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方太八十大寿 屏蔽留存

恭祝方太八十大寿

屏蔽已有 2293 次阅读 2014-4-6 08:2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方李邦琴

见社区记者黎先生的下列报道:

(记者黎志滔)2014年4月4日晚,著名爱国侨领方李邦琴女士八秩寿诞在南湾王潮海鲜酒家隆重举行,场面十分热闹。

............

在生日前,她收到两份「來自天空的惊喜礼物」。原来大熊星座的一个银河系里,有一颗编号TYC3448-456-1的星星,就是以方李邦琴的英文名字Florence Lee Fang命名。另外,还有一颗今年才发现的星星,名称为Kepler-413,编号KIC 12351927,则是由朋友安排方李邦琴认领,这顆星星的名字也是按方李邦琴的英文名字命名。在生日会上方李邦琴女风趣地说﹕「等我将来在太空有了办公室,请大家都来作客。」

摘自:方李邦琴八秩喜,四海亲朋齐相聚!

上次方太75岁生日在她府上祝寿,我带了甜甜去,甜甜显得无聊,在旁边给放奶奶画了一幅画,方太特别开心,后来特地回信表示感谢。

为方奶奶画生日卡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9171.html

方太是我见过的最有活力的老人。每次社区重大活动,她都把自己修饰得整整齐齐,根本不像一个八十老妪。她是老一辈华侨的经典传奇。

前不久,方太陪同奥巴马总统夫人女儿去北京访问。文学城有报道:

方李邦琴是为了 陪同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去北大斯坦福中心演讲而专程赴京,方李邦琴是北京大学名誉校董,也是美国十万强发起人之一。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首次访华时提出“十万强计划”,即在2010年至2014年间向中国派送10万名美国学生。次年5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刘延东副总理在北京正式将计划签署为双边协议。2013年1月,美国政府将本来为期四年的“十万强计划”扩展成一项长期的交流计划,由方李邦琴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发起成立“十万强基金会”。目前,“十万强基金会”已经推动7万名美国学生前往中国留学交流。

此次随同方李邦去中国的还有美国十万强基金会主席George Lee, Carola McGiffert, 美国十万强基金会之行会长 Daniel B. Wright。

老太太的精力实属罕见。不过到她这个地位,这些社会活动只要不累垮她,一定有助于延年益寿。
 
有点后悔,当年没趁热打铁,把她的采访记写出来。

老太太是不甘寂寞的,当时湾区非主流“名记”有我和黎先生,结果她先请了我去谈了,参观了办公室,也请我吃了饭,提供了一些第一手的资料。后也请了黎先生。结果我头绪太多,虽然有灵感,有写作冲动,但需要整块时间整理成文,一个叉打过去,就没写成。很多时候,计划太大,反而难成。本来准备写一个系列 ,琐事分心就很难再进入状态。黎先生被请去自感很意外,他倒是匆匆写了一篇,似乎也不深入。

有意思的是,她自己就是报业大王,舆论界不乏巴结她想给她抬轿子的人,结果居然想到请我们这样的新闻边缘人去谈自己的一些经历。

老太太跟我说(大意),高处不胜寒,懂得此真义的人不多,因为很多人没有能走到高处。她认为伯克利那位华裔前校长和她属于真正走到高处,深有体会的人。在她(他)们的高度,华人已经凤毛麟角了,而主流政治家和社区领袖虽然对他们尊敬无比,但还是有一种看不见的鸿沟。

台湾的政客,做到总统副总统这个级别的,在他眼中,也是眼光短浅。她从来不掩饰她的自傲。有人骂她亲共,也有人觉得她是为家族生意与中共打得火热。她觉得可笑,不值一驳。她自以为是超越了的人,看得透历史。她有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政治家的自负。

在美华裔做到部长市长(比如前劳工部长赵小兰、驻华大使骆家辉等)如今不乏人在。但这些人跟她不是一代人(多是二代三代移民)。他(她)们的成功更多地是美国人的成功,亚裔背景只有辅助的作用(勤奋刻苦等)
 
而方太的一代是承载了中国的文化在新大陆拼搏奋斗达到不胜寒的高处。

虽然都在高处,方太与他们成功背后的蕴涵迥然不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82445.html

上一篇:脚踩两只船的道德困境与化解
下一篇:一种悲剧:教育部抽查大学发出的博士论文

 

1  rosejump

中文社会媒体的惊天要闻二则 屏蔽留存

中文社会媒体的惊天要闻二则

屏蔽已有 8333 次阅读 2014-4-16 14:57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社会网络, IPO, 新浪微博, 图雅, 网文大家

每个人看新闻都有自己的角度。以我的视角,最近出了两条惊天新闻。

其一是新浪微博纳斯达克IPO在即。这是中文社会媒体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这块中文社交媒体的金字招牌,终于要出山面对市场的考验。

IT 市场一直起伏跌宕,这次新浪微博IPO会怎样呢?看好的,唱衰的,不一而足。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上市,道路绝不平顺,大起大伏,在所难免。会不会重蹈 Facebook IPO 那样的滑铁卢,不是完全不可能。但毕竟新浪微博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无他人可以取代,其潜在力毋庸置疑。新浪微博 IPO 的趋势究竟如何,值得关注。我们正在筹备用我们的最新产品 Pulse 现场实时监测新浪微博 IPO (WB)的社交舆情的变化趋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客户和投资人对其的反应。 敬请垂注。

~~~~~~~~~~~~~~~~~~~~~~

第二个惊天新闻,新一代的网人可能完全不知所云,但对于中文互联网第一代网人,却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大事件。中文网先驱者,网络作家第一人,传奇人物图雅,在人间蒸发20多年后,终于出山了!图雅的传奇,研究中文网历史的人可以找到很多的资料和回忆。他以他的实力,在稳居网文大家第一把交椅的巅峰时期,突然退出,引起的震撼和好奇,经久不衰。算起来,他如今也中年已过,业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了,不知道触发了哪根神经,居然真地重现江湖了。

图雅欲返人间的新闻最早是他当年的老网友小方放的风,大约在半年前。选择小方倒也很合情理,一来当年的网友才俊,在社会媒体生活中屹立不倒的,小方几乎是唯一的一位了。再有就是,小方虽然为人苛严,自恃甚高,除了鲁迅达尔文这些先哲,活人能入他法眼的几乎没有,但图雅是少有的一个例外,小方对图雅推崇备至而由衷。图雅下凡,借力小方,当属最佳渠道,小方也有面子。可是自从小方发布这个消息后,很多当年的鸦迷(图雅也自称鸦)翘首相望,迄今不见动静,几乎开始怀疑小方是否在造乌龙。现在想来,鸦本人大概也一直在犹豫斟酌怎样的出山之作为佳吧。

终于,图雅给鸦迷和网友的见面礼最近刊发在最近一期的《新语丝:图雅 - 唐诗的心境》:

  春天钓鱼,也钓山水。美国本地的早春也类似中国的江南。群莺乱啼,白鹭翩飞。唐朝张志和曾作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篛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的渔翁,白鹭,鳜鱼,桃花,烟雨,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江南水墨。

  张词共五首,历来评价甚高。刘熙载评价是“风流千古”。又说“东坡尝以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沙溪。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这五首词甚至在日本也广为流传,嵯蛾天皇于弘仁十四年(长庆三年)作《和张志和〈渔歌子〉五首》,日本填词从此发端。

  就钓鱼而论,词的描述相当内行。桃花开放时,果然正是钓鱼时令。整个冬季鱼在水深处养精蓄锐。到春天已经是大腹便便,准备产卵了。张致和用一个肥字,精确地描述了春鱼的体形。时值早春,在中国南方,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时鱼感受到水温的升高,纷纷到浅水处产卵。如遇到细雨,钓鱼老手都不会回家,因为此时鱼最好钓。西塞山前的白鹭之所以在细雨中活跃,也是为了吃鱼。老手知道,凡是鸥鹭活跃的水面,一般都有鱼群活动。不光在湖中,海里也一样。我到海上钓鱼,船上都装有测鱼器,但也常常找不到鱼群。这时就要找海鸥群。一旦找到,可以肯定鱼群就在下面。

  我家旁边的湖方圆五百里,直径数十里。有大量的白鹭,灰颧,翠鸟。每年春天,必来大雁,野鸭子更是常年驻扎。房后的湖湾逍遥津,每年都有鱼讯。三月十日左右,正是桃花始开。最先来的是莓鲈鱼(crappie),莓鲈鱼在中国没见过。它是美国最接近鳜鱼的淡水鱼,也是这里最好吃的淡水鱼。只有野生的,所以要吃就得自己钓。一般半斤重。最大的三斤。在我的船坞上就可以钓到。鱼活跃时,成群而来,钩放下去,来不及沉到水底,就会被鱼攻击。

  莓鲈鱼之后,条纹鲈鱼(striped bass)也来了。这种鱼入夜时间活跃。苏轼说,“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就描述了这个情况。这鱼最大可达十几斤重。上钩之后,挣扎力极强。我用的十八磅线曾经几次被它拉断。白鲈鱼(white bass)跟条纹鲈鱼区别仅仅在身上某几个条纹是否连续上。这种鱼力量很大。曾经有一个三、四磅的白鲈鱼,几乎把我的鱼杆折断。  我每到夜间7点左右,把船坞灯打开。小鱼趋光,会来灯下集合。莓鲈和白鲈会在下面游弋。它们喜欢藏在游艇下面的黑暗水域,突然冲出吃小鱼。夜静时分,万籁俱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在船坞钓鱼,有如在雨夜读一首唐诗。

  一天早上七点。我下船坞,忽然听到浪花溅到岸上的声音。当天并没有风,因此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却是成群的大嘴鲈鱼正在围歼小鱼群。它们围成半圆,将小鱼群逼到岸边,然后轮流冲上去吃。千万条小鱼在岸边浅水中跳跃,溅起的水花竟然如细碎的波浪。我撒了一网,抓到了几十条小鱼。我在船坞上拴了六口大钩,永久性地垂在水中。随时可以挂饵。我将小鱼挂上去,不到三分钟,就抓到了两条三斤重的鲈鱼。

  天气渐热,鲶鱼也开始活跃。鲶鱼中国也有,我曾经在北京南口抓到过。我们湖中的鲶鱼有好几种,最大的可以达到一百斤左右。我的船坞上抓的都是三五斤重的。抓这种鱼得用真饵,春秋夏都可以抓到。我曾经在钩上放了一条咸肉。几个星期之后,肉已腐烂,仍然钓到一条鲶鱼。

  本地人钓鱼多用小活鱼。但我手钓时喜欢用假饵,假饵是由塑料,橡胶等制成的假鱼或者蚯蚓。中国翻译成路雅(lure)。它的好处是不用上饵,钓完一条马上可以接着再钓。

  抓莓鲈鱼时,手要轻轻颠动,使得那个lure模拟一条受伤的小鱼。莓鲈鱼吞饵时,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拖动lure,可以感到线被一拉。另外一半时间,莓鲈鱼会上冲。你会觉得手中的杆忽然一轻。这时也要马上拉杆起鱼。否则它会把lure吐掉逃走。

  论鱼的滋味,正如诗所说,鲈鱼甚美。但莓鲈鱼最好。它只有主刺和鳍背等处的刺,没有细刺。肉非常细嫩。吃鲜鱼可以清蒸。每一寸厚的肉蒸十分钟。蒸好放在桌子上,用筷子轻轻一扒拉,大块白玉也似的肉就拨了下来。我喜欢烧和炸,还有熏或糟。简单的熏鱼法是把鲈鱼或者鳜鱼剁成两寸左右的块,下油锅炸至刚熟,放入事先调好的熏鱼汁中浸泡半个小时。鱼块金黄起皱即得。也可以把鱼肉剔下来切丁,洒盐巴,胡椒,下油锅干炸。当做爆米花,就着啤酒看孙红雷潜入军统,别有一番情趣。  还可以做广东的鱼片粥。将鱼切成片,在盐中略腌。粥熬好之后,将鱼片放入。几分钟后就成。广东人说话,“嫩滑”。

  钓鱼不光是钓鱼和山水,也钓心情。在春天站在船坞,钓那一湖烟雨,如观赏一幅水墨。当然也有狼狈的时候:大量的鱼来吞吃鱼饵,让你满地去按那些被钓上来到处乱蹦的鱼。鲈鱼背鳍锋利。因此每年春天我的手都布满了小伤口。

  完全没鱼来吃也很没劲。期盼落着期盼,失望之后还是失望,心中的伤在迭加,口中说着:鱼儿啊,你快来碰碰钩,哪怕钓不到,也得耍耍我吧。

  传说姜太公在渭水用直钩钓帝王将相。但我只希望钓到一条实实在在的鱼。长期研究的结果,最好十分钟左右钓到一条,至少被耍一次。这种频率既保持了心理压力,又不至于心理受伤。意识还有时间在山水之间滑翔,以达到某种修炼效应。如果真的喜欢受累,还可以想点天下大事。眼睛警惕地盯住鱼线,心中则想着日本地震,海鲜放射,本拉登跷辫子,油被地沟,十八要大,习总要主政,把竿临风,天下事乱纷纷注到心头。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处的这江湖够远。这些年一事无成,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常常能在烟雨之中,独立在船坞之上,钓取唐诗的心境。

我们当年都是鸦迷,此篇一出,先赌为快。文自然是好文,文字也无可挑剔,可也许是期望太大太久,总不免有些失望。 我的第一反应是:

这是重出江湖的作品?欠了点劲儿。人老了,就啰嗦。

风格上最大的改变是,变得老夫子了,失去了文字的活泼和俏皮。

也是快退休或已退休的人了,失去年轻人的俏皮,倒也在预料之中。这是自己给自己抛砖引玉,拭目以待。

最好网上能掀起一股热议,也许更加 激发他。

不过,时过境迁,这篇又太淡远雅致了一些,怕是难引起太大的网坛震动。

他既然愿意重出江湖,文中又流露出几十年处“江湖之远”,后去会有些故事出来的
作者: 立委 (*)
日期: 04/15/2014 20:01:34

他的个人故事,比这些 疑似悠然见南山的陶式仿作要让人期待得多。

一个人能够人间蒸发在一个美国的渔人码头这么多年,千呼万唤不出来,现在突然要现身,绝不会只是为贡献唐诗的心境。

倒是他最后这几句特有的说法,还有他当年的影子 (可见,鸦也与你我一样,凡心不死):

心中则想着日本地震,海鲜放射,本拉登跷辫子,油被地沟,十八要大,习总要主政,把竿临风,天下事乱纷纷注到心头。

【参考资料】

图雅作品集 - 新语丝

方舟子:怀图雅(代序)

骨灰级大佬图雅即将重出江湖,今天首次公布其照片

瓶儿:和涂鸦擦肩而过

据说这是当年鸦与女网友瓶儿的亲密合影:

2004.02.13, 【立委推荐】图雅

  • 如果你曾上网,但还没有听说过或读过图雅(又叫涂鸦), 你可以断绝一切网上信息,先补这一课,保证你有“相见恨晚”的感受(如果你30岁以上)。图雅是无法复制的网络传奇(传奇之一见 瓶儿:和涂鸦擦肩而过

  • 进入《新语丝》的专集 图雅作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85504.html

上一篇:直觉和不觉的几个事儿
下一篇:围脖:主持人孟非,酷毙了

 

15  武夷山 王号 刘全慧 袁海涛 曹建军 秦承志 林中祥 赵星 刘钢 廖晓琳 周春雷 JIANHUN bridgeneer tuner hangzhou

发表评论评论 (18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8]周春雷   2014-4-19 11:39
网络时代无天人

删除 回复 |赞[17]张婷婷   2014-4-17 03:27
立委有没有做过语言分析,看看是不是真人版? 

删除 回复 |赞[16]hangzhou   2014-4-17 01:21
惊天不惊天不知道 
我还是很震惊的! 
>14]tuner  2014-4-16 23:09
显然图雅已经过气,再无可能掀起波澜,在国内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惊天”?过份了。

删除 回复 |赞[15]hidear   2014-4-16 23:55
土鸦路亚

删除 回复 |赞[14]tuner   2014-4-16 23:09
显然图雅已经过气,再无可能掀起波澜,在国内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惊天”?过份了。

微博的IPO对新浪是件大事。原因是:微博的收入在未分前已经占新浪的大部,IPO后,新浪的收入会大幅缩水,导致新浪的股价会至少腰斩,应该在$40左右,甚至更低。只是微博IPO后新浪会握有不菲的现金,买啥呢?

其实惊天的新闻倒是有一个,就是阿里巴巴即将在美国的IPO。众说纷纭,估值在一千亿美元以上,也许能到两千亿。算是有史以来最最大的IPO了吧?

删除 回复 |赞[13]fangfeng1979   2014-4-16 21:30
文学早已堕落了,兼带着把文学爱好者也毁了,天可怜见!
二十年前就已不再,什么图雅,在我眼里只是附庸风雅!

删除 回复 |赞[12]happylittlejoe   2014-4-16 20:43
第一次知道,若有佳作,麻烦您转来欣赏

删除 回复 |赞[11]何宏   2014-4-16 20:09
真的是修身养性去了。

删除 回复 |赞[10]吴国胜   2014-4-16 20:07
立法委员也玩标题党啊   

删除 回复 |赞[9]李小文   2014-4-16 19:58
当年中文输入尚不方便。tu ya是汉语拼音,本义是鲁迅短篇中的“土鸦”,后来读者们出口转内销,翻成“图雅”。方便时请转lix的问候。

删除 回复 |赞[8]张能立   2014-4-16 19:41
从一件小事看“中国问题”难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785489.html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删除 回复 |赞[7]姚小鸥   2014-4-16 18:47
这样的文章在二三十年前可以算是刊物上的好文章。

删除 回复 |赞[6]卫军英   2014-4-16 18:37
我真的不知图雅,打算略加要回补一下,但网络时代,英雄辈出,即便是当时英雄,当此际恐怕也如风儿吹过,难以回来吧。

删除 回复 |赞[5]张珑   2014-4-16 17:02
喜欢钓鱼的那种感觉

删除 回复 |赞[4]袁海涛   2014-4-16 16:42
  

删除 回复 |赞[3]刘全慧   2014-4-16 16:28
进入《新语丝》的专集 Tu Ya's Works: 图雅作品
http://xys.ss156.net/pages/tuya.html

删除 回复 |赞[2]刘全慧   2014-4-16 16:22
但是,美国的山不似中国江南的山,几乎没有泉水。

删除 回复 |赞[1]JIANHUN   2014-4-16 15:55
呵呵 据说肘子被此女无情的抛弃了 

陈安博士乃科学网真英雄也 屏蔽留存

陈安博士乃科学网真英雄也

屏蔽已有 3509 次阅读 2014-6-14 03:01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博客, 排名, 陈安, 达人

饶先生除外,他是科学活佛,不可与俗人比较。

说陈博士是科网真英雄,是说其博文的点击率和影响力。大家常说的所谓双百博主,指的是三项指标有两项进入前一百,在科学网的大世界中,即可算是“名博”,享受被特邀成为义务博主委员的荣誉(和权力?)。这三项指标是:(1)单周博客排行(2)博客总排行(3)博文平均点击量排行。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php?mod=list

为什么是双百,不是单百,或三百?单百分量不足,三百几无可能,除了像超人陈博士这样。

自从有互联网,就造就了网虫,其超级形式包括博客达人,博客总排行就是为达人们预备的。奖励的是他们的勤勤恳恳,爱网如家,发愤上帖,昼夜不舍。贴海战术是王道,一己之力不足,甚至不妨动用水中月,或镜中人(李太白还对影成过三人呢)。常看科学网的人知道,“博客总排行” 的排名是最稳固的,越到前列越坚如磐石,不管你多努力勤勉,总有比你努力的人在前,到了前20,基本就快死定了,那是玻璃天花板。立委假米拉之风,仍不免被 stuck 在20近一年,最近才咬牙穿过大毛忽洞,绕过讲科学的拦路虎,战战兢兢挤入18座次,如坐针毡。

周排行且不说它,与总排行有太大的相关性。真正牛气的是博文平均点击排行,那是硬通货。能进入那个行列的,全部靠实力,人民的眼睛毕竟是贼亮的。我等做梦也进不去,这不是妄自菲薄。我等的文字当然并非一律口水,无一精良,无奈数量质量之间具有本质矛盾:要想以帖海战术取胜,就兼顾不了平均的高质量。因此,总排名靠前的大佬达人,几乎无人可进入博文平均点击排名金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

陈博士可能是有史以来唯一的兼得鱼和熊掌的科学英雄。看看他的三百战绩,截至公园2014年六月13日,陈博士:(1)单周博客排行老七(2)博客总排行老四,而且的而且,居然进入(3)博文平均点击量排行第99名。

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盖世奇功啊。为我们的大英雄,科学网该怎样嘉奖呢?我觉得将来科学网真发达了,建一座科学公园,给陈博士塑一尊铜像亦不为过。

可以理解科学网总监和编辑的苦心,运营一个有世界影响的高IQ网站,不能只靠质量,必须兼顾数量,才有人气和活力。三百的排名榜就是这种兼顾的结果。如果一味追求质量,只要第三个指标就好了。那样的话,打击了革命知识网虫的上帖积极性,不足取也。也因此才有我等科学界的体力竞技人的一席之地,以双百博主唬人悦己,造就购销两旺的繁荣。

6/13/2013 部分记录如下

单周博客排行
1  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101269
2  许培扬博客 许培扬 90840
3  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 曾庆平 67763
4  氢分子医学 孙学军 57038
5  喻海良的博客 喻海良 54645
6  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 杨学祥 47502
7  陈安 陈安 42121
8  生存生活生命 袁贤讯 38704
9  《镜子大全》《朝华.. 李维 37942
10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 王德华 37491
11  留连深夜 王进 35691
12  武夷山 武夷山 34811
13  中国科学报官方微博.. 科学报 32376
14  严家新-独轮车上博导.. 严家新 29450
15  自由自在 颜宁 28622
16  嵇少丞的博客 嵇少丞 27490
17  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 吴中祥 23606
18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李宁 22956
19  李泳的博客 李泳 22851
20  张永祥的博客 张永祥 22392
博客总排行
1  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18028588
2  许培扬博客 许培扬 14378202
3  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 杨学祥 11784278
4  陈安 陈安 11274645
5  武夷山 武夷山 9566975
6  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 王鸿飞 7925119
7  饶毅的博客 饶毅 7551648
8  嵇少丞的博客 嵇少丞 7195120
9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 王德华 6295795
10  可真的博客 周可真 6007164
11  博客乎?茶馆乎? 曹广福 5623992
12  Neil反面教材☆凤雏.. 吴宝俊 5548326
13  氢分子医学 孙学军 5266822
14  lix 李小文 5024478
15  王飞跃的博客 王飞跃 4602915
16  刘进平的博客 刘进平 4380790
17  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 吴中祥 4310055
18  《镜子大全》《朝华.. 李维 4307106
19  從科學出發,何時能.. 蔣勁松 4284566
20  大毛忽洞 李世春 4254437
博文平均点击量排行
1  饶毅的博客 饶毅 22055
2  Villager Lin 林章凛 14223
3  没文化开的老文 文双春 11198
4  龙五?龙舞! 薛宇 10277
5  水迎波的博客 水迎波 9768
6  喻海良的博客 喻海良 9487
7  分享办博苦乐 倾听博.. 科学网 7856
8  王守业的博客 王守业 7773
9  张永祥的博客 张永祥 7537
10  所谓江湖 邢志忠 7215
11  湖南土著 刘全慧 7071
12  学到老 Never too o.. 唐常杰 6954
13  贾伟的博客 贾伟 6651
14  刘庆生的博客 刘庆生 6563
15  王云才的博客 王云才 6355
16  大漠孤魂 吴飞鹏 6311
17  汪晓军的博客 汪晓军 6248
18  晴朗的天空 彭思龙 5911
19  马老师的博客 马臻 5794
20  陈德旺的博客 陈德旺 5732
21  王善勇的博客 王善勇 5612
22  老马迷图 彭真明 5223
23  子曰:“知之者不如.. 戴世强 5219
24  张显峰的博客 张显峰 5050
25  思想海洋的远航 应行仁 4979
26  微纳世界大,和谐天.. 张海霞 4920
27  董洁林的博客 董洁林 4884
28  金拓的博客 金拓 4817
29  匡耀求的博客 匡耀求 4606
30  陈沐的博客 陈沐 4602
31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 王德华 4575
32  ICF2009 徐耀 4538
33  李明阳的博客 李明阳 4529
34  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李宁 4406
35  留连深夜 王进 4290
36  坚守底线的60后 方唯硕 4284
37  闵应骅的博客 闵应骅 4262
38  石宁的博客 石宁 4150
39  何毓琦的博客 何毓琦 4122
40  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 曾庆平 4085
41  周苑 周耀旗 4000
42  踏莎行 陈湘明 3947
43  赵文津的个人博客 赵文津 3859
44  曾泳春的博客 曾泳春 3832
45  狮山草堂——猪の家 朱猛进 3820
46  孟津的博客 (Meng J.. 孟津 3799
47  博客乎?茶馆乎? 曹广福 3781
48  陈镜超的博客 陈镜超 3771
49  王飞跃的博客 王飞跃 3764
50  物理天平 王春艳 3743
51  张天蓉的博客 张天蓉 3652
52  生存生活生命 袁贤讯 3620
53  嵇少丞的博客 嵇少丞 3613
54  戴建业博客 戴建业 3498
55  生态学时空 赵斌 3438
56  程宗明的博客 程宗明 3398
57  朱阮成的个人博客 朱阮成 3331
58  武际可 武际可 3306
59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 赵立平 3249
60  李连达的个人博客 李连达 3192
61  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 赵序茅 3168
62  寻正治学 廖俊林 3102
63  斯幸峰的博客 http:.. 斯幸峰 3066
64  天心故事斋 刘广明 3046
65  xiazhi397288的个人.. 夏志 3013
66  徐媛的博客 徐媛 3008
67  公事的私论 曹聪 2920
68  一叶知秋 梁进 2894
69  黄晓磊(Huang Xiao.. 黄晓磊 2887
70  Control is hopeles.. 谢力 2878
71  李晓榕的博客 李晓榕 2856
72  一个科学“叛徒”的.. 黄秀清 2838
73  黄华的博客 黄华 2756
74  生物技术创新创业 韩健 2753
75  俞强的博客 俞强 2675
76  天桥陨石 陈儒军 2656
77  谢强的博客 谢强 2634
78  余国志的博客 余国志 2618
79  ROCK 彭渤 2556
80  氢分子医学 孙学军 2480
81  蔡庆华的博客 蔡庆华 2461
82  王亚非的博客 王亚非 2421
83  地质物探工作者 马志飞 2420
84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 余昕 2415
85  complexityworld 周涛 2408
86  张浩力的博客 张浩力 2403
87  文小刚的博客 文小刚 2360
88  韩枫的博客 韩枫 2329
89  育苑 葛肖虹 2315
90  张卫刘江琳晴天 张卫 2295
91  化学人生 肖重发 2275
92  养青松正气,法竹梅.. 陶涛 2237
93  科圃弄斧者 麻庭光 2235
94  lix 李小文 2228
95  消失的光年 杜彦君 2227
96  李东风的博客 李东风 2217
97  叶春浓的博客 叶春浓 2209
98  难得糊塗 赵明 2190
99  陈安 陈安 2179
100  feifeikong 刘庆宽 215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03215.html

上一篇:《旧文翻新:日月星空和引潮力》
下一篇:结晶年里说晶体之四——准晶

 

16  袁贤讯 武夷山 白图格吉扎布 周健 王德华 刁有彬 戴德昌 韦玉程 彭真明 赵斌 喻海良 李志俊 罗朋峰 薛宇 biofans wou

发表评论评论 (19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7]喻海良   2014-6-15 11:49
个人认为科学网上影响力最大的是饶毅,从他的平均被看次数知。

另一个是一个是施一公,几乎不写博客,但是,他的博客的周点击量依然非常高。

 回复  : 那当然。神佛不论。

2014-6-15 12:5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6]喻海良   2014-6-15 11:40
嘿嘿,我三项都在前25的。
 回复  : 感觉是有眼不识泰山,疏漏了您和其他20多位三百大牛。

2014-6-15 12:5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5]赵斌   2014-6-15 10:51
博文平均点击量排行仅收录半年内博文数六篇以上的博客, 对其半年内的博文做平均。

删除 回复 |赞[14]彭真明   2014-6-15 10:51
可能也是他的主要科研工作之一吧,不奇怪~

删除 回复 |赞[13]唐白玉   2014-6-15 10:33
曾经有人提到学生在其博客如何...感觉奇怪。如果博客非本人个人的,而用个人名头,那么是否有犯了某种规?(注意,不是说这里提到的博客“大牛”!!)

删除 回复 |赞[12]赵明   2014-6-15 09:40
哈哈,我快一个月没写博文了,博文平均点击量居然排在了安兄之前,祝贺一下 

删除 回复 |赞[11]戴德昌   2014-6-15 05:29
由衷恭喜陈安博主   他弄得肥皂泡很大,就像现在很多弄潮人的SCI论文多得一塌糊涂那样,可是百年之后,可有半片文字留下  
数量足够了,质量在哪儿  

删除 回复 |赞[10]changtg   2014-6-14 11:09
高考给他加多少分?

删除 回复 |赞[9]刁有彬   2014-6-14 11:00
科学网竟然有这么三百英雄  ,2014.6.14
曾庆平(2,40,40)
孙学军(4,13,80)
喻海良(5,21,6)
陈安(7,4,98)
王德华(10,9,33)
嵇少丞(15,8,53)
李宁(19,97,34)
王飞跃(20,15,44)
饶毅(22,7,1)
廖俊林(23,53,64)
马臻(26,22,19)
李小文(27,14,93)
曹广福(35,11,48)
周涛(46,37,83)
曹聪(51,45,67)
邢志忠(52,44,10)
韩建(64,35,74)
徐耀(64,64,31)
孟津(71,32,47)
陈儒军(77,25,76)
何毓琦(79,24,39)
黄秀清(86,59,72)
彭思龙(91,72,18)
曾泳春(92,68,45)
戴世强(99,41,23)
黄晓磊(100,88,69)

删除 回复 |赞[8]张学文   2014-6-14 10:50
周涛也是,对吧?!

删除 回复 |赞[7]潘学峰   2014-6-14 10:15
哎。这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还是实话实说还是没话找话。

删除 回复 |赞[6]张云   2014-6-14 09:52
指标排名也是一种名气呢,讽刺别人追名逐利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在不自觉的做着这些事。

删除 回复 |赞[5]刁有彬   2014-6-14 09:50
陈博主好像好久没发博文了,周排行都下降了好几个了,恭喜现在成7,4,98了

删除 回复 |赞[4]王春艳   2014-6-14 09:00
都是过誉之词,对人用活佛之类的词,很别扭。

删除 回复 |赞[3]闵应骅   2014-6-14 08:14
争三百就像争院士一样。争个什么劲儿?

删除 回复 |赞[2]陈安   2014-6-14 05:30
兄弟你没看精彩的足球啊?
其实应该设置 一个向量来评价,比如我老人家暂时是(7,4,99),用闵科夫斯基距离看距离原点的远近?嘿嘿

删除 回复 |赞[1]袁贤讯   2014-6-14 05:26
哈哈,俺正准备写一篇博文羞辱他一下呢。原来他平均点击还不如俺小人家啊。

三亿元打造的东土兰会所 屏蔽留存

三亿元打造的东土兰会所

屏蔽已有 3009 次阅读 2014-7-28 05:0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Club, Lan, 兰会所

三亿元打造的东土兰会所 (Lan Club)
日期: 07/24/2014 16:50:05
昨天一早五点半起床,前一夜睡眠不到五个小时,马不停蹄在会谈和交通中穿梭,吃个午餐外卖的时间都没 找到。幸亏早餐在东方既白要了两碗粥,一直顶到了晚上六点,饥肠辘辘,却还要赶往下一个会谈。此时交通拥堵异常,好不容易打了的,蜗牛般在车流中爬动。电话告知对方,实在抱歉,大约迟到半小时。一个小时以后没到,大约还有八九条街,走路太远,行车不动。急切下换了一种三轮,那家伙是拼命三郎,不等红灯,不怕伤或被伤,在人缝车流中蜿蜒蛇行,如入无人之地。只听耳边呼呼地风叫,吓出我半身冷汗,有惊无险,居然不到一刻钟就到了,charge 40元,发票的没有。

八点完事,一帮真假洋鬼子,二话不说,直奔那知名的顶级会所 Lan Club 而去,倒是要看看这么有名气的俱乐部到底里面 有何特色。

这兰会所据说美女如云,脍不厌细。装潢极考究艺术,造价高达三个亿,可创俱乐酒吧吉斯尼世界纪录。网上的介绍很多,随手转载两则如下:

Quote

兰会所是俏江南集团旗下高端豪华会所,由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设计,投资花费3亿元建造,以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的名字命名

from http://baike.baidu.com/view/4597676.htm

Quote

蘭LAN Club座落于北京长安街双子座大厦,西倚王府井黄金商圈,东临国贸核心地带,北抵尊贵使馆区,占地约6000平米,拥有35个VIP包间,以及世界级水平的酒廊、雪茄吧、红酒坊、生蚝吧、宴会厅、正餐厅、画廊、点心吧等特色空间,可同时容纳1200位宾客就餐,开放式的场馆设计全面兼顾各种活动使用需求,全方位的向高端客户提供最顶级的精致服务。

from http://wenwen.sogou.com/z/q235063402.htm

同行老外轻车熟路,说话带北京腔,原是一个中国通。他一路打趣,说此行定要让Wei一夜成名。写个顶级俱乐部游记,不愁天下不知。

我说,本人非大V,无人问津。老外说,你不是那叫什么科学网的双百博主么,在那个社区,这不就是大V么?这科网乃书生之地,藏龙卧虎,满腹经纶,但能写此类游记的不会多过一打。只要为天下先,先一步写个报道,一不留神就被编辑MM加精了。毕竟,科学讲究的是探索精神,探索一下土洋结合的会馆也该受到欢迎的。

我说,那是小众,一帮理呆,整天价为飞机为什么会飞,转基因是否安全,争得不亦乐乎,枯燥至极,不懂浪漫,少有风情。科学社区不比娱乐界,推不出风浪,腐败了也是白腐败。何况我自从侪入前20,举步维艰,遭遇玻璃天花板。九牛二虎之力近一年,终于跃至前17,前几天出差腐败,疏于管理,这不,一不留神又降到 18,遥望博客达人在前,废寝忘食发帖,昼夜不舍,此生便是 stuck 这儿。

老外说,不会 stuck,今夜让你爆红。社交媒体是个怪物。顶级腐败,顶级豪华,不愁科网不发热。红到发紫,直升飞机蹿红到top5,不用谢我,今夜买单便是。实在支撑不了了,可找陈安博士,实施危机管理紧急预案。

其实,资本家深谙压榨之道,一日行程安排五六个活动,穿梭钢筋水泥群之间一天,会谈须要强打精神,不敢瞌睡。终于腐败了,让你精疲力竭,草草完事,回宾馆呼呼大睡三五小时。此等腐败,堪比顶级血汗工员。

对不起各位的是,会馆阴暗,爱疯手机自带的相机,在光线不好的地儿,拍摄不出效果来,下面的照片只能是意思意思了。

 
这是点的一道炸鱼,跟重庆辣子鸡是一个套路。

菜并不出色,可里面的装潢确实别具一格,甚至卫生间也打造成高档包间似的。不多描述了,眼见为实,有图为证。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这是卫生间。资产阶级不仅出汗是香的,出恭也是优雅的。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这个会所虽然极尽奢华,很独特,似乎有匠心,但我的感觉是不伦不类,难怪现在生意如此清淡。(美国加州靠近太平洋的山上有个赫斯特城堡也有类似问题。赫斯特城堡里面有黄金贴面打造的大游泳馆,金碧辉煌,还从欧洲搬来很多雕塑,建筑是欧式的,但很多人批评说不伦不类。)

什么都不缺,就缺客人。真心不知它怎么生存下去。

当然,此类会所,很可能一周周末能火两天,就赚到了,平时肯定吐血赔本。

服务员是不难看,对客人笑容可掬,殷勤备至,可灯光阴暗,看不真切,即便美若天仙,也有些浪费了。

more 片片,据说是在古董市场搜罗来的
日期: 07/24/2014 17:22:2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15163.html

上一篇:北京妈妈爸爸
下一篇:解释 “讲课好的教师在高校为什么竟没有上升通道呢?”

 

3  曹聪 柏舟 李健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3]biofans   2014-11-4 12:32
进去的话,没有万八千的,估计出不来。

删除 回复 |赞[2]肖隆文   2014-7-29 09:10
就是一个字:”庙“。

删除 回复 |赞[1]吴云鹏   2014-7-29 07:27
你这个广告很有害,俺看完就不想去了。。。。

奥巴马移民改革的实质是非法移民吃肉,合法移民喝汤 屏蔽留存

奥巴马移民改革的实质是非法移民吃肉,合法移民喝汤

屏蔽已有 3095 次阅读 2014-11-22 20:19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改革, 移民, 奥巴马

这话是美国一个华人律师点破的,我认同。对于这个改革方案,一方面觉得可以理解和接受,可心里总觉得一碗水没端平,偏离了现代社会的公平原则。

素被讥讽为跛鸭的奥巴马就是看准了共和党要陷入两难,才如此大胆的做一回强势总统
作者: 立委 (*)
日期: 11/21/2014 07:57:56
除非共和党不指望下次大选了,共和党的反制有很多牵掣,不敢过烈。恨得咬牙也没用。

西裔票仓对于任何党都是不敢轻易得罪的,而移民政策牵动西裔老墨最敏感的神经。

客观来看,其实奥巴马是过度偏向了,不仅是为他的理念,更多还是为民主党下一任争取机会。

移民政策千疮百孔,需要改革,这是大家公认的。

但是,给500万非法移民(整个非法移民的将近一半)做大赦,对于规规矩矩争取合法移民的人,并不公平。每年的H1B名额的cap,比起此类大赦,就是个零头,可那是多少留学生合法移民的梦想啊,改革不多照顾这头,不利于经济,也不符合公平原则。这方面的小改只是奥巴马改革计划的喝汤的部分,大鱼大肉都给了西裔非法移民了。

我们都是过来人,能切身感受到这种不公。当然,老墨非法移民群体是相对比较好的一个群体,给他们好处我个人没大意见,只是觉得一碗水太难端平了。

》人家又没用你H1名额,不搭界的。

道理是对的。但也不能说与H1名额不搭界。宏观上看,给一批人放宽工作许可,就意味着不能对另一批人放宽工作许可,哪怕工作性质不同。
作者: 立委 (*)
日期: 11/21/2014 08:39:03
这里的原因就是,工作许可的配额是与配额的移民目标(合法工作--》绿卡公民的道路)紧密相关的。

就一锅饭,一批人吃肉,另一批人只能喝汤。除非美国对移民不做计划,不限制配额。
非法的吃肉,合法的喝汤,怎么看也有不公平的感觉。

当然,这个法与非法,从更高的角度,也没大意义。根据共产主义原则,根据人无论贵贱无论出身地都与身居来应该拥有全地球范围寻找幸福的自由,沿用当年批判资产阶级法权的弊端来说,在最高意义上,追求上述公平也没有真正人权的根基。

长远看,非法移民是世界大同的进步力量,比为均贫富闹革命要强很多,比走议会路线要现实可行,因为基于人的本性。

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 是不可阻挡的自然历史潮流,最终导致世界大同,环球同热。英特耐雄纳尔水到渠成,一定会实现。
当年从张春桥《论资产阶级法权》一文第一次学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正面词)原则原来也是资产阶级(负面词)法权之一种,感觉到的是如雷灌顶,大彻大悟成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徒儿,心中满怀悲天悯人的情怀,憧憬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这种思想积淀虽然远离现实,却在个人的世界观形成上一直有影响,属于从那个时代留下的少数属于正能量的思想 legacy 之一。
从人权的终极理念上说,非法移民是正当的,全世界根本就不应该有国界。
作者: 立委 (*)
日期: 11/21/2014 08:58:46
以前有个非国界组织给人发国际护照,秉持的就是这个理念。

可惜多数地方不认可这个护照。

50年100年以后,美墨可能就一家了,不需要边境了,照目前这个趋势,根据民主的原则,这个北美大同的结果是可以想见的。还不如就成立一个北美共和国,就怕加拿大人端着,不愿意

昨天晚上看国内电视报道,某省开始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这是祖国向消除城乡差别迈进的重要举措,感觉特别振奋。这届政府如果在户籍制度上做好这一改革,是功德无量的,比奥巴马大刀阔斧的移民改革的政绩,从历史上看,要更加耀眼,影响更加深远。

【相关】

立委随笔:老墨的美国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45431.html

上一篇:雨后遇到一只孤零零的小鹿
下一篇:清华出身的吴军是个奇才,最近的讲座系列值得看

 

2  曹聪 马红孺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Part 1) 屏蔽留存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Part 1)

屏蔽已有 1892 次阅读 2014-12-6 00:07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study, Social, Immigration, post-Mao

Social study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tion to America

1. Why did you and Mom choose to leave your homeland over 20 years ago?

Well, in the beginning, it was more of a trend we followed rather than an educated choice. Our childhood and teenager time were in Mao's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very much like today's North Korea. No one was permitted to go out of the country (those who dare including my English professor Miss Wang, once found, were sent to prison). We were brain-washed to believe that our homeland was the best in the world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th the 2/3 population of mankind was a living hell where the poor people were struggling everyday waiting for us to liberate them one day. Mao's era ended in 1976 when he died and when w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ortly after Mao died, a great man named Deng Xiaoping took power. He opened the door of China to the world and started his reform and open-door campaign that fundamentally changed China. Although China was still under the highly controlled government and speech and press were still censored, the reform led China into a market economy and developed China into a strong country at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speed.

We benefited a lot from his reform. After Deng reopened universities which Mao shut down for 10 years (1966-1976) during his Cultural Revolution, we were able to attend colleges through very tough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only 4% of the candidates were selected. So we were the lucky few to get the high education at that time and the government assigned jobs to everyone of us upon graduation. I was even luckier in getting into the top academy in China for my master's program in Machine Translation research in 1983. With the master degree in hands, I got the job of assistant researcher in this academy and my career was smooth and the future was bright. There was really no need or pressure to change the status-quo. Life was good.

However, there was a stronger and stronger wave of "going abroad for study" at the time. The Chinese people were shocked at observing the huge gaps between the prosperity of the West and the poverty of the then-China. Almost all young people were pursuing this dream of going abroad after China opened the door.  We had been closed for too long and we wanted to see the outside world. The dream became even more attractive and valuable as the visa was so difficult to get. Unless you are exceptionally good to be able to get full scholarships,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the visa to study abroad were very slim. So my schoolmates seemed all working very hard on GRE and TOFEL in order to achieve perfect scores to help with the scholarships they needed. I was fairly late in considering this path but most of my schoolmates with decent English went abroad, most to the US, one after another. This gave me more and more self-inflicted pressure and anxiety. At least, I should go out to see the world, like my schoolmates.

There was one historical event that greatly changed this Chinese immigration wave, that is the Tiananmen Event in 1989. Until that event occurred,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who studied abroad then still had two options before them: some who could land on a job most probably would continue their journey of living abroad until being naturalized in time; others, especially those on J1 visa who were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go back to serve China as required by the laws or regulations of both the US and Chinese governments. But the 1989 event changed everything.  As a response to this event for which the US condemn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r violating the basic human rights, the US congress soon passed a special immigration law to allow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in the US to obtain green cards. The landscape of this wave of Chinese immigration has been fundamentally affected, with this pool of highly educated and skilled Chinese new immigrants finally settling down in the US for good. 1989 mark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for many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US.

We were a bit later than others in coming out of the country in 1991, first to the UK for one year, then immigrated to Canada where you were born and ended up in moving to the US 16 years ago for career development after I got PhD. Nevertheless, the 1989 event definitely had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our decision to pursue immigration to Canada. We love our homeland where we were born and brought up, with so many connections including family and friends, but we would not want to go back. More importantly, during the long journey in pursuing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new land, we have always been motivated by the desire to pursu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our child (you) to grow.

So we "chose" to leave our home country (i.e. emigration) not because we were not doing well in China, but because we wanted to see the world as the initial motivation.  The decision for pursuing immigration in North America was triggered by the historical event and your birth.  It does not make sense to bring you back to a society that restricts basic freedom.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earlier generations of immigrants who left home country mainly due to the poor living situations, or religious or political prosecution.

2. What are pros and cons of immigration to America?

The biggest pro is to see you grow well in this land from childhood to college, enjoying the freedom we were deprived of when young and knowing that opportunities are all opened up for you. We were also very thankful to the US who provided me with an opportunity in using my skills and experience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In a new land with no connections, purely based on my own talents and abilities, I was able to quickly develop myself into the key role of tech lead and senior management (VP for R&D for my first company and Chief Scientist for my second company), acting as Principal Investigator for 17 government projects totaling 9 million dollars and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my technology into real world products distributed globally to the business clients of Fortune 500. All these achieve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US is a mature and fair society for new talen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e have been working extra hard for sure, but the reward has also been great. We love the new land despite its own social problems.

The cons include the tremendous pains and hardships we came across along the way, from the initial cultural shock and deep depression we experienced as we had to cut off the old ties and started everything from grand zero with no connections and support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s we had in China. I think this is a common pain for all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s who are struggling to adapt to an entirely new environment in a new land. It was a price we had to pay once we are on the road of immigration.

3. Did you ever regret your decision?

No, there has never been regret in the decision although by choosing to come out, we did miss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China's economic boom in the last 2 decades. The huge change in China was accompanied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with bigger platforms for talents. Friends of mine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 who did not come out have been doing exceptionally well, playing bigger roles in the society and organizations. So most probably if I had stayed in China, there would have been a bigger role for me to impact the society. But there is no "if" in one's life and we are happy where we are. We have nothing to complain, especially when we see you grow here, free and healthy, as a second generation immigrant. This land is our third home (second home is Canada), but it is your homeland with all your schoolmates and friends. We appreciate living here as much as you do as a native.

[Related]

Is Deng called Chairman Deng?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Part 2) 2014-12-0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48815.html

上一篇:全景无处不在
下一篇:也说不上是“学八” ......

 

0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冯国平   2015-1-15 02:22
We love our homeland where we were born and brought up, with so many connections including family and friends, but we would not want to go back. More importantly, during the long journey in pursuing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new land, we have always been motivated by the desire to pursu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our child (you) to grow.

So we "chose" to leave our home country (i.e. emigration) not because we were not doing well in China, but because we wanted to see the world as the initial motivation.  The decision for pursuing immigration in North America was triggered by the historical event and your birth.  It does not make sense to bring you back to a society that restricts basic freedom.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earlier generations of immigrants who left home country mainly due to the poor living situations, or religious or political prosecution.

---

Dr Li, lets co-operate in starting up an enterprise much grander than your fellow classmates in China have achieved 🙂

删除 回复 |赞[1]徐磊   2014-12-6 02:30
您跟您女儿在家讲英语的啊?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Part 2) 屏蔽留存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Part 2)

屏蔽已有 1939 次阅读 2014-12-6 00:51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Chinese, Immigration

W: by the way, a study on my generation of immigrants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value
as it is not well studied and it is still developing and evolving with no solid social analysis yet

T: i'm actually quite interested in this

W: the early generation of Chinese immigrants is very different
they are purely kuli
hard labor demanded at the time when this land need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fter they were used, it became an issue or burden

T: i like your interview a lot
you tell me a lot of hard facts
and make it easy for me to research the push/pull factors
and driving forces
like
"why are young people all choosing to leave the country"
that type of stuff

W: that generation of Chinese did not adapt to new environment
with cultural and language barriers so tough

As for your questions on how well my peers did in the West

in general they have been doing well
many became professors, scientists/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based on their education and talents as well as their hard working spirit which is fairly typical for all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s

For myself, I was lucky to come to the US at a time
of economic boom under Clinton's administration
in fact it was at a time of overheat of economy
so called dot-com bubble

I came in 1997 and it wa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get the Venture Capital of first 10 million dollars in 1999 for the IT sector innovation
although the market crashed in 2000-2001,
I was lucky to keep my team
having survived the crash due to the government funding we got

T: trying to think of time period
you've mentioned berlin wall
tian an men
mao's rule
is this cold war era?

W: Cold War ended in 1989
with the fall of Berlin Wall
Tiananmen event happened before the fall of Beilin Wall in the same year
in a sense, it helped speed up the fall of Berlin Wall

Mao's Era ended in 1976
way before 1989
in between there were a decade of Deng's crippled Reform
crippled in the sense that Deng the new leader was only willing to reform the economy to make it a market economy just like the Western capitwalist countries
but he was not ready to reform the political system
so the nation was still under totalitarian government
in the name of socialism although the economic fundamentals were changing hugely
many aspects of life and society especially the economy
have been transformed to be more like the west than the old Red China systems

T: organizing
+ have to make more questions
this is coming together nicely

W: history can be very fun and revealing
as a side note, when I mentioned the cons of immigration
those pains, blood and tears in adapting to an entirely new land with cultural shocks
having to cut the old ties and started everything from ground zero
this reminds me of your difficulty in adapting to a new school
if you feel depressed and the pain in adapting to the new school
I can only tell that the pains in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s in adapting to a new culture in a new land
is 10 times what you feel today
it was overwhelmingly pain
I was already 30 years old when I came out of China for UK
supposed to be fairly mature
but I was still feeling the overwhelming pains and emptiness
like a tree pulled out of the old soil
and transplanted to a new land with no familiar sources of support
a tree standing on itself with roots cut or deeply hurt
it was just awful as you can imagine
but again, this is a common pain experienced by all immigrants
when this pain was added by the lack of abilities to earn a living in a new land, it can be devastating
that's why the suicide rate is fairly high for new immigrants
it is just too much to bear
Fortunately for us
I have never been pushed to the extreme situation that I ran out of living resources
our pains are more from the cultural shock and inability to adapt soon
not from the physical inability of making a living and surviving in the new land
so we managed to overcome the pains with time
time is a cure for everything

T: i see
i was gonna ask
what was the early period of deng's rule like
anything in particular?
you said that he only bothered to change things economically instead of politically

W: right
Deng is a great man
it opened a new era post-Mao
but he came from Mao's team historically
so he could only reform that much
he has his own historical limitation
he himself suffered a lot from his wrong decision in 1989
and was criticized and attacked by the entire world
for a time, he lost almost all the friends
after the event
but he was not stupid
soon he realized that he could not go back to Mao's government style
so he decided to re-energize the economic reform
that made his reform continue for another decade with amazing development speed
gradually the world resumed relationship with him and China
because after all, China was still on the path of reform
and the society became more open
and the economy became the second biggest in the world
only second to the US and surpassed Japan
almost like a miracle, China became a power in the world

T: i meant to ask something like
since deng's reign would be drastically different from mao's
therefore the initial change between mao's and deng's reign would seem strange to you?
what was that adjustment like?

W: that was a great feel
after Mao died
we were confused a while
but soon after Deng took the power and started the reform and open-door
everyone was happy
we were the beneficiaries
so we were extremely happy in the first few years of his reform
the change was great
every change seemed to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the society was in a very good shape under the new reform
until 1989
when the reform came across some obstacles and there have been anger
and complaints in the society for the rise of high price due to the free market fluctuations and also due to s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corruption
as a response, students in Beijing University
which is like UC Berkely
started the movement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which they believed could cure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and other problems caused by
reforming only economy without political system

T: what reform caused tian an men
what were the initial reforms deng made

W: when the economy transitioned from so called planned economy
decided and controlled by government
to the free market economy in the reform
problems may occur
especially the reform is transitional in the beginning
so two systems ran parallel
which left a lot of room for corruption
people in power can use the loopholes of the two running systems
one planned economy and the other free economy
to gain personal interest and wealth which angered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price fluctuations were too big
once something was put under the control of market
which is called "invisible hand"
in economics
that price fluctuations, mainly the quick rise of price for basic commodities such as food and necessities
rose to a point that people could not tolerate any more
so people went to the street to protest against the corruption and the price rise
demanding freedom and democracy which were believed to help solve these problems

T: i see
so the new reforms --> price raise/corruption --> protests
then why did you think deng was so great
if it seems he couldn't control the economy?

W: it was trial and error
nobody could predict all problems in such a drastic reform in such a big country
Deng's greatness was his courage to take an anti-Mao path
to lead the country to the modern society and made China strong
without Deng, China was just a huge North Korea
we would be suffering from minimal living standards and sometimes from hunger
and would never be strong in the world and could not even see the world

T: i see
but i meant
retrospectively
that is the case
but at that very moment
was it the same feelings?

W: the first 5 years of reform by Deng
made Deng a favorite leader among all people
especially among students
that was the happy time
this was like liberation
we were slaves
under Mao
spiritual slaves for sure
as well as physical slaves to a large extent
for example, farmers are not allowed to move to the cities
all farmers and their children cannot enjoy medicare
and other benefits enjoyed by city residents
very strict classes in Red China under Mao
with Deng's reform
it was like liberation of slaves
of course there were genuine feelings of gratitude to him

T: i see
why only 5 years/

W: because the honey moon got to end
and side effects and problems would occur
the initial happiness of seeing the liberation and finding the economy benefits will
gradually be weakened by the day-to-day worries of
how we could tolerate the crazy rise of prices
even if the living standards were way better than before in general,
by human nature, they would still be angered by those side effects
there was a strong sense of unfairness due to the corruption they see everyday
people in power can turn power into benefits and money

T: i see
i think i can research an economic graph
of deng's time
see what happens after roughly 5 years
thank you
if i have any more questions
i'll ask them
for now
i think this is more than enough
communist china
really looks a lot like north korea
mao ze dong looks a little like kim jong jun
LOL

W: exactly like North Korea, just in a bigger scale

the Mao's death account in your reference
was talking about the power vacuum after Mao died before Deng took the power
it was about one year
there was a transitional leader named Hua Guofeng
during that time, Hua decided to get rid of the leftist wing
headed by Mao's wife Jiang Qing, so called the Gang of Four
that was a brave measure
which helped to end Mao's era
but Hua was a weak leader
so with political skills, Deng replaced Hua and opened the Deng-era
those are details
you do not have to get into
the key is Deng's reform
opened the door
so emigration became not only possible but fashionable as a trend

T: this is just really interesting to me
didn't know any of this

T: dot com boom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gold rush
LOL
some differences i'll find

W: Tiananmen event was the key to make those emigrants who may return to their country
after seeing the world and got the education degrees abroad
decide to become immigrants
both spiritually and materially
spiritually those Chinese were disappointed at the government of their homeland
so they no longer wanted to go back to that land
materially the event triggered the immigration law passed in the congress very quickly
to make the otherwise very lengthy journey of immigration short and tangible
tens of thousands of overseas Chinese got the green cards over night

[Related]

Interview on post-Mao Chinese Immigrants in US (Part 1) 2014-12-06

Is Deng called Chairman Deng? 2014-12-0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48820.html

上一篇:全景无处不在
下一篇:也说不上是“学八” ......

 

1  曹聪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冯国平   2015-1-15 02:40
W: by the way, a study on my generation of immigrants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value
as it is not well studied and it is still developing and evolving with no solid social analysis yet
----

I am going to pick this topic for the dissertation 🙂

By the way, this interview reminds me of Tanya's family album book she wrote at grade 4 (I read that at xjchi). I have been eager to know where she has gone to study, but I believe I can find it out from your blog.

 

作为右派,给左派张维为点个赞 屏蔽留存

作为右派,给左派张维为点个赞

屏蔽已有 5847 次阅读 2015-2-28 23:2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张维为

最近微信朋友圈疯传张维为教授的爱国演讲【中国信心】,也就跟风瞅了一眼。(顺便提一句,如今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新媒体真是不得了,影响之大,难以估量,很多资讯,星火燎原一样很快传遍全球华人,不可小觑。)

上述视屏国外有时不让看,或很慢,但国外网友可以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fxRmwR548

 

他是左派中可尊重的对手/人物,与以前的何新类似。他的演讲风格也很不错,显得不张扬,侃侃而谈。
考虑到我们大家大多都免不了有一 个屁股先行的毛病,也就不能苛刻责备他的左派屁股了。他至少言之有物,基本自洽,而且留有余地(比如,美国不是不好,有不错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要仰视或俯视,而是要平视),作为右派,我先给他个赞。

周小平这样左得可乐糊不上墙的人终于可以让位了,当局应该大力提拔这类有“正能量”的红色秀才教授,这等人才做个宣传部长也是胜任的。或者与当年的左派高人何新一样,当个政协特别的美差倒蛮合适。

另,他也很懂得 marketing,片头的自我介绍很有效,做过最高领导邓小平的翻译,日内瓦高级研究员,曾在基层多年,亲历改革前改革后全过程,走访过 100 多国家,在美国买过地建过房子,等,很能唬人的。

他是体制的受益者,为现有体制唱赞歌,也是自然的流露。但毕竟是学者,所以还是有小批大帮忙的时候,因此也更加具有迷惑性。很艺术的,这伙计。

有人骂他五毛,我觉得如果硬要这么说的 话,人家也是九段五毛,迷惑性和真实性参半。说一出国就爱国,也不算离谱,这是常见的现象,远香近臭,符合人之常情。

很多愤怒青年出国久了,愤怒就消失了,因为没有切肤之痛了。我们自己和身边这样的事例太多了。

他的演讲仔细听还是有不少硬伤,误导和片面常见。不过作为点赞的右派,就不多说了,只指出一点,他说国人长寿,比较的时候有意无意忽略了族裔背景的差异,这就是在做苹果与橘子的比较误导受众了。这里是美国的资料:

美国的Life Expectancy by race:

White African-American Latino Asian-American Native American
78.9 74.6 82.8 86.5 76.9

可见亚裔(美国人)比较其他族裔寿命都长,并不能一概归功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国人的滋养。这样的爱国也太浅薄了吧。(与亚裔的饮食习惯和身材可能更有关,亚裔肥胖症明显少于黑人和墨西哥族裔。)

要中国自信很简单,就是把改革开发进行到底。一边在建设空中长城锁国,一边鼓吹中国信心不免有些滑稽。如今在台海两端,大陆力促三通,自信满满,倒是台湾显得小家子气。可是面对西方,大中国的自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教授这样的自我打气还是显得底气不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70852.html

上一篇:说洗衣服和杀菌
下一篇:热点话题的社会媒体传播真是了得,柴静的雾霾调查瞬间传遍全网

 

4  蔡小宁 陈楷翰 金拓 文克玲

发表评论评论 (15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2]jiazhang55   2015-8-22 22:37
政治的创新是所有创新的起始,没有东方的文明,西方不会崛起。没有西方的的文明,东方永远是“一盘散沙”。现在的东西方都在寻求在自己的制度下创新,专制与民主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谁“灭了”谁。而是一个大融合,这个融合,不是主义,不是制度,可能就是《资治通鉴》中说的大同,也许到最后,美国和中国会发现更多的相同之处

删除 回复 |赞[11]吴卓晶   2015-3-6 11:21
爱国不分“左”“右”,呵呵。

删除 回复 |赞[10]文克玲   2015-3-1 09:18
何新风光过一时,后来大力宣传“共济会阴谋论”,成为笑柄。
 回复  : 那确实是笑柄。

2015-3-1 13:5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9]文克玲   2015-3-1 09:17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5,美国78 ,何来国人长寿之说?
 回复  : 张教授是想说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实质差距,他还没有愚蠢到想声称东土领先美利坚。

2015-3-1 13:57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8]文克玲   2015-3-1 09:13
看了 一半,9分钟吧!
就是一个有点文化的周小平,“正能量”二段而已!只能糊弄没出过国的年轻人。 
“五毛”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例如,中国移民人数不多,是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移民有严格的名额限制。

删除 回复 |赞[7]文克玲   2015-3-1 08:44
一出国就爱国?未必! 

删除 回复 |赞[6]huangnigang1   2015-3-1 05:58
吃地沟油,喝三鹿牌奶粉,吸超标14倍的有毒pm2.5空气,活得越久,被折磨得越厉害。

删除 回复 |赞[5]huangnigang1   2015-3-1 05:56
日裔美国人的寿命呢?日本人的寿命呢?

hidden
删除 |[4]用户名   2015-3-1 05:55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回复 |赞[3]金拓   2015-3-1 04:08
九段的评价好像高了点,七段差不多,就是说还有修炼的空间。比如,张维为在谈到中国和美国民众的人均财产时给出了大体上差不多的数字。其计算上对汇率-实际购买力关系的处理,以及对虚高的中国房价-与房价年收入比的关系的处理有双重标准的嫌疑。这类不厚道可以迷惑很多初级读者,段位读者从与常识相悖的逻辑中能够察觉。

删除 回复 |赞[2]徐磊   2015-3-1 01:07
USA不同种族的寿命差别,其实坦白说更主要的原因是贫富差距导致的。相同的数据来源,如果你不分种族,只看贫富,恐怕会得到更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当然,饮食对健康确实重要,代谢研究里十分著名的教授 Jeremy Nicholson 认为基因的解释力非常有限,并且认为东亚传统饮食是世界上最健康的。其实USA可以大力地鼓励各族人民放弃原来的饮食习惯改吃中餐。我们实验室的瑞典人现在就很有意识地多吃中餐,午饭时间一看带来的饭盒常常都是米饭和炒菜。我们实验室集体下馆子,去的不是中国就是泰国餐馆,虽然我们实验室一直以来就我一个亚洲人。

删除 回复 |赞[1]han1936   2015-2-28 23:51
他的迷惑性手段不过是掩耳盗铃,这也算高?
 回复  :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周小平 高多多吧

2015-3-1 03:361 楼(回复楼主)

围脖:寂寞和人气 屏蔽留存

围脖:寂寞和人气

屏蔽已有 1485 次阅读 2015-4-29 22:22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寂寞

微信(wechat)是伟大的发明。当人手一机的时候,是微信的流行联络了亲情和友情,缩短了我们社交圈的心理距离。最近看老同学的圈子,不少都已退休,谈的话题常是旅游和休闲。近墨者黑,最近也不免老在想老年生活的方式。

我有感而发:这边太寂寞,晚上八九点以后,连餐馆都开始打烊。晚上散步都见不到人。需要一些人气才好。

在美国的朋友说:老了靠近city住,接人气、接地气,不会 感觉太孤独。

想起来温哥华,那叫一个人气和地气

生甜甜的时候就住在 Burnaby 市中心 Metrotown,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出门就是 一个大 Mall,几条热闹非凡 、满是餐馆的大街,旁边有一个类似纽约中央公园的有野味、满是鹅鸭的所在可以散步休闲,图书馆近在咫尺,周围绿化很好,很多家庭带着孩子玩耍。

当时就看见有不少华裔老人住在 Metrotown 中心的高档公寓的顶层,一下电梯就是亲切的都市生活,哪像湾区这个乡下啊。

现在我们晚上散步为了寻人气,有时候不得不开车去所谓硅谷的王府井 Santana Row,可是去了一段时期,还是觉得格格不入。那里人是多一些,但一水的非我族类,bar 里面喝酒或乱舞的人,与我们是两个世界。

没意思。

当然,比温哥华更人气的是祖国。那里有广场舞和老年大学,不会寂寞。

可惜有雾霾。

国内的朋友却说,老了就该去一个僻静的所在,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安宁的生活。

原来退休生活地的选择也是围城一样,寂寞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86233.html

上一篇:微博:多米音乐,抗堵神器
下一篇:低温冷冻电镜的门道和方法学

 

4  武夷山 戴德昌 庄世宇 张婷婷

《人权歌》的信达俗,为文明普及而努力 屏蔽留存

《人权歌》的信达俗,为文明普及而努力

屏蔽已有 2310 次阅读 2015-8-3 00:47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人权

科普(科学普及)不忘文普(文明普及),双普并重。力争信达俗,可吟可诵。无一字无出处,字字金光明。

引子

人有尊严,生而平等。尊重人权,社会文明。
自由正义,世界和平。

践踏人权,野蛮暴行。玷污良心,天下不宁。
免于恐惧,心情舒畅。免于匮乏,丰衣足饷。
言者无罪,自由信仰。基本人权,百姓祈望。

反对暴政,人民造反,社会失序,生灵涂炭。
防微杜渐,不使动荡,人权自由,法律保障。

睦邻友好,世界太平。基本人权,宪章精神。
人格尊严,男女平等。扩展自由,改善民生。
成员各国,承诺责任。携手合作,共同推进。
社会进步,人类文明。

普世人权,郑重声明。昭告天下,共同标准。
人权意识,教育为重。为保和平,务必遵循。

1. 人初性善,天赋人权。天下为公,平等而生。四海之内,皆兄弟情。

2. 语言各异,国籍不一。宗教政见,各个不同。贵族贫民,统统不问。
无分肤色,不论性别。普世平权,人无区分。
生于何国,住于何地,不得歧视,全球一致。

3. 生命自由,人身安全。

4. 自由人身,奴役严禁。

5. 虐待可耻, 不得酷刑。

6.  法人资格,剥夺不容。无论何往,一视同仁。

7.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种区分,一律扫平。
不受歧视,同享法制。煽动歧视,于法不容。

8. 人权受侵,依法索赔。国家法庭,保证实施。

9. 公安为民,严禁滥权。逮捕拘禁,程序从严。

10. 刑事指控,依法判定。公开审讯,完全平等。司法独立,法庭公正。

11. 未经庭判,无罪推定。辩护权益,充分保证。
法不追溯,以时而定。量罪入刑,重判不行。

12. 通信家居,各自隐私。个人生活,不得干预。
人身攻击,绝对禁止。有法有律,保护名誉。

13. 迁徙自由,择地而居。出国回国,公民权利。

14. 此地迫害,他国避难。避难权益,刑犯不算。违背宗旨,亦不赦免。

15. 国籍天然,不得罢免。移居他国,换籍自愿。

16. 男女平等,自由成亲。自始至终,平权婚姻。两厢情愿,禁止逼婚。
每家每户,社会单元。社稷保护,理所当然。

17. 个人财产,集体财产,不可剥夺,不容侵犯。

18. 思想无罪,宗教自由。信仰可变,出入自愿。
信教传教,仪式实践。礼拜守戒,悉听尊便。

19. 发表主张,言论自由。意见独立,不受干预。无远弗届,信息通流。

20. 和平集会,结社自由。社团自愿,不得强留。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选代表,或竞公职。公职竞岗,人人可上。
人民意志,政府基石。平等投票,自由选举。程序公正,选不记名。

22. 社会保障,各项福利。个性发展,公民权益。国际合作,国家努力。
国情不同,资源不一。尽力而为,社会主义。

23.  自由择业,工作权利。条件公正,环境合理。失业保护,劳者权利。
同工同酬,不受歧视。薪酬合理,养家养己。
尊严生活,社会补贴。组织工会,保障权益。

24. 带薪休假,有劳有逸。劳者休闲,天经地义。

25. 全民社保,衣食住医。既保家人,亦保自己。救济贫困,医药病疾。
失业保险,残疾福利。孤寡有助,老有所依。能力丧失,依靠社会。
照顾妇孺,责归社稷。婚生私生,呵护无歧。

26.  教育免费,人人受惠。义务初教,有教无类。
职业培训,政府普及。高教龙门,唯才是举。

教育宗旨,发展个性。尊重人权,理解宽容。增进友谊,维护和平。
族裔和谐,世界大同。教育类别,父母选择。

27. 文化艺术,科技飞进。人人得益,惠及全民。
科学发明,创作文艺。智慧产权,保护权益。

28. 普世人权,人人惠及。务必保障,国内国际。

29. 人人有责,和谐维系。个性发展,仰仗社会。自由权利,唯法可限。
法限宗旨,公共秩序。个体自由,充分发展。
宪章原则,不可违反。他人权益,不得侵犯。

30.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天苍地黄,人权为上。

立委编译,洪爷校正


英文本

编译笔记

 
 
 

引子

人有尊严1,生而平等2
尊重人权3,社会文明4
自由正义5,世界和平6

践踏人权7,野蛮暴行8
玷污良心9,天下不宁。

[言论无罪, 自由信仰]10
[免于恐惧, 心情舒畅。
免于匮乏, 丰衣足饷]11
[人权社会, 百姓祈望]12

[反对暴政,人民造反]13
社会失序,生灵涂炭。
防微杜渐,不使动荡,
[人权自由,法律保障]14

[睦邻友好,世界和平]15

[基本人权,宪章精神]16
人格尊严17, 男女平权18
成员各国19, 承诺责任24
携手合作29, 共同推进20
扩展自由21, 改善民生22
社会进步23,世界文明。

普世人权29, 郑重声明25
昭告天下25, 共同标准26

[人权意识,教育为重]27
普遍遵循28,可保和平6

 

Preamble

Whereas recognition3 of [the inherent dignity]1 and of [the equal and inalienable rights]2 of all members of the human family is the foundation4 of [freedom, justice]5 and [peace in the world]6,
Whereas [disregard and contempt for human rights]7 have resulted in [barbarous acts]8 which have [outraged the conscience of mankind]9, and the advent of a world in which human beings shall [enjoy freedom of speech and belief]10 and [freedom from fear and want]11 has been proclaimed as [the highest aspiration of the common people]12,
Whereas it is essential, if man is not to be compelled to have recourse, as a last resort, to [rebellion against tyranny and oppression]13, that [human rights should be protected by the rule of law]14,
Whereas it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nations]15,
Whereas the peo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have in [the Charter reaffirmed their faith in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16, in [the dignity and worth of the human person]17 and in [the equal rights of men and women]18 and have determined to promote20 [social progress]23 and [better standards of life]22 in [larger freedom]21,
Whereas [Member States]19 have [pledged themselves]24 to achieve,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United Nations]29,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al respect for and observance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Whereas [a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these rights and freedoms is of the greatest importance]27 for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is pledge]28,
Now, therefore,
[The General Assembly,
Proclaims]25 this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29 as [a common standard]26 of achievement for all peoples and all nations, to the end that every individual and every organ of society, keeping this Declaration constantly in mind, shall [strive by teaching and education]27 to promote respect for these rights and freedoms and by progressive measure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o [secure their universal and effective recognition and observance]28, both among the peoples of Member States themselves and among the peoples of territories under their jurisdiction.
 

序  言

前两句是基本人权,中间一句是说尊重这些人权就可以社会文明,等于是说,人权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后两句自由正义和世界和平是文明社会的表征。这样一来,该是信了达了吧。

"践踏人权" 导致 "野蛮暴行"(譬如世界大战、种族灭绝)。"天下不宁", 原文中没有,但看上下文,加上不改原义,也押韵了。是"野蛮暴行"的合理延伸。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为免重复,第一个自由用“无罪”代替。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是精神和物两方面对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为吟诵上口,这里延伸了两句(与人权正文的精神呼应)“心情舒畅”和“丰衣足饷”。

鉴于有必要促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鉴于各联合国国家的人民已在联合国宪章中重申他们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并决心促成较大自由中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

鉴于各会员国业已誓愿同联合国合作以促进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

鉴于对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普遍了解对于这个誓愿的充分实现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因此现在,

大会,

发布这一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以期每一个人和社会机构经常铭念本宣言,努力通过教诲和教育促进对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过国家的和国际的渐进措施,使这些权利和自由在各会员国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辖下领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认和遵行。

 
第一条

人初性善,天赋人权。

天下为公,平等而生。

四海之内,皆兄弟情。

 

Article 1

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They are endowed with reason and conscience and should act towards one another in a spirit of brotherhood.

 

第一条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第二条

语言各异,国籍不一。

宗教政见,各个不同。

贵族贫民,统统不问。

无分肤色,不论性别。

普世平权,人无区分。

生于何国,住于何地,

不得歧视,全球一致。

 

Article 2

Everyone is entitled to all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in this Declaration, without distinction of any kind, such as race, colour, sex, language, religion, political or other opinion, national or social origin, property, birth or other status.

Furthermore, no distinction sha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political, jurisdictional or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country or territory to which a person belongs, whether it be independent, trust, non-self-governing or under any other limitation of sovereignty.

 

第二条

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

并且不得因一人所属的国家或领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国际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区别,无论该领土是独立领土、托管领土、非自治领土或者处于其他任何主权受限制的情况之下。

 

第三条

生命自由,人身安全。

 

Article 3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life, liberty and security of person.

 

第三条

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第四条

自由人身,奴役严禁。

 

Article 4

No one shall be held in slavery or servitude; slavery and the slave trade shall be prohibited in all their forms.

 

第四条

任何人不得使为奴隶或奴役;一切形式的奴隶制度和奴隶买卖,均应予以禁止。

 

第五条

虐待可耻, 不得酷刑。

 

Article 5

No one shall be subjected to torture or to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第五条

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

 

第六条

法人资格,剥夺不容。

无论何往,一视同仁。

 

Article 6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recognition everywhere as a person before the law.

 

第六条

人人在任何地方有权被承认在法律前的人格。

 

第七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各种区分,一律扫平。

煽动歧视,于法不容。

不受歧视,同享法制。

 

Article 7

All are equal before the law and are entitled without any discrimination to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 All are entitled to equal protection against any discrimination in violation of this Declaration and against any incitement to such discrimination.

 

第七条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并有权享受法律的平等保护,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权享受平等保护,以免受违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视行为以及煽动这种歧视的任何行为之害。

 

第八条

人权受侵,依法索赔。

国家法庭,保证实施。

 

 

Article 8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an effective remedy by the competent national tribunals for acts violating the fundamental rights granted him by the constitution or by law.

 

第八条

任何人当宪法或法律所赋予他的基本权利遭受侵害时,有权由合格的国家法庭对这种侵害行为作有效的补救。

 

第九条

公安为民,严禁滥权。

逮捕拘禁,程序从严。

 

Article 9

No one shall be subjected to arbitrary arrest, detention or exile.

 

第九条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

 

第十条

刑事指控,依法判定。

公开审讯,完全平等。

司法独立,法庭公正。

 

Article 10

Everyone is entitled in full equality to a fair and public hearing by an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tribunal,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hi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of any criminal charge against him.

 

第十条

人人完全平等地有权由一个独立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以确定他的权利和义务并判定对他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

 

第十一条

未经庭判,无罪推定。

辩护权益,充分保证。

法不追溯,以时而定。

量罪入刑,重判不行。

 

Article 11

1. Everyone charged with a penal offence has the right to be presumed innocent until proved guilty according to law in a public trial at which he has had all the guarantees necessary for his defence.

2. No one shall be held guilty of any penal offence on account of any act or omission which did not constitute a penal offence, under national or international law, at the time when it was committed. Nor shall a heavier penalty be imposed than the one that was applicable at the time the penal offence was committed.

 

第十一条

(一)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经获得辩护上所需的一切保证的公开审判而依法证实有罪以前,有权被视为无罪。

(二)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或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刑罚不得重于犯罪时适用的法律规定。

第十二条

通信家居,各自隐私。

个人生活,不得干预。

人身攻击,绝对禁止。

有法有律,保护名誉。

 

Article 12

No one shall be subjected to arbitrary interference with his privacy, family, home or correspondence, nor to attacks upon his honour and reputation.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w against such interference or attacks.

 

第十二条

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

 

第十三条

迁徙自由,择地而居。

出国回国,公民权利。

 

Article 13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movement and residence within the borders of each State.

2.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leave any country, including his own, and to return to his country.

 

第十三条

(一)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

(二)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

 

第十四条

此地迫害,他国避难。

避难权益,刑犯不算。

违背宗旨,亦不赦免。

 

Article 14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seek and to enjoy in other countries asylum from persecution.

2. This right may not be invoked in the case of prosecutions genuinely arising from non-political crimes or from acts contrary to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第十四条

(一)人人有权在其他国家寻求和享受庇护以避免迫害。

(二)在真正由于非政治性的罪行或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的行为而被起诉的情况下,不得援用此种权利。

 

第十五条

国籍天然,不得罢免。

移居他国,换籍自愿。

 

Article 15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a nationality.

2. No one shall be arbitrarily deprived of his nationality nor denied the right to change his nationality.

 

第十五条

(一)人人有权享有国籍。

(二)任何人的国籍不得任意剥夺,亦不得否认其改变国籍的权利。

第十六条

   男女平等,自由成亲。

   自始至终,平权婚姻。

   两厢情愿,禁止逼婚。

   每家每户,社会单元。

   社稷保护,理所当然。

 

Article 16

1. Men and women of full age, without any limitation due to race, nationality or religion, have the right to marry and to found a family. They are entitled to equal rights as to marriage, during marriage and at its dissolution.

2. Marriage shall be entered into only with the free and full consent of the intending spouses.

3. The family is the natural and fundamental group unit of society and is entitled to protection by society and the State.

 

第十六条

(一)成年男女,不受种族、国籍或宗教的任何限制有权婚嫁和成立家庭。他们在婚姻方面,在结婚期间和在解除婚约时,应有平等的权利。

(二)只有经双方的自由和完全的同意,才能缔婚。

(三)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会单元,并应受社会和国家的保护。

 

第十七条

个人财产,集体财产,

不可剥夺,不容侵犯。

 

Article 17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own property alone as well as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s.

2. No one shall be arbitrarily deprived of his property.

 

第十七条

(一)人人都有单独的财产所有权以及同他人合有的所有权。

(二)任何人的财产不得任意剥夺。

 

第十八条

思想无罪,宗教自由。

信仰可变,出入自愿。

信教传教,仪式实践。

礼拜守戒,悉听尊便。

 

Article 18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thought, conscience and relig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change his religion or belief, and freedom, either alone or in community with others and in public or private, to manifest his religion or belief in teaching, practice, worship and observance.

 

第十八条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教义、实践、礼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

 

第十九条

发表主张,言论自由。

意见独立,不受干预。

无远弗届,信息通流。 

Article 19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opinion and expression; this right includes freedom to hold opinions without interference and to seek, receive and impart information and ideas through any media and regardless of frontiers.

 

第十九条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第二十条

和平集会,结社自由。

社团自愿,不得强留。

 

Article 20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peaceful assembly and association.

2. No one may be compelled to belong to an association.

 

第二十条

(一)人人有权享有和平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二)任何人不得迫使隶属于某一团体。

 

第二十一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或选代表,或竞公职。

公职竞岗,人人可上。

人民意志,政府基石。

平等投票,自由选举。

程序公正,选不记名。

 

Article 21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take part in the government of his country, directly or through freely chosen representatives.

2.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equal access to public service in his country.

3. The will of the people shall be the basis of the authority of government; this will shall be expressed in periodic and genuine elections which shall be by universal and equal suffrage and shall be held by secret vote or by equivalent free voting procedures.

 

第二十一条

(一)人人有直接或通过自由选择的代表参与治理本国的权利。

(二)人人有平等机会参加本国公务的权利。

(三)人民的意志是政府权力的基础;这一意志应以定期的和真正的选举予以表现,而选举应依据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权,并以不记名投票或相当的自由投票程序进行。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障,各项福利。

个性发展,公民权益。

国际合作,国家努力。

国情不同,资源不一。

尽力而为,社会主义。

Article 22

Everyone, as a member of society, has the right to social security and is entitled to realization, through national effor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s of each State, of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ndispensable for his dignity and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his personality.

 

第二十二条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这种实现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

 

第二十三条

自由择业,工作权利。

条件公正,环境合理。

失业保护,劳者权利。

同工同酬,不受歧视。

薪酬合理,养家养己。
     尊严生活,社会补贴。

组织工会,保障权益。

 

Article 23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work, to free choice of employment, to just and favourable conditions of work and to protection against unemployment.

2. Everyone, without any discrimination, has the right to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3. Everyone who works has the right to just and favourable remuneration ensuring for himself and his family an existence worthy of human dignity, and supplemented, if necessary, by other means of social protection.

4.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form and to join trade un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 interests.

 

第二十三条

(一)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

(二)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三)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必要时并辅以其他方式的社会保障。

(四)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带薪休假,有劳有逸。

劳者休闲,天经地义。

 

Article 24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rest and leisure, including reasonable limitation of working hours and periodic holidays with pay.

 

第二十四条

人人有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

 

第二十五条

全民社保,衣食住医。

既保家人,亦保自己。

救济贫困,医药病疾。

失业保险,残疾福利。

孤寡有助,老有所依。

能力丧失,依靠社会。

照顾妇孺,责归社稷。

婚生私生,呵护无歧。

 

Article 25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a standard of living adequate for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himself and of his family, including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medical care and necessary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right to security in the event of unemployment, sickness, disability, widowhood, old age or other lack of livelihood in circumstances beyond his control.

2. Motherhood and childhood are entitled to special care and assistance. All children, whether born in or out of wedlock, shall enjoy the same social protection.

 

第二十五条

(一)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

(二)母亲和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顾和协助。一切儿童,无论婚生或非婚生,都应享受同样的社会保护。

 

第二十六条

   教育免费,人人受惠。
   义务初教,有教无类。

   职业培训,政府普及。
   高教龙门,唯才是举。

   教育宗旨,发展个性。
   尊重人权,理解宽容。
   增进友谊,维护和平。
   族裔和谐,世界大同。

   教育类别,父母选择。

 

Article 26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education. Education shall be free, at least in the elementary and fundamental stages. Elementary education shall be compulsory.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all be made generally available and higher education shall be equally accessible to all on the basis of merit.

2. Education shall be directed to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personality and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It shall promote understanding, toleran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l nations, racial or religious groups, and shall further the activit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3. Parents have a prior right to choose the kind of education that shall be given to their children.

 

第二十六条

(一)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立。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而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二)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应促进各国、各种族或各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并应促进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各项活动。

(三)父母对其子女所应受的教育的种类,有优先选择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

   文化艺术,科技飞进。
   人人得益,惠及全民。

   科学发明,创作文艺。
   智慧产权,保护权益。

 

Article 27

1. Everyone has the right freely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 community, to enjoy the arts and to share in scientific advancement and its benefits.

2. 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ral and material interests resulting from any scientific, literary or artistic production of which he is the author.

 

第二十七条

(一)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二)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有享受保护的权利。

 

第二十八条

普世人权,人人惠及。

务必保障,国内国际。

Article 28

Everyone is entitled to a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in which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in this Declaration can be fully realized.

 

第二十八条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第二十九条

人人有责,和谐维系。

个性发展,仰仗社会。

自由权利,唯法可限。

法限宗旨,公共秩序。

个体自由,充分发展。

他人权益,不得侵犯。

宪章原则,不可违反。

 

Article 29

1. Everyone has duties to the community in which alone the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 of his personality is possible.

2. In the exercise of his rights and freedoms, everyone shall be subject only to such limitations as are determined by law solely for the purpose of securing due recognition and respect for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of others and of meeting the just requirements of morality, public order and the general welfar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3. These rights and freedoms may in no case be exercised contrary to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第二十九条

(一)人人对社会负有义务,因为只有在社会中他的个性才可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二)人人在行使他的权利和自由时,只受法律所确定的限制,确定此种限制的唯一目的在于保证对旁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并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适应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当需要。

(三)这些权利和自由的行使,无论在任何情形下均不得违背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第三十条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天苍地黄,人权为上。

 

Article 30

Nothing in this Declaration may be interpreted as implying for any State, group or person any right to engage in any activity or to perform any act aimed at the destruction of any of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set forth herein.

 

第三十条

本宣言的任何条文,不得解释为默许任何国家、集团或个人有权进行任何旨在破坏本宣言所载的任何权利和自由的活动或行为。

 
 
 

【相关】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序言篇) 2015-07-31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1/2) 2015-07-31

《人权宣言》读书笔记(2/2) 2015-07-31

《社会主义人权歌》 2015-08-01

读书笔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字真言是社会主义的人权宣言 2015-08-11

http://www.ohchr.org/EN/UDHR/Pages/UDHRIndex.asp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10063.html

上一篇:《社会主义人权歌》
下一篇:今日字帖(1/3)

 

5  陈楷翰 曹聪 白图格吉扎布 陆绮 陈辉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2]吴云鹏   2015-8-4 13:52
李老师看来没读过习主席的24字真言,把你这么一堆全都概括了,比你这些更易于小学生背诵默写。中国有时候就有很奇芭的黑色幽默,在满大街的24字真言下,小朋友朗诵着24字,人贩子也念诵着24字真言,就如咒语一般,就把这小朋友给拐卖了。

你这么罗嗦的人权歌,还嫌拐卖的不多。。。

 回复  : 查了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24字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确与《联合国普世人权宣言》相当吻合,其中大部分价值都在《宣言》中有更多的反映。最后八个大字讲的是义务,不是权利,不是人权的强调重点。其中除了“友善”(兄弟情),其他三项《人权宣言》中没有明文提及。“爱国” 是不可能进入联合国的价值观的,这不必说。敬业和诚信,一个是劳工的义务,一个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倒是对权利合理的平衡。

2015-8-8 22:01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fisher007   2015-8-4 09:49
你在为新中国草拟宪法?

社科院曾经有个何新 屏蔽留存

社科院曾经有个何新

屏蔽已有 2665 次阅读 2015-8-11 08:2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何新

咱社科院曾出过一个怪才,何新。他的学问很是了得,而且据说是自学成才的。但他最出名的不在学问,而是他在邓小平时代独特的“国师”地位,《中南海密扎》是其代表作。

话说当年在政府最困境的时候,何新研究人权,发现了一个法宝,名曰“最基本的人权是生存权”,给中南海献宝,果然有点无往不利的样子,至少中国在国际人权舞台说话从此有底气多了。

最近研读《世界人权宣言》,发现这份举世公认的现代圣经地位的文献,果然有很大篇幅谈到人的生存权,对社会主义福利更是推崇备至。因此,纵向来看,何老师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比起旧中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状况,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老百姓的生存状况有了极大改善,这的确是中国人权的巨大进步。

不过,人类不会满足于生存权和社会主义,在全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精神层面的要求凸显了。与时俱进,《宣言》早就鼓吹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普世人权如今理所当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重点了,进入24字真言,正在广为宣传中。

经是真经,但愿在执行层面不要被念歪走偏就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12151.html

上一篇:读书笔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字真言是社会主义的人权宣言
下一篇:逆向思维的事例

 

4  杨正瓴 wliming yangb919 fumingxu

发表评论评论 (4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4]王凌峰   2015-8-13 15:42
何是特殊年代产物,系统性学术训练确实不足。特定年代火了一把。

删除 回复 |赞[3]yangb919   2015-8-11 18:17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删除 回复 |赞[2]吴云鹏   2015-8-11 11:40
俺很看不起此人,他这种水平的,民间一大把的。俺在海外读过此人的许多书,缺乏传统的学术训练,基本就是胡扯,也就能蒙一把不懂行的小粪青。七十年代末,当地有人考进社科院搞孙子兵法研究的,那哥们在民间也就普通水平,不亚于何这种人。不过何是有背景的。。。

hidden
删除 |[1]用户名   2015-8-11 08:43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可以救美国吗? 屏蔽留存

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可以救美国吗?

屏蔽已有 2319 次阅读 2016-4-19 04:02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社会主义, 希拉里, 美国大选, 克林顿, 桑德斯

世界上的事儿 很多是利益角逐。不想暴力革命天下大乱、阶级斗争你死我活的话,多以利益平衡去妥协。你多我就少,我吃肉你喝汤,大家都不饿死,也不两极分化无度,社会和谐,如此而已。看 Verizon 工人罢工以及民主党的桑德斯与克林顿分别安抚罢工人民有感。

希拉里克林顿表达了同情,但她说话谨慎,期待双方重回谈判桌,协商互让解决。桑德斯则义愤填膺,强烈谴责资本家的贪婪丑恶,指名道姓痛斥 Verizon 老总不顾员工死活、减少福利、把工作机会外包。桑德斯无条件支持罢工群众的行动和要求,赢得一片喝彩。

这件事反映了桑德斯热情过剩,现实不足,不堪总统重任。虽然骨子里我是社会主义者,信仰社会的平等、公义和福利,也还是很难相信桑德斯能用他的社会主义热情改造好美国。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与其寄托在桑德斯身上,不如寄望于希拉里。桑德斯的社会主义情结及其宣言,听上去看上去已经超越老牌共产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教条了。最低工资全面提升50%以上(还要不要小企业主活?小企业倒闭了,大批失业杀伤的是整个经济,是双输而不是双赢。不过据桑德斯自己说小业主在他的治下会更好过,因为业主虽然需要支付更高的最低工资,所得税也要多交一些,但是老板无需负担员工、自己和家庭的医疗保险了,单就这一项,就减轻了巨大的压力),全民医疗国家买单,免费教育包括大学,too good to be true。老头儿也不算开空头支票,他是真信这个:国家全民医疗,加拿大做得,英国做得,为什么超级大国的美国不行?大学教育免费,德国做得,美国怎么就做不得?大幅度提高底薪和社会福利,北欧实施了这么多年,到了美国就不行?他不信这个邪。但客观地说,在美国实行激进的社会主义改革,感觉上还真不行,不是理念不对,而是凡事必须尊重国情,分步骤推进,否则欲速不达。(怎么听上去有点像中国左派民主自由应该缓行的国情论的语调?汗颜 ...)

倾向于投票喜大妈了,尽管闺女莫名其妙厌恶她,不亚于厌恶川普。督促我们投票给她粉丝着的桑德斯老头儿。可老头儿不靠谱啊,闺女。纠结。也不愿让女儿失望,这是她政治热情的第一次展示。年轻人热情拥戴桑德斯,不仅可以理解,更可欣慰。这是符合人性的社会主义良心的表现。桑德斯的高民意说明了社会主义的薪火在美国底层民众中还是深入人心的。民众对美国式资本主义导致的两极分化深恶痛绝,尽管美国经济其实比福利社会主义的西欧北欧、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显得更加有生气和底气。不患寡患不均是基本人性之一。

【相关】

【桑德斯】的社会主义宣言_天涯杂谈_天涯论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71048.html

上一篇:《新智元笔记:机器的馅饼专砸用心者的头》
下一篇:双赢的shopping

 

2  史晓雷 蔡小宁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蔡小宁   2016-4-19 13:34
克林顿更为理性,桑德斯这种人如果生在中国,大概就是文革造反派的角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祝各位54青年节快乐 屏蔽留存

联合国福音,祝各位54青年节快乐

屏蔽已有 2257 次阅读 2016-5-5 02:38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立委, 青年节, 黄西, 笑星

据传联合国最近规定,为防止老龄化,青年的定义区间改为 30-60,中年60-90,老年 90+,祝各位区间内or区间外群友54节快乐!

修改定义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经济和universal的问题解决途径。譬如夏时制的实行,不就是把手表调整一下嘛,如今电子化了,连调整都自动化了。华裔笑星黄西(Joe Wong)在上次总统大选的时候,就给奥巴马出过很多良策:为了应对全球暖化,建议把摄氏当做华氏。原来100度高温,眨眼间就降到了40度了。

他还说,如果我当总统,我要用降低生产率的方式彻底解决失业问题,这样,一个人的活就让两个人来做,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总统和副总统两人做同一份工作一样(见:《拿美国总统寻开心的华裔笑星黄西》)。

别说最近重贴【旧文翻新 - 立委外传】 ,不止一个朋友说我与黄西形似。既喜且叹,想到我的谐星潜质一辈子也没发挥出来。

真假黄西

在人生最迷茫的几个当口,怎么从来没想到去做 talk show 呢?回想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形象问题,怕吓着观众。人要有起码的自觉性,亲友同事熟人忍了也就罢了,到舞台上影响市容,其心可诛。第二是英语带有浓重的口音,当年留校考试不就是口试弄砸了嘛。看了黄西才明白,什么形象啊,口音啊,不过是天上飘过两朵云,这都不是事儿!大家评评,咱形象、口音哪点儿不如他 Joe Wong。这事儿怎么直到“青年”要过去的时候才想到呢,早知如此,哪里还轮得到黄西去白宫撒野?既生瑜,何生亮,黄老弟造化啊。

什么事儿都不能深想。就说最近被投资家捧上天的VR(虚拟现实)黑科技吧,说白了,也不过是在“改变定义”的延长线上嘛,都是一个理儿。世界不美丽,带上美容眼镜儿就美丽了,就这么简单。

从小学习毛泽东主义,与天斗,与地斗,改天换地为己任,还下决心要解救世界上三分之二仍处在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那是何等的豪情。豪情过后才发现啥也改变不了,伟大如毛委员也不得不承认,他掀起了文化大革命,啥也没改变,最多是改变了一点北京的郊区而已(见尼克松基辛格回忆录)。我们这辈还好,终于在步入“中年”前悟出了真理,与其改变现实,不如虚拟现实来得现实而可行。

其实宗教抚慰人心的特效也大抵如此,凡事相信,逆来顺受,换一个角度,就是换一个世界。世界观世界观,要紧的还是怎么去观。亿万富翁未见得平安喜乐,有信仰的底层百姓却可以开心过好每一天,去盐湖城教堂看看那些打心底露出灿烂笑容的虔诚优雅的妹子就会明白这一点。

我看好VR,正如我看好NLP。

【相关】

【旧文翻新 - 立委外传】 

旧文翻新:拿美国总统寻开心的华裔笑星黄西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74961.html

上一篇:有那么老吗?
下一篇:【新智元笔记:中文自动分析杂谈】

 

3  武夷山 徐令予 邱敦莲

发表评论评论 (5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3]hongyan123   2016-5-6 21:54
“朝闻道夕死可以”,世界观的最高境界就是,找个乐子!

删除 回复 |赞[2]徐令予   2016-5-5 09:36
忘记谢谢你了。我到今日方知我还是中年人中的小弟弟,太高兴了,出去喝一杯庆祝一下。
 回复  :   

2016-5-5 15:05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1]徐令予   2016-5-5 09:31
好文,你不去做脱口秀真的是可惜了,少一个NLP专家又有什么关系? 
 回复  : 关系大着呢,万一非主流失传了呢。其实已经快失传了。

2016-5-5 15:061 楼(回复楼主)

【二代移民的东亚心】 屏蔽留存

【二代移民的东亚心】

屏蔽已有 3116 次阅读 2016-7-18 16:55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认同, 种族, 中国心, 亚裔

也许是加州特别是湾区比较特别吧,IC 的硅谷亚裔移民多,在这里长大的亚裔青少年譬如我女儿形成了自己的种族认同趋向,表现在大小不同的种族圈里。

最认同的内圈是东亚人,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新马、日本、南北韩、菲律宾、印尼、越南等等。她虽然意识上知道自己是 Chinese,但日常生活和交友,基本是没有把中国人作为自己的最内的需要独立区分和认同的族裔圈。在她的观念中,东亚基本都是同种族的,没必要区别祖籍是东亚的哪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日本文化反而影响最大,主要是日本动漫带来的。这一点与我们第一代移民的感觉很不同。

她的第二个圈子包括了南亚的印巴人。印度人虽然肤色等都与东亚人不同,但是她还是相当认同和感到亲切的。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湾区印度人太多了,从小一起玩的同学很多都是印度孩子;二来,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也的确有很多相同之处,家庭背景大多技术出身,重视教育,鼓励勤勉,比较低调友善。都是亚裔,相处容易。

第三个圈子开始涵盖老墨。主要原因与印度人类似,一是墨西哥人在加州很多,不少西裔背景的同学朋友,二是老墨也都很友善低调勤恳。

第四个圈子是白人,非我族裔的感觉开始凸显。其实,高中同学中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白人,但还是明显感觉到差异。学校里,亚裔的孩子与亚裔的扎堆,白孩子一般与白孩子玩儿。当年有意选了一个有相当白孩子比例的高中,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接触更多种族的机会,结果学校里还是自然地人以群分。其他高中常常是压倒性的亚裔,就更无法认同非亚裔了。这是加州湾区。在内陆的那些白人压倒多数的州,亚裔孩子就被同化多了,因此这种种族差异的感觉也就少了。

最后的圈子是黑人。硅谷高科技区黑人很少,加上文化的迥异,也因此感觉最为遥远。

我觉得我女儿的种族认同圈和差异感,相当典型,代表了加州亚裔环境长大孩子的种族意识。譬如交朋友,就有意无意的从最内的东亚圈开始,逐步向外伸展,不到不得已,不愿意突破圈圈向外。有意思的是,择偶与一般交友不同,除了在东亚圈子里找以外,其次就是白人圈,很少在老印老墨更甭提老黑的圈子里找。前几天女儿自己还说,我们在加州环境长大,缺乏对白人和黑人文化的了解,这一课迟早要补回来,我们总不能一辈子不出加州啊。而她儿时在水牛城的亚裔小伙伴,如今已经完全被白人文化同化了,这个差别很明显。

所谓“我的中国心”(包括对祖国的乡愁和思念)也就是一代移民的心理和经验积淀而已,很难延续到二代,更甭提二代以下了。一切的中国文化的灌输都敌不过美国这个大熔炉。共产主义老祖宗说过无产者无祖国的话。现在的情形是,二代移民无祖籍国。他们即便寻根也是理性化的行为,而非感情的需要。大家熟知的二代或以下的华裔移民有前驻华大使骆家辉和CNN的前主播宗毓华(Connie Chung),他们是“黄皮白心”的典型,世界观和接人待物完全西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91395.html

上一篇:【随笔:台湾不可小觑】
下一篇:Is Google SyntaxNet Really the World’s Most Accurate Parser

 

6  武夷山 田云川 朱豫才 闵应骅 徐庆征 周健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3]wzx666   2016-8-4 22:22
隐含“白人至上”的心理,类似女人嘴上的“不”。

删除 回复 |赞[2]闵应骅   2016-7-19 08:37
深有同感!

删除 回复 |赞[1]wangbin6087   2016-7-18 20:00
博主说得是。

社会财富过个家家? 屏蔽留存

【泥沙龙笔记:社会财富过个家家?】

屏蔽已有 2596 次阅读 2016-10-17 02:0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慈善, 绝症, 忽悠, 社会财富, 扎根伯格

【名人大嘴,见怪不怪?】

我:
名人大嘴,见怪不怪了。
董老师一直在批评李彦宏的忽悠,说什么机器翻译要取代人的翻译。比起下面这个,是小巫见大巫吧, quote:

她想要和小扎一起,着手于“未来100年攻克所有疾病”的伟大理想。

【普莉希拉·陈落泪演讲】今天,扎克伯格和妻子陈宣布在未来10年捐出30亿美元协助疾病研究。陈在演讲中,回忆了自己贫穷的童年——作为一个华裔越南难民的女儿,想不到有一天竟开始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她想要和小扎一起,着手于“未来100年攻克所有疾病”的伟大理想。L秒拍视频 @时差视频

声明一下:很钦佩,很感动,为小札和他妻子的赤心。可后者是医学博士啊,不仅仅是攻克所有疾病,而且给了时间期限,起点就是手里的钱和一片赤心。

没人觉得这个有些 way carried away 么?

明天我有钱了,我就宣布 200 年内,破解长生不老的千古之谜,实现秦始皇以来的人类最伟大的生命理想。

Mai:
@wei 金钱万能教
Lots of followers

我:
仔细看那个令人感动落泪的新闻发布会,医学博士也不是白当的,里面提到了一些“科学”。在那些术语的背后就是,医学革命不是不能解决癌症和其他绝症,而是缺乏经费,缺乏合作,缺乏原子弹一样的大项目。

洪:
语不惊人死不休,
有钱都想挣眼球。
伟爷何日高处就,
同样情怀也会有。

我:
现如今,小札和妻子有钱了,可以为这场革命发放启动资金。这么宏伟的目标,而且一两代人就可以完成,值得全世界政府和慈善家持续跟进。他们的角色就是做慈善天使吧?
标题是:Can we cure all diseases in our children's life time?
如果我说:no,这是骗人的大忽悠。是不是政治不正确,会被口水骂死?

洪:
追求不朽得不朽,
如此幻觉傻逼有。
凡人嗑药也喝酒,
富豪用钱㤰到头。

我:
更深一层的问题是,这些钱是他们的吗?由得他们胡来吗?

Mai:
和鲁迅先生所说,那个贺喜的客人说“孩子终究会死的”一样不受待见

我:
全世界的社会财富在一个确定的时间点是一个定数(按照我信奉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财富乃全民所有,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因为人人生而平等,先不论)。这个财富交给大政府,通过税收,我们还是不放心,那会导致好大喜功的社会主义。所以要求减税,要求小政府,要求市场经济,指望万能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看不见的手”。但是流落到富豪手中的那一部分,则可变成为做慈善家而来的任性行为。

Mai:
病由心生,想用钱买健康,和始皇帝追求长生,智慧水准相若。

我:
谁来规范和justify这个花费?为什么胡乱或任性的巨额花费可以得到免税的政府扶持和社会的喝彩?

在所有富豪中,小札伉俪其实是我最喜欢的,简直就是孩子一样,童贞可爱。可是巨额财富落到孩子手上,简直比落到政府手中,更让人惊悚。一样是民脂民膏。很可能就被孩子过家家了。

细思极恐。

社会有反托拉斯法,理想的社会也应该有 反巨额财富spending法 去规范约束暴发户的任性行为。

RW:
@wei "War on Cancer" 是好事啊 。。。伟哥怎么啦?

我:
这个世界是钱太少,好事太多。风投还要有个 due diligence,这么大的 war 谁给做的 due diligence?好事多着呢。

RW:
比如说。。。?

我:
比如说:10x希望工程
100x红十字
1000x教育免费

如今政府难以取信于民了,红十字名声也臭了, 就暴发户花钱做慈善,还没臭,yet

廖:
尼克松搞过一个war on cancer 的项目,最后失败不了了之,浪费了无数老百姓的钱

我:
小札最好把钱给奥巴马或克林顿。专款专用,支持全民健保。不要让这天大的好事流产了 才是正道。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个全民健保都搞不成,还谈什么攻克所有疾病?

100 年后,没有疾病了,这个日子还怎么过?所有的医学院都要关门,医生都要失业。失去疾病的同时,也失去了康复的指望。就如没有了死亡,也只有承受永远的生命之苦,煎熬永无止境,人生永世不得翻身。

四个字:细思极恐。

RW:
@廖 您是高手!
@wei
细思诚可贵,
极恐没必要。
若得长生乐,
两者皆可抛。

廖:
没有了疾病会有新的烦恼,这个大可不必担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个行业逐渐消亡也是常有的事。
李瑞@全球鹰网络科技:
人生八大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五阴炽盛。
生老病死其实不苦,苦的是,因躁动的心所生出的痴心怨念。
爱却别离,于是忧愁怨恨滋生;
求而不得,于是恩怨情仇牵扯;
于是五阴炽盛:纷扰不断,皆源心乱。

洪:
冰冰年轻圆圆老,
伟哥也已伟爷瞧。
富起幻觉不想翘,
试用钱财打水飘。

Nick:
@wei 你到底哪活的,钱给政府也不行,自己造也不行?都给你做parser?

我:
@Nick  美国有很好的制度,使得暴发户不能变成世袭的贵族,“逼迫”他们把 90%+ 的钱财回馈社会,给他们一个慈善家的虚荣。
可是这个制度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慈善项目的 justification
任何spending,都必须有一个程序,现在是这个程序不到位,从而鼓励了财富任性。"zao" unchecked 也是犯罪。

当然就跟日本五代机一样,钱砸进去了,终归会有科技进步的。最后是 VOI 的问题。

毛:
按伟哥高见,私人如何花钱得要经过公民投票?
或者成立一个国家计委加以统筹?
又见《通往奴役之路》。

我:
对啊 当钱越过一个 thresholds 以后,那钱就不是私人的了。这时候 花钱的权利应该转向社会。任由私人的任性,无论出于多么善良的或虚荣的动因, 都是对人类资源的铺张浪费。就是某种制度缺失造成的合法犯罪。

毛:
这个threshhold怎么定?

行:
当美貌越个某个阈值是不是应被共妻?
私人财产已经被税收二次调整后就应自主支配,除了危害人类。

毛:
计划经济好?

我:
计划经济也许不好,但私人任性不比计划经济好。计划经济下 还可以有个制度性监管的空间。私人任性连这个空间都没有。

毛:
哦,那应该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二次土改?

我:
小札的一百亿也许是任性,但也是唤醒

毛:
行,你是计划经济派

南:
不犯法即可

我:
税收是一个手段,但还是止不住任性挥霍

行:
按伟爷的理,您的财富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是不是象那个老毛在湖南农考号召的,可以您家来搬东西?

我:
挥霍的背后就是不平等。

毛:
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

行:
全球还有几亿人赤贫饥饿,您经常晒美食算不算挥霍?是不是赞成穆加贝大爷把农场分给老兵

毛:
最不虚伪的就是把你的钱交公

我:
在资源总量恒定的情况下,一个项目的任性意味着其他项目的被剥夺。
每个项目后面都是人命。救了张三救不了李四。这个救谁 救多少的决定,无论如何不该是任性的私人决策。本质上与独裁者的长官意志,形象工程 ,并无二致。

行:
我坚定地站在这位老毛一边,坚决反对任何通往奴役的道路。

毛:
你的项目后面也有人命?

行:
伟爷,您的美食后面也是人命。
无论如何都该是任性的私人决策!
独裁者是剥夺。明抢!

我:
行者 我懂得你背后的逻辑,都是那个背景出来的。

毛:
好吧,说是社科院要重启计划经济研究,伟哥大有用武之地。

我:
你的通向奴役的说法我,混淆了度的概念。
如果是几个 million,或几十个 millions,fine,任性就任性。
如果是几百个亿 就不是一回事儿了

毛:
这些理论,我们从列宁那里听多了。

行:
当二次分配后的私人财富任由伟爷般的公意支配后,美国会变成天堂般的朝鲜

我:
这并不是说小扎这笔挥霍一定不对,也许歪打正着,也是可能的。 但正常理性的社会是不允许这样的。

行:
这个度站在津巴布韦老兵,站在陕北土坡的二流子来看呢?

毛:
为什么他会有几百个亿?
好吧,这个题目太大了,伟哥你自说自话吧。

我:
为什么有几百个亿?这是好问题。
因为他绝顶聪明,凭空创造出来的?
骗鬼吧。

行:
我们不怕因为有钱而任性而有权,我们怕因为任性的权力而有钱!

我:
他要是在月球创造了几百几千亿财富,爱咋玩咋玩。
他在地球赚钱,就得受到地球和地球人的束缚。

我:
共产主义破产。但共产主义与独裁计划经济的破产,并不自动为现存制度背书。

毛:
需要公民投票的不是他如何花钱,而是你的这些主张。好吧,stop。

行:
@wei 只是恐惧这个逻辑。
我觉得可以建议,呼吁。但权力仍归小札。

缘:
问题是他每次都出卖自己,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格,交易自己。制度保证自由出卖自己。

我:
行者 我们讨论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行:
你推崇的集权就可以是2000亿造加速器但还在希望工程。

我:
最后一句 假如不是几百亿,而是再高几个量级呢?

行:
有钱就是可以任性。咱有钱 了买两碗豆浆,吃一碗倒一碗

我:
咱也任性 晒晒今天的地球恩赐:秋夜喜雨 秋日喜晴。
787382176509905677

南:
应该检讨财富的再分配模式而不是侵害个人权力

我:
@南 对。现存的是合法的 不合理怎么办 再检讨修正。并不意味着一检讨就只有回到共产主义一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09158.html

上一篇:From IBM's Jeopardy robot, Apple's Siri, to new Google MT
下一篇:【语义计算:精灵解语多奇智,不是冤家不上船】

个性的自由发展 屏蔽留存

个性的自由发展

屏蔽已有 2126 次阅读 2015-8-19 22:37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个性

从小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就对这个概念很熟悉:在理想社会中,个性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然的生活状态,没有人需要为五斗米折腰。个性的自由发展往往带来特别的创造性,成就了自我,也推动了社会 (也可能毁灭一个社会,或使社会大踏步倒退,如果是不受制约的独裁者所处的时代)。

最近研读联合国的《普世人权宣言》,这是早在我们解放前的四八年就吸取二战的教训通过发布的现代版圣经。宣言里面也多次提到个性自由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现实世界,无论中外,能做到个性完全自由发展的都是社会中的少数幸运儿,通常有某种贵族的特性。他们需要优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同时自身也具有杰出的品质。据说,达尔文的一生可以算是名人中的代表。

身边听过的故事也有。以前听过那个哈佛老爸的讲座。他最吹嘘的一点就是他成功地把一个天才儿子和白痴儿子都培养出来了(他自己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人士,业余做房地产,市场拿捏得好,很快就家财万贯)。白痴儿子成为作家,自己出版了几本书,也算是找到了人生方向。

天才儿子据说进哈佛前就做过非常深的生物研究,绝对是科学家的材料,可是他进了哈佛选择了最容易的 major,就是中文。在哈佛期间,学业基本不花时间,多数时间用在社会活动上,一切凭着兴趣来,完全地自由发展。

后来呢,去了斯坦福做过一个 MBA 之类的,然后为纽约时报(?)创办儿童版,再后来做了 Bill Gates 的秘书,并且在 Gates 正式从 CEO 退职的那天,制作发布了轰动一时的短片《盖茨在微软的最后一天》,当时就看过,让人捧腹,据说极受盖茨欣赏,是富于幽默的成功公关。牛人啊。

如今呢,据说做了微软在台湾的老总。

这样的人,大学生活才真正是个性的自由发展。根本没有啥文科弱,不好找工作等俗人的顾虑。当然,他这个成功模式与李开复不同,也与打工皇帝唐骏不同,是很难复制的。(有意思的是,这三位都在微软做过高管。)

~~~~~~~~~~~~~~~~

别说,看毛主席的一生,功过政治评价先放在一边,也算是少有的个性自由发展的代表了,天生不是俗人。

他自从成年后一直是某种领袖,只短期在北大做馆员的时候受过一些大教授的气,记了一辈子仇。领袖角色先是山大王,家妻不知下落,也不影响先娶一个压寨夫人。

不愁吃喝,据说一辈子大半辈子都有专门的警卫或厨子,吃毛家红烧肉,那个年代还能做到肥多瘦少。也没愁过钱。最低潮也不过是党内斗争被靠边,没了实权,但还是苏维埃主席,被人供着。食有鱼,出有马,这还是他一辈子最倒霉的时期呢。

虽然是从土得掉渣的地儿走出来的,却出落得一辈子是精神贵族。

这两天一直在琢磨“个性自由发展”这个人类终极理想。发现迄今的人类社会,只有少而又少的幸运儿,达到了这个境地,99%+ 的人都是俗人,为生计疲于奔命。

毛是一个异类,自己走入自由境地。其他人大多是贵族血统。譬如达尔文。

拜伦应该也是自由的,他是不是贵族?

所谓英雄创造历史,指的就是这批在人类还不够文明的时代,由于独特的原因,个性自由发展到极致,不受他人约束,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物。他们从自我实现这个角度极度圆满了。而对社会的进步或毁坏则要单论。是历史学家研究不完的话题人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14336.html

上一篇:易燃品应该堆放在一起还是隔离开来?
下一篇:如何对技术审美?

 

2  曹聪 尤明庆

英雄创造历史 (屏蔽留存)

英雄创造历史

屏蔽已有 3710 次阅读 2015-8-21 23:40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毛主席, 个性发展

看毛主席的一生,功过政治评价先放在一边,也算是少有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极限了。

他自从成年后一直是某种领袖,只短期在北大做馆员的时候受过一些大教授的气,记了一辈子仇。领袖角色先是山大王,家妻不知下落,也不影响先娶一个压寨夫人。

不愁吃喝,据说一辈子大半辈子都有专门的警卫或厨子,吃毛家红烧肉,那个年代还能做到肥多瘦少。也没愁过钱。最低潮也不过是党内斗争被靠边,没了实权,但还是苏维埃主席,被人供着。食有鱼,出有马,这还是他一辈子最倒霉的时期呢。

虽然是从土得掉渣的地儿走出来的,却出落得一辈子是精神贵族,高高在上。对着洋教授学术泰斗数落孙子似的。连美国总统来拜见也都极度谦虚,恭维有加。

这两天一直在琢磨“个性自由发展”这个人类终极理想。发现迄今的人类社会,只有少而又少的幸运儿,达到了这个境地,99%+ 的人都是俗人,为生计疲于奔命。

毛是一个异类,自己走入自由境地。其他人大多是贵族血统或处于养尊处优的上流阶层。譬如达尔文。

拜伦应该也是自由的,他也是贵族出身。

所谓英雄创造历史,指的就是这批在人类还不够文明的时代,由于独特的原因,个性自由发展到极致,不受他人约束,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物。他们从自我实现这个角度极度圆满了。而对社会的进步或毁坏则要单论。三七开,七三开,还是五五开,都是历史学家研究不完的话题人物。

from 个性的自由发展 2015-08-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914965.html

上一篇:易燃品应该堆放在一起还是隔离开来?
下一篇:如何对技术审美?

 

11  陈楷翰 罗教明 张能立 蔡小宁 李毅伟 李永丹 文克玲 马红孺 biofans yangb919 bridgeneer

发表评论评论 (54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45]黄玉源   2015-9-4 17:35
好好理解邓小平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认真的做好

删除 回复 |赞[44]黄玉源   2015-9-4 17:32
请你不要对毛主席的个人的怨恨,就要去否定毛主席的功绩。这是徒劳的。不要以为拿“文革‘中的一些错误为借口和堂皇的”理由“去想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这个问题很严肃。请注意了。即便是听邓小平话,那么就必须全面的听,他提出”必须坚持思想基本原则“,即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的机会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困难,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在这样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下,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将我们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科学地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题”。邓小平提醒全党注意那种怀疑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在一小部分人中蔓延,他指出“我们必须一方面继续坚定地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帮助一部分还在中毒的同志觉悟过来,并且对极少数人所散布的诽谤党中央的反动言论给予痛击;另一方面用巨大的努力同怀疑上面所说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作坚决的斗争。这两种思潮都是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都是妨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进的。”邓小平还论述了四项基本原则是完整的指导原则,论述了它的核心。他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强调指出,每个共产党员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的动摇。 

删除 回复 |赞[43]黄玉源   2015-9-4 17:25
则与什么“翻案”是两码事,请不要乱扣帽子。告诉你,我是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的几次的第一撰写者,请不要拿这些变换手法的伎俩来乱说话。

删除 回复 |赞[42]黄玉源   2015-9-1 09:59
所说的是仅仅动不动就拿“文革”来说事,去否定改革开放前的事情是错误的。
 回复  : 那可能我误解了您的意思。
不过,从你的行文中,确实很容易看出您有为文革翻案的意思,至少是想要否定 “全面否定文革”的既定共识,而且想要对毛主席对文革负有主要责任的历史定论翻案:

“文革期间除了武斗明显的那1年多比较乱之外,斗错了一批干部等人员(后来在1971年后陆续的回到工作岗位),也还有很多为国家好的事情和成就的。武斗和混乱、整的很多人也不是毛的意愿,是部分人利用混乱的机会,从中打击他人而谋取个人利益的。”

2015-9-2 04:2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41]黄玉源   2015-8-31 11:23
前面的话可能带有些气的,也不能说博主要否定什么吧,但是可能不能老拿“文革”的一个较小阶段的错误的事情去排斥和否定许多我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之前的事情;文革期间除了武斗明显的那1年多比较乱之外,斗错了一批干部等人员(后来在1971年后陆续的回到工作岗位),也还有很多为国家好的事情和成就的。武斗和混乱、整的很多人也不是毛的意愿,是部分人利用混乱的机会,从中打击他人而谋取个人利益的。正如,改革开放后,也存在许多的明显问题和一些混乱的现象,比如社会的秩序问题、环境问题、遵纪守法意识和道德缺失、滑坡,贪腐现象很普遍了等等,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了改革开放的许多策略是正确的,而后来能及时的调整,尤其是现在习主席这一任的领导班子的狠抓反腐、整肃官风和官纪,依法治国,大力建设好生态文明等重大措施,都是很好的,人民多欢迎。一个国家需要一个贯穿着而不断的文化和思想的脉络主线,不可能把历史和现在隔断开来吧。因为,只有发扬过去的好传统和好的作风和弘扬传统的文化,国家的人民才有个凝聚力、精神的依托和信心。
 回复  : 可以理解您的意思、角度和心情。

不过,全面否定文革应该是多数人的意志,正好也符合小平同志和执政党的意志。要给文革翻案,不太容易。

这就好比1949年前的国民党当政时期,还有军阀混战时期,再往前还有晚清,要按照你那盲人摸象地勘社会,最恶劣的朝代和社会都会找到一些好的事情。是不是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推向极端的一分为二, 说了等于没说,因为没有价值取向,没有什么信息量。

2015-8-31 22:15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40]黄玉源   2015-8-30 10:25
从博主在对我21楼处的回复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要否定改革开放前的从解放后到1978年之前的几乎所有的事情,因此,对毛主席才采用此种方式来评论的。

删除 回复 |赞[39]黄玉源   2015-8-30 10:23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30年来否定改革前的30年,也不能用改革前的30年来否定改革后的30年的好的事物和事情,这是习主席说的。请做到这一点。

删除 回复 |赞[38]panyz1000   2015-8-26 21:09
我怕的是隐藏这些人内心的狂热与兽性,极端的暴力和血腥的野性,毛左朋友们原教旨主义情绪确实让我心有余悸,让中国大地时刻笼罩极权阴影。

hidden
删除 |[37]用户名   2015-8-26 14:2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回复  : 他比泼妇骂街更可怜。他这种,自生自灭吧,互骂或辩论都毫无意义。如果是年轻毛左,倒是更值得对待,因为他们可能重演文革。

2015-8-27 02:52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6]侯成亚   2015-8-25 00:37
对你这种恶毒的人,怎么都不过分。

删除 回复 |赞[35]mirrorliwei   2015-8-24 18:00
to 34 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个说法。但是被记录在历史资料中的人物却一定不是“人民群众”。因此,如果从尊重史料的立场出发,就只能检验、研究出来“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

删除 回复 |赞[34]柳竹浠   2015-8-24 13:16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英雄甚至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 ③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④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
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

删除 回复 |赞[33]吴跃华   2015-8-24 11:31
质疑李维网友关于毛的文章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915473

删除 回复 |赞[32]洪建辉   2015-8-24 08:00
什么样的土壤出什么样的果子。看到现在还有那么多死忠粉丝,才知道三年灾害和文革有其必然性。
 回复  : 有土壤,文革不是没有回来的可能。微信群中有一类极左的帖子特别火,就是一种表现。

2015-8-24 21:44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31]cmshd   2015-8-24 00:39
关于对毛先生的评价,确实存在不同的看法。初步统计,一般60年代以前的人中,出身草根阶层的评价多比较正面,那个年代出身所谓地富反坏右家庭和干部家庭的,多持负面;70年代以后出生的受改开媒体的影响,比较多元需要进一步统计和分析!

hidden
删除 |[30]用户名   2015-8-24 00:0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回复  : 不用骂他,毕竟是个老年人,虽然他骂人的时候一副血海深仇的样子。

2015-8-24 21:46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9]Vulcan   2015-8-23 22:25
毛时代真的像楼下一些人说的那么美好?我经历了毛时代的农村生活(祖上都是农民),农民确实都有地种,不过不是自己家的地,一年到头吃不饱(欠生产队工分是普遍情况),“公平,和谐和幸福”,“社会风气好”,,,,不知这是哪里听来的?全是意淫!连家里母鸡生个蛋都经常被偷(可怜的鸡狗被偷了宰吃也是常事),村干部欺压普通农民是家常便饭。剥夺农民的自主土地,强行把粮食收归国有,人为划分农村和城市的对立,残酷剥削农民(绝大多数人),这叫“互助互惠”,”互敬互尊“?一派胡言!80年代初搞承包,农民立马从吃不饱到吃不完,自由时间还多得多,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没饭吃的社会有什么值得好夸的?
 回复  : 盲人摸象说的就是这个。毛时代的“美好”的一面是有的,譬如民风淳朴,学雷锋的好人好事也常有,黄赌毒嫖基本绝迹,价格低廉多年不变(当然工资也多年不变),等。但是,把毛时代描述成那样理想的美好社会,无视毛时代的错误与灾难,从总体上来讲,就是对改革开放及其必要性的否定,对社会总体进步的否定,这个是摸象的盲人有意或无意为之的。

2015-8-24 21:53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8]彭振华   2015-8-23 15:52
[18]lmnnml  2015-8-23 02:15
博主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恶毒攻击是有其阶级烙印的。 他的曾祖父在考上秀才(相当于小学毕业)后, 由于天资愚笨, 几次考试也考不上举人(相当于高中毕业,当然就不能考进士), 依仗家中是大地主有钱, 于是买了一个贡生的头衔(相当于副举人, 即中学肄业)。后来清朝被推翻, 功名无就,买贡生的钱财丢到水中, 心中愤愤 回到安徽的老家农村开了一个私塾。不干心于功名无着, 于是依仗家中是大地主的财力, 变卖了一些田地, 送其祖父一代留日, 但可能是祖传的基因不行,学习成绩不好, 回国后没有好工作(那个时代, 留日回来找不到工作的基本都是庸才),郁郁而早逝。 由其祖父管理一大片田地, 但其后的子女仍然没有能够出息, 坐吃山空。  到其父辈, 分了家产, 几乎吃不上红烧肉(所以博主对毛主席吃红烧肉非常嫉妒), 解放时几乎被划为富农。 所以对毛主席的土改非常不满。
以上都是博主自己说的。 从上面介绍博主的家世, 完全可以理解博主对毛主席仇恨的阶级根源。
 回复  : 说的不错,给你个小红花。

2015-8-24 00:05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7]马建敏   2015-8-23 15:27
[3]Kexuerenwu  2015-8-22 00:10
”领袖角色先是山大王,家妻不知下落,也不影响先娶一个压寨夫人。”
好大的胆子!快跑!侯成亚来了!
----
绝了!

删除 回复 |赞[26]hongyi007   2015-8-23 11:57
能有大成之功者,多呈所谓“个性自由发展”的状况。而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其才能与境遇结合之完善,堪称奇迹。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不息奋斗而有伟大成功的一生。

删除 回复 |赞[25]hongyi007   2015-8-23 11:38
达尔文并非贵族出身,但是其家庭很富裕。

删除 回复 |赞[24]侯成亚   2015-8-23 11:11
建议大家注意一下,看看科学网上这种土豪劣绅的余孽还有几个,以防被其妖言所惑。

删除 回复 |赞[23]侯成亚   2015-8-23 10:42
看博主的样子,也一大把年纪了。真奇怪,这种人当年怎么没被宋彬彬们打死呢?
 回复  : 您老发泄完没有?乍看,还以为是一个小年轻,新时代的红卫兵。为了观点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对无任何个人冤仇的人如此恶毒地谩骂诅咒。后来才看待您自称垂垂老矣,不由得心存恻隐之心。您老多发泄,把毒火全发泄出来,可以延缓老年痴呆。人之将老,其言不善,您老一辈子活得不容易,那就活个痛快吧,您要是还没诅咒完,再多多发泄,我也不删您,终身赦免您的恶毒。

Patro, forgive him, for he ain't know what he's doing.

2015-8-24 22:06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2]徐绍辉   2015-8-23 09:49
任何对毛主席的诋毁都不得人心!蚍蜉撼树!

删除 回复 |赞[21]黄玉源   2015-8-23 09:05
在对待一个人物的评述方面,尤其是领袖,必须要认真、严肃和实事求是,不能偏激地讲话。假如一个人喜欢“自由”就能成事的话,那才怪了呢?那强悍、野蛮的日本帝国主义和8百万的国民党疯狂进攻的军队,以及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面对如此大规模和力量强大的多国联合军队的进攻,是一个人以“个性自由发展”、不愿受拘束的方式就能把他们打败的吗?那是笑话!也很荒谬的。再什么“个性自由发展”到什么极致,可能连两个军(此处指军队的组成建制方面)都打不过的。主要是有伟大的气魄、宏韬伟略,精细、巧妙的战术及衷心地爱民、为民的情怀,只有毛主席这样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政治家及如此一心为民的领袖,才能领导共产党和广大民众经过那么艰苦的长时期的战斗才能把中国从一个饱受帝国主义欺凌、殖民主义剥削、官僚、土豪、大资本家财团大肆勾结盘剥广大民众,极大多数人民穷困而盼望能够有光明和希望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三座大山压制广大民众的国家解放出来,赶走了长期霸占在国内的所有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以及推翻了搞腐朽资本主义运作、两极分化、少数富人花天酒地,极大多数民众饱受欺凌和贫寒的腐朽政权,让农民有地种,工人当家做主人,社会各阶层民众能在均富的思想引领下,过着公平、和谐而幸福的生活,社会风气好,人们互助互惠,互敬互尊,团结一致,建设和保卫祖国,把我国建设为在世界有尊严、有影响力,帝国主义不敢再随意欺压和鄙视的、人民豪情满怀的国家。这是毛主席为领袖的时期取得的伟大功绩。我们要讲良心,要感恩,这涉及到品德问题,会影响到国内的许多年轻人,不记住恩情的人,就意味着以后没有人再去给予其恩惠;而且各顾各的社会和民族,将是凝聚力很低,力量不强的,而当外来势力在各方面削弱和打压、甚至入侵这个国家领土领海时,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内讧和内斗是一个国家容易被击败的主要原因;而扶正气、凝聚民心,团结奋斗,才是这个国家走向富强和卫国的正确道路。凡涉及到一个民族的素养问,不可随意乱讲着玩,影响很重要。因此,对于不负责任的、歪曲的说法,学者们和广大的民众应该马上给予驳斥。
 回复  : 黄老师似乎是老人,不怀疑您的认真严肃。至于实事求是,没有比您的毛时代的美好社会的描述离开事实更远的了。如果您描述是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就没有了。否定的是改革开放,这不是给您上纲上线,您可以保留您的毛主义。

2015-8-24 00:271 楼(回复楼主)赞|回复

删除 回复 |赞[20]蔡小宁   2015-8-23 08:45
如果毛生在美国,应该不会犯那么大错误。毛是天才,但是需要制度约束。

删除 回复 |赞[19]haishanzhidian   2015-8-23 08:34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种恨是不讲正义、不讲公理、不讲事实的。

删除 回复 |赞[18]侯成亚   2015-8-23 02:46
18楼:哦!这小丑果然是土豪劣绅的遗种。其实,不止他一个,科学网上恶意诋毁、污蔑毛泽东的,都是这一类社会垃圾。这是由他们的没落阶级的本性决定的,不可改变的。但必须揭露他们的丑恶盲目,不能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惑乱视听。
谢谢提供资料!

删除 回复 |赞[17]侯成亚   2015-8-23 01:52
《求是》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它所发出的是中共中央的信息和声音。、
小丑们,不要再蚍蜉撼树了!

删除 回复 |赞[16]侯成亚   2015-8-23 01:44
凤凰网·资信栏目,2015、8、22、文章:《求是社长:”非毛化“言论无法撼动毛泽东历史地位》,卑劣的反毛i小丑们,可否一看?

删除 回复 |赞[15]侯成亚   2015-8-23 01:30
哈哈!还有人怕无权、无势、无钱、垂垂老矣的侯成亚!真鼠辈也!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删除 回复 |赞[14]侯成亚   2015-8-23 01:14
如此挖空心思地诽谤一个一生为革命、为人民、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逝后没给子孙留下如何物质财富的、已逝去的老人,良心何在?你就不怕遭报应吗?

删除 回复 |赞[13]侯成亚   2015-8-23 00:58
知道你坏,但不知道你坏到这种地步。诚所谓”头上长疮,脚下流脓“者也。

删除 回复 |赞[12]林中祥   2015-8-22 17:55
毛泽东是提着脑袋做事的,有多少人敢?所以你的文中他生活无忧的描述我觉得有失公允。他的亲人多少为革命牺牲了?至于他在革命时期到底伙食如何,我觉得还是要有点根据,长征时期要想吃好的都不可能特别是过草地,我觉得他这样的官,一般不会饿着,除非真是山穷水尽了。

删除 回复 |赞[11]曾杰   2015-8-22 15:05
贵族是世袭,英雄是自己闯出来,中国古代和现代美国都是英雄的文化,而欧洲中世纪才是贵族的社会。
当今华文世界(包括正规影视媒体),频繁出现贵族、土豪和教主等欧洲中世纪的词汇,很奇怪的现象!

删除 回复 |赞[10]杨正瓴   2015-8-22 13:37
《大清律例》,一夫一妻多妾制。

删除 回复 |赞[9]杨正瓴   2015-8-22 12:31
(1)秋收起义
http://cpc.people.com.cn/GB/33837/2534129.html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 三湾改编”后的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2)侠骨柔情:杨开慧等3位女共产党员革命人生
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11-06/24/content_23089755.htm
1930年10月24日,敌人包围了杨开慧的住所。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0/18/content_2104977.htm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删除 回复 |赞[8]杨正瓴   2015-8-22 12:17
民法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baike/1000/2008/200805111453820_5.html
从1929年5月~1931年12月分编陆续公布,共分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5编,计1225条。这部法典承袭了德国、瑞士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原则和体系,但也保留了上述三次民律草案中的封建主义的内容。

删除 回复 |赞[7]杨正瓴   2015-8-22 12:06
(1)《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
http://jgstour.com/News.shtml?p5=1795
1928年5月28日,毛泽东同贺子珍在茅坪象山庵结为夫妻。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在《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中提到: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塘边村前后工作了40多天,回到茅坪象山庵后,他俩结合在了一起,那一天是1928年5月28日。他俩请来大媒人袁文才等10多人,在一起热闹了一番。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两人也没有互赠贵重的纪念品。他们全部的家当就是两人的军用背包和身上穿的几件衣服。
  
(2)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被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3)民法 (中华民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法总则编于民国18年(1929年)5月23日公布,自同年10月10日施行。债编于民国18年11月22日公布,民国19年(1930年)5月5日施行。
   
木有问题。

hidden
删除 |[6]用户名   2015-8-22 10:35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回复 |赞[5]郑中   2015-8-22 10:21
社会分工越细,人性愈残,能力越单一。全面发展的个体在现实社会中还容易遭嫉妒、打压,个体的全面发展至今还是理想。

删除 回复 |赞[4]罗教明   2015-8-22 00:36
历史的非常时期:时势造英雄,英雄创造历史。
科学的非常时期:两朵乌云造就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他们俩推翻了经典物理思想创造了现代物理。

hidden
删除 |[3]用户名   2015-8-22 00:10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回复 |赞[2]shiyongjin   2015-8-22 00:10
老毛是自由了,自由得无法无天,为所欲为,让其他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自由了。

删除 回复 |赞[1]陈楷翰   2015-8-21 23:58
李老师说的是,故西方的英雄主义一直就深入民心。

聊一聊世界语及老柴老乔以及老马老恩 (屏蔽存档)

泥沙龙笔记:聊一聊世界语及老柴老乔以及老马老恩

屏蔽已有 2303 次阅读 2015-10-3 16:3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马克思, 恩格斯, Esperanto, 世界语, 乔姆斯基

黄: 世界语不能算是自然语言吧。

世界语算是准自然语言。诞生不自然,发展自然了。

毛: 实际上有用世界语于日常生活和交流的吗?

有啊,在 “世界语国(Esperantio)”,我有系列博文谈世界语传奇,有空光临:《我的世界语国》, 还有《朝华午拾:世界语之恋》,名字都挺文傻的。没想到混到理呆的群里来了。

黄: @wei 为什么许多革命者喜欢世界语呢?就是说革命者倾向于拥抱新鲜事物?有创新精神?

黄老师,我觉得所有人都会喜欢世界语,如果有时间领略的话,不带偏见的话。关键是,我们一辈子匆匆忙忙谋生,无暇顾及罢了。世界语是可以让任何喜欢语言的人入迷的东西,不仅仅是革命者。

毛: 革命者倾向于理想化

世界语的魅力和美丽,毛老这样的可以 fell in love,不能自拔的。

北: 语言能用不就得了 严谨不见得是好事,世界语就是垃圾,毫无美感

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美感是一种平衡,你不能领略这种平衡的美妙。

毛: 我觉得这正是一个缩影:革命者倾向于理想化并把事情推向极致,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行不通。

北: 同意毛老师 一致化 理想化是革命理想的缩影。

美感既可来自规则的完善,也可来自事物的模糊和朦胧。要看你倾向于科技还是艺术。

北: 从美感来说 语言的最主要功能不是准确表达,反而是不准确的表达。

毛老说得对。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美感无法强求一律。但是严谨度是可以测量的,简洁度是可以测量的,歧义度也是可以测量的。

毛老写程序,会觉得某些程序很美,而文傻写的程序就不美即便 working。这也是语言的美。

毛: 对,物理学家和码农的美感肯定跟诗人不一样。

北诗人也不比洪诗人。诗人之间美感也有不同。

qj: 如果语言无比严谨没有歧义,各位也就没有这工作机会了也没得争辩哈哈哈

那是,要都是世界语,我就没啥活做了,也没的神侃了。是人都可以写个世界语 parser 出来。当然还是比电脑语言难,但是毛老写个 Esperanto parser 没问题。

北: 如果无比严谨 那就是计算机语言了。世界上觉得程序比小说好看的人是有,但是太少了,根本无足轻重。

毛: 世界语也做不到上下文无关吧?

关于美的争论是不毛之争,没有什么价值。

北: 但是可以肯定,如果大家都说世界语是不美的。因为没有了变化和差异性。

上下文无关不无关,是乔姆斯基的陷阱。真个儿满拧。根本就不该使用这个概念来对自然语言做归类。记得30多年前,曾经有很多的论文陷入这个争论,自然语言是无关的,还是敏感的,还是微弱敏感的(mildly sensitive),完全不着边际。还是白老师说得好,本来就是一个毛毛虫,非要画几个圆圈,然后讨论哪一个圈合适自然语言。这是乔姆斯基误导了一代人的一个典型例子。

北: 我知道北京世界语协会的活动地点,在取灯胡同一个饭馆。

中国世界语运动在改革大潮中已经七零八落了。大家忙着挣钱和谋生,少有世界语情趣了。

北: 世界语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可是我现在自己跟自己还常常说世界语。我女儿受我的影响也学了,所以我们手机 text 对方时候常常用世界语:kara mia, kiel fartas vi? amegas vin!

毛: NLP是大数据处理中绕不过去的一环,以后要是一点不懂这个就不足以言大数据了。

毛: 世界语在世界上的现状怎样?

世界语容易受到两种人的欢迎,一种是革命者,一种是理呆,特别是码农或者学逻辑的人。

大约几千万人吧。大的城市,无论哪里,大多有世界语俱乐部。

毛: 当年瞿秋白就是学世界语的,是吗?

北: 多为迂腐木讷的持左派意见者

很多名人都学过,迷恋或推崇。毛老要是学了,我担保你拍案叫绝。

毛: 但是这个东西毕竟不接地气。

不在这个,在它活生生地揭示了一个语言可以做到怎样的简洁,而仍然保持表达力的丰富。这种极致是难以想象的。

毛: 你讲的也有道理,当年我读《反杜林论》就有点拍案叫绝的味道。

柴门霍夫在简洁和易学里面所玩的平衡是极其艺术的,他在世界语方案发布之前,已经烂熟于心。

用了一辈子世界语,可以找到一些瑕疵,当年可以有另外的设计。但是总体而言,这是在领略一个超级天才的超级表演。自然语言被认为那么复杂、深奥、那么地不逻辑和强盗。到了柴大师手中,变戏法一样,变成如此规整简单,但它仍然不失自然语言的本性,而不是电脑的语言。

北: 那只是一套规则,不是活的语言,我觉得已经失掉了。

毛: 世界语  ------〉 共产主义,柴门霍夫  ----〉 马克思,世界语学者  ----〉革命者

北: 同意毛老的类比,我的实际感受也是如此。

简单说两句 馋馋您

所有的词类都是明确的,没有例外:

名词 -o

动词 -i (-as -is -os -us -u)

形容词 -a

副词 -e

有美丽  bel-a

就有丑陋: mal-bel-a

有 高: alt-a

就有矮: mal-alt-a

有兄弟 frat-o

就有姐妹: frat-in-o

毛: 世界语规则   ----〉 计划经济规则

有爸爸 patr-o

就有妈妈:patr-in-o

有好 bon-a

就有不好 ne-bon-a,or ne bona

这样的语言不是太单调么?是的,要简洁,就免不了单调一些。但是柴大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把实词规范化以后,有意定义了一批小词,这些小词是需要死记的,但是我们前面说了,这对每一个自然语言都是如此,是语言形式的重要的种类,可以枚举,而且常用,因此没有多少记忆负担。结果,一个语句的单调性被弥补了。因为语句总是由各种小词把实词联接在一起的。语句听起来就开始有跌宕,不再像一个机器人说的话了。

你说他有多了不起。

毛: 不讲世界语的人   -----〉小生产者、自发资本主义、自由主义者

不懂情调的人。

毛: 被翻译成世界语的文学作品多吗?

第一本是《圣经》,柴老自己翻译的。他还翻译了一些名著,以表明语言的表达性。后来的人有很多致力于名著的翻译,包括国内的世界语者。

北: 翻译量不说明问题 得看有没有读者

我的远房师兄周流溪教授翻译了《离骚》。

基本上,所有的名著都有世界语译本了。

毛: 但是这些努力基本上都白费了。

是小众,但是薪火相传,不会灭绝。总有一部分人会被迷住,因此传承。谁知道呢,也许哪一天世界大同了,需要立一个共同中立的标准语,为了反对歧视和政治正确,世界语被选中了呢。

英语成为实际的世界语,连我这个英语专业的人都不平。什么鸟语言,,居然堂而皇之统一了世界。英语丑陋之处太多了。

毛: 所以这个东西跟共产主义的相似度确实很高。

那乔老爷应该喜欢世界语了?

没有报道。他好像没有评论过。乔老爷作为超级语言学家,其实懂的语言不多。有很多批评说,他的语言学受到他的语言能力的局限。

Michaeོl Mi: @wei 柴门斯基的母语如果是汉语,或者其他非拉丁语,设计出来的世界语会是怎样的?抑或无解?

我觉得无解,柴老已经最大限度地把欧洲语言抹平了。

毛: 如果有人采访乔老爷,这世界语倒是个很好的话题。尼克?

如果要想进一步抹平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难度太大,很难自然起来。

毛: 那时候还没有程序设计语言。如果放在现在,柴氏也许会干脆就定义一种形式语言?

Michaeོl: 秀才认字读半边。抹平的难度应该不大。剩下的半边用来释义即可

反正我觉得柴门霍夫已经走到极限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语言天才。他就是个眼科医生而已,业余爱好语言,并没有语言学的培训。可是语感和对语言学的自发领悟是令人惊异的。只能说,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些让我等小民高山仰止的人物。他就是一个。崇拜他不亚于崇拜乔姆斯基。

毛: 我正想问你,更崇拜乔老爷还是柴医生?

不赞同乔姆斯基,但是没有乔姆斯基,我们很多东西连一个 reference frame 都没有,无从讨论。

Michaeོl: 柴门应该是把etymology重新梳理了一遍而已。有人要是把说文解字也梳理一遍应该也可以,但中文最大的障碍是创新精神,除去迷信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信徒后就不剩几个了,所以文字改革在中国会很慢 @wei 

乔氏还是胜于柴氏。乔氏是爱因斯坦级别的,柴氏还不到牛顿吧。

毛: 要论对于人类的贡献,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乔老爷高多了。

柴也到不了牛顿的级别。我看相当于当下在搞统一场论的那些人。

柴氏基本是个江湖艺人,不是乔老爷这样的理论大师。

毛老读《反杜林论》拍案叫绝。我在高中的时候,是读《政治经济学教程》拍案叫绝。因为读得太投入,后来在社科院修《资本论》(必修课),砖头一样厚的,轻松拿A,觉得马克思太啰嗦了。同样的论点 车轱辘转 反复论证 各个侧面 苦口婆心 不厌其烦。

毛: 我到现在还认为这本书不错。我觉得恩格斯的水平其实比马克思高。我是说《反杜林论》不错。

那个我没读。五体投地拜倒在马克思《资本论》以后很多年,才发现和认可了批判马克思的声音。

毛: 苦口婆心 不厌其烦其实倒是好的,但是《资本论》其实是《非资本论》,完全抹杀资本的作用明显脱离实际。

正是,藐视资本,无视资本的作用和价值,这种偏向是致命的。

毛: 所以,我觉得世界语学者有点像人民大学那些一辈子教马列的人。但还是要好一些,无用总比有害好。

马克思虽然是严谨的学者,至少写《资本论》比《共产党宣言》要冷静得多,但是骨子里他是带着对资本和铜臭的极端厌恶这种情绪去著述的。而对资本和铜臭的厌恶是如此的自然,我们都曾经历过,都有这种体验,都曾痛恨过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

毛: 我觉得他也不是那么严谨,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研究,按说是很好的,但是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就说不上很严谨,把阶级斗争提得太高了。

那个不算。《资本论》本身从形式上看,是严谨的,引用一丝不苟,耗时几十年,呕心沥血,反复推敲。

也做了一些对情绪好恶的抑制,譬如认为虽然是剥削,仍然是在等价交换的框架了。这个等价二字(褒义词)就是压抑了对资本及其人格化的厌恶。

Nick: 恩格斯民科

毛: 他用的是演绎方法,但是演绎的出发点是公理,如果这个前提站不住,那么后面的逻辑运用都是白搭了。其实哲学家们在科学方面都只是民科的水平。

Nick: 恩格斯哲学也民科

毛: 我倒觉得他比马克思还好一些。

北: @Nick 应该叫民哲

Nick: @北 我是generally说票友的意思,比如说你是民鼓。

毛: 鹏兄这民鼓可比许多专鼓高多了。

北: 我的目标是民仁 谢谢

白: 伟哥楼歪了

白: 我赞同“世界语是垃圾”

RW: 白爷,愿闻其详

Nick: 我儿子这学期选了门social linguistics(?)的软课,选课主要原因就是老师答应老乔会来。我可以让他问问老乔他怎么看世界语。

美不美不好争,垃圾还是宝贝就更不好争了。你的美味是他人的毒药。

Michaeོl: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北: 所以每个人只要真实地忠于自己内心表达观点就好了。因为每个人都只能代表自己

RW: @Michael 让我想起电影 汤姆叔叔小屋 里的一句台词

Michaeོl: @RW 这是新概念英语里一课的题目。在座都学过吧

北: 如果对于你是毒药 没必要因为对他人是美味 就考虑到底该怎么说

洪: https://www.esperanto-usa.org/en/content/noam-chomsky-me-and-esperanto 

Noam Chomsky, me, and Esperanto

Back in the 1970’s, I sent Noam Chomsky, the famous MIT linguist, a letter asking his take on Esperanto. His reply indicated some possible interest (at least, as I recall, on the part of his son), and so I showed his reply to my father, who sent him a letter urging Professor Chomsky to obtain a textbook and other materials and begin learning the language. Chomsky’s reply was, as close as I can recall, “I’m sorry that I cannot meet your expectations, but we all have our priorities. Otherwise life would be impossible.” And that was the end of that. I still have this correspondence, of course, but it is in storage back in the States (and I am in China), but I thought that this tidbit ought to be part of the annals of Esperanto.

Mike Jones

Beijing

28.Jan.2011

可惜大师没机会学。他priorities是批评美国。不过也是车轱辘话多。少一点车轱辘话,两个世界语也学会了。

毛: 这个Mike Jones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2011年初在北京。

【相关博文】

《我的世界语国(1)》

【我的世界语国(2)】
【我的世界语国(3)】

【我的世界语国(4)】

《我的世界语国(5)》 

《立委随笔:Esperanto: 爱斯不难读》

《一小时学会世界语语法》

《乔姆斯基的“世界语”》

立委世界语文章 (1987): 《中国报道:通天塔必将建成》

ZT: 中外名人论世界语

《立委随笔:世界语跟宗教的关系》

《立委随笔:熵和世界语》 

立委世界语论文(1986): 《国际语到汉语和英语的自动翻译》

立委硕士论文:世界语句法分析立委硕士论文全文(世界语版)

朝华午拾:shijie-师弟轶事(3)疯狂世界语

中美关系杂谈

江城记事:每周一议(5): 中美关系杂谈

汉阳一江水 汉阳一江水 Today
 

每周一议(5)

         中美关系杂谈

       作者:立委兄

       这一周什么议题最火爆,当然是 中美 关系。现在的 中 美 关 系困境,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在美帝国主义鼓噪下,大环境对中国很不利,放眼望去,朋 友  不多,环顾四周,敌 人  不少。 许许多多难解的扣,需要领导人大智慧、大勇气、大眼光才能化解。聪明、强硬、机智、坦率、勇敢、变通,邓公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

    2020庚子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今年灾难不断,注定要改变世界历史格局。生活在这大动荡年代,我们虽然提心吊胆,所幸我们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意外和惊诧,我们不知道,但历史正在改写,祝大家平安,活下去就是胜利!

三天前一个爆炸性新闻,震惊中美两国。

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在7月24日下午4时前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领馆人员被要求离开。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的行为十分罕见,可谓史无前例。而且限制在72小时以内,这么短的时限,明显带有羞辱性质,是可忍孰不可忍。

关闭领事馆,这是非常严重的外交事件,是中美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国际双边纠纷。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是中美建交以后中国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总领事馆,在中美关系上有象征意义。休斯顿是1979年  邓 公 访美的一站,邓 公 从美国牛仔手里接过牛仔帽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中美友好交往的象征。

................

    这一点我们的胡主编感觉到了,他连续发文,表达心中的愤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这是美方单方面对中方发起的政治挑衅,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中美领事条约有关规定,蓄意破坏中美关系,十分蛮横无理。

.................

     美国这次做的太过分了,中方应该会有反制措施,这是外交惯例,不然大国就太没面子了。

   刚刚得到信息,中国政府宣布,为对等反制,关闭美国驻成都总领馆。

    后续美国还会有什么新一轮报复行为,不得而知。如果发生什么更严重冲突,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不太惊奇了。

..................

    白宫新闻发言人麦肯纳尼答道:我们在有关中国的问题上保留了所有选项。 

记者追问:总统没有排除任何选项?

麦肯纳尼说:是的,他没有排除在中国问题上的任何选项。

    考虑到中美关系急速恶化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样的基本判断:一切皆有可能。

 

    ..........

美国以及他的盟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围剿,从美国政府放出风来看,有一招挺吓人的,........被禁止入境美国。世界的外交史上,还从来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当记者问及  特 朗 普  是否愿意就贸易与中国展开对话时,特  朗  普直接否决说,我们无意再与他们进行任何对话,因为对话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了对话,可以说是双方到了近乎冷战的状态。

外交事件不断升级,中国最核心利益之一,台海问题不断受到侵害,美国对台议案在美议会几乎都是全票通过。

美国 oo无pp人p隐j身 侦打jj一体机 飞行内陆侦察,并 主动 公开航线。

蓬佩奥 国务卿 公开宣称中国 南 海 主权 违法,美国两艘航母 战斗群游弋 在 南 海,肆意挑衅领海,不断触碰中国底线。

这几年来,中美关系险境环生,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比当年美 苏关系有过之而无不及,超过所有人的预料。美 国一环紧扣一环,一招比一招狠,一张比一张凶,露出了凶狠的本性!

.........

关于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美方有什么解释的?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奥特加斯在一份电子声明中说:“我们已经下令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以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和美国人的私人信息。”

.........

     谁都知道,这些都是表象,不是根本原因

     中美的矛盾根本就不是贸易上的,也不是南海,也不是台湾和香港,中美真正的矛盾其实就是老大和老二问题,核心是 意   识 形 态 问题。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向中方甩锅推责,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攻击,无端攻击中国的社会制度,.........。

中美双方走到如此地步,看来不是没理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中美双方不能很好的解决目前的矛盾,没有危机管控机制,斗争升级,关闭对话,互相抖狠,那么爆发小规模军事冲突都有可能。

全面封锁中国,打掉我们的发展势头,那是大概念事件。

........

强硬、报复并不难,而冷静、灵活、隐忍需要更多的拿捏、阅历、智慧,其价值也远甚于前者,但愿双方领导都有这样的大格局。

 

    .................

   胡鞍钢、金灿荣、张维为、司马南等人  狂言狂语,给  战  狼带来激情,给民族带来灾难。

...........

 

金政委说:我们“蹲着都比日本高,还怎么韬光养晦!” 

张维为说:该我们给美国立规矩了。

胡总编说:我们可以把美国逼回成农业国去。

...........

 

    好在上层还算清醒,7月17日,华春莹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法新社记者关于巴尔演讲中对中国的攻击时说,“中国从来无意挑战或者取代美国,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那些声称中国想超越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声称中国试图推翻现有规则体系的人,显然是以己度人,是对中国战略意图的严重误判和误读。”

    我们领袖也说: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

 

   .........人类公敌蓬佩奥今天在尼克松故居纪念馆发表简短演讲,尼克松孙子的主持,是否有什么含意,我不知道。

    但这个演讲很重要,是美国最近政策的宣示,公布了未来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新思路,应该好好研究。

   人类公敌蓬佩奥.....

    这个最新的演讲内容很反动,观点很明确,态度很坚定。他污蔑  我们  是bb 独 kk 裁, 他 挑 拨我 党 与人民鱼水关系。正式宣告美国 对华 接触 政策失败,而且宣布决不重蹈覆辙。强调 共 产 主义 与自由国家势不两立,提出组成“理念相近国家的民主联盟”,联手对抗“中国”,对中国采用“不信任并核查”策略,用强烈意识思态思维处理国际关系,思之极恐。

........

 

    由于种种原因,你们知道的,这篇每周一议不能深淡,就此打住,否则文章就不能面世了。(文章已删了又删,仍不知那里触发.....)

《语义计算群:AI 理性主义的终结是不可能的吗》

这注定是一本小众冷书。但愿所传承创新的符号自然语言学术,丝相连、藕不断。有如人工智能理性主义的潮起潮落,庶几留下一声历史的回响。谁知道呢,五十年河西,“神经”恐非历史的终结。钟摆回摆的时节,历史或被重新发现。

摘自《写在NLP小书出版之时》

宋:@wei 祝贺立委心血之作付梓!做科学,真知灼见;讲科学,深入浅出!

王:祝贺李老师出书,一定拜读!我觉得符号主义的香火是不会断的,因为无论符号主义还是统计主义,本质都是数学建模,都来源于对实际语料的考察(人工的或自动/半自动的),而且都有加入人类主观知识的操作空间(包括调整模型,引入新的变量或调整参数)。更深层次的争论点,也许出在“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需不需要(或者有没有可能脱离)人类总结的关于语言的知识”这个问题上?

李:@王,谨慎(不)乐观。我是这样看的。

先回顾一下亲身体验。当统计MT取代规则MT的时候,虽然知道是大势所趋,心里是不服的。统计MT虽然鲁棒,普适性强,但质量难以恭维,心里总在嘀咕,给我资源我会杀回来的。但是到了神经MT的时代,那是彻底服了。给我再多的资源,我也无法逼近神经MT;这不是说规则系统不能对神经MT有补充、改良的作用,但最多也就是帮助神经擦屁股,担当不了主力。擦屁股的地方当然有,譬如帮助克服神经张冠李戴 指鹿为马的毛病,或者是在神经使不上力气的地方,譬如领域场景没有足够翻译数据可供训练的时候。

如果以MT作为前车之鉴,面对神经,以前对于规则的自信的确受到了挑战和挫折。但是好在 MT 是个特殊的 case,不但有几乎无穷的免费的人工翻译的平行数据做训练,还有更加无穷无尽的自然语言原始语料可做语言模型(我们每说一句话,就是做了一次标注,标注什么是合法的语言现象)帮助语句通顺。而规则系统的语言生成根本上是在那里拿每个词的译法凑,无论如何达不到语言模型的通顺度。

其他的 NLP 任务和场景呢?这就回到了对 AI 理性主义命运的看法。

不好说。现在有预训练,也是有无穷无尽的数据。理论上讲,等到预训练足够丰富发达,后面的语义落地就可以变得很薄。预训练好比是代替或隐含了句法结构解析。而且,词典习得(lexicon acquisition)乃至本体知识库的习得(ontology acquisition)与构建,很大程度上也是可以直接从原始数据开始的,最多是插入一些有限的快速人工校验。这样看来,预训练+词典习得+神经,保不定哪一天“终结”了NLP理性主义,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果如此,是值得庆贺的。钟摆业已升天,使命已然完成,有什么必要盼它回摆呢?

谨慎乐观也是谨慎不乐观。因为迄今为止,垂直领域呼唤语言技术,嗷嗷待哺;这边厢闹得动静那么大的神经就是使不上力气,这种事儿我们在第一线看得多了。垂直领域NLP的主流,没标注数据就傻眼。

宋:理性主义永远不会灭绝。理性主义代表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和探求,包括对于语言规律的好奇和探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詹:其实,“理性主义”跟“经验主义”这样的对立方式,至少在顾名思义的层面上,容易误解:好像凭经验办事,不够理性似的。要搞清楚这两个名词的来历,可能需要到哲学故纸堆里找半天。

从某种意义上,预训练模型应该也是比较理性的吧。语言学追求的是范畴化的知识表示,是可理解的清晰的语言模型(因果关系)。机器学习追求的是数据(输入:输出)之间的函数拟合关系(相关关系)。二者也不是矛盾对立的。

大数据+深度学习可以带来机器翻译的效果有明显提升,但同样明显的是,它还是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要戏弄机器翻译系统,仍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个不像围棋,深度学习的围棋智能,人类已经干不过机器了。语言不是竞争的游戏,而是合作的游戏。

在理论层面,我丝毫看不到预训练模型有什么能像人类那样理解语言的机制。人类理解语言有两个层次:(1)显式符号层次;(2)隐式认知层次。语言学,尤其是基于结构主义分布思想的语言学,基本上就是对显式符号层次的观察,并将语言知识范畴化、系统化。语言学家做的工作,跟预训练模型做的工作,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分布颗粒度的区别。在细颗粒度尺度下,神经网络对符号分布的刻画(抛弃范畴化的分布)比语言学家的描述更准确。但是,”分布“ 跟 “语义”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分布”只是冰山一角,看得见的“言语”。“隐藏的认知”可能才是“语言”的真相(全貌?)。

任正非:发展芯片,光砸钱不行,还要砸人
2019年05月21日 09:52 新浪科技综合
https://tech.sina.com.cn/it/2019-05-21/doc-ihvhiews3388256.shtml

要从大数据里学到“砸钱”、“砸人”、“砸锅”、“砸饭碗”的“意思”,我还看不到头绪。一个亿广告砸出一百个亿的销售额。人如何理解“砸”的意思的?是靠分布吗?

梁:先有了“砸了一大笔钱”之说,然后才类比地理解了什么叫“砸人”,[Chuckle]

詹:是,理解一定需要“类比”能力。不理解也可以翻译。现在的NMT机器翻译经常能翻得非常好。

梁:“砸”,我的想象是,一个人举起一个很重的东西,拼命向下摔。[Grin] 砸锅砸碗是本意,

詹:“砸锅”已经从本意引申出去了。“砸碗”也可以不真的砸“碗”了[Grin]

梁:如果一件事情被我搞砸了,那这件事对我来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事。

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语言不是“坚硬之物”,信息符号常常可以不费力气的“揉巴”变形。是的。“砸”里边有“力度大”这个“语义”。我怒砸一块钱赌特朗普连任。

梁:人的认知结构里,有重要不重要之说,很多词(概念)围绕着“重要”这个概念 build 起来。

詹:是的。一是“重要”,二是“举重若轻”。这两样加在一起,就厉害了。如果总是很实诚地“负重前行“,机器估计能胜任。问题更在于,“轻和重”,不是“物理”,是“心理”。

梁:是的,先是“物理的”,后来才引申为“心理的”。

詹:一旦从看得见的“物理的”,变成看不见的“心理的”,就不仅仅是“分布”的事情了。

梁:刚才想到“距离”这个词,明显一开始是一个物理概念,后来引申义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还有网络空间距离,如果你我同在一个群里则距离为“1”。

荀:个人浅显理解:
1)理性和经验不是对立的。理性的表达,可以在各个语言的不同层级,可以是范畴化也可以实例化,也可以是两者结合,大数据支持下,可以给理性表达赋予概率和上下文。
2)理性和经验都是知识,理性表达一般认为是用人类已有知识和认识,但是机器使用隐式方式,采用了不为人所理解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也是知识。
3)经验主义不管用什么方法解决,结果总是要满足人对事实的解释。没有理性引导的经验主义是不存在的。
4)经验主义解决问题是有边界的,解决复杂问题理性方法不能缺位的。

詹:同意荀老师的观点。

Bu:宋老师,个人理解焦点问题是“知识是否必须是人能够理解的”。

理性主义是从“人理解的知识”出发建立模型。

这个苦恼对于其他领域(尤其是物理学)更甚:物理学家一直想理解世界;用DNN之后,效果好了,但是无法理解了。

宋:我们好奇宇宙是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来的,语言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好奇为什么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汉人隔着万里之遥,会同样发展出相近的句法体系,但词法体系非常不同,文字体系和语音体系完全不同……

Bu:宋老师的这个问题神经网络不好解答。

李:各位的讨论非常有意思。

宋老师说的理性主义,不是AI理性主义(符号主义),而是哲学理性主义,所问都是站得住的。乔姆斯基藐视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甚至讥笑它们,说里面一点 science 都没有,也是从理性主义探索的哲学角度说话,但看不出能真正为符号主义辩护。连接人工智能实践与 理性主义探索的纽带,迄今看来也只有符号主义了,虽然后者常常流于浅薄。

的确,我们很容易知道 nmt 不是在理解层次上翻译的。我们也可以针对这点,去巧妙地 “调戏” nmt 软件,让它出洋相,暴露出无知的本质。但这不影响它的翻译能力超过人的平均水平。符号规则 mt 无论怎么显得 “理解” 了语言,“能力” 上就是不如 nmt。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承认 nmt “终结”了翻译领域的理性主义。基本上就是宣告:哥们儿,这儿没你什么事儿了。不仅现在没有,未来也看不出你啥价值来,你已经完全出局,还是退休吧。

推而广之,假如同样的奇迹在 mt 以外的 nlp 任务中发生,我们是以其理解不足而否认它的碾压呢,还是承认 它 终结了 理性主义的应用价值?

Bu:李老师的终极之问。

李:当然,上面的假如,还的确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大概最多需要三到五年可以水落石出。

詹:一个NLP任务如果能重新定义为不需要理解,可以纳入end-to-end的框架,神经网络就能做好。

也许可以换个比喻?规则系统(我不倾向于使用理性主义来描述符号方法)像是自行车,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相当于汽车?不知这样类比是否恰当?汽车的速度当然碾压自行车,但是不是说自行车就要退休了,可能还可以再考虑?

梁:@詹卫东 汽车自行车的比喻我喜欢。不是说有了汽车,自行车就退休了,进博物馆了。

李:作为快速达到目的地的旅行工具,自行车和骑马一样,其实是退休了。自行车后来成了休闲锻炼或临时代步的工具,那是“发挥余热”,类似于给主流擦屁股。

实际上,语音处理曾经是以符号规则为基础的。现在还有人哪怕提一下语音需要理解/理性/符号吗?phonology 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它不是简单的物理存在。但speech 的能力上,理性主义早已被终结了,到了甚至提起它,都像是个笑话。当年伤害语言学家、流毒最广的名言:“我每开除一个语言学家,系统性能就上升”,说的就是语音。

詹:说真的,我一直很好奇Jelinek真的这样说过吗?这不是明显高估语言学家的能力吗?语言学家建设的能力,和破坏的能力,都比较弱。我是这么认为的。

李:他说的是事实,不过用了政治不正确的方式。这个事实就是:理性主义在语音AI领域被终结了, terminated,period. 

梁:这里理性主义是指,与神经网络对立的那一派吗? sorry I am a little lost.

李:对,是窄义,AI 理性主义就是符号主义,因为AI中还貌似找不到不是符号逻辑的理性主义(体现)呢。广义的哲学的理性主义,当然是永远的。

做了一辈子符号主义,说老实话,内心有点瞧不起它。不是它不好使、不管用、没有内部机制和学问,而是它就像玩家家似的,自己跟自己玩,哄自己高兴,忽悠大众,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的所谓“可解释性”,都是“编”出来的。这种“理解”,你要它多深刻, 它就多深刻,但与哲学上的人类理性,天壤之别。一个是里子(“玩家家”的游戏实质),一个是面子(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我们往往为了面子,拼命维护它背后的里子。也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LOL

当然,符号主义也不是那么不堪。他有一个万古长青的优越性,与生俱来的,不可动摇。就是它的可解释性/系统透明性所带来的定点纠错能力(debuggability)。这个优势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在工程上很重要。NLP 落地应用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它当成不断迭代打磨的语言软件工程。系统玩家家的好处是,人面对的不再是个黑箱 monster,而是个错误可追踪、可重复、可定点修复的代码。

宋:“博士以后辗转南下,机缘巧合……”(《写在NLP小书出版之时》)
其中“博士”是什么句法角色、语义角色?

白:@宋柔 是一个里程碑。若干个里程碑构成一个隐性的序结构,达到了其中某一个,就处于序当中的一个位置。“……以后”是时间化了的方位词。也可以说,时间只是在推理中出现,此处就是一个方位结构。表明在隐性序结构中的抽象“位置”关系。

宋:@白硕 你在说我前面提的一个问题:
“博士以后辗转南下,机缘巧合……”(李维《写在NLP小书出版之时》)
其中“博士”是什么句法角色、语义角色?
我觉得不一定存在一个序列。通常情况下,说“X以后”,X可以是表达一个事件的动词短语或事件性名词,如“发大水以后”“水灾以后”。这里是普通名词被看作事件名词,把“博士”看作意为“得到博士学位以后”的事件名词。类似的,“宴会以后”。只不过这个例子作为最常见的解释,“博士”指一个人,“以后”可以是时间词,相当于“后来”,但此处不是这个意思。

李:本来写的是“博士后”。觉得不妥,改成了 “博士以后”。前者被词典绑架了 不想让读者费力消歧(休眠唤醒 挺累的)只好再加一字。

宋:还是没逃出歧义。[Grin]

李:对。其实是 “博士阶段以后”,当时是个 abd (all but degree ) 而不是 phd,匆匆逃出来打工/创业,再回头去答辩已经是好几年后了。前后跨度七八年,到了学校规定的死期,再不搞定,学位就泡汤了。那种煎熬日子不好过,老觉得有个死刑幽灵在前面徘徊。当时的处境很尴尬,一边厢科研创业做得红红火火,既拿到投资人钱,又拿到政府基金;另一边论文导师非常难伺候,常常是不放行,但也没反馈。走题了,打住。

白:<名词>以后,就暗含一个序了。

詹:@宋柔 典型的事件名词如“车祸、大雨”直接加“以后”常见。不过“博士”不是事件名词,放在这个构式里,是被“压制(扭曲)”理解为一个事件。这应该是有一定条件的。“序列”是条件之一。小学、中学、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是个序列。这个序列里的词,内部结构并不整齐。博士同时又可以指博士生。

白:比如坐地铁,“圆明园以后人就空了”意思是过了圆明园这站以后人就空了。

詹:语言的生成和理解(编码跟解码)都有隐形的认知框架在起作用。

白:各站的排列就是隐含的序结构

詹:隐含的东西有的会在分布中显现。数据够多,也许能捕捉到。但我觉得,永远也不可能靠数据去复原认知。工程上能靠大数据模拟复原一些,当然是很了不起的。绝对不应该讥笑,但也不值得大吹特吹。

荀:目标是:基于大数据分布做高频语言事实还原,并能参照人类知识做泛化,进行长尾计算。

詹:理性主义就是讲理。神经网络在宏观层面,当然是讲理的。它的所谓不可解释性,是微观的处理过程层面,非线性模型,其“理”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能力。

白:少将以后就很难晋升了。背景序列是军衔。当然“少将”除了泛指,还可能特指。这是个歧义。记得贾彦德讲课把这类序结构归于所谓“语义场”。语义场一般都是人类自己弄出来的,可穷尽。

詹:语义场是李老师说的玩家家。可能从哲学层面看,要害正在玩家家。语言是可以“定义”的。定义就是玩家家。定义面向将来。数据只代表过去。我可以基于数据定义,我也可以凭空定义,只要“你懂的”。

荀:在工程上,定义语义场,也是标签化的过程,人可以定义精致的标签,也可以通过机器借助大数据。在分布意义下定义,不管哪种方式,能解决现场问题就是好的定义。

 

 

【相关】

《写在NLP小书出版之时》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立委NLP频道(liweinlp.com)】

 

 

 

 

 

 

【科普随笔:NLP主流的傲慢与偏见】(留存)

见鬼:科学网连这篇后来正式发表在专业杂志上的文章也屏蔽了!留存于此。

 

上篇博文【科普随笔:NLP的宗教战争?兼论深度学习】匆匆写就发出以后,没想到在新浪微博上一夜间有好几万点击,而平时我在新浪转发的博文最多也不到几千点击。想来一是题目比较花哨(宗教,深层学习,都是容易引起热议的 buzz words),难逃标题党嫌疑;二来内容也容易引起这个领域的争论、不屑或共鸣。

需要说明一句,那篇里面关于深度学习的notes,是信口发挥,各位不要认真,因为对于这样崭新的东西我是老外,是想当然地瞎议论,难免牵强。万一从某个角度让人看出了“道理”,那也纯粹是瞎猫撞死耗子,不足采信。

不过关于NLP过去20年两条路线的宗教式斗争,我和很多同时代人都是亲历者,这方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负责任,经过深思熟虑的,有过惨痛的经历或胜利的喜悦。

虽然统计学界有很多对传统规则系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和经不起推敲但非常流行的蛮横结论(以后慢慢论,血泪账一笔一笔诉 :),但是机器学习的巨大成果和效益是有目共睹无所不在的:机器翻译,语音识别/合成,搜索排序,垃圾过滤,文档分类,自动文摘,知识习得,you name it

摘自【科普随笔:NLP的宗教战争?兼论深度学习】

近来浏览几篇 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领域代表人物的综述,见其中不乏主流的傲慢与偏见,令人惊诧。细想之下,统计学界的确有很多对传统规则系统根深蒂固的成见和经不起推敲但非常流行的蛮横结论。这些一览众山小的大牛聪明绝顶,居然如此偏见蛮横,可见宗教式思维定势的危害之深,深入骨髓,对青年学子个更是贻害无穷。(主流掌门人中也有有识之士,以后再论。)可怕的不是成见,成见无处不在。真正可怕的是成见的流行无阻。而在NLP这个领域,成见的流行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不假思索而认同接受这些成见成为常态。因此想到立此存照一下,以后再一条一条细论。下列成见随处可见,流传甚广,为免纷扰,就不列出处了,明白人自然知道这绝不是杜撰和虚立的靶子。这些成见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却被很多人视为理所当然的真理。为每一条成见找一个相应的 crappy 规则系统的案例并不难,但是从一些特定系统的缺陷推广到对整个规则系统的方法学上的批判,乃是其要害所在。

  • 【成见一】规则系统的手工编制(hand-crafted)是其知识瓶颈,而机器学习是自动训练的(言下之意:没有知识瓶颈)。

  • 【成见二】规则系统的手工编制导致其移植性差,转换领域必须重启炉灶,而机器学习因为算法和系统保持不变,转换领域只要改变训练数据即可(言下之意:移植性强)。

  • 【成见三】规则系统很脆弱,遇到没有预测的语言现象系统就会 break(什么叫 break,死机?瘫痪?失效?),开发不了鲁棒(robust)产品。

  • 【成见四】规则系统的结果没有置信度,鱼龙混杂。

  • 【成见五】规则系统的编制越来越庞杂,最终无法改进,只能报废。

  • 【成见六】规则系统的手工编制注定其无法实用,不能scale up,只能是实验室里的玩具。

  • 【成见七】规则系统只能在极狭窄的领域成事,无法实现跨领域的系统。

  • 【成见八】规则系统只能处理规范的语言(譬如说明书、天气预报、新闻等),无法应对 degraded text,如社会媒体、口语、方言、黑话、OCR 文档。

  • 【成见九】规则系统是上个世纪的技术,早已淘汰(逻辑的结论似乎是:因此不可能做出优质系统)。

  • 【成见十】从结果上看,机器学习总是胜过规则系统。

   所列“成见”有两类:一类是“偏”见,如【成见一】至【成见五】。这类偏见主要源于不完全归纳,他们也许看到过或者尝试过规则系统某一个类型,浅尝辄止,然后遽下结论(jump to conclusions)。盗亦有道,情有可原,虽然还是应该对其一一纠“正”。成见的另一类是谬见,可以事实证明其荒谬。令人惊诧的是,谬见也可以如此流行。【成见五】以降均属不攻自破的谬见。譬如【成见八】说规则系统只能分析规范性语言。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开发的以规则体系为主的舆情挖掘系统处理的就是非规范的社交媒体。这个系统的大规模运行和使用也驳斥了【成见六】。

上述每一条都可以写一大篇或一个系列来详细论证其荒谬蛮横,描述学界主流中存在的傲慢与热昏。可是不用着急,血泪账今后一笔一笔诉 :)

【系列姐妹篇】

【科普随笔:NLP主流最大的偏见,规则系统的手工性】

【科普随笔:NLP主流偏见之二,所谓规则系统的移植性太差】

【科普随笔:NLP主流之偏见重复一万遍成为反真理】

【其他相关篇什】

【科普随笔:NLP的宗教战争?兼论深度学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发鲁棒性NLP系统

why hybrid? on machine learning vs. hand-coded rules in NLP

《立委随笔:语言自动分析的两个路子》

《朝华午拾:在美国写基金申请的酸甜苦辣》

《立委随笔: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

【立委科普:从产业角度说说NLP这个行当】

不得不承认,看完这些偏见之后,我有点乱了。我同意“每一条都可以写一大篇”都可以引起大的讨论,对于是否偏,一时还难明。有些我已经不知何时“采纳”了,有些也不接受。---究竟是正是偏,也是引领方向的大问题。一方面应深入讨论,示明于众,纠偏于正时。另一方面,应采实践检验的标准以实证。
米拉宝鉴:确实应该展开讨论,不着急,慢慢来。所罗列的“偏见”有两类:一类是谬见,可以证明其荒谬,譬如说规则系统不能处理社会媒体,只能分析规范性语言。另一类就是“偏”见,盗亦有道,情有可原,虽然还是应该对其纠“正”。这类偏见主要源于不完全归纳,他们也许看到过或者尝试过规则系统某一个类型。 浅尝辄止,然后 jump to conclusion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原载 《W. Li & T. Tang: 主流的傲慢与偏见:规则系统与机器学习》
【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年第8期(总第90期)

《写在NLP小书出版之时》

这本NLP小书《自然语言处理答问》终于出版了,还是蛮感触的。看商务这个《汉语知识丛书》系列,所选皆中国语言学界前辈,如雷贯耳。大家小书,精华荟萃,忝列其上,不胜惶恐。尤其是朱德熙先生的学术经典《语法答问》,是当年入行的启蒙书之一,几十年来读了不知道多少遍。屡读屡新,高山仰止。

受本书体例所限,未能有题献致谢之处,不无遗憾。回想此书从酝酿到封笔,一波三折,几近难产,其间几十番校改亦似陷入死循环。如今终于付梓,回顾给予各种支持的老师、同事和亲友,心存感念。没有他们的鞭策和推举、合作和指正,便没有本书的面世。

题献还真考虑过,从学术启蒙和传承看,毫无疑问理应献给我的恩师,以示符号逻辑学派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当时的设计是:

首先要感谢的自然是商务印书馆的责任编辑冯爱珍。两年多的策划布局、反复校正,体现的是商务老专家的敬业和严谨。商务在中国出版界的品质和口碑,原来是有这样一批一字不苟、精益求精的编辑精英撑起的。近三年无数的编辑通信往来,终于迎来了她的祝贺:

喜讯:祝贺立委力作即将问世,比肩国内一流语言学家

朱德熙、李荣、何九盈、李新魁、冯志伟、邢福义……大家小书,厚积薄发;尖端知识,深入浅出。

三十多年来,李维博士始终站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前沿领域,专心从事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积累,也建立了很好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架构。他熟知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各种方法,在很多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辨。本书是他厚积薄发的倾情奉献,讲述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深入浅出,简明实用。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在读后学,将受益颇丰。

本书的主要理论与实践源自人工智能的理性主义路线(称为符号逻辑派),与近三十年来的经验主义主流(称为机器学习派)呈对比。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起点是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理论。我有幸师从中国机器翻译之父刘涌泉和刘倬先生多年,又有多次机会亲聆前辈董振东教授教诲,也从前辈冯志伟教授处获得计算语言学的熏陶。去国后有博士导师Paul McFetridge、Fred Popowich 以及给我们讲授HPSG 的语言系主任Nancy教授,带领我进入基于合一的文法领域。那是30年来最后一波符号逻辑的学术热潮了,尽管看似昙花一现。博士以后辗转南下,机缘巧合一头扎进工业界担任语言处理技术带头人二十余年,致力于NLP规模化产品研发。这种独特的经历使我成为本领域计算语言学家中极少数的“幸存者”,有机会在符号路线上深耕,推出独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合作者郭进博士在关键时刻,高屋建瓴,挽救了此作,不致胎死腹中。郭兄也是近三十年的老相识了。当年他在中文分词领域叱咤风云,是大陆学界第一位在本行顶尖学刊《计算语言学》上发表论文的学者(实际上是这个中文处理基础领域的理论终结者)。二十年前我在 TREC 第一届问答系统得奖的时候,与郭兄在会上不期而遇。他约我彻夜长谈,一定要问我怎么做的系统,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令人感动。作为语言学家,我从入行就步入了语言学逐渐从主流舞台出局的国际大势(见《丘吉:钟摆摆得太远》)。科班主流出身的郭兄摈弃门户之见,不耻下问,颇让我意外惊喜。后来我们就NLP两条路线的纠缠有过很多争辩讨论。早在与商务酝酿本书之前,郭兄就力促我著书立说,曰不要断了符号逻辑的香火。开始动手写才发现,要把事情说清楚很不容易。想说的话太多,但头绪繁杂,一团乱麻。写了一章,就陷入泥潭。我内心动摇,说放弃算了。郭兄指出,这是系统工程,不宜用你语言处理的那套自底而上(bottom-up)的归纳式梳理。终于说服郭兄出马,自顶而下(top-down)指挥,宏观掌控,约法三章,不许枝枝蔓蔓。毕竟是工程老将架构大师,布局谋篇如烹小鲜。此一生机,柳暗花明。人生有很多跨越时空的奇妙片刻,连缀成串,让人很难相信没有一种缘分的东西(见附录“零  缘起”)。

本书论及的话题都在两个微信群与群主及同行友人有过多次切磋,从中深受教益。一个是《人工智能简史》作者尼克的AI群,一个是白硕老师的语义计算群。本书申报过程中,承蒙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教授马少平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詹卫东教授的专业推荐。2017年,詹教授还特邀笔者上北大“博雅语言学”讲座论《洞穿乔姆斯基大院的围墙》。同年,受孙乐研究员邀请,出席中文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马教授主持介绍我做了主题演讲《中文自动句法解析的迷思和痛点》。这些演讲为本书相关章节内容的宣讲与接收反馈提供了平台。高博提供服务的【立委NLP频道(liweinlp.com)】也为本书的相关话题及其背景提供了数字平台。

特别需要感谢的是老友米拉(mirror)对本书初稿的谬爱。米拉说:“有些伽利略科学对话的意思,有趣得很”。 他反复推敲,细致入微;其科学见识和文字功力使很多审改堪称一字之师。直到最后定版前,死期只剩五天,我说终于从死循环中出来啦,米拉坚持:“我再学习修正一版如何?换了人视点就不一样了。我试试吧,总是要完美些才好。将来是准备推荐夫人做学中文的教材呢。”让人哑然失笑。当年我因为喜欢米拉的文字隽永,为他编辑过《镜子大全》。这是投桃报李,还是惺惺相惜呢。

毛德操先生也是本书的助产婆。特别是关于乔姆斯基批判,我从毛老、尼克和白硕老师处得到的教益最多。毛老是计算机业界著作等身的专家,我跟他说:在您的多次蛊惑和鞭策下,我终于开始“著书立说”了。毛老激励道:“哦,好事情啊!我当然要拜读。说到符号逻辑派,正是现下AI界新秀们的缺门。不说钟摆是否一定会回摆,至少是互补。我觉得你的书会大有可为。你不妨先在中国出版,然后把它译成英文在美国再出一次。”我有些受宠若惊:“英文出版就不提了,美国出版界我两眼全黑,又是非主流的东西。本书价值也许要经潮起潮落的时间积淀后,才会显现。这也是为什么要咬牙写出来的理由。自然语言符号逻辑派本来已经断层。我第一步是想保证内容的学术性,要经得起时间和同行的批评。”毛老的很多建议非常精彩,令人折服,不妨摘要分享给本书的读者。

(1)前面应该有个introduction,要照顾初学者特别是跨行者。自然语言处理本来就是跨度很大,但是人家往往视作畏途,他们连乔姆斯基是谁都不知道。所以得要把门槛降下来。

(2)书的定位,我觉得不妨是:最有学术性的科普,最接近科普的学术。

(3)书的体裁采用问答,当然也是好的。问答的特点是提问方不作陈述,不表达观点,所以我想改成对话也许更好,就像伽利略的《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三方对话也许还要更好,一方是深度学习,一方是符号推理-乔姆斯基,还有一方是符号推理-乔姆斯基批判。

我的老同学王建军教授在学术严谨性与章节安排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特别感谢宋柔老师、周流溪老师的鼓励和建议。各种鼓励和帮助也来自同行友人周明、李航、裴健、张桂平、施水才、傅爱平、李利鹏、雷晓军、洪涛、王伟、陈利人、唐锡南、黄萱菁、刘群、孙茂松、荀恩东、薛平、姜大昕、牛小川、执正、严永欣、欧阳锋。在成书出版的过程中,笔者受到了公司领导周伯文、何晓冬、胡郁、高煜光、贾岿的支持,一并致谢。

在符号NLP落地应用的过程中,我不同时期的搭档和助手,Lars、牛成、Lokesh、李磊、唐天、林天兵、马丁,帮助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显示了自然语言创新的价值。田越敏、孙雅萱、郭玉婷、侯晓晨、Sophia Guo 等同学仔细阅读了本书的初稿,她们的反馈意见保证了本书对于后学的可理解性。

做了一辈子工匠,著书立说从来没有正式列入我的人生计划。在两年的成书过程中,家人也跟着激动自豪,分享“一本书主义”的喜悦;尤其是老爸和太太的鼓励。 最后是女儿甜甜的贡献。讲解词典黑箱原理的时候,觉得可以采纳流行的段子作为插图。为避免无意侵权,只得求甜甜帮忙了。甜欣然应允,于是有了两幅女儿给老爹的书画图,别有趣味。

  

甜甜说画的就是我,我觉得蛮像,倒是画她自己不怎么像。老相册里找到几张带她小时候游玩的留影可做比照。回首过去20多年,女儿与NLP从来都是生活的两个圆心。女儿的贴心,让坐了一辈子NLP学术冷板凳的积淀压模过程,也飘过丝丝暖意。

这注定是一本小众冷书。但愿所传承创新的符号自然语言学术,丝相连、藕不断。有如人工智能理性主义的潮起潮落,庶几留下一声历史的回响。谁知道呢,五十年河西,“神经”恐非历史的终结。钟摆回摆的时节,历史或被重新发现。

夜阑人静,耳机中飘来秘密花园的名曲,那是新世纪《落雨的时节》(Sometimes when it rains)。余音萦绕,不绝如缕。

记于二零二零年七月十五日夜半苹果镇。

【附】

 

目  录

零  缘起     

壹  自然语言与语言形式   

贰  语言的符号模型 

叁  中文分词的迷思 

肆  词性标注的陷阱 

伍  语言递归的误区 

陆  乔姆斯基语言学反思   

柒  深度解析是图不是树   

捌  有限状态的机制创新   

玖  错误放大与负负得正   

拾  歧义包容与休眠唤醒   

 

零  缘起

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工智能领域见证了理性主义(rationalism)与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两条路线斗争”。其中,自然语言学界的“斗争”结果是,文法学派(grammar school)与统计学派(statistical school)此消彼长,机器学习渐成主流,计算文法(computational grammar)则有断代之虞。

2018年,李维与郭进在硅谷就自然语言解析(natural language parsing)问题进行了十次长谈,回顾并展望文法学派的机制创新与传承之路,意图呼唤理性主义回归,解构自然语言,协同攻坚人工智能的认知堡垒,遂成此作。

李维,1983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刘涌泉、刘倬先生,主攻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始涉足自然语言领域。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机器翻译研究,继而留学英国、加拿大,获Simon Fraser University(SFU)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博士。1997年起,在美国水牛城、硅谷,从事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工业实践20余载,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第一线的系统架构师。

郭进,199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主攻中文分词(Chinese tokenization)和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odel),成果见于《计算语言学》杂志等。1998年赴美,先后在摩托罗拉、亚马逊、京东硅谷研究院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探索将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等人机交互技术应用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

 

【相关资料】

《丘吉:钟摆摆得太远》(W Li, T Tang 译)
【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年第12期(总第94期)      

《规则系统的移植性太差吗?》W Li, T Tang
【计算机学会通讯】2014年第8期(总第102期)                                                                  

《主流的傲慢与偏见:规则系统与机器学习》 W Li, T Tang
【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年第8期(总第90期)     

Critical Tokenization and Its Properties", J. Guo,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Volume 23, Number 4, December 1997

镜子大全

立委NLP频道(liweinlp.com)】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开场锣鼓: 立委论镜子》(留存)

对于镜子(又称米拉先生),立委的既定方针是坚决捧杀,捧得越高,摔得越重,直到他粉身碎骨,成就海外中文网络的绝代传奇为止。

谁叫他是无所不知的高人呢。还让人活不让人活?

==开场锣鼓: 立委论镜子==

镜子惯于借题发挥,自说自话。 (98622)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ly 18, 2007 11:23AM

镜子强调的是天然钻石有人工钻石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哪怕它们的构成成分是完全一样的。镜子的体系是一以贯之的。

镜子比较超然,无意树敌,不是为了掐架而掐架。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他话题的引子。跟侯宝林大师类似,一肚子学问和智慧,不能碰,更不能掐,一碰一掐就往外冒。

可惜,象老兄和无理这样的文理兼通又爱舞文弄墨者, (6786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March 24, 2007 10:29PM

不整一个博客,把文字汇集,使亲朋好友及爱好者,有个可去的地方观瞻,实在可惜。现在开博客,跟贴帖子一样简易。不求点击,只求不散失,readily accessible。一旦有了集中地,也好随时增删修改以求完美。

我跟镜兄说过这个意思,他可以编一部名垂青史的《新说文解字》,镜子大师不以为然,上帖自得其乐,帖后管他东西。高人的心态,或者真正看透了,我辈不好揣摩。

立委读镜子有感:一个人上帖子玄妙一次不难,难的是帖帖玄妙。

镜子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隽永,玄妙,京味,幽默。
镜子语言不明白晓畅,不诗情画意。镜子为了抠字眼,或者展现其独特思维,用字有时甚至显得生硬。
但是他的生硬是有意为之,而不是无知的结果。
镜子的语言是一流的。
镜子创造的警语妙语禅语,让人有回味。
风格和个性是文学语言的生命。对错且不论,“镜语”堪称一绝。

确实有听不懂的地方,但也有茅塞顿开的时候。 (42067)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December 18, 2006 02:29PM

各人背景不同,听后感觉不同正常。但是,比镜子高明的人,怕不多吧,自称的不算。

师妹冰冰雪泥这样的人,基本属于童言,偏偏不信邪。 (3531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November 21, 2006 08:22AM

难得保持这份童心。

人老了。顾忌就多了,什么场面呀语境呀资格呀大节呀,照顾情绪呀,说话开始转弯抹角。一不留神,成了老狐狸。

最佩服常识大师镜子先生,自创了一套自己形式系统,显得莫测高深,可大多表达的内容跟童言无异。

鹿兄好心人,明里暗里拿镜子大师教育我,说你看镜子那样多好,既切中要害,又免于攻击。

天哪,天底下不才一面镜子吗?这种“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的一个天才“(引自林彪)我要学,连北都找不着。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镜大师的莫测高深的”形式“,也丧失了一些听众,影响其”内容“的流传。话说回来,如果能明白晓畅,镜子的遭遇也就跟MM们无异了。

镜子的问题是跟“主旋律”偏离的问题 (4622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anuary 11, 2007 01:00PM

引起反弹是必然的。

从“啄木鸟说”,“白努力说”到现在的“太阳地球绕行说”,一步一步偏离正统,广大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群众对镜子先生的“堕落”非常痛心。

什么是”正统”?自从五四引进德先生赛先生,虽然现实中不能生根发芽,在思想意识上却自然成为了正统。以德赛二先生说事的往往占有天然的道德优势。不民主,假民主,不科学,伪科学,遂成杀伤力最强的武器。

请教镜子兄一个关于镜子的问题。 (47797)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anuary 15, 2007 08:48PM

镜兄也是老网客了,您老比较玄,立委文科出身,常常跟不上。不过,有一事想跟您核实一下:

您老的高论,我虽然每次都认真读,限于知识结构,常常是半懂不懂,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不过,很多时候,我觉得您谈的也不过是“童言”,不过用了一套看上去比较玄的语言,居高临下,深入深出。但道理并不难懂。

上次我说您偏离“主旋律”,自然引起反弹,L 说我唯恐天下不乱。我接着说,不是从您的一个贴子,而是从您的系列贴子发现了您老的“堕落”,堕落到批评“迷信科学”这个L指认的“伪命题”。

谢指教。

“镜像”是个操作,对称性的操作。 (47806)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15, 2007 09:16PM

“伪命题”是个结论。对于结论性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了。

如同一根圆柱可以看(投影)成矩形,也可以看(投影)成圆形一样,“结论”也可以改变的。

“迷信科学”与“相信科学”这两个状态,在某个时刻往往是不可区分的。通过某种操作,可以发现对绝大多数人,包括博士们在内,都是属于“迷信科学”,虽然他们主观上都是讲“相信”。

“相信”是一种状态,一个脑路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个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所谓的“迷信”是对“相信”这种状态的一个表达法。有两种用法:1)认为“官定”方式之外的处理方式为“迷信”,2)相信有(唯一)一个处理方式的认识论。

通常镜某使用“迷信”是第二类的用法。

又及。{我觉得您谈的也不过是“童言”]的感觉相当贴切。 (47831)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15, 2007 09:53PM

比如有个数学上的定理:体里面,只有一个零。而到了“童言”,就是“体”里面,要有两个“零”了。

“居高临下”的感觉是个错觉。其原因是来自往“高”了看。望“远”处看就可以化解了。“深入深出”不敢当,不过是“点入点出”罢了。

家里有人写“童话”,也曾经谈过写作的话题。“童话”本身,实际上是大人要说的、想说的话。

谢两度回复指教。看样子文科课代表还没有太离谱。 (47854)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anuary 15, 2007 10:21PM

我的理解方式不是从树木看森林,因为您的树木我不能总看明白。

但是“童言”的感受几乎是直觉似的,不必看清每一棵树,理解每一个论证步骤。这片林子是春景,还是秋色,远远瞅一眼大体就有数了。

文科的劣根性,而且是旧式的文科。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镜子是一以贯之的。 (11810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November 22, 2007 08:20PM

喜欢琢磨乔木司机的,也应该喜欢镜子。

玄是表象,一以贯之的是童言,连文科都懂。 (118110)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November 22, 2007 08:29PM

枝节和形式可以剥去,细节无须弄清,主线就出来了。对于主旨,镜子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世界都是一种风格,缺乏多样性,该多么无趣。 (118132)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November 23, 2007 01:17AM

马克思写《资本论》,特别是论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论)的时候,也是苦口婆心的,反复论证,冗余度不可思议。

公认的智者乔木司机,论美国外交和大众传媒,也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

这两位都是人类思想史上仅次于《圣经》的,most quoted men.

立委论镜子新篇:
 
立委和镜子,桥是桥,路是路!
作者: 立委 (*)
日期: 03/16/2010 21:16:26
立委按:这位仁兄新创名词“mirror立委”,连space都不放一个,把我和镜兄生绑在一起,也不怕挤得慌,甚至也不避同志之嫌。我虽然对镜子的妙语连珠很欣赏,也自愿担任《大全》总编,却没有同流的意愿。他的意见是他的,我的是我的。他横扫一切,我谨小慎微。他天马行空,我一步一个脚印。他是哲学家,我是泥瓦匠。他满纸荒唐言,我一把辛苦泪。他追踪热门话题,我只看风花雪月。他与科网随风起舞,我自岿然不动。他对权威指手画脚,我敬鬼神而远之。他无师自通,无所不能,我只懂信息抽屉,maybe 还有点儿机器翻译。他帖子里面引号多,让人头大;我帖子里面图片多,赏心悦目。他说的话只有两个半人真懂(其中一个是他自己,半个是立委),我的话浅入浅出,老妪能解。总之是天差地别的两个实体,一定要划清界限。他津津乐道的那些个飞机为什么会飞,饺子为什么要点水,月亮是地球的大奶还是二奶等等,我一点也不入,最多是看热闹而已。谁要是把这个反动学术权威批倒批臭,我乐观其成。

应“镜子没常识”。 (120733)
Posted by: mirror
Date: December 02, 2007 08:25AM

镜某是左手批精英,右手批大众,左右都是“道理”。以“常识”来批学术和以“学术”来批常识,两个都作,随心所欲。“护”中医而不信中医,“用”科学而不“信科学”;“护”大众而不媚多数,“用”洋医而不“唯洋医”。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有网友评:这个是米拉大师全面的自我注解了。

回 《镜子大全》目录: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2327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5296.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冷眼”看用人的问题

 
 

收藏

《马斯克AI自动驾驶的背后:软件的内伤,硬件的短板》

红色的Y是最新的迷你型SUV,大众版的X

马斯克财产超过马云以后,据报道今天也超过了股神巴菲特。

总觉得他的财富有我们帮他免费义务做marketing的份儿,他欠了粉丝们和观察家们一大票广告费。特斯拉的广告支出一直保持零记录,省的钱都进了大股东的腰包了吧。

最近特斯拉又出事故了:《特斯拉和比亚迪撞上了!自动驾驶失控?特斯拉回应……》。这显然是软件问题,却说:“根据后台调取的数据,在事故发生时车主的双手处于脱离方向盘的状态,并且没有检测到制动信号。判定为车主当时操作不当,而非车辆的FSD硬件问题。” 废话,当然不是硬件问题,一台超级电脑本身会有啥故障?这套说法只是规避法律责任风险。即便司机手在盘上,但不做操作,也会说这一样是司机的责任,FSD 使用条款上早就写得明明白白,这是 beta(永远的 beta),后果自负。

车横插过来,以为 FSD 会自动让车,避免相撞,这是合理的,也是用户使用过程中迟早必然形成的预设。特斯拉 FSD 用户慢慢学会了或习惯了遇到有车加塞,不必去管它,因为 FSD 的基本功能就是要应对这种的。现在情况是,特斯拉是愚公移山,却宣称山已经移走。特斯拉的这套软硬件体系和算法对策一定会发生事故。它对长尾的办法,基本上是靠事故 trigger bug reports,然后收集数据,对于 bugs 各个击破。特斯拉不可能应对真正长尾。最后的成功,都是咱们这些小白兔们牺牲、受损的结果。特斯拉对付长尾靠的是大海捞针一样去收集长尾数据,然后做针对性特别训练,然后希望这特别训练的部分可以自然融合到自动驾驶的整体决策中。这个过程有与生俱来的缺乏透明性、不能确保定点纠错的黑箱模型的短板在。今天撞到大白货车上,就试图收集大白货车的各种图片视频,人工标注完然后教给机器,说这不是蓝天白云,而是货车。这部分训练是 CV(计算机视觉),并不直接训练自动驾驶决策(速度和方向的调整)。CV 在这一点提高了就被融入系统,希望它增强。但系统本身巨大无比,到底在具体场景达到多大效应依然是难以解释和追踪的。这才有同一种事故,会一而再发生的问题在,小白鼠牺牲一次是不够的。(第一起广为人知的最严重的致命事故是一位从事IT高管的特斯拉粉丝,它一头撞上一个横穿马路的白色大货车,同类的事故不久前在台湾也发生了,这次是横躺在路上白色货车,所幸无人伤亡)。而且适度泛化也不能确保。白车识别问题解决了,也许某种黄车又是问题了。软件方法论的短板,加上硬件跛脚没有激光雷达,不出事故才怪。如果配备激光雷达,上面提到的几个事故可以杜绝。马斯克夸张说凡是FSD用激光雷达,都是作死。说对于自动驾驶场景不 make sense。这完全是造价量产上的考量,却包装成 CV 软件技术上对于激光雷达的可替代性。纯属于误导。根本性解决方案是激光雷达技术进步,造价降低到可以普及量产。马斯克不过是打了个时间差,在硬件造价无法承受量产普及自动驾驶的时间,用软件瞎凑合,鼓吹 AI CV 无所不能。是 AI 泡沫成就了敢于冒险的马斯克。老友说得有道理:“小马同学的特点是用人类不敢干得事却把它干成了。利用CV合成3D图像,一旦做成就形成了entry barrier, 把google, apple, amazon etc. 甩在脑后了。” 然而很难说谁先到来,到底是激光雷达价格下来可以承受先来,还是cv几乎完美取代硬件先来?所以特斯拉也是在和时间赛跑。

回头看小白鼠们,我们都是傻瓜吗?不是,安全性上,特斯拉用户实际上是做了笔交易,牺牲了习惯性相信 FSD 而必然导致的麻痹性长尾危险,换取了 FSD 反应快过人类在其他场景带来的安全增强。每一个长尾事故的另一面,是 FSD 比人类快得多的自动规避风险案例。可是好事不出门,恶行传千里,媒体只报前者,后者媒体很少报道。但如果你去 google “tesla saved lives“,“Tesla saved animals” 、“Tesla avoided collisions”,你会发现很多案例和视频。人类其实很可怜,趋利避害也只能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小白鼠不是不知道特斯拉忽悠自己的全自动是误导,而是貌似好过其他选项。

一年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马云与马斯克对谈AI,话不投机,基本是驴头不对马嘴。这几天咱中国又开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了。马斯克远程现身,少不了鼓吹他的全自动(FSD)。回答会议提问L5这最高级别自动驾驶,会不会到来?马斯克拍着胸脯说:眼看就到了,就在今年。

先给一点背景信息。自动驾驶界对自动驾驶能力一般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五个 levels,大体如下: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给出的评定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0级:无自动驾驶,由人类驾驶员全权操控汽车,可以得到警告或干预系统的辅助;

1级:驾驶支援,通过驾驶环境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一项操作提供驾驶支持,其他的驾驶动作都由人类驾驶员进行操作;

2级:部分自动化,通过驾驶环境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驾驶支持,其他的驾驶动作都由人类驾驶员进行操作。

3级:有条件自动化,由自动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要求,人类驾驶者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应答。

4级:高度自动化,由自动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要求,人类驾驶者不一定需要对所有的系统请求做出应答,包括限定道路和环境条件等。

5级:完全自动化,在所有人类驾驶者可以应付的道路和环境条件下,均可以由自动驾驶系统自主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

http://www.zhiding.cn/wiki-Autonomous_Car_Grade

按照上述标准,业内人士一直评定特斯拉刚到 L3水平。他就大嘴说 L5 指日可待。这是在偷换概念。业界的 L5 标准是业务 specs,马斯克的定义是工程 specs,前者到后者的转换,是工程实施的前提。但这个转变也可能有很多猫腻,夹进去私货。普罗大众哪里搞得清二者的分别,大多选择相信名人,偏听偏信,似是而非。

马斯克的工程specs是把自主驾驶或全自动驾驶分解为子任务:(1)召唤(summon):特斯拉听从主人召唤,从停车场自动开到路口接主人上车;(2)市区驾驶(city-driving):这又进一步分为一系列子任务,包括识别红绿灯过路口,路口自动转弯,等;(3)穿行高速(Navigate on Autopilot):从接壤市区的匝道上高速一直到从匝道下高速,接上市区驾驶,子子任务包括自动换线,自动从一条高速进入另一条高速等。 每个子任务一旦完成上线工程第一版,他就宣称已经实现,虽然质量不高、bugs 不断。按照他自己的这个全自动实现的标准,特斯拉的确已经完成四分之三的功能组件了。努把力,年底做到所谓全自动功能齐全(FSD feature complete)不是不可能。马斯克有一句话泄漏了天机:所谓 feature complete 的全自动,就是以非零的概率完成从家到办公室的点到点全程自动驾驶过程,人不需要参与。

这个标准也忒不讲理了,低到不能再低了,他好意思说出来,还敢声称 L5.  但从工程角度,他自有自己的道理 :全过程人不参与,哪怕只实现一次,也说明每个环节、每个 feature 都有 FSD 的应对。所以说 features 是 complete 了。能力、潜力或可行性算是证明了。这是从0到1的转变。其余的一切失误、bugs,都属于渐变提升的过程,那是从1 到 n,乃至无穷大,是无止境的。假以时间,就一定越来越好。

对比业务需求的L5定义,应该明白什么叫忽悠了吧。忽悠的化境,不过如此。并且还可以振振有词,貌似能自圆其说。这里面的 catch 就在,任何一个真正反映了业务需求的工程定义,都必然对 features 的质量规定了可量度的指标,这个指标绝对不是“非零概率”这样的地板门槛。

马斯克玩这套忽悠已经好多年了(四五年前就声称i已经有能力点到点从加州全自动驾驶到纽约,还定下了日子要给世界做演示,最后当然是天大的泡沫)。他吹过的牛皮、吹过的一个一个泡沫破灭,自定的死期一个一个错过,他居然不倒,反而以此获得荣耀。发现一个顶级的企业家,总是善于用短板和缺陷赢得生意和发展机会的。马斯克就是如此。他利用了硬件的短板(缺乏激光雷达)和软件的内伤(以场景枚举的再训练对付无限长尾)收获了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红利。这样下去,不用太久,世界首富非他莫属了。

特斯拉全自动驾驶无论硬件软件都不是第一流,也不是最安全,但它做到了工程量产和大众推广,这是其他一流自动水平的玩家都做不到的。这主要是工程改变世界,而不是仅靠科学。

前面说过,特斯拉玩的是蚕食策略,长尾现象一个一个做,最终希望逼近到这样一个程度,可以用数据说明,自动驾驶比人驾驶的安全性高了一个量级,事故减少了一个量级。这时候,没有道理不让自动驾驶接管,因为它更加 saves lives,这个思路本身无可非议。FSD 不能应对千变万化。但是,人也不能应对千变万化。我们上出租、火车、飞机,都是把性命交给他人或机器,明知道司机和机器不是100%安全的。特斯拉不需要达到 100% 安全,它只需要达到大幅超过出租司机的安全性,原则上就可以得到批准上路。何况,这个过程中,V2X 那边也在发展。社会也在进化,随着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无人出租上路,越来越多的人最终会放弃买私家车,路上的机器驾驶比人驾驶越来越多。到了某个时候,除非特别批准,人类驾驶不准上路了,这时候安全性的问题基本消失了。

 

 

 

【相关】

《马斯克的AI牛皮》

《王婆不卖瓜,特斯拉车主说自驾》

是特斯拉的自驾AI牛还是马斯克牛?

《AI赚钱真心难》

https://ts.la/wei29218 :用这个推荐订购特斯拉,你我都可得到1000英里免费超冲。

《马斯克的AI牛皮》

马斯克名句:

The FSD price will continue to rise as the software gets closer to full self-driving capability with regulatory approval. It(At) that point, the value of FSD is probably somewhere in excess of $100,000.

随着软件在监管机构的批准下越来越接近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全自动驾驶软件包)的价格将继续上涨。最终的FSD价值可能超过10万美元。

吹嘘说这套FSD全自动驾驶软件一旦完全建成,它的价值应该在 10 万美金左右。一辆车才 4 万美金,软件能值 10 万。只有马斯克的大嘴可以吹得出来。但是这是垄断价格,你没法子。支持他这套AI牛皮的是这样的论证,看能不能自圆其说:

他说你买了一辆特斯拉 4 万,然后你按照现在的价格 8000 美元(昨天是 7000 美元)买这个还没有实现的全自动驾驶。你就具备了参加 Robo Taxi (无人出租车)网络的资格,到时候特斯拉在你睡觉的时候,就发指令把你家的特斯拉开出来服务客户,所赚取的钱两家分成。你啥也不做,结果一年就可以挣钱10万。你如果现在不买不到一万美刀的 FSD,到了能够赚钱的时候才购买FSD去加入它的赚钱俱乐部,也是可以的。但对不起,那时候 FSD 就要售价为 10 万了。你一年左右可以赚回来,也不亏,是不是?所以说,FSD 的价值随着功能的增强和全面是递增的。

多漂亮的一套说辞。商人(企业家)做到他这份上,真是开眼了。

软件的高价只能靠垄断。一旦出现竞争,软件的价格绝对是不断下降。但是马斯克底气足是因为他现在没有竞争。没人有能耐或敢于把FSD交付给市场和终端车主。其实以前为特斯拉提供辅助自动驾驶服务的 Mobileye 就跟它不相上下,差了还不到半步,而且也不依赖昂贵的激光雷达。但是这半步还是很难追赶,因为特斯拉是硬件软件一体的,而前者只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另外,特斯拉数据源源不断,这对于离不开大数据的AI神经网络训练是关键性优势,特斯拉的自驾性能预期提升速度会呈现加速度。其他的自动驾驶比特斯拉的表现强的不是一家两家,他们依赖昂贵的激光雷达,无法把这些高大上的自动驾驶AI能力融入量产电动车,交付给客户。特斯拉的AI垄断价格,估计还可以至少维持5年。(最新的消息是,中国有的厂家已经可以造出便宜可用的激光雷达了。那时候,特斯拉的垄断可能会被打破。)

马斯克还有一句名言,大意是:世界上所有的车,都是随着时间折旧贬值的。唯有特斯拉,是不断增值的资产(appreciating assets)。都什么年代了,还去买燃油车,只有大傻瓜才不买特斯拉。

论证这一点,马斯克使用了完全相同的 Robo Taxi 帮助你睡梦中赚钱的说辞。他说,维持这个无人出租车队的是特斯拉,而特斯拉自己不可能一夜之间造出来足够多的出租车。因此必须与特斯拉车主合作,让利分成。你作为车主,先投资买了特斯拉,一旦它成为摇钱树了,你就被特斯拉收编。

美丽的神话。但貌似逻辑上也没大的漏洞。无人驾驶出租,按照马斯克,是一两年内的必然,AI 本身的能力毋庸置疑,其安全性要远远超过人类驾驶。唯一的障碍是政府监管部门是否及时批准无人出租业务。

老友说:“要做无人出租车的话,电池容量要大大增加,或者做到无人自动充电”。

可不,马斯克本质是忽悠。他说的半真半假。他在一个访谈节目已经展示了无人自动充电的原型机。电池容量的问题,说是百万英里电池已经有技术突破,今年底可以量产。但电池是整个车成本的 40%,老的车总不会去给免费更换电池吧(购买FSD的老客户,特斯拉许诺免费更新电脑硬件到 HW3,也是费了很长时间还没做好,比起电脑硬件,电池硬件成分更大得多)。

不久前在某AI峰会上,二马(马云与马斯克)对谈,感觉是一个暴发户遇到了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爱”(AI)心的外星超人。这一眨眼,超人也成了暴发户!据最新报道,马斯克的财富已经超越马云。

 

IMG_4154

IMG_4137

 

 

【相关】

《王婆不卖瓜,特斯拉车主说自驾》

是特斯拉的自驾AI牛还是马斯克牛?

《AI赚钱真心难》

https://ts.la/wei29218 :用这个推荐订购特斯拉,你我都可得到1000英里免费超冲。

 

 

 

《王婆不卖瓜,特斯拉车主说自驾》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这是改开以后进口汽车大举入境听到的最响亮的广告词,也是我们在特斯拉前最忠于的厂家品牌了。除了一度短期尝试过二手车马自达626和Honda CRV外,换过的四次新车都是丰田,从 Corolla 到 Camry,再到 Prius 和 Camry Hybrid。

如果没有电气化和AI革命,丰田作为贴心厂家也的确没有什么好挑剔了。人有惯性和惰性,估计就一辈子跟它了。可是半路杀出个特斯拉,一开始以为无缘,因为家里车库成了仓库,满是舍不得扔的陈年旧货,无地支持充电了。后来老友指出外面充电也很容易,这才搭上了特斯拉大篷车。

昨天新闻特斯拉一枝独秀,二季度疫情期间被迫停产两个月依然表现靓丽,大幅超过华尔街预期,交付了9万辆(分析家预期是7 万),其中有两万多 Model Y。眼看股票又一轮大涨,快天价了。丰田比特斯拉量产和交付能力大27倍之多,结果市值却被特斯拉超越。从来不乏唱衰(short)特斯拉的投机者,据说他们被坑惨了,有的几近破产。

特斯拉的魔力何在?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实惠?

至少对我,特斯拉的自动驾驶(auto-pilot / full self driving)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开车的三大隐患。这开车三大险,一辈子感觉有阴影:(1) 是换线; (2) 是上高速并线;(3) 是打瞌睡(疲劳驾驶)。

换线和并线对于我特别重要,是因为我比较笨(右脑欠发达?)。开了30年的车,迄今换线还不时会发怵。发怵的感觉就是在赌命、冒险。这种感觉很不好。现在好了,我要换线就只管打转向灯,然后半闭着眼睛由他去,不用先侦查敌情,后检查盲区。迄今为止,特斯拉自动换线已经实施了多少千万上亿次了,因为换线而引起的事故一次也没有过。这不奇怪,它有那么多眼睛(8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外加1个前瞻雷达),又长于心算,换不过去它不会冒险。而通常情况下,它总能找到足够大的空档和机会。人就不同了。手脚笨的人心理素质差,错过机会的事情经常发生,不该冒险的时候,又常常糊里糊涂冒险。没法跟机器的冷静自若比。从来没见过机器发慌,只偶尔见过它换线刚要启动,突然重回原线,那是因为后面的空档被某人突然加速缩小了,它及时做出反应。

这第(2)项是从匝道上高速,心惊肉跳过不知多少次了,尤其是当年刚学驾驶的时候,那简直就是鬼门关。北美的有些路口设计得忒短,好像逼着你去撞车似的。谢天谢地,特斯拉现在接管了。当然,目前的感觉匝道并线还是不如换线让人放心。虽然也没听说过特斯拉因为并线出了事故,但是有时候还是觉得它有些鲁莽,让人心理感觉不好,有时候情不自禁自己要接管过来。希望这个功能进一步加强,不仅仅是确保并线的安全性,而且要寻找最佳并线策略,照顾驾驶者的玻璃心。

第(3)项是疲劳驾驶。这种事情身边的亲朋好友出事故、大难不死的,已经有若干起了(因此伤残、乃至一命呜呼的报道也见过不少)。我自己也有过若干次惊魂一刻的恐怖体验,一想起来就后怕:突然瞌睡受不了,多次挣扎后不知何时突然在高速上就打了几秒钟的盹,冥冥之中的恐惧之神又使得惊醒过来。高速路上的困倦感觉非常不好,惊醒后的感觉更加糟糕,总觉得是从死神身边走了一趟回来,往往心跳虚汗不止。虽然可以用逼迫自己下高速小睡片刻的办法来应对(现在也大多这样践行了),但实际上一辈子完全不冒险疲劳驾驶,估计谁都做不到。很多时候是自己在停与不停之间纠结,感觉还撑得住,总想再坚持一下,觉得掐大腿,唱革命歌曲、鬼哭狼嚎、喝浓茶或咖啡,以为总可以坚持到下一站,不必荒郊野外地下高速。现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不是因为自动驾驶可以代替你的睡眠,而是因为:(1)由于 90% 以上的时候,自动驾驶功能使得你处于放松状态,同样的路程紧张感疲劳感大为降低,疲劳驾驶出现的几率大幅度降低;(2)万一打盹了几秒钟、几分钟,虽然规矩上不被允许,但有自动驾驶罩着,安全性上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驾驶三险基本解决,而且只会越来越好,你说这个不是实惠什么是实惠。所以几乎所有的特斯拉车主自愿做自动驾驶的小白鼠、做被割的韭菜,自有其心甘情愿的道理。

 

【相关】

是特斯拉的自驾AI牛还是马斯克牛?

《AI 赚钱真心难》

https://ts.la/wei29218 :用这个推荐订购特斯拉,你我都可得到1000英里免费超冲。

 

 

 

《AI 赚钱真心难》

朋友圈看到关于风投之神孙正义的新闻《大溃败!今天,阿里最大股东断臂求生!》,令人感慨。

上帝似乎是公平的,他让上一波科技革命赚取太多的富豪,在新一波泡沫中吐回来,做了必要的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他不亏,谁亏?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这是最值得吐血的对象。

这一波AI泡沫,比上一波互联网泡沫,更加诡异。你说它全是泡沫吧,背后其实有很多干货。你说它是真的吧,除了马斯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和少数AI项目,绝大多数AI无法规模化落地,成为可以带来利润的生产力。这个诡异怪象让很多风投滴血,甚至把很多AI专家也搞糊涂了。

到底是巫术还是奇迹,为什么出不来产品,为什么靠AI赚钱这么难?

迄今为止,AI赚了钱或得了利的主要是三种人:第一种是赚了风投的钱,吐血的是大大小小的孙正义。第二种是搭了巨无霸的顺风车,那些IT大厂不惜巨资做AI,不是因为AI给他们做出了赚钱的产品,而是想靠炒作AI提升股价,最终是让股民买单。大厂无一例外不敢不上,不能不鼓吹AI,无论其创始人对AI是真了解还是门外汉。他输不起,泡沫起处,你不冲浪冒险,你连游戏都玩不了,入不了局。 第三种才是真正找到了市场切入点,把AI落地做成了规模化产品,占住了某个领域市场,也彰显了 AI 的威力。可惜,这第三类跟大熊猫似的,非常珍稀,而且多是九死一生侥幸生存下来的。包括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是大难不死,现在才见到了曙光。

各大AI巨头及其团队和平台呢?就数他们的动静大,尤其是如今大数据的时代,讲的是机器算力和数据为王。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军备竞赛”,这使得过往在AI研究界领先的大学教授处于弱势,大学实验室在数据和机器两方面都无法匹敌IT大厂。其实要是细算,也不是大厂的AI平台在赚钱。看得见的最大利益还是AI的话题性和热度,对于帮助维持和提升股价极为有利。譬如谷歌搜索,这一波AI热之前的技术依然是主体。你要说新的谷歌搜索更加强大,是融入新的AI(例如知识图谱),那当然也没错;但本质上还是以前的关键词搜索以及广告模式在源源不断地赚钱。谷歌的 AI 平台说是全世界都在用,赚了多少钱?微软、亚马逊倒是靠云服务赚钱了,这云服务说是融入了 AI 也不能算错,但本质上是计算资源的优化,而不是AI,至少不是 硬核AI。Alexa 智能对话不是 AI 吗?也用到了云。但智能对话一直是赔本的买卖。可这是端口,就好像上一波互联网革命时门户网站是端口一样。不能不上,赔本也要做。希望寄托在AI的明天,而不是当下。

机器翻译本来是个可以赚钱的产业,也恰好是这一波AI神经网络突破的最好体现。可各大厂一拥而上的互联网免费服务模式,活活把这个产业做死了。总之,迄今为止,纯靠AI赚钱,而不只是烧钱,还是熊猫般珍稀。所以说AI是泡沫,大体是对的,只不过不经历这波泡沫,你没有通向明天的门票。

我帮助创业、服务了10年的 Netbase,现在看来算是在社会媒体大数据舆情自动挖掘的市场真正站住了。靠的是硬核AI语言技术,属于熊猫类 success story,连续多年被列为美国NLP市场屈指可数的几个 players 之一。但那也是侥幸,是在烧了七八千万投资以后才站住的。同期创业的几十家做舆情的AI初创,全部灰飞烟灭。算是尸骨堆里爬出来的熊猫,美国只此一家了,世界上真正的对手还有一家英国的 BrandWatch。

最后谈谈AI落地成功故事中的奇葩,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在众多自动驾驶的团队中,特斯拉自动驾驶眼看要成为软件摇钱树了。

特斯拉自动驾驶最新的版本是 2020.24.6.1,昨晚刚收到自动更新。主要改进是绿灯过十字路口不再需要用户首肯了,可以自己前行。这个功能它其实早就有了,就是压着不给用户,为了谨慎,或者为了吊人胃口。现在给了,被宣扬为向 city self-driving 进军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此,这套所谓的全自动驾驶(FSD,Full Self-Driving)软件从7月1号开始再加价1000美元,从现在的 7000 增加到 8000,这是想刺激还没有购买 FSD 的车主,赶快在提价前上车,为特斯拉 Q2 因疫情停工而疲软的营收添砖加瓦。这是AI赚钱的活生生的例子。

马斯克这么一来,特斯拉软件和硬件的比例进一步向软件倾斜了。约4万美元的模型三,其中自动驾驶软件就是一万,占了大约四分之一。这个比重在汽车制造企业是难以思议的高,属垄断价格,没有竞品。

一万软件是这样的:基本的辅助驾驶(叫 auto-pilot 功能,主要是自动直线行驶和自动跟车这两项)是以2000-3000美元的价格算在特斯拉的售价里面,现在是标配必选。可选项是所谓FSD,额外的7000美刀(过两天就是 8000),主要功能包括:自动进出停车位、自动换线、高速公路上全自动(包括高架桥自动选择匝道,从一条高速换到另一条高速)、识别并执行红绿灯、智能召唤,还有尚待实现的十字路口转向,最后就是马斯克所谓 feature-complete 的可以执行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能力。虽然马斯克声称今年年底前完成 FSD feature complete,没有人认为他可以做到,FSD 本质上是在销售还没有完全实现的 AI 能力。

软件的特点是,一旦实现了功能,软件的复制成本基本是零,这就使得同样的成本投入,利润空间可以非常巨大,一切取决于用户的数量。马斯克是特别功于算计的商人(企业家),打着AI的招牌,不断压榨粉丝。其实到网上调研一下就知道,论先进性和性能表现,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比先进的系统,差距还很大。为了节省成本,坚决拒绝激光雷达精准测距的特斯拉,不得不依靠计算机视觉(CV,computer vision)实现自动驾驶,天然处于不利地位,只能在背后利用信息融合的算法来仿真激光雷达的景深测距效果,做起来非常吃力。但是,也正因为此,特斯拉是唯一真正把自动驾驶交付到普通客户手中的厂家,因此他有垄断定价权。没有第二家做到这一点。自动驾驶强的,成本下不来,无法量产和普及。自动驾驶刚起步的,还在非常有限的辅助驾驶里面出不来,无法让人体验到可以称得起自动驾驶的能力。谁说AI不能赚钱呢?运气之外,还是要看AI企业家的艺高胆大啊。

 

 

【相关】

大溃败!今天,阿里最大股东断臂求生!

【NLP自选系列2020专栏连载】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无中生有》

最近玩自称经过大数据训练的智能人脸上色的软件(colorize app),把收集到的黑白照片一股脑送进去试验。看黑白时代的亲朋旧友的留影,一个个突然鲜活起来,让人惊喜。分享给老友怀旧,大家都感觉很神奇。先看看当年的女神夏梦的彩色还原,还有小花陈冲。对了,还有光彩照人的绝代风华奥黛丽·赫本。

 

 

 

 

不要看胳臂和腿,还有手,彩色背景下跟乌爪子似的。这个软件专注人脸上色,还没顾上其他。人脸上色还是很到位的,不温不火,非常自然。我当年的黑白婚照也重放光彩了哈:

记得在黑白时代,照相馆里面有为照片上色的服务。一切全手工制作,描眉画眼,粉腮白肤,总是透着一种假,根本不如电脑上色的圆润自然。

这是什么黑科技?答曰,这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的拿手好戏。“无中生有”的极致,乃是大数据AI的特长。

前两天看【新智元】的两篇报道,均配有样例图示。第一则是《杜克大学:AI工具精细还原模糊图像,可瞬间将分辨率提高64倍》。

第二则是《中科院DeepFaceDrawing:只需提供小学生水平的简单线条,便可生成逼真肖像》。

老友说:这个太牛了,警察可以根据画师的画大大缩小搜查范围。没摄像头的地方,只有有人看到嫌疑人,都可以用到这技术。

将来的应用可能是这样,根据目击者得来的简单素描,通过参数设置,生成一系列清晰图片,唤起目击者的记忆和印象,从中选择最近的那张。所谓脑补,或曰想象,大抵如此。

以前一直有个误解,以为“想象”、“脑补”(包括通过常识、场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脑补)这种东西是人工智能不可企及的区域。这种东西是不大容易说清楚的,是知识的积淀,经验的积累。传统的符号派人工智能也做过尝试(譬如建立巨大无比的常识库如 cyc,试图施行常识推理),但是终归是太繁复,灰色地带大,缺乏确定性,效果和效益都遭遇挑战。没想到如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为这些东西打开了一扇奇迹般的大门。无中生有不再是美梦一场。

做过常规音影处理的同学都知道,高清度的对象降低维度(譬如从彩色降到黑白)到低清度,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信息是处于减少的状态。但逆过程就是挑战,因为需要“无中生有”。 这个挑战以前认为是不可克服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再大的魔术师也不能真正地无中生有吧?你看他台上从空盒子里面变出一只鸭出来,你心里明白那是假的。这只鸭子肯定是藏在哪里,魔术师用了障眼法,把观众唬住了而已。物质不灭,无中生有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魔术师自己也承认:魔术都是假的,各有巧妙不同。可人工智能的魔术却不是假的!

关于无中生有,AI老司机老毛说:其实也没那么神,数学上就有外推和插值,还有凭经验猜测,甚至可以随机插值。

这才叫知者不神,神者无知,hence 科普。人在无知的状态中,是很容易神化对象的,这是人的本性,否则人没法解释,也感觉不安。人工智能历史上有个现象,说的就是人对未知的神化,叫“伊莉莎效应”( 拙文《反伊莉莎效应,人工智能的新概念》有介绍)。古往今来所谓奇迹,大多是常态的神化。反过来,也不能因为AI从业者时刻在创造或大或小的奇迹,就失去了庆祝的欣喜。每天面对屏幕中自己创造的奇迹,体验无中生有的上帝般的自由,也是人生一乐。我们走在无尽的大路上,由必然王国逼近自由王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抒发完职业豪情,回头细看无中生有的背后。物质固然不灭,可观念世界似乎有所不同,更富弹性。然而最大熵定律仍然决定了,信息世界只会越来越趋向混沌,而不是反过来变成清晰。信息补漏是需要资源和能量的,从哪里来的呢?三个字,大数据。当然,光有数据,没有AI能力也不行。这是大数据AI的时代。

孤立地看一张照片,模糊转清晰,黑白转彩色,没有可能凭空而来。但是,有了大数据就不同了。而且这种大数据是天然的“带标数据”(labeled data)。以前说过,机器翻译大数据是天然带标,因为有人类翻译的历史积累。因此特别适合做端到端(end to end)的深度学习,所能达到的翻译质量,比很多学了好多年外语的人的翻译还要通顺得多。现在遇到的这个场景是另一类“自然”带标大数据的端到端场景。无论黑白转彩还是模糊转清晰,所有这些需要“无中生有”的应用场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可以对于大数据对象做“反操作”,从而把自身变成无穷无尽的带标大数据。一切都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人工标注,这是多么理想的大数据学习应用场景,不出奇迹也难。把收集到的彩色照片,一锤子全部砸成黑白,端到端的对应就建立起来。剩下的就是拟合了。

这种学习出来的无中生有,会有问题吗?当然有。第一是方向可能偏了,“还原”出来的东西与心目中的印象产生或大或小的距离。第二是趋同,大数据的统计本性,结果是中庸化了。如果原来的对象有独特的特征,大数据脑补是很难还原出独特性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解决办法前面说了,可以通过某种参数,或者通过某种随机因素,生成一系列候选,而不是唯一的结果,总会有一款比较接近你的想象、记忆或原物。对于第二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定向化来逐步解决。譬如专门对亚裔建立大数据,专项处理亚裔图像还原的工作。同理,还可以把南方人北方人分开训练。

无中生有的工作,我们20年前就开始做。当年给罗马实验室做项目,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历史文献都是全大写。我们的自然语言引擎见到大写,常常当成专有名词了,质量是断崖式下跌。当时,很多 teams (包括 BBN)组织力量标注大写的文献,然后重新训练系统。而我的团队与 IBM 是第一个差不多同时决定不为信息抽取的目标做重新训练,而是先训练一个大小写还原的前处理器。结果整体质量大幅度提升,虽然当时还没有深度学习,用的是传统的机器学习。这是因为恢复大小写的工作可以做得很好,有几乎无穷的自然带标的训练数据(同样是利用大小写规范的文档一锤子砸成全大写)。

至于符号派经典机器翻译中无中生有的故事,上次的科普《语言形式的无中生有:从隐性到显性》已经介绍过了。那根本没用机器学习,但是也还是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无中生有”地生成欧洲语言的形态(形态生成)。那个无中生有的原理不同,依靠的是源语言(中文)文字中的信息冗余,外加语言习惯里的种种  heuristics (表达的习惯性总结),有时候还要加上一些类似“常识”的概念相谐的“脑补”。但老式符号机器翻译中的无中生有终归感觉很吃力,“功耗”很大。在无中生有这个课题上,不得不说,对于任何具有源源不断天然带标大数据的场景,还是大数据深度学习的路子最为强大。深度学习一统机器翻译天下,说明了大数据AI的压倒性优势。同理,图片还原也必然是大数据AI的领地,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预见,黑白电影时代的佳作,最终可以自动还原为彩色。

 

 

【相关】

反伊莉莎效应,人工智能的新概念

语言形式的无中生有:从隐性到显性

【NLP自选系列2020专栏连载】

【语义计算:李白对话录系列】

【置顶:立委NLP博文一览】

《朝华午拾》总目录

乔姆斯基批判

已有 7986 次阅读 2015-6-15 00:01 |个人分类:立委科普|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NLP语言学乔姆斯基

【立委按:微信泥沙龙,谈笑鸿儒,高朋满座,信马由缰,言无所忌,摘之与同仁分享。】

【泥沙龙对话录】

今儿个咱要吐槽乔老爷,不吐不快。

开题:乔姆斯基,对领域的误导,或负面影响,与他对语言学的革命性贡献,一 样大。

他的hierarchy,是天才绝顶的理论,是不可泄露的天机,从而奠定了形式语言的基础,用来创造、解释,或编译计算机语言,是完美的指导。

可是,完美往上走一步,就可能成谬误。乔姆斯基拿这套理论,硬往自然语言套,导致整个领域,在所谓自然语言是free,还是sensitive,还是 mildly sensitive等不靠谱的争论中,陷入泥潭。

太多的人被引入歧途,理所当然地认定,因为自然语言复杂,因此需要 powerful的文法。这个 powerful,是世界上用的最误导的词。

工程师发现,有限状态好用,但经不起理论家的批判:你那玩意儿太低级,不够 powerful,只能拿来凑合事儿。

实际上,做过大工程的人都明白,对象的复杂,并不是使用复杂机制的理由,有本事使用简单机制对付复杂的对象,才是高手。

乔姆斯基最大的误导就是,用所谓自然语言的center递归性,一杆子打死有限状态,他所举的center递归的英语实例,牵强和罕见到了几乎可笑的地步,绝非自然语言的本性。结果一代人还是信服他了,彻底地被洗脑,理所当然以为必须超越有限状态才可以做自然语言深度分析。

为了所谓语言的递归性,人脑,或电脑,必须有个堆栈的结构才好,这离语言事实太远,也违背了人脑短期记忆的限制。世界上哪里有人说话,只管开门而不关门,只加左括号不加右括号,一直悬着吊着的?最多三重门吧,一般人就受不了了。就算你是超人,你受得了,你的受众也受不了,无法 parse 啊。说话不是为了交流,难道是故意难为人,为了人不懂你而说话?不 make sense 嘛。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不超过三层的center循环,硬要归结成似乎是无限层的递归?

(毛老:递归成了他的宗教。)

不错。乔老爷的递归误导语言学,坑了NLP太久。我对他的语言学不感冒,对他对NLP的误导,更感觉痛心。一个如此聪明强大的人,他一旦误导就可以耽误一代人。被耽误的这一代是我的前辈一代(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他们在自然语言理解上的工作几乎一律为玩具系统,在实际应用上无所作为,从而直接导致了下一代人的反叛。老一代被打得稀里哗啦,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在过去30年中,统计NLP的所有成就,都是对乔姆斯基的实际批判,因为几乎所有这些模型,都是建立在ngram的有限状态模式的基础之上。


(洪爷:从乔姆斯基的所作所为,就能分出构造机器智能和解构人类智能难度上的差异。他五十年代略施小计就把形式语言夯成了计算机的Cornerstone,可是穷毕生精力,总是在重构其语言学理论。
毛老:如果没有乔老的那些理论,人们能做出计算机语言编译吗?)
洪爷:语法mapping到语义,总是要做的,不必须用形式语言,就像现在做nlp的人也不必须懂语言学。还是 David Marr,David Rumelhart 等立意高远,总想找到人机等不同智能实现上的共通计算机制。
刘老师:Marr 也是人神级别的
毛老:跟上面问题类似的是:如果没有图灵和冯诺依曼的理论,人们会造出计算机么?
洪爷:Babbage的分析机可行,Ada的程序/算法也早可行。其实,问题不在于出冯诺依曼还是马诺依曼,问题在于,不管他们的理论表面上如何不同,可能都受同样的约束,能力上可都能都等价。而Chomsky 研究的是这些约束能力。
毛老:那图灵不是更加么?
洪爷:Turing 从机器一侧,Chomsky从人一侧。)

洪爷说的是事实,过去三十年不懂语言学做NLP的占压倒多数。但那不是健康状态。不过,语言学里面也很混杂,进来的人很容易迷糊。但是,语言学里面确实有一些指导性的东西,了解与不了解大不一样。比如索绪尔,就值得琢磨。索绪尔说的大多是原则性的,有哲学的意味,是传统的非科学性的语言学,特别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可以提醒自己不至于陷入细节的纠缠,而忘记了方向。他谈的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语言和言语,规则与习惯,共时与现时,都很洞察、到位。

(白老师:我觉得线速、柔性很关键,多层次递归和远距离相关必须搞定。方法不限,八仙过海。)

那些已经搞定了,伪歧义也不是问题,都搞定了。有一种叫做cascaded FSA的方法,与软件工程的做法极其类似,就能搞定这些。前提是指挥者架构者不能失去全局,要胸怀索绪尔,而不是乔姆斯基。架构和interfaces设计好,下面就是模块的开发,匠人的干活,可以做到很深,接近逻辑表达,比chomsky的文法深。传统规则系统受乔姆斯基CFG影响太大,很不好用,而且也无线性算法,所陷入的困境与神经网络以及一切单层的统计系统类似。正如多层的深度学习被认为是AI的突破一样,有限状态一多层,一 cascade,以前天大的困难,递归啊远距离啊伪歧义啊,就消解于无形。

(白老师:数学上的函数复合。)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结果至今批判规则系统的人,还在打稻草人,以为规则系统都是CFG那么愚蠢和单层。


乔姆斯基对nlp的误导,还在于它的短语结构的表达法。那个phrase structure破树,叠床架屋,为了追求所谓语言共性,太多的assumptions,既不经济也不好用,却长期成为 community standards,误导了不知多少人。起码误导了 PennTree,通过它误导了整个领域。,

(白老师:某种意义上,nlp是应用驱动的。与应用匹配,Ngram也不算误导。与应用不匹配,HPSG也算误导。抽象的误导不误导,让语言学家掐去吧。一个topic问题,扯了这么多年。)

语言学家打烂仗的事儿多了,说起来这与乔老爷也有很大关系。有个 self,相关的所谓 Binding Theory也是论文无数,大多垃圾,这与老乔的负面影响直接相关。为追求 universal grammar,和脱离语义的generalizations,走火入魔,大多是无谓的口水战争,既不能推进科学,也不能推进应用,唯一的好处是帮助了很多语言学博士的选题,培养出一茬接一茬的语言学博士。可是,毕业了还是找不到工作。老乔由于其超凡的智力和名气,帮助提升了语言学的地位,但他没有能力影响市场,结果是全世界语言学家过剩,懂得茴字五种写法的落魄腐儒,如过江之鲫,谁能给他们就业机会?


这里面的要害在,所有的语言分析,不可能为分析而分析,都是为了求解语义的某种需要,可老乔强调的语法纯粹性,要脱离语义才好研究终极的机制,这个argument有历史的革命意义,有某种学术价值,但非常容易形而上学和片面化,结果是语言学家脱离了目的,脱离了需要,在争论一种分析,或一个模型与另一种的优劣。其实这些相争的方案,只要系统内部相谐,都大同小异,根本就没什么本质区别,而且没有客观的可量度的评判标准,那还不打成一锅粥。

(刘老师:摆脱语义,直接进入语用?)

哪里,乔老爷是要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要世界大同。他对语义不感兴趣,更甭提语用。语义在他属于逻辑,不属于严格意义的语言学。句法语义是分割开来的两个范畴,句法必须自制。

(白老师:句法自制是错误的。)

对传统语言学完全不分家的那种分析,老乔有革命意义,也确实推进了结构研究,但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句法自制推向极端,就是本末倒置,失去方向。

我做博士的时候,在一个小组会上,举一些汉语的例子,作为证据反对一刀切的句法自制,说老乔有偏差,看到的语言事实不够,结果被我导师劈头盖脸批了一通,言下之意,不知天高地厚。我当然口服心不服。

问题是,我一辈子只思考一个问题,只要醒着,头脑里除了语言,就是文法,除了词汇,就是结构,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通达了,看穿了语言学上帝,乔姆斯基。

原来,智商高,不见得离真理近,智者乔老爷,也不例外。

(洪爷:老乔不是上帝,他只是让咱看到来自造物主的理性之光。)

形式语言理论,非人力可为,绝对属于天机,单凭这,乔就是人神。

吐槽乔老爷,一次抱怨完,明儿依旧是偶像。

【后记】

到了我们的年代,俄语退居其后了,所以我本科的二外选的是法语,到研究生才选了俄语做三外,不过全还给老师了。虽然语言是还给老师,体悟到的语言学却长存,所以也不冤。到 30 年后的今天主持 multilingual program,带着参考书,我还一样可以指导法语和俄语的 NLP 研发,语言的不同,换汤不换药也。

不管我怎么批判乔姆斯基,我还是服他到不行:他老人家的威望可以把 Universal Grammar 这种乍听很荒唐的观念,转化成一个让人仰视的语言哲学理念。UG 的真理之光由此不被遮蔽。当然最厉害的还是他的 hierarchy 形式语言理论,那几乎不可能是人的理论,那是上帝之光,尽管乔老爷在描述的时候,不免机械主义,hence 造成了极大的误导。



【相关博客】

巧遇语言学上帝乔姆斯基

泥沙龙笔记:从乔姆斯基大战谷歌Norvig说起 

Chomsky’s Negative Impact

泥沙龙笔记:再聊乔老爷的递归陷阱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4]tuqiang   2015-6-15 22:56乔姆斯基那一套可以做计算机里面数学式子的分析,离开自然语言差了十万八千里。

 回复  : 话说回来,没有自然语言的数学化研究和启示,他老人家也提不出形式语言理论来。至少从形式上,他能把人类语言和电脑语言统一起来,达到一种人力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没有乔姆斯基,电脑理呆们打死也不会对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求解,parsing 等感兴趣,并如数家珍地谈论这些语言学的概念。这是其一。

其二,正因文乔老爷自己也知道他的形式语言理论的抽象过头了,难以回到自然语言的地面,才有他穷其一生在自然语言的语言学方面的继续革命,革自己的命,花样翻新,试图找到一个终极的普遍文法的自然语言解构。这次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在学界依然所向披靡,无人能敌,但却与电脑科学渐行渐远,被连接语言学和电脑应用的计算语言学领域所抛弃。也许不该说抛弃,但是自然语言领域大多把他当菩萨供起来,敬神鬼而远之,没多少人愿意跟他走。
2015-6-16 03:541 楼(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