ=1(本征值为1),这里k是 
 
全不确定的,所以老阿可以用许多许多不同的k造出Ψ来。结果是涡旋点阵的出 
现。 

德.让他们找ψ 的时候说,我也要ψ 满足方程,但是还要在导体边界上满足导 
数为零,就是讲ψ不能在导体之外。结果德.让他们找到一大堆ψ,它们的波形 
(ψ),位置(k)和能量(λ)各不相同 。如果是薄膜,最小能量的ψ在薄膜中心找到, 

这个ψ的中心就是薄膜的中心,好像老阿的解被两个边界挤扁了一样,这是薄膜 
解。如果是很厚的导体,就在距边界处根号0.59个ξ的地方有一个λ=0.59的波形, 

这称为表面解。 

现在我再给这方程加上两点,两个"基本点",这会看起来象这样 

(x - k) ψ^2 = [ (x - k)^2 ψ^2 - λψ^2 - ψ'^2 ] '/ 2 (4) 

这个方程里的ψ 和ψ' 都是两次方的形式,穿了衣服后 ψ 要显得厚实一点。 

衰啊,网友们要叫了,元江你还要哄我们看多少方程啊?嘿嘿,就这个方程了, 
神物自晦,无声无色,这就是我的屠龙宝刀了。 

你把方程右边方括号外面的导数一求,右边会有一项(x - k) ψ^2出来,与左边的 

减掉,剩下的就是原来的方程(3)。这左右两边加上的(x - k) ψ^2就是后来加上的 

两个基本点。屠龙宝刀就是这样练成的,韦伯方程加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 

这种做法,并没有改变韦伯方程任何数学性质,是恒等变换。gandong网友预言, 
大概有一个"很厉害的数学家"做个变换来统一两大高手的理论,嘻嘻,"很厉 
害的数学家"是个蹩脚裁缝,只会做三点式泳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四十年前德.让他们在找到表面 
解后驻足不前,再也走不动,倒不是看不透,实在是没舍得买件泳装打扮韦伯方 
程,致使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化钱买衣服的理由找到了 
吧? 

看我这个系列帖子的物理网友可能会去读我的文章。要注意的是在那文章里, 
我一手舞动屠龙宝刀,发出一派解析式荡开两大高手的内力,生生把那块超导 
体罩与刀光之下;一手使韦伯函数的横练功夫,向那块超导体一掌掌的招呼,逼 
出超导体在各种磁场条件下的波形,能谱,局域磁场。结果琳琅满目,缤彩纷呈, 

致使两大高手心知今日超导四周,已非两家天下,逐知难而退,不复争夺。如果 
不读我这帖子,直接读文章,就可能为热闹的打斗场面所引,忽略了这屠龙宝刀 
的存在。嘿嘿,无此宝刀,元某挡不住两大高手的掌风一扫,韦伯掌招呼不到导 
体身上。 

老阿和德.让他们的做法是先解韦伯方程,再从得到的解上入手找关系。应此, 
老阿的向前走和德.让他们走不了,都是正常的,因为在他们求解时已经都加进 
了空间条件。但是地但是,我的这个变换是在解方程前就做的,所以不受空间条 
件的限制! 

当我用解得的ψ来构造电流密度时,它都是一些(x - k)ψ^2这样的项以及交叉项 
(这个屠龙宝刀的变形),这样就可以把方程(4)里的右边代进去,於是那电流密度 
就成了全导数。再把这个电流源代入麦克斯维方程时,那磁场旋度也是一阶导数。 

这样,"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原函数从导数背后脱颖而出,连 
ψ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用知道,导体内部的磁场解析解已经出来了,往下一路,求 
磁场的量子力学平均,求自由能,无往而不利,解析式一路到底,开通量子力学 
到热力学的道路。此刀初得之时,我一路扫向薄膜,块状,无限,超晶格种种结 
构。刀锋到处,迷雾四散,各种局域磁场先后现身,纤缕尽呈,我虽身居斗室, 
纸上波涛一样激起雄心万丈。 

自我开始写这个系列以来,很有一些奉BCS理论为名门正派网友,以为我在替金 
茨伯格-朗道理论张目,所以前来理论。而我确实对BCS理论有一点看法,所以也 
不免争论一番,於是,大家的印象是我就是信奉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其实我非金 
茨伯格-朗道门下弟子。 

我既从介绍超导理论开始,那就是别人的理论,比如金茨伯格-朗道,我不能歪曲 
别人的理论。所以我得尽量挖掘出别人理论的优缺点,让读者有个了解。对金茨 
伯格-朗道,对阿布利科索夫,对德.让他们都是这样。因为对金茨伯格-朗道这 
一派的工作介绍得多,以至於造成了误解。实际上,如果我当年也是循这条道走 
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突破。这几位大师手下学生无数,不乏聪明才识之士, 

为何让这个问题搁置三十一年之久呢?如果我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很可能向他们 
一样,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已识到了也就此轻轻放过。 

在我多次对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做评论时,我都再三强调老阿与德.让的成功是 
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成功。金茨伯格-朗道要让这两大成果认祖归宗,还 
得做个非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DNA检查,就是要把非线性项的解得出来 
与老阿和德.让的物理结果比较。做不到这一点,金茨伯格-朗道无法声称这两大 
成果出於它们的门下。单从老阿与德.让的武功路数来判别,就说是薛门弟子 
(量子力学)也是不错的。可惜前来论理的人看不明白,枉费我做的一番眉眼,可 
见即使是搞科研的人,要改变见解有多难。 

说起我的超导入门,倒还是从BCS理论开始的。我开手做工作是用的德.让-勿杀 
马方程(de Gennes-Werthamer)和德.让边界连续条件。嘿嘿,这德.让厉害吧。 
虽说德.让在块状超导体上承让一招,让我在他身边跨前一步,我还是很佩服他 
的。科学研究工作就应该这样,前人趟平的道让后人走得顺当一点。这德.让-勿 
杀马方程呢,又源于戈尔科夫方程。戈尔科夫是原苏联科学家,与阿布利科索夫 
同时晋升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原苏联解体后也到了美国,在佛罗里达大学。 

我称这戈尔科夫为封神榜里的"接引道人",因为戈尔科夫在1959-1960年间从BCS理 
论"推导"出了金茨伯格-朗道理论。这BCS理论是在倒空间里弄神通的, 
我曾被其搞得头昏脑涨,而戈尔科夫的工作在座标空间和倒空间凿了一条通道, 
让我逃出生天。不然,那个从量子力学到热力学的问题谁来解决啊?戈尔科夫最 
初开凿的是一条极小的通道,只在很严酷的条件下才适用,后经德.让-勿杀马在 
戈尔科夫小道的基础上拓宽,才变成康庄大道。只是这康庄大道也不是人人肯走 
的,特别是一帮习惯了在倒空间里弄神通的朋友,要解决humen-desire的问题, 
不肖于回到座标空间里来与实验见面。用罗盘来看风水和用罗盘来航海究竟是有 
区别的。 

由於戈尔科夫从BCS理论推出了坐标空间的方程,现在许多人一句"金茨伯格-朗道 
理论可从BCS理论推出"就牛皮地对坐标空间不肖一顾。我在这里用常识与大 
家商榷一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推出"的意思是数学推导,那 
么金茨伯格-朗道方程或者德.让-勿杀马方程与BCS是不是等价?或者讲能不能 
推回去?如果能推回去,那么两者等价也就应该有同等地位。如果推不回去,那 
么就要有个说法,是在哪一步上推不回去,为啥? 

我倒可以讲个原因,推不回去是因为一路推导时做过多次"近似",这些"近似" 

从来没有被证明过是近似。什么叫近似?我欠你100元,还你99元,你知道我少 
还一元,一元比99元小很多,你不计较,这叫我近似地还清了欠你的钱。如果你 
不知道我欠你多少钱,只知道我欠你,当我还你99元时告诉你这就已"近似"于 
我欠你的钱了,你肯相信么? 

那么,有没有办法证明那些那些"近似"的确是近似呢?比如说,把精确的推导 
做出来,以发现丢掉的到底有多大?嘿嘿,要是精确的推导做得出来,还取近似 
干什么?这些工作都是有资格在斯德哥尔摩打转的,谁愿意丢了精确取近似啊? 

好,回到我的武功流派来,我当初是从用德.让-勿杀马方程解决康托尔分形超导 
超晶格的磁现象入手的,这德.让-勿杀马方程啊说来让人不信,又是一个薛定锷 
方程!所差的是那些常数的名字不同而已。这就奇怪了,怎么弄来弄去都象薛定 
锷方程啊?不懂的人以为是巧合,半懂的人以为是数学推导的自然结果,真懂的 
人才知道,这是凑出来的! 

自量子力学问世,大家都知道,这世界上能和电子说得上话的只有薛定锷方程。 
因此,金茨伯格-朗道改造理论时要把薛定锷方程藏了进去,再让自由能变分后露 
出来;戈尔科夫和德.让-勿杀马方程在推导时用了许多不明不白的近似,胆儿那 
么肥,要凑的答案就是薛定锷方程的形式(这个凑答案的活大家不陌生吧?)。无 
论是金茨伯格-朗道的线性化近似还是戈尔科夫和德.让-勿杀马的近似,他们推 
导结果的正确性不是由出发点的稳固与推导的精确来保证的,而是以结果象不象 
薛定锷方程来衡量的。而常数解释的不同又可以区别于薛定锷方程,以避免薛定 
锷方程当初是单粒子方程而不能用于超导的尴尬。我可以推想,在大师们当年用 
的草稿纸上,很可能有不象薛定锷方程的结果,被他们丢掉了。当然,这种话书 
上都是不说的。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我在分形超晶格的研究中发现了奇怪的能谱(正确的能谱!),不能解释,历时数 
年后,我终於有机会自主研究。我的想法很直截,一个程式要是能解决复杂结构, 

必定要能够解决简单结构,於是我退到最简单超晶格,退到三明治结构,退到单 
层,每一步都算,再一步步向前走。在这个一步都不脱的过程中我逐渐解除了对 
名人的迷信,对理论的迷信,而把眼光转向实验数据的核对。唯有实验数据的支 
持,才使我有勇气向大牛们的理论表示怀疑。这一段逐渐改变做研究态度的过程 
大概可以另外出一个系列,先压下不表。 

当时我的一个最大的矛盾就是超导的量子力学特徵与热力学特徵。德.让和老阿 
做的似乎是热力学特徵,因为他们号称是金茨伯格-朗道那里来的。而日本的高桥 
-立木两人及我的工作又似乎是量子力学特徵,因为我们用的德.让-勿杀马方程 
是从BCS唯观理论推过来的。但是看方程的形式又完全是一样的,只在说法上有 
差别。最明显的就是我做的超晶格表面与德.让的表面解有内在的联系,那么这 
个能谱是热力学能量还是量子力学能谱呢? 

第二个矛盾就是超导分类,简单超晶格(千张饼的意思)由两种超导材料组成,每 
层可在几十个埃左右(纳米的量级)。两种材料的κ值不同,那么这个超晶格的κ 
值怎样确定? 

我长期的思索带来了一个信念,超导有生和存两个环节。判断其生是用量子力学 
能谱,判断其存则用热力学能量。 

这个想法可用一个比喻来让不做超导的网友明白。量子力学与热力学在超导体上 
的理论矛盾是微观解释与宏观解释的矛盾,就象一个孩子的生和养。生孩子从本 
质上来说是两人的事,比之于微观的;把孩子养大和孩子长大后的表现是社会性 
的,比之于宏观的。超导能不能在一个导体内生成是微观的,受量子力学控制; 
生成超导的机制有了以后能不能实现并被观察到是宏观的,受热力学控制。 

这个想法今天讲来简明,我当时却是混混巫巫的折腾,直到我锻出宝刀,打通 
了超导在微观与宏观的通路为止。有了这个观点,回看各家超导理论,六经注 
我,再无窒碍。我只看一个理论怎样描述超导的生,怎样描述超导的存,是否 
能有生和存的标准。 

这把屠龙宝刀是在超晶格的情况下先打造出来的,形式还要复杂一点,但是写文 
章时我却为难了。屠龙宝刀虽利,但只能在比武场里助我,能不能上比武场又是 
另外一层障碍。这一篇文章要推出从量子力学到电动力学到热力学的三部曲; 
要改变κ的定义;要给超晶格中新的涡旋点阵;要推广阿布利科索夫的理论。 
有这几个内容,无论什么地方审稿者对不上眼,都可能拒稿。 

光明顶上,张无忌看清了空性和尚的少林三十六式龙抓手的使法,逐用龙抓手对 
龙抓手与空性对攻,招招快一步,折服空性和尚。我也要用此法将我的结果穿上 
传统理论的外衣,以便说动审稿人。 

我选定了德.让和圣.简姆斯的块状超导体,因为这个结构最简单,但是又有表面 
效应与薄膜效应来让我的解尽情发挥。他们在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框架下没走完 
的通向热力学之路我可以帮他们走完。线性化的金茨伯格-朗道理论又有足够的空 
间容纳我的三部曲构想。於是我对块状超导体的薄膜和边界效应做完计算,并导 
出了热力学自由能,隐掉了我在超晶格中才会出现的几个新结果,带上金茨伯格 
-朗道的帽子,点缀成篇,写出了文章。并计划要在这篇登出后再顺理成章发超晶 
格解。 

文章既成,发向德国的凝聚态物理杂志。我虽然以前发过些文章,但从没有在这 
家杂志发过。我要找一家与我过去文章从无挂葛的杂志发表,以求公平公正的审 
稿。 

----------------------------------------------------------- 

下面是些闲话,今年暑期,红墙论坛开办中国故典诗词讲习班,我去偷听。那里一 
大帮学生在叫老师。等到开课,我发觉这不象个课堂嘛,倒象是华山论剑,学 
生们一个个武艺高强,哪里需要上课啊,原来都是些起哄架秧子的主。:-) 

Anyway,偷看一回热闹,也多少学了一点,知道这写诗两大要素嘛是字数有规定, 

行数有规定,这叫格式。嘻嘻,我也来试试,请看到此帖的高手们指导 

超导百年青史载 
理论经典次第来 
后学有年窥半豹 
热力量子两为难 
深解物理赖实验 
巧推公式恃变换 
锻得神兵赴云台 
先遣偏师定边远 

这会我得意啦,我拿上面这八行去敲诈来一首诗。做此诗的是个挨踢教的魔头,倚 
天剑的主人,被我硬拖到超导里转一圈,都弄懂了,就有了这首诗 

自然奥秘叹无穷 
经典新知待贯通 
壮岁探寻超导路 
青春格致韦郎功 
学深量热宏微处 
技展方程变换中 
一自德阿融会后 
宝刀新铸好屠龙

 
走过超导之路(7)--无边落木萧萧下 

送交者: 元江 于 2004-12-23, 08:40:54: 

元江 

走过超导之路(7)--无边落木萧萧下 

------------------------------------------------------------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伶白发生! 
----------------------------------------------------------- 

千山万水,长途跋涉,读者给我带到这一帖,够幸苦的?:-)这还是在我们实空 
间呢,我举的例子你能想象,要是在倒空间,呵呵,现在大家体会我当初在倒空 
间的痛苦了吧?好了,咱们接着说超导故事。 

上一回讲到我用"暗渡陈仓"之计,要把那屠龙刀法和解析解的方法带着金茨伯 
格-朗道的外衣先卖出去,然后再卖用屠龙刀法和解析解得来的超晶格中的物理和 
老阿理论的推广,这金茨伯格-朗道理论是容不下超晶格的。网友想干嘛这么麻烦 
呢?嘿嘿,这世道。。。 

我那篇文章本是点缀而成,熟门熟路的理论有了解析解还怕出不去?审稿者的意见 
一回来,不对,我的算盘没能瞒过审稿者的法眼。 

审稿者先说:"这个结果可能是重要的,数据可能是准确的,课题可能是令人感兴 
趣的,但是。。。"这后面一堆话,带了五点意见。最重要的是第一和第五。 
第一点呀说作者应该写出这篇文章的Philosophy,奇怪,我又不是哲学家。第五点 
说作者都是引的老文献,是不是近年在这方面有什么发展作者给漏了。 

我咂了半天滋味,咂出来了。第一和第五是呼应的,审稿者在说你小子寄来的这 
工作不错,要是你做的,你得说说怎么想到这问题的,要是你从别处拿来的,给 
我老老实实把出身地报上来。我再仔仔细细品味,知道审稿者是善意,而且中间 
那三点也在指点我怎么改文章。於是我和盘托出,告诉他,我还有超晶格解,这 
个Philosophy的问题么就是关于κ定义在非无限大非均匀超导体中的失效。我现 
在把表面和内部不均匀分两篇处理,先送这篇简单的。再告诉他,这确实是我的 
工作,如果审稿者在任何杂志上看到以前有类似工作,请告诉我。那屠龙刀之类 
的话就没舍得写上去,得留着到网上吹破天,那才过瘾不是? 

这篇文章我改了一个月,再发,两个星期后回信到,一句话,接受。我一边等它 
登出来,一边整理超晶格的材料。我那篇超晶格的文章是对着实际材料算的,实 
验数据是日本的渡边教授的文章提供的。我在文章里同时做了量子力学能谱的分 
析,并又做了热力学自由能的分析。两者的综合说明,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计算 
都表明了实验结果应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事实上渡边教授的数据也果然是如 
此如此,这般这般。我相信这是自有超导理论以来到我文章发表时为止,第一篇 
不用自由可调参数对一个实际材料同时做量子热力计算并与实验核实的。 
(嘿嘿,有人说我这篇文章SCI=0,这是给二黑网友批评SCI提供炮弹:-)) 
这就是我认可的物理理论,是科学。这第二篇文章没有阻碍,下一年登出。 

现在啊,要让跟我晕乎了这两三个星期的网友尝试一下内功上了层次,筋脉具通 
的感觉。先来一个"沙场秋点兵"。 

我们的理论计算思路是这样一条路子(我们的!你掌握了这理论,它就是你的。) 

ψ- Ψ- J - b - B - G 

有了这样一条思路,我们就来体会一下"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ψ是从"量子力学"方程解出来的,无论是线性化金茨伯格-朗道方程,德.让-勿 
杀马方程还是薛定锷方程,到这一步,都只是韦伯方程。咱们就不论出身了, 
就叫韦伯方程。韦伯方程都会解了吧?你就跟人说会的好了,反正也没有几个人 
知道怎么解。别吹到太牛的人那儿去就行。:-) 

解出ψ后,学学老阿的样子,把小ψ拼成大Ψ。这个大Ψ如果写成|Ψ|^2,就是歌 

特-卡西米欧理论里的超导电子密度。呵呵,大师们当年靠猜,咱们靠算,比大师 
们还牛一点,歌特-卡西米欧只能猜平均值,我们知道哪里多哪里少,先下一城。: 
-)(晕了的同学请复习第三帖) 

把大Ψ变成电流密度J,这是当年伦敦兄弟梦寐以求的超导电流密度,伦敦兄弟 
靠假设,就是唯象理论;咱们靠算,就是。。。就是微观理论,就是本质理论, 
就是不用说为什么对的理论,对的一塌糊涂。又下一城。:-) 

那个辟派理论还记得吗?一个超导电子的行为与周围电子有关?我们的|Ψ|^2早就 
把这全包了,到处都有关。不过,这不算一城,我没怎么讲辟派理论不是?不讲辟 
派理论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按我们这个路子,超导理论里最基本的长度只有一个, 
那就是相干长度ξ。另外那个穿透深度λ描述磁场的空间范围,既然磁场是解出来 
的,那穿透深度λ也是解出来的,所以是个"导出长度",不是独立的 
长度。这就是我为什么排除了一大堆有关于长度的工作。还记的跳舞那例子么? 
男子的出腿用穿透深度λ来描述,嘿嘿,那得让女子给管着,明白了?:-) 

从J到b(b的意思是空间有变化的磁场),用我的屠龙宝刀,就可解出,这一步咱们已 
经与金茨伯格-朗道理论的第一朵奇葩平手放对了。实际上比老阿还厉害一点, 
因为他用的是屠龙宝刀刀鞘一样的兵器(a│0〉=0),但老阿用得早,咱算平手。 
第二朵奇葩德.让本来稍逊一着,德.让都没有这个b场,但是地但是,他开通 
的从倒空间到实空间的大道和他的边界连续条件对我的工作实在贡献巨大,我也 
算他平手。(网友们要牛一下只管请便) 

看出屠龙宝刀厉害了吧,B(热平均场)和G(自由能)还没算,几十年的超导理论一 
扫而过。(还有个高桥-立木解(1986)也在扫过之列)只有老阿还勉强能站住,仗了 
宝刀刀鞘之利。:-)(老阿也有自由能)。 

至于那个约瑟夫森的宏观量子力学,还用得着讲么?小ψ和大Ψ,要微观有微观, 

要宏观有宏观,早让我们的理论包圆了。 

还有一个理论我没有介绍,就是BCS理论,不过有人来吵过架了。:-) 

我现在没有心思跟他们罗嗦,等我下会再开始写,放出我的WMD,把那倒空间 
炸个七零八碎算了。现在先给个警告,让那帮迷信的弟子们有个回头是岸的机会。 

到时大难临头,勿谓言之不予。:-) 

好,再回来讲故事,发超晶格文章时,我在一个小城里做事。这个小城在大西洋 
边上,原来是个渔村,总共才六千人。我当时一家三口,分三个地方已经数年了, 

但咱们有陈景润的榜样不是?我仍然孜孜不倦在做研究。做研究这个东西也迷人, 

尤其是你突破过什么,就不肯再做平庸的工作了,老想再突破。我那时看着什么 
量子霍尔效应啊,量子阱啊,不过一时入不了门,入不了门的原因不是理论,而 
是实验细节不清楚。平常的消遣么,猜猜是什么?新语丝之友邮件组,可我是哑 
巴,说不出话,不会打字,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开夜航船讲故事。 

那天下午四点,我们校长突然要全校开会,他宣布,经费短缺,要砍项目。我所 
在的项目也在其中。我的宿舍门外几十步就是大西洋,我沿着岸边走了很久很久, 

那风啊,又硬又冷。后来我想通了,物理啊,我对得起你,你也对得起我,我们 
就此分手吧。 

有一首诗,以前喜欢,但不懂。后来听人解,还是不懂,但还是喜欢,就录在这里 
算这个系列的结束。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4120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老老帖,评元江的超导等

 

3  李宇斌 肖重发 刘全慧

[转载]赛医生:晒太阳 屏蔽留存

[转载]赛医生:晒太阳

屏蔽已有 1977 次阅读 2010-7-31 23:3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引用:

晒太阳 (134939) 
Posted by: psychina 
Date: February 15, 2008 11:16AM 

我的少年时期,有好几个夏天是在黄陂农村度过的。那里的青山绿水是我心里面最美好的画卷,我想,这就是因为我常常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我的灵魂和肉体都和山水融合一体了。对少年时期的很多记忆到现在还是很清晰,那种暖洋洋的感觉,再也体会不到,也就越发怀念。 

黄陂农村是比较富裕的,要么是劳动力出去打工(七十年代!),要么是城里的亲人寄钱回来。奶奶很会安排生活。每年的冬天,过年的时节,就会制作很多豆皮。我在上学以前也在那里过过年,看到了豆皮的制作过程。蚕豆泡水,磨浆,可能混合少量粘米的米粉,搅匀。用大锅烙成皮,好像不用放油。把皮卷起来,切1厘米宽,晒干,储存。这就我夏天的主要食物。 

开水里面下豆皮,卧鸡蛋,放猪油,放点青菜。煮的越久越好吃。邻居的孩子都很羡慕我,到了夏天还能够吃上豆皮。吃完了,就到河边去玩。玩累了,就在青草地上躺下,听着知鸟的鸣叫,由地上蒸腾的水分托着身体,暖洋洋地睡去。少年就在充分的营养和和暖的阳光下成长着。 

有一天,我躺在地上,转头看见很远很远的田野上,有一件红色的衣衫在阳光下移动,我无法判断这个红色是向我逼近还是离我而去,我没有起身,但我知道,这是一个美好的令人神往的世界。我的青春就是从潺潺的小河边在这里的阳光下用这样的方式开始的。 

...... 


好文笔,好细腻,好真切,我也有类似感受。谢谢医生。 (13516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February 16, 2008 05:24AM 

比医生平时的文字真切,少了玄虚,多了清新。 

一直想《立委推荐》一下老兄,可您老的著述等身,一直不知道选择哪篇比较有代表性,能帮助自我推荐一下么? 

最好是选择两篇这样的代表: 

一篇是结婚后的,即玄的,跟分析有关联的,譬如由老乡妹妹而发的劫持理论那样的。 

一篇是结婚前的,童贞的,风格类似这篇《晒太阳》。 

《立委推荐》专栏的宗旨是介绍有特色的老友作品。展示老友的才华,显摆立委所交皆饱学之士也,跟着沾光。 

要比玄,镜子算不了本池第一。玄而又玄,非君莫属。 (11814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November 23, 2007 09:49AM 

虽然不大懂,赛医生的玄妙,又自有风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46080.html

上一篇:mirror - 也说办丧事儿
下一篇:《朝华午拾》总目录(置顶)

[转载]欧阳峰:民族主义是非谈 屏蔽留存

[转载]欧阳峰:民族主义是非谈

屏蔽已有 2374 次阅读 2010-9-25 02:2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钓鱼岛, 爱国, 中日关系, 民族主义 |文章来源:转载

贴一篇十年前的旧文,看我们大家都有没有长进 (3760 bytes)
Posted by: 吴礼
Date: September 24, 2010 07:42AM


【这是写于1997年的旧文。翻出来看了看,想不出有什么大的补充和修改。文中所举海湾战争的例子,现在该叫“第一次海湾战争”了。但为史存证,还是保持原文吧。 

当时为了钓鱼岛的事,先是群情激愤与日本人掐,后来阵营内部又分为”激进派“和”稳健派“相互掐,相互指责对方“不爱国”。 

温故而知新。请各位看看,这十多年来我是不是唯一没有长进之人? 】 

民族主义是非谈 

  民族主义在海内外是一个热门话题。对其功过是非也有许多感性和理性的讨论。本文试从几个比较抽象的角度提供一些参考。 

  历史证明,民族主义可以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如何判断“好的”或“不好的”民族主义呢?有人提出,“进攻的”民族主义是不好的,“防守的”是好的。但 这有时很难划分。在美国独立战争时,美方是要争得“不可剥夺”的人权,英方是要维护“自古以来”的领土主权。谁是防守?核武器是用来打击别国目标的,该算 进攻。但核武能使侵略者有所顾忌,又可用于防守。如果发展核武是防守,阻止别国发展者是否就是进攻?比拥有核武进一步,在别国或公海布署核武,是否仍然是 防守?又有人说,要争得平等待遇,是好的民族主义。然而什么是平等?南非前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被国际社会排斥抵制多年,是否平等?中美公民在对方境内都须遵 守当地法律,是平等。但由此而来,中国人可以在美国以各种方式来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而美国人在中国则无相应可能。这又是否平等?也有人说,民族主义 没有正义不正义,只有利益与实力。这也不解决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所谓国际舆论是由没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形成的。象海湾战争,美国出兵当然是出于自身利益。 但它能得到许多盟国的参与和联合国的首肯,而其它阿拉伯国家却没有一个公开支持伊拉克,这恐怕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不义行径有关。再者,对一个特定的人, 民族的定义并不总是很清楚的。比如一个伊拉克的库克人,他可以为库克的利益反对中央政府,也可以为伊拉克的利益支持它。他可以为伊拉克的利益支持对伊朗的 战争,也可以为阿拉伯的利益反对这场战争。所以光是民族主义并不足以作为行为准则。 

  你可以说这些例子都是纯论辩,在现实中是非通常是很清楚的。那是因为我们通常有一些广为接受的原则,如和平、发展、遵守条约和国际法。最重要 的看来是主权国家的观念。上面列举的问题,几乎都可以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然而,这些原则都是在某些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质疑与 本文化不符的普遍原则。如东方文化中的“国”,其疆界、权力范围和相互关系,都不是那么神圣的。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也。如果我们认为主权国家是 民族主义中不可分离、不可否定的一部分,那也许我们应该称之为“国家主义”。但是这样一来,其道德上的地位似又不如民族主义那样自然了。 

  由此可见,光从基本逻辑是得不到关于民族主义的是非标准的。要判断“好的”或“不好的”民族主义,我们还需要建立其他一些共同原则。把“文化特色”绝对化,就会带来思维和行为上的困扰。 

  不少批评者认为民族主义会导致专制主义。希特勒德国就是一例。但也有不少民族主义盛行的国家却是民主体制,如以色列和法国。事实上,很多“主 义”都可以为专制所用。君不见多少专制国家以“民主共和国”命名?其实专制主义所需要的,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维一的、不可挑战的道德 标准的地位,而且专制者拥有维一的、不可挑战的解释权。民族主义并不必然导致专制,但它的确比较容易被利用,因为它主张权力和资源的集中,具有很大感性号 召力,而且有很大的解释余地。要想保持民族主义的独立地位,就要排除上述两个条件。 

  世上有很多思想和主义,单独来看都是正确崇高。但它们相互之间却往往有矛盾。如自由和秩序,公平与效率等。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在其中取某种平 衡。把一个主义推到高于一切,不容置疑的地位,往往是它弊端渐生,走向衰落的开始。以前的儒家和基督教,当代的共产主义都经历过这样的命运。民族主义恐怕 也不例外。 

  即使在民族主义的框架内,也可以有很不同的观点。什么是民族利益,它们之间的优先顺序和相互关系怎样,应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等,都须要 通过各种考虑研究来解答。前一阵海内外关于钓鱼岛问题的讨论,基本属于这个性质。不能认为我是民族主义者,所以反对我即反对民族主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好的”民族主义,是开放的民族主义。它对外容许其他观念价值并存,并相互补充来提供行为准则。对内它也接受多元的解释和推绎。把握住开放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困扰和混淆。 

刊登在 1997 华夏文摘 cm9701e

“心安茅屋稳 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 人情淡始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6743,66762#msg-66762

欧阳峰科网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u/fouyan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66580.html

上一篇:自然单位制对一般人而言,等于又多了个“糊涂”
下一篇:庆国庆,请欣赏湾区文艺界的歌唱表演(土豆网高清晰)

[转载]廖康:健康的鬼节 屏蔽留存

[转载]廖康:健康的鬼节

屏蔽已有 1758 次阅读 2010-11-2 21:4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鬼节, 万圣节, 廖康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廖康(我们总叫他康王爷)是我在丁丁文艺沙龙认识的朋友,写得一手好文。看他的帖子,从来不让人失望,那是篇篇精良,开卷有趣,不像我们这些网虫,帖子参差不齐,免不了一些灌水的东西。康王爷这篇关于鬼节的介绍,从中外文化对比角度写,对我们有启发,值得一读。看到美国少儿每年欢天喜地狂欢在鬼节夜晚,感受那种气氛,我总在想,我们什么时候也创造一个儿童狂欢的节日呢?春节拜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服,确实是儿童盼望和开心的日子,可是比起鬼节这样的特色,感觉还是略逊一筹。
 
健康的鬼节
 
廖康
 
 

在大学读英语时初次接触鬼节,觉得美国人真是吃饱了撑的。虽然也读了有关节日的起源,得知那实际上是万圣节Halloween),也就是纪念各种圣人的节日,但对其庆祝方式,还是觉得无聊。那分明与节日原旨背道而驰嘛!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装扮成牛鬼蛇神吓唬人、要糖吃,大人也跟着一块儿瞎起哄,傻不傻呀?然而,纸上得来终是浅,等到自己在美国有了小孩,亲身与孩子们以及同事们一起庆祝这节日,我才明白鬼节是多么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多么有益于成人的人际关系。

鬼节最大的好处就是把妖魔鬼怪游戏化,让可怕的念头变成好玩的东西。孩子们自己戴上吓人的面具,穿上古怪的服装,也就知道了所有看清没看清的可怕形象无非就是这类玩意儿,都是人造的,供大家一乐而已。年年一次,见怪不怪,美国小孩的胆子就大起来,很少有谁怕什么黑影、怪物。他们还盼着鬼节的到来,大家可以疯闹一回,得些糖果。回想中国的习俗,与之恰恰相反。我们小时候,不仅没有这类游戏,而且很多大人还通过各种方式把虚假的鬼影真实化,吓唬孩子,让他们乖乖地在家里呆着,让他们听话,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然,鬼就要来……于是,鬼怪这类虚幻的念头就永远藏在很多人心灵的角落里,有点风声鹤唳、幻觉飘动就自己把自己吓成一团。哪种习俗对健康有益?不言而喻。

鬼节的另一好处是促进人们的交往。欧洲和拉美国家有狂欢节,有关狂欢节让人们一时抛弃身份地位的平等作用,在社会学和文学批评中的论述已是汗牛充栋。美国的鬼节虽然没有那么狂,那么欢,那么大面积地“一夜平权”,但在这个理论上没有社会等级,而实事上因经济差异还相当不平等的社会里,鬼节起到了与狂欢节很近似的作用。白天,工作单位里无论是总裁还是职工,大家都换上奇装异服,扮上鬼脸,一反平日正襟危坐的严肃模样,嘻嘻哈哈一天。虽然一年只是这么一天,其效果却令人难以想象。那些平日不待见的人,如果带上了丑陋的面具,你可以痛痛快快地告诉他:“你今天比往常好看多了!”他就是爱生气,也不会生气,俩人在笑声中可能就开始亲近了。如果是老板来了,你不妨直说:“我真希望你老戴着这种面具,比那一本正经的面孔可亲多了。”多数人可能会因此而有所改进。晚上,带着化了装的孩子,拎着小桶,在社区里转悠,只要门口亮灯,就去敲门高叫:“Trick or treat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柴扉小屋,主人都会友善地出来,欣赏你给孩子的装扮,甚至假装吓得半死,再给孩子们一些糖果。在欢笑中,邻里亲近了。即便是平日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美国人,今晚也会门户大开,以笑脸和糖果相迎,而绝不会像杜甫那样,因为小孩子拿走几根茅草而哭天抹泪地哀怨(真不懂这老夫子怎么还可能大庇天下众寒士)。当然,你自己也应准备好糖果。尤其是没有小孩子的人家,你要是不出门,就等邻居来访,别关着灯,一屋死气沉沉,连鬼都不上门,自绝于这热热闹闹的大千世界。

当然,即使在美国,个别人还是一辈子胆小,到了鬼节甚至吓得不敢出门。也有些老板永远西服革履,永远绷着棺材板面孔,连鬼都躲得远远的。美国的住宅区当然有高尚与低贱之分,你可能总是和社会地位接近的人作邻居。但不管怎么样,鬼节还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多数孩子们在欢笑中淡化对黑夜和未知的恐惧,让许多成人冲破冷漠的坚冰和等级的隔膜。当我们今天带上鬼怪的面具时,我们很可能会放下平日人为的面具,直截了当地与人交流。那才是Halloween的本意呢:这个字的词根就是打招呼——Hallo。若能够始终与众人这样友善交往,也就堪称圣人了——Hallow

20061031

我们有个邻居,60多岁了,童心犹在。每年都要在自家院子里支上很多玩意儿。
圖片:DSCN1371.JPG 
圖片:DSCN1373.JPG 
圖片:DSCN1374.JPG 
圖片:DSCN1375.JPG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249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79787.html

上一篇: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下一篇:应武老师的“擀面条”的话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青花瓷碗》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青花瓷碗》

屏蔽已有 1872 次阅读 2010-12-7 18:57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移民, 金山, 曾宁, 淘金, 青花瓷碗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丁丁电视文艺板块的坛主曾宁女士是海外颇有特色的女作家。 她最近的历史小说《青花瓷碗》是真正的天才之作:字字血句句泪,再现早期华裔移民来美淘金的血泪史。网友评论道:“太感人,太震撼了。这篇小说的镜头感极强,既有历史意义,又有人文价值,有识之士应该拍成电影。”

青花瓷碗(中篇小说)

曾宁 

办公室静悄悄的,同事们早已下班。抬起头,越过工作间的分隔板,看看远处的挂钟,刚好6点。我又被罚加班──不是老板强迫的,狡猾的上司下班时路过,探头看了看对着电脑屏幕的忙碌着的我,没说一句话,他明知我超时工作,却装聋作哑,为的是不付我加班费——我是不得不加班,一张别公司通过网络付来的信用状,因为手续不齐全,被我打了回票,他们发回来,我却收不到,不知沉没在电子通讯这个汪洋大海的哪个角落。我找不出来,今天的帐目就没法上交。我给老公的手机留了口信:我赶不回家,请他上班后先去接孩子,然后,劳驾他,把晚饭做了。嫌麻烦?路过华人超市,进去买一只卤水鸭。 

人去楼空,办公室静得教我无端心寒起来。喝下半瓶矿泉水,又敲起键盘。 

哪里响起陌生的声音:“玉兰,找到你啦!”声音带着金属音,低低的,细细的,是幻觉吧?碰巧远处的玻璃大门打开,一个穿制服的拉丁裔保安员进来,看了看走道。我听到响动,半站起来,和他打了个照面,他笑笑,露出白牙。他把门掩上,橐橐的鞋声远去。我终于找到信用状的附件,松了口气。 

“玉兰,玉兰!”声音又响起来,我听清楚了,是从连接电脑的音响传出来的。我兀自笑了。我常常上的网站,如果有网友发来短信,音响不是会及时报告说:“你有新的消息”吗?这不过是更先进的呼叫罢了。 

然而,我很快晓得,这声音所牵扯的,是一次神秘的交会——过去与现实,记忆与反思,早已消殒的历史碎片借此重新拼合。 


 

怀俄明石泉镇,明媚的山乡。西部大拓荒时代,在风吹草低的谷底,炸响过牛仔驱赶牛羊的鞭子。进入新世纪以后,依旧蕴含着田园诗般的幽静旷远。高山青黛,树木成林,富裕人家的度假屋在谷里星罗棋布。我的家位于俗名“燃烧山”的半山腰。 
  那天,太阳撒在黄昏的山头,透过橡树林远望,有如一地金黄的沙子在闪光。每次遇到这种时候,我的心总要砰砰乱跳好久。斜晖仿佛把早已遗忘的史料重新点燃。 
其实,我离开东部的大学城,迁来怀俄明刚满三个月,对这地方会有什么“记忆”呢? 

看过日落,回到家,老公和儿子刚刚吃完饭。没有什么异常。 

最后的夕照还不依不饶地赖在窗台。是初夏了,吐绿的枫叶和白玉兰树迎风摇曳。静悄悄的白石子小道,一群小鸟在啄食。多少年以后,我还是无限依恋地思念这个静谧的黄昏。 

对着老小两个男人,我兀自笑了,今天是不是太神经过敏? 

老公一边翻《怀俄明论坛报》,一边告诉我:今天墨西哥裔花匠来把后院棕榈树的树根挖掉了,留了很大的坑,去后院的时候当心点,别摔进去。他们下周才来种上枇杷树。 

我盛上饭,不经意地“嗯”了一声,大口扒着吃,笑道:“这地方,工作好像挺容易找的,小镇里来了一个电影摄制组,听说拍的是西部牛仔片,请了上百人当群众演员,里头有拖辫子、披褡裢的中国苦力呢。” 

老公打个哈欠,:“洋人眼里,中国人还是脱不了陈查理的模式,拖着‘猪尾巴’,戴瓜皮帽,脏不拉叽的!什么时候才有个电影反映反映高学历的白领啊?拿我说好了,辛辛苦苦读上博士,混上个软体工程师,逃过硅谷的泡沫,来到怀俄明做政府的电脑民工,总比早年的苦力强些吧?” 

我不屑地回了一句:”你们不过是英文顺溜些,遇上镀金的好机会,凭学位挣得稍微多点。1849年淘金潮那阵子,猪仔华工有段时间听说挣得也不老少呢,可是,受尽歧视啊!我说,你一面嫌华人在主流社会没发言权,前不久华裔竞选州参议员,你怎么不去投票?” 

老公伸了个懒腰,说:“我上班哪敢请假去投票?远离政治,省省心,多挣点钱。”说罢,他想起了什么,顺手从背后橱柜上拿起一只碗,说:“看,花匠在我们家后院挖到的,他说象是中国瓷器。” 

  我停下筷子,眼睛直直地看着他手里的物件。沾满泥土的瓷碗,缺了个小口,粗看和唐人街二手货专门店买的没两样。可是,我仿佛从冥冥中获得启示,感到了它的“来头”。二话没说,从老公手里拿过瓷碗,到洗碗槽旁去,用自来水把泥巴细细洗掉。随即,它显露出晶莹的肌肤,我把它拿到灯下细看,缠绕碗身的青色花纹仿佛风中的波浪,微微颤动。花纹上,一圈青色的“人”字连串在一起。 

  这瞬间,我几乎停止呼吸,双手微微发抖。 

老公并不晓得我的心里有这般激烈的冲撞,把碗从我手里拿走,放进柜子里。淡淡地说,有些年头了,算是古董吧?可惜不完美,没人要。 

  老公说罢,走进电脑房去。 

  我缓缓地站起身,隔着玻璃门凝视青花瓷碗,仿佛面对一种神秘的宿命。我伸出手,要打开柜门,又像触了电似地,硬生生地缩回去。那一圈“人”字花纹渐渐蠕动,仿佛人形在跳动-------- 

  -------眼前闪现幢幢人影,一个个面部模糊,难以辨认,他们凶神恶煞,吆喝着,吼叫着,举起木棒斧头向我冲来--------- 

  一声枪响划破夜空,林子里的鸟扑翅飞走------ 

   “玉兰!”男人凄厉的叫喊在远处响起---------  

我紧紧捂上耳朵,躲进卧室。 

今天,我辞去会计师助理的工作,回家当全职主妇。同事们惊愕地注视着我的离去,金融危机的今天,我竟然辞职! 公司外正午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我情愿在黑暗中摸索行走。 

又是一个宁静的下午,丈夫还没下班。我刚刚给市图书馆打过电话:请给我留下“ 1848 年怀俄明石泉镇惨案”的全部资料。 

我端坐在沙发上,面前一杯绿茶。对面的长沙发没有人,却也有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 

门铃响起,他来了! 

我的腿几乎迈不动。心在狂跳。 

门打开。 

他,一个中国人,站在我面前,短短的头发,因凹陷而显得特别大且忧郁的眼睛,高额头,厚嘴唇。黑色短褂子和中裤。

他一定看见我的失魂模样:失血的唇,失神的眼睛,失重的身体摇摇欲坠。 

“玉兰。”他开口了。 

我张了张嘴,没来得及说话,一辆鲜黄色校车嘎地停在家门口,我的儿子跳下车,一路嚷着:“妈咪,我回来啦!” 

我和他顿时僵在那里,都惊慌失措地盯著我的儿子。 

幸亏我应变有术,及时调整表情,微笑地应答:“宝贝,这位 UNCLE 是我家的新花匠,快叫 UNCLE 。 ” 

花匠急忙笑道:“嗨!你好,我叫尹。” 

我招呼道:“尹,你看了广告来应征花匠的吧?先喝一杯茶,明天再工作吧。” 

尹躬身道:“不喝了,谢谢。太太,我明天开始上班,只是,只是 ---- ”他欲言又止。 儿子跑进自己的房间玩电脑游戏去。我对尹说:“有什么话直说吧。 ” 

尹说:“太太,我的一只瓷碗丢失了,听说在你家里,是吗?” 

我不动声色:“是的,就在柜子里头,你拿去吧。” 

他走近柜子,打开门,取下瓷碗。他转过头来向我道谢时,我的脸上已褪掉红晕,换上漠然的平静。 

傍晚,丈夫下班回来,我告诉他两桩事:一,我辞职了,二,新雇了一名花匠。这两件事都令他十分不满:“我看你是懒惯了,真是莫名其妙!又辞职又雇人----多大的负担啊 !万一我失业了这个家怎么办?”我默默地听他训斥。 

第二天,尹到来,对我礼貌地招呼一声,然后走进院子,埋头干活。我在门旁观察,他挥锄扬铲,身手熟练。更教人惊讶的是,他知道所有工具放在哪里,连藏在车库角落里的水管也一下子找到,看这架势,他不可能是头一次来,肯定早已知道我家这花园。 

我心里五味杂陈,走进园子,站在他身后,他知道,但是没和我说话,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拿出青花瓷碗端详。 

临走,他又一次拿出青花瓷碗,问:“太太,你喜欢这个瓷碗么?” 

我笑笑:“这玩意,在大陆多了去了。” 

他沉默半晌,忽然又问:“你是不是玉兰?” 

我微笑:“不是,我名叫伊人。” 

他以深不可测的目光看了我好一阵,向我告辞。 

太阳落山了。 

 

第三天.客厅里,他坐在我对面。两杯绿茶,缕缕轻烟升起。 

“ 伊人,你不要害怕,”尹使劲咽一口吐沫,“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 ” 

我注视他,他手里把玩著那只青花瓷碗。 

我的心狂跳着,天!他终于说出来了! 

尹接著说:“是的,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埋在你们后院。这故事很长很长,你愿意听么?”我点点头。 

“好吧,我从头说起 ------ 

“光绪年间,广东外海乡下的渔村,住著两个家族——陈姓和林姓。 

和封建时代的许多宗族一样,陈林两家族积怨多年,经常发生械斗。每次棍棒交锋后,屋场上都留下几具尸体。累积的死亡,叠加的仇恨 . 然而,这块恐怖的土地之上,居然开出奇异的爱情之花。 

那一年,广东大旱,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陈家的一位少年和林家的一个女孩儿悄悄相爱了。 ”

茶的烟雾袅袅而起,我的眼睛笼罩一层雾-----------面前的男人变得年轻俊秀,大约只有18岁。他低声说:“玉兰,嫁给我!”那是广东的农村,干裂的土地,刚刚经历一场大战,鲜血干涸在泥土里,我的眼睛模糊起来:“尹----你的六叔刚刚砍死了我堂哥!”忽然,尹背后不远处传来厉声叫喊:“快杀快杀,林家人来抢水井啦!”我身后也响起叫喊:“男人们快拿武器过来,保护水井,不能让陈家人得逞!”尹慌忙叫:“玉兰,我们快跑!”

-----------客厅里,我定下神,尹继续说:

“ 他们的爱情当然不见容于祠堂和家庭,他俩商议逃跑。恰在这个当口,陈姓少年看见一艘系著大红花和披著彩色缎带的大船驶近村前埠头。船头一个身穿西服的中年男人,神气活现。他脚旁摆著三口巨大的箱子。旁人都说,这位阔绰的“金山伯”本来是乡间的贫困农民,去了一趟美国,发了大财,如今返唐山了,老婆孩子都沾光啊!船上这些箱子,就是有名的金山箱!里面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一辈子用不完! 

陈姓少年一听,忙告诉林家女孩:“我也去美国吧,早就知道那里钱好挣,到时候回来风风光光地娶你。”林姓女孩一激灵:“不,我们一起逃到美国去,我扮成男孩,你就说是你朋友,和你一起上船。我从小不裹脚,能走路。” 

就这样,林家女孩当掉家里祖传的金耳环,买下两张船票。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登上了俗称“大眼鸡”的三桅船。同去的有陈氏家族的族长河伯、堂兄阿良,堂弟阿华还有陈姓少年的亲伯父陈大伯。林家女孩偷跑出来,戴上毡帽,扮成小伙子,悄悄上船。她背上挂着包袱,里面有几件换洗衣服,手里端着一只青花瓷碗,碗里盛着刚刚炒熟的河粉。 

  船长是个英俊高大的中国男人,肤色黝黑,浓眉大眼,大约四十岁。他冷冷地盯着每个上船的人,看见林家女孩时,他嘴角扯动一下,但没吭一声。

陈姓乡亲们排队在后,由于船钱没交足,船长提出条件,让他们充当临时苦力,将一只只货箱扛上船,赚来的工钱抵船票。首先来个测验,让大家从码头和甲板之间的“过山跳”上走一趟。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踏上不足一尺阔的木板,踉跄一下,险些跌下,水手立刻截住他,将他推出队伍:“你不能去!”那男人连忙弯腰请求:“让我再试试!”水手哼一声:“别说在这里当搬运,到了花旗国,得天天下井挖煤,你这身架子能对付么?回去抱孙子吧。”陈族众人见了,都倒抽一口冷气,连精壮后生也退了下去,先四处借钱好去吃顿饱饭,然后扛木箱上船。

陈姓家族的人登船以后发现,他们身后还有一群,那是被捆绑着的外乡人,凶神恶煞的人贩子用皮鞭赶着上船,原来他们是“猪仔”中最下贱的,靠卖身来赚船票的。他们住在底层筒仓里。 

  岸上,送行的女子,一个个穿上簇新的“出客装”,哭成一团,精心搽上的胭脂被泪水泡得一塌糊涂。海风将她们的哭声地送入“大眼鸡”上的男人们耳里,男人们都堵上耳朵。族长河伯冲上甲板,朝岸上大吼:“别嚎了!我们又不是去送死,都滚回去!” 

  女人们都捂着嘴,低声抽泣,孩子们依偎在母亲身旁,老人们在一旁揩着通红的眼睛。 陈大伯再也忍不住,冲到船头叫道:“宝宝妈,你带好孩子,我挣钱回来,再也不走了!”阿华也哭成了泪人:“爸爸妈妈,你们别牵挂,我到了那边马上寄钱回家!” 船上的远行人愈来愈冲动,炸了窝似的。一名小伙子隔着舷窗拼命呼喊:“爸妈,快去求求他们不要打妹妹,我一定会寄钱,把妹妹贖出来-------”一个刚刚当上爸爸的嗓门嘶哑:“孩子妈,不要卖掉过冬口粮,我会寄钱还债的。”------- 

  岸上原本已低沉下去的哭声,又升到高潮。船开出港时,好些女人晕死在码头上

“大眼鸡“在浩淼大洋里航行。

底层船舱内,被捆成肉粽子似的外乡人乱成一锅粥。他们的发辫拴在一起,无法单独行动。水手在他们每个人头上罩个竹笼子。竹笼子前面开洞,大小刚够饭碗递进去,后面有个瓦盆,专供便溺用。 

  陈家族长河伯看着他们,皱起眉头。陈大伯到他身边小声说:“杰姆斯船长说了,那些人原先都是囚犯,我们负责给他们送饭。他们若要捣乱,就扔下去喂鱼!“河伯骂道:“好狠心的家伙,知道怎么把他们弄上船吗?在背后看他们年轻力壮,就派人上去打一记闷棍,人家昏过去,就给抬上车,比抓壮丁还狠,伤天害理啊!”阿良疑惑地问:“不是说花旗国处处金山吗?我们要去还怕去不成,为什么要抢人?”河伯解释说:“他们是奴工,身家性命都在人家手里。” 

阿华看不过眼,走到“猪仔”们面前好言相劝:“你们是被迫的,可是,不也和我们一样,去外洋发财么?刚才你们也听见了,我们为了出洋,欠了一屁股债,送钱送礼才上船来。”旁人也附和:“是啊,你们和我们比,不就是住的环境坏点么?两个月水路,很快过去了。” 

  外乡人中一瘦子哭骂道:“你们别得意!听人说过,卖猪仔去花旗的船,屡屡起瘟疫,至少死一半人!” 

  船舱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个残酷的事实,陈姓的出洋客早已晓得。从前出洋的乡亲中,有好几百人就是这般不明不白地死在半路的。 

61个昼夜,浑浑茫茫的大海,变幻莫测的风浪。桅杆上的帆,被撕成布絮。开始时,后生们生龙活虎,后来都受不了晕船。开头是吃什么呕什么,后来吐的是黄色的胃液。一个个憔悴得像个野鬼。就在这时,乔装成男人的林家女孩被人认出来。毕竟,在男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舱里,连大小便也没有隐私可言,谁能把性别隐瞒下来呢? 

  河伯很生气,责怪陈姓少年,不应该把仇家的孩子带上船。伯父陈大伯更气不打一处:“你太不懂事了!这女子的叔叔,亲手杀死你的亲堂伯。如今她送上门,陈家人把她扔进海里,报仇雪恨!”在种族械斗中失去父亲的阿良,挽起袖管,走上前去抓林姑娘。陈姓少年苦苦哀求:“大伯,阿良,玉兰是真心要跟我们陈家的,她不再和家里人来往了。” 

  陈姓人想,船已开了,林家女孩也回不去,这时候若要“报仇杀人”,沾血腥,显然对航行不吉利。“别吵了,吵出去让船长水手发觉她,我们陈家都会受牵累!”河伯摇头叹气说:“这个女孩是妖孽,我们都会被她害死的!”   

远洋航行,九死一生。

大大小小上百号人,吃喝拉撒在一起。淡水渐渐少了,食物更少。开头,每天还能吃到米饭,渐渐的,以从拖网打来点杂鱼为主食了。 

   白天,日头暴晒;晚上,寒风呼号。 排天的浪头上,船成了一片叶子。

   一个人倒地,呕吐拉稀发高烧。另一个人也是,第三个,第四个----- 

   不等病人咽气,船长便命令水手趁天黑把病人扔下海去。病人的同乡亲友哭着拦阻,说我们生死同命,要把尸体搬上岸安葬。船长大吼:“不把病人处理掉,全船人都得死光,瘟疫的可怕,你们哪里晓得!” 

  大家都缩了手。 

  河伯也得了瘟疫,陈姓少年和林家女孩从牙缝里省下一小碗淡水,送到阿伯嘴边。 
  嘴唇烧裂的河伯突然醒了,眼角睁圆死死瞪著林家女孩:“你是妖孽!” 

  林姑娘哭了,泪水顺嘴角流下,滴进她的手里紧紧攒着青花瓷碗里。 

  这时候,船长派的人闯进船舱,扬言“收尸”。陈少年死命阻挡:“河伯会好的!” 

人们把他推倒在地,陈姓少年手里的碗倾侧了,水在甲板上化为烟。 

河伯没有反抗,在甲板的边沿,抬起颤抖的手,指着铅色的天穹,喃喃道:“妖孽啊!妖孽啊!”他被抛下大海之前那绝望的神态,陈姓少年记了一辈子。 

说到这里,尹顿了顿。他手里的青花瓷碗被擦得更加晶莹,映着落地窗射进来的阳光,一缕奇幻的光亮在碗的边沿滑过来滑过去。 

尹端起绿茶,轻轻吸口气:“好香,很多很多年没有看到中国绿茶了,可惜,我不能喝-----刚才我说到哪里了?对,瘟疫!“

很快,陈姓少年也染上瘟疫。阿良咬牙切齿地说:“为什么是你,不是那个妖孽?”陈姓少年真想起身给这堂兄一记耳光,却浑身无力。陈大伯阴郁的眼睛扫向林家女孩,冷冷地对阿良说:“先等等再说。” 

  陈姓少年只能躺着等死,他再也无力保护林家女孩。 

  林家女孩的眼泪已哭尽。她端著青花瓷碗扑通一声跪在阿良身前,阿良不理睬她。她磕一下头,阿良看了看濒死的陈姓少年,把自己的半勺淡水倒进青花瓷碗。林家女孩又跪在另一乡亲面前------跪过一圈,她的额头鲜血淋漓,血顺着脸颊流到下巴,滴进青花瓷碗。她晶莹的大眼睛闪烁着希望。总算有了救命的淡水,虽然少得只能盖住碗底。 

  林女孩伏在陈姓少年身边,将因掺了血而变红的水一点不漏地送到陈姓少年干裂的嘴唇,血水滚过那青色“人形”花纹,滑过陈少年的喉咙。

  然而,林家女孩讨的水越来越少,陈少年的病越来越重。 

  船长带着两个水手,要把陈姓少年扔进海里。 

  粗壮的男人们走近陈姓少年。林家女孩挺身阻挡。他们拨开林家女孩的臂膀,抬起陈姓少年。 

  大家都漠然了,失神的眼睛望向别处。死的人太多,都麻木了。 

  林家女孩大喊一声:“等一等。” 

  两水手停下来了。他们惊愕地发现,这“小子”的嗓门出奇地清脆甜美,明明是女孩子! 陈姓族人也吓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阻止林家女孩“露陷“。

   林家女孩在水手的注视下,冲进船长杰姆斯的房间。 

  一个时辰过去,林家女孩没有出来;两个时辰,还没有出来。直到夜晚,她仍然没有出来。 水手等得不耐烦,把陈姓少年放回老地方,回去睡觉。

  清早,船长派人给陈姓少年送来淡水和面包,居然还有一块巧克力和一片白药。 

  陈姓少年不肯喝水,堂弟阿华叹息说:“族长河伯早说她是妖孽!你呀,活命要紧,好歹吃一点。到了岸上,再甩掉她!” 

  陈少年不知哪来的力气,翻身将阿华压在底下,死命卡住他的脖子,歇斯底里地叫嚷:“她是为了我--------!!!!!!!” 

  然后,他眼睛一黑,晕厥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看到的她,不知从哪里弄来粉红色的洋长裙,穿上去,着实漂亮。同时,陈姓少年起死回生,能睁眼说话了。旁人告诉他,船长也姓陈,洋名杰姆斯,是旧金山唐人街陈氏宗亲会的会长,说来也是陈姓少年的远房亲戚。

在最后的一段航程,每天独有专人给陈姓少年送来食物和淡水。陈姓少年注意到,每次盛水用的都是那只青花瓷碗。他盯着碗,神情复杂,似乎有一点惊喜,更多的是悲伤。幸亏他没拒绝,喝完淡水吃完食物,便让来人将空碗送回船长室。当美国西海岸的山野进入视野时,陈少年的病终于好了。 

  船在旧金湾的码头靠岸,前面,就是朝思暮想的旧金山市区,台山人称它为“大埠”。 

  甲板上,人们欢呼。阿良哭著说:“我们熬到头了!河伯死得冤啊!” 

陈大伯呜咽起来:“拣回一命,家山有灵!快点挣钱啊,早点寄回家,你们的老爹老妈老婆孩子等着呢!” 

  陈姓少年却闷声不响,收拾好行李,排在队伍里准备登岸。他回头,见林家女孩不声不响地站在后面,洋装换掉了,依然是扮男人时穿的粗布衣,手里拿着眼熟的青花瓷碗。他要和她说话,阿良愤恨地阻止:“你别理她,她跟了别的男人!现在还有脸找你?” 

  陈姓少年走上前,林家女孩惨白的脸上爬满大颗大颗的泪珠。 

  “你受苦了。”陈姓少年轻声说。林家女孩晕倒在他怀里。 

  陈姓少年抱起林家女孩,一步步走上船板。船长杰姆斯·陈在他们身后观望,没有阻止。 

  他们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东方一抹红色 
天空渐渐泛白   
花旗国的泥土竟是红的! 

陈姓少年对昏迷不醒的林家女孩说:“我们到了,玉兰!” 

窗外,黄昏金红的太阳给枫树林染上的一层浓彩。我不知道,手里的茶杯什么时候被碰翻,玻璃茶几上茶水四淌。 

我对尹说:“说下去,不要停。”  

尹却客气地说:“改天吧,您先生要回来了。”  

我笑笑:“他今天加班,不要紧,继续说。” 

“太太,我老家人爱听人‘讲古’,想不到你这么新派的女士也爱。我嘛,很久没当‘讲古佬’了。 

  是的,林家女孩叫林玉兰。我呢,就是那个陈姓少年。

太太,干吗脸发青了?别害怕,我虽然是孤魂野鬼,却不会伤害人的。知道我为什么和你说这些吗?因为,你长得像玉兰,太像了!不过,我从一开始知道你不是她。如果是玉兰,肯定马上会认出我。” 

  我再也无法忍住,站起身,捂着脸,跑到后院,靠着花旗松树喘大气,蓝天在摇晃-------- 

  ------“打死他们!这帮抢饭碗的中国猪猡!”咆哮的人群向我步步逼近。惊悚的枪声从背后传来,在人群上空划出一道道火的弧线。有人中弹,惨叫声有如爆开的炸弹------ 

  一样的蓝天,一样高耸的蓝天下的花旗松,一样温暖的西海岸的太阳。 

  我,什么时候穿上了清朝的青花短衫?肚子也隆起,胎儿在蹬腿伸脚,我快要临盆。掐指一算从旧金山大埠来到怀俄明州有一年多了。 

  我在一间小木屋里,正拿起青花瓷碗盛水。这是流动性大的矿工专用的简易房屋。拉开用两枚钉子固定的布帘,就看到层层叠叠的山脉。一条新建的铁路从山下逶迤而过,不远处,是太平洋煤电公司的矿山。 

我和尹一起来到怀俄明州的石泉镇,开始了挖矿生涯。在地球另一边的乡亲肯定不知道,在“金山”淘金,原来是当地层深处的“煤黑子”。

我们刚来时,四处可见和蔼可亲的笑脸。住在“中国营”对面的“爱尔兰村”,那些蓝眼睛白皮肤的劳工们,对我们这些来自东方的同行热情友善,他们的黄头发和我们的黑头发一样,粘着煤尘,他们的蓝眼睛有时候忧郁,有时候开朗。他们爱开玩笑,粗豪的笑声格外洪亮。他们连比带划地告诉我们这些不懂得他们口音的中国人,哪里能买到便宜的肥皂和毛巾,那个矿井的工头对工人最好。

这些魁梧的男子,也把妻子带来了,两位美丽的爱尔兰太太常捧着圣经来我们的这边,带着温柔甜美的笑容教我们念英文,唱圣诗。为了回报,我教她们刺绣和煮米糕。她们当中的一个叫苏珊和我交上朋友。苏珊的丈夫听说是“骑士工会”里的头头。苏珊是虔诚的洋教徒,她教会我的第一句英语是:“在上帝面前,我们起誓!”她说要我们应该信上帝,要真诚,平等,博爱。我不解地回答她,有点心不在焉:“我们都信佛啊。”苏珊会叹一口气,有些失望,却又很快继续向我传教。

  苏珊有一天告诉我:“老板很不公平,让我们加班加点不付工钱。”我劝她道:“苏珊,老板给我们的工钱够多了,论日子,比在中国种田不知道好上多少倍,我们应该感谢他才是,你看,我寄钱回家,我的家里人都吃饱肚子,穿丝绸衣服,还有余钱买田地,加班的工钱不给也罢。” 

  苏珊气急:“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多奴性!本来我们工会领导的罢工进行得非常顺利,可你们中国人都当了工贼,把饭碗抢了,我们大多数伙伴被解雇了!你们的工钱不到我们的一半,可是,你们还感激吃人不吐骨头的老板?” 

我低头不语,苏珊放缓口气:“玉兰,参加我们的罢工吧,这样才能长期保证你们的权益啊。” 

  骑士工会要全体中国劳工加入罢工的提议,被中国营的全体成员断然否决。领袖陈大伯训斥我:“女人家说什么怪话?罢工?别做梦!罢工就会被解雇,就得滚回老家,你有面目见江东父老吗?”阿华看了看尹,低声说:“别以为爱尔兰佬对中国人好,他们凶得很!昨天早上我把风镐拿去修理部,希望开工前能拿到,那大肚皮爱尔兰佬就是不给修,我催急了,他竟然掐我脖子,说什么中国人比工头还坏!”阿良气呼呼地补充:“我当时听见阿华呼救,连忙同工头一起跑过去,那爱尔兰佬竟然若无其事,谎称阿华得了怪病,他给阿华医病。他英文好,口若悬河,我和阿华一肚子话要说就是说不出来,工头只好信了那人。”

其他同伴愤愤不平:“他们英文好,体力个头都胜过我们,又同老板一样是西人,欺负我们太容易了!我们除了埋头苦干,真没有其他办法。”大家都点头称是,窃窃私语:“爱尔兰人懒惰,挣不了钱,只好一天到晚闹事。别听他们的,他们罢工,我们干活!” 

  尹忧心忡忡地告诉陈大伯:“这些爱尔兰人在老家是匪类,杀人放火什么都敢干,别惹恼他们--------”陈大伯大声笑道:“怕什么?工头今天告诉我,别害怕那些惹是生非的人,公司永远爱护勤快的员工。嘿,以为老板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老板早就安排好来,我们受伤害,他们生产个屁!” 

  可是,今天外面气氛为什么不正常?多谩骂的话从四面八方直钻耳朵? 

  前几天,老板亲自来到中国营,拍着我们的肩膀说好话,挨家挨户送火腿和大米。 

  尹和大伙儿好久没有吃到肉了,高兴起来,向老板拍胸口,保证每天指标超过爱尔兰籍劳工。果然,尹和大夥儿干活更加勤快,挖出的煤,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爱尔兰工人

  那年代,矿难是家常便饭。三天两头矿井瓦斯爆炸,塌方,进水。死尸从矿井往外抬,老板总选在深更半夜。有一回,一个爱尔兰工人被压死,这成了导火线,骑士工会马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加薪增加安全设施,减轻工作量。 

  其实,在矿难中中国人死得更多。可是安分守己的中国人只自认倒霉,领下可观的赔偿金以后,更加努力干活。“早日挣够钱,填满金山箱,当衣锦还乡的金山伯。” 

  每天尹和阿良阿华他们出门上工,我都在门口叮嘱:不要玩命。 

  尹说:“玉兰,积够钱,就风风光光地回去,有钱说话就有人听,说不定陈林两族的死结,由我们来解开呢。” 

  我却日日夜夜悬着心,孩子就要临盆,住在对面的爱尔兰人,投过来的目光越来越毒辣。 

  我掀开门帘一看,大吃一惊! 

  五六十个爱尔兰工人正手拿火枪,铁锹,钉锤,木棒,吆喝着,从爱尔兰营地出发,沿着公路向我们这边走来。 

  枪声响起,正在木栅栏外钉金山箱的陈大伯惨叫一声,血流如注,他靠着尚未完工的箱子叫救命,又一声枪响,陈大伯再没气声,汩汩流出的血把箱板子染红。中国人惊呆了,还不及作出反应。阳光下,明晃晃的铁器,挥出一道道闪光,鲜血四溅,哀嚎连片。中国人惊慌地逃跑,爱尔兰人在背后追赶。中国人的简易木屋开始着火,年幼的阿华抱着金山箱正要逃出营地,一壮汉挥起铁铲迎头一击,他倒地不起。旁人一窝蜂上来,打开箱子,把珠宝钞票往怀里塞。阿华挣扎着拼命喊:“快逃,顺着铁路到镇子-------”一名17岁左右的白人少年上前手起刀落,阿华当场断气。

正准备和白人劳工搏斗的阿良和几名华工,见寡不敌众,也落荒而逃。子弹立刻追上他们,两名华工应声倒地,阿良躲过子弹,拼命逃窜。白人们只顾在中国营里抢掠,并不追赶。 

我什么也不带,只从藏宝物的床下小柜里找出青花瓷碗,揣在怀里。我还没逃出门,头上就挨了狠狠一击。忍住剧痛转身有看,是手拿晒衣杆的白种女子,碧蓝的眼瞳似乎在喷火。啊!苏珊,为什么要打你的好朋友? 

白人女子苏珊再也没有大姐般的和蔼,更没有教授我英文时的温文尔雅,她的脸部肌肉扭曲,狂叫:中国猪,工头的走狗,老板的帮凶!滚回去!”和她在一起的爱丽丝,也曾经教我们学英语,这阵子举着火枪,凶神恶煞地向疯狂的男人叫喊:“我来对付女人,你们只管去踢中国猪的屁股。”头上,子弹呼啸-------- 

玉兰------”我快要昏迷过去,听到尹凄厉地叫喊着,向我奔来。  

尹,快跑-----一道红色涌上,把我的眼瞳遮蔽,我渐渐失去知觉。 

隐隐约约,腹部剧痛,一声儿啼------------- 
 

事后我才知道,我是被尹背着,爬进附近的林子,躲过死亡之劫的。我们回头,看到一条长长的血路。血路的开端,是中国营。它早已成为平地,最后的黑烟慢腾腾地飘荡。 

怀里的孩子,张开小嘴,我浑身是血,虚弱乏乳,只能脱下外衣包裹他。 

大山,那土名“燃烧”的大山,曾经敞开胸怀接纳来自异乡的我们,可是,昔日的宽容是否为他日的邪恶播种?

我们穿过深深的灌木林,在崎岖的山上,互相搀扶,象早年走下“大眼鸡”一样,向生死未卜的前路走去。 

呜呜------”远处的狼嗥,在近前的峭壁上撞出悚人的回声。一路上,放下的心一次次提起。

怀里的孩子,被愈来愈近的狼嚎刺激着,大哭起来。

尹,快带孩子走!猛地推一把尹。尹没有动,只低声说:“晚了,看!”说话的神气,如其说是畏惧,不如说是解脱。 

只见星星点点的绿火,移动着,交错着,带着低沉的吼叫和野兽的体味,将我们团团围著。尹说:“玉兰,一家三口就死在这里吧!”我四下看看,发觉背身后有一棵枯萎的大树,慌忙让尹带孩子爬上去。尹站着不动,我哭着向他跪下,将青花瓷碗递给他:“给我留下骨肉!” 

尹抱着孩子爬上大树。-----”他在枝桠上流泪。 

  我松了一口气,坦然面对群狼------------- 

 玉兰,玉兰,玉兰!!!他声嘶力竭的狂吼声中,我变成血肉的碎片。 
——这就是震惊全美的怀俄明州石泉惨案,中国人被打死打伤被抢劫驱逐的共百多人,财产遭彻底抢掠。几个逃进“山”的中国人,被饿狼吃掉,只剩几根森森白骨。 

“伊人,”尹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现在身处2009年的怀俄明州石泉镇,我的房子就建在那“燃烧”山上。

尹没有看到我伤感的神情。“对不起,让您害怕了。我不会伤害你的------ ”

我连忙回头:“不,不,我是为你的故事感动-------我能为你做什么吗?” 

尹叹气:那天,我死命抱住孩子,不敢往下看,狼群在争夺,撕咬。我的女人玉兰,发出几声撕心裂肺的号叫后,便没有了声息。狼群的牙齿滴着血,围着大树长嗥。 我把儿子放在树上的枝桠间,跳了下去------- 几天后,阿良带着当地中华会馆的商董进山来,带走我的孩子,并将玉兰的尸骨收走,却没有收走我的。于是,我就在这里,等玉兰回来。现在,我只想回去了。 

我问:“你是说,想回乡和玉兰同葬?”

“是,伊人,你能帮助我么? ”

我抬头,望着那棵救活我们儿子的大树:“好,我帮助你。”

尹把青花瓷碗递给我,他说:“伊人,谢谢你,我等不来玉兰,好在我终于可以和她团聚了,这个,就送给你吧。记住我们先辈的悲惨故事,把它告诉你的儿子。” 
我接过瓷碗,我知道,现在我有勇气触摸这只意义深远的文物了。 


怀俄明州石泉镇,一幢豪华别墅内,我在墨西哥管家的带领下沿着大理石地板慢慢踱进客厅,漂亮的落地玻璃窗外,放眼是夕阳下通红的“燃烧山”.
我的眼睛盯在墙壁上,巨大的镜框里面,一件土布青花衣装,破烂得已经分不清颜色式样,然而,一道道褐色的痕迹万分扎眼。

楼梯走下一名年轻俊美的青年,他热情地握住我的手:“你好,我叫陈威华,我的曾祖父就是杰姆斯.陈,谢谢你的来信。”我仔仔细细地打量这位怀俄明州第一位华人参议员,俊秀的眉目,白皙的脸庞,与他的曾祖父不怎么相像。他继续说:“我小时候,祖父便告诉我,曾祖父早年帮助过很多乡亲,没想到这些乡亲的后代和我见上面了。”我微微笑道:你现在是怀俄明州参议员了,有出息!你曾祖父该含笑九泉。这次我来求你帮忙,才不好意思呢。”陈威华爽朗地说:“我能为先辈尽力,很高兴。我曾祖父也一定希望我这么做的。我过两天就去旧金山,加州有很多朋友都愿意帮这个忙!” 

我缓缓走到青花衣装面前,假装不经意地问:“这是你家祖传的?”陈威华犹豫了一下,坦然对我说:“这是我亲生曾祖母的衣服-------杰姆斯.陈没有孩子,他在那次暴乱中,收养了我祖父。他让我们后裔永远记住,我的亲生曾祖父叫陈阿尹,曾祖母名叫林玉兰。”

我瞪大眼睛再次打量他,眼泪一次次模糊我的眼睛以至无法看清他的脸,我捂住嘴,转过身去,极力抑制我的哭泣。陈威华先是莫名其妙地看着我,很快眼眶红了起来,眼泪一串串落在衣襟上。墙壁上的青花装,那一道道褐色的血痕诉说着我的痛楚,我身上的崭新青花土布对襟衫落在陈威华眼里,深深地击中他的心-------

(六)

那天,阴凉,乌云满天,没有阳光。

油漆一新的三桅杆船,作为历史文物,停泊在的旧金山附近名叫“中国滩”的海岸边。 

我在尹的带领下,不仅挖到了尹的遗骸,还在“燃烧山”的荒山野岭找到好些白骨。 
这些无人认领的白骨,我们用蛇皮袋装好,陈威华特意去旧金山联络当地的中华会馆,送到船上,由专人护送回中国。 

那天,我站在岸边,为这艘载着白骨的船送行。

尹出现了,他紧紧盯著我的装束,没有发一声。我这青花上装,黑色长裙,无论布料做工,完全就是当年的式样。 

  我开口了:尹,让我来说完你的故事吧——

两天后,荷枪实弹的军队奉州长的紧急命令,开进已成废墟的中国营。阿良获得消息后,从镇上赶回来,和担任平乱部队向导的工商总会会长杰姆斯·陈见了面。陈会长带他去见威尔荪上校。士兵们在阿良的引领下,找到了好些尸体:陈大伯的、阿华的。在溪边,三个年轻人相拥死去,子弹穿透了他们的胸膛。更多的是被砍伤后扔进火海烧死的,总数为28具尸体。威尔逊上校是个高大的白人,走过一具具尸体,疑惑不解地对部下说:“怎么三百多中国人打不过五十多个歹徒?即便忌惮火枪,可筑个街垒也不费事啊。”哭干了眼泪的阿良,用生硬的英文告诉上校:“我要控告!”上校威严地直视阿良:“你决定了吗?”杰姆斯·陈瞥一眼上校,扯一下阿良的衣角,慌忙赔笑:“还没最后决定,对此,您有什么建议?”上校望着残缺不全的尸首:“要申冤,唯一的办法是组成临时军事法庭!”阿良声嘶力竭:“为什么?为什么不能有刑事法庭?”杰姆斯·陈急急忙忙喝止:“你的堂兄尹和他老婆的尸体还没有找到,我们快去山里看看------” 

他们沿着尚未消失的血迹,寻到山坡,在这棵树上找到你们的孩子,孩子还活着。杰姆斯看到裹孩子的青花短衣,认出来了,红着眼圈说:是玉兰的。阿良咒骂一声:妖孽! 杰姆斯眼睛红了一下:“阿良,不要这样。她是你的堂嫂。”阿良没好气地抱起孩子,杰姆斯·陈继续说:既然是我们陈家的孩子,我来负责收养吧-------“阿良疑惑地问:“你?”杰姆斯笑笑:“我没有孩子,早就想领养一个了。”阿良想了想,没有反对,杰姆斯转个话题:“上校长官说得对,若是政府同意组建军事法庭,这些死难同乡就能报仇了。阿良不解:若是不同意又怎样?杰姆斯长叹:不同意-----我担心那些白人想息事宁人,包庇凶徒,中国人只能自己救自己了。阿良,日后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家,要么参加堂口,中国人要保护自己。婴儿哭闹着撕扯阿良的衣襟,阿良的胸膛起伏不停。 

年轻的阿良没有回乡,正如上校所料,政府否决了组织军事法庭的要求,开了刑事庭。 

阿良愤怒地写下状纸:在上帝面前,我们起誓! 陈述爱尔兰裔凶徒以枪和棍棒砍刀杀害,以火焚烧手无寸铁的中国劳工的经过。法庭开庭,阿良一身黑色清朝短衣拖着辫子,用不流利的英语断断续续地读着状纸,中国口音重得几乎没人听懂,陪审座上,清一色的白人向他投来鄙夷的目光。 

官司以证据不足证人不受信任而败诉,几十名凶徒全部被判无罪释放,让阿良更痛楚的是,联邦参众两院,根据这个事件,制定了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从此,饱受歧视的中国劳工,有的被遣送回国,有的躲起来,不敢抛头露面。阿良一怒之下参加杰姆斯的“联和会”,成为唐人街堂口的“斧头仔”。与他的初衷相反,堂口之间发生的一次次械斗,仇敌都是中国人自己,原先发生在乡村的宗姓仇杀,原样不动地搬到美国来。不久,阿良在和林氏宗亲会的械斗,失去性命。
尹,玉兰很想跟你走,只要她跳进金山海,你们的魂魄就能在一起了。可是,尹,你们的冤屈还没有申,还有,还有我的家------------

  
我不能说下去,尹也泪眼朦胧。 

我站起身,站在“大眼鸡”船上,向空中大喊一声:“乡亲们,你们准备好了么?船就要出发了,你们也要魂归故里,你们的后代,准备好了三牲和酒食,还有你们最喜欢吃的家乡菜肴,祭祀你们。 ”

  我泣不成声,空中传来冤魂的哭泣声。 

  船开远了,招魂幡在船头飘扬。我站在太平洋的悬崖上,底下是滔滔的海水。 
大海滔滔,船驶入公海,驶入中国海领域,渐渐地滑入他们的家乡台山外海------河流奔腾,船开进了他们当年告别的村庄。 
我从怀里拿出瓷碗,凝视它的青色“人”字--------
大海卷起千层浪。俄而,红日跃出,满海摇动着金光。
 

  村头的桥下,法师从船头取下招魂幡,缓步走上村道,嘶哑的嗓子一路喊着:回家啦,回家啦,那是你们走过的桥,这是你们住过的房屋----- 


青天白云,阳光热烈。怀俄明州政府大厦,会议厅里安静肃穆,州法院决定重新审理百年前的“石泉惨案”,听证会即将召开。议院司法委员会的成员全部参加入座,陈威华也端坐其中。

我身穿黑色紧身西服,飞快步入证人席,我的眼睛穿越千山万水,我对着国旗和州旗,庄严举起右手,用流利的英文:在上帝面前,我起誓! 

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2860&fpage=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90430.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博客周年感言:百万倒计时

[转载]转帖: 拉里.萨默斯挑战虎妈(作者:GERARD BAKER,华尔街时报; 屏蔽留存

[转载]转帖: 拉里.萨默斯挑战虎妈(作者:GERARD BAKER,华尔街时报;

屏蔽已有 2838 次阅读 2011-2-4 08:43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虎妈, GERARD, 华尔街时报, 霄云 |文章来源:转载

拉里.萨默斯挑战虎妈

 

 

一个挑战虎妈蔡美儿的现场讨论:为什么得A学生成为学者,而得C的学生成了亿万富翁捐助者?

 

(作者:GERARD BAKER,华尔街时报, 2/29/2001。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3956604576109962171060504.html

 

翻译: 霄云

 

英国诗人,菲利浦.拉金对孩童教养以及对长期遭到心理影响的受害者有精辟的见解,他也许会对虎妈说一两句话:

 

“你的父母,尽管他们不想把你搞得一团糟,但他们终究做到了。”

 

我们只能试想他会如何来评论「蔡美儿现像」。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曾经仅是个口齿伶俐的「全球化问题专论评论员」。但现在,她耸人听闻的新书使她成了全世界又敬又畏,又爱又恨的母亲。蔡女士那种用不给吃喝来强迫女儿学会了一段钢琴曲的故事一定会被拉金写进入的「大众心理学」。

 

“他们不但把自己的缺失给了你,还要给你附加上一些额外的东西” (菲利浦.拉金)

 

令人伤心的是,从拉金教授自己的跌宕的一生(如果他自己说的没错),我们可以猜想他曾有怎样的父母,可惜他今天已经不在世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学者本周对有关「华人的教儿方式」的批判。

 

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最有娱乐价值的一场研讨会,是组织者安排的拉里.萨默斯(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和不久前奥巴马政府首席经济顾问)挑战蔡教授。这是耶鲁与哈佛;西方与东方;经济学家与律师;以及「宽容的后现代」家长与「专横严律的家长」的对决。当然,这说法过份了些。

 

‧为什么中国母亲比较优越?

 

 在这次在全球议程理事会组织的会议上,萨默斯教授首先发言,有证据表明他本人不是逼迫型的家长。他立即指出,自己并不像摘录在华尔街日报的蔡女士著作“虎妈战歌”中被带有偏见地指责的「懒惰的西方人」。

 

他说,按照拉金的话说,其实他本人,无论在家中还是职业上,他都算得上是一个“死硬派”。他的观众,都是被选出参加达沃斯会议中的一些商界领袖,政策制定者,记者和教授;这些人都知道他在离任哈佛大学校长前曾经与教师团发生的那些冲突。

 

但他还是回忆在那时他曾有过一些具挑战性的交流,譬如他曾告诉那些困惑的教职员:“你们必须弄清楚究竟「成功」是通向「自尊」之路,还是「自尊」是通向「成功」之路。如果你们认为自尊是通向成功之路,那我认为你错了。 ”

 

看来,即使是这位严格遵循学术传统价值的学者,也不赞同亚裔母亲这种死硬的风格。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几乎赢得了所有学术奖项的学者,向蔡女士和她的仰慕者崇尚的价值观发出了挑战:他质疑「把学业成功作为孩子通向理想职业的唯一途径」的这种思维。

 

他问道:“谁是过去25年来最瞩目的让全世界改变了看法的两个哈佛新生?”“是比尔盖茨和马克.苏克伯格,他们都没毕业。“如果他们是虎妈培育的产物,那他们的表现大概无法让他们的母亲喜悦。

 

他说,事实上哈佛A、B和C校友大致有以下特征:得A的学生成为学者,得B的学生花时间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大学,传承着家族的名望,得C的学生则是挣钱的角色,成了募款委员会的座上宾。

 

虽然蔡女士和萨默斯一致认为,移民对子女往往有特殊的期盼,这也不仅是华人母亲。很多东欧,非洲或拉丁美洲人因为他们自己的家庭背景而认可蔡女士的极端教育。然而萨默斯认为这些期盼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现像。

 

但这的确是一个因素。一些移民族群确实在某些学术和专业领域比其他人更出色,就拿伯克利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来说,为什么超过50%的的学生是亚裔呢?

 

然而世界各地移民经验的差别也表明,靠逼迫的方式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不是普世的目标。以欧洲为例,那里聚集着在社会和经济方面非整合的移民群体。这可能是因为美国和欧洲在基本的经济结构上是不同的。比起美国的创投企业经济,有庞大社会福利网的欧洲移民似乎有些不同的动意。

 

萨默斯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在任何情况下,也许我们应该同意幸福是最重要的,解开幸福由来的奥秘是最成功的育儿经验的关键。“人的平均四分之一的生活是在孩童时期,这是一个不短的时期。让他们在18年中尽可能的快乐是重要和有益处的。”

 

如果有观众居然期待被可畏的蔡女士恐吓,要求即兴演奏快节奏的乐曲,把菜单翻译成完美的中文,或是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25的一串数字,大概让人不甚惊喜。蔡女士的个人形像在她的书中简直就像猛于虎的母亲。

 

 她解释说她在这本书中其实讲述了更详尽的管教方式。而女儿对她变本加厉的极端措施的反应使她最终改变了想法。虽然这本书颂扬的是严厉的爱,其实部分是自我嘲讽的,她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在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东西合璧的案例。

 

这一切让人听起来十分扫兴,她先是坚持洗强硬的传统主义的冷水浴,结尾又浸泡在多元文化的温水泡沫浴中,让每个人都能顺畅地游泳。这就是说,稍微稀释过的蔡氏谏言,仍将引起共鸣。这已成了出版界的一个现像。

 

 这个星期蔡女士在达沃斯,穿梭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的光点事件,就像是媒体要找的国家政要或影星。这种出版界独特的现像可能揭示为何她的著作在美国人中造成那么大动静的原因。我的说法很简单,蔡女士很巧妙地抓住了美国中年人当下最担心的两件事——中国,和他们自己的孩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10140.html

上一篇:好道理,烂故事。说说北斗的《秒的历史》
下一篇:化学是物理的基础?要看这个“物理”如何读了

[转载]ZT: 桂铭 - 推荐日本电影《泪光闪闪》 屏蔽留存

[转载]ZT: 桂铭 - 推荐日本电影《泪光闪闪》

屏蔽已有 3066 次阅读 2011-2-22 00:34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日本电影, 泪光闪闪 |文章来源:转载

推荐日本电影《泪光闪闪》 (2427 bytes)
Posted by: 桂铭
Date: January 18, 2008 12:36AM

http://weyp.heteml.jp/story/images/nadasousou.jpg 

这个电影讲的是贫困但是善良热情努力的人们的亲情故事。 

故事是讲发生在冲绳群岛的一对异父母兄妹,在父亲出走、母亲病逝的情况下,哥哥照顾妹妹以及后来发生的故事,很感人。大约6、7岁的小哥哥在自己的母亲临去世前,答应母亲照顾继父带来的4岁左右小妹妹。之后兄妹相依为命,靠奶奶生活。等到哥哥16岁了,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毅然缀学,到城市里的餐馆和菜市场打工挣钱给奶奶和妹妹,同时自己努力挣钱,想开一家餐馆。哥哥是个英俊开朗热情勤奋的人,深得打工的菜市场和餐馆的人们的喜爱。 

[flash]http://www.tudou.com/v/zcMlK_5kAJ4/&rpid=56834216/v.swf[/flash]

等到妹妹考上高中了,妹妹就来到哥哥打工的城市,跟哥哥生活了一段时间。哥哥的女朋友是个医学院的学生。妹妹有点吃哥哥的女友的醋。哥哥被人欺骗,把多年打工挣的钱给赔掉了还欠了一笔债。哥哥的女友的父亲试图给哥哥一笔钱帮他渡过难关,同时也告诉哥哥,迟早会因为俩人的工作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最好离开他的女儿。哥哥觉得自尊心深受伤害,拒绝女友父亲的帮助,同时也认识到跟女友的人生道路很可能不一样,于是痛苦地主动跟女友分手。 

哥哥为了还债和继续他的梦想,日夜没命地打工,同时要求妹妹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妹妹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也背着哥哥打工挣钱,终于被哥哥发现。哥哥责备妹妹不好好学习,妹妹责备哥哥只考虑别人,不考虑自己。 

妹妹终于考上大学。这时候妹妹的生父回来了。他们是异父母兄妹这层玻璃纸被捅穿。妹妹离开哥哥,自己到大学附近去住。兄妹离别之时,妹妹感谢哥哥多年的关照爱护,催人泪下。 

哥哥继续拼命打工,慢慢积劳成疾。有一次强台风到来,哥哥感觉到妹妹会有危险。在风雨之夜,妹妹租住的旧小屋被暴风雨袭击,哥哥在危难中赶到,帮助妹妹。 

之后哥哥发高烧,妹妹照顾哥哥,同时也告诉哥哥,她记得哥哥不是自己的亲哥哥,但是一直不敢说,怕哥哥会从眼前消失。哥哥病情加重,妹妹打电话给已经成为医生的哥哥的女友,派救护车来接救哥哥。 

在医院,医生说哥哥得了心肌炎,而且抵抗力很差,很严重。就在妹妹与哥哥的女友说话之间,哥哥突然心脏停止跳动,离开人世。 

哥哥的葬礼结束后,妹妹收到哥哥预先定好的礼物-成人仪式上穿的和服。妹妹手捧哥哥的礼物,失声痛哭。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51-nT3Ds6eL.jpg 
[flash]http://www.tudou.com/v/31jopi68b6Y/&rpid=56834216/v.swf[/flash]
《泪光闪闪》主题歌 石龄聪子 演唱
--------------------------------------------------------------------- 
我其实是个容易流眼泪的人。看到贫苦无助的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互相爱护,我就感动到流泪。看到兄妹离别,我也流泪。看到哥哥不幸去世、妹妹思念哥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悲痛,我也跟着流泪。 

世上没有亲情更让人感受到爱的珍贵和离别的悲痛了。善良的人们似乎总是不幸,但总是最令人感动。哥哥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给妹妹的爱,却是那么深厚久远。 

推荐各位找来看看。不懂日语不要紧,有中文字幕。其主题歌曲也很好听,是一部拍得很用心精致的电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15276.html

上一篇:《泪光闪闪》,这是闺女要听的歌儿
下一篇:李应繁诗文选 (油印本):植字(1)

 

1  张欣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cysseufly   2011-6-16 16:26
我还没看电影就流泪了.

删除 回复 |赞[1]张欣   2011-2-22 18:58
很喜欢这部电影,之前看的时候禁不住流泪了。

[转载]转贴辑录:一夫一妻制溯源 屏蔽留存

[转载]转贴辑录:一夫一妻制溯源

屏蔽已有 2378 次阅读 2011-3-26 19:46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进化论, 一夫一妻制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由老友孟德尔的科普引起的星湖关于一夫一妻的讨论,很有意思,辑录如下。欲参与讨论的网友,请去: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6964,76964#msg-76964

 
鸡鸡上的刺,人类的大脑和"垃圾"DNA (7142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March 24, 2011 08:34AM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309/images/news148-i1.0.jpg 
The one on the left is missing something...K. Welsh, Alamy / R. Cyril, BIOSphoto, Still Pictures 

Nature(McLean, C. Y. et al. Nature 471, 216-219 (2011))发表了一篇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文章,他们要研究人类的某些独特特性到底是如何进化来的。和以前不同的是,他们并没有研究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如何获得基因或者是旧的基因获得新的功能,而是和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的基因组比较,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哪些DNA。经过比较,他们发现人类的基因组上竟然比黑猩猩少了510段DNA序列,而这些序列基本都属于基因组的非编码区。非编码区或内含子的DNA以前被一些一知半解的科普作者说成是毫无用处的‘垃圾基因’或‘垃圾DNA’,甚至被用来证明人类不是上帝设计的证据laughing 
(方舟子:总之,内含子和假基因都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堆积下来的垃圾。这类垃圾,是生物进化的最好的证据,也是对于存在智能设计者的观点的最有力的否定。) 

话说这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和黑猩猩比较,在编码人的雄性激素受体的基因旁边缺失了一小段DNA,如果把这小段不编码任何基因的DNA插入到老鼠的基因组里面,而这一小段DNA顺序可以让雄性老鼠的阴茎上长出许多小而硬的刺!除了人类,其他雄性哺乳动物的阴茎上都长有这样的小刺,而人类的阴茎是光不溜秋的。 

斯坦福的科学家们认为正是雄性激素受体旁的这一小段非编码DNA序列的缺失导致人类的这一个独特的特征,并在人类的进化中起了作用。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点仓促。他们必须在雄性黑猩猩中的基因组中剔除这一小段DNA序列,看是否能得到不长刺的阴茎。否则,很难说人类阴茎缺失小刺就是因为缺失了这一小段DNA序列。他们给出的可能理由就是人类光滑的阴茎是因为一夫一妻制的结果。一夫一妻制,雄性就不用担心其配偶会和其他雄性的性行为。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之前,男性的阴茎上长刺,可以用来去除前面一个男人在女性阴道中遗留的精液。也有人认为长刺可以提高男人的性敏感度,从而降低性交时间。在充满性竞争的时代,尽快使女性受精,是很重要的。不过,这些理论,都是猜测而已。 

另一个在人类基因组中缺失的一小段DNA序列,是靠近一个叫GADD45G的肿瘤抑制基因。这小段DNA序列的缺失,使ADD45G也降低了其活性,这样人类的大脑就可以得到发育和变大,这对人类的进化很重要。这样的说法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是否说,如此人类要比黑猩猩容易得癌症了呢?好像是的 

真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啊。你要聪明,大脑变大,那么就要付出容易得癌症的代价! 

进一步评论 (1345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March 24, 2011 04:46PM

这510段DNA序列都是单独通过进化的选择压力而失去的吗?有没有可能是一种‘交易’或‘连带关系’?比如那个让鸡鸡长刺和让大脑变大的两段序列的丢失,是否会存在关联,如果要保留鸡鸡上的刺,那么就得不能使大脑变大;如果要让大脑变大,那么鸡鸡上就不得长刺?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我一种思考‘进化机制’的问题:许多看似进化来特性,其实,不过是‘bonus’或自然选择下的‘连带的交易’,其存在,并非真正是‘自然选择’或‘有某种优势’的结果。 

这样,许多导致物种形成的‘进化事件’就不必一个个去完成,可以因为某个事件或特性的自然选择压力,而‘同时完成’。这也符合生物物种进化的‘跳跃性’或‘爆发性’吻合。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何不存在许多‘中间过渡物种’的问题。 

一直困恼达尔文及其他进化论学家的问题就是‘中间过渡物种化石’的问题。这些进化论学家的解释是因为这些‘中间过渡物种比较少,所以留下的化石就少’。问题是,你有什么根据认为‘中间过渡物种少?’及你有什么证据说明‘必须存在’中间过渡物种? 

我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实‘中间过渡物种’是不必须的,可以跳过。因为达尔文错误的理解了遗传学,并错误地认为生物的突变是‘渐进的和一点点的积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于是,必须承认‘中间过渡物种’的存在。这是错误的,至少不是必须的。 

所以,完全可能不存在‘带刺的鸡鸡和大脑袋的人类’或‘不带刺的鸡鸡和小脑袋的人类’这样的所谓‘中间物种’,根本不存在或不是必须,完全可以从‘带刺的鸡鸡和小脑袋’直接进化到‘不带刺的鸡鸡和大脑袋’,一步到位,没有必要按部就班。

★★★★★★★★★★★★★★★★★★★★★★★★ 

【不同的价值观点,唯一的事实真相】

谢谢你的文章,提几点意见: (2336 bytes)
Posted by: babyfat
Date: March 25, 2011 01:50AM

首先你得指出:引用的文章是来自nature的news版块,作者Zoë Corbyn是一名专栏科普作家,所以里面有一些自由发挥就不足为奇了,真正的科学家(原文作者)是不会这样写东西的。 

下面指出一些问题: 

1. 【话说这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和黑猩猩比较,在编码人的雄性激素受体的基因旁边缺失了一小段DNA,如果把这小段不编码任何基因的DNA插入到老鼠的基因组里面,而这一小段DNA顺序可以让雄性老鼠的阴茎上长出许多小而硬的刺!除了人类,其他雄性哺乳动物的阴茎上都长有这样的小刺,而人类的阴茎是光不溜秋的。】 

科普作家没有搞清楚,所以也写不清楚。咋一看:小鼠的阴茎一会儿有刺,一会儿又长出了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实情如下: 

① 小鼠,黑猩猩和其他的猴的阴茎上都有刺,而人没有; 

② 小鼠,黑猩猩和其他的猴都有一段序列(称为AR enhancer,雄激素受体的增强子),而人没有; 

③ 综合①②,AR enhancer就和有刺的阴茎相关(此前就有人发现睾丸激素和茎刺相关); 

④ 然后克隆小鼠和黑猩猩的AR enhancer,再将二者分别转至另一小鼠(这里的所谓转基因,实际上是过表达,并非从无到有,而是由少至多)。 
结果:不管转的是黑猩猩的还是小鼠的AR enhancer,转基因小鼠的茎刺都显著增多。 

2. 【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点仓促。他们必须在雄性黑猩猩中的基因组中剔除这一小段DNA序列,看是否能得到不长刺的阴茎。否则,很难说人类阴茎缺失小刺就是因为缺失了这一小段DNA序列。】 
这一段你承认是自己加上的,但你可能对黑猩猩的研究缺乏了解。 

① 首先,对黑猩猩进行“genetic modification”,在目前没有人做,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人做。最大的障碍是伦理,很多人将黑猩猩视为“另一种人”,所以,要突破这一关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星球的人类全部是科学家;当然还有其他技术因素。 

② 所以只能间接证明:正常的夜猴有茎刺;阉割(切睾丸)后的夜猴茎刺消失;给阉割后的夜猴以睾丸激素,茎刺回归。茎刺似乎和睾丸激素相关,增强子增加了激素受体的表达,自然也就间接相关了。 

3. 【除了人类,其他雄性哺乳动物的阴茎上都长有这样的小刺,而人类的阴茎是光不溜秋的。】 
很多雄性哺乳动物的阴茎上也没有这样的小刺,“都”应改为“大多”。见下面。 

4. 【否则,很难说人类阴茎缺失小刺就是因为缺失了这一小段DNA序列。他们给出的可能理由就是人类光滑的阴茎是因为一夫一妻制的结果。】 
将茎刺消失和一夫一妻制联系在一起,这是那个科普作家的杰作,原作者并没有这样认为。所以,这个“他们”并非原作者。(科普作家大概是抄的Richard Dawkins等人的假说)。严格地讲,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说是非常之弱:兔子,海豚,鲸鱼等的阴茎就没有刺,但都未实行一夫一妻制。以兔子为例:他们的近亲是老鼠,但老鼠有茎刺,而兔子却没有,二者都非一夫一妻制。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们的研究文章的“硬伤” (19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25, 2011 05:27AM

“他们给出的可能理由就是人类光滑的阴茎是因为一夫一妻制的结果”显然是违背了社会人类学的基本常识。认为一夫一妻制是当然的思考是“想当然”,是受了基督教思考的影响。一夫多妻制则是哺乳类具有普遍性的形态。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这是你的,而不是斯坦福大学科学家们的硬伤 (140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March 25, 2011 07:22AM

一夫一妻制是现代人类进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一夫多妻的现象,但是,那不过是后来人类生产力发展或财富积累的产物。

★★★★★★★★★★★★★★★★★★★★★★★★ 

【不同的价值观点,唯一的事实真相】

 
心理学分析可以表明人类是对偶式的配偶诉求 (590 bytes)
Posted by: 谌隹
Date: March 25, 2011 01:02PM

看人类是否一夫一妻,要看求偶心理,那种最强烈的失去理智的求偶状态。因为理智只后来进化出来,失去理智的状态最能够说明进化状态,因果律而非意向律其作用。人类确实有占有配偶之冲动,但这种占有是单一的,而不是多数的。例如热恋中的人对其他异性是没有兴趣的。这种非理智的爱恋恰恰体现了进化的东西,对偶式的。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一占多的念头呢? 
一占多是理性与更早进化遗迹的结合。占多体现了利益旨趣,而利益旨趣总是与理性有关。动物的“利益”与理智无关,是基因使然,因而没有“旨趣”。 
其实,初恋者们最真实反映了人类配偶诉求,而成年人的态度却常常是考虑了其他因素。 
这里使用“对偶”是指一定时间内的一夫一妻。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6964,76964#msg-7696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26601.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中的常规和非常规
下一篇:最让人困惑的“十万分之一”,应吕老师的理解。

[转载]ZT 曾宁:格林童话灰姑娘的故事和好莱坞的电影不一样 屏蔽留存

[转载]ZT 曾宁:格林童话灰姑娘的故事和好莱坞的电影不一样

屏蔽已有 2657 次阅读 2011-5-11 21:0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灰姑娘, 好莱坞, 格林童话 |文章来源:转载

「有趣。记得小时候看格林童话,灰姑娘的故事和好莱坞的电影不一样。
帮助灰姑娘穿上美丽的金鞋子和华贵的裙子的,是那颗小榛树。那棵树并不是平白无故长出来的,而是父亲带来的枝桠,栽在灰姑娘母亲坟头,灰姑娘用眼泪浇灌而成大树。
帮助王子找到真正新娘的,是榛子树上的白色鸽子,鸽子也不是本来就可以有神力,而是灰姑娘每日数次来坟头树边倾诉,渐渐白鸽子听懂了灰姑娘------
嗯,啥时候写个性灵小品」

摘自: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5201&page=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43080.html

上一篇:“闲”人碎语(附立委按)
下一篇:新说文解字:理性、感性;启蒙和悟性。

 
 

收藏

[转载]「立委推荐:绿叶红花美:美国高中生的毕业舞会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绿叶红花美:美国高中生的毕业舞会

屏蔽已有 3974 次阅读 2011-6-1 16:58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prom, 红花 senior, 美国 高中 舞会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红花也是老朋友了,南大才女,笔头快,勤于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的博客总是图文并茂,细腻生动,热情洋溢。红花最近的这几篇记录美国高中毕业舞会(Senior Prom)的博文很值得推荐给国内的朋友们。其实,美国高中的课业负担与升学压力不比国内小,生活并不是象迪斯尼音乐剧《High School Musical》那样浪漫舒心。但是,Senior Prom 这样的美国中学的舞会传统,还是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青春浪漫的机会。
 
“你愿意做我的舞伴吗?”  (2011-05-03 16:00:02)
标签: senior prom 高中生 毕业舞会 青春 分类: 美国生活

中国的高中生每天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估计不外乎学习、竞争和不许和异性交往。那么,美国的高中生每天又在想些什么呢?“不留人生空白”,这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愿望,无论国内国外都是如此。今天,我想让大家看一看三组有趣的图画。

转眼之间,四年的高中生活就要结束了。在离开高中走向大学之前,美国的各个学校都要在六月份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高中生毕业舞会。”在这个舞会上,男女生都希望邀请到自己心仪的“意中人”,共度难忘又美好的好时光。往日的羞怯和胆小都要化为勇气,尤其是男生,能在最后的时候,邀请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与自己共舞相伴,该是多么荣耀又长面子的事啊。

为了这一天,男孩子们豁出去了。为了让心爱的女孩子对自己的真诚邀请说一句:“YES!”他们在暗地里想尽了花招,做足了准备工作。请看,他们是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一步一步把女孩子“骗”到手的。

“青春浪漫”第一组:心型蜡烛表白心迹

 

1,

儿子的同学K一直暗自喜欢女生M,却一直羞于表达。六月份的毕业舞会即将来临,他鼓足勇气,准备邀请M做自己的舞伴。他的同党打听到,M喜欢听韩国歌舞剧。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邀请,正式开场。

这一天终于来临。他们选择学校附近的一个公园凉亭内。K同学精心把蜡烛摆放成心型。他的同党则用iPot播放抒情的韩国歌舞剧音乐,周围点缀着彩灯。。。

准备工作正在开始。。。

 

 

 2,时候到了,演出开始。。。

K同学酷酷地站在心型蜡烛内,眼光迎向女孩M走来的地方。。。韩国歌舞音乐缓缓响起。。彩灯也点亮了。。

 

 

 

3,M女生毫不知情地被一帮女伴们“骗”到凉亭下,看见了眼前的一幕,惊喜地开怀大笑。。。

 

 

4,感动的一幕:

K真诚地用才学会的韩语问面前的M:“你愿意做我的舞伴吗?”

M走上前,紧紧地拥抱住K说:“Yes! 我愿意!”


5,K终于俘获芳心。他们共同手持用韩、英两种语言写着的卡片:“Will you go to prom with me?”

K小伙子,你好样的。青春不留白。

***   ***   *** 

原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f1e8520100s197.html

美国高中生的毕业舞会

 

不知不觉,时间进入了五月下旬,高中学校基本上没有什么主要的课要上了,毕业班更是悠闲了下来。大家忙碌最多的,当然是毕业班的舞会,即“Senior  Prom”,搞定了舞伴后,剩下的就是为舞会做准备。当然要租礼服,还要把自己收拾整齐了。

五月初,我专门就高中生的毕业舞会写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你愿意做我的舞伴吗?”用来反映美国青少年的学校生活。一转眼,时间就转到了舞会的时刻。这次的高中生舞会,儿子邀请了心仪的女孩,女儿也被儿子的同学邀请做舞伴。所以说,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将参加这场对他们来说极具重要意义的舞会。好了,闲话少说,让我带大家去看看,美国高中生的“Senior Prom”究竟需要做哪些准备,到底要花费多少银两。

哦,补充一句。如果你已经邀请了舞伴,或者被邀请,无论后来满意与否,都不能改变初衷。这是游戏规则。

理发

 

拿租好的西服领结

 

SeniorProm舞会需要带的零食

女儿还要染红色的头发 - 臭美妞

 

 

今天星期五,毕业舞会的一天终于来到了。下午放学回家,儿子坐在电脑前打印出来两份地图,一份是他和朋友们集会的地点,一份是妹妹和她的朋友们集合的地点。原来他们吃饭和照相的地方竟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儿子说:这是他的毕业舞会,很重要,所以妈妈一定要以他为主,拿照相机给他照相。女儿不肯,说这是她第一次被男生邀请跳舞,她要留下美好倩影最重要。我被他们吵得头痛,于是问他们聚会和吃饭的时间。儿子和他的伙伴约定下午三点半照相,五点去餐馆吃饭,然后回到学校参加舞会。女儿和她的伙伴约定是下午五点照相,六点吃饭,然后才去跳舞。我说别吵了,时间错得开。我先伺候完儿子,再赶去女儿集合的地点伺候女儿。只要路上不塞车,时间上紧凑些没关系。

好不容易大家都满意了。儿子开始试穿礼服。他喊妹妹过来帮他修整仪表。刚才还掐在一起的“敌人”,马上摇身一变,成了最亲密的兄妹。这就是家,这就是有儿女的家每天都上演的喜剧。我很享受这样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男孩的胸花和女孩子的手链花都由男生准备。一盒花约美金$35刀。晚餐也是男生买单。所以,临出发前,我给了儿子$60美元,用以支付他自己和舞伴的晚餐。呵呵,花了多少银子了?我不太会算。一想到人生就这么一次,再多的钱父母都舍得花。值得! 

 

做面膜

妹妹帮哥哥打理。刚才还吵架,现在却友好,这就是家,这就是亲情。

呵呵,我给儿子端正领结。。

 

收拾利落,出发!

 

美国高中生的毕业舞会(三)青春不留白

 

等儿子穿戴整齐,已经接近四点钟了。我匆忙拿上GPS跟着他的车赶去他朋友们聚会的地点。此时,女儿开始在家里忙活,又是吹头发又是抹睫毛膏。人家为了能穿进去她蓝色的晚礼服,竟然坚持一天就只吃一小瓶酸奶。女儿千叮咛万嘱咐我,别光顾着给哥哥照相把她忘记。人家说了,她比哥哥漂亮,她要用好照相机照相才值得。看来,今晚上我又是一个全程司机外加摄影师,只能照好,不能照坏。

 

高中毕业舞会的程序是:先照相,然后去高档的餐厅吃饭,然后回学校参加舞会。舞会要举行到深夜一两点钟。这期间,做父母的,只有权力为孩子照相,夸赞男生英俊女生漂亮,然后就一边儿待着,不准加入晚餐,不准加入晚会。当然,所有的花销,父母都会事先把足够多的钱塞进孩子的手中。这就是美国,这就是十几岁的青少年开始享受的独立和自由。放手让孩子们享受他们应得的快乐时光,家长不插手。写这一篇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2点半了,孩子们还没有回家。儿子打来电话,他和妹妹和其他同学一起去看电影了。

http://www.bayecho.com/node/265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50443.html

上一篇:振乎?震乎?有感于“CRH380A列车的国产化程度”。
下一篇:坐观镜大师“了”字之战 

[转载]《立委推荐:廖康 - 赫斯特堡》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廖康 - 赫斯特堡》

屏蔽已有 2978 次阅读 2011-7-20 14:29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赫斯特, 古堡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廖康也是丁丁论坛的老网友了,人称王爷,作品篇篇精良。这篇赫斯特古堡的介绍,图文并茂,流畅、风趣、细致、周全,很长知识。比我的导游的讲解精彩多了,值得推荐。
 
赫斯特堡
 
 
廖康
 
 
 
 

如果你在美国的荒郊野岭见到斑马,别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如果有人告诉你,丘吉尔在美国作客,要求客房服务时,曾遭到谢绝,别以为是瞎编的谎话。如果你在加州的一号路上蜿蜒辗转,欣赏着沿海的美丽风光,突然,在圣西敏安的山岭上,在飘渺的云雾中仿佛见到一座古堡,犹如来到地中海岸,别以为是自己神经错乱。这一切都是威廉·赫斯特所为。他实现了他的夙愿:“如果美国人不可能都去欧洲旅游,就让我把欧洲的一角移到美国来吧。”

威廉·赫斯特的全名是(William Randolph Hearst, 1863 –1951)。如果你看过公认的美国最佳电影《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出品,台湾译作《大国民》),也许会记得那位一心让报纸为社会服务的实业家,如何从理想主义走上权利争逐之路,变成无情政客的生涯。那就是以赫斯特和电影主角演员奥森·威尔士OrsonWells的生平为蓝本而编的故事。报业大王赫斯特当然不喜欢这个故事,他下令不许在所属的任何报纸上提到这部电影。别看现在美国的评论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总体来说是美国有史以来的最佳影片,当年可是连成本都没捞回来。直到赫斯特去世五年后,电影出品十五年后,在法国影评家高度赞扬下,其价值才在美国得到共识。

赫斯特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但那仅仅是极小的一斑。我们熟知的普利策奖的创始人Joseph Pulitzer19世纪底曾与赫斯特争锋,两家的争执导致黄色新闻的产生。普利策最终败在报界这位后起之秀手下,赫斯特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报刊杂志大王,兴盛时期在美国各大城市具有近三十种报纸,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可想而知。他曾两度当选民主党的国会议员,在三十年代初支持罗斯福竞选和其新政。他1934年还亲自去德国采访了希特勒,当希特勒问到他自己为什么在美国不受欢迎时,赫斯特坦率相告:“我们美国人信仰民主,反对独裁。”

当然,赫斯特在报界五十多年的作为绝非白玉无瑕,所受评论毁誉参半。真正让他美名长存的却可能是他留给后人的这座古堡式山庄。这可不仅是他的七所豪宅之一,而且是他营造的童年梦想。他生于富人之家,其父在四十多岁时靠开银矿发了财。少年时,年轻的母亲带他去欧洲旅游,那些古堡、王宫、博物馆和美术馆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一旦他于1919年继承了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的“白石牧场”后,便在此地让自己的梦想成真——把欧洲的一角移到美国来。

赫斯特聘请的建筑师是位矮小的女人,名叫Julia Morgan,她从加州伯克利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经过三年奋斗才进入著名的巴黎美术学院建筑系,是第一个从那里获得学位的女生。其他建筑师都认为在那险峻的山头上无法施工,但她与赫斯特坚信可行。炸山头,修马路,反正赫斯特有的是钱,硬是在离海岸五英里远,海拔1,600 英尺高的山顶造出了一个古堡式建筑。

这座山庄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营造了28年,不断地改造,不断地扩建。当然,赫斯特一家是一边享用这山庄,一边改造和扩建的。古堡主楼模仿西班牙教堂Ronda,整个山庄也是以再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西班牙南部建筑为主旨,掺杂了其它欧洲古建筑的风格。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座古堡无足道哉,就是一个金钱堆出来的杂烩。但在一般人眼中,它实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美国梦,共有:56 个卧室、61 个卫生间、19个客厅、127英亩的花园、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网球场、电影院、飞机场和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动物园。 

赫斯特喜爱动物。他从世界各地弄来许多野兽养在山庄里,后来这些动物多转送给州立动物园。有些适于在加州生长,如斑马,则放生了。他也喜欢收藏古玩和艺术品,别人也许是用这类收藏来装饰房间。与之相反,赫斯特是建造房屋来放置自己的收藏。有些古董,如西班牙古屋的房梁和天花板,干脆就直接拿来用上,连房间的尺寸都是按照古董设计的。他一家人当然用不了这么多房屋,不用说他还有其它六个住处。这诺大个山庄似乎更是为了招待客人;每天都有十多个客人住在此处,周末还要加倍。他们要和主人共进晚餐,白天则自由活动。那年头,到这里来交通不便,要坐飞机或赫斯特的私人火车,通常来一次都要住两个星期。然而,他让客人清楚知道,这是美国家庭,不是欧洲王府,更不是超级旅馆,要吃要喝,得自己到饭厅去取,即便是贵宾如丘吉尔也不例外。他的客人自然多是各界名流,尤其是电影明星。但也有普通人,介绍这山庄的电影《营造梦想》就提到一个女孩写给家人的信,她写这封信也是为了以后不断阅读,提醒自己,她这次作客不是做梦。

过去,这座古堡山庄犹如一个独立王国,一切都自给自足。水来自七英里外3,500英尺高松山上的山泉,也是建筑师摩根女士的杰作,靠管道虹吸运水。山庄还有自己的发电厂;牧场和农场提供肉、蔬菜和粮食。当然,其它美食和各种供应仍需要用火车运入。现在,山庄不再,已成为公园。赫斯特去世后,这座古堡连同他收藏的全部古玩和艺术品都捐献给了加州政府,供公众参观。虽然所在地相当偏僻,离旧金山和洛杉矶都有四小时车程之遥,但是每年的游客皆上百万。

这座古堡是我知道的美国最商业化的故居公园。山脚下的售票处犹如火车站的一般,还有影院、餐厅和纪念品商店。我99年来参观时,记得票价是$142002年是$162008年是$20,今年是$24一张。而且还分五个不同的旅程,要想看全了,就得买五回票。都是由汽车拉游客上山,导游带着看并讲解:我认为第一最好,可以参观主会客厅和餐厅;第二和第三参观其它房间;第四只参观花园,其它旅程也能看到花园,但这趟可能讲得细些;第五是傍晚的旅程,有烛光晚会,时间较长。我没有走过第四和第五个旅程,不敢说第五肯定比第一差。加州政府要是都这样经营,绝不会走到破产的边缘。

美国的继承法使富人的后代难以完全享用父辈的财富,还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能保持财富。这也是富人们把家产捐出来的原因之一,反正子女们也无力维持这么大一个山庄的开销。赫斯特家族捐献的条件之一是,在不影响公众参观的情况下,他们仍有权使用这古堡。据说有人在海神雕像后见到过赫斯特的孙女。她们也确曾利用这古堡作表演和摄影背景。如今,已无人可以在此享受两周的生活了,但每人都可以走到这梦想旁边,瞥见一眼。

201096

[ 此帖被liaokang在2011-07-19 19:21重新編輯 ]
描述:赫斯特堡全景
圖片:San Simeon Hearst Castle -1.jpg 
描述:赫斯特堡
圖片:IMG_0006.JPG 
描述:与美洲黑牛一同吃草的非洲斑马
圖片:800px-IMG_1311-1.jpg 
描述:威廉·赫斯特
圖片:William_Randolph_Hearst.jpg 
描述:Hearst Castle
圖片:DSC_1219-dbm-b.jpg 
描述:海神泳池
圖片:RL-pics 008.jpg 
描述:海神泳池
圖片:RL-pics 007.jpg 
描述:  主楼
圖片:DSCN1289.JPG 
描述:客房 之一
圖片:DSCN1290.JPG 
描述:园中雕塑
圖片:RL-pics 023.jpg 
描述:室内罗马泳池
圖片:DSCN1327.JPG 
描述:室内罗马泳池
圖片:DSCN1326.JPG 
 
转自: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5817&page=e&#a
 
相关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66576.html

上一篇:思而不学则殆
下一篇:思而不学则殆之二

[转载]再转一篇导师最近的短文:Google翻译器 VS Baidu 翻译器 屏蔽留存

[转载]再转一篇导师最近的短文:Google翻译器 VS Baidu 翻译器

屏蔽已有 4648 次阅读 2011-8-2 14:33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导师, 百度, 机器翻译, 翻译器 |文章来源:转载

Google翻译器  VS  Baidu 翻译器

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IBM公司的支持下,进行了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把俄文译成了英文。五年之后,1959年中国试验成功了俄汉机器翻译。当年,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能力有限,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很简单的翻译试验。如今,机器容量和速度已不成问题,翻译能力大增,在线翻译也已实现。但总的说来,还有不少问题。例如, Google的翻译工具,把I don’t go to the party 和 I didn’t go to the party 都翻译成“我没有去参加派对”。

最近,Baidu(百度)也推出了一种翻译工具。上述两句话分别译成“我不去参加派对”和“我没有去参加派对”。在这一点上,Baidu比Google技 高一筹。

然而,在其他一些例句中,两个系统的翻译效果各有千秋,请比较:

1)      [英译中] I played basketball at school this morning.

我打了今天上午在学校的篮球。[Google]

我在学校打篮球,今天上午。[Baidu]

            [中译英]  我今天上午在学校打篮球了。

This morning I played basketball in school. [Google]

Today I am playing basketball at school. [Baidu]

2)      This black granite wall includes the names of over 58,000 American soldiers who died or disappeared during the Vietnam War.

这个黑色花岗岩墙包括超过58,800人死亡或在越南战争期间失踪的美国士兵的名字。[Google]

这个黑色的花岗岩壁包括姓名,超过58000名美国士兵死亡或失踪,在越南战争。[Baidu]

      3) The newest of the Presidential memorials is dedicated to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Located in west Potomac Park, it includes four open air rooms made of rough granite blocks. The four rooms symbolize the four terms that President Roosevelt served guiding the nation through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World War ll.

新的总统纪念馆是致力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位于西部波托马克公园,它包括四个露天粗糙的花岗岩荒料的客房。四个房间的象征,罗斯福总统曾经历过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会指导全国的四个方面。[Google]

最新的总统纪念碑是献给罗斯福总统。位于西波托马克公园,它包括四个开放气室,由粗花岗岩块。四间客房,象征四条款,罗斯福总统曾指导国家通过大萧条和二战。[Baidu]

 

以上两个系统的优劣,大家可以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过,我可以在这里提供一些线索,让大家考虑。机器翻译系统主要分规则型和统计型两类。Google的翻译器自称是统计型的,即在数百万篇文档中找出最佳模式,从而生成译文。规则型就是根据语言学原理建立的。Baidu 翻译器究竟根据什么建立的, 没有明确指出,只提到四大技术亮点,即卓越的机器翻译核心技术、领先的语料挖掘技术、强大的海量计算技术、可靠的web前端技术。

总起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机器翻译的进步是很大的。但机器翻译归根到底是一个语言学问题,单靠统计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努力挖掘语言规则和翻译技巧,相信在二三十年后,定会出现能在某种程度上与人工翻译媲美的译文。

 

*注:应该指出,本文谈的只是中英文互译的一些情况。实际上,Google翻译器强大得多,它能支持57种语言的翻译。

 

白水  2011-07-2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71050.html

上一篇:“纟”的官称是什么呢?
下一篇:保持患者求生的 希望也算是个“治疗手段”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吴吉良 朱新亮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蒋迅   2011-8-3 11:44Google translation has a feature that allow users to provide input. But most people don't know or don't use it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时光咖啡 】 屏蔽留存

[转载]【立委推荐:曾宁 - 时光咖啡 】

屏蔽已有 2645 次阅读 2011-9-6 12:42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散文, 咖啡, 时光, 曾宁, 小资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 
 
今天介绍的是女作家曾宁的散文【时光咖啡】,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小资精品,值得细细品咂。曾宁是老友中的异数,她是海外颇有名声的华裔专业作家。我的其他老友能文善墨的也很多,皆各有其妙,【立委推荐】也推介了不少。但老友们的文章无论写得多好,妙笔如何生花,都和我一样,是业余组的,无法与专业的相比。
 
或问:这文学也有业余专业之分?
 
听上去不合理,事实是泾渭分明:专业级别的出手就是不凡。
所谓“专业”,从出身上看,当然看是否在传统纸媒上发表过很多作品,是否做过文艺版编辑,是否是作家协会的人物什么的。曾宁毫无疑问是专业组选手。
 

或问:那曹雪芹是业余组还是专业组?

 

曹雪芹的时代不清楚,不论。现在的情况是,虽说是文无第一,可是业余与专业对比还是显然的:我辈的网文就是无法与“专业”作家相比,那种隽永精致的文学味儿是可以品出来的。曾宁的上海弄堂系列,就是一卷时代风俗画。请欣赏。


引用:

时光咖啡 

曾宁 

一座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洋房,近百年的沧桑,使墙壁的红砖从鲜艳变为暗哑,不过,砖的颜色难以辨别,因为青苔从墙根蔓延,呼应着从黑不溜秋的屋顶垂下来的粗壮藤蔓,褐绿和暗黄差不多把外墙覆盖起来。秋日,嫋嫋的风被周遭的弄堂七扣八折,刮到藤萝丛中,却有余威教墨绿色的叶子微微颤动,连带使整座房子也浮动起来。 

一只彩色皮球从弄堂那头滚出,在砖墙上磕磕碰碰,慢慢地在黑漆木大门前停下。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小女孩,跑过来,捡起皮球,好奇地向里面张望。 

老保姆气喘吁吁地追过来:“囡囡!快回去!”女孩好奇地盯着大门,不肯走。保姆只好费劲地解释:“哎哟,小囡囡太嫩,不晓得,这里从前是犹太人的咖啡店,文革时吊死过一个红卫兵,如今还经常闹鬼!”不由分说,拽起女孩就走。 

女孩一手拿着皮球,另外一只手被老保姆拽着,她边走边频频回头,绿色爬山虎围困的老旧洋房从此留在心中。 

那年我七岁,文革刚刚结束,却留下许多大小标语。 

“CAFé OCEAN”的招牌,在阳光下要多别扭有多别扭,一来,夹在汉字的招牌中,能读懂的路人并不多;二来,不知是刻意“返旧”还是从文革破四旧留下的废物堆捡来的,字迹斑驳,残损不堪。这已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上海滩,各种标新立异的咖啡酒吧涌现,人们开始追求时髦生活。没人认为这块锈迹斑斑的破招牌能代表开放浪漫的西方世界。 

依旧是暗红色砖瓦,墨绿色爬藤。十四岁少女的白色裙子是崭新的,我忸怩地整整这白色裙子,站在门外观望。爸爸说:“进来吧!” 

咖啡馆的老板,英文名叫马文,大约四十多岁。一望而知是上海人,上海男人的机警堆在白净脸上,精明从举手投足间溢出。干净得触目的白衬衫,考究笔挺的黑西裤。他礼貌地向我们招呼一声,熟练地端来酒精灯,虹吸式咖啡壶,还拿来一个银托盘,上面有好些罐子,里面装满刚磨出来的各式咖啡粉末。他帮我们调配好咖啡,点燃蔚蓝如梦的酒精灯。烧杯里的水渐热,蒸汽开始冒升,随着水的沸腾,蒸汽一点一滴渗入咖啡粉,咖啡的奇异香味慢慢浓郁起来,扩展开去。我睁大眼睛,看黑色咖啡液一小滴、一小滴,慢条斯理而坚忍地滴入白色咖啡杯。“要多久才滴满啊?”我忍不住叽咕一声。马文低头,深深看了我一眼:“是的,这道咖啡叫‘时光’。” 

我耐住性子,静静地等待“时光”在杯子涨到大半。然后,端起杯子,又好奇又胆怯地呷了一小口。不知是苦涩还是香浓,猛然冲向舌尖,滚过咽喉,骨碌冲入食道,然后,徐徐化入全身的毛孔,说不出的惊奇,道不尽的愉悦!少女的味蕾头一次和咖啡结缘,浓得化不开的香,肇端于不可言状的焦苦。马文看我小心抿嘴唇的模样,微微一笑:“这就是:时——光。” 

啊,时光!“时光”在沙漏般的过滤器尖端积聚,坚持着,忍耐着,非到浑圆如球,再拖曳成椭圆,不愿滴下来。远听无声,静听却触目惊心,清脆的一滴,一滴。我想起以描写时光著名的诗人里尔克:“怎样的时辰俯下身子,触摸我。它悸动着/ 带来金属的光泽、敞亮和耀眼/我的感官陷入颤栗。我的心神/都聚集在敏感的日子里。我正被日子抓紧。”------ 

然后,我和爸爸都成了咖啡馆的常客,“时光”是必饮的,直到白瓷杯子起了细细的纹,尽管依旧白得亮眼。十七岁的我捧起咖啡杯小口小口地抿,偶尔抬眼看看旁边摆弄器具的马文,两鬓什么时候爬上斑白?好在,考究的衬衫西裤没变,裤子的折缝总是笔直。有一会,他来了兴致,点起烟斗,青色的烟圈在咖啡香中穿插。“这店,先前是我的钢琴老师开的,他是从德国来的犹太人。解放那年他离开这里,再也没有音讯,说来话长,调制‘时光’还是他亲手教的。” 

“你知道不?读书时喝‘时光’最合适,你爸每次来,都是一边喝‘时光’,一边啃德文物理巨著,作者尽是获诺贝尔奖的大师呢!所以嘛,你喝‘时光’,也该有书本陪着。”我得意地扬扬手里的书,那是《红楼梦》。“这不,用你教呀?”马文呵呵笑起来,递给我一杯“时光”,说:“恭喜你当上光荣的书蠹头。” 

一年年下来,在昏暗的咖啡室,我消磨了多少时间,消费了多少“时光”?小口小口地抿下苦香交混的“时光”,时间的流速仿佛马上变慢。我面前的云石桌面,书本变化着,从《高中语文》变成《西方现代哲学思潮》、《苏菲的世界》,《第二性,女人》,从《文艺复兴》、《西洋美术史》到《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中外影视》、《大众电影》等等。有一回,带来的《上影画报》,封面是我的艺术照。我本来要向马文显摆显摆,可是在咖啡的气味中,不敢张狂,在他路过时反而把封面盖上。待到刊载我的艺术照片的杂志越来越多,我却开始惶惑,连眼前那杯“时光”,喝起来没什么劲道了。 

“我的钢琴老师说,在亚洲,只有上海能保持了古老欧洲的人文传统------”马文依旧不紧不慢地叙述,“艺术、哲学,还有文学,这些,在现代西方已渐渐变质了----美国------暴发户罢了!”马文的语气,似乎是无奈又像是鄙夷。 

到了一张去美国的单程机票摆在我的桌前时,“时光”咖啡从漏斗滴下最后的一颗,晶莹得像露珠,更像我的泪。这一滴被瓷杯承接,杯里的咖啡微微一颤,有恢复平静。这一年,老板马文已是白发满头,他一声不吭。有人开门出去,机票被穿堂风吹起,略一盘旋,又落在我面前。 

“我会继续阅读的。”我表面上是向马文保证,其实在说服自己。 

马文没有回应。 

“你不是很喜欢西方的东西吗?”我问,“美国至少是西方最发达的国家。” 

“你去了就知道,美国是个什么国家对你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个母语并非中文的地方,对你意味着什么。”马文为了不泼冷水,小心地斟酌字句。“其实,四九年我可以跟老师一起离开上海,我有很多朋友在美国唐人街,他们的日子-----” 
“我知道!”我急急忙忙打断他,“时代不同了,比如说,我将要落户的硅谷,就是高学历中国人聚集的地方-----” 

“可惜,你仅仅属于旧的上海-----”他再也没有说下去。我仰头,把“时光”灌下,杯底留下一个巨大的圆圈。 

十五年后。 

我再次站在“太平洋咖啡馆”门前,墙壁依旧上墨绿映衬暗红,但仔细一看,爬山虎已经被拔光,绿叶是画上去,暗红的砖曾被刷上鹅黄和粉红,后来喷上新漆,随后又弄上一层仿古的红色,可惜,旧得一点也不地道。 

咖啡馆内,身穿旗袍的外地女孩担任侍应生,服务非常殷勤,一脸无辜的笑容。白衬衫黑西裤黑领结的年轻男孩承担从前马文的角色——调制咖啡。他告诉我,他是大学食品系本科的毕业生,曾在“星巴克”担任主管,会制作上百种咖啡。“那么,给我一杯‘时光‘。”我说。男孩露出疑惑的神情:“请问,是法国咖啡还是土耳其咖啡?”我笑笑:“算了,我搞错了-----马文还在吗?”“谁是马文?”男孩的的腔调更充满疑惑。 

走出咖啡馆,马上进入玻璃墙面的摩天大厦的包围圈,在巨大的黑影里,我的一袭黑衣显得如此老土。 

我回头看没有了“时光咖啡”的老店时,我七岁的儿子滚着五彩皮球向我跑来。

《曾宁 - 时光咖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83452.html

上一篇:貌似珊瑚、遍布加州海岸的冰叶日中花(Ice Plant)
下一篇:说说估计数量级

 

0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mirrorliwei   2011-9-6 17:42
“挤出来”和“溢出来”的差别。曾老师的文章是“溢出来”,镜某的则是“挤出来”的。“挤出来”的水分不足,当然也就不畅快。

[转载]ZT:【 李剑芒 - 论消极自由!】 屏蔽留存

[转载]ZT:【 李剑芒 - 论消极自由!】

屏蔽已有 1700 次阅读 2012-2-15 20:53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李剑芒, 消极自由 |文章来源:转载

最近看新浪,看到一个李剑芒,牛啊,当年少年班的
 
他在做自由民主的新启蒙工作,谈 消极自由,谈 公域私域,条条是道,深得我心。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230633.html

论消极自由! 2012-02-09 21:27:57 归档在 理论 | 浏览 16491 次 | 评论 60 条

有人认为我是韩寒的粉丝,快50岁的老头子,去当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的人的粉丝,这种事情在荷兰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两年前知道韩寒这个名字,到现在也只看过两篇,虽然印象不错,但仅此而已,至今我也没看那著名的“韩三篇”。相比之下,我替方舟子展开大规模辩论的次数更多。但我也不是方舟子的粉丝,都是读者把某件事情拿给我,我参与辩论。

这次方寒混战,人们顶着各种各样的花裤衩,没有一顶我看着顺眼,所以第一次站在了方舟子的对立面。伤了我许多读者,当然也造成我另外许多读者狂喜。对于那些被伤着的读者,对你们有好处。不要盲目地崇拜任何人。对那些狂喜的读者,也要冷静点。没准哪天我又站在方舟子那边为他辩护。不要把自己轻易地卖给别人,谁也不卖!

这次混战的花裤衩之一就是自由!中国人好玩,谈民主的很多人谈邪门民主,谈自由的很多人谈邪门自由。一大帮子呆货抱怨我删他们的帖子是违法民主、自由。德国一个机构开除了一个偏向中国的编辑;看!西方也没有言论自由!靠,自由不等于你为所欲为!我删你的帖子,因为那是我的地盘。我没有阻止你自己开博客在自己的博客里写。德国机构开除你,那是人家的自由。没人阻止你自己开一家出版社!

以前都是那些反自由的人们在攻击自由行为。方寒混战特别,一些号称自由派的学者居然站在方舟子背后卖力摇摆自由大旗!“质疑是我们的自由”。靠啊!如果都让你们自由了,别人别活了!中国政府高呼:“监督你们的生活细节是我的自由,你们在网上说什么,我要知道那是谁说的,所以网上实名制是我的自由(方的粉丝们,你们听着特别舒坦,是不是?)。你坐火车去哪里,我要知道,所以火车实名制是我的自由。赶明你买一把菜刀,我要知道那是谁买的,这也是我的自由”。呆子们,你们自由大旗摇得再猛,你摇得过大爷吗?蠢货无药医,你说他得病该吃药了,他按着你脖子往你嘴里灌药!咳。

那么这些滑稽自由闹剧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为什么追求自由反而变成了打击自由呢?中国统治者忙着灭绝准格尔人种的18世纪,西方学者就在开始琢磨这个蹊跷的自由问题。最早是黑格尔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约翰・斯图尔特・穆勒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第一个在学术中阐述了这个问题。而给出现代明确定义的则是以赛亚・伯林在1958年10月31日在牛津大学进行的就职演说《两种自由概念》。

中国人谈的自由基本上全部是伯林定义的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而中国人完全不考虑另一个自由;柏林定义为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强烈反对积极/消极自由划分的最著名人物就是卡尔・马克思!绝大多数社会主义者反对消极自由概念。为什么,知道吗?

因为他们的社会主义理论要打着集体的旗号,强行干预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脑子里根本没有消极自由概念,连学者的脑子里也没有。他们兀傲喊的自由,实际上就是集体主义者和强权主义者欣赏的自由!看看那方寒混战中攻击方的行为,那就是典型的集体主义者的卖骚行为。“欺骗了买书的善良人们,教坏了孩子”,靠!你连本书都没买,谁欺骗你了?谁教坏你的孩子了?替集体利益着想,是不是?混一边去,你那个集体主义笼子里根本找不到文明!

积极自由是一个人去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消极自由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人不被别人威吓,骚扰而不敢去干自己的自由意志想做的事情。这个概念及其重要,它就是保护人权的基本理论根基。

一个能力强大的人,他有能力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情,他的自由意志非常的强大,他什么都想干!所以他不喜欢那些限制他自由意志尽可能发挥的消极自由概念。但一个能力弱小的人,很多事情他的能力达不到,对于这些可怜的人们,他们的自由空间完全依赖消极自由概念来保护。如果强大的人们的自由意志入侵到他们的可怜空间,而他们又没有能力去开拓积极自由空间,那么他们就可怜的什么自由也没有了!正是为了保护这些绝望的人们,我们的文明才产生了人权概念,这个概念的理论根据就是:

人的消极自由神圣不可侵犯!

保护消极自由胜过保护积极自由。积极自由是强者的天马行空,消极自由是弱者的可怜避难所。我对民主的一贯观点是;民主本身从来不是目的,保护人权才是真正的目的。民主最多是保护人权的有效工具,仅此而已。把民主神圣化,搞到了侵犯消极自由,你们离侵犯人权的野蛮政治已经只隔一层薄纸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37800.html

上一篇:当今技术条件下的“生孩子”的途径
下一篇:李剑芒的新自由启蒙

说的有理就是有理,李剑芒提醒粉丝不要被他洗脑 屏蔽留存

说的有理就是有理,李剑芒提醒粉丝不要被他洗脑

屏蔽已有 2646 次阅读 2012-5-24 20:2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李剑芒

大概我就是被他洗脑的,除了他骂人和人身(反)攻击外,他正经发议论的时候,总觉得他在理。其实他说的那些个道理,听上去也很浅显 ,不过就这浅显的东西,很多学富五车的人也一样中招。
另:虽然宣传部被取消了,公司里的 Marketing 部门本质上也还是宣传部:品牌的宣传部。

转载一篇他最近的正经文章(另外还有一篇敏感文章让人心颤,似乎被墙了,谈很多年前的事件,也非常值得推荐。)。

有限信息与宣传战 (2012-05-22 05:59:39)

我的生活朋友里有方粉,这个我早就说了。周末把野哥(土家野夫)领到这个朋友家吃晚饭。看着我们俩争论,把野哥笑翻了:你们俩怎么能坐在一块喝酒?我告诉野哥,我还和石华宁喝过酒呢。野哥眼睛瞪的包子大:“什么?!你和那个抱着步枪,天天叫嚷杀人的东西喝过酒?”。对!喝过,他不想杀人,也没能力杀人,他在我眼中是非常好的人,只是傻,不是一般的傻。

这次争论,朋友的一个例子造成这篇文章。朋友坚持五岳散人是流氓!我没见过散人,但他是野哥的朋友,野哥说;这个东西不好说啊。到底啥叫流氓,你最好拿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我们针对一个具体的例子就好交换看法。朋友举了那个著名的散人拎着木刀在加油站等吴法天的约斗照片。再继续往下问,我们发现;朋友根本不知道在这之前吴法天与散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且似乎也不关心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我要说的有限信息问题。这不能怨我的朋友;每一个人每天接受信息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任何人不可能接受外部事物的全部信息,哪怕是某一个具体事件的前前后后的全面信息都不可能全部接受。不但如此,人们全部在有选择地接受信息。

在我朋友的这个具体例子中;朋友信任方舟子,可方舟子控制信息,只让这位朋友看到了那张五岳散人一脸凶相,领着木刀的照片。这样再理性的人(我的朋友是理科生),他不可避免地对散人产生恶感,一旦你对一个人产生了恶感,你再去看有关这个人的全部信息,你的眼睛只会看到那些“尊重”你的感觉的信息;英文叫:You see what you want to see(你只看到你想看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人人下意识的信息选择性!

在销售战略中,这叫前五分钟!一个有经验的销售人员知道,一个成功的销售往往取决于前五分钟。在这五分钟内,你说话的次序非常的重要,要尽力担保客户在这五分钟里没有把“不”说出口。因为一旦说出口,下面全是不,你不用再费口舌了,可以回家了。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就是人,我们谁也不愿意否定自己,哪怕知道自己错了!因为大家都下意识地认为坚持自己的小错误对自己没有伤害。

人的这个弱点无处不在,在西方民主国家的人们同样有这个弱点。这个弱点,给宣传家打开了后门。这个后门造成了人们下意识地被宣传家洗脑!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著名的“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这句话的意思很多人理解错了;它不是你用一千遍谎话把一个不信的人给说信了。一个不信你的人你永远也无法使得他相信你。而是你说一千遍谎话,第一次听到你的谎话的人越来越多。当人多到一定的程度,整个社会就把它当成了真理,而少数不信的人们已经无能为力去扭转谎言!

熟悉方舟子的人们知道,方舟子拉黑一切那些和他作对的主要对手。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在他的局部控制的范围内,不允许新读者第一次看到对手的言论。他要保证来到他网页的新读者(老读者不重要,老读者信与不信已经定型,不可改变)看到的第一句话是他的话。这就是宣传战的信息控制技巧!

我们知道,宣传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听众的利益,而是利用人的弱点保护宣传者的利益。这方面,我们伟大的党做的最没有底线。但这不仅仅是党,在中国几乎人人是这样做。在这场方韩大战中,宣传战的冠军当属方舟子与李剑芒。对!我说了,李剑芒在搞宣传战,和方舟子一样地搞宣传战。

方舟子宣传战术的最大受害者不是韩寒,是肖传国。肖传国是一个简单,充满学术野心,自命清高的学者。他不懂宣传战术,误以为事实永远战胜谎言。但当他使出全身解数,人们还是不相信他的事实的时候,他丧失了信心。

人有选择接受信息是人的天生弱点,这个软点是无法克服的,它是我们的自利性和有限时间决定的。二战后,所有民主国家看到了人的这个弱点,也看到了宣传战的邪恶性。所以二战后西方国家全面取缔了宣传部这个政府机构。左翼,右翼媒体的势头也被独立媒体取代。人们厌烦了那些自说自话的宣传手段,人们要媒体客观地反映事物。

方韩大战是一场游戏,这个游戏是怎么起来的,我们不要去管它了,与方舟子的抗衡还将继续一段时间。但不管是哪方,除了核心集团内部成员,大家都要冷静一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被李剑芒、方舟子误导了吗?我成了他们宣传战的俘虏了吗?提高自己对宣传战的免疫力希望是我读者在这场乱战中的收获;学习逻辑警惕伪逻辑!

 
应该说,“相信”就是一种被洗脑了的结果。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22/2012 03:44:16

“相信”是一种人的状态,一种比较不费神的、省能的状态。“学习逻辑警惕伪逻辑”的说法也是无聊。 当年先帝让大众学哲学、学马列,显然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简单的事情:切菜刀快了容易切手还是钝了容易切手?大家的意见当然不能统一。在镜某家里就有两种意见。至少在职业厨师那里,是刀钝了容易切手。但是在主妇那里,很可能就是刀快了容易切手了。在这种问题上,援引“科学道理”去说服对手是没有意义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74568.html

上一篇:什么是“一般高差、平均高差”?
下一篇:是建造?还是制造?感动EAST的成功

 

4  吴宝俊 李宇斌 朱志敏 anonymity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anonymity   2012-5-24 21:47
李剑芒前两天有篇博客,被迫自我暴露了,原来他也是在策划着参与呢。
之前我就觉得不对劲,是在打仗,不是在辩理。

[转载]ZT: 社交网络的力量谁在获利 屏蔽留存

[转载]ZT: 社交网络的力量谁在获利

屏蔽已有 2739 次阅读 2012-12-9 00:55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社交网络 |文章来源:转载

社交网络的力量谁在获利

2012年12月07日 18:38 《成功营销》 评论

  《成功营销》杂志 本刊记者 冯利芳 蒋潇琼 孙珺

  The Power Of Social Data

  谁在获利?

  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今天的品牌,不再拥有消费者?真正拥有消费者的是销售渠道以及社交网络?

  你是否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企业将获得用户从接触到购买整个过程的所有信息,如同观看精细绘制的地图,每一笔钱的流向和最终产出都清晰可见?

  当你走入一家零售店,选购完毕用会员卡结账时,零售商的IT系统立马显示出你之前在这家零售店的所有购买记录,包括线上官网。甚至,如果需要的话,还有你和这家零售品牌线上广告的接触情况,包括接触渠道、时间、次数。一段时间后,企业就可以根据每个消费者线上线下的购买情况,以及他们接触广告的情况,来精确计算在这段时间内,自己在不同渠道、不同群体上的市场投入ROI。如同观看精细绘制的地图,每一笔钱的流向和最终产出都清晰可见。

  这是一幅线上、线下销售会员数据完全打通后的理想场景。无论用户在哪消费,企业都能够了解他是谁(who)、他的兴趣和购买偏好(why),他和品牌接触的所有过程(process)以及他最终的购买行为(buy),从而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

  当然,这一场景还未真正出现。但可以预见,它不久后将成为现实。因为整个链条的每个环节,正在飞速地成熟。零售商在线下积累多年的数据,和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线上积累的数据,促使更为精准的“buy”数据急速增长,关于“who”及“why”,社交数据,尤其是实名制社交数据,便成了获取全购买行为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实名制SNS因为真实社交网络的性质,在描述“谁(who)”上有着天生的精准性,而在描述极其关键的“兴趣和购买偏好(why)”上,众多社交网站正在不遗余力地加强这一能力。

  为此,我们深入研究了中国实名制社交网络人人公司的数据Geek们。

  2012年4月,人人网完成了对所有用户过往数据的梳理与挖掘。“我们的数据库记录了用户在平台上的所有行为,并且将这些行为转换为对品牌企业和用户有意义的兴趣标签”,人人网副总裁黄晶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社交网络丰富了社交网站数据的维度,诸如地理位置、时间等参数,让所记录的数据更具个性。

  事实上,这些社交网站记录的数据精准性,以及各种相关的挖掘技术带来的用户洞察,已经成为社交网站最本质的竞争力。因此,向第三方数据公司开放权限、加强协作,逐渐被纳入社交网站战略体系,成为促进社交大数据生态圈成长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便现在线上、线下用户数据尚未完全打通,社交网站数据的梳理与挖掘已经开始为品牌企业带来足够多的利好:在社交网站找到目标群体,了解他们的兴趣,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在社交网站与他们对话,获得难能可贵的消费者洞察;收集销售线索,甚至把他们由线上带入线下直接产生消费。

  社交数据挖掘:

  团结才是力量,你是否在其中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使用社交数据,而各种社交数据挖掘公司的兴起使得企业对数据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如此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做什么、想什么的能力,前所未有。

  早在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两名学生CarterJernigan和Behram Mistree就利用社交网站Facebook上的数据开发出了一个名为“Gaydar(同志感应器)”的软件。该软件通过分析用户的社交关系,来预测他们的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甚至,性取向。

  这个曾经引起一片哗然的软件,是挖掘社交网站数据油井的无数大小钻机之一。背后,一个大的生态体系正在凶猛成熟。其中的两个关键性角色,一是社交平台自身,另一个则是专注于数据挖掘的第三方公司。

  社交平台自身的础建设

  2012年4月份,人人网启动了用户数据的整理工作,这对于人人网来说,是数据战略的第二步。

  “我们的第一步是保证一切可记录的用户数据都被记录并保存下来,包括用户的分享、喜欢等,之后就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人人网副总裁黄晶告诉记者。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人人网记录了2.6亿注册的用户数据,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户发表的状态、照片、日志、分享,以及评论。这是典型的“非结构数据”。数据战略的第二步,就是通过语义分析等技术,对这些非结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意图,兴趣和偏好。

  “我们目前为止一共梳理出100多个兴趣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下面还有细分,比如音乐下面有摇滚、民谣等”,通过分析每个用户的海量数据,归纳出用户符合哪些关键词描述,对之进行标记和分类。这种“关键词”梳理的直接结果就是,品牌企业在投放广告时,可以直接选择关键词下面的人群进行精准投放,有效节省了寻找目标人群的步骤。

  大约半年,人人网用户个人数据梳理工程宣告完成。随后进行的,是对用户社交关系的梳理。

  “我们有一个参数‘好友亲密度’,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最优的品牌信息传播通路。举个例子,假设用户A转发了某品牌的一条信息,B是和A关系最近的好友,那么,我们就会将A转发的这条品牌信息在B的个人主页上置顶。因为A对B的影响力比A对别的好友的影响力更大,B再次转发这条信息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完成了数据战略第二步,我们将基于这些梳理过的数据来推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比如和兴趣图谱相关的“基于兴趣的精准广告”,以及和社交图谱相关的“Sponsored?Story”,借助用户对品牌企业产品服务的喜好来影响他的朋友。

  第三方势力崛起,你是否抓到了机会

  在Facebook生态圈中声名鹊起的公司里,除了社交游戏公司Zynga,下一个数得着的就是以数据挖掘起家的Buddy Media。

  成立于2007年的Buddy Media,赶上了Facebook开放应用平台战略的热潮。在随后的五年里,三星[微博]、福特、欧莱雅、梦工厂、喜达屋酒店、美国运通、科勒、惠普[微博]等全球知名品牌都成了Buddy Media网络软件平台的客户。据称,500强企业里10家有8家都在使用它的工具。Buddy Media的功能集中在简化、分析和整合企业社交营销上。企业可以通过Buddy Media来创建和美化自己的Page页面,发布内容,监控负面反馈,与用户建立关系,挖掘和分析数据以衡量效果。

  Buddy Media能够帮助客户在Facebook上创建、管理和跟踪社交营销活动。比如,品牌企业可以按人口数据特征对用户分组,判断哪些用户更爱分享,哪些用户带来的流量更大,哪些用户带来的营收更多;自己发布的哪些内容和功能最受用户欢迎;同时,还可以看到用户访问多个社交网络的情况,哪些社交网络和哪次电子邮件的分享带来的营收更高等。

  Buddy Media2012年被Salesforce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此前还曾获得九千万美元的融资,并接到多家公司抛出的橄榄枝,Google、Facebook均在此列。

  可以说,Buddy Media是大数据时代社交数据挖掘生态圈中的幸运儿。但显然并不是唯一一位。

  与Buddy Media一样涉足社交挖掘的数据公司越来越多,包括成立于1989年的BI公司Microstrategy,以及国内的AdMaster、CIC等。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在使用社交数据,而各种社交数据挖掘公司的兴起,使得企业对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如此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做什么、想什么的能力,前所未有。

  Acxiom(安客诚),MicroStrategy,BuddyMedia等国际数据公司纷纷接触人人网,而这之后的2012年9月14日,人人网首次向战略合作伙伴开放最高级别权限Page API,与第三方数字监测和调研机构AdMaster达成合作。随后,Nielsen、CIC等数据机构也开始相继获得人人网开放的这一最高级别权限。

  社交网站和第三方的联合,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哪些数据营销上的变革?

  两大亮点

  首先,通过第三方数据挖掘,能够更准确和快速地预估市场趋势。2011年沃尔玛收购了社交媒体公司Kosmix,价格据估计达3亿美元。沃尔玛所看重的,是Kosmix能够凭挖掘社交媒体谈话数据来察觉市场趋势。比如通过用户对话的上下文来测定对某一款产品的兴趣。如果人们都很喜欢某款玩具,那么大量订购这款玩具就不会有太大风险。被收购后,Kosmix在沃尔玛内部变成了@WalmartLabs,通过分析Twitter、Facebook和Walmart.com上的搜索词条等内容,来帮助沃尔玛完善商品销售。@WalmartLabs产品副总裁拉维?拉吉(Ravi Raj)称,“社交媒体创建了山一样多的数据”,该公司透过这些数据来决定经营哪些商品。

  其次,提升效率和精准性,最终提升投放ROI。秒针为必胜客[微博]定制了“凭学生证打八折”优惠信息,投放给人人网上的大学生用户,实时监测点击,并调整创意素材以提升效果。“品牌企业常常要在不同平台完成不同的投放,第三方公司可以有效整合分散在不同平台的用户信息,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解读,这是第三方独特的数据挖掘优势”,人人网副总裁黄晶告诉《成功营销》记者,可以想见,国内社交数据挖掘生态圈的成长将加快步伐。

  隐藏的数据宝

  对你的企业有什么意义

  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精准定向,再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口碑营销,这正是人人网作为实名制社交网络比普通媒体价值更大的原因。

  从怪咖谢耳朵数据化的生活开始,痴迷数据的Geek们已经彻底摆脱了无趣宅男的标签。通过你不经意的一次互联网分享动作,他们就可以在屏幕背后判断出你喜欢凤凰传奇还是陈绮贞。事实证明,人类已经无法阻止Geek了。最近,人人网为这些Geek组建了一个新团队。他们可没有像你想的那样一起宅在家里打Dota——他们一起建造了人人“数据城堡”。

  “我们有一个十几位数据分析师组成的团队,负责记录人人网每天的数据,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集群,然后利用计算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技术出身的人人网副总裁黄晶对《成功营销》记者说道。现在人人网已经实现了对用户所有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基于此,诸如“基于兴趣的精准广告”、“人人时间轴(Timeline)”、“Spornsored Story”等产品近日开始陆续推出。

  大数据究竟有多

  月独立访问用户达1.08亿,每天有840万张照片被上传,超过60%的用户来自移动端,带地理位置的信息已达4亿条……这些数据或许还不足以让你形象地感知它的规模,或许你还在疑惑这背后的数据究竟有多大。

  实名制的特点,决定了人人网获取用户数据的门槛比其他网站都要高,但也更真实和完整;其次,用户在人人网上进行的任何操作,诸如发表状态照片、日志、评论,点击喜欢、分享等,都能够体现出用户近期的心情、思想、生活、兴趣、烦恼、梦想,并被开篇所提到的技术记录在案,形成一个大的数据集群;此外,人人还在大数据集群的基础上搭建了多样的应用平台,来为不同的服务提供不同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

  “我们有数据算法和分析的专属团队,一方面,产品负责人都要去分析本业务的数据,另一方面,专门的算法和数据分析师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和应用上进一步采集用户数据。”

  “过往的今天”即是人人网在挖掘社交关系和海量照片数据上的一次尝试。当你登录人人网,会发现在你的个人首页右下区域,朋友们在几年前的同一天上传的照片。这个小功能一上线便引起了热议,一位叫石田的用户说:“人人网的主页上,有一小块地方:‘过往的今天’,看到朋友们‘上传于4年前的今天’的相片,原来,青春果真是那么的短暂……”

  “这个功能给用户带来小惊喜的同时,通过与相册产品打通,还大量激发了照片的浏览量和UGC。”黄晶说。伊利则马上抓住了这股好友间的怀旧热潮,在2013新年启动的品牌推广中,即将调用到“过往的今天”里的照片数据,还将进一步挖掘照片评论、圈人等好友间的交互数据,将用户带入与品牌的互动中。

  理想的社交营销,在中国该是什么样

  目前人人网能够提供涵盖用户基础信息、社交图谱、兴趣图谱在内的所有数据,正是基于这些宝贵的数据宝藏,人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社交数据营销模型”:

  ——利用基础数据和兴趣数据找到潜在用户实现社交定位(Social Targeting);

  ——再利用好友关系让广告到达更广范围的人群,实现受众的社交扩张(Social Expansion);——然后将最合适的内容投放给相应的人群实现社交参与(Social Engagement);

  ——最后将点击广告的人群沉淀到其企业公共主页Page实现Social CRM。

  “将这些人与企业销售的CRM匹配结合,形成品牌与消费者稳固的朋友信任关系,才是‘社交营销’在中国的理想模型。我们都知道,一个忠诚的客户,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购买、更大金额的购买、推荐给8个朋友,以及花最宝贵的时间给你反馈建议。”

  比如英孚英语,他们首先利用了人人网基础的用户数据,包括年龄、地域等维度,以及兴趣数据,如标签为有英语学习需求的用户精准投放广告;然后,根据他们在人人网上的社交关系,同时将广告投放给这些用户的好友,因为他们可能有类似的需求;并设计多个版本的广告素材,利用系统自动优化投放——英孚针对学生、白领、计划出国的三类人群,创作三个版本的广告素材;最后,所有广告都指向其公共主页(Page)。当这家机构在统计参与培训的客户时,可以直接在公共主页的好友(Page)中找到他们,快速掌握社交广告真正带来了多少销售结果。

  “当然这个模型是非常理想化的,包含了非常多先进的投放技术,我们也开发了相应的自助平台,目前最需要的还是更多品牌参与实践。比如‘动态素材优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交参与,但需要品牌企业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多版广告素材,这个就需要在广告创意上多下工夫。”另一位人人数据Geek说。

  从置顶新鲜事到Sponsored Story

  目前基于这个模型诞生的最典型的广告产品——“置顶新鲜事”,能够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精准定向,使品牌企业的信息出现在目标用户首页第一条新鲜事的位置,并进一步触发用户的自传播。

  精准定向度:

  Geo:家乡,现居城市,手机签到过的地点

  Demo:性别、年龄、身份(学生、白领)、学校、年级、公司

  Behavior:综合分析用户关注行为(公共主页/小站),喜欢行为,搜索行为,以及对发表的内容进行语义分析,为用户贴上兴趣标签

  “利用用户数据进行精准定向,再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口碑营销,这正是人人网作为实名制社交网络比普通媒体价值更大的原因。”黄晶这样定位人人网的数据挖掘价值。

  除了基础数据和兴趣数据以外,作为社交网络最宝贵的财富“好友关系”也成为营销链条上不可或缺的角色。人人网即将推出的广告产品“Sponsored?Story”就是基于这一思考的产物。跟置顶新鲜事一样,SponsoredStory是一种出现在新鲜事流中的精准广告,并进一步融入了用户喜好与好友关系影响力,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广告内容化、口碑技术规模化的未来趋势。

  “人人网用户最为关注的还是好友的动态,当你看到你的好友喜欢什么时,其好奇心及影响力是超越企业推送广告本身的。虽然目前我们才刚刚起步,但从消费者媒体使用的碎片化——内容即广告,以及消费者更愿意相信朋友,这两大事实来看,其前景是非常巨大的。”人人网副总裁黄晶对于Sponsored Story的前景非常看好。

  的确,从10月份Facebook公布的财报来看,Facebook的广告收入达到10.9亿美元,移动端广告收入占比高达14%,而在移动端表现最好的,就是Sponsored Story。

  【名词解释】Sponsored Story

  Sponsored Story是实名制社交网络SNS独有的一种广告。它将用户对某一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喜好及关注以图文内容的形式,发布给该用户的好友。内容出现在这些好友新鲜事中的重要位置,实现通过用户影响朋友的规模性口碑传播。

  时间轴(Timeline)时代到

  除了在算法背后埋头苦干开发出SponsoredStory这样的广告产品以外,人人网一直推崇品牌搭建“公共主页(Brand Page)”以构建SocialCRM的基础平台。Geek们对于公共主页的形象展现很是下了一番工夫,从背后复杂的数据整理到前台“时间轴(Timeline)”的呈现,Geek们可谓是费尽心思。

  【名词解释】人人时间轴(Timeline)

  按照时间顺序组织个人和品牌所有的信息流。人人网于2012年10月18日推出新版个人主页“人人时间轴(Timeline)”。这是一种以时间为记录方式的创新页面布局形式,它鼓励用户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并以独特的轴线方式加以展现,形式新颖、清新,极具个人风格。通过时间轴,用户可以更直观地浏览自己想要的信息,也更清楚地回忆起自己在某一刻之曾做曾想。公共主页时间轴也随即推出。

  投入了数十个月,整合人人网上所有的数据,处理了高达百亿规模的用户照片数据,几十位人人网数据分析师联手各部门产品经理,终于将人人时间轴(Timeline)呈现到用户和企业面前。

  与早前“平铺式叫卖”页面相比,“时间轴”特殊的内容排布方式显然考验着品牌“讲故事”的功力。从首屏主题图片到各种里程碑事件,都在考验着品牌企业构建其网络品牌形象的能力。联想成为第一个用人人时间轴(Timeline)讲述品牌故事的中国公司。

  根据Adobe 2012年第三季度Global DigitalAdvertising Update显示,Facebook上品牌主页的用户参与度翻了近9倍,即得益于Timeline。品牌主页不再是一些零碎的内容,而是要品牌真正讲述一个随着时间发展的故事。Facebook的数据显示,Timeline上线后,各品牌企业用户对Facebook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平均增加了46%。

  而时间轴(Timeline)对于人人数据王国的进一步建立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人人时间轴(Timeline)的“生活纪事”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按时间点记录自己从出生那一天起的人生轨迹。无论是出生、恋爱、结婚,或是旅行,都可以将之记录在案,而这些信息进一步丰富了人人网的数据维度,对于品牌营销则是另一个利好消息。

  人人Insights倾听用户的声

  之所以社交网络会被视作Social CRM平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如今在社交网络上获取用户洞察很容易,看看大家在你的主页上留了什么言就知道。但是市场人似乎还是更倾向于用市场调研的方式。“基于消费者洞察的需求,我们推出了人人Insights。它不是一个广告产品,而是一个活着的消费者样本库(Live,RealTime,Consumer Panel)。人人的样本库有两个特点,一是覆盖用户大,基于人人网的2.6亿注册用户,这个平台肯定是业内覆盖用户最多的调研平台;另一点是样本用户的筛选技术先进,充分利用了人人用户Geo,Demo及Behavior信息来对用户进行细粒度的描述,以帮助品牌企业找到最直接的消费者,获取他们的即时反馈。我们的新系统会给填答完整问卷的用户支付人人豆(人人网虚拟货币),来做回报。实践证明,这很有效。”

  过去,市场人需要通过第三方数据样本公司进行消费者调查,这是一个耗时、耗力、耗钱、固定死样本量、低质低效的方法。今天的实名社交网络,为市场人提供了先天的、动态流动的、多样化而丰富实时的样本库,能够更好地帮助品牌企业快速、有效、直接倾听消费者的真实声音。

  “人人网后续推出的广告产品,都会在帮助品牌企业进行营销的同时,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为他们推送更相关(More relevant),更有意义(Meaningful)的内容。这一定是社交网络长期的发展方向。SponsoredStory,人人Insights,都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来设计的,相信这也是整个中国在线广告未来的方向。”又一位人人数据营销Geek补充道。

  社交数据的宝藏如此巨大,不论是第三方公司还是社交网络平台本身都在积蓄数据挖掘的力量,试图让产品、内容、广告与用户的生活关联更紧密、更有价值,得到更多用户的信任。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行业需要三方合作,只有当所有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以及品牌企业自己的CRM数据形成打通,才能够全面了解消费者是谁(who)、他们的兴趣和购买偏好(why),他与品牌产品接触的全过程(process),以及他最终的购买行为(buy)。到这个时候,品牌企业就能真正“拥有”这些消费者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40704.html

上一篇:审稿的“痛苦”
下一篇:同病相怜?

 

1  曹聪

[转载]【唐老师网文钩沉:我为文章鼓与呼】 屏蔽留存

[转载]【唐老师网文钩沉:我为文章鼓与呼】

屏蔽已有 1701 次阅读 2013-9-11 17:46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发文章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要说这世界雷锋并没有绝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咱科网就有。不过因为大数据时代了,信息泛滥,人心浮躁,雷锋们比较矮小,常被视为无物而已。不必谦虚,自举不避嫌,立博(立委博客)就是一例。单说这 n 年如一日编发【镜子大全】,洋洋洒洒百万言。连铁石心肠的毛委员都会被感动,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好事。今天再添一好事,编发【唐老师网文钩沉】一篇,与各位分享。

商榷之商榷

唐吉诃德观光团 于 October 15, 2003 12:39:19:

庆祝完了大家都休息了?插播广告 ^+++^

跟二黑同学商榷一哈,本来呐,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些话题过去一两年里咱们反复拉呱过,隐隐有王八拳的迹象。但是的但是,咱们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一点是,至今还在讨论,虽然彼此血压都有所上升,但是还没有堕落到坐地炮的地步。且以"真理越辩越明"为安慰吧。

NB的说法:此为序。^+++^

1)发文章为什么?

"经过在这里和你们交流争论,我发觉文章真的是你们的生命线。这可以理解,就如同项目合同是我的生命线一样。但是,可以理解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有理,尤其是国内科学界(居然包括工科院校)把这种东西看成唯一的衡量标准,绝对有问题。主事的手里有方向盘。他制定的政策是这个导向,就难怪你们为那五斗米折腰了。"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

(1)文章发表是不是科学家的生命线?

很负责地告诉你:不是,不发文章死不了。俺还就不信了,不做scientist了,

咱去给包工头打工还不行么?你别以为科学家都手无缚鸡之力,男有AceDB,女有机器猫,都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但是折回来说,行有行规。基础研究工作人员的成果如何评价?到目前为止发表在peer-reviewed杂志上与同行交流还是最最主要最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2)要不要为五斗米折腰?

当然要。五斗米,搁1948年的江南,那是棉麻工厂初等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啊。

当然了,通货膨胀了,旧制换算又是一团乱麻,五斗米差不多15升吧?做上几顿饭一家老小吃饱还是可以的。还是那句话,温饱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科学家为五斗米折腰,谁又不为?换过来谈你引以为自豪的工程界,以我这个外行的看法,你们搞什么效益嘛,多学学爱迪生,搞点儿电灯那样划时代的发明好不好?当初爱迪生一个人顶你们多少啊?现在工程人员越来越多,豆腐渣工程之比例也是与时俱进,堕落啊。你同意么?

我觉得,科研工作者这个群体,从总体来说,在整个人群中绝对是可以算作知足常乐的群体,按腐败度来评价,肯定是要垫底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本坛让小哈骂完让二黑骂,也算是冤案吧?

2)什么样的文章值钱?什么样的文章不值钱?

"既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些量化的IF,引用数等等成为评判某人升迁的指标是不是就变得荒唐了?如果某系甲乙两位教授,甲教授的文章比乙教授多一篇,引用数也多两个,是不是就一定甲比乙强?

文章值不值钱,时间和历史自有公断。本来要十年才检验出来的东西,非要在两年内有个结论,那就只好用莫名其妙的量化标准了。"

这个问题真是老生常谈,我觉得有必要在本坛poll一哈,看看多少人赞同用这些数据作为评价其学术成就的唯一标准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赞成这个看法的人是少数。再一次跟二黑说,希望你能听进去,SCI只是一个index,把它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杠子,我只在国内某些大学系统见过,如果把这样的不正常现象当作普遍存在而反复责难这个坛子上的大多数,我觉得是不负责任的。

3)文章数量上去了,质量必然下来么?

"这不是我的原意。我是说烂的比例增大了。优秀的成果什么时候都是那么几个,绝对数并不必几十年前增加,但近年来文章总数呈几何增长,所以烂的比例增大了。"

如果你说烂的数目增加了,我或许能同意,比例增加就不敢苟同了。发表文章,其质量如何各有各的看法,但是统计地看还是有个trend的,当然仅限于看得懂的人。如果一定要用烂来形容,那么恐怕要有个标准,比如二黑贴个烂的样本,再贴一个不烂的样本,让这里的科学家们做到心中有数,泛泛地说烂怕是会被说成诬告。

4)文章与知识的关系

"我的要求不高。我眼里的垃圾文章的特征之一就是那些相当于一个学校大作业的试验报告或计算报告。什么玩艺都写成文章,失败的也写。写了就写了贝,过后还要以这种东西去邀功。人家李时珍做那么多试验,最后不就是一本本草,换今天估计教授肯定评不上。知识有没有爆炸?如果李时珍搞清楚一份草药就来一篇SCI,估计知识在他那时就爆炸了。"

好好好,李时珍大夫,这老头挺可爱的。这么说吧,倘若李大夫的时代有如今这样的条件,他的方子是独立发表供其他医生参考用于临床进行验证予以改良治病救人好,还是洗洗地用蝇头小楷抄好藏在阴凉的地方传男不传女好不容易出本本草传世李大夫本人都已经挂了N年了你想写个读者来信商榷一把都得先吞了药上阴间去拜访他好?

知识体系这个东西,不是板着脸正襟危坐"我要创建知识体系了"就可以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你谈到的失败也要发文章的问题,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大约两年前,临床上出现数个艾滋病人对治疗药物不反应而造成病情恶化,失败?当然,病人都挂了,不打官司就不错了。可是这几个医生硬(格老子的,读"摁"h)是在《柳叶刀》上发表了垃圾文章,说经查这几个病人自己进行了一些herbal medicine的治疗,用的是St. John's Wort,研究发现这玩意儿加速了艾滋病治疗药物的体内代谢,药物达不到治疗要求的浓度,所以无效。这篇垃圾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医生摁是意识到了了解病人所采用的alternative medicine的重要性,而病人也知道了不告诉physician就乱吃药弄不好就挂了。好像有一点点效益哈?

anyway,闲着也是闲着,就聊一哈。我还是希望本坛的交流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比如这个文章问题。如果反复地交流,但是原地打转,那就离王八拳不远了——破老师发明的这个词真是有生命力啊。:)

有了序就要有跋,拔不好随便拔一哈:

文章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文章是万万不能的。

我为文章鼓与呼

唐吉诃德观光团 于 October 15, 2003 04:20:18:

王八拳俺不掺和了,这里说说文章。抄一段二黑的观点:

"文章越来越不值钱,杂志越来越多且烂是可以普遍观察到的事实。众多的文章

到底产生多少新知识呢?仍然一个大大的问号。"

关于这个问号,我是这么看。

1)发文章为什么?

Originally,以科学的名义。发表文章主要是为了同行评议和交流。Practically,

发文章事关tenure,事关房子车子等等,所以这个为什么的问题还真不好说。 泥沙俱下的时候你看水还是看砂,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看法,混 着砂子的水,曹老师说过男人是泥女人是水的话,泥多了水混水多了泥稀。又 有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当然一潭清水是理想状态,但是鱼都会被饿死。二黑不 禁要问:干吗要水混才不会被饿死?这是私心。然,人之初性本恶,温饱权是 最基本的人权。

2)什么样的文章值钱?什么样的文章不值钱?

通常的想法,Science Nature的文章值钱,IF 0.1的最不值钱,如果有的话。

但是的但是,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这就比如大部分人觉得西施漂亮,但是唐 朝的同志们就觉得她丑死了:病兮兮的老捧着个心,不发胖偏要减肥,作死啊? 我们知道,当今的研究之分类是如此细致,隔壁实验室的人在干吗我大概知道 个大略,具体的是一无所知。对于我有价值的文章,对于他们也许屁都不是。 但是我能以我的价值观衡量他们的文章么?所以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文章数量上去了,质量必然下来么?

这个问题有个类似的说法: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有没有可能卫星上天,红旗

依然飘扬呐?且不说文章,我们看看发文章的人。30年前,几乎每个毕业的博 士都能找到不错的位置,做博士后的基本没有超过2年的(天堂!);再看如今, 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培养的博士比从前多了数倍,但是积压在博士后阶段的 却也是数倍。不说这个现象是否合理,这么数倍的人在做研究,他们的结果在 哪里发表?30年前足够的杂志数,现在还足够么?

于是的于是,这个问题演变为:研究领域里头人员数目增加,研究质量必然下

降么?我不知道。不过科学在发展,知识在爆炸,不知道算不算成果,算不算 质量?

4)文章与知识的关系

看来二黑的要求颇高,一篇文章就得有一点新的知识。我不知道其他学科,但

是在试验科学里头,一篇文章有一点儿新的方法经验还是可以做到的。哪怕报 道了一个失败的法子,也是红笔标上:此路不通。这个做法早期见于神农尝百 草。你说他一个糟老头子,东吃西吃的一副饕餮样儿,找灭么不是?可是他尝 过了,拉得死去活来,你不就不用去尝了么?知识这个词儿太大,经验也许更 加适合。

而我们目前的知识体系,并不是一篇文章一个人的成就,而是无数人前仆后继

努力的结果。上次跟小哈说社会大机器和个人螺丝钉的问题,其实道理是通的。 一篇文章是长城上的一片砖,抽走它也许只是局部的不稳固罢了,但是没有第 一块砖,长城是不会建成的。你现在把每块砖抽出来看,撇着嘴说:烂东西! 可是你且退后些,目光放远些,你会看见长城,或者叫做:知识。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而言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叶障目的事情经常

发生,但不要永远发生才好。至于打赌的问题,公允地说,AceDB完胜,二黑 出局,建议不要再就此事打王八拳,大家散了吧,该干吗干吗去。:))

【虹桥科教论坛网友文库】

http://www.rainbowplan.org/lib/archive/2003/10/013.txt

http://www.rainbowplan.org/lib/archive/2003/10/011.txt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24079.html

上一篇:Social media mining: Teens and Issues
下一篇:鸭粉有米粉和粗粉之分

[转载]转载论大数据的文章:何帆 - 大数据时代正聚集改变的能量 屏蔽留存

[转载]转载论大数据的文章:何帆 - 大数据时代正聚集改变的能量

屏蔽已有 2817 次阅读 2013-12-16 08:20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大数据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见过能侃的,这么能侃的还真不多见。显然作者读书涉猎很广,也比较善于思考,表达能力更了得。他对大数据前景的描述还是有参阅价值的,虽然有些事例显然是张冠李戴。比如关于“开除一个语言学家,则系统质量就提高几个百分点”是一个NLP历史上著名的掌故,讲的是近20年前 IBM 实验室的语音系统(见【立委随笔:文傻和理呆的世纪悲剧】),却被按到现代的 Google Translate 项目上。

以下内容来自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何帆的一次讲座。

大数据时代需要重视统计学

我们现在要开始重视大数据,要重视统计学,因为在数据足够大了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一切社会现象到最后都有统计规律,它不像物理学那样可以准确的去描述因果的关系,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统计的规律。统计学学好了,你再去学别的都战无不胜,因为一切社会现象到最后都是一个统计规律。

为什么要强调统计学呢,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中最差的是统计思维。人的大脑有一些功能优良得超过我们的想象,比如我们的语言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说,其实语言不是你学来的,语言是你天生就会的,因为语言太复杂了,要是从出生再学语言根本学不会,等你出生的时候,你的大脑里头已经预装了一套操作系统,语言的操作系统。所以语言我们是天生就会的。还有,比如我们察言观色的能力,也是天生就会的。但有,一些是我们不会的。一位得诺贝尔经济学的心理学家写过一本书,《思考快与慢》。里面就讲到,我们有很多思维是靠直觉的快思维,这是我们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自然演化,然后给我们留下来的,就是第六感觉。当你觉得可能有危险的时候,你就会跑掉。但是呢,我们另外一套操作系统是用来做逻辑推理以及进行统计分析的,装得很烂,所以我们天生缺的是逻辑推理能力和统计思维能力。

所以,在大数据的时代,我们最需要补的,其实是我们认知能力中最差的统计思维。如果有在学校的学生,我建议统计学这门课要好好地上。

“大数据”何以成为热门词汇?

为什么突然之间,大数据变成了一个最热门的词汇?

首先是由于IT革命。IT革命之后,我们有了很多处理数据的能力,对计算机数据的处理能力、存储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不断的提高。人类储存信息量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4倍,而且这还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9倍。

其次,能够被数据化的东西越来越多。最早的时候是数字可以被数据化,所以我们有了阿拉伯的计数,后来又出现了二进位,再后来我们发现文字也可以处理成数据,然后我们发现又图像也可以处理成数据。我不知道欧美同学会《时代大讲堂》位置在哪里,我就赶紧上网查一查地图,方位也可以被数据化;你用微信、微博,跟朋友在网上交流,说明你的社会关系也会被数据化。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要谈大数据,因为可处理的东西太多了。而当你能够被数据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当你能够拿到的数据越来越多时,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原来的统计学得有一个抽样,因为你不可能拿到整体,因为整体太多了,而且无法去计算。而现在,当存储能力无限扩大,处理数据的计算能力不断的进步,致使现在我们所处理的往往不是一个样本数据,而是一个整体的数据。所以这个时候,有很多原来想都不能想的事情,现在你可以去做。

 

大数据时代的三个规律

规律一: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 外行打败内行

我先讲一个案例就是葡萄酒。葡萄酒怎么品酒?过去是靠品酒方面的专家。他会先闻一闻,什么味道、什么香味,然后看看是不是挂杯,最后告诉你,这个酒大概是什么庄园的,什么年份的。但是,当品酒师在品新酒时,因为葡萄酒真正的品质还没有形成,所以这个时候,他的鉴定是永远靠不住的。另外,当一个品酒师的声誉越来越高时,由于要照顾到自己声誉,他不敢做大胆的判断。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个经济学家也很喜欢收藏葡萄酒,他就想能不能自己预测出这一年这个地方的葡萄酒的品质如何?然后他就开始去找来很多数据,最后得到了一个秘诀。葡萄酒的品质跟跟冬天的降雨量、生长期的平均气温、收获季节的降雨量、土壤的成分等等这些因素有关。1989年,葡萄酒刚刚下来,他说今年的葡萄酒是世纪佳酿,1990年他又做出预测,说今年的葡萄酒比1989年的更好。连续两年说是世纪佳酿,一般的品酒师都不敢这么评,但是最后事实证明他说的完全正确。

第二个案例,怎么寻找潜在的棒球球星?著名的财经作家麦克刘易斯写的书《Moneyball》,后来拍成电影叫《点球成金》,讲到一个球队教练遇到了一个经济学家,他们用很另类的办法,实际上就是用数据,把每一个选手的场上记录拿过来,用数据去找,看谁是好的球星,这跟传统的行规完全不一样,但是后来非常成功。

我们原来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但是现在大数据时代,你可以知其然,不一定非要知其所以然。如果你去问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这个酒好?到底是什么香味?酒回甘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但是他能够知其然,他能够做出来判断。为什么呢,很可能是我们原来的认知里头,我们执意去要寻找一些线性的、双边的直接因果关系。但是很可能万物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他可能是非线性的,可能是多元的。所以出问题的不是数据,出问题的是我们原来的认知模式。怎么办?一个办法,退而求其次,你可能要先去寻找相关关系,然后再去找是否有因果关系。

 

规律二:彻底的价格歧视 商家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有一个机构,专门做信用卡的刷卡记录。他们攒了大量的数据之后,拿这些数据做分析,最后找到很多很奇怪的规律。比如,你是否离婚与你信用卡上的还款记录和你驾驶车辆出车祸的概率有关系。比如在大数据时代大家可能会听到的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沃尔马最早的时候发现很多奇怪的规律,比如尿布和啤酒的销售量是有相关关系的。这俩东西怎么会联在一起?市场调查人员最后发现,往往当有新生的小孩之后,买尿布的任务就给新爸爸。尽管新生的宝贝的出来他的贡献也没有多少,但是他有一种自豪感,他去买了尿布时,为了庆祝,他会顺手去买啤酒。如果你在尿布的旁边就直接摆上啤酒,啤酒的销量就会提高。还有一个店,专门卖母婴用品的部门搜集顾客的信息去研究。比如说研究什么时候你可能会怀孕,你可能会买更多的母婴用品,而营养品会增加,或者一些没有香味的洗发剂,最后就可以预测潜在的客户到底是谁。

所以大数据时代,动摇了我们原来的方法论。

有一个赌场,进去之后会刷卡,而你的基本信息全都在这个磁卡上面。包括国籍、性别、年龄等等全就掌握。他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可以算出每个人的痛苦点,即如果输钱超过了这个痛苦点,从此之后再也不来这个赌场。而赌场最好的办法是在你快要达到痛苦点之前叫你住手。所以当你快要到达那个痛苦点的时候,你的旁边就会突然出现一个年轻貌美的公关经理,说先生玩得很累了吧,要不要休息一下,我们这个赌场刚请了一个法国大厨会做非常好的法国大餐,你很幸运,你被选我们的幸运顾客,请你和太太一起去享用免费的法国大餐!很好,但你不要忘了,当你享受到你觉得物超所值的服务时,往往就是你的最后一分钱被别人榨完了!包括信用卡调整额度,很可能也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自动调整额度。

那这个带来了一个变化。原来经济学讲到,商家不能搞价格歧视,不是因为道义上不能,而是由于在过去商家很难对不同的顾客,进行价格歧视,你必须要定统一的价格。但这是过去的规律,在大数据的时代,这个规律被彻底颠覆。在大数据的时代,商家可以精准的针对每一个个体的消费者定价,把你最后的一分钱全部榨干,因为他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行为。你都不知道你的车可能要去保养了,他就已经给你发消息;你自己都不知道,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去旅游放松,旅行社马上就会给你打电话。你说它怎么会这么了解我的心,大数据在帮他的忙。会用大数据的商家都是偷心者,都会把你的心偷走,他可以精准的定价。

 

规律三:打破专家的信息优势 病人给医生解惑

那我们接着再讲一个案例,电视连续剧《豪斯医生》的医学顾问是纽约时报的一个专栏作家。他是倡导寻证医学的一个代表人物。寻证医学就是根据证据来治病。过去看病时,要先研究病理学,然后再研究治疗办法,而且有很多是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老师告诉,维生素B12口服的效果不好,必须打针。为什么?不知道,反正是老师的老师就这么告诉老师的。所以你的老师也这么告诉你,你就这么再告诉你的学生。但是后来发现,这里头有很多问题。

为什么现在医患之间的纠纷这么多?实际上医院的误诊比例非常高。美国有一份研究称美国医院误诊比例大概是1/3,有20%的重大疾病的死亡原因是由于误诊。为什么?因为过去完全靠经验,有很多都是主观的。到现在来说,医学不是科学,医学研究的是复杂的生命体,所以它还没有到能够精准治病的程度。后来,大夫开始另辟蹊径,他通过数据最后找出规律。19世纪一个医生发现,如果医生先去了停尸房再回来给妇女接生,产妇的死亡率明显提高,而洗手之后死亡率下降,那个时候还不知道细菌和病菌。所以当时每一个医生都要洗手。没有哪个病理学能够告诉你洗手跟降低死亡率有关系,但是后来死亡率就大幅度下降。所以这就是寻证依据的思路,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利,也有道理。就如坐飞机时,飞行员能不能想停就停、想起飞就起飞?不行。飞行员其实没有多少自主权,需要严格的按照操作程序一步一步去做。当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的自主权被剥夺之后,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安全。

所以按照大数据,医生最后发现他自己被边缘化了。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大数据之后,病人有时候比医生还要精。美国有一个报道,有一个病人被推到病房里头,他有多种免疫功能紊乱,一群大夫会诊,最后都不知道到底这个病是什么。最后,主治医生问这个病人,你觉得这个病大概是什么。病人说我知道,我这个病就是IPEX。你怎么知道的,他说很简单,我把症状在谷歌里一搜,马上就诊断出来了。

原来医生能够治病,是因为他的专业比你强,他信息比你多,而现在你的信息跟他一样多。你可以拿着谷歌上打印出来的资料跟他说,“你的诊断错了,按照我在谷歌上,我应该是这个病,不是你那个病”,完全颠覆了原来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大数据时代的第三个规律就是打败、打破了专家的信息优势。为什么我要一开始就跟大家讲不要信专家,因为在大数据的时代没有专家。

大数据的时代,专家可能反而会误事。比如谷歌有一个机器翻译,一开始可能翻译的很差,但是慢慢发现他的翻译水平越来越好。为什么?谷歌机器团队里头总结出来一个经验,说凡事当小组里解雇了一个语言学家,我们翻译的精确程度就提高了,因为语言学家老在挑毛病,最后剩下来的全部是不懂语言计算机专家和数学家的时候,没有专家在那里指手划脚。

最后的启示就是我们不能相信,我们也不能相信我们内心中的专家。

往往我们的认识模式里,对自己的能力盲目信任,往往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所以,现在有一个投资的方法,叫量化投资。原来是价值投资:这个东西是不是物有所值,如果说它被价值低估了,你赶紧去买它,以后它价格会起来。现在讲的是,你不用管它到底有价值没有价值,我只看它是涨还是跌。那看什么?看量化投资。量化投资靠什么?靠大数据。但是量化投资到最后是谁来执行,不是靠数学天才。数学天才的贡献是发现了一套投资方法,然后由电脑来执行。为什么要让计算机来执行而不让人?因为一个人哪怕你心理素质再高,哪怕你智商再高,总有无知和贪婪的时候。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自己的主动性。

 

大数据带来的风险:用你的隐私去赚钱

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好处,但是这里头也有很多风险。你害怕不害怕你的隐私被别人拿走?大数据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把你的隐私要全部贡献出来。你如果想享受到手机给你带来的好处,那你手机马上会知道你在哪、你干了什么、你每天的生活都是什么,然后当你这些数据被人家拿走之后,人家就会拿你这些数据,去分析你害怕不害怕。有一个电影叫《少数派报告》,有点科幻性质,最后到什么程度,我根据你的数据,我判断你今天出门杀人的概率有90%,所以你出门之前我先把你拘留起来行不行,有很多涉及到法律、伦理的层面,涉及到隐私的层面不太好解决,这种数据时代,这种IT革命并不是高歌猛进的,它已经出现了有一些回潮,就是其实你想想在最早的时候,其实整个互联网的世界都是开放的,但是那个时候很奇怪,那个时候实际上每一个电脑的用户,等于他的房门都是敞开的,但是居然没有黑客进去,因为大家都是黑客,那时候只有技术人员才会用电脑,大家居然互相之间都不侵犯,但是现在你想想网上这种偷你的信息,拿你的数据,对不对,接到很多电话那都是大数据时代,“哥你想买房吗”,你怎么会知道我要买房,我大数据研究出来的,这个时候你为了隐私,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有很多时候你放弃了这个系统的开放性。

现在你觉得用苹果的产品很爽、很酷,但是苹果的产品是严重封闭的,你没有办法改它,跟你原来用Windows实际上理念是不一样的,你喜欢你就用,你不喜欢你就不用,你说我有意见,有意见白提,没有用,苹果的整个操作系统是完全封闭的,你爱用不用,不用拉倒。然后还有,你最近发现,原来的时候影响美国政治的往往都是一些金融家,但华尔街现在不行了,在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不行了,现在新崛起的一代富豪,都不住在纽约,他住在加利福尼亚或者住在华盛顿州,他住在西雅图,这些是新崛起的数据资本家,那你如果这些数据资本家到最后对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你可以想象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想要的更多是要求把数据公开,让他能够自由的拿你的隐私去赚他的钱,想想也是蛮可怕的,那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大数据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盲目的乐观,我们认为什么东西我只要有数据,我都能够预测出来。你能够预测出来的东西,其实是很少的,就是我们刚刚举的那些例子,为什么能预测出来,因为它不断的发生,它是常态情况下出现的,所以它经过几万个消费者、几十万个消费者、几千万个人到最后总结出来你个人的行为,你总觉得跟别人不一样,大数据告诉你,歇了吧,你跟别人一样。凡是当你认为你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其实是你很幼稚的时候,你想一想你初恋的时候,你都觉得跟别人不一样,那都是很世俗的,我这个是刻骨铭心的,现在呢,都结婚了,孩子都有了,你再回头想一想,有什么不一样的,都一样。

所以大数据时代,它是能够看出来,当你是在这种用统计学的术语讲,当你是在正态分布的时候,当你是在正常状态的时候,正常的世界是一个像钟一样的,就是它的概率发生的程度,极端的情况下概率发生的程度是小的,就是你是天才的概率是很小的,你是麦兜的概率也是很小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在中等智力水平、中等道德水平,所以我能够预测出来,你能够大概怎么样。但是如果我们的分布不是正态分布呢,那就不一样了,对不对,原来我们很多统计学基本上的方法论,我们的前提假设都是标准状态分布,所以为什么金融学理论错得一塌糊涂,按照标准的金融学理论,像2007年、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大概250亿年会发生一次,地球都不知道死了几回了,就是这学问还能得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还好意思拿,所以原来的理论里头其实有严重的缺陷,所以有一本书叫《黑天鹅》,黑天鹅是什么,黑天鹅就是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原来欧洲人不知道有黑天鹅,在欧洲看到的都是白天鹅,所以有一个说法说,你说的这个事情不可能发生,不然你给我找到黑天鹅。结果后来航海技术发达了,到了澳大利亚,发现一群黑天鹅,就是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很大的,你天天打开电视就是,百年不遇的洪水,50年不遇到的旱灾,天天都遇到,因为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发生的概率比你想象的是要大,说明什么,说明它不遵循标准的正态分布,所以这个书里面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说,你不知道的事情比你知道的事情要更重要。

 

大数据时代 通过承受小风险来避免大风险

 

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和带来的风险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有很多风险也是现在大数据给你带来的,因为你没有办法找到到底哪条线索,线索太多了,所以回到最后一个概念,就是恢复力,就是你一定要向好。到最后我能不能回来,我们讲投资,投资最高的理念不是赚钱,是第一不赔钱,第二不赔钱,第三不赔钱,你能不能有恢复力,因为什么呢,第一个如果我们现在讲究效益,我们把自己和整个世界,全球市场联起来,联起来效率是很高,但是会带来一个问题,一旦互联就会有风险,而且会有传染的系统性风险,那么另外一个你得想清楚你很可能会失败,不会的,别人会失败,我不会的,我告诉你,从地球诞生以来,地球上的物种99%都已经绝种了,原来有一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你们父母当圣经,天天都在看,你今天再看看从优越到卓越,你去看第一版,他列出来的那些公司,现在有一半都去哪了,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所以你想好到最后不是你想好如何成功,是如何避免失败,尤其第一个必须保证你的核心业务在遇见危机的时候,还能够正常的运转;第二,要有安全岛的意识,要把它一个一个分开,然后要保持适当的冗余,你看起来不是核心竞争力的战后重建部,它很有用,看起来它是累赘,但是它很有用,所以别减肥了,你看起来脂肪不好,但是它很有用,它到时候,真发生饥荒的时候,它会让你比别人活得更久;最后,就是要不断保持创新,那什么叫安全岛,举个案例,在2003年北美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断电事故,很简单,就是因为天气太热了,所以电线慢慢慢慢就垂下来了,垂下来了以后然后就挂在树上,一挂在树上然后就短路了,短路了之后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马上就会自动的报警,但是报警的线路也断掉了,结果突然一下子在北美有4000多万人一下子没有电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事情,所以后来智能电网就开始在设计,设计里头有很多,实时监控、提高效率,但是里头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去偶合,就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旦出现断电的事件之后我不会让它蔓延得那么快,我把它马上断掉,断掉之后那个停电了,但是我这边还能够正常的运营,我从原来的全不连起来的大电网,现在我要把它变成微型电网,最后这个安全很受军方欢迎,因为部队里头最喜欢的是这个,部队里头作战的时候,往往是为了送补给,伤亡就会很多,如果我不需要往前头去背这些能源什么的,我能够带着太阳能电池的帽子,然后我自己就能供能源多好,能够减少大量的伤亡,所以现在的慢慢你会发现从大的系统开始转变到小的系统,小分队作战,大决战到最后成功,也是小分队作战,我们看到大决战,第一场大决战,解放战争第一场大决战辽沈战役,那其实是小分队作战,团自卫战、营自卫战、连自卫战,最后不知道怎么着就把敌人的司令部给端了,我一直有一个很荒谬的见解,为什么国民党打不赢共产党,因为国民党有飞机,他一有飞机一打仗,蒋介石坐着飞机到前线去指挥了,一指挥肯定错,共产党这都没有飞机,你毛主席不着急,着急,林彪也着急,到最后的结果,你反而是在小分队作战的时候,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你有一个大的顶层设计,但是底下有群众创新,这是一个最好的组合。

 

如何防范风险,我们必须要主动的去承受一些风险,再有一个案例,就是在黄石公园曾经有一次出现了严重的森林火灾,基本上从夏天一直烧,烧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等到冬天第一场雪才把这个火灾扑灭,所以最后痛定思痛说哪有火灾我们马上就去把它扑灭,发现越扑火灾越多,为什么,最后发现你不容忍风险,最后会带来大的风险,因为你一有火灾就把它扑灭,所以森林老化的速度就比原来快了,到处都是死掉的树横七竖八的,如果出现火灾的话蔓延的速度会更快,所以防止森林火灾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主动的先放一把火,烧出来一个隔离带,然后如果真的有火灾的话,不会蔓延得那么多。所以我们过去的时候总是说要零容忍,其实我们需要的要容忍更多的风险,因为你去承受小的风险,到最后你是为了防止能出现致命的大的风险。

 

 

大数据并非万能 重在改变固有思维模式

我前面尽管讲了大数据很神很神,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大数据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预测,它不能够预知未来,它不能够预测整个复杂的体系,那怎么办,你只能是靠我们自己,就是原来的有很多理论都错到离谱的程度。那你说那我们找一个英明的领袖来帮我们指引航向,对不起,没用,这个是真的没用。

2007年、2008年发生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格力斯潘在美国国会,有一个国会议员问,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格林斯潘说我发现了一个缺陷,但是不知道它有多么严重,也不知道他会持续多久,但是这件事情使我深感苦恼,在那说,然后议员马上打断他,格林斯潘先生,你的意思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金融危机,格林斯潘愣了一下说,是,因为在过去4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都有非常雄辩的证据,证据我过去的做法都会如愿所想,从无失算。这么大的一场金融危机爆发了,你问美联储的掌舵人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危机,他说我不知道,要你干嘛。苏联解体,一夜之间一个不可一世的帝国灰飞烟灭,你问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同志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他说不知道,没人通知我。911袭击出现的时候,小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说谁打我们,我们坚决饶不了他,但是他在发表电视讲话的时候,他不知道谁打的,他连谁打他,他都不知道,你靠这些,就是这都是我们顶级的全球领袖人物,这都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看到的,你去问他们,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他跟你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知道。推荐一本书叫《信号与噪音》,也是讲大数据,但是比那些完全歌颂大数据的要更清晰,这个书里头讲到有一些我们其实能够预测,而且预测得很好,比如现在,原来我们认为天气预测我们觉得老是失误,其实现在天气预测比原来要准确很多了,美国现在可以非常准确的预测飓风,到底会到哪里去,然后会变得多大,但是有一些还预测不了,地震预测不了,火山爆发预测不了,金融危机预测不了,革命预测不了,这些都预测不了。那为什么预测不了,为什么不能靠大数据来预测,它这里头讲,它说OK,信息增长的速度快不快,很快,但是信息增长的速度这么快,那你有没有想过,真理增长的速度是不是和信息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呢,没有,颠扑不灭的可能也就那几条。

那如果真理增长的速度没有信息增长的速度快,你推论是什么,就是在你的信息中噪音的比重,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不对,所以当我们拿到的数据越来越多,我们拿到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有时候反而会妨碍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还要回到科学最新的发展,就是原来的时候,我们认为科学是牛顿力学体系,其实现在科学早就已经认识到,真正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体系,而复杂体系是没有办法预测的,生态系统是没有办法预测的,金融体系是没有办法预测的,社会体系是没有办法预测的,从本质上就是不可预测的。你说我还不信了,我试试看,我去预测,最后看我能不能拿一个诺贝尔奖,有人已经试过了,最简单的复杂系统,就是沙堆,就是你在海边堆一个沙堆,金字塔一样,那你有没有想过你能不能一直往上堆,一直把这沙堆堆到月亮上去,不可能,你肯定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沙堆就不稳定,你再往上放一粒沙子,原来的沙堆可能就更雪崩一样就塌了,一定会发生的。那你能预测出来,再往上放一粒沙子会倒塌,还是放1000颗沙子它会倒塌,也预测不出来,你说我还不信邪了,这儿简单的事情我还预测不出来,我到中科院去,用计算机调出来,过来预测,有物理学家还真干过这个事,预测沙堆到底什么时候出现不稳定性,最后发现预测不出来,为什么,你比如说你开始有100粒沙子,然后你再往上放一颗沙子,你看起来是简单的是往上放了一颗沙子,但是原来的100颗沙子会跟有人指挥一样自动的调整位置,这个时候系统会达到一个叫自组织超稳定的一个结果,当过了一个阈值之后整个系统就变得不稳定,但是你这个时候你知道它变得不稳定,但是你不知道它再往上放多少颗沙子,会引爆整个沙堆,就跟股市,我原来有炒股票的朋友,在股市3000点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先知先觉的知道,说这个肯定要破,3500点的时候他们全都杀出来了,坐在那等,反正你就不信,你等着看,肯定得破,马上就要崩盘,高3500点涨到4000点,4000涨到4500点,4500点涨点5000点,5000点涨到5500点,到5500点的时候,他们突然醒悟过来,说这次好像跟上次不一样,又进去,所以你能够准确的知道,这里头有泡沫,但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破,都说中国楼市有泡沫,但是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如何方式会引爆这个泡沫,你没有办法预测,凡是那些能告诉说未来几年房价会涨多少的,跌多少的那都是骗人的,真正的这个是没有办法预测的,那怎么办,算了,既然没有办法预测,那我们还听什么《时代大讲堂》,还学什么,就回去,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没有办法预测,并不等于我们不能接近真理,但是我们必须要改变你原来的思维模式,就是你不去追求准确的预测而是去把握万物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大数据的启示东方思维的优势不能丢

以色列有一个情报部门,这个工作我估计除了中国的铁道部,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干的工作,因为它复杂的程度非常厉害,以色列的周围全部都是潜在的敌人,情报部门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他能够有很多窃听的技术,你比如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头说话,他都不用安窃听器,你说话的声音传到玻璃上面,他在外面然后弄一个仪器从玻璃的振动他就能知道你在说什么,然后卫星拍的照片越来越精准,现在情报部门都是在搜集这个,能看得见、听得到的这些东西。但是后来主管很不按常理出牌,他老是布置一些很奇怪的任务,他让手下去看看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今天晚上演什么戏,去看看黎巴嫩菜场上现在卖菜卖得贵不贵,雇个保姆现在多少钱,雇个月嫂多少钱,有人说你是情报部门的主管,你管人家演什么戏呢,你管什么雇保姆多少钱,但是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黎巴嫩在中东号称中东小巴黎,相对来说是很繁荣的,所以有很多叙利亚的劳工到黎巴嫩去打工,如果你看到黎巴嫩雇个保姆很强手、经济很繁荣,那就会有更多的叙利亚的劳工到黎巴嫩打工,打工完了之后就会把他们赚的钱汇回去,大马士革就会歌舞升平,晚上就会演戏,那好了,那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天下太平,但是如果你发现黎巴嫩经济形势不好,叙利亚能够来打工的人就少,那叙利亚他依靠这些打工的人,会不会失业,它经济不景气,不景气老百姓就会有怨言,然后叙利亚的领导就可能会说了,我知道你们有怨言,我知道你们过得不舒服,谁叫我们过得不爽,万恶的以色列人,走我带你们打他去,这个时候那你可能风险就会高了,所以你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在硅谷有一个很有名的红杉资本,创始人叫莫里斯,他跟别的风险投资家不太一样,他既不是在什么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毕业,也不是IT工程师,他上大学的时候本科是学英美文学的,本来想当诗人,想当剧作家,后来发现当不了,改行当风险投资家,你说他懂专业吗,他肯定懂,但是他肯定不是专家,有一天有人告诉他,说有一个小伙子想来跟你聊天,行,来,聊,小伙子你想干什么,小伙子说我想搞一个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当时已经是红海了,我们讲蓝海红海,已经是红海了,是一个烧钱的,而且那个时候包括AOL,还有雅虎都已经开始在做搜索引擎,这个年轻人,就是斯坦福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又没有钱,又没有经验,莫里斯说小伙子你很有想法,我投了,他就投了,这个公司现在变成啥了,变成谷歌了!

读诗读得多了还是有用的,莫里斯说我能跟别人形成共鸣,他说如果我没有办法感受到,这个人想干什么,他说的再好项目可行性起来再好,我心里很慌,他说我不敢投资,我一定要找到,就是我能跟他有共鸣我才敢去投资,所以这个东西也很悬,跟我们原来想的也不一样,所以这个就是带来一个什么,你得调整你原来的想法,调整你原来的思路,《信号与噪音》,就是我刚刚推荐的那本书里头,用了一个,也是引用,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说,个体专家比你行,拿出来单个挑,一个专家一个你,你不如专家;但是专家和群众作为一个整体来比,专家的智商比群众是要低的。就是如果现在比如说,你去参加王小丫的什么开心辞典,问你一些古怪的题,然后问你,你肯定吗,你心里不肯定,那你怎么办,你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打电话问亲友团,你的选择,问现场的观众,我教你一招,问现场的观众,你越拿不准就问现场的观众,当现场的观众每个人都在独立的情况下做初选择,最后平均得到的结果一定比专家准确的程度会更高,群众的智慧,所以我们为什么现在要搞群众路线学习,群众的智慧比专家的智慧是要高的。但是专家里头,又有不同,他说有两类不同的专家,一类的专家叫刺猬,一类的专家叫狐狸,刺猬是什么,是知道一件事,但是知道的是一件大事,狐狸是什么,是知道很多事,但是知道的都是小事,原来大家觉得刺猬是好的,他能够坚持一个大事,但是这个最后这个《信息与噪音》里面,它举了一个研究,就是有一个研究说为什么专家老犯错,最后你发现有的专家比有的专家犯错要少,为什么这些专家犯错比别的专家犯错少,最后发现这些专家都是狐狸,如果狐狸跟刺猬比的话,狐狸往往能够预测得更准,但是狐狸成不了大家,因为你能在电视里头当明星,能够当大V,基本上是刺猬,你坚持一个,打死也不松口,市场经济就是好,政府就是什么都不能干,你就能成大V,但是你要去问狐狸,狐狸说这个不肯定,有时候是好的,有时候是不好的,取决于你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这看着真没劲,从哪找来的这个专家,真没劲,给一个痛快点的,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但是真正的态度是狐狸,狐狸随时愿意根据情况发生的变化调整自己原来的认知结构。

所以你要真想,你不想去当大V,不想去当明星,你真想能跟真理更亲近一点的话,你应该当一个狐狸。所以我就是立志当一个小狐狸,大数据的时代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看起来没有关系的事物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所以鼓励大家,要努力的去寻找这种普遍的东西,尤其是中国人,我们本身就有这个长项,你不要把你这个长项最后都浪费了,中国人有不擅长的,中国人不擅长进行逻辑思维,进行逻辑推理,有时候看起来好象不如人家,但是我们思维很发散,我们善于寻找到普遍联系,有一个实验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什么,把学生里头来自东方背景的中国、日本这些留学生分成一组,然后欧美背景的分成一组,西方的分成一组,然后把他们领到实验室里头,给他们放一张一张图片,他旁边有一个仪器,能够记录下来你看这个图片的时候你眼神运行的轨迹,就是你在看哪。然后最后他发现,西方的学生,看东西的时候,你比如你给他看一张森林,森林里头有一个老虎,他是这么看的,先扫一下,完了之后一看说这个画的主题是森林中的老虎,然后他就死盯着老虎看,因为你画的主题是森林中的老虎,他就死盯着老虎看,但是他发现东方的学生不是这样的,东方的学生是他先看老虎,然后他看森林,回过头来看老虎尾巴,然后他去看画矿,眼神是散乱的,西方人不能理解,你一看就知道这个画的主题是森林中的老虎,你看画框干什么,他解释是什么,他说东方人一生下来他的环境很复杂,所以他本能的他要把所有能够搜集到的背景的信息全部搜集到了,他才敢下判断。

你不信你去找一个当官的朋友你问他,今天过得好吗,他会等半个小时,什么意思,然后他才敢回答你,因为他本能的他要把所有可能背景的信息,他都搜集到他才敢回答,所以东方的思维和西方的思维影响就很多看法都不一样,比如西方人战争的经典著作《战争论》里头讲的战争怎么打,集中你的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你要打仗,你先看敌人是左翼不行,还是右翼不行,然后集中我的优势兵力攻击别人的弱势,打仗不就这么打吗?中国人他不这么考虑,该打仗了,他琢磨点别的,派一个美女过去行不行?搞一个离间计行不行?把他爸爸弄过来威胁他熬一锅汤不知道行不行?找几个小孩教一个儿歌弄点谣言,网上发一个帖子不知道行不行?他就想这个,哪儿挖个水淹他一下行不行?放一把火烧他一下行不行?所以到最后的时候,西方人认为,常胜将军叫百战百胜,像巴顿那样的,那真是打仗每次都打赢了,你真打过,那你叫常胜将军。而东方人讲究的最高境界,叫“不战而屈人之兵”。你说这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有关系,比如我们有很多企业,学了很多西方的管理的思想学坏了,现在都知道,我们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但是你很难判断什么叫你的核心竞争力,什么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像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他的核心竞争力不就是打仗么?但是它还干点跟他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关系的事,在黎巴嫩南部真主党游击队有一个叫战后重建部,它负责干什么,负责盖房,就是你这个炮火把人的民宅给炸了,然后他就去再修,那你说修这个干什么,修房修得速度赶快赶不上人家炸你的速度,他修的不亦乐乎,而且修完之后比我们开发商都还好,他不是修完就不管了,修完之后你说下水道不通了,没关系,打一个电话,真主党游击队派一个游击队员帮你清理下水道,你说这个孩子不学习,不读书,没有关系,打一个电话真主党游击队派个游击队员过来辅导功课,辅导孩子读可兰经,为什么,看起来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实际上你想一想,这都是跟我们学的,原来我们讲究居民鱼水情,正是由于有了战后重建部,真主党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那真是如鱼得水。你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情,实际上是有联系的。

 

从大数据的角度看  房价一定会下跌

大家在关注这种瞬息万变的大数据、IT革命时,还要把心慢慢地沉下来,除了关注快变量,我们还要关注慢变量,什么叫慢变量,慢变量就是看起来跟你没有联系,但是实际上是背后深刻的影响力,你比如说我问你为什么海上会有波浪,那你要信奉快变量,那你回答的可快了,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风,无风不起浪,当海上有波浪,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月亮,越来离你越远,月亮挂在那挂了几十亿年没有变过,但是月亮带来了潮汐现象,海上有波浪,所以我们为了更好的去了解这个世界,除了尽可能的去找到大数据,你还得找到哪些是藏在后面的慢变量,我们往往忽视了慢变量,现在都关心房价,房价到底涨还是低,到底会怎么样,不知道,这些东西重要吗,都不重要,真正决定房价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从长期来看,是人口的因素,你觉得说房价只会上涨,不会下跌,因为我看来看去都是只会上涨不会下跌,那我们过去十几年经历了的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独生子女第一代开始成家立业,开始买房,购买者的年龄越来越小,但是买房子的购买力越来越强,因为双方的父母在帮他买房。我们的房价上涨是极其特殊的人口年龄结构导致的,那你不用问了,你说中国的房价以后会怎么走,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房价一定会出现下跌的,这跟什么政府调控不调控,流动性到底多不多没有关系,到最后决定房价的这些慢变量,我们现在有很多同志,手边有好多套房,你问他干什么,他既不出租也不出售,留着将来给儿子,留给而女儿,等我们儿子、女儿长大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缺房,自己买一套,爸爸妈妈给他买一套,岳父岳母给他买一套,爷爷奶奶给他留一套,外公外婆给他留一套,五套,多好,自己住一套,把剩下的四套卖了,还找什么工作,问题你卖给谁,你去问亲戚、朋友、邻居、同学,他还等着把他那四套卖给你呢,所以到最后你去看影响到我们的房价的变化是这个慢变量。

from: 何帆 - 大数据时代正聚集改变的能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0162.html

上一篇:漏看了一个说“逆淘汰”的文章
下一篇:千呼万唤链出来:博客征文大赛获奖链接

 

0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l126t   2013-12-16 17:11
...对不对, 对不对...
这种句式就是强迫听众立刻表示认同,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样只能让人感觉厌烦,因为这样就剥夺大家保留自我意见的权利,我会想我是一个有自我判断的人,你强迫我的时候反让我不愿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