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一眨,来了王子,走了白马》 屏蔽留存

《眼睛一眨,来了王子,走了白马》

屏蔽已有 4000 次阅读 2012-11-9 22:04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学, 编辑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科学网编辑MM也有走眼的时候

 
一定是忙于18大做代表或美国总统大选做报道了,否则编辑MM睁着那双如此动人的眼睛,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没有看见白马王子呢?
 
居然、居然没有加精,那不是的立委的失败,那是科网的损失。
 
(为一个专门的科技领域 NLP 就写下了88篇,方方面面,不遗余力,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小车不倒尽管推,一直推向科普共产主义圣殿的圣人精神。不得一个科普终身成就奖也便罢了,连这篇集88之大成的 super-科普也没上得台面,这科网还在奉行科学普及,我党所宗么?)
 
几天前做过预告,也夸下海口:这两天在撰写科普“大作”,对NLP相关术语做一次地毯式梳理,发觉科普不容易。。。
日期: 11/05/2012 16:12:36

要想在堆积如山的术语中,把“科学”普及到普 罗大众,哪怕这个大众只包括大学以上资历者,也很不简单。光是做到有条理、不枯燥就殊为不易。

可是已经开始了,预告了,就必须做下去。也了了一桩心愿,也好把《立委科普》专栏各篇以此串起来。

 
因忙于18大的“科普”爱好者网友们,请看原文,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它绝不是人云亦云的进口转卖品,也不是别处可寻的 yet another piece,it is unique and insightful, based on essence extracted by years and years of thinking & practice.  
 
WARNING: 非净手焚香者慎入!
 
此系列未完待续,再做一次广告。
 
 

立委名言:阿基米德说,给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今天的NLP技术官僚和工程师们可以说,给我一片云,一片足够大的云,我将鸟瞰整个儿信息世界。

引自【科研笔记:big data NLP, how big is big?

 
 
 
 
余致力NLP凡26載,其目的在求交流之通暢,資訊之自由,
 
語言之歸一,世界之大同。
 
積26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啟蒙后進,科學普及,
 
同心協力,共筑通天之塔,因著文88篇鼓而吹之。
 
處理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立委科普:NLP 白皮书 】(姐妹篇,in English)
 
 
1. 关于NLP方法论:
 
 
2. 关于NLP分析:
 
 
3. 关于NLP抽取:
 
 
 
4.关于NLP挖掘:
 
 
 
5. 关于NLP应用:
 
 
6. 关于 Chinese NLP:
 
 
7. 关于NLP的掌故趣闻: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30930.html

上一篇:讲究的各类瓶子
下一篇:《OVERVIEW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1/5)》 by Wei Li

 

18  蔣勁松 柳海涛 吕喆 吴国胜 苏德辰 王水 杨正瓴 陈熹 肖重发 陆俊茜 张玉秀 庄世宇 李天成 李伟钢 赵美娣 张雪峰 赵斌 鲍得海

发表评论评论 (19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2]王水   2012-11-12 18:01
mark...先推荐。。想清楚后再来读。

删除 回复 |赞[11]鲍得海   2012-11-11 14:19
洋洋大观啊!赶紧收藏,慢慢学习之。。。
对了!那个【NLP】是啥意思?
---“不知道多少次电脑输入 NLP,出来的都是“你老婆”。。。 
 回复  :   

2012-11-11 16:1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0]李天成   2012-11-10 20:13
赞一个。。。。科网也就这么回事

删除 回复 |赞[9]陈熹   2012-11-10 10:10
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您选择的是哪一个?高山流水只有知音能懂,乃因曲高而和寡也,

删除 回复 |赞[8]陈熹   2012-11-10 10:05
haha,我是第一个推荐并评论立委老师科普88的科网MM! 
 回复  : 谢不止一个字。

2012-11-10 12:2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7]赵明   2012-11-10 09:18
我一直在关注李老师的NLP博文 
 回复  : 不敢当。谢谢

2012-11-10 12:27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6]闵应骅   2012-11-10 08:52
自然语言处理恐怕不是一个科普的问题。
 回复  : 不是。

2012-11-10 12:3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5]吴国胜   2012-11-10 07:08
一群没有网民没有文化 -》一群网民没有文化  

删除 回复 |赞[4]吴国胜   2012-11-10 07:07
科学网MM大概受科学网一帮老男人的影响太深,喜欢废话连篇的基金和SCI,喜欢风花雪月,喜欢男女网友之间不断地暧昧,搞聚会找朋友套近乎。显然,立委不属于那个一人发贴就有无数网民等着发嗲的圈子里的人,受到冷落不奇怪啊。

这就是科学网的基本文化:一群没有网民没有文化  

 回复  : 确实如此,满篇术语的科普看上去一点儿也不性感。
不过,才发现编辑还是加精了哎。哇塞。

2012-11-10 12:31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文峰   2012-11-10 06:27
科学网是MM还是男人啊? 封了我博客,也不说明哪条违反了规定
这么搞下去,迟早会让人耻笑的

删除 回复 |赞[2]吕喆   2012-11-10 06:22
1)常事儿。
2)精选如竞选。
 回复  : 竞选要取悦选民,精选应取悦编辑,有钟南山捷径么?
开玩笑啦。就是再做一次广告而已。总是费了心力的。需要做一些 marketing

2012-11-10 12:27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mirrorliwei   2012-11-9 22:27
不要奢望大众有很高的理解能力。

【朝华午拾:安娜离职记】 屏蔽留存

【朝华午拾:安娜离职记】

屏蔽已有 4619 次阅读 2012-11-19 18:29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朝华, 二次创业

安娜是个很可爱的俄罗斯上进女青年,从小弹钢琴跳芭蕾,小学没毕业即随父母移民美国。她身材高佻,曲线优美,性情温和,举止得体,善解人意,给人一种古典但不古板,现代却不俗艳,阳光而浪漫的印象。大家知道,虽然俄罗斯大嫂大多偏胖粗线条,但俄罗斯姑娘却多有迷人的风采,老帮菜耳熟能详念念不忘的就有钢铁怎样炼成里面的资产阶级小姐冬妮亚,芭蕾舞天后乌兰诺娃,风华绝代的花样滑冰艺术家 Ekaterina Gordeeva。安娜也是这样一位俄罗斯女郎,每天就在身边,给满屋大多是 boys 的办公室带来了温馨柔和的气息。自然地,大家都喜欢她。

然而,安娜辞职了,很快就要离开,大家都舍不得。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想到午餐时不再有她的说说笑笑,餐后也不能邀她打乒乓球了,失落落的。我问她一定要离开么,你不是说很喜欢这个环境么?You know this office is already too crowded with boys, and we are trying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rying to find some girls with affirmative action, and you are leaving?

她回说,我喜欢这个环境,是因为在这里我接触的都是你这样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因为你们太聪明了,结果我的发展道路堵死了,只好痛下决心离开了,我还是去 consulting company 做我擅长的分析工作去吧。两年来,我亲眼目睹我的20小时的人工怎样被你的20秒的全自动搜索所替代,而且结果往往比人工更好更全更有一致性。

她说的不假。确实是技术的转移抢走了她的饭碗,但公司不想辞她,决定让她转型做在线客户服务,可她思前想后,觉得年轻轻不能放弃自己的专长,只好决定离开了。

作为技术带头人,她的离开与我直接相关。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机器取代人工的例子。

两年前我加入公司的时候,公司基本上是一个 professional service 类型的公司,虽然也开发了一个内部使用的系统,但系统的输出只是缩小了人工范围,必须有长时间的后编辑,手动增删修补,分析归纳,才能提供给客户。编辑人员我们称为信息分析员,要求语言能力强,阅读理解一目十行,并具有分析综合的技能。安娜就是信息分析员中的佼佼者。经她过手的分析报告,客户特别满意。

可是公司需要成本核算。核算的结果是,肉工可以,要适度,否则入不敷出,是亏本买卖。当时平均每个搜索分析的订单需要肉工22小时方能完工,这22小时叫做 pain time (既是分析员的pain, 更是公司的pain)。要想赚钱,理想的 pain time 支出需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在当时有点天方夜谭。老板找我谈的时候,就把它定为主要目标,但并没有设置时间限度,因为没有人知道其可行性以及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多少资源。我自己也不明白,只是感觉到了这个重担。我以前做过的工作,都是先研究,后做原形引擎,然后寻找应用领域,最后开发产品。而这家公司与多数技术创新公司截然相反,它是先有客户,后有粗糙的引擎,最后才引进人才和技术,把希望寄托在技术的快速转移身上。这条路子让我觉得新鲜和刺激,觉得可以试一下,我的技术转移技能能不能如鱼得水,发挥出来。先有客户和应用领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向搞共产主义有了遵义会议的明灯一样,省却了在黑暗中的漫长摸索。道路是光明的,就看路怎样走才能赚钱了。

长话短说。我上马以后,三个月把系统的核心部分替换了,半年下来结果明显改善,到一周年的时候,肉工的痛苦时间已经缩短到两小时以下,老板喜不自禁。

人心不足蛇吞象,老板告诉我,Wei,你知道,你的技术给我们的业务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我们的立足已经不成问题,只要我们愿意,维持一个机器加人工的服务,发展成年入几千万的企业指日可待。但是,只要有人工,就不能 scale up, 赚钱就有限,盘子就做不大。我知道你是有雄心的人(我心里说,子非鱼),肯定不满足小打小闹。不管多大风险,我们还是决定放弃这条道路,而走全自动的路子,让系统可以服务所有的分析客户,而不是只供我们内部人工(安娜这样的)或者需要专门训练的 power users 使用。我们的目标是让世界上每个分析员都离不开我们,就如大家离不开Google一样。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pain time  为零,这是着险棋,但是前景不可限量。

好家伙,这个口气,就梦想称霸全世界了。美国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方水土盛产百折不挠,心比天高的企业梦想家。但美国并非梦想家的乐园,95%的梦想家牺牲了,不到5%得以生存,其中不过1%最终做大,真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如此,美国造企业梦想家仍然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我其实很喜欢这些梦想家,他们的坚韧豪情很感染人。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实现了在一个主要分析领域完全铲除痛苦时间的目标(pain time 0),把搜索分析从两年前的22小时人工,发展成为如今的20秒钟全自动立等可取,无需任何人工编辑。

得之桑榆,失之东隅, 两年的奋战取得了超出所有人预料的成就,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位可爱的俄罗斯女郎。

【二次创业笔记】 记于2008年四月

 
【后记】关于安娜,还有一个小插曲。大家知道,创业公司的人都爱做梦数小鸡,股票期权则是催梦剂。
有一天,公司哥们跟往常一样数小鸡玩儿,安娜跟我说:Wei, come here, I got something to show you. 我走近一看,是一辆轿车。她跟我一字一板地说:

I like this car. I just love it. It is my dream car. I want to buy it.
Guys, work hard so I can own this car.

及至仔细一看价码,吓了一个筋斗,百万以上,她可真敢想啊,乖乖隆的东,here it is:

http://abcnews.go.com/GMA/Moms/story?id=140616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34076.html

上一篇:【创业故事:技术的力量和技术公司的命运】
下一篇:【欢迎你,丰田油动混合车 V】

 

10  赵明 李学宽 曹聪 陆俊茜 武夷山 赵凤光 褚昭明 李世春 zzjtcm sz1961sy

发表评论评论 (7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4]曹聪   2012-11-19 21:04
什么时候IPO?
 回复  : 君问O期未有期,矽山夜雨涨秋池

2012-11-20 05:46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MrHouse   2012-11-19 20:32
"三个月把系统的核心部分替换了"
"一年又过去了。"
如此短暂的时间,可以完成一个个软件产品,真心佩服。
深知软件产品和大学里Research写Demo有着天壤之别,
不知道李老师有空能不能写写研发项目管理方面的回忆录,让我们跟着领悟下
 回复  : 没规矩,不方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ba。

2012-11-21 03:21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陈熹   2012-11-19 20:14
确实让人感慨。会有越来越多人被技术剥夺工作。
怎么样创造工作机会?也许是政治家们面临的最大考验。

删除 回复 |赞[1]赵明   2012-11-19 18:41
李老师技术牛人。
 回复  : 不敢当。关起门来在自家菜园子吹牛呗。十男九吹一傻,随大流吧。

2012-11-20 05:481 楼(回复楼主)

【科研笔记:big data NLP, how big is big?】 屏蔽留存

【科研笔记:big data NLP, how big is big?】

屏蔽已有 3369 次阅读 2012-10-31 19:03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大数据, NLP, Big, Data, 语言技术

Big data 与 云计算一样,成为当今 IT 的时髦词 (buzzword / fashion word). 随着社会媒体的深入人心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手一机,普罗百姓都在随时随地发送消息,发自民间的信息正在微博、微信和各种论坛上遍地开花,big data 呈爆炸性增长。对于信息受体(人、企业、政府等),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问题日益严重,利用 NLP 等高新技术来帮助处理抽取信息,势在必行。

 
对于搜索引擎,big data 早已不是新的概念,面对互联网的汪洋大海,搜索巨头利用关键词索引(keyword indexing)为亿万用户提供大海捞针的搜索服务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每一个网民都是big data搜索的受益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搜索的互联网世界。可是对于语言技术,NLP 系统需要对语言做结构分析,理解其语义,这样的智能型工作比给关键词建立索引要复杂千万倍,也因此 big data 一直是自然语言技术的一个瓶颈。不说整个互联网,光社会媒体这块,也够咱喝一壶了。
 
目前的状况如何呢?
 
我们的语言系统每天阅读分析五千万个帖子。如果帖子的平均词量是30,就是 15 亿词的处理量。This is live feed,现炒现卖,立等可取。 至于社会媒体的历史档案,系统通常追溯到一年之前,定期施行深度分析并更新数据库里的分析结果。我们的工程师们气定神闲,运筹帷幄之中,遥控着数百台不知身处哪块祥云的虚拟服务器大军,令其在“云端”不分昼夜并行处理海量数据,有如巨鲸在洋,在数据源与数据库之间吞吐自如,气派不凡。
 
when we talk about NLP scaling up to big data, it is this BIG
 
This is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I feel extremely lucky to work with the engineering talents and product managers who made this possible.  It is hardly imaginable that this can be done at this speed in other places than the Valley where magic happens everyday.

Where are we?

deep parsing 50 MILLION posts a day!!!  

For one year NLP-indexing of social media data we use to support our products, we have

11 billion tweets (about 6-7% of the entire sample from twitter)
1 billion Facebook posts
1 billion forum posts from 5 million domains
430 million blog posts from 160 million domains
30 million reviews from 300 domains
55 million news reports from 55,000 domains
225 million comments from 100 million domains

回看这些数据,感受到的震撼与我第一次在纽约某科学馆看巨型科教片【宇宙起源】类似:不可思议。个体真是太渺小了。宇宙之大超过想象极限。

And that is by no means the limit for our NLP distributed computing: the real bottleneck comes from the cost considerations rather than the technical barriers of the architecture.  Money matters.  Archimedes said, "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on,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  With the NLP magic in hands, we can say, give me a large cloud, we can conquer the entire info world!
 
阿基米德说,给一个支点,我将翘起地球。今天的NLP技术官僚和工程师们可以说,给我一片云,一片足够大的云,我将鸟瞰整个儿信息世界。
一年社会媒体档案的 Big data,比起搜索引擎面对的整个互联网,自然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对于 NLP,这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当初可以想象的极限。令人兴奋的是,处理数据之大虽然超过想象,但却不再自惭渺小,因为渺小如我及其外化的系统已然溶入 big data 的海洋,体验的是弄潮儿的刺激和爽快。

曾几何时,大约25年前吧,我们守着 IBM-PC 测试 parsing,大约每句话需要30-35秒处理时间。我抱怨说太慢了,导师笑道:你知足吧。你们这一代开始学这行,是撞上大运了,小小的 PC 可以放在办公室调试,没有比这个更方便了。

 
原来,30几年前,在前 PC 时代,我的导师要做一个试验那叫一个难,常常需要深夜到计算中心排队轮值。当时的机器体积超大,可存储和速度都无法与 PC 比。导师说,一次去东北鉴定某教授的机器翻译系统,一个句子输进去,系统硬是绕不出来,鉴定组一行于是出去喝咖啡吃早点,折腾半拉小时回来,才见到结果。
 
再往前,我的导师刘先生与另一位高先生(我入行的时候他已去世),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呢),于1959 年开创了中国机器翻译的事业,测试了10个句子,上机试验获得成功(没有汉字fonts,输出的自动翻译译文是汉字编码)。当时的科学报道我读过,是高先生写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兴奋之情,穿越时空深深打动了弱冠之年的我。
 
导师说过,在NLP这一行,我们在60年代初真真确确属于世界领先,得益于汉语机器处理的难度以及汉外之间的差异。我理解的他的言下之意是:我们何时再现辉煌?
 
天降大任,此其时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28017.html

上一篇:回答一个压力的问题
下一篇:需要有些靠谱的思考。而“科普”往往是不靠谱。

 

4  曹聪 欧阳峰 吴飞鹏 任胜利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mirrorliwei   2012-11-1 07:46
同感:【你们这一代开始学这行,是撞上大运了,小小的 PC 可以放在办公室调试,没有比这个更方便了。】

中文NLP迷思之三:中文处理的长足进步有待于汉语语法的理论突破 屏蔽留存

中文NLP迷思之三:中文处理的长足进步有待于汉语语法的理论突破

屏蔽已有 8056 次阅读 2011-12-29 00:27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NLP, 汉语, 中文处理, POS

严格说起来,这不能算是迷思,而应该算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多余的话”:任何学科的理论突破都可能引起应用层面的长足进步,不说也罢。其所以归类到这个迷思系列,是因为这样的高论在中文处理界常常甚嚣尘上,有严重误导青年学子的危害。其结果是喊了多年理论突破,理论并没有突破,反而造就了一批民科妄想家(只是指出这个现象而已,对事不对人,有对号入座者,后果自负)。单这个后果还不算要紧,要紧的是这一说法为应用家的无能提供了心理挡箭牌,使得他们多年来畏畏缩缩,裹足不前:不是我们无能,是汉语太“个别”了(国民党的败将的口头禅就是如此:不是国军无能,是中共太狡猾了)。
 
汉语语法与西文语法真地如此不同,以致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对它束手无策或难以实行了么?这是一个可以永远争论下去,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然而从应用层面,我们可以回答的问题是:在西文的语言处理中所使用的各种形式化手段和机制(formalism, mechanism and devices)对于汉语是否适用?
 
立委集20年NLP经验,可以负责任地回答这个问题:西文处理的机制和手段对于中文处理大多是适用的、可行的,也许有不够用的时候,需要机制的拓展(not necessarily 理论的突破),但总体而言是用得不够,是不会用、不善用的问题。语法虽然因语言不同而不同,但NLP武器库里的轻重火器大多是独立于具体语言之上的(language independent)。俗话是语糙理不糙的:拉不出矢,不能怪茅坑。
 
拿英语处理与中文处理的比较为例。诚然,由于汉语比较灵活,语言表达对形式化手段倚赖较弱,总体而言处理起来确实比英语要难。英语表达的形式化手段除了功能词(介词等),还包括词尾(如:-ed,-ing,-s,-able,-er),汉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尾形式,只有一些功能小词(譬如:了,着,过,们),而且这些词还常常省略。尽管英语在欧洲语言里面词尾是非常少的了,但是别小看这几个词尾对于简化词法语法分析的作用。中文处理较少这种便利。回到功能词上看,譬如介词连词,虽然英语有的,汉语基本都有,但是汉语省略功能词的时候远远多于英语,这是有统计根据的,也符合我们日常的感觉:往坏里说,中国人比较偷懒,说话不严谨;往好里说是,中国人很懂低炭,能省则省,汉语很灵活。举一个例子,可见汉语的省略是普遍的:
 
(1)对于这件事,依我的看法,我们应该听其自然。
(2)这件事我的看法应该听其自然。
 
上述句子(2)译成英语,省去功能词是难以想象的。
 
这种缺少形式化手段的所谓汉语的“意合”式表达方式确实使得中文的电脑处理比英语处理困难。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从量上考察,即汉语的表达比英语往往更省略,更不严谨,更需要上下文。问题的另一面是从难点的性质上来看,中文处理遇到的问题究竟有多少是英文处理中没有遇到过的?我的答案是:很少。很多歧义问题省略问题,英语同样存在,只是不如汉语那么普遍而已。既然问题的性质基本相同,处理问题的机制和手段就同样适用。逻辑的结论就是:英语处理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手段在中文处理中大有可为。如果有核武器攻下了英语这个堡垒,就没有道理攻不下汉语。只要不做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就没有裹足不前静待理论突破的道理。
 
其实,真正做过西文处理也做过中文处理的同行应该不难认同上述看法。我说的是“真正”,对西文处理浅尝辄止的不算(浅尝辄止的包括NLP硕士课程中的语法形式化游戏:S: NP VP; NP: Det? Adj* NN+; VP: V NP?)。如果你比较深入地implement过一个英语分析器,针对的是大批量的真实语料,你会发现:英语的深入分析所遇到的难点需要调动很多手段,需要很细致的工作,而这些手段和工作也正是中文处理所需要的。我常常这样跟朋友说英语处理和中文处理的异同:如果你做硕士作业,导师给你一周做出一个语言处理系统能够处理50%以上的语言现象,在英语是可行的,在汉语是不可行的。因为你可以下载一个免费POS Tagger,在POS基础上编制一套粗糙的语法交差。然而,如果你要面对真实语料做一个实用的语言分析系统,如果英语需要开发N个月,调动 M 个手段,那么用同样的时间和手段,中文开发也大体可以到位。形象地说就是,中文这座山是陡坡,英文的坡则比较平缓,但是两座大山的高度其实是相差无几的。如果电脑爬坡只求到达山腰,在英文是比较容易的,在汉语则很难。然而, 如果电脑爬坡的目标是山高80%以上的地带,所需资源和手段相差并不大。
 
中文处理有没有特有的难点,甚至难以踰越的障碍,需要不需要理论突破?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很多难点是可以绕着走的,个别难以企及的问题是可以搁置的,因为上帝允许不完美的系统。无论如何,中文处理不能长足进步,是我们应用学家的耻辱和失败,而决不能嫁祸到理论家的头上。
 
处理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立委与工匠同仁共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23130.html

上一篇:孩子对圣诞老人的评价
下一篇:专业老友痛批立委《迷思》系列搅乱NLP秩序,立委固执己见

 

2  武夷山 马建强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马建强   2013-3-22 08:17
哎,中文parsing,貌似不少学术界的工作都只是笼罩在Stanford/Berkeley Parser的阴影下...

删除 回复 |赞[1]赵家平   2011-12-29 07:43
google asia 的吴军老师貌似对中文的NLP做得不错。Johns Hopkins 的Ph.D, 导师也是自然语言处理大师

《科普随笔:汉语自动断词 “一次性交500元”》 屏蔽留存

《科普随笔:汉语自动断词 “一次性交500元”》

屏蔽已有 4527 次阅读 2011-10-14 17:41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文, 切词, 语言处理

《立委随笔:汉语自动断词 “一次性交500元”》 (282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27, 2007 10:56PM

请教一下立委,这过滤词的语法能提高吗。 (15409)
Posted by: oztiger
Date: July 12, 2006 11:03PM

我初看xj这帖子,很不明白 北大法学院 怎么会变成 北 大法 学院,想想又挺好笑。然后想是否xj毕竟不是专业的,可能过滤法不够智能。特意用百度去搜北大法学院,竟然死掉,看来网上长城也没解决这个问题。

正好就近就是一个专家,问问老李有没有现成的code识别中文字词断句。

说真的看来老李的专业前景无限。我不是说老李去帮网上长城打补丁,只是想想正火的data mining里面肯定也要解决这个问题,不然搜出来意思都变了

=====================================================================

这是切分歧义问题。目前汉语自动分词的水平可以解决 (15421)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13, 2006 01:30AM

90%以上这样的歧义区分问题。现成的code应该有,不过往往很笨重,overhead不小,不是很容易integrate。

My friend Dr Guo has a demo Chinese tokenizer at:
[www.jplusk.com]

He is an expert in this area.

比如:

Chinese Tokenization Demo

Enter a Chinese string and hit the Run button, then tell me how I can do better for you!

Input

很 不 明 白 北 大 法 学 院 怎 么 会 变 成 法 轮 大 法 的 大 法

Output

很 < 不 [ 明 白 ] > < [ 北 大 ] [ 法 ( 学 院 ) ] > < [ 怎 么 ] 会 > < 变 成 > < [ 法 轮 ] [ 大 法 ] > 的 < 大 法 >

=====================================================================

涨了见识。 (15422)
Posted by: oztiger
Date: July 13, 2006 02:11AM

我是什么都想知道一下,真翻开论文看了几段又懒了,但总算知道了一下目前解决这种问题的思路。他能把‘结合成分子’正确断出来不容易。

不过你跟他反馈一下,我让他的程序断‘一次性交500元’(不准笑!正经的科学研究),结果是< 一 次 > < 性 交 > 5 0 0 元,跟我的原意不符。

另外网上长城为什么不采用你们这样的最新技术之类的,他们把北大/法学院当成大/法来屏蔽还是挺落后的。可是我用google搜大/法,第八个网页就已经是北大/法学院了,怎么他们的算法也那么差?

======================================================================

没有断错呀,至少把最常见的意思断出来了。 (15423)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13, 2006 02:34AM

引用:

oztiger
不过你跟他反馈一下,我让他的程序断‘一次性交500元’(不准笑!正经的科学研究),结果是< 一 次 > < 性 交 > 5 0 0 元,跟我的原意不符。
 
你真开玩笑,程序又不是道德法官,怎么知道这个年头还会碰上你这么一个正人君子并揣摩出你的原意呢(何况是不是原意也很难说,又不是你肚子里面的蛔虫)。他的程序是以统计为基础的,从统计上说,你的“原意”绝对是少数派,在 threshold 以下,机器学不出来。

=====================================================================

是有小毛病 (15424)
Date: July 13, 2006 02:56AM

input
一次性交款500元

Output
< 一 次 > < 性 交 > 款 5 0 0 元


Input
一次性交费500元

Output
< [ 一 次 ] 性 > < 交 费 > 5 0 0 元

立委按:
其实 “< 一 次 > < 性 交 > 款 5 0 0 元”
也合乎汉语语法。

 
【补记】原作者反馈:

PS.
< 一 次 > < 性 交 > 5 0 0 元
< 一 次 > < 性 交 > 款 5 0 0 元
< [ 一 次 ] 性 > < 交 费 > 5 0 0 元

I never responded to this. Actually please notice that I have a space between 性 and 交. Furthermore, please noti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st one (where I have < [ 一 次 ] 性 >winking smiley and the first two. What behind is, I have the assumption (a truth I think) that ALL (well, except for 葡萄, 玻璃 and the like) multi-character 'words' are ambiguous (so-called hidden ambiguity) and hence have to be handled with dictionary at 'application' time (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your 词汇主义 and your rule-of-thumb "keeping ambiguity untouched". I actually pushed that one step further by keeping ambiguity only one level (that is, you only need to look ONE level deeper).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your 自底而上 but more concrete/specific -- whenever I see potential ambiguity at my level, I keep them there (as in < 性 交 >winking smiley and then 断链.

I mean I agree with you fully. And by today if I have a bit more added info in dictionary, I think I can do 'shallow parsing' better.
很 < 不 [ 明 白 ] > < [ 北 大 ] [ 法 ( 学 院 ) ] > < [ 怎 么 ] 会 > < 变 成 > < [ 法 轮 ] [ 大 法 ] > 的 < 大 法 >
At that time I have entity but no event.

Fun to talk about thes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96806.html

上一篇:《朝华点滴:我的中小学学生生活》
下一篇:《科普随笔:汉字和语素》

【立委科普:从产业角度说说NLP这个行当】 屏蔽留存

【立委科普:从产业角度说说NLP这个行当】

屏蔽已有 9232 次阅读 2011-4-19 08:25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NLP, 自然语言处理, 查全率, 查准率, precision

前面一篇博文的本意,是想借题发挥,从工业运用的角度说说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这个行当。不好意思,我算是这个行当在工业界的老古董了(学界不算,学界有的是NLP师爷和大牛)。跟我同期学习这行的同门学长们有小20位,由于这个行当不能在工业界形成规模,他们无一例外都在不同时期改行了,我几乎是幸存在工业界的仅有的化石级元老,赶上了工业应用的末班车。我运气比较好,1986年硕士毕业不久就兼职中关村搞机器翻译的开发,1997年博士快结束又赶上了dot康泡沫的美国大跃进,技术资金源源不断。就是在泡沫破灭后的萧条年代,我也一直对这一行抱有信心,但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信心满满。我的预计,今后20年是 NLP 大显神威的时机,NLP 技术支撑的包括搜索在内的各类信息系统是真正的朝阳产业。(卖瓜的说瓜甜,据说连饶教授这样的大牛都不免。所以读者诸君为免在下误导,可在此打个折扣。)
 
NLP技术的工业可行性我认为已经完全被证明了(很多人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证明的实例表现在我们解决了三个信息搜索的难题:1 是解决了搜索 how 的难题;2 是解决了搜索 why 的难题;3 是解决了对客户反馈情报及其动机的抽提(譬如客户对一个产品的好恶)。前两个问题是问答搜索业界公认的最难类型的题目,第三个题目涉及的是语言现象中较难把握的主观性言语(subjective language),并非NLP通常面对的对象(objective language,事实描述的客观性言语),因此成为语言处理最难的课题之一(叫 sentiment extraction)。从问答系统角度来看,回答who/when/where等实体(entity)事实(factoid)的问题比较简单,技术相对成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IBM的问答系统赢得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智力竞赛Jeopardy的冠军,电脑打败了人脑,见 COMPUTER CRUSHES HUMAN 'JEOPARDY!' CHAMPS)。这是因为 JEOPARDY! 的大多数问题是属于实体事实类的问题。具体细节就不谈了,以后有机会再论。总之,这三大公认的难题在过去五年中被我们一个一个解决,标志了作为实用技术的 NLP 已经过了需要证明自己的阶段。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学界测量一个系统,使用的是两个指标:1 查准率(precision:准确性, 即抓到的有多大比例是抓对了的);2 查全率(recall:覆盖面,即所有该抓到的有多大比例真地抓到了)。Precision 和 recall 的定义如下:
 
Precision 查准率 = correct 查对数 / (correct 查对数 + spurious 查错数)
Recall 查全率 = correct 查对数 / (correct 查对数 + missing 查漏数)
 
由于自然语言的歧义(和诡异),要想编制一套两项指标综合水平(术语叫 F-score)都很高的系统非常不容易。这跟打假也差不多,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蒋中正野蛮政策保证的是查全率;而宁肯放过一千,也不错杀一个的西方文明世界的准则保证的是查准率。要想兼顾二者,做到打得准也打得全,那是很难的。于是我们挖煤工人有时不得不叹气,面对汪洋大海的语言自觉渺小,吾生也有涯,口水没有涯,殆矣,觉得没什么指望了,疑惑红旗到底可以打得多久?
 
但是,事实是,自然语言系统能否实用,很多时候并不是决定于上述两个学界公认的指标。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面对海量数据的时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决定着一个系统在现实世界的成败。这个指标就是系统的吞吐量(through-put),系统可以不可以真正地 scale-up。由于电脑业的飞速发展,硬件成本的下降,由于并行分布式运算技术的成熟,吞吐量在现实中的瓶颈主要是经济上的羁绊,而不是技术意义上的难关。运行一个 farm 的 servers,只要有财力维护,能耐的工程师完全可以做到【立委补注:其实,在云计算时代的今天,不少运算可以按照需要随时租赁虚拟主机,operations team 可以从物理维护上解放出来。】。其结果是革命性的。这种革命性成功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Google 和 Facebook 等公司的做大。
 
在处理海量数据的问题解决以后,查准率和查全率变得相对不重要了。换句话说,即便不是最优秀的系统,只有平平的查准率(譬如70%,抓100个,只有70个抓对了),平平的查全率(譬如50%,两个只能抓到一个),只要可以scale up,一样可以做出优秀的实用系统来,创造应用程式的奇迹。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两个因素:一是爆炸时代的信息冗余度;二是人类信息消化的有限度。查全率的不足可以用增加所处理的数据量来弥补,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既然有价值的信息,有统计意义的信息,不可能是“孤本”,它一定是被许多人以许多不同的说法重复着,那么查全率不高的系统总会抓住它也就没有疑问了。从信息消费者的角度,一个信息被抓住一千次,与被抓住一两次,是没有区别的,信息还是那个信息,只要准确就成。问题是一个查准率不理想的系统怎么可以取信于用户呢?如果是70%的系统,100条抓到的信息就有30条是错的,这岂不是鱼龙混杂,让人无法辨别,这样的系统还有什么价值?沿着这个思路,别说70%,就是高达90%的系统也还是错误随处可见,不堪应用。这样的视点忽略了实际系统中的信息筛选(sampling)与整合(fusion)的环节,因此夸大了系统的个案错误对最终结果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典型的情景是,面对海量信息源,信息搜索者的几乎任何请求,都会有数不清的潜在答案。由于信息消费者是人,不是神,吃的是五谷杂粮,用的是一目最多十行的双眼,靠的是总比电脑慢三万拍的人脑,即便有一个完美无误的理想系统能够把所有结果,不分巨细都提供给他,他也无福消受,simply overwhelmed,就好比再超人的皇帝也无法应对360后宫720殿一样。因此,一个实用系统必须要做筛选整合,把统计上最有意义的结果呈现出来。这个筛选整合的过程可以保证最终结果的质量远远高于系统的个案质量。
 
总之,size matters,多了就不一样了。那天跟镜子提到这个在黑暗与半明半暗中摸索了几十年悟出来的体会,镜兄气定神闲地说:“那自然,大数定理决定的”。好像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信息的关键载体之一是语言。只要有语言,就需要NLP,你说说NLP该不该有光明的前景?
 
 
Quote:
NLP is not magic, but the results you can get sometimes seem almost magical.
(“NLP 不是魔术,但是,其结果有时几乎就是魔术一般神奇。”)

引自:http://www.confidencenow.com/nlp-seduction.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34811.html

上一篇:据说,神奇的NLP可以增强性吸引力,增加你的信心和幽会成功率
下一篇:也说说方夫人的论文抄袭门

 

8  张婷婷 吕乃基 吴吉良 朱新亮 陈安 谢鑫 欧阳峰 anonymity

发表评论评论 (18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1]闵应骅   2011-4-20 08:28
搜索似乎和自然语言处理还不是一回事。不过,搜索的确是一个热门话题,很需要。

删除 回复 |赞[10]徐迎晓   2011-4-20 05:43
先看了标题NLP,不知道是哪个行业的哪个东东,就没点进去。
看到加精了,就点进去看看,原来是在说自然语言处理。如果标题不用NLP会更吸引人,不过也可能你本来就想借用NLP的双关语把看你上一篇博文的读者引进来 

删除 回复 |赞[9]朱新亮   2011-4-19 22:55
原来搜索引擎就是这么骗过我们的啊。。。 哈哈  看来概率还是非常有用滴!!

删除 回复 |赞[8]huayuwujie   2011-4-19 21:44
评论李维的博文:《【立委科普:从产业角度说说NLP这个行当】》
游戏我不懂,也从来不玩。你说的这个,听上去趣味似乎不足,“就怕没人玩”。不过,话说回来,facebook里面那农场种菜的游戏,看上去多么无聊,不是也风靡全球么?不懂。
 博主的回复超级经典,copy

删除 回复 |赞[7]吕乃基   2011-4-19 16:17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站在电脑和网络的立场上看人这个菜鸟,用不着做到十全十美,否则人消受不起。所谓人机界面友好还得考虑人,不要做过了头。
 回复  : 可以这么说吧。

就说Google吧,分析发现99%的客户99%的时候浏览不超过三页,大多数人只看第一页的结果。也就是说,虽然一个搜索完成以后,Google告诉你发现了500万个相关网页,并且帮你排好序等着你浏览。但实际的情况是,最大的精力应该放在第一页的结果上,后面的结果好坏对搜索产品的影响甚微,根本不能影响用户的接受度。

2011-4-19 17:2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6]张婷婷   2011-4-19 14:28
   广告不带这么打的。。。话说03年NSA狂招了一批NLP...嘿嘿,您不会。。。

Watson做的大部分还是dissemination,query,和retrieval. 不知道他们的feedback learning做的怎样。
比如前几年在看人介绍的听说开车指路系统,有了耳朵和GPS等sensor的语言处理系统。
另一个很好玩的发展是消费品公司预测未来的客户需要的开发。
不过它在科技领域面临的问题不小,大部分科学文献context太多。而且科学进步就意味以前的很多文章会变成错误。

 回复  : “消费品公司预测未来的客户需要的开发”,正是我们所做的主打之一,在那里,了解why客户喜欢或不喜欢某种产品至关重要。科技文献检索方面的应用我们也做过,主要是帮助解决 how 的问题。至于文章的错误或者信息的过时,说到底是人的判断,机器最多可以帮助排一下序,比如把最新的文献信息排在前面。一个问题出来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分门别类给你列出来就完成使命了。根据这些信息做判断或决策,那是万物之灵自己的事儿。

2011-4-19 17:15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5]苏晓路   2011-4-19 13:25
能不能详细说说你们怎么解决了三个难题,效果如何
 回复  : 以后看机会吧。在能展示效果之前,权且当做网上神侃吧,反正吹牛不上税,科学网亦不例外。

2011-4-19 17:07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4]邱嘉文   2011-4-19 10:11
我设想了一个这样的文字游戏,李老师看看值不值得做一下,其实程序编起来很容易,就是怕没人玩,就懒得动手了。

网上任意三人随机组合形成一个游戏小组。轮流充当角色A,B,C参与游戏,三人之间除了通过游戏程序相互联络外,不可能存在其他相互联络的方式。
     1.A角色,通过游戏程序写给B角色一个词汇W1,告诉C角色词汇已经给出。
     2.B角色,收到A给出的词汇W1后,任意设想能够帮助C角色猜出该词汇的三个词汇E1,E2,E3,词汇中不能有和W1中相同的字,把这三个词汇发给C角色。
     3.C角色,收到B角色给出的E1,E2,E3之后,根据E1,E2,E3的提示,猜测W1是什么词汇,把猜测的结果W1'发给A和B.
     4.程序判断W1和W1'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程序请B角色给出三个词汇R1,R2,R3,分别用来描述E1,E2和E3与W1之间的关系。然后给A,B,C分别加2、8、4分奖励。程序用一个网络模型累积地记下结点E1,E2,E3分别通过三条边(关联源边)连到R1,R2,R3,再从R1,R2,R3分别通过另三条边(关联目标边)连结到W1的网,如果某边曾经经历过,则对该边的使用次数计数值进行累加。(Ei为关联源,Ri为关联桥,W为关联目标,累积下来,就形成一个以词汇为结点,以类关联关系之一是边的有向图)。
     5.自动轮流更换角色,原来的A当C,B当A,C当B.回到1继续,如果有人退出,自动从在线等玩的人中补充人担当此人角色继续。
     如果在线等待玩的人数达到3人,自动建立一个新的游戏小组,如此实现游戏小组的随机性和最大可持续性,每一个参与游戏的人都可以随时退出,随时再加入,但感觉不到小组成员在变化,定期对得分排行榜前十名进行实质奖励,以确保游戏的生存。

 回复  : 游戏我不懂,也从来不玩。你说的这个,听上去趣味似乎不足,“就怕没人玩”。不过,话说回来,facebook里面那农场种菜的游戏,看上去多么无聊,不是也风靡全球么?不懂。

2011-4-19 17:0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邱嘉文   2011-4-19 09:42
对于搜索,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不做一个“关联递进搜索”的算法呢?不是说,这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只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拉上关系吗?我推算一下:这地球上有人类历史以来,算5000年吧,算平均年龄60岁,有效交错认识时间10年,那么纵向有100个人就够认识任何年代的人了。然后在那个年代找6个人,就可以认识任何年代的任何人了。也就是说最多只要106人,全球所有曾今活着或正活着的人,就可以相互认识。

还是有点多,还是回到现代来吧:让我点6次鼠标就可以精确找到我想要的信息,还是可以让我很喜欢的。呵呵。

 回复  : 同志弟,点六次鼠标找到要找的答案,那是太落后了吧。对于90%的问题,平均点两次鼠标就应该可以找到答案应该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2011-4-19 16:59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邱嘉文   2011-4-19 09:32
看了半天,一头雾水。NLP原来可以是:自然语言处理。
这个NLP更有意思。

删除 回复 |赞[1]李维   2011-4-19 08:53
自顶一哈:不用谦虚,这个应该加精。也不枉我费了大半天的时辰。

《朝华午拾:“数小鸡”的日子》屏蔽留存

《朝华午拾:“数小鸡”的日子》

隐藏已有 2367 次阅读 2009-12-13 18:06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回忆录, 幻想, 轶事, 吹牛

这是一个很久远的动人故事,只是结局有些让人扫兴。说是一位爱幻想的村姑,左手一只老母鸡,右手一篮子鸡蛋,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开始幻想这些鸡蛋都孵出小鸡,小鸡长大又下更多的蛋,这些蛋再孵出更多的小鸡,直到她拥有了全世界。她正数小鸡数不过来,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鸡飞蛋打。
 
太太最近问我:“我们上次数小鸡是什么时候?你现在怎么不数了?” 我苦笑。经历太多的风雨跌宕,已经难有心情了,而且无论如何也超不过当年的想像力了。可太太说:我就爱听你数小鸡。是的,我们都很怀念以前数小鸡的日子。
 
那是20年前,改革开放初见成效,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我硕士毕业留社科院,事业顺风,提前一年获得助理研究员职称,又巧遇太太,喜结良缘,新婚燕尔,生活温馨甜蜜(见《朝华午拾:爱情自白》,《朝华午拾:牵手》)。
 
导师成为老板,项目正要用人,自然百般呵护。除了不愿意让我出国外,其余一切均有照应,还主动介绍我到师母所在的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研究生英语,可以挣点外快。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免除了很多为分房职称而你争我斗的烦恼,没有后顾之忧,项目又能发挥专长,我当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老板,太太和我皆大欢喜。
 
说起教英语,我当年的学生中名人可不少,皆因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学府,能够攻读研究生的都不是等闲人物,甚至名冠中外的作曲家金湘(当时是作曲系主任,曾创作歌剧《原野》,华夏文摘当年为他出过专集,说他集古今中外之大成)也是我的编外学生。其他学生如今有的官至音乐学院副院长,有的是中国琵琶皇后,还有的被誉为某少数民族偶像级“夜莺”。最知名的当然是彭丽媛。平时聊起来,她对媒体恭维她是歌唱皇后或巨星什么的很不以为然,她 preferred 的称号是歌唱艺术家。其实彭丽媛一个学期也就能上5-6节课意思意思。就这样,常常她在上课,门外就有记者等着采访她。因为长期缺课,她实际上跟不上进度,但她到堂了,总不能晾在一边。所以,当我循环提问时,就找比较容易的给她,比如让她重复我的句子。让人惊异的是,无论句子多长,我说得多快,她都可以八九不离十的复述出来。有些句子显然她并不理解,看来她的音乐训练培养了她敏感的听觉。这样一学期下来,到期末我开始犯愁,怎样给这个特殊人物评分呢?跟学院教导处一商量,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你看着办吧。我体会的言下之意是,总不能不让她及格吧。音乐学院的公共外语虽然是研究生必修课程,毕竟不是他/她们 career 的重要内容。后来,我网开一面,期末给她单独出题,允许查词典,让她带回家做,第二天交来。她大概是熬了夜认真做的,可以看出是个很有天分的人,也确实花了功夫。里面存在一些低级错误,可以判断她是诚实的(其实她那样的地位请人代劳是很容易的)。看在她对这份试卷的认真态度上,我最终给了65分。
 
除了音乐学院代课,我还先后在社科院夜校和建国饭店讲授英语,学生有饭店招待,出租司机和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有些课太太也去听,她坐在后排,观察学生对我讲课的反应,回来跟我说,你就是纸糊马大嗓,没想到学生还挺服你。我当年年轻气盛,精力充沛,教英语不过是小打小闹,从来不认真备课,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专业上。在年轻人中,我的成绩出类拔萃,在导师的支持下,我开始申请破格提拔副研究员。
 
太太是双倍开心,因为我不但专业上受到重用,前景光明,而且在经济上也比同类知识分子强很多。社科院名声在外,却是清水衙门,在那个年代,多数人就靠每个月百十来块钱的工资。而我总有外快,头两年教授英语,后来兼职在中关村公司,做技术转移,开发机器翻译的产品,兼职的收入比工资还高,更不用提还曾挣到外汇,一不留神一夜成了万元户(见《朝华午拾:一夜成为万元户》)。当年也没有去银行的习惯,挣来的工资和外快全是现金,就压在枕头下面。记得每次拿钱回来上交太太,太太总是把新钱跟老钱放在一起,然后细细数它三遍,无误后再放回枕头底下。我开始不理解,提醒太太只要把新挣来的钱数对就好,不用麻烦整个再数,还容易出错。太太笑而不答,我行我素,很enjoy的样子,我才明白原来数钱正是妙处所在。后来到海外很多年,起起落落,也有一贫如洗的日子,也有挣钱较多的时候,太太感叹道,银行是好,不管什么钱都直接入账,可再也没有以前数钱的乐趣了。
 
钱来得快,花得也快。当时我们在岳母家住,岳父母辛劳一辈子把四个孩子带大,三个送入大学,一个进了中专,个个都很有出息,在四合大院百多户人家成为美谈。可是,光靠老俩口的工资,勉强度日可以,大件是没有能力置办的。太太是四个孩子的老大,最先工作和结婚,自然当仁不让。百废俱兴,家庭基本建设正需要钱的时候。所以,厚厚一叠的票子,买个大冰箱,哗,下去了一多半。钱很快又长高了,岳父弄来一张很难得的彩电票,全家买台彩电热闹热闹,哗,又下去一截,如此反复。让太太特别得意的是,不管怎么花,这钱总会再涨回来。太太告诉我,还是你们研究所大姐那天说的对:不能找金山,因为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要找就找立委这样的金钥匙。
 
当年工作真是刻苦,尽管社科院不需要坐班,而我差不多每天都在单位干到很晚,直到饥肠辘辘顶不下去了才骑自行车匆忙回家。一边骑车,一边想着岳母做的炸酱面、烙馅饼和其他家常美味(岳母和太太总是把我那一份留出来)。太太全力支持,对我晚回来从无怨言,可是看到我天黑未归,总是惦念。当年,整个大院才有一部传呼电话,很难互相沟通。很多时候,都是她等不及了,就出胡同去迎我,有时走出去好几条街也不见。好多次,我们俩走岔了,回到家,一看人没在,赶紧骑车回找。找到就带在车后回转,进入长长的胡同时,总是小俩口牵着手,一路聊着天回家,感觉温馨而浪漫。
 
岳母家在东城区鼓楼附近的老四合院里面。周末我们常常在胡同散步,一边胡吹乱侃地“数小鸡”。太太常说,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还会有什么出息。她坚信我无所不能,总是鼓励我解放思想。我逐渐发现,无论我怎么海吹,她都很开心。而且吹得越神,她就越开心。不就是图个开心么,反正吹牛不用上税,又没有外人听见,所以我就可劲地吹。从茅盾故居门前过,我就说,赶明儿把这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揽下来吧。后来一商量,觉得茅盾的四合院毕竟太小家子气,家门口的乌兰夫府上倒挺大,可外观也太寒碜,围墙上还有铁丝网,跟个监狱似的。于是开始把眼光瞄向北海附近的郭沫若旧居和宋庆龄的宫殿。终于有一天,小鸡数到了我们当年能够想像的极限:“干脆把十里长安街包下来得了。”
 
太太问:“包括紫禁城和中南海么?”
我说:“当然”。
 

记于2006年九月一日劳动节前夕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朝华午拾》总目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78311.html

上一篇:《朝华午拾:我的考研经历》
下一篇:mirror - 镜兄絮叨故旧家常

 

3  武夷山 吕喆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蔣勁松   2009-12-13 21:35
以前讀過,再讀還是覺得很好。

删除 |赞[1]李小文   2009-12-13 19:09
》包括紫禁城和中南海么?
作为立委,就不应该这么想,更不该这么说。影响两岸关系,后果有可能会很严重。:)

《朝华午拾:一夜成为万元户》 屏蔽留存

《朝华午拾:一夜成为万元户》

屏蔽已有 5199 次阅读 2009-12-13 18:11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回忆录, 惊喜, 轶事, 万元户

我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语言研究所,受到导师器重,春风得意。除了组里的日常研究开发外,每个周末都泡在所里,干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都与世界语(Esperanto)的研究和应用有关。第一个项目是把自己的硕士毕业设计从封闭系统转为开放系统。这是我用 BASIC 编写的一款从世界语自动翻译成汉语和英语的系统 E-Ch/A。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当年少有的一个一对多系统,也算填写了“空白”。这项工作的直接结果有三。一是在演示后,受到德国控制论专家 Frank 教授激赏,除了决定在他的控制论杂志发表该系统的论文外,教授还写了长信,要资助我到他的实验室去继续开发这个系统(“我非常希望,北京的立委硕士能到德国工作数月以便使他的国际语到民族语的翻译程序能适应我们的需要”)。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出国机会,又不用考TOFEL, GRE和到处发信申请。当年出国热已经持续升温,而我和太太却浑然不觉,自得其乐。并没有把这次机会认真当回事,加上我的老板和导师刘教授巧妙劝阻,说要继续开发可以,让Frank教授出钱,承包到语言所来。知道自己走不成(觉得中途离开,跟导师面子抹不开),我就做顺水人情,把我的同事兼师兄乔毅介绍给 Frank 教授,成就了他的出国。研发世界语系统的第二个结果是,我发表在El Popola Chinio(中国报道)上的世界语语言学特点的粗浅论文引起了一个著名的西班牙教授 Juan Regulo 的注意。这位老先生是世界语界老前辈,在他的大学和城市威望极高,以他名字命名街道、广场等。正值他退休,学校决定给他出四大卷印制精美的专辑,表彰他的贡献。其中一卷是关于世界语学(Esperantologio)的论文专集,于是老先生邀请我在《中国报道》的论文基础上,扩展加工,单成一章。我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了17页,有老先生来来回回多次校改修正,发表了我平生第一次的Book Chapter ” Lingvistikaj trajtoj de la lingvo internacia Esperanto”(发表时老先生已经过世,他的去世在国际世界语界引起很多纪念,老先生千古!)。 我的世界语活动的第三个结果,是使我一夜之间成了万元户。在那个年头,市场经济刚刚萌芽,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市场经济催生的万元户,但与多数知识分子无关。我们这些助理研究员,每月工资100元左右,即便加上工余的兼课外快(我由导师和师母引荐,在中国音乐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英语,每课时不到10块钱,还要备课和自理交通),做梦也不敢指望哪天成为万元户。

话说当年荷兰有一家软件公司 BSO,从政府申请到一笔科研资金,公司本身补足另一半,做一个以世界语为媒介语的分布式多语机器翻译项目 DLT。五年下来,成绩斐然,开发了一个很像样的原型系统(但是分布式翻译的设想有点超越时代,最终没有找到后续资金去做商业开发)。为了对多语言机器翻译做可行性研究,BSO 要求按照一个统一的依存关系句法的理论框架,对十几种主要语言编写形式句法,用来支持媒介语和自然语言的相互转换。他们看到我在世界语机器翻译上有研究,于是请我承包汉语的依存句法的编写项目。也算他们找对了人,我周末日以继夜,努力工作五六个月,编写了一部比较完整的汉语形式句法-现代汉语依存关系句法(A Dependency Syntax of Contemporary Chinese),给他们交活,极受欣赏。他们先给了我1000荷兰盾的支票作为报酬,于是拿到中国银行托收。大概是荷兰太遥远,需要通过多次银行间的中转,结果三个月了,钱还收不到,我就写信抱怨。过了一周,突然接到中国银行通知,让我去取一笔电汇。我跟太太去王府井中国银行,惊奇地发现在我的名下有1000美元汇款。拿到这笔折合人民币约万元的“巨款”,当时没有顾上高兴,一路走一路嘀咕,难道钱真可以从天上掉下来。太太甚至坚持这肯定是搞错了,说要回去把不义之财退还。第二天接到荷兰公司的信,才明白是他们电汇的,作为对我的工作的额外奖赏,同时对支票不能及时兑现致歉(后来还是兑现了)。汉语是主要语言,我承包的项目对于他们的多语研究和寻找后续资金意义重大。后来乘我1989年去德国开机器翻译高峰会议,他们还特地邀请我和我的导师去他们实验室访问一周,进一步探讨汉语用于多语机器翻译的一些问题。

我跟太太开玩笑:“你不是说不义之财要退还么?” 太太感觉一夜之间成了“万元婆”,又是正当收入,甭提有多开心了。接下去好几周,她一个人逛遍了北京城的首饰店,仔细观赏品味各种首饰,但并没有购买。后来,太太告诉我,尽管只是 window shopping, 也很开心,因为以前想去看首饰,囊中羞涩,不好意思进去。如今成了万元婆,感觉好极了:我可以不买(当然还是舍不得),不是我买不起。太太对首饰的爱好就此培养出来,各种宝石如数家珍,平生最大梦想是做宝石生意,成为宝石鉴赏家。后来乘访问荷兰公司之机,在阿姆斯特丹的珠宝大街左看右看,终于咬牙,花了100多美元,给太太买了一枚红宝石戒指(我的导师也跟我一样,给师母买了一枚钻石戒指),她珍藏至今。后来太太笑着告诉我,经济上我是绝对被宰了,那么一点大的红宝石嵌在12k金的戒指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也就值20美金左右。我一辈子挨宰次数很多,没有少受太太奚落,可这次做冤大头,反倒成了光荣业绩。

06.03.29

~~~~~~~
附录 Frank 教授的长信的译文:

尊敬的同事:

这封通函除了给您以外,我还寄送给信尾列出的其他中国同事.我在贵国
逗留期间就关于教育控制论和语言控制论的研究和发展问题方面的合作与这些
同事交换了意见.前天我在汉诺威详细地谈了为这种合作取得足够的经济资助
的可能性.结果形势很好,如果该项目的提议可以在今年十一月提交的话,可
望在1987年二月得到肯定答复,四月取得第一笔钱.

我想提出两项建议:
1) "中德教育控制论工作领域的合作".取得的资助将用于:1.请
广州(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和/或中国科学院管
理干部学院和/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应用研究所)的科学家到我们研究所工
作几个月(5-16个月)(到德国的往返机票应由中方负担);2.配置必
要的设备材料(这些设备合作者最后可以作为本单位的财产带回中国);3.
(较少的部分)作为必要的德语工作者的支出.
2) "中德教育控制论和语言控制论工作会议".取得的资助用于:1
.4-6名中国科学家在1987年九月来德参加为期1-2周的工作会议的
机票和逗留费用;2.4-6名德国科学家可能在1989年春季(需要的话
也可安排在1988年)来中国参加第二期工作会议的机票钱(希望中方能承
担逗留期间费用).
根据我将要做出的提议(该提议已经取得口头同意),其目的是:
1a) 基于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这儿已经现存的材料,进一步发展用中文
和国际语的有关教育控制论的图书形式的,视听和计算机辅助形式的教学材料
,包括语言(国际语,汉字)入门班,以便将来在中国应用.
1b) 基于(1a)取得的成果实现教学效率的比较性测量.
1c) 在中国实现关于在小学进行语言教学的学校实验,以便测量由于
后来学习英语(或俄语一一如可能的话还有德语)而导致的语言学习的容易度
,进一步发展在我们研究所指导下我们在欧洲所做的关于在3年级和4年级进
行国际语教学的效果的研究和理论.
2) 实现运用国际语举行高水平的中德专家学术会议,以便促进科学合
作并出书汇集这方面的成果(附德语和汉语摘要).

北京和广洲的师范大学的AN Wenzhu和FENG Zhengy
uan同事已经了解了我的(德语的)暂时的上述第一项提议,这项提议正是
我前天交谈的基础,到十一月下旬我必须根据所收到的汉诺威方面的意见和您
的建议对该提议作一些修正.如果您准备合作(整个计划只有在至少一个中国
单位一一科系或研究所一一参加并提供必要的信息的情况下才真正可行),我
应该加上贵方的信息.所索取的信息是对下列问题的回答:
1) 您可能参加的项目的中文题目(同时请译成国际语)是什么?这个
题目应该适于向您的上司呈报信息,并且表达出您将参与整个第一项项目中的
哪一部分,如果您只对该项目的部分感兴趣的话.
2) 对于您可以实现的项目,无论是(a)在中国本身,作为贵单位的
贡献,还是(b)按照您的希望由您或您的代理人在我们研究所的逗留期间去
做,其目标应是什么?您现在已经可以作出怎样的工作计划或设想(包括所需
时间)?
3) 按照您的预计需要多少钱(包括召开学术会议,旅费,以及在中国
由您指导将要做的实验等等开支)?其中贵方本身可以负担多少?需要哪些物
质上的帮助(譬如录有教学程序的视听磁带材料,需要的话还有其他的仪器设
备等)?(这些设备材料预计大约需要多少钱?)
4) 一般地说,贵单位的任务是什么?人员,科室,仪器设备各有多少?
5) 贵单位有哪些科学家可能参加?他们的姓名,在贵所的职务和专业
情况.他们中哪些可能来我所工作几个月?哪些将参加所提议的第二个项目(
当然工作会议在内容上应与第一个项目相适应).对于每一位将参加合作的科
学家,我们还需要几行科学研究简历和所发表的科学著述的清单(按照发表时
的语言一一显然最可能就是汉语或英语一一列出著述的题目,尽可能也把题目
翻译成国际语置于括号中).

关于来德合作的中国科学家的语言知识,我无法使人同意完全放弃对其德
语的要求(这只有在纯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合作项目中才有可能达到),但
是我们的下述要求取得了同意,即前来与我们进行几个月合作的中国科学家只
需具备足够基本的德语知识(借助词典能大致看懂一张便条或简单的专业文章
),但是他必须具有很好的国际语知识(能用国际语参加专业讨论,能够一一
当然借助于世界语插图大词典PIV或其他语言工具书一一用国际语撰写学术
论文).如果相反,该科学家有非常好的德语知识,其国际语知识稍差一些也
无妨(能阅读,而且一一虽然很不熟练一一也能写和说).至于参加我们的工
作会议的人(会议当然是用国际语),只要有很好的国际语知识和一点关于德
语的概念就足够了.(对于我们的教育控制论和语言控制论项目,英语知识当
然并不重要.)

取得这笔钱的条件是,需有青年中国科学家参加.我非常希望,北京的李
维硕士能到德国工作数月以便使他的国际语到民族语的翻译程序能适应我们的
需要.除了他,我在汉诺威磋商时还提不出已经有具体印象的其他具有极好的
国际语知识的青年科学家.说到有极好的德语知识并具备迅速学会国际语的才
能这一点,我倒想到一位上海讲师,她大约30岁,参加了我在那儿所做的一
次讲演,后来跟我用德语讨论了问题.在汉诺威有人告诉我,这可能是古慧民
(GU Hui-ming)女士.

如果您能参加合作项目并为此为贵单位就前面的问题作出回答,我就太高
兴了.

此致敬礼!

寄: 陈原教授/GU Yijan/Men Guang-bin/欧阳文
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WAN Jiaruo教授/LI Yunl
in教授/LI Kedong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78312.html

上一篇:《朝华午拾:我的考研经历》
下一篇:mirror - 镜兄絮叨故旧家常

 

7  武夷山 吴飞鹏 杨秀海 吕喆 魏东平 蔣勁松 饶海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吕喆   2009-12-14 09:05
想发财,就应该做有用的东西。

《朝华午拾:欧洲之行》 屏蔽留存

《朝华午拾:欧洲之行》

屏蔽已有 4885 次阅读 2009-12-16 10:09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989年夏天,我和导师去德国慕尼黑应参加第二次国际机器翻译最高级会议。此前,我跟荷兰BSO(Buro voor Systeemontwikkeling BV)公司的机器翻译研究组一直有联络,应约为他们的以世界语作为媒介语的多语机器翻译系统 DLT,编写了一部现代汉语依从关系的形式句法。他们听说我们要来欧洲,就邀请我和我的导师,还有中国机器翻译界知名人物董老师,会后顺道访问他们的实验室一周,做学术交流,共同讨论汉语句法里的一些疑难问题。这次活动,他们称作 Chinese Week.

我们是应慕尼黑机器翻译峰会的召集人,西门子公司的S先生特邀,提交论文,介绍我们的JFY英汉系统。这是我第一次出国,一切陌生而新鲜。大会在大酒店的拱圆形讲演大厅举行,气派豪华。我的导师是俄语出身,所以派我上台宣讲论文。初生牛犊不怯场,我报告完后,回答了两个问题下场,正赶上中场休息时间。大概东方面孔的报告人很少,慕尼黑电台的记者现场采访了我,询问我的观感,还好没有涉及64的问题(当时64刚过,风声很紧,我们办到一半的出国手续,又重新审查一遍,险些泡汤)。

大会以后,我们乘火车沿莱茵河往阿姆斯特丹,一路风景如画,赏心悦目。河岸高地上屹立着一座座中世纪古城堡,引人遐想。我们在大学城 Karlsruhe 停留两天,访问两个刚认识的电脑专业的留学生。德国小城的整洁优美、绿地成片和德国人的彬彬有礼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当时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小城也有一条红灯街,而且就在大学生宿舍楼门前。后来到了号称世界“性都”的阿姆斯特丹才明白,这是小巫见大巫了。当时,本室同事傅大姐正在阿姆斯特丹进修,她请了一位留学生带领我们参观举世闻名的红灯区。这是来阿姆斯特丹的人必游项目之一,对荷兰旅游业很重要(几个月前,报载争议已久的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终于关门大吉)。

运河边的红灯区好像台北的夜市和北京的庙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见到有导游打着小旗,带领一队队游客。不时有骑着摩托的警察穿过。红灯区占据了运河边纵横七八条大街,沿街的房子,有一串串布置得很讲究的橱窗,每个橱窗里面有身着三点式的小姐坐台亮相。妓女有各种肤色和体态,有的小巧,有的肥硕,大部分都不好看,甚至倒胃口,但一律打扮得光鲜妖艳。第一次来参观的游客,不大敢正眼看妓女,因为她们总盯着游客频抛媚眼。我们的导游同学显然是老油条了,一路跟这些妓女打招呼,送飞吻,你来我往,但并不进门。看到一位日本人好像在门口讨价还价,等再回头时,这位买春客已经登堂入室,橱窗的帘子也拉上了,表示正在营业。不过,多数橱窗是没有业务的,毕竟众目睽睽之下招徕买春客似乎不是好的商业模式。我怀疑她们也许有政府旅游局的补贴,否则怎么可能经营下去。红灯区还有很多性商店和录象馆。走进一家商店,满目都是各式各色的硕大的性器官模型,吓得我赶紧逃离。

游览阿姆斯特丹后,我们按计划去Utrecht的BSO公司访问一周。DLT 项目研究组十几个人,一半是语言学家,一半是工程师,看得出来,这是个气氛融洽的团队。德国世界语者 Klaus Schubert 博士是系统枢纽“依存关系句法”(dependency grammar)的设计人,在项目第二阶段继 Witkam 成为项目组长。71届大会后招进来的美国世界语者 Dan Maxwell 博士,负责东方语言的句法项目的承包、质询和验收,是我的直接领导(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后来我成为他的 boss,这是后话,见《朝华午拾:水牛风云》)。Dan一看就是老实人,照顾我们客人殷勤有加。我看到他早上骑自行车来上班,笑着跟他说:“我在北京上班跟你一样”。

研究组的骨干还有国际世界语协会的财务总监,知名英国籍世界语者 Victor Sadler 博士,我在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跟他认识。作为高级研究员,他刚刚完成一项研究,利用 parsed (自动语法分析)过的双语对照的语料库(BKB, or Bilingual Knowledge Base)的统计信息,匹配大小各异的翻译单位(translation unit)进行自动翻译,这一项原创性研究比后来流行的同类研究早了5-10年。显然,大家都看好这一新的进展,作为重点向我们推介。整个访问的中心主题,仍然是解答他们关于汉语句法方面一些疑难问题。他们当时正在接洽欧洲和日本的可能的投资人,预备下一步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汉语作为不同语系的重要语言,其可行性研究对于寻找投资意义重大。

期间,Victor以世界语朋友身份,请我到他家吃晚饭。他住在离公司不远的一栋公寓里,太太来开门,先跟丈夫轻吻,然后招呼我进来。太太也是世界语者,忘了哪国人了,总之是个典型的世界语之家,家庭用语是世界语。Victor告诉我,太太实际上会一些英语,但是用英语对她不公平啊。太太很和善,跟我说,他们俩非常平等,她做饭,Victor洗碗。我说,这跟我家的分工一样,我最爱洗碗这种简单劳动。她笑着说,“Victor, vi havas helpanton hodiau (你今天有帮手了)”。饭后Victor洗碗,并没有让我插手,我站在旁边陪他聊天,一边看他倒进大把的洗涤液,满是泡沫把餐具拿出来,用干布擦
干。我告诉他们,这跟我的做法不同,我们总是怀疑化学制品有毒或副作用,最后必须用清水涮净才好。太太不解地问:“洗涤液如果有毒,厂家怎么能生产呢?” 这倒把我问住了。Victor夫妇和蔼可亲,我感觉在老朋友家一样,饭后一边吃甜点和水果,一边闲聊,尽兴而归。

记于2006年6月21日

立委《我的世界语国》入《世运人物志》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78995.html

上一篇:《朝华午拾:与白衣天使擦肩而过》
下一篇:mirror - “知识改变命运”的前提条件的“误区”

 

1  饶海

《立委科普:语素、汉字、单词以及音译意译》 屏蔽留存

《立委科普:语素、汉字、单词以及音译意译》

屏蔽已有 2766 次阅读 2010-1-27 03:53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汉字, 汉语, 语言学, 语素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立委随笔:语素、汉字、单词以及音译意译》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22, 2007 09:24AM

这个题目似乎很多人感兴趣,也存在很多误解,做点语言学的科普吧。

由于对语言学基本概念语素(morpheme,也叫词素)的不了解,很多人拿汉字和西语的词比较,这是不科学的,等于拿苹果跟樱桃比较。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词法(morphology,也叫形态学)分析的起点,而词是词法分析的终点,同时也是句法(syntax)分析的起点(基本单位/最小单位)。汉字大体对应于语素(即 morpheme, 有例外,比如“葡萄”中的“葡”和“萄”,以及音译词如“沙发”中的“沙”和“发”,这些字就不是独立的语素,但总体而言汉字和语素的吻合度很高),可英文单词是等于或者大于语素的单位(否则就没有morphology了)。所以,不能这样比较。正确的比较是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条数目,跟英文词典的词条数比较,就没有那么悬殊了。

英文的语素包括词根,前缀(pre-,non-,anti-),后缀(-ize,-er, 也包括语法后缀,如-s, -ed, -ing)。比如:

read-abil-ity/in-comprehens-ible/ir-regular-ity/relat-ed-ness 是一个单词(派生词),3个语素,相当于汉语中的三字词。

是不是学会2000汉字,就基本掌握汉语词汇(vocabulary)学会汉语了呢?显然不是。因为由字成词并不一定具有semantic compositionality(语义组合性,因为很多合成词语义上只是半透明的,甚至是不透明的黑箱), 也就是说,一个单词的意义并不总是语素的简单相加,1+1并不总等于2。多字词(现代汉语词汇主要是双语素词,表现在书面语就是双字词)也还需要一定的死记。比如,“语素”这个词,并不因为你认识“语”和“素”两个汉字,而自然理解,否则汉语只需要一本小字典就够用了,没有必要编纂汉语大词典和众多的专业词典。再举一例,我女儿汉字学得很快,但是让她独立阅读中文论坛就很困难,很多字认识了,可还是不明白讲什么,因为她不认识有些多字词,她的字汇量够了,可词汇量不够。

当然,相对于英语而言,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多是多语素词,而不是由词根独立成词为主,这就给人一种不陌生的印象。即便遇到新词,由于语素构词的半透明性质,加上上下文,理解起来,也可能八九不离十。从这个意义上,学汉语比学英语,词汇的记忆负担确实减轻了一些。

最后说一个有关的议题:外来词(比如laser)的意译(比如“激光”)和音译(比如“雷射”)问题。从语素分析的角度,意译实际上是利用汉字的语素性质创构多语素新词,而音译就是利用汉字的音节性质构成单语素多字词(多音节词)。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意译词一定程度减轻了记忆负担,让人似曾相识。这个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常常导致望文生义,“秀才识字认半边”,给不求甚解者开了绿灯。权衡利弊,一般而言,对于需要精确定义的专业术语,音译(或者不译,直接用原文)比意译要好,可以避免误解。但是对于已经进入大众生活的外来新词,意译比音译好一些。

感谢小日本,很多现代汉语意译词汇(现在大多已经进入大众词汇),是由他们先行利用汉字语素创造合成,然后我们拿来就用的,节省了我们的先辈翻译家“一名之立,旬月踟躇”的麻烦,也避免了现代汉语蜕变成中西混杂的怪物,试比较下列文字:

(1) 俱乐部已经邀请名讲师来举办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讲座,这是本俱乐部青春期性教育的重头戏。

(2) 克辣布已经邀请名莱克切入举办青少年菲锐澳勒基和塞靠勒基的莱克切,这是本克辣布青春期塞克司爱纠开心的重头戏。

——– 立委名言:一名之立,三月踟蹰。近代日本先我拥抱西方,至少从立名而言,我们是占了便宜的。

~~~~~~~~~~~~~

ZT: 忍不住到隔壁插了一句 (1622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26, 2006 05:35AM

前几天看到江老弟在黑暗中摸索,想用汉字表达他琢磨出来的语素的概念,就想好为人师一下。想还是等别的语言学家出来给他点拨一下吧。结果没有。质疑他汉字说的人,逼迫他重新修正概念,提出了近似语素的基本概念。

隔行如隔山,聪明人往往喜欢琢磨其他专业的事情。但必须承认,再聪明,这样做也基本是徒劳。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关于汉字拼音化(修正稿,放弃广义汉字说法)
大脑思维时,虽然表现出来像是以语音进行,但实质上是一种意识流;此意识流由某种意识元素组成。意识元素,从物理上说,表现为大脑神经网链;这些神经网链体现出意识内容、发音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对于西语,意识元素对应于word;对于汉语,意识元素对应于字(一个汉字相当于英文小word)和词所表达的概念。下面主要讨论汉语的情况。
意识元素的三要素(意识内容、发音以及书写文字)中,意识内容是最重要的。

声音虽然是语言的一大载体,但思维并不就一定是声音流。比如对于先天聋人来说,思维纯粹就和声音无关。

再比如,当你脑子里想“可疑”二字时,你清清楚楚知道是“可疑”而不是“可移”;也就是说,思维是在用“意识元素”进行,只是一般感觉上表现出语音形式。

汉语在脑中的意识元素常常是“图声并茂”,其中图只是存图的特征信息,人脑并不存图的全部。

人们学汉字时,实质上是在建立一个从这个意识元素到字形的映射库;学拼音时,则是在建立从意识元素到混淆了同音字的拼音这种映射库。

1。汉语意识元素的图表示即汉字的书写形式。显然,其与汉字一一对应。
2。汉语意识元素的声表示即拼音。显然,汉字意识元素表达为拼音时,混淆了大量同音字;属于多对一的对应关系。

以上两点为汉语构成的两个基本特点。

(在目前汉语拼音方案基础上的)汉语拼音化实质上是把汉语用一种不精确的方式表达,可读性大为下降。

江毅

语言学上,这是个基本概念,叫morpheme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liwei999999 于 2006-07-26, 04:41:11:

翻译成词素或者语素,它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关于morpheme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多定论了。
不过还是很佩服你在显然没有怎么接触语言学的情况下,独立琢磨出近似语言学里面的概念和理论。不过,大多是重复劳动,用词不同而已。

你的思路是对的(但在语言学中是常识,Course 101一级),开始用汉字作为你思维成果的载体,虽有缺陷(所以你不得不放弃),也不无道理。

在古汉语,汉字、音节和语素有很大的重合面。最科学的概念,能够适应人类所有语言的概念,还是语素。研究语素构词的学问叫morphology (研究由词构句的学问叫 synta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9131.html

上一篇:《立委随笔:名校情结 (续)》
下一篇:《立委随笔:怎样组建团队创业?》

 
 

收藏

[转载]ZT:差太远了:关于美国留学的28个误传 屏蔽留存

[转载]ZT:差太远了:关于美国留学的28个误传

屏蔽已有 2447 次阅读 2010-4-12 14:57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留学, 误传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朋友转给我这个,看了一下,觉得有理。录此作为留学资料之一种。

1.没听说过的大学一定不是好大学

  答案:不是事实。美国有很多大学,有的大学曝光率比较高,例如排行榜、体育比赛等,所以这些大学常被人们所熟知。但也有很多大学,学术非常优秀,由于曝光率不高,人们对它的了解相对少些,既便如此,这些大学仍然是好大学。

  2.大学排行榜是选校的依据

  答案:不是事实。只有46%的美国大学回答了U.S.News & WorldReport的排行榜的问题,很多美国大学并不参与这个排行榜。

  3.大学申请越早提交越好

  答案:不是事实。大多数美国大学并不考虑学生递交申请的早晚,申请只要在截止日期前到达学校就可以,但是及早做好准备,有助于大学申请的完善。

  4.分数高比选难的课程强

  答案:不是事实。选择有挑战性的课程并且通过,意味着你可以胜任大学的课程,在申请竞争性强的大学时,AP课程将有助于申请成功。

  5.少数族裔学生的录取机会大

  答案:不是事实。事实上少数族裔学生并无明显的录取优势,然而许多少数族裔学生讲述自己如何克服族裔困难并取得的成功的申请文,令录取老师印象深刻。

  6.校友子弟的录取机会大

  答案:不是事实。校友子弟的录取机会,依具体的学校而定,不同的学校校友政策不同,同一学校录取机会也与父母的捐赠密切相关,学校不是对所有的校友都是一视同仁的。

  7.体育明星大学免费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每年都录取很多体育明星,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体育明星的奖学金竞争激烈,所以体育明星绝不是大学的免费凭证,大学除了看重体育特长外,还同时注重明星的学习成绩。

  8.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获得资助

  答案:不是事实。美国大学一旦录取学生,一般都会协助学生解决费用方面的难题,学校会在赠款、奖学金、贷款等多方面提出综合建议和方案,资助与学生是否优秀无关,但是,奖学金(不同于资助)的确与学生的优秀程度有关。

  9.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便宜

  答案:不是事实。只看学校的收费标价,公立学校看起来比私立学校便宜,但是很多私立学校给学生较多的资助,所以综合来看,公立学校不一定比私立学校便宜。

  10.被录取后参观学校

  答案:不是事实。申请学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录取后看学校发现所申请的学校并不适合自己,那么很多申请工作就浪费了,最好是能在申请前和申请后都参观一下学校,因为这毕竟是人生的重要决定。

  11.入学前要选好主修

  答案:不是事实。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方向有所了解是正确的,这有助于寻找到理想的大学。但大学一般要求学生在2年级末才选择主修,大学的前两年学习,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选择自己意向的主攻方向。

  12.选择大学前要决定职业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是学生探索的阶段,不要轻易做出职业决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与主修并没有什么联系。

  13.工作、收入与大学密切相关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学习对学生寻找工作有帮助,但大学并不是职业培训基地,大学不保证学生就业,而且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收入,与大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14.如果你的室友自杀了,你会得到较多的A

  答案:不是事实。误传来自电影《Dead Man onCampus》

  15.最好的朋友绝不要住在一起

  答案:不是事实。真正的答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和你的朋友,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一时都拿不准确切的答案,那么不妨尝试一下,和你的朋友住在同一楼层或宿舍楼,这样各自都有回旋的空间。

  16.到了大学就不会想家了

  答案:不是事实。事实上很多学生到了大学后更加想家,想念父母、兄弟姐妹和家乡的食物。

  17.远距离的友谊会有很大的帮助

  答案:不是事实。在大学读书最好不要花整晚的时间与家人或朋友通电话,尽量多余身边的同学交往,在远处的亲朋好友常常不如身边的同学老师更容易了解你的实际情况,身边人的帮助会来得更快也更有效果。

  18.大学新生的体重都会增加

  答案:不是事实。在大学里确实有新生增加15磅的传统说法,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男生身上的较多,很多男生入学的年龄正好是身体“长胖”的时候,所以很多学生就误传“大学新生体重都会增加”。

  19.盟春藤学校都是富家子弟

  答案:不是事实。很多盟春藤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们都是极其聪明的学生,盟春藤大学对许多学生给予全额资助。所以不要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就轻易放弃申请盟春藤学校。如果你认为自己足够优秀,不妨尝试一下盟春藤,可能你会发现,一但被录取,所花费用可能比公立学校还便宜。

  20.盟春藤学校都很贵

  答案:不是事实。盟春藤学校贵是人们的误解,好货不便宜在这里行不通,事实上,盟春藤学校的收费是合理的,物超所值的,哈佛在全美国大学最贵大学排名中仅列第118名,另外,盟春藤学校的资助,相对来说也比其他大学优厚。

  21.Party大学学生不会好好学习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里的很多party是非常有益的,同学们通过party可以相互认识与了解,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但也有一些party的确是浪费时间,大学期间要敢于对一些party说“不”。

  22.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生活是艰苦的,在大学里你要认清楚你是谁,将来要做什么,在大学的每一分钟你都要花费的,大学生活仅仅是你以后新生活的基础和起步阶段。

  23.大学与中学相差不大

  答案:不是事实。美国大学与中学相差甚远,大学是学生独立生活的开始,老师不会告诉你该做什么或应该去做什么。

  24.美国大学需要读4年

  答案:不是事实。在美国只有1/3的学生会在4年内完成本科学业,大约有一般的学生需要6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大学本科。如果你想在4年时间完成学业,最好在事情前搞清楚该大学的毕业率,在美国学生花5年时间取得本科学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25.拿好分比选难的课好

  答案:不是事实。大学阶段的GPA固然重要,但学到真正有用的课程比拿高分更主要,虽然有些课程是比较难学的。

  26.课外活动越多越好

  答案:不是事实。在大学阶段课外活动并不一定越多越好,选择少而精的课外活动是比较明智的做法。美国大学阶段课程已经很繁忙了,所以在选择活动时应重质不重量。

  27.大学学位是理想工作的保证

  答案:不是事实。很多学生由于毕业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不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实习工作,期望获得竞争优势。

  28.主修决定了未来的职业

  答案:不是事实。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主修关系不大,许多工作是大学主修所不能包括的,所以职业的选择与主修有联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

http://news.creaders.net/immigration/newsViewer.php?nid=427056&id=97376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127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方府艺术收藏鉴赏幻灯成形记》

 

1  杨正瓴

[转载]ZT: 流落海外的中国精英 几乎就是一部苦难史 屏蔽留存

[转载]ZT: 流落海外的中国精英 几乎就是一部苦难史

屏蔽已有 2477 次阅读 2011-10-12 19:0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留学生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作者说话有些极端,但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留学生艰辛的人生之路。所述现象是比较现实的。 转载到《留学资讯》专栏来。

-------------------------------------------------------------------------------- 

2008-11-20 10:44:04 

流落海外的前中国精英,尤其是生物系的毕业生,几乎集中了人类自出现以来的一切苦难史。 

常年单调,重复,无聊的低端体力脑力劳动,洗瓶子,高温消毒,配制溶液,给成千上万个管子里加样,喂老鼠,杀耗子,伺候细菌,需要对detail有非常集中的注意力与超人的短期记忆力,还需要平行进行多项任务的统筹安排能力,跟个陀螺一样奔走于实验室的楼层里,象餐馆里端盘子的侍者,或者大厨,好处是不会长IT一族令人羞耻的啤酒肚,坏处是下班以后身心俱疲,倒在床上象跟木头。而白天动了一天脑子写程序的IT人,至少身体还是有些过剩精力需要在球场上发泄一下的。 

有个师兄说的好,中国人里面,没有什么人真正对研究感兴趣的,埋头于Research and lab work,本身就是对生活中许多需要直面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摧残式的回避。多年未见的,曾经在北大里气吞万里如虎的少年,如今目光呆滞, 衣着古怪,面有菜色,当年的理想已经不再提起。 

当年冰雪聪明的,周旋于男生中的系花美少女,曾经以工于心计,善于出没于社交场合闻名于北大。而今也被长年的实验室生活与米国中部小镇封闭简单的社会生活所残害阻滞, 于公共场合两眼在天花板,桌面与人群中躲闪扫射, 仿佛刚从农村进城打工的妹子,没见过世面。 

牛人当然有,可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哪些穷的连孩子都不敢生的大把80年代就入学北大的博士后们,恐怕远远多于迷漫着智慧与灵气的北大出身的教授们。 

持续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的打击了美国。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国博士与博士猴们,命运也戏剧性的出现了转机。当年风光无限的IT人,做到头也就是公司里最危险的最容易被裁的中层管理人员,年薪8-15万不等,35-45岁被裁,年轻力壮的岁月已过,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房子车子正在供,象巨大的吸血机器,依附在人到中年的已经出现各种劳损的肌体上。 

过河拆桥的美国公司不仅把你们一脚踢开,而且也不愿意招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年IT人。于是灰溜溜卖掉在湾区,大波士顿地区的房子,租个Uhaul向美国中部或者加拿大进发,寻找便宜的住房与可能的机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活局在不断上演,极端的例子就是夫妻二人拔枪互射。还好,这次老赵没有杀自己的老婆孩子。详细情况请见:直播:硅谷Jing Wu因被裁杀三同事 

此时女人们的目光眇上了这些她们从前都注意不到的博士们, 至少他们办绿卡快, 身价可能会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尤其是30岁之前拿到博士的男生, 更加是受人青睐。 

人在北美, 于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千百年的古训“嫁汉嫁汉, 穿衣吃饭” 变得更加生动,淋漓,直白与无奈。北大人接受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与生俱来的豪情壮志与跟现实之间的反差让北大人在北美的生存相比起其他所谓“烂校”毕业的,不仅不具备什么优势,有时反而更加的成为掣肘的因素。 

胡乱罗嗦两句, 洗洗睡了, 希望不要打扰大家的周末的心情。平步青云的,为你们高兴,也不比砰。混得灰头土脸的也不必骂街,人生就象玩麻将,小屁和就不必和了,年轻时候的小钱也不必计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猛的和一把大的,连本带利都回来了, 吃得喝得都有了。 

说得多了,实际的意思是大家没有必要在美国这么干耗自己的青春年华,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此投军从戎,回到中国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也不错,兴许还能和一把大的,比自己在北美30岁就可以看到自己60岁是什么样子好得多,无非就是住House跟Condo的区别,开大奔与开Focus的区别,别人儿子女儿上哈佛耶鲁,自己的孩子因为学区不好只能上个洋野鸡,其实说白了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嘴听着巨恶的ABC英文,中国人不是中国人,洋人不是洋人的怪物,而且大部分都有心理阴影,对自己的root and identity怀疑。特别是男孩子, 在学校受很多欺负,精神上就是一侏儒,搞不好成为新的VT小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96087.html

上一篇:留学问题: 本科还是研究生?
下一篇:《朝华点滴: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4  施泽明 肖重发 徐迎晓 dunkelblau

【留学资讯:北美移民、学位与职业前景杂议】 屏蔽留存

【留学资讯:北美移民、学位与职业前景杂议】

屏蔽已有 5322 次阅读 2013-6-29 03:2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职业, 留学, 移民, 学位, 资讯

限于知识面的局限,我对很多行业不了解,最多是雾里看花。不过岁数在这里摆着,耳闻目睹的印象有,分享出来,抛砖引玉,造福后辈。尽量减少他们在黑暗中探索北美求学就业的诸多问题,少走弯路。Again,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先说移民思维的变迁。我们那个年代,凡是出来的,就没人想回去,所有人都是奔绿卡来的,绿卡拿不到,甚至宁愿黑下来,也不要回去。后来中国经济腾飞了,到你们一代,我的观察是,多数人对移民不执着,多是机会主义。如果留学毕业顺利找到好工作,可以考虑留下来。否则留洋镀了金,打道回府。当然,移民生活和回国发展,的确各有利弊,一言难尽。

不过,如果国外定居是主要目标的话,不要忽略直接来美国留学的可能。主要是美国的留学机会(学校和programs的数量多)、工作机会和移民机会都比加拿大要大得多,没必要分两步走。表面上看,加拿大的移民门槛低,而美国的移民时间长而繁琐(不过奥巴马移民改革正在进行,今后会更加容易)。但是也要考虑两步走的时间成本以及加拿大整体机会不够。(我很喜欢加拿大。而且到了加拿大,美国大门也基本打开了。)不过,既然申请,还是要申请一下美国,然后看录取情况再定来美还是加拿大。

毫无疑问,美国机会和活力比加拿大强。如果真是读博士的话,最好到美国来。因为美国加拿大的博士都一样漫长,即便你已经有了硕士,也还是至少要耗费你4-5年的光阴(6-7年才拿到也多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你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筹划你的移民和工作目标。北美是这样,真要想留下的,一定能留下来。你想想,连非法移民都几百万几千万地留下来了,有高等学位的人想留下来怎么会不可能。

再说了,今后四五年的时间尺度里,你一定会找对象,筹划成家和定居。你在这边找对象的话,一多半会遇到美国人(包括亚裔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那么你的移民定居的目标根本就不是问题。结婚移民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这么早自己筹划移民不是瞎操心吗。话说回来,如果你看中的对象没有移民身份,也不是问题。到时候是你们俩计划今后的生活的问题,不是你一个人的计划。也许是两个人共同筹划找工作和办绿卡,两个人的机会自然增加一倍(不管哪个先办成先立足,另一位就搭顺风车)。也许你的那一位决定回国,因为回国有更好的前景和机会,那么如果你认同他/她的能力和判断,很可能会自己改变主意,一同回去,也不一定呢。总之,不要为很多年以后过多筹划每一个步骤。关键是要先出来,出来了就好办。

多申请一些学校。虽然申请材料很繁复,但是很多资料稍加修改都可以重复使用。那么就选择不同档次的多申请一些,名牌的,次名牌的以及中上的各来两个。美国选八九个,加拿大选三四个。到时候看有没有multiple offers,以及有没有资助,再决定去哪里。

如果家里有经济实力资助两年,我觉得选择一个master的program更加合理,因为培训与工作市场更加紧密。会计专业硕士我见过一些,她们开始找工作也不容易,但最终也找到了。会计的好处是,一旦走上职业,以后再把注册会计师的证书考下来,那就是铁饭碗了。不管企业大小,哪一家离得开会计呢?会计是越有经验,工作年头越长,越容易挑选工作。缺点是工作有些沉闷琐碎,工资也不是很高(稳定的代价就是工资不如那些吃青春饭的IT工匠高)。我觉得对于女孩子,这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至于金融投资行业,我的印象是与会计的按部就班完全相反,那是一个竞争激烈但回报很高的行业。高强度、高节奏。有的人喜欢这种挑战和节奏,也有的人更喜欢安逸平淡一些的职业。

IT 中除了软件硬件工程师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方向工作前景也不错。一种是 DBA (data base administer  数据库管理员),还有 graphic design,包括网页设计、产品UI设计等,都是需要一定编程能力、operations support 或更多的设计技能,都是有职业市场的行当。DBA要保证DB的运行,要随时处理出现的问题,要做performance tuning。现在稍大的DB就是TB级的,而且很多都是要7x24不间断运行,这里面名堂多了。网页设计产品界面设计,也有很多才华、经验和技能成分。以前我们引擎开发出来以后需要做应用,就高价请过一个有名的UI设计家,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蓝图做得那个漂亮,工程师实现的时候基本就是照葫芦画瓢。所以,DBA和图形设计在IT行业中也是收入比较高的。高级DBA和设计者都是稀缺人才。

MBA 其实没必要有多年工作经验。有更好,但是也有从学校到学校去修这个的。不过,MBA 在专业学位中,是属于万金油性质。将来的职业发展,主要是做项目经理、产品经理、marketing 宣传、sales 销售、物流管理、分析员等,也有做到高级管理CEO/COO/CMO等的(老中能做到的很少)。能把这条路走通,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严谨的办事风格,这些素质不是短短一年的 MBA 培训可以学到的。因此,职业顺利发达与否,一多半决定于本人的素质, MBA 最多就是一个敲门砖。后去更多决定于个人素质和实际职场上的磨练。有些人适合,有很多人不适合。(我就不行。)另外要注意的是,MBA programs 特别讲究牌子,名牌学校的很难进,但出来前景好。也有很多杂牌的 programs,混一个牌子而已,后去如何,看造化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03632.html

上一篇:评一下“相信未来的人类会有效利用雷电的”的臆想
下一篇:【成长花絮:作为家长,咱可以骄傲一下么?】

 

8  曹聪 吴吉良 雷海鹏 罗春元 李宇斌 徐索文 赵凤光 biofans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3]biofans   2013-6-29 21:47
以前俺们实验室的同事绝大部分去了美国,再也没有回来。

删除 回复 |赞[2]罗春元   2013-6-29 13:47
比较中肯的建议!

删除 回复 |赞[1]吴吉良   2013-6-29 09:47
毫无疑问,美国机会和活力比加拿大强。如果真是读博士的话,最好到美国来。因为美国加拿大的博士都一样漫长,即便你已经有了硕士,也还是至少要耗费你4-5年的光阴(6-7年才拿到也多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你有足够的时间调整筹划你的移民和工作目标。北美是这样,真要想留下的,一定能留下来。你想想,连非法移民都几百万几千万地留下来了,有高等学位的人想留下来怎么会不可能。
==========================================
现在北京一些技术人才的技术移民也相对容易,只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俺看到美国本土对技术蓝领的要求目前都提高不少。

[转载]到美国上大学需要多少钱? 屏蔽留存

[转载]到美国上大学需要多少钱?

屏蔽已有 2097 次阅读 2013-7-3 23:15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大学, 美国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转载这篇留学资讯。现在小留学生越来越多,我觉得总体是不合适的。除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外,从观察到的案例看,相当比例的小留学生很迷茫。这与国内上完本科以后,来留学读研究生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适应能力和目的性都强了很多,花钱花得值。主要原因是年龄,19岁的孩子虽然法律上属于成人,实际上还是孩子,对于世界很惊恐无措,一下子进入完全陌生的异国环境和文化,远离父母和故国,心理适应很难很难。而23岁的孩子走出家门,经过大学四年,成熟许多。自己想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都比较明确了。有钱送孩子出来念本科或社区学院甚至高中,对于多数情况而言,真地不如等孩子大学一毕业就送出来念个硕士好。

http://heller10.blog.sohu.com/266168639.html

到美国上大学需要多少钱?

图文:心路独舞

因为我在美国大学工作,近年来有很多人以各种方式向我打听到美国留学具体需要哪些花费、一年到底需要多少钱、勤工俭学又能挣多少钱和相关的渠道等,我一直想为此专门写几篇文章,但却一直都没有顾上。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看到了启德教育集团发布的《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在即将或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占被调查人群的52.28%,这导致得直接结果是,家长花了不少钱把孩子送出来了,岂不知更难的还在后面,因为一到了每年的六、七月便是美国大学账单飞来的时候,现在美国学费不仅是年年在涨,而且涨幅可观,导致有些家长不得不卖房卖车,还有全家三代人一起筹钱来付账单等,让我看着一时很唏嘘。

尽管送孩子出国留学之风盛行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但不管出自什么目的,只要选择了这条路第一件事就得筹钱(当然巨富的人家除外),因为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到美国留学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学校收的部分:这其中包括学费(Tuition)、住宿(Room charge)、伙食(Board rate)、书本(Book)、和日用杂项(Miscellaneous expenses)等。

个人必须消费的部分:车旅费(含国际机票)、手机等通讯工具、非移民身份文件含签证等费用、医疗和人身保险等。

而在美国留学可能得到的收入包括类似中国的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勤工俭学等,这个我在本文中只会简单涉及,以后专门撰文详述。

根据我自己在美国上学和在大学工作十几年的经验,以下我分别展开谈谈这些费用。

一、美国大学的收费

美国公立大学的学费(Tuition)在本州和外州(含国际)学生之间是有着巨大差别的,而私立大学则一视同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公立大学的部分预算来自州政府的税收,而外州或外国学生的家庭没有在所在州纳税,所以不能享受这种福利。对本州生的规定各州大同小异,多指的是考生和父母在申请学校之前已在学校所在的州居住了一年以上,有报税记录。而国际学生因需要学校出具签证文件支持在美国的学生身份,因此全是用外州生的标准来收费的,个别学校甚至会向国际生单独收费,数目比外州生还高。

我先做一个公立大学本州和外州(国际)生学费之间的简单对比,你马上就可以理解在经济不好的现在美国大学特别喜欢招收国际学生的原因了。以弗吉尼亚大学2012-13年度为例:

本州生

学费(Tuition): 12,224宿Roomcharge:12,224住宿(Roomcharge):5,170

伙食(Board rate): 4,270BooksandSupplies4,270书本(BooksandSupplies):1,220

各种杂费(Estimated miscellaneous expenses): 2,4702,470总额:25,354

注:这一数字指的是本州学生住校的费用,如果住在校外 (绝大多数学校一年级不准住在校外,二年级后允许)自己开伙可以省一些钱。

外州生(含国际学生)

学费(Tuition): 38,236宿Roomcharge:38,236住宿(Roomcharge):5,170

伙食(Board rate): 4,270BooksandSupplies4,270书本(BooksandSupplies):1,220

各种杂费(Estimated miscellaneous expenses): 3,7103,710总额:52,606

上面显示的这种学费之差在美国各大学里是大同小异的,很显然,现在经济不好导致了各大学得到的税收拨款减少,外州和国际学生马上变成了美国公立大学的摇钱树。

下面再来看一个有代表性的著名私立大学杜克大学2012-13的学费:

学费(Tuition): 44,101宿Roomcharge:44,101住宿(Roomcharge):6,140

伙食(Board rate): 5,630Estimatedmiscellaneousexpenses:5,630书本日用杂项(Estimatedmiscellaneousexpenses):3,472

总额: $59,343

对比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私立和公立大学之间的费用差别在国际学生这里就不大显著了,
所以那种上公立可以省钱的说法对留学生是不存在的。我同时把另外几所著名私立大学
2012-13的全部费用也罗列在这里,供有兴趣的人参考:

哈佛(Harvard University) 54,496YaleUniversity54,496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58,600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54,506ColumbiaUniversity54,506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61,642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55,016·CarnegieMellonUniversity55,016卡内基·麦隆(CarnegieMellonUniversity)59,710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到美国留学的话,每年开学之前先要交给学校5-6万美元,才有机会走入美国的校门。

二、个人消费

1、车旅费:

美国国内和往返国际机票费用等,按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往返机票算,按季节不同经济舱可以在1000-3000美元(含税)之间不等,学生放假期间恰是旅游热季,如果不是很提前购票的话常常价格奇高。

2、非移民身份文件含签证费用:

学生多数持F-1学生签证,这是一种非移民签证,一旦签证过期离境后需要凭借有效I-20表格再签证回到美国,所以在考虑国际旅费的同时还要考虑相关签证的费用。

3、手机和上网等费用:

美国大学到处都有无线上网,若是住在校园内则学杂费已经包括了这一部分,住在校外的需要考虑,电视缆线上网一般一个月四十美元左右。手机取决于所签的方案,每个月可以从三十美元到一百多美元不等。

4、汽油和行车保险: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民族,处于郊区的大学没有车的话几乎寸步难行,买车是一笔固定支出,修车则很难预计,汽油现在每加仑在三美元上下,取决于每年开多少英里支出可能不等,未婚的年轻人行车保险很贵,在汽车这一块上一个月支出四、五百美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5、医疗和人生保险:

这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很多中国家长和留学生忽略了的部分,尤其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案件促使美国大学加紧了对这一方面的要求。今年4月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中国留学生王柯遭遇车祸瘫痪,尽管肇事者被绳之于法,而与此案相关的医疗和保险问题却随之浮出水面。同样,中国留学生玛合日娜因为腰病不能上学而失去了学生身份,父母要探亲不能获得签证,同时又面临了经济和医疗问题。针对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很多美国大学出台了一系列硬性的新规定,比如哈佛大学就要求国际学生必须出具美国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证明,否则必须缴纳$2,168美元的健康保险年费才能入学,而且自己购买的医疗保险要涵盖紧急情况下国际医疗运输的费用。一年两千多的医疗保险在美国实在算不上很贵,但是一旦生病的话,没有保险看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都要四、五百美元,更别说其它的了

三、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助学金、贷款、和勤工俭学

如前所述,这一部分在本篇我只简单叙述,以后会专门撰文。

1、基于成就的奖学金 (Merit Based scholarship )

这有点类似中国的奖学金。美国有部分大学提供这类奖学金,其中包括:约翰霍普金斯、杜克大学、南加州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学生需要额外单独申请这一类奖学金 (写申请作文,提供推荐信等)。但这些年经济不好,这类奖学金严重缩水,而且竞争惨烈,入校后的四年之内要保住这一类奖学金的话,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成绩(GPA)和其他的附带条件。

2、基于需求的奖学金 (Need Based Scholarship )

这有点像中国的助学金,美国大多数的学校都提供这种奖学金,只要够录取标准,是否获得这种奖学金只取决于家庭条件,与学习成绩,才艺,体育表现等无关,但国内媒体常一锅粥把它也称为奖学金。美国几乎所有的常春藤盟校、斯坦福、MIT、加州理工等只设立这种基于需求的奖学金,而没有基于成就的奖学金。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这种奖学金也在严重缩水,美国学生能拿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颁给国际学生已经招来美国学生的抗议和媒体的关注,因为在美国纳税人的权益是不容侵犯的,所以对中国留学生的前景极不乐观。

3、贷款:

这是需要偿还的资助,所以对国际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

4、勤工俭学:

学生签证是不准在校园外打工的,一旦违反被发现的话,会直接被吊销学生签证,因为这触犯了移民法。在校园里打工是允许的,但在校园找工作是和美国孩子在竞争,语言和经验都处于劣势;另外全时学生每周工作时间规定不准超过20小时,这类工作一般支付联邦最低工资,一小时7.5美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税前最多能挣五、六百美元,大学的开学时间一共有八个月左右,理论上一年税前能挣不超过5,000美元,比起庞大的学费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而且,以我几年来每学期带将近20个学生助理的经历来看,美国学生一个星期工作10个小时已经有点力不从心,要是工作20个小时的话,对语言尚有压力的外国学生来说,能保持住不错的成绩简直是不可能的。

四、学费连年调涨的趋势

根据最大的私人学生贷款机构Sallie Mae的统计,美国大学最新的趋势不仅是奖学金和助学金日趋减少,而且学费每年都在不断攀升,据美国教育部国家统计中心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学年里,美国公立大学学费平均增长了9%,其中加州竟高达21%,公立大学学费连年调涨已是一种无法逆反的趋势。而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也提高了4%,由于私立大学学费的基数比较大,这4%的绝对值绝对不是小数目。

五、结束语

考虑到以上各种因素,我认为在美国读四年大学下来,30万美元是一个保守的基数,这还是万事顺利、孩子比较节俭的情形。所以留学的家庭每年至少能有7.5万美元的进项再来考虑这项选择,否则家长真的是捉襟见肘也凑不够这笔钱的,而且一出点什么事情你便是拿孩子在赌博了。

近年来,尽管面临着学费高、连年调涨、和资助少的三重打击,中国的家长和留学生们却并没有气馁,据国际教育协会统计,2011年美国的中国学生比2010年增加了23%,达到157,558人,占留美学生总数的21.8%,比总数第二的印度学生多了50%,其中南加州大学拥有全美最多的外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有2,515人,在该校外国留学生群体中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国内的媒体也逐渐爆出了海归出现了就业难、超四成海归月入只有三至五千的现实。而同时在美国,我也看到了不少留学生念的是一般或者条件较差的学校,虽然投资不小,但本科毕业后既升不进研究生院,又找不到工作,结果无法维持身份而不得不黯然回国。在目前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别说本科生了,就是硕士和博士也面临着移民身份和找工作的双重制约,这个我会在以后专门叙述。

最后我还想提醒的是,美国大学遵循的是著名的“宽进严出”的原则,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一定的淘汰率(drop out rate),尤其是第一学年过后。我执教的学校在20-30%,而有些知名大学淘汰率甚至超过50%,所以记住,把孩子送出来了,不过是仅仅开始,将来面临的是什么,对家长和学生都将会是不小的考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05036.html

上一篇:超级电容什么样子?
下一篇:围脖:去瑞士希腊,有啥好玩的?

 

2  吴吉良 李宇斌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虞左俊   2013-7-4 06:40
如今中国人不差钱 

美国高中生的吹牛单和推荐信:brag sheet & rec letter 屏蔽留存

美国高中生的吹牛单和推荐信:brag sheet & rec letter

屏蔽已有 5282 次阅读 2013-9-3 15:5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美国, 推荐信, Letter, 高中生

美国的孩子一进入最后一年高四就要着手大学申请了,全部申请圣诞节前搞定,来年春天逐步发榜。一般是选择8-10所大学分别申请,包括自己梦寐以求的名校(dream school),理想也现实的学校,以及几所保底的学校。申请过程很繁琐,很多 paper work,因此各种助学机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亚裔社区,大家为尽量考取名校都不惜血本。

其中一个环节是请老师和顾问写推荐信(rec letter),可是老师们面对很多学生,学校的顾问要服务上百学生而平时也没多少接触,怎样避免千人一面的程式化推荐信呢?一个普遍的做法是,给顾问和老师写一张 brag sheet,专门吹嘘自己的成就,给推荐信提供素材。这样看来,学会吹牛和推销自己可说是美国孩子必修的功课啊。看看这个吹牛的单子上都有那些条目要填写:

1) Please lis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colleges/universities that you will be applying to.

2) For each of the schools listed, please indicate the average GPA and test scores for admissions.

3) Which college is your first choice and why?

4) Describe your educational goals and possible career(s) you envision for yourself.

5) Why do you want to go to college?

6) What are three adjectives that best describe you? Please explain.

7) Which high school courses have you enjoyed most and why?

8) Is your high school record an accurate measure of your ability and potential? If not, why not?

9) 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outside of school?

10) Describe your volunteer/community service and approximately how many hours you have completed.

11) What accomplishments are you most proud of?

12) What are you passionate about?

13) Please explain if there are any unusual or personal circumstances that have affected you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in a positive or negative way?

14) What points or qualities would you like to be included in your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Responses can include traits from academics, personal life, activities, athletics, community, religious, work experience, special talents, etc.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22008.html

上一篇:【科研笔记:系统不能太精巧,正如人不能太聪明】
下一篇:说说什么是不成功的提案事例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蒋迅 曹聪 李宇斌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刘苏峡   2013-9-4 08:44Thanks for share. Is religious very important? Besides athelets, communities, special talents, what on earth do the activities mean?

李维 回复 刘苏峡 : leadership experience is important.  
prizes or winners on all events, especially at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levels, are shining.

2013-9-4 10:28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虞左俊   2013-9-3 16:16Each school is different. In my son's case, he was told to identify and contact the teachers who knew him well. So, during the junior year each student should have a list of the teachers for writing him/her recommendation letters

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屏蔽留存

加大(UC)系统以及 SCA5 宪法修正案的出笼背景

屏蔽已有 2509 次阅读 2014-3-17 16:05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加大, SCA5

以前说过,在美国加州,由研究型加大(UC)、教学型加州州大(CSU)和两年大专的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三级组成的公立大学系统备受推崇,其中加大UC九个分校是全美公认最好的公立大学系列。一般认为,全美排名前100就是好学校,进入前50就算名校。看看加大的排名吧:

UCB 加大伯克利   [排名21,工程排名3,企管排名3,公立大哥大]

UCLA 加大洛杉矶  [排名24]

UCSD 加大圣地亚哥  [排名38]  

UCD 加大戴维斯   [排名38]

UCSB 加大桑塔芭芭拉   [排名41,化工排名9,物理排名10]

UCI 加大 Irvine   [排名44]

UCSC 加大桑塔克鲁兹  [排名86]

UCR 加大 Riverside  [排名 112]  

UCM 加大 Merced [暂无排名,2005 新建]

加大前六所学校都进入全美前50的名校行列,第七所UCSC也进入前百。由于多数一流名校都是私立大学,加大的地位在公立大学中可算是首屈一指了。不怪很多人羡慕加州教育资源的得天独厚。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 SCA5 加州宪法修正案,就是代表西班牙裔的墨西哥移民利益的参议员,鉴于西裔学生在公立大学(特别是在加大)的比例与其巨大的人口不成比例,提出来的一个平权(Affirmative Action)法案,试图改变目前加州公立大学的学生比例,照顾西裔和非裔。这是历史的倒退,本质上就是要亚裔子女让出名额给他们,所谓平权就是施行合法的种族歧视,因此引起了亚裔社区的强烈反弹。最新的好消息是,这个反弹如此之大,这个宪法修正案基本上无法获得众议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当然,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墨移民数量日益增加,西裔选民对政治的影响力会日益增强,类似的法案在文化多元族裔多样化的旗帜下还有出笼的土壤。

在美国的种族熔炉里,不同族裔争抢公共资源和机会是难免的。就那么大饼,你多一口,我就少一口。亚裔的理论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照顾。这符合当代美国的意识主流,公平的竞争应该不分族裔背景、年龄、性别和性趋向。就教育而言,老中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华人又比较勤奋和善于学习,只要遵照禁止公立大学考虑族裔因素的现行加州宪法,自然而然地华人子女上加大的比例就大,在加大伯克利和加大洛杉矶高达40%之多。墨西哥移民的家庭完全无法竞争。老墨很多都是非法移民来美国从事最繁重的低端工作(农场采摘、超市收银、洗车、清洁等),在他们身份合法化以后,其子女的教育环境与大多从事科技白领工作的华裔家庭仍然无法比拟。再加上观念上的不同,老墨家庭更加随遇而安,及时行乐,愿意苦读的人不多。因此,只要不考虑族裔照顾,加州公立大学这种亚裔为主西裔极少的学生分布状况就很难改变。据传加大董事会对这种状况有忧虑,试图绕过现行法律使校园多元化,其做法就是无论学校质量如何,加大确保招收每所高中的前 9% 的学生,这样亚裔占压倒多数的好学区学生在这个自动配额下吃亏一些,而很少有亚裔学生的较差学校的学生则增加上加大的机会。对这个曲线救国的政策,吃亏的亚裔社区虽然不满,但也不好说什么,算是吃了哑巴亏:谁叫大家都不惜代价赶往好学区呢。SCA 5 则不同,这是明目张胆的修宪,试图使种族歧视合法化。这才有亚裔社区空前团结,齐心打压 SCA 5 的种种宣传和行动。

【相关】

[转载]SCA 5 背景资料 2014-03-03

你知道美国存在的 “合法” 种族歧视么? 2014-03-0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6782.html

上一篇:女校的理由,兼论男女平等、平权
下一篇:加州校园之旅:加大戴维斯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rosejump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屏蔽留存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屏蔽已有 2307 次阅读 2014-3-26 23:36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雅学院, 美国名校, 长春藤 |文章来源:转载

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时间:2014-03-26 08:21:40 来源:上海书评 作者:
▍根据金的调查,只要赞助两万美元,一个学生就能被一 般的博雅学院优先录取。比较出色的大学,这个数目就达到了五万美元,而且学生家长需要许诺未来会投入更多的捐款。排名前二十五名的大学,十万美元是必须 的。而到了前十名,二十五万美元只是及格线,父母往往要投入上百万美元来为子女铺平道路。

▍捐款与录取,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一种潜规则。并不仅仅是大学会在富豪捐款后投桃报李,具有野心的大学,往往也会主动录取富豪的子女,并不停地讨好富豪,从而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捐款。

▍体 育特是大学录取的关注重点之一。然而,如果人们以为诸如篮球、长跑等能够帮助自己录取,那就大错特错了。穷人之中擅长这些运动的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为了 “多样性”,大学“不得不”去招录一些具备独特体育特长的学生,比如划艇、马术、击剑、马球等等。至于为什么这都是富裕家庭才能负担得起的运动,美国大学 也许会说这只是巧合。

《大学潜规则: 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美]丹尼尔·金著︱张丽华 张驰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5月版︱385页,49.00元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到,由于美国社会没有长子继承制,所以永远不会分化出世袭贵族。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一片机会均等的土地上,最优秀的人总会脱颖而出。那些仅仅占据家族财富的庸人则缺乏必要的竞争力。所以,这总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然而,据《时代周刊》2011年报道,美国的阶层流动性已经明显低于它曾经鄙视的旧大陆。一个新的世袭贵族阶层已然在美国形成。

在《大学潜规则》(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中,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丹尼尔·金(Daniel Golden)为我们揭示了美国贵族赖以达成世袭的秘诀之一。

1995 年,提摩西,格罗顿中学(Groton School)的一个学习水平中游的学生,申请了斯坦福大学。他在中学里是一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主打防守位置。斯坦福把他按照顶尖运动员特招入校。奇 怪的是,斯坦福并没有授予提摩西运动员奖学金(每一个特招橄榄球员都有的奖学金)。而时任斯坦福队总教练的泰隆·威灵汉(Tyrone Willingham)也声称他并没有招募提摩西。实际上提摩西也缺乏防守队员所必需的速度。他虽然在1995年至1997年间效力于斯坦福队,却极少上 场。作为一个防守队员,他在大学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有一次成功擒抱。

三年以后,格罗顿中学1998年度共有九人申请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最后只招录了玛格丽特。她在班级中仅是中游水平,SAT分数逊于其余八个申请者中的七人。在被斯坦福拒绝的八人中至少有一人在学术领域全面超越了玛格丽特。

那么,为什么斯坦福对他们情有独钟呢?

这两位幸运儿的父亲,罗伯特·贝斯(Robert Bass)是得克萨斯石油大亨,1991年他曾经向斯坦福捐款两千五百万美元。

美 国顶尖高校为了证明自己的公平,总是强调自己的录取都是“无视需求”(即录取时不管学生是否能支付学费),哈佛等大学甚至会免除贫困或中产学生的学费。但 这些学校往往不是“无视财富”。捐款与录取,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的一种潜规则。并不仅仅是大学会在富豪捐款后投桃报李,具有野心的大学,往往也会主动录取富 豪的子女,并不停地讨好富豪,从而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捐款。

1993年杜克大学主动录取了罗伯特·贝斯的大儿子克里斯托 弗。1996年罗伯特向杜克大学捐款一千万美元。在这一年的杜克大学学报上,编辑如是写道:“谈到今年贝斯家族的赠礼,齐敖汉(杜克校长Keohane) 对该家族的‘示爱’从三年前本校录取其子的时候就开始了。父母二人受邀成为圣三一学院(杜克最古老的学院)访客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类似于一个小型信 托委员会,其工作是支持学校招收其百分之八十的本科生。杜克而后又经常赠与各种小礼品,比如篮球赛门票。”

不仅仅是知名私立大学有这种考量。公立大学如弗吉尼亚大学同样注重捐款。曾经以平等为宗旨的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在1980年代由于资金来源萎缩,也逐渐放弃了过去的信条,转而开始在富裕的市郊地区以及私立贵族中学寻找未来的学生。

根 据金的调查,只要赞助两万美元,一个学生就能被一般的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s)优先录取。比较出色的大学,这个数目就达到了五万美元,而且学生家长需要许诺未来会投入更多的捐款。排名前二十五名的大学,十万美元是 必须的。而到了前十名,二十五万美元只是及格线,父母往往要投入上百万美元来为子女铺平道路。赤裸裸地向学校提议以捐款来换取子女的录取,在美国上流社会 看来,实在是粗鲁不文。这些见不得光的口舌功夫,都是由私立预科学校(Prep School)的毕业咨询人员、亲朋好友或是受雇的大学入学咨询师来完成。

而这些活动,则包裹在层层谎言之中,成为了不可明言的潜规则。

 
谎言

长久以来,美国大学体系都以精英教育著称。大学都宣称主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而不是其他要素,来进行录取。美国左翼推行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曾受到右翼的激烈抨击,认为这伤害了美国的竞争力。

然而事实上,美国大学体系之中极少有谁真的是这么做的。那么,美国大学又是如何避免大众反感的呢?

主要的策略是包装。美国大学一般把校友子女称之为“传承”(Legacy)。美国大学一般会说,他们在两个势均力敌的候选学生之中,会选择有“传承”的那一个。他们说,这是为了校友的情分和褒奖这个家族对学校的“忠诚”。

事 实真相是,美国大学的校友群体是一个学校获得捐款的主要来源。而捐了款,校友自然期待学校的回报。很多捐了巨款的校友,即便其子女的水平明显低于很多被淘 汰的申请者,却还是脱颖而出。一些捐款甚巨的校友,如果其子女实在无法满足要求,还可以得到延迟入校的优待。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先被预定在下一年录取,然 后用这一年时间来加强自己。而其他那些贫寒子弟,几乎没有谁曾经获得如此的优待。如果这种校友的子女被拒绝,那么他们就会感到非常愤怒,甚至动用其影响力 来改变学校政策。

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十。但是“大学资源委员会”(哈佛大学主要捐款者组成的筹款组织)成员子女的录取率却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另一方面,即便是校友,如果对学校没有什么贡献,那么学校也不会因为其“忠诚”而对其子女有任何优待。当学校为自己的录取公平性辩护时常说:“即便是校友子女,也经常有被拒绝的案例。”这时候,他们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案例。

诸如杜克这种新兴名校,仅仅依赖校友是不足以快速发展的。而即便是哈佛、耶鲁这样的学校,虽然有着非常庞大、富有的校友群体,有时候也需要在其他方面补充资金。因此各个学校往往都有一个他们常常会否认存在的领域,叫做“发展事项”(Development Case)。

所 谓发展事项,就是专门为筹集资金而对非校友子女进行的录取。相比于“传承”,这种录取往往缺乏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大学常常会否认其存在,或至少刻意低估 其数量。“发展事项”不仅要求出动校长、招生主任直接结交富豪、招揽其子女,还要求招生人员到各个私立贵族中学去宣传、寻找潜在的捐款人。

为 了能让“发展事项”名正言顺地入学,大学在招生中有着种种的“伪公平”举措。比方说,大学会强调希望校园具有多样性,也希望学生具备各种特长。比方说体育 特长,就是大学录取的关注重点之一。然而,如果人们以为诸如篮球、长跑等能够帮助自己录取,那就大错特错了。穷人之中擅长这些运动的实在是太多了。因此为 了“多样性”,大学“不得不”去招录一些具备独特体育特长的学生,比如划艇、马术、击剑、马球等等。至于为什么这都是富裕家庭才能负担得起的运动,美国大 学也许会说这只是巧合。

社会活动同样是大学招生的一个关注点。而这恰恰是贫困学生的短处。富裕家庭子女可以自费飞到肯尼亚去从事志愿活动,可以到十几个不同的国家游历,而贫困或中产子女却往往要用课外时间打工赚取零花钱或生活费。

丹尼尔·金在书中不禁问道,既然富裕家庭子女在私立贵族学校中接受着第一流的初等教育,为什么一个号称精英主义的大学却要为他们而放弃学习环境比他们差、学习成绩却更好的学生呢?

有 时候得益的甚至还不仅仅是这些富裕家庭子女。美国大学录取中有一个行话叫做“语境”(Context)。这是指与权贵子弟来自同一个学校的申请者。“语 境”处理不好将导致严重的公共关系危机,该大学录取的公平性将可能被公众质疑,使得名誉受损。美国政客比尔·弗里斯特(Bill Frist)的儿子哈里森在申请普林斯顿时,有四个同校的学生也申请了这所美国顶尖大学。但是这四人的成绩都比哈里森好。为了避免这些“语境”带来的公关 麻烦,普林斯顿不得不把他们全部录取。

更可怕的是,这些学校一方面要照顾权贵子弟,一方面还要服从法律,招收黑人、西班 牙裔子弟。其结果就是挤压其他人群的招收规模。这时受损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亚裔。亚裔要进入美国顶尖大学,必须拥有比别人高得多的分数、强得多的特长。而 美国大学对此的辩护是:“亚裔都是考试机器”、“亚裔缺乏创新力”,这大概是美国最公开、最“政治正确”的种族歧视了  

录取信

一 封薄薄的录取信中包含着大学太多的利益与太多的野心。大学所关心的,甚至仅仅是金钱。一些大学还专门优先录取名人子女,换取名人在校内举办活动,与师生、 家长互动。这能吸引更多的“潜在捐款者”,也能提高大学的名望。大学还优先录取教职员工的子女,从而提高大学的知名度。

所 有这一切,都破坏了美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宣扬的精英教育理念。当招生人员在讨论“发展事项”的录取时,他们常常争论的不是这个学生是不是足够优秀、未来是 不是能成功,而是这个学生是否能正常毕业以及能带来多少捐款。当金钱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大学把招生标准降低到“能不能毕业”的水平时,我们不由要问这一纸录 取信难道真的不得不承载这样的重担吗?择优录取难道真的就这么难?

从哈佛、杜克、布朗以及圣母大学来看,似乎没有钱大学就发展不好,似乎要有钱就要有交易。而大学能用来进行交易的,当然是录取信。也许这根本就不是丑闻,而只是无奈的现实?

具 有讽刺意义的是,丹尼尔·金在《华尔街日报》上登载的一系列披露美国高校招生丑闻的文章,在某些人群之中,非但不是一份对教育不公的调查报告,反而是走后 门的指南。金提到,在文章发表后,曾有一位高科技企业的老板找到他,希望金能帮助他们成绩平平的女儿。他们希望知道究竟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 的门票。

如果仅仅阅读前半本书,读者可能会倾向于把书名翻译为《录取的价格》。但是最后几个章节我觉得才是整本书最具力 量的部分。因为金证明了,大学的权钱交易并不是必要的。他想要讲述的,不单是录取的价格,更是美国现存大学招生体制所带来的代价,以及为什么这些代价都是 不必要的。

加州理工学院,一直秉承绝对的精英主义教育,没有人可以因为父母捐了钱而被优先考虑。这所学校的入学申请表之 中,虽然要求填写申请者父母的母校,但是在录取时有“传承”的申请者的录取标准却要高于一般申请者。这使得加州理工新生之中的校友子弟往往不到百分之十, 大大低于其他顶尖大学。也就是说,“传承”和“发展事项”在加州理工学院是被完全无视的。不为任何财富折腰,使得加州理工的学生素质在顶尖名校之中高居榜 首。该校贫困和中产阶级学生比例远高于其他名校。

远在肯塔基的拜利亚学院(Berea College)与加州理工持有共同的理念。这所学校甚至比加州理工更激进:除教职员工子女外,它拒绝任何家庭收入过高(2006年时上限为五万一千美 元)的学生入学。这使得该校学生家庭收入平均仅为二万七千美元(低于美国平均家庭收入)。拜利亚学院在美国博雅学院之中排名第七十六,本科教育水平排名第 十一。它曾经培养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约翰·F.芬恩(John F. Fenn)。

位于纽约的库珀联盟是一所顶级艺术学 院,曾有学生被库珀联盟因为资质不够而拒绝,却被耶鲁录取。他们也有着类似的做法。前招生主任理查德·伯利(Richard Bory)说他会确保每个录取的学生都是最好的,而每个被拒绝的学生都有正当的拒绝理由。他说他当了十八年的招生主任,只有三四次有人打电话来问为什么自 己的子女没有被录取。很多纽约名门子弟都被拒绝了,而他们自己很清楚是为什么。

在资金方面,这些学校把筹款活动回归到了本质——支持教育的慈善活动,他们拒绝那种“录取信采购大会”式的筹款活动。

有 人说典型常春藤盟校的筹款和加州理工的筹款具有本质差异。常春藤盟校在向某公司筹款时会问“这个公司里谁是校友”,然后与该校友联系。他们会对校友说: “您在本校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您难道不想让其他某个人也享受类似的时光吗?”而加州理工的筹款人员会说:“我们有着最棒的项目,如果您支持我们,您就 是在支持科学发展和国家繁荣。”

加州理工的筹款规模在美国约排名第十八位。拜利亚学院和库珀联盟的学费全免,完全靠筹款和学生勤工俭学维持收支平衡。脱离了美国大学传统的录取信交易,他们仍然获得了充足的经费。

所以,大概录取信原本不必如此沉重、如此复杂。钱与谎言原本也不必与录取信扯上任何关系。

▍本文作者冷哲,文载2014年3月9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9496.html

上一篇:米拉围脖:生孩子是头在先还是脚?
下一篇:三说“天平平衡原理问题”

 

1  王晓明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ykmch   2014-3-27 11:50
社会不公也许永远都会存在,无论古今中外!

删除 回复 |赞[1]ch555   2014-3-26 23:50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是美国主流刊物吗?你总不能住在美国转中国货吧?
 回复  : 我爱转什么是由我的兴趣点决定的。

The Price of Admission)一书是不是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丹尼尔·金(Daniel Golden)写的?
这里的内容有什么疑问,请指出。

2014-3-27 00:441 楼(回复楼主)

[转载]泰晤士世界名校牛排榜 屏蔽留存

[转载]泰晤士世界名校牛排榜

屏蔽已有 2540 次阅读 2014-5-3 19:1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名校, 牛校, 泰晤士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英国泰晤士报的世界名校排名据说更加客观公正,调查的范围之广和问卷之多,无出其右。可它与美国的排名相差真不小。要说英国也是老牌权威了,不时想表现自己的不俗,可多少人信他呢?不过美国排名也明显 favor 私校了。二者应该折中一下。美国公校大哥大加大伯克利(UCB)排名老六(去年是老八),加大洛杉矶(UCLA)也高居第10(去年是12),居然超过老牌长春藤哥大(Columbia)和宾大(UPenn)呢。真长社会主义志气,灭资本主义威风啊。可是其实在美国的百姓眼中,这种排法是倒置了,不是说一流公校不好,但论师资比例和生源等条件,无法与一流私校比。泰晤士看重的是科研,其次才是教学,说是2比1的权重差,所以这个排名似乎更适合研究生做参考。另外,美国人青睐的与长春藤比肩的一流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schools),由于其规模较小,研究能力不足,虽然其本科被广泛认为是超一流的个性化教育,也几乎无一入围。而在美国,进入一流文理学院的难度和光荣,绝不亚于进入长春藤牛校。

 

2014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发布(图)

2014年3月5日,《2014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新鲜出炉。前十名的学校毫无悬念地被英美所垄断,哈佛大学仍然高居榜首,麻省理工以90.4的评分紧随其后;亚洲排名最高的为东京大学,得分为27.7,该校同样也是非英美高校的第一名,亚洲高校共有17所进榜,其中中国高校有6所;相比于去年,清华大学下降一名排在全球第36位,而北京大学则升至41位。以下就是是Top50学校的榜单:

 

 

这次《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还是运用比较独特的统计方法,新浪教育[微博]第一时间综合编译解析此次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排名的依据及统计方法:

调查来源分布情况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评判标准
  “地球上最好的大学是哪一个?”可能你看了这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的大学榜单的算分方法之后,就不会再觉得这个问题是个无稽之谈了。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使用独特的研究方法,只参照特邀专家的意见。该调查利用联合国提供的数据,确保了其能正确反映世界学术的分布状况,榜单被翻译成10种不同国家的语言,这也遵循着平均化跨学科研究的原则。受邀参与调查的专家既代表了他们的国家、同时也代表着他们所处的学科领域。

  这份调查由汤森路透负责,数据来源于调查公司益普索集团。他们只针对经验丰富的、学术成果久负盛名并且能够为研究和教学领域提供尖端观点的专家发放问卷。

  2014年的问卷发放时间为2013年的3月至5月,这项调查从全世界133个国家中收到10536份回复。受调查者的平均学术“工龄”为18年

  该榜单首次于2010年发布时共得到了13388个回复,2011年和2012年回复数量则分别为17554和16639,而这次(2014年)从超过150个国家的收集了共58000多份详细的专家回复,这比前四年加起来还要多。

  这些反馈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在2014年,这些反馈中关注最多的来自于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22%),随后是物理学(18%)临床学科(16%),生命科学(13%),然后艺术与人文(9%)

  而在覆盖的区域方面该榜单也比较均衡, 25%来自北美,19%来自西欧,13%来自东亚,10%来自大洋洲,10%来自东欧,5%来自中东,4%来自南美。

  在调查之中,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一份涵盖许多学院的榜单,但是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15所专家心中的最佳学府。

  为了得到更多有意义的反馈,受访者被问到了很多基于行为的问题,比如:“你会将你最优秀的学生送到哪个大学读研[微博]究生”。

  调查的数据作为去年十月发布的2013-2014世界大学排名[微博]的11项客观指标的主要来源,并且单独用于每年都要发布的世界声誉排名。

  算分标准

  声誉排名综合了各学校在研究和教学领域声誉方面的数据,用全面的统计方法得出学校声望的分数值。

  这两部分的分数按照2:1的权重比例来计算,而研究部分占据了更大的比重。专家们在反馈中表示:他们有信心根据研究水平这一标准做出公正准确的评判。

  榜单中所列出的学校是被访者们认为在同领域之中最为优秀的。榜单头名的哈佛大学最为热门(被提名次数最多),所以排行将哈佛大学设置为满分100分,其他大学将以之为参考。例如牛津大学获得的提名数量为哈佛的67.8%,所以牛津和哈佛的得到的分数为67.8分与100分。这个评分系统不同于其他世界大学排名,在声誉评判领域、它将独立提供一个更为清晰、更有意义的视角。

  在前100名的大学声誉排名中,《泰晤士高等教育》周刊和汤森路透只是打出了前50名学校的分数,因为后面的大学相对“小众”。后半部分的学院(top50至top100)被分成了10组单独列出,按字母顺序排列。为了计算更为精确、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点击进入《2014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周刊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排行依据及51名至100名学校榜单
http://edu.sina.com.cn/a/2014-03-07/1715240400.shtml

2013-2014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强

时间:2013-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 编辑:刘碧华

近日,最受中国留学生关注的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2013-2014学年世界大学排名榜出炉,立马成为留学界的热点话题。

这是泰晤士报连续第10年发布世界大学排名,排名主要考评参选院校的科研实力。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7500多名学术人士接受调查访问,50多位教育界权威人士参与了对排名的审核。此次世界大学排名依旧从5大类13项考评指标得出各个大学的总评分数:科研(30%)、教学(30%)、论文引用数量(30%)、国际视野(7.5%)以及产业收入(2.5%)。

在2013-2014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教育总体实力格局变动不大,美国依然独领风骚,加州理工学院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并列第2,斯坦福大学第4。TOP10中,美国大学占7席;TOP200中,美国大学占得77席。

可喜的是,亚洲的教育实力正在崛起。本届榜单中,共有6所亚洲大学进入TOP100,日本有5所大学入围200强,其中东京大学排名第23位列亚洲霸主;4所韩国大学进入200强,香港地区3所。北大和清华双双进入50强,且排名均有上升,大陆院校总体表现不俗,共有10所大学进入400强。

以下是TIMES 2013-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世界排名Institution学名称Country / Region 国家/地区总评得分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94.9

2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93.9

2 University of Oxford 牛津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93.9

4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93.8

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93

6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92.7

7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剑桥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92.3

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89.8

9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7.8

10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帝国理工 United Kingdom 英国 87.5

11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7.4

1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86.3

13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5.2

14 ETH Zürich -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ürich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 Switzerland 瑞士 84.5

1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3.7

16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81

17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9.3

18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79.2

19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9.1

20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 Canada 加拿大 78.3

21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77.6

2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7.1

23 University of Tokyo 东京大学 Japan 日本 76.4

24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6

2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3.4

2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Singapore 新加坡 72.4

27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72.2

28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71.6

2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71.4

30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71.1

31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Canada 加拿大 70.8

32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69.8

3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8.4

34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墨尔本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8.2

35 McGill University 麦吉尔大学 Canada 加拿大 68.1

36 Karolinska Institute 卡罗林斯卡学院 Sweden 瑞典 67.8

37 ?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洛桑联邦高等工业学院 Switzerland 瑞士 67.7

38 Kings College London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67.6

39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爱丁堡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67.5

40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7.4

4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7.4

42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7.2

43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大学 Hong Kong 中国香港 65.3

44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65.2

45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China 中国 65

4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4.9

47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4.5

48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64.4

49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州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4.2

50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China 中国 63.5

50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3.5

52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Japan 日本 63.2

52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3.2

5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63.2

55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慕尼黑大学 Germany 德国 63.1

56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韩国先进科技学院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62.9

57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中国香港 62.5

58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62.3

59 Ohio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2

60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浦项科技大学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61.7

61 KU Leuven 鲁汶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61.3

62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60.7

63 Georg-August-Universit?t G?ttingen 哥廷根大学 Germany 德国 59.9

63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兰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9.9

65 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9.8

65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 France 法国 59.8

67 Leiden University 莱顿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9.4

68 Universit?t Heidelberg 海德堡大学 Germany 德国 59.2

69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9.1

7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9

70 ?cole Polytechnique 巴黎高等理工学院 France 法国 59

72 University of Sydney 悉尼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8.8

73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鹿特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8.1

74 Universit?t Basel 巴塞尔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7.7

74 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乌特列支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7.7

76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Singapore 新加坡 57.2

77 Wageningen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Center 瓦格宁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6.8

7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6.7

79 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6.3

80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6.1

80 Durham University 杜伦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6.1

80 Tufts University 塔夫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6.1

83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5.9

83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5.9

85 Ghent University 根特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55.5

86 Freie Universit?t Berlin 柏林自由大学 Germany 德国 55.3

87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慕尼黑工业大学 Germany 德国 55.2

8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凯斯西储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5

88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5

90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4.7

91 Monash University 莫纳什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4.6

92 McMaster University 麦克马斯特大学 Canada 加拿大 54.5

9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54.1

94 Humboldt-Universit?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学 Germany 德国 53.8

95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彻斯特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3.6

96 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巴黎第六大学 France 法国 53.5

97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53.4

98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格罗宁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2.9

98 Maastricht University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2.9

100 University of Helsinki 赫尔辛基大学 Finland 芬兰 52.6

100 University of York 约克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2.6

102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52.5

10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2.4

103 Stockholm University 斯德哥尔摩大学 Sweden 瑞典 52.4

103 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利桑那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2.4

106 University of Montreal 蒙特利尔大学 Canada 加拿大 52.3

106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2.3

108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52.2

109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中文大学 Hong Kong 中国香港 52

109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 Canada 加拿大 52

111 Uppsala University 乌普萨拉大学 Sweden 瑞典 51.9

11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1.8

112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谢菲尔德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8

114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新南威尔士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51.7

114 Université Paris-Sud 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 France 法国 51.7

114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伦敦大学女王学院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7

117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Sweden 瑞典 51.6

117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6

117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丹麦科技大学 Denmark 丹麦 51.6

117 University of Glasgow 格拉斯哥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6

121 University of Sussex 苏塞克斯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51.2

121 University of Zürich 苏黎世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1.2

123 Lund University 隆德大学 Sweden 瑞典 51.1

124 University of Geneva 日内瓦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1

125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东京工业大学 Japan 日本 50.8

126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5

126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南非开普敦大学 South Africa 南非 50.5

128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4

129 RWTH Aachen University 亚琛工业大学 Germany 德国 50.3

129 Trin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Republic of Ireland 爱尔兰 50.3

131 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内梅亨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50.2

132 Université de Lausanne 洛桑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50.1

132 Indiana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1

132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50.1

135 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50

1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9.9

137 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9.7

138 Aarhus University 奥胡斯大学 Denmark 丹麦 49.6

139 University of Leeds 利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9.5

139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9.5

141 University of Warwick 华威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9.4

14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国立台湾大学 Taiwan 中国台湾 49.2

143 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9.1

144 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学 Japan 日本 49

144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49

146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8.9

146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拿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8.9

148 University of Exeter 埃克赛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8.7

14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8.7

150 Tohoku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Japan 日本 48.5

150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学 Denmark 丹麦 48.5

152 Albert-Ludwigs-Universit?t Freiburg 弗莱堡大学 Germany 德国 48.4

153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伯明翰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8.3

154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卡尔斯鲁厄大学 Germany 德国 48

155 Université Joseph Fourier, Grenoble 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 France 法国 47.8

156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Lyon 里昂高等师范学院 France 法国 47.5

157 University of Bern 伯尔尼大学 Switzerland 瑞士 47.4

157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诺丁汉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7.4

159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克萨斯A&M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7.2

160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7

161 University of Iowa 爱荷华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7

161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都柏林大学 Republic of Ireland 爱尔兰 46.7

161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莱斯特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6.7

164 University of Antwerp 安特卫普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46.6

164 Pompeu Fabra University 庞培法布拉大学 Spain 西班牙 46.6

164 Brandeis University 布兰迪斯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6

164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New Zealand 新西兰 46.6

168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西澳大学 Australia 澳大利亚 46.4

169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利物浦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6.3

170 University of Twente 荷兰屯特大学 Netherlands 荷兰 46.2

170 University of Vienna 维也纳大学 Austria 奥地利 46.2

172 Yeshiva University 叶史瓦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1

172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鲁汶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46.1

174 University of Delaware 特拉华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6

174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东英吉利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6

176 University at Buffalo 布法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9

176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Belgium 比利时 45.9

178 Université Paris Diderot - Paris 7 巴黎第七大学 France 法国 45.8

178 Stony Brook University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5.8

180 Wake Forest University 威克森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7

181 Universit?t Bonn 波恩大学 Germany 德国 45.6

181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伦斯勒理工学院 United States 美国 45.6

183 Iowa Stat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立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5

184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东北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4

185 University of Oslo 奥斯陆大学 Norway 挪威 45.3

185 University of Miami 迈阿密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5.3

185 University of Ottawa 渥太华大学 Canada 加拿大 45.3

188 University of Aberdeen 阿伯丁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5.2

188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5.2

190 Yonsei University 延世大学 Republic of Korea 韩国 45.1

191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Israel 以色列 45

191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United States 美国 45

193 Mines ParisTech 巴黎高科矿业学校 France 法国 44.9

194 University of Reading 雷丁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4.8

194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乔治华盛顿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4.8

196 University of Dundee 邓迪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4.7

197 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佛罗里达科技大学 United States 美国 44.6

198 Newcastle University 纽卡斯尔大学 United Kingdom 英国 44.5

199 Bo?azi?i University 海峡大学 Turkey 土耳其 44.3

199 Tel Aviv University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Israel 以色列 44.3

http://www.igo.cn/2010/news/lxxw/dxpm/2013/11/25/81711.shtml

【相关】

 留学资讯:美国牛排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0967.html

上一篇:虎妈虎女羊爸录
下一篇:米拉围脖:研究“石头剪子布”的技术含量

[转载]柏克萊本州生錄取率 降至13.5% 屏蔽留存

[转载]柏克萊本州生錄取率 降至13.5%

屏蔽已有 4453 次阅读 2014-5-4 21:59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费, 公立, 伯克利, 加大, 国际学生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全世界公立大学的大哥大伯克利加大可能是最为国人熟悉的公立美国名校,是很多人的梦想。伯克利加大由于政府补贴的减少(富可敌国的加州,前几年州政府债台高筑,濒于破产,无力顾及教育,教育经费不增反减),财政逐步吃紧,不得不收紧本州招生,扩大外州和国际学生的比例。因为公立大学对于外地学生所收的学费远远高出本地:本州学生在近几年大幅调涨以后的学费才一万二千美元,而外州和国际学生则需缴纳三四万美金(大约比私立大学便宜一万多,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本地外地一律四五万美金,唯一不同是,很多助学金的申请不对国际学生开放)。这一改变,外地欢喜本州愁,是国际学生的福音。今年两所最牛的加大名校,加大伯克利(UCB)和加大洛杉矶(UCLA) 本州录取均创下新低。身边就见到很多非常优秀的孩子被拒。

5月1日是加大今年錄取生決定所選學校的限期,但無論被錄取者選擇那一所加大分校,今秋能夠入讀加大的本州生人數都比前減少,因為今年符合入學資格而又被加大拒絕入學的人數打破了紀錄。

單單以位於中谷的麥賽德加大而言,今年就有1萬1183名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因為被柏克萊加大、洛杉磯加大、聖地牙哥加大和聖他芭芭拉加大等所拒,再轉給麥賽德加大。麥賽德加大建於2005年,是最年輕的加大分校。

柏克萊加大今年的本州生錄取率跌至13.5%(1996年為40%),洛杉磯加大也跌至16.3%(1996年為43%),其他加大分校今年錄取的本州生比例都比以前大為下降。

本州生錄取比例大降,反映出加州學生越來越難入讀加大;資料顯示,1994年時加大的本州生比例占了96%,但2012年已減至86%。

與本州生競爭的是外國學生和外州生,1994年加大的外國學生只占1%,但2012年增至8%,1994年外州生只占3%,但2012年增至6%。

高中成績和SAT成績好,再加上一連串的出色活動,現在已不能保證入讀柏克萊加大;由於申請者眾,而錄取率又低,柏克萊加大今年拒絕的學生人數竟然比史丹福拒絕的人數還多了2萬人;史丹福今年的錄取率只有5.1%,成為全美最低。

外國學生和外州生繳交的學費是本州生的三倍,為增加收入,以維持學校的競爭力,柏克萊加大於2012年所收的外國學生和外州生比前增加了三倍,在該年的5070名大一新生中,占了1150人。

柏克萊校長德克斯上月已表示,該校的外州生和外國學生還會增加,將由今年的20%增至23%。本州生今年的學費為1.3萬元,而外州生和外國學生則是3.6萬元。

原文:[世界日报]柏克萊本州生錄取率 降至13.5%

圣荷西水星报 By Katy Murphy

[email protected]

The promise of an elite public university education for California’s top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tinues to fade as record numbers of qualified in-state applicants are being rejected from every UC campus they applied to.

Admission rates at UC Berkeley, UCLA, UC San Diego and UC Santa Barbara have plummeted to less than half of what they were in the mid-1990s, a new analysis by this newspaper shows. This year, 11,183 freshman applicants who qualified for UC admission had no offers from their chosen campuses and were referred to UC Merced, the Central Valley campus that opened in 2005.

Some strove mightily and successfully in high school but found their aspirations opened few doors.

Student tour guide and Cal senior Sam Kirschner, right, leads a tour group past South Hall for students that have been accep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Student tour guide and Cal senior Sam Kirschner, right, leads a tour group past South Hall for students that have been accep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Berkeley, Calif. on Tuesday, April 29, 2014. Kirschner, originally from Louisville, CO, but now a California resident, is part of the trend to accept greater numbers of out-of-state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Kristopher Skinner/Bay Area News Group) (Kristopher Skinner)

Aman Shergill — an A student who juggled an after-school job with a boatload of Advanced Placement classes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applied to seven UC campuses and got into one: UC Santa Cruz.

“It was within two weeks that I got all my rejections. It was pretty bad,” the Folsom teen said. “I just thought that with what I had done and all my hard work, I was hoping for a little more.”

Every year, more college-bound Californians feel the sting of rejection as spaces for the state’s college-bound students lag further behind the soaring demand for Cal and other popular UC campuses.

The ease of applying to many campuses online, the relatively low sticker price for in-state students compared to private colleges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ve radically changed the outlook for applicants. Growing numbers of out-of-stat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pay nearly three times the tuition and fees, also fuel the competition for a spot in the class.

By Thursday, students must make the difficult decision about where to go in August. UC Berkeley gave thousands of fall applicants another option to consider: Wait until the spring term for a spot, when graduating students free up more space.

The options are more limited than parents and educators from past generations might assume, one expert said.

“Students need to be exposed to the truth,” said Lisa Garcia, director of outreach projects for USC’s Pullias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I tell all my students, even the valedictorians, ‘You can’t just apply to Berkeley and (UCLA) and San Diego and Santa Barbara.’”

Excellent grades, solid SAT scores and a long list of activities these days might not be enough to get you noticed by Cal, which turned away some 20,000 more applicants this year than Stanford, the nation’s most selective campus.

Berkeley’s admitted class, as described in a campus announcement, included national robotics and debate winners, “a ballerina who has danced internationally,” Junior Olympics athletes, a Disney Channel series actor and “musicians, dancers and other artists who have performed at prestigious venues around the world.”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1349.html

上一篇:围脖:洗碗的浪漫
下一篇:幸福和金钱关系研究de新突破?

 

0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yuelushan1   2014-5-5 09:28
邻家小妞,去了伯克利,第二年就是加州本州学生待遇了。

美国的公立大学只对本州居民优惠学费,以加州为例,必须是在加州住满一年以上的美国公民才可以享受本州公立大学优惠。

美国公民移居外州,立刻可以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任何拖延,驾照也可以立马进行改变,当然缴税也是不会落后的。唯有补助优惠,要等满一年。

最近看一个纪录片《Inequality for all》,得知加州伯克利分校是个自由派大本营。

删除 回复 |赞[1]yuelushan1   2014-5-5 07:52
外州生第二年就是本州生学费待遇,(因为成为加州居民),所以还要继续增加外国学生比例,敲外国学生竹杠。
 回复  : 是这样么?有没有住满三年这样的要求?
也谈不上敲竹杠,愿意被敲的人太多,比起私校至少还便宜一万一年呢,当然资源和条件比私校也差了不少,但毕竟名气在那里。

2014-5-5 08:221 楼(回复楼主)

[转载]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屏蔽留存

[转载]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屏蔽已有 3075 次阅读 2014-5-14 01:55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名校, 伯克利 |文章来源:转载

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4-5-12 22: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升学爬藤|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41评论

关键词:血流成河伯克利录取

随着5月1日来了又走了,除了少数还在等待名单(waiting list)上的,美国高中毕业生应该都已经知道自己去哪里上大学。2013年度大学申请季节也告结束。回顾大学申请的过程,我想经历过的人都不会很快忘记。几家欢乐几家愁,历来都是这样,但今年的情况似乎是愁的比欢乐的多了不少。有些被认为有冲大藤实力学生的连一个小藤也没有;有些被认为稳进伯克利,UCLA的被两个都拒绝。如果说是“血流成河”可能太夸张,但想进好学校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

每年4月18日左右伯克利公布本年度的大学录取数据,这份文件在加州的大学升学行业(college prep)内都被认真地研究。升学指导们希望从中找出新的趋势以便在下一年的工作中加以调整。为什么伯克利的数据这么重要呢?第一:申请的人多。在加州乃至西海岸,好一点的学生很少有不申请的。斯坦福申请的人也很多,但大多数都知道希望不大。第二:伯克利在加州系统中有指标的意义。作为加大旗舰和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对趋势最敏感,也最具有代表性。第三:由于种种原因,伯克利在国内名头很响。如果你说达特茅斯(Dartmouth)也许知道的人不多,如果说伯克利,稍微对美国教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

那今年的数据又给我们透露点什么呢?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让我们去看看。

 

申请人数飙升、录取率猛降

表1列出过去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预计上学人数的变化。

作为家长,你也许对大学是怎样决定应该录取多少学生感兴趣。这当然不是一拍脑袋产生出来的数字。招生官员(admission officer)首先决定预想上学的人数,这个数目每年有所变化,主要取决于经费,校舍,师资等情况。如果由于预算问题能开的课少,只能少招些学生。有了预想上学人数,比如5120人,再根据估计的产出率(yield)反推出录取的人数。

产出率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概念。在美国,高中生多数会被多个大学录取,因此不是每一个录取的学生都会来上学的。根据经验,伯克利每年有40%左右的录取新生注册上学,那么就需要录取13000人左右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当然产出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招生办需要根据趋势调整产出率。

今年伯克利分校录取的人数有所下降,是4年来最低的,这主要是因为预计的产出率会有3个百分点的上升。也就是说学校预计更多的录取学生会来注册上学。如果招生办预计错误,产出率没有按预期上升,那可能就需要动用“等待名单”。

 

2014-15年度

2013-14年度

2012-13年度

2011-2012年度

申请总人数

73711

67665

61695

52900

录取总人数

12813

14103

13027

13670

录取率

17%

20.8%

21.1%

27%

预计上学人数

5120

5250

5200

5150

表1:申请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的变化

从过去4年的数据来看申请人数飙升,从2011年度的52900人涨到2014年度的73711人,增加4成左右。录取率猛降当然是意料之中,从4年前的27%降到2014年的17%。这也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进伯克利这样的好学校越来越难。

2014同2013年相比申请人数增加了9%,这是相当大的增加。加州学生申请伯克利的数量增加了3.2% (基本上同高中毕业人数的趋势相吻合),增加的大部分来自另外两个来源 – 外州学生和外国学生。非加州学生申请伯克利增加了19.9%,而外国学生的申请增加了18.3%。从这点可以看出加州学生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邻座的同学,那些远在德州或德国的优秀学生也是看不见的对手。

进好学校越来越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所谓“军备竟赛效应”。冷战时代,你有洲际导弹,我就开发逆火式轰炸机;你有核动力航空母舰,我就来个DF21航母杀手。爬藤升学就是今天的新冷战。要保持竞争力,今天的学生必须做的更多、更好。光是GPA和SAT高显然是不够的,课外活动,社区服务,领导能力,比赛得奖,升学作文一样都不能少。

 

谁动了加州学生的奶酪?

从过去4年的数据来看,录取学生中加州学生的比例有所下降,从70%左右降到了今年的65%以下。外国学生在9%上下徘徊,变化不大。而非加州学生占录取学生的比例则提高到25%,也就是说4个学生中有有一个是外州学生。

伯克利是加州的公立大学,培养加州子弟理应是它的首要目的。那伯克利为什么要招这么多外州和外国学生呢?台面上的理由招收这些学生有助于提高伯克利的声望,帮助学生括大视野,等等。另外这些外州和外国学生总体的GPA和SAT成绩也高于加州录取学生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没有为他们降低标准)。

 

2014-15年度

2013-14年度

2012-13年度

2011-2012年度

录取总人数

12813

14103

13037

13670

加州州内学生

8290(64%)

9100(64%)

9278(71%)

9267(68%)

外国学生

1218(9.5%)

1638(11.6%)

1137(9%)

1280(9.3%)

外州学生

3205(25%)

3365(24%)

2622(20%)

3123(22%)

表2:州内,州外,外国学生录取人数的变化

伯克利没有说出的理由同钱有很大关系。3年前我写过一篇博文“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对此有详细解释。长话短说,收一个外州或外国学生,伯克利可以比收加州学生每年多收入2万美元。要说它对学校没有吸引力恐怕是不符合事实的。2008年经济危机后加州政府对加大的经费一再消减,伯克利这样自救也无可厚非(不然就要增加更多的学费),问题是现在加州政府的财政支持逐渐恢复,伯克利也应该回到传统的录取加州子弟的水平。现在看来,这个回归并没有发生。

如果你问我,我的看法是伯克利录取学生80-90%是加州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加州政府财政周期性的陷入危机,伯克利也意识到靠着政府经费日子很难过,还是靠自己的好。1987年的时候,伯克利一半的预算来自州政府,到了2013年,经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州政府的拨款在伯克利预算中只占12%。不拿你的钱就不受你的管,伯克利在某些意义上讲已经不再是加州公立学校,财政的独立给了它很大的自主权。

 

四面受敌的亚裔学生

 

表3列出各个族裔的人数和在国内学生(包括加州和外州学生)比例的变化。从表上可以看出亚裔是伯克利学生中人数最多的族群,占到43%。虽然比3年前有些降低,但并不明显。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外国学生中的亚裔人数(中国,韩国,印度是伯克利外国学生最大的来源国)。如果加上他们,伯克利本科学生亚裔的比例可以轻松地超过50%。

另一个受人关注的比例是“未充分代表的少数民族”(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或URM)的比例。这包括美国印第安人,黑人和拉丁裔。他们在伯克利录取学生中的比例从3年前的18%上升到今年的接近20%。

加州在1996年通过禁止在大学入学时考虑种族的209号提案后,加大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亚裔学生分别增长19%和28%。可以想象,亚裔占这样大的比例别人不眼红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前一阵在华裔中引起激烈反应的SCA5提案出现的原因之一。

 

2014-15年度

2013-14年度

2012-13年度

2011-2012年度

美国印第安人

95

80

87

90

非洲裔

392

417

392

406

拉丁裔

1933

1838

1819

1703

亚裔

5017(43%)

5566(44.6%)

5427(45.6%)

5565(44.9%)

白人

3518(30%)

3988(31.9%)

3683(30.9%)

4152(33.5%)

未标明

540

576

492

474

国内学生总数

11495

12485

11900

12390

URM

1794(19.7%)

1861(18.2%)

1919(19.7%)

1813(18.0%)

表3:各个族裔学生录取人数的变化

后来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因为亚裔,特别是华裔的强烈反对,SCA5的作者决定暂时收回提案进行修改。加州民主党可能不会在今年底中期选举之前再推出这个有争议的议题,以免影响到亚裔对它的支持。我的感觉是在选后SCA5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另外非洲裔和拉丁裔也可以收集足够多的签名,直接推动修改209号提案的公投。最近非洲裔和拉丁裔在伯克利校园举行了抗议活动,抱怨他们的孩子进不了伯克利。这些都在显示事情远没有结束

其实伯克利和加州大学系统一直在致力与将亚裔的比例压下来。到现在为止,它已经尝试过取消SAT II考试增加ELC录取学生,增加外州录取学生等手段,但效果并不明显。如果SCA5通过,将会进行全加州的公投来推翻209号的限制。考虑到近年加州人口结构的变化,公投通过的可能性相当大,届时加州大学可以将族裔作为因素之一在录取时加以考虑。这对亚裔特别是华裔有多大的影响还很难量化,不过亚裔在伯克利录取学生中比例下降则难以避免。

白露为霜注:加州亚裔在升学方面是相当成功的,这充分体现在伯克利亚裔学生的比例上。亚裔也是209提案受益最大的族群。前面的道路却十分困难。他们面临外州学生,外国学生的激烈竞争。同时,加州其他族裔也虎视耽耽。说他们四面受敌并不为过。古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今天加州的亚裔孩子也要有这样的斗志才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俯瞰伯克利校园 (背景是海湾大桥和旧金山)

from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99872/article-200996.html 

评论 (41 个评论)

回复钓鱼城 2014-5-12 22:34看来外国学生还未像南加大一样多。据说USC仅国内来的学生就有几千。回复徐福男儿 2014-5-12 22:37第一次听到有大藤、小藤的区分,有趣。请教哪几家是大藤?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吗?其他都算小藤?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2 22:40

徐福男儿: 第一次听到有大藤、小藤的区分,有趣。请教哪几家是大藤?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吗?其他都算小藤? 

通常的说法里大藤是HYPSM,其他5所藤校是小藤。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2 22:42

钓鱼城: 看来外国学生还未像南加大一样多。据说USC仅国内来的学生就有几千。

伯克利还没有到达USC这样,还披着公立学校的外衣。回复徐福男儿 2014-5-12 22:47我觉得华裔的孩子没有必要死盯着伯克利、UCLA等几家加大,从而同人家争得血淋淋的。应该把眼光转向一些非常好的文理学院,比如Pomona College一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绝对不输于加大,小班制对学生的照顾甚或胜过加大(加大往往一个班几百学生,老师根本照顾不到你)。本科毕业后,考研的时候再攻藤校或伯克利,实际收益会高很多。
很多华裔家长实际并不很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往往是冲着学校的名气,或者甚至抱着攀比心理在知道孩子的选择。他们都应该多读读LZ的文章。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0:11

徐福男儿: 我觉得华裔的孩子没有必要死盯着伯克利、UCLA等几家加大,从而同人家争得血淋淋的。应该把眼光转向一些非常好的文理学院,比如Pomona College一类的学校。这些学

谢谢推荐。我自己一直很喜欢文理学院(藤校其实多数是文理学院)。  
加州的学生以前一直是要么进藤校,进不了就进加大。现在看来还需要申请一些其他州的公立学校比如UVA,UM,UT,UIUC,等。外州的学生杀到家门口了,加州学生只能逆袭。回复fanlaifuqu 2014-5-13 00:52一亲戚孩子获多校录取,最后选了普林斯顿。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0:56

fanlaifuqu: 一亲戚孩子获多校录取,最后选了普林斯顿。

Congrats!    普林斯顿不会让他失望的。回复light12 2014-5-13 01:43SCA5通过法院会怎么看?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1:51

light12: SCA5通过法院会怎么看?

最高法院对Michigan的裁决似乎认为这事应该由选民决定。这个消息让SCA5的支持者很振奋,他们似乎认为如果公投通过,最高法院也不会挡路。

But three justices in the majority, Chief Justice John Roberts, Anthony Kennedy and Samuel Alito. concluded that the lower court did not have the authority to set aside the law.

"This case is not about how the debate about racial preferences should be resolved. It is about who may resolve it," Kennedy wrote.

"Michigan voters used the initiative system to bypass public officials who were deemed not responsive to the concerns of a majority of the voters with respect to a policy of granting race-based preferences that raises difficult and delicate issues," he added.

http://www.cnn.com/2014/04/22/justice/scotus-michigan-affirmative-action/回复金竹陶器 2014-5-13 02:24谢谢大作。社区耳语也是今年更难进了。回复light12 2014-5-13 02:25

白露为霜: 最高法院对Michigan的裁决似乎认为这事应该由选民决定。这个消息让SCA5的支持者很振奋,他们似乎认为如果公投通过,最高法院也不会挡路。

But three justices i

这样就给种族主义敞开大门 回复wcat 2014-5-13 02:51

白露为霜: 通常的说法里大藤是HYPSM,其他5所藤校是小藤。

不是藤校的 Stanford & MIT 算进去了,那 Univ. of Chicago 怎么不算呢?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2:53

wcat: 不是藤校的 Stanford & MIT 算进去了,那 Univ. of Chicago 怎么不算呢?

S & M 传统上被算进大藤。这几年哥大起的很快。芝加哥大学不是藤校更胜藤校。。 回复caro 2014-5-13 03:26好文章,未经你允许我给转走了。回复ChineseInvest88 2014-5-13 03:39鼓掌!又一篇好文章!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05

caro: 好文章,未经你允许我给转走了。

谢谢。没关系。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06

ChineseInvest88: 鼓掌!又一篇好文章! 

谢谢来访。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14

金竹陶器: 谢谢大作。社区耳语也是今年更难进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谢谢来访。回复jc0473 2014-5-13 04:37应该先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然后再选择学校

评论 (41 个评论)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4:53

jc0473: 应该先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然后再选择学校

如果能再上大学前定好发展方向,那是最好。但至少有一半的大学生改变主修。如果学生不是很确定,申请综合性大学比较合适。回复jc0473 2014-5-13 05:18

白露为霜: 如果能再上大学前定好发展方向,那是最好。但至少有一半的大学生改变主修。如果学生不是很确定,申请综合性大学比较合适。

嗯,是这样的。我想说硅谷的大学如SJ 大学或者联合大学(有的是所谓野鸡学校)读PC,EE等科目,可以学到知识。老师很多是附近高科技公司搞研究和项目工程师兼课,实用的最新科技。得天独厚,就业也容易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6:54

ryu: 盛名之下,其実難符,

伯克利是加州公立学校。对加州的学生来说性价比很高,很少有学校同它能相比。对其他州的学生来说,伯克利并不定是最合适的选择。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07:12

jc0473: 嗯,是这样的。我想说硅谷的大学如SJ 大学或者联合大学(有的是所谓野鸡学校)读PC,EE等科目,可以学到知识。老师很多是附近高科技公司搞研究和项目工程师兼课

如果不想进UC,可以考虑州立大学里的学校。Cal Poly SLO, San Jose State, 等在湾区的高科技界口碑不错。湾区也有一些“Wild bird",主要赚外国人钱的,也能签证出来。但我不会推荐给ABC。回复穿鞋的蜻蜓 2014-5-13 10:16伯克利加大一直有“中国城”的绰号,达特茅斯别说在中国鲜为人知,在美国知道的人也不多:)这两种学校互相借鉴一下可能更有好处,伯克利可以再贵族俗气一点,达特茅斯可以再大众高端(科研)一点。回复看得开 2014-5-13 10:59

jc0473: 应该先选择好个人发展方向,选择学科,然后再选择学校

  很大部分的大学学生在大学一二年转专业。回复jc0473 2014-5-13 15:34

看得开:    很大部分的大学学生在大学一二年转专业。

是滴,那就先上社区学校两年再转学,还能省不少经费呢 回复jc0473 2014-5-13 15:36

白露为霜: 如果不想进UC,可以考虑州立大学里的学校。Cal Poly SLO, San Jose State, 等在湾区的高科技界口碑不错。湾区也有一些“Wild bird&quot;,主要赚外国人钱的,也

明白,你是行家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5

Duffy: 绝对够专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好文。

   谢谢来访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6

mayimayi: 好文 !

谢谢详细分析

   问好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7

看得开: 就算进了加大,校内的竞争也是触目惊心!我一个华人朋友的儿子,上星期五打电话给我的朋友说想自杀! 

他要是说出来,可能问题不大。的确是满吓人的。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7

风天: 耶,大学城,
好风光。 

谢谢来访。 回复白露为霜 2014-5-13 21:29

穿鞋的蜻蜓: 伯克利加大一直有“中国城”的绰号,达特茅斯别说在中国鲜为人知,在美国知道的人也不多:)这两种学校互相借鉴一下可能更有好处,伯克利可以再贵族俗气一点,达

如果伯克利变成私立学校,再把招收的学生减半,就能贵族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4193.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杨正瓴   2014-5-15 08:41
跟申请国家基金类似了。

[转载]几家欢乐几家愁: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 屏蔽留存

[转载]几家欢乐几家愁: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

屏蔽已有 2027 次阅读 2014-5-14 03:47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文章来源:转载

几家欢乐几家愁:伯克利大幅增收外州学生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1-7-20 21:3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升学爬藤|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11评论

关键词:

曾几何时外州学生要想考上加大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是件非常难的事情。成绩要特别优秀不说还要多付学费。2009年时伯克利只有不到10%是外州或外国学生。那时同一个寝室问起来不是Plao Alto 就是Cupertino,真是有点扫兴。为什么会这样哪?因为伯克利是公立学校。作为加州大学的旗舰校园(Flagship Campus)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加州纳税人的子弟。外州人只有很少的名额,谁叫他们的父母没有在加州纳税。

但随着加州财政的恶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加大不但基本解除对外州学生的限制,而且开始积极招收。2011年伯克利新生中外州和外国人的比例已达30% (外州学生占18.4%,外国学生占11.4%)。见下图。以伯克利新鲜人一届为4100人计算,仅仅两年之内非本州学生就从一年400暴涨到一年1200人。

这一切当是钱在作怪。招收一名州内学生,收学费 13,00013,000。如果换成一名外州学生,学费则是36,000。仅多收非本州学生一项伯克利每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000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外州学生到伯克利上学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一年所有费用加起来超过55,000西(Rutgers)60西555,000,直追私立学校。有人也许会问:“谁会付私立学校的价钱来读伯克利?”其实有这样意向的人还不少呐。加州的居民常常忘记自己是多少幸运–加州有全美最优秀的公立大学。考不上哈佛,就上伯克利。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你住在新泽西,考不上普林斯顿的话,本州的公立大学是罗格斯(Rutgers)。其实排名60左右的罗格斯大学也是不错的学校,本州的人上也不贵,但有些人还是不甘心,所以他们把孩子送去密西根大学或佛及尼亚的一些大学。花费也要超过5万。这样相比之下伯克利的55,000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毕竟伯克利排名更高,加州气候更好,将来还去硅谷工作也容易一些。对他们来说,这是个利好的消息。

这个变化长远来讲对伯克利和加大或许是有利的。增加外州学生可以提高伯克利的知名度。它可以乘势成为全国性大学。现在的伯克利只能算西部或加州的大学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加州。多收的钱可以稳定伯克利的财政,减少对州政府的依赖,留住一流的教授等等。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百利无害,何乐而不为?所有估计今后几年伯克利外州和外国学生的比例还将提高,可能会达到40%甚至50%。

那么谁是伯克利的这个如意算盘的失意者哪?毫无疑问是加州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如果你感觉到伯克利比以前难考了,You are right!总人数没有增加,非本州学生增加了800,当然是本州学生就减少了800。就这么简单。因为亚裔占伯克利学生的40%,所有肯定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而最有可能被挤掉的是那些在录取的边缘上又是低收入的学生。

对那些坏消息不断的加州的学子来说这真是雪上加霜。因此而梦碎的学生也不是一个两个。可怜那些任牢任怨为加州交税的父母们,到头来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挤下去。这难道能说是公平吗?

 

伯克利外州和外国学生迅速增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4197.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收藏

[转载]女孩应该学生物吗? 屏蔽留存

[转载]女孩应该学生物吗?

屏蔽已有 2556 次阅读 2014-5-14 07:0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生物 |文章来源:转载

【立委按】这位白露为霜听上去耳熟,也许还认识。无论如何,她的系列博文谈美国教育、求职和亲子关系,都十分到位。从博文看,她是藤妈,把两个女儿都成功送进藤校,真是不容易。再转一篇,与各位分享。

女孩应该学生物吗?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1-11-9 15:3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教书育人|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22评论

关键词:专业生物学女孩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择专业比进入那一所大学更加重要。如果你有个女儿倾向于学习生命科学,你应该支持吗?

增加女性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数量一直是美国大学以及工业界的努力方向,近年来也的确有了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孩子选择专攻被称为STEM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领域。

尽管如此,女性只取得在工程和计算机学士学位中的17-18%,以及物理科学 (physical science, 包括所有生命科学之外的科学类学科) 和数学的40%。那么,这些学科学的女生们到底去了哪里了呢?原来她们全挤在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大约58%的生物学学士,硕士和博士被授予给女性。但是,除医学院学生之外,她们的就业和工资前景并不理想,而人人最想要的研究工作也很难找到。

“女生传统上对数学要求不是很高,而又能帮助别人的专业较有兴趣,生物和医学满足这两条。” 乔治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家 Paula E. Stephan 在她的新书“经济如何改变科学”中如是说。但是年轻女性对这种一起拥挤到同一领域而限制自己工资前景和工作选项的后果并不清楚。

每年全美国有超86,000生物学专业学生毕业,去竞争研究,环境检测,卫生,和教书的入门工作。起薪从$40,000到$50,000一年,而计算机和工程的毕业生的起薪是$55,000 到$65,000。很多迹象表明,如果只有生物学的本科学位,寻找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很多女孩子最初选择读生物是考虑最终要考医学院。有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或者考不上医学院。这样她们就处于一种相当不利的境地。

6年时间读个博士也没有太多好处。现在生物学博士严重过剩,以至于只有14%的人在6年之内可以找到可获得终身教职(tenure-track) 位子。

较年轻的博士面对的问题最大。他们中很多人10年前进入研究生院时联邦政府研究经费充裕。但大多数用于征服癌症或其他疾病经费流向已经成名的研究者。于此同时,大学面对经费不足的问题,减少各个领域 tenure-track 的教。于是,很多年轻的博士只好一个接一个地做博士后,帮着资深科学家管理实验室,等待机会为自己谋一个固定教职。

博士后的起薪是$37,000 到 $40,000,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物学家在他们拿到博士6年之后还在做这一类非 tenure-track 的工作。另有不少人在社区学院和高中里教书,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博士学位。另外一些则在工业界或政府工作。

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雇用了40% 各种学位的生物学家,但各政府也开始勒紧腰带了。制药厂在过去10年中解雇了超出30万的员工,又开始把基本的研究工作外包到印度和中国。

当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坏的。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发展生物科技公司,也许比以前有所减慢,还在不断的括张。劳工统计局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指出健康和环境技术的发展也会抵消一些制药业裁员的影响。给女性生物学家一些安慰的是她们赚的比那些学人文科学的要多,那些人在30几岁能开始赚钱就算运气好了。

 

 

 

from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99872/article-1289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4214.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1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4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3]杨正瓴   2014-5-17 09:25
主要根据兴趣和能力,无论学什么,基本不存在生存压力:
美国科技持续繁荣的社会保证啊!
   
中国人学什么主要是科举式的升官发财,所以中国不会有很多高水平科技成果。

删除 回复 |赞[2]杨正瓴   2014-5-15 09:26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18.aspx?id=1664
学生物的美女!!

删除 回复 |赞[1]杨正瓴   2014-5-15 09:25
甜甜要学生物?
是否农业比较好?信息类太累了,医生也一样。
   
干脆去学金融吧!在办公室里优雅,就是空气不如植物园。
要不去学律师?像希拉里大姐一样,挣钱多。就是辛苦了点。
 回复  : 孩子学什么最后还是自己定,主要根据兴趣和能力,家长也只能提供参考意见。好在海外长大的孩子(二代移民)无论学什么,基本不存在生存压力,这与他们的一代移民的父母完全不同。

2014-5-17 08:091 楼(回复楼主)

【校园之旅:公立大学大哥大 加大伯克利】 屏蔽留存

【校园之旅:公立大学大哥大 加大伯克利】

屏蔽已有 10652 次阅读 2014-5-16 22:40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Berkeley, 伯克利, cal

今年去参加了伯克利每年一度的开放日,叫 Cal Day,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伯克利人对UC Berkeley 自称 Cal,源于当年加大球队 California 的缩写,那时候加大别无分店,伯克利就是加大,加大就是伯克利,如今加大已经开了10所分校,成为公立大学的巨无霸,这个简称(比UCB的简称更常见)却沿用至今。

萨瑟塔(Sather Tower)是伯克利加大的地标建筑,学生导游跟我们说,这座塔比斯坦福的胡佛塔更高,这一点对于伯克利学生就足够了,因为加州湾区这两所世界名校一向是宿敌,无论学术还是体育。其实,我觉得伯克利学生也许确实把斯坦福看成是竞争对手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斯坦福未见得看得上伯克利:在美国人心目中,私立顶尖学校斯坦福比公立伯克利要高出两头。

下面是从塔上拍摄的伯克利加大的鸟瞰式图景,远处隐约可见是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有说海湾大桥,轮廓看应该是金门桥)。

本来想写一篇详细的校园观感,配上图片,但后来在网上发现一位美国教育的业余顶级专家(是一位湾区藤妈,成功把两个女儿送进顶级长春藤名校,对美国高等教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相关博文行文流畅,图文并茂,靠谱得一塌糊涂,叹服),叫白露为霜,她已经写了一篇 Cal Day 观感: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白露为霜的日志。想,我怎么写也写不了她那么好,富有知识和历史感,精致、全面而有趣。罢了,就随便写几句,配上照片,意思意思吧,聊胜于无:没有伯克利,我这个《美国校园之旅》系列就太不完整 了。

美国有至少20所大学排名在加大伯克利之前,但伯克利在国内和世界的知名度却比大多数名校高。它是公立大学的大哥大,排在它前面的无一不是带有贵族气的私立学校。美国媒体对私立似乎有偏爱,伯克利这样的高等教育的航空母舰居然挤不进20强,让人困惑。其他国家的排名则不然,譬如英国泰晤士报的世界名校权威排名,伯克利就高居第六,仅次于哈佛牛津剑桥等。

广场前的露天摇滚音乐会,震耳欲聋,但很给气氛。

排名放在一边,必须承认伯克利超强的综合实力。它的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完全可以媲美全美五强(哈佛、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和MIT),是其他小藤无法比拟的。不过,也必须承认超级公校的伯克利对于本科教育和本科生的照顾,比起私校,落差很大。学生的毕业率远不及私校,一度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得不辍学或转学(伯克利的应对之道是任其自然淘汰,然后再从无数渴望转学来伯克利的社区学院或其他大学的学生中选拔顶尖学生予以补充),这一点影响了伯克利的排名。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心理压力大,有不少学生有畏惧感,怕进来就没有 life 了。网上就有被伯克利和私校南加大(USC,在洛杉矶,排名稍低于伯克利,以前被称为富家子弟的派对学校)同时录取的学生,宁肯放弃伯克利,多缴两倍多的学费去排名低于伯克利的 USC,理由就是 I want to enjoy college life。

无论到那个校园,第一件事就是买印有校名(Cal)的衣帽

加大伯克利是自由主义大本营,当年反对越战闹校园学生运动,让全世界瞩目。这一点与国内北大的三角地自由论坛相似。

人以食为天。伯克利小镇上的这家正宗川菜馆可不能错过,它的飘香排骨堪称一绝:

 

【强力推荐白露为霜的伯克利相关博文】

血流成河: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白露为霜的博文

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白露为霜的日志

度日如年等待伯克利- 白露为霜的日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5068.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42  刘全慧 李学宽 曹聪 董明 杨正瓴 张慧铭 武夷山 林中祥 高建国 庄世宇 游文武 李雪 袁贤讯 闫娜 张忆文 罗会仟 钟家伟 罗德海 张能立 贾伟 李璐 李刚 余昕 蒋永华 唐凌峰 徐大彬 徐福桥 喻海良 廖晓琳 强涛 fumingxu dachong99 wangqinling htysth biofans tuner dollge htli yunmu bridgeneer 心静如水 rosejump

发表评论评论 (18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0]董明   2014-5-18 05:12
[7]samuelwatch  2014-5-17 20:09
@samuelwatch
公交坐这轻轨:
http://www.caltrain.com

删除 回复 |赞[9]张洋   2014-5-17 23:23
米国的私立高校大都比公立高校好,除了学费

删除 回复 |赞[8]罗会仟   2014-5-17 20:56
三月份去了UCB,晚上爬山上去下来的,累啊,都看不清楚那个塔是啥。
不过见到了传说中的诺贝尔奖永久停车位,赞啊!

删除 回复 |赞[7]samuelwatch   2014-5-17 20:09
李老师:请问从旧金山国际机场(SFO)去斯坦福大学怎么乘车?(如果回答起来十分麻烦,就不要回复了)
 回复  : 公车不知道,也不太远,出租大概40美元内吧。

2014-5-17 20:23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6]郭辉   2014-5-17 18:02
美国大学还是很重视本科教育的,而伯克利这种公立大学本科教育相对差一些,所以排名较低。至于研究生教育,就蔚为大观,世界顶级了。伯克利最大的问题就是盛名在外,这使得它上升空间较小了。我个人看好密歇根安娜堡,比伯克利更有活力
 回复  : 密歇根安娜堡当然是没说的,那也是公立翘楚,再有就是UCLA。

没去过密大,但了解UCLA,论校园气氛、学生的幸福指数(笑脸常开,乐于助人,全校培养鼓励乐观主义)、校园建筑和地点(好莱坞比佛利山庄附近,洛杉矶郊区),都好过伯克利(其实排名也很接近了)。所以伯克利和UCLA都录取的学生常常很纠结,不知道该去哪一所。一般来说,伯克利旁边有硅谷,UCLA 旁边是好莱坞,所以学电脑最好去伯克利,学媒体娱乐类去UCLA。

2014-5-17 19:26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5]dachong99   2014-5-17 15:47
哈哈,很喜欢摆着剪刀手的照片,很阳光。

女孩很养眼,还是中国女孩好看

 回复  :   

2014-5-17 19:05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4]access   2014-5-17 14:32
蓝天白云,好久不见了
 回复  : 加州最盛产的就是阳光。以至于每年不得不应对大量山火。一点就着啊,今年野火成灾也蛮严重。

2014-5-17 19:30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fumingxu   2014-5-17 12:29
送女儿进名校,很幸福!远方的大桥难不成是金门大桥?这么近
 回复  : 应该是新的海湾大桥,非常气派,完工一年了吧

2014-5-17 19:0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回复  : 再仔细一看,图片中那不是海湾大桥,而是金门大桥(从轮廓看)。海湾大桥距离伯克利更近,轮廓应该是有一定角度到两截,塔上换一个角度应该可以拍到,当时没注意。

2014-5-17 19:162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董明   2014-5-17 08:15
镜侠熬出头了,千金聪明有为,可喜可贺 。
你的话看得出是肺腑之言, 过些年,我也会有同样的经历。
伯克利有两家很独特的巧克力店,一家在University street,  一家在 shattuck 上,都是小作坊,一般超市里买不到的。 下次你过来可以试试。  
 回复  : 谢谢,拿应该试试。最怕巧克力太甜。

2014-5-17 19:0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董明   2014-5-17 04:02
1. 这地方眼熟。。。
2.  “学生的毕业率远不及私校,一度有多达四分之一的学生不得不辍学或转学。。。课业负担沉重,学生心理压力大”
这地方的话是,养个儿子,送伯克利,学点本事; 养个女儿,送斯坦福,钓个金龟。
 回复  : 竞争日趋激烈,如今不是想送就送的出去了。
美国孩子的名校竞争之惨烈,作出的超强度努力之大,一点不亚于国内的高考压力。不同的只在于两点:
(1)国内只看高考,是一锤子买卖。美国要看“全面”,再怎么强还是觉得不够,觉得没把握到理想学校去,因此只好没完没了地折腾。高中四年,能睡到自然醒的孩子比熊猫还稀有。
(2)国外的就业前景好于国内,大学可以退而求其次。从这一点,美国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比国内小。国内普通院校出来很难找到工作,美国大学五花八门,多数孩子不管什么学校出来,一般总能进入职场。

2014-5-17 06:281 楼(回复楼主)

[转载]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屏蔽留存

[转载]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屏蔽已有 2697 次阅读 2014-5-17 06:32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伯克利, 劳伦斯 |文章来源:转载

无论你是一个机器人爱好者还是儿童文学的粉丝,体育迷还是古典音乐的忠实听众,或者你仅仅是想感受到一点年轻人的活力,伯克利日(Cal day) 的一系列的活动都会让你心满意足。

 

4月20日(上周六)上午9时至下午4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向公众免费开放多个实验室,表演厅,博物馆,教室。各种不同的活动数量达到300个。每年一度伯克利日是加州湾区的盛事,2013年的活动估计吸引了4万名参观者。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一天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

 

Cal日最重要的目的是吸引今年刚录取的新生。以前都是高中生苦追各所大学(特别是名校)。但在录取之后到5月1日之前 (这一天学生必须决定去哪所学校),情况却发生了逆转。这是因为美国的高中生可以申请多所大学,在大学录取结束后,学生往往有多个选择。大学当然不愿意失去辛辛苦苦录取的学生,都会放下身段倒追这些新生。常见的方法是在校学生打电话,招生委员会成员写信,同一地区的校友举办各种聚会等。而且很多学校都会打开大门,把它们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哈佛有prefrosh,斯坦佛有admit weekend,麻省理工有CPW,而伯克利则是Cal Day。

 

 

 

新录取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占Cal日游客的很大比例。这些新生很好认,他们多半穿着Berkeley的T恤,笑逐颜开的父母跟在后面。早上8:30,校长和学校官员为他们举行了特别的欢迎仪式。之后还有有关财政支助的介绍,包括最新的“支持中产阶级家庭”计划的详细信息。随后同学们还可以参观学生宿舍,各学术部门,体育及康乐设施等。路边还有数以百记学生组织的信息亭,提供各种信息,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

 

未来的学生(现在的高中生)也可以听取负责招生的副校长介绍伯克利的申请过程中,而现在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则有为他们准备的转学(transfer) 特别咨询会。伯克利今年的申請人数共67,000人,打破了历年的最高紀录。伯克利录取了14,000名新生 (最后估计会有5,000人入学)。

 

去年Cal日最大的明星无疑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者扫罗·珀尔马特 (Saul Perlmutter)。他带领的团队在研究超新星的红移现象时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而不是象以前认为的放缓。今年Cal 日没有同样级别的超级明星,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后觉得有点意犹未尽,决定去物理系大楼 LeConte Hall听个讲座。

 

LeConte 大楼和劳伦斯的幽灵

 

伯克利日不仅是属于录取的新生和他们的家人,也是给中小学的孩子们开眼界的一个好机会。这一点很多湾区的家长都知道,他们每年都来,乐此不疲。物理教授Bob Jacobsen的讲座“物理的乐趣:为什么物理系学生这么开心”在LeConte Hall的阶梯教室里举行。听众有一半以上是孩子。Jacobsen教授演示了一系列物理实验并解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有些实验是经典,我们在上学时就见过,比如静电让女孩的头发树立起来;有些则是相当新,比如用液氮冷却金属然后再展示其超导特性。

 

也许我是比较敏感的人,每当我在LeConte Hall 的长廊上行走时,就有一种皮肤上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时光倒流,在这同一长廊上,巨人们曾经行走过。在这栋不大的楼里出过八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它的黄金时代里(二战的前后),LeConte Hall可谓是群星灿烂,让人目不暇接。

 

伯克利地标建筑-Sather Tower边上的LeConte Hall 建于1924年,用于当时日渐扩大的物理系。新设施也成为吸引有才华的新人的重要手段。新聘用的教授中有一个名叫欧内斯·劳伦斯(Ernest Lawrence)。1928年伯克利物理系成功地把他从耶鲁大学给挖了来。

 

故事开始于1929年一个春天的晚上,年轻的劳伦斯浏览一本德国专业杂志(据称是会议无聊为了打发时间),他碰巧读到挪威物理学家的一篇关于加速带电粒子的文章。就在那一刻,劳伦斯想到了一个可以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新方法。劳伦斯赶回LeConte大楼,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同事的妻子,并宣布:“我就要出名了!”

 

劳伦斯找的是一种无需很高电压就能获得高能粒子的方法。不仅进行了设计,而且在他的研究生们的帮助下,劳伦斯造出了这个划时代的仪器 – 环形加速器。人类第一个环形加速器的真空室的直径只有4英寸,可以一手拿起。整个仪器的成本大约25美元,劳伦斯用的材料包括玻璃片,铜板,衣服架,电线,用来密封的蜡。虽然这台掌上型原型机更像一块饼而不像科学仪器,却在加2000伏电压后成功地将质子加速到80,000 eV(大约光速的十分之一)。劳伦斯的思路被证明是可行的。他找到了一条打碎原子的途径。不经意之间,他的发现也为十多年后美国的原子弹计划铺平了道路。

 

 

劳伦斯的4寸加速器模型

 

劳伦斯当时马上想到是要造更大的加速器。到了1931年的夏天,劳伦斯和他的同事开始建造11英寸的加速器。更大的加速室需要更多的磁铁,更多的电线,更大的地方。他的11英寸的加速器被安装在LeConte Hall的329号房间。这台像冒汽锅炉的加速器被称为第一个真正成功可用的环形加速器,可以把粒子加速到1.2 MeV (million electron volts)。

 

在以后的8-9年里,劳伦斯在伯克利建造一系列越来越大的加速器,从27寸,37寸,60寸,最后到达184寸。184寸的加速器,磁铁及其附属设备已经大到伯克利的校园都装不下了,劳伦斯的幅射实验室(Radiation Laboratory)最后只好搬到伯克利后面的山上。幅射实验室后来被改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是美国能源部主力实验室之一。

 

 

11寸加速器正在运行

 

因为欧内斯·劳伦斯在加速器上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也是伯克利大学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1958年,劳伦斯英年早逝,年仅57岁。

 

有关劳伦斯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1961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现了化学元素103号。它被命名为“铹”(lawrencium),用来纪念他。 1968年,劳伦斯科学馆(Lawrence Hall of Science)成立。用这座俯瞰伯克利的科学馆来向这样一位终生都在积极倡导公众,尤其是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的人致敬是非常合适的。科学馆设有劳伦斯一生事迹的永久展览,也是湾区孩子最喜欢的去处之一。

 

50多年过去了,在伯克利我们今天还可以感受到劳伦斯的存在。不管是LeConte大楼里,还是伯克利的校园,劳伦斯从来都没有真正离开过。如果你感到后颈上汗毛倒竖,那就对了,他的一双转注的眼神还在看着我们。

 

 

白露为霜注:2012年CERN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粒子,有些像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玻色子(Higgs boson)。2013年3月,在多次反复验证以后,科学家们终于宣布,这的确是寻找已久的玻色子。科学家所用的工具是什么?建在欧洲的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加速器 LHC – 周长有17英里。当然更加精密,个头也更大,但LHC同劳伦斯的掌上型加速器是一脉相承的。劳伦斯天上有灵对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Good job, people, good job!

 

 

 
 伯克利日学生载歌载舞


学生组织摆摊子

伯克利大门



College of Letter & Science 是伯克利最大的学院

伯克利地标: Sather Tower

工程系和Cal Bear

工程系介绍情况

LeConte Hall - 物理系Building 之一

 

物理教授Bob Jacobsen的讲座



音乐系 - Morrison Hall

Hertz Hall 表演大厅


学生管弦乐队表演


Mariachi band

学校铜管乐队

亚裔清唱团

艺术系的学生

从劳伦斯科学馆俯瞰伯克利

小孩子做手工

 

Ernest Lawrence

from http://www.newhana.com/home.php?mod=space&uid=107&do=blog&id=6275#axzz31v8Cww4P

【相关】

【校园之旅:公立大学大哥大 加大伯克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95130.html

上一篇:“讲学”还是“讲用”?
下一篇:无量纲化,trick?

 

3  秦逸人 强涛 杨正瓴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秦逸人   2014-5-17 08:10
从照片看,那里的学生都各个满脸的轻松快乐。这才是我们年轻人追求的梦想

[转载]清华,MIT,斯坦福哪个最好? 屏蔽留存

[转载]清华,MIT,斯坦福哪个最好?

屏蔽已有 3330 次阅读 2014-11-3 00:07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清华, MIT, 斯坦福 |文章来源:转载

清华,MIT,斯坦福哪个最好?

这是一个Quora上的讨论,众说纷纭,很有意思。 

Who produces better computer engineers: Tsinghua University, Stanford, or MIT? 

from

https://www.quora.com/Who-produces-better-computer-engineers-Tsinghua-University-Stanford-or-MIT

首位答案得到八百多个点赞。他谈到了MIT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点。

I don't know much about Stanford as I've only visited for brief periods of time. I'm familiar with both MIT (I graduated from MIT) and Tsinghua (many friends from there, and been there many times) and in all honesty I think it's very hard to compare the two schools.

There are many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school culture, many of which on the Tsinghua side don't stem from the school itself. Many people ask me why there is a lack of startups coming out of Tsinghua and so many from MIT, and of all the reasons, the one biggest reason I can identify is freedom.

In Tsinghua, they turn out the lights in the dorms at night. The network is pretty restricted. There are guards standing at the entrances to every building. In Tsinghua, the overall university culture is to study first. It's evident in Larry Zhang's answer that people in Asia think MIT students are successful because of studying hard. It couldn't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Well, we do study hard. But that's not where strong computer engineers come from. At MIT, studying isn't why we are here. We're here to hack everything we can lay our eyes upon. In my undergraduate dormitory, we had welding equipment, wood cutting equipment, plenty of EE stations, spare concrete and wood lying around the hallways. We had easy access to supply rooms, machine shops, and all kinds of other facilities for non-academic personal use. We had a mailing list called Reuse where you could race around campus picking up all kinds of wacky stuff labs didn't want, from rack-mount servers to old nitrogen dewars. We have an open network without port restrictions, free static IP addresses, gigabit network drops to dorm rooms with unlimited symmetric bandwidth. And MIT encourages us to use these resources to the fullest extent possible and go build the future. I had 15 computers in my dorm room, until the advent of virtualisation. My neighbor across the hall picked up an industrial laser and built his own laser cutter. Another neighbor was busy with home-made RF electronics analysing security deficiencies of the local subway and the school ID system. Another neighbor built a second floor in his dorm room. Another neighbor managed to launch a camera into space for under $200 in parts just to prove it could be done. Another managed to build a 3D display, another was fooling with virtual reality headsets, another was busy hacking at the Linux kernel for fun.

When was all this stuff done? At the dead of the night. When Tsinghua pulls the power on its dormitories. In fact I'm not sure if I can think of a bigger showstopper to a country's technological future than forcefully pulling power on the brightest students. How are you supposed to build projects? How are you supposed to run your servers in the early stages? Over at MIT, we build companies out of dorm rooms and our bedrooms become datacenters and laboratories.

Did we sacrifice study time to build stuff? Totally. A lot of us weren't at MIT to study anyway, we came here to build, and so build we did.

Did we break any rules? All the time! But fortunately, MIT doesn't watch us. No guards standing everywhere, no cameras, nothing telling us what we can and can't do unless we really do something physically unsafe. And so we hack the hell out of the campus too with high-tech (safe) pranks, not just our dorm rooms, and by doing them I learned about everything from Python to RF circuitry to power electronic design. In Tsinghua, they wouldn't even let me take pictures inside; there was a silly guard at the entrance to every building. Good luck hacking anything there.

Where are these people today? Half of them are CEOs of major computer engineering companies, software companies, or hacking away at the next big innovation from a large Silicon Valley company. Computer engineering skills comes first and foremost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not from classes. And that's precisely what we were getting in our dorm rooms at obscene hours of the night.

Don't get me wrong, Tsinghua students are extremely intelligent, bright, smart, and in fact no different from us in the passions they have for inventing the future. I've been there many times. I have tons of friends from Tsinghua. The real problem is not the students, it's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traditional Asian academic value system, and everything else that quickly stops them from putting their dreams and future first rather than studies. That's been my general observation over the years.

Anyway, I was going to check out this new class they're teaching this term, but think I'm just going to screw it and get back to hacking at my app instead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40635.html

上一篇:假的百元钞。据说从某银行ATM里出来的,但是柜台不认。
下一篇:社媒挖掘:苹果CEO库克公开承认同志身份,媒体反应相当正面

 

1  王健玲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rlxahz   2014-11-3 12:11
不知道日本、韩国是不是也是MIT这种模式哦。

[转载]听一位美国教授谈生物教授之路 屏蔽留存

[转载]听一位美国教授谈生物教授之路

屏蔽已有 2537 次阅读 2015-1-12 00:10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士, 职业, 教授 |文章来源:转载

这篇文字写得很实在,与我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悟非常符合。特转载分享如下。

读罢唏嘘。

科学网有多少老帮菜还是很积极地鼓励孩子去攻洋博士做洋教授么(孩子自己的兴趣不算)?

反正我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bSeeking 俱乐部 】
发信人: meiguolaotu (美国老土), 信区: JobSeeking
标  题: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13 21:55:48 2014, 美东)

感慨!听一位美国教授谈教授之路
(2014-12-13 04:45:22)

[ZT} 瑞冬 BLOG

Here is the link for the full article
http://www.asbmb.org/asbmbtoday/201406/OpenLetters/

在一本美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协会的会刊上,读到一篇Bill Sullivan写的文章,谈了
他教授之路的辛苦,以及眼下美国科研界的弊病。读后感慨良深。这是一封虚拟的写给
父母的信,陈述了当代科研工作者的抱负,奋斗,所受到的不公正,和为之作出的牺牲
。 现将他译成中文,大概会引起一些共鸣。Sullivan教授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爸爸:

我曾决定读研究生,拿生物科学的博士学位。我要为社会对我们身体细胞的了解作出与
众不同的贡献,希望有所发现,从而减轻痛苦,拯救生命。

这听起来是一个高尚的愿望。我被告知,没有挑战和成绩是达不到目标的。

比如,我的经济独立和建立家庭将比一般人晚。我将花五年多的时间取得学位,这时间
取决于我的实验是否成功,而这,却是很难预料的。自然科学是一个狡猾的野兽,我们
对事物的推测常常都是错误的。然而正是这些不可预知的结果,使事物变得诱人。我要
使自己身列前沿,取得突破。

我希望我的导师一直有基金,但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的基金主要来自
NIH,他们为筹金已艰苦奋斗了十几年了。如果我的导师失去资助或决定离开学院,我
将不得不另谋新路从头开始。

要说好事就是读博不用付学费。实际上还为此拿到钱。但先不忙将你的帐单置之脑后,
我取得的奖学金每年只有2万4千美元。对一个每周为课题工作80小时以上,而有朝一日
他的工作将造福于几百万人的人,只付这么一点钱,听起来真近于荒唐。但我不是为钱
而来。哦,别指望我周末或节日会待在家里!我照顾的细胞和小鼠是从不在乎今天是什
么日子的。我曾不知道我如何付得起房租,直到后来我在全市最不安全的地方找到住处
。管他的,就住这儿吧,反正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

现在让我们设想一切都如意,在不到六年的时间内,我取得了博士学位。但我仍然没有
一个真正的工作。由于竞争太激烈,我还需要2或3年的博士后训练。博士后是什么?你
们会问。呵呵,那就像一个学徒,在这段时间里,我受到更多的实验技术的训练,学会
严密的思考,而且,很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介绍我的科研,吸引基金资助,从而使自己
可升级到课题领头人。作为一个博士后,我得比研究生时期更努力工作,不断将知识向
前推进,不断取得大的创新性的重要发现。

你也许会想这样的付出一定能得到相当好的报酬。嗯, 和读博时期比,确有明显的增
加。如果幸运的话,可拿到3.5到4万的年薪。有这笔收入,我大概终于可以考虑建立家
庭了。但是,如果我推迟这事,也请你们理解,因为我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是最具挑战性
的。

博士后结束后,我得想法找到一个正当工作。眼下这可是极端困难的。但由于我已经十
多年不在求职市场上了,我还是有点乐观,希望形势会好转。这时我已是30出头的人
了,也许有点烤糊了。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还得往下深挖。我所有的奋斗,多年的训
练和牺牲能没有回报?我难道不该建立自己的研究课题,争取基金,接受新人,用新的
发现造福社会?

但,我必须承认,失败率是高得叫人胆颤。85% 的申请都在NIH碰了钉子。因为他们钱
不够,尽管作为一个新人,我会受到某种优先照顾。我希望从今往后的十年里,我们的
政府能对花了那么多时间和财力培养出来的精英提供确实的资助。我们的政治家们喜欢
对癌症,帕金森氏病,糖尿病等等疾病宣战。但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需要基金垫底,
就像面对真正的战争一样。

你们能想象得出吗,那个睁大眼睛喜欢将东西拆开,看看它们究竟怎样工作的孩子,那
个总喜欢用无休止的问题打扰你们的宝贝,会成了教授?教授的称号听起来似乎很安定
,而且多少会令父母感到骄傲。但很多人大概没想到,我得自己付自己部分或大部分的
工资。大多数人都以为,大学会付她教员的工资,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工资来自我自
己的科研基金。增加工资是一件叫人又喜又忧的事。工资增加了,但必须更加倍地工作
,以便拿到钱来付自己。这不是荒唐吗?我知道。但是,嘿,谁叫我爱科学的呢。

我真心希望,我们这系统能让我集中精力于科学发现,而不是考虑如何养活我家庭。我
得留住我的学生和博士后,付他们的工资是我的责任。我得完成我必须完成的教学学时
, 去培养下一代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我还得参加大学的各种服务。还有,得评审别人
的基金申请,论文。如果有人能第一个理清事情怎么会这样,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那种成就和欣快感,将是无法估计的。

写完这些,我感到问题的危险性是前所未有的。我有点担忧,甚至有点害怕。我知道有
很多轻松的生活方式,但我要研究生物学,要弄懂我们的细胞是怎样工作的。我坚信取
得这些知识本来就是重要的, 它甚至会导致对危及千百万人的疾病的治疗,作出革命
性的发现。我不懂为什么这条路上会布满如此多的障碍。但是,你们了解我,我是充满
激情的人。我将尽力而为。

爱你们,

你们已萌芽的科学家

from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929489.html

【相关】

金玉良言:资助是毒品,谈博士的陷阱

 再谈留洋读博还是读硕

 【留学资讯:博士无用论】

 【留学资讯:过来人谈申请北美博士学位的种种(English)】

 【留学资讯:北美移民、学位与职业前景杂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58573.html

上一篇:名人与不名的人
下一篇:评说“CCF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3  徐晓 姬扬 张云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屏蔽留存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屏蔽已有 1830 次阅读 2015-10-23 02:56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中学 |文章来源:转载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你根本无法想象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

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本以为田田将在音乐的道路上就此发展下去,她却说,“我要去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钢琴,仅是这个女孩众多特长之一。除此之外,田田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英语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
与田田和她的母亲聊足整整4个小时后,记者发现,田田的故事不只说给琴童听。当留学日益低龄化,当许多人把低龄留学称为“逃离”,田田在美国的求学和成长经历,真实展现了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为了考名牌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美国家庭拼了。

分层教学从进校那一刻开始
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们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要熬夜,泡图书馆写论文;努力学习,在分班考试中表现突出,进入“提高班”。
纽约近郊的斯卡斯代尔小镇风景如画,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故居、一年一度的斯卡斯代尔汽车公益秀,还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学斯卡斯代尔中学(Scarsdale School)。每年,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们会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岁的田田考入音乐名校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这是为优秀琴童设立的周末学校,不少孩子自此远离了全日制学校,一心为考音乐学院而努力。不过,田田的父母却决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尔中学。这个决定让她得以在数年后目睹美国中学生活的疯狂、压力和快乐,也让她锤炼成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竞争始于开学第一天
2010年,田田进入斯卡斯代尔中学高中部。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原来,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自幼成绩突出的田田每个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级。尽管如此,这种分班考试是她始料未及的,倒是她的母亲左贞觉得似曾相识。 “我们总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老实说,美国的小学教育几乎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度过的,但到了中学,压力一下子变大。从分班举措看,谁能否认,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 和许多美国高中类似,斯卡斯代尔中学要求学生必修数学、英语、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
有一次,田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页纸的小论文。起因是历史老师在课上播放了关于“奴隶制”的三部电影,并据此布置论文:“这三部电影是如何反映美国奴隶制这段历史的?” 中学生写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准?曾有学生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田田的书包总是很重,因为除了六七门学科的教科书,还有其他必读书和选读书。比如,英文老师会让大家精读小说,如果你选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惨了,600多页。
有人曾测算,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104斤重。有时老师甚至不上课,让学生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田田重复着老师的口头禅,美国教育从小强调批判思维,学生压力巨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尽管老师说记时间段就可以,但到了考试时,七八十道选择题,答案都很接近……”见识了SAT2历史科目中大量的选择题,美国学生明白,必须乖乖“背历史”。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
相较国内课堂,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会开设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有人就在3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拼教育美国家庭不输给中国家庭
到了大学申请季,竞争变得隐蔽,但更为骇人。老师会提醒学生,不要互相交流申请学校的信息;有的家长在超市遇见会装作不认识,谁都不想告诉对方,我的孩子报了什么学校,以免引来“同伴竞争”。
今年,田田11年级,进入学校的“荣誉协会”,这是美国中学里的一个特殊组织,只有入学两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A的学生才能参加。协会有项明文义务,即会员自动成为“学生导师”,为同学义务指导作业。在美国教育中,“服务他人”的意识一再被看得很重。当然,协会不只有义务,也有“权利”。在许多学校,荣誉协会成员即是“名校候选人”。每当名校招生官到校时,会让校方打印一张平均成绩排名在学校前20%-30%的学生名单,而这往往就是荣誉协会名单。
据此,在美国家长圈里,“荣誉协会”是绝对值得一提的谈资。数据显示,由于申请人数增加,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今年,哈佛收到34302份申请,录取2032名,录取率为5.9%;普林斯顿收到26664份申请,录取率7.9%,皆是两校历年最低水平。 “许多人说,在美国考大学很容易,的确,全美有3000多所大学,几乎可以做到‘全民上大学’。但,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就业依然困难。”左贞有三个女儿,田田是老二,大女儿前年被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老三还在读初中。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觉到:为了孩子的前途,美国家庭拼教育的劲头丝毫不输给中国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几乎90%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周末,孩子们流连在各大家教培训班。而家教价格不菲,一节课,一小时,得好几百美金。与中国的学生需要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同,美国的考试次数更频繁,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与“前途”相关。比如,AP课程会在高中高年级时陆续开出,由于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通常是“有条件入读”:大部分高中要求学生前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A,甚至A+,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而这意味着,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一次考试失误,就可能让平均成绩从A滑到C,从而与AP课程无缘…… 在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体系下,孩子们对每项作业、每次考试都格外看重。“许多美国家长从小就带着孩子去运动,让他们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通过运动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左贞说。
也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去看心理医生。在美国学生中,这很流行,一旦医生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他们的考试时间可以翻倍……学校关于公平原则的考量,也让不少学生通过“表演生病”骗取更多的考试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业表现……
求“亮点”疯狂投入课外活动
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每天练琴外,她的课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办校报,采访、写稿;参加网球训练,每周1小时;和同学创建社团,去社区为植树筹款;此外,还有她最喜欢的校数学队训练,在男生居多的数学尖子中,她是难得的女队长。每周放学后,田田都有一两次集中训练,做各种怪题难题,还要外出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田田带领的团队曾夺得当地100多所中学参与的数学比赛第一名。此类校园俱乐部在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乐部有辩论队、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校报,数学队等。它们往往采取积点制,俱乐部成员要通过比赛次数和比赛表现积攒“积分”。
通常,校际间比赛比较频繁,但只有攒到相当积分的会员,才有资格代表团队参加州际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如果积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有时候,参加俱乐部或社团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田田的好朋友参加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反复修改辩词。有的同学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比如开展“基因”研究,这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这些课外活动都在下课后,时间至少两小时,进入决赛后花费的时间更多。学生们回家最早是吃晚饭时间,有时是七八点,然后再投入作业。“晚上12点睡觉算早的,凌晨一二点睡觉是常态。”
田田的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过着这样的忙碌生活,而这种氛围,又促使着每个人追求各自的兴趣这是美国中学的文化,当然,也夹杂着美式“高考(微博)指挥棒”效应。数据显示,今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SAT阅读、数学和写作成绩超过700分的申请人分别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从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同学们在成绩上难分胜负时,课外活动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战场。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表上一直有“特长”栏,学生不仅需要列出特长,表格下有“得奖地区:州、全国、世界”的等级提示。如果不是成绩斐然,不算特长,特长必须“与众不同”。特长栏空白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录取。
“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擅长点,这样一来,他们兴趣爱好很多。但必须承认,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专长,并不容易。”左贞说。田田的数学老师在听完她弹奏时,曾感慨,“看着你的两只手快速地键盘上飞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数学不等式,左右开攻!”数学、音乐是田田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长点”,她无疑是少数的“成功学生”。可在这种教育生态下,也有人坚持不了,几近崩溃,“有的同学会跑到老师办公室大哭,但其实他们的成绩也不算很差……”
有人说,正是美国教育的这种特点,让学生发展了许多兴趣,并且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融会贯通”。也有人看到,美国学生对此感觉压力巨大,嗑药、骗心理医生的伎俩愈演愈烈。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对一心送孩子出国的中国家长而言,有必要了解的是,真实的美国留学,不只是在中介交30万元保证金那么简单。就算能进哈佛、耶鲁,赴美留学根本不是“逃离学习苦海”的出路。在美国学习,没有捷径,无法突击“优秀”,这是个常识。作者手记美国教育很“美”?那是误读!美国的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我们真的有太多误解。最近,一批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中学”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
当留学日益低龄化,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学生活。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从2001年秋季开始,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此书在2003年出版,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有人说,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国所有高中,惠特尼的高中生也不代表全美高中生。
但是,田田母亲左贞女士一直对我强调:“直到现在,许多人依然在误读美国的中学生活、美国的中学生。事实上,美国有一大批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追求卓越。
中国卓越在分数上,美国卓越在能力上,但都要求卓越!
作者/唐闻佳

from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你根本无法想象

【相关】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高考快结束了吧?端午节的高考一叹

有感于美国高中生当下的 college 申请 season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可恶又无奈的过度竞争:美国中学摧残少年健康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美国的高中是炼狱

草根纪录片《Race to nowher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30220.html

上一篇:《泥沙龙笔记:【钟摆摆得太远】高大上,但有偏颇》
下一篇:泥沙龙小品:小词搭配是上帝给汉语文法的恩赐

 

1  张云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屏蔽留存

【泥沙龙笔记:说在高考发榜时】

屏蔽已有 1699 次阅读 2016-7-1 07:53 |个人分类:留学资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高考, 社会问题, 过度竞争, 摧残

严:

高考又发榜了,我也凑凑热闹。多年前的文章,曾给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看过。“教授”是编辑封的。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我:

从社会角度看 高考就是一个选拔手段而已。无论怎么选拔 大面上对社会基本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个体则不同 一个是基于道德的公平原则 另一个是不摧残原则:少数人(学霸?)不怕过度竞争,越战越强;但大多数人面对过度竞争,就是饱受摧残。现在的高考制度在第一个公平原则上达标了。但是第二个原则则是一塌糊涂。成就了少数,摧残了大部,从这一点看,这是一个近乎罪恶的制度。

市场化是不是能解开这个死结不知道,但是这个制度需要改造是无疑的。而且改造的方向不要向美国学,尽管美国的“德智体美全面考量、黑箱作业”的升学选拔机制听上去确实比东土强。不跟美国学 是因为这边的制度也在检讨,对青少年的四年(高中)摧残几乎不亚于国内的高考。美国有草根运动做调研、拍电影呼吁减轻学生负担,改革升学制度(如草根纪录片《Race to nowhere》)。

严:

我相信多样化、市场化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经济、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

深入看,机器学习也是这个精神,在数学上,同样的优化机制。

依然有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倒退,而应进一步发展。解决民主的弊病绝不是回到专制上去。

我:

不仅是高考,不仅是中国,现代世界的过度竞争和两极分化造成了严重的人类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恐怖主义的盛行和心理疾患的流行。两极分化可以用加强社会主义元素来缓解,虽然目前世界的趋势恰恰相反,社会主义式微,自由主义猖獗。

严:

竞争从来都是过度的。自然界就是通过残酷的竞争发展的现在。相对而言,现在是最不残酷的时候。

我:

过度竞争吃掉了竞争带来的所有好处,造就变态的人和畸形的社会。

严:

要求太高了,以前的三千年就不变态了?

我:

不是这样的,你回看历史,莽荒时代不算,前现代(农耕、游牧时代)与现代这两个社会形态,后者的竞争远强于前者。

严:

至少不相互残杀了

我:

那个要求太低了。现代的精神折磨比残杀好不过一头。

毛:

那时候人口少,需求也简单,资源就不是那么稀缺,竞争可以少一点。再说,那时候战争多,许多人连竞争的资格和机会也没有。

我:

制度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严:

将高考看作classification problem, 现在中国高考的 feature set 太贫乏了。

我:

如果你折磨100个人,有五个人受益了,凤凰涅槃,炼狱重生,成为社会的精英,而多数人是白白地陪着被折磨,或死亡(肉体的或精神的)或受伤,这就是一个不值当也不人道的买卖。

现代社会大体如是。

毛:

适当的调整是好的,但是要说美国的高中教育是对多数人的摧残,恐怕值得商榷。

严:

其后果学生向这套贫乏的 feature set靠拢,变得相对知识单调、思想贫乏

毛:

我看美国的中学倒是竞争不足的。

我:

美国的高中教育和升学制度,在亚裔社会,实际上是对多数人的摧残,这个观察应该大体不错。对于其他族裔,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副作用,老墨、老黑就不 care,因为他们基本上就是 care 也很少能参与有效竞争,不 care 反倒好了,这是对制度说 I quit,避免了被摧残。

毛:

你有不受摧残的自由,但是却死活往里面挤,这能怪谁?要说摧残,也是家长在摧残。

我:

说得对啊,是自找的,但是制度本身创造了自找的条件。

者:

从这个意义上人生即是摧残。高考最多象几年,也许长达十几年的感冒,过去就过去了。

我:

中国高考被无数人批判,你也可以一句话为高考辩护: 你觉得高考指挥棒不对,你可以不受指挥棒指挥啊,你可以不去高考啊 或者不在乎高考的结果啊。

毛:

任何制度都杜绝不了自己找摧残,自己找死的条件。你说失恋摧残不摧残?

我:

这并不是说制度上无所作为,制度与制度等价。

毛:

你说怎么作为?工农兵推荐上大学?

我:

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升学要看你的潜力和智力有多大,其中一项指标就是看你上了多少大学课程 APs. 恶性竞争的结果是,大家牺牲睡眠 牺牲健康 无限加码,我考了 8 门 APs,可水涨船高,隔壁阿二据说考了 10 门。

毛:

只要你愿意降格以求,完全可以不上。

我:

如果从制度上就做一点改动,APs 占的权重下降,而且超过 5 门 APs 以上的部分 不予考虑。就这么一点点的改变 就可以缓解多少不必要的压力。我就不相信 这种无限制看人的能力极限的考察 真地就是选拔人才的最佳路径。

毛:

当别的办法已经分不出考生高下的时候,就只能再多加一个维度。

我:

不是那回事儿

毛:

这是供需不平衡引起的

我:

对于社会 高下没有那么重要 选张三选李四 不会造成社会的不同影响。没有必要以极限运动的方式去选拔。

毛:

是啊,那你何必要去爬藤呢?

我:

魔鬼训练只对奥林匹克有效(虽然也是非人性的,但毕竟是小范围的,而且跨进门的门槛很高,进来的都是有备而来),在涉及全社会的人类活动中理应摈除。

毛:

如果我一心要参加奥运,我就早已死了,所以我从来不想,只是看别人去争。这不挺好吗?又想爬藤,又怕竞争,这不是自找的吗?

我:

跟毛老无法对话,人家经受太多,已经百毒不侵了。这是我的不完全归纳,包括对自己过往的审视: 人的同情心与人受过的摧残成反比。熬成婆的前媳妇绝少同情新媳妇。跟婆婆谈媳妇的苦衷,基本是对牛弹琴,甚至不如。

毛:

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个问题不是靠同情能够解决,关键是供需不平衡。然而要是想要成为“人上人”,那么这供需就注定就是不平衡的了。

Jing:

没有这些选拔机制,华人更惨了,或者说没有话语权的人群更惨了。

毛:

国内也是一样,没有高考,农村的人哪有出头之日?问题在于考分的标准不公平。

奥运之所以还算公平,在于他们的秒表和尺子是统一的。

Jing:

高考算很公平的了。没有多少资源的要求就能参与竞争,主要看学生自己。

毛:

不公平之处在于各地的分数线不一样。

Jing:

是的

【相关】

高考应该多样化、市场化

 高考快结束了吧?端午节的高考一叹

有感于美国高中生当下的 college 申请 season

[转载]ZT 真实的美国高中到底有多艰苦?

 华盛顿不相信眼泪

 可恶又无奈的过度竞争:美国中学摧残少年健康

[转载]多少钱才能买到一张进入常春藤盟校的门票

美国的高中是炼狱

草根纪录片《Race to nowher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87884.html

上一篇:【关于人工智能】
下一篇:【一日一parsing: 屈居世界第零】

 

1  武夷山

《立委推荐:插一腿 - 赌士列传: 老邱传奇》 屏蔽留存

《立委推荐:插一腿 - 赌士列传: 老邱传奇》

屏蔽已有 4639 次阅读 2009-12-23 20:11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立委按:

前不久,老友插一腿,人称“国公”的资深网虫兼赌士,以《老邱传奇》系列在两岸三地刮起一阵旋风。国公的文字,一句话:有趣,好看,一旦开读,就要一口气读完。有传奇之人,遂有传奇之文,有传奇之文,传奇才能流传下去,国公的这篇无疑可以传世。

赌士生活技术性很强,涉及很多术语,很难跟圈外人说明白。国公是讲故事的好手,真正做到了让外行看到了传奇和热闹,让内行看到了精彩和门道,无论行内行外,都能领略阅读的愉快。可圈可点之处甚多,风趣幽默,信手拈来,比如强调老邱来美多年,卧薪尝胆,说法是:“敌营18年,早在1978年,老邓小胡几个人刚刚吵吵着要开放,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老邱作为交换学生就只身一人来美……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尝试。把吴钩看了多年,偶然下山行走,不期然地一夜间名动江湖。这一年是老邱的本命年,一转眼他来美已经卧薪尝胆十八年了。” 给外行介绍玩牌术语盲注和锅底,他是这样写的,妙趣横生,暗含机锋:“说这么热闹,也得照顾一下不会玩牌的读者。有人说不好的牌就缴枪, 等有好牌再玩。嗯,要是这样这牌就没法玩了,都等AA再玩,可是别人没AA还不跟你玩呢。Holdem 中的盲注和锅底(Ante)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和谐社会要挑起争端而设计的。打个比方,盲注和锅底就像税,大家先交了,弄出国家财政这么一个大锅,然后大家勾心斗角争课题抢项目要拨款,就是抢锅。要没这些东西可抢,谁还当官呀,那国家社会还怎么玩?”

国公叙事议论,如天马行空,恣意挥洒文字,无处不得其所。信马由缰,经常在叙事中间突然扯上闲篇。比如那段关于赌的议论,是如此精彩,全文引用如下:

人这种高级动物太复杂了, 好多事情说不清楚。一般人都是没什么想什么,有什么还容易烦什么。战乱年代的人诅咒战争盼着过太平日子,咱这身在太平日子的福中人却常常觉得日子淡出鸟来。 网上过干瘾的军迷不少,羡慕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马上取功名的英雄豪杰的人也不少。大概是从猿进化到人再生存下来不容易,与天斗与地斗,还得与兽斗与人斗,我们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经过无数轮淘汰赛存活下来的赢家。因此,我瞎猜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还是基因中都有争强好胜的因子,老憋着就不舒服就会郁闷烦躁。和平年代的人也得有渠道释放,吃喝玩乐帮着溶解郁闷烦躁, 于是娱乐业成了最大的产业; 体育竞争权当战场,奖牌顶替了军功章,造出些能跑会跳惯打善踢的英雄来,也有成群擀蛋无穷多的粉丝拥趸。 连最需要平静心态的搞科学的人, 也成天忙着造论文争奖牌。政府跟发糖哄孩子玩似的一瞎掺和事情往往就搞糟, 我不知道堕落到本质上是糊弄糊弄我党骗钱花的奖牌拿到之后心理还有没有真正的成就感。“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还是玩真的带劲。说了半天怎么弄的好像有点赌士比院士还高尚的意思,嗯,至少咱是玩自己的钱, 玩输了认倒霉玩好了也不往人大政协里挤。这点意思直说出来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话说回来,正经的竞技体育比赛有很大的局限,能上场真练还拿牌的人数也是极小的一小撮,别人只配当观众, 而且偏重四肢发达没什么脑力。动脑的有围棋桥牌等,爱好者众多,男女老少都能玩,但这些活动的缺点是技术含量太高,累人,不易大面积普及。扑克,兼具技术与运气因素,既容易像麻将一样大众化,同时还能像围棋一样让人精益求精一直瞎琢磨。眼看着十几年间,扑克在美国从非主流地下活动变成登堂入室的健康的大众化活动,我挺佩服洋人在这方面的运作折腾能力,也有很多值得我和谐天朝学习借鉴的地方。不能满足于口号治国顺口溜辩是非,一论国事就高举这个那个伟大旗帜,一说坏就是“吃喝嫖赌”就不动脑子了。要多动脑子引导改造,变不良嗜好为健康活动,别老把人民当成孩子管怕这怕那不让人玩痛快,孩子大了自己有判别能力, 管急了还逆反呢。又有点跑题了,还是回来接着说老邱吧。

好,各位还是自己欣赏全文吧。立委善意提醒,读前请准备好清茶和点心,一旦上路,爱不释手,你不大会愿意挪动身子去弄吃弄喝了。

 

http://www.webjb.org/webjb/viewtopic2.php?topic=10074592&forum=01

自散仙谷:http://www.webjb.org/webjb/viewtopic2.php?topic=10074592&forum=01

=================================================================================

赌士列传: 老邱传奇(全)

插一腿

{续按:本文在7月份基本写完,就差一个结尾的时候,突然心情很差停笔了。后来几次想续完,都感觉电压不足而作罢。最近把该处理的正事烦心事都处理完了,牌运也顺过来了,就提提精神把这篇文章的结尾补上。拖延这么久,对有兴趣读的读者表示歉意,尤其对老邱同志深表歉意。除了结尾的第八节,前面只是个别文字小有改动,顺便改改错别字, 算是可以随便转贴的洁本。}

去年春,老邱夺得世界扑克巡回赛(WPT)总决赛冠军的时候,我曾在博客里为之发了一篇短文。虽然在2004年我参加当年该项比赛的时候就和老邱认识了,但只是泛泛之交,见面点头打个招呼而已。我知道他是江湖上成名的人物,他并不知道我是哪里的草寇。我以为他早就全盘西化, 甚至汉语都说不利落。去年看到他在赛场披着国旗的照片,我心里一动:行,有种。今年以来通过双方的好友老朱搭桥,互相都有了更多的了解,电话里一聊还很投缘。趁着这次去拉斯维加斯参加WSOP比赛,我和老邱又有了长聊的机会,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故事。两年多前我写了篇赌士斯杜-恩戈列传,之后就没什么激情再写赌士列传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要写的人有很大距离,写出来干巴巴的没劲。这次跟老邱聊熟之后又有了想写的欲望,跟老邱一说,老邱慨然应允。

老邱并不老, 还不到五十岁。他的中文原名叫邱芳全, 可能没几个人听说过,连我自己也是不久前才知道的。但若提起老邱的英文名字 David Chiu, 那可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对于见过点儿世面的玩扑克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真牛的都在三十六天罡数内。在扑克比赛中扬名立万的人物多如牛毛,就我能说出名姓来的也不止一百零八条。我查了一下PokerPages 网站的统计,若按比赛赢的奖金来排,前一百名基本都有三百万以上,老邱以将近六百五十万美元排在第二十四名,绝对是位列天罡的牛人。其实网上的统计不是很准, 比如老邱在1996年拿的 US Open 冠军和1999年TOC 冠军的奖金都给漏掉了。

(一) 技惊四座
我知道有老邱这么个人物,是在十年前。当时老邱刚拿了TOC 冠军,被很多人认为是 Best Limit Holdem player, 也就是最牛的有限豪胆玩家。这个TOC 是 Tournament of Champions ,就是冠军赛的意思, 不是谁都可以报名参赛的,必须是在WSOP 等重要比赛中拿过冠军的人才有资格参赛。1999年是第一届,搞了个入场仪式,三十几个国家的牌手,跟奥运会似的有礼仪小姐打着国旗引领入场。跟随五星红旗入场的选手只有老邱一人。最后咱们的老邱不单拿了第一成为冠军中的冠军,而且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牌技。直到今天还不时有人提起他在 FLOP 前放掉KK的那手牌。TOC比赛前面是Limit Holdem, Omaha Hi-Low, 7 Card Stud 几项混合比赛, 到最后还剩下54个人的时候转为No-Limit Holdem。那把扑史留名的牌的经过是这样的:
盲注为5000/10000, 前面两个人跟进1万,老邱在Button上加注到7万5,小盲全进。大盲和前面跟进的两人都缴枪了。小盲有60多万的筹码,老邱当时有大约85万。老邱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淡淡地说道“我放弃”,然后把一对老K面朝上扔到了废牌堆里。网上可以找到一些当时在场者的记述,即便不读这些记述我也可以想象当时在场观战者是怎样的惊诧莫名。KK, 仅次于AA的第二好牌,平均每玩221把才能拿到一次,就这样轻易地给扔了?对手也同样的惊诧,但可能更多的是敬佩老邱非凡的读牌能力,友好礼貌地亮了他的底牌:AA。我们还可以想象观战者是怎样的更加惊愕。虽然佩服,但怎么也不能明白老邱是如何能读出对手底牌的。当时为比赛做解说的迈克-塞克斯顿(Mike Sexton)和费尤-海尔姆斯(Phil Hellmuth)惊叹道“Wow, What a lay down!” (多么了不起的放弃呀). 在FLOP之前能放掉KK,老邱并不是第一个人, 之前Hamid Dastmalchi 也曾在WSOP中干过,但那是经过三次加注之后,而且对手是很紧的牌手。即便这样,也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现在这把牌,对手在老邱加注之后直接全进,实话说,从牌局的进程来看,根本不能断定对手是AA。连大高手泰德-佛瑞斯特(Ted Forest)当时都很不解地说“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这他妈是怎么一回事)?”是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直到这次我去拉斯维加斯比赛期间和老邱聊天,他向我道出了其中奥妙,我才恍然大悟,更加佩服老邱的读牌能力,也不由慨叹:大概我永远也做不到了。 老邱少年时游泳耳朵感染,导致部分失聪。这个不足使他在牌桌上格外注意用眼睛观察对手,再加上他在赌场当发牌员的几年,阅尽三教九流牌手,每个牌手的一举一动他都细心观察,养成了他敏锐的观察能力。耳朵失聪正好排除干扰,更专注比赛。长久的磨练,使他即使在WPT和 WSOP的终桌比赛观众呐喊不断,在电视台长枪短炮的摄像镜头下听着现场解说,也能全神贯注比赛而心无杂念。这手牌老邱观察到了以下迹象: 第一,小盲在微微捻开底牌看牌的时候,两张牌分得比他每次分的稍微有点宽, 这是上面那张牌是A的一个迹象,因为只有A要稍微多露一些才能看清楚;第二,看完牌后他小心地放了一个筹码压住底牌;第三,他喊“全进”之前,头向右偏,对他左手边的下家大盲以及跟进的两家连看也不看;是什么牌能够让他有这样的自信?几点综合一起,可以断定他手里一定是AA。

其实,这把牌虽然被人广泛议论称道,但老邱说这并不是他在那次比赛中最得意的一把。他在终桌还有一把惊人的跟进。在桌上全部5张牌都出来之后, 对手下了很大的注。老邱一个对子都没有,手里的大牌是一张K,就是个king high。但他通过观察研究,认定对手就是Q high, 就勇敢地跟了,而对手果然就是Q high!“What a great call!” 天才牌手斯杜-恩戈在和曼苏尔比赛中那J high 惊人的一跟,作为读牌能力和胆略的一个经典范例而载入史册。但白瑞-格林斯坦(Barry Greenstein)曾经说过“大家都谈论斯杜-恩戈的跟进如何天才,但谁见过他什么时候有过了不起的放弃?没有。”伟大的放弃比天才的跟进更难做到。而老邱在同一场比赛中,既展示了一把伟大的放弃,也表演了一把天才的跟进, 能不得意乎?实在是该拿冠军,也拿到了。

跟老邱聊完后我自感也有所悟,在当天的比赛中也有出色表演,上演了一把不算太伟大的放弃(QQ Preflop 放掉,对手亮了KK)和一把不算太天才的跟进(在河牌后A high 跟进Q high 的一个大注),呵呵。所以俺那个比赛进了钱圈也是应该的。但是最后还是没经受住考验,AA在转牌放不掉,输给了对手的同花, 没能拿大钱,教训深刻,也深深体会到理智的放弃比勇敢的跟进更难于做到。还得修炼啊。

(二)敌营十八年
老邱1960年出生于广西南宁的一个农村,比我略大几岁,跟我六哥同岁。家里也是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也是日子比较苦。他虽然排行靠后,但成年以后靠着自身的艰苦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一直承担了全家的希望, 尽到了能尽的义务。

早在1978年,老邓小胡几个人刚刚吵吵着要开放,高中毕业刚满18岁的老邱就只身一人来美,到俄勒冈大学学习。我在1990年来美的时候,中国人几乎随处可见,我还是感到一种说不清的孤独和不适应,好像中国人到这后一入乡随俗也变得挺没劲了。像我这样心里对入乡随俗有比较强烈抵触情绪的人,一般来讲混得都不得意,像挪了窝的树苗一样, 很久还蔫了吧唧不上水,支楞不起来。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来到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甚至连说中国话的同胞都很难见到一个,可以想象那时的老邱是怎样的孤独寂寞, 并忍受着乡思的折磨。那时候往家里打一个电话转来转去要好几个小时才接通。刚来时老邱住在美国人家里。没人讲中文也有好处,就是天天说洋文,英语进步快。老邱一边上学,一边在一个养老院打工。 刚开始每个月只有四百美元的工钱, 短短三个月后就被提升为管带(manager), 月薪涨到了一千一百。那时的一千一可是大钱,在国内工资超过一百元人民币的是极少数的一小撮坏人,老邱往家里寄上几百元就能让全家提前小康了。我对独生子女政策深不以为然。并不是怕自己被计划掉了,而是其负面作用从国家从家庭来讲都实在太大,最起码应该允许每对夫妻生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或者被娇惯或者承受父母全部希望的压力,成年以后还有一对夫妻养活两家老小的负担,而且不能享受兄弟姐妹间那种关爱之情, 很不人道。算了,跑题了。 虽然俺正经学过人口理论,不扯这个了。

在俄勒冈呆了三年,老邱搬到了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这时的老邱已经不念书了,全职在餐馆打工。在餐馆打工的这几年,除了挣钱外,不甘居人下的老邱,认真留心学习餐馆的经营之道,煎炒烹炸的手艺和跑堂坐堂的本事都学会了,钱也攒了一些,于是就大胆地自己当老板开起了馆子。餐馆倒是能赚钱,每个月进个三五千的。但是那份操劳不是谁都能受的。每天十几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辛辛苦苦地剥削别人也剥削自己,长干肯定会折寿。有拿云之志的老邱当然不会满足于当一个小餐馆的老板,但这些历练对他日后作为职业牌手的牌风也有很大影响:每一手牌都兢兢业业,坚韧不拔,特别善于在落后形势下绝地求生反败为胜。他从不满足现状,一直都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开餐馆期间,他学会了玩扑克,时常去当地俱乐部里玩。老邱是个有着强烈好奇心和好胜心的人,干什么,玩什么,学什么,都很认真。玩着玩着,不光牌技长进了,连经营俱乐部也都暗暗学会了,很快被俱乐部雇用当管理人员。不久赌场在当地合法化,由于老邱勤奋好学表现出色,俱乐部的老板赏识他是个难得的人材,又把他推荐给大赌场当领班(shift manager). 老邱这时已有要在牌上有所作为的想法,一个人既要照顾餐馆的生意,又在赌场上班,还要花时间研究牌技,还要吃饭睡觉。思来想去,干脆把经营了三年的餐馆忍痛转卖了。孙红雷说“有一种胜利叫放弃”。打牌就得有壮士断腕的魄力,该放就放,有舍才有得,有时候为了更好的机会,必须舍弃一些东西。当了一段领班,老邱又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主动要求降级使用,去当发牌员。这等于是要求从白领转为蓝领,从正式雇员变成合同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一方面是他发现以小费为主要收入的发牌员比他这个拿工资当头的领班挣得还多,辛苦一些但收入也多些。更重要的原因是,发牌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观察牌手,有助于增长牌技。不得不佩服,老邱真是个有心的人。他`一边发牌,一边细心留意观察研究桌上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什么人输钱,什么人赢钱,怎么玩输的, 怎么玩赢的,他都潜心琢磨。拿到好牌什么表情,拿到坏牌什么神态,什么手势,什么眼神,钓鱼的什么套路,蒙人的什么招术,他都留意观察。在发牌时候学到什么,下班后自己打牌就试着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学而时习之,很快老邱就成了赢家,玩的也越来越大。几年下来,老邱对牌桌动态了然于胸,对牌手细微的动作具有敏锐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不知不觉就练成了降龙十八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尝试。把吴钩看了多年,偶然下山行走,不期然地一夜间名动江湖。这一年是老邱的本命年,一转眼他来美卧薪尝胆已经十八年了。

(三)逐鹿中原
人这种高级动物太复杂了,好多事情说不清楚。一般人都是没什么想什么,有什么还容易烦什么。战乱年代的人诅咒战争盼着过太平日子,咱这身在太平日子的福中人却常常觉得日子淡出鸟来。网上过干瘾的军迷不少,羡慕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马上取功名的英雄豪杰的人也不少。大概是从猿进化到人再生存下来不容易,与天斗与地斗,还得与兽斗与人斗,我们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经过无数轮淘汰赛存活下来的赢家。因此,我瞎猜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还是基因中都有争强好胜的因子,老憋着就不舒服就会郁闷烦躁。和平年代的人也得有渠道释放,吃喝玩乐帮着溶解郁闷烦躁, 于是娱乐业成了最大的产业;体育竞争权当战场,奖牌顶替了军功章,造出些能跑会跳惯打善踢的英雄来,也有成群擀蛋无穷多的粉丝拥趸。 连最需要平静心态的搞科学的人,也成天忙着造论文争奖牌。政府跟发糖哄孩子玩似的一瞎掺和事情往往就搞糟,我不知道堕落到本质上是糊弄糊弄我党骗钱花的奖牌拿到之后心里还有没有真正的成就感。“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还是玩真的带劲。说了半天怎么弄的好像有点赌士比院士还高尚的意思,嗯,至少咱是玩自己的钱,玩输了认倒霉玩好了也不往人大政协里挤。这点意思直说出来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话说回来,正经的竞技体育比赛有很大的局限,能上场真练拿奖牌的人数也是极小的一小撮,别人只配当观众,而且偏重四肢发达没什么脑力。动脑的有围棋桥牌等,爱好者众多,男女老少都能玩,但这些活动的缺点是技术含量太高,累人,不易大面积普及。扑克,兼具技术与运气因素,既容易像麻将一样大众化,同时还能像围棋一样让人精益求精一直瞎琢磨上瘾。运气由天定,技术在人为,扑克是真正天人合一的游戏。眼看着十几年间,扑克在美国从非主流地下活动变成登堂入室的健康的大众化活动,席卷欧美澳,我挺佩服洋人在这方面的运作折腾能力,也有很多值得我和谐天朝学习借鉴的地方。不能满足于口号治国顺口溜辩是非,一论国事就高举这个那个伟大旗帜,一说坏就是“吃喝嫖赌”就不动脑子了。要多动脑子引导改造,变不良嗜好为健康活动,别老把人民当成孩子管怕这怕那不让人玩痛快,孩子大了自己有判别能力, 管急了还逆反呢。又有点跑题了,还是回来接着说老邱吧。

“打起你的背包, 到哥廷根去!”这是一百多年前令热爱数学的青年热血澎湃的一个口号,估计就跟有志青年投奔延安似的。 嗯,三十年前俺也暗恋过数学,这句话就是那时从一本讲数学史的书上看来的。虽然还没人喊出“收拾你的行装,到拉斯维加斯去!”这个口号,但拉斯维加斯对无数热爱扑克的青年现在可能具有更大的诱惑。昨天在电话里跟老邱了解战况进展,老邱说比赛还剩下五六十人的时候,他抬头一看,几乎全剩下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自己最老了。

1996年是老邱人生中不同寻常的一个年头。这一年春夏之交,老邱收拾行装去了趟赌城拉斯维加斯。本来只是去度假开开眼的,但度假期间玩现金局赢了不少钱,正赶上WSOP比赛,原来有这等热闹,得,一高兴就报名参加了WSOP的2000WSOPDavidChiu1996DavidChewOmahaHilo西UnitedStatesPokerChampionship,WSOPWSOP使1997耀199627WSOP1998WSOP2000有限豪胆比赛。无限豪胆是本世纪在电视及网络扑克热潮兴起后才成为绝对主流的,之前还是玩有限豪胆的人更多。参加这个比赛的人数有五百二十八人,是当年WSOP所有比赛里参赛人数最多的。老邱初闯拉斯维加斯,初次参加扑克比赛(注:有些网站列出DavidChiu曾在1996年以前取得一些比赛的名次,实乃讹误,其实那个是新加坡人DavidChew),竟然在参赛者最多的比赛中一举夺魁,赢得了近四十万美元的奖金,那是什么感觉?牛掰!一高兴接着再打,在随后的OmahaHi−lo比赛中又得了第十三名,最后在报名费为一万美元的主赛中居然也名列第十!真是一鸣惊人。看人家这个假度的,名利双丰收。打铁趁热,当年晚些时候,老邱又东征大西洋城,参加美国扑克冠军赛(UnitedStatesPokerChampionship),结果又一次把第一名的奖金揣入腰包。这一年是老邱三十六岁的本命年,初闯江湖就活捉敌酋牛师长,戴上了WSOP的金手链(WSOP每个比赛的冠军除奖金外还获得一条金手链),收获五十多万美元,使他信心倍增、志气大长、钱包猛鼓,为成为职业牌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邱是个冷静的人,未动先谋,并没因为一时大顺就马上下海,而是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又干了一年。除了比赛奖金,老邱平时在现金局里也是个赢家,养家糊口没有问题。前后利弊都想清楚了,家里思想统一了,老邱才毅然决定千里蹦出大别山,于1997年举家迁往扑克重镇洛杉矶,开始了职业牌手的生涯。扑克比赛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有些人可能牌技一般,但运气来了挡不住,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在当今参赛人数众多的年代里,乱世英雄起四方,八方风雨会中州,没真本事光凭运气很难能撞上一两回,撞上了也很难再现辉煌。而真正牌技出色的人,不会像撞大运者那样昙花一现后速朽然后就永垂不醒。老邱在1996年第27届WSOP初现江湖就出手不凡,时隔一届,在1998年第二十九届WSOP中又赢得3000 Limit Holdem 比赛的冠军, 戴上了第二条金手链。又隔一届,于2000年赢得5000SevenCardStud5020055000SevenCardStud冠军(奖金50万余),成为三个代表优秀牌手。2005年,赢得5000 Limit Omaha Hi-Lo 冠军(奖金近35万),成为四进士。今年是第四十届WSOP, 在已经结束的比赛中老邱又有不俗表现,六进钱圈,斩获五十余万。在其中的10000 大杂烩混合赛中取得了遗憾最大的好成绩 —— 一步之遥没能戴上金链子的第二名。迄今为止,老邱出山十三年来,在每年一度的世界扑克系列赛(WSOP, 最重要的扑克比赛)上,四十二次杀进钱圈(获得奖金), 十四次打入终桌(Final Table, 就是比赛还剩下的最后一桌), 四次第一, 两次第二, 两次第三。奖金累计二百六十多万。1999年赢得首届TOC, 成为冠军赛的冠军。此外,在另一重要比赛WPT 中也屡有出色表现,并书写了到今天为止他扑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章&not;&not;——夺得报名费为25000 的2008年WPT总站比赛的冠军(奖金接近三百四十万)。 相对来讲,老邱在有限比赛上比无限的功力更加深厚, 他十四次WSOP终桌大都是有限比赛。 特别是在limit holdem, 老邱那几年的成绩无人能敌, 8次WSOP终桌,其中两次冠军。此外还在其他比赛中两获冠军。所以,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最佳 limit holdem 玩家。 本世纪以来no limit Holdem成为比赛的绝对主流和大奖之所在,老邱也不客气地拿了一回三百多万奖金的大家伙,证明他在 no limit holdem 里也不是闹着玩的。

玩牌的都知道,比赛和现金局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比赛名气很大,但在现金局里万水千山总是输;还有些人现金局里收拾金瓯一片,比赛中却毫无建树。以前还有些人声称只玩现金对比赛没兴趣,现在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了。因为扑克比赛进入主流媒体后已形成很大的产业链,很多比赛成名的牌手除了奖金之外还有很可观的广告和加盟收入,甚至比打牌收入还高很多。老邱在比赛里是攻城拔寨的战斗英雄,在现金局里也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劳动模范,早在1997年就玩 400/800有限游戏的大局了,每天出入数万是家常便饭。曾经是湖人队老板杰瑞-巴斯(Jerry Buss)和情色产业巨擘赖瑞-佛林特(Larry Flynt)私人现金局的座上客。在那场闹得满城风雨的德州银行家安迪-毕友(Andy Beal)与职业高手的豪赌中,老邱没上场,但也是职业队的股东之一。究竟输赢多少众说纷纭,被传闻激怒的安迪还曾到Card Player 杂志上向职业牌手下战书挑战(参见拙文《赌士列传:牛人安迪-毕友》)。从老邱的分红,我可以推测安迪同志在下战书之前的豪赌中大概输了两千五百万左右。不过据老邱讲,职业队在 1万/2万级别有很大优势,2万/4万也能把握,赌注升到3万/6万就不太好说了,到5万/10万就明显感到很难打了。难怪后来安迪同志在战表中强烈要求玩大的, 而刀友-不让孙在回复中死活不肯升级。

(四)无妄之灾
1996年是令老邱终生难忘的一年,那是辉煌的一年。1998年同样令老邱终生难忘,但那却是因为刻骨铭心的屈辱。就在那年的圣诞节前三天,老邱因涉嫌绑架被捕了。当天,老邱正在考莫斯赌场玩400/800的现金局, 忽然赌场的扩音器里说停车场里有一辆车被别人撞了, 车牌号是xxxxxx,正是他的车牌号。老邱起身离开牌桌,打算去看一看回来再接着玩。当他走到他的车位时, 突然四周窜出十几个警察,不由分说把他扑倒在地反绑起来。老邱完全懵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问也没人回答。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老邱想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误会,很快就会弄清。直到他被带到警察局,看见夫人和岳父岳母都被抓来了,这才意识到问题很严重。终于他被告知,他和他夫人因涉嫌绑架被逮捕了, 保释金每人100万美元。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这他妈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前一天晚上老邱和夫人出去看电影,回家的路上先到一个商店给孩子买牛奶,然后才回家。你说它怎么那么巧,当天发生了一起绑架案,绑匪是几个中国人。这几个绑匪用公共电话给人质家里打电话勒索三万美元。老邱买牛奶时候把车正好趴在了那个电话旁边,正好绑匪打电话也是那几分钟内,还巧的是老邱开的车刚好和绑匪的车看上去颜色外观也差不多。警察从商场的监控录像里查到了老邱的车号,然后就跟踪。第二天在赌场里设计将他引到停车场里抓捕。真是天大的冤枉,可是警察哪里听他分说。

洛杉矶警察的混蛋是臭名昭著的,也难怪非裔兄弟暴乱。其后三个月的牢狱生活跟地狱里差不多,犯人像恶魔,警察比黑社会也强不到哪里去。牢狱里犯人经常打架, 尤其是黑人和白人, 到一起就打。所以犯人也按皮肤扎堆分群,白找白,黑找黑,中国人自然和中国人呆在一起。黑哥们儿和黄皮肤的亚裔还算基本和谐。白人的种族歧视在监狱里毫不掩饰,不光犯人,甚至狱警也是这样。有一次,一个狱警在边上没人的时候对老邱说“你个黄狗,我真想打死你”。老邱也是怒火满腔,对他说“你要是个男人,就把你的警服脱下再来找我打架,我随时奉陪”。还有一次老邱去出庭,同车有很多白犯。那个车里有一个笼子,跟运送凶猛动物的一样。为了保护老邱免被白犯殴打,警察将老邱关进笼子里站着。每个白犯上车, 都对着笼子里的老邱吐一口痰。

其实,那四个绑匪很就被抓获了,而且就和老邱关在一起。老邱并不恨他们,甚至觉得他们身无一技谋生走这条路也有些可怜。家里送来吃的东西老邱还分给他们一些。后来混熟之后,几个绑匪也知道老邱是干什么的了, 还和老邱开玩笑说“大哥,早知道你这么有钱,不如当初把你绑了”。老邱从赌场里被抓走时,他桌上有一万七千块钱,警察还从他的保险箱里起获二十多万现金。但分警察有点脑子想想,老邱这么多现金怎么会去干绑架的事,而且才要三万赎金?事实上,被抓后不久,一个绑匪就把整个经过全部招供了,跟老邱没任何关系,完全是冤案。四个绑匪后来分别被判了15年、8年、7年和5年徒刑,判5年的那个就是因为他全招了。

坐了三个多月的牢,老邱和夫人终于被无罪释放,没收的现金也都归还了。普通人能拿政府大额支票去银行的,可能都是中六合彩的。老邱拿着政府退款的二十几万元支票去银行存款时, 热情的柜台小姐还挤出满脸的欢笑说“恭喜先生”,老邱真是哭笑不得。这三个多月对老邱一家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被抓走时,两个孩子被政府指派的社工领走。女儿三岁多,儿子才一个月大!老邱花钱请了两次律师,才把孩子要回来让岳父岳母照看。为自己申冤也要请律师,前后老邱花了十万多美元律师费。然而,政府知道是冤案却没做任何赔偿。没有精神赔偿,没有金钱补偿,也没有报销律师费,甚至连道歉都没有, 到今天也没有, 这很让老邱不能释怀。老邱一度还请律师上告,后来律师跟老邱说实话了:你如果还不想搬出洛杉矶,最好不要再告了。警察不是好惹的,他们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骚扰你甚至收拾你, 你防得过来吗?在人屋檐下,只好低头。虽然忍了,但到底意难平。出来后不久,政府的社工来到老邱家里,表示关心孩子,问能提供什么帮助。老邱气愤地说“我从来没用过你们政府的帮助,现在不用,永远也不会用。你们现在想帮我?那就赶紧滚蛋吧!” 社工灰溜溜地走了。这三个多月的经历像噩梦一般。后来泰德-佛瑞斯特问老邱“假如当初你可以放些血而不用坐牢,你保险箱里有一百万现金,你愿意出多少?” 老邱回答“全部,有多少全让他们拿走。”

扑克有 bad beat, 就是愤输的意思,指的是这样的情形:自己优势很大的情况下把很多筹码推进去了,但运气不佳来了邪门牌让对手赢了。老邱这场牢狱之灾也是愤输,运气不佳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损失惨重。然而,高手毕竟是高手,打牌愤输是常事。愤输以后,低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楞来(术语叫 On Tilt), 通常是损失更加惨重。高手更多的是在乎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运气因素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愤输也是一把牌,不能把坏情绪带到下一把牌里。老邱是一等一的大行家, 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出狱之后,很快就赶上第一届TOC 冠军之赛,老邱技惊四座成为冠军中的冠军。当然,那场愤输经历沉淀在老邱的心底,更增加了他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我觉得,后来老邱在TOC比赛中代表中国出场,以及去年正当奥运火炬传递变成政治风波之后,老邱在世界扑克巡回赛总决赛上赢得冠军后当场身披五星红旗,都折射出这场无妄之灾的沉淀效应。

(五)惊天逆转 (上)
说起扑克比赛来, 最重要的两个赛事是世界扑克系列赛(World Series of Poker, 简称WSOP)和世界扑克巡回赛(World Poker Tour, 简称WPT)。WSOP 有点像奥运会,每年五月底至七月中在拉斯维加斯的 RIO赌场(2004年以前在马蹄赌场)举行,天天有赛事。WPT是2002年才创立的。加盟WPT举办比赛的赌场选择不同时间分别举办比赛,每一站 WPT比赛像个小WSOP,除了主赛(一般为一万元报名费)还有很多报名费比较低的比赛。最后主赛的终桌(Final Table)比赛经过剪辑解说后在电视上播出。每年四月份,在拉斯维加斯的比拉揪(Bellagio)赌场举办的报名费为两万五千美元的比赛,为WPT的冠军赛,获胜者成为年度WPT冠军。由于两万五报名费的门坎儿太高,大部分业余选手因负担不起而被挡在了门外,参赛者基本都是职业选手,因此这个比赛是最难打的比赛之一。因为照顾电视转播时间的原因, WPT比赛的终桌人数限定为6人。

2008年4月26日,比拉揪赌场, WPT 冠军赛终桌比赛。
经过6天的角逐,545名参赛者只剩下了6名幸存者:
一号座位:约翰-罗歪头(John Roveto), 筹码 272万
二号座位:戈斯-汉森 (Gus Hansen),筹码857万
三号座位:邱芳全 (David Chiu), 筹码605万
四号座位:黎淘米 (Tommy Le), 筹码 196万
五号座位:考瑞-开若耳(Cory Carroll), 筹码 667 万
六号座位:寨夫-金(Jeff King), 筹码131 万

比赛奖金分配如下:
第一名: 3,389,140:3,389,140第二名:1,714,800
第三名: 923,355:923,355第四名:593,645
第五名: 395,725:395,725第六名:263,815

六位牌手中最引人注目的非戈斯-汉森莫属。这不光是因为他的筹码最多,更因为他名头最大。戈斯虽然跟WSOP金手链总是缘悭一面,但在WPT比赛中风头最盛,曾夺得三站比赛的冠军, 并夺得2005年澳大利亚百万冠军赛(Aussie Millions Champinship)冠军,是电视里最脸熟的牌手之一。这位有着威猛面孔的丹麦人曾被时尚杂志评为性感男星。他牌风松猛诡诈,什么牌都玩,别人很难猜出他手上的牌。一旦让他打顺了,收起别人的筹码来就像城管见了街头摆摊儿卖菜的,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没什么道理好讲。但是,在他貌似胡来的牌风背后,其实是有着十分精明的计算。他所著《Every Hand Revealed》是我读过的扑克书中为数不多的好书之一。

在终桌比赛开始前,选手休息一天。这一天,老邱一个人呆在旅馆房间里没有出门,他反复琢磨每一个对手的牌风特点,分析形势,预测比赛进程,想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最后制定出自己的策略。从筹码来看,戈斯一马当先,老邱和考瑞随后。老邱预计,牌风强悍不肯让人的考瑞和城管戈斯之间大打出手的可能性很大。自己坐在两人中间,最好不轻易卷入战团。可以先坐山观虎斗,不怕他们一人独大。只要自己筹码不是太低,进入一对一的单打独斗自己是有信心的。

扑克不同于一般的赌博,但毕竟是玩钱的游戏,因此包括很多著名牌手都好赌,纯粹的赌。我在拉斯维加斯期间玩了很多卫星赛,基本每个比赛都有很多人玩last-longer, 就是愿意参加的人每人出比如100块钱,谁的名次最好谁把这些钱全拿走。去年WSOP期间,Phil Ivy 赌自己可以拿到一条金手链,结果没拿到,据说他为此输了有上百万之巨。这次终桌比赛开始前,也有人操持开出了赌盘,毫无疑问,大部分人把赌注押在了戈斯身上。但押老邱的也不乏其人,其中包括巨星级牌手刀友-不让孙(Doyle Brunson) 、丹牛-奈格瑞努(Daniel Negreanu)。

比赛开始,果然不出所料,戈斯利用筹码优势频频出击。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他的气势如此之盛, 运气如此之好,人借运势,运助人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在短短二十二手牌里竟然一人把其余四人一脚一个全踢出去了。

第一个倒霉的是寨夫,他的草花AQ全进对戈斯的黑桃9黑桃10,寨夫领先。桌面开出FLOP是(8,6,4),转牌K。就差一张牌寨夫就赢了,可河牌偏偏就来了个10,寨夫愤死。刚过五手牌,桌上是(Q, 10, 5;4),戈斯和黎淘米俩人全进,淘米亮出手里的一对5,以为要翻倍呢,令他目瞪口呆的是戈斯竟然亮出了一对10!小三条遇上了大三条,除了怪点儿背也只能仰头问天死不瞑目了。

下一个惨遭戈斯毒手的是考瑞。桀骜不驯的考瑞并不买戈斯的帐,在终桌前的比赛中曾几次对戈斯的野蛮执法进行暴力反抗并有所斩获。这把牌戈斯加注到48万,在大盲位置上的考瑞立即反加到165万,戈斯跟。FLOP开出来(Q,J,6),两张方块。考瑞过,戈斯站起身来数了数考瑞还有多少筹码,想了两分钟后直接全进。这把牌前考瑞手里有八百多万筹码,如果赢了这把,就成了遥遥领先的带头人。考瑞想了又想,终于决定跟进。俩人摊牌,考瑞是方块A和黑桃J,戈斯是方块5和方块7,考瑞领先。转牌是红桃Q。最后一张,如果不是方块考瑞就赢下这把巨大的一锅筹码了。此时考瑞赢的概率将近82%。但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河牌蹦出来个方块3,考瑞壮志未酬饮恨出局。观众席上的惊叫哄笑声还没有平静下来,势不可挡的戈斯又把只有不到两百万筹码的贫农罗歪头给揪上擂台了。老罗是一对老K,自无退让之理。戈斯(A,10)。FLOP开出来(8,9,J),转牌是个6。不用说,到这时候谁都知道牌神是戈斯他们家亲戚了,河牌准得帮他。啪!果不其然,是一张7!戈斯的顺子灭了贫农老罗的KK。老天如此不公,哪里有穷人说理的地方?

一直冷眼作壁上观的老邱,此时成了挡在戈斯夺冠路上的最后一个对手,亮剑吧。

(六)惊天逆转 (中)
最后的决斗来到了。亮剑之前,可以短暂地休息几分钟,看看金钱美女。WSOP有一个传统,就是当比赛剩下最后两人时来个美钞入场仪式,把成捆儿的现金在赛桌一端堆成小山,然后两个决斗者对着金山开始斗智斗勇比运气。2003年我初次踏足拉斯维加斯观看比赛的时候,入场仪式极为简单:在荷枪实弹的保安前呼后拥护卫下,俩大胖子一人抱一纸箱子钞票腆着肚子呼哧呼哧进场。WPT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大概是电视播出要照顾美感,不用枪也不用胖子了:迷幻的灯光下,一串儿长腿短裙满脸阳光灿烂的美女鱼贯出场,一人捧一托盘,托盘里不是仙桃也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汤,而是成捆儿的百元绿票儿。把钞票在桌子上码好后,美女退场,两个决斗者沉着脸重新入座, 一股肃杀之气又罩住半张牌桌。

现在双方的筹码是:戈斯两千二百九十万,老邱四百三十六万,不足戈斯的五分之一。会打牌的人知道这个差别有多大,不是不可能翻盘,但是太难了。尤其对方又是当今No-Limit Holdem比赛的超一流大牛,运气又这么好,气势又这么盛,想翻盘谈何容易!说实在的,我估计当时观战的所有人恐怕都认为戈斯夺冠是挡也挡不住的事,说不定还要破WPT 终桌比赛53手牌结束的最快纪录呢。当然了,我也不用卖关子,谁都知道老邱是翻了盘拿了冠军。但是这盘是怎么翻的还是很值得一说。在我和老邱聊这个比赛的过程中,老邱的精湛牌艺又让我开了眼界。

说这么热闹,也得照顾一下不会玩牌的读者。有人说拿到不好的牌就缴枪,等有好牌再玩。嗯,要是这样这牌就没法玩了,都等AA再玩,可是别人没AA还不跟你玩呢。Holdem 中的盲注和锅底(Ante)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和谐社会要挑起争端而设计的。打个比方,盲注和锅底就像税,大家先交了,弄出国家财政这么一个大锅,然后大家勾心斗角争课题抢项目要拨款,就是抢锅。要没这些东西可抢,谁还当官呀,那国家社会还怎么玩?比如这个比赛进行到现在,盲注是10万/20万,锅底是2 万。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一把牌发牌前,每人先扔2万筹码到锅里(桌子中央),然后小盲先押上10万筹码,大盲押上20万。这样,还没发牌锅里就有34万筹码等待争夺了。如果你老是缴枪等好牌,盲注和锅底很快就把你抽干了。所以,一般到盲注很高的比赛中后期,抢夺盲注和锅底是比赛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对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筹码偏低,有好牌要抢,没好牌装有好牌也要抢,宁可当强盗被剿灭,也不当饥民饿死。明白了这些,可能更理解老邱现在翻盘有多难了。如果去抢注,一般加注到3倍左右,也就是下注60万。如果对方反加住怎么办?你总共就剩四百多万,输一把就伤筋动骨。因此,稍微大一点的锅就把身家性命押上了,输不得。对于我们这些网上杀出来的牌手(现实里大部分牌手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大都采用简单的策略:要么不进,进就玩命。拿到大牌争取引对方全进,一般好牌加注抢锅做好遇到抵抗就死磕的准备。如果是该玩但又不希望对方抵抗,比如一小对5,就直接全进。这个打法理论上也没什么问题,实战中也行之有效,玩起来也简单,反正尽人力听天命就是了。那么老邱比我们高在哪呢?且待我随着比赛进程略表一二。

现在我们再站在戈斯的角度想一下怎么打。作为筹码领先的一方,策略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不要让对手轻易翻倍,看准了一招致命。基本点之一是,如果对手比较凶猛抢锅拼命,可以稍加忍让,适时反击,耐心等待对手一头撞墙的机会。基本点之二,如果对手偏于保守,就利用对方不敢轻易搏命的弱点不停抢锅施加压力。如遇对手拼命而我没把握,则敌进我退,反正偷两把锅底又回来了。这样一步步勒紧绞索,勒个半死了即便最后一击失手,敌人翻个身仍在我佛掌控之中。

一对一决斗开始后,气势如虹的戈斯仍然步步紧逼,进一步扩大优势。到了第33手,老邱只有不到370万筹码,戈斯却拥有将近2370 万,优势超过6比1。第33手是老邱退到悬崖边的第一次反击。老邱拿到一对5,在FLOP前加注到50万5千,戈斯全进,老邱想了一会儿然后跟进。戈斯是一对2,桌上开出来的5张牌是(K,J,7;7;Q),老邱翻倍有了760万筹码, 可以踹一口气儿了。

从网上比赛记录中看到这手牌后,我对老邱的打法不太理解。一对小5,目前剩下这么点筹码当然要玩了,但是,为什么只加注到50万5千,而不直接全进呢?要知道,这么做给对方留下了 bluff (蒙)的余地,一旦对手反加注,自己这点筹码很难缴枪,就等于双方全进了。一旦全进,对方随便两张比5大的牌也有将近50%的胜率。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全进抢锅而是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去和对方搏命呢?我想这背后一定有别的故事。昨天我把这个疑问跟老邱讲了。果然,原来是老邱从戈斯的脸上看出了机关。老邱说,戈斯看牌的时候经常喜欢两张牌分别拿起来看(有些牌手有多次看牌的习惯,经过剪辑后播出的电视节目未必是第一次看牌)。当他看第一张牌的时候,老邱看出他不是很喜欢,估计是张小牌。当老邱加注戈斯突然全进之后,老邱想了两分钟,判定戈斯手里或者是小牌凑成了对子,或者是(A,2)(A, 3)这种两张同花。如果是前者,自己有80%左右的胜面; 如果是后者,自己也有三分之二的胜面。不论哪种都领先很多,所以他果断跟进,翻了个身。经老邱这一说我明白了他为什么那么打。但他这种打法是建立在他读牌读人的深厚功力基础上的,我等无此法力,太难效仿了。

老邱筹码翻身之后有了些回旋余地,但仍然落后。Card Player杂志描述这一段时这么说“He now had some breathing room, and he made good use of it. He stayed out of Hansen’s way, but won the pots he needed to win to keep the momentum shifted his way” 通俗点说,就是老邱充分利用这一喘息机会,避免跟戈斯按他的战法搞阵地战,避开敌人猛烈火力,但是该赢的锅还都赢了,并把战局拉到自己习惯的运动战中来。我听了老邱对这一阶段的自战解说又长学问了。原来老邱翻了个身有了喘气的空间后立即调整战略施缓兵之计。实话说,这么高级战法我此前根本没什么主动意识。一般人也不会跟你讲,书上也不会告诉你。老邱说他非常希望看到有更多华人牌手出人头地,他不在乎用中文讲他的心得。我呢,一时半会好像还出不了头儿,也乐于跟讲中文的朋友吹牛交流,就给抖落出来,相信很多跟我差不多水平的人会从中受益。从整体策略来讲,老邱希望打小锅,慢慢往上追赶,而不是轻易搏命。戈斯气势逼人,抢锅加注比较大,这样进去看FLOP三张牌的成本就很高。而老邱的策略是要打太极,借力打力,希望打小锅,看FLOP之后看再发力。为了把戈斯拉到自己擅长的打法上来,就要缓解他的攻势,让看FLOP的成本降下来。这样,就相当于把盲注变小,自己的筹码相对盲注变多了,生存压力就小了。怎么实施这个战略意图呢? 老邱故布疑兵,几次拿到如AQ这类强牌故意不加注而是平进。在FLOP戈斯放弃之后,老邱又故意亮了几把牌。这样,给戈斯造成老邱在慢打强牌设陷阱的疑虑,戈斯不由的开始防范,不自觉地放慢了攻势,加注变小甚至平进变多起来, 让老邱达到了低成本多看FLOP的战略意图。

(七)惊天逆转 (下)
从数学上来讲,因为扑克每手牌都重新洗牌再发牌,两手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任何关联。但是,玩牌年头比较多的人都知道,运气这东西有时候还就是不得不服,一阵儿一阵儿的。
终桌比赛开始后,戈斯的运气好得如有神助,就跟值班的牌神是他们家亲戚似的,七了卡吃二十二手牌就灭了四个对手,而且个个都死得一肚子委屈。在和老邱一对一单挑比赛开始之后,戈斯依然攻势旺盛咄咄逼人,前五手牌里就有两手全进。老邱的55对22翻身那把牌似乎是一个转折点,戈斯他们家亲戚被双规了,戈斯的旺势(扑克术语叫 Rush,)也过去了。老邱的战略谋划也缓解了戈斯的攻势,其后虽然戈斯仍保持着很大的筹码优势,但老邱已经突破重围到了陕北成了气候,再剿就不那么容易了。那把牌之后双方进入相持阶段,在四十多手牌里基本没有太大冲突。戈斯还是频频出击抢锅,而老邱则是不急不缓,该赢的时候总是能赢。戈斯赢的次数多,老邱赢的锅大,双方明显不同的牌风却维持着一种整体均衡,真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

那天有不打牌的网友问我老邱有没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我可以简单地回答:有,肯定有,而且几乎天天都有。老邱牌技很高,但我没必要也不想将其神化。再伟大的牌手也不是神,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承认,不同的人在牌上的天份高低有很大差别,有些人的所谓第六感更灵敏一些,但我不相信谁有天眼通的特异功能。读牌需要牌感和一定的推理能力,读人则需要敏锐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按着行家的说法,大部分人都有tell(这个词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译法, 就是说人的表情或肢体的下意识动作透露出一些牌的信息),训练有素如老邱这样的高手, 能迅速捕捉到这些信息并明辨真伪正确解读。

智游城的几个牌友对老邱被戈斯蒙掉的一手牌有所讨论:这手牌盲注是15万/30万,锅底3万。FLOP前戈斯加注到75万,老邱是红桃Q红桃4,跟;Flop 出来(7草花,Q方块,2方块),两人都没下注;转牌是方块4,老邱再过,戈斯下注90万,老邱再跟;河牌又来个方块9,老邱还是过,戈斯下注205万,老邱想了半天放掉了。单从这手牌来讲,老邱有两对,被戈斯诈去了,是判断错误吗?是。这也说明高手如老邱也不是天眼通的牌神,不能确定戈斯有没有一张方块。其实这是扑克的常态,大部分时间里是无法确切读出对手牌的,尤其像这种没什么 action 的小锅,从牌上可推断出的信息不多。有一句扑克名言说“为了生存,你必须愿意去死”,是说扑克有时候必须去拼。还有一句名言说“为了成为长久的赢家,你必须愿意被别人蒙”,是说该放的就得放,即使可能是被蒙掉的。还有人说在转牌上老邱应该下注。从这一把牌上来讲,尤其我们是看着双方的底牌来想,这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从对局的策略和实战心理来说,我觉得老邱打得很好。老邱的整体策略一直是借力打力,让戈斯领跑。很多扑克书往往过分强调猛(aggressive),其实需要因人因势制宜,很多情况下保守一些是更合适的打法。我有一个重要的得分手段就是在河牌上过(check),等对手送钱来。像这手牌,老邱这种打法有两个好处;如果对手领先,不给他加油,自己少输一些;如果对手落后,给他个送钱的机会。我问老邱放掉这手牌的想法,他说:第一这锅不是很大,放掉没有太大伤害;第二,骄纵一下戈斯使诈(Bluff)对后边有好处。

这段看似你来我往大体均衡的折冲中,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趣事,但我又觉得全写出来可能不一定合适,我就透露一半吧。前边说过,大部分人有tell,连戈斯这样的顶尖高手居然也被老邱读出了破绽!比赛前老邱做了大量的准备,他以前有很多和戈斯同桌竞技的经历,也和其他一些高手讨论过戈斯的打法,也细心研究过电视录像。大家从电视上可以看到,戈斯在打牌时偶尔有转头活动脖子的动作。这么个细微动作被老邱看出了蛛丝马迹。他的头先向哪边歪并不是随机的,呵呵。他向某一侧先歪的时候心态比较消极,看到这个动作后老邱就主动进攻,甚至手里拿着不同花的(2,4)就去 bet in the dark , 就是在发牌员还没开出牌来就提前下注。拿着7 high 什么都没有,在FLOP 上check-call (先过再跟对方的注),然后转牌再主动下注巧取豪夺。老邱曾跟我讲“你们这样看书比较多的,对概率很清楚,这是好的。但是,如果你看到机会不能很好利用,那就是浪费机会”所以呀,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还得多练习捕捉战机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心理素质。

终桌比赛进行到第76手,战局从相持转入了老邱战略反攻阶段。戈斯加注到77万5, 老邱反加到185万, 戈斯跟。三张扶老婆(FLOP)开出来是(J,6,3)全是黑桃。老邱想了一分多钟,下注160万。戈斯想了两分多钟,跟。转牌来个草花6,老邱思考一分钟后把手里还剩的517万5千筹码都推上去,全进!戈斯迅速交枪。老邱跟我讲这把牌他手里是一对Q, 其中一张是黑桃。这把牌赢下之后老邱的筹码超过1千2百万,戈斯还有1千5百万。虽然仍是戈斯领先,但此消彼长,昔日摆摊儿卖菜的小贩儿转身当了警察不再怕城管了,鹿死谁手正未可知也。两把牌之后,戈斯一个失误又损170多万,老邱的筹码第一次超出!

终于,该交代最后一把牌了。扶老婆前,戈斯加注到75万,老邱还是不紧不慢的跟。扶老婆三张牌开出来是(A草花,10草花,8黑桃)。老邱仍是check,戈斯下注90万,老邱还是个跟。转牌是黑桃5, 老邱下注120万,略多于锅里的三分之一,似乎有试探意味。想了半分钟,戈斯全进!老邱想了两分钟,又把筹码数了一遍,然后说“我跟”。观战的人群轰地一下站了起来,急切等待看双方手里是什么牌。戈斯是(黑桃10,红桃8),两对儿;老邱手里是(黑桃A,黑桃9), 只有一对儿A。 戈斯领先,但是老邱还有16张活牌。最后一张河牌, 老邱需要来个A, 或者9,或者5,或者任何一张黑桃,胜面是11分之4,约36%。人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着河牌的开出:是红桃A!不可否认,这把牌老邱是运气好。戈斯在事后认为老邱那120万试探性下注之后,当自己全进时,老邱应该交枪才是连贯的打法。老邱说,当戈斯全进时候,他已经知道戈斯是两对。那为什么要跟呢?理由有三:其一,锅里钱很多了,感觉落后不多(用867万去赢锅里的1440万,需要38%的胜率,36%很接近);其二,就是前面讲过的运气因素,现在自己正处于旺势,牌神是咱们家亲戚。其三,万一输了,自己还剩下四百多万,又回到起始状态,并不绝望。

老邱赢了!人们狂呼, 惊叫,这是扑克史上最牛逼的绝地大反攻之一。这一幕惊天逆转令人震惊,老邱超强的韧性更令人叹服。曾经解说TOC的塞克斯顿这次又担任解说,他称老邱是职业中的职业,此言不虚。戈斯-汉森虽然也赢得了一百七十多万美元奖金,但是他说,感觉是输了一百七十多万。除了奖金的巨大差别,这么大的优势下又输回去,精神挫折更令他难于接受。极度的失望中,他还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过去礼貌地向老邱表示祝贺。没人否认,戈斯-汉森依然是当今最牛的牌手之一。《牌手》(card player)杂志在6月10日那一期的封面是老邱,里边有对老邱的采访和比赛的长篇报道,文中称老邱为反超先生 ( Mr. Comeback).

(八)非常之常人

老老年间听村里人讲,刚解放的时候识字人太少,能写自己的名字再会写“河北省隆化县”几个字就可以参加革命工作,不用再种地当农民了。像我爹那样只念过四年小学的,就算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去教书育人了。现在人都有文化了,念完大学还找不到工作的比例肯定比上了小学还尿炕的比例高得多,博士太多没那么多学问可搞,摆摊儿跳楼进政治局干嘛都不稀罕。扑克这东西,深究起来学问大了,博士也不能都整清楚,可是整不清楚也能成为优秀牌手。所以,拿了博士学问再打牌不算浪费,没念什么书的人去打牌也未必是输家。从我知道的牌手来讲,甚至是出来这些年接触过的所有中国人里,像老邱这样本科没读完的应该说是很少的。但是,上牌桌能独领风骚,过日子致阖家欢乐,交朋友随和大度,论语里说: 如此牛人,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顶尖高手们都能很快根据牌局进程不断变速,不让对手轻易判断自己的打法和心态。但是,各人之间在风格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老邱在牌桌上的形象是冷静沉稳,不管领先还是落后都不露声色,总是显示出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特别长于诱敌深入借力打力后发制人。丰富的对局经验,外稳内敏的对局风格,再加上卓越的读人读牌能力,可谓是不动如山,动如山倒,总是给对手以强大的压力。我在WSOP比赛中曾经两次跟老邱坐在一张桌子上,其中2004年主赛那次老邱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桌上先有两大高手越南人 Scotty Nguyen 和 John Phan。John Phan 的打法是极端蛮横的掠夺式,几乎每一手牌到他那都加注,甚至有时连牌都不看,抓一把筹码往中间一扔就加注了。加上鬼子运气也壮,很快就把整桌给摆平了。大家都是一个心理,等有好牌再跟他死磕,一般就忍了。但是中间老邱被换到我们桌,正好在John Phan 的下手。他们俩几次冲突,最后都是 John Phan 顶不住老邱的强大压力跳出圈外,很快就被老邱打回原形像别人一样奉公守法过日子了。

在扑克圈子里老邱的人缘非常好。 生活中的老邱也是温良恭俭让那种类型的, 跟朋友平易随和, 在家里是好家长。我跟老邱交往这半年来,他多次跟我谈到好牌手(good player)和成功牌手 (successful player)的区别。好的牌手能够赢钱甚至以牌为生也没有问题,但是生活未必幸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包括很多很著名的牌手。成功的牌手不仅仅能靠扑克养家,而且要让家人跟你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担惊受怕过日子,要让自己和家人都幸福。这一点我们中国人有比较好的传统,我知道的高手像老邱、老朱和 Johnny Chan 都是很优秀的成功牌手,不像有些老外那样有钱瞎造上边乱吸下边乱排糟蹋身体。对于大部分牌手来讲,玩扑克是有一定乐趣的,但挣钱还是主要目的。老邱玩现金打比赛都是大赢家,投资也非常成功。现在老邱生活无忧,牌也就不打那么多了,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老婆。出去比赛能带家人出去玩总是带着。另外,老邱和老朱共同创建了一个非商业无广告的中文论坛智游城,在那与民同乐切磋扑艺。几个月来老邱中文进步神速,从开始发一个几句话的帖子还要人帮忙打字,到现在能发上千字的长贴了。前几天在电话里,老邱说我博客里的所有文章他都看了几遍,让正为牌绩不佳而在郁闷之中的我颇觉受用。

实话说,在性格和生活态度上我和老邱有很大距离。有人说过,斯杜-恩戈赌博不是为了赢钱,而是有钱为了赌,他的最大快乐就是赌博活动本身。我虽然远没有这么极端,但也是经常冲动征服理智,甚至有时候清清楚楚知道怎么做是理智的、正确的,怎么做是冲动的、鲁莽的、弊大于利的、错误的,知道以后反而选择错误行动的诱惑莫名其妙地变得更大了,隐隐约约有个念头感觉理智行为就是上帝给你选好了让你这样的,我他妈的就偏不理智,爱JB怎么着怎么着,大不了如何如何。当然,如果这个如何如何非常严重比如要命或者害人,我基本还是不服也得服了。以前下棋如此,知道如果简单认怂就赢定了,偏偏去找刺激走最贪的杀招,甚至常常怕对手马上认输有刺激的妙招没机会施展了,所以我下棋优势之下输棋是家常便饭。生活中这样的错误也没少犯。通过和老邱老朱这样的高手交流,我认识到我最大的差距是在赌资管理上,也认识到我这样的性格很难成为成功的现金玩家。现金局跟比赛大不一样,每一手牌出入都是真钱,都需要同样小心,所以更需要耐心和自制力。经过多年牌桌上的磨练,我的耐心有极大改进,但我还是觉得比赛更适合我,状态好能打好一个比赛就行了。玩现金需要一贯地保持好脾气好耐性,我是把持不住的。还是老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老邱这么一个谦谦君子,在获得WPT 大赛冠军后却做出了身披国旗的举动,虽然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喊好,但又觉得好像有些不大自然。毕竟扑克不是奥运会爱披国旗的人多了去了。事实上老邱这个动作让现场的观众颇为惊愕,后来在论坛上也有很多老美表示不能接受,认为老邱已经来美三十来年了,怎么还会披中国国旗呢?不知道的老中读者也有人认为老邱这一举动是打爱国牌。后来我了解了老邱的经历之后,再加上当时奥运火炬传递风波,老邱比赛的那一周也正是在美华人抗议CNN辱华言论达到高潮的一周,老邱的这一意外举动就很自然了。而且,老邱说自己并没有任何准备,是当时有人(好像是在Bellagio赌场工作的华人)递过来的,他想也没想就披上了,太自然了。对扑士来讲,打爱国牌就跟玩假钱一样没意思。不像运动员,以后当个什么官什么代表的,政治正确和公众形象都可能有关联。在现在的中国主流官方文化中,扑克跟其他赌博没区别。尽管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好赌的民族之一,尽管全民皆麻,可是教导人民吃喝嫖赌都是恶习这一老生长谈却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所以,扑克玩得再好,除了自己满足,最多也就是赌民眼里的江湖好汉草根英雄,对朝廷来讲连招安的价值都没有。很多老美对五星红旗敏感,那也不能老顺着他们。在WSOP一群啦啦队打澳大利亚国旗、加拿大国旗,又喊又唱的,没有任何人感到不舒服。他们对英德法的国旗也不会不舒服。对中国国旗不舒服有历史原因,可是谁让你们的国和我们的国互相承认建了交呢,这个是我们的国旗,我们现在除了这个没别的可披的,慢慢适应吧。不留神又跟政治有关了,看了可千万别跟我讨论政治,我怕累。

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老邱在牌场上是个叱咤风云的豪杰,自有其非同一般的才能。可是老邱给人大面上的印象,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常人:谦虚、随和、顾家,爱孩子、爱妻子,除了抽烟无其他不良嗜好。牌桌上的形象也是最传统的tight-aggressive打法。然而,跟他同桌竞技才能感觉到他寻常打法后面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力量;也只有跟他比较接近,才能认识到他在生活中也是看似平淡其实是很不一般的人,一个有远见也有行动的人,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一个自律而随和的人,一个会赚钱也很仗义的人,一个非常的常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0870.html

上一篇:《朝华午拾:温哥华,我的梦之乡》
下一篇:德赛主管有没有科学主义洁癖?

 

2  武夷山 许小可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许小可   2009-12-23 21:15
原来牛博网没关的时候经常看老邱的连载,那些扑士的故事叫他讲的活灵活现,很有意思!

《立委推荐:乔姆斯基》 屏蔽留存

《立委推荐:乔姆斯基》

屏蔽已有 3933 次阅读 2009-12-25 13:13 |个人分类:立委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向所有没有读过老乔的人推荐老乔。 (23147)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September 23, 2006 09:45AM

这种不世出的智者,初读他有醍醐灌顶的感受。他是在世的 cited 最多的学者明星。老乔是现代真正的启蒙者。他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对美国媒体的批判入木三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论述严密、丝丝入扣的典范。老乔虽然是超级语言学家,但并不文科,他早年是搞数学的,有过非常好的理科训练。

老乔有点象老马(马克思),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不嫌其烦。当年读比砖头还厚的《资本论》就有这种感受,后来读下来才发现有很多车轱辘话。老乔也类似,有点拉皮糖,也许明星似的学者常有这个毛病。从读者角度,其实是好事,你可以把他的代表著读读,并不需要看全集,对他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就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老乔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的左翼自由知识分子,虽然被主流媒体排挤,但在自由世界却被准媒体(互联网、地方媒体、外国媒体等)热烈追捧。随便Google一下Chomsky,你会发现无数相关的专门网站、音影资料、采访记录和乔本人的博客和论坛。如此明星,却温文儒雅,毫不张狂。虽然有无数条小鱼小虾和三教九流的粉丝可以利用,老乔毫无贡献网络娱乐的献身精神和行动。可喜亦可叹。

周末说点语言学:从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说开去 (1392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ne 17, 2006 11:25AM

这句“名言”是大名鼎鼎的乔姆斯基(Chomsky)说的。

Noam Chomsky是MIT顶级教授(Institute Professor),各位应该很熟悉了,他不但是一位超级语言学家,而且对于美国外交的强盗主义行径和大众传媒的欺骗主义本质深刻揭露,是所谓的西方“持不同政见者”,左派人士。据说,他的著作的引用率仅次于《圣经》和马克思,在当代还健在的科学家中首屈一指。他是真正的学者明星,全世界巡回讲演,每到一处,崇拜者甚。著述甚丰,在中下层民众中影响深远。有次在加拿大乘出租,出租司机跟我聊起乔姆斯基来,眉飞色舞,说起自己曾经特意开车一百多公里去听乔姆斯基讲演。

关于乔姆斯基的政见,以后有空再介绍。今天简单谈谈他的语言学方面的影响。乔姆斯基1957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史称“乔姆斯基革命”(Chomsky’s Revolution)。此前的语言学主流是行为主义主导,讲究细致观察记录言语行为,用归纳法慢慢总结规律。乔姆斯基认为,人生来就有一套语言机制(叫“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后天的语言习得不过是对 universal grammar 的某些参数做调整而已。语言学重点应该研究这种普遍语法的机制。自1957年以来,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界一直是龙头老大,他的理论也经历了四次大的创新,每次都是他的自我突破,每次突破都引领世界潮流。在语言学历史上,乔姆斯基现象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创造历史的实例。没有乔姆斯基,语言学不知道会是什么形态,甚至反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语言学家也不得不承认。是乔姆斯基提升了语言学的地位以及语言学对其他学科(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谈乔姆斯基的材料,汗牛充栋。今天,我只就乔姆斯基的上述名言做一点介绍。这句名言是,repeat: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有一次,我说话漏嘴了,女儿大笑,说:“Dad, it does not make sense at all”。我就趁机跟女儿介绍了上述名言,她居然极感兴趣,整整一天都在那里一边唠叨,一边自娱:“haha, this is the most stupid sentence I have ever heard. How can ideas sleep? Ok, even if it can sleep, how can it sleep furiously? Ideas have color? Green? Come on. Ok, if it is green, how can it be colorless.”

就是,在这个短短的句子中,所有发生语法关系的词,在概念上都不具有兼容性,不 make sense. 可是,每一个 native speaker, 都发现这是 perfect grammatical English,否则我们怎么能够理解这个句子的荒谬(how do we make sense of nonsense?)。乔姆斯基的这个俏皮的思维实验是要表明,句法结构是可以独立于语义(和概念)的。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的时候,应该排除语义的干扰,才能深入了解语言结构及其转换规律。这个观点实际上是有隐患的(此处不谈),但是把句法(syntax)和语义(semantics)分开,在当时确实极大地推进了语言学的研究深度。

有意思的是,nonsense 是相对的,在特定场合,context 能够使得 nonsense 变得有意义。我多年前曾经以世界语的场景作为例子,对此名言做过如下解释(后来一个世界语小报编者还来信要求转载这个近似幽默的解释):

Interpreting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Does it make sense?

In a certain domain, the Chomsky’s famous sentence is well imaginable.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Imagine the following context:

As we know, Esperantists wear a badge of “a green star”, a symbol for Esperanto
and its ideals. From there, “green ideas” would be easily conprehensible to
their minds.

Suppose now comes an opponent to Esperanto, he may say,

“Your green ideas are really colorless, not only colorless, those ideas are no
longer popular!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now!”

Well, what is a possible reaction from some Esperantists?

“Yes, our ideas sleep now. But remember,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

2006年06月18日

———————————————————————–

立委补记:

老乔研究语言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人一辈子在有限的语言exposure的环境里面,input is full of fragments, errors, slips of the tongue, etc. 怎么可能学会语言?他最后归结到人与生俱来的universal grammar机制。外在的imperfect input不过启动了这个机制,对其做微调而已。所以再笨的人母语也还是学会了,有语感。不过学第二语言就不同了,因为universal grammar 的 parameters 一旦置值,就有了固化的顽固。第二外语学得好坏各个不同,看造化了,总体来说,女孩比男孩强,所以立委虽为师兄,也不敢在师妹面前逞强。

Comments (2)

 
海水一滴01月 14th, 2009 at 9:33 am   edit

推荐一个不知道共产主义饿死人的无知老美干嘛?

 
子平01月 14th, 2009 at 9:42 am   edit

到立委地面上来踩踩。

在德赛园左派声音太少。以我的经历,在此处发表左派言论,会立即招致怨恨,一些人甚至会堵在门口谩骂。

这应该正是中国读书人争取的“民主”。十方明确,这种“民主”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而更接近墨西哥式的“民主”。

按照我对美国的体会,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存在的。而且,美国的顶尖大学往往都有左派大本营。象Harvard, MIT,Berkeley.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1314.html

上一篇:王知还老师的汉诗英译
下一篇:mirror - 讲科学原本是个好事情、好习惯

 

3  许小可 蔣勁松 高建国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蔣勁松   2009-12-25 16:32
我喜歡這樣的學者

雖然其實我不太喜歡他的哲學。

學者總是應該有點風骨,有點特立獨行的范兒!

删除 |赞[1]许小可   2009-12-25 14:04
乔姆斯基,世界活着的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用范式的话讲,绝对是德艺双馨式的人物。因为老婆是学语言的,所以早就知道这么一个巨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