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华之十四: 随恩师入行》

 

 

 

 

 

 

 

中秋刚过,大姐传过来不幸的消息:一代宗师,启蒙导师刘倬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9岁。

缅怀恩师刘倬老师纪念册,2022

40年前,我在社科院硕士报考专业上填写“机器翻译”四个大字,内心充满了敬畏和神秘感。刚入行的时候做的是外汉机器翻译,一直不大敢碰汉外,原因是汉语语法不好形式化,感觉太难了。

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历史最悠久的应用方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发轫,承载了中外几代不知道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也包括青年时代的立委。如今,梦想化为现实,嵌入式机器翻译无孔不入,已经成为普罗大众手中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手机应用,每时每刻在默默服务着亿万用户。女儿学汉语用它,学西班牙语用它,去日本动漫网页也用它,用到对它熟视无睹,把机器翻译视为理所当然。只在翻译错得离谱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不时报以嘲讽:真笨。可机器翻译呢,虚怀若谷,任劳任怨。对于已经天然成为女儿这代人生活一部分的机器翻译,我满腹机器翻译的历史和掌故,却不知如何给她叙说。耳濡目染,她从我断续的话语中似乎隐隐觉得机器翻译对于她父亲的一生具有特别的意义,可是我还是无法象对同辈人那样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传达机器翻译在我心中所蕴含的那份厚重和神圣。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代沟,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两代人迥然不同的视角,让人欣慰更感慨。

我个人的观察是,有两种人会特别欣赏并宽待机器翻译。一种是不识外文的老一代网人,终于全世界的网络对他/她开放了,有盲人重见光明的喜悦。另一种是立委这样的机器翻译化石级元老,因为做过,知其艰辛,不得不为技术突破鼓与呼。近年神经机器翻译的革命,让机器翻译真正达到专家的水平,译文通顺流畅,完全摆脱前神经时代的生硬和“机器味儿”。可以说,人类破除语言壁垒实现自由交流的千年梦想正在我们眼前实现。人工智能的语言巴别塔已然建立。

回想起来,学自然语言的人如果入行做的就是符号机器翻译,那是上天的赐福。新一辈这种人没有了,有各种低代码平台资源可以利用。如果你在没有平台支持下被逼着去做规则机器翻译,你受苦了,也有福了。你必须从头开始做词典、做断句分词、做词性标注、做短语组块、做 SVO 句法和逻辑语义,你还要做双语结构转换、词义消歧(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WSD),最后还有目标语的生成,包括形态生成、调序,修辞意义上的一些平滑。总之,从语言分析、双语转换、语言生成,方方面面你必须全部做到。如果没有平台,没有专用语言,像我们做硕士论文那会儿不得不用通用计算机语言(COBOL,ALGOL,BASIC,甚至汇编)做,那就是在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炼,没得不炼成火眼金睛。现在的计算语言学硕士博士呢,动不动就下载一个软件包,瞅准一个子任务,譬如分词,譬如情感分类,譬如WSD,哪怕就是做整个MT, 也不用涉及那么多的层次模块和底层细节。机缘巧合,有幸受到早期机器翻译的洗礼,师从中国机器翻译之父二刘老师,这既是我一辈子的宝贵财富,也坚定了我“为往圣继绝学”的志向,传承符号NLP的薪火。

1991 年出国前与刘倬导师和爱平大姐合影留念

不能忘记当年硕士毕业留语言研究所,与爱平大姐一起,在刘倬老师的带领下,研发JFY型机器翻译系统的每一步。刘老师亲自设计一套NLP专用语言,用于实现JFY型机器翻译,从解释器到控制器,从专家词典(个性规则)到句型转换(共性规则)的系统架构和流程。这个项目凝结了几十年MT研究探索的设计思想和算法。刘老师有一个绝技,就是不借用任何工具,可以凭着自己苦思冥想找到系统问题的所在。常常是,系统有一个“虫子”(bug),刘老师晚上就睡不着,程序就在脑子里绕,常常是半夜捉住了bug,第二天迫不急待上机试验,问题往往得到解决。也有隐藏太深的 bug,头脑绕不出来,于是大姐和我就帮着刘老师“人工串图”(就是人工step-through的一种说法),有时候要一步步串好几天才发现逻辑漏洞,那种高兴,跟打了一场胜仗似的。如今的软件工程师大概很难想象在没有任何纠错工具的开发环境下,怎样编码系统,可当年刘老师带领我们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我当年读刘倬老师的论文就很头大。可是他那论文多是干货,跟马鞍山采石干子似的,耐嚼。当年读了多少遍自己都忘记了。老先生在业内备受景仰,毕竟有硬通货。可是当年景仰他的人,一多半根本看不懂他在说什么。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半是老先生不善于科学普及,另一半也许是老先生确实没有多少时间,也不屑于鸡毛蒜皮。

2013年,我应邀在科学院做大数据NLP的演讲。刘倬老师当时因手术住院,大姐带我去医院探视。看到刘老师术后精神蛮好,恢复不错,感到宽慰。我们闲谈了一些NLP的过去和现在,刘老师当年开创的一套模式匹配的精细鲁棒的分析方法,在很多缺乏标注的场景中依然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在大数据时代发挥作用。今非昔比,如今的计算机软硬件鸟枪换炮,使得NLP在亿万文档上施行。大了就不一样了,奇迹在量变中发生,我们正在创造和见证这种奇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恩师当年的栽培和教诲。

我跟刘老师说,如今大数据了,我们可以利用云计算,租用几百台虚拟机,对海量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对上亿的文档做深层语法解析,抽取挖掘舆情。这样的规模是当年不敢想象的。正因为有大数据天然的信息冗余及其规模化的处理能力,我们挖掘的情报质量,从用户体验上看,无论精度还是广度都得到了的大幅度提高。以前看上去无解的难题,譬如捕抓舆情动因,回答why和how这样的问题,如今都取得了实用性的突破。

像普罗米修斯一般从苏联科学院取得机器翻译真经的刘涌泉老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师娘和蔼可亲。逢年过节请学生到家里吃饭,刘老师打来电话,说:你们过来吧,会宰鸡么?我家有活鸡。不过,刘老师上课语调特平缓悠长,老北京的腔调,常常是前半句话出口,停顿好久,才接上下文。下午正犯困呢,一堂课下来,我把大腿掐了无数次。一共就两个学生,围着他家小桌子坐着,阳光从窗户斜射过来,打瞌睡成何体统。

机器翻译课上,刘涌泉老师训练我们来做结构转换的手工标注,用他们自己创立的“中介成分”标签给句子标注。有点像语法课上画树,弄些复杂的英语句子,说你们的标注, 必须是机器可以模拟处理的。标注完了,翻译也就差不离了。譬如,简明实用的中介成分 【前介定B】 这个四元组标签,说的是这个介词短语翻译的时候要前置,它是定语,处于 B 层。这种简单甚至简陋的标注就是当年的外汉MT转换的中间标记。我们试验过很多复杂的句子,居然大体都可以对付,英汉翻译出来相当可读。这是我的两位导师当年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发明创造。中介成分分析法是专门为机器翻译设计的从源语到目标语的相关分析法,基本上解决了外译汉的内部表示问题。这套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中介成分体系当时可算是个神奇的发明,看上去只是一套组合有限的四元组标签集合,却能够对付绝大多数句子的翻译需求。四元组说起来就是传统的主谓宾定状补成分分析,外加重要组块PP的标识以及两种调整词序的策略标注。转换是分析和生成的纽带,四元组体现了转换所需要的信息,结果是只要编写一个相对简单的解释执行算法,就可以应对很多复杂句子的生成。论译文可读性,至少在外译汉场景还是很管用的。当然,这套体系只是表示了最紧要的转换信息,作为MT中间表示,还是显得太过简洁。在外汉的很多场景验证有效,其实与中文文法弹性大的特性有关,用于其他语言的生成就可能捉襟见肘。例如调整词序的信息只归纳为两层(A、B)的交错,好处是它大大简化了语言结构的复杂性,但有些翻译结果就显得不是很顺畅。鉴于此,我在我的硕士项目中,对这套标注集做了一些批评改造,增加了更多元的信息。本来还担心导师会怪罪对他们探索总结的黄金标准肆意改变,但论文初稿提交后,两位导师都表示认可。刘倬老师还特别表示,他同意我对中介成分体系失之简陋的批评。

刘涌泉老师的教诲中,有一条我印象最深。在做标注培训的过程中,我多数时候是手到擒来。我们英语系出身的人从来就擅长画结构树,做这种标注跟玩似的。但做多了也会有卡壳的时候,于是请教刘老师。刘老师没有给答案,只是说:解构不出来,那人是怎么理解和翻译的呢?严格地说,当然有案例,人的认知过程很难在符号逻辑的透明框架中算法化。人能翻译,不见得可以能讲清楚让机器如何翻译。但是我还是觉得他这句教导使我终身受益。因为这是一种认知哲学的唤醒,促使我们琢磨人的认知过程如何形式化。哪怕不能完全形式化,也让我们明白卡在哪一个环节,常识、专业知识、还是缺了什么?这种世界观跟了我一辈子,它实际上是一种反对智能神秘化的符号透明哲学。

跟刘涌泉老师学哲学,学机器翻译原理,学语言田野工作,学习对于语言现象的精细解析和把握,整个硕士阶段感觉是如沐春风。刘倬老师的教导则更为具体,在早期机器翻译的每个创新探索中总是一马当先,例如把数据和程序分开的策略改变,从规则的固定表格模式处理推进到定义规则特定语言,赋能规则的自由书写,还有引入隐含常识的ontology知识库,以及个姓与共性分离与交互技术,等等。这一系列符号规则路线的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刘倬老师都是先驱和实现者。硕士毕业后留在刘倬老师的研究室五年,跟他学算法,编码新一代基于专家词典的翻译系统。也跟着刘老师与中关村合作,把精心设计的实验室系统产品化了。这个近距离跟随大师从研究原型一路转化为实用产品的过程,是我一辈子受益最大的黄金经历。

在二刘老师指导下的八年研发,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天不变,道不变;天变了,道亦不变。留洋了,镀金了,眼界开阔了,对不同方法的优劣比较了解了。但语言处理里面的一些核心思想可以超越时空。我以二刘老师的传人而骄傲。

 

大师千古,祝他老人家一路走好!

 

定稿于2022年九月12日

 

 

《朝华午拾》电子版目录

【缅怀刘倬老师特别系列】

 

 

《朝华之九: 青涩少年》

春情  

我的“初恋”是一位宝姐姐样的女孩儿。严格地说,不算恋,一般以为,“恋”必须是双向的。初次暗恋不算“恋”,画成树形图的话那是依从关系,不对等。不过,在文化革命年代,如果排除单相思,有资格谈初恋的怕是所剩不多了,大概不到5%,与阶级敌人的比例相当,主要分子多是被称为小流氓的“坏孩子”。占少年人口95%的我们革命学生不屑此道。当然,这些人岁数大了也还是结婚了,但为了结婚找革命伴侣的那种交往,与“初恋”意趣相去甚远,比暗恋更文不对题,不提也罢。

可毛泽东思想管不住暗恋和春情。我的暗恋萌芽于小学一年级,当时我六岁,正是大革命爆发的1966年。那年我们全家随父母从县城下放到何湾小镇,支持乡镇医院的开创和建设。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偏远小镇,红小兵造反运动一样有声有色,要打倒学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场革命,我太小无从介入,但也时而扮演那提浆糊桶的角色,帮助大哥哥大姐姐贴大字报。既然革命没多少我的事儿,童心中就有了小资温情的空间,这一切应该从“宝姐姐”的到来谈起。

宝姐姐是邻居阿姨带过来的,说是县城表姐的女儿,来乡下玩几天。第一次见她,与其说是宝姐姐,不如说是天上掉下来一个林妹妹。但她确实大我两岁,而且显然有小姐姐的范儿。宝姐姐长得与身边拖着鼻涕怯生生的乡镇小姑娘完全不同,一看就是城里人。梳着小辫儿,清秀端庄,乖巧大方,最让人赞叹的是她的多才多艺。阿姨让她背毛主席语录,她就伶牙俐齿用标准的普通话背诵《为人民服务》,一字不拉。阿姨又让她表演一段样板戏,她就唱了一段沙奶奶,有滋有味。我看得呆了。事到此,还不能算恋,只能说这样可人的女孩儿,让六岁的小屁孩儿心里种下了恋的萌芽。与无数人生邂逅一样,不久,宝姐姐就回县城了。虽然我老哥发起的造反组织“匕首小分队”成立壮大,不断出击,校园革命正如火如荼,但我心中的小镇却重归平静,不起波澜。

一年后,我们全家回到县城医院,正赶上真刀真枪的武斗岁月。县城小学停课多于上课,等武斗消停,全国山河一片红,各派革命大团结的时候,我们也糊里糊涂地升到了三年级。我搜索记忆,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如何与宝姐姐在学校重逢的了。这多少有些遗憾,但生活就是这样。总之,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我突然发现宝姐姐就在身边,与我同班。她显然完全不记得我了,而我从认出她那一刻起,直到后来一起上了中学,一直也没有跟她提起我们曾经相识于小镇。虽然很多次话到了口边,终于还是咽回去了。小镇上的邂逅让我对宝姐姐仰视,是这种仰视使得我一直没勇气提起我们以前曾经相遇。To tell or not to tell, that is a question, 为此比哈姆雷特还苦恼犹疑。一去就是八年,直到离乡上大学,终于未曾提起这段前缘。

 在县城的女孩子中,宝姐姐其实并没有那么漂亮,但她活泼大方,写得一手男孩子一般的好字,文艺天赋是公认的。她最拿手的是老旦。学校组织拉练野营在外,围着篝火,清唱沙奶奶李奶奶的准是她,算是宣传队的腕儿了。五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宣传队排演整场的《红灯记》,她自然是李奶奶的不二人选。海选时,我由于据传可以把八个样板戏倒背如流,也进了剧组,可导演老师很快发现我虽然道白唱段连锣鼓歌门儿均能一气呵成倒背如流,但实在不是文艺人,要嗓子没嗓子,要扮相没扮相。滥竽充数被指派跑龙套,扮鬼子甲,整台戏没一句台词,就是上场踢翻一两桌椅而已。剧组的明星有三:一个英气袭人的小子扮的李玉和,宝姐姐扮的李奶奶,还有一个小巧女孩儿演铁梅。这三位不仅千人瞩目,而且在排练中吃小灶,有种种优惠,让人羡慕。跑龙套多少有些让我气馁,但好在可以近距离观察宝姐姐和铁梅小妹妹演戏,有时给她们拿个衣服,递个水什么的,博得一声谢谢,感觉颇不赖。这是我一辈子唯一一次参加剧组,后来很多年以后,我偶然照镜子看自己,依然不改鬼子甲的不雅面相。

对宝姐姐的痴迷缓慢而倔强地增长,涵盖了我整个的小学和初中时代,但那是一个深藏心底的绝对秘密。男女同学楚河汉界,鬼子甲与李奶奶间更有天壤之遥,做梦也不敢高攀。可是到了初中,赶上了一年多“修正主义回潮”的好时光,一时间老师、家长和同学都开始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功课好的同学,社会地位就扶摇直上。我作为学习委员和数学课代表,开始在班级崭露头角。我写的东西作为范文被朗诵。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指派我每天自习课时间,上讲台讲解习题,辅导同学,还放手让我批改作业和测验题,俨然成了小老师,令我春风得意。宝姐姐、还有女班长和女支书和我都是班委会成员,开始有了接触。两人的距离逐步拉近,伊人只在一步之遥。尽管如此,我对宝姐姐的恋慕也只能深藏心底,直到有一天差点露馅儿。那是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见到她在观看跳高决赛,我也围过来观看她。宇宙随风飘去,欢呼声有如天外来音,时隐时现。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端详着这张并不艳丽却总也看不够的脸,自我感觉心怀鬼胎,而且放肆。就在这时候,她似有察觉,下意识地与我对视一眼,这一眼比针刺还厉害。我感觉天机被戳穿,无地以自容,赶紧仓皇逃离。此后的几个月,我总躲着她,从来不敢正眼瞧她一次。

到我77年考大学的时候,全年级200多同学,第一批只考取本科三人,我家兄弟占据两席,同学纷纷登门祝贺。她也来了,送我一个小笔记本,开篇写道:飞翔吧,天之骄子!龙飞凤舞,飘逸似有仙气。

记于2013年10月10日

失意阳光      

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干部,不是学习委员就是副班长。这官当长了,就觉得理所当然。升高中,两个学校合并,加入了一批“二中”的人。新班主任是个秃老头,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还是他没有研究我的履历,总之是他决定把我排除在班委会(相当于政治局常委或高管)之外,给了我一个小组长的头衔(相当于政治局候补委员或基层管理人员)。一个班有四个小组长,管本组收作业,但不能参与班委会决策,除非遇到大事召集“常委扩大会议”,才介入决策过程。当时真觉得天要塌了。少年失意的心情无法跟任何人叙说,心灰意懒,无所排解,转而很有些玩世不恭的样子。现在理解了,搞政治是很辛苦的,难怪见官场不顺的人显得那么痛苦。

在这仕途艰难之时,有一句温暖的话,让我至今感怀不忘。有一位二中新来的女同学,梳着两条又粗又黑的长辫子,为人落落大方,笑容很灿烂。她就是我们班新当选的文娱委员,能唱会跳,男生都很喜欢她。不知怎么,她察觉了我的失意,跟我说:“都怪我,都是我不好。是我占了你指标。” 我至今也不知道她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觉得是她当了文娱委员,把我的班委会入围指标占用了。学习委员的位置是二中来的一个语文不错的臭小子占据的,倒是副班长这个虚职,如果我入围,应该可以安置我这样的六朝元老。可是那是班主任独裁的体制,入围与否他老人家说了算。无论如何,她能这样说话,真地让我感激得很,尤其是出自这样一个性格阳光和人见人爱的女孩。她的性情特别好,善解人意,让人舒服。后来几次交往也加深了这种好印象。

有一次从二楼教室下楼,我随口一啐,没想到她正好在楼梯口,不偏不倚落在她袖口上。当年不懂五讲四美,几乎人人都随地吐痰,并不觉得是恶习。可口水吐到了女同学身上,还是羞得我无地自容。可她一点不恼,自己擦去,一样笑吟吟地从身边点头走过,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这件小事使女孩的形象高大光辉起来,在我心目中有如圣女。

记于2008年12月7日

青涩少年记事  

上个世纪74-75年左右,大概是初三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学军,长途拉练,步行100多里路,去皖南新四军旧址云岭和茂林参观。我比较弱小,那次长途跋涉,真把我坑苦了,一辈子也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程,似乎没有尽头。学生队伍前后拉了好几里路长。我一瘸一拐,一根一根电线杆数着往前挪动。终于,有同学报信说,目的地已经在望,就是前面的那座小山。于是,鼓作最后的勇气。可望山跑死马,看着就在眼前的山,还是走了一两个小时,直到天快黑了才赶到。

吃罢晚饭,学校把我们安排在一个大礼堂里面休息。一屁股坐下去,就瘫软在地,居然再也起不来了。脚也没洗,在同学帮助下,挪到临时搭起的铺子和衣睡下。第二天早上,全身没有一块筋骨不疼,勉强可以站立。

虽然很狼狈,对于拉练在外的生活还是感到新鲜兴奋。特别难忘的是参观新四军事迹展览时和女同学耳鬓厮磨的经历,连带当时的心跳和惶惑。

我们那个年代,男女生有一条无形的界限,在校园很少交往。不过,我是学习委员,在班委会活动中还是跟女班长和女团支书有工作往来,彼此印象都不错。尽管文化课已经不是学校主业,大概是惯性,学习好的同学还是自然受到青睐。不过她们都比我大两岁,感觉是姐姐一样的形象。女班长是个假小子,面色黝黑,作风泼辣,相处很愉快。团支书端庄秀气,能干老练而不失文静。我平时到城外后桥河去游泳,每次经过她家门前,总见她在门口坐着织毛衣,仪态娴雅。她见到我也总落落大方地招呼一声,可我总自我感觉灰溜溜的,不知如何回应。

小男孩情窦初开的表现,记得在马克吐温的历险记里有精彩描述,说的是十二、三岁的男孩,总是使出全身解数吸引心仪女生的注意。国人晚熟,男女界限也分明,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拉练在外,男女生就比较亲近起来,不象在校园那样拘束,这是当年学工学农学军最让人兴奋的地方。第二天参观新四军展览,不知怎的,跟团支书混在一起。她个头比我略高,站在身后,挨得很近,耳边是她温热的气息。我们两个人拉在最后,仔细切磋揣摩那些展示的图片和实物。两人很默契,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有意无意身子碰到一起。我心痒如蚁,强作镇定,不敢回视。

那一年我14岁。西皮居士有诗云:

野营拉练知何似?跑马望山苦嫩兵。
学军之意不惟军,立委心飞云雨情。

当年流行的暑假打工,也是少男少女接触的场合。高中时我去了一家农村粮站当“协助员”, 遇到一个心仪女生。青涩少年的心态很微妙。我当年看《红楼梦》入迷,看了五六遍,就跟她侃红楼梦,直侃得天昏地暗,把那女孩也侃晕了。小伙伴们在旁多少有些嫉妒,背后给我起外号叫“红大哥”,叫那个女孩“红大嫂”。那真是纯洁地交往,侃了一夏天,连手都没有拉过。暑假结束快要离开的时候,心里那份难受,就甭提了。当年闹地震,到处搭防震棚,我当时就盼望地震早点来到。心里想,地震一来,该多好,大家就都集中到那个硕大的防震棚里面过共产主义生活,我也就有机会跟那个女孩不分昼夜地继续侃红楼梦了。

由于盼望的地震没有来临,暑假结束我不得不离开小镇粮站回县城的家。回家前一天,郁闷不舍,可又无可奈何。粮站附近有一条小河,清澈见底,是我们每日傍晚戏耍的所在。那天傍晚最后一次玩水,没想到”红大嫂”也来到河边洗衣。白天已经说过再见了,她这一来,我感觉是看到救命稻草,想抓住这最后一刻,可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不顾同伴可能的取笑,慢慢蹭到她面前搭讪。这个妞也怪,少不更事,根本不懂人家的心事,没事人一样答话。多年以后她告诉我,当时我幸亏没有挑破,按照当年她的认识水平,任何中学生谈恋爱都是流氓行为。倘若我冒失示爱,保不准会臭骂我一顿。

后来她起身要回,我急了,站起来,光着膀子,短裤衩滴着水,不知找了个什么借口,就跟着她回粮站。她在前面走,我跟在后面,想答茬也不知从何说起,老觉得有人在盯着取笑我。为了遮掩,我只好半弯着腰,枝枝杈杈地走完这段艰难的路程,最后连再招呼她一声的勇气也没有了,就此别离。

那是1976年的暑假,我高二,16岁。

回到家,还做梦一样时时想着她。两三个月后,一天下午睡午觉刚醒,懵懵懂懂的,她居然登门来访。早上还在想她,下午真来了,简直不敢相信,暗自掐自己,发现不是做梦。原来她到县城姑姑(也是我们医院的)家来,想起来找我聊一聊,还借了两本书,答应看完让她姑姑还我。这真是个淳朴的乡镇姑娘,根本没有男女界限的概念,而我的心里却早已揣了100只兔子。

李商隐有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记于2007年二月十九日(阴历大年初二)

吴语软侬20年

我有个女同学是苏州人,人长得秀气轻灵,让我见识了苏州话的魔力,真是好听。可惜的是,她很少说家乡话。

有一次赶巧,约好一起去看毛主席纪念堂,排着长长的队,我就请她教我点苏州话,听了让人发酥那种。

虽然弱不禁风的样子,这可是个才女。

昨天晚上去拜访这位"表师妹"。刚联系上,分开已经20年了。见面前我说我老了,要是在街上碰到大概认不出来了。她的声音未变,还是那样动听,说:"我们都老了。上次回国见大学同学,简直无法相信。"

可是,见面一看,她还是那样纤弱小巧,岁月无痕,她坚持说我也无大变化。我们一起听着老歌,吃着火锅,感叹人生如梦。她当年的男友,现在的丈夫,还记得我的好处:当年我帮助他拷贝中文软件CCDOS 和 汉化的 WordStar 帮了忙(当年根本不懂软件还有版权一说,CDDOS的开发者科学院计算所根本不知道如何从操作系统上赚钱)。另外,当年我跟机房韩老师关系特好,她不在的时候,由我管理机房(只有一台IBM-PC-XT),还给我在机房旁边配了一个单间。同学夫妇当年从我处拿钥匙进机房通宵玩游戏,全仗我的掩护。

老同学见面的感觉真好。回来后我发了个伊妹儿:

"We are now in an age when memories and life mix together all the time.  Time flies. Life is short. Moments are treasured. Thanks are given."

同辈人感受相同,她回道:

"We were very happy to have you over. Old friends take on new significance as we age. The other day, as we could hear Christmas carols in the air, I was telling my son those were the first English songs I learned to sing at college. Guess what he had to say? "Mom, when your memories exceed your ambitions, you know you're going downhill." Gosh, he's brutally honest with me. Now I have to hide the fact that I keep thinking back in time, refuse to be on the downhill yet."

记于2006年忘月

《朝华午拾》电子版目录

《朝华之八: 朝华点滴》

朝华点滴

人过中年以后,陈年往事象碎片一样徘徊心头,可就是拼接不出完整的图画。在记忆的海洋里,每一朵浪花伴随甜蜜咸涩,聚散无序,翻腾萦回。

我的中小学十年,恰好与文化革命十年重合。学业荒废,同学基础都很薄弱,结果同级四个班200多学生,总共高考跳龙门成功者(包括大专)不过7-8个,其余同学大多在本地顶职、招工慢慢就业。就升学而言,我们这代是时代的牺牲品。

大革命武斗的余震一直影响到我们小学毕业。教室一有玻璃就被打碎,冬天只好用薄膜或糊报纸挡风。最风光的时候是所谓“资产阶级路线回潮”那阵(初一、初二),我们学习好的特别吃香。作为科代表,受到老师委托,在早自习课上上讲台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做习题,培养了应对场合的自信。

中学同学中有一小批“贵族”,随军队备战医院(127医院)下放来的子女。我们班一共来了四名127同学,全是女生,一个赛一个靓丽。部队大院出来的“洋姐儿”,与我们本地孩子形成对比。她们讲普通话,冰雪聪明,举止优雅。其中一位皮肤白嫩的女生Z,性格温善,回答老师问题出口成章,让人羡慕。Z举手回答老师关于《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的提问时,侃侃而谈,最后说, 我们革命者应该有自己的骨气,宁愿牢底坐穿,也不能祈求“从狗的洞子爬出”。Z的表现获得了上海女老师的激赏,指派为语文科代表。

记得初三上学期听过藏族翻身农奴巴桑(后来成为藏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血泪报告,控诉解放前西藏奴隶制度的罪恶。提到活剥人皮、挖眼珠等酷刑,听得毛骨悚然。 那是当年最成功阶级教育课了,全班同学无不心痛如绞,满腔仇恨。甚至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也都被感动了,同仇敌忾。

那年学农去一个山村跟农民同吃同住两周。晚上男女同学一起围坐在地铺上打牌,因为天冷,大家盖同一个被子,觉得特别兴奋。在学校有男女界限,人在外就放松一些。少男少女蒙蒙胧胧的相互好奇和吸引,在学农时表现得最充分。

每天清晨起床,冒着寒冷去河边洗脸,水凉刺骨,手展不开。记得在田里跟一位男同学比赛割稻。越割越快,镰刀把小手指头割掉了,流了好多血,两三个月才慢慢长回新肉。山村的夜晚那个天黑,伸手不见五指。经常迷路,加上狗叫,真有恐怖感,又感觉很刺激。我回国探亲看现在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为高考超负荷运转,就自然想到我们当年学工学农学军,整天在外面野。记得有一天晚上,实习老师带领我们去化肥厂附近的山坡上搞野营(学军)。月明星稀,用松树枝打掩护,偷袭敌人,迷惑敌人,现在想起来还是充满了浪漫。还有长途拉练到茂林新四军旧址,走了一整天,好像路永远没有尽头。我比较体弱瘦小,几乎累垮。可是到达目的地时候的狂喜,至今历历在目。后来学工进了手扶拖拉机厂,跟一个很漂亮穿工装的女师傅学车工,被她的飒爽英姿完全迷住了。

初三下学期,形势进一步转左,后来高中两年,文化课形同虚设,学农、学工、学军占了更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一门革命的本事,我的选学项目是开手扶拖拉机。不少同学选的是学习“赤脚医生”的针灸技能。整天拿一跟针,在自己手腕上扎下去。学的快的很快就敢把银针插满自己的手腕和脑部,看上去很吓人。

那是提倡革命“新生”事物的时代,于是有解放军医务人员,运用中医针灸治疗聋哑病人,使铁树开花哑巴说话的奇迹报道。多数哑巴开口说的第一句总是“毛主席万岁”。当时的专题纪录片,也能看到哑巴说话以后,热泪盈眶,感谢亲人解放军的动人场面。紧接着,又传来喜讯,针灸麻醉试验成功,比较传统麻醉,具有无副作用等优点。电台开始播送歌颂小小银针的革命歌曲,一时间银针被吹得神乎其神。

赤脚医生向阳花, 广阔天地把根扎...
千年铁树要开花......聋哑女儿要说话。
东风送暖红旗映彩霞,毛主席派来亲人解放军到了我的家。
小小银针手中拿,(过门:3-6-1-2-)无声世界春雷炸...(啊哈啊哈阿哈……)
感谢毛主席的恩情大。

在这样的热潮下,我的一个同学赶上阑尾炎需要手术,完全采用针灸麻醉。我永远不能忘记他事后对我描述其痛苦的惨状。他还是相信针麻可能有效,解释说可能因人而异,对于他是无效的。他说,刚开始时候,耳朵上插上银针,分散了对手术的注意力,但很快腹部的疼痛变得不可忍受。他象被宰割的猪羊般吼叫了整个过程,撕心裂肺也无济于事(可能是中途换成传统麻醉等于宣告针灸麻醉失败,当时的医生可能担当不起这个罪名)。说得我毛骨悚然。

记于2006年十月12日

北风那个吹

网上有老友推荐看知青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大革命时候的一些往事片段飘忽而来,断续朦胧之中,也有清晰明丽的场景和绝美动人的音响。

我大概七岁,是我们县城“批联部”和“扫黑线”两派武斗最激烈的时候,夜间常听到枪响。两派割据,各有自己的地盘和大本营。最严重的时候机关枪和迫击炮都用上了。组织内部除了司令部外,下面设有后勤、保卫、医疗、文艺、内联、外交等部门,各司其职,俨然是个共产社会大家庭,人民群众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批派的大本营设在城东的建材厂里面。印象里面到处是水泥管道,很合适孩子躲猫猫用。批派总司令是邻居P叔叔,魁梧高大,着戎装,腰间左右别了两只手枪,威风逼人。据说他枪法很准,终于有一天晚上出事了。说是那天夜里出外巡视,前方闪现一个黑影,P司令喝到:“口令!” 那小子支吾一声,口令不对,司令以为是敌方的探子摸过来,随手一枪,撂倒了对方。后来发现原来是自己人,年轻无经验,口齿不清,一不小心就做了冤死鬼。

当时两派常有武斗摩擦,死伤人渐多,常不能得到及时救护。县医院在城西扫派的地盘上,P司令为了加强批派的医疗力量,请我父母出山,帮助建立战时流动手术台。他派手下秘密潜入我家,把我们全家转移到批派大本营,礼遇有加,从此我们开始了革命大家庭里面的生活。

老爸的回忆录里对此有记载:

一天傍晚时分,“批”派一个“便衣女战士”从我家后门直冲我内室,从鞋底里抠出一张纸条,是该派P司令的手令,让我火速赶去大本营“救人”。当然是“天命”了。天命不可违抗,二则救人不得迟疑,再则保己也无二选,立马出家。可我家是“扫”派阵地,敌对双方,哪能包容此举。所以我的这一出诊,也是一次冒险。好在一出门,就有“便衣”一队护卫,以防堵截,火速抵达目的地。

记得那年冬天真冷啊,现在想起来还打寒颤。有一天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手脚都冻红肿了,爸爸妈妈都忙着工作,顾不上我们。后来是一个大姐姐把我们领到一间生了炭火盆的小屋子去。我迫不及待挨近火盆取暖,把红肿的手脚伸上去,没想到,冰冻的四肢乍一热和,从肉到皮,奇痒无比,万箭穿心。后来我看《林海雪原》,深有同感。里面说了,在冰天雪地冻伤的手脚切忌立即回暖,要先用雪漫漫搓揉,等冻僵的手脚血液循环,指头可以伸展了,然后才能慢慢增加温度。

新年快到了,文艺部下面的革命宣传队在礼堂彩排《白毛女》,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宣传队能人很多,一台大戏从头到尾,一幕一幕,精益求精,是革命年代的文娱大餐,美不胜收。演大春的小伙子是我家熟人,很英俊漂亮的小伙子。舞台角落有一位百灵鸟一样的姐姐在伴唱,她穿着军装,英气又妩媚,手里拿着草绿色的象军喇叭一样的扬声器,清唱《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这歌本来就是革命年代里最富有艺术性和人情味的极品,那女声纯而又纯,从喇叭飘出来,是那样超凡脱俗,打动人心。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面,总以为这样的天籁非人声可为,许是那神奇的喇叭的魔力。那以后很久我一直把喇叭看成是点石成金的匣子。那位军衣少女手执军喇叭的形象,伴随着北风吹雪花飘的音乐声,积淀在心,成就美感体验的极至。我心海里的《北风吹》是最完美的,不可替代。郭兰英的原唱尽管很有特色,但显得土气,不够轻盈灵秀。寻觅对比过多种版本,就朱逢博的细腻嗓音,似乎与我儿时的记忆较为接近。

记于2010年元旦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记得大概是1970年左右,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一个“阶级斗争展览馆”,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教育。展览馆里面有讲解、图示和实物,让我们感觉到阶级斗争就在身边,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首先看到的是地主份子的变天账。这是从一家地主家地窖里面搜查出来的老地契。保留地契,当然是想变天,将来好对贫下中农反攻倒算。讲解词说,这个老地主,平时见人点头哈腰,其实是老奸巨猾,罪该万死。 

还有另外一份“漏网右派”的日记。解说词说,这个道貌岸然的教师,心理阴暗,查抄出来的几大本日记,充满了卿卿我我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情调(日记记录了当事人的恋爱感受),更可恶的是还有向往国民党反动派的诗词。展出的部分就是这样一首题目叫做“海恋”的诗歌。我看到的是字迹娟秀的一首抒情散文诗,隐约记得的部分有,大海啊,我的故乡,我的归宿,我的向往,我的盼望!通篇就是大海这个主题。解说词说,漏网右派为什么如此肉麻地讴歌大海呢?很显然,他是向往大海那边的台湾国民党蒋匪,盼望他们反攻大陆。 当年我们毫不怀疑《海恋》作者的大海象征着不能明说的国民党。他是臭老九,又有资产阶级情调,肯定对现实不满,阶级本性决定他向往国民党反动派。这难道不是「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么? 

展品中最具有爆炸力的是一份现行反革命的材料,地下反革命组织“民主正义党”的党纲草案。两名主犯就是前不久公审宣判死刑被游街示众、当众枪毙的该党的主席和副主席。党纲宗旨是推翻共产党,建立民主政治。这当然是十恶不赦的异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一年一度的公审那天烈日炎炎,我们这个皖南山区的小县城,象过节一样热闹。公审在本城最大的操场(号称“中山公园”)举行。几千人把操场挤得水泄不通。罪犯们剃光头,挂着大牌子被押上来,死刑犯的牌子上在宣判后游街时被划上红叉。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死刑这种可以给公众带来兴奋的事件。有七八个罪犯被当场宣判死刑,其中包括那两个年轻的现行反革命,还有其他杀人犯和一个严重破坏上山下乡的生产队长(破坏上山下乡罪是指利用职权强奸或诱奸下乡女青年)。每当宣判一个死刑,台上那个死刑犯就被身后两个彪形大汉摁住头颅,并往口中塞进物件,防止他们临死挣扎,呼喊反动口号。死刑犯表现各异,是一大看点。有的软瘫在地上,需要连踢带拉,才能勉强跪在台上示众。也有的竭力挣扎,头摁下去,又抬起来。说是这种人如果不封口,最可能呼喊反动口号。 

公审大会结束后,是游街示众,每辆卡车前端押四五个罪犯,缓缓从县城大街上通过。全城能出来的人几乎都出来了,没有机会来操场看公审实况的,早早在家附近大街边上找好位置等待游街的车队。对于精力充沛、兴奋莫名的年轻人,干脆随着车队前行。有聪明的带上自行车,好赶上最精彩的执行枪毙的现场。虽然是公开处决,允许围观,但枪毙现场保密。大概是怕人满为患,影响公务。一般在游街以后一小时内执行枪决。根据以往经验,城外十里地左右,有两三个最可能的行刑现场,各处都有人守株待兔。我比较笨,随着人流东赶西赶,最后好不容易来到现场,除了人头还是人头,而且过程已经结束。人们围成一圈一圈,听亲眼目睹枪决现场的人描述每一个细节。行刑之后,有穿白大褂的法医现场验尸,签署死亡报告。后来有传言,说专政机构要求向被枪毙的反革命分子家属收取子弹费。我们当时觉得理所当然,子弹虽然不值钱,但这是对反革命家属的正当惩罚。 

很多年过去,我一直怀疑,嗜血是否源于人的本性,否则如何解释行刑场上看客的兴奋和疯狂呢。当年就有这么个说法,革命群众的狂欢之日,就是阶级敌人的受难之时。 

提到嗜血,想起世界语创始人Zamenhof的《希望之歌》。这首诗歌成为全世界世界语者的《国际歌》,我曾经在我的硕士机器翻译项目中把这首歌自动翻译为英语和中文:

 (099) LA ESPERO : ESPERANTISTA HIMNO ( POEMO FAR ZAMENHOF ) . 

(100) EN LA MONDON VENIS NOVA SENTO , 
TRA LA MONDO IRAS FORTA VOKO ; 
(101) PER FLUGILOJ DE FACILA VENTO , 
NUN DE LOKO FLUGU GHI AL LOKO . 

(102) NE AL GLAVO SANGONSOIFANTA , 
GHI LA HOMAN TIRAS FAMILION ; 
(103) AL LA MOND' ETERNE MILITANTA , 
GHI PROMESAS SANKTAN HARMONION . 


(099) THE HOPE : ESPERANTIST'S HYMN ( POEM BY ZAMENHOF ) . 

(100) INTO THE WORLD CAME NEW FEELING , 
OVER THE WORLD GOES STRONG VOICE ; 
(101) BY WINGS OF EASY WIND , 
NOW FROM PLACE LET IT FLY TO PLACE . 
(102) NOT TO SWORD BLOODTHIRSTY , 
IT PULLS THE MAN FAMILY ; 
(103) TO THE WORLD EVER FIGHTING , 
IT PROMISES SACRED HARMONY . 


(099) 希望: 世界语者的颂歌 (柴门霍夫所作的诗歌)。 

(100) 新感觉来到了世界, 
有力的声音走遍世界; 
(101) 用顺风的翅膀, 
现在让它从一个地方飞到另一个地方吧。 

(102) 它不把人的家庭 
引到渴血的刀剑; 
(103) 向永远战争着的世界, 
它允诺神圣的和谐。 

记于2006年5月18日 18日

土布洋布 

我小时候,1960-1970年代,还穿“土布”衣服,“土布”是农民手工纺织的,买回家,送进染坊去染成蓝色或者黑色。 很粗糙,不结实,容易破,所以要补补丁才能穿久。当然没有花样。染坊象个大澡堂,热气熏天。染出来的布掉色得厉害,往往把其他衣服也带黑了。 

后来,60年代后期,开始有需要布票的国家供应的机织咔叽布,漂亮结实多了。由于需要布票,所以土布没有立刻退出市场。再后来,化纤制品“的确良”和尼龙开始来了。记得第一次父母给我们兄弟买的确良做衬衫,大约是1970年左右,我坚决拒绝穿,觉得这太修正主义了,那么光亮,象资产阶级少爷。我们从小觉得要学习雷锋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第一次穿尼龙袜子也觉得太奢侈,可是感觉穿上以后,特别舒服。(后来才发现不透气,有臭脚的毛病。) 

化纤制品的流行是1970年代,最大优点是结实,奶奶再也不用一年到头给全家缝补衣服鞋袜了。当时开始进口日本化肥“尿素”,农民兄弟发现化肥袋子是很好的化纤制品,就纷纷拿尿素袋子做床单和被子用,还真好使。就是袋子上的硕大的汉字“尿素”每天伴随着人进入梦乡。后来,读30年代 DuPont 发明尼龙的历史,说美国大兵当年到菲律宾等处,就以尼龙制品作为礼物在当地泡妞,极受欢迎。 

70年代末,偶然还看见有土布,但是因为洋布价格下降,文革后布票又取消了,土布就无法竞争了。 

斗转星移,时事变迁,如今在西方,纯棉、纯麻或者纯丝的手工制品开始时髦,只有资产阶级小姐少爷才穿得起,而贫苦的无产阶级只能将就使用便宜、光鲜又结实的化纤制品了。网友小闪告诉我,现在“土布”制品可贵着呢,有一种品牌的童装HANNA ANDERSSON号称用“土布”(organic cotton)把价格提上去。WHOLEFOODS里卖的衣服,一件最普通样式的麻布上衣就卖近两百刀。小闪说:俺觉得自己织的布做粗布衬衫,休闲裤,女裙绝对cool,没人跟你穿一样的。过去无奈的事情现在变成时髦了。

记于2011年10月

掐架的境界

上网的好处之一是看“老人”掐架。老人不爱掐架,一旦掐起来,锋芒里不失幽默,常令人忍俊不住。不过,有些小年轻的掐架却不敢恭维,污言秽语,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更谈不上幽默,比泼妇骂街还不如。时代变迁,天翻地覆,可是掐架的水平却不见长。也许我是九斤老夫,总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很难达到我们当年掐架的“忘我”境界。生姜还是老的辣,昨天在网上看到老大哥胡言乱语,许是喝多了,忍不住上去抢白他一句,自以为他要跟我急了,没料他老兄还很服气,虚心接受我的意见,最后来一句:“看来我得自己和自己掐了”,绝啊,那是什么境界!掐架要是掐到这种境界,才不愧待围观的众兄弟姐妹们。我年轻时更绝,掐架甚至能掐到改变了性别,其忘我热忱,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我从小就特别爱抬杠,从中小学到大学,一直如此。小学阶段我是班上小不点儿,不大插得上嘴。可还是经过了大革命的战斗洗礼,特别爱到大街上听小将们大辩论,对辩论高手佩服得五体投地。

记得是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学农,大家住在农场,晚上在寝室爆发了一场“人是不是动物”的大争论。我因为熟读马列,知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会使用工具,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性特征,等等。觉得坚持人是动物的同学,脑子被灌水了,简直是弱智。我真理在握,义正词严,没想到对手也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主儿,就是死不认错。简直气坏了,于是一浪高过一浪,辩论了整整一夜。到快天亮的时候,我已经感觉气接不上来,也不知道自己在嚷些什么,更听不进对方在说什么。象坚守阵地一样,感觉一旦松懈,敌人就会乘虚而入。

第二天终于停止争论了,不是为了别的,而是我完全失声了,嗓子充血,疼痛难忍。同学建议我用盐水漱口,也不管用。整整一个礼拜,我成了哑巴。后来好不容易恢复发声了,谁也想不到,我竟然从男声变成了女声-不是那种悦耳动听的女声,而是比较接近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里面那个老妖婆的声音。

我一辈子爱好音乐,听到高兴处,忍不住要随曲而歌, 抒发一下才痛快。很快发现,我的痛快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好,我比较自觉,自觉与卡拉OK保持距离,只是偶而在家里抒发,很感激太太和女儿,她们比较谅解,说看到你高兴就好。

如今,每当我打电话听到对方跟我说:“Yes, Madam”,我就想起我当年的年轻好胜来。

记于2008年12月11日

勤工俭学      

中学生暑假勤工俭学,当年就很时兴。开始是去集体供销社帮助卖梨子,每日一元工钱。老店员批评我太老实,说要看顾客,适当克扣才好。大体是一斤,给八两就不错了,还要看上去,秤杆高高的,让顾客高兴。这种小的坑蒙拐骗,在小本生意作为集体企业的供销社,是常态。发现大部分顾客很容易上当,只有少数较真的。露馅了,就假装不小心弄错了,陪笑脸补足摆平。这是在生活中学的第一课。回想起来,传授责令我们克扣斤两的老师傅也都是善良的人,但是做起这些事情却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样子。

后来做了两次农村粮站的“协助员”,一直做其中最没有技术的活,叫“代仓”,就是领着农民把过完磅的稻子带到指定仓库的指定位置。平时也帮忙仓库保管员倒腾仓库。粮食在仓库要定期来回倒腾,底下的翻上来,上面的翻下去,防止霉变。这个活比较累人。仓库里面空气污浊,尘土飞扬,灰雾蒙蒙的感觉。

出国以后的勤工俭学是在英国留学时候随大流,去餐馆打工,仍然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洗碗工作。周末从下午4点干到夜里一两点,工钱是15英镑,回到家散架了一般。凡是干过洗碗工的人,再也不会相信餐馆的卫生,特别是周末。有时候洗碗池子的水一个晚上不换,实在太脏了,就使劲往里面倒洗涤剂,满是泡沫,用干布一抹就光洁起来。不是我们偷懒,实在没有办法,脏碗象山一样涌来,根本没有换水的时间。有的餐馆有烘碗机,多了一道消毒工序,才相对比较卫生一些。

记于 2011年10月1日

喝啤酒的境界  

我一辈子有两次喝啤酒,难以忘怀,好酒啊。第一次是1989年,去德国慕尼黑开会(见《朝华午拾:欧洲之行》)。大会把我们拉到一个郊区,参加一个室外的啤酒节狂欢。此前,我几乎不沾酒,可是慕尼黑的生啤酒,口感真好,也不醉人,一下子就迷上了。也很喜欢那个场景,啤酒杯子海大,那助酒的肉食,是烤熟的或整条或半条的猪啊羊啊,别提有多大气。切割肉食的用具,跟当年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大刀似的,你端过盘子去,一刀就是两斤肉下来。微醉微醺之间,总使我联想起梁山好汉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的痛快。仲夏之夜,有身着艳丽繁缛的传统民族服装的白人姑娘在身边穿来穿去,笑容可掬。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

第二次喝啤酒,是前几年到北海道,也是开会。跟日本老朋友到一个古色古香的啤酒屋,就着煮毛豆之类的特色小菜,品尝扎幌啤酒。扎幌两大宝:啤酒和大毛蟹。扎幌的黑生啤,干醇爽口。两大杯啤酒下肚,醉眼迷蒙地回到旅馆。脱衣上床,感觉人直往上飘,象刚从桑那浴出来一样,全身蒸腾,呼呼地向上冒气,仿佛要把身体里面所有杂质清理尽净。不可言传的感受,好像要飞起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有朋友问:你们喝啤酒的, 倒底是怎么喝出快感的?我的回答是,岂止是快感,喝啤酒有利于世界和平。每次喝到微醉时,感觉所有人都是亲人。以微醉为度,飘飘欲仙是最佳状态,唐代大诗仙李太白大概就是在这个状态下写出他的《月下独酌》等千古名作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记于2011年10月

《朝华午拾》目录

 

《朝华之七: 永远怀念亲爱的妈妈》

妈妈的中年早逝是我心头永远的痛。2005年母亲节,我为妈妈建立“网上纪念堂”,寄托日久弥深的哀思。


妈妈带我去爸爸老家参加大爷爷葬礼,1965

妈妈49岁患胃癌去世。这是我一辈子最伤心、不敢回首的日子。妈妈常年劳累过度,可能是诱发她癌症原因之一。发现时已经晚期,维持了三个月就不行了。妈妈一辈子操劳,外婆去世后,三个孩子,全部家务,都落在妈妈身上。工作上压力也不轻,担任县医院妇产科主任,出诊、手术、计划生育,把自己往死里累。去世前,还通过考试,获得主治医师职称,在她的医校同学中,是第一批获得中级职称的。

父母对于儿女,实在不能早走。尽管当年已经24岁了,还是不能接受这一残酷现实。我那时在北京上研究生,暗自哭了整整一年。父母是孩子的天。小时候很怕谈死,也觉得死亡很遥远。妈妈去世,一下子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听到妈妈癌症确诊消息的那一天,是最黑暗的一天:绝望无助,天地变色。

妈妈于一九三五年阴历四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故乡离安徽著名古镇三河约三公里,是舒城、肥西、庐江三县交界处,较为偏僻。我小时候跟父母去三河老家探亲两次,可难哪。千山万水似的,乘汽车,过长江轮渡,转火车,再乘小轮穿过巢湖到三河镇,然后还要步行六里路到村子里。最后那步行,觉得路永远没有尽头。妈妈跟我说,她当年上中学就每天走这条路来回。

冬天在巢湖上坐小轮,完全没有取暖设施,无遮无挡地行驶大半天。湖面过堂风大,天寒地冻,那个冷冻彻骨,现在想起还打寒颤。那个年头冬天奇冷,经常零下7-8度,加上冷风,感觉零下几十度似的。

不过,到了老家过年就热闹了,舅舅姨姨全力款待,有各种美味:咸肉,咸鸭,猪舌条,猪耳朵。记得有一天早上有五香蛋,那个香,吃了还想吃,结果不能节制,一口气吃了8个。才7-8岁吧,真撑坏了。整整两天什么也不能吃,见食品就要吐。

外公外婆共有十个孩子,六男四女,母亲是老七,但是女孩中老大。外公外婆虽在偏僻农村生活,但思想开明,几个男孩都在家种田或做小生意,却把女孩全部送到学堂读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十分不易的。

外婆是旧式家庭妇女,善于操持家务,熟悉农计,统率全家,安排日常生活,家庭和睦兴旺。外公为略具文化的士绅,在三河经商,周末回家支派农活,维持一个低水准的小康之家,是艰苦创业的农家典型。靠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外公在解放前夕买了一批土地。全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里耕种,梦想着过上小康生活。结果两年后办了个地主的成分,让整个家族成员三十多年生活在阴影中,倍受社会歧视。

妈妈小时候在本村上了几年私塾。私塾先生是位年长远房堂兄,以古文为主,是孔孟教学典型。1950年,妈妈考取了三河中学,与堂兄结伴走读上学,七里地远,风雨霜雪,早出晚归。经常是天亮前出发,天黑后回家,中午吃餐自带的干粮,过着衣食不全的困苦生活。好在外婆可以做鞋补纳,回家勉强充饥,其他一切奢求都舍去。中间贫困辍学一年,跌跌爬爬,终于,1954年毕业,家乡厄遇水灾,一片汪洋。是五舅撑着小木船,直送妹妹去省城考学和上学,省城合肥医校中专(妈妈所念的中校仅七人考出去,妈妈是唯一女生),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有吃有住,全部免费,捱至1957年9月,毕业分配到南陵县医院,妈妈是南陵县医院第一个由医校毕业分配来的医生。母亲终于从偏远的农村走出成为国家干部,有了自己的收入,虽然微薄但却能承担外公外婆的赡养。

妈妈20岁

妈妈共生我们兄妹三人,每个相隔两年。据老爸说,妈妈怀我哥六个月的时侯,和爸爸一起被单位派到乡镇农村巡回医疗,挺着大肚子在田埂上奔来奔去,为农民看病治病。由于过度劳累,条件太差和缺乏营养,母亲早产了。我哥提前近三个月,出生在田间。据说生下时,两眼紧闭,也不啼哭,如果不是在医疗队里,在那种条件下我哥是很难活过来的。到妈妈生我时,正逢“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匮乏,饿殍遍野。爷爷外公姑姑三人都是那个时候在老家活活饿死的(大舅也从农村老家逃荒走失,人间蒸发)。妈妈极度虚弱,领导开恩特批了“半头猪”给产妇,而那滴着盐水的半头猪总重二斤多。

在事业上,妈妈是个强者。她熟练地进行妇产科各项手术。妈妈率先在全地区首创腹膜外剖腹产术。妈妈替人结扎平均每例十分钟,去农村突击计划生育的时候,常常一天结扎七八十例,无一差错。母亲走遍了全县每个大队,为众多女性解除了疾病的痛苦。妈妈高超的医术使得求医者络绎不绝。妈妈后来担任妇产科业务和行政的领导,显示出很高的管理能力。妈妈的热情、干练和刻苦赢得了同事的尊敬,获得很高威望。七四年妈妈是全县首批晋升医师三人中的一个(三人中另一人是我老爸)。八一年妈妈又是全县首批晋升主治医师七人中的一个(七人中另一人也是我父亲,此前中国中断了所有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临终前三天,妈妈与她科室同时获得省计划生育个人和集体先进的嘉奖。

全家福,1978年

妈妈疾病缠身,胆石症和丝虫病常常发作,折磨一生。仅胆石症就动过两次手术。八三年十月妈妈出现心口痛和呕吐,妈妈以为又是胆石病复发。因为年终计划生育突击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检查,就忍着病痛,日以继夜。高强度工作终于使她在八四年元月四日病倒。在坚持完成一个农村妇女产后大出血急症手术后,母亲倒在手术台旁,剧烈疼痛让她无法站立。

妈妈倒下了,再也无法起床。经过检查,妈妈已到胃癌晚期。在她病倒后,我们从她外套口袋里找到一张纸条,上边记载看妈妈病痛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看后不禁泪下。母亲拖着病身,忍着剧痛,完成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工作。纸条记载如下:

八三年一月至十一月妇产科住院部工作:

住院 1829人 生产 692人 难产 243人 出诊 38次 
抢救 108次 死亡 7人 人流 799人 大月份人流 1164人 
结扎 466人 上环 144人 取环 140人
(以上不含到各公社计划生育结扎人数,妇产科当时仅有三个医生。)

妈妈三月二十九日病情加重,突然休克。爸爸急电刚刚返京的我速回,我乘特快三十一日下午回家。妈妈在昏迷四十八小时后,见到我时,眼睛奇迹地睁开了,眼珠也能随着我身影而转动,其间血压,泌尿均恢复正常。晚上九时三十分,妈妈终于停止了呼吸,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留恋的这个家,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

后来有人说,妈妈为了等见上我一面,才多坚持了两天。其实在三月二十九日,妈妈己感觉不好,她坚持不睡觉,反复对家人说:

"我不能睡,我不能睡,一睡就不会再醒来了,就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这话果然验证了。她挽救过无数频临死亡的妇女,却不能挽救她自己。

根据妈妈生前遗愿,我们将妈妈安葬在外祖母身旁。妈妈为了我们,没有一天享受过,一生过着清贫劳累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生活。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她却再也享受不到我们的孝心。

妈妈太苦了,她是累死的。

我们子女三人在母亲追悼会上,为母亲写下了这段挽联:

在班上忙,在班下忙,忙了三十年
为爸爸苦,为子女苦,苦了一辈子

这是妈妈一生真实的写照。

时光倒流三十年,2005老家之行。南陵医院老家是妈妈爸爸辛苦养育我们长大的地方。老邻居仍在,家门口的白果树也依旧枝叶茂盛。我家当年居住的那间老屋,历经三十年风雨,伫立依旧。妈妈当年为这个家付出多少心血。还记得妈妈病重住院时跟我说,不想住病房,想早日回家,可这个愿望妈妈生前无法实现。直到送葬那天,我们才护送妈妈的骨灰盒最后一次在老家停留,安慰妈妈在天之灵。老家的后屋是我们兄弟当年的窝,妈妈冬天清早会过来生一盆火,把衣服烘热,好让我们起床。老家的老井记录了妈妈担水的操劳,老家的小桥刻印着妈妈洗衣的辛苦。重游旧地,寻找妈妈的足迹和我们儿时的记忆,竟无语凝噎。

永远怀念亲爱的妈妈!

 

记于2005年五月八日

 

《朝华午拾》电子版

3.02 [email protected] 07/30 dAT:/ https://v.douyin.com/iL6Krhvx/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朝华之六: 爸爸保重》

2007年我正在回访温哥华母校的路上,得知老爸突然大出血住院,行大手术。我远在天边,爱莫能助。无从床前伺候,共同面对风雨,深感愧疚。 

父亲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大风大浪闯过来,人生很精彩。父亲操劳一辈子,一直退而不休,仗的就是身体好和心态好。 

父亲比同龄人显得年轻很多。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父亲不放心,一路送我到安庆。我们77级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社会上积压了近10年的高考大军,所以新生的岁数相差很大,包括一批被文革耽误的老三届高中生,比我年长10岁左右。父亲陪我到学校医务处做新生体检,护士指着我跟父亲说:一个一个来,等他检查完了,你再来。她把父亲当作新生了,可见父亲的年轻精神。 

四年以后我毕业了,父亲还是不放心,来安庆接我,在学院住了一周,没事就跟我的“老下级”(我的下铺,因此总叫我“老上级”)下象棋。老下级是老三届,49年生人,与新中国同岁。从旁观看,50年代就毕业的父亲真地象我们同学一样,仿佛我们中的一员。 

有父亲照顾,我什么都不操心。父亲帮助把行李打包,我们与同学老师一一道别,就跟安庆说再见了,过江去赶长途公共汽车回家。轮渡误点了,一算时间非常紧张,一旦错过这班车,就不得不回安庆又耽搁一天。父亲二话不说,下了轮渡,把大小行李扛上,冲也似地往一两里外的汽车站赶,跟个小伙子一样。可怜我21岁正当年,空着手却气喘吁吁,被父亲远远抛在后面。  

爸爸陪我上京赶考(研究生),1983

爸爸没有机会进入医学院,上的是医专,可他行医四十年所取得的成就,达到的高度,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靠的是,胆大心细,勤于实践,刻苦钻研。记得我们小时候,回家不见父母,总是到手术室去找。爸爸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回家也是一头扎到医书里,很少见他休息。多年下来,名震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甚至上一级医院外科主任的亲属需要手术,也来找爸爸“这把刀”才觉得放心。

医生受人尊敬,但却是清贫的。在毛泽东时代,工资和物价均几十年不动。爸爸46元,妈妈43元,家庭收入89元一月,维持一家六口(加上外祖母)温饱,难有积余。生活苦点,倒也无所谓。其实我们从来也没有觉得苦,尽管每餐饭,一大家人才有一两碟小菜。反正大家都苦,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只能喝粥、吃红薯干呢。爸爸的难题是,到哪里去攒买书的钱呢?那些大厚本的专业书籍《外科学》、《骨科学》等,定价不菲,却是工作必不可少的。谁能想到,许多医书是爸爸瞒着家人卖血换来的。一次300cc血浆,当时的价格30元,这可是平时半年也难攒下的钱啊。有一次,妈妈发现以后非常生气。爸爸很清瘦,担心他卖血损害了身体。可爸爸总是说,人有造血机制,失点血无碍。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么?医术再精湛,也变不了钱。记得手术误餐,当时的补贴也才两角,或者供应一碗免费肉丝面(爸爸妈妈舍不得吃,常常带回家给我们孩子吃)。

一个时代,一种活法。可是,一个享有盛誉、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医生非卖血不能拥有医书,这样的事古今中外,大概也只有毛时代了。不能说,爸爸没有赶上好时代,从事业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看,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条件,给爸爸一个难得的施展空间。基层县医院象一张白纸,面对的是源源不断的一向缺医少药、经济能力匮乏的农村患者。多数这样的患者基层医院不能救治,也就只好自生自灭,听天由命了。爸爸是医院的开创者之一,有充分自主权,有多大精力就有多少工作,几十年来几乎每天都有几台手术。我当年认识一位农村青年医生,由于不能施展,而厌倦行医,转报英文师专,当谈起爸爸的医术,却充满钦佩:“你知道么?你爸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医生。许多省立大医院尚未开展或普及的大手术,你爸爸也能做。”他给我讲解一些案例,我也不懂,但是心里明白,爸爸一直在超越自己,向越来越复杂的手术攀登。后来,跟爸爸谈起来,还有哪些疑难手术,想做而做不成。爸爸说,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但是有些手术,比如显微外科,断肢再植等,对于器械要求太高,县医院没有这种条件,只好遗憾了。

跟“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衙门不同,当年在基层医院贫苦农民也能开得起刀:印象中小手术(阑尾摘除等)收费不到10元,中等手术(胃切除等)收费几十元,大手术(心脏、脑等)也不过百元。当然,凑足这钱也不容易,但是为看病节衣缩食,或砸锅卖铁,多数人还是想出了办法。对于特困户,可以到民政局申请补助。改开前时代的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颂的。收费低廉的根本原因,当然是成本底:医生是国家干部,拿固定工资,没有额外支出。

说到手术,我的身上也留有爸爸的“杰作”。我十岁左右,有一天早饭不久,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爸爸过来检查,按住右小腹,问疼不疼,我说,“很疼”。他突然把手抽回,我一阵剧痛,眼泪都出来了。爸爸告诉我,这叫“反跳痛”,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说准备开刀,不到中午就扶我进了手术室。从小看惯了开刀,知道阑尾摘除是小手术,我一点也不怕。可真要上手术台了,我却怎么也不愿意。主要是怀疑弄错了,白挨刀了。早上还是好好的,喝了半碗粥,我平时也常闹肚子疼,这次,也没有验血或做其他检查,摸摸小腹,就这样确诊了?结果自然是我多虑,割下的阑尾肿得象棵小胡萝卜头,因为手术及时,还没有化脓。不少外科大夫不给自己亲人开刀,怕太紧张。可爸爸不放心别人,理所当然亲自动手,妈妈在旁做助手。本来,如果使用常规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也可从容不迫,但爸爸为了术后反应小,坚持只使用局部麻醉,我能清楚知道手术的每一个过程。多数同类手术刀口总有几寸,可爸爸只给我开了一条一两公分的小口子(关腹后只缝了两针),刚够伸进一个手指。这还不算,跟多数刀口不同,爸爸用的是横切,这更增添了手术难度。爸爸说,横切符合人的腹部的自然纹路,愈合后刀疤不显(确实如此,我见过其他竖切手术的刀痕,愈合后很久仍然粗粗红红地立在那儿,很难看)。这次手术很成功,我当天回家,第二天就可下床轻微走动。不过,手术中有一阵确实很疼,我大哭大叫,给爸爸增加了很大压力。那是爸爸伸进手指试图捞取发炎的阑尾时。也不怪,阑尾发炎,不碰它尚且疼痛得很呢。好在疼得时间不长,爸爸就逮住了它,赶紧补上一针麻醉。后来,爸爸说,尽管费了心思,下刀之处还是略偏了点,使我多受了一些苦。偏一点没关系,如果把刀口加大点,也好办,可爸爸坚持尽可能小的口子,不愿意让我落下一个永久的大疤痕。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儿听,她找到我的几乎看不见了的刀口,惊叹:“Grandpa did a terrific job! (爷爷的手艺真棒!)”。从此,她肚子一疼,就大叫,怀疑得了阑尾炎,非让我检查发现没有“反跳痛”才安心。还说,她要是得了阑尾炎,就飞回去找爷爷,可信不过美国的大夫:他们才开过几个刀,我爷爷一辈子开刀何止成千上万!

全家福,1962

爸爸常常出诊到农村医院和农民家中(作为妇产科主任,妈妈也一样)。遇到急诊需要手术,不管什么条件,也要进行。没有电,就集中一些手电筒,因陋就简,搭起手术台,救命要紧。文革武斗那年(1967年),两派割据,常有摩擦,亦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初期街头械斗,用的还是钢钎菜刀之类,后期可用上了真枪真炮。医院处于半瘫痪状态,并且地处“扫派”(叫“扫黑线”,一激进派群众组织)掌控辖区。爸爸妈妈思想上大概属于温和保皇派(“保皇”即反对揪斗老干部),倾向有保皇色彩的“批派”(叫“批联部”),但并不参与其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活。批派的总司令曾是我家的邻居叔叔,身材魁伟。印象中担任司令以后,他腰扎宽皮带,挎盒子枪,好不英武威风。是总司令派人悄悄把我们全家请到这一派的大本营里,他们急需医疗好手救治武斗中的伤员。于是爸爸搭起战时手术台,就跟白求恩的战地医院似的,也救了不少人的命。

和平岁月,县医院那辆白色救护车,载着爸爸妈妈和我们的童年跑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如果路近,也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诊。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全家去偏远乡镇河湾,支援农村医院一年。爸爸晚上经常骑车出诊,有时也带着我。天总是那样黑,也总要经过一两个墓地,头顶冷风飕飕。进入村子,总有此起彼伏的狗吠声。我躲在车前座爸爸怀中,常常不敢睁开眼睛。看完病,在昏黄的油灯下,主人总要用红糖水煮两个鸡蛋,热气腾腾端上来,款待我们。然后,照着手电,送我们上路,而我不等到家,就已经睡熟了。

我从小身体不大好,小时候在家很懂事的样子,常主动要求扫地洗碗,在学校成绩也好,很讨爸爸妈妈的欢心和疼爱。直到结婚成家前,我生活的每一大步,从下乡插队到高考口试,从大学报到到毕业离校再到研究生面试,都有父亲陪同呵护。如今父亲病倒了,我却远在异国他乡,不能端茶递水,略尽孝道。每念及此,不由得悲从中来。 

坏事变好事,父亲这次急病倒下,对病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利。得以宽心的是,父亲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条件,家人也多在身边照顾。父亲术后恢复很快,说话很有底气,全家人都松了口气。 

爸爸现在半退休在家,依旧清贫。一点不象80多岁的老人,生活有条不紊,身体健康,仍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学之心,电脑玩得比许多年轻人还熟。除了熟练查阅英文专业资料外,长年博文强识,普通词汇量跟我这英语“科班”出身的也有一比。子女各自发展,是他最大的安慰。孙儿辈的成长花絮,更给他带来欢乐。

记于2007年六月二十二日

《朝华午拾》目录

一  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二  书香门第
三  红小兵
四  小妹
五  外婆的回忆
六  爸爸保重
四  永远怀念亲爱的妈妈

《朝华之五:外婆的回忆》

我的外婆去世已经快半个世纪年了,可她老人家的慈祥音容仍时常浮现在眼前。

作为医生的父母工作太忙,所以第一个孩子一出生外婆就来帮忙,从此看顾我们三个孩子15年,直到她去世。据说我哥哥小时候不老实,外婆只好摇着摇篮,哼着催眠曲,不敢稍有懈怠,有时候一个瞌睡过去,摇篮牵绳的手一停,他便大哭大闹。外婆说,这孩子带得太辛苦,到两年后我出生的时候,她还后怕。没想到,我小时候乖极了,从不哭闹。就是可怜兮兮的,老害病,每病必吐,常伴有高烧。还有夜盲症,最要命的是脱肛的毛病,每次如厕十分痛苦,一片狼藉,外婆要小心翼翼把脱肛顶回去。外婆一辈子生养过10个儿女,夭折过半,看我这样子,老担心我活不长。还好,因为是医生家庭,有病能及时处理,加上外婆的悉心照看,我慢慢度过了病孱的童年。有外婆照顾的孩子是幸福的,外婆总是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热饭热菜,我们的童年无忧无虑,父母也因此可以没日没夜全力扑在工作上。 

外婆是旧式妇女,小脚,没念过书,少言寡语,性情温和,从来没见过她发脾气。外婆的生活十几年如一日,足不出户,刻苦本分,与世无争,街坊邻居无不夸赞。每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外婆就起床,开始梳洗,她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开始一天的劳作。看孩子,做饭菜,一刻不停。稍有空闲,她就坐在门前纳鞋底。她把碎布条用浆糊黏上晒干,一针一线纳成结结实实的鞋底,我们全家大小的布鞋都是她老人家做的。一直到她去世,留下的一大箱鞋底,我们还穿了好几年,后来才开始买塑料底的成品鞋穿。

父母每个月给外婆三块钱,作为我们孩子的零用钱。外婆手很紧,因为她要保证这零用钱维持三个孩子到月底。记得每天可以从外婆那里讨来两三分钱,我常常到街头买来一个热腾腾的小红薯头,回家跟小妹分享。这个故事我跟女儿讲,她很爱听,不时拿出来说笑一番:when you were my age, sweet patato was only two cents a piece and you always asked Granny, that is my Great Granny, for two cents to buy one and share with my antie GuGu, but never with my uncle DaBai.

记得文革初期大串联的时候,爸爸妈妈也随大流去上海杭州串联了一个多星期,由于交通堵塞不能按时回家。外婆带我们三个孩子在家,每天听高音喇叭传出各种消息,给人兵荒马乱的感觉。当年通讯不便,行踪无从打听,一家大小望眼欲穿久等父母不回。外婆急了,开始垂泪,我们孩子看见外婆哭了,也都哭了,一家老小怕失去依靠而哭成一团,连邻居也陪着掉泪。

文革第二年,外婆由于地主成分,被医院造反派勒令每天挂“反革命地主婆子”的牌子站街示众。可怜外婆小脚,哆哆嗦嗦,却要受此羞辱。这对我们孩子刺激很大,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把慈祥的外婆跟可恶的地主婆联系起来。还好,父母感觉形势不对,很快决定送外婆回乡下老家躲避,特地请我们家的至交三代老贫农的徐叔叔一路护送。徐叔叔回来说,外婆无法理解发生的一切,又舍不得三个孙儿,委屈伤心,走一路哭一路。乘汽车,过轮渡,转火车,再乘小轮穿过巢湖,最后要步行10里才到老家。最后那步行,走了一整天,人几乎瘫软。

幸亏送外婆回了老家,后来的情势越来越遭,武斗开始了。先是两派小将(“批联部”和“扫黑线”)拿钢钎匕首在街头械斗。有一场械斗就在我家门前,还记得我们又害怕又好奇,几个孩子爬到院子里一家的二楼上,透过临街的窗户观战。我胆子小,只瞄了一眼,看见双方手拿钢钎对峙的样子,然后听到口号声和厮杀声。这还是武斗初期,后来双方割据,拿起了真枪真炮,常常夜里听到枪响。我们全家也被秘密转移到批联部的司令部去了,我父母因此成了批派战时医院的核心医生。

革命大联合的时候,武斗停止,妈妈把外婆接回来了,我们恢复了跟外婆朝夕相处的日子。外婆没来的时候,我们放学回家,家里总是锁着门,我们脖子上挂着钥匙,常常要到手术室去找父母,等父母手术完回家。外婆来了,家才象个家,生活安定而有秩序。

全家包括外婆和老姨,以及邻居至友何妈妈小卉姐在家门前合影,1969

我13岁那年,外婆患口腔癌,右腮长出鹅蛋大一个瘤子。记得瘤子刚起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小手抚摸,希望它慢慢消失。可是,那瘤子还是越长越大,外婆自己也说:这是个毒瘤子,怕好不了了。外婆临终前,舅舅和表哥都从老家赶来,最后几天主要是舅舅在床前伺候。我听外婆喃喃说,儿女都在身边,该走了。

外婆去世那年说是71岁,可实际年龄应该是69。我记得外婆生前跟我说过,她虚报了两岁,用的是外公的年龄,为的是做个纪念。外公在我出生的1960年,在老家饿死,跟我爷爷和姑姑一样成为大跃进的殉葬品。外婆虽然从来没有提过外公的故事,可以看出她一直默默在心中纪念着他。

记于2007年九月二十二日中秋节前夕

 

看这种文章是要落泪的。感谢你在集体失忆之中保持难得的记忆。 – shijie 

◇ 谢师姐。是的,随着岁数渐大,记忆如丝如缕,缥缈恍惚,这种感觉很让我后怕,似乎人生若即若离,稍纵即逝,不留踪迹。 

家里自从买了high definition TV, cable TV 也随之升级,一下子有数不完的电影和节目可以随时选看。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描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遭老公背叛,闺友反目。羞愤之余,她带着女儿回娘家修养生息,受到母亲的百般呵护。可她的父亲已经老年痴呆,住在养老院里面。她去探望老父,父亲目光呆滞,对她似认非认。后来,女儿陪老爸随着音乐慢慢跳舞,老父似乎恢复了些许记忆,楼着女儿,一行老泪缓缓流落。看了真地让人心酸落泪。 

 

《朝华午拾》目录

一  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二  书香门第
三  红小兵
四  小妹
五  外婆的回忆

《朝华之四: 小妹》

小妹  

我们兄妹仨各相差两岁,我在中间,小妹最小,全家都疼爱她。大哥天生的学生领袖,在外闯荡闹革命,常把我们撇在一边。小妹在家多由我这个二哥领着玩儿。

我小时候给小妹画的临募

我小时候身子虚弱,很敏感,对家人常常过度牵挂,小妹更是我最牵挂的人。记得很多次,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大哥小妹,因故没按时回家,我就在家胡思乱想,老怕家人出什么意外,越想越怕。领小妹出门玩,我从来不敢大意。只要小妹不在眼前,心里就扑通通地担心不已,怕小妹被人贩子拐走。

从小到成年,我一直是受照顾的对象,父母外婆大哥自不必说,在学校也因为年龄小成绩好,也常受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优待。这样的环境使我总是有点倚小卖小,觉得被照顾是理所当然。在我的世界中,只有小妹比我更小更弱,需要我的怜爱照顾。

我们家下乡的那年,我五岁,小妹三岁。我常常带小妹到家门外青石板的街头玩耍。记得对门是个铁匠铺,我和小妹常常看邻居铁匠兄弟俩打铁出神,感觉很奇妙。风箱呼呼拉着,烧红的铁料,在一轻一重有节奏的锤打下,火星四溅,从通红变暗红,慢慢成型,花为铁锹锄头镰刀,淬火后发着黑光。铁匠兄弟憨实友好,常招呼我们,我们因为害怕铁铺堂前的一具油亮亮的大棺材而不敢进门,那是预备给他家年事已高的祖母的。 

我还常常逞能背着小妹当街跑,逗得小妹咯咯直笑。小妹虽然瘦小,我背起来还是很费劲,常常背不远就慢慢滑溜下来。有一天,我让小妹站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这样背下来,重心提高,感觉能轻省一些。没想到重心太高也不行,刚挪了几步,正得意小妹这下高高在上,滑不下来了,小妹却一个倒栽葱,"啪",翻过我的头顶摔下来,鼻青脸肿。我心疼后悔了好久好久。当然,小妹从此再也不敢让二哥背了。 

我们家后面不远处有个小池塘,我带小妹去玩。水里漂着一个诱人的小菱角,小妹用手去捞,只差一点没捞着,小妹于是伸手再去捞,身子一倾,扑通掉进塘里了。我吓坏了,使劲在塘边哭。正在对面钓鱼的是铁匠大哥,听到哭声,赶忙跑过来跳进水中,把小妹捞起来。可怜,三岁的小妹头发散乱,脸色发青,湿淋淋的,吓得都不会哭了。铁匠大哥送我们兄妹回家,把外婆也给吓坏了。从此我们再也不许走近池塘了。傍晚,迷信的外婆还念念有词,领着小妹和我,沿着池糖绕一圈,说是这样可以收回我们受到过分惊吓的魂魄。

 小妹很乖巧,宠而不娇,在学校同学老师都喜欢她,在家有全家的呵护。我小时候得到零食,也总想着小妹,小心翼翼给小妹留下一半。跟外婆要来零用钱两三分,常到街头买回一小块红薯头,回家来跟小妹分享,又甜又香的红薯,总给我们莫大的享受。我有时会跟哥哥抢吃的,可是对小妹,从小到大,永远是护让和怜爱。偶然家里开荤吃红烧鸡的时候,我和我哥常常两双筷子同时去抢夹美味的鸡肠,这时候,妈妈就用剪刀从中间断开,小妹就在一旁乐,她不爱吃这些鸡杂,鸡腿是她的专属。 

当年水果算奢侈食品,家里不常有,爸爸妈妈偶然买了苹果或梨子回家,一家就像过节一样。小妹吃水果很细很慢,总是留下大大的果核由我们收尾,我和我哥总把自己的水果啃得干干净净,然后觊觎小妹手上吃剩的果核。每次小妹朝我们笑笑示意,我和大哥就比着嗓子吆喝:"收核子站开喽,收核子站开喽!"小妹很喜欢这样的游戏,但并不以嗓门高低为凭,总是很公平,上次把核给了大哥,这次就给二哥。 

我从17岁离家插队,就开始了一生流浪的足迹,过年回家,也是来去匆匆。但是对小妹的牵挂始终不减,直到小妹出嫁。妹夫是个实诚聪明懂得关爱人的人,科研事业也很出色,做哥哥的这才感觉放心一些。小妹的孩子也很有出息,知识面广,有作文天才,留美后从事AI工作,后生可畏。娇生惯养的小妹也磨练出来了,做事干练,不怕吃苦,人缘也很好。妹夫家在偏远的农村,小妹过年常常陪丈夫孩子摆渡去看望公婆,一点没有城市小姐的娇气,极受夫家好评。 

我出国留学,一去10年才第一次返乡探亲。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来到小妹家跟小妹一起唱卡拉ok的老歌,儿时兄妹玩耍的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吃罢小妹做的晚饭,聊起来,才知道小妹两次大难不死。一次是骑电动车,不知道哪个机关失灵,莫名其妙被甩出去几丈远。还有一次病危,严重缺钾,全身瘫软,脖子差点顶不住脑袋,好不容易才脱险。说得我心惊肉跳。我问,以前信件电话怎么不告诉我啊?小妹苦笑:告诉你有什么用?天涯海角的,不是让你瞎担心嘛。小妹叹口气,泪眼迷离,凄切切地说:都说两个哥哥有出息,当老总的,留洋的,可一点也不实惠,连面也难得一见。看人家兄弟姐妹在家乡,逢年过节大周末的,一大家热热闹闹。说得我心酸。 

转眼我们都中年以后了,可在哥哥眼中,小妹永远是小妹,让人牵挂,需要呵护的小妹。 

《朝华午拾》电子版目录

 

《朝华之三: 红小兵》

职业生涯之前,家庭和社会塑造了我们性格和世界观。 父母是天,兄妹是我的依靠和牵挂。

“永做毛主席的红小兵”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的时候,我在小学一年级,六岁。半个多世纪了,有些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兄妹仨臂佩红小兵袖章摄于文革1966年12月8日      

打倒刘少奇的时候,最先是看到临街墙上把刘主席的标准像倒贴过来,打上红叉。后来,看到越来越多的长幅标语在大街上,“火烧刘少奇”,“油炸刘少奇”。接着,作为反面教材,放映了纪录片《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片子里面的女音讲解,甜腻腻的,一口一个刘主席和雅加达,当时听起来觉得象女特务,不断被场内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淹没:“打倒刘少奇,保卫毛主席!”“把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电影上的王光美,打扮得很光鲜,符合资产阶级臭婆娘的标准定义。再后来,看到过几个批判刘少奇的活报剧,刘的形象被脸谱化,马脸,高鼻子,一副奸臣像。记得同时还有一个活报剧《火烧英国代办处》,演的是首都红卫兵,对英帝国主义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机智果断纵火焚烧英国大使馆的光荣业绩(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外交事件,给周恩来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和后遗症)。还记得,舞台上演纵火时的场面,好像是把火把往使馆内一扔,砰一声炸响,一股浓烟就冒出来,我在前排,呛得直咳嗽,也吓了一大跳。革命群众的艺术创造力所造成的舞台逼真效果,在一个六岁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前后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我们各家各户主动把涉嫌四旧的物品,比如,铜钱、手镯、装饰品,甚至小猫小狗的瓷玩具,统统缴公销毁。石桥旁的石头狮子也被红卫兵小将推倒在河沟,因为实在砸不烂,就用凿子破相。影响所及,67年初要求“过革命化的春节”,大人没有节假,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同时取消了所有过年的庆祝和消遣活动,连四角压岁钱也自觉停止发放了。 

当时有些老人一辈子的习惯改不了,仍然称火柴为“洋火”,铁钉为“洋钉”等。老称呼源于旧中国日常生活品连火柴和铁钉都无力生产,需要进口。可是到了66年,这些旧称呼会带来麻烦。我就看到过小脚老太太颤颤巍巍到小卖店要买“洋火”,营业员冷冷一句:“没有”。当老人指着柜台里面的商品,营业员就大发雷霆。

 武斗开始之前,用于文斗的大辩论开始盛行,连小学生也互相辩论,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我太小插不上嘴,但是很愿意旁听。辩论什么大多记不清了,但是有一个题目是反复辩论过的:家庭出身和自我表现的辩证关系。正方的论点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反方强调“重在个人表现”。感觉双方都义正词严,都懂得引用毛主席语录,似乎哪一方都很有道理。后来,我哥哥领头成立红小兵革命组织(背后有个五年级的孩子做军师),叫“匕首小分队”,其中各年级都有代表。由于这层关系,我也光荣卷入革命运动,比如给贴大字报的小将提浆糊筒之类。我印象我哥哥一伙还在我父亲的医院走廊尽头,摆了张桌子,设立了“匕首小分队”办事处。小分队的光荣事迹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次大闹会场的事件。小分队得知晚上七点学校领导开教务会议,于是决定来个突然袭击。我有幸跟着哥哥参加了这一革命行动。记得会议进行中,小分队一行冲进屋内,叫道:“你们这是开的什么黑会?”领导看是一帮孩子,哭笑不得,解释说,这是例行的校务工作会议。分队头头说:“那我们也要参加”。好像是某领导劝告说,工作会议,学生参加不方便。这一下炸了窝,小将们个个义正词严予以驳斥: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我们不参加谁参加?你们背着革命小将开黑会,用心何其毒也。我们不但要参加,还要你们老实交出以前会议的所有记录。你们不敢公开会议记录,就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我们就要造你们的反。诸如此类。记得校领导最后让步,同意小将可以派代表参加所有校务会议。我跟大家一样兴奋,充满了斗争初步胜利的豪情。不过,倒霉的是我当时患有夜盲症,回来路上,两眼一片漆黑,是由一位高年级大姐姐,牵着我手送我回家的(哥哥作为造反派头头留下来商量下一步的斗争策略)。这次革命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小将的斗志,拉开了向小学领导造反的序幕,紧接着是铺天盖地的揭露走资派阴谋的大字报。

大革命初期,我们兄妹三每天在哥哥带领下,在宝书台前,早请示,晚汇报,煞有介事,坚持了很久。

《朝华午拾》电子版目录

《朝华之二: 书香门第》

中国文人自屈原始,就喜欢炫耀自己的祖上,“帝高阳之苗裔兮”云云,以示自己根正苗红,血统高贵。早年整理校对《李老夫子遗墨:序类》,第一篇“李氏创修宗谱序”也提到“李氏”的来源如下: 

“按李氏之先,自嬴姓顓頊高阳氏曰皋陶者,为堯大理官,始为理氏,至殷紂时有曰利贞者,偕母逃难于伊候之墟,食李实以全生,复改理为李,子孙因以为氏焉。” 

以前读《李老夫子遗墨》比较偷懒,基本跳过晦涩难懂的李老夫子正文,而对《遗墨附录》中更贴近近現代生活的两位叔爷的“时文”感兴趣,因此对这段“李氏”来源的掌故没有印象。女儿小时候问我:“Dad, you said our family name Li means plum, how come? Does that mean we Li family like plums in particular?” 我当时不知道“李氏”跟李子到底有沒有关联,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告诉甜甜,据最新统计,“李氏”似乎已经上升到中国的(可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姓,就連小小的水牛城辦公室就有兩位 Uncle Li's, 其中一位還是朝鮮族裔,但八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哪。

李老夫子對祖上家道中落、改“理”為“李”、“指树为姓”的歷史,撰述失之簡陋。于是上網進一步搜尋資料,查得《李姓血祖皋陶并李姓考》。原來,李家的始祖皋陶在堯舜時代就任國家重臣“大理官”(司法部長),清明正則,功勛卓著,經邦緯國,英名蓋世,舜帝親立為接班人,甚至孔夫子也拜其为上古“四圣”之一。古人以官为氏,因称理氏。所惜圣皋陶帝業未举而病亡。至商紂王朝,圣皋陶的后代理征仍繼任理官,正直清廉,为荒淫昏庸的纣王所不容,终遭殺身之祸。于是,“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天下第一大姓李氏由此而宗派繁衍,生生不息。

我告訴女儿:咱們非但出身書香門第,還是大圣人皋陶的传人呢。 

李老夫子(李咸昇,號學香)是我的曾祖父。《李老夫子遺墨》(現代文言,又稱“時文”)收集了其徒子徒孫傳抄的李老夫子遺作,包括詩詞歌賦、喜壽輓聯、序傳雜文等,由他的門生編輯成冊,內部發行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遗墨》還收錄了我的兩位叔爺(伯祖父李應文和叔祖父李應會)的作品。曾祖父非常開明,重視教育,不惜變賣田產送孩子(我的叔爺)去日本留學深造。但我的爺爺(李應期,行二)被曾祖父留下來幫助理家,失去了留學機會。據說,我爺爺當年每年去南京一趟,將家產變賣的銀子匯款到日本,供給兩個兄弟的學業。兩位叔爺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分別獲得明治大學法學士和政學士學位歸國。在那個年代,有這樣教育背景的人才很難得,本可做一番大事業。他們後來的建樹不大(與其教育水平不成比例),影響止於本地,我猜想原因有三:一是年代不濟,中國自上世紀初開始,兵荒馬亂不斷;二是曾祖父淡泊名利,進而要求孩子們繼承父業,在家鄉興辦教育,而不是鼓勵孩子們出去闖天下;三是兩位叔爺身體都不大好,沒有“革命”的本錢:伯祖父久卧病榻,是鄉間生活使他休養生息,逐漸康復;叔祖父更是不幸,英年早逝。但是從他們所著文字,可以看出,他們思想開明,關註時事。除了鄉居閑篇如“李應文-哀死鴿文”外,也不乏豪情熱血之作,如“李應會-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李應文-王君加入義勇軍序”。

我爺爺在我出生那年死於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大飢荒。三兄弟中,就數伯祖父李應文比較幸運,1965年在老家壽終正寢。李家所有晚輩全部到齊,舉行隆重葬禮(李家合影見下)。還記得我們孫兒輩,在棺柩落地後,每人輪流掬一捧黃土。伯祖父生前作為開明紳士和“統戰對象”,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曾經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幸免於政治運動的波及。仙逝於文革前一年,更是大幸,否則,以他歷史上的複雜經歷,大革命中少吃不了苦頭。一直看顧我們長大的外祖母在文革中,就被揪鬥,每日掛著“地主分子”的牌子,受盡羞辱,給我們幼小心靈蒙上陰影。

以上可算是我的“書香門第”背景。只不過,到我父親這一輩,由於國家內憂外患(抗日和內戰),連年戰亂,家道中落,生活日漸艱難。我父親小時候忍飢挨凍的事常有。想當年,李家“崇實學校”在當地可是富有盛名,桃李滿天下。不過,家道衰落倒成為一件好事:土改的时候,家庭由此被定為“小土地出租”,而不是“地主”、“富農”這樣的“四類分子”(指的是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四類,後來又加上57年劃分的“右派”),使得我們後輩少受政治運動的衝擊。

說到家庭成分“小土地出租”,還有一些故事。在我們小時候,家庭成分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標簽:“貧下中農”子弟被認為天生革命,“根正苗紅”,高人一等;而“地、富、反、壞、右”子弟受到極端的社會歧視,被剝奪很多機會(招工、上學等),而且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受欺侮。還記得我們小學時班上有一個女生,家庭出生地主,很可憐的樣子,總是抬不起頭。就這樣,還常常有同學羞辱她。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每個人對家庭出身自然很敏感。我家情況不是很妙,母親出身地主(是個可憐的土地主:外祖父做小生意賺了點錢,捨不得吃和穿,一家人勒緊褲腰帶,卯足勁置辦田產,以期小康,換來了一個地主帽子),成了我們的一個死守的秘密。好在子女家庭出身隨父,所以我們每次填表,家庭成分欄都是“小土地出租”。問題出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搞不清這個比較偏僻拗口的成分的政治含義,心裡不免惴惴。記得在班上,有幾個同學議論我家這個奇怪的出身,其中一個自作聰明地說:“小土地出租,就是小地主”(其實這個理解不算離譜),一下子把我們推到“階級敵人”陣營,讓我們無地自容。我的堂兄也有同樣的煩惱。有一天,他很高興地宣佈,經過深入研究,學習毛主席著作和有關黨的政策文件,發現“小土地出租”大體相當於“上中農”,屬於革命隊伍的團結對象。而且黨的主席毛澤東也出身於上中農家庭。這些偉大發現使我們大大松了一口氣。

磕山老家,小时候去过,堂兄还领着爬山,感觉是个花果山,僻静偏远。几年前回国探亲,哥哥开车带我们又去了趟老家,至今仍是被遗忘的角落,一条山区小路,颠簸起伏,尘土飞扬。临近老家,山路狭窄到勉强可以过一辆车。当年,先辈择此江南山地而居,大兴土木,大约很有些躲避尘世,开辟桃园的想法。老爸的回忆录《风雨几春秋》中对老家的李家学堂有生动记述:

故居回眸

深宅大院,古色古香,依山面溪,坐东朝西。大门上“国恩家庆,人寿年丰”对联经年常在。正房是前后各五大间,中间一排由三个天井和两边二个厢房 组成。这样前后三排,上下两层,构成一体。楼上形成环状贯通的走马楼,左 边有两间“新屋”,右边及后面是一排裙屋。前面院子,有大小院门,院内七个 花台,松柏相衬,花簇绵秀,果实飘香。花有梅、菊、桂、及玫瑰、蔷薇、天竹;果有柿、桃、杏、李、枣等。所有大门均有石鼓、石狮,天井是大理石铺成。建房的砖瓦是自家建窑特制,质量堪称上乘;木材取自江西,放排顺江而 下,更是一流,足见主事者之匠心。正屋楼上是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楼下和 “新屋”是家人生活区,脚屋是酿酒作坊和厨房、柴库。

 

《朝华午拾》电子版目录

《朝华之一: 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人生只有一次,奔流到海不复还。人生的酿造超越了人生。雁过留声,才感觉没有白活。有积淀,来灵感,准备好心情与清茶。从容流淌的不是文思,而是生活,伴着哀怨喜乐,汗水与泪血。

世界上的事情,多数都是循规蹈矩的常规。人一辈子也大多如此。不过,老帮菜回头看自己的足迹,常规的部分容易忽视,传奇的部分就凸现出来。凡传奇,就不可信。可是能够有启示的,往往是传奇,而不是常规。《朝华午拾》就是传奇。有些事情,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比如,8年内从政府拿到1000万,从投资人拿到1100万的成就,极罕见吧。可它发生了,就在我身上。

再如,老哥九岁当司令造反的事情,我是记得的,可是在《红小兵》初稿中,我一算岁数,觉得不可能,就含糊地写“我哥哥是我们二年级的代表,革命组织发起人之一”。后来跟老爸老哥核实,确实是司令,后面有个四年级的军师辅佐。根据老爸的记述,我家1965年下乡,因为乡下没有幼儿园,我从幼儿园中班,直接插班进入小学一年级,跟我哥哥同班。上了两个月,居然跟班升学到二年级(本来打算留在一年级,可老师说我能跟上)。66年我们在二年级,其间有停学闹革命,匕首小分队就是在停学时期成立的。造反应该在66年,因为67年我家就离开那个小镇回县城了。

朝华之一:流浪远方

写就“流浪”二字,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三毛流浪记》来。张乐平后无漫画,大师千古。

立委小传

人生苦短,掐首去尾,不过三五十载,可分三段:立业阶段(而立之年),成熟阶段(不惑之年)和下滑阶段(天命之年),反映在称呼上,叫小李、大李和老李。可怜,立委却从小李一跃到老李,没有机会品尝壮年人生的豪情,心尝有戚戚焉。
自幼儿园至小学连跳两级,立委在班上始终最幼。更加荒年生人,孱弱矮小,体育课常告病假,或遭遣送回,始终是个小可怜儿。所幸中学伊始,正值“修正主义回潮”,先帝启用邓公收拾文革残局,邓公责成教育总管周荣鑫整顿教育,校风日新。乘此东风,立委崭露头角,以学习委员兼数学科代表之身,受班主任委派,每日早自习登台主讲,演示解题思路,俨然助教。然好景不长,四人帮进谗言算计邓公,文革派重居上风。学校大乱,文化课退居后台,大批判遂成主课,兼以学工学农学军。立委不能以文化课呈威,然风头不减反盛,盖因立委最长批判文字,历经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直至批四人帮。大会小会,凡立委发言,必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佐以诙谐幽默,风靡校园,称颂于一时。有言,立委颇具鲁迅遗风,入木三分,且能推陈出新,妙语连珠。露天千人大会,常嘈杂狼藉,然立委登台,全场必静肃,洗耳恭听之,听至妙处,笑声一片。立委由此炼得糊涂胆大,从不怯场,终身受益。

及至大学77级,文革后首届,立委仍居尾,同学长一到十多岁不等。同学之间皆直呼其名,唯同桌七仙女戏称 “小立委”,不为亲热,却为避嫌,以示划清界限。同桌四载,授受不亲。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七女天生聪颖,以长立委一岁为由,呼 “小立委”,就此来往,当可名正言顺也。

由七女开此恶例,随后多年,“小”字即不离身。中学教书,人称小李老师(22岁)。上研究生,小李出入机房,蓬头垢面,且口中念念有词,言“世界之语”(Esperanto),终成笑谈(23-26岁)。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1987)

及至社科院毕业留所,立委事迹亦有流传,多为一见钟情,闪电结婚,不修边幅,撞南墙而道歉之逸事。

立委在中关村公司指导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1988)

立委如此这般在研究所及中关村公司一扎五年(26-31岁),练就一身绝技,与老中医相若。专事疗治电脑,驯其语言功能。其间,出国热持续升温,由上海蔓延北京。街头巷尾,言必议美日英澳。立委及其贴身领导却浑浑噩噩,卿卿我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直至身边同学悉数走尽,小李幡然醒悟。痛下决心,考季阿姨,赶末班车。其时,适逢包玉刚基金会遴选才俊,滥竽充数,小李竟被选中,送至成都科大出国培训中心修行半年。

岂料此去竟成小李老李的分水岭。来培训的诸位才子才女均为各地选上来的各行好手,共分两拨:一年的访问学者大多年长,而拿三年博士奖金的多为年轻新秀,立委在后一拨里遂成老大。每有考试,立委必中头彩,引来才子才女,大事小事,纷纷登门请教,“老李”之声不绝于耳。立委名噪一时,响应者众。

成都科大出国培训中心的才子才女们(1990)

小李摇身变老李,备受尊崇。立委外语本科,本应免试英语。官家不问青红,悉数押解天府之国,集中喂养。不止英文鸟语,更有政策轮训。众兄弟姐妹兢兢业业,争先恐后,唯立委悠哉游哉,终日沉迷天府美食,流连于茶肆酒吧,众兄弟钦羡有加。

成都一站始称老李,立委心内实不以为然也。其时立委事业发达,如日中天,业内行外,交游甚广。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导师为本行泰斗,立委乃导师仅有的关门弟子(其他弟子皆叛国投美去也),“青年”才俊,明日之星,业内同侪为之侧目。去国前夕,全国电脑翻译界在香山招待所年度聚会,点睛之笔为导师与本行另一大牛的席间对谈,人称“刘董对话录”,其间立委频频亮相,为导师提供实例,讲解细节。影响所及,与会众学妹(多为刚入门的外地在读研究生)纷纷上门请教立委,无奈立委远走高飞心切,痛失辅导上进学妹之良机。

去国经年,由英而加,由加转美。颠沛流离,不知所止,壮年人生,如水流逝。及至水牛城八年抗战(37-45岁),立委青春不再,壮年已过,“老李”名至实归。然立委壮心不已,励精图治,双线出击,称雄一方。

立委在水牛城办公室(2000)

回首往事,不胜唏嘘。立委一生,由青年而壮年,正值创造力最盛,精力充沛流溢之时,天时地利人和,却为漫长的留学生涯拦腰截断,一切归零。及至创业八载,归国省亲,杯觥交錯,在某宾馆餐厅与亲友相聚甚欢。席间小憩,踱步凉台,享清凉之气,赏京华夜色。偶遇一妙龄女士,携一幼童,见立委两鬓染霜,嘱曰:“叫爷爷”。立委血压骤升,如雷轰顶,满腹酒意,化为凉液,由脊背滑落。

记于2010年元月九日

浪迹天涯

在属于我个人的语义词典和知识图谱里,“流浪”是一个很大的节点,它的上位是漂流和波浪。流浪的下位谓词枝繁叶盛,包括:插队,洋插队,跳龙门,再跳龙门,北漂,下海,西漂,南下,再南下。这也正是我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在这些语词概念的背后蕴含几多激动几多辛苦,也许只有可视化图谱知道。

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多起伏的漂流生活伴随着我的一生。1976年高中毕业即赶上了文革最后一届上山下乡,插队皖南山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是我一生流浪生活的起点。这个起点回想起来并不坏,16岁的孩子当时能感到的是自豪多于悲凉。1977 年底赶上了文革10年后第一届大学生招考,居然跳了龙门,成为史上著名的77级生(其实是78年2月入学)。大学毕业后任教一年,再跳龙门考研成功,北上京城。这是一次欣快的北漂,当年的兴奋喜悦堪比范进中举。那是19 83 年,有幸师从中国NLP的开山鼻祖刘涌泉刘倬老师,主攻机器翻译硕士,这才入行。研究生毕业后四五年间,中关村兼职下海。虽然可算头几拨下海人士,因是兼职,并无其他下海人的风险。其时洋插队之风正甚,终于没有顶住潮流,赶了末班车来到大英帝国。90年代初正值大英没落,乱态丛生,路多野狗,抢劫之风甚行。危邦不居,因辗转由欧西漂,来到一代移民的“麦加”,满是鲜花与牛奶的枫叶之国加拿大。攻博添女,换身份,找工作,不亦忙乎。加国虽美,工作市场却不大。于是南下,竟一头撞上了美国网络大跃进。美利坚果然是流浪者的天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开启创业之路。轰轰烈烈的创业宏图随着泡沫的破灭渐趋平淡,遂复南下,终于踏入IT民工的圣地不能自拔,人称硅谷。

我的生涯与 NLP 在工业界逐渐渗透的节奏是基本上一致的。整个一个主题就是,流浪,流浪,还在流浪。但无论流浪何方,技术创业之心不变。在我流浪的词典里,冥冥中似有所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不时在耳边萦回,“田园将芜胡不归”。叶落归根,初创再搏,或为流浪的真正归宿。

记于2013年三月23日

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2005年底,因为讨论离开水牛城搬家的事,九岁的女儿甜甜非常伤感。我宽慰她说:“你知道么?美国报纸排名最受欢迎的居住城市,水牛城是倒数的十个城市之一呀(最受欢迎的十大城市包括旧金山,波士顿,西雅图,华盛顿和圣地亚哥等),哪里不比水牛城强呀?” 确实,水牛城冬季漫长,人称“雪都”,极易受风寒侵袭。水质低劣,病毒流行。更主要的是,没有像样的工业,经济发展落后,人口逐年下降,年轻人一有机会大多“南下”寻求发展。可是,甜甜不以为然,流着眼泪说:”Who cares about this stupid rating. I have been living here for eight years and all my friends are here. Plus, I like snow. ”

甜甜自记事起,就住在这里,水牛城自然是她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唯一故乡。记得她五岁那年第一次带她回北京探亲,第一天晚上住在姥姥家,一切对她是那么陌生,没有她已经习惯的美国卡通电视,她满脸委屈地吵着闹着要回家--当然是回水牛城的家。我告诉她这就是家呀,是妈妈的家,她怎么也无法认同。

为了列举水牛城的好处,甜甜根据她有限的知识,自己独创了一种平衡理论:水牛城有著名的湖区效应,所以多雪,而地球正面临可怕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她自作聪明地说,”You see, the two effects balance each other. Nowhere else can balance the global warming as effectively as in Buffalo!”。她还能举出一千条水牛城优越的理由:”You got to admit, Buffalo is not bad. We have no earthquake like in San Francisco. No hurricane like in Florida. Our Christmas is always white.”

水牛城确实有很多公认的好处,最著名的是拥有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尼亚拉加大瀑布。水牛城周围原始生态保护很好:郊外从大瀑布开始,沿尼亚拉加河车行,宛如驶进仙境画廊,州立公园一个接一个,参天古树,连绵草地。不过,这里除大瀑布外,空旷的公园即便周末亦无人问津,让人真觉得可惜了这些资源。水牛城市中心虽然日渐衰落杂乱,人们聚居的郊区乡镇却有如童话世界,民风淳朴,整洁安全,环境优美如花园。水牛城房市全美最便宜,当年十万美元出头就可以买到前庭后院的 house(国内叫“别墅”),绝对价格低于国内沿海城市!二十万就是豪华大屋,宽敞奢侈得让人发愁,这个价钱在纽约、旧金山不够买一个房角。生活便宜也方便,有一流的公立学校,课外教育(学琴,学球等)的学费只是沿海城市的一半价钱。更不用说,还有温暖的华人社区和热闹的周末中文学校。

对于很多年轻人,去国和留守是一对纠缠不清的矛盾:《围城》内外,城内的人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哪怕城里舒适顺遂,也终觉没有亲历外部生活的遗憾;远游的人历尽艰辛终于明白,乡愁无法用物质来填补。我当年就是这样心情。研究生毕业一扎就是五年,工作生活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可看见身边的同学朋友一批批出国,心里觉得空落落的。终于赶上末班车,然而,异乡的天空却如此陌生,小时候夏夜乘凉所识的星空,连同当年的童话和遐想,从此再也无法拼接完整。

想起初到英国的情形:尽管已经三十出头,尽管有很多同学一起来到曼城,尽管此前早已经历过离开家乡在京城的多年飘荡,但远离故国仍然伴随着难以名状的痛苦:好像一棵连根拔掉的小草,任由风吹雨打,内心充满着深不见底的空荡和恍惚。学期伊始,学生会楼前各种学生自发的俱乐部正招兵买马,熙熙攘攘,一片欢声笑语,我却似乎处在另一个时空,与现实错置,不能理解身边的喧嚣,也无法排解莫名的惆怅。

继而是十年的隔绝:除了《华夏文摘》的陪伴,以及偶然逢年过节给家人电话贺卡问候以外,完全失去了和祖国的交流。殊不知,这正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十年。直到2001年第一次回国探亲,才猛然发现又一次时空错置。站在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大街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可救药地感觉到,这个世界已然与我无关。这就是曾经留给我那么多温馨回忆的城市么?我梦牵魂萦的北京,如今形如陌路!在我引为自豪的故都,我不能理解身边的喧嚣,也无法排解莫名的惆怅。

只有我的童年故乡,在我的脑海永远鲜活,永不退色。三十年时光把皖南家乡化成了浓浓的油彩:金黄、火红。那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和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走过无数城市乡镇,看到过许多摄人心魄的美景,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温哥华的海湾和森林,美国国家公园的红叶和水牛城的尼亚拉加大瀑布,一路寻觅,可就是见不到家乡那样的油菜花和映山红。直到回国省亲,正赶上油菜花开的季节,才重温了田野的片片金黄,嗅到了家乡的土地芬芳。我把这片片金黄摄入录象镜头,收藏起来,生怕它再次丢失。

思乡与爱情一样,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从齐豫的《橄榄树》到费翔的《故乡的云》,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到美国民歌《离家500里》。夜阑人静,异国他乡,轻柔舒缓的民歌象涓涓流水,浸润着我的心,那是 Kinston Trio 演唱的《离家500里》,全天下游子共同的怅惘。

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流浪的路何处是尽头?

记于2005年十月六日,水牛城

 

《朝华午拾》电子版目录

 

《朝华午拾》电子版

李家大院

 

 

朝华午拾

 

    作者:立委

 

《朝华午拾》目录

代序:我写朝华

一  乡愁是一张无形的网
二  书香门第
三  红小兵
四  小妹
五  外婆的回忆
六  爸爸保重
七  永远怀念亲爱的妈妈
八  朝华点滴
九  青涩少年
十  插队山村
十一   青春恋曲
十二   鸟倦飞而知还
十三  灰烬中的诗篇
十四  我的考研经历
十五  随恩师入行
十六  哭送语义宗师董振东先生
十七  我的世界语国
十八  世界语大会前后
十九:牵手
二十:初涉职场
二十 一:读慱生涯
二十二: 移民旅程
二十三:爸爸的小棉袄
二十四:时间都去哪儿了
二十五:创业之路
二十六:南下硅谷

 

 

《李老夫子遗墨》电子版

 

ChatGPT4 Translate

 

Title: "Morning Glory and Afternoon Collection" (E-Book Edition) Subtitle: Li Family Courtyard

Author: Li Wei

"Morning Glory and Afternoon Collection" Table of Contents:

Preface: Why I Write About Morning Glory

【1】 Nostalgia is an Invisible Net
【2】 A Family of Literary Tradition
【3】 The Red Young Pioneers
【4】 Little Sister
【5】 Grandma's Memories
【6】 Take Care, Dad
【7】 Forever Missing My Dear Mother
【8】 Morning Glory Moments
【9】 The Innocence of Youth
【10】 Joining a Mountain Village Team
【11】 Youthful Romance
【12】 Tired Birds Know to Return
【13】 Poems from the Ashes
【14】 My Postgraduate Exam Experience
【15】 Following My Mentor
【16】 Mourning the Loss of Semantic Master Dong Zhendong
【17】 My World of Esperanto
【18】 Before and After the Esperanto Conference
【19】 Holding Hands
【20】 First Steps in the Workplace
【21】 Reading Life
【22】 Immigration Journey
【23】 Dad's Little Cotton Jacket
【24】 Where Has the Time Gone?
【25】 The Road to Entrepreneurship
【26】 Heading South to Silicon Valley

Other E-Book Editions:

"Li Family Courtyard"

"Li Lao Fuzi's Remaining Ink"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

【立委按】《遗墨》的成书一半是学者门人对先生的纪念,另一半是为后学编纂语文教材。李老夫子三子,我祖父行二,留在家助理家政杂务,较少文字流传,算是为兄弟的学业铺路,做了牺牲。伯祖父和叔祖父在家学的传统中,舞文弄墨,常有诗文唱和。我们小时候,家父就常对我们津津乐道祖辈的正反论点及其辩论方式和技巧。下列伯祖父的论说文系列对应叔祖父的论说文系列(《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两兄弟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风格不同,才学同显,比较起来阅读,颇可玩味。论说文常就某一历史论题,如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的千秋功过,各抒己见,煞是好看。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

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論(93);
漢文帝減租除稅論(94);
勾踐卧薪嘗膽論(94);
懷與安實敗名論(95);
郭巨埋兒論(97);

===============

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論

憂樂人之所不能無也,然憂之不以其道,則憂切於此,而患生於彼,樂之不以其道,則樂之極,即禍之倚,此有國者不能不慎其所發耳。試以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論之,夫匈奴寇邊,始皇以帝位之難保,而築長城,江南風景,隋煬帝以游觀之未遂,而開運河。是憂也,是樂也,殆皆不得其道也。使始皇易憂帝位之憂而憂天下,則民心未附,思所以得之,遠人不服,思所以柔之,使煬帝易樂游觀之樂而樂天下,則民之所欲,思所與聚,民之所惡,思所勿施,未始不能繼世而有天下也。惟其不能如是,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開千古未有之巨工,而長城之築,猶焚詩書坑儒生之見也,運河之開,亦置離宮造龍舟之漸也,乃憂在胡人,而亡國之患,生於胡亥,樂在江南,而殺身之禍,倚於江都,是愈憂而患愈多,愈樂而禍愈大矣。推其滅亡之道,謂非一念憂樂之不慎歟。嗚呼,世之為國者,苟圖一己之私,而妄自憂樂,欲不為秦隋之續,其可得乎。

===============

漢文帝減租除稅論

論者以漢文帝減租除稅為仁,余竊以為智。考秦之亡,亡於嚴法,亡於孤立,亡於重稅,此大彰明較著者也。高帝約法三章,是除其嚴法也。大封同姓,是懲其孤立也。而於重稅,曾未計及。夫孤立乏援,與民無與,嚴刑峻法,兢兢者或可幸免,重稅則民不聊生矣。民之恨在是,秦之亡亦在是。文帝起自閭閻,深知民隱,故即位之初,遂減租除稅,一補高帝之不及,而固邦國之基。仁固已,其深思遠慮,非智者而能如是乎。

===============

勾踐卧薪嘗膽論

世多稱勾踐卧薪嘗膽卒達報仇之志,竊以為勾踐之為人,其心忍,其事拙,而沼吳者天也,夫人情莫不愛其身,至激於事理者不然,有所不得已也。越敗於吳,仇固宜復,然復仇之志,堅之於中,足已,而必卧薪嘗膽施之於外,究有何補,徒自苦耳。處己如是,待人可知。宜乎文種死而範蠡游也。吾故曰,其心忍,且春秋之世,弱肉強食,攻奪岌岌不可終日,豈有復仇而必之數十年後哉。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以之為強國之道可也,以之為復仇之方,則不可也。使勾踐未二十年而身死,則奈何,使夫差未二十年而先加兵,又奈何。縱不賚志以終,亦緩不濟急也。吾故曰,其事拙,以忍人為拙事,而達沼吳之志者,以夫差釋之歸也。放虎歸山,鮮有不為其患,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夫差不納子胥之諫,釋之以取滅亡,豈非天哉。吾故曰,其沼吳者天也。雖然,陳後主之亡也,亡於荒淫。漢劉禪之亡也,亡於愚昧。若勾踐之能起弱圖存者,亦鐵中之錚錚,人中之矯矯者也。

===============

懷與安實敗名論

昵聲色者,無大志,耽宴居者,無遠圖,盡人而知之矣,然盡人知之,而盡人蹈之,何也?蓋以聲色之足以惑,而宴居之足以戀也,則甚矣。膏粱醉飽之場,錮蔽斯人之心志者,不可勝數,可勝慨哉。晉之公子重耳,雄才大略者也,當其出亡適齊,納齊姜,以是言懷,良可懷也,馬廿乘,以是言安,良可安也。沉溺於此,不思遠圖,其志卑矣,重耳將老於齊矣。所謂取威定霸,垂名後世,無可望矣。其去駑馬戀棧豆者幾何,齊姜知其然也。曰:懷與安實敗名,夫齊姜女流耳,生長不離宮中,步履不出閫外,而其言如此,是殆女中之丈夫乎?吾因之有感焉。千古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名。所謂非常之人者,大抵不囿乎俗情者也。抱百年未盡之思,而一日之歡娛不之計,設後世流芳之想,而目前之逸樂不足謀,襟期磊落,倜儻不群,此豪傑之事功,非流俗人可及,亦豪傑之名譽,非流俗人所敢希也。況懸弧設矢,肇自初生,揭地掀天,方為奇士。男子志在四方,固有不可以一世者,倘於所懷而亦懷之,於所安而亦安之,則酣豢熏心,頓灰素志,託人宇下,不作別圖,而惟沽沽於聲色,役役於宴居,雖以雄才大略之重耳,亦不能於史冊增光,而直與草木同腐焉耳,有是以潭,人生名譽,成敗何常,一念之差,毫釐千里,可不懼哉。

===============

郭巨埋兒論

人孰不孝其親,孝親天性也。人孰不慈其子,慈子天性也。不孝者不能慈,不慈者豈能孝哉。然則,何以論郭巨之埋兒,蓋巨家貧以兒分母食,埋之以專事母,似孝實非孝也。夫巨之兒,母之孫也,人固愛其子,母亦愛其孫。為人子者當勉為奉事,以養其體,善於撫育,以養其志。雖甘旨有缺,藜藿不充,而兒孫滿目,繞膝承歡,含飴弄孫,晚景堪娛,母之樂不稍減也,孝莫孝於是矣。而巨竟不出此,以埋兒而事母也,當兒之將埋也,尺許小兒,輾轉鳴哀,高年老母,依門揮淚,母方恨其老而不死,以致子而絕嗣,吾知兒朝埋,母不夕生矣。母縱不死,養體不如養志,古訓昭然。埋兒以養母,是禽獸之養也,烏足以為孝哉。或曰,誠如子言,何以一鋤甫掘,萬金粲然,得毋誠能格天,天賜之以成全之耶,非孝而何。曰,非也,埋兒得金,是偶然耳。果蒼蒼者能成全之,則巨不貧矣,何用埋為。巨以偶然得金,以為天賜,而彰其孝行,是又惡而狡者也,豈近情哉。凡事之不近乎人情,與夫違背乎天性,不足以為訓,故備論之。

===============

《夫子遗墨:附载应文世兄近作-论类》影印件

立委当年手抄注释《李老夫子遗墨》扫描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雜作類》

夫子遗墨-雜作類

牧氏三公祠重修落成祝文

盈虧者、理也,興廢者、數也,而虧者補之,廢者舉之,則又恒視乎人事,而理與數退處於無權,蓋人定可以勝天,有志者事竟成,天下事類如斯也,而貴族重修公祠,尤堪首屈一指焉,聞貴公祠之建,始於清初,創自某公,地勢宏敞,棟宇嵯峨,前後則山水迴環,左右則人烟稠密,陰陽合矣,靈秀鐘焉,具此天時,憑茲地利,宜乎人文蔚起,戶口殷繁,增貴族光,為全邑冠矣,不謂時過境遷,年湮代遠,久經風雨之摧殘,幾歷冰霜之剝蝕,外面雖具鴻規,內容實生蟻蛀,寶龕之毀,畫棟之頹,固先人所不及料,亦後人所無可如何者也,貴族紳耆,暨諸執事,甫經目見,倍覺心傷,既痛木主之無依年復憂年成之欠稔,客歲春,群將祭掃之誠,翕建重修之議,召號族人,詳查支派,準擬按丁斂費,擇吉興工,此孝子仁人之用心,深且遠矣,而貴族素敦孝友,夙重睦親,一倡於前,百和於後,今歲秋,族長長松命族紳承詔督修,邦盛管理,某某等監修,爰擇某月某日,豆芬俎苾,敬宣慰於先靈,勤勤怠懲,申告誡於執事,培故址而加高厚,改兩進而起三重,棟楹俱系雕龍,廳室實堪旋馬,有基無壞,具不敢忘本之心,踵事增華,愈以見敬宗之篤,叨在愛末,謹識俚詞,祝曰、於皇列祖,在天之靈,惟神呵護,喆士雲興,美哉輪奐,是依是憑,千秋萬歲,明德維馨。

====================

祭滕母胡老孺人文(代)

受業弟根心(”根心”小字號)謹具香帛牲醴之儀,至祭于先房兄上(”上”小字號)振下(”下”小字號)鏞老夫子之德配胡老孺人靈座前,百拜而言曰,呜呼、金風播兮栗冽,玉露零兮生涼,孺人行将發殯兮,佳城擇吉而歸藏,想孺人之德兮,頡頏孟德曜,而後先輝映於敬姜,自幼而壮壮而老兮,所谓卓然特立於女界中者,又非更仆所能揭其蘊而道其詳,綺歲于歸於某郡兮,雞鳴交警,相夫子秉鐸於鱣堂,固匪直操井臼主中饋,而擅美於烹飪酒漿,兩誕麟男兮,迭迓庥祥,良繇賢淑之所感召,為之積厚而流光,胡佳人之多難兮,泰山頹而良木壞,門庭內外,在在皆遺累於未亡,翳中年丁此大故兮,魂魄落而神志悵悵,奈高堂之待養兮,子職誰襄,回顧膝下兮,尤為血淚盈眶,爰道夫子之遺意兮,託孤於不穀,倍覺心傷而語長,維時不穀(”不穀”小字號)之侍側兮,裂膽斷腸,詎敢如命兮,只勉効涓埃,而攢(”攢”字跡不清,左旁或非提手旁)助於其傍,幸長男聰穎兮,母命不忘,從游數載兮,奚翅冰寒於水也而青勝于藍,旋入政界兮,功垂邦國,而聲名洋溢於他鄉,次男承業兮,恪守農桑,家風大振兮,俾熾俾昌,於此見孺人之家法嚴明,足以箴扆銘几,歷百世而炳炳琅琅,假令理足奪數,惟天降康,將見八旬之在即兮,兒孫上壽,親友稱觥,而獻南山之祝者,直達乎政學於紳商,詎料耄歲倦勤兮,寶婺藏芒,竟一旦乘蒼魑而駕彩鳳兮,飄飄乎長返於仙方,嗚呼、何木不萎乎,何草不黃,俯仰天地兮,一大悲場,如孺人之德而永逝兮,鄰里鄉黨為之黯然而神傷,矧不穀誼叨世族兮,能不泣淚兩行,詰朝發靷,芻東是將,孺人有知,鑑此清觴,哀哉尚饗。

====================

為王氏宗祠題主祝文

恭維 王氏,邑北望族也,其先宗祠軒敞,閱世增修者數,迨民國某年重修神座,梗於歲,今秋族尊等命蔭三先生續竣厥事,孝思維則,於是乎在,學香(“學香”小號字)忝屬莩葭,愧無倚馬之才,幸獲登龍之價,謹為祝曰,二望相傳,三槐繼起,將相公卿,滿門桃李,派衍皖繁,達人故里,懿爍宗彝,箴扆銘几,祠宇鱗眴,矞皇麗綺,東壁西林,華冠珠履,神座森嚴,違颜尺咫,福蔭桂蘭,盈庭萃戺,食舊服先,文孫文子,仕進蟬聯,三科九旨,壽考徵疇,載歌麟趾,穆穆雍雍,園橋讀禮,霜露占时,迎庥迓祉,俎豆升馨,明德远矣。

====================

程母金孺人像贊 并聯(代)

恭維賢母,綺歲來嬪,德崇孝敬,誼篤親鄰,天年不永,是否前因,靈光照耀,庇佑後人,聯曰:

閱世春秋過半甲。
當家機荻受千辛。

====================

牧翼雲先生六旬匾額序言(代)

先生天資敏達,器宇宏深,早年雞窗攻讀,學闡朱程,此先生之智德也,虎觀談經,蔭儲桃李,此先生之仁德也,旋因民眾推為都董,秉公論事,有剛有柔,此先生之勇德也,十數年經營族產,督修宗譜外,猶有餘貲,以奬勵後學,愈見先生之明德遠矣,今者六旬大慶,爰為祝日,積德延年。

====================

暑假自修箴言

人生學業,詎可怠荒,惟兹酷暑,疫毒宜防,竹林结契,相得益彰,北窗高卧,道悟羲皇,勤于修養,師亦何常。

====================

募捐緣啟(代)

蓋聞陰陽合德,化普庥和,僑释同門,功歸利濟,是以神道设教,厥有由来,舊制重新,曷云能已,恭維
觀音大士,早登道岸,先發跡於普陀,廣渡慈航,緣化身於磕麓,威靈顯應,獨冠古今,棟宇墻垣,偶遭倾圮,貧僧惟學(“惟學”小號字)徒供梵贝,無術點金,败衲伊蒲,不加究问,禪宫寶座,宜壮觀瞻,無如客歲倡修,仍虧一簣,今者勸募,尚賴十万,所幸者舉念菩提,回頭是岸,好施君子,德量无涯,樂善大家,心田广種,夫固有名籤仙錄,佛已證千,顶戴香盤,禮隆合十者也。

====================

文昌聖誕祝文

維今
民國十有四年,歲次乙丑,仲春月戊寅朔,越祭日丁亥,老蘭香館學生某某等,謹以飲水思源,食德念舊,功昭民物,固崇俎豆於千秋,業創技能,猶享馨香於百代,矧文昌梓潼帝君,六星煥彩,將相分曹,大道為公,鑒觀不爽,操文明進化之大權,典學術昌明之宗教,凡誠意正心之士,默荷栽培,敗常亂俗之夫,顯加創斥,維帝察物,不爽靈衡,凡我同人,用昭炯鑑,茲當聖誕既臨,神功宜報,學生等敢備禮物,謹表微忱。

====================

春 晴

原夫鴻鈞運轉,駒隙光催,每值良辰,頻招遊子,是以李白桃園赴宴,乘此春光,古人秉燭夜遊,續茲晴景,慨自雷師促駕,風伯騰空,水色雲沉,山光霧績,雖云沾衣欲濕,吹面不寒,泥帶潤而香多,田將犁而水足,而究之桃唇近黯,柳眼含羞,鵲語聲稀,鶯歌喉澀,邀朋踏翠,畢竟有約重申,修禊迎祥,竊恐空過上已,覩苔痕之積翠,聞杜宇之愁啼,未免有情,誰能遣此,今幸時當鼎盛,象著離明,羌旭彩之迎辰,亦天光之近午,指紙鳶於碧落,羡巢燕之得泥,過桃李之墟,賣花聲到,訪枌榆之景,賽社人來,固覺春色鮮新,際江山之乍霽,晴景綺麗,壯天地之大觀,至於柳值未央,歌傳子夜,桑陰低綠,勾留秦地羅敷,草色迷青,牽動漢家年少,薰晴風而似醉,酒壓吳姬,趁晴曉而凝妝,悔生越婦,則有鬥雞走狗,色荒並作禽荒,舞榭歌臺,卜晝還期卜夜,嗚呼、洛陽三月,金谷幾時,縱教海屋籌添,亦是巫山雲幻,小窗坐而讀易,覺春日之無多,長門寂而飛花,何春風之太薄,絕少春寒賜錦,每因春色惱人,芳信頻催,花朝已度,又孰不年華誌感,神傷寒食之天,旅邸牽情,魂斷清明之路,要之、物理盈虧原有數,請飽看景色十分,人生行樂貴及時,說什麼烟花一夢。

====================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義

戰國有孟子,固懷仁而處,抱義而行者也,當日者梁惠嗜利,則以仁義直折之,而於告子仁內義外之說,則又辨正之,而不留餘力,按七篇大恉,凡以仁義昭示天下,固已不下千萬言,至告子上篇,則曰、仁人心也,義仁路也,其言尤章章明矣,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寂然不動之中,渾然萬理,此固無貴賤無聖凡者也,顧渾言理,人猶或苶然矇瞀,悵悵無之,祈之曰仁曰義,庶幾得所趨向矣,顧統言仁義,人猶或疑為外鑠,視若危途,指之曰仁人心義人路,則反身即是,舉趾如歸,尚何高遠之有哉,且所謂仁人心義人路者,就人所易曉者言之,有提醒斯人之意,非借况也,自天命謂性言之,彼蒼賦畀,有仁然後有心,仁與心原無二致,自率性謂道言之,身世應酬,有義然後有路,義與路本無兩歧,雖仁至義精,神聖之極功,原非易造,而究之慈祥惻怛,方寸之流露皆真,因應化裁,藐躬之率繇有準,心在內也,而仁為生初之德,固非外來,路至邇也,而義則跬步難踰,亦非迂遠,原夫人之所自始,覺仁義本於先天,心路屬于後天,人不知先天之所自有,當知後天之所不無,孔子云,我欲仁,斯仁至矣,欲之機動於心,欲仁斯仁至,則仁即人之心也可知,又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道為義體,義為道用,道而曰由,則義即人之路也又可知,說者謂人性有五,僅指以仁義,得毋涉於偏乎,不知以陰陽五行論,則木火皆陽,金水皆陰,而土無不在,以人性論,則禮者仁之餘,智者義之歸,而信亦無不在,吁、寸衷觕發,悉見天真,咫尺推行,皆關裁制,仁義之切於人如此,則禮智信可不言而喻矣,大凡事之屬于後起者,適逢其會,忽分或有忽合之機,偶失其緣,乍即已蓄乍離之勢,仁義則與生俱來,書曰、維皇降衷,若有恒性,仁義即人之性,既非忽合,何有忽分,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仁義即人之則,既非乍即,何有乍離,是仁義無可名,名之曰人心人路,蓋以舉世茫茫,與之言仁義,或愳囏深,與之言心路,庶憙隰(“隰”字迹不清,耳旁脱落)易也,此所謂就人易曉者言之也,中庸云,仁者、人也,義者、宜也,子思氏之解仁義,已為批卻導窾,深明辜較,孟子本師訓而申言之,則凡高遠仁義者,不知仁,且問心,不知義,且觀路,夫亦可以猛然醒憬然悟矣,戰國時,楊墨之言,充塞仁義,孟子辭而闢之廓如也,千百載後任異類之機心變幻,世路巇嶇,而我族得知以仁存心,化苛殘為親愛,以義為路,啓荊棘為康莊,終能卓越(“越”原文左上为“吞”左下为“止”,右同“越”,疑“越”之异体字)於五大洲,而不失為文物聲明之國也,噫、繄誰之力歟,是有望於求之者。

(见 李老夫子AIGC 诵读自己的作品)

====================

修利隄防義

粵若稽古唐虞,洪水橫流,懷襄告警,巍巍神禹,受命治水,江漢朝宗,蒸民乃粒,三代以來,天下無水患,吁、夏后之德,侯其褘而,顧治洪荒之水患,莫詳於禹貢,而備時雨之水患,莫悉於曲臺,觀夫月令季春言備雨患,先在修利隄防,竊嘆先王之為民謀者,其法良,其意美矣。夫雨降水騰,勢也,無以束之,則洶涌湠漫,猶洪荒也,爰有堤防,曷修利之,按隄限也,有限止之義,又岸也,有岸然高起之象,是蓋所以束水,而使之不旁溢也,說文防隄也,隄訓限,防亦訓限,與穀梁傳艾蘭(“蘭”字草头几乎不见)以為防,戰國策云有長城鉅防之防同義,攷周禮稻人掌稼下地曰,以防止水,防猶隄也,所以止水而殺其勢,又匠人曰,防必因地勢,蓋防以止水,必因地勢,欲其堅也,又曰善為防者,水淫之,淫謂浸淫,浸淫者泥沙淤積,助其垢也,又凡為防者廣與崇方,其閷三分去一,大防外閷,蓋閷者減削之意,防基三分上二分,則堅固,大防則基三分之外,上二分之內,閷而又閷,其防愈固,又凡溝防必一日先深之以為式,里為式,然後可以傅眾力,式訓準,謂凡為溝防,必先以一日所作之深淺尺數,為後此之準則,俾里中皆以此一日為式,傅集眾力以成其功,凡此者皆防之制也,至修利云者,或者有基無壞,而有加崇培闊之意焉,抑又聞之川壅而潰,傷人必多,似隄防亦不足恃,不知隄防不足恃,得毋有失之疏虞者乎,先王憂之,迺召司空,命之曰,汝司空,當春季,宜先有事於隄防,司空曰俞,於是循行國邑,下一令曰某隄某防,基患其薄焉,爾萬民曷早為之圖,則見邦畿中舉鍤挈畚者麕集赴工矣,又下一令曰某隄某防,上慮其削焉,爾萬民曷早為之圖,則見邦畿中舉鍤挈畚者麕集赴工矣,且周視原野,下一令曰某隄某防,基患其薄焉,爾萬民曷預為之計,則見郊遂中牽轝載裏者犇走恐後矣,又下一令曰某隄某防,上慮其削焉,爾萬民曷預為之計,則見郊遂中牽轝載裏者犇走恐後矣,若夫度其隰原,相彼形勢,或增一隄,或加一防,是在司空斟酌妥議,曲體天子惠愛之忱,總期於有益於民而後已,迨至厥工告竣,有修無廢,有利無害,幸而五風十雨,玉燭調年,則曰天子之福,即不幸月離于畢,致慨滂沱,而抵禦既堅,亦有恃而不恐,語曰、有備無患,其斯之謂歟,要之、隄防所以蓄水,而為旱潦之備者也,至水潦既盛,則有不可專恃隄防者,此溝瀆道路,所以又有道達開通之詔焉。

====================

性猶湍水也决諸東方則東流决諸西方則西流義

天下事有愈譬而愈明者,有愈譬而愈歧者,非不巧於取譬也,特不知誰何,而但膠己見,斯不無毫里千里之差,告子言性,首譬以杞柳,繼譬以湍水,可謂巧於取譬矣。顧以水譬性可,以湍水譬性則不可,以水之流譬性可,以水之東西流由於决諸東西譬性則不可,何言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寂然不動之中,渾然萬善,樂記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若湍則波流瀠洄之謂,水曰湍水,何靜之有,又況有耳目,斯有視聽,有口體,斯有言動,此自然之理也,順其自然,斯無視不明,無聽不聰,無言不義,無動不肅,至於决則疏淪之謂也,决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為之,亦後起者也,若性則原於初生,書曰、維皇降衷,若有恆性,固有之良(“良”,字跡有些怪異),原非後起,以後起者況性,歧其道矣,告子不此之察,其於論性,首譬以杞柳,而志在於為,繼譬以湍水,而志在於决,皆以後起者論性,而性之為性,不明於天下。於戲、以湍水論性,摶激乎人,與以杞柳論性,戕賊乎人何以異,彼猶不知自(“自”字跡不清)悔,至謂生之謂性,則是犬馬乎人而不顧矣,噫、異端之為害,大矣哉。

=============

《夫子遺墨:雜作類》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對聯類》

夫子遺墨:對聯類

== 楹聯 ==

老蘭香館

老曲管絃,蘭亭重敘。
香村桃李,館舍生輝。

崇實學校

崇德既由徙義
實至自有名歸

將軍府(代)

將帥無情,有威可畏。
軍師按律,不令而行。

團防局(代)

團合地方,同初虐害。
防周鄉閭,共享太平。

其二(代)

團結起來,藉為保護。
防其不備,自享安寧。

學堂(代)

學宗孔孟,
堂集英雄。

蒙館(代)

蒙以養正,
館於上宮。

聽濤軒(代)

聽鳥問花,得閒中趣。
濤摧波激,作世界觀。

其二(代)

聽命無須造命,
濤聲遙助書聲。

行餘別墅(代)

行止有何思,莫負庭前風與月。
餘閒無別事,聊培階下桂兼蘭。

避炎堂(代)

避世甯招趨世笑,
炎風難比惠風和。

潤民堂(代)

潤屋難,潤身尤難,讀大學一篇,財德所以分本末。
民族重,民權更重,遵中山三訓,生靈由是迓庥祥。

深愛堂(代)

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倫常作用,本不假夫修為,況我族宗支相衍,祖訓堪稽,惟期億萬年,
諸父諸兄,悉體此良知良能,由淺入深,極深自淺。
愛之則愛,憎之則憎,德怨分明,或恐傷於恩義,矧吾家祠宇重新,人心大洽,尤望千百世,
賢子賢孫,慎勿忘起孝起敬,化憎為愛,有愛無憎。

就正學塾(代)

就其淺矣就其深,因材而教。
正乎己者正乎人,惟道之從。

治匯堂(代)

治人好似春風被,
匯海方教度量宏。

順興礱坊(代)

順理順情,功歸精粹。
興仁興讓,德就磨礱。

裕生漕坊(代)

裕我民,既醉既飽。
生者眾,如罔如陵。

其二(代)

裕後光前,學商集慶。
生財足用,醉飽延祥。

敦本堂(代)

敦厚垂型,沐過去宗功祖德。
本根遞殖,希將來子肖孫賢。

德昌堂(代)

德門仁里春風好,
昌後光前氣象新。

其二(代)

好德有如春色麗,
克昌足見後人賢。

三益泰米行(代)

益萃同人,朋當錫百。
泰臨无妄,信可圖三。

地藏廟(代)

地方共唱南無,宗教歸依,苦海風波胥底定。
藏化由來東漸,菩提覆被,情天雨露亦流甘。

馬霸關廟(代)

馬匹刀單建殊勛,留得忠義垂千古。
霸功王道本異術,恥與吳魏論三分。

龍王廟(代)

龍騰云,虎嘯風,兩磕東西,為虐無憂於旱魃。
王尚道,伯任術,一沖上下,設教必藉夫神靈。

中分徐村十年大會三夜目蓮戲(代)

漫說聖學戒戲遊,看到三夜新妝,天堂善人室,地獄惡孽郛,彰往察來,可演作春秋袞鉞。
須知熙朝宏教化,即此十年大會,干羽左右階,衣冠文武位,引商流徵,早繪出黼黻昇平。

離垢庵(代)

離家作客非離佛,
垢面如囚不垢心。

賀離垢庵桑園之喜(代)

負螟蛉,教之誨之,將來似我。
趁幼童,齋也明也,定作真人。

法 雲 寺(代)

法普護乎無邊,若保赤子,慈航直達波羅,佛法妙維持,俾十方不法凶徒,驚回覺路,
放下屠刀,?(此處空白,原文缺一字)鎖意馬心猿,同遵法守。
雲糺縵兮為瑞,來脈紅花,覆釜洵多佳景,卿雲供點綴,招一時如雲勝友,覽觀鵲水,
翠挹龍華,收拾吟鞋醉杖,共入雲深。

老友猜猜,補字為盼。"閉鎖意馬心猿"?
锢锁意马心猿,收拾吟鞋醉杖。 - NewStar
钩锁意马心猿 -shijie:小立委深得李家先人真传,一样的神道。

其二(代)

法網疎而不漏
雲山仰之彌高。 

-------------------

== 喜聯 ==

明然(代)

明德垂型,齊家伊始。
然藜照讀,博義以成。 

其二(代)

明厥人倫,琴聲合作。
然逢太乙,藜照增輝。 

開平

開懷暢飲新婚酒,
平日同賡好合詩。

笑春(代)

笑語連霄,月圓三五。
春秋不老,歲慶八千。

國寶(代)

國士無雙,風流是翊。
寶妝成七,月照生輝。

應瑞(代)

應祝有三,多男並慶。
瑞輯惟五,懋德之徵。 

其二(代)

應叶熊飛,夢形惟肖。
瑞徵麟定,公姓實繁。 

家隆(代)

家室攸宜,樂茲鐘鼓。
隆平雅化,起於閨房。

立柏(代)

立聘定儀,鵲橋始駕。
柏青松翠,魚水常歡。 

秀柏(代) 

秀外慧中,具稱佳偶。
柏青松翠,共樂長春。

天慶(代)

天然佳偶乾坤定,
慶賀良辰福壽長。

其二(代)

天長地久鴛鴦譜,
慶雲景星鸞鳳妝。

日新(代)

日月同輝,陰陽合德。
新婚乃爾,舊好如初。

宗佩(代)

宗守聖經,修齊為主。
佩紉古訓,敬禮如賓。

其二(代)

宗傳西江閨房化,
佩服東萊博議文。

-------------------

== 壽聯 ==

華夏落成兼六十紀念

畫棟凌霄,謀垂燕翼。
華堂佐宴,瑞獻蟠桃。

其 二

巧奪公輸,奐輪增美。
宴開王母,堂構生輝。

五十紀念

五福並臻,用光錦帨。
十年再祝,迭獻蟠桃。

湯佐平先生三十紀念 

佐理有方,得華封祝。
平安無事,即海上仙。

-------------------

== 輓聯 ==

陶老太太遺言(代)

是事總稱心,無如冢媳先亡,在當年殊為恨事。
臨終有甚囑,惟恐後人不繼,雖今朝難算令終。

輓本生母陶老宜人

育子任嘔千斛血,
思親空斷百年腸。

承重孫輓祖母陶老宜人(代)

先君未弱冠而遂亡,荻後機前,顧復時揮重慶淚。
小子愧承宗之無狀,苫餘塊畔,呼號慘見本生哀。

滕老宜人遺言(代)

最恨是蒼天苦我,五福陳疇,康甯獨缺,彭殤本難齊,無如姑養不終,夫義未盡,
提起一生婦道,抱愧良多,到今朝歷數已窮,赧顏見先宗列祖。
料得來大造催人,百代過客,上壽罕聞,存亡胡足計,且喜兒都成立,孫各英明,
幸叨屢世善緣,克昌厥後,庶他日家聲共振,鴻號熙萬歲千秋。

輓曾祖岳母陶老宜人(代)

忝列東床,慈愛不遺四代末。
為參西母,春暉頓覺一朝歸。

輓太太師母陶老宜人(代)

偕學子門喜登龍,聆懿訓諄諄,承顏叨附再傳後。
作古人魂歸駕鶴,痛慈顏渺渺,入幕空將兩淚垂。

其二(代)

荻訓及再再傳,四世門生沾教澤。
芳徽不數數覯,千秋閫範益馨香。

輓姻伯母陶老宜人(代)

積德行以啟門楣,想當年懿範常昭,早已賢聲馳閫外。
由世交而聯姻婭,痛今日慈顏頓杳,空將血淚洒靈前。

輓魯伯郊先生

想到同遊泮水,似在眼前,兩地本相知,無端噩耗遙聞,含情欲淚。
問來染病根源,何須說甚,百年容易過,祗為創垂可繼,凡事皆空。

輓操紫東先生之母

婦道本難名,即茲井臼必親,可算閨中崇儉德。
母容雖已杳,幸此機荻(疑為“荻機”,平仄可存)還在,永為閫內樹儀型。

輓汪海秋先生(代)

北方學者未之先,恨我無緣,莫獲及門沾化雨。
南人好文是其性,胡天將喪,空教曠代仰宗風。

輓胡先杰先生之母(代)

佐先夫子大振家聲,處室嚴明,論逸論勞遺母訓。
與賢郎君同輔公益,登堂瞻拜,問民問歲繫人思。

輓朱華先生之祖母(代)

慶母年達八秩有奇,淑德素昭,閫內千秋延口澤。
論世誼在再傳之列,慈顏未覩,靈前一柱獻心香。

輓強昌道先生之母

慈顏博四世之歡,具教堂上春深,一室和平徴豫順。
寶婺煥八旬有幾,不謂人間秋早,滿城風雨掩光芒。

輓張世康先生

時當罌粟初開,方期壺貫新漿,掃榻臨軒邀共賞。
地隔陽關幾許,忽值曲聞折柳,生離死別歎同悲。

輓駱宗親先生之母

佐先夫子增宗族光,機荻垂型,幸家聲之丕振。
與大令郎結朱陳好,葭莩竊附,緬母範而莫追。

輓承輔俊先生之母

閫內閫外無間言,淑德啟門楣,滿室桂蘭俱挺秀。
家樂家聲均丕振,慈顏歸泉壤,千秋機荻益生輝。

輓楊萬元先生(代)

公真有三代遺風,直道而行,手澤千秋垂令緒。
我忝屬數傳末愛,生芻是束,心香一柱表微忱。

輓李允珍先生

燕翼貽謀,兩嘆老翁空畫策。
龍門待步,獨留少子繼書香。

輓李步霄先生

啟門第以詩書,遺澤蔭桂蘭百世。
為國家儲器識,盛名留政學兩途。

輓李步霄先生之妻

慈蔭告終,桃李桂蘭增感泣。
徽音遠播,鄰里鄉黨載謳歌。

輓李達燮先生(代)

長校歷八年,濟濟一堂,堪為磕山端族化。
染疾僅數月,奄奄千古,空教故里仰宗風。

輓古學卿先生

學道從赤松遊,世事茫茫君不問。
卿雲隨白帝去,秋風瑟瑟我含悲。

輓湯國貞先生

名望冠一鄉,宗族增光延世澤,
交遊經卅載,老成頓謝動人哀。

輓駐不丹尼泊爾公使張老師鼎成夫人陳師母韻清(代)

韻藉著文壇,何期詠雪無聲,衾冷頻揮夫子淚。
清貞留淑閫,不謂御風莫返,樓空頓起學生悲。

輓姚浩如先生

聯姻係屢世通家,想當年室邇人遐,兩地樹雲縈春夢。
勸學推繁陽巨擘,痛今日山摧斗折,滿城桃李泣秋風。

輓前清遊擊邢可祿先生

牛衣終夜泣,安期志願能償,乃翁投筆請纓,幹來偉烈薰天,真箇江漢波平,淮揚浪靜。
馬革裹屍還,亦是遭逢不幸,此老歸鄉衣錦,尋至將星墜地,頓使枌榆罷社,桑梓遏音。

其二(代)

競渡沿為俗例,旌忠表烈,戴德共此至情,矧舊僚屬許久隨營,幸資矜式,忽聞新捐館舍,
蒲節無歡,聊偕多士雲從,弔遊擊,祭參台,舉哀徧漢水東西,豈衹泣傷司馬。
征蠻越彼蘆溪,盡瘁鞠躬,報國同成往事,在後君子悠然遐想,棖觸滄桑,每當譜曲江城,
梅花頓閼,雅趁一帆風利,過華陽,達蕪埠,考古遊長江南北,應亦感係將軍。

李允珍先生遺言(代)

產業本無多,能服先疇,終畝應歸兒媳事。
詩書如可續,得光舊德,充閭尚望子孫賢。

輓潘維文先生之父(晚年茹素)

以田舍翁,持家唯一,守本分義方垂訓,爰崇師道,佑啟後人,遺澤逮來茲,
早知堂構相承,大振家聲延舊德。
晉杖鄉壽,閱世良多,鑑末流殺氣漫騰,用結善緣,完全故我,修真登極樂,
猶幸典型尚在,堪為世教作功臣。

輓楊萬元先生

處世秉赤心,慨慕老成,尚有典型垂後日。
起家由白手,追維德澤,備嘗辛苦想當年。

輓古際澄先生

楊州夢覺回,問事不如賦閒樂。
陽關曲疊唱,送行頓起永離悲。

輓汪理卿先生

因好友而聯姻,弱女歸甯餘,朔吹初呼,曾嘆風霜催北道。
何吉人之不佑,賢郎永訣後,春容未動,旋傷烟雨蔽南天。

輓高茂修先生

本數傳家學淵源,乃祖是繩,麟角鳳毛宗族寵。
閱幾日秋光慘淡,伊人何在,葭蒼露白地天愁。

輓強聚元先生

就耕讀以啟家聲,羨公克盡義方,遺澤千秋不朽。
值曉近而敦古處,令我追維直道,抗懷三代之間。

輓父(代)

極盛原難為繼,門第式微,我父親具有深心,留得來遺業增新,積書依舊。
操勞頓過其度,參苓罔效,余小子遽當大事,慘不盡兩兄棄世,老母呼天。

其二(代)

境遇亦何常,處富貴易,處貧則不易,我父親理家有道,
服疇漸免饑寒,患已慮,心已操,想當年勤儉自持,幾無虛日。
孝思本靡盡,養口體難,養志為尤難,余小子從役多艱,
陟岵(原文缺字,依照手體補字)空勞瞻望,藥未嘗,湯未奉,痛今日音容具杳,永訣終天。

其 三(代)

零丁孤苦,衣食誰依,我父親赤手起家,掙得來華屋成村,良田接壤。
愛見愾聞,音容何在,余小子素帷枕塊,慘不盡秋風雁斷,夜雨難鳴。

輓 妻(代)

于歸僅數載,產男不育,尚望將來,詎知祚薄門衰,竟至鏡破一隅,釵分半股。
染病未匝旬,享壽無多,雖云氣數,無如形單影只,遺累老母泣媳,幼女呼娘。

輓 友(代)

城市本喧囂,君賦閒居尋樂趣。
老成已凋謝,我為末造動悲觀。

其 二(代)

公益賴維持,直道而行,絕勝春風惠我輩。
老成雖凋謝,典型尚在,每因夜雨泣伊人。

輓 師(代)

受業雖有先後,祗因講席宏開,同滿堂狂狷中行,叨立門前三尺雪。
染病久經歲月,不謂挽歌遽唱,偕幾輩親朋弔客,愁看門外一行車。

輓 師 母(代)

荻機催夏楚,興雞先,眠鳥後,佐夫子孕育時髦,想當年懿範可親,曾立門前盈尺雪。
巾幗捋鬚眉,光舊德,廓丕基,率兒輩贊承遺緒,痛今日慈顏頓隔,空教閫內溯宗風。

輓太親家(代)

耕讀啟家聲,門第光輝增盛況。
朱陳結世好,老成凋謝失瞻依。

輓太岳母(代)

寶婺煥七旬,有德之徴,有年是。
慈雲沉太岳,母儀雖杳,母範存。

輓岳母(代)

值中年家政獨操,撫育兒曹,惠愛未嘗遺半子。
甫上壽婺光倏晦,追維婦道,教言無自覓重申。

輓叔岳(代)

泰山其頹乎,不才頓灑南容淚。
斯文將喪也,合邑同嗟北斗傾。

輓繼母(代)

憶昔靈萱蔭萎,門祚幾衰,我母親再造起家,機荻亦然無恙。
於今寸草心長,春暉莫駐,余小子重嗟陟屺,肝腸愈見俱催。

輓乳母(手抄補遺?)

一飯尚酬恩,況襁褓提攜,只少懷胎十月,
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夫子遺墨:对联类》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詩賦類》

夫子遺墨:詩賦類詩賦類

== 七言絕 ==

乙亥歲元旦翌日天气晴明作詩四首且寓有新正發筆意

命僕新裁五色箋,拈毫隨意寫春聯,鴻鈞乍轉天光好,畢竟今年勝去年。
新試龍鬚記歲華,春風乍轉到天涯,前朝元旦災黎苦,乞食流離忍受嗟。
新禧握管墨生香,纔覺春風意味長,待到花朝逢上巳,世間無處不芬芳。
清晨染翰賀新正,幾句春情信口成,準擬命童延舊雨,同攜柑酒聽流鶯。

 

丙子年元旦偶成

賀年早起見銀裝,六出花飛兆歲穰,料得今秋歌大有,千門萬戶謝窮蒼(穹蒼)。
欣逢元旦敬天香,瑞雪紛紛襯曉光,預報今秋年歲熟,故將徧地作銀裝。
元旦焚香告地天,雪花預報是豐年,詰朝旭照兒童喜,賽玩前宵壓歲錢。
誰知雪霽路難乾,旱地災黎實可憐,傍曉提藍偕不惜,拜年變作是跑年。

 

和汪學洋先生因旱災有感原韻四首

滿望今秋稻穗黃,磨鐮霍霍白如霜,誰知有土皆成赤,浩劫分明莫躲藏。
搔首躊躇問太虛,為何雨水不流渠,可憐世界癡迷者,空禱桑林並舞雩。
廿年大水最堪哀,旱魃如今又釀災,為問好生猶是德,天心何日可能回。
終日臨炊嘆米無,鄉邨胥動癸庚呼,實行告糴祈賢宰,為救民生莫緩圖。

 

柳絮

柳岸風來景色鮮,顛狂弱絮滿窗前,拋書乍覺春光老,怕聽園林叫杜鵑。

 

中秋月 (四首)

月到中秋缺處圓,光明猶似別離年,漫漫長夜愁聽滿,獨倚樓楹幔半懸。
一輪皎潔是中秋,捲起珠簾上翠樓,屈指前宵猶未足,蟾宮缺處廣寒修。
滿輪秋色掛銀河,對影成三夜若何,莫笑登樓拼酩酊,一年明月今宵多。
一輪月色占秋光,露白風清桂亦香,想是銀河經水洗,留茲皓魄耀天章。

 

麥浪

萬頃波濤是水中,緣何綠畝浪浮空,只因麥穗憑風起,舞翠翻花草偃同。

——————————————————————-

== 七言律 ==

大磕山

峭壁千尋一望中,五官迎送帝居同,
風高藍族家聲遠,雨洗紅花地脈通,
鵲水東環雲影靖,鷹尖南列畫圖工,
笑牠陵谷頻遷徙,俯仰興亡總是空。

 

田家樂

原來至樂是田家,畢竟栽瓜便得瓜,
春韮剪芬嘗夜雨,秋菰收熟餉朝霞,
風徐荷靜涼堪納,雪壓爐紅炭不加,
最好客來兒伺坐,酒酣耳熱說燈花。

 

因潮漲有感

奠厥山川禹跡終,偶因潮漲不朝東,
禾苗只餉魚蝦飽,賑貸難周庶類窮,
漠漠水田皆白鷺,嗷嗷渚陸盡哀鴻,
塵容菜色何時潤,待到明春二麥豐。

 

和古經邦先生六旬感懷原韻四首

竹馬同嬉記昔年,敝廬窗下暑寒天,
攀龍變化嗟無及,窺豹依稀恨不全,
荊桂盈庭門第盛,珠璣落紙筆花妍,
于今猶是風流態,韻事都緣老興牽。

人當晚歲又何憂,況是潮流向有由,
屈指試推興廢局,澄懷自洗古今愁,
東山屐合爭千載,西蜀亭還遜一籌,
詩酒尋常行處樂,祝君長此荷天休。

兵歲如今久未經,夢夢人事喚難醒,
聊將詩酒安吾素,何必功名照汗青,
仁嘆博施堯舜病,書談無逸子孫聽,
頻消俗累烹茗後,起弄庭花戶不扃。

百尺樓窗近市開,靜中觀念鬧中來,
人情冷暖誰司道,世事更張屬異才,
惡草妨花容日翦,淫詞汙紙及時裁,
欣逢耳順聯佳句,愧我當年白髮催。

 

把酒話桑麻賦(以題字為韻)

只是草茅,無須磚瓦,背傍青山,面朝綠野,每餐必飽,不愛鳴鐘,惟膝堪容,何庸大廈,每遇親朋到舍,無限歡迎,還偕桐梓沿籬,聊堪拱把,想夫田家之樂也,桑種宅東,麻栽村右,同瓜豆兮盈田,並稷苗兮徧畝,老人擊壤,歲慶豐登,童子謠衢,年歌大有,旗杆高插,還疑村是杏花,玉盞閒隨,虧得壺餘杜酒,蓋桑麻之利用也,能為索繩,可作柴芥,富以生財,貧堪抵債,分畦不過兩三,獲利自有隆殺,此所以習勤村婦,起織多情,對飲鄰翁,隔離共話,是雖披星而作,戴月而忙,烈風不避,巨雨曾嘗,而桑巳流蔭,麻亦成行,市以青蚨,贏得是人生飽煖,杯傾綠蟻,說甚麼世事滄桑,酒酣耳熟,話密情加,時聞囀鵲,忽聽鳴蛙,門對小池,又有參差荇藻,園依大地,不知幾許桑麻。

 

荷靜納涼時賦(以題字為韻)

煖風初動,暑雨方過,始知荷潤,更覺涼多,擬向蘭池消夏,會教蘋渚生波,笑彼美人,盪雲盆而採芰,偕茲遊子,撑畫舫而賞荷,少焉月出東山,雲歸西嶺,水蕩蕩而迎顏,花搖搖而流影,如此良宵,更兼美景,久脫凡塵,如登仙境,不覺神至此而清,心至此亦靜,於是不用蒲葵,聊攜枕榻,舉目則人跡依稀,側耳則漁歌互答,徘徊湖上,涼透更殘,省識池邊,荷生葉匝,羨彼波心一顆,捉月逞狂,原來風信幾回,披襟獨納,甚有龜遊葉上,魚戲花傍,分眠者鷗鷺,共宿者鴛鴦,荷蓋參天聳翠。荷錢貼水流芳,則見耿耿夜深,溪聲俱靜,穰穰露下,沼畔生涼,因為之歌曰,越王豔,吳王姬,採蓮船泛綠荷池,傾城國,好嬌姿,朝朝暮暮樂不疲,炎涼詎可測,悲歡會有期。熟知荷池猶是採蓮誰,樂極悲隨曾幾何時。

其 二

炎炎日上,烈烈風過,爰來碧沼,且挹青波,碧水漪漪,蕊紅葉綠,清飈陣陣,志爽神和,羨茲花色一池,翠流彼岸。覽徧湖光十里,魚戲新荷,夫斯荷也,不染塗泥,傍乎萍梗,露綴更殘,香生夜永,好似新蒲著色,澤國清幽,豈同茂槿垂蔭,山中習靜,時則夕陽在山,晚煙繞塔,呼童攜琴,喚僕負榻,擬以蘭亭修禊,衣不勝披,來茲萍渚觀瀾,鞋毋妨踏,不無塵俗,曉雨纔過,儘有炎威,晚風閒納,畫舫或盪,美酒且嘗。疑是漁人,遊到桃源仙境,還師周子,愛茲蘋沚蓮房,或閒遊於池沼,或緩步於橋梁,碧蓋高撐,幾訝蒼天不暑,清流可掬,頓教長夜生涼,當此隄頭鴛宿,水面鷗娛,花開上下,葉護參差,不用蒲葵,引清飈於四面,儼同菱芰,競嫩綠於一時。

其 三

螢流似火,魚戲如梭,塘邊荷放,水面涼多。靜斯可愛,納之由佗,迎面疑風來北道,殘更或夢入南柯,值茲灧匕(?原字的撇较短,故不敢定)波光,非池即沼,盼到盈盈花色,惟芰與荷,想夫人之納涼也,自有幽區,豈無勝境,桑林可遏炎光,竹塢亦遮日景,如效浮瓜沉李,燥氣能消,倘思飲水吞冰,熱情可屏,何必荷池是立,始謂清閒,荷蓋高撐,方稱幽靜也哉,然而俗慮宜刪,暑光易合,孰如臨流賦詩,對花掃搨,荷莖自若,方塘則荇菜參差,涼夜何如,銀漢則星光亂雜,儘有清流可掬,夏氣胥捐,不須團扇相隨,晚風閒納,雨過流光,鬱鬱蒼蒼,荄凝露冷,葉著烟煙芳,四圍映碧,十里生香,披襟小憩,欹枕閒望,聊堪滌俗,亦可迎涼,步厥川湄,酒伴茶隨,挹流濯足,採蓮歌詩,荷放千株,絕勝吳宮花草,涼來一味,且招越國妾姬,任教晚景堪娛,興歌湛露,畢竟風流自詡,趁雅良時。

 

黄庭堅坐石牛像賦(以畫之入妙相肖其形为韻)

昔有石牛於山谷寺也,磊落雄高,巉巖峻邁,適有佳士以消閒不禁騎腰而愉快,斯人往兮,誰炙光儀,其風微兮,難親馨欬,脫使明賢終老,得毋舊跡之就湮,幸有名士善摹,徑寫新容以入畫,試言其石之形像也,雙箬具堅貞之質,一拳有瘦勁之姿(原文為“資”,有手注校正為“姿”),苔痕繚繞,草色迷離,擬之虎蹲,其形未肖,比之羊臥,其幻尤奇,長成一一蹄痕,熟來是以駕彼,生就雙雙角影,誰能歌而扣之,乃有黃庭堅閒來於此也,林下徜徉,巖邊慣立,支頤則遊倦有資,合漱而清牙可拾,差等騎青牛之老子,橫過于函谷關中,還同吹短笛之牧童,歸去面銜山日入,蓋其足踏芒鞋,情酣嬉笑,跨以雨笠烟簑,吟兮興酣氣耀,假令前身莫認,對尺幅其猶空。孰是寫意倍神,憑毫端以入妙,乃有李公麟寫其像焉,髮白顏蒼,入畫有光,擅丹青之妙手,參濃淡以相裝藉疏墨以塗成,好似梅尋雪裹,摹高賢之容貌,恍如玉質金相,則見其舉筆有靈,傳神更耀,將仰面於畫中,如斯人之坐照,寫衣冠之古樸,疑色疑空,繪意態之玲瓏,惟妙惟肖,鬚眉活脫,翰墨紛披,洋洋灑灑,喜喜怡怡,扣角高吟,儼挂書之有所,取神遺貌,豈縱筆之能為,幾同花柳長春。觀此賞此,還是詩書在手,誦其讀其,至今芳徽可接,形氣有靈,覩蒼顏皓首之形而猶像,緬詠月吟風之語而如聽,如披詩以坐嘯,似醉酒之還醒,惟有繪水風情,斯傳雅範,倘乏寫生懷想,莫識遺形。

 

(夫子之賦甚多且有抄錄專本無如一時難以查着茲就同學窗課中聊選數首以備一格閱者諒之)

《夫子遺墨:詩賦類》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

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

論張良令力士狙擊秦始皇(141);
懷與安實敗名論(142);
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論(143);
憂勞可以興國說(144);
自強說(145);
推廣小學說(146);
君子食無求飽說(147);

===========

論張良令力士狙擊秦始皇

張良之椎擊秦皇,蘇子責以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其言則是,然尚未能揣度良之深心也。夫韓之亡,十三年於茲矣。良如必效荊聶之計,以報韓仇,胡為不行於韓甫亡之時,而心行於韓既亡之後,彼豈不欲效伊尹太公之謀,奈無湯武其人,輔以濟事,加以始皇之暴,雖無異於桀紂,而其經營天下,以防禍亂,亦雲至矣,非胡亥之昏庸,趙高之奸逆,安能二世遂亡乎。既無勢可藉,又乏隙可乘,孤掌難鳴,此十三年間,良亦思之熟矣。輾轉反側,無計可施,且恐盜跖之多壽,子孫或賢明,則韓仇終無可復之期,夙夜焦思,終不肯忘五世君臣之義。是以不顧生死,輕身犯鋒,伺始皇之東游,令力士椎擊於博浪沙中也,胡天不佑,誤中副車,幸當時大索十日,竟不獲,良之得以脫離虎口者,其機變之神速為何如耶,厥(彳受)得輔劉氏滅秦,卒復韓仇,而立韓後,有志者事竟成,斯非真大豪傑,而能若是乎。嗚呼,良於祖國既亡之後,尚有復仇之志,邇來我國挾制於東鄰,占我台灣,奪我青島,往年有數十條之要求,今者又有福建同胞之遇害。種種凌虐,必至分裂我神州,奴隸我人民乃以。同胞乎,同胞乎,我國雖弱,大非韓比,願共起而勵子房之志,圖子房之功,自不難耀武於全球,彼區區倭虜,何足畏乎。

===========

懷與安實敗名論

名者,功之符也,有非常之功,斯有非常之名。固已,然是功也,成於勞,敗於逸,而名亦隨之。若懷與安,即所謂逸也。齊姜為晉公子重耳計,曰,懷與安,實敗名,斯言不誠然哉。夫重耳,人傑也,一旦納齊姜,並馬廿乘,不思振作,頓棄前程,萌退葸之心,墮奮興之志,下此者可以鑒矣。厥後返國,興勤王之師,定圖霸之業,其功卓然,其名不朽,皆得力於齊姜一言。

===========

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論

事有在當時為有利,而在百世下為有害者,有在當時為有害,而在百世下為有利者。其害也,因時勢之變遷,其利也,因人事之利用,皆在百世下見之者也。後之論者,以百世下之利害,而定當時為之者之功罪,豈得謂為探原之論乎。秦始皇築長城,隋煬帝開運河,論者多罪秦皇而功隋帝,予謂不然。夫長城之築,始皇在御匈奴,而嚴夷夏之防也。運河之開,煬帝為流連風景,而取游觀之樂也。至後世五族共和,長城不無障礙之嫌,邗溝之鑿,運河可取交通之益,亦時勢之使然,人事之利用,皆為之者所計不及此者也。如以百世下之利害,而定百世上之功罪,不將使始皇怨其刻,而煬帝笑其諛乎。今日者,版圖猶是,遺址尚存,北過太原,尋長城之跡,可想見當年胡虜雖強,不敢南下而牧馬,而羡巍巍然武備之卓越。南游江浙,泛運河之水,可想見當日龍舟畫舫,旌旗蔽天,而嘆蕩蕩乎欲海之難填。嗚呼,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以其功罪明也。吾即二子之事而探原論之,亦欲使世人有以知勞民傷財,原非治國之道,然苟有為國之心,則雖如始皇之長城,歷百世下而有害者,其功猶不沒。苟圖一己之樂,則雖如煬帝之運河,歷百世下而有利者,其罪亦彌彰。

===========

憂勞可以興國說

宇宙非常之事業,必待有非常之人,乃能建立。夫所謂非常之人者,非必有奇技異能也,亦惟竭思慮以為謀,盡心力以為用,履險阻而不驚,歷艱難而不畏,臨危疑而不惑,遇威武而不撓,毅然卓立於兩間,此身既不敢稍安,此志亦不容稍懈,固其事業獨臻遠大,自非他人所可幾及,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也。昔歐陽公有曰,憂勞可以興國。斯言誠然,蓋人之心,以愈用而愈靈,能憂未有不用其心者。試觀堯舜禹湯之所以成聖業者,要皆得之於憂勞而已。桀紂幽厲之所以蹈危機者,要皆失之於不憂勞而已。夫憂之反者,則為樂,勞之反者,則為逸。人苟常樂而不憂,常逸而不勞,則其心必放蕩而無歸,其力必萎靡而不振,詎足以有為乎。管子曰,宴安酖毒,不可懷也。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世之不憂不勞者,不特不足以為人,且將無以自保矣,可不知所勉哉。

===========

自強說

人當使人依己,不當使己依人,己不能自立,即不能自強矣。而必依人以為重,未有不窮且殆者。夫依人者,即治於人者也。我無自主之能力,凡一切事務,皆聽人指揮,受人約束。人欲生之則生,人欲死之則死。吁,天之生人,同予以五官百骸,同有此知覺運動,且同享有自由權利。而我奚以獨聽人之指揮,我何為獨受人之約束。天使之歟,固將怨天,人使之歟,固將尤人。匪天匪人,則將誰咎。是曷反求諸己乎。我治我事,人何預於我哉。我食我力,我何求於人哉。行事循理,不越法律範圍,國家亦不我干涉焉,自強之道在是矣。然則,人不能自強固必敗,而國不能自強亦必亡。若朝鮮印度,始則受人之保護,繼則為人之屬土,聽其指揮,受其約束,甚至牛馬其人民,奴隸其眾庶。種種虐待,慘不堪言。此皆無自強之能力有以致之耳。設能修其德澤,明其政刑,固其封疆,練其師旅,日英雖強,何能遽奪其國哉。乃彼不然,竟蹈滅亡之禍。吾為朝鮮印度嘆,益不禁深為我國恐。夫朝鮮印度二國,均在我邊圉,今我國屏藩已去,而日英野心未厭,虎視鷹瞵,一或失足,則墮其手矣。我國民,我同胞,可不急圖自強乎。

===========

推廣小學說

國家強弱,視乎人才,人才盛衰,視乎學校。於此推廣,必自小學始。蓋小學為大學之根基也。夫小學不廣,則大學不多。大學不多,則人才不盛。人才不盛,則國家不強。推廣小學,不尤造人才強國家之先務乎?我國弱甚矣,學校設立,亦有年矣。而人才不多,起弊在未推廣小學。夫蒙養即作聖之基,當童穉之年,不為鼓之舞之,淑其性,陶其情,則問以鐵血主義,而彼不解也,問以共和利益,而彼不知也。蠢蠢群生,不有牛馬襟裾之慮乎。然嘗盱衡天下大勢,而知推廣有難焉者。窮鄉僻壤,風氣未開,此不能推廣者一也。私塾廣設,人取其便,此不能推廣者二也。且以學生氣習囂張,恐有害於子弟,此不能推廣者三也。嗟乎,學校之設,所以培養子弟者也,因辦理不善,不能推廣,則人才何由而盛,貨架何由而強哉。為今之計,莫如得官紳提倡,俾私淑閉歇,人知捨學校則無進境,以此推廣小學,其庶幾乎,其庶幾乎。

===========

君子食無求飽說

人欲德日進,業日修,求之在乎一心而已。心既專乎德業,則不能分而之他,是故發憤忘食者有之,不知肉味者有之,何也?心有所專求也。知此者,可與之論君子食無求飽。夫食為養生之具,似以飽為歸也,而謂君子不飽,則君子不如是之矜奇而立異,特以名教中自有樂趣,君子以仁義為餐,經史為餚,所飽在德,至於食之飽不飽,皆置之度外,又何暇於求。如謂君子亦斤斤是求,則亦素餐之流耳,肉食之徒耳,心有所分,則德何能進,業何能修,又何能稱為君子。推君子之心,豈獨於食為然哉。縕袍可恥也,子路不以為恥,陋巷可憂也,顏回不以為憂,然則,亦無求之云爾。

 

《夫子遗墨:附载应会世兄遗著-论说类》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

小爺爺李應會遗像

立委按:小爺爺李應會民國二十二年(1933)不幸早逝,年僅31歲,是李家衰敗的開始。親朋好友,後學門生,編纂《李應會先生榮哀錄》記述其生平事跡,緬懷其品行為人,閱之令人感慨萬端。曾祖父李老夫子已過六旬,先已喪妻,繼又喪子,風燭殘年,日薄西山。命運多舛,國難家憂,顯赫一時的李大家族,從此一蹶不振。及至家父出生,家貧如洗,至食不果腹。

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

序一(159);
序二(160);
祭文(161-174);
胞兄應文: 哭弟文(161);
孤子名毅/樸/俊: 祭文一(李步霄先生代作)(163);
胞侄名勤:祭文二(張佐槐先生代作)(166);
胞侄名實: 祭文三(牧克遒先生代作)(167);
侄婿佘之濤: 祭文四(172);
輓聯(174-186);
跋(187);

=================

李應會先生榮哀錄-序一

應會號覲同,學香世兄之三公子也。皇祖考香齋公學博,余先大人門下之高弟,道高望重。余兄鴻綱、鴻鈞,弟鴻騫、鴻淏,曾師事於其家。端木氏雲,教不倦,仁也。由斯以潭,仁者必有後。應會殆仁人之遺也,應會幼英敏,博聞強識,倜儻不群,甫弱冠,買舟東渡,肄業政科數年,觀窮山海,兼參中外之學說。昔太史公游歷名山大川,其文疏蕩有奇氣,斯之謂歟。方其取學士位而返國也,熱心教育,服務黨政,多歷年所,藉藉有聲。地方人士公推爲都董,清鄉所經過,宵小斂跡,閭閻得享夜眠帖枕安。此雄才大略,可見全豹之一斑。噫,青年子弟,沉溺於膏粱文綉,假求學之名,明從徵逐以取快,而於時艱日亟,莫一籌之或展者,其孰得孰失,孰成孰敗,當有定評矣。今年春,應會丁祖母艱,奉父兄命詣蕪辦喪事,會余以公務晉省,未與多敘寒暄,悵甚。秋復來蕪,適王專員開行政會議,本邑令汪公在座,相與盤桓數日。凡應會所談,俱中切要,有可見之行事,壯志有爲,需以異日,不謂旋裡後,竟忽焉歿矣。余聞耗太息者久之。吁,俊彩星馳,萬民所望,英雄日暮,千古同悲,爰集句以寄慨焉。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仲冬月中澣世侍生策琴佘鴻書撰

=================

李應會先生榮哀錄-序二

語曰,英雄造時勢,凡時勢之改革,必有無數英雄,爲之斡旋促進於其間,而新時勢始能實現。是故英雄之存歿與時勢不能無關。繁陽李政學士應會,吾師之三少君也,幼而聰穎,且好學,一時多有神童之目。稍長繼乃兄由高小而中學而東渡,已嶄然露頭角。迨學業歸來,從事政教,聲馳兩皖。晚近充任都董,時人多爲有不遇之嘆。而先生奔走公務,席不暇煖,若有所得者,意謂積社會而成國家,苟能台服務社會,實利及民,其功不在秉國政者下也。孟子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先生不辭小職,特借此以練其才能歟。倘邀天假,大器必成,宏猷得展。其爲英雄的矣,能造時勢審矣。無如年方卅一,召赴修文。噫,斯人不壽,蒼蒼者豈獨禍李氏也耶。想夫先生之辦黨也,勷政也,供職衛戍團也,服務鄉邦也,在在得人信仰。以一青年,博學多能如是,其才謂非天授歟。天授其才,復奪其算,命耶數耶,何其不可知耶。且死爲人所不免,太史公曰,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凡宇宙之大,死而湮滅無聞者,難以更僕數。獨先生之死,遠近含悲,於此可見人之悲先生者,固有所爲,而先生之致人悲者,亦有所在也。秀柏不才,館於其家有年矣,教授之暇,受啓迪者甚多,今一旦音容頓杳,趨步無從,悲傷固不勝,而瞻彼前途,國運方新,英雄遭折,能無時勢之嗟乎。今因榮哀錄匯齊,故力慫乃兄梓行,世之閱者,當與予有同然之感也夫。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仲冬月中浣勁青何秀柏敬撰

=================

李應會先生榮哀錄-祭文

哭弟文

嗚呼會弟,今竟死耶。想夫汝繼吾而東渡也,少年倜儻,氣宇非凡。學校考試,常列前茅,使吾時有不如之愧。及吾膺留日同鄉會會長,來往公牘,多出汝手,而汝之聲聞漸著。吾嘗私計曰,有弟若此,諒不至中年而遽分手也。迨吾畢業返國,服務省立第八師範,當時吾皖教育,基金不足,省立學校,寥若晨星。如欲振興,非多設私立學校,不能收普及之功。汝曾隔海以此函告。越明年,吾爲安徽法政專門學校教師,汝又以前言函促者再。期滿辭職,爲應社會所需,遂創辦成城中學於皖垣。汝適畢業湍回,襄理一切,僕僕風塵,奔走呼告,以促時人之註意。事雖不終,而熱忱教育,頗得皖人之諒解。吾以才輕任重,抱採薪憂,汝本孝敬之心,力慫吾歸就養,兼同供子職。詎知汝樂育英才之志願,不以環境惡劣而稍減,又辦崇實高小於家中,遠近就學者踵相接。於是校務日益重,家務日益繁,而吾之病又有時而增劇。汝以一身,忽而教授,忽而經理,忽而承歡於重幃,忽而問病於床次。食少事繁,形容消瘦。家人引以爲慮,汝猶慰曰,青年瘦減,不過一時,終當易於復元。初不謂汝殞命之病根,竟遠種於斯耶。厥後吾病漸痊,汝因無內顧憂,又從事黨政數年,誘掖後進,不遺餘力,鋤強扶弱,歌頌者遍桑梓。連年奔波,清瘦益甚。吾猶以汝體雖弱,汝年尚幼,若有不大介意然。詎料今歲春以祖母喪事,內外獨持,而體格遂有不可支之狀。今竟一病不起,汝之事功尚在,汝之形骸何往耶。嗚呼哀哉,總汝平生,品貌闊大,氣象軒昂,言論豐富,書法勁秀,無一不福相。嘗聞文字足徵一生休戚,今若此,何其言之不驗耶。吾兄弟三人,汝最幼,青年竟不祿。從今以後,吾無進取之意矣。嗚呼哀哉!汝子三,皆聰穎,可繼志,吾與汝二兄當撫養成人,汝女教養出嫁,汝可無慮於泉下也。所難堪者,老父流喪明之淚,三孤興失怙之嗟。人亡物在,觸景生情,未免有情,誰能遺此乎。嗚呼哀哉!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孟冬月胞兄應文泣書

=================

祭文一(李步霄先生代作)

嗚呼,天下大可傷心者,死別而已矣,其尤大可傷心者,吾父之死別而已矣。何則,均是人也,有可死之人,有不可死之人,同是死也,有可傷心之處,有可不傷心之處。其上焉者,行年或逾周甲,對堂上雙親,均已送老,對膝前諸子,各已成年,如是者生固可喜,死亦不足悲。次焉者,年屆四十五十,雖高堂有垂老之親,而主器果有壯年之子,身雖亡不能終養其父,而孫既長猶能代養其祖。如是者雖不能死,而子能代養,尚能勉強應付門庭矣。傷哉吾父,而今年幾何耶,壽幾何耶,甫逾三旬,此生豈算老耶。仰而視之,祖母雖亡,祖父儼然在堂也,俯而視之,男樸年方九歲,男毅年甫六齡,男俊年甫五齡,亦群然而侍側也。今一旦不幸身亡,堂上拋垂淚之嚴親,庭前撇麻衣之孺子,而況此外又有諸伯父與吾父,正所謂如手如足,相愛相親,而片刻不能相捨者也。傷何如哉,傷何如哉!然此特據吾家庭之變骨肉之悲而言之耳,若追悼吾父之生平,其最可傷心之處,更有不堪述者。聞吾父自東髮授書以來,趨庭承訓,學詩者幾何年,學禮者幾何年,稍長而肄業磕山公學幾何年,負笈於赭山中學貴池中學又幾何年,厥後飄洋航海留學東瀛更幾何年。學成返國,父嘗雲,丈夫生天地間,不能效力於國家,亦當服務於社會。用是熱心桑梓,服務鄉邦。綜此三十年間,凡所以盡義務而謀公益,吾父之身,蓋無一日暇。吾父之心,亦無一日安矣。推吾父之心,意謂今日竭我心力,以經營於鄉村裡社,即由此推廣材識學問,異日便可以展布於天下國家。嗚呼,吾父之心則大矣,吾父之志則高矣。其如吾父之壽命,乃不幸而薄且短者何耶?豈吾父當年求學心切,用神過度,而損害及於腦筋歟。抑吾父奔走社會,積勞過甚,而至夭折其天年歟。昊天不吊,貽我喪父之悲,小子何辜,抱六旬將衰之祖父,其將傷如之何,吾父同出同入之諸伯父,其又將傷如之何。吾哀哀之慈母,以及呱呱之予小子,其更將傷如之何。父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行將發靷,哭奠一觴,父其有靈,來格來享。

   孤子名毅/樸/俊泣血稽顙

=================

祭文二(張佐槐先生代作)

嗚呼,吾叔胡一旦溘然而長逝耶。吾叔與吾父同胞三人,叔居末,聰穎超凡。童年勵志學校,屢冠全軍,大父寵愛之至。將近弱冠,繼我父同游瀛水。卒業歸來,聲赫名炫。我父思得英才教育,於民十三年間,假皖城地點,創辦成城中學,吾叔實左右之,爰主持校務,力任艱難,成績斐然,頗爲皖賢所許。嗣因太王母壽逾八旬,大父又年近花甲,吾父與吾叔思歸奉養,展厥孝忱猶耿耿不忘,只得暫行停辦,而培養人材之志願,又於民十五年份,開辦高小於家中,名曰崇實。一時求學青年,惠然肯來,遐邇無間。吾叔上對高堂兩代,菽水可以承歡,下對學子四方,教育得以普及,由是品望日隆,聲稱益著,迨都董改選,地方人士公推吾叔充任,叔以剛方之氣,問事家鄉,務使利爲之興,害爲之除。數年來雖操勞過度,瘦骨猶可撐持。惟今歲四月間太王母仙游,吾叔抱愛敬父兄宗旨,內外事務,獨任一肩,繇是不甚強壯之體,變爲孱弱之軀。尋至重陽節候,病入膏肓,問卜延醫,終覺罔效,遂於十月十一日夜間喉痰作阻,撒手西歸。嗟乎,吾叔年方卅一,究有何辜,而遽遭上蒼忌刻乎。既而思之,有才無命,自古已然。彼漢之賈生,吳之公瑾,春秋聖門之顏淵,類皆若是,豈獨吾叔爲然。所慘者,吾叔去矣,西河增痛,北郭興悲,況吾儕分居侄輩,能不淚灑竹林,而抱無涯之痛耶。明當發靷,泣奠一樽,叔其有知,來格來歆,哀哉尚饗。

民國二十二年仲冬月胞侄名勤泣言

=================

祭文三(牧克遒先生代作)

嗚呼,寒風初度,天地爲愁,晚雪欲來,山川失色,歲律雖暮,春氣仍回,胡上天不吊,吾叔竟棄侄等而永逝耶。侄幼,凡吾叔所經過之苦心孤詣,有最足以傷其身體者,未及記憶,聊就吾伯吾父所含淚而不能已於言者,爲吾叔略敘其辜較焉。吾叔生而聰穎誠篤,甫四齡,每以口所授之論語,爲嬉戲原料。諺雲,爹娘痛盡頭兒,吾祖父/母鐘愛之不爲異,吾伯曾祖父/母本生曾祖父/母尤視若掌上珠,迨吾伯曾祖母七旬棄養,叔固幼,吾本生曾祖六旬棄養,叔亦僅八齡矣。十歲時吾祖延師至家,註重五經四書並小學讀本,吾叔勤於誦讀,唯體弱氣虧,吾祖時以爲憂。十二歲就磕山公學商小肄業,畢業後仍就塾師補習中國文字,則又以子史經傳爲大宗,至民八年吾叔年十七矣,是年由貴池六邑中學改進安徽省立第五中學,即今之七中也。民十年吾叔以潮流所趨,進化愈促,非有中外學識,不足以供社會之取求,爰有留英留美之請。伯曾祖以遠道爲梗,吾祖嘉其志,命就日本明治大學政科,以吾伯就是校法科二年級,兄弟相照顧,吾伯曾祖可稍稍放心。不謂是年暑假,吾伯回裡省親,吾伯曾祖享年八十有九,竟染恙數日而捐館捨矣。且遭家不造,吾伯之子長名譜九歲次名留四歲,亦相繼殤矣。吾叔聞耗哭泣,傷如之何。夫以一弱冠書生,課案埋頭,不勝旁午,故園回首,實屬含辛,此足以傷其身體者其一。民十一年吾伯法科畢業,領學士證書返國,吾叔送至橫濱,攜手談曰,當今黨政維新,需人孔急,吾兄此次榮歸,當以教育爲前提。是年吾伯偕友人同辦安徽省立第八師範。民十二年就安徽省立法政專門教職,兼授江淮中學課。民十三年辦成誠中學於皖垣,適吾叔畢業回裡赴皖。凡校內若何布設,若何教授,吾叔爲之籌劃,頗得皖人之信仰。此其操心積慮,足以傷其身體者又其一。民十四年吾伯抱病皖城,吾叔篤於友愛,停辦本校,偕兄歸裡休養。適叔母姚系第二屆省議員學銘公之長女,亦由本邑肇興高小女校畢業回,吾祖奉吾曾祖母命,擇吉完婚。時知繁昌縣事舒公兆華,駕臨證婚,並本邑南鄉都董汪公理卿北鄉都董李公步霄等勷贊禮儀,一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人皆以爲華,而吾叔不甚色喜者,以教育熱其中也。爰與舒公磋商,在家辦一高小學校,名曰崇實,轉請備文教育廳立案。民十五年知繁昌縣事操公震,以辦學得法,特來訪會,並加激賞。吾叔此時既望收樹人之效,又恐貽覆餗之譏。此喜懼交迫,足以傷身體者又其一。無何天不從人,命途多舛。民十六年吾祖母享年五十有二,又一旦仙逝矣。吾叔以苫塊余生,因思子輿氏雲,親喪固所自盡也。遂與吾伯吾父計劃喪事,遵本生曾祖母與祖父命,舉行正式成主鉅典。時知繁昌縣事寇公超,駕臨鴻題,賜以閫範猶存四字輓章。本邑都董張公蓮溪籲俊高小學校校長胡公樵松等,同時贊禮,非直爲觀美也,必如是而心始盡矣。至循居喪之道,卜安厝之區,已不知幾費躊躇矣,此足以傷其身體者又其一。民十八年吾本生曾祖母嘆曰,會兒留日,得學士位返國,連年從事教育,未曾舉行畢業典禮,恐非榮宗耀祖之道也。吾祖稟命之下,擇吉期,設禮堂,鼓樂喧天,親朋滿座,時知繁昌縣事章公維燮駕臨慶賀,賜以名顯玉堂四字橫額。縣黨部亦贈以黨國健兒四子賀帳。同年地方公推爲都董,率隊清鄉,閭閻得以安堵,吾叔一孱弱之軀,時而攢(?)勷黨政,時而照料桑梓,僕僕風塵,日不暇給,此足以傷其身體者又其一。民二十年吾叔供職首都衛戍團。二十一年暑期辭歸,山東黨部,屢次電招,同勷黨政,吾祖屢命以休養身體爲辭。不謂今歲大故,哀毀骨立,吾叔曲承色笑,時以節哀順變爲慰,但喪事禮節,當實事求是,況吾曾祖母一生淑德,尤地方人士所素欽佩者也。吾叔與吾伯吾父交相計議,設治喪事務所,吾伯吾父經理內部,吾叔主持外部,當神主告成期,請前任蕪湖警察廳廳長何公樹德,駕臨鴻題,並賜以寶婺星沉四字輓帳。時知繁昌縣事薛公繼昌,因與吾伯吾叔同畢業於赭校,亦執後生禮往吊,以閫範留芳四字輓帳獻之。他如蕪紳佘公紀堂,本邑教育局局長任公圖南等,俱同時勷禮。即此車從盈門,輓歌滿室,可相見吾叔之周旋計劃,盡敬盡禮,殊非易易也,此足以傷其身體者又其一。綜吾叔生平,嘗學途之苦,履家運之艱,起處不遑,精神頓憊,然休息靜養,一旦霍然,亦意中事也,乃竟至一病不起,此豈吾叔所及料,抑豈侄等所及料哉。且吾祖行年六旬有一,無心於世事久矣。吾叔以一介青年,訓佩鯉庭,達前人之後步,名馳鵲水,樹黨國之先聲,設今日者憂抱採薪,喜成勿藥,則參苓收效,杖履消閑,時而怡悅父兄,敘天倫之樂事,時而撫摩子侄,追康樂之遺風,優哉游哉,自適其適,風流瀟灑。吾叔固樂厥燕安,日侍起居,侄等亦喜同雀躍。奈何遭屯艱時勢,生不逢辰,值鼎盛春秋,命難由己,一朝撒手,千載傷心,侄等殯殮躬親,頻灑蓋棺之淚,笤蒿式潔,空拈致祭之香。嗚呼,天耶,數耶,抑侄等不福,遂令吾叔早促其生耶。嗟呼,天地逆旅,一大悲傷,喪葬余哀,幾無終極,當此寒門雪壓,分明待駕鸞彪,將來華錶風清,是否能聞鶴唳,詰朝發引,泣奠一樽,叔其有知,鑒此微忱,嗚呼哀哉,尚饗。

民國二十二年仲冬月胞侄名實泣言

=================

祭文四

嗚呼,庾嶺梅開,藍關雪擁,吾三叔岳胡一旦而謝賓客耶。夫吾三叔岳龍門巨族,鵲水名家,業紹書香,知淵源之有自,位爲學士,信聲價之非虛,以一介青年,具滿腔赤膽,觀成黨國,獨輸鵠望之忱,服務鄉邦,聊作牛刀之試,雖有鞭長莫及,馬腹同嗟,如逢軔發有期,熬頭可占,寧召艷笑,莫折五斗之腰,無謂雌黃,誰市千金之骨。只恐文章憎命,大器晚成,豈期夭壽無常,中年晏駕,侄婿不才,忝叨末愛,久思附驥,幸許續貂,惟松柏之常榮,庶鳥蘿之有託,回思從游二載,備警金聲,投試七中,親勞玉趾,愛猶半子,無非誼美恩明,命必重申,不惜唇焦舌敝,雖屬熱心之甚,未爲氣體之虧,時縱違和,元當易復,春風惠我,永蒙視若東床,冬雪愁人,不至星沉南極,未必白雞入夢,二竪爲殃,倘教扁鵲回春,三生有幸,不謂英雄日暮,處士星沉,蓄壯志生不逢辰,問災期歲剛在酉,塵封絳帳,仰瞻嗟北斗之傾,玷懍白圭,感泣垂南容之淚,悵泰山之鼎峙,墮厥三峰,痛師範之睽違,長茲千古,吁嗟徂矣,尚期蝶夢重親,歸去來兮,莫識鵬程幾許,想前次床頭請謁,聲氣猶清,問後來門第增輝,音容何在,嗚呼,茫茫恨海,精衛難填,鬱鬱愁城,杜康莫破,啜其泣矣,傷何如之,侄婿素切葵傾,謹陳芻東,如果英靈不昧,鶴馭能回,庶幾薄物是將,蟻忱略獻,哀哉尚饗。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仲冬月愚侄婿佘之濤泣書

=================

李步霄先生題主祝詞

邇 維

學士 聰穎絕倫,後起之秀,新進之英,留東洋蜚聲學校,返祖國服務鄉邦。夫何一旦,召應修文,身雖死而精神不死,人不存而學業常存,截木作主,曲肖其形,秉筆恭題,用妥英靈。自時厥後,在天有靈,默相呵護,佑啓後人,允宜供千秋之俎豆,享百代之香馨,祝而孝子慈孫,其世世而相承。

=================

李應會先生榮哀錄-輓聯

遺言

孝敬未終,不無遺憾。
死生亦大,何足掛懷。

父兮棄養,抱恨終天。苫塊有餘哀,最難堪重慶六旬,臨幃頓灑呼兒淚。
男輩無知,偶遭大故,門庭猶是昔,竟重纍同胞兩伯,善後頻增泣弟悲。

            孤子名毅/樸/俊泣血稽顙

胞兄應文/期淚書

內外共維持,孤詣苦心能有幾。
天倫敘樂事,瞻前顧後少行三。

侄婿佘之濤淚輓

人物競潮流,黨國推爲唯一子。
年冬悲雪擁,泰山掩厥第三峰。

愚胞妹汪李應瑩泣輓

最小兄奇才不偶,早知世上難留,何堪一老臨年,鯉庭承顏,空對少男悲棺槨。
未亡妹只影歸甯,自顧膝前無狀,差幸三孤鼎時,家駒發軔,可爲孀嫂啓門楣。

岳父姚學銘感言

我方謂半子可依,才具勝吾兒,少壯有爲,卜將來許成大器。
誰料得三孤失怙,喪明傷老父,短命不幸,算後去遺纍未亡。

舅父滕本富感言

時事急需才,痛茲黨國奇英,竟致幼年嗟不祿。
人生皆有命,想起潮流險惡,空教老淚灑難干。

學生牧惠通/陳世茂/王慕賢/嚴學儒同拭淚拜輓

先生真黨國英奇,未獲成功遭天阨。
後學值潮流惡劣,欲謀進化失師資。

學生尚德/牧傑/江漢/趙璧同拭淚拜輓

數載備追隨,劇憐舌敝唇焦,曾曏文壇分教授。
一堂資錶率,慘煞人亡物在,空余講席益凄涼。

學生方日新/曹善遙同拭淚拜輓

館號老蘭香,家學淵源,有難兄斯有難弟。
師原新人物,德星墜落,想遺訓兼想遺型。

學生何尤/陳善同拭淚拜輓

本中外學說,啓迪無遺,文苑著先聲,真不愧南州冠冕。
爲時勢潮流,操勞過度,芳齡參冥錄,也應推西府英雄。

學生湯哲卿/方世鎧同拭淚拜輓

絳帳憶從游,滿座春風同我被。
玉樓忽赴召,漫天冬雪爲公飛。

學生馬駿如/余步濤/李世全/湯明儒同拭淚拜輓

先生本合邑奇才,即凡鼎鼎大名,亦欲從旁瞻道範。
後死叨同堂末愛,惟想循循善誘,自茲無處聽箴言。

學生陳立柏/查貴勝/王繼鎧同拭淚拜輓

得教科宗旨,延理學家聲,綺歲作經師,立雪登門通全邑。
富黨國精神,飽中西知識,英年捐館捨,流風余韻自千秋。

學生佘之漢拭淚拜輓

設絳帳以授生徒,學說匯中西,惠我春風欣廣被。
值青年而謝賓客,文章憎命達,催人夏楚嘆空存。

後學弟陞淚輓

由兄弟列師生,曾因族學情長,隨在談心推赤腹。
以青年歸黃壤,難怪英雄氣短,不堪搔首問蒼天。

後學弟應軒輓

兄本壯志有爲,增光我邑,奈何北地談寒,南天說暖,潮流蜂起,頻來無謂雌黃,誰知末造奇才,人忌亦遭天忌。
弟以謀生乏術,糊口他鄉,尚望歸身梓裡,聚首家園,風雨雞鳴,永博靡窮燕喜,詎料半生知己,暫離竟作久離。

後學強克明/陳慶文同淚輓

對尊翁久經請業,對閣下亦屬受知,師生相契隔幽明,何處可招魂,再得來東牖談經,西窗問字。
爲求學苦渡重洋,爲辦黨勞奔全邑,心力俱虧捐館捨,自古雖有死,究何忍椿庭一老,桂室三兒。

表弟古繼達纍輓

爲黨國健兒,有學有才有經驗,屢受折磨,生不逢辰千古恨。
奈英雄短命,棄父棄妻棄子女,遭此慘劫,死留遺憾萬人嗟。

襟弟吳枬生淚輓

忝屬姻親,過從往來,多蒙雅愛。
忽聞噩耗,鄰裡鄉黨,未免傷懷。

世姻弟牧邦盛淚輓

十餘年功垂桑梓,死亦何傷,惜吾繁政治黨綱,此後有誰照料。
卅一載名列仙班,魂兮不返,合我邑青年學子,曷勝同志悲哀。

姻弟牧運沅淚輓

痛君畢業東瀛,在黨國群推首領,莫及從游政界,頓起離程,視死雖猶歸,其如俱在父兄,分手灑盈盈血淚。
愧我濫竽西席,爲他人屢作嫁衣,未曾問病床頭,細談衷曲,所生原有忝,尚期再聯姻婭,同心訂世世知交。

世弟何秀柏淚輓

君昔負笈東瀛,兼中外學其所長,壯志本待酬,一夢不回難瞑目。
我今濫竽西席,令子侄幼而可畏,達人猶繼起,九京如作亦歡心。

世弟何棟梁/慶林同淚輓

十數年以心相交,方期留日歸來,一介儒永爲繁陽造幸福。
卅一載與世頓隔,差慰遺風長在,三令嗣堪承學士啓門楣。

世弟李化龍淚輓

應世不多年,有嫉妬,有謳歌,毀譽本無憑,到此蓋棺論自定。
會君未幾日,棄家庭,棄戚友,幽明頓相隔,每思遺範淚難干。

世弟徐慕唐淚輓

季子才高傾六國。
顏回命短自千秋。

世弟胡應春/民禮同淚輓

所志未酬,臨幃致短英雄氣。
有懷欲白,入夢難追月夜魂。

世弟谷振聲淚輓

王勃嘆奇才,只有鴻文傳後世。
顏淵嗟短命,誰知鶴駕更無期。

世弟古克勝/操傳彰同淚輓

涉重洋學就歸來,大展謀猷,耀祖方爲繩其武。
是青年界中翹楚,遽傷凋謝,問天何故喪斯文。

世弟陳瑤琨淚輓

君去實堪悲,念此後事情,有誰指教。
我來何所吊,想從前世誼,倍覺傷懷。

世弟強南淚輓

歸真不在壽天,只要事功卓著。
聞耗無分遠近,總教涕泗滂沱。

世弟嚴衛民淚輓

好學本非常,滿羡青年上進,有志竟成,斷勿至人去樓空,分首永嗟難再敘。
英靈何處是,即教黃壤修文,捐軀應召,試想起弟恭子孝,問心何忍作斯行。

世弟谷開平淚輓

數年爲門下生,愛我以義,輔我以仁,形跡素相忘,回思過去交情,惟是英雄能本色。
一朝參冥中錄,憑君才子,想君之志,死生何所計,獨惜將來時局,誰爲黨政樹儀型。

世弟繆宗化/張慶松/汪法鈞同淚輓

就學仰高風,笈伴簦隨,識主且欣多北道。
因時思舊雨,葭蒼露白,懷人空憶在西方。

世弟高德芬/萬大富同淚輓

彭殤難齊,夭壽不貳,前人乃爾,來著何尤,台上本忘情,惟茲化雨春風,紅豆偏教生南國。
共和初建,革命待成,時勢大難,英雄頓逝,自古皆有死,獨惜長才遠略,青年竟是付東流。

愚叔李鏞輓

沉痾四五旬,此區不回悲煞我。
磋商巨細事,從今以後嘆無人。

房叔祖達燮感言

仰學子之豐裁,惡惡從短,善善從長,問世無容心,惟是英雄真坦白。
衡人材於社會,唯唯如彼,諤諤如此,蓋棺有定論,何妨時俗妄雌黃。

族愚高高祖允禎感言

之子抱負本非常,縱教黃土埋藏,桑梓榮哀爲奚似。
我族人才大不競,如此青年凋謝,祖宗屬望究伊誰。

姻侍生牧克猷感言

侄幼本精明,名與實烈烈轟轟,大丈夫當如是也。
予老又昏聵,今而後裡裡外外,巨細事從何商焉。

姻侍生楊春柳感言

天時人事,釀成惡劇一場,魂魄如有之,請將近日新潮,再爲從頭談結果。
世誼交情,贏得相知十載,死生亦大矣,惟是因風灑淚,幾教老淚嘆昏花。

姻侍生古曉樓感言

由從學而聯姻,溯乃祖遺風,之子真能繩其武。
當英年兮辭世,何中華進化,吾繁先已喪斯文。

侍生胡官悅感言

學力冠時髦,不可小知,莫怪英雄遭白眼。
人材關運會,對茲大局,頻揮老淚吊青年。

宗侍生步霄感言

游歷越重洋,山水入懷天地窄。
聰明偏短命,鯉回不幸古今悲。

姻侍生張佐槐感言

兩世訂交情,風雨談心,好似卜商能啓我。
少年膺重望,文章憎命,竟同冉伯嘆斯人。

姻侍生潘維文感言

從游黨政,交訂忘年,方期學識風行,一邑時艱同救濟。
相距北東,耗聞遠道,且嘆英雄日暮,兩行老淚幾模糊。

友生張葆善感言

昔日憶從游,頻教聲入心通,愧我難爲東家某。
今朝聞噩耗,劇憐才長命短,教人廢讀南華經。

族叔世仁輓

棄親不孝,棄友無情,至棄卻大漢河山,問君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同志悲傷,同鄉痛哭,惟同集一堂追悼,令我閱榮哀錄,寄慨殊深。

繁昌旅蕪同鄉會輓

此君數年航海,留日歸來,國事太迍邅,壯志未酬旋作古。
我輩一束生?(“篘”字無竹頭),望風遙奠,梓鄉何寥落,英才頓歿合傷今。

繁昌旅池同鄉會輓

畢生以傲骨自持,鶴立雞群,東瀛曾傳書,時論共方陳無已。
舉世多黃鐘高棄,長才短命,朔風悲鵬賦,憐公何似賈長沙。

=================

客有問於予者曰,天地一逆旅耳,彭殤難齊,夭壽不貳,夫子豈未之前聞。今者邑北磕麓李氏應會,固留日政學士者也。返國後熱心教育,服務黨政,固可謂富學識而素有經驗者也。年卅一不祿,夫子等俯從伊兄請爲發喪,哀禮俱致,固可謂全受全歸者也。夫死生有命,孔顏不免,夫子爲之長吁短嘆,若有不豫色然者,竊以爲非達觀焉。予應之曰,唯唯,否否,不然,自來人材之存歿,國家之運會關焉,非偶然矣。時際休明,國家之命脈系於老成人之持重。若蜩螗鼎沸之秋,時事顯危,人民離亂,則又非壯志有爲之青年子,不足以綏內憂而抗外。昔漢文不錄賈長沙,而漢高必任陳韓者,即此意也。獨是今之所謂青年子者,冠服堂皇,幾有不可以一世,至語以國家事,類皆齷齪闒茸,隨其波而逐其流,無補於時艱萬一。肉食者鄙,其然乎,其不然乎。老夫耄矣,敢雲衡材,第就李學士目前之名實,相見其爲人,將來造就國家,諒不至負生平所學,乃竟忽焉歿矣,何李學士之不幸耶!抑豈獨李學士之不幸耶,嗚呼,噫嘻,李學士之爲人自此終,予之感慨從此始。如子所言,固知二五而不知十者矣。時李學士榮哀錄付梓,予爰節錄與客所問答者而爲之跋。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仲冬月中浣世侍生馥堂桂鬱庭撰

 

李應會先生榮哀錄終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印

非卖品

编者后学:
高德芬 王继铠
余明 牧邦盛
何秀柏 孙嗣续
方銮 陈瑶琨
胡义生 尚显义

 

《夫子遗墨:附录:李应会先生荣哀录》影印件

立委当年手抄注释《李老夫子遗墨》扫描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書信類》

立委按:上世紀20年代留法學生李洪模(跟周恩來鄧小平大概差不多同期吧),遠涉重洋,客死他鄉,家人遠在天邊,望洋興嘆,情何以堪。此時此刻,同胞學友,料理後事,盡顯情誼,是最大安慰,小叔爺代筆致此謝函。

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書信類

李洪楊謝留法同鄉改葬乃兄書(代)

久耳英名,莫由晉接,緣慳一面,恨何如之,敬啓者,先是亡兄負笈裡昂時,家書數稱先生等顧念鄉誼,招待指導,至爲周密,竊心感焉。嗣後家門不幸,民國十一年某月某日,亡兄以咯血癥終,聞耗之下,恨不得即日附輪西渡,料理後事,且與先生等謀一面緣。奈家祖母父母傷痛之余,忽聞此言,涕淚並下。該議遂寢,只得臨風吊奠,哭望天涯而已。乃先生等不忘故交,念死者無依,爲理後事,異常周到,家祖母父母聞之,感激涕流,嘗謂弟曰,如斯大德,將何以報,爾其勿望。客歲家祖母等念亡兄埋骨異國,遠隔重洋,若無堅固錶記,歲改月移,恐淪湮沒,是以有改葬之請。日昨自蕪返,家父亦以張週二位先生函,及影片等件,藉悉先生等應家父之請,將亡兄遺骸改葬於裡昂附近,修墳立碑,規模宏大,歷時許久,費勞心力,固不待言。且慷慨解囊,助金一千二百六十方,襄理葬務,交誼情深,憫憐羈魂,亦雲至矣。亡兄有靈,縱不能結草圖報,亦當銜恩泉下矣。家祖母父母沐此大德,感激靡既,特命弟敬函申謝。家父經此番打激,必欲命弟於中學卒業後,即行西渡,一則祭掃亡兄之墳墓,一則拜謝先生等之厚恩。然自顧菲材,何從學步,不過聊具此念耳。倘他日天隨人願,得附驥尾,則先生等在留研究者有之,畢業榮歸者有之,渭樹江雲,末由拜見,如蒙不遺,乞先生等各將最近玉照由郵擲下,俾弟間接得親顏色,印入腦海,永遠弗忘,幸甚,幸甚。

================

李允徵謝留法同鄉改葬其子洪模墳墓書(代)

惠下契紙收據訃聞影片,及捐款人名錄均收到。又蒙辱賜手書,盥誦之余,曷勝感愧。亡兒何幸,得遇先生等,埋骨有所,魂魄有依,墳垣巍峨,瓷像燦爛,雖死之日,猶生之年,非先生等盛德波及,曷克臻此。死而有知,當銜恩於地下矣。徵綜觀先生等對友誼態度,益嘆亡兒福薄,不克生蒙扶持指導之澤,而死沐收斂埋骨之恩,亦其不幸也。此事發生,寒門德薄,固無論矣,且纍先生等費勞心力,花去金錢,夙夜以思,既傷之,又恨焉。已矣乎,夫復何言。猥荷不棄,移愛亡兒之情於次子,勉其求學上進,允再聯好友,此徵之願也。非所敢冀也,倘日後望有幾希,得步後塵,尚祈視同弟行,則幸甚矣。先生等他日錦旋,繞道蒞捨,使徵得親芝顏,敬接鴻儀,望只此也,敢雲報德,屆期務祈函告,當命楊兒至蕪埠迎迓,諸位不忘舊交,慷慨解囊,襄理葬務,以慰羈魂,此恩此德,沒齒弗忘。除命楊兒致函申謝外,並附名刺念八枚,敢情一一代爲申謝。

《夫子遗墨: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

【立委按】所谓“说类”文字,最是八股,命题作文,通常是阐释圣人语录,有一定的套数,多读几篇就看出来了。虽然有套数,意义也浅白,文字的顺畅,谋篇的气势,还是可以看出功力的深浅。譬如第一篇的“友也者友其德也說”,诠释圣人之言,强调加强自身修养,交友重其德,远离小人,不趋炎附势,都是儒生普遍接受的道理,并无深奥之处,然而陈词并非滥调,品咂下来,颇有阅读的乐趣。读这样的文字,不宜默念,最好是高声朗诵,抑扬顿挫,摇头晃脑,乐在其中也。本栏后两篇脱离了八股,其实是自由小品,别有趣味。“重九登高解”与伯祖父的另一篇情趣盎然的游记文字“重九登高记”(见《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互为表里,相映成趣。“勉勵學生文”是写给学生的文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苦口婆心,教诲谆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大道理却不乏味,作为范文,是可以为徒子徒孙反复默念成诵的。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

友也者友其德也說(98);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說(99);
君子食無求飽說(100);
重九登高解(101);
勉勵學生文(102);

=================

友也者友其德也說

人欲有以自善,不可孤立而無徒也,則友尚焉。顧友有難焉者,必其人器識之深,品行之美,而後與之友,始有益於身心學問,而不致入於下流,此其意於孟子告萬章得之。曰,友也者友其德也。德者何,器識之謂也,品行之謂也。無器識,無品行,一下流耳,友之又何益哉。然世之所謂友者,吾知之矣,聲望之隆也,門戶之高也,權位之大也,我無能,藉彼之能以為能,我無勢,倚彼之勢以為勢。以是而言友,德量卑矣,器識何有哉。德性灕矣,品行何有哉。獨是友亦有難焉者,社會往來,我擇人,人亦擇我。我有器識有品行,則凡有器識有品行者,樂與我友。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說

秉彞之性,同受於天也,以同受之性,而有君子小人之別,端在有無存養之功耳。孔子曰,操則存,捨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然則,存養之功,豈易言哉。中庸有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竊嘆君子之存養密矣。夫不睹不聞,人所易忽者也,而君子處此,必戒慎之恐懼之,惟恐一念稍疏,而邪念因之而入,人欲因之而萌,其防範猶如此,況睹聞之際,能不莊以臨之,敬以持之者乎。至於小人則不然,每於稠人廣眾之地,萬目共睹之所,侈淫辭,逞詭辯,倡離經叛道之說,以駭聽聞,而示新奇,縱有揶揄之者,猶不暇顧,況不睹不聞之時,其為鬼為蜮,尚堪問乎。戒懼雲乎哉,夫君子小人同此秉彞之性,即同此率性之道也。一則操守勿失,時存戒懼之心,而性日充道日備,而為君子。一則放蕩恣睢,任所欲為,而性日離道日微,而為小人。君子小人之分,謂非端在有無存養之功歟。雖然,道中道也,庸道也,即此日用之間,顯微之際,去其外誘之私,充其本然之善,時存戒懼,自強不息,義精仁熟,則存之於心無不中,施之於外無不和,性全道備,仰不愧而俯不怍矣,存養之功,豈真難哉,是在求之者。

=================

君子食無求飽說

學者存心,不可無所求,亦不可妄有所求。何則?無所求,則寂滅其心,妄有所求,則紛亂其心,二者均不可以言為學。然則,論語君子食無求飽一語,有可思也。夫人以食為天,謂君子不食,則失所資養,形體何存。食以飽為度,謂君子不飽,則漸即尩贏,精神何出。況為學之人,非形體豐饒,不足以當刺股懸梁之攻苦,非精神滿美,何以受焚膏繼晷之勤勞。由斯以譚,君子固未嘗不食,食亦未嘗不飽,不知論語雲君子食無求飽,所謂求者,有念茲在茲之意也。如當為學之時,斤斤於一食,則食必求精,而德之不進,不暇顧也,君子為學,非不食也,時而食,食而已,心在學,不在食焉。非不飽也,食而飽,飽而已,心在學,不在飽焉。是豈無所求哉,是豈妄有所求哉。

=================

重九登高解

晨起入塾,諸生有以登大磕山為請。予曰,子欲登高,亦知登高之義乎?予為子釋之。考登高始自桓景,書籍所載,桓景登高避災,雞犬代死,言類卜筮,信不足徵,縱有其事,殆亦偶然。夫災之出於天,不可避,其出於人也,無庸避。不可避而避之,無益也。無庸避而避之,徒勞也。且高於樹者,多死於路。高於崖者,多死於壑。位高必危,勢高必怨,趾高而心不固,名高而實難副,是高者禍之胎也,何庸登為。眾人瞶瞶,相習成風,固不足論,子等新學之士,亦欲隨波逐流,何可者哉。若夫學焉,則尚游矣。人徒知子長之文奇,而不知子長之游奇,方其少時,足跡遍天下,凡山水之奇,禽獸之奇,聽之於耳為奇聲,觸之於目為奇觀,寓之於心而心奇,發之為文而文奇,非子長自能奇其文也,游而後奇之也。當此秋高氣爽,試登磕山之巔,放眼而觀,南山之層巒如排劍,可練雄壯之氣,北之長江如帶襟,可開奔放之懷。遙望姑蘇,周瑜之將台,可想見已,近瞻覆釜,藍王之寨跡,已消磨已,亦足以開闊胸襟,而動興亡之感。他如閭閻雍穆,則喜其風純,炊烟繚繞,則樂其歲豐。秋雁橫空,悉遵氣候,秋林葉落,亦見生成。凡耳目所見聞,罔不足資學助,歸而為文,雖不能如子長雄壯偉麗慷慨悲歌,亦庶幾乎近之,否則,尾眾人尋避災之故事,不但無益於所學,且章迷信之風,陋孰甚焉。子等行矣,各優為之,予欲觀其所得矣。

=================

勉勵學生文

竊以大同世界,和平為貴,苟同居共處,人己之見太明,偶有不如意,遂致乖離傾軋,將人道主義之謂何,此無他,學問未深,斯德量之不宏耳。夫古之聖賢不與人苟合,亦不與人苟離。伯夷之不念舊惡,顏淵之犯而不校,其度量固高人一等矣。況同處一校之中,當以親愛為主旨,即有時受人侮慢,而我以大度涵之,人亦未必不自悔也。即使不悔,而曲在人,直在我,師長自有定評矣。論語雲,君子無所爭。書雲,有容德乃大。試問學生離鄉背井遠道而就學者,果何為也,非求學業者乎,非求品行者乎?是故學生在校,學業不如人固當爭,品行不如人固當爭,此外無所爭。有礙吾自修固不容,有礙吾受課固不容,此外何所不容。是所求者在此,凡與此無關者,一概置之不議不問之列焉耳。假使一言不投,致起爭端,一語不合,遂無容量。姑無論其品學如何,而局量褊淺,已為校章所不許。將來涉足社會,不為輿論所攻擊者,幾何哉。諸生來此,已非一日,學業均有進步,惟於此道,雖舌敝唇焦,有不知之者,有知之而仍蹈者,信乎教授之難也。今為補偏救弊起見,於寒假將屆之日,特示四子,以為圭臬。一曰:忠。夫盡己之謂忠,非僅專制時代忠君之謂也,凡人能盡己,即不自欺,此忠所以為誠身之本也。二曰:恕。夫推己及人,謂之恕,即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意。人能以恕待人,凡上下前後左右處之無不宜,此恕所以為應物之要也。三曰:勤。韓文公曰,業精於勤,是不勤則業不精也。四曰:樸。朱子雲,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是不樸則有傷物力也。總上四端,誠能身體力行,自強不息,希聖希賢不難矣,又何有不見容於人之慮哉。今歲冬殘,放假回家,各敘天倫之樂。來年春轉,開校受課,再聯師弟之情。臨別贈言,原為朋友之道,分袂勸勉,毋忘鄙人之言。

=================

《夫子遗墨:附载应文世兄近作-说类(五则)》影印件

立委当年手抄注释《李老夫子遗墨》扫描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

徐克林翁序(119);
程輔傑翁序(120)
何秀柏先生移帳授徒序(120)
何母鮑老孺人七十壽序(121)
孫天棟先生序(代)(124)
錢少唐先生序(代)(125)
李公洪模傳(127)
胡公永祥傳(128)
田先生傳(130)
王君加入義勇軍序(132);

================

徐克林翁序

人之錶異於眾,而為有心人所稱道者,不必披一品衣,抱九仙骨乃爾也,即一田捨翁。所說者家常話,所行者淺近事,而天經地義,悉於是乎哉。昌旺兄之尊大人也,客歲兄隨家君游,言動威儀,具成人狀,家庭教育,可想見焉。既因兄舉婚典,應文詣府慶賀,謁世伯以後生禮,見其衣冠古樸,不事花飾,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應文自留學東瀛來,所過名山大川幾許,所接名公鉅卿幾許,竊見利欲驅人,廉恥澌滅,為之滄桑棖觸者久之,若世伯一生為人,所言者庸言,所行者庸行,是殆三代直道之遺也。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由斯以潭,伯世洵有以教後生矣,至世伯母勤儉持家,克敦婦道,世兄三,課耕刻讀,各勤乃事,世侄某某,俱英敏可畏,一門豫順,世伯顧而樂之,益見皇祖業儒術為地方紳,先大人睦族和鄰,無忤於俗,其流澤孔長,而世伯特享其成者也,茲當貴族華乘告成,因不揣固陋,為之序如此。

================

程輔傑翁序

文自負笈東瀛,桑梓人情,久疏餽問。壬戌夏畢業返國,就政於岳父牧克道先生家,茗談鄉黨事,並敘先太岳當年教授高才弟子甚多,如程菁坤程輔傑先生皆一時人傑,夫此二君論世誼是文前輩,論戚誼是文長親,而輔傑先生,尤親之至者。惜其從太岳也晚,又值武昌起義,科舉遽停,學業功名,皆不得遂其志願。今雖棄儒就農,而持家有則,不事紛華,理族任勞,毫無德色,其才略概可知矣。文今夏法專教授事畢旋裡,道經舊鎮,聞程氏修輯宗譜,菁坤先生主修,輔傑先生校對。輔傑先生,金坤公之三子也,先是金坤公創草譜,心力俱悴,今其嗣為校對,俾譜牒告成,勉承父志,先生可謂父作子述矣。語雲,莫為之前,雖美不彰,莫為之後,雖盛不傳,亶其然乎。今貴族華乘付梓,文不揣鄙陋,敢以俚言,附之簡末云。

================

何秀柏先生移帳授徒序

經固先王治世之具也,然代幾更,時幾變,文字幾經改革,而詩書易禮春秋之文,散布於天下,秦始之焚不能盡,漢高之溺不能衰,蓋有老成宿儒,承前啓後以講授之也。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蒙學者,固講經之基址。晚近來科舉停,學校興,上之取士者外乎經,士之挾以自售者,亦外乎經。於是毀經侮經之論,日出不窮,並以經為無用之物,而為之講師者,多出貧窮之屋,以是為衣食之給,俯仰之資,枉己從人,以求豐其所入,遂因其毀而毀之,因其侮而侮之,亦自以經為無用之物。噫,先王治世之六經,焚而不能盡者,而盡於此,溺而不能衰者,而衰於此,風俗之薄,人心之敞,厥有由矣。為講師者,能無罪乎。何子秀柏,館於吾家有年矣。教授經學,頗有經驗,今應裡人之請,將移帳於其家,是即仲尼氏在陳思歸之意歟。然而世俗之輕視講師,與講師之自輕者,往往多有,吾恐其久而怠也,因謂之曰,天之養物也,不因人之知與不知,而私其雨露之施。日月之照,聖人之教人也,不因世之重與不重,而改其諄諄之誨,循循之誘。孔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樹木樹人,固有同然者也,匠師挾斧斤入山林,喬木森林,左顧右盼,應心得手,若者為棟,若者為梁,不崇朝而大廈之材畢具,退而喜曰,材木不可勝用,至於雨露之功,培養之力,鮮有知之者。蒙童者,喬木之萌櫱也,子苟培養得法,將見桃李遍植,欣欣曏榮,不數十年後,必有國師選棟梁於子之門下,而有人材不可勝用之樂。夫人材出,教化行,風俗於以厚,人心於以固,先王治世之六經,或能由此復明於天下。子之功,自有不可沒者,知與不知,重與不重,不必問也。予亦為是役者,偶有所見,敢不告子,子其勉乎哉,爰書之以當臨別之贈言云爾。

================

何母鮑老孺人七十壽序

生辰禮節,經傳無明文,固已,然循執是說,則凡年高德邵者,湮沒不彰,不知幾許,非特不足以廣孝思也,而末俗之人心,亦無由聞風興起矣。彼沾沾於經傳,胡為乎。今者,何母鮑孺人,為登甫公之德配,秀柏君之祖母也。公世居邑北洋泥垾牌樓村,家資豐裕,自孺人于歸後,生男四女一,家務亦極繁且劇已,而公仍以農人為圩董,奔走圩務連年,非得孺人之善於照料,焉能無內顧之憂如是。迨公卒時,秀柏君年僅十幾,而其父母亦先後棄世,孺人於群孫中愛秀柏君為尤甚,凡由學校而畢業,而紳地方,在在得其撫育督責之力居多。秀柏君曾受業於家君,近館吾家有年,故吾於其家世知之較審,而秀柏君亦時為吾言其祖母之德,且以不克盡孝為懼。今年某月某日為孺人七十生辰,鄉人有欲壽之者,孺人堅謂不可,無以必待八旬。吾聞之有感而言曰,壽固在德與賢,以孺人之德,與其孫之賢,皆鄉裡中之不多見者,如壽之,則綵衣之盛,獻祝之豐,當不在鄉人下也。然猶有不敢,且期以十年,得毋有歉其德之不足,而賢有未加歟。夫德而不以為德,賢而不以為賢,則其德之進,其賢之益,十年之中,未可限量,而十年後壽之者,可以廣孝思,可以風末俗,古之輶軒下訪,播之聲詩,即此意也。彼沾沾於經傳,胡為乎?自世教之衰,所謂壽者,僅僅襲晉十之虛文,借以壯門楣增聲勢而已。孺人一女流,而所見如此,殆有得於吾心之所同然者,故序之,請懸壁間,以為八旬慶祝之左券云。

================

孫天棟先生序(代)

孫君天棟,某公之幾子,少年倜儻,器識深沉。早歲余館教化渡,從游數載,穎悟異恆兒,鐘愛之。迨拔館後,自加磨勵,文質皆可觀。雞窗之暇,間從事於地方公益,沾其惠者,奚止裡人也。民二十,大水為災,盜匪蜂起,國府通令組織鄉村聯防,以資自衛。於是教化渡民眾公推為團首總,披堅執銳,晝夜逡巡,罔遺餘力。閭閻賴以安寧,鄉人益多其功。今庚秋,以主修譜稿就教於余,余見其編紀綦嚴,謄寫清晰,血統於以正,昭穆於明,有此可以言睦族展親矣。當此世道衰微,人心澆薄,洪水橫流,邪說東漸,有骨肉而若塗人者矣,有家族而談平等者矣,一唱百和,相習成風,而有不可思議者,吾嘗謂欲固人心,須厚風俗,欲厚風俗,須增高家族觀念。宗譜者,實維系家族之權輿也。天棟之為此,殆亦有見於斯歟。夫水災之後,閭閻蕭條,鄉人有欲修譜而不果者,有經修而中止者,問之,則曰,救死惟恐不瞻,奚暇治譜事成,要之,家之譜,猶國之史也。國史不能因世亂而輟編,家譜豈能因環境而寢修,若而人者,難逃不孝之譏矣。今天棟以宗譜逾百年未修,且族人多奔走衣食,流離失所,懼其渙也,故急急從事,經費如何籌措,譜館如何布設,如何編修,如何校對,井井然有條不紊,其衛族之心,殆亦猶是衛鄉之心歟。傳曰,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天棟誠能嗣後益加奮勉,將來造就,或未可量。今者,貴族華乘告成,余忝有一日之長,特書之以為吾徒範,是為序。

================

錢少唐先生序(代)

少唐先生,某公之幾子也。襟懷曠達,學識深沉,前清末造,以邑庠生設館授徒,立雪者實繁其人,迨民國肇興,為議院僚友,則語驚四座,為學校教師,則化雨均沾,政教兩界,聲聞藉藉,亦已有年。嗣因潮流日非,悲憫致感,抱採薪憂,幾有不可藥治,先生乃息影林泉,杜門不出,優游久之,而體日健,而貌日豐,而病亦日以愈。談者謂先生善養病,吾謂先生所養者,不僅病已也。晚近世風不古,道德淪亡,無論才與不才發,苟有活動之能,無不奔走鑽營,以遂升官發財之志願。成敗利鈍,姑且勿論,及其結果,有不自賊其生者幾希。噫,名利病之病人,何一至此耶。以先生之才之學,繼續進取,其事功當必有以照人耳目,然人之慾望無窮,而事之足人慾望者有盡,善惡橫生,去取交戰,有動乎中,必搖其精。莊子曰,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其然乎,其不然乎?今先生病病固養,病愈亦養,殆所謂超然於世俗者非耶。陞後學也,耳先生之名舊(?疑为“久”之误也)矣,今因令姪才儀君之介紹,修後生禮謁見。杯酒之余,藹然可觀。孟子云,粹然見於面,盎於背,其先生之謂乎。於此益見先生之德,其修養蓋有自矣。先生年四十餘,少君聰明可畏,達人繼起,先生之晚景,正方興未有艾也。今者,貴族重修華乘,陞不才,聊貢俚辭,以表私慕向往之情,特序之以為世之有名利病者藥焉。

================

李公洪模傳

族叔尊祖洪模,志士也。方家君長磕山公學,二弟期三弟會與之肄業時,文就學日本明治大學二年已,每假歸,家君與談所教授諸生之勤惰,不一而足,惟於公之為人,則曰,少神氣,而文字又復激烈,恐非此子之福,然家君於命相學,雖稍稍註意,文猶以此語未必驗也。卒業後,二弟佐家君治家務,三弟隨文就本校政經兩科,蓋為越國不遠,非盡繇川資之不繼也,公則一意西渡,不以道阻且長為梗,亦不病學年之久,其誠於求學,以必成為目的。古之破釜沉舟,與所謂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者,此物此志也。厥後文與三弟先後畢業回裡,自揣菲材,濫竽於安徽公立法政學校教授兼代江淮中學課時,公於裡昂中法大學校僅三年級也,想卒業後,必不至若文之僅僅充斯役。無端課餘聞耗,文不覺形神俱失矣。是年冬,公之父命次子洪楊席請族親為公發喪,文因假歸,亦在往吊列,得悉公同學鄉友張週二君為之購葬地,預納永遠租稅於法,且建瓷像於墓前,以壯觀瞻,因成一聯雲,洪濤隔幾國海洋,魂能返否,模範垂千秋山鬥,人其萎乎。噫,文於是有無窮之感慨焉。大凡志士一身,國家之運會關焉,非偶然矣。閑嘗曠觀國於全球者,二十世紀以前,美之政治窳劣,恐不及我今日之中國。一日華盛頓游歷各國回籍後,國運維新,幾執全球之牛耳。公之留法,得毋豔及此而欲新吾中國乎?文不敢知曰,公之學成回籍,必能有造於中國,如華盛頓之於美也,文亦不敢知曰,公之學成回籍,必不能有造於中國,如華盛頓之美也。今者長此終古,命耶數耶,抑天之不欲啓吾中國耶?雖然,公已矣,文恐有志之士,以公故而氣短也,文尤願有志之士,以公故而力爭之,則庶幾中國大有人,中國大有造也,因不揣固陋,勉為公傳,以質諸求學之有志者。

================

胡公永祥傳

文幼受家庭教育,粗知文字,而於一時素稱賢達者,固未嘗一相識也。及稍長,而高等而五中而省立法政專門,尋至日本明治大學,負笈遠游,又約更十數裘葛,凡附近名公大老,疏餽問者久之,其間寒暑假期回裡省親,並詣滕府上子下香第,修舅甥禮,道經西洋村,見圩堤鞏固,村莊整潔,父老子弟,俱有仁讓風,心竊異焉。詢之,僉曰,我輩比屋而安,皆允祥先生維持之力也,不圖酒闌燭炧之暇。談及此,渭陽氏亦不間於人言。嗚呼,噫嘻,如若先生者,文聞其名,惜未親炙光儀,以薰其德,悵甚。壬戌歲,畢業返國,會諸友人函招濫竽第八師範於古姑熟。第八師範,即今之十中也,一時報名入校者,實繁有徒,而吾繁有志之士,惟胡君傳琨,與文為最摯,以其母係族之扆楓之令姊也,因詢其世系,則曰,吾家世居西洋邨,先王父上作下霖,前清之邑庠生也。家嚴艱於遇,屢試不售,因入國子學,為地方服務,頗相得。兄弟二人,吾居長,生母已辭世矣,繼母某氏復連舉三弟,家計已僅可取給,言未已,文喟然嘆曰,仁者必有後,允祥先生何其後嗣之多耶。是曏之未曾親灸光儀者,可期睹異日。癸亥春,省垣法政專門江淮中學二校具柬相招。法政專門系文之母校也,江淮校長黃,亦素與文厚,不獲已,東裝西上,不數年而先生竟作古矣。夫死生亦大矣,徒生徒死,俱不足齒數。先生享年幾,謝世已達十餘稔,而其急公好義之熱忱,父老猶樂道之以為後人勸。且長子琨,以十中畢業為地方紳,諸子俱英敏可畏,將來光大門閭,庸可量耶。韓文公雲,朽者其形,不朽者其名,其先生之謂歟。今者,貴族纂修華乘,琨以文有一日之畏,請為之傳。此固孝子仁人之心所不能自已者也。文不敏,爰略舉姑教以誌不朽焉。

================

田先生傳

先生縣北人也,為人慷慨,重然諾,不苟取,居破屋,力荒田,安之若素。平生尤急公好義,凡鄉裡之公益,莫不虛席以待。人以其農而紳,輒呼之為田先生。先生亦自顧而笑曰,農不善耒耜,士不識之無,不農不士,忽士忽農,予無專業,自無定名,以是名予甚善。於是田先生之名大著。一日中暑病痢,遠近往視者,戶為之穿。聞有以醫藥之言進,先生曰,謹謝君,無庸慮。夫體弱而病生焉,善治者貴養而忌攻。若專乞靈於歧黃,鮮有成效者。故秦皇漢武屢求仙方,終不免於一死也。余嘗出入縉紳之門有年矣,每見其稍染疾病,則舉室惶惶,莫知所措,一日而延數醫,藥劑雜投,往往因之而加重。迨其死也,則曰,命也,非藥也。噫嘻,庸醫殺人,而人不之悟也。余因暑毒而病痢,毒盡而病自已。故慎飲食,時寒暖,持鎮靜,無亂醫,以養其氣而卻其邪。且余鄉同病者伙矣,有不日而死,有二三日而死,而余以衰殘之年,經旬日而猶存者,不醫而已矣,豈有他哉。聞之者雖唯唯,而心多不以為然。無何,果霍然愈。交游為之喜,並服其言。論曰,先生以農流而從事公益,賢已,卧病則遠近往視,病愈則交游色喜,其功德可見已。生長草野,素不知書,而論治病之理,探本求源,似諳生理學者,更奇已,豈果知養生之道者歟。抑深於閱歷者耶。嗟夫,吾息影林泉,嘗與鄉村野老相過從,杯酒談心,多聞所未聞,足補書所不及,田先生殆其一也,又其言可以為庸醫者愧,而為好藥者戒,故傳之。

================

王君加入義勇軍序

余友王君,性義而勇,智變多才。自如北平學校肄業,已數年矣。其平時閱報,見我國外交失敗,輒痛哭流淚,悲憤不自勝者。蓋愛國種子,與生俱種者也。今因滬戰,即投筆加入義勇軍,臨行請予言以為贈。余曰,君之行壯矣。割地賠款,其損失已不可計算,今又盤踞滬上,節節進攻,所謂國亡無日,此其時也。然而一線生機,則在義勇軍耳。蓋義勇軍之士官,非義氣填膺,勇往直前,不足以稱之。君殆其人歟,又何言哉。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難臨頭,人人當救。環顧我國言之者甚多,而行之者甚少。君以弱冠文人,不顧室家之好,遽效投筆之班超,拋棄父母之親,遂慕長風之宗慤,此又余有志而未逮也。君此行,不僅予一人抱愧已耳。然既承請求,不能無一言以壯行色,爰攜手而言曰,倭奴入寇,舉國發指,國家存亡,在此一戰,荷槍實彈,決勝疆場,毋畏懼,毋退讓,拼著頭顱曏前上。殺盡日奴再算賬,收回失地還大漢。將來功成軍旆返,民眾歡聲遍街巷。言盡於此,書之以贈。

================

立委后记:

最后一篇文末貌似引用了当时民谣(因与时文风格不一)?

毋畏惧,毋退让,拼着头颅向前上。杀尽日奴再算账,收回失地还大汉。将来功成军旆返,民众欢声遍街巷。

引用也不给个出处,祖宗不严谨焉。如果不是引用,而是自编,原来伯祖父还是编歌好手呢。

================

《夫子遗墨:附载应文世兄近作-序传类》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傳類》

李老夫子遺墨-傳類

滕振镛公傳

公諱振鏞,號金聲,家先君門下高才生也,時升(”升”小號字)幼且魯甚,逮公學成回里後,始稍稍有知識焉,猶可記憶其辜較,乃不數年,而公遽作古矣,於戲、噫嘻,升(”升”小號字)有感矣,自來圣賢君子,以及匹夫匹婦之愚不肖,所閱之春秋寒暑,不過以數十計,茍先後名實未有加焉,固不可以死,公弱冠,於清補邑弟子員,丰裁俊整,都人士俱引重焉,是猶掘井九仭,而及之泉也,是猶治畎畝,具鎡基,勤播種,而竟至于獲也,且聚徒講學,宮墻外望者,不知凡幾,而李君梯雲,以清歲進士援例就職,宦遊浙東,實出其門下,大道絕續之交,只此數年間,公以一身肩之,倘所謂繼往而開來哲者非耶,公之先,業農重本務,數世於茲矣,皇考尤仁人長者,為地方人所信仰,公捐館,皇考兩鬢未及霜,然而斑矣,此顏路有請,卜商氏之喪明,人之所謂喉噎者也,雖然、以仲尼而有伯魚者、數也,以伯魚而有子思者、理也,公子二,長少鏞,次在璜,世嫂胡夫人,撫此煢煢,終朝除養翁姑,操家政,克殫心力外,鞠愛之,兼勤教訓,荻畫者不之輟,萬一希慰先夫子未慰之志於地下,而少鏞君頭角嶄然,才倜儻,具迥不猶人狀,民國需才,當選者屢,可以想見其為人,尤好延賓客,凡社會上名士巨紳貴介子輩,每多樂引為知己,許為忘年友者,殊不乏,在璜君亦能初事讀,繼督耕,檢束家庭內外無鉅細,俾其兄尟內顧憂,昔之所謂二難者,即是人也,僉曰、胡夫人之有義方,而公實默鑒焉,然則、明德之後,必有達人,斯語也,願以永為公壽,今因貴族纂修華乘,敢貢俚詞,以附篇末云。

================

李洪模公傳

族之洪模,磕山公學高等最優级生也,年二十二,為求學故,死於法國里昂中法大學校,余聞耗嘆曰,於戲、狐死首坵,代馬依風,物類有然,模以青年讀書子,捐骸骨於數萬里外,其志尚矣,其情可悲,讀陽明王氏瘞旅文,不禁為之掩卷而隕涕也,夫論人於三代上,惟恐好名,論人于三代下,惟恐不好名,嘗見富家子弟,被服乎文繡,役役於膏梁醉飽,内蠱於少艾,而日與稍事學問,冒為衣冠中人者,引為知己,互相徵逐於外,是雖父兄師友督责规箴之不暇,而為家室是戀,與夫朋從之引誘,而不忍離者,比比然矣,模廣(”廣”?字跡不清)祖宗余蔭,固居然一世家之冢嗣也,為人忠實,無年少氣,其所以决意留法者,有見于我国專制之後,政學之腐败,不足齒數,意欲改造知識,以促進我中國,而增宗族光也,余於模論族誼、則祖孫,論學誼、则師弟,其将来意量所及,余不敢過為期許,第(”第”?字跡不清)就其留法而死於法,謂之欲促進我中國而死可,謂之欲增宗族光而死可,謂之為好名而死亦可,要之、以中土人,為異域鬼,得同鄉友為之購葬地,預納永遠租税,以垂不朽,俾後之人,過其地式其墓,摩挲其碑碣,想見其為人,為之低徊,留之不能去也,而模固自有千古矣。

================

李洪模公傳(代)

李氏洪模,清邑庠生雁標公之長孫,余妹丈允禎之長子也,幼由磕山高小卒業,省立二農肄業,旋入上海法立勤工儉學會,年十九,買舟西渡,入巴黎非里克斯弗特學校,閱三載,得肺疾,卒於里昂醫院,同學響友張周二君函其家,且代為購葬地,建瓷像,藉壯觀瞻,而垂不朽,噫、洵千載一時者矣,或有問於余者曰,富貴不歸故鄉,猶錦衣夜行,今者縱云不朽,得毋之子之不幸歟,又有問於余者曰,兒女情長,英雄灑淚,今者縱云不朽,得毋乃翁之不幸歟,余應之曰,唯唯、否否、不然,自來難齊者彭殤,不貳者夭壽,鯉趨庭而不祿,回樂道而早亡,而仲尼顏路,未聞長(“長”,字迹不清)戚戚者,蓋以人生百年,同歸於盡,歐陽公謂朽者其形,不朽者其名,是人之所爭者,朽與不朽,而生死皆所不之計,況值五洲互市,歐風美雨,時局增新,假令青年子弟,株守門閭,不能為國家謀進步,而為之父兄者,又恂恂焉以生以息,安厥舊風,復姑恤而不忍遣之遠適,如此食穀蠹者,雖生不如死之為愈也,之子不遠巴黎之路,殆欲廣識以造就我今日之國家,至天奪其算,固之子所料不及此,亦乃翁所料不及此者也,如或所言,亦齷齪闒茸之見,固卑卑無甚高論矣,雖然、人以無名生,不如以得名死,之子之死於法,又何尤哉,而余則有志士難得之感焉,或曰、張周二君,可以風也

================

徐肇基公傳

公諱魁,字肇基,鄉之望紳也,幼讀詩書穎異,旋以家寒為梗,未獲如愿,而其志竟未嘗磨滅也,年弱冠餘,棄文就武,應清光緒三年歲試,補邑弟子員,跡其身材魁偉,施貫蝨穿楊之巧,謀舉子業,猶拾芥然,乃屢赴秋闈不第,是殆時命之奇歟,然鄉里中信仰,非伊朝夕矣,公世居灣橋村,前埧後圩,水患時有,農民苦之,因於農隙時,號於眾曰,吾等屢被水災,以埂隄之不完固耳,於是率夫修筑,雖寒風烈日,莫之避,繇是水患稍殺,就近農民得以享其利,又況族大人稠,如田苗然,不無秕稗,如陶器然,間有苦窳,公於善良者撫慰之,於桀傲者誥誡之,數十年來,全族無橫逆之施,亦無橫逆之與,殆以有公存也,晚年來,遵清例入標,得授千總選用,旋因族務紛繁,不克隨營調遣,升官進爵,固不設是想,適光緒末造,(立委校記:此處缺失四字,黑墨抹去,不知何故),地方各設團防局,公推公為局長,且得上官委任,非聲望素孚,何以致此,公之胞弟字肇珠,亦寬宏長者也,舉一子,譜名克源,頗聰秀,公鐘愛之,愈掌上珠,得此子兼祧,公兄弟俱有後,公兄弟之義氣為何如耶,今雖辭世十餘稔,而恤苦憐貧,排紛解難諸雅意,猶嘖異於人口,退之韓氏云,朽者其形,不朽者其名,公之謂歟,咸升(”咸升”小字號)素叨愛末,於公之生平,知之最悉,故傳之以為後人之觀念焉。

================
《夫子遺墨:傳類》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遗墨:序类》

【立委按】人都有尋根的愿望,中外皆然。我們從哪里來,將要到哪里去,是困擾人類千百年的根本問題。以前看《圣經 新約》,開篇幾大頁全是家族繁衍的宗派譜系,誰和誰生了誰,看得我頭大。看家傳《李老夫子遗墨》,開篇(《夫子遗墨:序类》)也全是為修譜所作的序傳類文章。當年,曾祖父(李老夫子)名貫南北,学識渊博,一字難求(“远近之人,得先生之片纸只字,均珍如拱璧”-《夫子遗墨:李先生传》。然而,地方鄉黨,興祠堂,修宗譜,明血統,別異同,辨親疏,老夫子樂觀其成,每請夫子為序,均不遺余力。夫子曰:”世道盛衰之辜较,风俗人心而已。程子常论管摄人心厚风俗,莫若明谱系立宗法,夫宗法之废久矣,惟谱系修明,秩伦著恩,犹有古宗法之遗意,今宝初先生举此钜典,行见宗族睦矣,人心固而风俗厚矣,是即维持世道之权舆也”。

《李老夫子遗墨:序类》

李氏创修宗谱序

攷之姜嫄履跡,哉生弃,传十五世来,周发纘绪,不源后稷,而统古公。君子曰,是殆亲其亲者欤,自亲亲之谊不明,编世族纪者,徒事頇颟,不仗声威,即席閥(?原文门外代内,查无此字)阅,甚有爬罗剔抉,不问谁何,同姓者是,以为绣像演图,不如是不足以充门闾而芬齿颊,而其劳之娜愉不顾焉,又孰知有大谬不然者哉。客有繇旧镇来者,告于余曰,今秋吾友李君宝初,惧族之散,而思有以收之,爰召号族人,创修宗谱,以盛公由豫章迁繁为一世祖,夫盛公字法先,号纯夫,明初官指挥使也,其父隆二公讳思明,字景彰,乘元末乱,击贼累月不脱甲,亦以功封武德将军,一门发迹,声施烂然,至今犹可想见。迨隆二公以疾卒于军,公收骸骨归,后随太祖大军南下,过繁阳之荻港,道经旧镇,慕其风淳俗朴,山水清奇,遂上疏解职,家于此,生子四,太?(左辶右上口下佳)、太铠、太钦、太钊,均业儒,卓卓有声,公殆汉之疏广疏受之流亚欤。伊族以公为始祖,其高风亮节,固堪光宠宗族,而为千百世子孙之法守,独于隆二公以上之世系,付之阙如,揆诸孝子慈孙追远之苦衷,得毋犹有遗议乎。余应之曰,唯唯,否否,不然,昆仑山之脉,而五岳则自为宗焉。星宿水之源,而九河则自为派焉。按李氏之先,自嬴姓顓頊高阳氏曰皋陶者,为尧大理官,始为理氏,至殷紂时有曰利贞者,偕母逃难于伊候之墟,食李实以全生,复改理为李,子孙因以为氏焉。他如周之耳,汉之广,唐之渊,以及宋元两朝,贤人君子,棋布于史册诸列传者,难以屈指数。然斯人也,固为千百世夫人之先河,非仅仅足楷模一姓之子孙也。如必检入家乘,附会焉曲为点缀,颜之曰,某某是吾宗,某某是吾派,纵不近渎,亦私也,非公也,亦小之乎视若而人也,况谱以明血统,别异同,辨亲疏,崇实也,昭敬也,骨肉而途人者非,途人而骨肉者亦非也。语云,五百年前一家,盖谓同姓而异族,犹山水之各宗其宗,各派其派,总之不离亲其亲者为近是,如客所言,宝初先生循孔子删书自唐虞例,以创修兹谱也,可谓曰知矣。呜呼,噫嘻,余有感焉。世道盛衰之辜较,风俗人心而已。程子常论管摄人心厚风俗,莫若明谱系立宗法,夫宗法之废久矣,惟谱系修明,秩伦著恩,犹有古宗法之遗意,今宝初先生举此钜典,行见宗族睦矣,人心固而风俗厚矣,是即维持世道之权舆也。余牖下微伧,安敢雌黄其侧,幸蒙不弃,谨作歌以貺之,歌曰:满腔铁血定山川,不为功名利禄缠,好挈妻与眷,尽泛五湖船。曷若核图问以卜,兼相彼流泉,栽花种竹结书缘,兰桂阶庭子孙贤,君不见姬宗稼穑开基先,旦复旦兮八百,年俎豆莘莘礼教宣,喆人起兮世泽延,宝级琅函寿地天,荫流瓜瓞永绵绵。

============

程氏創修宗譜序

山之纍纍然,來脈昆侖,水之淼淼(?字跡不清)然,发源星宿。人之一身,藐乎小哉,原其所由來,已不下數十世數百世已,其间支分派别,昭穆屢遷,不創立家乘,有不骨肉而途人者幾希,於是以嘆歐蘇二公研究譜学,其用意,深其明德遠矣。邑之程氏,北区之望族也,今歲續修宗譜,某某先生因戚谊詣舍,请香(注:”香”小號字,应系李老夫子学香自称,后同)代伊父某公作傳,并獻其老譜與伊父所創之草譜,香(香小號字)檢閱再三,於戲、噫嘻,因有感矣,如某公者,一農家流也,而能于持家課子暇,留心譜学,发明宗派,所谓致其遠且大者,不圖于公得之,香(香小號字)自鯉庭承訓来,僅獲一貢,凡一切維持世道,劻正風化諸大事,權不屬與,才不及與,有志而未逮與,惜所生也晚,未獲亲炙公之儀顏,然觀所創之譜稿,想见其為人,向往者久之,倘人盡如公,则宗法無不明,人心無不固,尚何世道風俗之憂哉,今因贵族華乘付梓,爰俯如所请,略举大概,以備後之輶軒採拾云。

============

孫氏重修宗谱序

原夫谱谍肇兴,创自欧苏,后之编世族纪者,不曰源欧,即曰祖苏,或并欧苏而兼集其美,以为能如是而宗派明矣,亲疏别矣,可以了厥事矣,而不知欧苏二公之创是举,为睦族计,为展亲计,而人心之所以固,风俗之所以厚,即于是乎在,今岁秋邑北有孙氏者,续修宗谱,请序于余,夫孙氏系周文王之后,太原之望族也,汉唐以降,名人贤士,代不乏人,迨有明弘治间,俊公始业儒,继经商,由山西迁居繁北,以锦卫洲地势宏敞,长江东下,固灵秀之所钟也,传二世,前房富公,后房金公,分居教化渡暨碾墩,又数传,邦升公支下,迁南距数里许之宕头,子姓蕃衍,亦云甚矣,顾孙氏宗谱,繇前清嘉庆六年续修至今,百余年矣,加以洪杨为乱,水涝成灾,支派里居,致慨沧桑者有之,民国某年,天栋先生惧其久而散轶,而思有以收之,爰入祠会议,公推先生为督修,某某为监修,某某为校阅,某某为参订,某某为经理,至经济不足,竭力补助者,又有某某先生,噫、群策群力,成兹义举,倘所谓鲁多君子非耶,余因之有感焉,君主时代,维持世道之权操自上,民主时代,维持世道之权操自下,此中之醕浇厚薄,非一朝一夕之固,其所由来渐矣,林亭顾氏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国者,积无数家族而后成者也,天栋先生倡议续修宗谱,迨有见于有家族然后有国族,特藉此以固人心厚风俗,岂仅为睦族展亲而已哉,于是因所请而为之序。

============

胡氏重修宗谱序

余自幼随先君子业儒术,尚论古之人,每于范文正公置义田,建家塾,苏明允作谱序,以睦族人,先君子辄喟然叹曰,贤矣哉,范苏二公之所为,固家族歟。抑劻正人心,維持風俗之權輿歟,于戏、天下之大,匹夫有责,余不敏,所谓正人心维风俗者,固有志而未逮也。岁庚午,有以西洋村胡氏家谱而嘱序于余者。夫邑北胡氏,固帝舜之苗裔,明经进士之遗胄也,繇孝思而錫类,本经义以作人,其先世固有谱矣,统系无不明,支派无不别,与夫名臣贤士之官爵諡号,无不罗列而无或遗,又胡(字头字迹不清,下半字为”胡”)为嘱序于余也,曰、重修也,胡为乎重修也,曰、胡君铁斋先生惧其族属疏远涣散,而思有以收之,因即旧谱率侄孙等而增新焉。噫、先生系邑庠生宝堂公之令冢嗣,家学本有渊源,当民国肇兴,从事南北十余年,学政两系,声称素著,为閤邑后生小子之前导,今者因假返旆,而与族耀夫宝斋各先生成此盛典,盖有见于人心之厚薄,风俗之醕疵,无不朕兆于家族,万一人伦不明,鲜有不骨肉而途人者几希,还问国族哉,则甚矣,先生此举,重宗支也,敦族谊也,即所以绍大孝明经之统系,而为正人心维风俗之权舆也,此其学识之优美,才力之富厚,方之范苏二公,无多让焉,余不敏,不足以光扬盛德,亦惟先君子之所以贤范苏二公者,贤先生矣,是为序。

============

徐肇珠翁序

世道之衰,风俗之浇,人心为之,咸升(注:咸升两字小号,系李老夫子自称)自阅人成世来,思得一老成人為之砥世而礪俗,而睢睢,而盱盱,而誰與居,而不圖肇珠翁得之,翁兄弟二人,早失怙恃,家貲亦不甚給,胞兄諱魁,又以清代庠生紳地方,不暇問桑麻事,家庭內外,翁一人肩其任,无难色,诗云,宜兄宜弟,翁可以无愧矣,自娶陈老孺人后,中馈有主,翁可以无内顾忧。而陈氏之孤,幼者幼,穉者穉,衣食冠婚,劳心力者幾許,今则已各抱子女矣,然则,陈氏之亡后,惟翁实再造之也,中庸云,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翁可谓仁义兼尽矣,年四十余举一子克源,八龄就传,今已十阅岁矣,择师教子,不以家寒而中止,蓋志在顯揚,有不达目的不止者。诗云、以燕翼子,翁其有焉。迺者,年近古稀,分居尊,凡族务无巨细,无大小,必禀命而后行,识力足以服人,良有以也,里于亲属之贫苦,必周济之,邻里之争讼者,必排解之,其热心本于性生,自然而非勉强也,噫嘻、翁一生艰苦卓绝如彼,嘉言懿行如此,均可为世俗风焉,咸升曾与其子克源游,颇相得,不忍其父之美德湮晦而不彰也,爰为之序,以备太史輶車之採拾云。

============

李允桢自序(代)

余不福,某岁失怙,零丁孤苦,不致饱狗彘而填沟壑者,在在惟大母王生母芮是赖。迨娶牧氏后,上叨祖佑,连举三子,长洪模,次洪杨,三洪楷,女二,凡岁时伏腊,聚天伦乐事,欢如也。然二母过去之历史,艰苦卓绝,罄竹难穷,常津津谕余曰,若父原配朱氏,繇临产殒命,门祚衰颓,一至于此,今幸一堂聚处,丁喜重添,独惜若父之未亲见也。吾辈老矣,所谓丕振家声者,其惟若夫妇乎。秉承之下,言犹在耳,但余赋性拘谨,无掀揭才,于事固不敢高其亲,而阔其步,而独此后嗣读书,则必随其意梁之所之,而不为稍吝,非敢为志大,聊以继缥缃之旧业焉。无何命途多舛,模儿留法,而竟委骸骨于里昂地矣,杨儿就学于芜关,而竟得弱疾不起矣。余自思不知作何不德,而竟遭此殃遣,若断断乎有不可稍赦者,於戲、命耶,数耶,抑不善妥厥先灵,祖宗不为默佑耶。自此以后,楷儿年幼,将来成败,余又何得而知耶。尚期我族仁人君子,悯余境而存余言,则庶几不以余为不肖也歟。

============

何道福翁序

道福翁,牧君克遒之母舅也,升与牧君世交,兼结朱陈好。民国二年仲夏间,为麦租事偕牧君詣黑沙洲,曾謁其弟,见其茅屋数间,内外整饬,心焉异之。及聚谈有顷,家常话于世故人情亮矣,倘所谓老成人非耶,夫人生百行,莫先于孝,睦族展亲,尤孝之大者也。族分居族尊,惧族众之涣而难收也,爰集全族绅?(上老下日),创修宗牒,其心其见,与范希文之置义田,眉山苏氏之创族谱,得毋同。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翁现年七旬,子几,女几,孙几,门庭豫悦,无诟誶声。仲尼氏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不图于翁得之。夫先王宗法,今荡然矣,以一田舍翁,倡创修议,未匝年汇成全帙。鲁多君子,故易为力耶。抑乃翁之督率严明,有以竣厥事耶。噫嘻,家之有谱,与国之有史捋。今者,华乘告成,上之俾祖宗缔造之艰,相传勿替,下之亦足为千百世孝子贤孙之观念,此谓磨世励俗者,亶其然乎,愿以告后之官民风者。

============

程育坤先生序(代)

余閱譜夥矣,類皆以古時聖帝明王為之祖,而自為其後者也,然古時聖帝明王,信有子孫矣,而古時平民,獨無子孫乎,豈知非其祖而祖之,春秋祭祀,其来格乎,當祖而不祖之,将置其祖于何地,此皆無知無識,何足道也,歲庚午秋,余詣黑沙洲省岳母,舅君輔傑将其父創修宗譜遺稿示余,檢閱全卷,自某公遷繁以後,支分派衍,皆近代可考,今育坤先生纠集族諸君子,纂輯而編訂之,以文理公为始祖,虽有老譜,而残篇破简,恐不足徴,虽有世系,而代遠年湮,恐不足信,此中不敢棄遺,亦不敢妄續,雖本先岳之遗规,而昭血統,明宗法,所謂善作者不必善成,善繼者唯能善述,先生之與余先岳,其功績均垂不朽,先生少從余先父游,其得余先父之遗訓欤,抑先生獨具卓见欤,有此卓见,以親妄将古時帝王為祖者,相去奚啻霄壤也,至於先生偉功巨業,自有名功巨卿序述,余才薄筆疏,焉敢論次,今貴族華乘将成,謹以所見,约略序之如此。

============

翟運清翁序(代)

歲庚午秋,慕唐(慕唐小字號)偕友人往黑沙洲,詣舅兄郭平澄家,為參觀初辦之國民小學也,閒遊至翟姓莊,運清翁係舅兄之至戚,因謁之,修弟子職,而敘姻婭好,適翁督修家譜事宜,凡家規條例,在在殫厥心力,日昃不遑者久之,行見宗法詳明,倫道敦,人心固,睦族親之道得焉矣,告歸後,伯岳父上人下慶亦在座,酒爛燈炧之余,談及本日所經過,伯岳父喟然嘆曰,翟氏我洲之望族,運清翁亦我洲之望人也,幼丁清季,操儒術,駸骎乎有上進志,嗣以家務紛繁,不克卒業,以取青紫,艱於遇也,而服務桑梓,數十年來,修筑圩堤,任勞任怨,此翁之仁也,派難解紛,無黨無偏,此翁之志也,商辦民團,有膽有識,此翁之勇也,他如嘉言懿行,可以卓卓不朽者,殊難更樸數,不殼(原字左下應以“禾”代“几”)趨庭承訓,得補邑弟子員者倖也,而社會之學識,資教於乃翁者多矣,維時慕唐(慕唐小號字)敬而聽之,竊思家先祖聚徒講學時,有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如伯岳父所言,翁固士中之矯矯者也,今者貴族纂修華乘,公推翁為督修,慕唐(慕唐小號字)無文不足以光揚盛德,爰將伯岳父之銘佩者,謹序之以篇末焉。

============

古際澄先生詩集序

竊以成康殁而頌聲寝,王迹熄而詩亡,世教之衰,昔之人,曾慨乎其言之,樸以為詩誠有關於世教,而論詩學於今日,夫固有亡者亡,不亡者不亡,则曷以故,書曰、詩言志,志者、心之所之之謂也,古者童孺妇女之所長言嗟嘆,達其志而已,並不自以為詩也,而情之至者,是即詩之工,後世之詩學,專出於文人學士之手,夫文人學士,似有詩矣,乃終日吟哦,但求詞之工不工,不計志之達不達,是以漢唐以下,詩之為詩,一變而為咬文嚙字,則音韻適桎梏性靈之具,而失其所自然,再變而鬥靡誇奇,勢不至流為鄭衛不止。且或分門別戶,自詡專家,往往有不問誰何,而捕風捉影,與不揣分量,而張冠李戴者,詩學紛歧,不堪指數,樸學識窳劣,素不長於風雅,然過庭時亦稍稍有所聞焉,意者一時有一時之詩毋相越也,一人有一人之詩毋相強也。反是,雖汗牛充棟,直謂之無詩,無惑乎昔之人之慨詩亡也,際澄先生,丁清末造,受業於樸先君子,工制義,而與古名人詩集,尤为嗜且篤,是殆學焉得其性之所近者欤,夫先生固隨時有詩矣,曩者、僑皖,藉法政專門以资閱歷,如大觀亭迎江寺諸名勝,與二三知己,茶之余,酒之後,慷慨悲歌,唱和者多矣,繼游武漢,涉河洛,仿佛乎京師,瀏覽乎津海,往還間,即景生情,亦復不少佳作,盥讀之余,覺舉樸向者北上所經過,沈思渺慮,百計而不獲一落筆者,先生则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何其名章雋句,美不勝收若是耶,乃者、客春為先生花甲佳辰,不棄枯腐,函授纪念四章見教,一再諷誦,見其聚天倫感時事,皆由天真之所流露,揆諸曩之慷慨悲歌,即景生情者,時雖不同,而其體裁,若合符契,至一唱三嘆,婉譪中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雖關睢無或過也。書曰、詩言志,惟先生得之,於戲、噫嘻,有詩若此,詩固未盡亡也,又何為慨世教之衰也哉,先生之胞弟曉樓君,亦嘗從樸先君子游,而工於詩者也,其次子名繼?(左辶右上日下佳)者,欲傳胞伯之詩,以樸忝屬渭陽氏,而請為之序,爰為存其言,以質諸說詩之君子。

============

汪府王太夫人八旬并抡元先生六十双寿序

掄元先生,一鄉之善士也,香(香小號字)後先生三易裘葛,相與往來者久之,曾幾何時,王太夫人八旬帨辰矣,先生夫婦六旬雙慶矣,一時文人學士,揚芬摛藻,貢祝詞者,趾相錯,匾額輝煌,卷軸彪炳,觀止矣,蔑以加矣,雖然、積德延年,理也,茍可以壽,若子若孫,躋堂稱祝,容有之矣,而獨合一鄉之善士,為太夫人壽,并為一己之夫婦壽,殊寥寥焉,蓋非一鄉之善士,不能友一鄉之善士,又烏能合一鄉之善士,為之稱觥,而祝遐齡於無藝,先生丁清末造,不屑屑於制義,以取青紫,而經營貨殖,俾金融周轉,在在足為地方人民所救濟,都人善士,共信仰焉,民國肇興以來,若議員,若初衆,若都董,屢被國民所推舉,繇是樂與交游者,日益衆,若然是友一鄉之善士也,子輿氏謂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即是人焉,今者、肆筵射席,壽域重開,一鄉之善士,為太夫人壽,并為先生夫婦壽,洵千載一時矣,固不徒濟濟一堂,若子若孫,萊衣迭戲已也,至太夫人之福,先生夫婦之賢,與夫若子若孫,克充門閭,而增光社會者,鐫之匾額,銘之卷軸,?(王左丙右)?(字跡不清,似“匕”)琅琅,不一而足,諸君子詳哉言矣,香(香小號字)不才,躬承盛舉,見有可為人子者風焉,謹序之以俟諸後之輶軒者。

============

何母鲍孺人七旬壽序(代)

某等從上應下文李老夫子游,李老夫子諸子侄,俱幼而敏,延何君秀柏課讀於正宅之右室,何君固太老夫子之高弟也,幸蒙不棄,有先后淵源一脈之雅,嘗隨何君登其庭拜謁尊祖母鮑老孺人,見其蒼顏白髮,而幽閑貞靜之德,為女界中所未有,爰詢以高年幾何,何君喟然嘆曰,吾祖母行年七旬,一生勞苦人也,吾家世居圩鄉,承先人薄產,頻患水,如歲有不登,時形匱絀,兼連舉子女,凡冠婚嫁娶之需,以及井里桑麻諸瑣事,吾祖所不及料者,皆賴吾祖母維持,且門祚衰微,吾祖棄養,吾父吾母又不祿,晚景不堪問已,雖各房多孫,稍慰萬一,而秀柏就學於外,未獲承點額之歡,博含飴之樂,此中抱愧,固有不堪為君等罄述者矣,某曰、尊祖母一生勤勞艱苦如此,某等請為之壽何如,何君曰、固所愿也,但地方有請獻祝者,吾祖母固辭焉,且謂如叨天佑,其待再閱十年乎,是以不敢拂其意也,某等曰,尊祖母可謂曰知矣,自來好名之心,人皆有之,婦人為尤甚,世固有未及晉十,而預為慶祝者,指不勝屈,庸知壽也者,壽以德,非為名也,尊祖母為家計勞心勞力,而且處變如常,不為境困,德備於己,不屑屑於稱獻之虛名,是誠可以勵薄俗,而振頹風矣,某等(某等小號子)不才,爰據實陳之,以為尊祖母七旬之紀念。

============

汤母戴孺人七旬寿序(代)

歲甲戍冬月某日,為湯母戴孺人七十之帨辰,孺人固某公之德配,少卿兄之本生母也,晚(晚小號字)世居磕麓制馬山,相距不下十余里,恒以不獲一面慈顏,早承懿訓,悵甚。自民國某年肄業於縣立高小學校,與少卿敦同窗誼,頗相得,相與往還者久之,而凡孺人之嘉言懿行,得諸親見與傳聞者,尤為最確,方孺人于歸時也,食指浩繁,家益窘,孺人則雞先而起,鳥後而眠,操井臼,勤紡織,左右支吾,為諸妯娌倡,雖連舉幾子幾女,凡坐蓐不滿日而即起視事者,亦勤儉之由於天性使然者也,至某公捐館,孺人年僅四十余,已而某男某女,相繼不祿,特遭家不造,命途之舛耳,而孺人之劇罹大難,獨撐門戶,艱苦卓絕之操,尤嘖嘖人口,所最可嘉者,人情莫不自私其子,而不顧他人之無子,惟婦人為尤甚,此恝視同胞,家庭內每多涼德也,孺人不忍同胞某公之無傳,而以少卿兄嗣之,雖當日某公主其事,而要非孺人推其愛而愛之不至此,此其大略也,晚(晚小號字)不才,忝列稱觴慶祝之末,而雷同之語,諛諂之詞,俱不敢以瀆孺人也,爰實錄之如此。

~~~~~~~~~

《夫子遗墨:序类》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

【立委按】我尤爱《附载应文世兄近作-记类》。伯祖父这九篇文字,飄逸曉暢,文採飛揚。以小喻大,心高神遠。鄉野情趣,溢然筆端。隱隱之間,心有餘而力不足,鬱鬱不得志之意,亦有流露。《花果園記》和《吾廬記》等篇什记述了立委老家故居的自然环境及其乡居情趣。作为参照,老爸《风雨几春秋》中亦有生动描述。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

花果園記(104);
牧氏三公祠重修記(106);
橋上觀魚記(107);
菜圃中小廬記(附佘之濤書後)(108);
吾廬記 (110);
種田記(112);
避炎堂記(114);
牧氏三公祠重修自記(代)(115);
重九登高記(117);

===================

花果園記

宅後之山,自紅花蜿蜒而來,高不及丈,土質腴美,因形命名,曰扁擔。山之東,隙地數十畝,自溫州人種芋被劫他徙後,鞠爲荒烟蔓草,已數十年矣。民國六年,家君以百金購之,時人多笑其昂,家君則憐其賤,蓋心之所好,不吝其財也。遂賜其名爲花果園。園之內,高者木之,平者花之,斜者地之,低者田之,谷則爲塘,谿則爲澗,扶笻其間,花之容謀於目,鳥之聲謀於耳,芳香謀於鼻官,清氣謀於心神,優之游之,無往而不適矣。曩者,家君游燕京,過武漢,越汴洛,博覽京師之壯,與夫宮室之麗,苑囿之富,歸而言曰,此行固極山水之大觀,然而不足寶也。位於通都大邑,多參人工,太璞不完,俗而不雅矣。吾欲求一天然而幽靜者不可得。今寶斯園,蓋有道也。夫園之大,不能百畝,花木田地塘澗,無不盡有,放而大之,具天地之大觀,卷而小之,可玩諸幾席之上,且地僻而境幽,顯客之所不至,俗子之所不游,宜乎爲家君之專樂者。雖然,物之興廢存亡,亦系乎人耳。予曾肄業東瀛,來往滬甯之間數已,嘗見古顯宦之宮館,今已易姓矣。古顯宦之苑囿,今已沒官矣,惟某某處士之廬園,勝跡猶存,於此可見士之抱道自守,固能流芳百世,而其觀游之所,亦並垂千載而不衰,噫,斯園之得名,謂非斯園之幸歟。園近宅,家君日必數往,往則忘歸,予樂家君之壽而康,而斯園亦足以娛其暮年也,故記之。

===================

牧氏三公祠重修記

縣右田屋基,牧氏三公祠,距吾廬只咫尺耳,民國某年重修落成之日,予往觀之,見其祠宇三重,後之軒敞者爲祖廳,前爲客堂,旁爲走廊,雕刻相望,金碧輝煌,觀瞻之壯,爲吾鄉所僅有者。主其事某,爲予之戚,因囑記於予曰,敝公祠原在扁擔山之麓,某年遷移至此,當時迫於財力,因陋就簡。近來子孫日以眾,族事日以繁,歲時伏臘,區區數椽,不能盡容,且干瀆祖慢宗之咎。爰與族議,庀材鳩師,興工經年,始克有此。雖然,人事之變遷,環境之改易,不有記,則後之子孫孰知重修之由來,而嗣葺之不容緩也。予曰,孝已,不亦善夫!夫人之有祖,猶木之本,水之源,本枯而葉不茂,源塞而流不長。不敬其祖,鮮有克昌厥後者。予嘗漫游山水,過村落,每見祠宇圮敗,木主狼藉,不忍卒觀,問之,或曰,族眾愚昧,不能理其事也。或曰,族產爲族紳所吞沒,不能重修也。噫,何忘其本源乃爾也,是以寒其鬼而餒其祀者多矣。牧氏之宗祠舊矣,今陋而華之,小而大之,肯構肯堂,煥然一新,牧氏可謂有子孫矣,爰記之以勵其後,而爲世之不孝者風焉。

===================

橋上觀魚記

門前之埧,一山澗耳,春多雨水,山洪由此合流屈曲而下,蓋過此即河而江也。余無事徙倚橋上,見夫波流瀠洄,群小魚出沒其間,游泳自如,多排列水口若不敢下者,間唾其沫,群來爭食,沫盡而散,如是者屢,余喟然嘆曰,是魚也,胡爲乎來哉?惜未攜餅餌,有負多矣。夫是魚之不隨流而下也,將以江漢滔滔,風浪險惡,而有不堪顛越之懼乎。將以江海之深,怪物潛伏,鯨吞鰐噬,同類相殘,而有不足保其種類乎。抑以長江大河,漁刀如織,罾者罾,罔者罔,鉤者鉤,釣者釣,取魚之具,不一而足。一日隨波逐流,卷入旋渦,縱有漏焉,亦幸免矣。曷若優游此間,水狹而風不驚,岸窄而罔罟不入,以生以息之爲得乎。庸知王化不行,漁禁久弛,有以斷流而取爲未足,變而爲竭澤者,豈獨此橋也耶?嗚呼,茫茫四海,何處安流,蠢蠢眾生,誰逃法罔,如是魚者尚能樂其樂,而遂其生機,彼世之追逐潮流者,又何爲也哉。

===================

菜圃中小廬記(附佘之濤書後)

門前菜圃,嘗爲宵小所害,四時之菜,多不得餐,家人恨之,因築小屋以守之。屋之基,僅半畦,高於人齊,鞠躬而出入。一榻一幾之外,不能容。匠師一,竟日而事藏,屋成莫能名。余曰,以小屋居小使,防小賊,守小菜,名之曰小廬可也。夫層樓十丈,高已,華廈千間,大已,試乘飛機憑空而下望,其渺小則同乎是廬也。既同乎是廬,則是廬可以不小矣。且滁州之醉翁亭,赭山之滴翠軒,其大小於是廬不能以寸,後之好古者,往往尋其遺跡,嘆其德業之大,不可幾及,而忘乎其廬址之小也。至於經過通都大邑,層樓華廈,突其於前,多熟視之若無睹也。於以知廬得其人,雖小亦大,廬非其人,雖大亦小。是廬也,如置之山水之間,隱逸之士,必爭購而廬焉,未始不與醉翁亭滴翠軒同垂千古,其值豈小也哉。惟其不能,築之於菜圃之中,小使居之,爲守小菜之用,鄙夫野老,過而陋之,誠是廬之不遇也。余憐而爲之記,且有慨夫宵小之難弭焉。

附 書 後     佘之濤作

自來文人記一物,必其有絕殊之風景,重要之關係,始爲文以記之,爲有可記之價值也。若範仲淹之記岳陽樓,歐陽修之記豐樂亭是已。吾師之記菜圃中小廬,果何爲哉。是廬也,築於菜圃之中,大不盈丈,高與人齊,居小使,防小賊,守小菜,固卑卑無可記之價值也。吾師乃不吝文墨,而爲之記,斯誠令人費解矣。雖然,吾知之矣,吾師所處之境遇,與是廬相埒,其爲斯記,殆自況歟。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物以人名,自然之理也。是廬雖小,若置於山水之間,必爲隱逸之士所爭廬焉,未始不與滁州之醉翁亭赭山之滴翠軒同垂千古而不朽,乃不幸置於菜圃之中,爲匹夫匹婦所鄙陋,非是廬之不遇歟。吾師肄業東瀛,飽學歸來,正可大展才能,肇造華國,乃其生性不諧,世人皆濁而獨清,嘗謂俯首帖耳搖尾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使其得志也,經綸滿腹,用世無由,數年來株守窩廬。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謂非吾師之不遇歟。柳宗元不遇於時,睹小丘而生感。王陽明謫貶異地,對吏目而興嗟。觸物生悲,古有同情,於以知吾師之爲斯記,非爲小廬,實自爲也。不然,是廬既無絕殊之風景,復乏重要之關係,無可記之價值也,自不足動文人之興趣,吾師又何爲如此多事哉。嗚呼,脅肩諂笑,可博高官,謹守節操,遂爲黔首,滔滔皆是,我將安歸。

===================

吾 廬 記

二磕山之脈,來自紅花,蜿蜒如人臂。其最闊處,爲大衝口,吾廬在是。清光緒間,吾祖父因租事往來此間,愛其林泉之勝,遂家焉。原基如掌,益之以田成幅,建屋二重,十數椽,高二丈而樓焉。左起二間,高與正屋齊,連而通之,亦辟一戶,爲款賓之所。右因餘地之大小,而平房之,爲昔家釀之廠。不雕刻,無丹青,戒其奢也。多天井,少屏風,流通空氣也。門前有隙地畝許,圍之以垣,門樓三間,南其曏,楊柳樹於檐下,柿柏植於垣旁。奇花異草,雜種於花台之中。登樓而望,大磕山矗於前,鄰捨伏於後,南之眾山,如弓張,如箭發,北之長江,風帆上下,出沒於烟村之間。把酒臨風,可以餐幽芳而吞浩氣。俯視則樹木交蔭,花草榮茂。穿柳之鶯,採花之蜜,無不可娛其目而悅其耳者。鄉村之居,而有隱士之樂矣。或曰,子方少時,奔走天下,未嘗一日休,似舉世鮮足當其意者。今伏處園廬,經之營之,孜滋不已,何其前後之不同若是?予曰,唯唯、否否、不然,夫廬爲人養生之源,發祥之地也。祖宗墳墓在是,妻子田園亦在是。古者游宦不逾千里,非氣餒也,非懷居也,直不能忘情於其廬耳,每見仕宦之屬,以官爲家,及解職後,多悵悵無所歸,甚至流落江湖窮而無告者,蓋經營其官,而不經營其廬之咎也。且世之爭名者,動謂三不朽,殊不知三者之中,修身爲重。夫闕裡之多士,有善言語者矣,有能政事者矣,獨顏回以陋巷曲肱飢卧終其身,其道德固當時嘆爲不可及,而後世亦未有能及之者,於以知士之立功立言,或不足恃。而修德於茅廬,及其至也,斯真歷萬世而不朽矣。予家讀有書,耕有田,商有作廠器具,子孫苟非不孝者,亦可以自立,於世又何求乎?且予倦游歸來,形瘦而神衰,幾不可藥治。遂偃息於吾廬,琴書之暇,或賞花焉,或垂釣焉,日與子侄輩酣嬉淋灕顛倒而不厭,數年來體日健,貌日豐,精神日益暢旺,嘗指屋而笑曰,此真養吾之廬也,記之以解或者之疑。

===================

種 田 記

予於附近購得圩田若干畝之明年,修農具雇工而耕焉。每課余,輒往田間,研究稼穡之事實,特借以昭示後人,亦講求農政之一助也。或有見之者啞然而笑曰,子固世操儒術者也,出子之所學,其所獲當什百千萬於農,而必沾沾於是者,奚自苦爲。予應之曰,花雖美,不手植者不可愛,味雖佳,不親和者不足甘。毒匿於晏安,事貴於經過。禮讀月令,詩誦豳風,言農事者詳且盡,然肌度之與目見,固有間已,彼阡陌不辨,菽粟不分,惘惘焉衣租食稅,胡取焉。然予之毅然決然而爲是役也,則更有說。大凡物受桎梏,其性易賊,人受束縛,其天難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無一毫系纍者,不愈於名繮利鎖,驅策宦途,而終日皇皇者乎。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如操左券者,不愈於依人作嫁,患得患失,而憂心忡忡者乎。況人之處世,既不能食功,復不能食力,所謂盜民以自養者也。盜民者多,貧之漸也,亂之階也。予不才,於茲數畝,以習勤焉,以養廉焉,且使子侄輩習見稼穡之艱難,而知無逸一書,即積慶堂李氏之家法,其庶幾乎。甲戌年三月記。

===================

避炎堂記

蓋以日照如湯,風來似火,此天道之炎威也。聲靈赫濯,權勢高張,此人事之炎氣也。每屆夏令,士大夫或浴於海濱,或廬於山谷,紛紛然以避天道之炎,而於人事之炎,則趨之惟恐或後,何也?名利動於中,而行不擇也,求所謂超然獨異不與世俗而同歸者,不數數覯,余嘗恨之。何子秀柏,倜儻之少年,品學頗可觀,予西賓之,課子侄讀,因過其廬,見其堂名曰避炎,夫炎者,燥也,燥於心脾而意亂,燥於皮膚而毒生,是誠宜避之也。然避之者,或於水或於山,庶幾乎闢燥而生涼,若何子之廬矮而小,無河沼,無樹蔭,不足以避天道之炎威矣,然則,何子殆避人事之炎氣歟。不然,何所取義乎。晚近奔走朱門,要結權貴,籠絡阿比,妄肆欺壓,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容於遠近,蹈飛蛾投火之禍者,比比然也,何子以是名堂,蓋亦有鑒於斯歟,且何子學古學,不習時尚之文,性不炎已,終年不與縉紳盤桓,氣不炎已,世事繁華,人情冷暖,而淡泊自處,恆不變其初,何子原不趨炎矣。既不趨炎,而必曰避炎,得毋亦矯枉過正之詞乎。語曰,心靜自然涼,學問深,意氣平,以矮小之廬,適盛夏之時,天道雖炎,吾知何子必不以爲炎也,宜乎不避天道之災,而避人事之炎也。噫,世之避炎者,可以返矣,是爲記。

===================

李應文 - 牧氏三公祠重修自記(代)

我族發源於朗陵以來,分支別派,散布於鄰邑者,不一而足。遷居繁北,則自某祖魁七魁八魁九三公始。三公之有祠也,合全族論,則爲支祠,就繁北論,則爲宗祠,總之不離尊宗敬祖近是。詔生也晚,溯是祠之緣起,既無碑碣之可摩娑,而譜諜又未暇備載,舉所謂建立之年,與夫建立之孝子賢孫,若何經營,若何佈置,俱無從考,惟兩磕大衝口外,有山脈自紅花蜿蜒而來者,約十餘裡,結一小局。祠宇雖圮,遺址猶存。據父老傳聞,大概在前清康熙雍正間耳,後因丁烟日盛,改遷於相距半裡許之牧家埧田屋基,廳堂軒廠,頗壯觀瞻。尋至咸同間洪楊起事,人民不得安堵,祠宇摧殘,不堪言狀。詔先君先叔於亂定後,早欲重修,爲梗於經濟,不得已集族人知大義者,各捐私囊,只修內部,以安神位,以供祭祀。然此一時之權宜,爲治標之策,欲謀久遠,非重建不克,乃頻年年谷仍舊欠豐,先君亦旋不祿,是有志未逮者先君也。易簀之余,猶囑詔曰,予生平有二事未了,祠宇譜諜是也。爾其誌之,毋忘乃父之志。詔不才,稟承之下,懍懍焉以不克終畝是懼。歲某某春,入祠祭掃,集族人議重修事,豫計需款三千餘金,幸仗祖宗之靈,族眾一心,退無後議,爰因舊址擴而大之,舊址前幅偏斜,未能合式,公議將某祭田一丘並貼洋若干,換門首田一塊,遂成正幅,鳩工庀材,匝年而觀厥成矣。祠成,前後三重,左右兩楹,前爲儀門,中爲禮堂,後爲享堂,享堂之左右,爲祭器庫。禮堂儀門左右,爲祭祀之時寢室,兩楹爲會客室,詔之所計畫者如此,倘此後上叨祖佑,戶口益增,人文大啓,又必以是祠爲不足以妥先靈,而式廊丕基,發原於三公者,未可限量,愈見朗陵之遺澤爲孔長也,是則詔之所厚望者焉。

===================

重九登高記

月之九日,余率諸生登校前之磕山,非尋避炎之故事,聊作秋季旅行耳。山高如削,崖危而壁絕,扳援而上,至其巔,有平地畝許,似天造地設爲游人休息之地者。登覽之余,南之群山,起伏於足下,北之長江,奔放於地中,阡陌似蛛網,廬捨歷歷可數,天地之大觀,至是盡露而無隱矣。余謂諸生曰,子等亦知安徽之形勝乎?小孤山扼於上,二梁山鎖於下,陸有層巒之險,水有天塹之雄,接壤姑蘇,爲金陵之門戶久矣。金陵爲我國首都,其雄壯已可想見。夫金陵之得失,關係天下之盛衰,而安徽之得失,關係金陵之安危。故爭天下者,多馳騁於此,非一世也。雖然,晉代衣冠,成爲古丘,吳宮花草,已埋幽徑。城郭猶是,人民已非,凡所經營,徒爲後人憑吊之墟,何爲者哉。當其得志之時,睥睨一切,席宇內而舉八荒,孰不以爲子孫帝王萬萬世,然不旋踵而滅亡者,固氣數之使然,要亦人事之失也。今試順江而望,越鳩茲,過彩石,蒼烟迷漫中,赫然有莊嚴燦爛之國民政府在,其能億萬斯年乎,是在執政諸公爲之也。言未既,一生笑謂曰,先生之論宏矣,惜無放音機,以傳警之也。日已亭午,游腹以枵,各出乾糧果之。忽有指茱萸而問曰,桓景盛此於絳紗囊,登高避炎有諸?余曰,於書有之,有無其事,殆不可知。夫今之水災之後,餓殍塞途,盜匪充斥,村落爲墟,災情之重,空前未有。吾人欲尋世外桃源不可得,茱萸猶是也,高山猶是也,荊棘爲綠林之藪,峻嶺爲暴客之憑,殺人於貨,日有所聞,行人相戒不敢足林壑,災難臨頭,避無可避,何亦斯人之不幸歟。無何,晚烟四起,天將欲暮,諸生有拾怪石者,有折茱萸者,蓋歸爲礦植物之參考者也。余與諸生倒行而返,呼號怒發者,秋聲也,紛飛亂舞者,秋葉也。秋風徹骨,人覺衣單,秋露降零,足將欲濕。迨抵校,已燈火零星矣。因諸生之請,記之如此。

 

《附载应文世兄近作-记类》影印件

立委手抄: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

【立委按】這是伯祖父李應文的四篇書信體文字。前三篇是寫給同窗同鄉中仕途發達者,难免諛詞。兩位叔爺日本留學歸來,返鄉辦學,說是淡泊名利,歸去來兮,內心深處,其實難平。抱負不能實現,鬱鬱不得志的情緒多有流露。最後一篇乃政治諷刺之作,某司令是誰(老蔣?),待考。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

致邑令薛繼昌函(p133);
致立法院委員史尚寬書(p134);
致中央黨部秘書長方希孔函(p135);
上革命軍某司令書(擬作)(p136);

===============================

致邑令薛繼昌函

詠南縣長先生鈞鑒,敬啟者、赭山聚首,攻錯已歷三年,白下分襟,睽違將逾十載,屢欲函詢,不識高就何所,間圖面晤。未審駐驛何方,追維伊人,徒勞夢想,頃聞兄台榮長敝邑,譽馳九州之牧,聲冠三輔之豪,學優而仕,行將小試夫牛刀,福蔭無邊,莫不樂瞻乎馬首,教育可放異彩,實業定能振興,固為我邑慶得人矣,弟與胞弟應會,自日本歸國後,對社會而服勞,成績毫無可述,守家園而休養,病軀難以復元,此兄台履新之日,未能作郊外之迎者,叨在愛末,必能見諒,惟是學友而為長官,日月之光,或能先得,儒林而作邑宰,雨露之潤,可以同沾,鳩持觀化,雀躍曷勝,尚祈時惠德音,俾得聆新謨於尺幅,將來趨前叩謁,庶可敘舊雨於崇階,特此函賀,聊申鄙忱。

———————————————————————-

致立法院委員史尚寬書

尚寬老兄大鑒,敬啟者、東瀛乍別,曾經十載之多,北雁未逢,倍切三秋之感,每懷舊雨,遙憶高風,情素未通,非敢效嵇生之疏懶,行旌莫卜,又恐蹈殷氏之浮沉,近諗兄台榮膺立法院委員,棟樑器大,求賢開東閣之門,刀筆用宏,定律勝西京之吏,鵬飛直上,燕賀莫名,弟與胞弟應會先后歸國,鯢盤無狀,蚓愧實深,茲因某某在京,特修函前來,務乞公退之暇,賜以接見之歡,尺地叨容,聲價定增夫十倍,寸權如假,棲依可惜乎一枝,俾屈蠖能伸,枯魚得潤,則感激者不啻身受萬萬也。

———————————————————————-

致中央黨部祕書長方希孔函

希孔老兄大鑒,敬啟者、矮邦乍別,久經罏箑之更,長道相思倍切樹雲之感,欲通尺素,莫卜行旌,舊雨未逢,高風何挹,兩地縱能見諒,五中殊覺難安,近諗兄台榮膺中央黨部祕書,中外俱係胸羅,賢哲羣資臂助,奉三民而遵遺訓,日贊鴻猷,率全國而進大同,風聲駿發,憲章潤色,染翰生江氏之花,黨化休明,定儀勝叔孫之草,鵬飛直上,雀躍曷勝,弟回國後,社會服勞,成績固無可述,家園修養,病軀又未復元,坐徒愧夫牛衣,附末隨夫驥尾,車乘下澤,既無推轂之能,羽滯瘁林復乏沖天之術,委蛇無狀,屈蠖莫伸,茲因某某在京,竹報遙來,稱德不置,茅塞頓啓,受賜良多,得唔放輝,惠擬春風之被,屢承懿教,潤同化雨之沾,此時偶獲品題,聲價已增十倍,他日如蒙援引,棲依可惜一枝,幸登東閣之門,叨渥西江之水,維推之力,總見心交感激(原文此處有逗號,疑印刷之誤)之情,何殊身受,肅此敬請當祺。

———————————————————————

上革命軍某司令書(擬作)

革命軍總司令某麾下,耳令名舊矣,徒以南北之界限過嚴,見面之緣甚少,皖廣之距離太遠,領教之路末由,尋蘭有懷空谷,望魯而恨龜山,古今有同情也,今幸慈雲冉冉,仗風伯以吹來,黑霧漫漫,賴雷師而震散,揭開層幕,大發重光,此固司令過化存神,萬民歸附,亦吾皖否極泰來,一時佳會也,吾皖苦於虐政,匪伊朝夕,稅之斂、榷及錙銖,法之嚴、慘同陷阱,教育實業,非所過問,爭權奪利,乃其本能。心之貪、如貪狼,行之暴、如暴虎,人民之視北政府也,真乃驅爵之鸇,其望革命軍也,願作慕羶之蟻,竊念親離眾叛,失民望者,宜其去若避仇,近悅遠來,得民心者,自然從如歸市,此我司法所以率三軍順流而下也,不然、吾皖位居中土,小孤山扼於西,兒梁山鎖於東,揆以勢,度以情,自無不可以逸待勞,以一當百,縱有斷流之衆,莫奪天塹之雄。赤燈紅艦,難犯重圍,青雀黃龍,徒勞一往,遙指吳會,如在雲間,滿眼城池,究同畫餅,而我司令一戰未開,隻兵莫死,江水安流,無須屢戰屢捷,皖垣檄定,不勞七縱七擒,三軍未到,合作之電先馳,一令甫頒,軍長之職爭就,此尤我司令德望素孚,先聲奪人之所致也,長江得,大局定,膏雨隨車,同霑餘潤,春風伴馬,共被雄威,譬之良禽擇木,去暗投明,羣犬飲槽,爭先恐後,將來統一中國,指顧問耳,夫善始實繁,克終蓋寡,前車已覆,來軫堪憂。伏乞本愛人愛屋之心,帲幪罔間,宏己飢己溺之念,衽席同登,則不獨吾皖民同居極樂園,而全國人民亦齊上長生堂矣,吾司令好自為之。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

立委按:小叔爷思想开明,关注时事。名曰游戏文字,抗日保国之心可鉴,情系笔端,汪洋恣肆,气势恢弘。 天妒其才,不幸早逝,呜呼。

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

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150);
戲擬討日軍檄(仿北山移文)(152);
戲擬某軍長報孫傳芳書(仿楊惲報孫會宗書)(154);

================

抗日會宣言(仿討武曌檄)

為強暴日本者,地非廣大,人亦不多,昔為蓬萊荒野,曾以維新統治,洎乎晚近,跋扈東鄰,潛隱帝國之私,陰圖侵略之計,處心好利,絲毫不肯讓人,積慮嗜貪,涓滴都是為己。並朝鮮為內廄,吞台灣為外府。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勾通姦賊,蹂躪中華,殺人掠地,奪利侵權,人類之所同嫉,國際之所不容。猶復妄逞奢欲,窺竊中土,清之遜帝,挾之以重來,我之命官,驅之而遠去。嗚呼,熱河區之已失,喜峰口之又亡。直搗天津,痛華北之全喪,長驅關內,懼華中之頻危。本會抗日先鋒,人民領導,奉良心之使命,受海內之推崇。蔡公時之割鼻,良有道也。張作霖之炸腦,豈無故哉。是用疾首痛心,出生入死,因國聯之失望,順輿論之推心,爰樹漢旗,以驅倭寇。化除私見,摒棄黨爭。眾志成城,同心御侮。九萬方裡,大漢之土地無窮,四兆黎民,黃帝之苗裔靡盡。馬聲嘶而北風起,民氣奮而南鬥平。圍攻則受睏垓心,散擊則竄回海外。以次御侮,何侮能來,以次清妖,何妖不去。同胞或居內地,或寄外邦,或親橫行於目見,或聆殘暴於耳聞。既同一本,豈可貳心。三省之土未回,方寸之地難服,倘能撥亂誅暴,逐寇安民,共立恢復之功,毋負本會之望。凡我華胄,莫不歡迎,若其居家偷生,臨陣怕死,構成滅亡之兆,必遭殺戮之誅。請看今日之滿洲,竟是誰家之領土。

================

戲擬討日軍檄(仿北山移文)

大漢之英,黃帝之靈,馳文郵路,宣言漢人,夫以禮讓為國之標,和平待人之想,以刑威為非是,以德柔為崇尚,吾方知之矣。若其巍巍世錶,昂昂海外,救災厄而不吝,恤睏窮而不迫,聞虎踞西半球,見龍盤北寒帶,固亦有焉。豈期倭小猖狂,心志毒酷,淚人類之悲,慟國際之哭。常行險以僥幸,亦兵窮而武黷,何其謬哉!嗚呼,軒轅不存,總理既往,山河破碎,文物誰賞。世有日本,負隅自恃,既陰既狠,亦蛇亦豕。然而,學彼英暴,習夫德虐,竊壞盟條,濫毀公約,侵我權利,填彼欲壑。雖假口於護僑,乃專心於大陸。其始至也,竟而割台灣,占琉球,屬朝鮮,蹂福州,貪情張日,殺氣橫秋。似干畦之蚯蚓,似涸澗之泥鰍,如汪汪之瞎狗,若蠢蠢之蠻牛。沐猴適可比,小丑真堪儔。及其既望入蜀,故先赴隴。炮轟彈炸,機飛艦動,而乃占據東省,侵掠滬上,蔡廷楷禦敵有方,張學良守土無狀。海上凄其帶憤,華北咽而下愴。痛遼吉之已失,哀人民而如喪。至其陷熱河,下冷口,奪長城之雄,搗北平之首。擊秦皇之島嶼,攻天津之左右。公道長擯,公理久埋,蜂蠆有毒真堪慮,國聯無用弗可懷。滿洲已失,清帝又續,謀寸節之進攻,托傀儡而侮辱,殺越人而於貨,淫婦女以肆欲。希吞三江水,圖並九州域,使猶悠忽無憂,衰頹不舉,印度之伴,朝鮮之侶。國亡家破無所歸,自由幸福徒空佇。至於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奮神武兮我膽壯,殺妖魔兮寇心驚。曾聞投筆以入伍,未見有路不請纓。於是辭別家園,荷負槍炮,鼓我智勇,用我玄妙,聽中國之獅吼,聆漢族之虎嘯。使其狡窮詐盡,聲嘶力竭,還我失土,歸彼本國。處東海以朝貢,來中原稱臣妾。今正水深火熱,一發千鈞,縱國亡之不顧,矧家破而不驚。豈可使黃帝無顏,總理蒙恥,受宰割辱,遭奴隸鄙,睹瘡痍於滿目,聽呼號於充耳,宜塞口岸,堵隘關,輕財命,毋吝慳,截劣貨於海口,抗倭軍於郊端。於是人人瞋膽,個個怒魄,或械鬥以靳元,乍肉搏而滅跡,請回扶桑去,免我寶刀割。

================

戲擬某軍長報孫傳芳書(仿楊惲報孫會宗書)

某才疏學淺,軍政無所能,幸賴老友拔擢,得長皖省,適逢時變,以獲司令,終非其任,卒與黨會,鈞座非其行,蒙賜書指責以所背負,言詞深刻,然竊恨鈞座不深維其時勢,而猥偏見之責備也,言鄙陋之苦衷,似巧言而脫罪,默而息乎,恐遭道遠傳言失實之冤,固敢詳陳其情,惟鈞座察焉。某家當貧賤時,游江湖者數年,身為皂隸,職備小兵,侍奉主人,以給衣食,曾不能於早年有所做作,以獲爵位,又不能效同伴相機乘時,籠絡當局之顯宦,已受奚落輕視之氣久矣。懷祿慕勢,不忍終屈,遂值革命,獲取軍官,身頗顯貴,妻子麗都,回思昔日,自分老死不可以得志,豈意獲得富貴,而榮先人之丘墓乎。深維人生有命,不可輕量,君子安分,不事強求,小人得意,定要再往。竊自思念官未高也,祿未厚也,冀享榮華以歿世也。是故身率妻子戮力拍馬,脋肩諂笑,以要鈞座,不意竟爾用以為司令也。夫時勢所不可為者,忠死無益,故鈞座於清室,官其官也,有時而背,某之境遇,亦猶是也。黨軍北伐,大兵偪近,攻城奪地,烈焰莫嚮,官此皖也,能不皖衛,職司令也,理應死戰,而士卒歌者數千人,飯後臂袒,仰天鼓腹而呼嗚呼,其歌曰,上打鼕鼕鼓,下打鼓鼕鼕,兩頭一齊打,當中翦芙蓉。軍心已變矣,思輓救不能。是日也,賚印而出。膝行匍匐,頓首百拜。誠卑污無狀,不知其不可也,某幸有官運,方卸甲投降,除軍長之任,此二品之官,簡任之職,某獲得之,同流之人,眾慕所歸,咸欲效法,而雅知某者,獨昧時而貴,究何損譽之有。俗語不雲乎,明明求貞節,尚恐不能報主者,忠臣之志也。明明順實務,常恐不識者,俊傑之意也。故道不同,不相為謀。今鈞座安得以忠臣之志而責僕哉。夫蔣公黨魁,中山之徒,有李宗仁唐生智之健將,凜然皆有本領。知攻守之機,頃者鈞座離皖垣。臨金陵,金陵岩險之區,逸仙舊壞,民黨羅列,豈保守之天塹哉。而今乃圖子之時也,方當軍務之急,願勉旃,毋多談。

 

《夫子遗墨:附载应会世兄遗著-游戏类》影印件: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 》

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

李應文 - 哀死鴿文(並引)

吾家有鴿數羽,其始至也,愛其馴,因巢以巢之,食以食之。晝而出,暮而歸。優哉游哉,無不得所。倉廩庖廚,鮮其爪跡;階前堂上,無其糞污。清潔無比,伶俐絕倫。吾休養之余,以之爲怡情之具,已三年矣。一日獨坐書齋,忽聞槍聲,知必有異。囑童子往視之,則曰:吾鴿死其一矣,因食稻種而斃於鄰人之槍矣。吾急趨至,則見僵其體,瞠其目,喙猶開闔,似見主人而有難言之隱者然。因與鄰人交涉良久,始取之回。留其羽,餐其肉,臨席之頃,念及生前之聰穎,死時之慘狀,食有不能下咽者,爰爲文以哀之。

嗟乎鴿,嗟乎鴿,爾竟死耶!爾何不死於主人之青刀,而竟死於鄰人之黑彈耶。諺雲:生方死地,吾嘗疑於是,今信然矣。嗚呼哀哉!方爾之來吾廬也,原爲遷木之鶯,擇梁之燕。吾憐其意,愛護備至,滿冀其棲於斯,食於斯,卵育於斯,化族於斯。爾之居非等鳩爭,我之喜幾同雀躍。初不料以竊取一粒之稻,而喪其三寸之軀也。嗚呼哀哉!雖然,竊鈎者誅,竊國者侯,自古已然,於今爲烈,爾有取死之道矣。爾何必鬱鬱於地下爲哉。嗚呼哀哉!苛殘成性,愛不推屋上之鳥;明哲保身,智不及山梁之雉。而今已矣,三魂渺渺,七魄悠悠,吾縱千行萬行,淚下沾襟,爾亦不聞不見,吾不復爲爾悲矣。惟是,荊棘滿途,抬頭絆足,危機四伏,舉步驚心。對茲時局,難覓樂土。吾亦不僅爲爾悲已也。嗚呼哀哉!

戲擬死鴿起訴狀

爲草菅鴿命,不訴不甘,叩請昭雪事。緣鴿曏因弱小羽族,飛鳴不定,差同鶺鴒之在原,棲止無依,好似子規之叫月,欲覓鶯遷之境,實無燕賀之堂。幸某年偶來勝地,托爪名門,樓宇高騫。敢效鳳凰之巢閣,書聲不輟;還同鸚鵡之聽經,伴結塒雞,形隨瓦雀,已三年矣。今值三春艷景,百鳥爭鳴,鴿念織柳穿花,擬續倉庚之後。剪風掠雨,願參紫乙之群。道經惡某莊前,見夫鴨綠盈盈,鵝黃簇簇。爰餐殘粒,以飽飢腸。詎惡某素名鷹鷙,大肆梟心。舉器長槍,效公子之彈雀,下茲辣手,勝老嫗之殺雞。此時魂飛天黑,血濺地紅。如此慘景,莫可言喻。夫鴉鳴招忌,鳥合增嫌。翠羽爲飾品之資,鷹翎亦制扇之具,因茲致斃,或有可原。鴿自思無惡於人,亦無利於人,何致受此慘刑。身之僵如奠雁,遭茲毒殛,形之槁如懸鶉乎。將以竊食爲非法,則稼穡之祖,鳥曾覆翼,歷山之田,鳥亦爲耘,先禽有功於前,鴿當食報於後,乃爲求茲一飽,被此巨劫,有是理乎,此鴿之斃命而心不甘者一也。將以竊食爲非法,則食葚之鳩,啄粟之鳥,只聞託物以起興,未聞論罪而科刑。此鴿之斃命而心不甘者二也。將以竊食爲非法,則西山之鶴,豈盡餐風,北海之鵬,非皆飲露,豈強大者聽之,弱小者毒之乎,此鴿之斃命而心不甘者三也。將以竊食爲非法,則趨利若騖,雄視如鷹者,又將何罪以處之耶,此鴿之斃命而心不甘者四也。且鴿亦動物也,土著僑居,俱有保障,竊食縱爲非法,亦當拘見農官,鳲正亦堪問罪,赴愬禽類,鳩人亦可論刑,何以不由分說,而竟格殺勿論乎,此鴿之斃命而心不甘者五也。嗟夫,亦集爰之,既非鸇敺,之死靡他,實增鵪笑。況鴿之受刑之慘,斃命之由,梁雉尤堪作證,田雞亦代不平。如蒙傳齊以訊問,不難水落而石出。爲此叩請:冥王殿下,賞准羽檄主管城隍,迅飭爪兵,協同羽將,將惡某拘提解案,依法懲辦,以申冤抑,而資昭雪,實爲德便,謹狀。

 

=========================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朝华午拾》电子版

 

《李老夫子遗墨》总目次

 

立委按:
我的曾祖父的作品《李老夫子遺墨》,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八月編印,內部發行。家傳孤本掃描上網。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現在象《李老夫子遺墨》這樣自成一體的資料已經很少了,它的文史價值是可以肯定的,反映了那個劇烈變遷的時代(從前清到民國)以及南方山城繁昌的一個側面。有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和娛樂價值。

 

《李老夫子遗墨》(版权所有)

立委:《李老夫子遗墨》简介

任图南: 李先生传 (1)

    姚学铭: 序一 (4)
    编者: 序二 (6)

李老夫子遗墨目录 (9-22)

《夫子遺墨:序類》 (23-40);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

《夫子遺墨:傳類》(40-46);42-43;44-45;

《夫子遺墨:雜作類》 (46-59);48-49;50-51;52-53;54-55;56-57;

《夫子遺墨:詩賦類》(59-69)

    • 七言绝 (59-62);
    • 七言律 (62-69);

《夫子遺墨:對聯類》(68-92)

      • 楹联 (69-76);
      • 喜联 (76-79);
      • 寿联 (79-80);
      • 挽联(80-9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論類》(93-98)

    • 秦始皇筑长城隋炀帝开运河论(93);
    • 汉文帝减租除税论(94);
    • 勾践卧薪尝胆论(94);
    • 怀与安实败名论(95);
    • 郭巨埋儿论(9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說類》(98-104)

    • 友也者友其德也说(98);
    •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说(99);
    • 君子食无求饱说(100);
    • 重九登高解(101);
    • 勉励学生文(10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記類》(104-118)

    • 花果园记(104);
    • 牧氏三公祠重修记(106);
    • 桥上观鱼记(107);
    • 菜圃中小庐记(附佘之涛书后)(108);
    • 吾庐记(110);
    • 种田记(112);
    • 避炎堂记(114);
    • 牧氏三公祠重修自记(代)(115);
    • 重九登高记(117);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序傳類》(119-133)

    • 徐克林翁序(119);
    • 程辅杰翁序(120);
    • 何秀柏先生移帐授徒序(120);
    • 何母鲍老孺人七十寿序(121);
    • 孙天栋先生序(代)(124);
    • 钱少唐先生序(代)(125);
    • 李公洪模传(127);
    • 胡公永祥传(128);
    • 田先生传(130);
    • 王君加入义勇军序(132);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書信類》(133-137)

    • 致邑令薛繼昌函(133);
    • 致立法院委員史尚寬書(134);
    • 致中央黨部秘書長方希孔函(135);
    • 上革命軍某司令書(136);

《夫子遺墨:附載應文世兄近作-游戲類》(137-140)

    • 哀死鸽文(并引)(137);
    • 戏拟死鸽起诉状 (139);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論說類》(141-148)

    • 论张良令力士狙击秦始皇(141);
    • 怀与安实败名论(142);
    • 秦始皇筑长城隋炀帝开运河论(143);
    • 忧劳可以兴国说(144);
    • 自强说(145);
    • 推广小学说(146);
    • 君子食无求饱说(147);

附载应会世兄遗著-书信类(148-150)

    • 李洪楊謝留法同鄉改葬乃兄書(代)(148);
    • 李允徵謝留法同鄉改葬其子洪模墳墓書(代)(149);

《夫子遺墨:附載應會世兄遺著-游戲類》(150-156)

    • 抗日会宣言(仿讨武曌檄)(150);
    • 戏拟讨日军檄(仿北山移文)(152);
    • 戏拟某军长报孙传芳书(仿杨恽报孙会宗书)(154);

《夫子遺墨:附錄:李應會先生榮哀錄》(158-188)

    • 序一(159);
    • 序二(160);
    • 祭文(161-174);
      • 胞兄应文: 哭弟文(161);
      • 孤子名毅/朴/俊: 祭文一(李步霄先生代作)(163);
      • 胞侄名勤: 祭文二(张佐槐先生代作)(166);
      • 胞侄名实: 祭文三(牧克遒先生代作)(167);
      • 侄婿佘之涛: 祭文四(172);
    • 挽联(174-186);
    • 跋(187);

全书完(189).

《朝华午拾》电子版

 

 

 

《李家大院》21: 李应繁诗词选

外一篇:

李应繁诗词选

(李应繁为名杰堂叔)

立委按:

    这是我的远房叔爷李应繁的诗词选集。与我爷爷三兄弟留守家乡从事乡村教育不同,李应繁年少时闯荡江湖,凭着过人才气,解放前也曾供职上层(曾任顧祝同抗日時期的秘书),有很多传奇故事。他是我见到的一个少有的乐观豁达的年迈智者。他尽管年衰背驼,但精神矍铄,态度谦和,手住拐杖,背负行囊,来去无踪,很有高僧仙道的风采。他出口成章,无处不诗,令我心折。26年前我在繁中教书的时候,从二伯(李名实)处借来他的诗歌,手抄一大本留存。老爸从故去的二伯(李名实)的收藏中找到了四大本《李应繁诗词》真迹孤本。自从我植字整理扫描家传孤本《李老夫子遗墨》以来,我似乎自然成为李家文化薪火的一个传承人。孤本交由我保管,使我得以一睹工工整整的善本,何其幸也。我二伯生前与李应繁来往密切,推心置腹,才有应繁的叔伯把自己的手稿真迹存留我二伯(他的世侄儿)处的安排。也才有我今天的继承、保管和推介。文章千古事,可是过去很多有价值的文字失传了。如今,托现代科技之福,数字化永久保存已非难事,现扫描上网,以为纪念。我"小学"功底欠缺,自感担子不轻,当兢兢业业,勤以补拙,不负前辈。今择其代表作,汇编入册,与亲友分享。

  《李应繁诗词》是他晚年生活的记录,走的是白居易的道路,差不多老妪能解,有些干脆就是顺口溜,风趣俏皮。不经意间见功力,这是叔爷风云一辈子以后返璞归真的自由挥洒。

原序

    李应繁翁,少即善文,工余事暇,每多吟咏,惜早期作品,多已亡佚,今不可得矣。翁虽耄耋高年,于撰写文史,寄兴垄田之暇,犹辛勤笔耕。读其作,深为翁之诤、之识、之才、之情所折服。近年翁目疾,双眼失明,犹不废吟咏,由他人笔录成篇,为数亦以百计。翁之坚强意志和不为困难所阻之精神,令人感动而钦佩不已矣。翁之诗词,古朴典雅,然不失时代风貌。每作格律严谨且博学,多用典,每用必得体。其田园诗,生动而富生活情趣。其酬答唱和之作,更具真情实感。壬申仲春,翁来书嘱余,余不揣浅陋,恭书数语,以咨高明。是为序。

                                      后学郭珍仁记

 

自题卷首

七绝二首


诗文选集不沉浮,是我精神百尺楼。地冻天寒闲自唱,黄昏时节已风流。


黄昏集里颂黄昏,晚兴诗中唱晚晴。莫道斯人常寂寞,数千里外有知音。

1992年1月李应繁自题于双岭村

 

调寄《忆江南》 

诗歌咏,背景是农村,两户经营都富裕,三中政策尽英明,谱写万家春。 
诗歌咏,四载记残痕,问舍求田无可采,高山流水有知音,欲借运风斤。 

1984年12月应凡书于石冲

 

随感 

迩来思想总偏差,力不从心只听他。避暑有荫多种树,闻香无益少栽花。 
偷闲每想走姑处,爱吃常思到女家。好读养成孤僻性,怕听絮语话桑麻。

又 
两间破屋望天晴,四壁萧条仅一身。茶饭三餐粗够饱,鹑衣百结但求温。 
瓮中有米已知足,架上无书不算贫。早出晚归形共影,守门付与铁将军。

忆上海友人 

五十年前我负卿,别来犹自忆莺莺。今生万一能相见,百喙难辞薄幸名。 
忆美人兮天一方,小姑居处仍无郎。身无彩凤双飞翼,望断云山曲断肠。 
两丧妻兮两丧郎,秋宵只为两人长。天南地北悲同命,不识何时能晤谈。 
饱经忧患我与君,老去天涯犹一身。往日若知今日事,不该设计作空城。 
人生如梦已华颠,肠断肖娘一笑缘。遥祝寓居海上客,精神愉快度晚年。 

访友 

风轻云淡日迟迟,特到钱冲访旧知。未及交谈先一笑,此行寻友并寻诗。 
钱冲看过钱兴林,同到河西访立勤。三个老人同样老,算来还是我年轻。 
二人笑谈到河西,树满山村水满堤。四十多年未见面,今朝把晤尚依稀。 

伤春 

莺飞草长柳吹绵,老去伤春亦自怜。无力为农偏有事,有心殆学却无缘。 
青春断送黄尘里,白发惊看明镜前。何事东邻一恶妇,虾蚂日日咒青天。 

拔秧 

抢栽早稻十分忙,半夜起来喊拔秧。料得城中非农户,此时尚在梦黄粱。 
两足水中冷木麻,归来小女急呼妈。今朝钵里火生未,先要烤温再饭茶。 

再度苦雨 

连日雨多又大风,阴云密布夏高空。田间二麦青难老,阡上一禾绿未浓。 
天眼不开千户怨,人心思治万方同。马衰伏枥无奢望,但愿年年得岁丰。

 

双星赋 七律 

一水盈盈恨未消,隔堤遥望翼徒劳。为通心曲凭鱼素,欲度银河仗鹊桥。 
会少离多口感慨,情深爱重总萧条。人间更有常离别,毕竟天孙胜吾曹。 

又 

何事苍天不见忾,竟叫牛女长分钿。从无一度双宵会,枉有三生万古缘。 
心似流梭何日定,书常口角为情牵。诚知离别寻常有,岂料双星万万年。

【注释】李密隋人,少好读书,尝乘一黄牛,以汉书一册挂牛角,一手持鞭,一手翻阅。 

又 

秋宵一刻值千金,泪眼相看诉苦情。好事多磨仅鹊渡,良缘不久又鸡鸣。 
骊歌一唱浑如醉,别曲三声总断魂。劳动人民耕共织,不知何故受天惩。 

又 

南浦送君意黯然,匆匆一别便经年。银河无渡诚难聚,金屋有居不易园。 
岂料双星也薄命,何期七夕负良缘。人间与此同长恨,不独天孙在怨天。 

喜明江戒烟 

精卫能填海,愚公可移山。些须小嗜好,戒绝自无妨。 
铲去销金窟,添来满谷仓。家康是小事,主要是身康。 

勉诸孙 

你们都聪明,我老也欢欣,聪明要肯用,不用等于零。 
从前有永仲,智慧出人群,只因不学习,还是平常人。 
学习要认真,时间要抓紧,分秒不浪费,久久自能成。 
前辈华罗庚,后人陈景润,都因能苦练,数学享盛名。 
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学习再学习,自会有前程。 

遣兴 

近来潇洒走天涯,处处亲朋处处家。有意做诗诗不好,无心得句句偏佳。 
借书寻友因难买,购纸少钱不易赊。还是诸孙都解事,要书要笔问爸爸。 

又 

无病无灾眼自花,一年更比一年差。始知衰老非关命,自许聪明总是夸。 
船到码头车到站,瓜离蔓上树离花。归真反璞知何日,且看诗书不管他。 

又 

光阴被我尽蹉跎,朽木难雕唤奈何。无限好书看不尽,有些笑话听偏多。 
赛鸡斗狗口陈迹,验马骑驴逐逝波。莫谓老来无乐事,今宵还要梦南柯。 

又 

青梅竹马已龙钟,往事哪堪回忆中。缁素不分笑打狗,心肝呕尽悔屠龙。 
烂柯去后人犹在,剑匣鸣来意已空。且向诗书寻乐事,茅檐日日伴西风。 

 

《晚兴集》卷七:诗歌 

名实贤侄留念 

1、辟园种蔬 七绝一首

新辟荒坡地数弓,满园豆架与瓜棚。傍圹近水勤耕种,日日盘飧食不空。

2、1982年三月过鸟金岭七绝三首 

五十年前越此山,一骑白马两支枪。而今扶杖佝偻过,回忆当年似黄粱。 

登山无力时时休,石级如梯似上楼,一路幽篁笑我老,风吹相对尽摇头。 

穿岭越壑步行难,荆棘丛生路两旁。回首高山欣已过,前途不再是羊肠。 

3、与俞定涵医师相见 

家学渊源仰令尊,名医又见长桑君,活人广具岐黄术,济世早知佗鹊名 。
一夕青灯欣聚首,七旬白首喜谈心,相逢虽晚何愁晚,从此天涯若比邻 。

注: 
1 俞医生之父俞炳麟,为我县清末文学家 。
2 长桑君,古良医,扁鹊少时,为人舍长。长桑君过其舍,扁鹊优待它,长桑君乃以怀中药与扁鹊,并以禁方尽予之,扁鹊饮药三十日,能见垣外人物,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以诊脉为名。 
3 岐黄:医家之祖,即岐伯与黄帝 。
4 佗鹊:即华佗与扁鹊 。
5 王勃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关】

科学网—《李应繁诗词》真迹孤本上网
科学网—李应繁诗文选 (油印本):植字
应凡诗词手抄本植字(电子版陆续校订中)
数字化是抢救文化遗产的第一步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风雨春秋之十一

李门家风

 我们家风,充满着温馨、亲情、自主、平等、忘我、相扶.....   家长从无训斥,更无打骂,也不給委屈!总是疏而不堵,循循善诱,身教言教并举。                          

很好玩,他们兄妹三人,在小学阶段,自行分工家务:老大自居力大,自举担任去几十米外水井拎水,两手两桶,包满水缸;老二体弱,但有耐力,不嫌繁琐,选择洗碗,那年头,没有洗涤用品,两手油糊糊,自得其意,其间,还高谈阔论,毫无劳役之感。 小妹,全家袒护,她自挑扫地之职,那是土地,一扫就是灰蒙蒙,但她也乐在其中。各自挑选,适得其所。        

 零七年六月,我突发大呕血,老大火速駕车回到身边,待止血后两次胃镜确诊患胃Ca。老大夫妇俩,毅然决策,去武汉协和医院。那边有人脉、技术优势,救命第一!也未及办医保报销转院手续,就直奔过去。那可是要花费六位数呀,是当时一般人两年收入。况且,他们兄妹数人,也均有义务和责任。可老大夫妇以为,无需惊动,他们一家包揽。就这样,让我闯过又一坎,又赚了十五年,至今,无恙。                              

 2010年和2014年,两次去美探亲,均住小儿家,往返机票及旅游开支,全由老二管了,无分彼此。                 

我们这代人,无论多牛,也无私房,我的红梅新村福利房,是国家按职称分配的,虽是中上,后来显然落下了。况且,居五楼无电梯,年长力衰,上下费力。小儿在入职之初,断然决定为我们重购新房。除了增加了面积,为进出方便,选择二楼。五年月供,他一人承担。后来成家,他媳妇,也不吝按月支付,使我们在新楼颐养天年。                  

外孙赴美留学,费用自理。女儿在他们这代人算是“贫困”户,几个舅舅,理可支援。但他父母自行支撑,助其完成学业,自立于世界,作为人工智能专家,供职于美国互联网大厂。

如今,我们养老,不出意外,并无困难。然而,他们各位,还都遵循年礼,以表孝道。 包括孙辈,李门家人,从无让我们糟心之事,即使遇上坎坷和困境,也都独自化解。体现了一个大家,亲情融融,相持相扶。 为我们大家,自豪!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

《李老夫子遗墨》电子版

《朝华午拾》电子版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风雨春秋之十

聚会即兴讲话 (外一篇)

 

争取下个十年,我们再相聚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再聚首!。   

时隔二十多年,当年的长航医院,今天,能到90多人,令人惊佩!(尤其是不辞劳顿,京沪远道而来同志!)说明长航精神不减,长航友谊长存!。                       

我们今天在这里,营造了一个“家”的氛围,大家回家了!重回已经远去的的长航医院大家庭!情真意切!。                 

曾经,国家政策,让我们?受委屈,咋的,国企凋零,边缘化,令我们面临失业,成为社会弃儿!。至今,退休后,沦为“二等”公民!耿耿于怀!。                  

但,长航,高人、強人,在再就业事业中,作出骄人成绩!众多者,成为新岗位上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历史,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为此,颇感欣慰!。                        

如今,我们下一代,也将进入退休行列!岁月不饶人,能健康,就是最大的赢家!知足自豪!。             

尽管,社会的公平公正,尚待完善,我们养老,衣食无忧!  国家兴旺,下一代优秀,是我们的期盼!。            

我们这一代,有幸赶上信息时代的快车道,高铁、微 信、互联网,让我们这个地球村!天涯咫尺!科技的腾飞和变革,让我们尽享现代文明!。                 

今天,想见的人,大都如愿!弥足珍贵!留下美好记忆! 在此,也想对因健康原因而不能相见的人,表示慰问!。  对过世的同事,深表悼念!。                         

坚强每一天,争取下个十年,我们再相聚!。                    

谢谢大家!。          

                         2018-11-30  于芜湖?银河大酒店

 

 

阔别二十年,长航外科再相聚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借仰宗华主任旅美短期回国契机,组织这次老长航医院外科聚会,得到广泛的响应和共鸣!心心相印,众望所归!。                          

目前,我们这个“群”42位,今天到场有52人,可谓满堂红!感到欣慰的是,还有“群”外同事主动加入!倍感情浓!。                          

但是,想参会而未能到场有:陈宪范、朱松强、江平、张琪、史良会、吴志鹏、刘华、郭怡民、吴文莲!周俭、王霞峰、吴柏林、陈自 安、戴金霞、陈云、徐军等,让我们代向大家问好!他们中有的发來视频、音频和微博,等会,放出和大家“见面”!                           能成今天的聚会,首先要感谢高洁清、陆正兰、魏先田、刘梅霞、钱蔚林等几位护士长的张罗和辛劳!经过她们的不懈努力,所有的前后外科同仁,几无失联,包括近在身边的诸位和远在大洋彼岸刘华,全都表达出分外热情!使这次聚会,彰显浓情厚意!。          

一晃,退休后,又过去了20多年 ,岁月留给我们是 鬓霜和苍老!

但是,留不住的是岁月,而忘不了的是友情!。                       

人,总是容易怀旧,重温当年的青春活力、峥嵘岁月!在这强手如林的芜湖,有过曾经的辉煌,享有外科一席之地,为长航和社会作过历史的贡献!。                      

在这里,对洪青主任的不幸仙逝,表示我们的缅怀和敬意!他,是老革命!更是我们这个群体的“路灯”!感谢他曾经带领我们这个团队,拼搏进取。我们的手术的水平和广度,跻身和比肩市级医院!我们的胃癌、肠癌、乳癌、椎间盘等手术远期疗效,历经时间的考验,受到广泛的褒誉和青睐!无愧于时代的担当,至今,还聊以自慰!。                

    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后人,远远超越我们,我们团队的年轻人,在长航医院退市后再就业中,出类拔萃!显示出才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领军人物!有理由期待后来辉煌!。                           

所幸,我们赶上了好时光!国泰民安!衣食无忧!养尊处优,尽享高科技红利,如今,地球村,天涯咫尺,借助网络,随时“见面”,促膝谈心!大家互亲互扶!不尽的友谊,是牵挂!。                          

我们这个“群“,这次刚建,就受到热捧!我建议:经营好这块园地!呵护它!通过它,常交流、勤“见面”、多分享!躲开孤老!因为,即使身处相邻,也会咫尺天涯!。                            而在微信“群”里,大家犹如时时在一起,无论春夏和早晚,想聊就聊!拉近了彼此。                                 祝福大家,开心快乐!颐养天年!三年、五年,再相聚!谢谢大家!。             

2019-11-09芜湖鑫银河大酒店

 

追忆过往,畅聚友谊

各位,晚上好!。我,作为一位长航外科的“老”人,引介一下本次小聚:这次兩位主东是二院骨科桂召柳主任及其团队和市眼科医院内科主任馬海文,为庆贺一位亲属的腰椎骨折并馬尾受压的手术成功,而提供了这次相聚机会。感谢各位同仁的热情光临,说明大家对长航外科那段岁月的怀念和珍惜!八九年张琪、九零年史良会、九一年程从青,以及以后各位学子,在这人生事业启航热土上,通过奋进和磨炼,如今,大都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值得欣慰和自豪。也有兼任领导职务,如史良会院长、吴茂旺院长,成为栋梁之材!这些骄人成就,是我们这亇团队的标杆!。                  

今天,我们特邀了两位贵宾,二院骨科王尚仁主任,良师益友!在多年的交流和合作中,受益良多!表示感谢和敬意!还有就是芜湖抗疫明星,二院感染科主任駱本生,他,正在主持管控芜湖新冠疫情重任!值得敬佩!。还有我们这个团队两位前辈,陈宪范、朱松强主任,对长航外科的奠基和历史性贡献,表示敬意!由于高龄,未敢请临!。                        欢迎大家,追忆过往,畅聚友谊!。     

谢谢大家!。                       

2021-10-11芜湖新开元酒店

 

三生有幸

李氏大家预庆生--80大寿

 

我,能有今天,送別了不少同辈而屹立,得亏于趟过了八年前那次大坎。是扬新、邹霞勇敢谋略,让我去武汉切胃➕切胆,彻底躲过了恶魔!更得益于夫人的朝夕悉护和全家眷顾,现在,虽体质有所下降,但,基本“健康”!

    二幸,我处的这段时代,从农耕自给到信息化现代文明。地球村,朝发暮至,亲朋随时“见面”!是既往人类千年万年所不及!

三幸,我奋斗一生,无怨无悔!事业上,虽不是院士泰斗,也获得正高职称,外科主任医师。职业生涯最长,近六十年,做过太多的手术,救过太多的人,至今还上班手术。家庭上,我虽然买不起一套住房,但我富有,我的众多下代,就是无价财富,他们远胜于我,证明了我当年对他们前途的策略是成功的,让我最感安慰、自豪!

下个十年再相聚,谢谢大家!

2015-09-26芜湖天泰国际大酒店   

      

《李家大院》电子版






《李家大院》6: 业务自传和工作报告
附:【立委父母医学论文目录】
《李家大院》7: 我的外科生涯—-院外集锦
《李家大院》8: 晚霞在燃烧
《李家大院》9: 风雨几春秋
《李家大院》10: 扬缜 - 我的父亲及家族
《李家大院》11: 风雨几春秋续篇一
《李家大院》12: 风雨几春秋续篇二
《李家大院》13: 名勤诗词选
《李家大院》14: 我与127医院
《李家大院》15: 生死历险记
《李家大院》16: 又是栀子花开时
《李家大院》17: 又是一次高考来临
《李家大院》18: 甜 - 坦尼亚的精彩人生
《李家大院》19: 近年聚会讲话
《李家大院》20: 李门家风
《李家大院》21: 应繁诗词选
《李家大院》22: 耀桂传略