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随笔:德赛与立委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德赛与立委

屏蔽已有 1631 次阅读 2010-1-25 18:02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我来德赛一多半是站长请来的。我在星湖开了个类似博客的专栏两年多来,一直想找一处非商业的所在,”正式”开一个自己的博客,省得手工更新的麻烦和备份的困难。尝试过几处商业网站,感觉不好,亲朋老友也不大知道。德赛由于历史原因在老友中有影响,当然争议也多,心想不妨一试。这种想法刚表露,就受到了站长的热情邀请和鼓励。站长也是老友,尽管交情不深,一个池子洗脚,他对立委应该是了解的。大概觉得我虽然右派,还不至于反动透顶,属于可以改造好的群众。总之,我还未及正式申请,站长就已经给我搭好台子了,一切免检,绿色通道,直奔公园。初来乍到,常为小事请教站长和技术主管,有求必应,雅意勤勤,回应之快,我都不好意思了。

来了德赛,一直是做客和观望心态,不是我不想放下客人的架子,不愿意和人民打成一片,而是心底一直在问:德赛公园是合适我的自由开放的平台么?如果实质上是科学主义者的私家花园,我插一杠子,岂非自讨没趣,也搅了小将们的兴致?种种迹象表明,至少管家寻大人是不包容的,他总是那么严肃,令人生厌,仿佛科学和正义的化身,以法官的架势评判我和镜子,丢人现眼的是,他还对我和镜子用尽侮辱下流的词汇和人身攻击。我把这种想法在星湖表述,提到如果不合适,我也许离开为好。站长明确表示,不要提离开的事,没有人赶你走,也不会有文化大革命。寻大人后来一文果然语气温和很多,对事不对人,令我刮目相看。立委坦然,准备接受寻先生和革命群众对立委和镜先生的反动思想的大批判。不料好景不长,寻大人旧病复发,变本加厉,堂而皇之,以组织和长老的名义耍流氓,开互联网先河,在革命大批判中对立委和镜先生再施人身攻击,让人跌破眼镜。我以“下笔千言,恶臭万里”回敬,结束了上个回合。

以寻大人为核心的园中央科学主义集中营,再接再厉,今天正式公告天下,全面批判镜子和立委反科学的反动思想,言之凿凿,铁证如山。立委无暇细读,草草扫了一遍,似乎没有看到流氓词汇,不容易,不容易,单为此,立委愿意向科学集中营表示对手一般的敬意。

我入公园走的是后门,没有宣誓效忠,也没有签字画押要保持与中央的高度一致。但心里是认同科学民主的基本理念的。但不认同以德赛作为生活方式等热恋过头的说法。立委坚决反对的是把德赛二先生推向神坛,或者以德赛打压异见的行为。

顺便提一句,从职业上说,立委是个标准的科学工作者或科学家 (立委作为Principal Scientist承担国家17个科研项目的PI,立委技术移民美国走的就是 Outstanding Researcher 的优先通道),科学资历上并不比寻主编矮一头。立委吃的就是科学技术这碗饭,反科学既不符合我的心意,也对不起我的饭碗。当然,职业科学人也难免滥竽充数,缺乏科学精神,只要不骂人,广大小将的批判和帮助,立委还是心存感激的。

Comments (13)

 
maluda01月 22nd, 2009 at 4:05 pm   edit

又是一次动荡,事情终于闹大了。

 
xyan01月 22nd, 2009 at 4:08 pm   edit

呵呵,开后门进来的事情,此事不可公开说啊:-)

“德赛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说不要将德赛二先生推向神坛,而是在日常小事(网络上=发文留言etc)上体现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没有什么热恋过头的感觉啊,this year head,想要热恋的感觉都找不到了,哪里还会有过头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任何博主进来也没有被要求签字画押,保持高度一致的。

 
金陵客人01月 22nd, 2009 at 4:16 pm   edit

无论如何,用技术手段屏蔽是不必的。

希望站方调整一下姿态。

 
路人01月 22nd, 2009 at 5:05 pm   edit

寻正一直说立委是“人文学者”,在留言中提醒寻正好几回,今天的帖子里还是这么说,唉。

如果不禁言、不删贴,大家可以各说各话,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理越辩越明。

 
红叶01月 22nd, 2009 at 5:18 pm   edit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对liwei的批评,liwei多虑了。
另外从事科技或科学工作的人,不一定就不是反科学,至少liwei如此热衷的转载mirror的言论,就已经朝反科学的方向前进了。

最后,这里“小将”固然不少,“老兵”也是有很多的,不管是谁,都要努力学习科学精神,这里不是凭资历或名气来装神弄鬼的地方。

 
路人01月 22nd, 2009 at 5:31 pm   edit

红叶:科学精神固然重要,但那是虚的啊!听听“老兵”的“know how”和”心得”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

 
愚人国度01月 22nd, 2009 at 6:25 pm   edit

科学精神一点都不虚。

 
我觉得01月 22nd, 2009 at 7:40 pm   edit

要反科学,总得有个貌似不反科学的借口。把科学家打成人文学者,就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人家怕的就是真理越辩越明,所以才要封杀。如果心里有着科学的底气,又何须成天高举科学的大旗?

 
Alex01月 22nd, 2009 at 8:26 pm   edit

得了吧,Liwei是不吭声,后来又要把问题往什么“宽妥”上扯;Mirror是不正面讨论问题,跟贴除了嘲笑,就是玩文字游戏。这就是你说的“真理越辩越明”?笑话。

虽然我不认同Qbit的观点,但至少他有讨论问题的诚意,这一点上,上述两位加起来都不如Qbit。

 
哈哈哈01月 22nd, 2009 at 8:28 pm   edit

【我入公园走的是后门,没有宣誓效忠,也没有签字画押要保持与中央的高度一致。】

網主也 不容易,既要繼承甚至超過新語絲的科學主義帝國風格,又要顯示比新語絲更寬容,真是難以完成的任務啊!

 
哈哈哈01月 22nd, 2009 at 8:46 pm   edit

【以组织和长老的名义耍流氓,开互联网先河】
立委老師這句話站不住腳。

【立委是个标准的科学工作者或科学家 (立委作为Principal Scientist承担国家17个科研项目的PI,立委技术移民美国走的就是 Outstanding Researcher 的优先通道),】

可見國家的科研項目是“偽科學項目”,美國更是一個偽科學當道的國度,比不得賽園科學主義純度高!

 
我觉得01月 22nd, 2009 at 9:25 pm   edit

科学编辑部的负责人、代表“主流科学”发言的,都不曾“有讨论问题的诚意”,而是一开始就扣“伪科学”、“骗子”的帽子,倒要非科学编辑部的、不敢代表“主流科学”的,对这样的“科学”代言人,“有讨论问题的诚意”?^_^

 
faif01月 23rd, 2009 at 7:20 am   edit

当然,职业科学人也难免滥竽充数,缺乏科学精神,只要不骂人,广大小将的批判和帮助,立委还是心存感激的。
===================
立委老兄心胸过人,不错!当初我来德赛,原因就是喜欢德赛和xys分家后,偏安一隅,低调地坚守自己的阵地。原本觉得来德赛可能会低调好一段时间,想不到造化弄人,冉匪加盟,新老右派来归,国内的整风运动又把德赛推到风口浪尖上,德赛又颇有几个能做事的人,想低调都不行。还请立委兄继续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89135.html

上一篇:《立委随笔:名校情结 (续)》
下一篇:《立委随笔:沉默是铁,自嘲是金》

《520 多元文化狂欢节纪实》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520 多元文化狂欢节纪实》(少儿不宜)

屏蔽已有 4068 次阅读 2010-2-5 06:38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多元文化, 狂欢节

立委按:虽然这只是一篇海外见闻类的文字,介绍美国的文化习俗,但因为有裸体镜头,心里还是不敢肯定是否触犯了红线。年轻时候托邓大人的福,言必称四项原则,如今在自由世界被宠坏了,不大分得清什么是三条红线,想来跟基本原则是类似的东东。入乡随俗,为保险起见,也为不给科网添麻烦,最后两幅插图暂时开个天窗。有兴趣者,欢迎去我星湖博客的原贴:星湖在海外,随心随性,畅所欲言,没有什么红线(只有一条基本原则:禁止人身攻击),没有犯规的问题。

 

《立委随笔:520 多元文化狂欢节纪实》(少儿不宜)

旧金山是个光怪陆离的城市,以多元文化著称。最近加州通过法律允许同性恋结婚,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众多的同性恋团体和个人,奔走相告,欣喜不已。这两天据说会有一场同性恋大游行,规模超过往年。来加州的喜欢看热闹的人不要错过了。

下面这个纪实是个两年前的老帖子,因为有裸体,少儿不宜。这不是同性恋游行,而是多文化节。每年都有,总是五月的第三(?)个周日。从网上可以查到 CARNAVAL SAN FRANCISCO 2006 ANNOUNCES 28TH ANNUAL CELEBRATION 的相关资料:

http://www.carnavalsf.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

跟我们小城市的游行类似,只是多了些人数和裸体。等于是了解文化习俗,很多人没有机会亲眼看到,在此分享。

~~~~~~~~~

上周出差到硅谷,朋友周日载我到旧金山去看一年一度的多元文化狂欢节。以下是实况报道。

旧金山天气不冷不热,偶然有太阳从云彩后面探出头来。出来狂欢的人数之多出乎预料,大家穿着各种奇装异服,象是白日的化装舞会。马路上摇滚乐震耳欲聋。

上面这张就是临街的一群人随着摇滚乐猫王Elvis的歌曲,狂歌劲舞。据说30%的人都有酒精作用,表现很癫狂。有些男男女女裸体游行。

上面这张的右侧中年妇女,身材中上,赘肉不多,特别爱show, 摆出各种姿势让人拍照(可惜没有抓拍到她的正面照)。她显然在来前把阴毛给剃光了,不知道是否认为这样更美。

跟天体海滩类似,多数裸体男女都是中老年,他/她们最大方,大大小小器官各异,但不好看。

上面这一位最逗,使劲吸引观众到他的私处,大概觉得自己尺码较长,竟然用那活儿跳舞,老给人感觉那活儿不牢靠,随时要被甩下来一样。后悔没有带摄像机,不然应该把这别具一格的阳具甩舞摄下来,让国人了解一下国外狂欢节上的YT气氛。

这一位可逮着光明正大的合法性骚扰的机会了。他把那硕大的阳具(当然是赁品)藏在苏格兰裙子底下,等到女士过来,就拿出来吓唬人家。奇怪的是,居然有好些年轻姑娘,主动要求跟他的阳具合影。

完全图文版见我的星湖博客: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45,30201,30201#msg-30201

【立委补记】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这篇似乎是通过审查了(不知道如果保留最后两幅图片还会不会通过)。但是另一篇有关“英国脱衣舞”的《朝华》记述文字却没有通过,想来红线虽然fuzzy, 尺度还是有的。博文被删,总有不快,但编辑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且礼貌待人,有理有节,主动沟通,并予说明。设身处地,编辑的处置是可以理解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我的海外博客查阅。为避免编辑麻烦,链接就不直接给出了,有心者Google一下,举手之劳即可追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2735.html

上一篇:《立委点评:听不够的童丽》
下一篇:《朝华午拾:温哥华天体海滩杂记》(少儿不宜)

 

1  刘全慧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刘全慧   2010-2-5 09:56
这里的确可以看出中西间文化差别只巨大,为什么不研究一下?

IP: 58.34.85.*   删除 |赞[1][游客]YC   2010-2-5 09:32
很像动物,其实人就是动物。

《立委随笔:立委老矣,尚能网否?》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立委老矣,尚能网否?》

屏蔽已有 2247 次阅读 2010-2-15 19:0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自由

《立委随笔:立委老矣,尚能网否?》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11:44PM
今天早上上班,走到车前,用遥控器开门,按了一下,车倒是有回应,可拉拉车门纹丝不动。于是,第二次按遥控,还是不动。开始烦躁,心想前两天刚刚花了300美金做了“常规”维修,难道这么快就坏了?这养车不就是吃钱嘛,油价节节攀升,还有折旧、维修、保险和洗车,现在连门都打不开了。越想越气,一连按键七八下,那车倒是一个劲的应和,唯唯诺诺,可就是蓬门今始为君闭,气死立委不偿命。真是阳奉阴违,无出其右。   

 

我正要发作,你猜怎么着?低头一瞧,原来是按错钮了,按了关门当开门,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要说这钥匙用了也有千百回了,关门和开门的动静也是迥然不同的,堂堂立法委员居然浑然不觉。 

又想起前一次加完油,忘了上油门盖,油孔对着天空一边挥发,一边由我呼呼跑了几十公里,放在车顶的油门盖自然也不翼而飞。据说那汽油一点就着,甚至天气干燥一点也能着火爆炸,越想越是后怕。 

看看小白的生龙活虎,桂铭的愤怒和热情,总让我想起给大师们讲寓言故事的我,对照今日之老朽,好汉不提当年勇,唯有仰天长叹:立委老矣,尚能网否? 

引用:

我赞成大嫂的口号:言论自由是个纲,纲举目张。 (236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06:09PM   

 

民主政体可以缓行,但言论自由应该加紧。 

随之而来的是,出版自由,新闻自由。 
最后是结社自由和民主选举。 

哲人乔姆斯基批判美国的大众媒体和政治制度入骨三分,但是他从来都是美国言论自由的最大鼓吹者,是有其道理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杆。 

我赞成大嫂的口号:言论自由是个纲,纲举目张。 (236 bytes) - 立委 2008-07-08, 06:09PM (30582) 
还记得你那个金镣铐的寓言故事吗? 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你还会创作类似金镣铐的寓言故事吗?(52 bytes) - shijie 2008-07-08, 06:28PM (30584) 
多谢师姐还记得。立委当年就是自由派斗士啊。 (0 bytes) - 立委 2008-07-08, 07:55PM (30586) 
好故事请拿出来给大家听。 (0 bytes) - micro 2008-07-08, 08:53PM (30587) 
那时硕士刚毕业留所,我还是个愤怒青年。原文找不着了, (744 bytes) - 立委 2008-07-08, 11:10PM (30600) 

那时硕士刚毕业留所,我还是个愤怒青年。原文找不着了, (74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11:10PM 

就是当众说了一个寓言。 

寓言说的是一个带着金镣铐的阿桂,找主人下套,主人欺骗说,这是为你定制的金表索,很贵重呢。于是阿桂四处炫耀,受到很多讥讽。天长日久,自己也觉得不方便,又去找主人解绑,说:你看人家多自由。主人变脸了:那是假的,那些自由统统是假的。 

阿桂说:我连假的还没有呢。你就把假的自由给我吧。 

主人于是凶相毕露。 

阿桂索性自己砸了这劳什子。革命大功告成。 

大体如上。20年了,记得当时写得文采一些,但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不过,在老论派(不少是国学大师)占统治地位,向来作风保守的社科院语言所大会上这样发言,有点异数。年轻气盛,不管天高地厚,也不计后果,觉得不吐不快。据师姐说,老先生们居然对此印象深刻。 

我当年是方励之的信徒,觉得中国非全盘西化没有出路,很有些革命思想。其热情与小白类似。20年了,长进还是不大,只是不赞同闹革命了。革命派走向了反革命,但自由的理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引用:

你还记得你在语言所大会上所作的“发言”吗?一个是“好了歌”,一个是关于自由的寓言。这两个发言给语言所的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hijie 
拥护现存秩序的理由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13, 2008 10:01AM
[www.starlakeporch.net]   

 

三跳老友也来了。欢迎欢迎。 (977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13, 2008 09:40AM 

不过,我倒是有个问题:人都说远香近臭,可是,你如今海龟了,近距离了,似乎对政府的满意度超过多数海华。我想可能的原因有下面几个:1 政府确实开明进步了,而且越来越开明,没有理由横挑鼻子竖挑眼(譬如这次抗震,表现好过世界多数政府,这是公认的),为中国前途着想,维持现秩序是现代化进程的最好最稳妥的政治选择;2 你属于现状的得益阶层,吃肉骂娘的事非君子所为;3 政府有缺陷,但是想不出来有更好的替代力量,与其唱衰,不如因势利导;4 西方的民主自由也看透了,就是那么回事:民主的低效率,媒体的受操控,言论倒是自由,除了多了些垃圾牢骚,无法真正形成群体的声音,顶个p用,所谓大选,往好里说,也是两害取其轻,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很reasonable的拥护现存秩序的理由。而且上述种种,确实都有相当程度的事实依据。 

我原以为,看好中国现状的多是我们这些还在海外漂流的人。因为距离远了,愤激失去了切肤之痛的激发,加上举世公认的中国经济起飞,真地看上去很美。 

有一个趋向似乎很明显: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多数,无论海内外,大多视政府为同路人。小白桂铭的批判主义,甚至吴礼立委的怀疑主义,都是越来越少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522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点评:春晚:一年一大餐,不吃想得慌,吃了气鼓胀》

《立委随笔:社会主义好》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社会主义好》

屏蔽已有 2329 次阅读 2010-3-8 15:5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我的理解就是,社会对全民的基本经济权利的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的生存权,摆脱贫穷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就业的权利和医疗的权利。

社会主义好是我当红小兵时的口头禅。四十年过去,沧海变桑田,但不变的是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日久弥深。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和世界。更准确地说,只有温和社会主义(而不是激进社会主义)可以拯救人类和世界。

我当然知道,任何事走向极端都会出问题,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人是一种懒惰的动物。据说,经济学101有说,物质刺激是生产效率的不二法宝。社会主义如果走向极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其结果是我们早已经历过的贫穷落后,永世不得翻身。这一点没有问题。

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祖训,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本主义走向极端,一样问题重重,财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加剧,社会和谐无望。两极分化是社会毒瘤,终究酿成社会动乱或崩溃。

凡是有活力的现代社会,大都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某种混合物,只是搭配比例不同而已。如今的中国如此,西方国家亦如此。

去国久矣,没有能力全面评价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道路的优劣得失。海外漂流这么多年,倒是有切身感受,可以谈谈西方的社会主义。总之是,西方的自由主义薰陶,更增强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众所周知,经济发达的西方世界搞国家社会主义(他们叫 social programs)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现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就会倒退到原始落后的血腥资本主义去。社会主义的生存权完全没有问题,所争的是多与少的问题。论社会主义的比例,我感觉其实中国远不如北欧,也无法与西欧和加澳相比,等美国全民医疗保障到位以后,甚至也将落后于美国。在社会主义方面,中国没有多少骄傲的资本。在几亿农民的医疗、工作和户口等基本权利不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中国是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的帽子很难脱掉。当然,这不简单是当局的过错,而是历史造成的,受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衷心希望执政党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赶英超美,直逼北欧。

在西方议会政治中,左右各党派常常为社会主义的比例打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左派要多搞社会主义,打的是民意牌,因为任何一个社会穷人总是占多数。右派要少搞社会主义,打的是经济牌,认为只有消减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搞上去。最近奥巴马要建功立业,加大社会主义力度,成就历任总统一直做不到全民医疗保险的伟大事业,防止美国成为唯一不提供全民医疗保险的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尴尬。这是一项划时代的美国社会主义里程碑,衷心预祝他成功。为此,我认为即使经济受到牵累,也是值得的。社会主义的魅力在于,一旦实施,就很难复辟旧制。尝到甜头的广大选民是绝不会答应走回头路的,即便今后资产阶级右派保守党掌权,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历史上没听说谁能撼动现存的全民医保制度这样的社会主义大旗的。

有问:难道不劳动者不得食也不对么?难道一个社会应该供养寄生虫么?照这么说,不创造财富的病残、乞丐以及失业人员都应该统统饿死?或者只能从人道的角度给予施舍。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这种思路忘记了下列事实: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一个人占据的资源偏离平均线太大,即便取之有道,也是不合天意的。(何新没有用天意,他说的是佛陀,意思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我赞同他。)

在这个世界上,财富不会凭空“创造”出来。所谓创造财富,最终必然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源甚至损害生态环境而来。如果人人生而平等是正确的理念,那么自然资源就是人人有份,那是上帝的礼物,无人可以剥夺。因此,“创造财富”的人理应所当把源自全民共有资源而来的财富适当地与资源的最终拥有者分享。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信仰人人平等的人,面对资源有限和各人能力有别的现实,必然的结论是搞社会主义,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劳动者应该得食,寄生虫的存在是题中应有之义。宁肯牺牲部分效率,也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这就是结论。

社会主义好!

【立委补记】此文贴出以后,有老友批评我歪曲了社会主义的定义,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按劳分配。立委曾经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分子,自然知道老马的社会主义定义。有意不用他老人家的定义是因为

1. 社会保障是很多人心目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优越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2. 国有私有的问题只是手段,保障最广大群众的基本经济权益才是目的
 
 
 
不能因为手段的讨论,忽略了本质。何况手段的讨论政治敏感度高,能避之则避之。知识分子在莫谈国事与匹夫有责中挣扎了半个世纪,没有必要 invite problems, 万一不小心踩了红线岂不是赔了夫人折了兵,不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0774.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有道是: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别闲着

 

3  武夷山 刘立 侯振宇

发表评论评论 (5 个评论)

删除 |赞[5]邱嘉文   2010-4-10 17:31
如果理解靠谱的话,资本主义的民主就是“有钱民”来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全民”来主义。
如果是这样,“全民选举”应该是社会主义的专利,资本主义搞“全民选主”就是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全民选举”只是外衣,里面穿的还是“有钱民”选举。

删除 |赞[4]邱嘉文   2010-4-10 17:25
通俗地说,社会主义,就是“大家一起说了算”,资本主义就是“谁有钱谁说了算”。这样理解靠谱吗?

删除 |赞[3]邱嘉文   2010-4-10 17:21
我理解,“社会主义”的意思是“让社会来主义”的意思。
那么,什么叫“主义”呢?
主义的意思就是“主张正义”,也就是决定什么样才是正义的。
为什么要让“社会”来“主张正义”呢?
谁来代表“社会”呢?
正义本身的含义有哪些呢?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问题对不对路。

删除 |赞[2]刘立   2010-3-8 20:15
增加了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删除 |赞[1]李传亮   2010-3-8 16:03
楼主快回到社会主义中国来吧,这里很好,你住在国外如何体会得到?^_^

《立委随笔:拥护现存秩序的理由》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拥护现存秩序的理由》

屏蔽已有 2070 次阅读 2010-3-8 17:15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政府, 现存秩序

拥护现存秩序的理由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13, 2008 10:01AM
[www.starlakeporch.net]   

 

三跳老友也来了。欢迎欢迎。 (977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13, 2008 09:40AM 

不过,我倒是有个问题:人都说远香近臭,可是,你如今海龟了,近距离了,似乎对政府的满意度超过多数海华。我想可能的原因有下面几个:1 政府确实开明进步了,而且越来越开明,没有理由横挑鼻子竖挑眼(譬如这次抗震,表现好过世界多数政府,这是公认的),为中国前途着想,维持现秩序是现代化进程的最好最稳妥的政治选择;2 你属于现状的得益阶层,吃肉骂娘的事非君子所为;3 政府有缺陷,但是想不出来有更好的替代力量,与其唱衰,不如因势利导;4 西方的民主自由也看透了,就是那么回事:民主的低效率,媒体的受操控,言论倒是自由,除了多了些垃圾牢骚,无法真正形成群体的声音,顶个p用,所谓大选,往好里说,也是两害取其轻,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很reasonable的拥护现存秩序的理由。而且上述种种,确实都有相当程度的事实依据。 

我原以为,看好中国现状的多是我们这些还在海外漂流的人。因为距离远了,愤激失去了切肤之痛的激发,加上举世公认的中国经济起飞,真地看上去很美。 

有一个趋向似乎很明显: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的多数,无论海内外,大多视政府为同路人。小白桂铭的批判主义,甚至吴礼立委的怀疑主义,都是越来越少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104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投鼠忌器与吞灯泡的实验

《立委随笔:除以7 和 乘以8》 屏蔽留存

《立委随笔:除以7 和 乘以8》

屏蔽已有 2059 次阅读 2010-3-11 07:10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这次回国探亲,感觉特别放松,没有刻意要做某事,就是想尽量多陪陪双方父母和家人。一切其他活动都不列入正式日程。孩子爱睡懒觉,就让她睡到中午才出门,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无一定之规,一切随意。

自从一回国,女儿就成了计算器,无论看到什么价格,立马除以7换算成美元,觉得什么都这么便宜,惊叹不已:

“Wow, the taxi only needs 3 US dollars. The subway ticket only costs 30 cents!”

“Dad, why is everything in China so cheap?”

也遇到过奇贵的,那都是进口货。参观水立方,孩子看到她熟悉的Hagen-Dazs冰淇淋,买了一小盒,居然要40块。女儿马上发现了:

“Wow, it is almost 6 American dollars, 2-3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US. I got my beautiful Fuwa toy for only 30 Chinese dollars, and this little ice-cream is 40 dollars, unbelievable!”

想起我们很多留学生刚出国那阵,上街购物,总是下意识地乘以8,觉得什么什么都那么贵,很多东西买得起也舍不得买。生活压缩倒最低水平,除了食品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其他一切从简:不买衣服,实在需要就去跳蚤市场买旧衣;不去理发店,同学之间相互理发;没有娱乐消费,只看免费电影;不开车,只骑自行车; 旅游在外,不住旅馆,就睡在夜班汽车火车上;在外饿了,觉得唯一吃得起也吃得饱的就是卖当劳。

 
 

Comments (11)

 
mirror12月 26th, 2008 at 6:30 am   edit

小日子过得滋润啊。看老兄把个德赛折腾的,鸡犬不得安宁。

小的时候往猴山里扔过镜子,看猴子看镜子比喂猴子吃的还有趣。N年之后,老兄把“镜子”扔到坛子里了。那个效果比当年动物园的猴山还有看头。

套句大批判的词儿就是:作了阶级敌人想作而不敢做的事情。影响是巨大的,后果是严重的。把这个句子说给令爱听听,看看新生代是如何理解的。

祝玩好。

 
mirror12月 26th, 2008 at 6:59 am   edit

看到哈哈哈先生的一些帖子,有趣的很。用繁体字也是个特点了吧。提倡投票评价,此乃“民主”之精华,好。镜某先自投一票。说你民科没商量。

但是,哈哈哈先生对如此“高明”的提案却要“偷著樂”,显然也是不想看到大家投票的大好局面,因此是“假民主”了。

另一个提案也很不错。“德賽網在首頁醒目的位置上注明:mirror有偽科學嫌疑,請廣大科學迷們警惕!這樣就可以避免年輕的沒有經驗的革命同志上當受騙了。”只是根据时下的形势“同志”的说法需要修正一把。改成“防止年輕沒有經驗的革命小将上當受騙”为好。

 
我觉得12月 26th, 2008 at 7:18 am   edit

不如改成“防止科学民主人士上当受骗”,堂堂正正。智力不分老幼,当然更不分有无经验:)

 
mirror12月 26th, 2008 at 8:33 am   edit

把“火眼金睛”的寻先生等与“沒有經驗的革命小将”等同对待显然不妥。必须把“经验丰富”的科学民主人士择出去,区别对待。因此,要特别指明镜子的文字对“没有经验的革命小将”的危害。如果再加上“尤其是对追求进步的女青年”一句就更有“意义”了。

 
我觉得12月 26th, 2008 at 8:51 am   edit

难道有人会自认革命小将的么?某网站的例子还不够?真正的科学民主人士,根本不会在意是不是被叫做科学民主人士。不要这么小气。既然有人热爱帽子,缺啥补啥,就不妨送人一顶高帽。

 
马甲12月 26th, 2008 at 9:49 am   edit

好像是个伟人说的,“无党无派,千奇百怪”。还要加一句:“无党无派,都不自在”。德赛就这么几个人,一站队,哈,把站长先生弄的为难。

 
liwei12月 26th, 2008 at 10:39 am   edit

“看老兄把个德赛折腾的”。

镜兄差矣。我不过默默做着我以前一直就做的事情,我的博客格局与我的星湖专栏没有本质不同。

是寻先生发难的。继而推波助澜。我不过是被动应对而已。

在我玩过的论坛、网上社区和博客天地,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限制我自由的事体。这是大姑娘出嫁第一遭。有点莫名惊诧。

 
我觉得12月 26th, 2008 at 10:54 am   edit

德赛前身读者网申请博主,是要在新语丝至少发表三篇文章,以彰赤诚的。有这样动人的爱的历史,则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哈哈哈12月 26th, 2008 at 11:09 am   edit

立委兄,請您一定要體諒德賽網(或尋正),在剛剛與科學旗幟的新語絲鬧翻之後,最擔心被貼上反科學或者向偽科學讓步的標籤了。

因此,寧可錯殺三千,也不能放過一個

好像台灣民進黨那邊外省人後代往往台獨傾向更加極端,因為否則要受懷疑的,馬英九因為身為外省人,所以在與大陸交往時極其謹慎也是同樣的道理。

mirror:我偷著樂是因為我又沒有投票權,只能偷著樂。另外,問一句,您平時說話不是這個調調吧,否則同事豈不氣瘋?

 
mirror12月 26th, 2008 at 11:19 am   edit

原来还是同跑呢。虽是“偷著樂”,但哈哈哈得,镜某这里也听见了。

至于平時說話的调子,没有录过音,不知道。同事是否被气疯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考察。只能说尚未发现,不能保证今后没有。

 
哈哈哈12月 26th, 2008 at 11:45 am   edit

mirror這廝其實太懶太滑頭,雖然網上牛虻做得很辛苦,但是真要公平起見,是應該堂堂正正寫的東東,讓大家來挑刺拍磚的。那時就沒有現在這麼瀟灑了,呵呵。
時間一長,鏡子也就廢了,挺可惜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1815.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漂亮的女孩人人喜欢,科学亦然

《二十万, 不是年薪,胜似年薪:科学网开博三月半有感》: 屏蔽留存

《二十万, 不是年薪,胜似年薪:科学网开博三月半有感》:

屏蔽已有 3493 次阅读 2010-3-23 20:17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网, 开博, 立委

今日20万:不是年薪,也不是月入,而是三月点击所得。

(副标题:科学网开博三月半有感)

 

科学网开博三月有半,点击二十万,组织上还未及祝贺,自个儿先迷糊一哈,还是来得俗一点,以年薪做个比拟。知识分子的一生除去大学研究生的教育不算,走上职业之途也有很多里程碑,年薪上也有反映。在美国(据说中国也差不多,只是把美金代换成人民币就成立),大体说来上岗起薪是五六万,如果你侥幸找到了工作的话,这是第一个里程碑。(如果你找不到,只好沦落为博士后,差不多是最低工资,满打满算才有两三万,所以说穷不过博士后。当然也有有才华的人能够找到工业界正式工作,而因为热爱科学,立志做教授和科学家,不得不暂时以博士后作为学术生涯的跳板,忍受清贫的日子。) 第二个里程碑是10万大关,这是进入六位数的起点,是精英阶层的标识,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可以跨到这一步吧,算是价值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书没有白念(10万是分水岭,蓝领阶层很难达到这个数目,中外皆然)。第三个里程碑是15万,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最终达到这一步。这第四个里程碑是20万大关,这是知识分子的真正天花板了,从政经商不算,白领知识分子打工族,走到20万这一步的是凤毛麟角,千里挑一吧。这么一比照,20万确实是值得庆贺的里程碑。

开博三月多,勤灌水,少施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日均发文4-5篇,计673篇,多是冷饭,其中一半(340)是镜文,为他人做嫁衣裳。日均点击在一千两千之间,文均点击三四十,接近科网最低水平,总点击数呈稳步缓升趋势,周排行榜上有名(其中至少一半点击来自理呆,不臭美却爱照镜子的仁兄贤弟)。或许是物极必反,抑或是对流水与冷饭的惩罚,总之首页是越来越不见踪影了。然而镜李不言,下自成蹊,门庭未尝冷落也。首页的作用在开博伊始至关重要,否则即便你闭月羞花,也终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形影相吊而已。如今是资讯泛滥的年代,包装推销与货色同等重要。信息时代也有好处,有跟风效应(chain effect?),一旦侥幸爆了冷门,很可能门槛踏破,点击飙升。

点击当饭吃么?以前问过这个问题。回答是:不能当饭,甚至做汤喝都不成,除非你插入谷歌的广告。话说到这儿,不能不为谷歌默哀片刻,为谷歌中国身段不够柔软,政府公关一塌糊涂,终于退出中国市场而感伤一下。谷歌的退出,是(政府、谷歌与用户)三输的局面,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互联网事件了。全世界人民都离不开的互联网龙头老大,从全球增长性最强的市场撤除,是历史的倒退,最终的苦果终会随时间而显现。谷歌撤退前,它的录像网站 youTube 和图片网站 Picasa 早被当局禁止(我们草民深受其害,很多图文并茂的好帖子无法与国内亲友分享),可见其政府公关的糟糕。李开复拍屁股走人,更缺少了周旋圆通之人。这事窝心,不说也罢。

也有高兴的事情。岂止是高兴,简直应该狂欢。今天奥巴马要正式签署全民健保法案,终于把一面鲜艳的社会主义大旗插上了全世界最大的超级大国,最顽固的资本主义龙头老大身上。这是何等伟大的历史事件,奥巴马已经改写了美国历史。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的赤贫无产阶级,数千万看不起病买不起保险生老病死听天由命的弱势群体。他们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最无助的一群,现在终于获得了在全民温饱权以外的最重要的一项民生保障。上帝感谢你,奥巴马,以及一切投赞成票的良知未泯的资产阶级政客。

据说这两年中国在健保方面,在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扶持弱势群体的政策下,也在扎实推进。盼望有一天祖国人民全部享受起码的健康保险,赶超英美,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三月来博文被和谐计两次(不小心踩了某个红线),仍然算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为完整计,服务器在自由世界的星湖博客里都有存,好奇的麻烦一点还是应该可以偷越国境看到,不过也没什么大毒草,不值得为了满足雪夜闭门读禁书的心理而去翻墙越岭)。其实我已经很注意了,口无遮拦的毛病大有改观,可依然难免失误。最近一次的和谐是谈到了禁忌的话题。原以为对某某大师的批评基调,虽然与中央不能完全保持一致,也是compatible的。现在看来不是基调如何,而是塔布的问题。近现代知识分子在莫问国事和匹夫有责的矛盾中挣扎了快一个世纪,看样子还要挣扎下去,尽管有了互联网,尽管比以前有改善。

春暖花开,祝科网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思想更解放,表达更自由,社区更和谐!

姐妹篇:十万, 不是年薪:科学网开博二月有感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3693

博客感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5619.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冷眼”看用人的问题

 

12  武夷山 鲍得海 陈儒军 杨秀海 陈国文 吕喆 吴宝俊 柳东阳 张天翼 蔣勁松 焦宏远 pkuzeal

发表评论评论 (14 个评论)

删除 |赞[14]lalababy   2010-3-26 00:28
喜欢老师哦!!
博主回复:谢谢喽。

删除 |赞[13]张天翼   2010-3-25 10:00
mirror最大的缺点是太高产了,看都看不过来,我担心您的一些精品文章会被忽略掉。
博主回复:写东西讲究一个情绪。情绪来了,灵感泉涌。我有时候就觉得笔很涩,可有的时候就呼呼往外冒。进入后一种状态不容易,有表达的畅快,也顾不上读者是不是愿意消化。

镜兄的这个状态很好。等到哪一天他不想写了,我会感觉寂寞的。

删除 |赞[12]侯成亚   2010-3-25 08:25
祝贺李老弟,继续努力!再创辉煌!
博主回复:谢谢。天天向上是自小的座右铭,尽管心情糟糕的时候很难做到。

删除 |赞[11]蒋永华   2010-3-24 14:12
点击差别之大,如同收入差距之大。天外有天啊。贺!
博主回复:确是如此。

删除 |赞[10]陈儒军   2010-3-24 12:47
恭喜!

删除 |赞[9]张晓茜   2010-3-24 12:24
版主对精英的分类很公道。请问您是哪类精英啊?
博主回复:这年头,精英是不是变贬义了?

删除 |赞[8]李海峰   2010-3-24 09:25
看得出李老师很自豪.

删除 |赞[7]吕喆   2010-3-24 07:57
还是镜子厉害!

删除 |赞[6]吕喆   2010-3-24 05:13
我用了一年时间才混了12万。
博主回复:那是因为你没有做镜像操作。呵呵。
有了镜子就不同啦。1+1 岂止 2

删除 |赞[5]吕喆   2010-3-24 05:10
恭喜一下!

删除 |赞[4]吴宝俊   2010-3-23 22:28
建议镜子老大向我学习,今后写博文的时候统统改用medium号的字体,这样有利于使用10寸显示器的读者阅读你的文章。
博主回复:是么?我在自己的PC上看,觉得字体还行啊。都是 cut-n-paste 也搞不清是哪号字体了。

删除 |赞[3]蔣勁松   2010-3-23 22:08
像鏡子大師的謬論有這樣的點擊數應該可以滿足了

其實,博文點擊數太高其實也不太好,當然我這樣說也有點酸葡萄的意思,呵呵
博主回复:哪里有高?文均点击低得不象话了。就好比中国的经济一样,乍一看,总值超过日本了,可是人均呢,还是远远落后的。

删除 |赞[2]吴飞鹏   2010-3-23 21:02
向你学习。比我厉害太多,三个月二十万,我半年多,还不到三十万,估计学不会了。
博主回复:吴老是科网名博,影响因子超一流,怎么敢跟您老比啊?

“文均点击三四十,接近科网最低水平”,才是真实写照。

其实灌水太勤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我至今还没有一个博客是完整的,想尽早建立一个(科网有塔布,还是不得全身,不过也将就了,因为除了科网编辑也难以掌控的小概率的塔布事件以外,科网这个平台和服务也无可挑剔了)。

删除 |赞[1]陈国文   2010-3-23 20:24
立委辛苦得很。俺代表圈子里的同志们向您老人家表示衷心感谢!
博主回复:谢谢领导关怀。您是代表哪个圈子,还是全体圈子?

洗脚闲篇: 四一六社论》 屏蔽留存

《洗脚闲篇: 四一六社论》

屏蔽已有 2996 次阅读 2010-4-10 09:00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游戏文字, 闲篇

Posted by: 立委
Date: April 21, 2007 11:00PM

立委按:在内部论坛老友客栈“洗脚”一年了,值此戒网离休之际,辑录《洗脚闲篇》数则,游戏文字,博一笑耳。

四一六社论 (74985)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April 16, 2007 03:46AM

本池特约评论员:立委

春风吹,鲜花开,在这阳春四月,姹紫嫣红的季节,我们全体脚客迎来了洗脚池诞生周年的大喜日子。一年来,以馒头为管理员的池中央,在池顾委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团结全体脚客,男不分左右,女不分东西,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海纳百川,万众归心,开创了脚池车水马龙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饮水思源,我们永远感怀脚池的创立者,英俊神武的管理员馒头同志。一年前的今天,英明领袖馒同志高瞻远瞩,当机立断,乘方桂路线斗争之契机,雷厉风行,另立中央,开天辟地,创立老友客栈,勾朋引友,招降纳叛,腐蚀革命意志,高举YT大旗,提倡宽容互敬,反对语言暴力,创立和谐社会,构筑温柔之乡。

回顾同志们度过的短暂而漫长,曲折而光明的洗脚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馒领袖,就没有新脚池。是馒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亲手制定了本池宪法草案,凝结为41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随心随性,畅所欲言。Google搜不到,外人看不到。限注册用户,无斑竹管理,无IP记录。迎四海网客,创和谐社会。

该宪法一经创立,即深入人心,成为团结脚客,抵制极左极右势力干扰的精神原子弹。在根本大法的光辉指引下,濯足池内,热气蒸腾,蓝绿同浴,其乐融融,食色乱性,似黄非黄,纸醉金迷,国色天香。脚池见故知,久旱逢甘霖,老帮菜焕发青春,新徐娘风姿犹存,怀仙女之旧,听靡靡之音,做无益之事,遣有涯之生。众脚客是非不分,敌我不明,左右混淆,网聚成风,流连忘少侠,乐不思达甲,世上方一日,池中已千回,烽火连三月,濯足躲是非,钻入脚池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纵观海外中文论坛,江湖险恶,硝烟弥漫。同室操戈,不共戴天,出口成脏,杀声连连。唯脚池五讲四美,蔚然成风,社会和谐,互敬互吹,有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有初入门不识规矩者,假以时日,咸予同化,入乡随俗,重新做人。脚池大熔炉,钢化绕指柔。百年修得同池洗,纵是冤家亦点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回顾过去,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我们全体脚客决心继承与人为善的光荣传统,最紧密地团结在以馒管理员为首的池中央周围,高举YT大旗,坚决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既定池策,为打造ACT第二的和谐社区奋斗到底!

——– 立委名言:周年大庆,全池狂欢。

[注释]

老友客栈:别称十二点零五(比喻人过中年午过半)、洗脚池(因管理员洗脚xj名)。管理员洗脚(xj),号馒头。该坛主力为一批衣食无忧闲极无聊的海外中年知识分子,教授、高工、博士后等,海阔天空,一个比一个聪明和雄辩。

YT: yellow trafficking(贩黄,泛黄,似比照 drug trafficking 贩毒而来),“黄泛区”刁民的行为。洗脚池非性坛,所谓YT,所倡导的在黄与不黄之间,属于不咸不淡的成人玩笑,近似情色,YY,乃至帕拉图精神恋爱。--摘自《立委编-洗脚池大全-黑话篇》

少侠:方舟子,新语丝创始人。福建人氏。科普作家,打假英雄,有争议的公众人物。

达甲:打假的戏称。

老帮菜:指人过中年的老网友。大白菜的外边一层叫菜帮,蔫了干了叫老帮子。转义的“老帮菜”(念cei4)是京城的方言,是年轻的对年长的“蔑称”,相当于老家伙、老东西等的称呼,含贬义。虽然是贬义,但可在朋友间调侃就像说你这老家伙,可以调侃成你丫这(读zhei4)老帮菜的。(本坛老帮菜H和mirror提供定义)。

蓝绿:男女(网友)的戏称。

千回:脚池YT典故,源于柳蝉的“伉俪情深十五载,床上运动四千回”。“池中已千回”,戏语,极言脚池之繁盛。

ACT: alt.chinese.txt,早期中文论坛,最富盛名,培养了最早一批网友,如图雅、方舟子,以及本池的呆子等。本池 NewStar, 老鹿,中原,公正,立委当年都是资深潜水员。

——————————————————————

Posted by: 吴礼
Date: April 16, 2007 07:15AM

立委要是早生二十年,那姚秃子非丢了饭碗不可。

——————————————————————

洗脚周年纪念–老友客栈元老院,副职匪(通讯作者) (75033)
Posted by: fuzzify
Date: April 16, 2007 11:13AM

老友客栈二年,岁在丁亥,暮春之初,会于馒头山庄之洗脚池,YT事也。群氓毕至,蓝绿咸集。此池有文傻理呆,工痴法盲,老鹿田牛,狐狸松鼠,游鱼小鸡;又有黄河之水,引以为温湿之源,列坐其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唱一和,一问一答,一来一往,一骂一回,亦足以畅叙悠闲之情,聊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0558.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随笔:随心所欲不逾矩》

上周六在方太府上举行和统会十周年暨方太75岁大寿庆祝派对 屏蔽留存

上周六在方太府上举行和统会十周年暨方太75岁大寿庆祝派对

屏蔽已有 1560 次阅读 2010-4-22 19:25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祝寿, 方李邦琴, 方太

昨天在方太府上举行和统会十周年暨方太75岁大寿庆祝派对

 
 





   



快讯:今天复活节是华侨领袖方李邦琴75大寿的日子。昨天近两百人到府上给她祝寿,头头面面的人物,总领事,市长,议 员,社团领袖,文艺界大腕,新闻记者包括本坛后台老板娘丁维平都去了。我提前一个小时去做室内摄影。方太是侨界旗帜性人物,湾区华人社区精英汇聚一堂。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新老领导班子值此10周年之际,举行换届活动。方太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大家都风趣地说,这哪里是75岁,分明是57岁嘛。

方李邦琴(我们都叫她方太)是美国非日报类最大的媒体大亨,旗下几十份报刊包括《 观察家》,《亚洲人周刊》等等,她挂帅的方家家族在美国政界商界具有广泛影响。方太热衷中华文化,致力于推动中美交流和两岸和平,是华侨界众望所归的旗帜性领袖。她的传奇之一是在中国最惠国待遇辩论最激烈的时候,由老布什亲自请去说服国会。

系列报道稍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9487.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如何思考系列(六),就差一点儿。

 

1  杨正瓴

硅谷女性读书会侧记 屏蔽留存

硅谷女性读书会侧记

屏蔽已有 3559 次阅读 2010-4-27 21:10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龙应台, 读书会, 硅谷女性, 曾宁, 海云

硅谷女性读书会侧记:海云主讲龙应台

 
一、 曾宁有约
 
 
几个月前丁丁论坛开张,湾区家喻户晓的华人社区主持大牌维平女士盛情邀请我说,开了一个铺子,请到美女作家曾宁做斑竹,希望各位舞文弄墨之士,来此以文会友,不亦乐乎。立委是野路子出身,冲着这美女作家的名头,飞蛾扑火一般来到这个十几个人七八杆笔的山头,捧月一样围绕着宁斑竹转,想沾点儿仙气。
 
 
果然,宁妹子非等闲美女(见《美女作家小论》: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616),佳作连连,目不暇给。仰慕之情,遂如滔滔江水,奔涌而来,一不做二不休,成立宁粉俱乐部,居然也赢得几位老友(包括何兄)的积极响应。逻辑上讲,下一步该是粉丝偶像见面会了,可是宁妹子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人算不如天算。曾宁有好友海云,也是网络上粉丝无数的奇女子(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0156),应硅谷女性之邀,要在硅谷女性的招牌活动读书会上主讲龙应台其人其文。宁妹子于是在本坛以转贴的形式发出了“曾宁有约”的通告(http://www.dingding.tv/bbs/read.php?tid=404:“明天我会去的,希望能在那里会见朋友们“),给海云有约站台。尽管是 short notice, 立委绝不想错过此等双重有约之良机,欣然前往应约。
 
 
二、 硅谷女性
 
读书会地点硅谷中国艺术中心,是个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所在。里面有个牛克斯展览馆,收藏了不少中国字画玉器等古董,免费开放。这倒真是个国人读书聚会的好地方。等我匆匆赶到读书会现场,才发现硅谷女性主办的活动,原来真地全是女同胞,我成稀客了。倒是还来了三位男士,其中两位是主讲人海云的老爸和儿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另外一位帅哥,自称是某女同胞的车夫。
 
 
我刚落座,即巡视扫描,一眼就识出端坐一边姿态优雅的宁妹子,相互招招手,算是网友第一次见面的默契。我怎么这么确定呢,原来此前我看到有网友粉丝写过数篇曾宁印象记,一律惊为天人,对这位爱穿黑色衣服的上海美女的姿态气质,赞不绝口。亲见其人,名不虚传。
读书会气氛很融洽,先是大家各自自我介绍,原来都不是等闲人物,大多是在各个领域打拼的巾帼英雄。想想也是,世界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美国只有一个高科技的首都在硅谷,引领世界潮流。在精英荟萃的硅谷闯荡的女性自然非同小可,她们以东方女性特有的聪慧和耐力在各行各业与男同胞并肩开拓。不仅如此,她们还成立了硅谷女性这样的组织,把女同胞聚集起来,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定期举办读书会就是其中一个项目。在高节奏的硅谷心脏,在技术第一金钱至上的大环境下,硅谷女性提倡安心读几本好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坚持。
 
 
我在自我介绍中说:我叫立委,曾宁海云有约,赶来参加你们读书会,没想到成了赴约的唯一男士,既荣幸又不安。话没落音,居然有几位女士说:你就是立委啊,我也是你的读者粉丝呢。其中包括硅谷女性主席,风度优雅精明能干的 Connie. 我好得意,感觉平时不做无聊之事难遣有涯之生的舞文弄墨,没白费功夫。
 
 
我接着说:这样的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可是硅谷女性我却不陌生。In fact, 你们协会里面几位元老骨干,我很熟悉,明瑛、张岚、沃尔佳等,都是好朋友。知道你们都是很了不起的女性,不满足于职业上的成功,对生活品质和精神世界有更高的追求。由衷地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读书会这样的活动坚持办下去。
 
 
Connie 不失时机地跟我说,也请立委同志多为我们硅谷女性的活动做宣传,给我们助威加油。我说没有问题。临别还赠送我一本《美国硅谷60女性经典》(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2,61497,61497#msg-61497),请主编唐贺亲自签名,里面有不少我熟识的硅谷女杰,感觉很亲切。
 
 
三、 海云其人
 
回到读书会来。海云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作品在网友中很有影响,赴约来到读书会现场的不少女士就是她的忠实读者和粉丝,会后争相与之合影。说来惭愧,我这人是不读书不看报,上网只看老友的那种懒惰网虫,此前没看过海云,也没看过海云要讲的龙应台。为了赴约,来前一夜到海云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0156)恶补了一下,一气读下来,通宵达旦,深深佩服这位才情和文采飞扬的奇女。
 
 
至于龙应台,好像最为人热议的是她的《大江大海1949》,以失败者的后代的眼光,追述了一代败将败军及其家庭在改朝换代的宿命中的苦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我虽然没有看过龙应台,但是在网上看过一个系列历史回顾的纪录片,好像就是根据龙应台作品制作的。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把近代中国1949年这次改朝换代简单看成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赶走了腐败的国民党反动派。很少想到这些反动派,也是富有人性的一族,在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历史变故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透过共产党国民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这些政治标签看后面活生生的人,普遍的人性是有相通的。我们一样会感动,会流泪。
正如龙应台说的:“我不管你是哪一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的国家,我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不管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我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 
 
 
海云不仅是个优秀写手,口才也好。她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说到动情处,眼中闪着泪花,真情自然流露,是性情中人。读书会到后半场,讨论交互非常热烈。听众有大陆来的,也有台湾同胞,大家争相发言讨论,谈各自的体会,气氛很好。说到龙应台在网上引起的最主要争辩,常常有统派和独派两个极端阵营相互攻击。我也放了一通厥词:“在年轻一代台湾人中,确实有很浓重的台独情绪,其实也是很自然的。同时他们也很悲哀。一方面由于半个多世纪的隔离,新生代确实对大陆‘祖国’从文化上和政治上都难以认同,另一方面由于台湾的历史地理与大陆的千丝万缕,他们也感觉到了那种面对无法摆脱的宿命的悲观情绪。我有几个台胞同事就是这样,论个人交情,我们都是好朋友,他们也非常实心热诚,乐于助人,可是他们就是对大陆没有感觉。新生代中的杰出分子,以李开复为代表,还有老一代的台湾出来的领袖人物,如连战,还有方太太,这些杰出人物的眼界就开阔很多,他们普遍认为统一是必由之路,也是摆脱台湾国际尴尬地位的正道。小小的台湾岛提供不了一个舞台,让这些杰出人物充分发展。其实,现在两岸经贸和民间往来越来越热络,这个趋势下去,和平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处于两岸关系的关键时期,两岸继续隔绝,离心力就大于向心力,渐行渐远,太远就很难回头。两岸增加往来和互惠活动,向心力就会大于离心力,台独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
 
四、 一面之缘
 
读书会后是自由交谈的时间。这才有机会与曾宁握手交谈。宁妹子其实是个很随和的人,没有美女的那种矜持,更没有作家的架子,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可惜未及深谈,她就离场了。本来是说一起吃饭或喝咖啡的。我惆怅之余,到坛子里抱怨:
 
引用
曾宁有约
宁粉赴约,一面之缘,结果是,不辞而别,不留一丝芳踪。
 
級別: 論壇版主
啊唷,我好像已经跟你说了再见了。没有么?
 
是么?那我就是选择性耳聋。老了。
只记得有说要去喝咖啡,我请客。
 
級別: 論壇版主
我说去问问我的那几个朋友,是不是要一起吃饭。
结果,老公电话来,在那些朋友的讥笑声中,我灰溜溜地往家走。
 
国人的最佳借口就是抬出另一半。“灰溜溜地”,塑造了一个多么完美的相夫教子任劳任怨的传统中国女性形象。
 
记于2010年四月27日凌晨。
 
翻墙可看图片幻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6833.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美国的陈世美们

 

2  唐常杰 pkuzeal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蒋迅   2010-4-27 23:16
在文学城读过曾宁的文章。文笔很好。
博主回复:的确是才女作家。

美国中学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屏蔽留存

美国中学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屏蔽已有 3951 次阅读 2010-9-21 20:3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经济学,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计划经济

最近女儿修了一门《经济学导论》课。我以前熟读的是《资本论》,没有接触过西方教科书。感到好奇,想看看美国的经济学是怎样灌输给中学生的,于是浏览了这本经济学入门的教科书,看到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定义。 

引用: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ommand economies. In a strong command economy, such as communism, the state makes all the economic decisions. The state controls all the resources for the common good. The state decides what to produce, how much, and how to distribute it. China, Cuba and many Latin American and African countries have strong command economies.


引用:

In a moderate command economy, also called socialism, there is some form of private enterprise. The state owns major resources, such as airlines and steel, and makes the key economic decisions. However, individuals may own some businesses. France and Sweden are countries that have moderate comman economies.


原来,在西方经济学家眼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计划经济的两个形式:社会主义是温和的计划经济,允许部分私营企业作为计划经济的补充。共产主义是强势计划经济,不允许私有企业。就是这么简单。 

有意思的是,作为经济形式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教科书没有掺杂意识形态的色彩,更没有妖魔化共产主义,而是比较客观地比较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利弊。说计划经济的好处,他们并不吝啬笔墨,诸如,人人平等,提供就业医疗和生老病死的全民保障,较少贫困,犯罪率低等,都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优点。 

引用:

The primary advantages of a command economy is that it guarantees everyone an equal standard of living. The state provides you with a job, a place to live, and health care. Goods and services are distributed evenly. The state also takes care of things like utilities, transportation, and defense. There is usually less crime and poverty because everyone's needs and wants are equally met.


缺点主要是吃大锅饭,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和市场经济的活力。所以,结论是多数国家施行的是两种经济制度的某种结合,以取长补短。他们认为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为主社会主义为辅的国家。 

引用:

Mixed Economy: A free market economy and a command economy are great ideas in principle but don't always work in practice. In a market economy, there can be great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great wealth. In a command economy, everyone is economically equal. In reality, few nations have an economy based totally on one model or the other. Most nations have a mixed economy, a combination of a market and command economy. The state takes care of people's needs while the marketplace takes care of people's w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things like defense and education. The marketplace provides things like cars, computers and fast food. There is som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business.


感觉这些基本观念还是相对客观的。当然也有过时的信息,比如把中国列为共产主义国家,完全忽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的发达。姓社姓资已经无需争论,因为中国的资本主义成分与社会主义成分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美国以及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制度上,已经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杂交的产物。 

当然,政治改革的滞后使得社会制度的共产主义色彩似乎依然浓厚。那是另一个题目和角度了。 

顺便一提,个人观察到的是,美国中小学生也有“政治”灌输,或德育教育。所灌输的核心价值是人人平等,反对种族歧视;言论自由是神圣的天赋权利;民主选举,反对独裁;鼓励社区服务,做义工光荣(义工就好像列宁倡导的星期六无偿劳动)。每天学校升国旗,念人人平等的誓言,是重要的政治爱国教育的形式之一。 

相关篇什: 
《立委随笔:社会主义好》: 
[www.sciencenet.cn]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itimortgage.com/Mortgage/logon.do?param=sessionOut 

【图片新闻: 美国对孩子的爱国教育】: 
[www.sciencenet.cn]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65400.html

上一篇:自然单位制对一般人而言,等于又多了个“糊涂”
下一篇:“肖大夫买凶”是一大新闻。信不信?(mirror)

 

4  武夷山 张天翼 李毅伟 刘庆丰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赞[3]李毅伟   2010-10-18 23:12
每天学校升国旗,念人人平等的誓言,是重要的政治爱国教育的形式之一--成年美国人大概早已淡忘了那些东西。

删除 |赞[2]李毅伟   2010-10-18 23:08
资本主义是“分析型的经济”,社会主义是“综合型的经济”;前者是阳性的经济,后者是阴性的经济。美国经济出现问题,说明阴阳不平衡。

删除 |赞[1]张天翼   2010-9-22 10:21
既然经济mixed,也许可以把国家划分成两类:讲经济型的和讲权力型的。

有感于丁丁电视与美国主流媒体合作打造《创新对话》 屏蔽留存

有感于丁丁电视与美国主流媒体合作打造《创新对话》

屏蔽已有 3541 次阅读 2010-11-20 20:4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丁丁电视, 主流媒体, 创新对话

引用丁维平:

引用:

看看《創新對話》新網站 
大家看看我們的新節目網站﹕ [
www.dingding.tv] 提點建議如何改進。 

這是為新節目而設的。從2010年底開始,丁丁電視將和美國資深制作人﹐作家﹐導演 Link TV 創辦人,David Michaelis﹔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曾在美國廣播公司擔任著名節目"Good Morning America"和World News Tonight”和Peter Jennings 搭當十年的主持人Gina Smith﹔美國猶太籍視覺藝朮家Maya Zuckerman合作推出"Innovation Dialog"《創新對話》節目在美國衛星電視Link TV播出,覆蓋全美五十個州兩千三百萬個家庭﹐並在全球網路播出﹐該節目旨在向更多中美觀眾以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用中英雙語,推介中西文化並促進中美兩國科技,文化交流。將邀請美國及中國企業家﹐創投家﹐及各行業專業人士, 就創新話題展開和現場及網路觀眾的討論﹐由David Michaelis, 丁維平,Maya Zuckerman擔任制作人﹐丁維平 與Gina Smith用中英文主持。丁維平和她的丁丁電視也是舊金山灣區第一個和美國專業媒體人合作制作中英文電視節目的華語媒體﹕從2010年3月起與Peninsula Media Center合作主持制作 Tech Museum贊助的科技節目Future Talk 的中文版﹐在Channel 30, 27, 28, 29等有線頻道播出。 這是舊金山硅谷首次華人媒體和美國主流媒體在節目製作方面的合作。

自:[www.dingding.tv] 

昨天晚上参加了丁丁电视感恩节酒会暨《创新对话》新闻发布会以及《非常维平》品牌节目开播两周年纪念。《创新对话》的团队集体亮相,加盟者有美国电视品牌节目《早安美国》的美女主持 Gina Smiths 。湾区侨界嘉宾200多人到场,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中间还插入国乐演奏助兴,丁丁电视在网络上现场直播。 

这个《创新对话》的创意有前瞻性。我的理解,丁丁与西方主流媒体人合作,用双语推进中西文化科技交流,通过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电视两种科技手段,意在推出可以吸引两个文化族裔的广大观众。这样的大手笔,需要的是吸引人的好题材和好制作,初期应该宁缺勿滥,精心打造,把品牌打出去。稍有闪失,可能两边的观众都不讨好。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双语的效率问题,一台节目,一半时间用英文,一半用汉语,可能让西方观众失去耐心。对于国人,这个问题不大,因为新一代人大都懂英语,不大懂的对英语也大多有景仰之心,加上英语主持是曾经以《早安,美国》而红透西方电视业的大牌美女主持(今天晚宴上见到她本人,风采不减当年)。对西方观众,相信维平落落大方的东方女性形象和主持风格会具有吸引力,然而,大段的汉语可能干扰他们对节目的观看。当然,如果这次合作的主打方向是面对华人,西方观众只是顺带兼顾,则又当别论。

《创新对话》这个名称科技味太浓,人文味不足。乍一听,以为这个节目的话题只是讨论科技创新和高新企业的发展。如果本意是指包括科技话题的现代文化和文化交流类的节目,这个品牌名称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现在议论这个已经定名的话题已经太晚,只是感觉普通华裔观众会想当然认为这是科技访谈类节目。

维平这次的大手笔使我想起一个先例,就是方氏家族进军主流媒体,成为报业大亨的传奇。方太和方太的先生方大川(华人留美的第一代新闻学硕士)是很有远见和胆识的侨界先驱。当年,他们从唐人街起步,从印刷中餐馆菜单和经营中餐馆开始积累资本,逐步把中文报刊杂志做大,成为成功的华侨企业家。如果他们眼光只局限在华人圈子,满足于做华人的生意,他们就与普通创业成功的华侨没有两样,可以积攒财富,却无法真正冲破天花板,走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美国报业大亨,白宫的座上宾,成就伟大的事业。当年,方氏夫妇决定办英文媒体,把自己定位于连接亚裔社会(不仅仅是华裔)与美国主流的桥梁。这个决定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后来的发展证明,在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下,任何主流政客都不能忽视基数越来越大的非主流族裔的选民,虽然他们看上去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沉默的大多数。政治家们苦于没有一个便捷的渠道,与这些选民沟通和对话,以争取他们的支持。方氏媒体(特别是《亚洲人周刊》《AsianWeek》)来得正是时候,无怪历任总统和总统候选人,都对方氏报业青睐有加,把方氏夫妇敬为上宾。而亚裔社会也因此得益,亚裔社区的声音越来越受到政客的注意,亚裔投票和参政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如今,作为侨界旗帜性领袖,方太不仅在北美华裔社区德高望重一言九鼎,而且在美国主流政界、商界以及海峡两岸三地的政治生态上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我老在想,如果当年方大川夫妇没有那个“立足亚裔社区,进军主流英文媒体”的远见,那个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就很可能被其他亚裔领袖(日裔、韩裔等)抢先一步,我们华裔就会在主流社会“被”代表,不得不依靠其他亚裔的主流传媒,来表达我们的政治诉求。

 
预祝维平的新节目马到成功。祝丁丁电视越办越红火,成为全球华人的知名品牌,在华人传媒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5846.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体会“科学大战”:一个小case

 

1  张天翼

什么叫做“少儿不宜”? 屏蔽留存

什么叫做“少儿不宜”?

屏蔽已有 1725 次阅读 2010-12-11 18:3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少儿不宜

什么叫做“少儿不宜”?
作者: mirror 
日期: 12/10/2010 17:15:41


有一种东西叫“少儿不宜”。是什么?大人都知道,就 是不能让小孩子知道。虽然让小孩子知道了也并不能怎么样,但是大人们还是不愿意。

所谓“民主”云云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少儿不宜”。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者说,如何就是“适宜”了呢?知道好、但却没有力量折腾的时候就是适宜了。比如说给老人院里提供个什么性服务伍的,没有任何问题。这要是到了学校里,那就要“炸锅”了。

镜某N年的研究成果就是:所谓“民主”的测量尺度,就是对“抱尔闹”的宽容程度。宽容了,就是“民主”了。此乃“试精石”也。说其它的多无意。马克思就很“自由”,可以把女佣的肚子搞大。镜某总是不能理解一个有钱的恩格斯为什么连老马一家都“养”不起呢?敢情是那钱没有去养家!这是否也是“少儿不宜”呢?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东西方有所不同。所以西方领养孩子比较一般,而在东方则不是很普遍。不能因为东方的传统就去指责洋人的做法,同样也不能依照西洋人的理解来处理东方的家庭关系。

什么叫做“少儿不宜”呢?就是到他该知道的时候才告诉他。什么是该知道的时候呢?就是不再把“抱尔闹”的东西东掖西藏的时候、被人看见也不再不好意思的时候。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续:一家的老人有个保险箱,里面装着很多好象是很重要的物品。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10/2010 18:04:40


老人去世后,也没有什么交待 ,钥匙也不知道在哪里。于是请来了开锁师开保险柜。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些“少儿不宜”的录像带。

耻部也是相当重要的部位。因为太重要了,所以不好启齿。因此也“少儿不宜”。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镜某家中有过许多“少儿不宜”的书,当然都是被大人藏着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10/2010 18:29:46
 
当然这些书要被发现、被研究。今天轮到镜某“受考验”了:是否书架上的书都可以向 孩子开放?这的确是个问题。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恩格斯为什么不结婚?做钻石王老五?     12/10 17:29     (133162)
 大约把性事与婚姻给分开了。这在早先的欧洲是“常识”了。 (60 字)     - mirror     12/10 18:10     (133170)
 
大约把性事与婚姻给分开了。这在早先的欧洲是“常识”了。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10/2010 18:10:24


英王室的太子也是这样做的。

没有 钱的“那事儿”是所谓“零售业”,有些钱了就要“搞批发”了。因此结婚也是个“批发”。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92592.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魔(摩)尔,迷惑你。写在阿伏伽德罗假说提出两百周年

疑问:多大的“自私”利益才会使人做“不道德”的事情? 屏蔽留存

疑问:多大的“自私”利益才会使人做“不道德”的事情?

屏蔽已有 2460 次阅读 2011-1-11 20:59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道德, 自私, 张慈

张慈访谈引发的的疑问
作者: 立委 
日期: 01/10/2011 13:32:14
 
引发在我心里的的疑问是,多大的“自私”利益才会使人做“不道德”的事情?

不要跟我说,不管多大的自身利益,也绝不要做不道德的事情。你愿意做圣人,你也许确实是圣人,作为小概率事件,不能解答我的疑问。

张慈的两次婚姻都有某种“不道德”的因素。但是,我觉得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第一次利用婚姻作为出国的敲门砖,是在她(自我感觉)穷途潦倒,走投无路的时候。这次出国也确实改变了她的命运和人生,权重不可谓不大。第二次抢婚,从结果上看,是决定了她是否可以成立一个自己满意的家庭,属于一辈子的幸福所系,分量也很重。

如果我们推向极端,如果为了救你的亲人,你必须要用一个灵丹妙药,可这种药只有一剂,而有很多人可以用它起死回生。如果按照规定的程序,你的亲人得不到它,你是不是会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你明明知道你的亲人得到了,就意味着另外一个要死亡,你也知道你是不应该得到的,就是说是不道德的。为什么我们一般可以接受这样的做法,但是却倾向于指责张慈的做法呢?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同学的老爸跟我们讲他解放战争时候的故事,提到他的命实际上是开后门掉包才幸存的。他参军以后,父亲有一个熟人在做军官,就带信请他照应自己的孩子。后来,在一个战役前,军官们筹划时候,准备派同学老爸的连断后,基本上就是牺牲这个连以保护全军。就在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这位军官想起来把他与另一位不知名的士兵用某个借口调防了,以免他送死,以后不好向老朋友交待。这种不道德该怎样评判呢?

 
~~~~~~~~~~
 
 
简单的道德指责解答不了我的疑问 也许讨论可以有助益

事实上 一辈子很道德的人 就如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一样
不是没有 但很少

区别在 我们不道德的历史 我们学会隐瞒
忘记
自责
自欺欺人

而她选择正视,而且说出来。

我们是不是50步笑100步?

 
~~~~~~~~~~~~
 
 
 
也许这是文化人的“特异体质”。从李清照到杨沫、丁玲,
作者: mirror 
日期: 01/10/2011 02:00:25
 
甚至到江青也是这样 。当然江青还算不上文人。

看PET的图像,就会感觉到的是人的行为是受大脑的活动的支配。能写的才能与与所谓“道德意识”的欠缺也许是表里一体的事项。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
 
 
 
都是自私。
作者: 立委
日期: 01/10/2011 13:42:36


还有一种“超”圣人情结的人: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选择牺牲自己的孩子。以前就歌颂过这种超道德。
 
 
回答:你自己也加上了“自我感觉”四个字:她(自我感觉)穷途潦倒。难道她真的生活 在底层?难道没有这次婚姻,她就活不下去了么?
 
 
“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人行为的出发点,他人的感觉是不作数的。
作者: 立委 
日期: 01/10/2011 15:37:06
 
在自我感觉穷途末路以后,如果还想求解脱/突破,一个人的选项其实很有限,大体是:1 自毁(酗酒 吸毒);2 反社会(犯罪);3 违反道德。如果不想寻求突破,还有第四个选项:逆来顺受,无所作为,但那不是张的性格。

三个现象中,3 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我觉得 3 其实也好过 1.

其他人认为她没有走到末路,因此应该如何如何,那个其他人的应该对于当事人的感觉是非常苍白的。

 

多大的“自私”利益才会使人做“不道德”的事情?
作者: mirror 
日期: 01/10/2011 22:11:47
 
如同登珠峰的途经那样:途经不同,“难度” 也就不同。这个难度对应着“才会使”。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定解。

鑑别亲母和养母的那个拽小孩的故事也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即便是真爱,也有放手和抢到手两种可能。这取决于人的处世态度,后天决定的因素比较大。尤其是对于人,是认为人是一个“物件儿”还是认为人是一种有人格的存在呢?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和能力了。镜某是属于“撒手”派,有几分季成角色的影子。即便是爱,也是有很多成份,是个量子的波函数的状态。

爱的唯一性、排他性一般突出表现在某一个时期。过了那个时候,爱的多成份性就会重现。看金婚,就可以知道结婚的状态下,可以有很多种“子状态”。因此王朔所说的“婚姻横竖是错,那就将错就错”也有几分道理。

因此有所谓的忠诚,不过是因为开出的背叛的价码还不够高的说法。同理,没有上错床也不是因为“觉悟高”,不过是没有犯错误的机会罢了。这也是个“量子力学”的思考。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03449.html

上一篇:《山楂树之恋》杂感 + 师姐的纯美书评
下一篇:见一流大学的永恒话题,再把旧文提上来

一说就破一试就灵的发财秘诀 屏蔽留存

一说就破一试就灵的发财秘诀

屏蔽已有 2275 次阅读 2011-5-21 01:4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概率, 股票, IPO, 发财, 经验法则

LinkedIn IPO 观感

 
 

玩股票的老友,要是这样玩会不会很快发财?
作者: 立委
日期: 05/19/2011 22:05:38

譬如,LinkedIN 上市 ,按照以前的规律,几乎肯定会疯长一段时间,那么就买他10万20万,depending on 你的退休基金积攒到多少本钱。然后,一旦翻番,立即抛售,甭管它怎样继续疯长。这样的做法几乎肯定是短线,而且几乎不可能失手,这个规律太明显啦:这类炒热了的技术公司上市,每次都是如此:Yahoo 如此,askJeeves 如此,百度如此,Google 如此,现在的LinkedIn 也是如此。这些公司的 IPO 都是立委当天在网上现场关注的,每一次都激动人心,让人心不能不痒。 

下面还有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机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行?

我没炒过股,可是我看到的规律是明摆在那里,这是由人的本性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的操纵决定了的,除非恰好赶上911这样的小概率事件,短线炒作有名气的技术公司的IPO是万无一失的。

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发财???


显然战略上不合理。一旦翻番,立即抛售一半儿保本儿。
作者: mirror
日期: 05/19/2011 22:18:09

首先要立足于“不败”之地。余下的一半,那就可以“随意发 挥”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领导也这么说。先保本再说,然后就玩它个天翻地覆,保不定转身就可退休了
作者: 立委

回答:股票从无“万无一失”之说,“万无一失”的一定不是股票 / 要想发财,难点不在买,而在卖

 那是。但经验概率是有迹可循的。

为什么难卖?以下是经验概率的毛姑姑。如果哪位读者今后因此发财了,还是要念立委的好。

以20万作为本钱,以 Facebook IPO 作为假想敌。

给自己设个线,半年内任何时候翻番即抛售一半,翻两番就全抛。一番两番之间 ,爱抛多少看情绪。这个概率对于 Facebook IPO 达到95%以上。

如果沉底,就坚决等到它至少浮出水面再抛,否则就侯半年。这个可能性是4%,最终还是把本钱拿回。

如果永远沉底,半年后抛售,亏多少,认了,反正是退休基金,不影响自己目前的生活,大不了老了吃美帝国主义摇摇欲坠的社保,过共产主义穷日子。这个概率大约不到1%,就当是上天特别的眷顾。人一辈子赶上911,赶上日本大地震,赶上被雷劈死,赶上黑色星期五,就好比赶上乐透中奖一样,是肯定可能的,但是在一次特定的豪赌中赶上它,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统计学告诉我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性行动中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实施上述策略的唯一条件是有足够的退休金本钱。而这对衣食无忧的老帮菜来说不是问题。

 
后记:据说“人人”上市昙花一现以后,最近股价回到了 IPO 之下,大约有四块钱 under water。要是我没来得及在头两天抛售,我就再侯半年,听毛委员的话,坚决按既定方针办。玩股票最忌讳按情绪办事,按既定方针办才是硬道理,因为既定方针是基于经验概率的最优策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46320.html

上一篇:对一个系列讨论的“追踪”
下一篇:《立委录像:此曲只应天上有》

 

2  吴吉良 zzjtcm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赞[2]吴吉良   2011-5-21 20:07
虽然如此,俺总觉得炒股不太道德。让下一家接手,为贪婪和侥幸付出代价。把别人恨得牙痒痒的  。

删除 |赞[1]吴吉良   2011-5-21 08:44
统计学告诉我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性行动中可以完全忽略不计。
------------------------------------------------------------
"半年内任何时候翻番即抛售一半,翻两番就全抛。"-出现这种情况是否也是小概率事件呢 
 回复  : 对于假想敌Facebook,绝对不是小概率事件。不信咱们赌一把输赢。

别说半年了,其实可以预计的是在上市的一周内,就有很大可能翻番,你根本不用等半年即可抛售发财。

当然,财迷心窍的人在翻番以后相等再次翻番,结果就可能鸡飞蛋打。

2011-5-21 09:211 楼(回复楼主)

立委围脖:先帝与方先生都可以称为导师  屏蔽留存

立委围脖:先帝与方先生都可以称为导师 

屏蔽已有 2977 次阅读 2011-7-31 20:58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导师, 方励之

一辈子可以称作导师的人不多。导师是在人生中对你具有终身影响的人。

 
小时候与全国人民共一个伟大的导师。先帝对我们的影响是致命的,不可谓不深。背他的语录,唱他的诗词,以为这一辈子就要跟着他去打败美帝苏修,解放全人类了,直到他老人家寿终正寝,直到改革开放变换了解放区的天。
 
改革伊始,开放的门欲开还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模糊,美帝和资本主义是魔鬼还是天使,一片朦胧。这时候,是自由化领袖方励之先生充当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导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也很滑稽,方先生的言论当时是作为反面教材被系统收集,广泛散发给我们学子的。(事搁这么多年,据说可能还是禁区)
 
引用:

老方是我们这辈人真正的启蒙导师。记得当年他的《言论集》传诵一时,醍醐灌顶。上面本来是把他所谓全盘西化的“反动言论”结集,作为反面教材下发批判,却阴差阳错功德无量地做了一件大好事。正值思想解放的年代,我辈如饥似渴,喜逢甘霖,如沐春风,没齿不忘。
 
比较个人化的严格意义上的导师当然是我的学位导师:硕士阶段的两位刘先生;博士阶段的文理两位教授。导师的影响不仅是学问上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导师,人生之路就要完全改写。导师的影响以后有空再谈。
 
写着写着,显然不是围脖了,当然也不是长衫。就此打住。希望国内不至于连这样的回忆性、感慨性文字也会封杀。为防万一,在丁丁论坛留个备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70400.html

上一篇:说文解字:吸引力 vs. 魅力 
下一篇:给硅谷女性做顾问的花絮

 

4  张天翼 武夷山 肖重发 李宇斌

美国找工作,connections (关系网) 也许更重要 屏蔽留存

美国找工作,connections (关系网) 也许更重要

屏蔽已有 2935 次阅读 2011-10-12 12:2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关系网, 求职, 后门

原则上,招工都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跟招标一样。实际操作中,有内部关系(后门?后门的定义比较模糊,而关系就是熟人和朋友的推举)比没有关系的,占有很大优势。

公司老板鼓励内部推荐,因为这样来的雇员总体上更加可靠。 如果你不是该职位的招工经理,一旦你推举的人被录用,你通常可以得到公司的奖励(因为比起请猎头的花费,奖励一两千块钱不算什么)。如果你是招工经理,你也一样可以招收你的熟人,或者以前的下属或同事,通常并没有什么回避的问题。老板通常乐见其成,因为这是迅速组建能齐心协力工作的团队的捷径,以前工作相处和谐的人有较好的chemistry一起共事。所以,经常见到公司招收一个高级经理后,该经理逐渐把自己以前的下属也带过来了。西方似乎不怕什么拉山头。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上级负责(report)。

这样一来,经理会不会徇私情、开后门?当然会。不过,招工经理一般不会做得太过分,招收完全不称职的来滥竽充数。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对他自己和他今后的工作不利。但是,如果自己的熟人基本可以胜任某个工作,那么经理当然会倾向于自己的熟人。这个没有问题。

公司招聘主要是招工经理说了算,其他人只是提供辅助意见。因此,如果你认识招工经理,你的胜算就大很多。学界招聘程序严格一些,参与招聘团队的人多,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一些。学界当然也有关系网,如果你的老板学界影响大,关系多,你的工作机会就大很多。政府招聘可能更加严格,开后门的机会较少。

 
职场中,对责任明确的岗位不会有“后门”与否的议论。
作者: mirror (*)
日期: 10/11/2011 20:31:04


有议论的往往都是因为责任不能明确的、不够明确的地方。责任明确实际上也是个管理能力 的问题。如果考虑了在时间坐标上的管理能力,国人的比洋人差得太很了。也就是说效率很低。这个与“机器作文”的文化有关。国人的“机器打字”只有二十年的历史,而洋人则有上百年了。国人的博士候补生的作文,第一稿基本上没法看。没有文稿的文化,也就没有明确的责任。因此,“后门”也就成为议论的话题。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评论很到位。关键是决定者的accountability

作者: 吴礼
日期: 10/11/2011 20:31:33


私营企业招工完全自主(除了平权法以外),但后果也完全自己负责。

政府部门有 一定的规则和透明度的要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95957.html

上一篇:参加加州富豪的派对
下一篇:《77级入学历程》

 

0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蒋迅   2011-10-12 13:12
关系网没错。看是不是任人唯亲。

删除 |赞[1]沈晓雄   2011-10-12 12:50
关系网哪里都重要,哪里都一样

《A&F and Hollister 印象记》 屏蔽留存

《A&F and Hollister 印象记》

屏蔽已有 10197 次阅读 2012-2-1 18:4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性感, amp, Abercrombie, Fitch, Hollister

 

孩子突然对穿着讲究起来,大小领导齐心合力,把两家最受美国青少年欢迎,引领潮流的品牌店 Abercrombie & Fitch 和 Hollister 翻了个底朝天,整个圣诞季节,一批批采买,一款款退换,穿梭其中,乐此不疲。

于是,我对这两家也开始熟悉起来。原来,这两家是一个路数,好像是同一家公司,前者针对高端市场,定价较高,每款进货也少;后者针对的是中低端客户,价格低一些,常有折扣,客人更多一些。款式设计很相近,常常是同样的款式 A&F 多一些花边或点缀,以示高端。我家小领导更青睐 Hollister,她自来手紧,不愿意吃亏,另外就是,她要随大流,同学朋友大多是 Hollister,她不愿意显摆。只有同一种款式 Hollister 卖完了或者不合身,她才同意去 A&F。

对于老古董,这样的店家简直就不能呆。两家店铺都把音响开得山响,快节奏的流行摇滚震耳欲聋,从不间断。我问里面的服务员,他们会不会有职业性耳聋症状,少女笑着说,已经习惯了。第二个特点就是灯光灰暗,闪闪烁烁,里面的陈设和货架有意弄得很陈旧,全无百货商场的光洁明亮。第三个特点是衣服破烂黯淡,隐隐有些发霉的气息,并且混杂一种让人窒息的古怪香水味道。Hollister 里面狭窄的过道两边的墙上,各镶嵌了九个电视屏幕,拼接在一起现场展示一个海滩的景象,倒是很别致。近景有海浪拍来,远处有弄潮儿冲浪。店铺前门栏的装修也很各别,像个小庙,门栏下放着两个旧沙发,颜色样式材料都不相配,好像是从不同的垃圾场捡回来似的。

最大的亮点是服务员,一律的俊男美女,肤色各异,笑容可掬(这家公司学乖了,以前找模特儿,一律是白人,曾经以种族歧视被起诉过,罚款几百万元。如今的店员黑白黄棕,各色人种,不变的是青春靓丽。)。他/她们既是服务员,也是模特儿,都穿着店里新推出的性感时装,赏心悦目。还没有见过其他店家有这么多如此自然、清新又靓丽的店员,散发出浓浓的青春气息。有意思的是,店里大幅广告图片大多是黑白的,通常是半裸露着胸膛和腱子肉的小伙子搂着一个性感女郎。圣诞节后那天,店主还特意请来两位的白人小伙子,肌肉男半裸上身,又唱又跳,吸引顾客。有不少女士抢着合影留念。

可以这么说,不了解 A&F 和 Hollister,你就不能算了解美国青少年的性感时尚和美国的通俗文化。

下面是我以前初次接触这家品牌时写的一则杂谈 《Abercrombie & Fitch 印象》:

 

引用

Abercrombie & Fitch: 上衣里无扣,裤腿上有洞 (587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07, 2009 04:01AM

看到最后两句,想到 mall 里面的 Abercrombie & Fitch 店家。好几年了,对该店视而不见。只感觉里面阴森森的,好像是小青年幽会的所在,中老年人进去不伦不类。有那时间还是到宽敞明亮的苹果专卖店消磨。

最近,突然起了好奇之心,进去一看,黯淡的灯光下全是破衣烂衫,知道是迎合年轻人的那种装酷的要求。印象最深刻的是,店员都笑容可掬,一律的美女靓仔,穿着也都时髦,破烂的牛仔裤也是那么合体,在店里有事没事来回穿梭,怎么看怎么顺眼。这才改变了对破衣的陈见。年轻靓丽,怎么样都是迷人:不穿衣服比穿衣服迷人,穿破衣服比不穿衣服更迷人。

老帮菜网友,下次逛 mall, 别忘了去看看 Abercrombie & Fitch 的少男少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33388.html

上一篇:2011 信息产业的两大关键词:社交媒体和云计算
下一篇:魔镜到 十年少:元宵节快乐

 

4  刘全慧 曹聪 张玉秀 汪梦雅

从美国职业排行榜背后的IT劳工市场谈一谈留学求职的问题 屏蔽留存

从美国职业排行榜背后的IT劳工市场谈一谈留学求职的问题

屏蔽已有 8651 次阅读 2012-5-2 18:45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留学, 就业, 排行榜, 美国职业

作为“资深华侨”(是资深美女的“资深”,senior=old=珠黄=老朽),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孩子留学美国怎样才能顺利进入职场呢?

 
随着国内经济的崛起,现在国内送孩子出来留学的热潮持续升温。现在正赶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政府预算吃紧,教育经费越来越紧张。各大学只好大幅度提高学费,同时增加国际学生的比例,以国际学生的高学费补贴捉襟见肘的学校财政危机。国际教育产业化的大势所趋(不仅是美国,与美国争抢中国留学生的还有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留学签证和手续也越来越容易)对中国的留学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父母由于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及对独生子女的疼爱,大概是世界上最舍得为孩子留学花钱的。无论他们平时对自己怎样节俭,给孩子花钱从来都是争先恐后,砸锅卖铁也不能亏了孩子留学的机会。
 
为什么要留洋?当然是镀金,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最好是能先在美国顺利进入职场,立足以后再考虑继续留美还是海归。很多父母和留学生都希望如此,但是美国的就业之途并不平坦,其中的千辛万苦,老一代的留学生最有体会。可以简单谈谈,也许可以给后来者提供一点参照。
 
文化冲击、语言适应和学业压力之后,留学生最难的是怎样进入职场。最怕入错行。我一辈子见过很多入行入错的人,见过他们多年的苦苦挣扎,知道入行是怎样的关键。研究生专业五花八门,其中的大多数专业方向工作市场极为有限。我们这辈留学生吃亏最大的就在这里,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从大陆出来的人,几乎全部是依赖学校的奖学金或其他资助,完全自费的几乎见不到。【补注:朋友指出了这里可能的误导,他批评得很对:这句话说的留学欧美的吧? 90初及80年代后期有大批的人到日本,澳州和新西兰, 估计有一,二十万, 基本上到语言学校. 他们都是完全自费出国的, 抵达后想继续读书考研的就打工挣钱存钱, 再交学费上学, 生活费完全自理. 极个别公费奖学金出国的才不用打工”】 西方是市场经济,凡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往往没有资助,而那些较易给全奖的专业则是美国人不愿意去学、毕业即失业的行当。为此,不知坑了多少人。虽然最终不少人还是走出来了,但绕过的弯路,中途转行所耽误的时间和吃过的苦头,就无法计算了。这样的故事有一箩筐,且按下。
 
如今是托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福,”先富起来“的家长自费送孩子留学,选择专业就特别重要。专业对路,就好办了。至于什么样专业有较好的就业市场,大家可以多做调查,从就业市场的数据和走向,再根据孩子的特长来决定。我比较熟悉的是电脑 IT 的就业市场。
 
在美国工业界,有一个新毕业生著名的两难(Catch-22):没有本地工作经验的人雇主不要,可是没有第一份工作,如何积攒本地工作经验?这个两难对于热门专业也一样存在,所不同的是,冷门专业基本没有规模化的市场,连可能性都没有。热门专业至少还可以借助实习手段来冲破这个两难。
 
比较实用的专业的 program,实习是被看作学业的一个有机部分,被学校接受和鼓励的事情。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的机会,特别是完全没有工作经验、从大学直接上硕士的人,有时连免费实习的机会也找不到,因为公司怕生手添乱。一个好的实习机会,不仅提供实际的培训和工作经历,更主要的是雇主要有实习生择优转正的打算。美国不少公司也确实有这样的传统。做实习,表现好的话,被正式录用往往是两利的(前提是公司有那个空缺需求)。道理也简单,实习阶段给雇主提供了观察你的机会,表现好的顺势就业是水到渠成。但是要注意的事实是:实习生被转正的比例,并不很高。两三个实习生,能有一个争取到正式工作就算不错了。拿电脑来说,对于真正牛校(伯克利、斯坦福、卡内基这样的牛校)的实习生,顺利就业比例很高,他们的 multiple offers 也多,没办法,人家是真正牛校,起点就高。这意味着,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实习转正的比例会更低,考虑到还有人连实习都找不到,没有connections 的话,就业之途仍然曲折。还有一些公司,利用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只招收实习生打杂,并没有转正的可能。
 
实习只是一个台阶,重要的是第一份正式工作。等到你一旦进入,有了几年实际工作经验,翅膀硬了,大门就打开了。搞软件的,经验越多越值钱,待遇涨得很快。实习生在硅谷,大约一小时15-20美元(比法定最低工资正好高出一倍),但是因为不用缴税,生活没有问题。正式工作的起薪八万左右。有了几年经验以后,可以突破10万大关(所谓六位数”高薪“)。优秀的高级工程师15万左右。这就是为什么软件行业连续多年成为美国职业排行榜第一名的原因。其他行业,待遇远远不如IT。学生物的博士,多数成为学术苦力,常年做博士后为生,年薪不过五万。
 
钱也许可算是小事,不能顺利进入职场对人的打击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自信心的问题。觉得自己对社会没用,价值得不到体现,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的负担,是能压垮甚至原本很有才华的人。在美国搞文学艺术的就很惨,甚至搞媒体和新闻也不行。本地很有影响的华人电视台的主播,年薪才3-4万,比麦当劳打工高不了太多,说出去没人相信。但这就是美国社会的职场现状。
 

最新全美职业报告出炉了。【最佳工作前十】1软件工程师;2精算师;3人力资源经理;4牙齿清洁师;5财务规划师;6听力专家;7职业治疗师;8在线广告经理;9计算机系统分析师;10数学家。

【最差工作前十】1伐木工;2奶牛农;3入伍军人;4石油钻机工;5记者;6服务员;7抄表工;8洗碗工;9屠夫;10广播电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66159.html

上一篇:立委统计发现,汉语既适合吹嘘拍马亦长于恶意构陷
下一篇:从内地五万顶得过硅谷10万说起

 

14  曹聪 刘进平 陈安 王善勇 吴锦宇 刘全慧 蒋继平 刘鹰翔 张天翼 王修慧 陈小斌 songshu123 haoye beatles

发表评论评论 (8 个评论)

删除 |赞[7]陈小斌   2012-5-3 21:37
所以那个谁从冷门的化学分支改成IT行业是很有"眼界"的嘛。他自杀不自杀,跟眼界什么的哪有关系啊?

删除 |赞[6]王修慧   2012-5-3 14:14
谢谢!给女儿看看

删除 |赞[5]徐维新   2012-5-3 09:31
呵呵,也许人家记者不懂弄虚作假,不挣昧良心钱,所以挣不过体力工了

删除 |赞[4]张天翼   2012-5-3 09:17
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先考虑做姚明或林书豪。 

删除 |赞[3]蒋继平   2012-5-3 08:48
IT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还有, 在加州硅谷的工资不能和其他比较贫穷的地方比。 在加州湾区拿10万, 在Alabama只要拿5万, 就可以过上一样的生活了。
 回复  : 确实如此。加州生活费高,主要是住房,一个工棚一样的破屋,就能到一个 million 美钞,好像钱不是钱似的。可气的是,有钱人太多,房价下不来。

2012-5-3 13:05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2]严少华   2012-5-2 22:12
奇怪,在美国洗碗工和屠夫都比记者工作好?! 

删除 |赞[1]张晓锋   2012-5-2 21:43
咋不见那个有事说是绕口令了,呵呵~

最新消息:雅虎刚上任两个月的CEO因学历造假即将下台 屏蔽留存

最新消息:雅虎刚上任两个月的CEO因学历造假即将下台

屏蔽已有 3950 次阅读 2012-5-14 01:5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历, 雅虎

Scott Thompson 雅虎CEO因履历上的电脑学位并非事实遭遇质疑,被迫“因个人原因”下台。
 
互联网巨头雅虎这几年管理混乱,风雨飘摇,人心涣散,人才大量流失。其创始人及前 CEO 杨致远战线太长,一再失误,空有雄心,回天无力,雅虎股价持续下挫,成为投资人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董事局好不容易下了决心,请杨致远出局,找到了这个据说能力超强的新CEO,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裁员和公司重构,却闹出这么个丑闻,使得CEO不得不谢罪下台,雅虎前途是一片黯淡。本来就是个巨大的烂摊子,Scott 的改革也未见得奏效,但不改必死,让一个有经验的执行长改革一下,也许可以死里逃生,也未可知。
 
消息说,雅虎不认为他20几岁时的学历问题对他现在的领导能力有任何影响,本意是想保他。无奈压力太大,也不排除有想尽速搞垮雅虎的人在背后推波助澜,雅虎董事局似乎不得不出此下策,临时换帅。
 
据统计,在美国履历造假也是普遍现象,高达近五成。大部分履历造假都得以逃避惩罚,因为雇主很少做真正的背景审查。不过,企业高管的履历造假丑闻引发诚信问题,有损公司信誉,迫使董事局有时不得不忍痛自断其臂。但也有董事局顶住压力,为了公司的最大利益,坚持保住履历有瑕疵者的职位的先例。Bausch & Lomb CEO Ronald Zarrella 就是如此,丑闻以后他被迫让出了一百万的奖金,以平息股东的愤怒,得以保住其位,励精图治,五年以后成功出卖了公司,从而收获了三千万。
 
 
A study conducted in 2009 by payroll and HR outsourcing firm ADP found that 46 percent of reference checks turned up discrepancies. If it seems surprising that nearly half of job applicants fudge their credentials in one way or another, another stat explains why: It's really easy to get away with it. According to the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ust under half of companies check to see if job applicants have the degrees they claim to hold. An even smaller percentage verifies that job-seekers actually went to the schools they say they attended. 

Most of these job-seekers obviously aren't CEOs, but Thompson isn't the first chief executive to have a resume that doesn't match up to the facts. RadioShack CEO David Edmondson resigned in 2006 after the Fort Worth Star-Telegram discovered that he hadn't earned the two degrees he claimed. Kenneth Lonchar, CFO of Veritas Software, resigned in 2002 after the company found out he didn't hold the MBA he claimed to have earned. 

These executives don't always leave. When it was discovered in 2002 that Bausch & Lomb CEO Ronald Zarrella hadn't really gotten an MBA from NYU'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he had to give up more than a million dollars in bonus compensation. The longtime company executive got to keep his job, though. Five years later, Zarrella netted nearly $30 million from a private equity takeover of the company. 

The irony is that Thompson's degree didn't really matter when Yahoo hired him, Challenger said. "No company wants someone who's been lying on his or her background, but in terms of job searches for executives, companies don't care much about what they did when they were 22. They care about what they did in the last five or 10 years."

Yahoo is standing behind Thompson, saying in a statement, "This in no way alters the fact that Mr. Thompson is a highly qualified executive with a successful track record leading large consumer technology companies." 

 
fro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70603.html

上一篇: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IPO:Facebook 眼看就要上市了,怎么玩?
下一篇:自来水和地沟油的话题

 

6  曹聪 李学宽 刘全慧 邸利会 李宇斌 徐索文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fansg   2012-5-14 18:33
尼克松在他的《领袖们》一书中,说他将要去访问一个东方神秘的国度。。
我当时觉得搞笑,你来了多看看,就不神秘了,。
现在想想尼克松是对的:
县长的简历是国家机密,
刑事犯罪,性奴是国家机密,
饿死多少人,是国家机密,
全民失业率(多少?)是国家机密,
仆人的财产收入是国家机密。。。
天天生活在这个国度,你都觉得是个神秘的国度,何况尼克松???
http://comment.ent.163.com/ent2_bbs/7GK95P6U00032DGD.html

喝茶 屏蔽留存

喝茶

屏蔽已有 1621 次阅读 2012-5-24 20:3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铁观音, 黄山毛峰

喝完了家乡绿茶黄山毛峰和猴魁,只好喝铁观音了
 
现在大小领导都特别喜欢喝我家乡茶 了,猴魁据说是胡锦涛最爱喝的贡品呢。乍喝好像没什么滋味,喝完却全身通畅。

想当年,领导全家只认茉莉花茶,我们家辛苦送的好绿茶没人赏识,丈母娘觉得扔了可惜,就用绿茶去做枕头。我老爸听了,差点晕过去,现在这些茶越来越贵了。

可是,终于老丈人如今也识得绿茶的好来了。

这铁观音感觉也还过得去,可刚开始品尝还说不出名堂来。也许茶精聊斋老镜能说出所以然来。

铁观音喝完,就该喝那普洱茶了。不知怎么有点害怕普洱茶,感觉有霉味儿。

 
两年前到老友家,喝过他一壶据称是井冈山的绿茶,回味无穷,那个味道赛过毛峰。
同是绿茶,龙井不如毛峰/猴魁,龙井似有一股腥气,浮萍 的 味道?
 
你那是假龙井或陈年发霉的龙井吧?grinning smiley
作者: shijie
日期: 05/22/2012 03:22:20

龙井要喝新茶,水温八九十度,泡三道即可。真正的龙井有股子栗香, 而不是霉味。angry smiley
 
茶还有喝完的时候啊?比较不幸啊。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21/2012 22:30:01

遥送一些吧。绿茶需要有好水泡才好。汤记高山茶是个无冠之王,很香的茶。猴魁是名茶 了,也算清香。大红袍有些炒作过分,言过其实。近来红茶的金骏眉也是炒作的厉害,个人的意见是不如传统的祁门。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Download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74571.html

上一篇:什么是“一般高差、平均高差”?
下一篇:是建造?还是制造?感动EAST的成功

 

2  曹聪 zhangcz07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zhangcz07   2012-5-24 22:12
李老师舌尖灵敏度高 

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民为本? 屏蔽留存

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民为本?

屏蔽已有 2492 次阅读 2012-6-18 20:00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化, 中国, 传统, 以人为本, 以民为本

中国文化究竟是还是

一字之差,相距甚远也!人是单数,民是复数。民中有人,但往往不见人,所谓见林不见木。人众为民,但人的利益与民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与官的利益更是大相径庭。所谓大写的人,是现代文明彰显的概念,在蒙昧时代和前启蒙主义时代(中世纪),无论中外,“人”是难以为本的。

前几日发文和录像,由马老师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总结谈起,提到马老师总结“人为”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之一,马上引起了老友的关于中华文化的大讨论。虽然文化大讨论在文人墨客和公知沙龙中大概议论了不知多少回合了,我以为记录下现时的讨论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现在的讨论涉及到时代的变迁,世界大势的演化,以及中外的场地差异,有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斯坦福中文学校马立平校长在毕业典礼的讲话里强调中华传统文化   (780 字)     - 立委    06/11 17:34 (282294)

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人为..............",反了吧?
 
没说反。应该是名不副实。官为,君君臣臣才是现实。   (409 字)     - 立委    06/11 20:07 (282325)
日期: 06/11/2012 20:07:43

可是传统文化中确实两种说法都有, 譬如:
民为上,(皇帝老爷和社稷次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是官逼民反,造反有理。

 
民为本在中土有深长的思想积淀,无论正统还是在野,包括起义军,也包括中共上台前和后,一切为民都是响当当的从来都是政治正确的口号。彭德怀当年就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白薯。
曰: 人为,不是中国的传统价值,你整反了。
你举的例子都是民和官的关系,无论谁在上还 是下,仍然是官民关系,父子关系,都是社会关系,强调团体利益。
人为,强调的是个人价值,state and quality of being an individual, being self expressive, independent. 后者是西方文化的传统价值。眼下中土大力提倡“人为”,其实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民为”,符合传统文化和当下国家利益

人多指个体,而民则是多指群体。“人为”是说个人主义,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12/2012 00:19:50

民为”则是说集体主义。“人为”的潜台词是说法律 、制度等都要考虑人的感受,“民为”的潜台词是说当官的要想着老百姓。

人的社会实际上是三个要素:老百姓、当官的和制度。这三个“角色”凑成了一个人生舞台。一般人往往只是想到了二,其实现实当中的事情往往是三。只知道二,坐地就是傻子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我怀疑马老师提出“人为”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与政府改革派提出这个口号
作者: 立委 (*)
日期: 06/12/2012 11:06:37

有某种共通的因素。就好比古而有之的“假托圣言”,“为尊者(为咱中华)讳”。不应在字面上较真。

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场看,强调个人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的传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也很难排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确实有人提出过类似的口号和主张,但是人文从来不是主流,没有世代传承。倒是民为具有深厚的 legacy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人权和自由越来越成为普世价值的标杆。甚至中国政府、甚至国际上臭名昭著的一些独裁政府,都不得不至少在口头上表示赞成人权和个人自由,至少在受到人权指责时不得不竭力自我辨污。在这样的情势下,国粹主义者必然会声称个人自由和人权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以避免自己的尴尬,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政治的尴尬。民粹主义的思维定势是,一切“好”的现代(西方)文明的物件和思想都可以在古老的中国发现源头,谁也别与中国争发明权和IP(什么东西中国没有过呢,说有易、说无难呢)。而政府中的民主派、自由派和改革派(赵紫阳温家宝这样的中共领袖)也会借这类披着中国成语外衣的西方个人主义口号,来渐行自由主义,以促成中国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和平演变。

在海外侨界的马老师自然也不例外,她一定会与政府自由派有同样的想法。即便中国文化没有这个这个人为的基因和现场,也因为它与世界文明准则的吻合,而欲宣传之、推广之。这对在美国西方文化和文明熏陶下长大的华裔孩子,提高他们的族裔自豪感,减少民族耻辱感(原罪),有很大的好处:wow,原来自由和人权在中国文化早已有之啊。

孔孟之道和传统文化确实有很多糟粕,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要打倒孔家店也是历史的必然,矫枉必须过正。但是,时过境迁,现在在海外,华侨回看中国文化就有完全不同的角度和感受,远香近臭,“看上去很美”,加上自己华裔背景的 association,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褒扬它,哪怕曲解也要吹捧它,宣传它。

斯坦福教育学博士出身的马老师总结中国文化非常认真,认真到有些迂腐的程度。他要用中文教学把传统文化通俗化,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效果也并不总理想,譬如,她强调多年的16字箴言,也考过多次,结果孩子们真正铭记在心的还是少数。象厚德载物这样诘屈聱牙的古训是很难灌输的,但她还一直在坚持。

马老师经过很多曲折,进入斯坦福,现在打拼出自己的天下,是一个有智慧也懂得结合实际的实干家。我非常尊重她。

Having said that,我还会建议马老师考虑把 “人为” 修改成“民为”,不要偏离中国文化的现场太远。至于政治家的假托圣言,高举人文的大旗,我是赞赏的,因为那是政治智慧,可以不拘小节。而且也符合浩浩荡荡顺昌逆亡,源之西方文明的世界大势。

马校长如是说
日期: 06/12/2012 15:35:54

立委:

你好!附上《中华文化巡礼》中《写给教师》篇,其中第二段解释为什么要用这十六个字来贯 穿整本教材的内容。另外也附上《巡礼 前言》供参考。

我编教材的过程基本上是:1)先定一个目标;2)然后在教学中对这个目标进行调整(此阶段常常是“做减法”);3)确定比较可行的目标(此目标往往略微高出教师、学生的水平一点);4)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达到经调整后的目标。

《巡礼》处在最后阶段。目前学生依然是对课本里介绍的具体内容比较感兴趣,如何进一步引导他们体会这些内容后面的精神,还需要我和老师们的努力,尤其是我如何把设计的构思"deliver"给教师。但是我相信这个过程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前面几段教材都是这么“磨”出来的。

我个人理解,张岱年先生提出“以人为本”,多少是和西方文化中“神高于人”的精神形成对照。这一点,教材里不宜展开,但是,在比较具体的层面上,比如中医、比如中国传统节日和健康的关系等,作了一点铺垫,学生可以多少感受到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人”的关注。

写给教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巡礼》通过“中国人的祖先”、“中华大地和中国人”、“传统节日”、“先哲和典籍”、“传统艺术”、“中医”、“生活和娱乐”、“中国与世界”等八个单元的 25 篇课文和 29 篇阅读材料,涵盖 50 多个专题,来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之博大。然而 “博大”离不开“精深”。离开了对“精深”的体会,丰富的题材反而可能让学生感到杂乱无章,不得要领。

那么,究竟什么是“博大”后面的“精深”——究竟什么是在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呢?哲学家们从不同的侧面做过各种不同的阐述。我们拟从中选取既中肯全面,又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作为这本教材的支撑。经过比较,决定以张岱年先生(1909-2004)晚年提出的,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精神的四个基本观念——“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以和为贵”作为主体框架,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自强不息”取代“刚健有为”。

本教材每一个单元和每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课本都会提醒学生思考和讨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及“以和为贵”这四个观念在该单元或该学期内容里有哪些体现,以期层层深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另外,由于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祖先的中华文化和当下身处其中的海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关怀。教材第一课《前言》里写道:“中华文化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随着教学的展开,课本也将一再提醒学生对这句话作进一步的思考。

 
所以她的所谓以人为本是说中国的无神论传统
作者: 立委 (*)
日期: 06/12/2012 15:44:18

从这个角度,确实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的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却没有形成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国教,这是一 个异数。孔孟之道,是敬鬼神而远之,讲究修身养性,相当地世俗。

我原以为以人为本是讲的个人自由和人权,是张扬个性,保障少数派和个人的权益。这个角度只能是西方文明结晶,而绝不是中国文化传统。

马校长来函,所谓中华传统的以人为本 与人权自由不搭界,是相对于西方传统中的以神为本,以人为本等16个大字是从张岱年的总结而来。而 张岱年是从人神的比照来谈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83475.html

上一篇:风能太阳能属国有?
下一篇:1公斤水能浮起2公斤木头吗?

 

5  张天翼 庄世宇 武夷山 蔣勁松 zhanghuatian

发表评论评论 (4 个评论)

删除 |赞[4]蔣勁松   2012-6-18 21:40
很好的案例,值得研究!

删除 |赞[3]hangzhou   2012-6-18 21:20
以官为本。

删除 |赞[2]尚占环   2012-6-18 20:44
我看哪个都不是,是以统治者为本。

删除 |赞[1]张天翼   2012-6-18 20:27
谈谈俺的粗浅认识。“以人为本”这个说法是个好东西,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仁义道德体系里面肯定是出现得比较早的。但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仁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特点:说一套,做一套。

叛逆型出游:东京之旅 屏蔽留存

叛逆型出游:东京之旅

屏蔽已有 3400 次阅读 2012-8-23 10:0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东京, 出游, 叛逆

东京之旅
日期: 08/11/2012 02:16:22

闺女处于叛逆期。最近突然提出,要自己去日本东京一周 ,不要我们家长跟随。理由是90%以上的美国高中生都自己出国旅游过(senior trip)。她对日本的好奇心最强,所以坚决要求去。她说她查了,日本很安全,我们不必担心。她每天晚上可以上网给我报个平安,我如果有好友在日本,也可以联系。

她为这事闹得很凶。怎样才能保证她的安全,又让她能自己闯闯?如果能纳入什么夏令营,或者有组织的互动,我就不担心,可是她要自己出行,我们怎么放心。

关键是安全。除此之外,我不反对她自己在 国外/外国 盘桓一些时日,长长见识和体验。

 
有老友说,不能太宠惯,毕竟是出国游,花费大,哪能说要行就行,要去也得自己挣钱,才懂得珍惜。其实,这个理由挡不住她。她从一开始就说旅游不要用我们的钱,一分钱也不要。
 
她去年暑期实习挣了600多,今年又 有600多,加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过年红包还有5000,所以特别财大气粗。动不动就说,从我的账上出!甜甜的钱跟共产党高干的收入类似,虽然数目不惊人,可是因为日常一切花费都是由“公家”(父母)实报实销,是个源源不断只增不减永远也花不完的金库啊。
前一阵子,她坚持要我们把她积攒的 5000 投到 Facebook IPO 去,其实我们没用她的钱。她说,就是亏了一半,我还有 2500 呢,足够东京之行了,反正我吃方便面也能活。你说有什么辙?
 

好说歹说,协商和妥协的结果是,甜甜同意我跟着她一起去东京。决定在飞机场租用两个手机,随时可以相互联络,以防万一走失。这个年龄的孩子,不擅自离家出走就很好了,也只好由她了。希望这次匆忙的旅行,能够给她一些新鲜的感受和体验,或许对于她高考作文(theses)也有启发。

查了一下天气预报,行程中至少三天有热带风暴,气温90度以上,真是好去处啊。湾区凉爽了一夏天了,也该体会一下人间夏天之真义了。

 
叛逆型出游
日期: 08/17/2012 02:21:06

这次东京行是典型的少年叛逆型出游,就是在家呆烦了,作为对升学 压力的一种反抗。为父的我只好一路陪着小心,就怕出安全问题。

总算快结束了。

虽然说东京很安全,作为国际大都市,心里还是担心。能跟着来,来了还有手机联络,高科技还是给人心安很多。不过世界上的事情,作为父母,对孩子总是担心的。也许是多余,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心里老想要是走失了,这可怎么得了?这么大个地方,到哪里去寻?

第一天还好,拿到房间钥匙已经是下午了,时间不多,正好去玩“头大”(【东京大学】),甜甜同意一起行。正好也熟悉一下公交系统,如何买票,如何转车等等。

 
四通八达、迷宫疑似的东京地铁

第二天一早出门,甜甜就要单独行动。我觉得悬,因为那个地铁网络就让人头大,迷宫一样,对东京的治安也没有切身体会,心里不放心也不敢说。三十六计,想到一招叫以退为进,就说,我哪里都不懂,语言也不通,你要不带我熟悉一阵子,我就困死在旅馆了。甜甜终于心软,说那就领你一阵子,问我去哪里。我说我没有目标,哪里都可以,就是看看街景,看看日本人都怎样做派,“体察民情民风”。

 
从酒店透过窗帘看东京的砖瓦世界
 
所有建筑都那么整齐划一
 
东京城就是一个机器城,跟 Hunger Games 里面那种后工业时代差不多,基本是灰色调
 

东京就是一个机器城,所有建筑都那么整齐划一,灰色的,跟 hunger games 里面那种后工业时代差不多。来这里,一个主要内容是逛街,shopping,是我平时最厌烦的。甜甜于是带我到了商场。我只好陪着乱转,累了就去喝咖啡。

甜甜逛了两个多小时,说太累了,看得眼花缭乱,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烦了,想起老爸。最艰难的第二天叛逆,被小心谨慎地化解了。

第三天是一日游,跟着旅游车跑,自然没问题,尽管没看到啥,除了雾气。

到了第四天,我对本地的治安有了信心,甜甜在东京地铁各路也非常熟悉了。她说还要再逛商场一次,忘记了单独行动一说,我乐得跟着跑。因为不懂挑选,加上日本人那些商铺的衣服大都太小,自己觉得不够苗条,闹情绪,一下午不搭理我,说行就行,也不招呼我。我就不远不近跟着,察眼观色,小脚侦缉队似的,从涩谷转到中城,又返回涩谷,最后一气之下去了美国少年喜欢的商城 Forever 21,终于买到几件衣服。阴转晴,这一天也是有惊无险了。

 
据说是 Shopping 天堂,可是还是晕
 
日本人太过苗条,找一件合身的时装还是这么难
今天是第五天,她说,今天她要与我早出再去看skytree(东京最高的地标,世界第二高的建筑),然后自己出去。我说,行。
 
Skytree 夜景: 东京的新地标,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也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建筑物 
人类怎么可能造出这样巨高的庞然大物来?
 

Skytree 的高大衬托出单个人的渺小来
 
其实呢,几天的劳累,加上蚊虫叮咬的烦恼,这一觉醒来就10点了。赶到skytree,人潮涌动,热浪翻滚,烈日下排队半小时拿号,被告知这个票只能下午三点到三点半这个时段有效,因为派票的机制计算了游人的周转。

可是她定好了要自己下午去见同学,只好放弃登楼,说中午可以一起看个庙宇或者神社,然后自行。我于是提议靖国神社,不为别的,只为它的名气。我说每年报纸都会提到它,凡是日本高官来拜祭,中国韩国就会抗议,所以这个神社也可以说是臭名远扬了,可以去看看。它就在我们下榻的酒店附近。

甜甜问,这是战犯的墓地?我说,差不多,有战犯,也有普通士兵吧,我也不太清楚,总是可以看看的。

 
靖国神社在咫尺之遥,晕
 

还是烈日炎炎,跟着祭拜的人流一路过去,用水清洗双手和漱口,然后鞠躬,别人怎么做,不知不觉学着,等到回转,突然问道,糟了,我是中国人,怎么能祭拜日本战犯呢?赶紧离去。

我呢,出了一身臭汗,回旅馆歇着,等女儿出游完的电话,然后晚上去横滨看码头夜景去。

拉拉杂杂,是为记。

甜甜说:Like Father, Like Daughter
 
汉字走遍天下:虽然懵了片刻,我还是认出了男女厕所的分别
 
Wow,Pokemon Center!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05069.html

上一篇:围脖:侨民日化
下一篇:如今流行弱智的竞争???

 

7  张晶 鲍海飞 朱志敏 高绪仁 欧阳峰 bridgeneer biofans

发表评论评论 (3 个评论)

删除 |赞[3]biofans   2013-4-20 17:00
》》她去年暑期实习挣了600多,今年又 有600多,加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过年红包还有5000,所以特别财大气粗。动不动就说,从我的账上出!甜甜的钱跟共产党高干的收入类似,虽然数目不惊人,可是因为日常一切花费都是由“公家”(父母)实报实销,是个源源不断只增不减永远也花不完的金库啊。
~~~~~~~~~~~~~~~~~~~~~~···
呵呵

删除 |赞[2]biofans   2013-4-20 16:57
>>还是烈日炎炎,跟着祭拜的人流一路过去,用水清洗双手和漱口,然后鞠躬,别人怎么做,不知不觉学着,等到回转,突然问道,糟了,我是中国人,怎么能祭拜日本战犯呢?赶紧离去。
~~~~~~~~~~~~~~~~~~~~~~~~~
不会吧。

删除 |赞[1]bridgeneer   2012-8-23 11:04
可怜天下父母心

手纸的变迁 屏蔽留存

手纸的变迁

屏蔽已有 2559 次阅读 2012-12-7 21:24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手纸

吃喝拉撒,人之常态。因此离不开手纸。

小时候没有卫生 纸用。有一种较软的泛黄的草纸,非常粗糙,上面的草茎清晰可辨。可我们普通家庭是不舍得买它做手纸,当时的草纸主要是当妇女卫生巾使,也有用在清明作为纸钱烧给先人的。

那手纸怎么解决呢?在野外,就用青草和瓦片代替,虽然擦不干净,聊胜于无。在家大多用旧报纸。有一度是用红宝书【毛泽东选集】之类。当年国家单位时兴发红宝书,甚至结婚礼品,五好战士奖品等都常用马恩列斯毛的著作。所以每一家都有好几套革命导师的雄文n卷,用的都是精良白纸。文革后期政治松化以后,这些书废物利用,就做了手纸或者感冒擤鼻涕的纸,一页一页撕着用,倒也方便。不过,精良的白纸做手纸,远不如草纸的感觉好。

出国了,自然是用卫生卷纸。当年对出国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每个厕所都备有免费卫生纸,再也不用为内急找不到手纸发愁了。不用自带手纸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资本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之一。

岁月如水,不惑天命之间,逐渐不满足于卫生卷做手纸了,于是开始用一种本来是给婴儿换尿片时候用的湿纸(wipes),这一用就得了依赖症。偶然出门在外忘记自带湿纸,就感觉屁股不干净,浑身不自在。这才意识到,资本主义优越性还不够。

共产主义的厕所会供应免费湿纸么?如果会,我投共产主义一票,同意它埋葬资本主义。说到底,没有优越性的主义是没用的。而优越性要求的是永不满足,天天向上。(据说高档居所如今都带有“水纸”,入厕后湿纸已经不够了,有自动冲洗装置washlet)清洗,不仅卫生舒适,而且有按摩效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640310.html

上一篇:床的变迁
下一篇:审稿的“痛苦”

 

2  刘全慧 迟菲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fansg   2012-12-7 21:38
9494
=========
不用自带手纸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资本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之一。

删除 |赞[1]fansg   2012-12-7 21:37
农村当时一般用土坷垃。
==========
小时候没有卫生 纸用。有一种较软的泛黄的草纸,非常粗糙,上面的草茎清晰可辨。可我们普通家庭是不舍得买它做手纸,当时的草纸主要是当妇女卫生巾使,也有用在清明作为纸钱烧给先人的。

围脖:世纪大审,世纪大戏,生活比戏剧更戏剧化 屏蔽留存

围脖:世纪大审,世纪大戏,生活比戏剧更戏剧化

屏蔽已有 2173 次阅读 2013-8-25 00:11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世纪, 薄熙来, 公审

首先要说,中国确实是进步了:薄熙来被公审,基本 real time 透明,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来就厌恶薄的极左,据说他还很霸道。极左加霸道,必祸国殃民,不倒台才怪。薄的倒台,右派如我们是拍手称快的,仅次于当年四人帮的倒台。

可作为个人,薄是有个性和魅力的。看惯了太多中土千篇一律的政客机器人,薄熙来绝对是个异数。这次庭审是他最后一次公开表演。他行使合法权利,为自己辩护,绝对是上乘的辩才,可圈可点。虎落平川,依然张弛有度,不容易。

可是,现代社会是不需要枭雄的。

也给审判长叫个好。专业。

【庭审现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19466.html

上一篇:基金委的说明责任
下一篇:不能理解为何可以“加精”

 

8  曹聪 吴飞鹏 吕喆 翟自洋 周少祥 金拓 朱志敏 汪晓军

发表评论评论 (5 个评论)

删除 |赞[4]汪晓军   2013-8-25 22:21
薄是有能力的,也不贪财,最大问题是狂,最大的风险是,他想当一哥,我是希望他下台的!

删除 |赞[3]ljxm   2013-8-25 15:55
外行评论内行专业?
 回复  : professional 应带翻译成专业还是敬业?anyway,外行当然可以这样赞誉专家。

2013-8-26 05:47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2]周少祥   2013-8-25 08:46
点评到位。同感。

删除 |赞[1]李世春   2013-8-25 07:58
哈哈后

王知还老师眼中的王炳南 屏蔽留存

王知还老师眼中的王炳南

屏蔽已有 4293 次阅读 2013-9-19 17:19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王炳南, 王知还, 王安娜, 关露

王炳南是中共元老之一,曾参与西安事变斡旋,也是传奇人物。关于他的传记、回忆和缅怀文章很多,可独独没有提及与王知还老师的一段。在王炳南的一生中,这段插曲被认为微不足道?以前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王老师1984年平凡前是反革命劳改释放分子,不宜与老革命家联在一起?作为风流倜傥的才子和中共外交先驱者,王炳南的感情生活为传记作家所津津乐道者主要是其德国妻子、革命伴侣王安娜,以及其红颜知己,有奇女子之称的关露。他曾经的妻子王知还有如空气一样被完全忽略。

那么王老师眼中的他呢?对这个影响了她一生和命运的革命党,她是怎么看呢?

1980年前后,我与王老师接触最多。整整一个暑假,每天上午去陪她聊天,一起吃早饭。这些聊天漫无边际,完全是随着王老师的兴趣,我只是一个听众。当时我还是个文艺青年,大学时代一半时间不务正业,写小说诗歌,隐约企图成为一个作家。王老师的传奇一生一直吸引我。但是我从来不主动询问什么,因为当时就知道她很敏感,刨根追底的采访方式会引起她的反感,影响师生的交往和情谊。实际上,我知道不少人是冲着她是王炳南前妻的好奇心去接近她,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加上太多的内心纠结,使得她很少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

但是她自己确实生活在回忆中的。报章杂志看得很仔细,非常留意延安时期老熟人的各种动态,小心剪贴留存。不知道多少次,我劝她写自传,我说,你不需要刻意围绕什么主题,只要把生活经历感受写下来,就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宝贵记录。她虽然也同意,但她太过纠结于内心的挣扎,一直不能成文。直到后来回到新华社,有一位小有名声的体制外作家,跟她达成初步协议,来京采访她,吃住自理,帮助她写回忆录。但在最后关头,还是被她拒绝了。她说作家拟的主题是要以与王炳南的生活作为主线,而她坚决不同意。其实那是她最后的一次机会了。此后,她的历史也就注定随着她的去世而湮没,一生的起伏和怨恨不留踪迹。这本也无所谓,人不能为历史而活。但我总在想,她要是能写下自己的怨恨(真地,与她交谈,除了少女时代,她对以后的生活,总是怨恨的主调),也许可以有些许解脱,最后的岁月也会过得轻松一些。但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一直不能安宁,也不能疏解,直到离世。

王老师眼中的王炳南,不太好写,因为很零散、矛盾。但还是把她断续告诉我的记述如下,作为对老师的一个纪念,也给历史留下一点记录。

在安庆时期,她很忌讳这个话题,从来不提王炳南的名字,所以很长时间我也没搞清楚她的前夫是王炳南,还是另一位王姓中央领导,从来也不好问她。虽然她忌讳提这一段,但是很多人背后都会提到这个,毕竟与党中央元老的一节具有某种传奇色彩。王老师自己在安庆虽然不提王炳南的名字,但是时而还会提到前夫,“我那位中央首长” 等等。她晚年在北京讲述生平故事时,开始主动提到王炳南的名字,谈论这个话题不再犯忌了。

给我总体的印象是,在她两人的交往和结合过程中,她就是扮演的“上进女青年”遇到老革命的角色。她对他有不少怨气,也指责过他的人品不端,但是也从来不说透主因和细节。尽管满世界都赞誉王炳南的才学,她却从来没有赞词。她唯一说过王炳南的好话是,“他那时【注:延安时期】对我真地很好,身体不舒服时也很照顾呵护,细致入微”,这大概是她感觉到共同生活时期唯一的甜蜜一面了。她还提到,她使小性子的时候,王炳南不止一次以老革命家的口气,婉转批评她的小资产阶级习性不改。可以感觉,她对他在政治上有仰望的成分,因为她很长时期不过是革命队伍中的“小鬼”。

晚年在北京的时候,她提到他,更多的是怨气和轻蔑。刚开始认识王炳南和他的德国妻子时,两人都是高高在上。隐约提过这个老革命在与她开始交往的时候有不地道,但也就点到为止,从不细谈。后来结婚,解放进京,她提过那个德国前妻带领孩子来北京造访,使得她很尴尬。但是她作为新的女主人,还是勉强做了礼节性接待。甚至勉为其难地带领那个孩子到后海划船,以示善意。其实她很不情愿。就是说,在她婚变前,她是做了一些努力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26175.html

上一篇:性骚扰
下一篇:王老师的临终情况

 

4  魏东平 陈安 曹聪 贾伟

小数据和个案分析:个人在美国对转基因的感觉 屏蔽留存

小数据和个案分析:个人在美国对转基因的感觉

屏蔽已有 3000 次阅读 2013-12-26 05:53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转基因, 有机食品

也别尽大数据了,也从个案角度说一下我个人在美国这么多年关于此话题的感觉。这个不代表民意,只是个人体验,但是内部与在美类似背景的老友沟通,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首先,转基因以前基本没有进入视野,直到几个月前,对所谓转基因食品还是一无所知(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每日食谱中有多少比例的转基因食品)。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褒贬好恶。说美国老百姓放心地吃了转基因食品多少年,感觉不是事实,因为“放心”的前提是知晓。比较符合实际 是: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数据调查发现,至少最近一个月,在加州、纽约州等地,转基因成为热门话题。我的猜想是,可能这些州华人不少,也许由于国内转基因争论反过来影响了这边的升温。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转基因标识提案引起的 awareness,大家这才意识到,哦,原来还有这么个转基因的事儿呀。至于为什么加州微弱多数否决了标识的提案,我觉得不能简单说加州人民大多数都不在乎(我觉得解读成不热心反对更加靠谱)。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不到不得已不去改变 status quo,因此只有到民间积累了足够的反对力量和激情,才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提案。如果考虑到很多人以前从来不了解这个东西,那么最近40%多反对票实际上很可能说明,从趋势上看,反转的力量在民间有增长的趋势(trends)。以后我有机会,会从时间曲线的大数据统计来证实或否定我这个直观的感觉,让事实说话。

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印象。美国消费者对于纯天然有机食品的热衷在增长,美国的零售食品大王 Whole Foods Market 生意看上去是越来越红火。吃有机食品和糙粮已经成为时尚,老友说现如今不去买有机食品都不好意思在知识分子圈里混。虽然有机食品譬如水果,个头小,长得也歪瓜劣枣的,价钱往往高出一倍以上,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大众消费心理很喜欢这些个形容词,whole,natural,pure,purely natural,all naural,organic,什么什么-free,zero-,no- 等,因此广告商为迎合消费者特别爱使用和强调这些词或词缀。在这样的社会心理状态下,转基因食品即便在美国,要想获得青睐,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朋友指出,有机食品并不保证不含转基因。但是 老百姓包括我和领导是不懂的。在我们的观念里,有机=天然=纯粹=无人工=无污染=无副作用=健康食品=减肥=保护大自然=返璞归真=效法乔布斯。这是一种社会心理,不是仅靠科学就可以改变。最后的情形很可能是转基因食品的价格优势满足了抵挡消费市场,而所谓纯天然食品以高端产品的形象立足。这种情形与老镜一直说的宝石市场的事例有类比性:虽然科学上也许可以证明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的构造、性能完全一样,但是很多女士还是愿意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价钱去购买天然宝石。

【相关篇什】

小数据和个案分析:个人在美国对转基因的感觉 2013-12-26

既然大家感兴趣,圣诞没事在家,就继续做一点转基因的大数据挖掘 2013-12-26
关于转基因及其社会媒体大数据挖掘的种种问题 2013-12-25
【美国网民怎么看转基因:英文社交媒体大数据调查告诉你】 2013-12-24

转基因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2925.html

上一篇:米拉围脖:“窝心”
下一篇:大数据持续升温,是忽悠还是黑马?转薛老师赞大数据的quote

 

15  武夷山 曾泳春 孙根年 郑小康 吴飞鹏 王春艳 刘洋 周雄伟 崔小云 罗渝然 赵斌 lbjman zzjtcm tuner liyouxi

发表评论评论 (15 个评论)

删除 |赞[12]catcat2   2014-3-27 11:47
要求增加标识,不是因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而是有些人觉得,需要满足他的知情权。还有,放心的前提是知晓,这倒未必。多少老百姓不知道点豆腐的卤水是什么,不知道牙膏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但不影响人们放心吃豆腐制品,和放心刷牙。还有吃的药,很多西药的有效成分和构成,大多数人不知道,可是吃药依然很放心。说到底,是对这个社会体系的信任。转基因食品问题上,先要了解科学共识,全世界的权威科学、卫生机构都认为是安全的,再来谈民意,公众对不了解的东西、新东西,有疑虑、有畏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删除 |赞[11]liyouxi   2013-12-27 09:09
你的回答非常客观,但是你到国内的各大论坛转一转,你觉得国内那帮反对转基因的主流队伍看得懂你的评论么?

    [10]tuner  2013-12-26 21:09

删除 |赞[10]tuner   2013-12-26 21:09
有关7楼的问题。

美国有各种权力制衡的机制。比如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按正当程序,是不需要标识的。这是官方的(游戏)规则,自上而下,即上边规定了程序,下边照办即可。官方的规则有时并不反映民意,过程中民众也没有参与的机会。

但是,也可以反过来,民间对转基因食品产生担忧,就可通过州议员起草相应的法案,进行公投,如果通过,标识就成了新的规则。这个过程需要有充分的民意基础,比如加州的公投,事先就征集到了100万人的签名。

 回复  : 好。祝您圣诞快乐

2013-12-27 07:10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9]罗渝然   2013-12-26 19:14
"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

难得,我们也要糊里糊涂地当“小白鼠”!

建议那些“转派”,如方舟子,先试验20年!

删除 |赞[8]王志平   2013-12-26 17:43
谁推崇谁先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删除 |赞[7]liyouxi   2013-12-26 13:21
问题是,美国的政策执行是听科学共同体的还是全体投票结果?
“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 这句话也很有意思,这究竟是反映了美国老百姓信任政府和科学共同体的决定?还是他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回复  : 好像当年是听科学共同体,现在开始反思(?)还是由于反弹(没研究不好说),所以来了个公民投票。

2013-12-26 15:15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6]ch555   2013-12-26 13:05
1,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
2,假如转基因真的能断子绝孙。
3,那么美国政府不是那么坏了,简直就是杀人机器了。
 回复  : 没看出你的逻辑错误。表扬一哈

2013-12-26 15:12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5]蔡小宁   2013-12-26 09:44
“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是目前最准确的说法,完全同意。
当然,投票结果也说明,美国人知道了转基因以后大部分对转基因是放心的,至少目前的状态是如此,以后就不知道了。李维老师的舆情大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以便及时应对。

删除 |赞[4]吴飞鹏   2013-12-26 08:00
读这篇的感觉是:美国人民也不是伟大的先知,中国人民未必啥都看美国人民的眼色。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都讲究自然,更喜欢花大价钱买自然的,而不愿意花小钱买性能和功能可能都一样的人造货,除非那东西真的便宜并已经证明和真货一样好用,毫无问题。

删除 |赞[3]孙根年   2013-12-26 07:49
转基因食品即便在美国,要想获得青睐,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删除 |赞[2]孙根年   2013-12-26 07:49
说美国老百姓放心地吃了转基因食品多少年,感觉不是事实,因为“放心”的前提是知晓。比较符合实际 是: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

删除 |赞[1]孙根年   2013-12-26 07:46
“放心”的前提是知晓。比较符合实际是:美国人民糊里糊涂地吃了一些转基因食品多年。赞同!

你给我说说看,吃转基因到底有啥好处? 屏蔽留存

你给我说说看,吃转基因到底有啥好处?

屏蔽已有 1895 次阅读 2013-12-31 00:0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转基因

一个简单的问题没人回答:我就一吃货,你给我说说看,我吃GMO有啥好处啊?
 

这是个经济社会,连这么个问题都整不明白,你挺转挺个球啊?

现在听到的都是说没害处,这不能 motivate 消费者。

可能的答案是:

1. 为了科学,应该吃GMO
2. 为了知道分子的面子,应该吃GMO

3. 为了高端大气新潮,应该吃GMO

4. 为了吃得健康,应该吃 GMO (比 non-GMO 健康么?)

5. 为了省钱,应该吃GMO (省么?标识都没怎么省?)
6. 为了 GMO 和 non-GMO 没区别,应该吃GMO

7. 为了世界大同,应该吃GMO

8. 为了(迄今)没有发现害处,应该吃 GMO

9. 为了美味,应该吃 GMO

0. 不为啥,就是要强迫丫吃GMO

(FDA 20年前替你做主了,鬼子的进村,放枪的不要。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谁叫你生在米国?

有本事你鼓噪民主程序推翻它。

别说,瞧现在这趋势,强制标识不定哪天就在美国某州通过了,上次加州公投已经很悬了不是?)

......

有老友回答:便宜

所以以便宜立足才是正道,鼓噪以科学名义不许标识没啥用
日期: 12/30/2013 10:11:23
长期来看,标识对转有好处:

人不是 傻子,你要是又便宜又安全,我抵制初一,抵制得了15么?

如果不标识,便宜的好处消费者分享不到,好处都被种子公司、生物学家,也许还有农民,吞了。
农民得到好处,还比较服气,就算扶持农业和扶贫好了。

如果是孟山都与科学家分赃独吞偷着乐,强买强卖,消费者为什么背书你?你又不是我呕像。

有说:强行标识就要对不标识的做检测,成本高实施难,加上科学上的不必要,所以不强行。

到底成本有多高,实施有什么困难,有没有合理平摊标识费用的方案,标识增加不增加就业机会,有严肃的 study 么?
作者: 立委 (*)
日期: 12/30/2013 10:37:13

还是挺转派和孟山都拿 cost 来吓唬人?

据说孟山都公关说了,每年消费者要额外增加几 百美元的负担。

为了少去 Costco 多去 Whole Foods,多少人每年增加何止几百美元的负担。

立法把cost pass 到 non-GMO 食品价格去,进一步提高了 GMO 的竞争性,GMO世界大同的日子就更指日可待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54336.html

上一篇:与理发师的交谈
下一篇:"科学里说法的‘短命性’不是好事情吗?"

 

9  陈楷翰 吴飞鹏 孙根年 曾泳春 陈桂华 罗渝然 biofans tuner zzjtcm

发表评论评论 (16 个评论)

删除 |赞[9]wulaoliu   2014-3-3 16:07
为了全球居民能够共同活下去。

删除 |赞[8]laohe41   2013-12-31 15:23
博主回复(2013-12-31 13:00):怎么知道便宜呢?连标识都没有。
_______________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大量存在的转基因产品仅有大豆油。博主可以到超市看下,5L装转基因大豆油价格约40元/桶,比非转便宜不是一点点!
目前
 回复  : 豆油里面没有转基因是科学常识,说豆油便宜有啥用。

2014-1-1 01:31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7]laohe41   2013-12-31 11:26
呵呵,先不说社会利益最大化,让你少吃点农药残留你还有意见了?
 回复  : 没意见,但是我想知道我何时少吃农药了,连标识都没有,我咋知道得到好处了呢?

你这一问题,应该问反转人士。

2013-12-31 12:56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6]朱阮成   2013-12-31 10:35
便宜啊
转基因食品便宜啊,这个理由充分么?
 回复  : 怎么知道便宜呢?连标识都没有。

2013-12-31 13:00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5]tuner   2013-12-31 10:26
好像“转基因食品标识,会使每个家庭年支出增加$400”,或用于食品的支出+10%,这个说法出自美国某个调查公司。他们的算法是(根据转基因食品在欧盟和日本的遭遇):标识会使得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难于销售,这会迫使食品制造商使用非转基因材料,使得成本增加。

所以,仅仅标识并不增加成本。所谓的支出增加,是指消费者拒绝转基因食品,转而食用非转基因食品后,造成的消费支出的增加。其实这个算法并不准确,因为非转基因作物规模种植后,成本必然下降。最终价格回归,受益的是消费者。

对消费者来说,转基因主粮确实没有任何好处。国内挺转派如果急于食用科学的转基因主粮,办法还是有的:去超市猫粮狗粮区转转,宠物们应该早就享用上了转基因主粮,科学配方,营养均衡,物美价廉,建议挺转派们大张旗鼓搞试吃。

 回复  : 一面说转好,一面又怕标识了贱卖,当大众都是傻子啊?不就是怕减少利润么?
转都转了,产量也提高了,利润空间远大于非转,已经赚翻了,还要蒙骗消费者再狠扒一层皮?

2014-1-1 01:35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4]yaowanli   2013-12-31 10:26
没人吃,那些人怎么发财?

删除 |赞[3]蔡小宁   2013-12-31 09:42
“立法把cost pass 到 non-GMO 食品价格去”,如何操作?有啥办法?
 回复  : 甭担心,只要原则定了,实施办法会有聪明人提出的。

2013-12-31 13:08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2]SystolicArray   2013-12-31 08:02
吃与不吃是个人的事情,准卖与不准卖是政府的事情。

政府不能干缺德的事情!

删除 |赞[1]mirrorliwei   2013-12-31 00:18
市场的视点、消费者的视点还是“天然缺位”啊。单方面生产者的思考,在市场经济里是行不通的。
 回复  : 不能,至少现在不能。

2013-12-31 04:221 楼(回复楼主)赞|
 回复  : 回答串行了,“不能”是回答另一个评论中的问题。

2013-12-31 13:102 楼(回复楼主)

看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屏蔽留存

看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屏蔽已有 14252 次阅读 2014-3-2 21:06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转基因, 录像, 美国行, 小崔

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http://tv.sohu.com/20140301/n395869190.shtml

小崔这个视频发布不久,微信群就有不少人在转发,可见影响不小。里面太多 he said she said,结果是怀疑者更怀疑了。

有朋友批评小崔缺乏科学素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水平不够。

也许是吧。可小崔有新闻人的资格和耐力干劲,虽然缺乏科学理解能力。而某些据说有科学学养的人,又专门爱忽悠,欺负国内老百姓没在美国生活过,不通英文。小崔至少指出了后者的一些明显的忽悠,什么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什么转基因安全无争议,扯嘛。
 
让科学人士痛心疾首的转基因在中国的挫折(在世界范围,甚至在美国,也处于挫折中),主要不是小崔,更不是所谓反转控造成的。恰恰相反,科学主义者忽悠大众是起因之一。很大程度上,本来没有所谓反转控(很长时间,无论中美,听都没听说过转基因或GMO,没有概念,反个鬼) ,一定意义上是科学主义的挺转(控)催生了反转控。另一个全球性的原因,是环境保护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和深入人心。与科学技术背道而驰的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理念随着科技现代化的加速也加速了。在美国,吃有机食品已经成为“富裕高尚”人士引领的时尚。

转基因在民间真地很臭了,不到亲友圈转转是难以体会民间的厌恶和恐慌的。连陈(章良)大人也发现转基因太臭了。多少年来,我们有杂交水稻,杂交水果,大众是拥抱、欢迎和enjoy的。甚至化肥、杀虫剂(666等),我们使用了很多年,大家也接受了,尽管很无奈。如今转基因的名声连化肥、杀虫剂甚至地沟油都不如了。

转基因本来没有那么臭,其实也没必要那么恐慌,美国上亿的人民莫名其妙被做了20年的小白鼠,也没发现什么灾难性事故,这个基本事实其实应该有说服力的,可是挺转科学主义为什么非要忽悠那些明显的谎言呢。

大概还需要几年,恐慌才会减退,双方才会趋于冷静。

把关于“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20年”的讨论提上来:

[1]蔡小宁  2014-3-2 21:23“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是崔永元编出来的靶子,我可没有这么说过,因为谁不知道美国也有反对转基因的人?从逻辑上考虑,我也不会这么说的。

博主回复(2014-3-2 21:30):没说你或者某个特定人造的谣。但据我了解,也不是小崔凭空编出的靶子。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真正的起源及其蔓延过程。但我看到的事实是,在小崔美国行戳穿这个谎言之前,这个谎言已经相当流行了。至少,这个谎言被一部分科学人士有意无意地用来忽悠老百姓。

[6727]bioxncai  2014-3-2 21:39文章标题:看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这个说法不排除有极少数人说过,世界这么大,我无法排除。但是可以肯定,支持转基因阵营的主流说法,绝不是这样的,通常的说法是:美国人吃转基因n多年(了)。崔永元这么一弄就会让人误解成主流说法是这个了,崔永元玩这一手不是一次了。

博主回复(2014-3-2 22:19):小崔由于其大V的影响力放大了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但他不是凭空制造的,因为在我还没听说或意识到小崔涉及到转基因争论之前,就注意到这个提法及其蔓延,并且为此困惑过,还在内部与朋友就这个貌似谣言争论过。无论小崔是不是打自立的靶子,现在转基因在民间越来越臭是难以否认的事实了,小崔的这个录像为这个臭化的过程又点了一把火。甭管民间对美国有多少怨气,国人的崇美是骨子里的。小崔深入美国各个阶层的实地录像尽管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挺转的声音不及反转的声音的一个零头),还是有震撼性效果。媒体人的一发炮弹,够科学人士忙好几年了。

恐慌是不必要的,但揭示的有些问题仍然值得深思:

1. 科学忽悠也是忽悠,包括把话说死(安全性无可置疑,没有争议,凡争议都是骗子或不具有科学精神等),忽悠可以一时,但不得永久,最后适得其反;

2. 作为消费者,我为什么要吃转基因?那些转基因品尝活动跟宗教仪式一样,没有一丝科学精神。实在的理由必须给出:或者转基因食品更加美味、更加便宜(让利给消费者),否则转基因只能是科学主义者高高在上,用来彰显其科学素养的道具而已;

3. 转基因不标识的理由很脆弱,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中国不用说了,转基因标识势在必行。连美国,趋势也是要标识:不信咱们看今后的结果好了。美国民间的反转或怀疑转基因的意识也在发酵,迟早会有越来越多的州实行(强制)标识,感觉就跟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趋势类似。另外,美国越来越多的食品志愿标识有机食品或 non-GMO,以前不注意,如今去超市购物开始关注这种标识了。这显然是为讨好消费者对 GMO 的厌恶情绪。如果这种趋势延续下去,强制标识也就不必要了,因为其他食品都与它划清界限了。志愿标识的进程和强制标识的公投立法过程,看哪个走得快了,总之结果是标识。说什么因为品质(和安全)没有区别所以不标识不过是利益方的托词罢了。傻瓜都知道,标识以后,转基因食品就卖不好了,除非让利给消费者。而让利是一个合理的出路,新技术无论多好,不能价廉物美,也是白搭。

4. 这场争论以反转走了上风,实际上是便宜了有机食品供应商,小崔有意无意成为他们的吹鼓手;

5. 必须承认反转挺转都不仅仅是科学争论,转基因背后的集团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反转后面的利益方已经说了,是有机食品制造商,据说还有研制测试转基因仪器的。挺转后面的利益方是那些生物技术种子公司,他们插手科学研究是否具有足够的透明性公平性成为一个大众疑点。科学家也是利益方,毕竟那是他们的事业和饭碗。进出口组织(小崔录像中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官员等)和商人也是,农场主和农民也是(农民得利是值得欣喜和庆幸的,希望他们多得一些,录像中那位农家女提到以前手工除草的辛劳很让我这辈“曾插队过的知识青年”触动,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体会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离开利益方,一位强调转基因的科学性不免遭到大众的怀疑。

6. 反转挺转超越科学争论的另一点是意识形态和世界观:是自然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是人定胜天还是返璞归真?这不仅仅是科学和迷信,或者科学和愚昧的问题。这种世界观之争会永远持续下去,挺转反转只是其表现之一。打压、嘲笑对方是无效的,只能引发更多的反弹。启发民智和说服(科普)的办法也难以奏效。很多时候是相互 agree to disagree,淡化理念的冲突,学会和平共处。正如镜兄说的:

[2]mirrorliwei  2014-3-2 21:28如果能够“容忍”、需要“容忍”人们祈祷、进香的行为的话,就必然要“容忍”他们反对、不理解转基因。因为两者的根源是一样的。

[101]mirrorliwei  2014-3-4 08:10

好家伙,跟帖过了一百了么。
从认识论上说,对不知的“未知”,有几种态度:保守的、小心的做法,认为“不存在”的思考。追求漂亮女孩的事情没有人反对。但是追求理由就是人家的脸皮漂亮,不能说是因为会生健康的孩子。
转基因的工作就是就是追漂亮女孩。追也就罢了。但是追的人们都声称能让这个漂亮女孩给生个优秀的后代,为此要别人掏钱。当有人出来质疑“漂亮女孩是否一定能给生个优秀的后代”的时候,就有些人不高兴了。。。。

其他有关评论:

[95]kongshl  2014-3-3 21:50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争议也是对的,因为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安全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令人信服的确切的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有不安全性。当然了,任何事物出来都会有人反对,但反对的人要有确切的证据拿出来,那才是真正的争议,不然,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有争议的。确定的事物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说有争议。有人还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了呢,能说相对论的正确性在科学界有争议吗。大家都知道五次和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一般的根式解,但就有人说他证明了有根式解,这难道能说数学界对这个结论是有争议的?

博主回复(2014-3-4 00:23):可以理解您的说法后面的理由。但是,在争论中使用这种说法(伎俩,且不说狡辩)注定适得其反。因为常识告诉我们,说有容易说无难。
显然科学界也是有争论的。严谨的挺转派或科学家(如蔡老师)说的是,科学界主流没有或较少争论。

实际上,科学界主流也不是不可以质疑(不过能够质疑主流,需要蛮高的门槛,否则就是民科笑话了;相对来说,主流和权威仍然在我们外行和老百姓相信系统中具有或应该具有很重的砝码)。生物我不懂,但是在我的这个行业中(CL/NLP),以我30年的切身体会,学界主流存在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很深的偏见。为此我去年专门撰文《NLP主流的傲慢与偏见》,后来“正式发表”在《中国计算机通讯》期刊上,公开让同行评议(或批判)。

另一方面,美国主流媒体包括 CNN 也开始陆续报道 GMO 引发的争论和安全隐患。说明事情并非像某些挺转科学人士宣扬的那么简单和黑白分明。刚看到报道,美国主流权威机构农业部(USDA)也不是对GMO安全那么信心满满了:

GMO crops may cause major environmental risks, USDA admits

删除 回复

[94]kongshl  2014-3-3 21:32说美国人放心在吃了n年是说得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因为吃转基因食品而发生问题,可以说是令人放心的。而且大部人美国对这个并不关心,他们相信FDA的观点,FDA说安全的,他们就相信是安全的。不象我们这里,权威部门说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小道消息。

博主回复(2014-3-4 00:13):不是“在”,是“地”。您的中文语文包括词汇都需要加强。

“放心”是常用词,如果小学语文没学好,查一下词典那么难么?
就是因为你们这样的强词夺理去挺转,才使得一门好好的研究搞得如此声名狼藉。

【相关】

谁应该为转基因的困境负主要责任? 2014-03-04

转基因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2495.html

上一篇:米拉围脖:“教育改革”需要从桌子椅子做起
下一篇:你知道美国存在的 “合法” 种族歧视么?

 

42  吴吉良 王秀玉 徐晓 李世春 吴江文 喻海良 孙根年 刘伟 马建全 吕喆 李贤伟 张亚黎 何宏 徐培培 张磊 武夷山 杨朔 陶健 刘钢 周洲 彭思龙 张宗宁 刘寅 贺乐 赵斌 孙巍 LetPub编辑 姚小鸥 陈筝 徐大彬 马红孺 wangqinling jianhuajiang Allanmu schist chenhuansheng tlw2013 Bioboy tuner JIANHUN EroControl suronghui

发表评论评论 (110 个评论)

删除 |赞[104]suronghui   2014-3-10 16:35
主流科学界是要好好反省一下了,特别是科学家在研究阶段如何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用科普的语言告诉广大民众。在挺转和发转的双方,显然说的对象不是一样的,挺转方说转基因食物安全指的是转进去的那个基因片段及其表达产物到目前没有发现对人类不安全,没有也不会去考虑种植对象所配套的栽培条件(如除草剂、肥料、农药等的使用)等相关的事宜,殊不知农业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小崔所说的是种植对象所需要的保障条件(如使用除草剂等)会带来可能的、潜在的影响,并拿有机的(注意,不是拿普通的、高产的、杂交的......,即转基因的底盘品种)来比较,反差当然更大。小崔很聪明,不管科学与否,合理与否,正确与否,先抓住大都数受众的关注点才是硬道理。唉!是该喜还是该忧。

删除 |赞[103]ykmch   2014-3-6 21:55
我个人支持转基因。

删除 |赞[102]luohuasheng   2014-3-4 16:52
当然传统食品也不能排除长期风险,但是一种物质可以成为食品,在历史上经历过许许多多人的试吃的,最终经过几千年下来,人们在不断的淘汰有较大的风险的物质,剩下来的风险很小,特别是主食而言,长期风险更是非常的小。
问题在于转基因如何保证自己的长期风险等同于传统食品,如果这个风险概率多了百分之一,那么请计算一下,中国13亿人,这个13亿人的百分之一是多少千万人?

删除 |赞[101]kongshl   2014-3-4 12:51
[94]kongshl  2014-3-3 21:32 说美国人放心在吃了n年是说得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因为吃转基因食品而发生问题,可以说是令人放心的。而且大部人美国对这个并不关心,他们相信FDA的观点,FDA说安全的,他们就相信是安全的。不象我们这里,权威部门说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小道消息。博主回复(2014-3-4 00:13):不是“在”,是“地”。您的中文语文包括词汇都需要加强。
“放心”是常用词,查一下词典那么难么?
就是因为你们这样的强词夺理去挺转,才使得一门好好的研究搞得如此声名狼藉。
------------------------------------------------------------------------------------
这就是反转人士常用的伎俩吧,把我打错的一个字拿出来说事,再讽刺一下,显得你中文水平高?你是不是从来没打错过字,从没有写过错别字啊。
把转基因搞得声名狼藉的不是造谣的反转人士,反而是挺转人,是不是强词夺理?如果没有那些谣言,转基因能让老百姓那么反感吗?到底是谁应该为转基因的困境负责,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吗,博主居然还在强词夺理,颠倒黑白。

删除 |赞[100]zmsg   2014-3-4 10:10
“长期健康风险---注意这个长期的风险”从昧国政府到孟山都,到中国政府确实都不做,食品作为一种商品只承诺其有限安全性——有限时间、有限摄入量的安全,不承诺“长期健康风险”。安全性试验(主要是急慢性毒性试验)就是与传统食品来做比较的,传统食品也不排除“长期健康风险”。

删除 |赞[99]zmsg   2014-3-4 09:51
“糊涂蛋”算是骂人吗?
科学网“科教人士”集中,开启民智就是开骂普罗大众?
“糊涂蛋”完全是褒义的:孺子可教也!

删除 |赞[98]luohuasheng   2014-3-4 09:38
把反转基因者的观点歪曲为---因为转基因没有绝对安全,所以反对转基因。这是转基因利益集团的一个伎俩,就是虚设了一个靶子,朝那个靶子射击,然后让人觉得转基因支持者多么多么的专业。

删除 |赞[97]luohuasheng   2014-3-4 09:34
103楼的观点不正确,
没有多少人会要求转基因绝对的安全,大部分的人也只要求转基因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转基因的长期健康风险---注意这个长期的风险,就是与传统食品来做比较的,从昧国政府到孟山都,到中国政府就是不做,你不做能够体现出转基因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与传统食品做对照组的实验,你怎么让人相信转基因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

删除 |赞[96]luohuasheng   2014-3-4 09:31
97楼居高临下的嘲笑他人是科盲的人,你以为你是教主是吗?

删除 |赞[95]zmsg   2014-3-4 09:30
专业表述和大众传播不能混为一谈。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官方表述是“跟常规食品同样安全甚至更安全”,同样安全是指“转基因”未导致产品的安全性有实质改变,更安全是指转基因成品上市前的安全性程序性确认常规产品是没有的。
所以对大众要求转基因的“绝对安全”理应坚决驳回:你吃的常规食品绝对安全吗?你的祖宗都还健在?常规食品的安全性只是生殖安全而非生命安全?

删除 |赞[94]luohuasheng   2014-3-4 09:26
95楼的那一段几乎每一句都是错误的,充分说明了他逻辑的混乱
我逐句进行反驳:
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争议也是对的,因为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安全的,
----扯淡,主流观点认为是安全的,非主流的观点认为是不安全的,这不是争议是什么,怎么又认为没有争议了
“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令人信服的确切的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有不安全性。”
----对于没有逻辑的人来说,再有说服力的证据摆在你面前你也不会知道那是确切的证据,你确定你能够区分什么是证据什么不是证据吗?
“当然了,任何事物出来都会有人反对,但反对的人要有确切的证据拿出来,那才是真正的争议,不然,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有争议的。”
-------就比方说吧,多种疾病与转基因的产量之间的相关度在96%以上,你认为这不是确切的证据,那什么才是确切的证据?

-确定的事物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说有争议。
----你不觉得你这是在说废话吗?
“有人还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了呢,能说相对论的正确性在科学界有争议吗。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正确性确实存在争议,很多学者认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不相容
“大家都知道五次和五次以上的代数
方程没有一般的根式解,但就有人说他证明了有根式解,这难道能说数学界对这个结论是有争议的?

---注意是一般的五次以上代数方程没有根式解,而不是五次方程没有一般的根式解。关于这一点,已经有了严格的证明,足够专业的数学学者当然不会反对,反对的人往往是数学专业不足的。
但是就崔永元所采访的那些学者,你认为那些学者是不够专业的吗?

删除 |赞[93]mirrorliwei   2014-3-4 08:10
好家伙,跟帖过了一百了么。
从认识论上说,对不知的“未知”,有几种态度:保守的、小心的做法,认为“不存在”的思考。追求漂亮女孩的事情没有人反对。但是追求理由就是人家的脸皮漂亮,不能说是因为会生健康的孩子。
转基因的工作就是就是追漂亮女孩。追也就罢了。但是追的人们都声称能让这个漂亮女孩给生个优秀的后代,为此要别人掏钱。当有人出来质疑“漂亮女孩是否一定能给生个优秀的后代”的时候,就有些人不高兴了。。。。

删除 |赞[92]tomwindcloud   2014-3-4 00:44
小崔因为科盲,所以他的采访视频就是一笑话。
博主应该也是一科研人士,还为这些科盲站台、叫好? 你的科学素养哪里去了?

删除 |赞[91]kongshl   2014-3-3 21:50
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争议也是对的,因为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安全的,而且到现在为止,没有令人信服的确切的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有不安全性。当然了,任何事物出来都会有人反对,但反对的人要有确切的证据拿出来,那才是真正的争议,不然,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有争议的。确定的事物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说有争议。有人还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了呢,能说相对论的正确性在科学界有争议吗。大家都知道五次和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一般的根式解,但就有人说他证明了有根式解,这难道能说数学界对这个结论是有争议的?
 回复  : 可以理解您的说法后面的理由。但是,在争论中使用这种说法(伎俩,且不说狡辩)注定适得其反。因为常识告诉我们,说有容易说无难。

显然科学界也是有争论的。严谨的挺转派或科学家(如蔡老师)说的是,科学界主流没有争论。

2014-3-4 00:23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90]kongshl   2014-3-3 21:32
说美国人放心在吃了n年是说得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因为吃转基因食品而发生问题,可以说是令人放心的。而且大部人美国对这个并不关心,他们相信FDA的观点,FDA说安全的,他们就相信是安全的。不象我们这里,权威部门说什么都不相信,只相信小道消息。
 回复  : 不是“在”,是“地”。您的中文语文包括词汇都需要加强。
“放心”是常用词,查一下词典那么难么?
就是因为你们这样的强词夺理去挺转,才使得一门好好的研究搞得如此声名狼藉。

2014-3-4 00:13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89]tuner   2014-3-3 20:22
好!至少挺转分子们以后不敢满嘴跑火车了,“美国人若无其事地吃了17年”这个谎言彻底破产。一帮不在美国的土鳖,就听方舟子一个烂人的忽悠,智商过于低下。

听说小崔要在政协会上提出转基因粮食在国内非法种植的证据,希望政府彻查,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删除 |赞[88]luohuasheng   2014-3-3 18:48
饶毅这个家伙逻辑不是一般的差,就他最近的博文,论述的什么太监化,他的定义牛头不对马嘴,我指出他的错误,他都不敢回应呢

删除 |赞[87]luohuasheng   2014-3-3 18:45
饶毅教授敢出来吗?
我问他的九个问题他还没有回答呢?
他要出来也就只会像视频中的那个女政府官员一样照本宣科背书一样的重复那几句,什么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安全,什么很多实验认为安全之类。

删除 |赞[86]姚小鸥   2014-3-3 18:32
[12]刘杜鹏  2014-3-3 10:58说:
可是就一个科学问题而言,仅仅用文科似的调查是不能证明或者证伪的。

我想请饶毅教授出来批判小崔的这个访谈。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挺转的科学家,他有这个义务。

删除 |赞[85]luohuasheng   2014-3-3 18:17
回复86楼,崔永元视频中也谈到了BT毒素的危害,你可能没有注意到
崔永元的受访者谈到,BT 毒素增加了人体的小肠的通透性,导致一些更大的物质可以通过小肠可以进入血液,进入大脑,而这些物质大脑以前不认识,就启动了免疫反应,因此导致了各种过敏和多动症,自闭症以及其他的神经系统疾病。

删除 |赞[84]luohuasheng   2014-3-3 18:12
反驳一下79楼的几点
1)崔氏调查之老军医: 美国海军科学家,物理老师,南希•斯万森 说 草甘膦使人发胖,按她理解,应该是变瘦!
        http://www.jkzgr.net/redianyiguan/733.html
     2)阿斯匹林、IQ与转基因调查:什么是科学的调查方法?崔的年龄增长和癌症发展也正相关,崔是不是从地球消失就好了呢?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6060
请注意人家还计算了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你计算了年龄相关与癌症增长的相关系数吗
     2)崔氏调查之神对照: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个案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是科学思维。
        http://www.jkzgr.net/redianyiguan/734.html
个案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是从个案出发得出的结论不是那么具有确定性,即个案的结果因为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可能性也存在,确实需要继续进行对照实验。
但是人体对照实验做了吗?
又不做人体的随机对照实验,又对个案所揭示的情况置之不理,这是什么态度?
     3)崔氏调查之胡扯的癌症:大妈吃了一个月的有机食品肿瘤就消失了,首先这不符合生活和医学常识,假如真有这样
神效的治疗方法,作为医学强国的美国没有理由不开发;其次这不符合医疗规范,如果没有正规医疗机构的诊治记
录,就默认病例是不存在的,不管有人赌咒发誓病例存在。这和中医的神话是玩的一样的骗术。
        http://www.jkzgr.net/redianyiguan/737.html
对于纯粹是因为摄入转基因毒素而导致的肿瘤癌症,停止摄入转基因以后,肿瘤消失,癌症消失很难理解吗?
     4)胡伯博士的不明病原体:胡伯博士为什么要藏匿他的学术成果,难道不想得诺贝尔奖吗?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4143
他藏匿了他的学术成果?
对于真正的学者而言,揭示真相才是他们最大的追求,至于得不得诺贝尔奖有多少人会去刻意追求?
     5)安全的东西就一定能吃吗?爱荷华州农场主罗伯特•斯特里特的狂言: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6040
     6)视频中的实错误和有意误导:
其他几点我懒得反驳,我懒得打开链接进行反驳,如果你要求的话,我可以打开你的链接进行反驳的。
你们挺转基因的家伙基本上逻辑都是不够的,欢迎你们提出更多的质疑来让我反驳你们。

删除 |赞[83]luohuasheng   2014-3-3 17:59
对博主的几个观点逐一进行评论
1,博主至少是有限的承认了崔永元先生的新闻调查可以揭示的结论即
1)转基因安全性是有争议的
2)转基因昧国民众不是很放心的吃的
3)挺转基因者的背后很可能有利益集团
但是博主的其他几个观点证据不足
1)挺转基因者是科学主义者
2)反转者背后有利益集团
就第1)点而言,在你没有了解围绕转基因的科学争论到底有哪些,就认定挺转者是科学主义者是不严谨的
第2),反转者可能是因为利益集团推动的,也可能是因为自身利益而自发的出来的,例如崔永元食品中的那个妈妈组织,很显然,她们出面的目的就是为了她们的儿子女儿的利益,你有什么证据说她们是因为利益集团的支持才出来反对转基因的呢

删除 |赞[82]孙巍   2014-3-3 17:50
通过视频可以知道,转基因饱受诟病的是除草剂和bt毒素。除草剂的残留致使了其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回过头来,我们现在吃的非转食品,上面是否有农药残留呢?似乎这么一说,对于转基因食品本身来说,似乎没有危害了。但是视频中未清楚的提及bt毒素。我认为这是视频的主要问题。

删除 |赞[81]quxieshi   2014-3-3 17:11
小催辛苦啦!国人谢谢您!竟然还有人(包扩本博主)攻击小催的采访调查取证,实在无耻!

删除 |赞[80]zhyzh   2014-3-3 16:39
普通百姓,应当相信科学家的话,相信院士的话,相信FDA。外国科学家发明了电、电波、计算机、手机、飞机等等,没有一个是害中国人的。当年说地球围着太阳转,普通百姓相信吗?

删除 |赞[79]oppinut   2014-3-3 16:27
刷屏的家伙在自黑吗?

删除 |赞[78]wxysci   2014-3-3 15:25
科学网里的糊涂蛋也是多的很。博主是有代表性的,要不为啥这篇博文能放首页呢?

外行搞调查也不是不行,尤其是影响力较大的名人,主持人,但最好请教一下内行,否则被人当
傻子耍了,还以为碰到了至圣先师。但如果本身就心怀鬼胎,带着反科学的目的去调查,被人当猴耍、被围观也只能是活该。

崔永元的调查视频,已经挖掘出来的笑话有:
     
     1)崔氏调查之老军医: 美国海军科学家,物理老师,南希•斯万森 说 草甘膦使人发胖,按她理解,应该是变瘦!
        http://www.jkzgr.net/redianyiguan/733.html
     2)阿斯匹林、IQ与转基因调查:什么是科学的调查方法?崔的年龄增长和癌症发展也正相关,崔是不是从地球消失就好了呢?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6060
     2)崔氏调查之神对照: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个案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是科学思维。
        http://www.jkzgr.net/redianyiguan/734.html
     3)崔氏调查之胡扯的癌症:大妈吃了一个月的有机食品肿瘤就消失了,首先这不符合生活和医学常识,假如真有这样
神效的治疗方法,作为医学强国的美国没有理由不开发;其次这不符合医疗规范,如果没有正规医疗机构的诊治记
录,就默认病例是不存在的,不管有人赌咒发誓病例存在。这和中医的神话是玩的一样的骗术。
        http://www.jkzgr.net/redianyiguan/737.html
     4)胡伯博士的不明病原体:胡伯博士为什么要藏匿他的学术成果,难道不想得诺贝尔奖吗?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4143
     5)安全的东西就一定能吃吗?爱荷华州农场主罗伯特•斯特里特的狂言: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6040
     6)视频中的实错误和有意误导: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16094
   
      大家看完后,可以明白崔永元的这一百万到底值不值。

【美国人并没有放心地吃十几年转基因:崔永元说美国人相信政府,放心食品管理者,食品管理者让他们吃什么就放心地吃什么。既然如此,美国转基因食品大规模上市十几年,这不就可以推出“美国人放心地吃了十几年转基因食品”了吗?美国有人不知道转基因,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官方知道,并公示信息,有上市许可,就不是偷偷摸摸,就可以说放心。请注意,放心吃十几年,对象是美国民众,不是某美国个体!】

 回复  : 你匿名跑到我后院骂我糊涂蛋,本来是要删你丫的没商量。佛心慈悲,看在你打字的份上,饶了你吧。下不为例。

2014-3-3 17:171 楼(回复楼主)赞|

删除 |赞[77]tlw2013   2014-3-3 15:02
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  好像是方舟子的捧杀

hidden
删除 |[76]用户名   2014-3-3 13:5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75]用户名   2014-3-3 13:53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74]liangzx   2014-3-3 13:52
社会上,类似于转基因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反对手机基站的人也很多。
这不是科学家讲话就能平息的。

hidden
删除 |[73]用户名   2014-3-3 13:50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72]陶健   2014-3-3 13:50
个人观点:1.支持转基因科学的研究;2.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地认证其安全性之前,慎重对待转基因主粮推广种植;3.不认同仅仅从口头批判对方或大众缺乏科学素养的角度挺转,也鄙视妖魔化转基因。

删除 |赞[71]Fighter107   2014-3-3 13:48
某些挺转者把成果夸大,某些反转者把谣言夸大,大家不能坐下来进行科学辩论么?我本人还是支持发展转基因技术的,这些技术一定要握在咱自己手里呀,不能啥都让外国人牵着走

删除 |赞[70]南五   2014-3-3 13:48
呵呵,博主扯上加扯~~~简简单单的科学道理。。。。

hidden
删除 |[69]用户名   2014-3-3 13:47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8]用户名   2014-3-3 13:46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7]用户名   2014-3-3 13:43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66]胡健波   2014-3-3 13:42
博主。 “美国人放心吃转基因N多年”不一定是挺转的人放出来的。。双方掐架的时候,弱势一方把水搅浑从而造成势均力敌的假象,这也是策略。。。。。

hidden
删除 |[65]用户名   2014-3-3 13:41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4]用户名   2014-3-3 13:3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3]用户名   2014-3-3 13:36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2]用户名   2014-3-3 13:3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1]用户名   2014-3-3 13:32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0]用户名   2014-3-3 13:2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9]用户名   2014-3-3 13:23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8]用户名   2014-3-3 13:22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7]用户名   2014-3-3 13:20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6]用户名   2014-3-3 13:19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5]用户名   2014-3-3 13:17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谁应为转基因的困境负主要责任? 屏蔽留存

谁应为转基因的困境负主要责任?

屏蔽已有 5993 次阅读 2014-3-4 07:12 |个人分类:立委随笔|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转基因

先说一句,我自己对转基因不在乎,不爱好它,也不刻意避之。好歹自己也是个科学家,反转脸上挂不住,加上不少学生物的朋友是资深科学家,我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的判断。当然,根本的原因是,我没感觉到危险或威胁。但是我的家人和很多朋友却不这样认为,GMO 能避免就避免。同种食品,non-GMO 比不标识的,即便贵也认了。什么道理?道理就是一句:凭什么要让我吃 GMO?我不好意思说是为了科学,因为科学有时候被科学家糟蹋得可以。连独裁君主毛委员当年都迷信过科学家,他老人家说过(大意):马克思是老实人,科学家是老实人。注意,他连伟大的国家主人工农兵都没这么夸过。可是,如今的科学家怎么了?组织不纯了??

转基因在民间声名狼藉已经显而易见了,也牵累了正经的研究。这种状况感觉是挺转反转两派一地鸡毛的烂架造成。谣言四起,真假混合,民众无所适从。按照弊害趋利的本能,在这样信息混杂的世界里,普罗百姓选择拒绝和怀疑新事物是理所当然的。

最近跟在美的教授朋友(非生物专业 henc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但绝对有“ 科学资格和素养”)谈这个话题,惊异于GMO在民间的迅速蹿黑,回顾过去一年的GMO大战,感觉部分科学人士有下面这些问题:

1. 不少挺转的科学人士,他们求真了么?怎么觉得他们的态度好像强买强卖的商人:GMO 好,美国人都吃20年了,我们也应该吃。(再不吃,就拖累中国农业现代化后腿了。)不要吃?愚昧,没有科学素养。哦,小崔发现我说的不对,老美是糊里糊涂吃的?小崔没有资格,我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小崔就是个文傻,他不懂科学,他的方法不对。

不管小崔科学素养怎样欠缺,方法如何不科学,在美国流浪这么多年的同胞们凭经验和良心说说真假,小崔说美国人大多不知道转基因,特别是以前转基因上市的时候,当时绝大多数美国人连听都没听说过 GMO。你不能因为新品上市前有法定的公听程序,就认为美国人了解接受了转基因,并“放心地”吃了转基因快20年。理解这一点,不需要生物专业,不需要博士学位吧。

2. 转基因是个大概念,讨论问题应该从具体作物谈起。好像反转人士主要反对的是转基因主粮,棉花要转尽管转,没人在意。如果大豆转了基因去做生物燃料,没人有意见。至于主粮,谨慎一点有什么不对?金大米为什么要偷偷摸摸搞学生试吃?金大米试吃这样的违规操作,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文过饰非?美国那么高的科技水平,为什么主粮商业化行动迟缓?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在中国推行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好创造条件让中国人民从此可以自由幸福地每日三餐地享用转基因?是中国到了没有转基因全民就要挨饿的地步了么?

3. 为什么挺转派要反对标识呢?你自己要是对转基因都缺乏信心,为啥要让老百姓吃?什么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食品没有区别,因此无需标识,这是骗人的鬼话。按照这个逻辑,所有用人造钻石冒充天然钻石的大骗子都是合理的了,因为物理上两种钻石是等价的。傻瓜都明白呼吁不标识的真正理由既不是科学的同品质论,也不真地是标识的成本问题,而是因为一旦标识了,老百姓就有选择权了,转基因就卖不动了(有科学素养爱好科学的粉丝还是太少,不足以支撑这个转基因的市场,何况其中难保投机做秀分子,品尝会上把转基因视作山珍海味,爱不释口,真到生活中,可能又不这样了)。消费者要是不在乎当然可以不标识,消费者开始敏感了,你就必须标识。道理就这么简单,这里没有科学出场的理由,这是商品社会的需求决定的。挺转又反对标识是强盗逻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时代早已过去。这样低劣的借口也好意思说出口。孟山都说,可以理解,利润是企业的生命线,标识了它赚钱就难了。科学人士也这么说,让人不免怀疑他皮袍下到底藏了怎样见不得人的“小”来。

4.  为了让中国人餐桌上随时都有条件吃转基因的美味,挺转派不仅强调美国人放心吃转近20年,还要制造美国人得天独厚大吃转基因的假象。其目的就是忽悠早日在中国普及转基因主粮大米或小麦。不难发现,美国市场上可用作食品的转基因作物也只有玉米、大豆、甜菜、木瓜等有限的几种,没有任何国家抢占转基因主粮的高峰。由此可见,忽悠什么美国人食品70%-90%都是转基因食品是怎样的误导。难道烧一盘菜放一点转基因大豆炸出的油或其它酱料,就成为转基因食品了?科学人士就是这样做科学分解的么?纯粹是拿国人当弱智来骗嘛。这种误导比造谣还坏,让你上了当还要怪自己理解力有问题。看来还是固执的文傻小崔更实在,美国人就是吃也是糊里糊涂地吃,绝没有放心地吃,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不是转基因。所以,中国人要不要商业推广转基因主粮(水稻、小麦),还是应循序渐进,依据自己的科学实验和行政手续而定,绝不能因为“美国人吃了几十年的转基因”或者“美国人吃了 70% 以上的转基因”,就认为中国人现在就该推广吃转基因主粮。

【相关】

看小崔的转基因美国行的录像风传互联网 

 

转基因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772863.html

上一篇:你知道美国存在的 “合法” 种族歧视么?
下一篇:挺反自便,但不要欺负语言学!

 

46  尤明庆 喻海良 孙根年 吴飞鹏 张红 王德华 武夷山 董全 蒋继平 刘寅 LetPub编辑 严少华 曾泳春 何宏 杨耀宗 张磊 陶健 薛宇 郑小康 赵斌 孙平 刘伟 吕喆 徐磊 徐大彬 冯珞 王荣林 王春艳 马红孺 王晓旭 陈筝 李宇斌 陈霞 tlw2013 ddsers schist tuner ybtr3929 ARIES007 dchlin hnw48 nimingtinghao gaorenye obaniu sxpcat jiareng

发表评论评论 (88 个评论)

删除 |赞[82]suronghui   2014-3-12 10:00
我觉得责任在政府和科学家的科普工作没有做好、做到位。在政府层面,没有强制规定科学家应当把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以大众听得懂的科普语言介绍给广大民众;在科学家层面,没有完全承担起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即在做好自己的研究同时,还应当有责任把自己研究的内容告诉科普给广大民众,毕竟你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删除 |赞[81]jiareng   2014-3-8 11:18
支持博主!你的观点和我的非常类似,是一个科学人应该持有的观点。
我赞成开展转基因研究,也不反对小范围种植和食用转基因主粮。但是,大范围推广转基因主粮的种植和销售一定要慎重。功在当代、害及千秋的事万万做不得!另外,给广大消费者以知情权和选择权也是必须的。
如果转基因主粮可以无标识销售,那地沟油是不是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场呢?

删除 |赞[80]张能立   2014-3-7 22:31
正确的观点从何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774013.html。不相信科学真理的中国,缺了专制,一刻钟也活不下去。

删除 |赞[79]王春艳   2014-3-5 17:04
您这个是正常理智的科学人的理儿。
赞!

删除 |赞[78]gaorenye   2014-3-5 15:33
楼主领教了具有科学素养的方粉的厉害了吧?

删除 |赞[77]zhyzh   2014-3-5 14:54
Alashan  2014-3-5 14:07 说“布鲁诺的故事”,这不是一个故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还是想一想是谁烧死了布鲁诺吧。可能每个时代都有烧死布鲁诺的人。我们为什么要相信FDA,相信院士、相信国外的科学家的话呢?因为他们发明了电、电波、手机、电视、计算机、飞机等等,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想“烧死布鲁诺的人”却不同。

删除 |赞[76]严少华   2014-3-5 14:41
DNA之父告诉您2:对转基因进行有意义的评估,应以科学考虑为基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22531&do=blog&id=773253

删除 |赞[75]Alashan   2014-3-5 14:07
74]zhyzh  2014-3-5 10:55 当年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要不然怎么会烧死布鲁诺?想一想是谁烧死了布鲁诺?我们相信FDA,相信院士、相信国外的科学家的话。他们发明了电、电波、手机、电视、计算机、飞机等等,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一个发明是害中国人的。
.-----------------------------------转基因这东西能与电灯电话相提并论吗?布鲁诺的故事啥也证明不了,那仅仅是一个故事,最多证明那时有些人做错了事,不能证明今天的任何东西。

删除 |赞[74]张珑   2014-3-5 12:49
以后可以做一个节目,美国人到了知道真相的时候了!

删除 |赞[73]zhyzh   2014-3-5 10:55
当年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要不然怎么会烧死布鲁诺?想一想是谁烧死了布鲁诺?我们相信FDA,相信院士、相信国外的科学家的话。他们发明了电、电波、手机、电视、计算机、飞机等等,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一个发明是害中国人的。

删除 |赞[72]杨渺   2014-3-5 09:49
作者用了欲贬先褒的写作手法。盲目的赞同一个。

删除 |赞[71]董明   2014-3-5 09:10
这篇还不错,和我老人家观点类似。

删除 |赞[70]张能立   2014-3-5 06:27
谈谈结构性和我们的出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840-773126.html,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谢谢。

删除 |赞[69]牛康康   2014-3-5 00:25
踏实搞点有具体价值的转基因产品,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转基因带来的便利,占领了市场还去理他一个意气用事的文艺傻X。。。。

删除 |赞[68]zxzhjxz   2014-3-4 23:57
"不刻意避免转,因为没感觉到危险,但也不爱好转"我很奇怪,这不是中立是什么?到底是挺转还是反转?莫非还有第四种状态
 回复  : 人家说的是喜欢还是厌恶挺派和反派(类似文革中的派性)。你指的是作为物的转基因。对于后者我没有观点,你说中立也可以。

2014-3-5 01:281 楼(回复楼主)赞|

hidden
删除 |[67]用户名   2014-3-4 22:10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66]李维   2014-3-4 21:57
说明一下:对不起了,对于匿名评论中看上去偏激的,博主保留不加解释删除的权利。你懂的。双方都有不少非理性的烂架,请到别处打,拜托了。

hidden
删除 |[65]用户名   2014-3-4 21:50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4]用户名   2014-3-4 21:1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63]用户名   2014-3-4 21:15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62]go2win   2014-3-4 20:46
食死徒们为主子伏地魔招魂,大家都来看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5188-772957.html

删除 |赞[61]wulaoliu   2014-3-4 20:36
不懂科学标准的所谓“科学家”应该负主要责任!

hidden
删除 |[60]用户名   2014-3-4 20:30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59]薛宇   2014-3-4 19:15
我在微博上说我反对,有人说你是个教授,怎么能反对呢?我就纳闷了:教授就不能反对?而且我反对啥,他都没搞清楚。我反对的是我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已经被代表了。作为一个学者我就不能有质疑的权利?

hidden
删除 |[58]用户名   2014-3-4 18:45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7]用户名   2014-3-4 18:41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56]用户名   2014-3-4 18:16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55]mirrorliwei   2014-3-4 18:15
【傻瓜都明白呼吁不标识的真正理由既不是科学的同品质论,也不真地是标识的成本问题,而是因为一旦标识了,老百姓就有选择权了,转基因就卖不动了】的一句,需要用大号字码,因为一些人打算用成本的问题“浑水摸鱼”。 

hidden
删除 |[54]用户名   2014-3-4 18:1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53]阳立波   2014-3-4 17:42
博主得出的结论,基本是凭空猜想,不是科学家的逻辑,很遗憾

删除 |赞[52]闵应骅   2014-3-4 17:37
美国人不像中国人,尤其像崔永元那样,关心转基因。他怎么不关心化肥、农药、塑料对后代的影响呢?再花100万去调查一下!

删除 |赞[51]wwqqjj   2014-3-4 17:30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3NTg5MTUy.html。
建议大家看看这个视频。这是老外做的,全部采访的是国外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里面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解释了转基因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时还揭露了美国FDA严格监管转基因植物的大骗局。里面也有大量的、和食用转基因食物有关的病例。

删除 |赞[50]wwqqjj   2014-3-4 17:23
回32楼:
你说对了,对于转基因食物这种垃圾,我们就应该歧视!

hidden
删除 |[49]用户名   2014-3-4 17:0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48]徐涛   2014-3-4 17:03
很抱歉,转基因棉花也不是无害的!

hidden
删除 |[47]用户名   2014-3-4 16:59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46]suntianyu   2014-3-4 16:58
我想知道美国的主粮到底是不是转基因的?

删除 |赞[45]赵理   2014-3-4 16:56
呵呵!
通读博主的全文,看不出博主你的自己的观点!
科学素养,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您得到了极致的体现。。。
您貌似不是学生物出生的吧,所以您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应该谨慎,不应该什么话都照写不误,难道不会有失您作为知识分子的严谨?

删除 |赞[44]孙超   2014-3-4 16:44
转基因发展时间短,在食药等方面更是短暂,有潜力发展为应用技术,解决部分民生问题,面临种种困境也是正常的。对于人们的态度,有些是完全靠一厢情愿,国人的愚昧与无知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对此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捧得很高,客观全面地看,辩证理性对待

hidden
删除 |[43]用户名   2014-3-4 16:3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hidden
删除 |[42]用户名   2014-3-4 16:3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41]zmsg   2014-3-4 15:35
现代食品的成分标注已经是分子层次了,“转基因”未改变食物成分的分子结构标注的意义何在?所谓标注成本的增加恰恰是在市场末端的标记确认,需要在类分子结构体中确认转基因痕迹——这是一块多大的蛋糕啊!
日本市场的转基因大豆油、酱油为什么无需标注“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日本步入了文明落后国家之列?

删除 |赞[40]wxysci   2014-3-4 15:06
王大元:崔永元胡说美国人不知道自己吃了十几年的转基因食品:美国几十万农民都在种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他们不知道转基因食品?美国报纸上几乎每周都有转基因消息的报道,看报的人不知道转基因食品?崔永元在睁眼说瞎话,非从美国几个店小二和老太太的谈话说美国人不知道转基因食品,说美国人糊里糊涂的吃了十几年的转基因食品。作为一个媒体记者,如此说谎,完全是他的职业道德有问题。
*************************************************************
“美国人放心地吃了20年转基因食品“,这里的美国人,不是个体。博主用少数美国人来说:美国人不放心地吃,完全是混淆概念。
再说了:崔一进入美国,就发表博文说:美国人在食品安全上相信FDA,相信政府,从崔这句话里,也可以得出”美国人放心地吃了20年转基因食品“的结论!

删除 |赞[39]willcharlie   2014-3-4 14:55
美国人绝大多数不知道转基因?这不骂自己吗?加州的公投,其他州的公投咋回事啊?难道加州不是美国?

删除 |赞[38]wxysci   2014-3-4 14:48
《笑话百出的“小崔考察转基因”》http://t.cn/8FeLOMp

删除 |赞[37]hfrnsm   2014-3-4 14:34
楼主打心底反转,又不好意思明说。

hidden
删除 |[36]用户名   2014-3-4 13:54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35]gusij   2014-3-4 13:45
回复zhoutong :我接触过做转基因标识的老师,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所有食品全部标注,特别是深加工食品标注是成本高昂的。这可不像增加个包装盒这么简单。目前,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作物品种还算不多,随着科技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多,成本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如果真的有明确证据有害,就直接禁止好了,为什么要标注?这种标注,只会助长由于无知带来的歧视和偏见。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有本质不同。举个可能不恰当的例子,若干年前谁吃过“紫薯”? 红薯都变紫了你还敢吃? 你知道里面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会祸及三代不?

hidden
删除 |[34]用户名   2014-3-4 13:2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删除 |赞[33]robinyao   2014-3-4 13:19
在转基因问题上,国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派:1.挺转派——少数知识分子,以论述和实际行动表明立场;2.漠不关心派——绝大多数的底层群众,看不懂你们吵什么,食品消费选择价廉物美者;3.貌似反转派——大多数城市中产,网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边在微信群转发转基因流言,一边该吃什么照吃不误;4.反转派——少数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不被灭绝奔走呼号;5.假装反转派——最具煽动力的一小撮舆论高手,这边坚决抵制农业部批准本国转基因粮食商业化种植,张启发演讲我组织人去砸场,那边远洋巨轮一船一船从美洲进口转基因大豆,我装作没看见,什么,叫我去码头、工厂抗议,你怎么不去?6.假装中立派——少数知识分子,我是科学家,我不反对转基因研究,但事关食品安全大事,得慎重(搞得就他自己慎重别人都不慎重似的),另外,反转的有些说法不对,你们挺转的也不可信;7.假装挺转派——少数学商,转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要保障民众知情权,来,高科技试纸,好使,10元一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