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杰:椎弓结核并发截瘫手术一例报告

脊椎附件结核仅占脊柱结核的1%,在胸段易发生截瘫,容易误诊 [1]。我院曾遇一例,术前误诊为脊髓肿瘤,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椎弓结核。随访三年,现已痊愈。国内此类报告甚少,现报告如下:

患者伍xx,男性,36岁,农民,已婚,南陵人。病案号:1928。

腰背痛三年,行走不稳一年,截瘫三个月,大小便障碍。于1976年4月27日人院。检查: 两下肢呈伸直痉挛性瘫痪,肌肉萎缩,肌力0级,感觉麻痹在胸10水平,膝反射亢进,踝阵挛。截瘫指数5 (感觉2、运动2、括约肌1)。胸椎无后突畸形,胸椎4-10均有叩痛,奎肯氏试验证明部分梗阻。脑脊液色黄,蛋白量增高 (潘氏试验+)。5月3日脊髓造影示胸11右侧不规则充盈缺损,少量造影剂通过狭窄处上升。胸腰段脊柱X线片未提示特殊阳性征象。临床印象: 脊髓肿瘤髓外型。胸10左右。于76年5月5日在气管内乙醚全麻下行脊髓探查。后中线进路,胸7-12全椎板切除,未累及小关节突。术中奎氏试验仍示梗阻,乃切开硬脊膜探查脊髓,未查到病变,复在胸椎7的右侧椎板附近小关节处有“肉芽”压迫脊髓,乃刮除之。再用细导尿管探查蛛网膜下腔,证实通畅无碍。此时脊髓恢复搏动。术中见蛛网膜部份粘连,椎弓未见明确的骨质破坏。病理报告为“结核”。病理号: 2476 (解放军127医院)。手术后48小时,两下肢有自主活动,肌力三级,踝阵挛消失,感觉部分恢复,以后逐渐改善,切口按期愈合,术后20天大小便可以自解,于5月28日出院休养,继续抗痨治疗,住院31天。

随访情况: 术后四个月带拐起床,又五个月弃拐步行,再一年参加劳动,现做9分工,可行20-30里路,一般情况正常。检查: 手术段脊柱有部分强直,故弯腰、挑抬略差。79年8月14日复查X线片示骨质无破坏和其他变异,留有下胸段棘突和椎板缺如,并残留造影剂。

讨 论:

(1) 对于痉挛性截瘫的病例,临床外科自然想到脊髓的占位性压迫。奎氏试验、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可以证实蛛网膜下腔梗阻情况和提示定位。唯椎弓结核少见,临床资料也少,若无局部体征如脓肿或瘘管等,X线片上又因椎体和大量软组织重叠,难以显示病损,诊断较为困难。天津骨科医院统计该病20中,误诊率达40%。文中此例术前就误诊为脊髓肿瘤。因此,在手术探查时未发现脊髓肿瘤和其他病损,除注重恢复蛛网膜下腔通畅外,要仔细寻找硬膜的压迫因素,刮除此处肉芽组织切片检查,往往可获正确诊断,从而获得合理治疗。

(2) 椎弓较之椎体血运丰富,周围肌肉多,其结核病灶,一般可保守治疗;若并有截瘫,必予手木。其一进行探查和解除压迫; 其二可以清除病灶或打破“结核屏障”,术后残余结核灶也易于被抗痨药所治愈。文中此例为“孤立性”病灶,仅切除椎板,刮除“肉芽”,预后也甚良好。

(3) 椎管探查、全椎板切除若不破坏关节突,根据脊柱三点应力的原理,其稳定性毋庸顾虑。作者此例切除包括棘突、两侧椎板共6节,长约15cm,脊柱的支持力良好。

(4) 碘剂脊髓造影常因蛛网膜下腔的粘连、血管异常、脊髓水肿等因素而出现假象 [3], 造成诊断和定位的错误。本例造影示胸11即有充盈缺损,术中见为蛛网膜下腔粘连所致,而压迫、梗阻却在胸7。另外,本例虽在造影后两天手术清除造影剂,而术后三年X线片的复查却示造影剂残留。幸此例尚无神经痛,估计已纤维包裹,因此对脊髓造影要有选择的慎用为宜。

(5) 该病与椎管内结核,有时实难鉴别,它们均能造成蛛网膜下腔梗阻而出现截瘫。而且脊柱X线征象往往阴性,脊髓造影同样可见造影剂停滞和充盈缺损。但后者发病急,全身毒血症状重,往往并有他处结核灶 (如肺结核、胸膜炎等); 局部病理改变显著,结核肉芽可从四周包绕脊髓,使截瘫发展迅速。据杨氏等报告5例,截瘫皆在三个月内出现 [4],而预后也较严重,故仍有别于本病。

总结:

本文报告了一例胸椎椎弓结核合并截瘫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结合复习文献,提出:(1) 椎弓结核发病率低、误诊率高,(2) 位于胸段者并发截瘫率高,(3) 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以及 (4) 对脊髓造影、广泛全椎板切除的脊柱的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天津骨科医院 临床骨科学结核分册, P253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4
[2] 王桂生等 脊椎结核并发截瘫的手术治疗, 中华外科杂志  10:365  1962
[3] 曾广义等 脊髓肿瘤 中华外科杂志, 10: (6)374  1962
[4] 杨维明等 椎管内结核 中华外科杂志 14: (3)165  1966

 

南陵县医院外科 李名杰

 

原载省骨科年会交流后《芜湖医药》1980;7:47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共产主义运动领袖动画肖像

 

从小学画的时候 就画领袖像,想起来给他们做个系列动画肖像来,看看这些都是怎样的钢铁铸就的革命者。

自己涂鸦学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小学的时期。

 

名人的早期肖像风采

原照有心人收集在《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

梅葆玖

 

川普

 

比尔盖茨

 

薄一波

 

钱钟书

 

普京

 

孙科

 

孙文

 

林徽因

 

邓丽君

 

毛泽东

 

毛岸英

 

名人的儿时肖像风采

原照有心人收集在《极其难得的私密照片》

名人貌似的确与我们凡人不同,从小就能看出来?

杨振宁。从小脑袋就大,难怪成为爱因斯坦第二。

 

小崔

 

马云

 

施一公

 

任正非

 

梁思成

 

钱学森

 

溥仪

 

马英九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立委按】老爸35年前提交的这份业务自传是老爸坚韧打拼、夜以继日的30年行医生涯的成就回顾。这份亮丽独特的成绩单诠释了一位基层医院的医生如何百炼成钢,不断自我超越,成为现代社会罕见的全科医学专家。最近整理结集医学论文的电子版,回顾60年所走过的路程,老爸不胜感恩和自豪。

老爸说他的成长,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本书,两位导师。一本书是指 Maingot 的《腹部外科手术学》,那是有如圣经的外科巨著。

老爸说:当时,价格十元,是我月工资的25%,是件大家挡!两位“编外”导师,一位是当年在芜湖上级医院的外科权威闵梅先先生,理论、技术、人品、风度,无人不颂!另一位是全国骨科权威教授许兢斌先生,爸爸跟他在解放军127医院进修过骨科,成为他的得力弟子。爸爸后来写过多篇回忆恩师的纪念文字。关于闵先生,老爸回忆了两个故事插曲,说:

一次派我主持一台风险极高的手术,临上台,向我开发话:“可能下不了台,台下的事,都是我的!” 寓意善后一切,与你无关!这种担当精神,谁能比肩! 其二,我來芜前去见他,他说:“得知你的近况,你来芜湖,建议你來我这里,无论外科、骨科,建议外科,范围广,有利你的发挥。只要南陵放,这边的卫生局、人事局和医院,我全包揽!我们将是皖医二附院,省级,对于你未来的晋升有利!” 他,纯粹是爱才惜才心真,除了专业,我们之间,并无多少私交。我执业途中,每遇难题,总仰仗于他,也一直是我的直接业务领导。我关键的主治医生晋升,全是他一手绣成。他是我们的主考官,一锤定音,当时他对我说,你报外科、骨科皆可,言下之意,首肯这两科均够主治,那是81年,南陵升主治七人,申报者成功一半不到。我和你妈双双中榜,诚如你们兄弟俩文革后髙考双双中榜一样,也引发社会上哄动效应。当年,文革后开始评职称,凭主治医师,可享受社会各种优待和尊崇。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申报外科副主任医师个人专业工作总结,1987年) 

    职工李名杰,1955年底毕业于芜湖卫校医士班。1956年3月工作于南陵县医院。1960年在芜湖地区医院进修放射科一年,尔后回本院创建放射科。1961年起一直做外科临床工作至今 (期间曾兼任放射科工作两年),1968年起担任该院大外科负责医师。

    1973年参加骨科进修班,并在解放军127医院骨科专家、中华骨科杂志编委许兢斌教授指导下进修骨科一年多,获结业证书。此间曾被省外事局选派为援外医疗队出国预备人员。1981年12月1日晋升为外科主治医师。任医学会南陵分会理事。1985年8月调来芜湖长航医院,担任外科兼骨科主治医师工作。

    文革后医学会恢复活动以来,曾参加过安徽省一、二、三届骨科,一、二届外科学术会议,均提交论文交流并汇编入册,给省妇产科首届学术会议提交过论文交流。经常参加地、市、县学术活动。历任县卫校授课教师,担任解剖、生理、外科、骨科等课程。带教多届医学院校实习生。坚持专业英语学习10余年,1980年参加江苏卫生厅举办的“临床英语学习”函授一年。结业时全国译文竞赛获优等奖。有译文多篇。可以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书刊,能撰写自己论文的英文摘要。在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1980年获县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调来本院工作两年来,根据所遇有限病例,作过甲状腺次全切除、腮腺浅叶切除,胃癌、直肠癌、乳腺癌根治术,较多的胆囊、胆道及肠道手术。以及骨科的椎管减压、脊髓探查、脊髓造影 (Amipaque)、股骨颈骨折荧光下闭合穿入三棱钉和其它骨折骨病手术,均获良好疗效。

    原在南陵县医院外科工作过近30年,处于临床第一线。所遇各类病例,都要力争就地解决。所以涉及范围较广,除普外之外,还有骨科、泌尿外科、胸外、妇产科及五宫科等,现分述于下。

    普外: 肝叶切除、肝修补,肝固有动脉结扎术,大量胆系手术及各种胆肠内引流。如 Oddi 氏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总十二指肠侧侧、端侧吻合术及其低位孔洞式吻合术。胆管空肠 Roux-y 吻合,肝胆管复发结石的二、三、四次手术。肝实质切开取石、肝内胆管狭窄成形术,肝内胆管转流术,大量胃肠手术、胃癌根治 (R1R2),全胃切除,直肠癌根治术 (Miles Bacon Dixon术式)  肠梗阻、结肠癌、疝、痔、阑尾等,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脐膨出及皮.杰氏综合症 (Pcutz-Jegher Syndrome) 一例前后14年三次手术,甲亢手术,乳癌根治 (含超根治术) ,脾切除 (含巨牌),脾肾静脉吻合,门奇断流,胰腺囊肿内引流、腹腺炎的病灶清除、引流、PTC及腹膜后充氧造影。

    胸外: 食道中下段癌切除 (含弓上吻合及胸顶吻合),肺修补、肺切除、隔疝修补、胸腔闭式引流。

    泌尿外科: 肾切除、肾蒂淋巴管剥脱,肾孟取石,肾实质切开取石,肾胚胎瘤切除,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取出术,尿道外伤会师术,输精管结扎及吻合术、输尿管移植,睾丸切除,阴茎癌根治,尿道下裂修补术。

    妇产科: 全部手术。剖腹产 (古典、下段、腹膜外术式)、子官全切 (腹式、阴式)、输卵管结扎 (腹式、阴式)、阴道前后壁修补、子宫峡部切开取胎、引产、碎胎、卵巢肿瘤切除、膀胱阴道瘘修补、子宫颈癌盆腔清扫术。

    骨科: 四肢骨与关节、脊柱外伤的手法、手术处理,包括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内固定 (开放、闭合),骨、关节结核的病灶清除,包括颈、胸、腰、骶椎及髋、膝、踝、肩、肘、腕关节结核手术,经胸前入路一次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前路植骨,脊髓肿瘤摘除,腰椎间盘摘除,脊髓造影 (碘油、碘水),骨肿瘤 (良性、恶性) 手术,脊膜膨出修补及一些矫形手术

    五官科及眼科: 扁桃体摘除、上颌窦根治,鼻甲切除,鼻息肉摘除,乳突凿开,白内障、人造瞳、泪囊切除、鼻泪管吻合,眼球摘除斜视矫正,倒睫、翼状赘片切除、埋藏等。

专业成长过程和努力创新

    我工作过近30年的原单位是皖南山区一个担负全县50万人口的医疗中心,而外科更是独家市场。虽然在我进入外科临床早期的60年代初,条件和水平均甚有限,但对有关外科的各类各科疾病却都要努力解决。手术机会多、手术面广。环境锻炼人,压力催人前进,勤学苦练,实践中提高。

    颇负盛名的 Maingot 《腹部外科手术学》,精读细嚼,受益甚多。彼时“瓜菜代”的年代肠梗阻发病率高,一年可遇上百例,为我闯过外科基础理论及下腹部手术关奠定了基础。64年起我们向上腹部进军。在作过数十例胃、胆手术基础上,65年带队下乡巡回医疗。在100天中进行了600余例各类大小手术,包括开腹手术121创,其中上腹部25例,有胃、胆、子宫等手术。此间还事先掌握了硬膜外麻醉技术,给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尔后一年,又受令先后带队创办弋江、何湾两所分院,担任业务负责人,继续开展外科工作。1968年任县医院大外科负责人,统管全部外科病人的处理。按随机统计,我院每年作胃、胆手术各近百例。几十年来,历经大量手术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经验,也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1973年参加芜湖地区医院文革后的恢复和重建。在进修骨科同时,在外科主任指导下,帮助作了较多的外科手术。此间。骨科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掌握。闵梅先主任和许兢斌教授是我外科和骨科方面受益较深的两位导师。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胆石症的复发再手术,促使我在检查手段和手术方式上渴求更新。在文献资料的启发下,从单纯处理肝外胆道问题转而重视肝内结石的发现和检查,对肝内胆管狭窄增加了认识。80年省外科年会以后,返院即开展PTC,改变了过去较多的盲目性,术式也增加了肝叶切除、肝切开取石。联合 Finster 手术加 Oddi 括约肌切开,Roux-en-y 术式,十二指肠后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吻合术,胆总管远端空洞式吻合等内引流术式,使疗效提高,再手术率下降。

    本地早期血吸虫病性门脉高压多见,从早年胃圈圈及网膜包肝包肾,到门奇断流,到76年开展脾肾静脉分流。为防止大量肠切除后并发短肠综合症,作了间置逆蠕动肠段的肠吻合,收到效果。

    常出诊乡下抢救肝、脾损伤及宫外孕,为解决血源困难这一关健问题,大胆而小心地进行自血回输,发挥了积极作用。如69年一例13岁肝中央破裂患儿,出诊在60里外,又需经胸修补。在救护车返院取麻醉机的4-5小时间隙内,首次用腹腔肝血反复回输1000毫升,终于争得手术时机。术后虽恢复平顺,但16天并发胆道大出血又首次给予肝固有动脉结扎而终治愈,追访至今,一切无恙。

    妇产科80年首届年会交流省医腹膜外进路剖腹产后,由我帮助我院妇产科开展了前10例此术获得经验,使该术式在我院得以普及。

    进修骨科后,将脊椎结核分次后入路改为前入路一次手术,大大缩短了疗程,包括经胸一次处理胸椎结核并截瘫。同时行椎间植骨,腰椎结核也试行一次手术清除两侧脓肿,同时植骨而获得成功。还进行了颈椎结核手术。此经验在省首届骨科年会上交流。

    股骨颈骨折多见,处理复杂,疗效不佳。原开放三棱钉固定,损伤大,对年迈者易致休克,并常需输血。79年吸收天津经验改为荧光下闭合穿钉,病人几无负担,痛苦少、恢复快,费用少。此经验在省三届骨科年上交流。

    改过去脊髓碘油造影为碘水造影,为椎间盘手术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利于鉴别和监测。

    还帮助五官科作助软骨鼻粘膜下填塞治疗萎缩性鼻炎。在省首届五官科年会上获得好评。

    总之,我的成长过程,是在实践中提高,追求中前进。长期独立担负工作,而无良好的条件和身边导师,也因此养成独立思考习惯。求书求文献的帮助。每开展一项新手术,都要广收资料,复习有关知识,以备不测时应变。所以,道路是艰苦的,体会是深刻的。

               芜湖长航医院外科主治医师

                             李名杰

 

【附论文】

1 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结石
   国内医学 #161 P39  皖南医学 13:51  省首届外科年会交流并汇编入册,1980

2 皮·杰氏综合症 (Peutz-Jeghers Syndrome)
    蚌埠医学报. 1982, 7(3):214   省二届外科年公交流资料

椎弓结核并截瘫手术治愈一例报告
    芜湖医药  7:47  1980  省首届骨科年会交流资料

脊椎结核一次手术治疗
    省首届骨科年会交流资料 1979

外科截瘫14例手术分析
    省医药讲座  1982,4(22):21  省二届骨科年会交流资料

股骨颈骨折闭合穿钉
    省三届骨科年会交流资料

利凡诺 (Rivanol) 羊腹腔注射引产术 附120例临床分析
    安徽省妇产科学术会议交流资料  1980

腹部创伤 (文献综述)
   《南陵医学》1979,1:59

Peutz 症候群
   《南陵医学》1979  1:64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注:下列论文电子版均可在科学网立委NLP频道百度查阅。

李名杰 王月琴:肝外伤救治中的几个问题 (科学网)
肝左外叶规则性切除治疗肝内结石 (科学网)
PEUTZ氏症候群 (科学网)
李名杰 黄厚宝: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 (科学网)
江凯 李名杰:闭合性十二指肠腹膜后损伤诊治分析 (科学网)
李名杰:短肠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科学网)
肝胆管盆式胆肠内引流术一例 (科学网)
李名杰:胆肠内引流 (科学网)
李名杰:胆道手术中几个特殊问题的诊治体会 (科学网)
成人腹膜后畸胎瘤感染并发慢性脓瘘1例(科学网)
外科截瘫14例手术分析 (科学网)
李名杰:闭式穿钉治疗股骨颈骨折45例 (科学网)
李名杰:脊椎结核的一次手术治疗 (科学网)
李名杰:椎弓结核并发截瘫手术一例报告 (科学网)
李名杰:腹部创伤 (综述) (科学网)
李名杰: 软脊膜下脂肪瘤并发高位截瘫 (科学网)
胆总管缝线结石6例报告(科学网)
包皮环切术的几点改进 (科学网)
李名杰:先天性脐膨出一期修补成功一例 (科学网)
李名杰:胃恶性淋巴瘤亚急性穿孔腹膜炎误诊一例 (科学网)
爸爸的行医生涯:直肠癌手术记录单 (科学网)
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 (科学网)
李名杰:足内翻扭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30例 (科学网)
李名杰译:全胰切除的临床经验 (科学网)
潘耀桂:腹膜外剖腹产术 (科学网)
潘耀桂:阴道内滴虫和霉菌感染的防治 (科学网)
潘耀桂: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科学网)
李名杰 潘耀桂:利凡诺 (Rivanol) 羊膜腔注射引产术 (科学网)
李杨缜 李名杰:点灸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7例临床观察 (科学网)
李楊縝 李名杰:針刺肩髃透極泉穴配合温灸治療肩周炎的體會 (科学网)
李名杰:阻黄的有关临床问题 (讲稿提要) (科学网)
李名杰 何进贤:腹壁皮下异位胰腺一例报告 (科学网)
李名杰 史良会:膀胱内塑料管异物一例 (科学网)
李名杰王益生:胃内打火机异物一例 (科学网)

附:长航医院当年的组织架构

 

【李名杰医学生涯资料汇编(电子版)】

 

李名杰 李扬缜:老年胆石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胆石症是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近几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老年胆石症26例,取得了一点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性7例,女性19例,年龄60-70岁17例,70-80岁6例,80岁以上3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证实为胆石症。其中胆囊结石8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囊胆管结石5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结石直径<5毫米5例,6-10毫米6例,11-15毫米11例,16-20毫米2例,21-30毫米2例。本组中多发性结石17例,单发性结石9例。

1.2  辩证分型

主要分为肝气郁结型、肝胆湿热型与肝郁脾虚型。其共同症状均见不同程度的右胁胀痛连及肩背,恶心欲呕,厌油,嗳气纳少。肝气郁结型症见疼痛走窜不定,右胁胀痛,因情绪变化而有轻重,口苦咽干,舌淡苔白脉弦紧,多见于本病早期,时有胆绞痛发作者。肝胆湿热型见寒热往来,阵发胆绞痛,巩膜或皮肤轻中度黄染。尿色如柏汁,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多见于伴发胆道感染患者。肝郁脾虚型症见右胁隐痛,纳少,舌苔白,脉弦细,多见于伴有慢性胆囊炎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适应症

本组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凡具备下列条件者为本疗法的治疗对象: (1) 胆囊结石<5毫米而胆囊功能良好者; (2) 胆囊结石>5毫米而伴有心肺功能不良者; (3) 胆总管结石直径<20毫米或轻度胆管炎者; (4) 肝内胆管结石不能接受手术者。

2.2  治疗方法

(1)中药治疗: 内服中药基本方,金钱草20克,柴胡10克,黄芩12克,郁金12克,广木香12克,枳实12克,槟榔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续治疗1-2个月。加减: 肝郁盛者加香附、陈皮,湿热盛者加菌陈、山桅; 脾虚盛者加白术、茯苓、党参; 阴虚盛者去柴胡加北沙参,白芍、生地、淤血者加赤芍、丹参; 大便艰约燥结急迫者加大黄、元明粉; 腹痛甚者加元胡15、佛手; 伴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亦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2) 针刺疗法: 取穴肝俞、胆俞、阳陵泉、胆囊穴。1日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继续针刺,以配合中药疏通经络,利胆排石。

(3) 西药、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退热,抗生素选用氨卡青霉素,每日4克加入糖盐水250-500毫升中静滴。甲硝哒唑每次0.4克,每日3次,10-20天1疗程,若发热等临床症状未减,则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以选用抗生素。呕吐者用胃复安5mg足三里交替注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评定疗效。症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体温及血象正常,B超复查胆囊或肝胆管内无结石残存者。显效: 症状消失,体温及血象正常,B超复查,胆囊或肝胆管内结石明显减少者。好转: 症状基本控制,体温及血象正常,B超复查胆囊或肝胆管内结石无明显减少者。无效: 治疗后的症状,体征无变化,B超查结石未排出,需改用它法治疗者。

3.2  治疗结果: 26例中痊愈8例,占13%; 显效12例,占46%,好转4例,占15%; 无效2例,占7%。总有效率为93%。

4 病案举例

张xx,女67岁,退休工人。1993年7月10日初诊。患者既往有胆石症史,近1月内右上腹疼痛3次,症状转轻,今日午饭后突然右上腹绞痛向右肩背放射,呻吟不止,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胃内容物,纳呆乏力,溲赤便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体检: T 38.7度,血压 18/12Kpa。急性疼痛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一),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墨非氏征阳性。B超提示: 1、胆囊多发性结石,大者为20x25毫米。2、左肝内胆管结石。血白分计数,WBC 8.2x10/L N 0.83 L 0.17。肝功能,黄疸指数 29mmol/L,GPT74单位,HBSAg阴性。血脂分析: 胆固醇 4.5mmol/L,甘油三脂 1.18mmol/L。中医辩证属肝胆湿热、气郁热结,首选针刺阳陵泉、肝俞、胆俞,疼痛缓解,同时疏肝利胆,缓解疼痛。西药抗炎补液对急性患者因频繁恶心、呕吐、纳呆、或泻下药所致腹泻形成的水电解质体紊乱及发热具有调节平衡及退热作用。再则,迅速补充体液,亦避免了胆汁浓缩、有利于胆石溶解。26例患者大多既往伴有胆囊胆道炎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常偏高,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黄疸及肝损害,针刺、抗炎补液及中药疏肝利胆清热、化淤诸法均有利于改善症状控制炎症。实践证明,针刺及中西药合用相辅相成,可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一月 中国成都

 

 

中华自然疗法首届国际学术大会资料之三十七

老年胆石症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芜湖长航医院外科(24100) 李名杰
皖南医学院附属二院 李扬缜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从医60年纪念专辑(电子版)】

李名杰译:全胰切除的临床经验

全胰切除极少用於胰腺的良性疾病,也很少有这方面的长期随访的报导。在胰腺各良性疾病中,慢性胰腺炎最有指征作全胰切除,而很少有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及罕见之高胰岛素综合征做全胰切除。

难治的慢性胰腺炎两个主要的外科方法是胰管引流和胰切除术。在胰管扩张时,胰管引流能使70~80%病例疼痛减轻; 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次全切除对减轻疼痛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率,不过有较高的远期死亡率。若在胰大部分切除或空肠吻合木后患者仍剧痛且并发糖尿病和脂肪痢,还可选用全胰切除。本文叙述了76~79年6例良性胰腺疾病而作全胰切除的经验。

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性5名,女性1名,年龄在30至55岁之同。 4例为慢性酒精性胰腺炎,1例为特发性胰腺炎。1例为腹部挫伤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在慢性胰腺炎5例中,严重症状分别持续2、4、6、8及17年。

在慢性胰腺炎5例中,有4例在全胰切除之前已并发糖尿病,其中两例依赖胰岛素才能维持; 有3例手术前已有脂肪痢和胰腺钙化。虽然全部病人均用了麻醉剂,但无一成瘾。

本组有5例是因重症慢性胰腺炎而行全胰切除的,而他们已先行过外科治疗失败或已无其他较保守的手术可选择。其中仅有1例术前未经过胰腺手术,其余4例经过5次手术,包括部分胰切除和胰管引流术。两例95%胰切除和两例远端胰腺切除。有两例在全胰切除之前已部分十二指肠梗阻。

病理学家在5例慢性腺炎的手术标本中肯定了诊断。病例2有“迷走小管”(Atypical small ducts), 然而癌的诊渐末能及时作出。

结果:

6例中,没有手术死亡和极少的术后并发症。然而例6手术后8周再入院行左膈下脓肿引流术。他们现在的情况概述如下。生存的4例已随访了18、22、32和38个月,例3术后8个月死于低血糖,例2术后14个月死于转移性腺癌。

有两例在随后的一段的时间里需再次手术: 例1在术后29个月因边缘性溃疡出血继发胃出口梗阻而再行迷走神经切除加胃空肠吻合术,例4在术后9个月因胆石致胆囊管梗阻而需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该例后来为边缘性溃疡又作迷走神经干切除术。

除了例3,全胰切除病人每日一项重要活动 ~~ 糖尿病的管理,以免反复发作低血糖,而例3术后因两次为严重的低血糖及一次为高血糖和酮血症而再入院。该例一直大量饮水,又没有家属照料,终于术后8个月死于低血糖。

我们的临床印象是: 例1和例4在迷走神经切断后脂肪痢易于控制, 可能因为较少胰腺外分泌经过胃时被破坏了。例1、例2、例5、例6在术后获得体重增加,反映了对缺少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的管理是完善的。

对这些病人的随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注意病人疼痛是否减除。5例重症慢性胰腺炎患者经过全胰切除后全部获得满意的疼痛减轻,一例术后需用止痛药。4个生存例的3个起码已部分恢复了工作,虽然全部病人自述体质和活动能力还差於正常人。

对5例为慢性健腺炎而行全胰切除的效果总的评价是: 4个病人可被认为预后良好(表一)。例1复元了,並且不痛,只是他曾一度并发边缘性溃疡伴出血及胃梗阻。例3也满意地减轻了疼痛,但不能控制胰腺功能不足而终於死亡。而这种结局正反映了这种讨厌病症的自然转归。

表一:  全胰切除后的病例结果

例次 疼痛 糖尿病的控制 脂肪痢的控制 体重变化 (磅) 总预后 随访时间 (月)
1 消失 +3 38
2 消失
6个月
+20*
(死亡)
14
3 消失 -13
(死亡)
3
4 每日
腹痛
-25 32
5 消失 +22 22
6 消失 +10 18

*手术后6个月

讨论:

假若不是潜伏有多种术后并发症,不是慢性酒精中毒病人经常难以稳定,以及低血糖的威胁,对慢性腺炎作全胰切除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因为病灶全部被切除了。

特别有意义的是在本组生存的病倒中,有两例并发了边缘性溃疡,他们在胰切除同时作了50%的胃切除而未作迷走神经切除。近来报导全胰切除后并发边缘性溃疡占11%,虽然它的明确原因尚不清楚,但有人曾指出全胰切除后以 Roux-y 胃空肠吻合术重建胃肠道就等于为产生 Mann-williamson 氏溃疡作了准备,(M-W氏溃疡系用实验性胃肠吻合术使之产生的渐进性吻合口溃疡 -- 译注)。假若不用 Roux-y 技术,长的输入端肠攀也易产生吻合口溃疡。为了预防胰大部分切除后并发边缘性溃疡,需要加作迷走神经干切除或胃远端三分之二以上的胃切除。胰腺切除而未切除幽门。胃窦部和迷走神经已报告过两例,虽然用此方法重建的病例不足以说明此法对於边缘性溃疡的影响,这种胃肠道再建方法,起码在理论上不会导致 Mann -williamson氏溃疡的产生,由於它保留了幽门,脂肪泻将有减少的倾向。医学家们正等待这种胃肠道重建方法随访资料。

全胰切除加迷走神经切除的第二个优点是减少胃酸对使用胰腺漫出液的破坏。如果胃酸pH值大于4,脂肪泻能明显地减少。

在这些病人的长期胆汁引流方面,总胆管空肠吻合术明显地优於胆囊空肠吻合术,尤其对胆囊管细小的病人更是如此。例4胆囊管细小曲折发生胆汁郁积,结果导致胆石形成。在损伤和胆囊空肠吻合之前,胆道完全正常,嗣后不到九个月在胆管里就有胆砂沉积。

在我们病例资料里,从三方面决定我们是否行全胰切除,即家属给予我们最好的支持与合作,病人戒酒和术前一切准备就绪。另外,倘若简单的手术,如胰管引流、括约肌成形或部分胰切除亦能减轻病人的疼痛应予采用,因为它保留了最大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而当简单手术均已无效,上述三个方面问题已妥善解决,病人又已经呈现胰功能不足时,全胰切除是可行的。在本组病例中虽然未严守本原则,看来,坚持这些原则似乎最为有益。

三个最早的病例报告是颇为有趣的。一九四二年六月 Portand 外科医生 Engene W Rokey -- 北太平洋外科协会创建者之一,为癌症作全胰切除。一年以后,他在美国外科学会年会上报告了这个病例。不幸,他的这例病人手术后15天死於胆汁性腹膜炎。

第二个全胰切除术也是完成於一九四二年,为一个无法定位的功能性胰岛细胞腺瘤而施行的。这个病例活得较长,术后进行了广泛的新陈代研究,从该例得知小剂量胰岛素就足以控创糖尿病。蛋白和脂肪的消化吸收肯定减少,多到50%蛋白质和70%脂肪从大便里丢失了。晚近胰腺制剂的使用已使这种丢失大为减少。

为慢性胰腺炎作全胰切除术首先完成於一九四四年,这个病例的手术被描述为特别困难,因为胰周围有广泛的粘连和致密的炎症反应。该例出院后一月死於低血糖,该作者对全胰切除术至今还采取保守的态度。有时病人严重而持续的疼痛不能获得减轻,以致完全失去活动能力,並且使用吗啡定会成瘾,在这种情况下内外科医生多半都倾向全切除。对于可用全胰切除治疗的良性胰腺炎疾病患者,在劝告时总应强调术后代谢紊乱。直到病人有了充分认识並渴望手术时才予以手术。

在为本组良性腺疾病5例患者推荐全胰切除手术时,我们坚持了这一原则,只在一般治疗失败或无其它外科抉择时才选择全胰切除术。

总结:

全胰切除术,在良性胰腺疾病中只应考虑那些经过严格筛选而且简单的外科治疗失败的病人。手术时应並行迷走神经干切除和足够的胃切除,以防止吻合口溃疡。手术后也可发主很多意外的问题,不少需要再次手术,並且因此影响到此术对疼痛控制的优良效果。

 

参考资料(略)

南陵县医院外科  李名杰 译
芜湖地区医院  阮平国 校
一九八一年一月

 

(译自美国外科杂志1080年第5期646~649)

<Donald B McCorne11, et al, The Amer J surg.  Vo1. 139(5) 646~649, 1980 (英文)>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江凯 李名杰:闭合性十二指肠腹膜后损伤诊治分析

摘要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严重而又特殊的腹内伤,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本文报告其腹膜后部损伤6例,治愈4例死亡2例。此类损伤由于后腹膜遮盖,早期缺乏中空脏器穿孔的症状和体征,极易延误诊断,临床上须高度警戒,严密连续动态观察,搜寻诊断依据,力争早期手术探查,加之十二指肠解剖生理的特殊性,有别于其他内脏伤的处理,使术式选择与预后密切相关。十二指肠彻底减压憩室化较为可靠,作者推荐 Berne 术式,有效引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亦十分必要。

关键词 十二指肠腹膜后损伤  憩室化  仿Berne手术

 

十二指肠深居腹后壁,损伤机会少,其发病占腹部闭合损伤3~5%及胃肠道损伤的10% [1],若腹腔内破裂,与其他中空脏器穿孔一样,很快出现腹膜炎体征,易引起临床医师注意而获早期探查手术,然其损伤仅限于腹膜后部分,肠液溢聚于腹膜后间隙中, 症状隐蔽,缺乏阳性体征, 极易延误诊断,病死率高达30~60% [2],是临床上难题。我们医院历年来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258例,其中十二指肠损伤8例,而位于腹膜后损伤者6例(2.3%),均历经周折,延迟手术,现就其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报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为男性,年龄17~45岁,损伤在降部4例,横部2例。伤后4小时内就诊2例,24小时内就诊4例。合并肝损伤1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肠系膜血管损伤1例,脾破裂1例,单纯十二指肠腹膜后损伤2例。致伤原因: 坠落伤2例,被木棒击伤1例,车祸冲击伤3例。伤后24小时内手术2例,均因合并伤腹内大出血; 余均于伤后24~48小时,随着腹部阳性体征逐渐出现方手术。术式及预后: 单纯修补+腹腔引流2例,分别于术后6小时,因失血性休克和术后4天肠瘘、术后8天因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后4例修补后加十二指肠造瘘、胆总管造瘘及胃窦切除胃空肠吻合之仿 Berne 术式 [3]、腹负压引流,均康复。

2  讨论

2.1  受伤机理   钝性撞击或惯性减压致腹内压力急剧变化、迫使十二指肠挤向脊柱,幽门反射性痉挛,肠内压力急速升高,内外双向剪力作用,使薄弱而固定的十二指肠肠壁破裂。

2.2  十二指肠腹膜后后损伤的病理基础   损伤后早期渗漏聚积于破裂局部,对全身干扰少, 症状极为隐蔽。本组有2例单纯十二指肠降部腹膜后损伤,入院后甚至可以下床,只后腰胀痛,24小时后症状方逐渐发展, 有报道术前80%不能明确诊断 [4]。渗漏的消化液含有盐酸、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碳酸氢盐、消化酶以及细菌、气体等,其化学刺激、自家消化及感染导致腹膜后间隙逐渐发生广泛炎症、水肿、坏死、化脓及全身毒素吸收,水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多器官衰竭。

2.3   诊断要点   高度化学性液体溢散于腹膜后,出现后腰痛及右睾丸痛,是一特征性症状。逸出肠外的气体聚积于腹膜后间隙,腹部X线平片上可出现该局部气影,还因气体裹绕右肾周而使右肾影清晰。腹膜后炎性水肿,可使右腰大肌影及腹壁脂肪线模糊。直肠指诊可出现骶前捻发音。胰淀粉酶升高具有参考价值,腹穿阳性有利于诊断,而阴性却不能排除诊断。口服碘水可见其溢出肠外,可确诊并可定位, 剖腹探查术中可自鼻胃管注入美蓝,直视溢出蓝染,甚至有利于检查多发伤,以避免漏诊。

2.4  关于术式选择    十二指肠固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位置固定,肠壁薄弱,肠腔压力高,终末血供,每日有含有大量消化酶和强烈化学刺激的肠液10g左右通过等,使该处破裂后的修复术式有别于胃肠道其他部分。

2.4.1    十二指肠损伤范围小,局部炎症轻、又早期手术者,可谨慎地使用单纯修补,但需注意检视胆胰乳头部开口并保持其畅通。本组一例损伤位于乳头部右上1.0cm 处,修补前犹如ERCP置入导管,肠腔处再留侧孔,经肠壁穿出造瘘兼收引流胆胰及肠腔减压之用。术后未发生黄疸及胰腺炎。除外,该术式宜置鼻胃十二指肠管并保持术后持续负压吸引,以保证创伤处愈合。本组早期2例单纯修补、腹腔引流、胃肠减压者均死于漏和感染,可能与对病情认识不足和术式选择不当有关。

2.4.2    创伤处修整后上提空肠壁予以补贴,附加“三造瘘”,即胃造瘘、空肠近端造瘘置十二指肠、远侧营养性造瘘,以达到十二指肠减压和早期营养灌注,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4.3    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往往延误诊治,手术较晚,局部炎性水肿加剧,我们认为以仿 Berne 术式为佳,即肠修补 (包括缝合修补、转移补片、胃肠补贴)、十二指肠造瘘、胆总管外引流、胃窦切除B-I式胃空肠肠合、腹腔引流,该术式较为彻底地使十二指肠永久憩室化。本组后4例施行此术,只省略了 Berne 原术式中迷走神经切断,术后随访年未见肠合口溃疡,均康复。作者认为该术式较为可靠,一般3小时可以完成, 术中监护措施得当,手术经过尚称安全。

2.4.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于严重胰头十二指肠及其乳头部损伤,本组未施行,由于这种手术创伤对于此类急重病人,难以负担,病死率高,宜慎重选择,不得已而施之。

2.4.5    术中腹腔及腹膜后间隙的彻底清创,剔除坏死或失去生机的组织,大量冲洗创野,以减少毒素吸收,再置以有效引流 (双套管负压吸引,必要时术后可作灌洗和注药之用) 亦十分重要。

2.5    术后处理保持胃肠减压及各造瘘管通畅吸引,以确保十二指肠内低压。有效的腹腔及腹膜后引流,并迟至术后5~7天拔除 (使万一肠漏可引流腹外)。消除十二指肠创伤处肠外的积液刺激,以利于修补处愈合。周身的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的补充,尤其白蛋白及热量的供给,增进修复力。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抗厌氧药物如甲硝哒唑的静脉滴注,以消除感染。术后半卧位,避免膈下积液,利于顺利引流,均是不可略的综合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振雄, 等:十二指肠损伤术式选择,实用外科杂志,1989,9(8):441

[2] 何亮家, 等: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实用外科杂志,1985, 5(11): 571

[3] Berne CT, et al. Duodenal diverticularization for clodenal and pancreatic injury, Am J Surg,1974, 127: 503

[4] 陈如法, 等: 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处理原则, 实用外科杂志,1993, 3:134

 

芜湖市新芜区医院江凯  芜湖市长航医院李名杰

 

本文原载《芜湖外科年会论文汇编》1996;28-30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风雨春秋之十二

耀桂传略 (外二篇)

 

立委按:

这是爸爸为妈妈撰写的传略:妈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跃然纸上,我们的儿时成长也有描述。

一九三五年阴历四月初一,耀桂出生于舒城县舒三乡礼墩村。故乡位于皖中三河古镇附近,是舒城、肥西、庐江三县交界处,较为偏僻。交通闭塞,信息迟缓,文化落后,孤陋寡闻。若外出都得先涉足八里去三河镇,然后靠水网和巢湖水路,通常是乘小轮辗转一天去90华里相隔的省城合肥。直到七十年代尚如此,只是近年来公路交通发展才略有方便。地形是大片低洼地,圈地为圩,土地肥沃,盛产水稻,是鱼米之乡。人们集居于圩埂上,也有瓦房和古式宗祠,可见已世代栖息。耀桂家宅,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一幢五进瓦房变成一座简式平房,背河面圩,绿树成荫。家有三兄一妹(章义童兰),兄妹之间,各相间六岁,不易交融,各自独立。父亲为略具文化的乡村士绅,在三河经商,周末回家支派兄长农活,维持一个低水准的小康之家,是艰苦创业的农家典型。母亲是旧式家庭妇女,端庄、厚道、思维敏捷,善于操持家务,熟悉农计,统率全家,安排日常生活。家庭和睦兴旺。

耀桂是继三个长兄之后的第一个女孩,深受宠爱,视为明珠。为了珍贵,乳名“扣子”,意即扣住不跑,期望成人(以前兄弟们夭折者过半)。但她幼年不娇,聪明勤奋,有自强性格。读书成绩,高于兄长。小学阶段全在本村上私塾,老师是位年长远房堂兄晓青。该人文底厚,知识广,善于教学,要求严格,以古文为主,是孔孟教学典型。耀桂是少有的女生之一。

1950年,她凭着自己,居然考取了三河中学。与比她长一岁的堂兄结伴走读上学,风雨霜雪,14里往返,早出晚归,不谓不苦,尤其女孩,非具毅力不能坚持,也因此她就挣脱了指腹为婚的枷锁。读了一年,终因经济所困辍学,任小学教师,参加区乡宣传队,演戏唱歌(她本对此不具天分,也勉强支撑),报酬糊口。按世俗眼光,这17岁的小姑娘找个有工作的对象,就有所依附,学习或工作都好办了。然而,她向往上学和自重自立,全予拒绝。社会上的纷争和失学的痛苦,使她终于奋力复学,迟了一届,仍然走读。经常是天亮前出发,天黑后回家,中午吃餐自带的干粮,过着衣食不全的困苦生活。好在妈妈可以做鞋补纳,回家勉强充饥,其他一切奢求都舍去。此时大哥(抗日时参加新四军)在杭州部队工作,由于大嫂的缘因,帮助甚微。毕业前大哥回家,给妹妹一支钢笔和一套新衣,算是大福了。出于自主自尊,从不对大哥作任何乞求。

1954 年夏,面临毕业、升学大关。国家招生大减,首次动员毕业生回乡务农,加之恰遇家乡水灾,真是前途未卜,茫茫一片,漂泊何处,心情忐忑。与堂兄撑船去县城应考,堂兄落榜(后来工作了),耀桂有幸取入合肥医校,这是她们班仅能升学的七人之一,走过人生关键的一步。

 

五哥(实为小哥,夭折者计入,排行老五)划船送妹妹去省城进中专学医,对这个家庭来说,真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凭着中专国家有供给,读完三年。然而,连肥皂、卫生纸、文具都难办。假期为了省吃家里伙食,也极少回家。不过,三年的省城生活,使她眼界大为开阔,也从此奠定了处世立足的基础。此时,亲友们再次介绍对象以解困境,但渴望自由自立的力量,阻挡了任何束缚企图。

耀桂从省医实习后毕业,1957年9月,国家分配,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皖南山区南陵县医院工作。这位22岁的姑娘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了生活的新起点。她终于成为这个家庭第一个跻入国家体制行列,成为一个正式国家干部,立足于社会。

在这50床位的县医院里,她居然是国家分配来的第一位医生。穿着白大衣,手提听诊器,履行医生这一崇高职责,对一个出身穷乡僻壤的农家女孩,一种自立的自豪感,彻底解放的自由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虽然工资微薄(月薪 28.5元,一年后 38 元),立即承担父母的赡养及自身建设(此时一般人生活费水准为 8-10 元),一切从零开始,省吃俭用。

在稍许熟悉门诊、病房工作常规三个月之后,1957年10月20日,她被指派下乡支援血防,陪同护士一人,去东塘农村治疗血吸虫病,加入这个十人左右的治疗小组工作。在这里,她遇到我这位比她早一年毕业的学长,虽然年龄比她小一岁半,鉴于相同经历,思想相通,三个月的朝夕相处,工作、学习互为帮助,生活上互为关心,渐渐倾心成为知音。我们一道共同治疔血吸虫病人100名,令我获得当年全县唯一的“一等先进工作者”,这其中,有她的一半功劳!终于,事业、姻缘双丰收。

虽然我的经济也由于家境困难、父妹负担而一贫如洗,然而她精神上得到了巨大充实。从此结合并组织一个新的家庭,她有了适意的归宿,虽苦也乐。这样,两个命运相同的人,共同经营这人生征途,感到坦然、满足。

结婚,也就是去政府登记签章领个证书,借耀桂的医院宿舍,少数学友、同志茶话庆贺。婚假也只有三天,然后各奔东西,流动血防。初期的所谓家,也只是人到便是家,家产也只是各人一箱一被。在怀老大之后,她再次支援血防,我们仍一起流动于黄墓农村。三天、五天搬一处,搭张床便是家。由于过频活动、劳累,早产3月,使老大出生在黄塘公社古圩大队部(如今著名的大浦乡村世界)。五斤四两的头生子,也使外婆和父母感到新鲜。在黄墓度完产假,调回医院定居。一家四人,一挑一抱就回来了(此时为老大留了第一张两个月大的照片)。10平方米的栖息之所,就是真正的家了。箱面为桌,床沿为凳,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那是大跃进时代,白天上班,晚上砸矿石,所谓全民办钢铁,加之照顾老小,足致人精疲力竭。直到59年3月,我才调回县城血防办公室。60年去芜湖进修,年底来县医院搞放射和普外科,这才算安了家。自此,家庭雏形才得以出现。

三个孩子,健康成长。他们的长相、性格和智力均使我们喜爱和满足。虽然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众所周知的60年代的全民大饥荒,粮食配给使人无法饱腹,双方父亲在家乡为此殉“荒”。但悉心培养子女身心而无丝毫怠忽,孩童每月配粮8斤,得需从我们身上“平调”加倍供给,才能维持他们起码的饱腹要求,其他一切营养也就无法高求。因此,他们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也多少给身体留下了虚弱根苗。虽然作为父母我们甚至卖血,也难改变那拮据局面。

老大三岁半,准时送入幼儿园,正统依序受教育。1965年,我们全家,搬去何湾支援那里医院一年半,加之文革后停办幼儿教育,老二只得直进小学插班,读了两月也就跟班升级,赶上哥哥同届。小妹更于这年秋季,以虚五岁入小学一年级,连续升上来。兄妹仨的中小学阶段均获好成绩,历为班干和三好生,按时入团。作为学生领袖的老大,于高中毕业的1977年,刚够年龄就入党了。这一切,使我们甚为满意。他们的老师,我们极其尊敬和乐于联系,对孩子成长全过程,了如指掌。家庭教育,坚持正面引导,从不打骂和委屈他们。家庭的一切忧愁避免让他们感受。因为住在医院,又是医生家庭,所以也未受过疾病的过大困扰。孩子们的童年时代,还算是一帆风顺的。

外婆的苦心关照,非但使孩子们实惠,也使我们能腾出精力投入工作、学习,是家庭不可低估的助力。然而,她老人家于1973年9月16日在我家病逝于口腔癌(享年71岁),一家大小首尝伤感之苦。她一生为子孙出尽力量,更和三个孩子朝夕相处15年,孩子们尤感悲痛若失。

遇事有两人计议,对外有两双耳目,在那动荡的年月,谨慎处世,避免了可能累及的政治风波。凭着自强不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默默地发挥一颗螺丝钉的作用,使事业上渐有成效,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也因此受到社会的尊重,并左右逢源,使后来生活过得舒畅、自如。

1977年,文革后停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老大老二两孩历经下放一年(东塘、烟墩),一次考取大学本科,成为全家兴旺象征和幸福高潮,连南陵社会上也为此风传一时。人们投以羡慕的眼光,受到众多的祝贺。1981年女儿也凭高考分数被银行招干而正式工作。83年老二又再次考取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而进京上学,攻读语言机器翻译,使他跻入中国科学界最上层。这对于就业难的当代中国,三个孩子如此顺利走入社会,是全家最大的慰藉。

耀桂全心扑在这个家庭上,家庭的顺风,使她整日操劳无怨,她是苦中有福,累,成为她的一种享受。她包揽了一切家庭事务而滴水不漏,井井有条,为丈夫、为孩子掏尽心血。

在事业上,她也是强悍者。凭着自己力量,走进妇产科工作的全路程。她处事爽快、利落,跟上社会的步伐。她熟练进行妇产科各项手术,她单人扎管平均每例10分钟。她还勇于创新,80年省学术会议归来,她率先在科内首创腹膜外剖腹产术,在本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致使社会上求医者接踵而来,颇获得病人赞誉。她也撰写论文多篇,开展县内学术讲座,并参加妇联、社联等社会活动。1974年她与我同时晋升为医师(全县三人之一)。80年后兼任妇产科行政领导工作,使科室工作成绩显著,历获省、地、县表彰和嘉奖。     与此同时,我亦与她1982年参加国家统考,以全“优”的成绩获省厅批准,晋升为全县第一批主治医师。全县15人应考,第一批批准7人中,我俩同时双双获升,也引起社会的震动,对家庭、对她也确够欣慰。享受中级知识分子的社会优待,加之孩子们全部工作,并且正在上进的道路上,是家庭的极盛时期,使耀桂全力投入工作,忙中有乐,心满意足。

耀桂是全省相同经历中的少数成功者之一,她任科室行政主任期间,显示了她的行政工作能力,在全县同道和妇女工作者中颇获威望。她处人爽直、明快、热情,乐于助人、教人,工作上刻苦卖力,经得起高峰浪潮,经常日以继夜,走遍全县城乡,使众多的女同胞深受解除病痛之益,在人们心目中甚受尊敬。

劳累和过早苍老,使她幼年在农村就染有的胆石症和丝虫病累有发作,折磨了一生,并且为此接受了两次胆石症手术。虽然医疗条件较好,又有我亲自手术和依赖,恢复亦顺利,但毕竟遭苦甚多。1981年5月20日第二次手术作了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内引流术,后来证实这种术式治愈了胆石症。是时详查腹内脏器,未发现其他病损,尔后还担负了更为繁重的科室工作。直至83年12月才偶尔出现腹部绞痛和呕吐,似类似以往“胆石复发”?易止痛,亦未倒下来,一直坚持这个年终计划生育突击工作的重担。她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出力最多,为此,她在临终前还获得个人及其科室先进的嘉勉。到84年元月3日,在一周未正常进食和病痛情况下,还带病为病人刘爱莲、周满香作了剖腹产和女扎手术。这是她最后的手术,从此,她再也未能进手术室了。次日终于卧床倒下,病情反复绵延了一个月,于大年除夕(2月1日),被迫住院。全家惶惶无措,勉强捱到84年2月7日,又转往芜湖地区医院。当晚病危,血压下降,剧痛无耐。翌晨手术,揭示了一个万万没有想到的绝症--晚期胃癌,肝胰腹腔广泛转移,并且是低分化型。作为主治医师的丈夫,我亲睹这一切,而且还要独自吞下,深深埋藏(怕惊动身旁的子女,以免乱阵),所受的打击和痛苦,可谓晴天霹雳。血压骤升几乎倒下,暗暗地泪流如泉。看她和孩子们,内心的酸痛无言以表,人世间哪再有如此场面令人煎熬。然而,总得支撑局面,以让病者和孩子们度过危机。霎时,茫茫无际,无法以对。一切于事无补、无效。对手术只能毫无要求,住院八天,在病情毫无好转的情况下,绝望归来。然对她本人,却始终未敢给予精神创痛。为给她留下一丝求生之望的精神支柱,施展了瞒骗(实则是安慰)、伪造病理单,说是胃溃疡已作胃切除(实则病灶已不可能切,只作了胃肠吻合术)。为了尽量减少痛苦,给予保持连续硬膜外麻醉两周,然后适意吗啡等止痛,让她经常处于无痛而不昏睡的状态。有时候,她还给人一点微笑,给家人得以暂时假慰,但更多的是伤感贯穿全过程。好在孩子们逐渐被通晓病情之后,出于理智和对父母的保护,各自自制,自咽苦果,而未互相加压,避免了悲哀的连锁反应,使术后的53天安然糊过。她身为主治医师,又长期从事妇、外科临床工作,自然意识到病情严重,抱着前途未卜的熬煎,她冷静而理智地倾吐由衷之言:“我累你们了,让你们承受痛苦。我固然舍不得我这个家,但人要死,也无法,真死了,也就瞑目不思了,你们如何过呀?尤其是你,不上不下,真难啊!”

芜湖、南陵住院期间,始终有院领导及特护小组(特护是按她本人意愿指派的)在旁守候。在芜期间,每日有专车往返送人送物送温暖,体现了她几十年辛劳为人民,人们给予了深情答谢。我和子女自然始终不离身旁,使她睁眼见亲人。悉心的治疗,细致的护理,忍痛的安慰,使她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痛苦。这点优厚待遇,是一般常人所难以得到的,她本人也深深地感受此点。

84年2月15日返院,次日正值古历正月十五,按她安排,全家在病房补过小年。加上巧遇老大女友邹霞(这位作为这个家庭第一个新添的成员,带来了欢乐和安慰)生日,该晚举行了生日晚会,一家人和亲朋好友、身边工作人员,欢聚病房,气氛达到高潮,一消忧愁(返院日和这天,耀桂病情似亦大有好转?虽仍滴水不入)。在老大主持下,特意就此时机,安排了拍照和录音,以留永久纪念。

.

由于医疗条件有利、有力(人体白蛋白、氨基酸、血浆、鲜血等),病情相当拖延和维持了一个时期(实则病情潜潜恶化),手术前后连续两月未进食,照片显示的面容和精神似难使人失望,偶亦息痛,也可谈心和睡眠。随后,居然也能进流质稀饭,侥幸的心理安慰,颇能缓冲“气氛”。老二为此已塌学一个月,又无“日期”可指待,耀桂和我,只得各抱心思,忍痛让他赴京上学。3月24日启程,让老大护送至宁换车,然而,走前晚病情又复加重,实致人无法悬决,然硬按计划行事了。临别时,妈妈亲了老二,并作了长谈,老二也私下作了话别录音(实则妈妈以后就无此可能了)。一场实际上的生离死别,全家人蒙受了内心的巨痛。小维在京,度日如年,坐卧不宁,每日来信,可恨邮途无济,复又电话探知母亲病情,真是心挂两头,终于在第六天被迫召回。

3月29日晨,突然休克,病情加重(脱水、营养缺乏症,肝继续肿大,黄疸加深,全身搔痒),使生命终结日益迫近。奋力抢救后似有好转,低度的生命征兆在维持,但补液5000,仍无尿,出现浮肿,更为险兆。晚7时,我劝她安睡,她本人预感不详,说:“我不能睡,要睡就不得醒了。”这最后的话语果然验证了,随后就是48小时的昏迷,一直未能清醒过来。急用电话通告在京老二,于3月31日午后1时,特快车赶回,见妈妈无语,只有眼珠在随他转动,似在盯视他。此间血压、泌尿却恢复正常,然呼吸费力。晚9时30分,出乎预料地突然停止了呼吸,全家人均在旁送终。

苍天抽泣,大地呜咽,昏天黑地,一片迷惘,肝胆欲裂,肚肠寸断。人世几多愁,甚似东流水,时间长河里一瞬,竟成骨肉之间永诀!

耀桂丢下工作重担在岗位上倒下,全县干群和同道深感痛惜和损失。一个全心倾注在这个家庭的人去了,一个慈爱的心停跳了,一个家庭主心角倒下了。全家悲痛欲绝,软瘫下来,深切的哀痛伤感,众多的同情之泪潸然滚滚而下,在一片嚎哭声中送别亲人,永远地别了。

三个月的病榻中接待了上千人的探望和慰问,成千人前来凭吊和守灵。1984年4月3日,一列长长的送葬队伍,冒雨在悲天恸地的哀泣声中送到城外后港桥上车。一场悲壮肃穆的送葬场面,在南陵也是绝无仅有的。人们悲痛她中年辞去,人们怀念她亲手为病人解除病痛,人们喜爱她明快、耿直的友好待人。南陵的人民和同志对耀桂和我们一家种下了深情厚谊。

繁昌火葬场及南陵土葬,随车奔忙一天者多达百余人。繁昌的学友、故交和学生也赶往火葬场送别。兄妹侄儿侄女也都从家乡赶来告别亲人。

南陵,耀桂的第二故乡,她在这里度过了廿七个春秋,把短暂的一生全部精华无保留地献给南陵人民,给千万个妇女同胞解除过病痛,她走遍了南陵城乡。她在南陵成长,由一个中专生到一位妇产科主治医师,主持南陵这一领域的业务领导工作。她在南陵归宿,她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家庭,生育二子一女,把他们培养成人,为国家输送了人才。她如今安息于南陵南门城外母亲身旁,含笑仰视南陵人民为中华腾飞的前进步伐。她永远属于南陵人民,南陵人民也将永远缅怀她。

挽联: .
鞠躬尽瘁解病人之痛苦
呕心沥血留欢乐于人间
唇齿相依情手足
你去我留痛断肠
在班上忙,在班下忙,忙了三十年
为爸爸苦,为儿女苦,苦了一辈子

潘耀桂同志悼念活动纪实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一日二十一时三十分, 南陵县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潘耀桂同志因患胃癌, 与世长辞了, 享年四十九岁。县、局、院主持了治丧活动。灵堂设在院内广场上, 庄严肃穆。遗体安放在灵堂中央, 遗体上覆盖着白底红十字旗, 周围撒满了青松翠柏, 象征着她为人民卫生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大幅遗像, 微笑慈祥。两棵青松伫立在灵堂前, 灵堂两侧的巨幅挽联是:“鞠躬尽瘁解病人之痛苦, 呕心沥血留欢乐于人间”。其爱人用青枝和白花制作的大花圈, 写着:“唇齿相依情手足, 你去我留痛断肠”。子女敬献了长幅黑色缎带是:“在班上忙, 在班下忙, 忙了三十年; 为爸爸苦, 为儿女苦, 苦了一辈子”。潘耀桂同志的特护小组精心制作的花圈上写着: “尊敬的潘老师,安息吧”。

 

灵堂四周摆满了孝帐、花圈和挽联, 在4月1日和2日的两天时间里, 前来吊唁的达700余人, 亲朋好友及病人络绎不绝地前来叩首、鞠躬、痛哭, 表现了深沉的惜别之情。数百人次日夜守灵, 他们是潘耀桂同志的丈夫李名杰, 子女李扬新、李维、李晨, 哥哥潘耀义、

潘耀童、潘耀政、李名实, 妹妹潘耀兰、潘林, 侄儿李扬缜、阙东辉, 特护小组伍剑和、席萍、奚玉萍, 妇产科同事, 以及亲朋好友徐金海、俞学政、朱梦英、李应知、朱律衡、吴新清、姚翠华、陈明君、项立辉、孙秀兰、鲁凤英、杨国民、甫周强、方兰、王根宝等。

 

 

治丧委员会由县宣传部、县科委、卫生局、县医院及各科室负责人15位同志组成。敬献花圈的有医院、宣传部、科委、社联、妇联、卫生局、医学会、中医学会、护理学会、保健站、防疫站、血防站、银行、繁昌医院、繁昌中学及各区、乡、卫生院等48个单位, 共献花圈44个, 亲朋好友638人敬献孝帐90床及其他(礼单另发)。

 

潘耀桂同志病重病危的三个月期间内, 县、部、局、院主要领导刘葆玉、曹中山、徐新义、叶晓云、陈崇发、张治平、梅为义、魏忠楷等多次来到病榻前探望慰问。亲友、同事数百人曾给予关怀、安慰。在芜手术一周中, 救护车专程往返18次, 送来温暖和友情。发来唁电、唁函及慰问信的有北京、上海、南京、合肥、安庆、石家庄、襄樊、芜湖、马鞍山、繁昌、当涂、舒城等地的单位和个人。

 

 

追悼大会于4月3日上午8时在医院门诊大厅内举行。大会由治丧委员会副主任、卫生局局长张治平主持, 治丧委员会主任、宣传部副部长陈崇发致悼词。副县长叶晓云及部、局、院各级领导, 潘耀桂同志的亲属、学生、病人、好友近一千人参加了追悼会, 他们来自社会各阶层, 有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军人、市民等等。

 

悼词中说:“潘耀桂同志热爱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本职工作。她为人正直,作风正派,生活俭朴, 学习刻苦, 工作认真, 尽职尽力, 把毕生的精力, 全部心血献给了人民的卫生事业。

“潘耀桂同志在妇产科是好医生、好领导, 在家里又是贤妻良母, 对待丈夫和子女, 她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尽管工作十分劳累, 但仍担负着全部家务劳动。今天, 她的丈夫在业务上取得的进步和她的子女在学习上取得的好成绩, 与潘耀桂同志所付出的代价是分不开的。

“潘耀桂同志的一生, 是革命的一生, 勤劳的一生, 忘我工作的一生。她的不幸逝世,使全县人民失去了一位好医生, 使我县青年医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使妇产科失去了一位好领导, 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悼词中号召学习潘耀桂同志献身人民卫生事业的革命精神, 学习她任劳任怨、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 学习她大公无私、谦虚谨慎的高尚品德。与会人员排成长队, 缓步走向灵堂, 向潘耀桂同志遗体告别, 许多人失声痛哭, 呼天号地, 顿足捶胸。

 

九点二十分, 送葬开始。在花圈、人海中, 在哀乐声中, 长子李扬新手捧母亲遗像走在亲属前面。妇产科全体同志身穿白大衣, 臂佩黑纱, 护送灵车。送葬队伍长达一千米, 沿途成千上万的人, 抽泣着默默送别, 并不断燃放鞭炮, 表示对死者的敬重。

 

随车队 (六辆) 去繁昌火葬场送别的有一百余人, 还有繁昌县委、中学、医院等单位的同学、故交和学生几十人。最后告别, 使全体送葬人员悲痛欲绝。下午一时许, 南陵街头伫立了上百人迎候骨灰盒。亲属及送葬人员在城外下车, 缓步护送骨灰盒回到家中, 于卧室遗像前安放, 清茶一杯, 招待九泉之灵。子女下跪致敬。随后数百人护送骨灰盒至南门城外党校后何亚生产队坟地, 与其母亲徐天青合葬, 并立有穴碑和墓碑。

 

亲属为永志纪念, 立有纪念相册, 再现了潘耀桂同志的一生, 并作了生前录音。丈夫及子女誓将继续其未竟事业, 以告慰在天之灵。

 

人生相逢又相别

大江东去情不灭

 

耀桂,安息吧!

 

 

名杰及子女扬新、维、晨

一九八四年四月

 

 

 

附:送花圈的单位和个人统计 (以先后为序)

1 南陵县宣传部
2 南陵县哲学社会联合会
3 县医院妇产科
4 南陵县卫校
5 县医院传染科
6 县医院手术室
7 县医院总务股
8 县保健站
9 南陵县科委
10 葛林卫生院
11 县医院外科
12 南陵县卫生局、血防办公室
13 南陵县中医、护理、医学会
14 县医院内科
15 南陵县卫生防疫站
16 县医院供应室
17 县医院中医科
18 县医院知青印刷厂
19 田均等10人
20 张惠娟等25人
21 五里卫生院
22 录岭卫生院
23 南陵县血防站
24 县医院门诊部
25 南陵县妇联
26 南陵县人行、工会
27 县医院口腔科
28 南陵县医院
29 南陵县医院工会
30 南陵县医院药剂科
31 伍剑和、席萍、奚玉萍
32 家属:李名杰,子:扬新、小维;女:小妹
33 俞新民、潘永平
34 烟墩公社卫生院
35 石铺公社
36 石铺公社卫生院
37 九连乡医院
38 蒲桥公社
39 蒲桥公社卫生院
40 王太珍等9人 (繁昌)
41 奚滩、丫山、河湾公社卫生院
42 城关医院
43 弋江医院
44 黄墓区:黄墓、奎湖、仙坊、黄塘、太丰、东塘公社卫生院

 

潘耀桂同志治丧委员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三日

 

附:哀悼潘耀桂同志礼单 (以送礼先后为序)

卢治平 卢建红 魏忠楷 宋说炳 万光前 王平 伍靖来 易翠凤 郭年俸 周敦文 蔡勤英 孙伦华 任丽亚 伍剑和 赵祝男 徐远元 杨春芳 李应知 陈知遇 宁亚 徐元中 徐跃红 江秀英 席萍 夏斯云 胡晓红 夏桂英 徐辉 明净 刘玉萍 陈宏 王美兰 席德华 蒋明秀 刘竹山 刘显东 鲁凤英 俞学政 姚翠华 王来芝 姚家明 程志生 章培然 朱文典 胡项芝 陈明光 朱梦英 梅芳 蒋克旺 邹维根 俞英 熊传年 乔秀芳 张泽芳 王瑞荣 万景兰 王小怀 徐金玲 曹惠玲 谢飞 王洪伟 曹多文 曹小华 李宏标 朱文军 许永发 杨爱珍 张秀玲 卞祖金 章秀兰 刘辉 朱爱霞 李惠芳 沈福才 刘勇 冯玉兰 梁荣华 秦广珍 曹梅英 吴少堂 陈加文 李木奇 何维平 魏斌 贝春林 秦晓羊 汪录奇 鲁万英 金惠群 朱本贵 赵金根 蒋学勤 李晓宝 王仁安 胡宗贵 夏宜生 谢玉香 冯月英 周应生 吴长华 杨新年 罗惠民 刘胜祥 李明才 李福民 夏友德 叶宗全 朱律衡 周淑贤 戴玉珍 汪红穗 杨新民 马继庆 陶显洲 方能余 王维卿 赵启炳 袁千明 邓绪明 禹在熙 周先铎 刘长任 程林 王思安 翟玉光 汪爱萍 程靖英 戴峰 高仁和 薛云 陈加富 梅天喜 许荣 杨惠琴 甫周强 奚玉萍 徐建中 徐元明 戴翠萍 龚淑民 夏敏 范长青 汪国玉 张小玲 许翠兰 汪萍 木萍 明霞 李云霞 鲁萍 谢萍 赵晓红 邹金珠 李素兰 谢维联 周光兰 章建民 戴雷平 戴发祥 储凤兰 崔继恒 章安民 慕德新 倪世德 刘伯顺 丁明秀 王建新 王杨芝 赵中荣 何世荣 沐昌云 阮正宏 梅为义 张兆春 陈明君 戴履金 胡国才 胡国林 宋枝兰 彭惠 邓佩莲 王丽 徐先红 黄玲 万林 周云彩 叶亚军 张爱萍 严宗利 陈明 王卫东 李智华 徐皎如 曹靖华 刘国栋 陈疏冰 范济华 吴宗林 岳陵生 王赛男 柯虹 金惠群 方亚群 范泽民 周玉莲 李广菊 赵桂英 柯福珍 唐士树 叶显伦 陈文元 雷必芬 田均 崔德荣 刘建华 伍桂华 翟秀兰 程天铎 贾国珍 俞琴 黄书银 郭恺悌 李明涛 钟云生 陶绍联 陆勤华 朱瑪莉 王玉荣 王思安 费华英 宋玉珍 李左发 刘凤庭 樊传生 高文保 宫莲秀 吴四菊 魏泉海 徐金海 候启胜 鲁厚龙 张桂英 张振坤 刘惠琴 刘淑兰 陶翠萍 许萍 叶晓云 叶永伦 李振全 张治平 秦洪珠 孙宗仁 强承照 翟明春 夏维民 柯炜煌 洪戈香 张清南 邱步高 刘学勤 徐锦绣 朱强华 谷贤海 陶勇 王红兵 邓春华 任利功 陈玉生 葛明幸 倪玉泉 张容 曹华 汪友农 李鑫海 胡詹娥 杜明华 汪英华 李桂兰 张琳 张惠 吴凤香 高秀华 张霞珍 汪峰 汪小红 张同宝 李湘 席风云 王小兰 夏昭铭 姚洪儒 陈玉雪 邱艺新 周爱珍 邹友英 吴开林 朱华新 周守法 王一珍 古春兰 纪芝华 向玉莲 陈录金 张喜媛 刘显芝 黄爱玲 张菊英 王月娥 周李清 胡友能 潘桂华 纪锡录 朱本英 丁玉虹 彭亲妹 凤文霞 郭茜 蔡书兰 杨文彦 汪高扬 唐孝娟 唐孝荣 施宝珍 朱贵陵 李成杰 朱平 李淮 张建 汪飞林 方向 梁伟勤 郭跃红 曹德旺 朱海鸥 胡凝辉 江燕 朱海波 方兰 黄凤玲 朱小凤 方海燕 程卫贞 徐爱莲 周惠民 陆琴 陈玲 赵素琴 杨之象 江波 俞汪林 张家宝 贝宏利 孔延成 刘适亷 伍光彩 徐友龄 朱腊英 牧帮华 何奇正 李春香 周健康 汪春景 禹克民 汪小六 石玉成 程新民 孙秀兰 戴菊香 佘之依 孙维海 李光华 陈元新 李宜华 张建生 徐新义 王振武 李良英 黄南英 汪银芝 陈世银 蒋海如 沈淑珍 孔庆兰 吴胜妹 吴新清 傅元文 王建华 何继霞 周文琴 蒋素葵 彭敏 郭同英 徐谓芳 黄学梅 李世香 彭浴正 唐联生 阮斌 蔡明 宫艺辉 花传玲 吴玉祥 张少林 陈素娟 高志金 陈崇发 赖婉安 杨良琴 杨曲晨 邓广松 俞剑寒 周梅生 陈宝华 杨良杰 卢宝玉 许锦达 金银松 姚日余 黄国政 童天保 万崇迅 杨进 马慧安 李旭 过峰 王慧珍 孔晓铭 管翠芳 汪爱兰 张真奇 蒋冬兵 周翔 张跃 吴玉明 李道勤 宋家林 蒋浙东 王命喜 王桢祥 藏冬亚 张小兰 林典江 李名实 俞月娥 李扬英 李扬缜 李家英 马腊英 叶俊秀 张绪才 余万均 何玉兰 陶年生 陶显青 乔培英 吴月云 杜永 张瑞兰 汪秀珍 张金娣 张恒 刘芳洲 张秀峰 邓晓飞 林七珍 邢天锡 熊自力 支鸣 胡笑西 沈立新 刘玉华 钱水金 杨云峰 颜双润 张文元 李凤英 王先贵 邱雪华 周道和 丁广生 宋灿华 李泽秀 俞年珍 王利华 李洁 王爱琴 刘宗敬 过寿南 汪恕德 王奇珍 曹梅 肖民生 潘林 任家福 刘良俊 刘敬邦 张大启 鹿俊英 梅度生 李承信 曹建华 赵开生 邱泽超 伍成玉 熊林英 王旭红 陈虹 谢蓉 蔡小妹 王国栋 朱培群 吴久凤 杨俊 朱小平 朱玲玲 伍俊英 程春菊 徐艳 江学稼 张书清 唐文秀 鲁文生 刘彩坤 傅传贤 刘世富 章和平 郁子群 方梦玲 杨昌农 俞友龙 何平 骆一学 陈惠兰 潘耀政 潘耀义 潘耀童 潘祖安 叶昌茂 张庆国 邢见 许菊芬 张斌艺 王晓明 金剑冰 陈民选 陈文清 王玉山 吴晓凤 叶国庆 伍光宗 伍光彩 王太珍 王南庭 吴宗新 胡守平 吴报勋 桂肇权 黄杨之 张正苍 谢永庭 刘建群 翟大斌 潘新吾 熊世德 操世倬 王中英 施春瑞 陈万高 曹发祥 王立群 朱华波 倪丽玲 饶中平 陈树文 张芝寿 谈建国 朱国康 凤兆熙 黄永祥 俞大才 杨院长 王和翔 方有成 李玉生 夏明兰 俞凤妹 曲明 何尤 陈琳 王承宏 刘介明 邹霞 王知还 李玲

 

发来唁电和慰问信有芜湖、繁昌、南京、上海、北京、襄樊、安庆、石家庄、合肥、武汉。

生平相册
纪念册
纪念册(续)
立委母字珍藏
悼念活动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李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杨缜:灸药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内经·痹论》云: “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金匮要略》谓: “诸 (支) 节疼痛,身体元素赢……。” 对本病作了具体描述。其主要症状是,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肿胀,但硬,筋肉蜷挛, 不能屈伸,骨质受损。自1987年~1990年我们采用申药,艾灸辨证治疗本病41例,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41例中男13例女28例,男妇比例为1:2.15,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其中20岁以下2例,21岁~30岁7例. 31岁~40岁9例,41岁~50岁13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2例;职业,工人11例农民16例干部8例,学生2例,其他4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2年。 

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痹证学组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及美国风湿协会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1.1灸疗

1.1.1  取穴方法 (1)取手足三里; (2) 阿是穴; (3)脊柱两侧等找仅应点。

1.1.2. 施灸方法重灸。按上述方法选穴, 每次取2~3穴,用灸架(安徽省天长县寿民灸具厂出品) 固定艾条温和灸,1日2次,1次1~1.5小时。

1.1.3  患者可自觉热流循经流动,或有凉气外冒最后热气占主导地位,凉气逐日消失; 但亦有仅局部穴位热感而获效者。亦有灸化痛增,继之疼痛逐渐缓解者。

4、注意事项.灸量以温热感为好,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凉则无效果, 老人及手足变形且生活难以自理者尤应精心护理,协助施灸。

1.2 分型论治

1.2.1 肾虚阳微,寒湿痹阻

症状: 形体消瘦, 腰膝疫软,乏力倦愈,形寒肢冷。关节疼痛喜暖,肿胀重着,晨僵, 甚则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夜尿频多。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沉滑。

治法: 淤塞除湿,温肾壮阳

方药: 制以草马各10克,细辛5克,桂枝12克,以续断15克,骨碎补15克,苍木10克小杯牛膝备10克,麻黄6克,防风10克,独活10克,徐长卿15克,生长仁30克。 

1.2.2。阳热内盛,热痹经络。 

症状: 形体消瘦,腰膝疫软,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关节红肿热涌,灼热明显,喜凉畏热,晨礓,或见发热恶寒,口千喜欢,大便秘结,小便灼热,舌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或皮膨肤见环形红斑。 

治法: 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 桂枝12克,知母10克,芍药20克,黄前12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虎杖20克,寻骨风12克,海桐皮12克。 

1.2.3  寒邪稽留,瘀血阻络。 

症状: 形体消瘦,关节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晨僵,关节肿胀,畸形,活动不利,肤色青紫,舌紫有瘀斑,脉沉迟或细涩。 

治法: 温散寒邪,活血化瘀。 

方药: 鸡血藤20克,活血藤20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姜黄12克,制附子12克,黄芪3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载术
10克,甘草10克。

1.2.4  湿浊内停, 经络阻痹。

症状: 关节疫痛,重着,肿胀,畸形,手足疲软,麻木,晨僵,头边晕目眩,大便不实,小便量少,舌苔滑或腻,通经心痛。 

方药: 半夏20克,茯苔15克,积实25克,胆南星20克,姜黄15克,僵蚕15克,山慈茹15克,全蝎10克,鹿衔草30克,白芥
子12克,防风已各12克,徐长卿15克,黄芥30克。 

1.2.5  久病阳虚,病牙留恋 

症状: 形体消瘦,乏力倦怠,面色不华。畏寒肢次序,关节疼痛隐隐或时有加剧,晨起僵硬肿胀不显,变形。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散寒止痛。

方药: 党参20克,白术10克,黄苔30克,当归15克,芍药30克,制附片15克,寻骨风12克,鸡血藤20克,活血藤20克,甘草10克,徐长卿15克,茯苔10克。

1.2.6  阴血亏虚,余邪缠绵

症状: 关节疼痛隐隐、肿胀不显,畸形,屈伸不利挛急,腰膝疫软,五心烦热,午在低热,舌红少苔或有瘀斑,脉沉细数,或细涩。

治法,养阴真精,通络心痛。

方药: 生地30克,山黄间12克,秦艽15克,知母12克,经续断12克,杜仲12克,怀牛膝12克,骨碎补12克,仙灵脾12克。

用法: 上方水煎,1日分早中晚3次湿服,方中半夏、南星,附子等有一定毒性药物均为炮制后使用,不予生用。

药物加减:

寒湿重者,选加以写,草马,附片,干姜,乌硝蛇, 白花蛇,苍术。

热痹甚者,选加寒水石或生不膏入地龙,丹皮,水牛角,生地。热痹初期高热兼表证者,可用大剂生石膏60~100克入连翅
荆芥,姜活,防风透邪外出。

瘀血明显者,先加地蟹虫,刘寄如,蔡术。

浊邪重者,选加蚕砂,苔从,土茯苔,苔术,五加皮。

痰浊重者,或见皮下结节,关节肿大,选用半夏,南星,白芥子,土蟹虫,白花蛇,全蝎等。

疼痛重才加全蝎、蜈蚣研粉吞服,无胡、徐长卿, 以乌、草乌、细辛。

肌肉拘挛疼痛,先加穿山甲,白芍,甘草。

环形红斑者,选加赤芍、丹皮、水牛角。

4. 疗效标准

4.1  临床治愈: 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可恢复工作,血沉及类风湿因子正常,随方1年未复发者。

4.2 显效  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明显好转,关节功能接近正常,或明显改善,可从事部分家务或一般工作。但劳累,受风湿后仍偶有轻微症状,服药后柯通过解,随访年内未见大发作。

4.3  好转   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减轻,受风寒湿或劳累后仍有复发,但较治疗前减轻,服药后可缓解,随访1年内未见大
发作。 

4.4  无效 临床症状与体征科学分析有减轻,或无变化。
17毫米/小时,随访1年未复发。

5. 体会

5.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各家论述颇多。陈氏认为寒冷,潮湿,久病,外伤,产后及家族等因素为本病发病的重在原因[1]; 陶氏则提出内部因子学说。认为性别、年龄、遗传、体质、物质代谢,内分泌因了、神经系统是其发病因素[2]。本组病例,主要外因为寒冷、潮湿、产后、精神刺激、久伤诸因素。气面不足、肝肾亏损, 髓海空虚, 则是其致病的内在病因,而风寒湿邪久恋,痰浊瘀血久滞经脉,经俗气血痹阻所致关节疼痛,肿胀,晨僵,肢节变形,乃是其基病病理转归。 

5.2  回顾既经文献,本病的辨证分型较为丰富,但总不离于正气虚损,邪气冷滥。正虚乃阴阳气血不足, 肝肾亏损; 邪气冷滥,正虚乃阴阳气筹办不足,肝肾亏损; 邪气,冷滥,主要是风寒湿热入侵所致寒湿,湿热,痰浊,瘀血。我们在学习前哲的基础上,结合临证实际,分为六型,即肾虚阳微,寒湿痹阻、提热内盛、热痹经络、寒牙稽留瘀血阳络、湿浊内停,经络阻痹、久病阳虚病牙留恋、阴血亏虚,余邪缠绵。临证亦不机拘泥于六型,而应具证灵活变通为要。 

5.3  手三里属于手阳明经、足三里属于足阳明经,二穴均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中焦之功[3],意在培补后天之本,使脾
胃健运气血生化有源,精髓得以真充,乃治本之图。阿是云即以痛以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灸疗即能湿经卸寒,亦可清热通经,具有双面调节作用,本病常在脊柱可找到相应反应点,是灸疗的常选穴位。如此三者结合取穴是减轻症状之关健。使用中药亦应具症灵活加减,切不拘泥于一方一法,所谓有是症用是方,只有切实做到辨证论治,方可获较好疗效。

5.4  关于激素的应用。我们不主张使用激素,激素不仅造成患者的依赖性,而且副作用较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使用激素治
疗的病例继后症状在缓解后,下一次发作往往加重,使疾病步步引向深入。这方面的研究有等继续进行,患者在接受本疗法前若己用激素者,即给予递减中撤除,体质亏虚者应从补益气血滋养肝肾以扶正着手,而于邪为辅。邪气充盛,肿胀,疼痛剧烈者,则用大剂于寒除湿,活血辟痰,止痛药物,杀其元烈
之势。当归养血间是治疗本病的一个常用培本方剂,而黄区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张氏认为黄苔具有宾出的促进病人T细胞功能的作用,明显增强人的免疫功能[4]。王氏认为,黄苔具有改善调整机体免疫抑制状态的作用[5]。故黄苔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要药。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药杂志(7):29:1981
2  江西中医药(4):15;1983
3  中医研究院针灸学简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78; 100,143
4  健康报(10)8:1988
5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984

 

皖南医学报1994年13卷增刊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足内翻扭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30例

收集我院83年以来足部扭伤经X线片确诊的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30例,予以分析报导。 

临床资料  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在23至54岁,40岁以下24例,可见多发生在活动量大的中青年,致伤原因全部为行走不慎患足内翻扭伤, 单纯骨折错位不显著28 例,2 例呈粉碎型,经一般治疗或不予治疗,1~2月均可基本恢复功能。

讨论
除直接暴力和开放性外伤外,对日常生活中, 自身行走不慎发生足内翻位扭伤可致骨折,往往为医患双方所忽略,常延迟数日因软组织肿胀消退而症状不减,才拍片确诊。其骨折机理为足部急促过度内翻, 腓骨短肌强力收缩牵拉,使该肌附丽点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 骨折线常呈斜形、不整、分离状态,临床上局部压痛明显,可出现皮下淤血, 较长时间的肿胀, 妨碍行走和正常活动,X线拍片即可避免漏诊。除移位和分离明显者需外翻位石膏托固定三周外,一般可不予特殊处理。适当休息2至3周, 症状消失, 即可负重行走操练, 而不必等待X线片上骨性愈合。本组30例,历经1至8年观察, 无一例遗有功能障碍, 这是因为单纯扭伤, 其外力不足以造成足部横弓及外侧纵弓的解剖学的严重紊乱或破坏。

 

李名杰
(芜湖长航医院)

原载《皖南医学院学报》1994年第13卷增刊

【李名杰从医67年论文专辑】(电子版)

【李名杰从医67年论文专辑(英语电子版)】

李名杰 黄厚宝: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

交通医学1996年第10卷第3期

芜湖长航医院外科(241000) 李名杰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黄厚宝

 

提要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76例,分别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0例,胃癌等穿孔10例,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6例,作胃切除37例,穿孔修补39例。临床效果, 以胃切除为优, 穿孔修补则有术后并发出血, 再穿孔等, 本组死亡5例。作者认为应力争作胃切除,可根治疾病,即使是恶性疾病的姑息性胃切除亦可减轻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穿孔修补只是在病情危急时采用,抢救生命,创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修补后应作 Berne 憩室化处理。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胃切除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随着现代治疗药物的进展,内科疗效已有提高,需要外科手术的较早前有明显下降[1], 但也有一部分顽固性溃疡或隐性溃疡迟至急性穿孔才迫使患者急诊外科; 晚近胃癌的发病率增高, 其中有不少中晚期病人贻误至穿孔首诊; 加之交通事故的上升, 胃十二指肠创伤性穿孔屡有所见, 如何妥当地处理这类患者, 便成为一个颇具临床意义的课题。作者就近年来手术治疗上述三类急性穿孔76例进行分析,并对术式选择加以评述。

 1. 临床资料
 

76例患者中, 男69例, 女7例, 年龄14~73岁,平均42岁。原发病及其穿孔的平均年龄: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2例,平均年龄35岁;胃溃疡27例,平均年龄55岁;胰源性溃疡1例,28岁;胃癌8例,平均年龄58岁;胃恶性淋巴瘤2例, 平均年龄73岁;十二指肠外伤破裂6例,平均年龄34岁。穿孔并发症及伴存病: 并发出血7例, 休克15例,外伤穿孔6例中合并其他内脏伤3例。伴存病中高血压12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6例,肺结核4例; 穿孔距手术时间及其术式: 12小时内18例中,胃切除13例,修补5例,12~24小时30例中,胃切除12例,修补18例,24小时以上手术者28例 (含创伤6例),胃切除 12 例,修补 16 例。

术后并发症:

(1) 胃切除37例,皆为Billroth-Ⅱ式,近期无死亡。消化性溃疡穿孔作胃切除者,只1例胰源性溃疡历经3次手术直至全胃切除方痊愈,全部获得治愈。10例恶性疾病,姑息性胃切除5例,生存期6~14个月,根治性切除3例,生存2~5年,其中2例胃恶性淋巴瘤急性穿孔腹膜炎作根治性胃切除术后随访2、5年仍健在, 且无复发症状。十二指肠外伤修补后附加胃窦切除、胃肠转流等Berne [2] 术式者亦恢复顺利[3]。

(2) 39例穿孔修补中,2例术后4天再穿孔或漏而死亡,另2例手术后2.5天并发出血,死亡1例,十二指肠外伤单纯修补2例均死亡。术后2年5年溃疡活动再穿孔各1例及因有症状再作胃切除7例。

2. 讨论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空腔脏器内容物外溢所致急性腹膜炎及其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不容迟疑而需急诊处理的。

穿孔小很快被粘堵、症状和体征轻微、全身扰乱不著、或年迈、伴存病等高危因素存在,可考虑非手术治疗。遵义医学院报告432例中57.4%保守治疗成功,大连医学院报告83例中62例非手术治疗治愈 [4],然而多数外科医师却持有质疑。争议在于: (1) 有一种被动、消极的负面心理,并需细心观察和监测,中转手术的尺度较难把握,而且要为延迟手术而付出代价;(2) 定性定位定量诊断难以明确,一般认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性,若为胃溃疡穿孔则保守治疗效果差;(3) 胃癌穿孔则需手术进一步处理;(4) 原本疾病待急性期后还得系统的检查和治疗,其中约有半数以上最终需手术,再穿孔率为8.5%; (5)遗有腹腔脓肿、粘连等。据此,外科医师多数倾向手术治疗,开腹后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病变性质、病理程度,腹内感染状况及穿孔部位、大小,因而术式选择针对性较强,较为主动、有预期性,当今外科手术的进步,监护措施的臻善,抗生素的进展, 手术效果令人鼓舞。

1、胃大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胃切除术,只要条件允许,此举应列为首选,对溃疡病穿孔的疗效优良率达90%~95%,手术死亡率1%以下,可达标本兼治,对胃癌穿孔也可作较为适当处理。十二指肠创伤修补后想憩室化也要求胃肠改道而切胃。本组施此术式37例,除胃癌已届晚期无法根治切除远期效果较差外,均获近远期良好效果,手术距穿孔时间不应作为选择术式的单一依据, 而要视病灶部位水肿炎症及腹腔感染情况来决择。当然,缝合技术及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亦为重要因素。本组2例48小时后作此手术,结果安全。

2、穿孔修补自1892年 Von Heusner 和1896年 Bennett 首创本术式100年以来[5], 迄今,在抢救生命方面,仍具临床价值。由于手术简单、创伤小、安全等特点,对高危病人,是一不可废止的术式之一。然而该术式亦存在不少问题,除术后近期出血、漏之外,而且其中50%~70%病人最终还需再次手术或症状复发需要治疗, Illingworth [5] 认为缝合穿孔后症状复发,一年内40%5年70%,史煌 [6] 报告141例远期随访结果,出血20%,幽门狭窄9.2%,再穿孔4.7%,本组5例死亡均为该术式,胃癌穿孔修补仅暂时得到救治,本质上并未抑转其病程,多于术后一年左右死于癌症。作者认为本术式应严格限制在以下情况:(1) 重症腹膜炎伴休克;(2) 穿孔水肿范围广泛,预计妨碍切胃后吻合口愈合;(3) 癌肿失去姑息切除时机;(4)  伴存其严重疾患或年迈体弱,任何扩大手术创伤都会增高死亡率。

技术操作上需注意三点:(1) 不可内翻缝合过多,尤其在幽门及十二指肠,以防医源性狭窄;(2) 有效修补以防再漏,,第一层松松靠拢,第二层浆肌层遮贴,再辅以带血供之网膜加盖;(3)十二指肠创伤性破裂,若修补困难,可用附近脏器如胃、肠、胆囊等或以带血供网膜补片粘贴缝合封闭,但必须另加彻底转流憩室化 [2]。

 

参考文献

[1] 沈洪薰,消化性溃疡外科现状与进展。交通医学 1991:5(1):26

[2] Berne CT, et al. Duodenal diverticularization for duode. nal and pancreatic injury. Am J Surg 1974;127:503

[3] 张琪等,闭合性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交通医学 1995;9(3):43

[4] 大连医学院外科.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的新观点。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资料选编 1961; 50

[5] Rodney Maingot. 腹部外科手术学 1965; 第一版(5):244

[6] 史煌,等. 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华外科杂志 1964;12:646

 

               (本文原载《交通医学》1996;10(3)36-38)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杨缜 李名杰:点灸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7例临床观察

自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灸法专家周楣声主任医师创制的“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及西医局部封闭对照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7例,证明点灸疗法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187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70例; 年龄最小11岁,最大78岁,以20~50岁者为多见;病程均在3天以内,以6小时内为多。损伤部位: 肘部损伤12例,腕部损伤14例,腰部损伤 76例,膝部损伤16例,踝部损伤69例,以腰、膝部损伤多见。

本组病例全部选择闭合性损伤,并以软组织损作为限,主要是急性关节韧带挫伤和急性肌肉扭伤,不包括韧带断裂和各类骨折,并剔除急性椎间盘突出。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放射至邻近部位,肿胀,乏力,功能减退或消失,活动受限,损伤之关节不能作全幅活动,被动拉伸做最大静力收缩和重复损伤机转时,疼痛均显著加重,多可在一条或数条肌肉或韧带附丽处查到固定压痛点,肌肉损伤能摸到紧张性痉挛。

治疗方法

  1. 灸疗组

1.1 取穴原则 在损伤部位上下、周围循经选穴;局部损伤部位;从背部寻找阳性压痛点。三者均是本病选穴的思路。

1.2 常用穴位 常用各损作部位选取穴位如下:

肘部损伤: 取手三里、曲池、肘骸、尺津局部损伤部位,背部阳性压痛点。

腕部损伤: 取阳溪、阳池、阳谷、外关、大陵、支沟、太渊,局部损伤部位,背部阳性压痛点。 

腰部损伤: 取肾俞、委中、昆仑、腰阳关、秩边、殷门、命门、局部损伤部位,背部阳性压痛点。 

 踝部损伤: 取昆仑、太溪、申脉、解溪、悬钟、丘墟、中封、局部损伤部位,背部阳性压痛点。

 1.3. 点条方法

 将“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燃后,右手食指和拇指挟持药笔下三分之一端,左手将备好的药纸平铺覆盖在穴位上,用点灸笔隔药纸对准所选穴位雀啄棒点灼4~5下即可,避免将药纸燃穿,防止造成烫伤,灸后患者自觉不痛或仅有蚊咬样微痛,局部皮肤无改变,或微红润。灸量以轻重适中为佳,重则易烫伤皮肤起水泡,手法过轻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灸后局部穴位可搽薄荷油,以防发泡,若不慎而烫伤发泡,可用绿药膏外搽,或自制蟾皮油膏搽试 (配方: 蟾皮6克,冰片6克,麻油250克,将蟾皮、冰片研粉浸入麻油中7天后可用),1日数次,3~5日后可愈,不留疤痕。1日点灸2次,3日1疗程。

西医局部封闭组

 取1%利多卡因 2~10ml,加地塞米松 5~10mg, 据不同损伤部位及年龄大小酌量注射治疗。如腕部损伤一般注射2~4ml,而腰部损伤则可注射到肌肉,韧带于骨骼附丽点内,腰部则将其注入骶棘肌肌腹中,而不可仅注入皮下疏松组织中。

疗效标准

 1. 疗效观察

痊愈   症状和体征消失,损伤局部功能活动完全恢复。

显效  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活动量增大则疼痛或不适,不能达到正常活动幅度,可进行一般活动。

好转  症状较前减轻,但余痛未除。活动偶有不遂。

无效  治疗后,疼痛消减,但体征无变化,需要中转他法治疗者。

2. 治疗结果

不同损伤部位疗效观察见表1-1、1-2,从二组治疗效果看,膝关节损有效率均较低。这与膝关节的活动力大、支撑力强,以及解剖上复杂有关,但灸疗组疗效亦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X平方=16.68,P>0.01,有显著差别。从表2二组疗效比较看,点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封闭组。

典型病例

江某,男,72岁,干部, 1990年10月27 就诊。患者晨起锻炼身体,不慎右足踩进一浅坛内,当时跌仆于地,幸被他人扶起,但右足不能行走,疼痛、活动受限, 由他人背送回家,卧床不能行走。1小时后右足肿胀,邀余诊治。检查: 神清, 急性痛苦病容, 右足疼痛可放射至整个右下肢,足外踝及右侧足跗部肿胀,左右旋转及被动伸直疼痛加剧,悬钟,申脉压痛明显,痛部当右肾俞穴下有压痛,足跗关节无畸形及超关节活动。X线摄片排除踝跗部骨折。

诊断  急性右侧踝跗关节肌肉扭伤。

治疗  取点灸笔点灸悬钏、申脉、三阴交、足三里,昆仑、太溪、损伤局部及背部压痛点。点穴一次后,双足可下地依仗而行,共点灸5次, 痛止, 继之肿消,3天后痊愈,可做家务。半年随访无不良反应。

体 会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多发病,尤以腰、踝跗部损伤多见, 西医较优良的方法常是局部封闭疗法,以促进淤血吸收, 肿胀消退,并阻断局部恶性刺激的反射弧,增进无菌性炎症的消退,以达到止痛和恢复功能。实践证明,点灸疗法在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后,能使损伤之肌肉组织在发生节律性强直收缩后转为松弛, 能改善患处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使气机通畅,血脉调和。经络通达,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从而使本疗法具有解痉、消炎、消肿、止痛、尽快恢复受伤部位功能的作用。这一疗法的优点是,疗程短、一般一个疗程可愈。痛苦少,收效快。不需特殊设备,并随时随地均可施行,故为广大患者所欢迎。

 

皖南医学报1994年 13卷增刊

李杨缜  李名杰
(皖南医学院附属二院 芜湖长航医院外科)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胆道手术中几个特殊问题的诊治体会

(提要) 胆道手术中因解剖变异或病理改变而需要采取变通措施,以取得疗效或防止副损伤。本文从一组456例胆道系统手术中,挑选几个特殊问题,详述手术过程及病程转归,并作了回顾性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胆道疾病的诊治水平。

 

常规的胆道手术方法,已为外科医师所熟知,旨在解决肝内结石及胆管狭窄之改良术式,日益发展(1)。而术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则各有差异,既不可按常规办法处理,也无统一规范术式可遵循; 然而处理当否,则直接影响预后。本文在一组456例胆道系统手术病例中(2),选择几个特殊问题提出报告,并就其病理基础,手术方式及病程转归进行讨论,作为经验和教训,提供借鉴。

病例介绍

例1,女,42岁,农民,病案号13317。

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8年,B超报告胆囊结石及左肝边缘结石而
于1986年12月2日在本院手术。手术检查符合B超所示,术中
胆道造影,提示1~3级胆管正常、通畅,而肝左外叶下缘之结石集簇,并未显影。择胆囊切除,结石肝部分切除,肝下引流,结束手术。省略胆道探查及引流,未输血,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2天,痊愈出院。

体会: B超、术中所见结合胆管造影,才能判明病理情况,以利
选择最佳术式。此例所选手术,创伤小,又彻底消除了病灶。在术前未作PTC及ERCP检查之病例,即使术中胆管探查,甚至包括胆道镜检查,也难以了解肝内2级以上之胆管之全貌,术中造影能提供胆管树之直接影象,十分有益,避免处理上的育目性。但本例术中胆道造影,肝内结石并未显示,可能为造影时体位因素或狭窄胆道阻碍造影剂进入所致。所幸肝表面扪诊即已明确,故此类病例需综合判断。

例2,男,64岁,工人,病案号12928。

患者具有ACST五联征,而于1986年4月18日在本院作急诊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直径2cm一枚成形的胆色素性结石。胆汁镜检见脓细胞,培养出大肠杆菌。胆囊萎缩,直径3cm,内包裹23枚混合结石及少许白色粘液,胆囊管闭塞。胆囊深卧于肝总管上,其内有 0.3cm 内瘘,通畅。给予分别作胆总管、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简化了手术。术后19天行两造瘘管会师造影。显示肝内外胆管、胰管正常,胆囊-肝总管内瘘通畅,病人恢复顺利,痊愈。追访10个月,无症状。

体会:该例病情险恶,急诊手术,当然以解除胆道梗阻,引流感染物为前提。手术从简,则属公认,关键是此型胆囊,既无功能又属病灶,若病情允许,该予切除否? 是术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认为一个通畅的内瘘存在,能保证引流,保留它,相当一个胆道憩室而已,谅无大害,何况处于一个抢救性手术时期,局部解剖又较困难,易于造成副损伤和导致主胆道狭窄或胆漏。不予切除是适当的。本来可作胆囊修补,但考虑近期炎症、水肿有碍引流,而加作一个胆囊造瘘。以策安全,是属可取。

例3,女,64岁,教师,病案号4417。

依据病史及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于1984年10月16日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手术,术中发现胆囊内胆固醇结石23枚。切开肝蒂浆膜检视胆总管0.7cm,无异常,符合B超报告,加之无黄疸史,胆总管未予探查,亦未穿刺证实,切除胆囊时发现胆囊管0.3cm,逐渐变细延长,漂离肝蒂,易于分离挑出,与胆总管平行向下至十二指肠反摺部,未追踪其进入胆总管或十二指肠,乃予结扎,转而处理胆囊动脉后,在其右上1cm处发现一管道0.2cm进入胆囊,追踪其近端伸入肝门深处,在胆囊壁予以结扎,切除胆囊,手术顺利,解剖清楚,历时75分钟,术后无渗胆,切口甲级愈合,然而手术后第3天发现黄疸并进行性加深,术后20天血清胆红素达8.8mg%,其定性为梗阻性黄疸,再行B超检查,肝内、外胆管普遍扩张,胆总管内径1.1cm,结论为胆总管远端梗阻,临床拟诊为壶腹部新生物结石残留或手术损伤,因患者拒绝而未行P、T、C检查。于1984年11月9日行第二次手术,经肝蒂及十二指肠内奋力寻找胆总管未果,亦未发现胆管结扎盲端膨大部。术中在肝门深处穿刺置管造影成功,肝
内胆管全部显影,呈普遍扩张,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下肝外胆道未显影,汇合处平整,无狭窄及膨出影。由于手术已耗时6小时,未再进行肝肠内引流手术,行左肝内胆管置管外引流而结束手术。术后日排胆汁量为 150 ml,黄疸消退不显,肝切缘部分液化感染。2月后经引流管造影复查所见同前,唯肝内胆管已变细呈枯枝状。85年2月10日再作肝左外叶切除,行 Longmire 手术,肝门区未再解剖,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于术后第5天死亡。

讨论:

1、肝外胆道变异虽可高达85% (4), 但如本例之见罕见变异却未见报告。正常之肝总管、胆总管缺如,而代之以进入胆囊左上角 0.2 cm 管道即为肝总管,胆囊组成肝肠通道一部分,直径0.3cm 之胆囊管的延长部即为胆总管。因胆囊结石而切除胆囊,就损伤了肝外胆道,术前术后两次 B超所报之胆总管 0.7cm 及 11cm,术中直视所认之胆总管均为门静脉所误。故若遇胆管异常,应视为胆总管探查指征,并需确认三胆管关系,追踪胆囊管始末。若术中能正确认识如此之变异则仅行胆囊切开取石、造屡术,即可避免损伤肝外胆道。

2、对外科黄疸,应力争术前作PTC及/或ERCP检查,以获肝内、外胆管影象,便于合理设计手术方案。本例若先行诊断出胆道高位梗阻,则二次手术径行肝肠内引流,或可挽救。但一再延误,长期梗阻性黄疸致使肝脏乃至多脏器受损,多次手木困难,终酿无救,是一教训。

3、关于B超: 是一种比较新的无损伤诊断手段,一般认为胆囊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4%,胆总管结石为64%(5),但对胆管壁的解剖图像,常受肠腔气体及大血管干扰,容易误诊,临床上对其诊断价值应持恰当评价,不可过信。本例两次B超所示之胆总管图像显然有误,是致使诊断一再延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李名杰:胆肠内引流。交通部胆道手术研讨会论文之卅七,
1987
2、李名杰: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结石。国内医学文摘, 1980; #161
3、王宇:实用外科杂志。1984 4⑤: 235
4、中国医科大学主编: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2
5、刘国礼:中华外科杂志。1984;22 669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芜湖长江轮船公司医院外科  李名杰

 

 

原载 长江全线第二届医疗卫生学术会议论文之二十七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先天性脐膨出一期修补成功一例

患儿邵姓, 男性。1983年5月14日在家顺产。因发现腹腔内脏部分由体蒂膨出于腹外而被以透明囊膜,于出生后4小时来院急诊。

检查: 一般发育正常, 体重3010克。全身无其他伴发畸形。脐带在10厘米以远结扎。从脐蒂透明囊膜内可以窥见腹脏有部分肝
脏、大部分胃、部分小肠及横结肠。无绞窄。脏器血运无障碍。囊膜未失光泽、无破损。脐部腹壁缺损达6厘米 (附图1、2)。

局麻下手术,切除囊膜。修剪皮缘并向两侧潜行分离。试行还纳疝出内脏成功。分层缝合。一期完成修补 (附图3)。未出现呼吸窘迫及循环危机。术后当晚排气排便。伤口按期拆线。甲级愈合。

术后随访一年半。患儿一切正常。行走稳健。发育良好。已会认人叫人。智力无碍。

讨论: 先天性脐膨出 (Omphalocele) 是胚胎发育畸形。腹腔与腹脏未能同步发育所致。40%有伴发畸形。约7000胎儿发生1例。文献报告不多。佘亚雄氏报告22例。较为罕见。若不及时手术,出生后囊膜干燥坏死液化破裂,内脏外露感染,必致夭折。手术根据腹腔发育情况及膨出类型 (胎儿型及胚胎型),可作一期修补或分期修补,以不致腹压骤坛而致呼吸、循环障碍为度。本例虽有肝胃等膨出及腹壁缺损6厘米应属胚胎型 (即巨型),然发育较好,无伴发畸形,还纳无困难,故一期修补成功。

 

参考文献:

佘亚雄:小儿外科学。1979; 296

附图: 胚胎型脐膨出

图1: 膨出外观。脐蒂腹壁缺损6cm

图2: 膨出腹脏: 肝、胃、小肠、横结肠

图3: 一期修补成功后外观

一九八八年四月一日

芜湖长航医院 李名杰

 

原载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胃恶性淋巴瘤亚急性穿孔腹膜炎误诊一例

芜湖长航医院 李名杰

患者女性,71岁,病案号: 13520。脐周间歇性腹痛10天,无腹泻、便血及发热。右下腹剧烈绞痛伴呕吐2天于1987年3月22日急诊于皖医附院。按阑尾穿孔转入本院。

检查: T: 35·5C ,P: 84次/分,BP:120/80mmHg。急病容脱水貌,营养一般,浅淋巴结不肿大,无黄疸。心肺(一)。全腹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为著。无包块及肠型、肝脾未 扪及、肠音减弱。Hb 9克/立方毫米, R.B.C 380万/立方毫米,W.B.C 19700/立方毫米,N:91%, L:9%,尿淀粉酶 16单位/温氏。尿常规(一)。尿三胆(一)。

拟诊急性阑尾炎腹膜炎于入院当日手术。术中见腹腔少量渗液,然无明显脓汁。阑尾、胆囊及肝脾胰正常。小肠广泛充血、多处粘连未致梗阻。胃窦前壁有 5x6cm 肿块。质软、中心区有指顶大灶性坏死。浆膜失光泽,有渗出但未溃破。胃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胃与毗邻器官无粘连。拟诊胃肉瘤。切除远侧胃80%及大小网膜。作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病理报告(870685): 胃窦部恶性淋巴瘤。上下切缘无肿瘤残存。网膜淋巴结反应增生。住院12天康复出院。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讨论:

胃恶性淋巴瘤占胃肉瘤4/5,临床症状隐袭,且无特异性。发生梗阻和贫血较少。故术前确诊者仅10%。待发展到胃壁全层,其中心因血供障碍而坏死渗出甚至穿孔致腹膜炎。其炎性渗液沿肠系膜及右结肠旁沟流注右下腹产生腹膜刺激症状,易误诊为阑尾炎。对病程较长而局部仍无炎性肿块,应想到这一少发病。切除足够的胃组织及其网膜,预后较胃癌为好。5年生存率可达50%。本例随访一年仍一切正常。

 

参考文献:

Waltar LJ, et al. Cancer Management. New york.  1977; 269

一九八八年四月一日

本文为长江轮船公司首届卫生会议交流论文。 1988;4:1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楊縝 李名杰:針刺肩髃透極泉穴配合温灸治療肩周炎的體會

安徽
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属醫院  李楊縝
芜湖长江航运醫院外科  李名杰

肩關節周圍炎 (簡稱肩周炎) 是肩部關節囊和闗節周園软组織的一種退行性無菌性慢性炎症。多見於五十歲左右患者,故又稱“五十肩”。我們探用針刺肩髃透極泉配合温灸法與西醫強的松龍封闭法對照治療本病 152例,証明針灸療法對肩周炎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临床資料

一般資料152例中,男70例,女82例,年龄最小42歲,最大67歲: 病程最短二個月,最长十年。

臨床表現: 患肩疼痛,累及颈部及整個上肢,手指麻木,外展、外旋、内旋均受限,肩關節有不同程度的障礎,肌肉可出現廢用性萎缩。

治療方法:1丶針刺配合溫灸组 (94例)

取穴:坐位,屈肘,臂外展至水平位,与肩同高。在三角肌上部的中央,肩峰下緣出現一明顕的凹陷是穴。

針刺深度: 垂直深刺四寸左右,在腋窝能触及針尖为度,不必透出皮外。

手法:先用捻轉提插瀉法行針,继之用捻轉補法行針。針感: 肩部脹麻感可放射至肘,甚至颈部和手指,並可出現局部温熱感向周園放散移動。留針15-20MIN (分鐘)。

灸法:以艾條悬灸或灸架固定温和灸 (灸架为安徽省天長縣壽民灸具廠出品),時間 20MIN左右。灸感:局部烘熱感上傳至颈部,横至肩部,甚至手指,或灸後患者訴自覺涼氣外冒,涼氣与溫熟感流動,最後以熟感代替,症狀亦随之大滅或消失。一般上午用針刺,下午施灸爲宜,七天为一療程。

2、強的松龍局部封閉组作對照 (58例)

以强的松龍 25MG 加 2% 普鲁卡因 2-4ML,在肱骨大結節,網上肌等好發壓痛點作注射。一般次日有症状加重之反跳,再後即渐好轉,七天一次,三~五次爲一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 疼痛消失,患肢外展,内收、前屈、後伸活動自如。

显效: 疼痛基本消失,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但患肩有痠胀不適感。

好轉: 疼痛明顯較輕,肩關節功能較治療前改善。

無效: 治疗前後症狀無變化。

治療轱果

1丶針刺配合溫灸组 (94例):痊愈48例(51%),顯效24例(25.5%),好轉19例 (20.2%),無效3例 (3.2%),有效率96.8%。

2、強的松龍封閉组 (58例):痊愈116例 (27.6%),好轉24例 (41.3%),無效18例 (31.0%),有效率69% (P<0.01)。

典型病例: 王xx,女,五九歲,右侧肩周炎史十年,反復發作冬重夏輕。遇寒冷而復發,曾用強的松龍局部封閉、針灸、中药治疗可稍有缓解,肩關節疼痛、發涼、酸痛,昼輕夜重,活動受限。患肢外展不遂,右手臂内收不可觸及左肩,後伸不過髂前,自觉肩部僵硬,如捆绑状,纳谷久香,舌苔薄白,脉沉滑。給予深針肩髃穴下透極泉,按上法操作,自觉肩部溫热感下達手心,起針後疼痛滅半,活動較前好轉。下午給予施灸,十五分鐘後自覺有涼氣外冒,繼後整個肩部丶上肢有溫熱感,灸後患肢舒適,功能增進。治療4天後未再冒涼氣,自覺肩部肌肉鬆解,右手可觸及左肩屑,後伸可觸及十二胸椎。如法治療二周後,諸症消失,肩關節活動自如。隨訪4年,未見復發。

体会

肩髃是治肩臂顽疾之要穴,古有“甄權針肩髃而立射”之谓,可見其偉效。古代医家十分重视局部取肩髃治疗本病。元代王國瑙在《玉龍歌》中謂:肩端紅腫痛难當,寒濕相争氣血狂,若向肩髃明補瀉,管君多灸自安康。” 晚清吳亦鼎所撰《神灸經綸》亦謂:“凡人肩臂冷痛者,每遇風寒,肩上多冷,或曰須热手撫摩,夜須多被擁盖,庶可支持,以此阳氣不遂等症,由此而成也。須灸肩髃二穴,方免此患·。” 筆者臨証,體會如下。

1丶肩周炎紅腫熱痛者少見,大多为寒濕冷痛。實踐証明,針丶灸肩髃透極泉穴,具有通經活络,疏風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吾師周楣聲主任認爲,深針與良好的針感乃獲效之關鍵。針此穴深度須達4寸左右爲限,針刺手法以針感達到局部溫熱感向周園或肢端放散爲佳;灸感以局部烘熱,熱氣流動,冷氣外冒爲效,亦有僅局部溫熱感而獲愈者。

2丶肩髃透極泉之所以成功,關鏈是基於解剖學因素,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屬球窝關節,其關節盂僅及肱骨頭的1/3~1/4,關節窝極淺,關節囊薄而鬆弛、寬大,加之進針時上述的特殊體位,肩髃透極泉即成爲可能,肱骨頭不致阻擋。临床証明,只要抓住要领,是易於成功的。

3、本法較之西醫局部封闭對照組,不但免除了激素的副作用,局部刺激之症状反跳,及多次多點注射之苦,也優於強力“扳正”疗法而避免加重慢性劳损。

原载《自然疗法》季刊,第十五卷第三期(秋),1992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以缝线为核心的总胆管复发结石6例报告

长江全线胆道手术研讨会交流资料之二十三

芜湖长航医院李名杰

复习1975~1980年间一组因胆石复发再次手术70例,占同期胆管结石手术19%(70/368)。70例中,有明确记载复发结石是以前次手术缝线为核心者6例。由于这,涉及到手术技术实施细则而又易于改进的,故仅此提出报告。

例1,男性,37岁,住院号1047,1976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一年前因胆石症、胆囊炎在本院施行胆囊切除、总胆管取石及T型管外引流术,术中取出多量砂泥样结石。术后按期康复。出院后半年起即经常发生右上腹痛,有时伴有发热。本次发作三天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胆道残余结石”,而于次日再次手术。

术中所见: 切开胆总管后,见原胆总管切口缝线之上端粘着于
管壁上,下端游离于管腔内,并以缝线为核心粘附成直径2cm泥砂样结石团。手术清除后未再发现其他异常,则置T管,改为0号丝线间断缝合再予腹膜化结束手术。术后14天拨管,痊愈出院。随访三年无复发。

例2,女性,28岁,住院号4893,1977年10月6日入院,患者于1975年8月30日因总胆管结石,左肝内结石在我院行胆囊切除、左肝外叶切除,总胆管T管外引流术,住院21天,痊愈出院。半月前因右上腹痛、发热、黄疸住院,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两天后症状再发而第三次入院,诊断为“胆道残佘结石”。即日予以二次手术。

术中所见: 总胆管内有7cm及4cm 7号缝线两截,显系原肝断面之缝线,以此二线为核心粘附松散砂泥结石团,分别直径为3cm及2cm,并构成总胆管远端梗阻,其它未见异常。作总胆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并置T管结束手术。住院15天,痊愈出院,然病人终于又一年后因肝内结石并重度感染,休克未及再手术而死亡。

例3,女性,52岁,住院号5105,1977年10月20日入院。患者14个月前因胆囊炎、胆石症在本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中取出大量砂泥样结石。术后8个月症状再发,本次发病10小时入院,诊断为“胆道残余结石”。T: 37·3℃,BP: 146/90mmHg,W、B、C 17400/mm(3)90%  L10%。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入院后9小时体温骤升达40.2℃, BP 0/0。立即在抗休克同时作总胆管切开引流术。

术中所见: 总胆管积脓、压力高,壶腹部有一 4x3x3 cm 砂泥结石团嵌顿,结石核心为前次手术之总胆管缝线,取石置T管引流结束手术,术后10小时死于中毒性休克。

其余三例取出复发结石碾碎,内包涵丝线一截,再手术取石引
流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详细病史从略。

讨论:

原发性肝胆管胆色素性结石手术后复发率高,本组资料达19%,根本原因在于胆汁代谢障碍,胆汁成份改变。但由于手术处置不当或异物存留能促使结石早期复发。本文报告6例复发性结石均是以前次手术缝线为核心,倘无此缝线可能不致再发,或不致术后近期复发,本组例3因此而死亡,实为严重教训。我们虽然只发现6例,但因并非每次再手术取出的结石都碾碎检查,因此,估计此类病例还可能高于此数。同时,在再次手术时多数并未发现前次手术之总胆管切口原缝线,故而推测这些缝线一旦透入管腔,机体的排异本能可使之经总胆管而排入肠腔,乃幸而未酿成为害。然在排入肠道之前,可否形成结石核心,或引起症状? 值得考虑。也许这是构成所谓“胆道术后综合征”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有待今后有条件进行系统的内窥镜或影象学诊断作动态观察科研,方可得出科学结论。

我院缝合总胆管切口习惯以0号或1号不吸收丝线自切口上缘向下作全层连续缝合,易于达到闭合严密,且省时省事,操作简便,但在拔除T管时肯定损伤部分管壁,而使缝线裸露于管腔,然后排异牵拽,在完全排出肠道之前,粘附胆砂,有的导致症状。因此,我们建议摒弃此缝合法,改为细肠线或细线作粘膜下间断缝合,使缝线不裸入管腔,以避免上述弊病。

例3的肝切面粗缝线也脱落到管腔,说明了人体的排异本能,是一少见的实例。

 

参考资料:

李名杰:国内医学文摘外科分册。南宁、广西医科所  1981;39 (0161)

 

一九八七年二月廿四日

长江全线胆道手术研讨会交流资料之二十三

 

原载 安徽省三届二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 1988:87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 潘耀桂:利凡诺 (Rivanol) 羊膜腔注射引产术

安徽省首届妇产科学术会议交流资料

利凡诺 (Rivanol) 羊膜腔注射引产术
附120例临床分析

南陵县医院 李名杰 潘耀桂

妊娠全程中,因某种原因随时需要终止妊娠,本是妇产科工作内容之一。在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仍以此作为避孕、绝育的补救措施,更有增加趋势。除早孕以吸宫、刮宫一次处理完毕作为定型手术而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外,孕周在13周以后的中、晚期妊娠,则需要人工引产。虽方法众多,但均因各有利弊而不尽完善。近年来同道们正力图不断更新方法,以期求得安全、有效、少痛苦、缩短时间。我院在进行过程中,天花粉、芜花、羊水、高渗糖及羊水、高渗盐水交换等引产法之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于1980年4月-10月又集中开展了一批利凡诺羊膜腔注入引产法。通过临床实践,感到效果良好,现就资料完整120例予以总结,并略加分析、讨论。

适应症与禁忌症

1、18孕周以上,直至临产床前,因主动要求或因病被迫需妥终止妊娠,而又无禁忌症者。但妊娠34周以上,胎儿有可能成活。如因母子原因需提早分娩而又希望胎儿成活者除外。

2、生殖器炎症,若经阴道途径引产易致宫内感染者适于此法。

3、体质衰弱,心、肾、肝、肺功能不全。急性传染病等需积极治疗待改善后方可慎行。

4、急慢性泌尿系感染,需先行控制。否则易因上行感染而加重病情。

5、妊娠晚期若并有产道机械障碍或胎位不正。胎儿畸形,需在引流中适时给以助产或碎胎或放弃引产改行手术产。

临庆资料

全组12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为48岁,初孕妇22人,经孕妇98人。孕期在18-38周。一次功成119例,成功率99.11%。作产时间: 初孕妇平均为40.3小时。经产妇为58.5小时,平均49.4小时。一次排出88例,胎盘残留者24例,有宫缩乏力行钳刮7例。失败一例,改用水囊引产而获成功。本组无二次注药。平均住院5天,住温66例正常,54例低热,最高为38℃,待胎儿排出后均自行下降正常。平均出血量约50毫升,全组无死亡。但有一例在钳刮中并发羊水栓塞经抢救成功。

(一) 引产效果:

引产成功的119例中,自行排出胎儿112例,全部死胎。余7例均为妊娠18-24周,因宫缩乏力或胎位不正,而宫口已开,则行钳刮术而获效满意(如表1)

表1        引流时间与孕周关系及例数

孕周 例数 24小时内 25-48小时 49-72小时 > 73
小时
平均作产时间
18-21 38 2 15 18 5 56.1
22-25 35 0 11 21 3 48
26-29 22 1 8 12 1 45.3
30-34 16 7 3 6 0 44
> 35 8 3 3 2 0 42
合计 119 13
10.9%
40
33.0%
59
50%
7
5.9%
47.1

引流时间大多数在25小时至72消失之间,达88%,而孕约月愈大作产时问愈短。自然娩出机会多,显示子宫较为敏感。

 

参考资料

1、中期妊娠引产专题小结: 全国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会资料 1978年
2、蚌埠三院妇产科: 雷佛妇尔羊膜腔注射中、晚期妊娠引产216例小结。计划生育资料汇编 1978年
3、刘庸等:羊水 (综述)。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妇产科分册  2:41 1975年
4、周丽娟等: 利凡诺对免子宫作用的探讨。利凡诺中期妊娠引产资料汇编
5、吴涵静:525例利凡诺羊膜腔注射。中晚期妊娠引产效果分析 (内部资料)  1980年
6、上一医等: 妇产科学。P: 61-541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年

 

一九八〇年九月

 

本文为安徽省首届妇产科学术会议交流论文 1980;9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胆肠内引流

(文献复习及临床分析)

芜湖长航医院  李名杰

通过60年代以来的临床实践,各种检察手段的进展,尤其 Bus、 PTC、ERCP、CT 等进入临床动物实验以及胆道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化,对胆肠内引流 (Bid) 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虽然争论问题尚多,然却走出一条深化和逐渐成熟的道路。

自1884年首次提出十二指肠乳头切开,100年来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术式繁多,径路各异,至今仍无规范术式。实际上对其手术指征和技术细节,都要根据实际病情、个人经验及设备条件而选择。

现就随机挑选一组南陵地区1974-1980年间441例胆系手术病例资料,结合手头文献,对 Bid 试行评述。

胆肠内引流用途

1、 因肿瘤或损伤使胆肠通道中断或狭窄,为恢复正常胆流,另作人工通道者。

2、肝内、外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手术矫正后,防止胆流淤滞、感染复发和结石再生而作旨在使胆流通畅的内引流术。

关于“返流性感染”和“盲袋综合征”问题

一切 Bid,均破坏了 Oddi 氏括约肌能生理功能,而使胆肠之间的“阀门”消失。虽然通过重力、压力、蠕动方向等因素,胆肠顺流是基本的,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食物的充盈、肠道的逆蠕动及体位改变等,肠胆返流总是可以发生的;以致随之发生的感染,还有短路吻合以下旷置的胆管就成为“盲袋”或“污水池” (Dump Pool),由此而产生的胆管炎症状及其病理改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著名的 Madden 的动物实验 (1970): 作无肠道准备的狗胆囊结肠吻合。钡剂放射学检查监察,131例中,除1只狗吻合口狭窄出现胆管炎症状外,余均无症状。他结论: 吻合口宽大通畅,返流也不会引发胆管炎。他甚至将“上行性感染”改称为“下行性感染”。然而,他未作病解和切片检查!

12年后,我国钱礼于1982年作了类似的实验(1)。术后34 - 105天予以病解和切片。他的10只实验狗虽然处死前皆无症状,然肝胆病理切片上都显示胆囊炎、胆管炎及胆管周围炎,甚至肝细胞灶性坏死。这就说明了 Madden 氏的临床“假象”,若实验延长或抵抗力下降时,这种病理上的炎症就会在临床上表现出来。

不过,就钱礼本人于1980年又称“返流不要紧,只要吻合口够大,可进又可出,就不会产生症状”(2)。其主要原因是,人是站立动物,与上述狗的实验两样。虽然发生胆管炎的基础是存在的,但实际发生胆管炎极少(3)。下表国内外8组病例足以说明此一事实。

时间 作者 例数 盲袋综合征 上行感染
1980 胡健佳 198 0 0
1981 Lygidakis 342 0 0
1981 Vogt 91 0 0
1982 钱礼 50 0 2
1982 Moesgaard 49 0 0
1983 Richelme 100 1 未说明
1984 Anderberg 20 0 1
1980 (本组)
李名杰
81 1 0

本组441例次胆系手术中,作 Bid 81例。占18%(4)。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56次,其中二次手术21例,三次手术1例,端侧吻合5例。肝管空肠 Roux-Y 术式2例,Oddis 括约肌切开15例。其中二次手术6例,三次1例,Brown 氏胆管空肠吻合2例,U形管胆肠架桥1例。本组 Bid 未发生严重上行感染,但有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于术后2年由于肝内结石塌方下降发生“试管现象”而为再次手术所证实。(4)

大量实践证明,只要 Bid 吻合口宽畅,返流问题在大多数场合下是不致使外科医师望而却步的。不幸的是往往在术后2-3年由于炎症增生而发生吻合口狭窄而产生症状。这就使众多的改良应运而生,旨在防止吻合口狭窄和消除返流的术式,有加长引流肠管,甚至长达60cm(5),为定向引流而设置旷置肠袢上作2个顺向人工套迭,合拢胆、肠输入段肠袢之并行一段,而成真正Y而非T形(6-10)。针对肝胆管结石的病理特点,主张将肝外胆管大段剖开,还可延及左右肝管,以便取石和解除狭窄,再作胆肠大口径侧侧吻合,即 Longmire 类术式,有效地防止术后远期狭窄。十二指肠后孔洞式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以消除“盲袋”。为符合生理,减少胃肠溃疡的发生而产生了空肠间置术而恢复生理性胆流。为便于再次取石和疏通胆道,在此基础上,又增设了皮下盲袢 (SB-jicd)(9)。

Bid 疗效相关因素

一、原发病未能根治

Bid 只是疏通胆流,并不能代替原发病的治疗。而实施这类手术的前提,恰需尽可能彻底清除胆石、蛔虫及处理肝、胆、胰的原发病灶或其合并症。完企寄望于肝内结石通过内引流自然排出的设想,临床上却作出反证。肝内结石一旦“塌方”将堵塞吻合口导致症状,吻合口以上的胆管狭窄未能矫正或消除,肠胆返流一旦进入狭窄处以上就难以排出,即易进而不易出,而发生更难处理的感染。恶性疾病要看能否根治抑或姑息手术。先天性总胆管囊肿以切除囊肿再作 Bid 为妥,否则囊壁易炎症硬化或恶变。

我们早期因 Finster 术式操作简易,近期疗效好,有滥用现象,占本组 Bid 70%。加之当时影象学和直接胆管造影等诊断手段尚未普及,对病理全貌无法精确了解,而忽视了肝内病灶的清除和肝内胆管狭窄的处理,从而造成再手术率高,达13.2%,甚至三、四次手术的。后来随着 PTC 的开展和 BUS 的使用以及认识的提高,术式增多,手术技术的进步,疗效才有所提高。

二、手术时期的选择

一般主张不作急症一期内引流。除了急症病重手术不宜复杂之外,主要涉及到短时间内难以全面了解病情,而使最佳术式选择困难,还由于炎症水肿期加作 Bid 安全度降低和远期再狭窄易于发生等。

但也有主张一期完成 Bid 的,是由于检察技术的进步。包括 Bus、PTC、ERCP、CT 及胆道镜的使用,有可能对病情了解而作出正确选择,从而避免了再次手术的解剖紊乱、粘连、副损伤等困难,以减少病人体质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总之,要看局部解剖条件和全身手术负载能力以及病情的近、远期需要而综合考虑抉择。

三、技术实施问题

胆肠吻合术已从单纯考虑胆流通畅,发展到重视术后对机体的生理病理改变,这是从临床经验教训中付出代价而得来的可贵进步。

防止吻合口狭窄,作一个宽敞的通道,避免炎症时期进行手术。由于肝外胆管血供呈轴性分布,为避免手术创伤致缺血性胆管狭窄,分离胆管不宜过大过广。胆管各层组织之间渗胆有碍组织愈合应予防止,缝合应无张力。尽量缩短失功能段胆管长度以减少盲袋。Bid 后 Oddi 括约肌调节功能丧失,胆管内压力下降,胆囊只不过是一个憩室而已。加上胆囊管细小迂曲,胆囊的续发炎症和产生结石实属难免,所以胆囊不管如何,作 Bid 必予切除。

四、术式选择和共守原则

Bid 术式众多,如何选择? 除根据病情、病理、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医师个人的习惯经验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原则和要求:

1、胆流符合生理。避免破坏消化道的生理及 PH,以减少胃肠溃疡的发生。
2、胆管失功能段盲端尽量缩短。
3、近期近发症少。
4、内引流口再狭窄可能性小。
5、“上行感染”少。
6、手术的复杂性及安全性
7、利于监测复查。

基于上述原则,以病情为基点作出最佳选择。一般讲肝内外多发结石,应首选 SB-jicd,避免多次手术。胆道非结石良性梗阻宜作  Jied,恢复生理状态,然年迈病笃者可作 Finster 手术。条件许可时可改作低位空洞式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总管远端结石嵌顿和出口部狭窄行 Oddi 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术,而 Roux-en-y 胆流转道,减少了十二指肠内胆汁对胃酸的中和作用。术后胃酸增加,有说导致溃疡病达 52%,而临床观察为10%,Pappa-Lardo 氏建议此术附加迷切,然国内尚未引起重视,还在广泛地使用本术式,可能因国人较欧美人胃酸低的缘故。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 (ES) 可避免剖腹,是国外的新进展。国内经验不多,尚未普及。

几种常用术式的评述

一、Oddi 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本术式理论上胆流符合生理,且无盲袋,因消除了括约肌的作用可以自然排石。本组作此手术15例,占 Bid 20%,可作壶腹部取石,解除胆道出口狭窄。我们观察到2例,术后近期有上行感染,呈疟疾样寒战、发热,抗生素可以控制。

由于内窥镜技术日益发展,晚近国外逐渐改行十二指肠内窥镜括约约肌切开术 (ES),可以避免剖腹,亦可经 T 管作胆道镜切开术,但目前尚未普及。也存在出血、穿孔、胰腺炎、胆管炎并发症,且远期易干狭窄失效,目前仅少数医疗中心报导,但相信这是发展方向。据称 ES,10mm结石可自行排出,15mm 结石在取石器械协助下取出,其总排石率达 85-90%,合并症发生率 28%。

该术切开10mm,解除该肌收缩痉挛而未完全消除胆管远端括约肌功能,易于再狭窄,终难达到预期目的。

鉴于胆管远端括约肌功能包括 Oddi 肌,胆管壁内括约肌及十二指肠环行肌部分作用三部分组成,若切开 1.5cm 则切断全部壶腹部及大部胆总管括约肌。切开 2.5-3cm,则切断上述三者,而实际上作了一个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上述各种幅度的切开均需防止损伤胰管,又因胆肠压力平衡,肠胆返流在所难免。由此而产生的上行感染亦易发生。还有一个问题是 >20cm的扩张胆总管,手术后仍会形成一个漏斗状狭窄段。

1982年 Choi氏 提出再手术腹膜外途径,避开了解剖原手术区的粘连的困难和副损伤。

成形术,切除胆总管出口部前外侧壁一楔状部份,再予缝合,其长度等于胆总管横径为妥。为防止返流,冉瑞图设计了活瓣。

此术若作为其他内引流术的附加手术,可以消除盲袋,颇有价值。本组有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附加此术,其中1例肝内多发结石两年后因其他手术进腹,肝色泽正常,原肝内结石已不复存在,是否可说明其疗效。

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有侧侧和端侧吻合两种。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性大,近期恢复好,加之 Madden 实验的“假象”的影响,早年进行较多。本组81例施行此术达61例,占75%。通过再手术观察,动物实验的揭示(2),以及对胆道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晚近一致认为其手术适应症明显地下降了。尤其是经典的裂隙式 Finster 氏术式,其吻合口狭窄,逆行感染和盲端综合征潜在危险,长期的消化液刺激,诱发化学性胆管炎导致胆管粘膜萎缩。杯状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硬化。胆肠吻合后胆道感染的菌群复杂,常为需氧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使处理更为辣手。对此,有时甚至要作 B-II 式胃部分切除,使食物改道,ES 盲端后壁切开、或重建胆肠吻合。

对肝源性结石而未能取净,吻合口上方尚有胆管狭窄而未予矫正者不宜作此手术。对胆源性结石合并胆总管下段狭窄者,即西方式胆石,此术可为最佳选择。对年迈体弱不堪复杂手术者亦可选用。

晚近为克服本术式弊端,种种改进术式应运而生,为十二指肠后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管远端空洞式物合等。理论上趋于合理,实践上也收到良效。

三、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问题是引流胆汁的旷置肠袢即使延长到60cm,返流感染也难绝对消除。胆汁直接进入空肠,违反生理,除对脂肪消化吸收不利外,还因上部空肠肠相胃液分泌抑制的降低,对胃酸高者,十二指肠内无胆汁中和,溃疡病发病率易于增高。还有旷置过长的肠袢可发生扭曲,粘连而不?梗阻。此段肠管功能上改变,难以保持正常菌群,相反,肠内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增多,而产生“空肠盲袢综合征”。

然而它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术式,因为它可无张力地随意与各级胆管吻合,包括 Longmire 术式,解决了肝内胆管狭窄处理的径路,和肝部门恶性肿瘤大块切除后的胆肠通道的重建或姑息性肝内胆管转流。加上技术上的种种改进,可最大限度地解除返流感染问题。

四、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Jicd)

此术是在 Roux-en-y 基础上发展而来,1969年由 Grassi 首次报导,国内施维锦于1982年率先报导使用此术。将一段空肠间置在胆管和十二指肠之间,使胆流恢复生理状态,消除了Roux-Y 术式的弊端。至于间置长度,Grassi 氏用20cm,黄志强氏也不赞成过长,而在间位空肠远端设计一个人工乳头并于吻合时置入十二指肠壁内(9)。施维锦则用60cm称基本可以防止返流。技术上需注意安置间位肠管要“顺蠕动”。胆管空肠宜作端侧吻合,利于随意设计吻合口。

但该术式有三个吻合口。较之 Roux-Y 二个吻合口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一个吻合口,手术侵袭范围大,操作较多,其普及受到阻碍。由于其有优越之处,国内正在推广中。开展此术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和最后评价尚待临床实践验证。

五、皮下盲袢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SB-JICD)

由上述 JICD 发展而来,为肝内多发结石难以取净或估计肝源性结石再生而设计的。皮下盲袢留待需要时径直打开取石、取虫或疏导胆流,也可作用药径路,还可作术后复查监护。

本术式是在 Roux-Y 和 JICD 基础上,加留一段空肠移入皮下埋藏,以银夹标记,相应皮表亦可作标记,以示监护和治疗时入路。盲袢长度以10cm为宜,以减少“盲袢综合征”。不过此术远未普及,但为适应者留下又一选择余地,因为不但手术繁琐、盲袢的感染存在,日后使用也并非推理上那么有效,深入肝内的病灶,即使由此置入胆道镜,也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六、其他

诸如胆囊-胃肠吻合均因胆囊管迂曲、细小,不能保证引流除外,晚期恶性肿瘤或急重高龄病人,一般已予摒弃。我们早期作过少数胆囊-胃、胆囊-空肠吻合术,对解除胆管远端梗阻性黄疸 (如晚期胰头癌),缓解病情,也起过积极作用。

一九八七年七月三十日

Internal Drainage of Biliary-interstinal (IDBI)

Li, Ming-jie

Worker's Hospital of Wuhu Changjiang Shipping Company, Wuhu

ABSTRACT

From 1974 to 1980, the clinical data of 441 biliary duct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reviewed. And meantime, 81 cases of the IDBI, including 61 choledochoduodenostomy, 15 Oddi's sphincterotomy,2 hepatocholangiojejunstomy in Roux-en-Y,2 choledochojejunstomy in Brown type and one case of biliary-interstinal bridging in U type, were performed (18%)。

This series of patients were in good health without symptoms and/or signs of reflux except for two patients that one died of infection of the U bridge and the other recurrent cholelithiasis  in Finster's technique for which re-operation had been performed.

IDBI technique was extensively used for biliary tract obstruction and cholelithiasis. But the reflux problem after surgery has been emphasi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proper use of ultrasound, CT scans,endo-scopic, PTC and ERCP, there have been major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biliary tract disorders lately.

Key words:

Internal drainage of biliary-interstinal, Sump pool syndrome,  Cholelithiasis.

1988.9.

 

参考资料:

1、钱礼:胆肠吻合后继发胆管炎的发病机制和各种胆肠内引流术疗效分析。胆石症论文汇编,温州医学院 1982
2、钱礼:胆总管原发性色素结石的治疗。实用外科杂志 1986; 1:19
3、张圣道: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中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的评价。实用外科杂志 1986; 6(1): 42
4、李名杰: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国内医学 1980 #161;皖南医学 1980,13:51-55
5、施维锦:JICD 和 SB-JICD 的指征及评价。实用外科杂志 1986; 6(1): 44
6、谭毓铨:Roux-Y 式胆管空肠吻合术的评价。实用外科杂志 1986; 6(1): 44
7、Zhang HD:An Exploration on prevention of Reflux in “y” Type Choledochojejunostomy, Abd 'surg  1985; 27:34
8、Kassi M:Improved technique of end-to-side  anastomosis of the intestine.  SGO, 1974; 138:87
9、黄志强等:人工乳头式间位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实用外科杂志 1986; 6(1): 48
10、王训颖:胆总管空肠定向引流术。中华外科杂志 1980; 18:320
11、Choi TK Ann: Snrg.  1982; 196: 26

 

原载 安徽省三届二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 1988;87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李名杰医学论文目录】

注:下列论文电子版均可在科学网立委NLP频道百度查阅。


李名杰 王月琴:肝外伤救治中的几个问题 

 
 
 
 
 

成人腹膜后畸胎瘤感染并发慢性脓瘘1例
成人腹膜后畸胎瘤感染并发慢性脓瘘1例(科学网)


外科截瘫14例手术分析 (科学网)

 
 
 
 
 

包皮环切术的几点改进
包皮环切术的几点改进 (科学网)

李名杰:先天性脐膨出一期修补成功一例
李名杰:先天性脐膨出一期修补成功一例 (科学网)

李名杰:胃恶性淋巴瘤亚急性穿孔腹膜炎误诊一例
李名杰:胃恶性淋巴瘤亚急性穿孔腹膜炎误诊一例 (科学网)

填写手术记录单及其追踪随访一例
爸爸的行医生涯:直肠癌手术记录单 (科学网)

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
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 (科学网)

李名杰:足内翻扭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30例
李名杰:足内翻扭伤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30例 (科学网)

李名杰译:全胰切除的临床经验
李名杰译:全胰切除的临床经验 (科学网)

 

李杨缜 李名杰:点灸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7例临床观察
李杨缜 李名杰:点灸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87例临床观察 (科学网)

李楊縝 李名杰:針刺肩髃透極泉穴配合温灸治療肩周炎的體會
李楊縝 李名杰:針刺肩髃透極泉穴配合温灸治療肩周炎的體會 (科学网)

李名杰:阻黄的有关临床问题 (讲稿提要) 
李名杰:阻黄的有关临床问题 (讲稿提要) (科学网)

李名杰 何进贤:腹壁皮下异位胰腺一例报告
李名杰 何进贤:腹壁皮下异位胰腺一例报告 (科学网)

李名杰 史良会:膀胱内塑料管异物一例
李名杰 史良会:膀胱内塑料管异物一例 (科学网)

李名杰王益生:胃内打火机异物一例
李名杰王益生:胃内打火机异物一例 (科学网)

附:

潘耀桂:腹膜外剖腹产术
腹膜外剖腹产术 (科学网)

潘耀桂:
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科学网)

李杨缜:灸药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体会
李杨缜:灸药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体会 (科学网)

李阳镇:从马王堆古墓出土医学著作看预防医学的科学造诣
李阳镇:从马王堆古墓出土医学著作看预防医学的科学造诣 (科学网)

 

【李名杰医学教育园地】

【李名杰医学生涯资料汇编(电子版)】

 

李名杰:包皮环切术的几点改进

1. 包皮局部静脉麻醉 

阴茎根部橡皮筋环扎阻断静脉回流,使阴茎浅静脉怒张,细针向远侧穿刺阴茎皮下 静脉,抽吸郁血并注入2%利多卡因2ml。 优点是,麻醉完全、避免局部麻醉致包皮水肿而使切除线不准。 

2. 血运阻断无血手术 

紧缩根部橡皮筋,阻断阴茎背动脉,使手术野无血、清晰,便于切准、切齐包皮, 
先结扎可见之血管断端,再松开止血带,止血完全,利于手术进行。

3. 采用人发缝合

剪取女性长发若干根,经消毒液浸泡5分钟,盐水冲洗后用作缝线。可任意缝合包皮内外板,使之对合严密、准确,而不必拘泥于传统的8针,减少污染,利于愈合。术后无需拆线,7~10天发线自然脆裂脱落。

笔者施术30例,无创口裂开及感染,均获I级愈合。

安徽芜湖长航医院 李名杰

 

论文刊于《交通医学》90;4(3):66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爸爸的行医生涯:直肠癌手术记录单及其随访

芜湖长航医院手术记录单

姓名: 某某某 性别:女 年龄:44 科别:外
床号: 38  住院号: 13533 
手术日期: 1987,4,2
手术前诊断: 直肠腺癌
手术后诊断: 直肠腺癌DukesB1期
手术名称: 直肠前切除术 (Dixon术式)
手术时间: 开始于 9Am   完毕于 1.30Pm  输血量 800ml
手术医师: 李名杰
助手1:  蔡亚伦  助手2: 沈亚平  手术护士: 高洁清
麻醉名称: 持续硬脊膜外阻滞   麻醉者: 陈其斌

手术后标本肉眼检查所见: 菜花样癌块6cm,侵犯肠管一圈,累及肠壁全层。

送出检查病理标本名称: 直肠癌肿连同其上25cm、其下5cm肠管,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手术经过:

仰卧,头向低15,臀部抬高体位。会阴消毒,预置导尿管开放于床边挂并内。

腹部常规消毒,铺单三层,择经左腹直肌纵切口长25cm,脐上二指至耻骨上缘,皮下止血,披皮巾,逐层开腹。切口全层予以隔离。

无腹水,腹膜无结节,肝正常,无转移灶,胃胰脾无异,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主动脉旁无肿大之淋巴结,全结肠无病变,腹内无粘连,小肠系膜多发黄豆大淋巴结。腹膜反折上1cm直乙交界处肿块6cm侵及该段肠管一圈及全层,但未梗阻,结肠空虚。

决定作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式。阻断癌肿上、下肠腔,病灶部肠内注入 5-Fu 500mg。作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活切。结扎切断左结肠动脉降支,保留其与升支边缘动脉网,病灶上10cm结肠血动良好。

左侧腹膜后解剖,直视左输尿管全程,离断乙状肠系膜,远离病灶外3cm切开腹膜反折,游离达肿块下7cm直肠。

盆腔内生殖器无病复,子宫略大 (经后期),附件(一),与癌肿无关联,术终时应求顺予扎管绝育 (各缝扎一针)。

切除病灶上25cm及下5cm之乙直肠,消毒后作对端吻合,两层间断缝合,无泄漏,血运良好,无张力。

分别以蒸馏水、0.1%新吉尔灭、5-Fu 500mg 及生理盐水浸泡、清洗腹、盆腔、仔细止血。

修复后腹膜及重建盆底、将吻合口置于腹膜外,其附近置双套管负压引流戳创引出。腹腔Douglas后窝烟卷引流。

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分层关腹,术中失血少,经过平顺,术毕,安返房。

手术结论: 直肠上端腺癌,分化较好,虽已犯及肠管一周及全层,病期较长,但未查及肠外转移,作标准 Dixon 根治术,预后可能较好。

吻合处无张,血运好,缝合满意,并发漏可能较小。术中已按无菌,无瘤原则处理,医源性种植播散可能极少。术后宜辅以化疗,以增强疗效。

术者、记录李名杰

87,4,2

注: 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住院26天,康复出院。
随访8年无复发,无症状,生活质量为常人。直肠指检: 吻合处粘膜柔软,肠腔宽畅。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妈妈论文钩沉:腹膜外剖腹产术

(附8例临床小结)

为结束妊娠必须娩出胎儿及其附属物,以恢复孕妇原先的生理状态。若因产道障碍无法由阴道分娩,或胎儿窘迫不及等待自然分娩,就需另寻分娩途径。

有史可查,早在500年前即有“帝王切开”古典式剖腹产,近代发展到子宫下段剖腹产,而此两术式均属腹膜内剖腹产术,可导致羊水、胎粪、血液等污染腹腔,引起肠麻痹、腹胀、腹痛等症状,甚至招致肠粘连、腹膜炎等严重並发症,带来不良预后,尤其是宫内感染者,更形不利。

1909年拉氏Latzk首创了腹膜外剖腹产。国内60年代逐渐开展(1),直到近来才开始普及,并作了改进。80年10月份我省妇产科年会上省立医院报告了该院同年元月份起施行的30例临床小结(3)。会议以后,我院由11月份起开展了此项手术,两月来共施行8例。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80年我科剖腹产共45例 (小型剖腹产除外),分别为古典式12例, 子宫下段25例,腹膜外8例,其中11月份以后10例剖腹产中8例施行了腹膜外术式,全部病例均已痊愈出院。

现将8例腹膜外剖腹产的有关临床情况,列表与其它术式比较 (取其平均值):

* 该术式11月份新开展,故与全年其它术式例数无比较意义。

上表显示腹膜外剖腹产术式最大特点为肠排气时间短,平均术14分12秒, 而另两术式均需2~3天,因而可以进食早,输液少,节省费用,增进机体恢复。

(一) 手术指征:

凡剖腹产术的手术指征,皆适於此术,若有宫内感染,指征则更为强烈。本组手术对象为: 1 产道障碍 (头盆不称) 3例;2 宫内窘迫 (早期破水) 4例;3 头盆不称並发先兆子宫破裂 (死胎) 一例。

(二) 麻醉:

全部硬膜外麻醉。良好的肌肉松弛,便於钝性剥离,术中病人安静。

(三) 手术方法:

我们全部采用诺通式 (Noton) 法。取脐耻间正中纵型切口10 --12厘米,逐层切开腹壁,仅留腹膜不切开,常在左侧腹壁连同腹横筋膜深入钝性分离膀胱侧壁筋膜寻找黄色脂肪垫,推去此脂肪块后即见腹膜反折与膀胱侧壁及闭锁的腹下A形成的“三角区”,以此为基点向右、向前、然后向后,作钝、锐性分离。若剥破腹膜即予缝合。待子宫下段显露足够时开宫。胎儿及其附属物的娩出、宫壁缝合等均同子宫下段术式。膀胱及腹膜反折自然复位,不需缝合。但需仔细止血,清理创野以减少术后渗血及吸收热。常规分层缝合腹壁各层,可不予引流(4)。

充盈膀胱,对初术者似有必要,便于认清解剖关系。我们在第一、二例中,术前曾用美兰液充盈膀胱,第三例用无菌生理盐水灌注膀胱。后即免除此一手续,同样可以辩认榜胱境界。

(四) 並发症:

全组手术无膀胱损伤,仅两例术后24小时内有轻微血尿,后自止转清,但有三例术中剥破腹膜,均於开宫前缝合,术后排气时间並未延长。

讨 论

腹膜外剖腹产的最大特点是不经腹,无腹腔搔扰、污染之弊,术后病人恢复顺利,若剥离得当、创野清理得仔细、止血彻底,感染极少,一般无需引流,吸收热亦不高,本组平均4.4天,体温降到正常,无一例感染。

此术操作难点在於腹膜外的钝性剥离,一边是菲薄透亮的腹膜,一边是膀胱壁,两者均顾忌损伤,而致初术者左右为难,也因此长期阻碍着此术式的普及和推广(1)。但近年来大量实践证明,並非如此困难,其实子宫下段剖腹产也就是腹膜外术式操作的一部分,只不过经腹打开膀胱腹膜反折而已。如果复习一下妊娠期该处局部解剖上改变,就能发现由於子宫的增大,子宫下段与膀胱及其腹膜反折的关系都相应发生变化,使膀胱旁窝升出盆腔,因此手术易於将腹膜反折经由腹膜外将其从膀胱顶部和子宫前壁推开,再者膀胱肌层在钝性剥离下並不易损伤全层。即使剥破腹膜,由于在开宫前即可缝合,仍然杜绝了腹腔污染的可能,同样不会减弱“腹膜外”手术意义。而若能够掌握要领,即在左侧 (右侧亦可,但习惯於左侧,除顺手方便之外,产时子宫多向右旋转,此处易於显露) 找到“脂肪垫”和“三角区”以便直入膀胱子宫间隙,获得一个恰当的“层”,在此处开始扩大剥离腹膜反折,亦较方便。但需注意,腹膜不能承受过大张力,尤其着力不均,易致撕破,可在直视下锐性分离来回避这一可能。这样进宫时间较其它术式並不显著延长。国内近年来各院报告,术始到胎儿娩最短为14分至25分。本组最快一例亦为14分钟。 关键在于熟练和得法,在此基础上手术指征可以放宽,凡需要剖腹产者,一般皆能适应。即使胎儿窘迫,产前出血和紧急情况,熟练术者亦不作禁忌之列。本组胎儿窘迫4例,子宫先兆破袭1例,均施此手术,除一例死胎外,余者均母子平安。如同时有剖腹探查指征者,我们的看法,亦可在腹膜外剖腹产操作完成並清理创野之后,隔离下切开腹膜探查。如並行输卵管结扎者,亦可在宫腔操作之后,腹膜打一小洞而行之。故此类病创亦绝非此术的禁忌症,同样可以保持宫腔内容物不污染腹控的优越性。

最后关于此术式命名问题,我们赞成南京工人医院妇产科意见 (2)。因为此术並不剖腹而仅剖宫,故称之为“腹膜外剖宫取胎术”较之“腹膜外剖腹取胎术”这一含混矛盾的命名为妥。

小 结

本文报导我院80年11月份以来开展的腹膜剖腹产8例,並与同年其它术式作一临床比较。结合复习文献,通过操作体会,认为此术式术后恢复快,手术技术亦易掌握,在熟练的基础上,基本上可以取代其它术式。

我们仅在开展初期,体会十分肤浅,犹待积累更正。

 

参考资料

  1. 腹膜外剖腹产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 1965年11月(4) P315
  2. 南京工人医院: 腹膜外剖腹产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 1965年11月(4) P29
  3. 安徽省立医院: 腹膜外剖腹产临床小结。80年省妇产科年会 (内部资料)
  4. 苏应宽等: 妇产科手术学(P440) 人民卫生出放社,1973年

                                                                       南陵县医院妇产科  潘耀桂  李名杰

    一九八一年元月五日

本文原为省妇产科学会学术交流论文,1981-1-5

 

 

【爸爸妈妈医学论文目录】

 

 

父母论文留存: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

 

宫内妊娠流产合并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报告

安徽省南陵县医院     潘耀桂、李名杰

子宫内、外同时妊娠並均中止,临床上极为罕见。我们出诊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23岁,结婚两年未曾生育,平素月经尚属正常。停经52天,伴有恶心、偏食、嗜睡等早孕反应。79年4月22日突然阴道流血伴下腹痛,继而排出胚胎组织,经检查证实为完全流产。俟后阴道流血停止及腹痛消失,一般情况尚好。尔后于第九天夜间,患者诉开始行房,当即感到右下腹疼痛伴头昏出汗等,急诊於当地医院被认为流产后感染或肠寄生虫症,给予四环素及止痛片,患者回家。翌晨再次剧烈腹痛並伴休克,於5月2日上午7时住入公社医院,检查血压60/30毫米汞柱,脈率112/分,面色苍白,大汗、烦燥,全腹压痛,右下腹肌紧张,扪之饱满感,有移动性浊音,诊断性腹穿,容易抽出不凝之暗红色血液,诊断为異位妊娠破裂。给以快速补液并输血400毫升,局麻下手术,腹腔积血和血块约2000毫升, 发现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如鸭蛋大。破裂出血,见3厘米长男性成形胎儿游离于腹腔。行右侧输卵管切除,其内见胎盘组织。对侧输卵管、卵巢均正常。子宫软而略增大,无粘连。收集腹腔积血350毫升回输无反应。术后10天痊愈出院。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四日

原载《南陵医学》。 197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