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花絮:China Trip Journal》

xh

隐藏已有 11 次阅读 2010-2-7 21:35 |个人分类:成长花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甜甜花絮:China Trip Journal》 (3766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February 10, 2007 11:59PM


Great Wall 
.................. 
WRITTEN BY Tanya Lee 

Today me and my cousin Da Bao are going to the Great Wall. When we got there, we took a cable car to one part of the Great Wall. My cousin and me walked and walked until the end of the wall. Once we got there, we took a picture to remember the day we climbed the Great Wall. 

======================== 
Tian An Men 
*** 

Today me and my dad are going to Tian An men to fly kites. When we got to Tian An Men, my dad bought me 2 kites, one actually didn't fly and one flied very well. Then a lady convinced us to go to an art museum to look at paintings. 

======================== 
Night View 
Night View of Tian An men 

My uncle and my family are going to take my uncle's car to see the night view of Tian An Men. It was maginificent. the entire street was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restaurants and buildings. The best thing to see was Tian An Men. It was full of pretty lights. Me and my cousin wanted to go in Tan An Men, but we couldn't: it was closed. 

========================== 
Transportation: 

We went on an airplane to get to China. We stopped at the airport 3 times, once at Detroit, once at Tokyo, and finally Beijing. 

How many miles did you travel: 

6,400 miles 

Mrs Lennert (Teacher)'s comment: 

What a wonderful trip: one you will always remember! 

========================= 
My Birthday in Beijing 

Today is my birthday. My mom, dad, grandpa, and grandma plan to call all my relatives, and take them to a restaurant. We ate fish, chicken, pork, and all kinds of green vegetable. 

========================= 
Park 

Today me, my uncle and Da Bao are going to a park. 1/2 of it was an amusement park and another 1/2 is a flower patch. First we played bumper cars, then we rowed a boat, but we couldn't row it very well. We almost got stranded in the water. After that, we played a game and got a prize. 

========================= 
Summer Palace 

Today me, my dad, my uncle, and Da Bao are going to Summer Palace to see the flowers. We saw bamboo, peach flowers and plum flowers. Later, we went through the longest painting corridor. Then we drove a boat around the Summer palace. 

========================= 
Wuhan Cherry Blossoms 

Today me and my family are going to Wuhan. When we got there, we went to see cherry blossoms. My uncle took lots of beautiful pictures of cherry blossoms. 

========================= 
Visit Dad's teacher 

Today me and my dad are going to visit his teacher. My dad's teacher can speak English and she was my dad's English teacher. She gave me a Chinese calligraphy book to read. 

========================= 
My dad's trick 

Today is April Fool's Day. My Dad sent a text message to his friend. He tried to trick his friend into thinking April First is the only day his friend can get a free trip to Canada. His friend replied, "really?" My Dad replied, "April Fool"! 

Banquet 

Today me and my family are going to a banquet with my Dad's master degree advisor. He is an old man named Professor Liu. 

My favorite restaurant 

My favorite restaurant is Guo Lin. We went there 3 times. Each time we ordered different dishes. There are all kinds of dishes like fish, kung pao chicken, Chinese and Indian pizza, and all kinds of soup. 

My favorite place 

My favorite place is Summer Palace because it has a lot of flowers, fake mountains, willows and boats to ride. There is a long corridor of paintings; every inch of it has a painting. 

(during Spring Break, 2005)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2007-02-10, 11:59PM by 立委.

《甜甜花絮:第二期 2004.03.05》 (367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February 10, 2007 11:49PM


Self Introduction 
.................. 

WRITTEN BY Tanya Lee 

My name is Tanya Lee. 
I go to North Forest Elementary. I am 7 years, 11 months and 10 days old. 
I will soon have a greatest Birthday Party (I can't wait!). 
I am now in Grade Two. 
I have tons of hobbies. 
My favorite hobbies are Swimming, Figure Skating, Ballet, Piano, all kinds of computer games, -- and, of course, telling jokes. 
Here is a joke for you. 

自我介绍(开场白) 
.................. 
作者:李甜甜 
我叫李甜甜。我在北部森林小学就读。我7岁11个月零10天。我生日快到了,将举行一个很大的生日派对(我都等不急了!) 。我现在在二年级。我有很多很多业余爱好。我最喜爱游泳、花样滑冰、芭蕾、钢琴, 各种各样的电脑游戏, -- 哦, 当然, 我还爱讲笑话。给您讲一个笑话吧。 

====================== 
Eat Chocolate Movie? 
*** 
A Joke for You 

Last summer, me and my family went to New York City. 
We visited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We were going to see an IMAX movie. 
The man selling the tickets asked my dad, 
"Are you going to see the 'Chocolate' movie?" 
My dad said, "no!" 
"Why not?" 
"I don't want my teeth to be ruined!" 
"O, you are going to WATCH the movie, 
you are not going to EAT the movie!" 

吃'巧克力'电影? 
*** 
给您讲一个笑话 
去年夏天, 我和我家去纽约旅游。我们访问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我们打算看IMAX巨屏电影。卖票的叔叔问我爸爸, "您要看名为'巧克力'的电影么?" 我的爸爸说, "不要!" "为什么不看?" "我不想坏我的牙!" "哦, 您是看电影, 您并不是吃电影呀!" 
=========================== 

Surprise Comments 

From time to time, Tanya surprises us by some spontaneous comments we never expected a kid to utter. 
Recently, she saw a message in my computer screen "feel young" and commented promptly: 
"It is good to feel young, but it is better to BE young." I was amazed. 

A couple of years ago, we went past a Jewelry Counter when Tanya made a comment: "This cultured pearl looks better than that freshwater pearl." 
"My God", the shop assistant could not believe this from a 5-year-old kid. 

妙语惊人 

时不时, 甜甜会突然冒出一些惊人妙语。最近, 她看到我的计算机屏幕上一行字"感受年轻"。甜甜及时评论道: "感受年轻固然好, 但本身就年轻岂不更好。" 我惊异万分。 两三年前, 我们走过一个珠宝柜台,甜甜作出了如下评论: "这颗养珠比那颗淡水珠好很多。" "我的天", 售货员不能相信此话出自一个5岁孩子之口。 

========================== 
My Dad (by Tanya in Grade 1) 

I love my Dad. 
My Dad likes to play with me. 
We play Freddy Fish on the computer. 
My Dad is the greatest. 
My Dad gets me ice cream. 
My Dad is fun! 

My Family (by Tanya in Grade 1) 
My family likes to go shopping. 
I love my family. 
We have fun playing on the computers. 
My family is the best. 

我的爸爸(作者:甜甜,一年级) 

我爱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喜欢带我玩。我们一块儿在计算机上玩Freddy鱼的游戏。我的爸爸最了不起。我的爸爸给我买冰淇凌。我的爸爸非常有趣! 

我家(作者:甜甜,一年级) 

我们家喜欢逛商店采购。我爱我家。我们玩计算机,很有乐趣。我家是最棒的。 

========================================== 

04.02.11, 今天下午一点,甜甜学校举行面向家长的学生项目汇报,项目是在老师指导下制作的画册或书,自行出版。 【像册上网】甜甜去年制作的一年级作品已经扫描上网,记录的是甜甜的学校生活。甜甜出版的第一本画册:《Remember when...》 

========================================== 

04.02.12, 甜甜学校举行情人节聚会。 【像册上网】甜甜制作的卡片上网:甜甜的情人节卡片其他卡片

Edited 2 time(s). Last edit at 2007-02-19, 06:18PM by 立委.

《甜甜花絮:第三期 2004.04.08》 (312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February 10, 2007 11:45PM


Top girl student in class 
.................. 

BY William & Tanya 

The other day, Tanya told me, "you know, Dad, I am the top student in my class." I asked, 'How do you know it?" She said, "we have three advanced clubs: Hard Math, Hard Spelling, and Hard Reading. Only Adam and I were selected to all these three clubs." "So, Adam is also the top student." "Yes, he is the top boy student and I am the top girl student. We are a tie. " 

========================================== 
April 8, 2004 
*** 
"Essays" 

Tanya likes writing. She told me that she was the fastest writer in her class. She likes to use "big words". She told me that she wanted to surprise her teacher by taking diaries everyday in this Sping Recess. And she did it - so far, one full page a day. Yesterday, she felt that "diary"is too small a word for her writing, and began claiming to write her "essays". "I still have an essay to write," she said last night. But she was too sleepy to finish her essay. I am sure she will finish it today 

========================================= 
"Teach me more math" 

"Adam is better than me at division, but I am better than him at square root. Dad, can you teach me more about division? And also cubic and cubic root? Adam does not know cubic root yet." 

I wonder how she became top since she did not really get enough time for reading and spelling exercise. Most of time is spent on piano and Chinese, and some on math. But I found she reads and writes fairly well for her age, with an ever increasing vocabulary. 

========================================== 

04.02.18, 【家庭录像】甜甜参加著名作曲家 David Karp 主办的钢琴表演,获得作曲家青睐。 表演完后,作曲家特地邀请甜甜单独为其夫人再弹一遍。2003秋:甜甜参加钢琴表演(节选) 

04.02.17, 【明星动态】在这个家人亲友网页,明星当然是甜甜。 

除了给甜甜创造尽可能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我们的原则是任其自由发展。其结果是甜甜非常主动,善于社交,不像我们,见到人多,就躲到角落去。甜甜的生活内容,除了上学(8点上学到下午2点半放学)和参加课外班,满脑袋就是一个“玩”字.首先是电子游戏,Gameboy不离手。另有Playstation 2, computer games, 网络游戏,还包括我的手机和iPod随身听上的游戏,全部玩得烂熟.商场也到处有游戏机,苹果专卖店也提供玩电脑游戏的优越条件。不过,“教育性游戏”,寓教于乐,我们倒是鼓励她玩,见到年龄合适的教育游戏就买,甜甜得益不浅。其次是电视,以前只喜欢动画片和儿童节目,最近一年开始看Nick频道的老少咸宜的喜剧系列,如,Full House, Cosby Show, 和 Three's Company. 甜甜的英文俗语俚语,大多是从这些电视节目学来的(还有就是源于待她如亲孙女的邻居老太太 Grandma Lucy)。课外班目前有“钢琴”(周三晚上),“中文”(周六上午),“芭蕾班”和“Tap and Jazz 舞蹈班”(周五晚上),“游泳”(周六下午),“滑冰”(正在考虑参加周六中午的“中文舞蹈班”)。学校的家庭作业很少,留的算术作业太简单,甜甜通常5分钟搞定,其他如英文词汇、作文作业,甜甜也不费吹灰之力。现在花时间最多的是钢琴(每天2个小时以上练琴)和汉字练习,我们觉得这两项是一辈子受益的事情,非苦练不能长进。好在妈妈盯得很紧,甜甜在钢琴和中文两个班都是优秀生。钢琴去年正式比赛得最高成绩 Superior, 今年的赛事也在积极备战中。中文跳了半级后,几次考试仍是第一。Mary 功不可没。

Edited 3 time(s). Last edit at 2007-02-19, 06:26PM by 立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3442.html

上一篇:《立委点评:听不够的童丽》

《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李老夫子遺墨》簡介


 李老夫子(李咸昇,號學香)是我的曾祖父。《李老夫子遺墨》(現代文言,又稱“時文”)收集了其徒子徒孫傳抄的李老夫子遺作,包括詩詞歌賦、喜壽輓聯、序傳雜文等,由他的門生編輯成冊,內部發行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家傳孤本掃描上網。除了對我們傢具有獨特意義外,亦具有一定的文史資料價值。掃描版本不甚清晰,我將逐篇陸續輸入校對,以利永久保存和流傳。 

附錄還收錄了我的兩位叔爺(伯祖父李應文和叔祖父李應會)的作品。曾祖父非常開明,重視教育,不惜變賣田產送孩子(我的叔爺)去日本留學深造。但我的爺爺(李應期,行二)被曾祖父留下來幫助理家,失去了留學機會。據說,我爺爺當年每年去南京一趟,將家產變賣的銀子匯款到日本,供給兩個兄弟的學業。兩位叔爺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分別獲得明治大學法學士和政學士學位歸國。在那個年代,有這樣教育背景的人才很難得,本可做一番大事業。他們後來的建樹不大(與其教育水平不成比例),影響止於本地,我猜想原因有三:一是年代不濟,中國自上世紀初開始,兵荒馬亂不斷;二是曾祖父淡泊名利,進而要求孩子們繼承父業,在家鄉興辦教育,而不是鼓勵孩子們出去闖天下;三是兩位叔爺身體都不大好,沒有“革命”的本錢:伯祖父久卧病榻,是鄉間生活使他休養生息,逐漸康復;叔祖父更是不幸,英年早逝(見本書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但是從他們所著文字,可以看出,他們思想開明,關註時事。除了鄉居閑篇如“李應文-哀死鴿文”外,也不乏豪情熱血之作,如“李應會-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李應文-王君加入義勇軍序”。 

我爺爺在我出生那年死於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大飢荒。三兄弟中,就數伯祖父李應文比較幸運,1965年在老家壽終正寢(遺像見下)。李家所有晚輩全部到齊,舉行隆重葬禮(李家合影見下)。還記得我們孫兒輩,在棺柩落地後,每人輪流掬一捧黃土。伯祖父生前作為開明紳士和“統戰對象”,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曾經當選為縣人大代表(證書見下),幸免於政治運動的波及。仙逝於文革前一年,更是大幸,否則,以他歷史上的複雜經歷,文革中少吃不了苦頭。(一直看顧我們長大的外祖母在文革中,就被揪鬥,每日掛著“地主分子”的牌子,受盡羞辱,給我們幼小心靈也蒙上陰影。) 

以上可算是我的“書香門第”背景。只不過,到我父親這一輩,由於國家內憂外患(抗日和內戰),連年戰亂,家道中落,生活日漸艱難。我父親小時候忍飢挨凍的事常有。想當年,李家“崇實學校”在當地可是富有盛名,桃李滿天下。不過,家道衰落倒成為一件好事:共產黨當道後的土改,家庭由此被定為“小土地出租”,而不是“地主”、“富農”這樣的“四類分子”(指的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四類,後來又加上57年劃分的“右派”),使得我們後輩少受政治運動的衝擊。 

說到家庭成分“小土地出租”,還有一些故事。在我們小時候,家庭成分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標簽:“貧下中農”子弟被認為天生革命,“根正苗紅”,高人一等;而“地、富、反、壞、右”子弟受到極端的社會歧視,被剝奪很多機會(招工、上學等),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受欺侮。還記得我們小學時班上有一個女生,家庭出生地主,很可憐的樣子,總是抬不起頭,就這樣,還常常有同學羞辱她。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對家庭出身自然很敏感。我家情況不是很妙,母親出身地主(是個可憐的土地主:外祖父做小生意賺了點錢,捨不得吃和穿,一家人勒緊褲腰帶,卯足勁置辦田產,以期小康,換來了一個地主帽子),成了我們的一個死守的秘密。好在子女家庭出身隨父,所以我們每次填表,家庭成分欄都是“小土地出租”。問題出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搞不清這個比較偏僻拗口的成分的政治含義,心裡不免惴惴。記得在班上,有幾個同學議論我家這個奇怪的出身,其中一個自作聰明地說:“小土地出租,就是小地主”(其實這個理解不算離譜),一下子把我們推到“階級敵人”陣營,讓我們無地自容。我的堂兄揚縝也有同樣的煩惱。有一天,他很高興地宣佈,經過深入研究,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有關黨的政策文件,發現“小土地出租”大體相當於“上中農”,屬於革命隊伍的團結對象。而且黨的主席毛澤東也出身於上中農家庭。(實際上嚴格說起來,毛家顯然已經進入“富農”級別,印象中毛在跟斯諾交談時對此“供認不諱”。說他出身上中農好象是後來革命群眾為領袖諱的變通。一個在韶山衝這種窮鄉僻壤的上中農是很難蓋上毛家那間著名的大瓦屋的。我們對這個大瓦屋象天安門一樣熟悉,它成為人們瞻仰紅太陽誕生的聖地。)這些偉大發現使我們大大松了一口氣。 

背景資料: 在那個荒唐年代,所有人被階級出身劃分為不同等級。跟所有分類一樣,這些級差是連續的,有模糊地帶,但大體分為“敵、我、友”三類:革命階級(以無產階級、貧農、雇農、下中農為代錶),團結對象(以中農為代錶,民族資本家曾經一度被看作是團結對象),革命對象(即階級敵人,以地主、富農和官僚、買辦資本家為代錶)。而“上中農”和“小土地出租”這樣的成分就屬於敵友之間的模糊地帶:這就是煩擾我們多年的原因所在。 

2004年10月12日,記於美國水牛城 

補記:現在象《李老夫子遺墨》這樣自成一體的資料已經很少了,它的文史價值是可以肯定的,反映了那個劇烈變遷的時代(從前清到民國)以及南方山城繁昌的一個側面。有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和娛樂價值。我大學畢業後在繁中教書的時候,從同在繁中的大伯處借來他收藏的一本殘缺不全的《李老夫子遺墨》,工工整整手抄下來,並試圖添加註釋(掃描件選附在有關章節後),可惜註釋工程沒有完成。手抄本後還有四種相關的附錄,附錄一是我父親撰寫的生平回憶《風雨幾春秋》(其中有家史的回顧)。附錄二是我的遠房叔爺李應繁的詩詞選集。李應繁年少時闖蕩江湖,憑著過人才氣,解放前也曾供職上層(曾任顧祝同抗日時期的秘書),有很多傳奇故事。他是我見到的一個少有的樂觀豁達的年邁智者。他儘管年衰背駝,但精神矍鑠,態度謙和,手住拐杖,背負行囊,來去無蹤,很有高僧仙道的風採。他出口成章,無處不詩,令我心折,遂亦從大伯處借來他的詩歌,手抄留存,現掃描上網,以為紀念。附錄三是我堂兄李揚縝撰文介紹的書法家郭俊峰老先生。郭先生早年曾在李家崇實學校讀書,書法啓蒙於我的大叔爺“體罰式”教育(這種教育是私塾和半私塾的常規教育方式)。郭老先生的書法現在早已名揚四海,飲水思源,他還歸功於當年李家學堂的嚴格教育呢。


1965年李家後輩參加伯祖父葬禮留影一(攝於1965年九月十六日) 
後排左起:大伯父(實際行二)李名實,父親李名傑 
前排左起:大伯母,堂姐李揚英,堂兄李揚縝,我(五歲)和母親 


1965年李家後輩參加伯祖父葬禮留影二(攝於1965年九月十六日) 
左起:三伯母,堂弟(三伯母小兒),母親和我(五歲) 
堂弟和我手裡各拿著從李家大院裡的柿子樹上摘下的柿子(印象中柿子多得吃也吃不完) 


1965年李家後輩參加伯祖父葬禮留影三(攝於1965年九月十六日) 
後排左起:四伯父李名毅,三伯父李名勤(若非),大伯父(實際行二)李名實(何求)和父親李名傑 
中排左起:三伯母,堂弟(三伯母小兒),?,?,?,大伯母和母親 
前排左起:?,?,?,堂兄李揚縝,我(五歲)和堂姐李揚英 


 

《李老夫子遺墨》線裝封皮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the legend continues ...) 留存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the legend continues ...) (3318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ne 29, 2008 12:59AM

 

引用: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154140)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May 18, 2008 11:26PM 

今天下午,领导在 Macy's 采购,我等着无聊就开始玩 iPhone. iPhone 可以随时通过 AT&T wireless 上网,但是如果周围有 wireless routers, 就会提示用户先接 router, 因为这样信道应该宽一些。 

提示的网是上锁的,我一般遇到上锁的,就 cancel it, 但甜甜兴趣来了,说:Dad, let me break it. 

我笑:you are not a hacker. 

甜甜固执得很,非要试试,拿过 iPhone, 胡乱敲了一些字母作为口令,失败,再敲,还是失败。 

我对甜甜说:you know how many possibilities are there? 

甜甜说:I will try various combinations. 

我不屑一顾:you may spend the rest of the year trying it without success, that's how small the probability is... 

我话音未落,甜甜大叫:I broke it, I broke it, look, Dad... 

我一瞅,还真进去了。甜甜仿佛是杀敌归来的大英雄,得意极了:I can be a hacker too, it is fun. 

我问:what did you type the third time? 

I typed AAAAA. 

Why AAAAA? 

That's my lucky letter. 

Why did you repeat it five times? 

That's my lucky number. 

我哑口无言,甜得意忘形。我说,I 'll write it down for old buddies. 回家以后,先陪甜甜操场玩tennis一小时,刚吃罢晚饭,甜甜不忘问道:Dad, have you posted the story to Old Buddies? 

So I am posting it now. 

-------- 
立委名言:请祈祷,捐献。 
星湖【立委专栏】 
[homepage.mac.com] 

浏览: 前帖•下帖 选项: 回复此帖•引用该帖 

《甜甜花絮:let me break the code》 (1150 字节) - liwei999 08-05-18, 11:26PM (154140) 
♦ 哈哈哈!有意思。青出于蓝胜于蓝。 (空) - 何人可 08-05-19, 04:27AM (154182) 
♦ 请甜甜给找一个lucky number for 乐透mega。。。 (空) - 笑笑 08-05-19, 12:04AM (154150) 
◊ 一定中大奖!捐一半到洗脚池。 (空) - shijie 08-05-19, 12:08AM (154151) 
♦ yes, i meant it. (22 字节) - 笑笑 08-05-19, 12:13AM (154157) 

~~~~~~~~~~~~~~~~~~~~~ 

This is absolutely unbelievable (163468)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une 28, 2008 07:54PM 

 

It just happened a couple of minutes ago. One of those days again, when Lingdao was shopping at a location of Talbots and we were bored. Tanya was playing with my iPhone. 

"Dad", Tanya said with a big smile and pride, "you won't believe it: I broke the code again". She showed the iphone connected to a locked wireless router in store. 

"How did you do that?" 

"I am an amazing and lucky girl, ain't I?" 

"How many times did you try?" 

"Twice. The second time I tried it, I got in. I entered some random letters the first time just to warm up. No surprise, I was rejected." 

"What did you type the second time, AAAAA or BBBBB?" 

"No. I typed asdfg." 

"Why asdfg?" 

"I got a hunch. I happened to be good at this game". 甜甜得意极了,我真地不得不服,心想,我也甭为她的将来操心了,这孩子太灵气太运气,还用我瞎操心吗? 

后来甜甜说:“You know, Dad, what we got is a QWERT keyboard. People are lazy when they set up a password and they simply want a code to be remembered easily. asdfg is just under qwert. Somehow, they always use my lucky number 5. I guess that's my hunch." 

因为得意忘形,破天荒同意我用iPhone给她拍照。当然,照片是胜利造型,双手打出V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294025.html

上一篇:mirror - “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也不过是个“说辞”
下一篇:【立委科普:教机器识英文】

童言无忌:甜甜论权力交接的三种制度 隐藏留存

童言无忌:甜甜论权力交接的三种制度

隐藏已有 8 次阅读 2010-10-24 14:22 |个人分类:成长花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甜甜的中文学校的教材中谈到国家最高领袖的权力交接的三种主要方式:世袭制,禅让制,民主选举制。留下的家庭作业是你喜欢哪种方式。

结果甜甜写道:

“三个系统之间,我喜欢禅让制因为我觉得聪明的领导会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76599.html

上一篇:《镜子大全》de 品牌
下一篇:丁丁论坛文艺沙龙首次版聚吃的是鱼头

《成长花絮:小鬼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屏蔽留存

《成长花絮:小鬼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屏蔽已有 2160 次阅读 2011-10-14 06:13 |个人分类:成长花絮|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历史, 马克思, 共产主义

陪女儿研究马克思主义
 
早上起床,甜甜告诉我:Dad, I had a weird dream.  The last sentence I remember saying to somebody is: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I know, communism is for you."
 
看来,这个学期学世界历史,甜甜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着迷了。
 
前几天,女儿回来告诉我,说她的世界历史课程要求介绍一位历史名人,其他同学有选卢梭、拿破仑、教皇保罗二世等,她选的是卡尔马克思,要求我帮助她了解马克思主义。我说那没问题,我从小就学习马克思,谈马克思主义如数家珍。女儿说,首先要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然后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下面两个问题的论点:马克思怎么看人性?马克思怎么看政府?
 
马克思的人性论,我这个当年的学马列小组积极分子也不大了解。人性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是塔布(taboo),学习马克思也要绕开它:当年我们强调的是阶级性,而不是人性。改革开放以后,在老邓发动反自由化之前的思想解放年代,曾经有过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大讨论,印象深刻。顺藤摸瓜,上了维基百科 wiki,发现还真有专题论及青年马克思的人性论及其异化论。马克思的生平、其他论述,包括政府,wiki 上都有很好的概述。互联网上的百科wiki是人类新技术时代的一个创举,女儿已经养成习惯了,凡事查 wiki,我也鼓励她做这类研究项目尽可能参照 wiki.
 
生吞活剥看了维基百科的马克思条款,甜甜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整理了不少笔记。笔记上交给老师前,必须用自己的话综述改写,这样就对有些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譬如人性,维基的讲解围绕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然性、创造性以及天赋才能的肯定,反衬生产关系对于劳动者创造本性的异化,显得太过抽象。女儿问:马克思到底是说人性是好,还是坏啊?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说:马克思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要说的是,其所以产生阶级斗争等残酷的事件,那是人的社会环境和地位决定的。资本家作为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压榨无产阶级的坏蛋,但是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必须剥削无产阶级,以追求最大利润。资本家作为人格化资本的本质,是他的资本家身份决定的,不是他的本性问题。一个无产者,无论多么善良,一旦成了暴发户,变成资产阶级以后,他一样要被异化,成为资本的代表。
 
女儿最感兴趣的是共产主义,说我们从小被洗脑了,以为共产主义导致独裁和邪恶,其实共产主义是多么地美好。
 
"we were brain-washed to believe that communism is associated with dictatorship and leads to evil. But according to Marx, communism is a beautiful society, no class. no class struggle, work is fun and not a burden, one can satisfy his most potential with his gifted talents.  But why the countries experimenting with communism all failed?
 
"They failed for a good reason.  The reason is clearly stated in Marx's works but the followers did not take it seriously.  That is, an ideal society like communist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the maximum productivity."
 
女儿说:马克思了不起,资本主义太臭了(sucks),你看这两年的金融风暴,目前席卷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倒债危机,处处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女儿说,我觉得我现在已经是共产主义者了,资本主义太烂,一定要被共产主义所取代(Dad, by now, I think I am already a communist.  Capitalism sucks, got to be replaced by communism.)

 
我乐了,这话怎么与四十年前我们的信仰如出一辙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496571.html

上一篇:《成长花絮: I love me too》
下一篇:《成长花絮:Hi, I’m Karl Marx》

 

3  武夷山 全嬿嬿 吴吉良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杨正瓴   2012-1-15 22:02
甜甜的其它消息?

删除 |赞[1]武夷山   2011-10-14 08:05
四十年前是被灌输的,现在她是自己得的结论----尽管还处于结论常变的青春期.

立委其人:政治右,经济左,文化中立,总体不偏不倚 屏蔽留存

立委其人:政治右,经济左,文化中立,总体不偏不倚

屏蔽已有 3338 次阅读 2010-3-7 19:50 |个人分类:立委其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测试, 左派, 右派, 政治坐标

也做了一把测验: 脚池大右 派立委是 政治右,经济左,文化中立 (3539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August 14, 2007 04:39AM
中国政治坐标系测试(北大未名版): [blog.farmostwood.net] 

也做了一把测验,比较欣赏这批测验题的创制: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75,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05,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2 

不知道在分布里面,我处在什么位置? 

从桂铭转的分布看,大家普遍偏右,大概是国人被多年的极左弄怕了。这样看来,我也算是基本随大流了。 

1、如果人民没有受过民主教育,他们是不应该拥有普选权的。 

同意 

2、令人沮丧的是,经济学家越来越成为富人的代言人。 

同意 

3、人权高于主权。 

强烈同意 

4、不应指责两个成年人自愿的婚前性行为。 

强烈同意 

5、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很多都被一小群人占有了,大多数人没得到什么好处。 

反对 

6、发生重大社会安全事件时,即使认为信息公开会导致骚乱的风险,政府仍应该开放信息传播。 

同意 

7、在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中,个人利益应该为社会利益让路。 

同意 

8、西方的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强烈反对 

9、不应当谈论或者在公开的文字中记录自己的长辈的缺点。 

同意 

10、浪费粮食也是个人的自由。 

同意 

11、在中国照搬西方式的言论自由会导致社会失序。 

反对 

12、现代中国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同意 

13、为保障社会公平,对富人征税应采用更高的税率。 

强烈同意 

14、由高校自主考试招生比全国统一考试招生更好。 

反对 

15、应当对国外同类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来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同意 

16、应该容许宗教人士在非宗教场所公开传教。 

同意 

17、任何艺术作品,只要有很多人愿意花钱去欣赏,就不能说它毫无艺术价值。 

同意 

18、在华外国资本应该受到限制,不能任意发展。 

同意 

19、无论中小学生或大学生,都应参加由国家统一安排的军训。 

反对 

20、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比私有财产更应当保护。 

反对 

21、试图控制房地产价格的行为是不可行的,会破坏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危害。 

反对 

22、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社会的最高利益。 

反对 

23、改善低收入者生活的首要手段是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扶持。 

同意 

2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可能真正容许中国崛起成为一流强国。 

同意 

25、个人有权利决定自己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 

同意 

26、即使会导致国有资产的减少,国有企业也不应该在市场竞争中享有特殊的保护。 

同意 

27、应当保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官方新闻机构的存在。 

反对 

28、高收入者应该公开自己的经济来源。 

同意 

29、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可以出现在漫画中。 

同意 

30、周易八卦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能够有效的解释很多事情。 

反对 

31、劫富济贫是行侠仗义。 

反对 

32、当法律未能充分制止罪恶行为时,通过极端手段对犯罪进行制裁是可以容忍的。 

反对 

33、中国传统医学具有一些现代主流医学不能比拟的优势。 

同意 

34、与其让公有制企业亏损破产,不如转卖给资本家。 

同意 

35、国家没有义务进行对外援助。 

反对 

36、那些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其他重要国计民生的领域,必须全部由国有企业掌控。 

同意 

37、如果国家综合实力许可,那么中国有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采取任何行动。 

强烈反对 

38、电视机构应当尽量制作格调高雅的节目,而不是只追求高收视率。 

同意 

39、资本积累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普通劳动人民利益的伤害。 

反对 

40、条件允许的话应该武力攻台,台独者死不足惜。 

反对 

41、将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作为儿童的主要读物是值得称赞的。 

同意 

42、即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出现危机或萧条,也不应当考虑退回计划经济体制。 

同意 

43、军队应当国家化。 

强烈同意 

44、政府应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 

同意 

45、应该允许公民在获得外国国籍之后依然保留中国国籍。 

强烈同意 

46、同性恋对社会没有危害,人们应该接纳同性恋者。 

强烈同意 

47、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的先进科技产品,我们没必要自行研制。 

同意 

48、哪怕经历了违反程序规定的审讯和取证过程,罪大恶极的人也应被处以死刑。 

反对 

49、政府不应当干预猪肉价格。 

同意 

50、国家应当采取措施培养和支持体育健儿在各种国际比赛场合为国争光。 

同意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20667,20670#msg-2067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075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有道是: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别闲着

 

2  武夷山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IP: 96.224.163.*   删除 |赞[1][游客]youke   2010-3-8 06:12
国家应当出钱让奥运健儿的父母和直系亲属到奥运赛场支持他们的亲人为国争光

重发:《关于自由的寓言》 屏蔽留存

重发:《关于自由的寓言》

屏蔽已有 2805 次阅读 2010-3-8 17:08 |个人分类:立委其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自由, 真假

我赞成大嫂的口号:言论自由是个纲,纲举目张。 (236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06:09PM   

民主政体可以缓行,但言论自由应该加紧。 

随之而来的是,出版自由,新闻自由。 
最后是结社自由和民主选举。 

哲人乔姆斯基批判美国的大众媒体和政治制度入骨三分,但是他从来都是美国言论自由的最大鼓吹者,是有其道理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杆。 

我赞成大嫂的口号:言论自由是个纲,纲举目张。 (236 bytes) - 立委 2008-07-08, 06:09PM (30582) 
还记得你那个金镣铐的寓言故事吗? 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你还会创作类似金镣铐的寓言故事吗?(52 bytes) - shijie 2008-07-08, 06:28PM (30584) 
多谢师姐还记得。立委当年就是自由派斗士啊。 (0 bytes) - 立委 2008-07-08, 07:55PM (30586) 
好故事请拿出来给大家听。 (0 bytes) - micro 2008-07-08, 08:53PM (30587) 

 那时硕士刚毕业留所,我还是个愤怒青年。原文找不着了, (744 bytes) 
Posted by: 立委 
Date: July 08, 2008 11:10PM 

就是当众说了一个寓言。 

寓言说的是一个带着金镣铐的阿桂,找主人下套,主人欺骗说,这是为你定制的金表索,很贵重呢。于是阿桂四处炫耀,受到很多讥讽。天长日久,自己也觉得不方便,又去找主人解绑,说:你看人家多自由。主人变脸了:那是假的,那些自由统统是假的。 

阿桂说:我连假的还没有呢。你就把假的自由给我吧。 

主人于是凶相毕露。 

阿桂索性自己砸了这劳什子。革命大功告成。 

大体如上。20年了,记得当时写得文采一些,但意思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不过,在老论派(不少是国学大师)占统治地位,向来作风保守的社科院语言所大会上这样发言,有点异数。年轻气盛,不管天高地厚,也不计后果,觉得不吐不快。据师姐说,老先生们居然对此印象深刻。 

我当年是方励之的信徒,觉得中国非全盘西化没有出路,很有些革命思想。其热情与小白类似。20年了,长进还是不大,只是不赞同闹革命了。革命派走向了反革命,但自由的理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引用:

你还记得你在语言所大会上所作的“发言”吗?一个是“好了歌”,一个是关于自由的寓言。这两个发言给语言所的老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hijie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522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1037.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投鼠忌器与吞灯泡的实验

 

1  魏玉保

[转载]欧阳锋:巧遇语言学新锐 - 乔姆斯基 屏蔽留存

[转载]欧阳锋:巧遇语言学新锐 - 乔姆斯基

屏蔽已有 2734 次阅读 2015-4-15 10:39 |个人分类:立委其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乔姆斯基 |文章来源:转载

巧遇语言学新秀 - 乔姆斯基
作者: 欧阳峰
日期: 04/14/2015 09:42:43
今天我又到系里转一圈。语言学系一如既往地沉闷。这也不是本校的问题,据说现在全国会议也同样地乏善可陈。有 才的年轻人,眼睛都盯着钱。这种纯学术的领域很冷清。

该回家了。我走进了电梯,里面有两个亚洲人,一男一女。虽然在我背后,我还是感觉到那男的一直盯着我看。女的轻轻说了一句,大概是中文吧。但依靠语言学家的敏锐,我隐约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回头一看,哈,原来这人我认识。以前一个中国学生给我介绍过他的博客,据说在科学网上是金牌博主。记得他在计算机公司主持什么NLP开发,在我看来也是充满铜臭的东西。但看了几篇他的博文,似乎他对纯学术的东西还有点旧情难忘。这种人现在很少了,所以我还有点记得。他的姓很普通,我不记得了。但记得他的名字叫Wei,中国学生告诉我,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当然,真正让我认出他的,还是他的招牌衣着:圆领衫。到底是语言学家,在衣着上也找到了自己的voice。不容易。

记得他在博文上好几次提到了我,甚至说我是几千年出一个的伟人。哈哈,连我这样的也快被捧晕了。也许中文对人评价的calibration不同?这倒是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不管怎样,多一个崇拜者总是让人高兴的事。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所以我相信他的几百万读者中至少有80%是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所以我的知名度也因他而提高吧。如果他的读者中有10%buy his statement,那我就征服了又一个国度了。

这些念头转过后,我就默默地等着他和我打招呼。谁知电梯到了,他也没有make move。我只好走出了电梯。我故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相信我,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一点也不难。

但是他没有追上来。我只听见照相机响了一声。

今天阳光普照,是美好的一天。

~~~~~~~~~~~~~~~~~~~~~~~~~~~

可以转载到科学网博客么?博人一乐

>>老头在立委心目中就是神圣,大大方方提出合影本来就是一件很普通的请求

古人说,近乡情更怯,我这厢是 面圣心忐忑,手足无措、思维停摆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在我心目中更高大的了
作者: 立委
日期: 04/14/2015 11:17:09
这就好像我时光穿越,突然遇见孔夫子一样,一定是手足失措的

【相关】

巧遇语言学上帝乔姆斯基 2015-04-14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882495.html

上一篇:巧遇语言学上帝乔姆斯基
下一篇:吐槽系列:验收的“紧箍咒”

 

1  bridgeneer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mirrorliwei   2015-4-16 00:42
  

《江城记事:革命的困惑》 屏蔽留存

《江城记事:革命的困惑》

屏蔽已有 2479 次阅读 2010-4-22 19:49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困惑, 江城记事

 

文革期间,革命思想的灌输是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作为中小学生的我成了虔诚的革命信徒。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限忠诚,对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充满热情,对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的性质坚信不疑,对党塑造的各类各色英雄人物极度崇拜,对毛主席他老人家更是疯狂热爱和执着迷信。文革十年间,我从几岁的儿童成长上为一个成年人,但那段时间的思想教育给我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待人处世的方式都留下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它严重影响了我们这代人的思维,限制了应具有的宽阔视野。怀旧和偏执、颓废和贪婪,美化过去的苦难生活,与现存制度格格不入,我们很难走出这无形设定的怪圈,思想或多或少被过去那个时代所绑架,思维无法跟上现今的时代步伐。很多人不可避免成为时代落伍者,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剧。

 

遥想当年,我特革命,特左倾,特正统,特偏执。在列宁同志倡导的“灌输”式洗脑下, 宗教式的盲目信仰、服从和捍卫一切以革命名义的行动和理论。谁反对毛主席,谁反对共产党,谁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全党共讨之,全国共诛之。为世界革命,为人类解放,为真理为理想,愿抛头洒血牺牲生命。狂热遮没了冷静,激情丢弃了思考,我们那一代人充满了神圣使命感,天降大任于己,舍我其谁也。只是我特爱读书,因为读书就免不了会思考,因为思考自然产生困惑,而这困惑那十年让我常夜不能寐,在自责与批判中,在迷惘与无助中熬过那漫长的夜晚。虽然常常念叨: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但这些仍无法让我从困惑中解脱,因为年轻,因为童贞,因为单纯,因为忠诚,反而陷入更深更深的困惑迷思。

 

当年的困惑之一是叛徒问题。当年我们脑海中叛徒的定型就是蒲志高和王连举。可恶可恨,对革命不忠。一个出卖江姐一个出卖李玉和。由于长期宣传的巨大影响,我们从小就对叛徒深恶痛绝。不坚定,没骨气,缺乏为个革命理想的献身精神,助纣为虐,用同志鲜血铺就自己生活之路,苟且偷生,千夫所指。况且中国传统也是赞美坚贞不屈的,正所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但是到高中,在年龄的增长中我开始怀疑了:人的意志真的有那么坚强吗?人在酷刑面前真的能挺住吗?当叛徒的人难到就一定会改变他自己的信仰吗?违背自己意志的叛变难到真的不可原谅吗?看到文革中大量德高望重的老干部在牢中不堪压力,大肆交待揭发检举自己的战友和领导的反革命行为,我就更相信:绝大部分叛徒是行刑逼供所致,是人性固有的弱点所致,不是信念信仰的改变。再回头读起我高中喜欢并经常阅读的小说《水浒传》,我的这种念头更强烈了。小说中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那就是梁山泊好汉白胜经不起拷打,叛变招出生辰冈案主谋,但梁山泊的英雄并没怪罪他,他后来仍是大家庭中一员。我佩服梁山泊英雄的胸襟,而我们现在还不如当年农民起义领袖,这是进步吗?后来又听说,给人打迷晕针也能认人产生幻觉而自觉招供,那算不算叛徒呢?我确信,酷刑一定会让人开口,而且叫他怎么说就会怎么说。人可能不怕死,但人的精神承受肉体伤害能力不是无限的。有了这一想法,我开始有点同情起叛徒了,这让我心中十分害怕,这在当年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学雷锋运动从我小学到中学贯彻始终,雷锋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雷锋爱憎分明,对敌人严冬般残酷,对同志春天般热情;雷锋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姓名,干工作兢兢业业。做一颗螺丝钉,一切听从党安排,读毛主席书听毛主席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就这样走进了我们心中。当年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雷锋日记被我们当成圣经反复阅读。我们刻意模仿,写雷锋式日记,做好人好事,成为雷锋式战士是我们向往的目标。但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也不见有多好转,整人,走后门,打砸抢仍很猖獗,不文明现象时常可见。我相信任何朝代的当权者以及它的善良百姓们,都不会反感普通人的做好事行为,这对各方都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是人为塑造出来的,目的是净化社会环境,巩固统治的基础。我在想如果雷锋他搀扶的大娘是个地主婆,他是残酷还是热情呢?他的日记不记载每天个人的生活情况,却大量抒发革命情怀,那日记不是失去它本来效用吗?做好事不留名,怎么后来都知道了呢,他成了做好事的代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做一颗螺丝钉,那党强调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怎么发挥,社会能进步吗?现在看来,雷锋就是党的一个工具,一个培养听话顺民的标杆,可当时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

 

中学期间有一门课,叫《社会发展史》,是属于政治课一类。讲社会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制度更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制度就不适应了,只能被新制度取代。即所谓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这门课当时我有三点不能理解:一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在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和尚未经过资本主义的中国产生?虽然御用理论家们用尽口舌,解释这一特例情况发生的原因,但我还是疑惑,这逆规律而动的制度是否是早产儿,有违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他所阐述的规律呢?规律可改变那还叫规律吗?二是不能理解,既然社会发展是永恒不停的,那共产主义以后的社会是什么呢?一个如此完美的社会制度也要死亡吗?也会被取代吗?人类真会达到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思想极大提高按需分配的境地吗?那人与人有什么区别呢,这些想得我头疼。三是我十分明显地感到,欧州的奴隶社会和中国的奴隶社会,在体制上很不一样,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它们能统划为那几类形态吗?是否为了证明理论正确性,硬是骡驴马不分呢?我不解,因而对这一门课产生思想上抵制,又不敢与别人辩解,闷在心里,压抑得很。

 

中小学时,我们一直受这样的教育,那就是说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的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农民是小生产者,毛主席也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是后来为了大力宣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毛主席创造了中国农民的一个类式无产阶级的先进群体----贫下中农,并号召广大学生和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我很是矛盾,一方面我全身投入下乡学农活动,并积极报名去农村去最艰苦的地方接受思想改造。另一方面我很疑惑,为什么我们不去接受最伟大的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呢?农村是苦,但经过近二十年集体化生活的贫下中农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贫下中农吗,和其他家庭出生的农民有何区别?如果说苦难,奴隶最让人辛酸,是不是更应接受奴隶阶级的再教育,这不是倒退吗?弄不明白,理更乱。上山下乡运动让多少家庭受尽苦难,虽然不少城市青少年因此感受到当年中国最底层最本质的生活,但理论上讲这是很荒谬的,也是毛主席时代最大的失政。虽然现今明白这是毛主席为缓解城市青年失业压力的美丽说词,但这理论上的矛盾困惑了我近十年之久。

 

   “有成份论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表现”,这是当年党的一个政策。但有成分论怎么可能不唯成份呢?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而文革十年也确实如此,家庭成份成为个人上学、农村上调、提干、参军甚至恋爱婚姻的一条重要参考值。在讲成份最严重的文革前期,我有一位朋友W某和一个邻居G某,都是才子,绝顶聪明,但因成份不好(一个是黄浦军校子弟,一个是伪军医官子弟)小学毕业竟不让升初中念书,毁了他们一生。另一邻居P某,一个演大春的英俊男生,因成份问题,被深爱他的女友的父母(当地主要领导)活活拆散。这种以成份论英雄的血统论在当时社会占主导地位,是主流社会形态。年轻的我时终弄不明白的是,当年党的领袖大多家庭出身不好,为什么他们要推行成分论?在旧社会,他们都能起来革命,为什么解放后,这些反动阶级子弟反而被打入另类,不让他们革命呢?难到反动阶级能培养他们子弟作为革命者,而无产阶级掌权后,反而无法培养这群出身反动阶级的子弟吗?当年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底层,排斥反动阶级子弟成为一种时尚,真正实现了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贼的儿子只能是贼的这一奇特逻辑。后来我还知道,当年划分成份,在农村以解放前三年为基准,有土地且雇佣农民者为地主,即使大地主如果三年前破产了,他也可以划为贫农。而一直贫穷苦干,想发家致富光宗耀祖存血汗钱在三年前购置土地的勤劳农民,大都被划为地主富农,我外公外婆就是如此。解放后十几年了,失去土地也远超过三年,已经是无产的公社社员了,但他们却仍是地主富农,其子女受到社会极不公正的对待,这不是在制造敌人吗?这个推理逻辑也困扰我好多年,无法释疑。

 

历史反革命,是文革和文革前的新中国特有的一个名词。特指中国的某一群人,他们在解放前当过敌军连长以上干部,地方上保长村长以上干部的人,这些人均可纳入历史反革命范畴。属于四类分子,是受打击的对象。至于解放前如果是三青团员、国民党员以及在敌军当兵、在反动机关工作的人甚至包括被敌人俘虏的我军官兵,虽不算历史反革命,但归属于历史上有疑点的问题人物,不论其人品如何,都是被控制被监视被批斗被羞辱的对象,重用不可能,有时连基本生活权力都被剥夺。不过当时我似乎对这种无情清算失败者的行为反感并不大,不理解的也只是一些形式上的问题,对本质问题当时尚未深入思考。当时主要考虑的是那些在敌伪工厂工作的工人,为什么还是工人阶级,还是最先进分子?他们为敌人生产枪弹,生产被衣,直接间接帮助敌人,为何不是历史反革命?为何不受追究?同样是为了生存,当伪警察伪职员,就大逆不道了呢,就要遭到历史清算,这不是标准不一致吗?只要阶级好,帮助敌人也可忽略,阶级不好,为了生存也不可原谅。对标准的因人而异而产生疑问,对于我后来对人、爱、仁、人性和人文的思考有着启蒙的意义。

 

文革中后期,有两个英雄人物很特出,一个叫黄帅,一个叫张铁生,都是我初中期间推出的所谓敢于反潮流的革命闯将。一个反师道尊严的小学生,一个是交白卷的下放知青,都发生在教育战线上。至此中国教育界迅速掀起了“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活动,把当年好不容易恢复的近两年的学习氛围彻底摧毁了。仅此这点就让我特别不满,因为回潮时期我在班级成绩名列前茅,常被表扬,上光荣榜,很是骄傲,自己的成就感大大地满足了。而他们让我这些光环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当年我特别崇拜共产党塑造的英雄,不论是董存端、黄继光,还是雷锋、王杰、欧阳海,都是我心目中大英雄。而现在这两位英雄,我毫无敬仰之意,黄帅是个小孩,未成年人,能懂什么?我一个初中生对妹妹级的黄帅崇拜不起来。而对张铁生我不但不太喜欢,甚至有点厌恶。七五年邓小平在台上时还写过反张铁生的大字报,以泄心头不满。当年我己经可以用路线斗争的观点分析问题了,认为这个典型是党内一小撮坏人乱国乱党的工具而己,这样分析心理也平衡不少。虽不敢怀疑徽宗,但可以咒骂秦桧,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用武之地了,困惑缓解不少。

 

 

谈情说爱在当时是被批判为小资产阶级不健康情调的,当年的小说电影戏剧把它视为禁区,自然我也深受其影响,常常义愤填膺地批判这一资产阶级思潮。不过外在行动是一回事,内心渴望是另一回事。批判归批判,憧憬仍会憧憬,只是内心十分矛盾十分苦恼。当年虽然封闭,虽然禁欲,苦行僧的教育仍无法抑制人性的本能,冲动仍冲击这个封闭社会甚至学校。初三时,我们班己有六对同学半公开谈恋爱,人数不可谓不多。虽然谈恋爱的男方都是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喜欢打架、奇装异服、抽烟喝酒的所谓坏学生,但女方却都是漂亮活泼、学习认真、能歌善舞、活动积极、可爱善良的优质女孩。这让我们这些进步、积极、上进的先进男生很是愤怒,愤怒中含有嫉妒,不满中隐着羡慕。我班班委会所有女学生干部都在谈恋爱,而我们这些男学生干部去不敢面对。心中十分不平,更不服那些胜利者的男生。只能以恶毒的攻击猛烈的批判来掩失那一颗失落的心。其实当时我很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正统的教育使我不敢。内心渴望爱情,心想异性,但却拚命掩饰,强迫自已非礼勿视,去做一个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方面我活得十分疲累,这种扭曲了人的本性的矛盾和困惑害人害己。

 

忆苦思甜是当年推行的一种政治思想教育方法之一,刚开始行之有效,但物极必反,后来效果越来越差。听忆苦报告,吃忆苦饭成了一个形式一种负担。当年忆苦饭之难吃,不如猪狗食。这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自我摧残。这种自残式的教育方法流行了一年多,害苦了许多虔诚的革命青年,我也不例外。虽然我当时很革命,但就是咽不下那个忆苦饭,即使反复自我批评,也不能让我大口大口吞下这玩意儿。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但榜样的力量不是无穷的,我仍是厌恶那红军都吃不到的饭,这让我心里产生严重的负担,分裂的人格让我苦恼。至于贫下中农忆苦报告,常常忆苦忆走了形,不是忆解放前地主欺压农民的苦难,而是回忆起解放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生活,让主持人十分尴尬,让我们很难接受。但贫农老大爷老大娘们十分坚持,不停说他们一生中最苦的就是在六0年至六二年,还常与主持人对扛上了,很坚定,弄得主持人下不了台。我就多次见过这样的场面,安徽省那三年是重灾区,饿死人最多,自然就会出现这样现象。虽然当时我心理能平衡,以为是严重自然灾害所致,但仍留有阴影,对党与政府的领导责任,对人定胜天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存有疑问,也使我逐逐学会了独立思考,当然也曾带给我内心无尽的烦恼。

 

忠于党忠于毛主席,是当年一项基本政治素质,是不容质疑的,我是一个最忠的革命青年。 我们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天经地义,顺理成章。至于万岁、万寿无疆是否与唯物主义理论相冲突,一点也没去考虑。我们喊着共产党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那是发自内心的,十分虔诚。即使文革后期,我对许多政策产生怀疑,但对共产党,对毛主席仍是十分忠诚。毛主席仍是我心中的神,神圣不可侵犯。当然当时我也有一个小困惑,那就是,全中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是自觉自愿的,是真心的,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但即使这样,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总不能要求别人热爱自己赞美自己吧,那成什么呢?当年党的文件毛主席讲话都要求人民热爱他们,不热爱就是反革命,这不是对觉悟了的无产阶级战士不信任吗?这不是不相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吗?这样行为不是给我们的敌人提供话题,让他们有打击我们的口舌吗?想想怎么有这么蠢的幕僚,制定出这些傻政策,害党害毛主席,只是我实在不知道该揭发谁,只有闷在肚里,让它发酵残害自己了。

 

今天看来,这些困惑都不是问题,可是在当年,却困扰我整个中小学学生生活,给我留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不停的思索,不停的否定。苦读马列原著和毛泽东的书,以寻找答案,解开我长久的心结。可是书读的越多,心中困惑越重,越是难以解脱。这种痛苦今天的新生代难以理解的。那是一个革命青年者对现实对信仰对制度的一种朦胧的怀疑,是心灵深处的一场战争,是否定自我否定过去,是不可承受之重。

 

每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独有的困惑,当年的我们应可归属于革命的困惑了。

 

革命的困惑摧残了一代革命青年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5030.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早期文字: 革命大批判的化石标本》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曹聪 侯成亚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侯成亚   2010-4-23 15:51纠正“一思想”应为“有思想”。删除 |赞[1]侯成亚   2010-4-22 22:36一思想。有些亦有同感。但切忌形而上学、绝对化。一切皆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否则,祸患无穷。

《江城记事:偷读小说》 屏蔽留存

《江城记事:偷读小说》

屏蔽已有 5377 次阅读 2010-4-23 09:57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回忆, 文革, 禁书, 偷读小说

从小学开始,图书馆、书店就是我常去的地方。尤其喜欢去同学和父母朋友家搜罗旧书。当年图书馆和书店书极少。 

小学前三年看小说不多,基本是读毛主席著作和鲁迅的书为主,毛选四卷我通读几遍,鲁迅的《彷徨》、《呐喊》和《故事新编》这三本短篇小说集成了我少儿读物,甚至他的杂文选和《中国小说史略》这样学术书,也让我糊涂看了许久。唯一的两本少儿读书《闪闪的红星》和《向阳院的故事》,是小学毕业时才看到的。另一本所谓少儿小说,名叫《红雨》,那是一本描过有高超技术的少年赤脚医生故事的政治图解小说,到高中才看到。

 

 给我印象最深是,六六年初,文革刚开始,我的老师每天早晨在教室给我们读《欧阳海之歌》,那时我念小学一年级,我如痴如醉地听着老师朗读,每天都盼着早读课快到。老师那富有磁性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表情和还算吸引人的故事,让我和全班小朋友对欧阳海这个英雄人物崇拜至极。没过多久,《欧阳海之歌》被批成大毒草,红极一时的作者也被批判。 

早读变成天天读,内容就是毛选及语录、文件和报纸。 

读第一部大部头小说是《艳阳天》,它是文革仅存的一个作家,名叫浩然的一部农村题材小说。细节很有生活气息,但内容很是概念化,政治理念的解读。说得是合作社里的故事。不外是贫下中农最革命,富裕中农太私心,地主富农很反动。此后农村题材小说全都按这个模子套。我大约在小学六年级读的,是厚厚三大本一百多万字小说。小说里描写的富裕中农弯弯绕印象最深,其次是主人公肖和团支书焦的革命恋爱,也让我惊奇。因为文革时,爱情是禁忌语,是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反唤,是革命者应当鄙视的。《艳阳天》却是文革正式出版的唯一有爱情描述的文艺作品,虽然是革命恋爱,但与当时氛围还是有所冲突,显得十分的难得可贵。估计能出版是与作者被塑为文革中唯一现存的无产阶级作家有关,且作品第一部也是文革前就出版发行了,仅是文革中再版时未作改动。作者本人在文革中所著的农村题材大部头作品《金光大道》和应景小说《西沙儿女》就再也见不到这些爱情情节了。 

文革初、中期,中国几乎没有出版一部新小说,文革前包括解放前的小说及其他文艺作品也几乎全被打成大毒草,归属于“封资修”一类而被禁止和销毁。全国没有文艺期刊和其他人文类杂志,仅剩《红旗》一本党刊和八个样板戏。到了文革中后期才开始出现少量革命文艺作品,有了几十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大部是写农村题材的,政治说教和政治图解十分突出,但我饥不择食全都拜读过。概念化登峰造极的作品是由上海出版的,所谓写作组集体创作的一部名叫《虹南作战史》的小说。这是一部描述中国农村合化作化运动题材的长篇小说,是毛主席合作化运动理论和实践的笨拙艺术表现,充满说教和议论。固定的僵化模式,图谱式的各色人物,虚假的阶级斗争,拔高的英雄形象,完美的理想主义让全书真正成为“假大空”的标本。浩然文革中的长篇巨作《金光大道》,主人公干脆名字就叫高大泉,意指形象是“高大全”。这部小说也是写合作化运动的,仍然以先进阶级,落后阶级和反动阶级的斗争为主轴,小说中一般会有一个典型有觉悟的贫下中农老大娘或老大爷,梦想发家致富的富裕中农和企图复辟剥削人民的地主富农。主人公一定是党的书记,符合“三突出”的这一不可动摇的最高艺术原则,行政主任一般是反动阶级在党内代理人,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总想走资本主义道路。《金光大道》是这类小说中艺术最高的。其次是《春潮急》,像《牛田洋》、《万年青》、《江畔朝阳》、《剑河浪》、《铁旋风》等农村题材的作品,现在已不忍目睹了。 

当时比较喜欢的作品,长篇小说有《海岛女民兵》、《沸腾的群山》、《昨天的战争》、《大刀记》、《前夕》。尤其是《前夕》,它是最令我难忘的一部阴谋文学作品。它描述的是某一中学文革前夕高三毕业班师生生活,猛烈抨击所谓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塑造一个敢于反潮流的无产阶级教师方壮涛的英雄形象。内容很政治,情节很曲折,文笔很激扬,它是《峥嵘岁月》第一部,因文革结束而使后面几部夭折。这部小说我通读应十遍以上,文笔流畅,故事引人入胜,印象极深。另外文革时知青农村小说有《征途》和张杭杭的《分界线》,叶辛的《岩鹰》等。题外话,文革中诗歌,我很喜欢北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集体创作的《理想之歌》和张永枚的《西沙之战》。两部长诗都是遵命文学,且《理想之歌》美化苦难,丧失自我,并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其激情昂扬的气势仍受当时的年轻人着迷。左倾短篇小说比较喜欢《朝霞》杂志上的一篇名叫《朝霞》的小说。由它改编的广播小说我百听不厌。 

文革期间小说不多,我几平把几个图书馆中所有小说都看完了,甚至一些难懂的理论书籍也囫囵吞枣,半懂不懂全看了。如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列宁《怎么办》、《联共党史》、列宁《进一步退二步》、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列宁《左派幼稚病》、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中国哲学史》、儒法斗争史。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的书也读过。外国小说,图书馆公开出借的不多,前期有鲁迅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高尔基的《母亲》及法国的《红与黑》等可数的几部。中国古典小说也只有四大名著,经毛泽东批准而在全国印发和借阅,《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成为我少年保存和阅读最久影响最深的古典白话小说。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书籍已完全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我平均每两天看完一部三十万字小说,每天阅读至凌晨二点以后,中学几年几乎从未间断过。以至后来造成神劲衰弱,失眠困扰我很久时间。 

无米下锅,没有书读怎么办?正规渠道的书,不论质量好坏全看了。 

书已读完,再也没有可补充的了。虽然国家管的严,虽然阶级斗争这根弦很紧,虽然破四旧收过焚过大量禁书,虽然当时除革命领袖著作外几乎都是禁书,但散落在民间各类禁书仍比比皆是。只要用心,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书也会有的。关键是要突破自己心理障碍,面对毒草读物,要能说服自己,要时刻认为自己是带着批判眼光去看,以求心理平衡。为了一些反动小说,可以说是花尽心事,使尽手段,一睹为快。记得我家附近有一个以看厕所和卖血为生的一家,有一本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为了能看到这本书,我与他儿子,一个低我一届同学套近乎,天天泡在他那狭小、灰暗、低矮的棚户,磨破了嘴皮,用了半月时间,终于借来一阅。虽然那本小说已十分破旧,无头无尾,但我仍欣喜若狂。这是我初中以前看到的最黄最毒最反动的小说,也是我最喜爱读的小说之一。那传奇故事,那樊公子、何小姐和卖唱丫头的三角恋,那有情有义的侠士侠女,都给我带来惊喜,这是当时革命作品不可能有的情节。 

至此,偷读被禁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及人文著作,成为我中小学生活中最主要内容,只要有机会,我就想方设法去借,去偷读。但决不在校内读,一般在家中,在晚上偷看。当年我们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学习负担,我有大把时间去寻觅偷读所谓毒草作品。乐此不疲,像吸了鸦片,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偷读作品,是文革前的革命战争小说,这类小说虽然被批判,但民间存量很大,比较好弄到。如《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暴风骤雨》、《苦菜花》、《迎春花》、《林海雪原》、《红岩》、《敌后武工队》、《红日》、《保卫延安》、《野火春风斗古城》、《晋阳秋》,书绝大部分残缺不全,但战争题材总受少年人喜爱。像《林海雪原》,充满传奇战争故事,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奔击大雪原,这些故事倾倒不少新中国青少年。少剑波英俊智慧满足不少少年的英雄情结,第九章白茹的心,又萌发少年朦胧的情感,使我至今不能忘怀。近四十年后,第九章仍清晰可见。战争时代小说我最喜欢三本书,一是《三家巷》、一是《风云初记》、一是《红旗谱》。它们是完全不同风格的小说,特色非常鲜明。《三家巷》是岭南特色,广州生活,描述一个家族变迁。英俊的革命主人翁,大量美丽的表姐表妹,给人充满幻想的情感纠葛,以及少见的艺术表现力都让当时的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风云初记》是荷花淀派始祖孙梨的作品,用诗一样语言描述那一段战争生活,浪漫气息浓厚,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是一部风格独具的、当时仅见的另类战争小说。而《红旗谱》是典型的北方风格,粗犷、豪爽,结构宏大,气势磅礴。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作品,书中主角朱老忠是一个闪烁着夺目光彩难以忘怀的形象。 

第一次寻找《青春之歌》这部小说,费了很大劲。这是一部文革中大受批判的反动小说,被认为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以知识分子为主角,以学生运动为主线,以革命加爱情为佐料,是一部歪曲中国革命和工农兵主导作用的修正主义大毒草。当时我父亲一朋友参与收缴反动小说活动,在堆积如山的房间里,其中就有《青春之歌》,而且是第一版的,虽然没有表皮,但还是被我发现。因尚未造册,我很想把它偷偷拿走,但未能得逞。对这部小说,我己如雷贯耳,很想一阅。那位高叔叔,一位青年造反派头头就是不同意,害怕出问题。我软磨硬磨,毫无效果。最后只得请出我父亲,在父亲出面担保下,借出一天,才得以如愿以偿,看到了全书原文。那天我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一口气读完,当看完最后一页时,天空已露鱼肚白了。太吸引人了,太精彩了,不论是情节、文笔、故事和格调都让我着迷,写得很成功。虽然后来我知道落后人物余永泽原型张中行是北大的国学大师,感到有点苦味,但当时对这部小说仰慕不已。小说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追求革命的过程。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真的不知道毒在何处?虽然批判文章说林道静未得到彻底的改造,说书中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说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而且更重要是作品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没有描写知识分子如何接受工农再教育,改造世界观和如何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书中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林道静自始至终散发着小资产阶级不健康的情调等等。但我体会不到,我深深地被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真诚以及信念的坚贞所感动。文字优美,感情深挚,激奋人心,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和概念化的趋向,但在当时文学作品中是最少说教的小说。我喜欢,终于找到一部让我折服的作品,我真不愿将书返还。当时的背景,不还是不可能的,但我发誓一定要收藏一本《青春之歌》,以便闲时反复阅读。大约两年后,我终于在别处找到一本第二版的破旧《青春之歌》,如获至宝,收藏家中。不停阅读学习多年。《青春之歌》是我中学时代唯一熟读不知多少遍的革命小说,能与它相比的,也只有《水浒传》了。 

偷读的解放后的小说,有不少是农村题材的。如《山乡巨变》、《创业史》、《李双双小传》、《香飘四季》、《铁木前传》等,最喜欢孙梨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这是中国农村小说很另类作品,完全没有过去常见的模式结构,书中人物具有内涵的多义性和人物的复杂性,让人耳目一新。陈残云《香飘四季》也有特色,该书清纯秀丽,刚柔相济、个性鲜明、风格清朗自然,乡土气息浓郁,是岭南文学的杰出代表。 

到高中时,我已开始偷读解放前就出版的小说,这部分作品民间存量不多,即使解放后再版过的进步作家作品也很难寻觅。当时我收集到《围城》、《边城》、《子夜》、《虹》、《家》、《春》、《秋》、《骆驼祥子》、《倪焕之》、《灭亡》、《南行记》、《虾球传》和曹禺的话剧等作品。其中茅盾的《虹》、《子夜》和钱钟书的《围城》在当时给我印象最深。我没想到三十年代大革命时期,妇女就那么开放,《虹》的描述让我完全无法想像。当我看到《围城》开头,更是惊讶。在轮船上,萍水相逢的小姐就主动投怀送抱,在我这个在文革中受禁欲主义教育的青年学生来看,简直不可思议。总认为那个时代是十分落后、封建和闭塞,妇女没地位受压迫。可书中,那个时代知识女性那么独立、自主和女权,性观念也十分大胆,让我目瞪口呆。《子夜》用词华丽、结构严谨、线索繁多、人物复杂、情景交融,让我特别欣赏。尤其是用词的细腻、生动,让人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对其语言功力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革时期还偷看了《李自成》第一部、《上海的早晨》、《红旗飘飘》、《大波》以及古代小说《说唐》、《说岳全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今古传奇》等,但《金瓶梅》当时无法寻到,也没看过。大量中国古代色情小说当时都全没看过,也没想到礼教最严最封建的明清时代,会有那么多色情小说。 

那个年代,还有一个特有现像,那就是手抄本小说大规模在中国地下流行。如《梅花党案》、《一双绣花鞋》、《绿色的尸体》、《三条命案》、《叶飞三下南京》、《公开的情书》、《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等,手抄本小说从内容看,大概有爱情类、侦破反特类、恐怖类等类型。也有极个别的是描写色情的,其中侦破反特类最多。这类小说我大多看过,艺术质量都不高,是那个文化荒芜时代的产物。质量最佳的是《第二次握手》,一部革命、爱情加科研的理想化小说。遗憾的是当时我没看过色情小说《少女之心》,班上有很多同学看过,包括一些女同学。我心里也有渴望,也想看,但最终因听说过于色情,而不敢看。直到改革开放后九十年代,我才把它看了一遍。确实《少女之心》,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在语言上,都算是情色小说,但并不是上乘的色情作品。但它占尽了天时地利,风靡一时。那个时代是一个无性的时代,是一个把性当作魔鬼和邪恶的时代,是一个稍稍有一点性过错就可能惨痛地付出生命代价的时代,《少女之心》手抄本的影响与意义,现在看来应该是相当正面的,当时却是批判最厉害的一本手抄本反动黄色小说。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色情文字本身,而在于它是一部换起无数被压抑的中国人的人性的色情孤作,是对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伦理的控诉,成为影响那一代中国青年人的最特殊的作品。在那种所谓无耻下流色欲的故事表象下,隐藏着一种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可惜当时我没能偷读这部小说,甚感遗憾。 

偷读小说己成历史,今天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和行为。偷读小说是我个人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4305,54305#msg-5430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15145.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立委早期文字: 革命大批判的化石标本》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曹聪 iwesun 侯振宇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6 个评论)

删除 |赞[6]曹聪   2010-4-23 22:47这些书都带到了国外?删除 |赞[5]iwesun   2010-4-23 17:07江城,是武汉么?删除 |赞[4]iwesun   2010-4-23 15:29你怎么保存的?这点就很牛!删除 |赞[3]侯振宇   2010-4-23 13:29批判最大的作品似乎应该是《战火中的青春》!

因为它较客观地描写了黑1号。删除 |赞[2]侯振宇   2010-4-23 13:26《前驱》读过吗?删除 |赞[1]侯振宇   2010-4-23 13:22高尔基的《童年》、《母亲》、《我的大学》3本连环画很著名。

小城记忆 屏蔽留存

小城记忆

屏蔽已有 2020 次阅读 2010-11-14 18:59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回忆, 家乡, 江南, 乡愁, 小城

小城记忆

 

从出生到二十岁之前,我都生活在一个江南小城。

它地处黄山山脉边缘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汇处,城的西边是起伏的丘陵,城的东边是一望无际的水乡平原。小城不大,当时城内人口约三万多,仅有一条十字型的街贯穿东西南北,分别叫东门、西门、北门、南门和十字街口,其中东西长约二公里许,南北长不到二公里,尤其是南门的街道很短,大约五百多米。城东和城西各有一条小河,城东那条河叫漳河,我们习惯叫它为东门大河,是长江的支流,至芜湖市汇入长江。城西的河叫后街河,是漳河的支流,该河在城北汇入漳河。不论城东的河,还是城西的河,当时都十分清彻。每年五一到十一这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会去河中游泳,有时泡在河里,一泡就是大半天,它承载了我青春的悲欢喜乐。

西门后街河的河岸有一种黑色的粘土,是我儿时的最爱。我常去河旁挖这黑土,用来做手枪等玩具。这黑土很粘,能塑成各种形状,凉干后坚如石块,用铅笔打光,黝光发亮,做手枪尤为逼真。当年此土分布不多,也不成片,不知今天的后街河岸还有此土不?东门的漳河盛产河沙,小城的建筑用沙,当年全靠此河。包括我上中小学,它的运动场的跳高跳远的沙坑的沙,都来自东门大河,而且是我们学生从东门大河一担一担,行走三华里多挑到学校的,几乎每年运动会前都会去东门大河挑一次。

小城很破旧,以一层平房为主,偶尔有几处二层楼房,街道门面全是板房,木板揿在石凹中,可拆下。城内最高的楼是县委大楼,有三层,但只是局部三层,呈凸型状。当年我们这些小孩特喜欢爬这三楼,常趁守门人不注意时,混到三楼。在三楼平台上,我们沐浴着细风,俯视全城,心潮澎湃,油然而生一种立足平台、放眼全国、胸怀世界的豪迈情怀。看着眼前的小城,远处的小山,似乎体会到毛泽东当年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豪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解救全世界三分之二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大众的担子,历史地落到我们的肩上,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在我生活在小城的二十年中,它几于乎没有什么变化,东门还是东门,西门还是西门,一辆破旧的苏联轿车是县城唯一的豪华,那是县委书记的专车。我同学父亲是这车的司机,让我们对她好生羡慕。可数的重大变化是,十几年尘土飞扬的土石街路终于在文革末期简单柏油化。到了高中,终于有自来水了。城中医院在我小学时拆迁,准备建三层的门诊及办公大楼。不过从我小学四年级建起,到我文革后快进大学的时候,这栋非框架的三层大楼才告落成,也算创造了一项奇迹。

小城以商业为主,没什么工业,整个城镇在上世记七十年代中期才建有四个小工厂,即小化肥厂,小钢铁厂,农机厂和手扶拖拉机厂。但我第一次看到那钢铁厂高耸的烟囱时,我为我们祖国工业突飞猛进的成果由衷地感到骄傲。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莫大的幸福。

小城很安静,也很纯朴,文革的大批判声音也未真正改变它朴实的气质。多数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鱼肉是难得的奢侈品,能填饱肚子就是一种幸福。小城的人们每天或劳作或聊天或晒太阳,似乎很满足于这贫困单调的生活。我家条件算好的,有一台家电,那是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当年是我们那一排房子十来家中唯一的一台(后期这种收音机就多了)。大家都很关心国家大事,议论着世界,议论着他人,唯独对自己生活现状没有满腹牢骚。清贫而又满足,是小城大多数人的现状。

小城只有一个公园,叫中山公园。在小城民众的心目中,它很神圣。其实那个公园算不上真正的公园,只是个小小运动场,小城的大型集会都在此进行。小城没有什么古迹,也没有什么风景,老的夫子庙毁了,城中的一个古塔也推倒了。文革破四旧时,一切封资修的东西都属摧毁之列。仅有的几个古建筑也随着高亢歌声被推倒了。虽然没有了古迹,也看不到美景,但小城有质朴的可爱:有土城墙,有护城河,有黄黄的油菜花,有青青的水稻田,江南的小城,总给人无限的遐想。雨巷的韵味,水乡的特质,这就是我魂梦相萦的小城。

自从上了大学离开小城,一晃三十年了,小城变化之大,让我谅讶。

它已不是我那个小城了。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3194.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好久没有听到王老师的声音了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唐常杰

文革中看过的书 屏蔽留存

文革中看过的书

屏蔽已有 3427 次阅读 2010-12-14 18:17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文革, 看书

文革中看过的书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列宁<怎么办>

联共党史

列宁<进一步退二步>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列宁<左派幼稚病>

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

中国哲学史

儒法斗争史

法家著作选

毛泽东选集

再版前言(林彪)

鲁迅杂文与小说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陈望道"修辞学"

吕叔湘"语法修辞讲话"

薄冰"简明英语语法手册"

"赤脚医生手册"

"学习与批判"(杂志)

"参考消息"(报纸)

"简明政治经济学教程"

"九评: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十万个为什么"

 

......

 

小说

 

艳阳天

金光大道

沸腾的群山

较量

前夕

虹南作战史

牛田洋

春潮急

闪闪的红星

万山红遍

桐柏英雄

碧空雄鹰

向阳院的故事

三探红鱼洞

渔岛怒潮

海岛女民兵

西沙之歌

 

电影

 

新闻简报(5年)

海岸风雷(阿尔巴尼亚)

看不见的地平线(阿尔巴尼亚)

地下游击队(阿尔巴尼亚)

多 河之波(罗马尼亚)

南方来信(越南)

买花姑娘(朝鲜)

金姬和银姬的故事(朝鲜)

摘苹果的时候(朝鲜)

列宁在十月(苏联)

列宁在1918(苏联)

奇袭

英雄儿女

地道战

地雷战

南征北战

鸡毛信

以及后来的

青松岭

火红的年代

春苗

红雨

决裂及革命样板戏电影

 

这些是文革中最流行的小说与电影,其中<前夕>最令我感兴趣,这是文革快结束时出版的,描写中学反资产阶级教育路线方面的书.

 

~~~~~~~~~~~~~~

暴风骤雨

苦菜花

迎春花

苦斗

三家巷

林海雪原

烈火金刚

红岩

新儿女英雄传

吕梁英雄传

子夜

上海的早晨

红旗谱

红旗飘飘

大波

青春之歌

平原枪声

铁道游击队

敌后武工队

山乡巨变

创业史

铁木前传

欧阳海

红日

保卫延安

啼笑姻缘

二月

 

 

 

这是文革中禁止但社会上仍能找到且偷偷阅读的文革前解放前小说,其中<青春之歌>最让我激动,

 

~~~~~~~~~~~~~~~~~~~~ 

第二次握手

一双绣花鞋

梅花档

少女之心

 

这是文革中手抄本小说,其中少女之心属于色情类,在当时那个社会中让人心中害怕和无尽遐想

 

~~~~~~~~~~~~~~~~~~

西游记

水浒

三国

红楼梦

岳飞传

封神演义

说唐

荡寇志

 

 

中国古典小说主要就是这几本, 均是繁体字.

 

~~~~~~~~~~~~~~~~~~~~

外国文学当时也看了点,如

鲁迅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

铁流

牛虻

青年近卫军

高尔基的<母亲>

红与黑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以及朱可夫回忆录(内部板)

 

另外早期俄国马克思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书也读过

 

 

 

 

这些构成我们自我"精英"教育的一个部分:忍辱负重,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从小受的是精英教育。不说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至少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物质虽然贫乏,精神上一直有优越感:老觉得天将降大任。很多年过去,当年天马行空一样的凌云壮志,如隔日黄花,半隐半现,似幻似真,让人唏嘘。

-

江城记事:偷读小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5145

 

相关专题:读书荐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93557.html

上一篇:煮饺子的物理学
下一篇:《甜甜花絮:白马王子》

收藏修改删除|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人: 武夷山 王晓明 刘全慧 孟津 陈绥阳 王德华 罗帆 傅云义 吉宗祥 吕喆 刘圣林 余昕 赵宇 李泳 曾庆平 王永林 bridgeneer huxuanlai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评论 (5 个评论)

删除 |赞[5]刘玉仙   2010-12-15 21:10都记得,难得。我只看过第二次握手,对我影响巨大。删除 |赞[4]逄焕东   2010-12-15 17:54U read many books.删除 |赞[3]王德华   2010-12-15 13:45卖花姑娘吧?删除 |赞[2]吕喆   2010-12-14 21:51没少看呀!
有些小说和手抄本好像后来陆续都拍了电影、话剧和电视剧了。删除 |赞[1]曾庆平   2010-12-14 21:47呵呵,我们是同时代的,但没你看得多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结语】 屏蔽留存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结语】

屏蔽已有 2091 次阅读 2017-2-28 05:59 |个人分类:江城记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游记, 加拿大, 社会观感

【立委按】这篇结语显然是老哥有感而发的由衷之言,也看得出震撼般观感以后的对比和思索。不过,说实话,对于我们在北美讨生活多年的海华,部分观感显得有些表面和肤浅,语气也欠平和沉稳。这其实是很自然的。毕竟是生活在两个世界很多年,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角度不可能一致。我想是,我可能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他也可能乍来枫叶之国,不见其弊。但总体而言,我们有一些关键性的共同观点值得强调:加拿大的确是一个美丽到让人窒息、胸怀宽广、社会和谐的伟大国家。它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魂萦梦牵的所在。如果一定要在人间寻找天堂,加拿大很有可能高票当选,虽然加拿大的经济并不最强,机会也远没有美国多。

这次去加拿大自驾游,由西向东行程近一万多公里,耗时一余月,穿过加拿大城镇几十个,说到底还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当然不可能准确地、完整地、立体地、全面地了解加拿大民情,而且自己缺乏多层次、辩证法、科学观和历史思维的模式,又受自己接触范围和观察水平所限,所以结语与感想这节所述内容不可能是绝对真理。我不能保证我的结语与感想是正确的,正能量的和主旋律的,但我能保证我绝不会弄虚作假,也不会无中生有,它是我有限的信息和知识的结累,是我独立判断与分析的结果,属于阶般性的个人认知和结论。我的所有结语都有依据,我的所有感想都是发自内心的。

加拿大是个伟大的国家,面积很大,人口不多,经济发达,法制建全。空气、阳光与水,一个字:净,是TM的真净。原生态、无污染、原汁原味,当然也包括食品。
税收高,退休晚,福利好,大家特别遵纪守法,人人都愿做志工社工,社会公德意识强烈,宗教、科学、民主、法制和自由是整个社会共奉的核心价值。全社会尊老爱幼,各种族各宗教相互宽容,整个国家有如社会主义理想的再现,实在想不出这是一个没落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结语。

有关感想,大家别急,请我一一道来。

到加拿大首先感觉环境好,没有那该死的P2.5的烦恼,第二天,我在中国常年发病的鼻炎症状消失了,这可是我在武汉大小医院检查诊治多年不见好转的顽疾。医生一会儿说是过敏性鼻炎,一会儿说是慢性鼻炎,药也没少吃,就是不见好。再就是我久治不愈的胃肠道紊乱消失了,大便通畅了,小便不黄了,在中国,我常年大便不正常,经常腹泻,西药中药都吃过,大小便颜色仍不正常。到了加拿大,不用治疗,全好了。这是加拿大这个国家给我赠送的第一个惊奇。

第二个惊奇是,加拿大的所有居所没有天朝常见的防盗门和铁丝窗,没有小区围墙,每家都靠马路,出入自由,实在不可思议。后来发现,连学校、政府、企业都没有围墙,这说明什么呢?不要小看这个没有围墙的小宅院,说明社会治安好呀,它会给你一份踏实,让你从内心爽快。大家不要认为那一定和中国一样,到处安装监控摄头?不是!是有安装,但真的很少,甚至公路交通监控摄头都安装不多,这让我这个受了几十年正统教育的人惊呆了。贪婪的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贫困的劳动人民和吸血如鬼的资本家,这样的国度怎么能有比天朝还要好的社会治安呢?没有严酷律令,还能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是值得中国学者和当政人物好好思考的。我住在朋友兼向导在郊区的小别墅,一个普通木门,一把小锁,朋友一个月不来一次,但从来没有被盗窃过。我们把从中国带来的大包小包放在屋里,然后去东部玩了一圈,也没不放心,更不担心有人入室行窃,这种心态在国内我从来没有过。因为我们居住的小区,有围墙,有保安,有摄像头,但每年都发生盗窃,去年就我所知有五家被盗,有一家损失惨重,百万财产消失了。

第三个惊奇是,没有网络控制,无须翻墙,可随意看阅祖国任一网站。今天社会是网络社会,出国在外人,网络更显重要。我们可以用微信向国内亲友报平安,发照片,也可以上网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状况。制度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工人阶级通过网络,向往那令人神往的美好制度,造成人才流失?理论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人民通过网络,掌握精神原子弹,造成社会动乱?道路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公民通过网络,结聚社会正能量,让人民当家作主?文化不自信的加拿大,不害怕它的组织通过网络,被先进文化俘虏,走向社会的异化?不理解!不明白!加拿大这个充满着多元文化色彩的国度,能如此和谐,实属难得。

第四个惊奇是,在加拿大自驾这么久,走过不同道路,各地的公路车水马龙,但井然有序,也没有人横穿马路,没在路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一个月来唯一一起交通事故还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后面再详谈。而我在中国,只要出去游玩,总能碰到交通事故。要知道加拿大很多高速公路硬件条件不如中国,比如我们走的是5号公路,虽然也叫高速公路,但并不完全封闭。也无中间隔栏,沿途基本没有固定摄像头和测速仪,很多地方只是双向二股道,弯道也多,有很多非立交岔口可以进车,远不如在中国很多省级非高速公路,加拿大高速公里没有规范的服务休息站,有时候一百公里都看不见一个服务区。我们开车的那条高速不少路段,公路车流量也不少,但不论大货车,小轿车速度都很快,包括常见的房车基本都在110或120公里/小时,山区的路能跑这么快,还看不到交通事故,不能不佩服加拿大的交通制度!加拿大人的交通意识很强,那怕再挤,靠里的两人乘坐的专用道再空,也没有人去转道插队。该停的地方一定停下,唯一普遍违规的就是超速。本来加拿大道路限速起点就高,在中国限速六十至九十的,在加拿大一般限速九十以上,而且道路硬件远不如中国限速六十的道路,但加拿人驾车仍在110至120之间,尤其是大货车,开得挺猛。我问过我朋友,他说加拿大警察默许超速,但过了120后,如果抓到,后果也很严重。加拿大很多地方高速没有限速监控摄像,主要靠巡路警察执法,我们开了一天车去珞基山,也没看见一辆巡路警察车,也未看到一起事故,是个奇迹!据说加拿大这种所谓高速公路事故率很低,这让我很困惑了一番。而我们天朝山区高速,比如湖北恩施段,硬件环境比它不知好多少倍,可却限速80或60,还老出事故,真是让人想不通。

第五个惊奇是,加拿大人民真善良,加拿大衙门真亲民。我在加拿大曾经的首都金斯顿Kingston出了一起小事故,在我停车等红灯时,从侧面轻微碰擦了我们车。车主是个年轻妈妈,带着小孩,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十分困难。后来只能求助于多伦多的朋友,作为翻译,双方才明白各自意思。事故发生后,这位女士很友善,不推卸责任,她把车主证,驾驶证和保险凭单让我们拍照,本来这事按当地处理方式就此了结,但这位女士很热心,不放心提出要看看我们租车合同。看后,她告诉我们,合同明确规定在外行驶中,事故不论大小都须报警,並带回当地交警部门责任书,才能理赔。这位女士不顾两个小孩吵闹,立既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在电话里说,人手不够,这种小事故不能来现场处理。那位女士马上热心对我们说,她要带我们去警察局报警,并打电话给她丈夫,让他去警察局去接小孩。她拖着两个小孩带我们一起去警察局,真是个活雷锋。到金斯顿警察局,只有一位中年妇女处理交通事故,在等她处理上一起交通事故后,就立马分别给双方车子照像,热情地单独分开询问双方事故发生情况并作笔录。态度极为友善认真,比中国交警处理事故态度要暖心许多,不厌其烦,耐心解释,然后开具责任事故单。唯一缺点是太认真太热情太负责太教条,耗费时间太多。在国外出事故是最麻烦的,我们深有体会,一直到旁晚才了结这个案件。加拿大人民真善良,在这次出行中我们常常感受到这种温暖。比如在皇家山公园停车场,素不相识人把停车位让出后,还没已交停车费尚未到时间的停车票一并赠送;比如在行驶路,总有热情人热心指路,耐心解答我们询问。总之,富裕的加拿大人善良、朴实、热情。

第六个惊奇是,加拿大把信用看得很重,信用是他们立国之本。宾馆退房不查房,也没押金。大家都会按次序排队,绝没有插队加塞的行为。这里的商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你在这里买东西心里觉得踏实,不用担心商品质量和被欺骗。人们都很文明,没见过随地吐痰的。记得我们去魁北克市那一家汽车旅馆----谢瓦利埃汽车旅馆 Motel Chevalier时,没有一个工作人员,门口有一张留言条,告诉我们房间钥匙在门口小箱子里,可自取自住。第二天退房也没人,只叫把钥匙丢进小箱子里就可走人,这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到各个公园,有部分也需购票,但没人管靠自觉。地铁站只有一位售票员,没见其他工作人员,门也敞开,买票也靠自觉。当然有抽检的,据说查到后信用会受损,但并不频繁抽捡,我一次没碰到过,但也几乎没见到人逃票。

第七个惊奇是,加拿大社会保险体系涵盖广泛,社会福利倾斜贫困者,关心弱势群体成了风尚。服务员、清洁工、木工、水道工、电工,报酬不低,干起来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我行走加拿大一余月,只在温哥华市加拿大广场碰到一个乞讨者,很是不相信。我朋友告诉我加拿大还是有一些无家可归者,但是政府很关心他们。我这位朋友Max每周都去做义工,照顾无家可归者,对这方面情况相对熟悉。他告诉我们,照顾无家可归者场所实施非常不错,伙食也好。他每周过去就是给他们做甜点,不少无家可归者以此为家,白天出去,傍晚回来,不受限制,不管来历。费用主要是政府拔款和个人捐助,食品都十分新鲜卫生也很可口。有时食品剩多了,他们也带点回家,小孩特别喜欢吃。一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受寡头资本操纵控制的政府对自己压迫的阶级仍能这么细心周到,是某些理论无法自说其圆的。

我一余月在加拿大唯一见到的一个无家可归者,温哥华加拿大广场:

第八个惊奇是,加拿大农民真幸福。这次自驾游,从西到东,在加拿大广阔田野里奔驰,所见所看,没有发现破旧房屋,最起码从表面看,农民生活很富足。没有地主也没有贫农,大家都是农场主。和中国农民不一样,他们不是农民工,不是弱势群体,更不是收入低,生活苦的代名词。说是农村,给人的感觉蛮现代化的,他们生活也是高品质的。农村住宅各具特色且体量较大,房前屋后是草坪、鲜花、树林,还有汽车、拖拉机和游艇,不是别墅胜似别墅,内部装饰也干净明亮卫生和舒心,更没有在中国农村常见的鸡鸭、农具、柴草。比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合理,更有美丽乡村味道。就居住条件、生活品质而言,在加拿大说不准已没有比农民更好的了。不知道在加拿大农村,还有没有阶级斗争?但贫下中农是绝对绝迹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九个惊奇是,加拿大让不少中国人失望,这里没有国内丰富的娱乐活动。在祖国大地遍布的冼脚城、桑拿房、美发室、夜总会,在这里很难寻觅到。更没有我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灯红酒绿的景致。这里一切平淡如水,波澜不惊。有些国内来的人,会非常失望,这里太不热闹,太安静,太讲人权了。加拿大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没有土豪金的嚣张跋扈,暴发户的醉生梦死,不论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都十分喜爱徒步,划船,滑雪这类活动。人们生活健康,情趣高雅,而且人际关系也简单许多,没有国内那种压力与压抑。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腐朽没落垂死的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一丝征兆来。对不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中国无产阶级的广大革命群众,你们臆想的帝国主义丑陋就如你们臆想的自己已当家作主一样,我仔细观察,证据实难搜索到。

一个月时间十分短暂,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深刻的,但这次旅途给我触动很大,所见所闻再次引起了我的思考。过去给我们的那些教育是否过于偏执?资本主义也在改革,也在自我完善,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良性的运行体系,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加拿大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学习。科技在发展,世界又不大,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上。争斗归争斗,冲突归冲突,但大家也有必要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精诚合作,一起破解,如果地球毁了,争个意识形态的是非又有什么意义?

经过这次短暂而又深刻的游历,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收获是大大地,体会是深深地。我决定:生命不息,探索不止,游历不停。

【相关】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前言】

【立委兄:二十八天加拿大自驾游 结语】

【立委兄:加拿大东部枫叶游(1/16)】

【立委兄:加拿大西部山水游 (1/16)】

游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1036500.html

上一篇:【语义计算:“他衣服要烫得笔挺才肯穿出门”】
下一篇:【立委兄:加拿大西部自驾山水游 (9/16)】

 

0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赞[1]mirrorliwei   2017-2-28 09:44
  

笔细 - 苦夏(三幕话剧) 屏蔽留存

笔细 - 苦夏(三幕话剧)

屏蔽已有 2948 次阅读 2010-5-28 09:17 |个人分类:笔细文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文革, 话剧, 笔细

立委按:笔细兄这出话剧对医疗界的文革场景刻画相当细腻,表现了其荒诞,也反衬了人性的美好的一面。在现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很少有人有耐心看完这样的历史话剧。文革似乎是个遥远的噩梦,我们已经淡忘。然而,我们怎能忘记!

 

笔细 - 苦夏(三幕话剧)

 
 
苦  夏

卫青  著 

 人物表

石世文         县医院医生
贾竹君         县医院护士
陈邦孝         派到县医院的军代表
刘芳平         县医院护士
姚素芳         县医院护士长
文美娟         县医院护士
金述兰         县医院护士
齐立人         县医院医生,原医务主任
赵 枫         县医院医生
周克让         县医院医生
老 卢         县总务科科长
于伟英         县医院药房主任
沙树林         县水泥厂厂长
伍家徽         劳改农场干部
李便民         劳改农场干部
王洪兴         劳动教养人员
黑 子         劳动教养人员
霍修文         劳动教养人员
尚天明         劳动教养人员
县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
县水泥厂的工人及其家属
劳动教养人员






第一幕

六十年代
晚上七点多钟
县医院住院部的护士办公室
县医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的楼房.住院部在二楼.护士办公室离楼梯不远.有人上下楼梯这儿都听得见.
对着舞台的是一面墙,墙上开有两扇大窗.此时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但室内的光线已经显得有些暗淡了,所以幕启后不久,贾竹君就嫌光线太暗而把灯开了.随着剧情的进展窗外越来越黑,天上狮子星座清晰可辨.
窗户上方的墙上贴着毛泽东像,像的两旁是两张毛泽东语录:”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霸权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靠窗摆着一张二屉桌.桌上立着一尊白瓷的毛泽东像.桌前有一把椅子,桌的右边则并排放着两把椅子.二屉桌左边有一个存放住院病人病历的鸽笼式分类架.架子上方的墙上是住院病人的姓名牌,可以看到,大部分病床都住上了病人.
台左侧另有一条长桌,上面放着电消毒锅,白色的带盖搪瓷盘,搪瓷缸子等,这是护士们准备注射器等治疗用品的地方.长桌旁边,靠窗户的一侧有一个白色的木制药柜,药柜分两层,每层都有两扇镶玻璃的拉门,都用挂锁锁着.隔着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摆着不多一些磨砂玻璃药瓶,装注射剂的纸盒之类.着是病房里备用的常用药柜,等一会贾竹君就从药柜里取出药品给病人注射或口服.这面墙上还有一副带小红灯的唤人铃,住在哪个病床的病人按铃时,对应该床的电铃就玎玲玲地响,小红灯泡也亮起来.长桌的另一侧,也就是靠舞台前方的一侧,有一个白色的瓷制洗脸池.洗脸池有两个水龙头,但就如国内绝大部分洗脸池一样,其中只有一个水龙头能放出冷水,而另一个热水龙头则是虚设的.
舞台右侧是护士办公室的门,此时门是关着的.门背上钉着衣钩,衣钩上挂着几件白大衣.门边放着一个木制衣架.门打开时衣架会被挡住.此时门正关着,所以能看到衣架上挂着刘芳平和贾竹君的外衣,看得见衣服上都别着毛泽东像章.衣架后方的墙上垂着两条灯绳.
幕启时两位护士--刘芳平和贾竹君坐在二屉桌边.贾竹君在对医嘱,刘芳平在做棉球.


贾竹君  (打哈欠,以手掩口)真困啊,才几点,就觉得发困.怪不得人家说:”春乏秋困夏打盹...”
刘芳平  (接着说)睡不醒的冬三月.
贾竹君  (笑)
刘芳平  我说,你真是一个十足的懒姑娘.老听你说困.
贾竹君  没有不困的时候.(站起来活动活动)
刘芳平  活动一下吧.
贾竹君  要能睡一小会多好.
刘芳平  没你睡觉的地方.有地方,你还会嫌脏不睡呢.
 〔铃响
贾竹君 喔唷。铃响了.我看是谁。啊,是三床,可能是那瓶输液完了,我去看看。(下)
 〔铃又响
刘芳平  哦.(看红灯亮的床号,下)
 〔贾竹君先拿着连着皮管的空盐水瓶回来,拆下皮管,针头,泡在搪瓷盘中;到洗脸池处洗手,接着抄医嘱
 〔刘芳平接着也回来
贾竹君  又是哪床叫人?
刘芳平  二十床说胃疼.我给他送一片颠茄.(开药柜,取药下)
 〔刘芳平很快回来,洗手,坐到原先的椅子上,继续做棉球
刘芳平  不困了吧?活动一下就精神了.
贾竹君  你说这叫什么事呢?开处方不让用外文.连写STSD也不行,非一笔一划写中国字.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都要写全,这几个字可都没简化.写ST,SD多简单方便.我数过写”磺胺噻唑”几个字要52笔,写”磺胺嘧啶”要50笔.不让写还能不让说吗?你看有人说”磺胺噻唑”和”磺胺嘧啶”的,谁不是简单明了地说ST,SD呢.连tidqid也不许写,一定要写成”一天三次”,”一天四次”.这笔画倒还少点.
刘芳平  我还记得在卫校时英语课是齐主任上的.本来学的不多,只会认那些药名.还不让用.再不用还不忘光了。
贾竹君  齐主任够倒霉的。 
刘芳平  在我们医院里他技术是最高的,技术高倒成为”反动学术权威”.
贾竹君  好端端挨那么多批斗。
刘芳平  要不说是造反派呢.
贾竹君  都一起工作好几年了...
刘芳平  他们也下得去手。那次批斗会上让他跪在碎石子上,还有好多人打他,把我吓得...今天想起来都害怕.
贾竹君  什么派我都不参加。 
刘芳平  赵枫倒想参加.可造反派不要他.他跟石世文一样,出身不好。
贾竹君  我听说,石大夫在政治学习时,老带着他那本英汉对照的<毛主席语录>在那儿看,你也说不清他看的是这一面还是那一面.
刘芳平  这总比聊大天浪费时间好得多.
贾竹君  以后政治学习我就带一本<新华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这不比秀才认字人半边强?
刘芳平  是啊.
贾竹君  (合上医嘱本)总算抄完了。 
刘芳平  抄医嘱也多抄不了几个字.你没听陈代表说下星期要开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吗,那才叫人发愁呢.没个人都要讲用,都哎哟写讲用稿.写什么呢?
贾竹君  抄报纸啊.
刘芳平  (突然拿腔拿调地)”红旗迎风舞,万里山河笑...”
贾竹君  (掩口而笑)你这是怎么了?做报告啊?
刘芳平  我是学周克让呢.学习会上他一发言,开始一定是这两句.大家听多了忍不住笑,他说讲话写文章总得有个帽儿啊.
 〔周克让推门入
 〔刘芳平吐了吐舌头
刘芳平  周大夫,收病人了?
周克让  没有,刚才急诊室来了一个手外伤的,我去处理了一下.
刘芳平  不用住院?
周克让  不用.在门诊处理完就走了.
刘芳平  那好.
周克让  病房里没事吧?
刘芳平  太平无事.
周克让  那好.(下)
贾竹君  说曹操曹操就到.
刘芳平  刚才的话也不知他听到没有?
贾竹君  看来他没听到.
刘芳平  那最好.
贾竹君  前两年,大家还是很随便的.现在都互相防起来了。
刘芳平  现在是文化革命.人家是造反派,是军代表支持的左派.
贾竹君  也搞不清到底怎么回事。县政府里几派打成一团,动用起武器来了,闹出人命来了。这倒好,让军队接管了。连学校,医院都派了军代表。
 〔从楼梯上传来纷乱的脚步声,嘈杂的说话声,还有人在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刘芳平  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下)
 〔听到刘芳平与别人的对话:”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来看病人.”
              ”什么病人.”
              ’水泥厂的沙厂长.”
              ”你们知道病人在哪儿?”
              ”知道,我们来过.”
              ”你们知道现在几点了?”
              ”我们真有事要跟厂长说,我们看一下就走.”
              ”不行,病人该休息了.”
              ”大姐,我们不高声说话,呆一会就走.”
              ”就呆十分钟,你们不走我就撵你们.”
              ”谢谢你,好大姐.”
 〔刘芳平上
贾竹君  什么人?
刘芳平  水泥厂的.看他们沙厂长.
贾竹君  是胆囊炎吧?来好几天了.
刘芳平  是啊.已经缓解了.
贾竹君  这水泥厂,还是我们县里最大的企业呢.
刘芳平  可不是.
贾竹君  (看手表)我该去量TPR了.(拿体温计下)
 〔刘芳平将做好的棉球收在敷料罐里,将敷料罐放进药柜,坐到桌前方才贾竹君坐过的位置,无聊地翻阅报纸
 〔过了一会,贾竹君上,从病历架上取下用铁皮夹子夹着的病历,坐到二屉桌旁的椅子上,将测量结果记到病历首页上
 〔楼梯上传来橐橐的脚步声
贾竹君  (倾听)是不是来了?
刘芳平 (没反应过来)谁来了?
 〔贾竹君将手中的铅笔夹在耳朵上
 〔刘芳平示意贾竹君将铅笔拿下来,
 〔贾竹君将铅笔拿下,两人注视着门口
 〔门开,石世文上,他没穿白大衣
刘芳平  石大夫。你值班?
石世文  不是。我来看看下午收的那个病人怎么样了。
刘芳平  哦。三床啊?出血止住了。还在输液。烧退下来了,睡着了。
石世文  那就好。病房里没事吗?
刘芳平  没事.
石世文  我想看一下病历(从贾竹君面前的病历中找出一份,阅)
 〔铃响,刘芳平看了一下床号,下
石世文  (合上病历夹子,还给贾竹君)谢谢。我想去看看病人。(下)
 〔刘芳平上.
刘芳平  石大夫走了?
贾竹君  他去看病人去了.
刘芳平  他哪儿是看什么病人.他分明是看你来的.
 〔贾竹君把用完的病历夹子送回架上
刘芳平  只要你值班,他有事没事就往这儿跑.他喜欢你.
贾竹君  芳平!
刘芳平  在咱们医院的年轻大夫里他也属于比较强的。可惜出身不由己.
贾竹君  说他父亲是什么买办.
刘芳平  什么买办.他来医院时跟我聊天说过,他父亲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外国公司工作,解放后在中学教英语.
〔陈邦孝上,他穿着军装,领口和风纪扣都没有系上.胸前有一枚硕大的毛泽东像章,直径足有五六厘米.他左耳上夹着一根香烟.看见他近来,贾竹君用手指捏了捏自己的左耳垂
陈邦孝  病房里没什么事吧?
刘芳平  没什么事.陈代表.你没穿工作服?
陈邦孝  下班了嘛,不用穿了。其实我也是挺喜欢穿件白大挂的。(望着门后的衣架)
刘芳平  怎么光站着啊?
陈邦孝  坐一坐.(说着坐到贾竹君旁边的椅子上,贾竹君显得局促不安)那天我穿着白大衣到内科诊室去,医院有些人管我叫陈大夫.他们是什么意思?(愤慨起来)是讽刺我不会看病?其实你们只会治身体的毛病,我会治思想的毛病.
刘芳平  是啊,能治病的当然就是大夫.别管是谁得的病,是哪儿的毛病.农业局门口不是有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吗?门脸就写着”庄稼大夫”.
贾竹君  (笑)卫生局对过还有家钢笔医院呢.
陈邦孝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治病也是这样.政治思想带了头,难治的病也好治了。上星期那个胃穿孔的难治不难治,我带领几位政工干部一鼓动,病人怎么样?转危为安了。
刘芳平  早就听说了。可惜我没在场,没能受点教育。不过听手术室小张说,你带领几个孙干事,钱干事,曹干事,站在手术台后,手持<毛主席语录>,高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那场面一定够壮观的.
陈邦孝  (得意)这就是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在”用”字上狠下工夫.下星期医院要开一个讲用会,我打算组织人把这生动的例子写成讲用稿,在会上宣讲.掀起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高潮.
刘芳平  我有一个问题.
陈邦孝  什么问题?
刘芳平  你们戴口罩了没有?
陈邦孝  什么戴口罩?
刘芳平  做手术时大家都得戴口罩.
陈邦孝  当时只考虑抢救阶级兄弟,没考虑戴口罩.
刘芳平  高声朗诵时口腔里的唾沫星子难免喷出,里头会带有病菌,如果污染了伤口,手术就白做了.
陈邦孝  你讲得也对.戴口罩也挡不住毛泽东思想的声音.
贾竹君  (站起来)还有几个q.4h.的药要发.我这就去.(拿着发药盘下)
 〔陈邦孝取下耳上的香烟,把手伸到衣袋里掏什么
刘芳平  别掏火柴了.病房里不让抽烟.
陈邦孝  (把香烟放回耳朵上)不抽了,不抽了.
刘芳平  我说整个医院里都不应该抽烟.要抽烟到外头去.
陈邦孝  (随手翻看桌上放的处方笺)我说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崇洋媚外的思想无处不在.以前开处方,尽用外国字.什么意思呢?欺负我们老百姓看不懂吗?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涤荡这些污泥浊水.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我以为开处方里的外国字都扫除干净了。还没有。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中国字,为什么到处印着曲里拐弯的洋字码?(指着处方笺上的符号  )
刘芳平  (忍住笑)这不是洋字码儿,这是一个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处方的符号.
陈邦孝  (察看病人名牌)这是不是外国字?(指着一个名牌下的※号)
刘芳平  这更不是外国字.这也是一个符号,表示”重病”.
陈邦孝  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就好卖弄点学问,不实际。我们工农兵就讲实际,也解决实际问题。你们动不动拿学历吓唬人。你们都上过什么卫生学校啦,什么大学啦.都是狗屁!还有人问我是什么学校毕业?我是高粱秆大学毕业!医院里有些人瞧不起我们高粱秆大学毕业的呢,架子大得很呢.没有用,高粱秆大学毕业的就是要领导你们.毛主席说过,外行就是要领导内行嘛.
 〔刘芳平开始准备大注射盘,不语
陈邦孝  不过知识分子也有好的.也有向工农兵靠拢的.
 〔铃响,刘芳平看了看床号,拿着大注射盘和皮肤消毒盘,急下
 〔陈邦孝一个人坐着,觉得很没意思,下
 〔贾竹君上,放下发药盘
 〔刘芳平上
刘芳平  走了?
贾竹君  我刚进来.这儿一个人也没有.
刘芳平  我准备打针去,正好五床按铃,对我是求之不得的机会.我把他一个人留在这儿,他一定呆着没意思,走了。
贾竹君  五床又怎么了?
刘芳平  睡不着,我给送片药去.(开药柜,取药)
贾竹君  针都打完了?
刘芳平  打完了.我送药去.(下)
 〔贾竹君洗注射器,刘芳平上
刘芳平  你记得不记得半个月前收的那个休克型肺炎病人?大夫护士抢救了半夜,陈代表来瞎指挥,把回家的人都叫了回来.让大家都上.两个胳膊都吊上瓶了,该用的药都通过大输液用上了.他却指挥周克让切开腿上一条血管.血管切开后才发现根本用不着切开.白白毁一条血管.
贾竹君  出了问题不通知他吧,不行;通知他吧,也不行.真难办.
 〔两个人做完手头的工作,坐下来
刘芳平  快九点了.往常这时候文美娟早该来了.
 〔门开,文美娟上.这是一个俊美苗条的少妇,她进来以后就脱去外衣
文美娟  今天家里有点事来晚了.
刘芳平  还早呢.
 〔文美娟打算把外衣挂到衣架上.衣架靠门一侧的钩上原来挂有一件白大衣,文美娟将它移到另一个钩上,把自己的衣服挂到这个腾空的钩上
文美娟  还有两个钟头.我想睡一会.请不要吵我(下)
刘芳平  文美娟还真是挺漂亮的.
贾竹君  真是.
刘芳平  如果把头发烫了,穿上旗袍,再抹上那么点胭脂,她真是个美人.准能把人迷住.
贾竹君  你被她迷住了?
刘芳平  她迷不住我,可能迷住别人.
 〔石世文上
石世文  我想查一下几份病历.你们不用吧?
刘芳平  我们不用.
 〔石世文取出几份病历
刘芳平  你天天在办公室看书?
石世文  是,宿舍里很嘈杂,光线又不好,不值班的日子我就在办公室看书.
刘芳平  也不早了.
石世文  我再看一会就走了.(下)
 〔陈邦孝上,他耳朵上的香烟已经不见了
陈邦孝  没事吧?(看着衣架)
刘芳平  没事.
陈邦孝  没事就好.
刘芳平  坐坐吧.
陈邦孝  不了.
刘芳平  坐坐吧.给我们讲讲活学活用的经验.
陈邦孝  下次给你们讲.(下)
 〔刘芳平和贾竹君做完手头的工作,在桌边坐下来
刘芳平  说点什么吧.
贾竹君  说点什么呢?
刘芳平  说点高兴的.
 〔床外传来院子里有人唱歌的声音:”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岁万岁毛主席.”

              (幕落)

第二幕

县医院的门诊部。
晚上。
当舞台上的人物静下来的时候可以听到阵阵蛙鸣,这暗示着时令已是初夏。
县医院的主体建筑是一所两层楼的楼房,门诊部设在一楼,二楼就是病房。舞台上看到的就是门诊部走廊一侧的房间。舞台的最左侧有一道楼梯,通往二楼的病房。楼梯又分两段,在两段之间有一个平台。平台处的墙上写着一个很大的静字。楼梯下面就是门诊部的走廊。几个房间开向走廊,第一间是急诊室,第二间是治疗室,第三间是化验室,门的上方都有标示牌。这几个房间都亮着灯,门也开着。看得到屋内人影闪动,这表明有人在里面工作。各个房门之间靠墙摆放着几条带背的长椅。看得出墙面本来是刷的白灰,现在却涂上红漆,用黄色的颜料写上了毛泽东语录:”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和林彪的指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时急诊室与治疗室之间的长椅上躺着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轻声地呻吟着。椅边站着一位穿草绿色军便服的妇女,似乎是病人的家属,此刻正焦急地往急诊室里张望。
过一会,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扶着另一个也穿蓝色工作服的男子从急诊室出来,从躺着病人的长椅前经过,走进治疗室。穿军便服的妇女站开一点给他们让路,然后扶起躺着的男子,搀着他走向急诊室。这时正好一位穿白大衣的医生来到门口招呼他们。
一会儿刚才那位搀扶病人进治疗室的男子独自从治疗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张处方,从舞台右侧下去。随后拿着一瓶大输液,一个装注射剂的纸盒和一个纸袋上,回到治疗室。
在本幕以后的时间里有许多穿工作服或不穿工作服的病人上上下下,其中以男性居多;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县水泥厂的工人,以下统以”工人”称之。大多数病人由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陪同,这些陪同的人不是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就是他们的同事或朋友。为了方便以下一律以”家属”称之。多数家属也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或便服,因此舞台上,特别是大批病人来到医院那个时刻,是一片蓝色。如果不是有几件白大衣点缀其中,人们会感到色彩非常单调。当舞台上满是来来去去的,站着的,坐着的,或是躺着的蓝色时,这情景会让人想起蚁巢中忙碌的蚂蚁,甚至会产生一种压迫感。

工人1 (从舞台右侧上,手抚着腹部,面有痛苦的表情,简直是踉踉跄跄地走到急诊室门口)喔唷!
工人2 (一面系皮带一面从急诊室走出,见工人1)你也来了?你也闹肚子了?
赵 枫 (穿着白大衣,出现在工人2身后)你自己行吗?
工人2  我自己行。(走向化验室)
赵 枫 (对工人1)进来吧。 
工人2 (对小窗口里面的人说话)给我一个装大便的小盒。(接过里面递出来的小盒,从左侧下)
 〔刚才躺着的病人由家属搀着出急诊室
石世文 (跟他们一起出来,嘱咐家属1)先把病人送到治疗室,让他躺下,你再到药房取药。 (指舞台右侧)
家属1 好的。(搀扶病人1进治疗室)
 〔工人2出急诊室,从左侧下
 〔赵枫出急诊室,石世文与两个人站在走廊里
赵 枫  这一个多小时真够忙的。
石世文  这些病人都是水泥厂的。病情都一样。我看水泥厂有点问题。
赵 枫  得了解一下。
石世文  说不定一会还会有病人来。我得先去方便一下。(从右侧下)
 〔家属1从治疗室出来,从左侧下
 〔工人1拿着装药的纸袋从左侧上,从右侧下
家属2  (急急上)大夫,有担架吗?
赵 枫  有。病人在哪儿呢?
家属2  在小车上。我背不动。
赵 枫  病人怎么了?
家属2  又吐又泻。
赵 枫  哦。(进急诊室,取出一副担架)走吧。(家属2接过担架。赵枫与家属2一同从右侧下)
 〔家属1拿着药从左侧上,进治疗室
 〔赵枫和家属2两人抬着病人上
赵 枫 你们也是水泥厂的?(两人抬病人进急诊室,从开着的门可以看到他和家属2把病人抬上诊断床)
 〔从治疗室传出病人的声音:”喔唷!”
 〔石世文从左侧上,走到急诊室门口
石世文  啊,一样的病情。。。
 〔工人2拿着化验单从左侧上,进急诊室
 〔家属3从治疗室出来,匆匆从左侧下。治疗室有呻吟声
家属2  (出急诊室,到治疗室)都满了!(返回急诊室)
 〔家属3拿着一个便盆从左侧上,进治疗室
 〔工人2手拿处方出急诊室,从左侧下
家属2  (出急诊室,到治疗室门口,皱了皱眉)护士!
金述兰  (出现在治疗室门口)怎么回事?
家属2  (把一张厨房交给金述兰)大夫请你给打一针。
 〔金述兰转身进去,马上拿着吸了药液的注射器出来,与家属2一同到急诊室
 〔家属2出急诊室,从左侧下
 〔石世文,赵枫,金述兰三人走出急诊室
石世文  我看今晚不好过。一个多小时来了十多个病人,都是水泥厂的。症状都一个样。我看是食物中毒。
赵 枫  我看也是。恐怕还会继续出现病例。
  〔家属3端着便盆从治疗室出来,从左侧下
金述兰  四张观察床都满了,再来一个都没地方了。
石世文  病情重一点的就收住院。述兰,你上楼去看一看,还有多少空病床。注射室有事,我们看着。
金述兰  好的。(从楼梯上去)
 〔家属3两手湿淋淋地从左侧上
石世文  (叫住家属3)请等一下。(家属3站住)你说你们厂今天卖皮皮虾了?
家属3  是,从小西沽拉来的。读多数人都买了。
赵 枫  集体食堂也做了吗?
家属3  也做了。
 〔赵枫和石世文交换了眼光
赵 枫  (对家属3)好的,谢谢你。你照顾病人去吧。
 〔家属3进治疗室
 〔家属2取了药从左侧上。赵枫与他一起把病人从急诊室掺到治疗室
 〔病人4搭着家属4的肩头从右侧上
家属4  (见石世文)大夫,病人发烧。
石世文  好,先测一下体温。(与他们一道进急诊室) 
〔金述兰从楼梯上下来,石世文闻声出急诊室
石世文  (对金述兰)怎么样?
金述兰  (摇了摇头)只剩两张床了。怎么办?再来一个重的就不好办了。
沼 枫  (出治疗室)述兰,输液我给扎上了。
金述兰  好的。
 〔工人2拿着领来的药从左侧上,走到他们跟前时停了一下,看看他们,又从右侧下
石世文  我看可能是一起嗜盐菌食物中毒。既然水泥厂大多数人都买了,吃了皮皮虾,可能继续出现病例。如果吃食堂的单身汉们也发病,那就是一大批。到时候我们招架不了。得想个法子。
 〔家属1拿着拖把出治疗室,从左侧下
金述兰  是啊,得想个法子。再来个要输液的就没地方放了。治疗室里又拉又吐的也不成样子了。
赵 枫  得准备接受住院病人。大夫,护士,药房,人手都不够。这个时候,乱糟糟的,谁能把人组织起来?
石世文  有了。把齐大夫请出来。
金述兰  老主任?
  〔家属1从左侧上,进治疗室
赵 枫  可他现在什么都不是。早靠边站了。
石世文  他不是主任了,没有职权了。可他有技术,有威信。只有他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赵 枫  咦,军代表哪儿去了?
石世文  由他指挥?那不就乱套了?不过这件事也不能不通知他。
 〔又有病人上
石世文  要当机立断了。没时间讨论了。述兰,你去把齐大夫请来!
金述兰  (略一犹豫)请齐主任?
石世文  请他!(这时他们已被病人和家属包围,他只好放大喉咙)这样,你上楼请哪位离得开的帮忙,一起分头去把齐大夫和医院的人请来,再去通知陈代表。这儿的事我们来应付。
 〔金述兰快步跑上楼梯。石世文和赵枫忙着接待病人。
 〔金述兰和另一位护士跑下楼梯,穿过走廊,从右侧下
 〔急诊室内的一位家属出来找医生
 〔赵枫进急诊室
 〔舞台上都是人。病人和家属还继续来到门诊部。因为人多,原先躺在椅子上的人只好坐起来,让出地方给别人挤着坐。
齐立人  (一面穿白大衣一面从右侧上)世文,是怎么回子事?
石世文  你来太好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先看看病人。(两人进急诊室)
 〔在候诊的病人和家属望着急诊室,互相交谈着
齐立人  (与石世文,赵枫一同出急诊室)你们判断得对,像嗜盐菌食物中毒。主要的治疗是矫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许许多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我们来想想办法。(对石世文)我们到后院看看。(两人同从左侧下)
 〔陆续来了几位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相互交谈或同病人交谈。舞台上一片嘈杂。 
赵 枫  (从急诊室出来,见到一位刚看来的同事)周大夫,你来了?
周克让  听说把齐立人请来了,是这样吗?
赵 枫  是的。 
周克让  你说合适吗?
赵 枫  有什么不合适呢,他是老大夫嘛。
 〔齐立人和石世文同上
齐立人  (见到医院同人)同志们都来了。这太好了。大家知道,水泥厂发生了一批食物中毒,看来是嗜盐菌食物中毒。估计还会有病人来到医院。几个值班人员对付不了这个局面,光是医生护士也不行,需要大家帮忙,只好把大家请来了。多数病人需要输液,在门诊治疗解决不了问题。楼上没有病床了。那怎么办?后院那排平房,去年闹流感时不是用来当作简易病房的吗?现在还要用它。好象里面堆了杂物。要把它立即腾出来做临时病房。时间紧迫,我就指挥了。总务科老卢在吗?
老 卢  有!
齐立人  好!你领科里同志收拾那排平房。从仓库里把床搬出来。一会就收病人。再有,还要把茶炉烧起来。
老 卢  好嘞。总务科的,跟我来。(带领几个人下)
齐立人  姚护士长来了吗?
姚素芳  来了。
齐立人  你组织一下护士。留两个在这儿照顾。其余的到好院去。临时病房准备铺单,准备好输液。
姚素芳  (对护士们)你们俩留下,其余的都到后院去。(带走一批护士)
 〔从右侧传来人的喊声,马蹄声,拖拉机发动机的突突声
 〔上来许多能走的病人和送病人的人。见到门诊部内有这么人,不觉一惊,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这么多人!”
  ”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有担架没有?”
  ”等一会。”
   ......
 〔一些病人和送病人的人新把医务人员围住询问,人声鼎沸
齐立人  (大声)大批病人来了。我们得快点。药房谁在?
于伟英  我们都在。
齐立人  估计要用大量大输液。维生素,抗生素也要备足。
于伟英  明白。(与几位同事同从左侧下)
金述兰  (从右侧上)找不到陈代表!县委大院里没有,剧团里也没有。
石世文  算了。都安排好了。你看,大批病人真的来了。
老 卢  (满头大汗地从左侧上)病房收拾好了。
齐立人  好极了。谢谢你。(大声)请大家安静。急病人很多,我们要有条不紊地工作,非则就乱套了。我们去看看来了多少病人。该住院的就安排住院。(与一些医务人员同从右侧下)
 〔一些医务人员就在走廊里问病史,或给病人作检查。从右侧抬上来两副担架,就放在走廊里。工作在忙而不乱地进行。石世文和赵枫也一直在忙着。
 〔齐立人和一位中年人同从右侧上,中年人一脸苦相。看来病人和家属都认识他,纷纷与他打招呼:”沙厂长!你来了!”
 ”这下病倒那么多人,可怎么好?”
 ”沙厂长,你脸色也不好,别也病了。”
沙树林  我也拉了好几次了。
齐立人  你也得治。
沙树林  等一会。我不厉害。先把大家安顿好了再说。你说,一共病了多少人?
石世文  到目前连工人带家属已经有四十多个了。
沙树林  这么多?
齐立人  既然建议病房已经收拾好。各位大夫,你们甄别一下。需要住院的病人就到病房去吧。
 〔需要住院的病人由家属或医务人员搀扶着,或由担架抬着从左侧下。沙树林也跟着下去。舞台上只剩下齐立人,石世文,赵枫,和金述兰。
赵 枫  总算消停了。
金述兰  奇怪,陈代表哪里去了?医院里闹翻了天了,他却没有露面。往常有屁大一点事他都要来凑个热闹。今天出这么大事,他老人家不知跑哪儿舒坦去了。
石世文  你倒真盼他来啊?
金述兰  我盼他干什么?
赵 枫  还是石大夫考虑得周到,把老主任请出来,事情办得多么利落。
石世文  齐大夫你要不来,不指挥一下,着台戏真不好唱啊!
齐立人  我现在算什么?无职无权,还是反动学术权威。
石世文  没有你的权威,那么多人,怎么指挥得动?
齐立人  (忽然感慨起来)说起来也可笑,我是个什么权威啊?人的一生,也不能不认命。想当年我也是医学院的高才生,也有过一番抱负。谁知阴差阳错,跑这里工作了这么多年,赶上一次又一次运动,白白蹉跎了青春。唉,我当年确确实实雄心勃勃,一心想烟具出点什么来,在学术上有所成就。那时真是做梦也想成为一个权威。可万万想不到,权威还没当成,倒先反动上了。
金述兰  齐主任!
齐立人  你看我,这是怎么了?我干吗说这些话,让你们年轻人听着都要难过?
石世文  齐大夫,你并不老,你完全可以继续干一番事业。
 〔一群医务人员,一些家属从左侧上,沙树林也在其中
姚素芳  全安顿好了。留下两位大夫,两位护士在简易病房值班。其他人可以回家了。
齐立人  谢谢同志们!大家辛苦了。(对沙树林)老沙,该给你开点药。
石世文  我给他开吧。请跟我来。
 〔他和沙树林进急诊室
 〔忽然从楼上传来女子的尖叫声,响亮的关门声,接着是急促的奔跑声,女子的哭声
 〔有人跑下楼梯的脚步声
 〔沙树林从急诊室出来,拿着处方往左册走去,听到楼上的声响就停住脚步
 〔贾竹君从楼上往下跑,跑到楼梯拐弯的平台处看到下面有着么多人,停了下来。她头发凌乱,脚上没有穿鞋。她穿一件白色的短袖上大衣,前襟撕破了,一个纽扣连着长长的线,挂了下来。
 〔姚素芳见状连忙走向楼梯
 〔石世文从急诊室出来,听见声响也向楼梯走去
 〔贾竹君一见姚素芳就大哭起来
贾竹君  (对姚素芳)姚护士长...
姚素芳  (惊讶)你这是怎么了?
贾竹君  (边哭边说)姚护士长。太欺负人了...
姚素芳  谁欺负你了?
贾竹君  今天本来是文美娟上大夜班。可是她今天下午突然病了,发着高烧,让我替她上班,这你知道。我今天上了一天白班,晚饭后觉得有点累,想到休息室睡一会再接班。我睡得迷迷糊糊,觉得有什么人躺在我身边,搂住我,我以为哪位小姐妹跟我开玩笑。也不想理她,又困得很,于是朦朦胧胧睡着了。想不到那只手解开我的衣服扣子,还伸到我怀里乱摸...(泣不成声)
 〔在贾竹君哭诉的时候,陈邦孝悄悄地从楼上走下来,走到接近平台处就停住脚步。他没戴军帽,军服显得皱巴巴的,还是不系风纪扣和领扣,胸前被扯开一块,一个硕大的毛泽东像章挂了下来。他的脸上有一道明显的血痕。
姚素芳   不要哭,你慢慢说。
贾竹君   我吓出一身冷汗。刚转过身看个究竟,那只手更不老实了。我这才发现躺在我身边的人(她转过身,指着陈邦孝)就是他!(陈邦孝似乎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我完全醒了,惊叫起来。他反而把脸凑上来,想亲我的嘴。我使劲咬了他一口。他不但不放手,却更放肆地往我衣服里探。还压到我身上来。我害怕极了。拼了命才挣脱出来。我翻身下床,想拉开房门望外跑,他力气大,又把我拉回去,把我往床上拖。我狠命在他脸上抓了一把,他疼得松了手,我才逃了出来。(哭)
陈邦孝  (大声地)同志们,革命的同志们!大家看看这个女人吧!刚才她,刚才她居然想勾引我,她是想把军代表拉下水啊。
贾竹君  姓陈的!你怎么...(气得说不出话来)
陈邦孝  同志们!你们相信她还是相信我?
贾竹君  (气得大哭)姚护士长!你们听,这个人太不要脸。姓陈的,你不要欺人太甚。你一来就想占我们的便宜。这谁不知道?
陈邦孝  (故作镇静,将领扣扣好)我不是自己来这儿的。我可是代表党来的,代表军队来的。
贾竹君  你代表什么党,你代表什么军队?我们医院的护士,哪个你不想欺负,见了哪个你不动手动脚的?
陈邦孝  我怎么你了?你是什么金枝玉叶,碰都碰不得的?像你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
贾竹君  我不是那种人。我可没那么贱,我应该想得到的,我应该想得到的,是我太大意了....(泣)
陈邦孝  贾竹君,你不要不识抬举。你污蔑我,就是污蔑军队,就是对党的污蔑。
 〔石世文忍无可忍,分开人群,走到楼梯口
石世文  姓陈的!今天县里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全院都在努力抢救病人,你到哪儿去了?躲起来了?还指望你组织抢救呢!你不来参加抢救,还侮辱妇女!
陈邦孝  (恼羞成怒)石世文,你自以为了不起,抢救个病人就了不起了?这个我懂。
抢救病人我抢救得多了。别以为只有你才治得好病。没有你地球一样转,没有你我一天照样吃三顿饭。
 〔姚素芳走上楼梯平台
姚素芳  竹君,你回去休息。今天的大夜班我来上。(转身对还站在楼下的刘芳平)芳平,你送竹君回去。
 〔刘芳平走上来,陪还在抽噎的贾竹君下了楼,穿过走廊,从右侧下
石世文  (目送贾竹君和刘芳平下,又对陈邦孝)你是一个好色之徒。见了女的你就没了魂,这县里没有人不知道。军队的脸让你丢尽了。
 〔陈邦孝似乎庆幸有了转移目标的机会,便不再躲在上一段楼梯的阴暗处,索性走到平台靠下一段楼梯的地方。这儿的光线比较亮,可以看得清他裤子的纽扣没有系上,白色的衬衫前摆都露了出来;他穿着一双皮鞋,鞋带也松开着。人们看到这个情形,不由面面相觑。陈邦孝对自己的这副狼狈相却毫无觉察
陈邦孝  石世文,你的底我都知道。你不是洋奴的孝子贤孙吗?你父亲留洋学,吃饱了洋面包,放足了洋屁;这一套你都要继承啊?
石世文  (被激怒了)陈邦孝,你怎么什么人都咬?
 〔姚素芳望了一下人群,又望了一下陈邦孝,上楼去了
 〔赵枫在后面拉了拉石世文的衣服
陈邦孝  你经常到到新华书店去,是不是?你去书店干什么去了?你不买毛主席著作,只买医学书,买英文书,是不是?
石世文  (啼笑皆非)你真是又无知又无耻!书店里的毛主席著作哪一种我没有?总不能去一次书店买一套毛选吧?
陈邦孝  呃,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复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反复学习,反复运用。
 〔大家面面相觑,石世文也不知应如何应答
陈邦孝  (显得有点得意)你不要跟我摆什么知识分子的臭架子。你一向不把军代表放在眼里,我心里是非常明白的。只要在走廊里看到我,你就躲开,你不是拐到哪间屋里去,就是从那头出了去。哪有那么巧啊?
石世文  我跟你有什么好眼的呢?
陈邦孝  我刚到这儿来的时候,你确实是主动找我谈过话的。我以为你要跟我汇报思想改造得怎么样,谁知你思想改造一字不提,倒提了这个那个的建议。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不但学习专业,还要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有所进步。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对你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改造。照你这种反动思想,业务再好,也等于为地富反坏右服务。不过不能怪你,你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嘛。(指着人群中的齐立人)他是谁?他不是反动学术权威吗?谁把他请到这儿开的?
石世文  是我请来的,请来救死扶伤的。 
 〔从舞台右侧上来一位妇女,她看到这么多人,不觉一楞。随后走到急诊室门口。
妇 女  哪位大夫值班?
金述兰  (就势拉了石世文一把)石大夫,有急诊!
 〔石世文离开人群,进急诊室
陈邦孝  (大声地)大家看见没有?反面教员自己跳出来给我们上课了。(发现自己的裤子未系扣,连忙用手把突出的衬衫前摆塞进去,大声地)阶级敌人出来亮相了!阶级斗争就在我们身边! 
 〔姚素芳穿着白大衣,从楼上走了下来
姚素芳  (声音很低但有力)已经半夜了。病人需要休息,大家也累了半天了。请大家回去吧。有话明天在说。请大家不要喧哗,说话都轻一点。             
 〔众人纷纷散去,大部分走向右侧,小部分向左侧走去

     (幕落)

第三幕

幕启。这是一个劳动教养队的医务室。
一个夏天的下午
对着舞台是两扇颇大的窗,此刻正大开着。从窗口可以望到天空.天空阴沉沉的.蝉声时断时续.随着剧情的进展,每当有风时就听得到树叶的沙沙声,风越大,沙沙声也就越响.不时有人在窗外走过,有时还有人往屋里张望.窗边挂着一个苍蝇拍。
窗上方的墙上贴着一张毛泽东像.毛泽东像的两侧分别贴着两张毛泽东语录:”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舞台右侧是一道门,通向外方.左方也有一道小门,通往一间小室,这就是石世文住的房间兼药房,这小间在舞台上当然是看不到的;小门左侧,也就是靠舞台的一侧摆着一张长桌,上面有一个电炉,电炉上放着一个铝锅,用来消毒注射器之类.电炉旁边放着一个白色的方形搪瓷盘,上面又放着一个带盖搪瓷盘和一个很大的棕色玻璃瓶,显然原来是装药的,此时瓶里放了一把大镊子.小门的右侧,也就是远离舞台的一侧,靠墙摆着一张诊断床,用一道屏风挡着。墙上也贴]着毛泽东的词<满江红>和”劳动教养人员就诊需知”。窗户右侧也有一张长桌,桌上摆放着一些盛放药水(如红药水、紫药水)的玻璃瓶,小卷的绷带,缠着胶布的小木版,装有镊子的大玻璃瓶等.桌子下还有一个用来支起脚部的木架。桌边是一个白色的污物桶.
舞台的当中是一张桌子,桌上摆放着血压计,听诊器,和许多文具.幕启时石世文穿着白大衣,正坐在桌前撕胶布,他把成大张的胶布撕成窄条,缠到一块长形的木板上。

 〔伍家徽从舞台右侧医务室的门上.因为天热他穿着背心短裤,不穿袜子就穿着布鞋.
伍家徽 就你一个人在这儿。
石世文  伍队长!
伍家徽  我还怕你睡了呢.
石世文  天太热,睡不着,干脆起来干点事.
伍家徽 这几天可真热。
石世文  是啊,闷热得很。(擦汗)
伍家徽  今年的夏天也真叫长,往年到这时候早该秋凉了。天气又热得出奇.也不下场雨。气压低,把人闷得喘不过气来。好多天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
石世文  这几天队里病号也比较多。
伍家徽  太阳太毒。天天在地里晒着也是够受的。想气停吧,气象预报总是3536的,差一度也不行啊!今天上午还是大太阳呢,不过下午倒是阴上来了。(望窗外)有门儿,也该下一场雨了。
石世文  (转头望望窗外)好象是要下雨.下场雨倒能凉快点.(见伍家徽用手拭汗)你要扇子不要?(递给伍家徽一把蒲扇)
伍家徽  你还穿着白大挂干什么.这儿不比你从前的医院,用不着那么正规.医院里起码有电风扇吧?你是初来乍到,事情还不摸门.医院的好多规矩在这儿用不上.在这儿你只要把事情办妥了就行.什么规矩不规矩的.用不着那些规矩.
石世文  (脱下白大衣,挂在屏风上)脱了它凉快多了.
伍家徽  这件白大挂原先那个胡大夫穿过.你们俩身材倒真差不多.他的医道不错,有他在这儿也很解决问题.可是他到期了,该走了.总不能不让人走吧.他一走,有病人得领到外头去.挺不方便的.可好你又来了.唉,我们这儿什么人才没有!
 〔石世文无语,回到桌边坐下.伍家徽也坐下.
伍家徽 你在撕胶布呐。给我一点。
石世文  你要粘哪儿?
伍家徽  我家的蚊帐破了一个口,夜里蚊子往里钻.想用胶布粘上点。
石世文  (拿起剪刀剪胶布)这么大够不够?
伍家徽  够了够了。
 〔石世文剪下一块胶布交给伍家徽,伍家徽接过胶布塞进裤袋里.
伍家徽   你这儿有四环素吗?
石世文  你怎么了?
伍家徽  我不怎么了,不是我自己吃,倒是我家的鸡有点怎么了.我们家不养了几只鸡吗。这几天鸡老打蔫,不爱吃食,怕是病了。记得去年也有过这么一次,吃了点四环素就好了。
石世文  四环素是有。(站起来从左边的门下 ,拿了药出来)
石世文  (回到桌前,将包好的药交给伍家徽)我不懂兽医,不知道该给鸡吃多大的剂量。
伍家徽  (接过药) 我有经验。不过你治人的病还是有一手.我们家小三拉稀拉了两个礼拜,到医院看了两三趟,药水药片吃了不少,就是不好.让你开了一次药,没吃完就好了.怪不得我们家就是信服你.
石世文  伍队长.你听过一个吃馅饼的故事吗?
伍家徽  什么吃馅饼的故事?
石世文  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肚子饿了,便下小馆子吃饭.他先要了一张馅饼,吃了没饱.再要了一张,还是没饱.于是要了第三张.等他吃完第三张.就觉得饱了.这时他非常后悔,不该要那头两张饼:早知道吃第三张饼就能吃饱,前两张饼就可以省下来了.我给你们孩子的就是第三张饼.
伍家徽  (笑)不管怎么样.你那第三张饼管了事.我用不着再要第四张饼了. 
石世文  伍队长,我想要几本医学书可以不可以。我到这儿来的时候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医务室,更没料到会到这医务室里来工作.甚么业务书都没带,全凭脑子记忆是不行的。
伍家徽   可以吧,写封信,家里有人来探视时可以让他们带来。
石世文  不会有人来看我的。
伍家徽  怎么会呢?让他们寄来也可以的。
石世文  那好。
伍家徽  (站起来)我得走了。先把药给鸡吃了看它们能不能缓过来,(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呆会儿你再替我熬点中药.我托人到医院取药去了.脾胃不和,药倒管事,就是熬药麻烦.下午还有个批判会。你不用参加了,把药给我熬了。批判会就在院子里开.(望望大开的窗户)你在这儿都听得见.常书敏这家伙尽给我们找事。
 〔伍家徽下,石世文开始做棉球.
 〔窗外传来嘈杂的说话声、脚步声.王洪兴从窗口向里望了一下.
王洪兴 (上,他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光着膀子,肩上搭着一件背心,背心本来是白色的,因为好久没有洗换,已经变成灰色的了)给我点感冒药吧.
石世文  你觉得怎么不好呢?
王洪兴  你说邪性不邪性,大热天还着凉.我这是热伤风.头疼,浑身难受,流鼻涕,还咳嗽.(说着真的咳嗽起来,他往地上啐了一口痰)胃口也不好。
石世文  (望着地下)你往哪儿吐痰?
王洪兴  (用鞋底把吐在地上的痰蹭掉)这行了吧?
石世文  你这病有几天了?
王洪兴  快一个礼拜了.本来想挺挺就过去了.反倒越来越厉害了.
石世文  你还是一个人住在工具房里?
王洪兴  是的.那屋子四面透风,大清早还有点凉.苍蝇蚊子想来就来,我那破帐子也不太管事。
石世文  (耸耸肩)看你吐的痰,你的气管发炎了.我给你开点药吧.(作记录,又起身到左边的小室去)
 〔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上场,他胸前挂]着一条已变成灰色的围裙。他的右手紧紧地捏着一块肮脏的蓝布,裹住左手的食指,蓝布上湮出鲜红的血液。
王洪兴  (向小门的方向)来买卖了.(向刚上场的年轻人)你怎么了,黑子?切白菜剁手上了?
黑 子  哪能啊!为了给你们弄好吃的付出血的代价!
 〔石世文拿了药从左侧的小门出来.
王洪兴  有好吃的你舍得给我们吃?天天给我们吃老三样,熬白菜、辣白菜、炒白菜..想起吃饭就倒胃口.
黑 子 呆会儿有好东西你别吃。
王洪兴  甚么好东西不先填了你们哥儿几个.
黑 子 你亏心不亏心啊?等会儿把肉吃到嘴里可别忘了我剁排骨都挂了彩了。
石世文  先别耍贫嘴了。让我看看伤得怎么样了?(起身为黑子处理伤口)挺热的天怎么动起荤腥来了?
黑 子  外头宰几头猪.我们沾点光.肥肉留给人家.下水,腔骨归我们.大夏天这东西存不住,来了就得马上加工做熟了.
王洪兴  好,今儿晚上改善。我得早点儿去打饭。(看黑子的伤口)口子可不小。也许还能吃到你的血豆腐呢。也该让你们出点血了。平常你们尽吃我们的,喝我们的。
黑 子  我怎么吃你们的,喝你们的了?
王洪兴  你说,你们吃饭有没有定量?
黑 子  我们没法定量. 
王洪兴  这不就结了。你们吃得多,喝得多.除了一天三顿想吃就来点。给大伙吃的都分量不足.你们多吃的从哪儿来?还不是从我们嘴里刮了去?
黑 子  哪能!
王洪兴  我怎么不知道,我也在伙房干过。这可是美差使。在伙房里干一阵子哪个不落一副好 下水?
黑 子  后来你怎么又不干了呢?
王洪兴  后来我不愿意干了.
黑 子  得了.哪有美差不愿意干的。你准是手脚不干净,让人家给轰出来了。
王洪兴  你狗嘴长不出象牙来。
石世文  依我说炊事员稍为多吃那么一点,不但没坏处,而且是应该的。他能多吃你多少?炊事员有积极性,是大家的福分.记得我从前单位的领导曾经订过一条规矩,炊事员也按定量吃饭。这样可好,第二天做出来的饭就没法吃。第三天这规矩就取消了。
王洪兴  说真的.你知道谁真吃大伙的,喝大伙的?
石世文  谁?
王洪兴  去年我还在伙房.每次伙房里做点甚么好的,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来检查工作。那时朱彦贵那小子是伙房组长.干部一来,朱彦贵就拍马屁,挑最好的盛一大碗尝尝,再倒上一碗酒。人家吃饱喝足,抹抹嘴就走.朱彦贵劳教期满释放,在外边又当上火头军.常常拿大水壶装满一壶菜子油往干部家里送.
黑 子  (看看包扎好的手指头)得。谢谢您了.我不能再聊了,我得赶紧回去干活。
王洪兴  我也得走。(拿了一卷绷带塞进裤袋里)
黑 子  你小子恶习不改,又偷点甚么了?
王洪兴  谁偷甚么了?我的蚊帐破了几个大洞,我拿卷绷带补一补。
黑 子  你这是贼不走空。(两人同下)
 〔石世文回到桌前,继续做棉签
 〔霍修文在窗口探了探头,随即从右边的门上.他戴着眼睛,像个知识分子.可是这时头发很长,胡子也没刮干净,显得很憔悴的样子
霍修文  大夫.
石世文  你怎么了?
霍修文  肚子不好。
石世文  从甚么时候开始的?
霍修文  从今天早起到现在拉十几次了。
石世文  大便是什么样的?
霍修文  完全是稀的,还有点脓血.
石世文  有没有肚子疼想大便又拉不出的感觉?
霍修文  有.
石世文  这几天除了食堂的饭你都吃什么了?
霍修文  我中午才回队里来.我屋子里那帮人还睡得死猪一样.这几天我没在咱食堂吃饭,在汽车修配厂食堂吃饭来着,那食堂的卫生太差劲。我昨天吃午饭时在柿子椒里吃出一条毛毛虫来,还让我咬断了,现在想起来都恶心。
石世文  是够恶心的。
霍修文  还有人幸灾乐祸,说甚么:我们一个月半斤的肉票交给伙房,可吃不到三两四两的。你倒好,一顿吃一两多肉。
石世文  听说今晚真有肉吃.
霍修文  我也不想吃,最希望别吃柿子椒.
石世文  看来你是得痢疾了.先拿点药吧.我给你开点呋喃西林.(在登记本上作记录,开处方,取药)
石世文  (把药交给霍修文)你说你去到汽车修配厂了.
霍修文  我到汽车修配厂去干了好几天活。
石世文  是不是总场部那儿的汽车修配厂?
霍修文  是的,几部拖拉机出了问题,修配厂硬是找不出毛病.知道我是技师,就找到这儿,队里派我去干了好几天.
石世文  给他们修好了?
霍修文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嘛.毛病出在变速箱上.这种负载换档变速箱结构复杂,技术要求也高.那厂子里倒是工种齐全:车,钳,铸,焊样样都有,设备也不错.可没有人玩得转这种型号.
石世文  修配厂离这儿有多远?
霍修文  离这儿有十多里地。
石世文  我还没到过那里.
霍修文  你还没去过?
石世文  我来这儿三个月了,连这大院的门也没出去过.
霍修文  农场医院就在那儿. 一天我伤了手,到医院上过药.那儿真有几位好大夫.听说有个右派大夫是医学院的什么教授,我告诉你那儿连国民党的少将军医都有.你知道不知道那儿有个很大的葡萄园,还有一家酿酒厂.酿的葡萄酒是第一流的.晚上跟厂子里的工人聊天,听他们说这个农场里什么人都有,作家,新华社的翻译,唱花旦,唱武生的.这个农场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石世文  你每天来回跑?
霍世文  哪能啊.那天队里派车送我到修配厂的。以后谁能天天接我送我呢?白天我在车间里干活,晚上他们给我在车间里支起一张铺,就在那里休息。
石世文  他们也不怕你跑了?
霍修文  往哪儿跑?跑回来?
石世文  队里这几天可跑了好几个。
霍修文  都有谁跑了?
石世文  昨天傍晚收工,点名时少了常书敏、展国光、全兴城三个人,他们逃跑不是第一回了.当时动员了几十个人在苇子地里搜到天黑,果真把常书敏抓了回来,展国光、全兴城两个可就就不知去向。这不,一会儿要开批判会批判常书敏。至于那二位......(传来隆隆的火车声)恐怕已经下了火车了.
霍修文  他们行.全兴城跟我躺在一条炕上.晚上尽听他扯淡.他们行.没有钱一样日行千里.他们不用车票就能上火车,没有车票照样出站.上车时两手空空,下车时就有了行李.这种本事用他们的行话叫什么,你知道不?
石世文  不知道.
霍修文  这叫”滚大包”.你知道他们的”工种”叫什么?
石世文  叫什么?
霍修文  叫”钱工”.
石世文  怎么叫钳工?
霍修文  (笑)不是车,钳,铆,焊的”钳”,是金钱的”钱”.是能从你口袋里把钱拿走的”钱工”.
石世文  (笑) 这也是一门学问.
霍修文  这学问你我是学不会的.
石世文  听说你是挺高级的技师.
霍修文  我这张嘴不好.要不是多说了话,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石世文  哦...
霍修文  你愿意听吗?
石世文  愿意.
霍修文  是这么回事:我们厂办公条件很差,办公室就挤在那么几间平房里.早就计划要盖办公楼,一盖就盖了几年,好容易才盖得,我们技术科也搬了进去。你知道搬进新房子要办的第一件事是甚么?
石世文  是什么?
霍修文  挂毛主席像啊。办公楼一盖好,总务科当下就买来,不,请来一批主席像,让各个房间派人去领。每层楼有12个房间,却只来了11个人领主席像,一开始书记也搞糊涂了。他怎么也搞不明白着是怎么回事.十二个房间,只来了十一个人.你猜是怎么回子事?
石世文  (略一思索)我明白了...可是我想每层楼应当只有十个人来领.
霍修文  有你的。你猜得差不多。可你只知其一不知起二。我们的办公楼有四层,男厕所只有一楼和三楼有,而女厕所在二楼和四楼。
石世文  后来呢?
霍修文  我提醒他们:一号还没派人来领主席像呢。我本来想开个玩笑,没成想玩笑开得太大.想不到这下把书记给惹火了。他说我是故意侮辱伟大领袖,是反革命行为。以后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
石世文  (轻轻叹一口气)”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都占全了.
霍修文  (露出难看的表情)我肚子又疼起来了.得上厕所,接着就得吃药.(急下)
 〔石世文走到窗前,窗外天色更阴沉了.听得到杂沓的脚步声,说话声,吹哨声.有人大声地喊:”集合,各队集合,到院子开会!”
伍家徽  (提着一捆摞成一摞的小纸包上)石世文,这些中药放在你这儿,你替我熬了.我一会儿来取.
石世文  好的.
 〔石世文打开一包中药,把它倒入一个熬药的沙锅,加水,把沙锅拿到电炉上,插上插销
 〔李便民上.他穿着短袖衬衫,可没把扣子扣上
石世文  李干事.
李便民  真热.(环视四周)
石世文  看这天气也许会下雨,下了雨就凉快了.
李便民  (看见电炉上熬着中药)你这是干什么呢?
石世文  我给伍队长熬中药.
李便民  一会儿在院子里开批判会,批判常书敏.全队都要参加.不过你就别去了,在这儿批判会的发言也能听得见.你熬药吧.当然你也需要改造思想.思想改造不能放松.可是你跟常书敏是两回事.(下)
 〔床外传来高音喇叭播放的革命歌曲,如毛泽东语录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有人往话筒吹气,喊”喂,喂...”
 〔杂乱的脚步声,说话声
 〔李便民的声音:”安静!安静!批判会开始。”会场上的声音时时传进来
 〔石世文走窗前
李便民的声音: 大家安静,开会了.今天开批判会.批判什么人呢?批判常书敏.常书敏是怎么回事,大家一定都知道.把常书敏带上来...
 〔会场上嗡嗡的语声
 〔口号声:”打倒坏分子常书.敏!””常书敏必须低头认罪!””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从门口进来一个瘦高个子.
尚天明  我来打针.
石世文  来吧.
 〔石世文从消毒锅里取出注射器,从一只安瓿里吸出药液,示意尚天明到屏风后去
尚天明  我打了几个星期的针了.还得打多就才好?
石世文  神经炎恢复得很慢.你的症状减轻得算快的.
尚天明  吃药真能引起这病?
石世文  你那阵用呋喃西林的量的确太大,用药的时间也长了点.你的神经炎很可能就与呋喃西林有关系.
 〔尚天明打完针,一面系裤腰带一面走到窗前,他们两人站在那里观看院子里的批判会
尚天明  常书敏这回可是栽了.那天他在苇子地被三小队哥儿几个抓到,给了他一顿臭揍.他们在苇子堆里让蚊子咬得好苦,就拿他出气,打得鼻青脸肿的.
石世文  他们这也不对.常书敏有杀头的罪,也不该打他.那天晚上押着他来处理伤口,我看着也挺不好受的.现在天气热,弄不好伤口要感染,
尚天明  常书敏还算造化呢,只受了点皮肉之苦.去年这儿出了一件大事.有一个名叫张大山的顶撞了队长,队长让把他用绳子捆起来.绳子捆得太紧,捆的时间太长,结果把神经捆坏了.我记得那时胡大夫就说过这样不行,可他是教养分子,算老几?谁听他的?最后他右手的手指头不能动了,手也变得爪子一样.末了让张大山保外就医了事.也不知他到底好了没有.
石世文  常书敏跟你是在一个小队吧?
尚天明  原先是在一个小队的.就在上星期小队重新分过了.他划到二小队去了.
石世文  为什么小队的人员要常常改来改去的?
尚天明  原来的小队太团结了.只好拆了重新分队.
石世文  团结还不好么?
尚天明  小队里团结了就互相包庇,没有人靠拢政府,出了事也不汇报.一小队个个冤家对头似的,谁放个屁队长都知道,好管.二队,三队就讲义气,出什么事都瞒着不揭发.这回可要掺沙子了.如果常书敏队里有个冤家,知道他打算逃跑,给捅了上去,今天这批判回也就甭开了.
石世文  如果大家整天互相揭发,生产也搞不好.
尚天明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嘛.
 〔批判会上李便民正在发言,他的声音清晰可辨
李便民  常书敏你是几进宫了?在宫里你还要进宫,还要进宫里的宫.你说,禁闭室你进去多少次了?派出所里的小号你也是常客了.(笑声)他还时不时出点新花样.大家记得,去年外边供应站的后墙让人打了个洞,偷去现金和货物.这是谁干的?常书敏.打洞偷东西,在农场的历史上还是头一会.常书敏有本事,破了农场的记录了.
 〔大笑声,还听得到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
 〔突然从批判会上传来愤怒的吼声
愤怒的声音1: 常书敏,你还笑,大家笑,是笑你抗拒改造,你笑什么?笑你能耐,打破记录吗?.
愤怒的声音2: 常书敏!你还敢笑,你还配笑.你还笑得出来!你怎么就没皮没脸.这可不是表扬你破记录.不是夸你有本事!这是批判会,批判你的罪行!
愤怒的声音3: 常书敏,你仰着头干什么?把头低下去!
 〔口号声:”打倒常书敏!””打倒死不悔改的坏分子常书敏!””常书敏必须低头认罪!””踩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愤怒的声音4  常书敏,你要老实交代.你们三个人当初是怎样商量的?跑出去以后怎么办?
石世文: 你不去参加批判会了?
尚天明: 我该走了.(下)

(石世文走到把熬好的中药倒到一个搪瓷缸子里)
(窗外起风了,天空一明一暗的,那是在打闪,有隐隐的雷声.批判会还在进行)
愤怒的声音1: 常书敏!你在干什么?
愤怒的声音2: 他的脚在干什么?
愤怒的声音3: 我说.是我把常书敏带上来的.我就一直就站在常书敏的身边.我清清楚楚地听到他在哼小调!
愤怒的声音4: 他的脚在打拍子!
愤怒的声音5  他还有脸哼小调!大家对他的批判他一句没听进去!
 〔乱糟糟的说话声,口号声
 〔伍家徽上.
伍家徽  我的药熬好了么?哦!已经熬好了.我这就喝了它.(喝药,皱眉)这药可真叫苦!良药苦口嘛.石世文!今天是探视的日子.你家属可真来看你了.
石世文  (感到意外)我家属来探望我?
伍家徽  你不知道她要来?
石世文  我不会有家属来看我...
伍家徽  这还有假的?
石世文  真不知道是谁.
伍家徽  等一会我让看大门的许师傅领她到这儿来,你们在这儿谈吧.不用到接见室去了.(下)
 〔石世文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一脸大惑不解的样子
 〔贾竹君随一位中年汉子上,她跟前两幕时不同,没有穿工作服.上身是白色的短袖衬衫,下身是蓝色的长裤.肩上挎一个黄色的帆布军用挎包,从挎包里突出一把伞.
汉 子  石世文!你家属来看你了.伍队长让我把她领到这儿来.(对贾竹君)你们谈.有什么事再找我.(下)
贾竹君  (轻声地)石大夫!
石世文  (意外)没想到是你?
贾竹君  没想到是我吧?
石世文  真是没想到.他们告诉我有我的家属来探视.我以为他们搞错了.我哪有什么家属会来看我.
贾竹君  我不说是你家属人家是不允许我进来的.我在火车上就遇到好多妇女来这儿探视的.她们告诉我非直系亲属还不让探视.到了这儿我就说是你家属.
石世文  真委屈你了.
贾竹君  你是为我落到这地步的.
石世文  不要那么说.这跟你没有关系.姓陈的在医院里胡作非为,我早就看不惯.不止我看不惯,谁也看不惯.知识敢怒而不敢言.开始,我也是想,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可是我想了.这个人欺人太甚,你退一步他进十步.躲是躲不过的.冲突是一定要发生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那天的事只不过是导火线.
贾竹君  可是你到底还是因为我得罪了姓陈的.我想起来就心里不安.
石世文  不要为这件事不安.姓陈的早晚是要收拾我的.他想欺负你,不料在群众面前丢了面子.借题报复我.老实说,开头我也觉得够委屈的.痛顶思痛.我认识到这是命里注定.没什么可以埋怨的.哦.你请坐吧!
贾竹君  (坐下)你就在这里工作?
石世文  是的,我就住在里面那间小屋子里.倒也挺清净的.
贾竹君  看到这我真放心多了,我真怕你会跟那些人挤在一个大房间里.你怎么能受得了?我想着都受不了.(悲伤)
石世文  真到了那份田地也会受得了的.人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我刚来时就挤在大通铺上.
 〔窗外又传来口号声
贾竹君  外面在干什么呢?
石世文  批判会.有个劳教分子逃跑被抓回来.今天开他的批判会.
贾竹君  听到这我都要打寒战.
石世文  我们不谈这个.你说说医院里大家都好吗?
贾竹君  大家都还好.刘芳平知道我要来看你,让我向你问好.她让我告诉你,医院里大多数人都说你是好样的,你为大家出了一口恶气.你为大伙受了罪.大家心里明白,你的罪不会白受.她让我对你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有那么一天的.
石世文  谢谢她.你到这儿来别人知道吗?
贾竹君  就刘芳平一个人知道.我打听到你的情况,有意攒了几天公休.我说我姨妈病了,要去看她.其实我跑这儿来了.
石世文  姓陈的后来怎么样了?
贾竹君  这个人坏事做绝,在县里呆不住.走了.
石世文  走了?
贾竹君  你知道他没带家眷,县委大院里有他一间房.大院里住的尽是县里的头头脑脑.这些人你也是知道的,大多是造反派,坐火箭的.都是小人得志.他们的素质你可以想象得到.姓陈的邻居就是文化局长,姓邓,原来是县剧团管道具的.
石世文  我知道这个人.
贾竹君  他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像个疯丫头似的.
石世文  我见过她.去年还到医院里看过病.
贾竹君  就是她。学校里的玻璃都敲碎了.课桌椅也砸烂了.老师已经七零八落.学生不上课,在社会上混.也不知姓陈的怎么吸引了她,这丫头整天往姓陈的屋里跑.时间长了,姓陈的就动手动脚起来,有人看见他们俩嘻嘻哈哈在床上闹.也搞不清她父母知道不知道.反正没管他们.你离开不久,那姑娘的肚子就一天天大起来了.天气一天天热,衣服一天天单薄,瞒也瞒不住了.邓局长的面子丢光了,他把女儿送回老家乡下,据说把孩子打了.姓陈的在县里呆不下去,灰溜溜地调走了.
石世文  调走就算了?
贾竹君  这事没人追究.可不就算了.
石世文  真便宜他了.
贾竹君  听说在公社当了什么武装部部长.
石世文  他这是犯罪啊!他欠下全县人民一笔帐走了.
贾竹君  姓陈的走时,医院派总务科的小江帮他装车.他来县医院时也是小江帮他卸行李的.小江对他的家底最清楚了.姓陈的到县里来时,只有一个柳条包,一个包袱皮,还有一袋麦子.他离开时,行李可装了一卡车:家具是整套的,包袱皮没有了,换了几个木箱子.还有几袋粮食,几桶食油.带来的那袋麦子又原样带走了,小江说他记得清清楚楚,还是那一袋.小江对这袋麦子可有个评语.
石世文  怎么说?
贾竹君  他说:最不相信共产党的不是别人,正是姓陈的那样的人,他们认为只要共产党领导,不知哪天肯定还会出现60年那样的饥荒,所以总要储备着一些粮食,到饥荒时好吃.
石世文  (笑)太深刻了.
贾竹君  陈邦孝这样的人才应该往这儿送.可反而把你送来了.(又悲从中来)
石世文  这地方可不收容他那样的人.
贾竹君  文美娟打那以后一直不声不响.我有时觉得她也挺可怜的。
石世文  其实她也是受害的。
贾竹君  石大夫.请你原谅我从前对你的态度.我那时的思想太幼稚,我那时对你不了解,没看出来你是医院里最好的人.
石世文  也许你以前真是把我看低了,可现在又看得太高.
贾竹君  不是的.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自从你离开,大家都觉得我们失去一个多么好的人.如果我当时对你好一点,姓陈的就不敢欺负我,你也不会为我吃苦...
石世文  你千万不要自责.我看不惯他们那些人,那些事.不谴责他们我做不到,他们一直想收拾我,这只是早晚的事.我拖得过初一,也拖不过十五.我还记得上高中时,老师推荐我们读<历代文选>,我至今还记得”林觉民烈士遗书”中的一句话:”吾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这句话的意思,我今天是真懂了.
贾竹君  你一点不怨我?
石世文  我怎么会怨你呢?...我坦率地说吧,不管会不会冒犯你,我那时真是喜欢你的.
贾竹君  ...现在就不喜欢了吗?
石世文  (苦笑)现在不能想了.
贾竹君  我已经想开了.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很多.从前我不了解你,把你从身边给丢了.现在我不能再失去你.我等着,等你出去,我们就走.哪怕到天涯海角,我都跟你去.我们凭技术生活,自己养活自己.
石世文  (感动)竹君....
贾竹君  世文...
 〔石世文握住贾竹君的手,把她的手贴近自己的脸,贾竹君悲喜交集
 〔天色暗下来.看得见天上乌云滚滚
 〔天上打着闪,传来隆隆的雷声
 〔窗外传来乱杂杂的人声,树叶的沙沙声
 〔窗外传来李便民洪亮的嗓音:”散会!散会!”
 〔有人高喊”大家回去收衣服去!”
石世文  (转头望着窗外)要下雨了.
贾竹君  好象是要下雨了.
 〔传来木头板凳在地上拖动的声音,杂沓的脚步声,呼喊声
声音1  快收被子!
声音2   我还晾着衣服呢!
 〔台上光线已经很暗了
贾竹君  (打开她的帆布背包)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取出一个纸包,打开)
石世文  <内科诊疗手册>,<常用药物手册>,好极了.我正用得着.你考虑得太周到了.
贾竹君  我决定来看你,心想带点什么来呢.我觉得你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书了.着是我在新化书店买来的.
石世文  这些书来得很及时.现在我手里什么专业书都没有.刚才我还跟这儿的一位队长说起,希望能得到几本医学书.他还说可以让家属来探视时带来.没想到一会儿你就把书送来了.谢谢你.
贾竹君  只要你用得着我以后还给你送来.
石世文  我需要什么,你能知道...
 〔两个人冒冒失失地撞了进来,看见石世文和贾竹君,又互相看了看,吐吐舌头,匆匆退了出去
石世文  这些天这儿热极了.县里怎么样?
贾竹君  也非常的热.干热干热,却不下雨.怕病人热得受不了,我们拉了一些天然冰来,放在病房里.不到半天就化成水了.你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医院支援食品公司冰窖,到湖上拉冰吗?
石世文  记得.去了二十多人呢.
贾竹君  先是用冰钩推着冰快走,后来许多人干脆踩着冰块走.
石世文  我们踩在大冰块上,用冰钩撑着,在湖面上滑着走,那真是很愉快的.
贾竹君  那是好日子啊.
 〔一阵大风从窗口刮进来.把桌上的纸张刮到地上
 〔雷声大作
石世文  好凉快!
贾竹君  快下大雨了!
 〔天完全黑下来.闪电一个接着一个.雷声越来越响.
石世文  暴风雨就要来了.这个夏天把人热死了.这几天整个世界就好象是一个大蒸笼.来一场暴风雨,起码能让人轻松地喘口气.暴风雨,来得更快些吧!
 〔霹雳般的雷声.窗外传来噼啪的雨声.
 〔窗外有人大声喊:”下雨了!”
 〔高音喇叭播放着歌曲:”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两个人并肩站在窗前.台上光线昏暗,在闪电时窗框中勾出两人清晰的轮廓.

      (幕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29535.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笔细 - 我走在一条狭窄的小巷(诗)

 

1  金小伟

笔细 - 探亲路上 屏蔽留存

笔细 - 探亲路上

屏蔽已有 2312 次阅读 2010-11-5 16:31 |个人分类:笔细文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探亲路上

我一大早就动身了。先搭上一趟短途列车到海河之滨,再等上两三个小时。这是一个重要的换乘站,往西、往南、往东北方向的列车在这里交汇,候车室里正天是熙熙攘攘的。一般是列车进站前十来分钟,才给我们这些中途上车的旅客检票。我们踏上月台不久,那趟南去的长途列车便靠站了。同样背着、提着沉重行囊的男男女女一个接一个出现在车门口,匆匆踏上站台,又忙不迭地向出站口走去。我没有跟在那些争先恐后地往车门口挤的人后面,却认准了一节车厢,因为一群显然是集体出行的旅客成群结队地从那节车厢下来。等我上去,车厢里已变得空落落的。我从容地在第二个分隔厢一条可坐两个人的座椅上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把简单的旅行包放上行李架,从黄色的帆布挎包里取出毛巾袋,拉开拉链,将毛巾抖开,搭在窗子上访的毛巾架上。车厢里,靠窗的位置最受欢迎。如果你坐夜车,到了夜间,可以把头稳稳地靠在椅背与车身交接处形成犄角里安然入睡,如果小桌没被人占用,也可以在小桌上伏着打盹。


严格说,我此行是去休假的。每年,差不多在同样的时间,我都要坐上同一车次的列车,踏上同样的旅途,去度探亲假。说是探亲假,其实更多是理论上的,这倒不是说我无亲可探,我的亲人都还住在原来的地方,每次回去他们也同样欢迎我的归来,母亲也不会忘记买下一些荸荠和茭白,她知道我喜欢吃这些东西,而我的工作地点又见不到,慈母心是三春晖啊。亲情,恐怕任什么政治运动也难以完全割断的。回家以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免不了交流阔别一年来的遭际。一年三百六十日,所见、所闻、所历,应该是很丰富的,按理应有说不完的话题。但往往第二天以后许多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冥思苦想,竟找不出多少可以无所顾忌的话头,可以畅所欲言的题材,范围越来越窄,大家谈着谈着,往往觉得语塞,于是陆续找个理由站起来,各自散迄。回想起来,仅仅过了几年,情况居然恍如隔世。就在几年前,人们相聚时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关不上。现如今人们却要小心谨慎,避免一些敏感的问题。口没遮拦,倒不用怕亲人告密,可是许多事,许多人,却不敢提起。母亲的一位总角之交,后来当了小学教师,与我家来往甚密。那年她当小学校长的丈夫被打成右派,夫妻俩长期受人尊敬,忍受不了对他们人格的侮辱,很快就双双投黄浦自尽。我那次暑假回家不知深浅,问了一句阿姨最近来了没有,害得母亲掩面大恸。以后,我一直小心避免涉及这件事。更万万想不到的是,事隔不到半年,我自己也卷入旋涡,从此不得不忍辱偷生。如今年纪轻轻,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对人言无二三”,于是,没消息就成了好消息了。

可是,探亲假的机会我总是不愿放过的。每到这个时期我可以不用牵挂工作,清闲上十几天。不管怎样,见到疏阔的亲人总是件愉快的事。事实上,在探亲假期间我很少呆在家里,却喜欢每日价在城里转悠,也总忍不住故地重游,旧日的师友无心去访,往昔的足迹还想去寻。虽然从前那些亲切的面孔不知去了何方,他们是吉是凶也无从打听,我还是在弄堂里、小街上久久蹀躞。我常留连在展览会、博物馆,沉溺在知识的海洋中可以忘忧。还有一件爱做的事是一连多日光顾书场,欣赏终年听不到的评弹。悦耳的吴音让我暂时摆脱了萦绕在心头的烦恼。江滨公园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我常浴着和煦的江风,把往事细细回忆,虽然回忆难免使我心紧紧地缩成一团。

在这条线路上来回走了几年,我已经对它十分熟悉了。我不满足于直来直去,常常在中途下车,到故地重游,或到当地的古迹凭吊一番,然后回车站赶下一趟车。有一次甚至故意坐过了站,游览过名胜再返回头。于是,探亲假成了我的“旅游假”。

火车要走上30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按照规定,休探亲假时只能报销硬席座位的费用。我必须在火车上过一夜。好在旅途中只我只消坐上一宿,加之我年轻力壮,丝毫不以为苦。其实我不算最艰苦的,同事中有人回到四川探亲,竟要在火车上度过三天两夜呢。

我旁边的空座位不久都坐满了。在长途旅行时与偶遇的道伴天南地北地闲谈,确是很惬意的事,这样做不但可以排遣旅行中的寂寞,还可以听到许多平时从其他途径难以获得的信息。旅客们本来是萍水相逢,一到目的地就天各一方,虽然分别时习惯地说声“再见”,大家都明白其实是再也见不着的。除了太过敏感的问题外,讲话的顾忌也相对较少,言谈中也比较肆无忌惮。

与什么人为邻,这本是缘分。我曾有幸与各色人等为邻,这包括引车卖浆者流,读书人,坐办公室的,修理工,庄稼汉……。人本来天生平等,纵使被人为地划分成三六九等,本质上亦无高下之分,不同的仅是兴趣的广窄,知识的深浅而已。尤其是有些道伴见过世面,他们的谈吐真能令你大开眼界。

虽说这趟列车是一趟普通快车,但停靠的车站很多,只作短途旅行的的旅客也很不少。也是机缘不巧,今天我的邻座不但更换得频,而且多不善言谈。我只索取出一本书,独自看将起来。当时我带了一本原版的“Immensee”( 茵梦湖)。以前我读过译本,深深沉浸在这凄婉的故事里。一次出差时在旧书店用很便宜的价钱淘换到这本小册子。既然没有合适的道伴,下车前我就能把这本书读完了。

列车靠站,尤其是停靠在小站时,当地的农民便凑上前来,高举起手里的竹篮子,兜售土特产品。即使在一些小站上列车只停一分钟,乘客只消推开纱窗,就可轻轻松松地买东西了。吃剩的果皮、骨头、碎纸也很好处理,往窗外一扔即可。

列车又到站了。同一分隔厢的旅客几乎都下了车。

站台上立着一个昂首挺胸的铁狮子,背上驮着一个莲座。我知道这只是件仿制品,因为没见过原件,对仿制品还是很感兴趣。

铃声响起。列车徐徐开动。

我把目光从铁狮子移回车厢,刚才空出的座位这会儿又坐满了。

我几乎叫出声来,注意到对侧靠窗的座位上新来了一位旅客。身穿浅紫色的短袖上衣。

那不就是她吗?这娟秀的形像几年来多次进入我的梦中,此刻居然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到文学院拜访一位中学校友,他生在苏州,后随父母迁居沪渎,转学后与我同校、同届而不同班。中学毕业后我们同时考上这所著名的学府,但他上的是文学院,而我则进入医学院,两个学院隔了半个城的距离。算来他离开姑胥。已有年矣,可至今乡音不改。我们在校园的湖边谈天,操的自然都是吴语。一位凑巧坐在我们旁边的穿一件浅紫色短袖上衣的女生可能为他动听的苏白所吸引,忍不住与我们搭讪了一句。原来她也来自平江,而且与我的校友同系。这搭讪不打紧,从此我成了文学院的常客。先是(也许应该说以此为借口)找老校友,后来干脆直截了当地找她。

那个年代,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年轻人都怀着远大的理想,有幸上了大学的无不珍惜这个机会,个个勤学苦读,准备建设祖国。我们的交往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学业,在某种意义上还成了我们苦学的动力。我总希望以一个成功的学生的形象出现在她面前,她的想法与我也别无二致。

真应了元曲《儿女团圆》中那句唱词:“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厄运很快降临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头上。

那个夏天,人民的热情被煽得像烈火一样。一时间,各种报刊上整版整版地登载着各界人士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批评。说也惭愧,医学院课程繁重,师生们也向来对政治不关心,不敏感,校园里的大字报寥寥落落的。只听说文学院的师生思想活跃,运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我也曾到文学院去过多次,可心无旁骛,早把老校友冷落在一边,遑论关心运动了。及后风云乍变,全国各地揪出来许多“右派分子”。 我知老校友一向心直口快,忽然为他担心。我决定到文学院去找他。校园里张铺天盖地贴着花花绿绿的大字报,里面好多张赫然写着他的名字。我门两个顾不得喁喁私语,马上一同找到他的宿舍。他却非常泰然,说目前的事态只是一股逆流,形势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的。

他想得太天真了,局面越来越严峻。六月飞雪的日子过去之后,似乎风平浪静了一阵,可是第二年,运动又紧锣密鼓地搞将起来。这时得到一个噩耗:老校友在一个批斗会上突然奔到窗口,纵身跳下四楼,当场毕命。我闻讯不由泪如雨下,痛斥那些那些将他逼向绝路的人。不料第二天大字报就贴到我宿舍的门上,我就被补定为右派。几年后,一位知情的同学私下告诉我,本来医学院的“反右”就被批评为搞得不得力,规定的比例都没完成,还发愁怎样完成任务。我胆敢为自绝于人民的右派分子说话,正好自己撞到枪口上,补了这个数。

我一下不知所措,也不敢分辨。我忍气吞声,熬到毕业,得到了一份工作,可是永远失去了两个最亲密的朋友。一个与我们已经幽明永隔,另一个呢,我不愿拖累她,也无心去寻她,从此暌离有年,天各一方,更不知花落谁家。

不想今天我们又得以同路。

我们确曾同路过。那时一到假期我们就结伴还乡。我们是从起点站上的车。在车上靠窗的位置总是留给她的。

到了苏州,我坚持随她下车,并把她送到家。后来,这样的安排成了习惯。我非常喜欢这个城市,喜欢苏州园林,喜欢这里的小桥流水,喜欢苏州糕团,喜欢苏州的一切。

每次,她母亲都热情地接待我。这个充满江南水乡气息的处所,对我,竟成了遥远的梦。

这几年,我也曾悄悄地重访过这地方。潺潺的小河、白墙青瓦的旧宅、悠长的铺着卵石的小巷,还是老样子,但已物是人非。我没有勇气走近去,只是远远地眺望她家的那个院门,站到红日西沉。

紫衣姑娘坐的是一个靠窗的座位,她把一个黑色的手提包挂上了衣帽钩。我偷偷地往那边瞧上一眼。她正与邻座的一个女人交谈,对面的一个汉子好象也加入了聊天。可能是谈到高兴处,她粲然一笑,脸颊上现出两个酒窝。我看得清清楚楚,左侧面颊上的酒窝比右面的稍深一些。当年我早就注意到这个动人的特征了。她的两条辫子依旧又粗又长,辫稍可及腰际。从前,她坐下时辫子就常常垂在凳面以下。我喜欢把她的辫子拿在手里抚弄,她也听之任之,不以为忤。她的辫根扎得高,高于耳朵的水平,这也是与当年一致的。

从前我敢肆无忌惮地盯着她看,欣赏她姣好的面庞。如今,我只能悄悄地眺望一下,察觉到她的目光转向四周时,我便立即把视线移开。

许多年不曾见面,她一儿也没有改变:那身材,那模样,同样颜色的衣服,同样的发辫,脸上同样的笑靥。岁月竟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她怎么会在沧州上车的呢?难道她被分到这里工作?难道她在这里成了家,要不然她有亲戚在这座狮城?她家在哪里有亲戚,原来我是一清二楚,不过流光易逝,过去的信息早成明日黄花。

我多想再听到那悦耳的吴侬软语,但车轮在铁轨上滚过时隆隆作响,加上车厢里人声嘈杂,我的座位又离她太远,我只能看到她嘴唇的翕动,却听不清一个字音。

她的眼光有好几次扫射到我这个方向,随即又移向他处,好像没注意到我的存在,好象看到的是一个陌生人。她视线的移动似乎是无意识的,但不管怎样,她总应能看见我坐在这里吧,可是她却。

我们早已劳燕分飞,我知道这是迫不得已。我不怪她,反而为自己给她带来的麻烦而自责。但即使旧缘已断,如今旅途邂逅,也用不着“觑得人如无物”,见面也不相认。她可不是绝情的人。实在不想见到我了,满可以换个座位,或者干脆起身走到别的车厢去。这个女子的行止,确实不像她的为人。

假如说不是她吧,又何其相似乃尔,容貌、服饰都不爽累黍。

我想找个机会移坐到她那边的座位上去,这样不但可以就近观察她,还可以找机会与她攀谈。遗憾的是她那边的座位一直不曾空出来。我只能从远处悄悄地注视着她。

这到底是不是她呢?我脑子里进行着不断否定之否定的思想活动。如果确实是她,怎么表现得这么冷漠,这与她热情的性格判若云泥。当年分襟,本来出于无奈,如今偶遇,即使难叙旧情,也不必形同陌路;如果说不是她吧,为什么姿容、装扮都与当年一样?

如果真的是她,我要不要陪她回姑苏呢?

我靠在椅背上,不住地胡思乱想。列车车轮在钢轨上滚动,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和有节奏的颠动,如同催眠曲一样,我竟不知不觉地昏昏进入梦乡。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岸边的垂柳。我轻轻地把木桨划过水面,一面望着她泛着幸福的脸庞。湖面上飘荡着叶叶小舟。远远一条船上传来悠扬的手风琴的声音,伴着几副年轻嗓子的歌声。他们唱的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时多少优美的苏联歌曲在青年学生中间传唱……

火车突然一震,原来是靠站了。我惊醒过来,习惯地用惺忪的睡眼望望窗外,看看有什么可买的土特产。站台上,站牌分明写着:“薛城”。这个站不算大,我知道这儿有一条重要的支线,所以上下车的旅客也比较多。我忽然发现往出站口走去的十多个人中有一件浅紫色的衣服。

我往过道那边的座位瞧。她的座位是空的,衣帽钩上也没有她的手提包。我一下子完全清醒过来了。没有时间考虑了。我猛地站起身来,一把从窗口上方的毛巾架上扽下我的毛巾。毛巾还没有干透,我顾不了许多,把它塞进挎包。再从行李架上拉下旅行包。

列车在这个站上只停两分钟,如果我不赶快一些,就下不去了。

我向车门跑去,刚刚踏上月台,就听见开车的铃声响了。站在车门口的列车员招呼还逗留在月台上的旅客立即回到车上。

五六个拎着、扛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向出站口走去,紫衣姑娘也在其中。我远远地跟在这个人群后面,一面想,她怎么会在这个地方下车呢?从没听她讲过这里有什么亲戚。她在旅途中只带了一个不大的手提包,从如此简单的行李来判断,她好像只是出趟短门办点事的。她会在这里安了家么?

出了车站就是一条大街。我猜这可能就是县城的主街了。我看看手表,已经五点多钟。一眼望去,街上见不到什么楼房。房舍虽显老旧,倒也整齐。

我在她身后五十多米处尾随着她。生怕她偶然转过身来看见我。在车厢里,她对我视而不见。可在县城里瞥见我在身后,会不会感到奇怪呢?

我不敢离她太近,又害怕把她丢失,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进,尽量将身体隐在行道树后。街边种着的许多柳树、槐树,还夹杂着一些法国梧桐。我原来只知道法国梧桐在江南很多见,不知道这树种还能生长到这个纬度。

当下我躲躲闪闪地走走停停,不时偷眼瞧瞧街道两边的房屋和商铺。这些店铺与其他地方的店铺原也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我注意到有几家店铺的柜台上大书:新到花生。还有一家水果店,除了卖西瓜、香瓜,还摆着石榴。

行不到三百米,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拐角处一个院门上方挂着一块大木匾,上面写着遒劲有力的“进士第”三个黑色大字,左侧竖写着“殿试第三等第十六名”,“朝试第三等第二十名”,“赐进士出身”等字样。木匾挂得高,有一些字看不准足。似乎是清道光年间的,这着实是有些年头了。这块匾表面的漆皮已有些剥落,从木门看来这宅第也一样年久失修了。因为怕失去紫衣姑娘的踪迹,我不敢在匾下久留。这时我与她的距离又增加到了十多米。我赶紧拔脚。

她穿过十字路口,再走完一条较短的街道,向右拐入横街。横街上冷清多了,行人稀稀朗朗。我不怕丢失她的踪迹,却更担心被她发现,每走到一棵行道树边都要停留一下。马路对过有两个颇大的院落相并着,院内各有一栋三层的楼房。院外墙上挂着县委和县政府的大牌子。

她没有发现跟踪的人,却与不多的几个行人打过招呼。因为距离较远,我听不到他们讲的话。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穿过一条狭窄的街道。过马路不久,就是一个一个院门,从中走出一位中年妇女,似乎是要上街的样子。她大声与紫衣姑娘打招呼说:“好几天没见你。你出门了吧?”

紫衣姑娘也大声回答:“我舅舅病了,我去沧州看他。“

“你出去好多天了吧?“

“出去一个礼拜了。刚下车。你上街啊?”

我见到她以来,还是第一次听清她说的话。她说的完全是当地的方言,完全没有吴音的味道,她的音色我也完全是陌生的。

“你舅舅病好了?”

“我和我表姐轮流在医院照顾了好几天。现在他好多了,已经出院回家。用不着我了。”“那就好,你够累的了,快回家歇着吧!我上街买点东西。”

姑娘的音色非常好听,可惜我听着没有亲切感。

中年妇女朝商业街的方向走了。紫衣姑娘再向前走,进了第二个大院的门。

看来事情很明显了,紫衣姑娘显然是另一个人。但我既然走到这里,不搞得水落石出也不甘心。

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我小心翼翼地走向她进去的院子。

我在院门口朝里张望。院子很大,地面看不到一片落叶和碎屑。一个人也没有,那姑娘想必是进屋去了。院东、西、北三面各有一间平房,都镶着占了半面墙的玻璃窗。屋里的摆设从院子里就一目了然。

院子里靠东屋和西屋的窗前分别长着两株粗可合抱的乔木:一株是枣树,一株是石榴。两株树上都能看到累累的果实。此刻已近傍晚,要是大白天,院子里一定浓荫匝地,在这里歇息,一定是非常惬意的,这从摆在院内的两把椅子就可以推断出来。

我壮着胆子进了院子。没被人发现。我想,如果有人出来询问。我就找个托词说是问路,要找县政府办事的。

我刚进得院来,听见北屋响了一声,拉上了蓝色的窗帘,接着从窗帘遮不到的缝隙里透出柔和的电灯光。透过不厚的窗帘可以看到影影绰绰的人影。紫衣姑娘的剪影清晰可辨。

东、西两屋都空无一人。我站立的位置离东屋最近,便走到窗前朝里张望。对着玻璃窗的墙上挂着一幅张全家福的照片。我凑近窗前细看。长辈坐在前排,站在后排右侧的明明就是那位姑娘,其他人物我一个都没见过。

到了此时此刻,真相已经大白。紫衣姑娘与我心中的人儿毫不相干。

我没有勇气再停留下去,连忙溜出院门。

暮色更浓。街上依然阒无一人。我已无心在这个地方停留,重新走上来时的道路,向车站的方向走去。疏落的灯柱漠漠地站着街边,投下暗淡的光线。街两边的窗户,透出星星点点昏黄的亮光,回头一望,已经是万家灯火了。

我一边走,一边自己暗笑。我居然在一个陌生的市镇,盯梢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如果今天这件事被人知道,他们会怎么想呢?会认为我荒唐吗?会怀疑我的居心吗?盯梢的结果,依然是找不回那久已失去的梦。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我不随着她下车,如果我不跟着她进了她家的院子,那我就还会认为车上的姑娘的的确确就是我那个朝思暮想的人儿。如果火车停在薛镇时我还在黑甜乡,如果我来不及下车,如果这是个大都市而我竟然在人群中失去她的踪影,那么我整个假期都会过不好的,不,不止如此,火车上的邂逅我今生都会念念不忘,也许一辈子都为此过不好了。

现在也好,既然事情已经分晓,心中的疑团可以解开。细想起来,这姑娘与她,与当年的她,委实太相似了。惟其太过相似,反足以证明这不是她。无论生活条件怎样的好,无论一个人怎么善于保养,岁月也不会不留下一些痕迹,何况这年月谁没经历过雨雪风霜?

真相大白以后作这样的分析是容易的,但没有听到她的声音,没走进这个典型的北方小院,没见到她们的全家福照片以前,这样的结论是得不出的。

大街上的路灯全都开亮了,但因为数量不多,街上仍显得黑黢黢的。不多的几家餐馆也开始上座,只是食客寥寥。一家食品店的玻璃窗上分明写着出售花生、核桃、板栗、红枣、石榴,可是店员已经摆出打烊的样子。又途经进士第的门口,很想再细细欣赏一下那牌匾的书法,可惜光线过于昏暗,我只能匆匆走过。

我得走得再快一些,否则就赶不上今晚最后一趟在这个小车站上停靠的列车。果真那样,我就不得不这小镇上找地方过夜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80738.html

上一篇:走进丁丁电视:文艺沙龙谈论初到美国的故事
下一篇:说“误人子弟”有些过了,应袁老师文

 

2  赵宇 蔣勁松

发表评论评论 (2 个评论)

删除 |赞[2]蔣勁松   2010-11-6 16:12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仰望星空,

删除 |赞[1]蔣勁松   2010-11-6 16:12
可惜,字太小了,我等老眼昏花看得很吃力!
博主回复:接受批评,字体改大,大到可供政治局委员级别人士阅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